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0:10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1

关键词:情绪调节团体心理辅导者方案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独特的辅导方式,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迅速而广泛,有着受众面广、趣味性强、合作性高、交流性深的特点。笔者于2007年12月起,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情绪调节中,展开研究和实践。在近一年的研究中,对方案设计所遇到的问题和具体困难进行深入思考,并给出建议,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情绪调节的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团体特点的不同。

每个团体都有自身的特点,情绪调节的辅导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团体特点的基础上。在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团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特点可从团体发展水平和团体成员的构成两个方面分析。

1.发展水平

在辅导的实践中,辅导者接手的团体,可能是新成立的,也可能是已经完全发展成熟的。

(1)新团体

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初,新团体的组成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通过宣传手段,由成员自愿报名参加,无条件限制。这类团体的情绪共性特征不会太明显,成员在报名意愿和参加目的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散性,但他们基本都有改变和发展自身情绪状态的强烈愿望。班杜拉指出:“如果患者没有愿望,心理治疗是不会有效果的。”本类团体的自愿性为辅导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前提。

②第二类团体是由组织者依据事先设定的特定的情绪辅导目标或根据自身调节情绪的特长,招募一些符合条件的成员。这类团体在凸显成员自愿性的同时,还具备某种共性的情绪特征或某种共同的情绪问题,在情绪调节方式方面也有较高的相似。

③第三类团体是自然形成的新团体,辅导者受邀对其进行情绪调节的辅导。例如新入学的大学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班级,环境、人群、饮食、语言等原因造成了他们一系列的情绪问题。这只是团体形成之初产生的短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团体的自然成长,会逐渐得到缓解。

(2)已成熟的团体

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接触到这样一类团体:团体已自然发展成熟,但存在某种消极特性,如大学高年级的一个班集体或公司的一个部门。对于团体辅导,国内众多专家都认为是一个新组建的团体从产生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说,团体的成员要走的是从互相陌生到熟悉甚至相知的路线。显然,已有的以团体的发展成长为终极目标的辅导理论和方案设计思想对成熟团体不适用。对这类团体进行情绪调节的辅导方案设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这是从生活中直接截取团体进行辅导,团体内部的关系脉络已经建立,很难轻易打通,产生改变。

②现实中的团体,因为目标、利益等因素,大家很难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③每个人对其他成员的情绪特点、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都有较深的了解,团体内已形成稳定的评判态度。

④团体内每个成员都已经建立起符合本团体文化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目前的状态可以被团体所接受。这些方式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情绪的真实表现,也可能是维持工作和谐局面的表面表现。

2.成员的构成

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到成员的特性,如性别、能力、社会角色等。一般而言,不同的团体,其方案设计重点也有差异。

(1)团体成员由相同社会角色的人构成。如大学团体,公司职员团体等,设计活动时要根据这一背景角色相同的特点展开。要让活动方案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及认知程度保持一致,否则在引起情绪的共鸣上会遇到困难。

(2)团体内成员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背景。方案的设计可着重于彼此不同经历的分享上。在交流中表现出自己的情绪问题,帮助解决别人的情绪问题。同时,活动要尽可能地简洁易懂,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迅速领会,并让大家都参与活动。

(二)辅导者的不同。

1.心理学专业学生

学生辅导者多为研究生或高年级的本科生,他们对情绪理论和团体辅导的基本技术有一定的掌握,但还不够熟练。他们对团体的辅导,可能是独立进行的,也可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团体成员几乎全部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可能是招募而来,也可能是根据学校的要求由学校组织的。他们对团体的辅导是停留在练习和初步尝试的水平上。在给他们设计辅导方案时应注意不要有太大的技术难度,避免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突发事件。同时,方案要轻松,凸显其趣味性,这样可使得成员对团体、对辅导者不致失去信心和兴趣,保证辅导活动长期持续下去。

2.心理学老师

老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总体情绪特点有较清晰的把握,所以他们组织的团体心理辅导往往是在预定目标的指导下开展的。老师承担着主动组织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职责。他们的预定目标反映了学生现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所以在设计方案时,需充分了解前述心理问题和老师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根据老师的特长和喜爱的辅导风格,设计出让老师得心应手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者的功效。

