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十篇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十篇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9:10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1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预案

为了有效地防范应对突发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成员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实小平安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

二、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协调,并及时了解掌握事故处理进度,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伤害事故,分别由中教科、初教科对口协助处理;事故涉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由办公室等有关科室负责。

三、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

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情况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区教育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区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领导汇报后,迅速组织或协调有关部门及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妥善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区教育局;重大伤死事故的处理结果,区教育局书面报告区政府和市教育局。

四、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各单位和各部门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学生人身安全。

2、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安全。

3、加强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和自我保护意识。

4、学校要加强对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限整改,不留隐患。

5、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确保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2

一、体育课意外伤害原因

(一)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导致的意外伤害。有些体育教师,上课时随意性强、不备课、不做准备活动、未采取保护措施、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上课采用放羊式教学、甚至离岗导致学生的意外伤害。

(二)场地、器材不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导致的意外伤害。是指学校的器材、场地设施不符合学生上课安全标准而引起的学生意外伤害。

(三)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是学生身体的某些不适,不宜参加体育锻炼而参加了体育活动引起的意外伤害。

(四)他人过错引起的学生意外伤害。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体育教师和受伤害学生之外第三人引起的学生意外伤害,例如: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给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五)意外事故导致学生的意外伤害。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不能预见、不可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意外伤害。

二、体育课预防意外伤害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一个教育工作者具备了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中才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对工作、对学生才能付出更多的爱;工作中才会积极主动、不断进取和不断探索;工作中才不会因工作劳累而放弃、不会因困难而退缩。

(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1.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防止教学内容因超纲而导致学生受到意外伤害。2.在备教学的组织方法时,既要考虑到教学有序进行、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又要考虑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伤害。3.对每节课的运动量,要根据天气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整节体育课活动项目之间搭配和学生体质特点合理安排。4.在上课前,要对上课的器材、场地设施先检查一遍。有不符合上课安全标准的器材、场地设施,要及时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三)认真上好每节课。1.课前点名。2.课前要检查学生的服装、佩戴。3.安排见习生。4.做好准备活动。5.区别对待学生。6.熟悉教学各个环节。

(四)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平时要向学生讲解运动安全小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授学生于渔,使学生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度地运动,预防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五)及时处理伤者。上课时,体育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一举一动。如果课堂上有运动意外伤害发生,体育教师在处理时要冷静、及时。不能自己及时处理的,即送学校医务室或医院,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进行救治,同时还要通知学生家长和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

(六)上课时间杜绝外来干扰。在上课时间,学校要安排协警或门卫守好门,杜绝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以免引发学生意外伤害。

三、对体育课意外伤害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学校教育无小事,学生安全是第一位,教学是第二位的背景下,领导更要重视安全教育。学校健全教学安全制度、请家长配合等形式,把安全工作当头等工作来抓,并以常态化来抓,确保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为学生买保险。现在学生买保险形式是学校宣传,以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下购买学生保险,出现参差不齐现象。如果由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为学生统一买保险,既可减少学校或体育教师的压力,还能使受害者得到及时帮助。虽然购买保险不可以减少意外伤害发生,但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何乐而不为呢?

(三)家长要重视小孩的安全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一切由学校或上课老师负责,在学校有任何事,都找学校或上课老师论理的观念。但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同样有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和配合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小孩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长也要明白,小孩参加体育活动本身是伴随着危险性的。

(四)修改《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对处理学生受到意外伤害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看法认为,由于学校在意外伤害中一般不具有过错,因此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认定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根据《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即在伤害案件中,学校有过错的,应承担责任),推导出学校无过错就不承担责任的结论。因为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的情况下,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所以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由学校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承担部分责任,即根据伤害的程度、双方的经济情况、社会舆论的因素,由学校分担部分责任。我觉得《民法通则》与《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解释存在矛盾;其二,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即学生在校出现了意外伤害,不管学校或教师有无过错都必须负担责任,这是不公平的。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3

《实施细则》在30多个方面作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市、区17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创建学校安全管理体系。

120万学生可参加人身意外伤害险

《实施细则》一大亮点就是提出,增加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且与校方责任险一并捆绑实施,争取在学校及学生保险运行机制和赔付的模式上较以往有所突破和创新。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996年起深圳通过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安排专款统一为全市全日制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幼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6年4月26日起,由政府出资为全市全日制大中小学校、幼儿园统一购买校方责任保险,暂时中止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每学生每年保险费5元,每人每年累计赔偿额30万元,每所学校每次事故累计最高赔偿限额500万元。据统计,自2006年起至2009年,市、区政府财政每年均出资500万元以上。向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投保深圳市“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保险”。