二、设计情绪调节的方案时会遇到的困难

(一)情绪调节理论的局限性。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2

一、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服务中扮演的角色

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被期望具备多种角色的知识和技巧。在考虑情景的因素下,特定角色的确定应当以最有效果作为标准。通过实践考察经历,笔者认为老年社会工作可在养老机构中扮演如下的角色:

(一)辅导者。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同样也具有心理上的、社交上以及家人感情维系的需要,对此,老年社会工作者可以扮演辅导者的角色,为受家庭、个人及社交问题困扰的老人及其家人提供指导和辅导的服务,并举办支援小组和其他活动,协助老年人摆脱困扰。

(二)使能者。老年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养老机构服务中扮演使能者的角色,促使老年人案主完成被清楚界定的改变,协助案主发现改变环境的方法。比如协助老年人案主成立老年自助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及协助,从而增强老年人的有能感。

(三)咨询者。在养老机构中,老年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扮演咨询者的角色。老年社工一般都接受过完整的老年学知识的培训,因此,就如何协助处理老年人的需要,可以向机构的管理层、专业人员、老年人及其家人等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

(四)协调者。协调者是老年社工在老年服务机构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通过协调和推动社区资源,让机构、老人及其家人受惠,同时还促进不同社会服务之间的联系,为机构提供支援。比如,联系社区的义工队、企业等机构进行服务上的合作。

当然,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机构中还可以扮演其他的角色,但总体而言,辅导者、使能者、咨询者以及协调者应是社会工作者在老年机构中扮演的最为重要的角色。

二、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服务中的应用原则

(一)同理心与敏感度。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社会工作者要站在案主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案主的情绪、想法和感受。同理心与同情是不同的,同情是觉得“他很可怜”,而同理则是“能理解他为何如此”。在养老机构服务中,很多老年人案主经常承受着内在痛苦,但他们有时候又难以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社会工作者需要尽量采用同理心,去理解案主“为何如此”,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提供最好的服务。

敏感度指的是与老人谈话沟通时,能感受到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或不自在的地方。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要对老人的健康及生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再以此知识为基础进行巧妙的运用,才能预期及体会老人家细致的感受及情绪。大部分老年人都比较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社工在服务老年人时应该具有敏感度及同理心。

(二)增权。增权(empowerment)是专业人员相信并且能看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事作决定,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解决自己的问题,掌握自己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老人时,需要对老人增权,让老人感觉到自主性,有自决的能力,提高其有能感。

(三)接纳。接纳就是指接纳老人的现况,并从中发现老人本身的能力与长处,相信他有成长与改变的潜力。但接纳不等于接受,接纳是尊重他人的必然后果,是积极的了解别人独特之处,并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需要。在机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只有接纳了老年人案主,才可能设身处地的去考虑案主的需要。

(四)案主自决。案主自决是指案主有一些不同的方案可以选择,并且能自由的按照其意愿进行选择,而不受威胁和恐吓。社会工作者应相信,老年人案主同样具有操纵自己命运的能力,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自我决定的权利。老年人具有自决的权利,社工需要引导老年人案主享有这份权利。

此外,个别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等都是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机构服务时需要借鉴的非常重要的伦理和技巧。

三、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服务时的工作模式

(一)多系统的介入。养老机构是由老年人系统、院舍系统、老年人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等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而各个子系统之间又存在互动,共同维系着系统的运作。因此,在介入养老机构服务时,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系统的介入模式,协调各系统之间的运作,充分调动各系统的资源以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多元化的工作方法。老年人的个案辅导包括老年人个人的辅导、老年人家庭的辅导以及个案转介的服务。当前较为常用而又有效的辅导技巧是“怀旧”和“生命回顾”两种方法。

“怀旧”是一种记忆的活动,透过资料及经验的记录和取出,事件被“重新创造”,自我也被“重新创造”。而每一次重新创造和建构地过程,都能够让自我的影像更加清晰,让自己和一起参与怀旧的他人更认识,更“看见”自己。更多的“看见”也让怀旧的参与者变得更坚强,更能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挑战。

“生命回顾”建基于怀旧的往年经历内,但它较“怀旧”更为全面及整体,因为它要求工作员协助老人详细及有系统地将其一生地经历倾诉出来,其中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时刻,及他对一生的看法。“生命回顾”是老年人案主对自己一生所做出的整合及总结,有助他们接纳老年的来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及贡献。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3

一、一般资料

小花,女,11岁,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花在笔者为其班上了一节《我的情绪我作主》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后主动找到笔者求助。

二、主述

两年多前,爸爸骑摩托车带我出门玩出了车祸受了伤,腿至今有问题。爸妈关系不好,常吵架,看样子要离婚了。自己跟爷爷奶奶住,从来没有开心过,没有笑过。要求心理辅导老师对自己的情况保密。

三、观察及他人反映

观察:小花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穿着整洁,看起来聪慧漂亮;情绪低落,说话迟疑,语调低沉。

班主任反映:(班主任是小花爸的朋友)小花父母都是大专学历,原皆是公职人员。目前父亲在家养病,母亲远在广东。小花两年前随父母在某镇读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其后因家庭情况巨变由原生活地转学到本乡中心小学就读,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学习成绩中上。两年前小花父亲出车祸受重伤,至今生活不能自理,由小花爷爷奶奶照顾,但因大脑受损,常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添麻烦。在小花父出车祸近一年仍在住院治疗时,小花母跟他人私奔去了广东。去年春季小花母回老家欲与小花父离婚并带走小花,小花因父病中不肯随母去。爷爷奶奶年岁已大,靠种田维持一家人生活,对小花极疼爱,照顾周到。小花在校显得比同龄人成熟懂事而心事重重,自尊心强,敏感,遇事好哭,上课精力不集中,课后也不太合群,沉默寡言。

四、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年龄小,仅11岁。

2.社会原因:(1)存在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巨变,爷爷奶奶年迈、生活来源艰辛,父亲出车祸生活不能自理,母亲背叛父亲远走他乡。(2)社会交往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未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帮助。

3.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认为父母不应该离婚;父亲出车祸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应该为父母的关系负责。(2)情绪方面:受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困扰,自己不能解决。(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4)个性追求完美,无法正视挫折。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抑郁情绪。

主要诊断依据有:求助者对学习和生活兴趣降低,对前途比较悲观,情绪持续低落,焦虑、自我评价低、注意力不集中,与同伴交往少,以上表现已一年多;求助者学习生活基本正常,社会功能基本完好;有强烈求助意愿和动机。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抑郁情绪。

五、辅导方法

当事人中心疗法、理性情绪辅导法和行为训练法。

六、辅导目标

1.最终目标:促进小花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阶段目标:

(1)心理辅导老师与小花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

(2)通过与小花共同分析其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帮助小花逐步改变其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建立新的思维模式。

(3)通过行为训练和家庭支持,改变小花的同伴交往状况,消除其抑郁情绪。

七、辅导方案

1.向爷爷奶奶了解小花在家的情况,与爷爷奶奶交换意见,争取家庭的配合。

2.应用当事人中心疗法与小花建立信任的心理辅导关系。对小花的抑郁情绪表示接纳、鼓励和给予信心,应用共情技巧,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

3.用理性情绪辅导法帮助小花改变认知,接受现实,遇事往好处想。

4.用行为训练法帮助小花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摆脱抑郁情绪,改变同伴交往状况。

个别咨询一周一次。

八、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

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建立信任关系。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态度和蔼地鼓励小花积极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在辅导过程中以小花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小花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辅导老师掌握材料,了解小花的具体情况和想法。辅导老师肯定小花在此种情况下产生的情绪很正常,并表示了认同和理解。小花在这一过程中表现非常好,充分信任辅导老师,比较充分地倾诉了她感到抑郁的事件和感受。

第二次辅导(一周以后):