但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与校方责任险区别较大,前者一般为“有险即赔”。后者则为“有责即赔”(校方确实存在过错和责任),不能解决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问题。2008年市教育局对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保险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在校方责任险基础上推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工作思路,并于2008年10年报送市政府。

目前市政府已同意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统一组织招标购买。学生监护人可以自愿参加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费用由财政、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学生监护人按1:1:1的比例承担。并在《深圳市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中作出了明确规定。

从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并捆绑实施。新增加的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最高为15元,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实施对象不仅为中小学,还包括高校和幼儿园,受益学生约120万人。

每所学校可增加1名安全管理人员编制

《实施细则》还明确,学校应当配备1名注册安全主任,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所在校区的学校安全工作。市教育局要求拥有几个校区的学校,须保证每个校区都有一个安全管理主任。目前全市642所中小学都配备了学校安全主任。记者还了解到,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09年8月明确规定,每所学校可增加1名安全管理人员编制。

《实施细则》还对学校活动安全管理作了详细规定。其中,要求对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应当建立上下学交接制度,学校应当安排专人看管晚离学校的四年级以下学生。

此外,学校应当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并将其纳入课程计划,开展学生生存教育、自护自救能力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救生和报警的方法。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08-03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体育课时并保证学生每一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学生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德。然而,小学生因参加体育课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但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对此,如何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必须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作出了归类梳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寻找对策,力求将体育伤害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以确保学生在体育教学练习中的安全,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活动。

2.研究概况

2.1研究目标。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提出一些积极可行的预防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研究内容。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学生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学生、教师、场地器材等);增强师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预设教学中不安全的现象;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熟悉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3研究步骤。2010年1月(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1年9月(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分析总结阶段)。

2.4研究对象与方法

2.4.1研究对象:闵行区浦江第二小学一至五年级24个班912名学生。

2.4.2研究方法。

2.4.2.1文献研究法:以理论指导实践。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管理的资料,为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作好了充分准备。

2.4.2.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最后,对实践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合理建议。

2.4.2.3案例、现象分析法:收集典型的案例、现象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反思。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

3.1.1学生方面原因。

3.1.1.1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社会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好奇爱表现但自控能力差。表现为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一些学生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蹲地或坐地常常可见。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

3.1.1.2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安全意识是指对人的身心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条件与状态所持有的心理活动总和。它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所有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客观事物的警觉和戒备的心理状态。由于小学生的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学生的安全意识极差,主要表现为对活动没有一个正确的安全意识判断,做事心血来潮,急于求成,忘乎所以,有时还会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这样最易发生伤害事故。

这类案例最常见,一般都是发生在器械练习中。

案例一: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前掷实心球),在老师指令下,一组投掷,一组听哨音后再捡回球,有一同学急着冲上前去,结果被一球扎中。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师生应时刻紧绷安全的弦,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3.1.1.3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

案例二: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由于心里害怕,双手没支撑器械直接飞身腾越,一脚被山羊绊了一下,结果该同学直接用手支撑导致手臂骨折。如果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用自我保护的技能,头脑冷静,在落地时顺势团身滚动,起码能减轻受伤程度。这都需要日常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实践。

3.1.1.4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运动能力低下: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差,加上学习负担重,休息不足,加上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导致体力不佳,引起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某小学三年级一学生在上午第四节体育课上,突然晕倒,碰掉了一颗门牙。事后了解,该学生前一天晚上做作业到深夜加上当天不吃早饭,体力严重不支,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3.1.2教师方面的问题。

3.1.2.1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不强,未实施保护措施或措施不当。体育教学与室内的课堂相比较更难以组织和管理且它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投掷项目进行练习时,学生被安排站立的位置不恰当;需要保护与帮助的教学项目,未实施保护措施或措施不当等。

案例四:某小学体育活动课上,老师组织高年级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教学比赛,不料球被卡在了篮圈与篮板之间,用另外的球去打等方法还没使球掉下来,一位学生就抱起另一位学生,直接做人梯上去取球,由于下面同学不堪重负,一松手上面学生就直接摔在地上,导致骨折。由于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导致责任性事故。

3.1.2.2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组织不合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内容和适当的组织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和组织方式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动员以致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负荷大内容练习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3.1.2.3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隐患不够重视。有的教师用成人的眼光对待学生,如:在许多对抗性游戏比赛中,学生兴趣高,场面热烈,为了获胜,动作幅度大,互相碰撞,这时作为教师如果对产生的隐患不重视,没有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3.1.2.4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对动作技能教学不符合科学原理。

案例五:某小学五年级一学生在参加区统一组织的学生体育成绩测试的过程中(前掷实心球项目),由于两脚的摆放位置不利于全身协调用力,在测试过程中该生急于获得优良的成绩,心里紧张,用力过猛,导致动作变形,膝关节损伤。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就能避免类似的伤害事故发生。