采用理性情绪辅导法及行为训练法,帮助小花澄清认知,改变消极观念,树立恰当的观念并采取行动克服消极情绪。一是通过讲他人的故事让小花认识到虽然她目前的处境很不好,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实平时看到的那些脸上挂满笑容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和困难,只是他们勇于面对,肯接受现实。鼓励小花勇敢地接受现实。二是父母关系不好,是他们没有处理好夫妻关系,缘分不够,这不是小花的错,跟她没有关系,不必为父母承担什么,担忧什么。父母对待生活有他们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不管怎样,他们永远是她的父母。不应为此而自暴自弃,加深烦恼。用举例子的方式让小花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要离婚,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所致,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三是接受现实,遇事往好处想。人的一生或早或晚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很正常,只是小花的挫折来得早一些。小花虽然没有父母的照顾,可是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和爱,有老师的关心和体贴,有同学的友爱,她不孤单。而自怜自艾对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没有一点好处,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扰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四是励志。心理辅导老师问了小花的学习成绩,自认为学习成绩好。小花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表现很积极,主动要求做助手板书同学们说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从板书中心理辅导老师发现她归纳概括能力较强,人也聪明灵活。心理辅导老师在辅导中对她心理课上的表现和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帮她树立目标:小花这么聪明、懂事、好学,成绩好,人又长得漂亮,现在集中精力学习,将来一定能考上一流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一定会过上幸福的好生活。五是引导小花从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学习的调节情绪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几种方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争取做个开心快乐的人。小花选择了升华、转移注意力、游戏、倾诉、自我激励等调节方法。把精力、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学习中去,为考一流大学做充分的准备,而不去想自己无能为力的父母的事。下课后主动和同学游戏、玩耍,感受同学友情,愉悦身心,不让自己有胡思乱想的时间。把自己不快乐的情绪向日记倾诉,用格言警句激励自己勇于面对困境。

第三次辅导:

争取爷爷奶奶的支持。爷爷奶奶也认为小花比同龄人懂事,考虑担忧的事多,心事重。平时对这个没爹妈疼的孙女照顾得很仔细,不太敢跟小花说话,怕引起她伤心。建议爷爷奶奶找机会跟小花沟通,告诉她爷爷奶奶身体好,有哪些经济来源,生活上不用担心;小花回家也可以让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她感到自己在家里是有用的,而不光是一个消费者;在小花面前不提困难,给孩子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榜样,鼓励小花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像对待父母双全的孩子一样对待小花,不要太小心、太周到,不要让她感到自己与从不同,是个可怜的人,是个被人同情的人;鼓励小花树立远大理想,为考上一流的大学而努力学习。

第四次辅导:

积极关注及强化。让小花谈心理辅导以来自己在对事情的看法上、情绪上、学习上和生活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进步。小花通过自我总结,对自己的进步和能力更加明晰,并进一步澄清一些观念:人的快乐来自于自己对事情有积极的观念和评价,人应该有能力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而乐观地生活。当小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进步或对自己表现出信心的时候,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及时反馈,肯定她的进步和成长,增强她改变自己的信心,使她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开心快乐的人的。鼓励小花坚持前面的一些好的做法。

第五次辅导:

主要采用行为训练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小花语言表达能力强,有演讲才能,建议班主任开一个《二十年后的我》演讲主题班会。班会前让小花充分准备,帮助修改演讲稿,在班会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借此机会让小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使其目标和理想更加清晰明朗,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第六次辅导:

积极关注及强化。对小花的心理辅导除了严格意义上的一周一次的个别辅导外,平时还做了很多相关工作。因为小花是在校小学生,所以在小花主动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以后,辅导老师除了对其爷爷奶奶进行指导外,还跟其班主任讨论了帮助计划,班主任在小花的学习生活中进行了积极关注与强化工作,这对小花的顺利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九、咨询效果

小花的自我评估:我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遇事往好处想。我发现周围的人都是关心我爱护我的,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可怜的人,对前途有了信心。现在我能为了考上大学安心学习,我还是两年前那个快乐的我。

小花老师的评估:小花性格比以前热情开朗了,脸上有了笑容,遇事不再易哭,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自信心有提升;上课精力能集中,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更加用功,学习成绩也有上升。