3.1.3体育设施缺乏维护酿事故。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维修不及时,或保护措施不当,是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案例六: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旧,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3.1.4意外事件导致事故。意外伤害事故一般是指自然因素,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然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

案例七: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参加50米×8测试中,突然间,测试场地来了一阵旋风,一下子尘土飞扬,人的视线模糊,造成两名学生迎面碰擦,发生伤害事故。在这个案例中应该说学校、学生双方都不存在责任,纯属意外运动伤害事故。

3.2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对策研究。

3.2.1增强师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3.2.1.1学校加大对伤害事故的预防教育和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设施,如:黑板报、红、绿领巾广播、体育课、班会课等,宣传伤害事故给家庭、学校、自身带来的危害性和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性。

3.2.1.2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加强学生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帮助意识教育,学习掌握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帮助的实用方法及动作技能。在课堂上除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外,更多的是要身体力行学习掌握具体的自我保护技能及相关的保护帮助动作方法,知道“自护”、“自救”、“帮救”,将运动伤害降低到最小。

3.2.1.3加强生命教育在体育课中的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体育课中有计划、有重点、有内容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实施要求,结合《体育与健身》的学科特点进行渗透。具体内容如下:

1至2年级:从基本的身体活动入手,学习健身的方法,掌握浅易的自我保护的技能。教学中通过讲解、示范游戏、比赛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安全知识、技能。

3至5年级: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学习健身的安全常识和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尝试合作与帮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备的常识。教学中要采用讲解、示范、提问、体验、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所涉内容的学习要点和技能方法。

3.2.1.4切实采取安全措施,定期检查,消除事故安全隐患。特别是体育设施要及时维修,教师上课前认真安排和检查上课器材、器械。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和纪律,坚决制止嬉戏取闹、任性蛮干、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发生。及时制止危险动作,保障所有学生在可监控范围内。

3.2.2加强体育教师业务培训,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教师的业务培训,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业务培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育基本功等内容的培训。最近几年,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教研室以各区县在体育教师基本功上加大培训的力度,连续多年进行了内容不同的基本功的比赛,具体包括体育教师技能比赛;体育教师队列队形比赛;体育教师广播操比赛;体育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四课”比赛。特别是近两年,市教研室在全市小学体育教师中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把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教材,提出来大家一起学习研讨。如:爬墙手倒立、靠墙手倒立、有人扶持的手倒立,滚翻等教材,通过网络研讨,使大家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如何自我保护与帮助别人。通过内容不同,形式多样的培训、比赛,让教师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2.3体育教师必须要熟悉教材内容,才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伴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安全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熟悉教材,对各项教材内容中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学习,在思想上有清楚地认识,要明确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计。要把预防伤害事故所采取的措施贯穿到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具体措施是:

3.2.3.1跑的教学:不少教师认为跑步伤害事故的预防是最方便的,只要学生在跑时看清跑的路线,不要撞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跑的内容有许多,所以要求也不同。如短跑时要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腿部韧带、脚踝和膝关节要活动充分。中长跑在短跑的基础上准备活动的时间还要长些,因为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而心肺功能的发育较为迟缓,所以运动负荷的增加应是有坡度的。

不安全的现象一:在体育课短跑、中长跑的练习或考试时,学生在跑到终点后,不是经过放松慢跑或慢走一段短距离调整身心后才停下去,而是突然就停下来,或马上大量饮水等。

不安全的现象二:在体育课短跑项目练习或考试时,部分学生违反分组分道跑练习的有关规定要求,在领先跑的情况下,突然串道,改变方向,结果使其他道次跑的同学反应不及,因无法躲闪、避让,而造成伤害事故。

3.2.3.2跳的教学:在跳跃练习前,要做好腿部韧带、脚踝、膝关节、手臂肩关节和腰部的准备活动。在跳远练习前,要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讲解助跑的路线、起跳点和落地缓冲的方法。

不安全的现象三:跳远练习过程中,有人横穿助跑道;沙坑对面站人;在前一练习者未完成的情况下,下一个练习者又开始练习。

不安全的现象四:跨越式跳高练习过程中,有人横穿沙坑;有人阻挡练习者;有人站在横竿对面;有人站在跳高架的两侧。

3.2.3.3投掷教学:由于学生在投掷的瞬间发力较猛,所以一定要做好手臂、肩部、腰部的准备活动。同时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

不安全的现象五:近距离面对面对掷;投掷区内有人乱跑;不看、不听信号抢掷、抢捡;课后返还器材时相互打闹嬉戏。

3.2.3.4球类教学:此类教学中学生发生伤害事故较多,都是因为不合理、不规范的动作所造成的。如传球的速度,接球的方法、手型、脚型,侧身跑、转身跑的方法,人的位置等,所以在球类活动前,必须先学会正确的动作技术。