心理辅导老师的评估:小花跟心理辅导老师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小花悟性好,改变意愿强烈,对自己情绪的调节主动有效,能按辅导老师的要求完成辅导作业。小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和与同学相处上,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暗自神伤,性格比以前热情开朗了,逐步摆脱了抑郁情绪,基本达到了辅导目标。

点评

作者较完整地介绍了一个个别心理辅导的个案,全面展示了学校个别心理辅导的完整过程,从收集资料、评估诊断、确定辅导目标、制定辅导方案到连续六次的辅导过程等都了作者的大量心血,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连续进行一个应激案例的咨询辅导是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作者能很好地处理与来访学生的关系,使用一定的辅导技术并把辅导引向深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辅导中,作者有意识地使用了倾听技术、共情技术和认知行为技术等,对来访学生原有的扭曲观念和不合理信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小花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系统资源对小花产生影响,使小花很快地从抑郁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不过作为小学生的案例,如果能够更多地从成长角度开展工作就更好了,医学倾向标签式的诊断评估很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更多地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点评人:覃军,湖北省宜昌市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专业委员会会员,三峡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宜昌市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培训中心特聘心理教师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4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思考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校园学生间人际交互作用,促进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同学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1]。团体心理咨询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由于团体心理咨询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2]。它在高校广泛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态度行为的观察、模仿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大学生接纳自己和帮助别人,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目前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具体方案的设计和干预效果的实证研究,而对方案的制定却忽略了应考虑的制定标准、依据、目标和原则,于是本文较全面提出,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要考虑到社会要求的标准,开展活动的依据,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学生需求和辅导原则制定辅导目标,确定具体形式和内容,最后进行效果预评价,从而保证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国家、社会要求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明确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要加强学校心理层面的辅导工作。

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明确要求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建设标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和工作条件建设,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征求意见稿)强调了组织与管理体系的标准、队伍建设、心理辅导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心理辅导活动体系建设标准有:采用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的宣传活动,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心理社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体系的建设要根据全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团体辅导活动的新形式,保证学生接受心理辅导教育。

以上相关文件的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与标准。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解决学生发展于成长性问题,及时预防、发现问题为个体咨询甄选,初步干预和转介做准备。

从总目标着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达到良好适应学校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目的。

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使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全面地认识自我,提高调节和控制自我的能力,学会学习和生活,增强承受挫折的心态,加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调节和疏导的能力。

不管是从总目标出发还是从具体目标着手,目的都是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在遇到心理小困扰的时候能够运用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身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使大学生能够辨别心理异常表现,为预防出现心理障碍提供保障,当然,对于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其重要方面还是适应学校环境、学会学习、择业、升学、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资源

在高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必须按照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心理辅导的标准来严格执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职业道德、咨询制度、辅导原则、团体辅导要求、职责分工、协调机制、实施办法等,所有制度要张贴公示。宣传方面的材料要准备齐全,主要是活动的宣传册、宣传栏、海报广告、网络宣传、每周五晚上的心理电影赏析等,主要由心理健康协会负责,使大多数学生进一步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在心理辅导人员配备方面需要专职的有心理学背景的辅导人员,他们每年都要至少参加一次心理辅导的培训和督导,保证心理老师自身的成长和技能的提高。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前的宣传和招募工作很重要。其中,宣传人员以什么样的形式宣传,如何筛选参加团体辅导活动的人员,活动中领导人与助手的任务分工,多媒体设备配备,活动场地及经费,活动的规章制度等等。

四、团体心理辅导原则

(一)以需定辅,以辅导需

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需求是随着对象的转换和环境的转变而变化的。这就给心理辅导提出了一个要求:了解服务对象及其需求,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辅导需要。了解了需求的方向和内容,再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内容,这样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辅导的目标,只有实事求是、切合实际才能出现解决实际需求问题的成效。

(二)整体把握,层次分明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首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应以全体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确定整体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案。其次,面对不同的年级,又体现出各个年级的不同需求。所以,制定具体方案既要考虑到整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各年级需求的侧重点,体现出辅导需求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总之,学校的总体方案要体现整体性,具体方案要体现层次性,并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整体性目标要为层次性目标做引导,层次性目标也是为达到整体性目标服务的。