不安全的现象六:学生双脚踩站在球上,互相对比,看谁的平衡能力强,看谁踩站在球上的时间长;违反纪律,嬉戏打闹,用球砸人。

3.2.3.5综合类教学:此类教学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极高,特别是教学比赛与游戏。因此一定要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同时还要讲明练习的规则与方法,强调公平竞争,加强安全教育。

不安全的现象七:学生自作主张,改变练习程序;为了取胜,违反竞赛规则。

3.2.3.6上器械类教学:此类练习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做好准备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和诱导性,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地安全教育,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不安全的现象八:上器械练习时脱保;上器械练习时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不正确;学生练习时,教师不在场;器械有问题。

3.2.4做好课前准备,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课前的准备工作往往被体育教师所忽略,因为这一忽略所引发的伤害事故举不胜举,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2.4.1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严密组织。对课的内容搭配要合理,练习次序要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另外,由于学生的肌肉力量较弱,判断和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做有一定危险性和难度较高的练习前先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练习中可能出现的伤害情况,并在练习前提出,引起学生注意。

3.2.4.2体育教师在课前应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隐患。如进行跳远教学,一定要对沙坑进行松沙,捡去大的砂石;又如在山羊分腿腾教学中,要察看山羊的四个脚是否一样高,脚上的螺丝是否拧紧,山羊的四周要放海绵垫,踏板的位置要合理等。

3.2.5家校紧密联系,预防伤害事故发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病史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此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妥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3.2.5.1学校可通过开学初的家校联系会议及时了解特殊体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备案。

3.2.5.2体育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家长、卫生老师联系,建立学生的健康信息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3.2.5.3对特殊学生要特别保护,制定不同的练习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学生安全第一,对自己的疾病要及时告知老师,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3.2.6建立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做到妥善处理“五及时”一旦发生伤害事故第一时间做好安抚工作,关心受伤学生。

3.2.6.1及时处理:教师在事发现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2.6.2及时送医院:经判断伤势严重时,应及时与班主任、医务室联系,及时送医院治疗,避免因耽误治疗时间,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痛苦。

3.2.6.3及时通知家长:家长有知情权,在事发后应该及时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发生误会。

3.2.6.4及时探望:作为教师,在学生受伤后有责任去探望,让家长、学生感受老师是关心、爱护学生的,给他们以心灵上的安慰。

3.2.6.5及时解困:及时与家长协调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必要时还应协助家长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3.2.7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体育教师应当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以避免事故后果加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一定会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为学生的健康以及“终身体育”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建议。正确认识,妥善处理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由于体育运动需要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并有大量的身体接触,具有对抗性强和竞争激烈的特点,难免发生一些伤害事故。一般来讲轻微的扭伤、挫伤、拉伤、碰伤、摔伤等损伤,应视为正常的运动损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还是学生、学生家长,都应正确看待,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协商解决;对于较为严重的体育伤害事故,如:骨折、开放性损伤、由于伤害事故留下的后遗症、伤残等。此类伤害事故专门有上级部门委托第三方来处理,免得给学校与教师带来困惑与冲击,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参考文献:

[1]翁伟.中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教学探索26-27.

[2]徐瑶.儿童运动伤害的预防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0(4)78-79.

[3]黄若华等.警惕体育课中危害学生的安全隐患〔j〕.体育教学.2011(4)13-14.

[4]杜艳美.中小学体育课堂安全问题策略谈〔j〕.体育教学.2011(4)14-15.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5

关键词:中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原因预防

体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具有强健学生身体、塑造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课是中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因为体育课堂不拘束与教室之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体育课有大量的活动,学生会有大量的肢体运动,这也就决定了体育课上难免会有导致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课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发生了多起体育伤害事故,并且有些事故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上海,据有关部门的同济,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第一死亡原因,,而在这其中,竟有高达百分之六十的事故是与体育活动有关。随着公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运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而伴随着体育活动的增多,体育伤害事故也随之出现了。其实,纵观近几年发生的多起体育伤害事故,我们发现,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人为的疏忽而造成的,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了防范,做好的一切准备工作,那么这些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做出相应的对策,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1.场地器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都与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有关。有些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其场地和器材条件都很差,没有能力去更新和完善。正是因为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成了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导火索。例如,有些学校的篮球架不稳定,如果一不小心篮球架倒下来,其后果可想而知,又比如体操垫子较薄、跳箱山羊破旧等等,这些都为体育伤害的发生创造了可能。因此,学校必须要针对这些不达标、不合格,存有潜在危险的体育器材进行更换,更要为了学生的安全,合理的安排场地,正确的使用运用器材。

2.学校对于特殊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

针对有些特殊体质的或者是有疾病的学生,学校应该特别对待,尽量避免让他们参与激烈的体育运用。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要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全面的体检,时刻的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但是很多学校却并不重视体检,经常是将体检只是作为一个形式,走走流程而已,并没有严格的执行,学生通过体检后,也只是将检查记录下来,以后也不再去研究,制定下一步的具体措施。所以学校和教学并不能够就此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由于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了解,在授课中,也没有进行特别对待,这就极有可能导致那些特殊体质的学生发生伤害事故。

(二)教师方面的研究

1.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伤害事故认识不足。体育活动的进行,都会伴随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格外注意,要有极强的责任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严重性,殊不知一时的麻痹和疏忽,就会造成一个极大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说,没有提前做好教学场地的安排,沙坑里的沙没有铺好,进行激烈运动时没有进行必要的热身,或者是热身运用不认真,这些都会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些教师,上课时间跑出去接电话,或者是做别的事情,使学生脱离了学生的管理,自由活动,这也很有可能发生危险。

2.违反教学规律或教学组织不当。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征来进行教学的安排,或者是在课前准备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情况,又或者是活动的安排与教学内容不符合,这些违反教学规律或教学组织不当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体育伤害事故。比如在单双杠教学中没有实施保护措施、投掷铅球时,学生被安排站立的位置不当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教师进行教学,需要学生的配合,所有的教学都是由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的。但是有些学生,合作意识淡薄,不听从教师的安排,喜欢背道而驰,教师要求做什么,他们偏不做什么,教师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又偏偏想做。学生上课缺乏纪律性,随意活动,不听从管教,一意孤行。这些都为体育活动的安全带来的隐患。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

(一)学校场地、器材要进行定时检修和保养。学校的场地、器材要进行及时的检修和保养,要时刻关注场地是否有问题,沙坑里的沙是否铺好,跑道是否平整,器材是否安全等等,尤其是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时,要对室外的篮球筐等器材进行保养,以免其生锈或者是出现其他质量问题。

(二)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校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了解学生是否有不适合剧烈运动的疾病,在教学中要对其进行区别对待。学校教师要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对于那些不适合做剧烈运动,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可以把他们组成一个队伍,专门为他们设定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或者可以采取减轻负荷量的锻炼手段,比如简单的慢跑和广播操,尽量避免大负荷的运动。

(三)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要加大安全防范的宣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针对当前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学生的安全意识不高,学校一定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不厌其烦的向学生讲解安全的防范,上课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有条理的组织体育活动,要秉着“安全第一,运动第二”的活动原则,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可以随意行动。

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活动原则,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06)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81-01

在近期新修订的法律词条中“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被解释为: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包含了体育课教学、课间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运动竞赛等内容)所造成的实质性的人身伤害或死亡以及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后果的事件。依据教育部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有1.9万学生人次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其中校园伤害事故70%发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部事故中小学所占比例超过了45%。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就要求了学校、教师和家长们必须共同做出努力来实现,在此提出下面几条意见:

1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

我国小学体育发展经历了那么多时期,但每个时期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即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短缺。学校要想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应对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首先要做的是拓宽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不光要依靠当地政府每年教育专项经费的拨款,其次要求学校组织开展自筹活动,并且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寻找有意资助者,如此才能实实在在的提高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另外,学校要确保体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定期对体育场地进行维护和器材的更新换代,保证开展教学活动时场地器材能够正常使用,在此基础上把由于场地器材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2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学校对体育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以及体育器材设施。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要确保每个小学都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库,班主任清楚掌握每一名学生是否患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方便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能够对这类学生有特殊的照顾。

3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责任心的大小和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有着直接联系。在许多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当中,兼职体育教师所占比例大大超过了专职体育老师所占的比例。因此,学校要加大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的频率,着重对专职体育教师的引入和培养划为工作重点,让学校拥有更多专业体育人才,使体育教学愈加专职化和规范化,通过专职体育教师数量的增加来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4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

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往往学生体育课遭受意外伤害事故的风险与当堂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大小存在着紧密联系。首先,体育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设计教案时要肯下功夫,并提前对课上需要用到的体育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其次,教师要依据授课班级学生的整体体质状况来选择教学内容,并做好详细安全保护措施。再次,要提高教师对教学大纲标准的认识程度,加强教学的执行能力,要求教师不能随意添减教材的内容,不然会有碍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间接增加了伤害事故风险。最后,要拟定好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居安思危,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效补救。