(三)活动为载体,引导教育为手法

团体心理辅导往往是通过活动这个主要形式进行开展的,但是辅导中的活动不仅仅是单独的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借助活动首先让学生们放松,达到融入集体的目的,充分利用活动形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领悟彼此的内心。通过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互动,来深入了解别人的状态,剖析自我的内心,促进活动主题的深入,达到接纳自我、改善自我,理解别人等等的目的,同时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尊重、理解,禁止出现批评、指责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应适当引导教育,提高其心理能力。

(四)系统贯穿,动态分析

大学中四个年级作为一个整体,贯穿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而非独立的。那么,心理辅导方案的制定就要把整体作为出发点,制定连续性的系统辅导方案,高年级的辅导要以低年级的辅导为前提进行提升和拔高,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即使其中的个别辅导也是为了达到整体发展的目的。同时,各个年级的辅导需求又各不相同,所以必须把握好年级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两手抓两手硬。当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出现问题并需要及时调整方案,从而体现出方案不断调整的动态性;学生在同一年的不同时期也体现出不同的需求,这也体现了学生需求的动态性。

(五)发展和预防相结合

团体心理辅导的工作重在发展性辅导,以发展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培养生活和学习技能,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成长成熟成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同时预防也不容忽视,早预防、预警,及时有效干预的“三预”辅导原则,团体辅导老师在活动中,要密切关注个别学生的状态,目的是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心理障碍和危机的发生,将发生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保障学生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五、预评价

心理辅导做完并不意味着结束,还要对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群体状况和个体状况两方面看。首先,可以采用辅导前后问卷调查对比的方法,了解学生辅导前后有无心理素质的提高,成果是否显著;另外,心理辅导的效果体现也可能经过较长时间而不是立即表现出来的,如学生在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择业和就业率等各个方面表现如何。其次,通过电话、网络访谈或面谈了解学生情况,如家长、辅导员看到学生态度是否更加积极乐观,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否提高,心理冲突和障碍发生率是否减少;同辈们反映某个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如何,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觉悟是否有增强;最直接的就是学生自述自身的情况变化。总之,要通过查看各方面的工作记录,进一步确定心理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4-125

[2]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5

学校辅导的内容与特色

台湾的学校辅导开始于1950年代中期的侨生教育。当时,为了减少来台学习的海外华侨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萌发了台湾最早的学校辅导工作。此时恰逢辅导运动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许多留美辅导人士纷纷返台,参与到对侨生的辅导工作中,积极介绍辅导理念,开展辅导实践。此后,学校辅导陆续在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专、大学中全面推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制度,在机制设计、机构设置、课程安排、人员培训、资源配置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台湾辅导界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学校辅导的本土化尝试,在学校辅导的专业方法与技术方面,积极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台湾社会实际开展研究和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期、中期,结合台湾实际开展的台北东门小学儿童心理卫生实验――“东门方案”、国民学校课程及资优儿童教育实验、中等学校辅导制度与辅导方法实验等一系列探索,为学校辅导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围绕着指导(辅导)活动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各级辅导组织和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培养和任用,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规章的健全与落实,台湾确立了完整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校辅导体制;1990年代实施的“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直接针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仅投入了高达几十亿新台币的费用,内容设计也十分具体,比如“朝阳方案”为问题行为学生辅导计划,“春晖专案”为防药物滥用、防艾滋病、反辅导计划,此外还有问题家庭辅导计划等,彰显了强烈的台湾色彩;1990年代后期开始的“青少年辅导计划”和“教训辅”三合一学生辅导新体制,除了延续“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的部分目标外,又针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添了新的辅导内容,如情绪、校园暴力、少年犯罪、儿童辍学、法律、性、亲情教育等。