5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频发,不仅教师负有主要责任,还和家长日常对孩子安全教育的缺失也有着不少关联。所以,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紧密配合,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才能降低体育课堂上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的频率。一方面,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把学校宣传的安全教育常识对孩子进行讲解,并随时关注孩子言行动作,对孩子有潜在危险的动作行为要及时发现并加以有效干预。比如孩子喜欢上了篮球,家长就要提醒孩子打球时注意动作,切不可争强好胜误伤了自己和他人。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组织纪律性方面着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体育课堂纪律等,按照老师的指令行事,避免出现学生擅做主张,不听指挥等情况的发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小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事关祖国的未来。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不单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为主要目的,更应该多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所以,学校不仅有义务加强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还要把伤害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总而言之,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无论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要谨记学生“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师、家长要从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入手,从而将体育课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彻底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媛,齐亚.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体育世界・学术,2007(2):33―34.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应以自己为中心,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体育课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无疑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问题,一旦体育课上因各种原因出现了擦伤、扭伤、骨折、肌肉挫伤等伤害事故,就会造成学生机体的损伤,并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并由此带来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减少或避免体育课上伤害事故的发生,无论对于学生、教师还是学校、家庭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1)对以往十几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在现在教学中认真实践、观察、研究;(2)在同行中调查、座谈、研究;(3)通过专家咨询。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学体育课中实施“双自主”教学时如果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减少或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大有益处。

1.把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对常见伤害事故的产生做好预防工作,并制订严格的安全制度,要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

2.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用好体育小组长

体育课大部分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到处一盘散沙,就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应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有些体育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差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数也就多了一份。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

3.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备课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安全隐患要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时,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技术性较强、有一定危险的项目,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注意保护和帮助学生。对抗激烈的集体项目,教师要明确要求,组织好学生,控制好学生情绪。当学生过于兴奋,场面较乱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暂停一下,简单讲评后再继续。

4.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可使身体得到初步活动,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使机体适时进入状态,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方面尽快转移到体育活动上来。除一般准备活动外,还必须结合一节课的联系内容,增加专项准备活动,如投掷垒球时,就要求手指、腕、肘、肩关节充分活动开,以适应投掷。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在某个方面为了寻求突破,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5.搞好课的组织,合理利用场地器材

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体育教师之间课前要提前沟通、协调好各个环节,处理好班与班、内容与场地间的关系,使班与班之间上课既不相互干扰,又合理利用场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再有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场地,只能在野外或街道上上课。这时,教师就要加倍小心,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6.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医务监督

教师要了解班上学生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学生不适合从事剧烈活动、哪些学生有过伤病等,同时要在学生中普及体育卫生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习惯。另外,上课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脸色变化、出汗情况等,以便调解运动量,顺利达到联系目的。

7.在教学中,教学过程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为掌握动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脱离学生实际而蛮干,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8.预防伤害事故应注意教师本身情绪的控制

不要把愤怒、悲伤等情绪带到教学中去,尤其是当教师情绪萎靡不振时,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天气的编号,防止在这类天气中意外伤害的发生。

四、建议

1.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

教师应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观念,让时时注意安全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2.积极对待,及时弥补

如果学生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一定要积极地去对待,找出原因,及时弥补,让我们牢记“学生安全无小事”这句话。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事故;防范;处理;法律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参加体育课内外活动和锻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日渐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而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却相对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器械陈旧,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加之教师责任心不强,或者专业水平偏低、教法不得当,或是课堂组织纪律松散,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围绕事故的赔偿与处理,也时常发生一些法律纠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也为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处理和防范这类事故,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及成因

2.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在学校正常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2)非授课时间(即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身体活动时受伤的事故;3)由于学校管理不善造成的学生身体伤害事故;4)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事故。在这几类事故中,责任追究处理引起争议较多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

2.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首先,从观念层面来看,体育教学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有关的教学人员,以及学生自身对这类问题的重视不够从而出现思想上的麻痹和疏忽,造成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的忽视,从而诱发事故发生。从大量的实例来看,很多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都与思想观念上的麻痹松弛有关。

其次,从制度层面看,目前我国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所制定的法律规范尚不够完善,现实的针对性还不够强。从目前体育教学中可以作为规范的法律法规来看。可以引以为据的仅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宪法》等,虽然有部分条款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有关,但毕竟缺乏直接的现实针对性。这就造成了一旦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很难找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状况,不仅对学校体育教学不利,而且也对事故中受伤害者不利。此外,在学校体育事故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不完善之处,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为防范和处理伤害事故造成了障碍。

再次,从器物层面看,我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各个大专院校不断扩招,有关方面对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就显得相对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缺乏,器械陈旧,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客观上,这形成了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2.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

通过上面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所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第一,提高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要加大对伤害事故进行防范的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大量事实表明,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甚至家长对在校学生人身安全问题的关注是不够的,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安全防范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安全知识匮乏。这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完善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将伤害事故防范教育列入正常的教育计划。尤其是处于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当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将安全防范教育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应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和通报,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伤害事故防范教育,使学生家长能够与校方共同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防范伤害事故的教育责任。应加强对其他社会公众的学生伤害事故防范教育,努力提高全体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形成对学生伤害事故防范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要在教师和学生中加强普法工作,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从现状来看,由于我们对学校教学中的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大,范围不够广,以至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与伤害事故的有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因而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对事故防范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加强法制管理制度的建设。

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目前,这方面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办法的研究和探讨上,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对学校和体育教师的权利及义务的范围,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伤害事故法律救济等做出明确的、具体的界定,确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以及在出现事故之后的处理程序有法规可以遵循;其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与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应当着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高效实用的管理运行机制。例如,当前国外已被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体制,就是一种可行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模式。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学生是否有某些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安排有关活动时加以控制,并要求家长定期为学生做检查,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加强学生户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应经常让学生到户外活动,使学生身体发育健康,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学校和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改善教学训练设施条件。

要力争有关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场馆改造与扩建,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提高器材使用的安全系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处理

3.1事故处理的方式

3.1.1医疗救护处理

指在学校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之后,及时终止或减少伤害发展的必要救助措施。医疗救护措施需要针对受伤者的不同要害部位及症状来采取,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生理卫生知识和医疗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实施。为了使某些损伤能够得到及时的鉴别和救治,体育教师也应适当了解一些医疗知识。

3.1.2责任追究处理

是针对主体所处法律地位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处理的方式,涉及到有关教育法规和国家法律知识及理论。在当前对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实际处理中,由于对学校责任理解的泛化,导致一些人认为这是由于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所致,并由此认定学校应该对此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学校事故责任的认定不清,必将会给学校和体育教学者的积极性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对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学校责任做出科学的界定,已经成了正确解决类似法律纠纷的一个核心问题。

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对于在校学生应当承担教育、管理、指导和保护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第三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的规定,学校对在校学生的伤害事故不应该承担无过错责任或者公平责任,仅承担过错责任。这就是说,学校方面有过错并且该过错与损害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校方无过错或虽有过错但该过错与损害并无直接因果关系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在共同侵权(几方面的过错共同致人损害)或者混合过错(校方和学生方都有过错共同致人损害)等情况下,校方的责任大小与其过错程度相应。

从法律上看,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校方有过失的法律责任比校方有过失时更容易分清。校方过失责任与其“注意义务”分不开,除了对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事故校方可以不负责任外,校方还应当在教育、管理、指导和保护等方面对学生尽“相当注意义务”。学校只履行了教育规定的特定职责并对在校学生尽了“相当注意义务”,且对其无过错能够举证,就可免责;校方未尽“相当注意义务”,可认定为有过错。应当所尽“相当注意义务”,应当与其职业特征和预见能力相适应,不宜夸大或者缩小。

另外,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因校方的过错致使学生人身受到伤害的,虽然在刑事、行政责任的承担上采取“责任自负”的原则;但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应当先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学校可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向履行职责有过错的责任人追偿。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9

一、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1.学生对学过的运动技能掌握及运用上的安全隐患。学生对学过的技能掌握不够准确,在运用时出现偏差,导致动作变形,产生事故。如在一节篮球运球接力赛课上,由于学生对运球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在比赛过程中串道,与对手相撞,导致受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多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受伤事件的发生。教育学生练习时要由慢到快,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要强调遵守课堂纪律和比赛规则。

2.学生对未学过的运动技能掌握及运用上的安全隐患。有些体育活动(如体操、技巧类等),技术性要求很高,特别是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如果学生对运动项目本身存在的危险缺乏预见,就很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例如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体操时,如果学生为了求快,在单杠上没抓稳杆子,就很容易撞伤或摔伤。但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教学练习中发生轻微的身体伤害是难免的,有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甚至是很难避免的。因此像在体操练习中的摔伤、球类比赛中撞伤、在跑步中摔跤这些伤害事故是学校无论怎样谨慎都很难避免的。

3.学生着装和所带物品的安全隐患。这主要与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有很大关系,如学生在体育课时穿不便于运动的服装,或佩戴一些不该带的物品。如在练习30米快速跑时,一名学生口袋里的玻璃球掉在跑道上,没有人发现,被紧接着跑的一名学生踩到而滑倒,导致受伤。因此,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保证课堂教学的安全性。

4.场地器材上的安全隐患。上课前,教师应排查场地和器材潜在的危险因素,如一位教师安排学生在学校小山坡的草地上练习滚翻,以为草很厚很安全,结果练习两次后一名学生告诉教师腰痛,并拿出一块较大的石头。无疑,教师课前没有认真检查好场地的安全性是造成这一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且不利于学生爱护草坪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对场地和器材进行及时检查,随时排除安全隐患。教育学生时刻关注自己活动场地的安全,并及时排除隐患。教学器材是促成教学完成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对需要“承重”的器材,如单双杠、“山羊”等,课前一定要检查是否牢固。

二、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安全隐患

1.理想状态下,学校可以实行专选课制。同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水平等级,按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分项目选课,不同运动水平进行分班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动作,又能使教师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强度,不至于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因过度练习而发生伤害事故。

2.提高教师保护学生的水平。教师从大学出来也是从学生慢慢转变来的,他们学习动作时也是通过老师的保护,而自己保护别人的能力相对欠缺。所以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和培训来提高教师保护学生的水平。

3.器材的健全与维修。据调查,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占29%,是造成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等原因,许多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较差,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也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如篮球架不稳定、体操垫子太薄、跳箱山羊破旧等,均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因此要合理安排场地,正确使用器材,学校要投入资金解决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对于质量不过关、长年失修没有及时更换的器材要采取措施。

4.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采取安全措施。加强对伤害事故进行防范的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关注不够,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安全防范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较弱,安全知识贫乏。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和通报,使学生家长能够和校方共同承担对学生进行防范伤害事故的教育责任。

小学生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篇10

论文摘要:中小学安全工作是确保中小学健康成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分析校内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明确学校与在校学生的关系及学校担负的法律责任。使学校安全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确保学生能在安全的环境快乐健康地成长。

近几年,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据媒体报道,教育、公安和卫生等部门的初步统计,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第一死亡原因,其中印%的意外伤害事故与体育活动有关。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2002年、2003年我国分别约有1.6万、1.7万、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为增强学生体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体育教学。

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特点

(1)绝大多数受害者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学生。从身心发展角度,处在中小学这一年龄段的儿童顽皮好动,一方面他们的活动范围远大于学龄前儿童,是非利害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精力旺盛,好动好斗,好奇心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具备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预见行为后果的能力,因此特别容易受到意外伤害。(2)学校事故的处理常常涉及多方利益。学校事故往往会牵涉到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以及校外有关部门等多方关系。(3)独生子女的增多为学校事故的处理带来巨大压力。许多教师反映,在六七十年代,学校事故发生后,家长一般较能体谅学校的处境。而现在城市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哪怕是轻微的伤害,家长也会对学校提出种种要求。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意外伤害从心理上不堪忍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由此也给学校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校长们普遍反映:现在别的不怕,就怕学生出事。教师们也哀叹:现在的教师是越来越难当,责任越来越重大了。(4)在体育课和课间时发生中小学在校伤害事故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伤害本身与运动联系就十分密切,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考虑不周,对场地、器材没作细致检查,安全意识淡薄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准备活动、运动量大小设置、教学内容的难易搭配、课的组织以及必要的保护与帮助、课堂组织纪律涣散等诸多教学环节状况与学生身体不太适应等。不过多数伤害可以通过周密安排避免。(5)教育经费不足使学校难以承受赔偿费用。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一旦遇到事故,对学校来说,面对在巨额赔偿费用面前优心忡忡,一筹莫展。

2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对策研究

凡事预则立,为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对预防学校体育事故的对策:

2.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宣传。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体育教师要切实树立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抓紧抓好。要把安全卫生纳人教学内容,列人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要通过开设安全知识课,举办安全专题讲座,发放安全知识教育图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 2.2加强对体育设施、器材、场所管理。依据各类体育设施的安全标准,每学期初对所有体育场地、器械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检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足球门、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等要做重点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老化等使用隐患的,要立即修理或做报废处理,学校不得购置劣质和不合格的体育器械,从制度上加以控制,对各项体育设施和场地,要建立保管、检查、巡视、维修和养护管理等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形成责任制,确保体育设施完好、合格,杜绝“超期服役或带伤作业”。体育课上认真检查体育器械,做好学生体育活动的保护和帮助工作,严防发生任何事故。

2.3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体育活动大部分在室外举行学生活动场地广阔,人员分散,对教师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教师可选择那些认真负责、身体素质较好、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的同学来担任体育骨干小组长,担负起该组的纪律和一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责任,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2.4加强医务监督工作。使教师要及时认真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建立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为合理地组织体育活动提供依据,指导我们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对发现特异体质、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的学生,家长一定及时与教师联系沟通给他们特殊的保护和照顾。指导学生加强自我监督也是间接评定运动量大小、预防运动伤害及过度负荷的有效措施。必要时可按体质状况进行分组教学,避免不合理的体育活动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5让学生掌握预防意外事故的技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呼吁自护教育的家庭化和日常化。当孩子们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否大声地喊“救命”,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据调查,不少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相当一部分人面对危机的第一反应是要不要“面子”;还有一部分人是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所以,家长应该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自护意识,帮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对广大学生进行各项自救自护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