在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两个相当有特色的机构――“中国辅导学会”和“张老师”。成立于1958年12月的“中国辅导学会”是台湾学校辅导的开拓者、推动者、领导者和核心力量,其成员既有官员,也有辅导专家和“海归”学者,它创造了学术社团与行政力量完美配合的范式,造就了台湾学校辅导的辉煌。校外辅导机构“张老师”成立于1969年11月,初期只有两张桌子、四张椅子、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一条专线和20余位义务“张老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张老师”的服务机构已遍布台湾各县市,有32条咨询专线、26个晤谈室、68位专任“张老师”及1086位受过200小时训练的义务“张老师”,还拥自己的报刊社、出版社,并与广播、电视等众多传媒和社会机构合作,开辟“张老师”专栏,制作各类节目,举办巡回演讲、座谈等,向公众推广心理卫生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及行为的发生。“张老师”的服务种类、辅导理念与工作方法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建立起了自身独特的辅导架构,不仅深受台湾民众信赖,其影响力甚至扩及东南亚华侨社会。此外,台湾还有众多其他校外辅导机构,构筑起了完整的社会辅导工作网络。专家认为:学校辅导的兴起与发展深刻影响了当代台湾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台湾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方面的发展与改革。

值得推广的台湾经验

台湾学校辅导取经于西方,却经过长期的本土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华文化圈这方面做得最早也是做得最好的。海峡两岸同种同文,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情况比较相似,在华人社会中具有“样本意义”与“样板价值”的台湾学校辅导无疑也是最适合和最值得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借鉴的。

叶一航教授认为,台湾学校辅导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官方主导,自上而下推行;二是法规健全,刚性政策突出;三是学校辅导工作体系完整;四是普及程度高。与此相适应,台湾学校辅导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归结为四点:一是制度建设优先,使辅导在短期内即成为一种教育制度;二是独立设置辅导专业课程,以课程化方式推进;三是行政主导与学术社团专业支持的完美结合;四是致力于学校辅导的本土化。这些特点和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借鉴和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强烈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形式主义现象,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一项为学生的一生成长谋福利的事业;教育行政部门要多一些“刚性”的、可操作的、配套的政策,通过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建立师资培训和任用制度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加以落实;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改革、德育等工作的整合度,充分发挥专家、社团和一线教师的协同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理顺各种关系,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有力的支持性网络。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6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7

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⒊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⒋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⒌重视心理辅导试点班的实践研究工作,以“对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进行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⒍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的课程活动。

⒎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8.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学习、交流,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组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㈡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⒈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⑴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⑵班主任老师推荐

⑶辅导老师访谈

⒉设立“倾心链接”心理咨询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⒊建设心理咨询室,做好六月份迎接各级领导检查的准备。

⒋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具体工作

三月份:

⒈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做好班级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工作。

4.召开五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5.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

四、五年级部分女生)。

6.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研讨,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四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⒊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4.与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交流评课的方案。

五月份:

⒈继续指导心理健康保健员在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3.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六月份:

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2.分析心理问题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8

关键词:商科技能大赛;辅导;体会

商科技能大赛是对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参赛,我们学习了其他院校的长处,积累了宝贵的参赛经验,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1.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准备

从赛前动员、选择辅导内容、制订辅导计划、制作接待方案、准备演讲课件,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严格要求,1万1千字的接待方案反复检查、不断修改完善,确保科学合理而且没有错别字;ppt展示方案让学生反复练习讲解,做到胸有成竹。

2.参赛学生的选拔

首先,参加大赛不是必须的学习任务,但其任务强度和难度又比一般的学习任务高,所以参赛选手必须能吃苦、爱学习。其次,学生作为参赛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大赛成绩。所以,在学生选拔上要看其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最后,考虑到大赛的形式,还需要参赛学生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心理品质、应变能力和身体素质。

作为老师,大赛辅导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要正常上课,大多时候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然后老师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一个是学习的自我管理,另一个就是时间的自我管理。

3.精心准备

(1)笔试的准备。相对而言,笔试的要求是有限的,及格即可,而且有样题,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先做样题,老师在讲解时举一反三、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引申,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标即可。最终35人参加考试,28人通过,不通过者至少有一半是因为未认真对待,所以,在讲解后需进行必要的跟踪,督促学生复习。

(2)策划方案的准备。精心准备辅导内容、制订科学的计划。根据大赛规则和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精心准备辅导内容,既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重视实际操作。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现在的大赛命题与企业经营越来越贴近,在赛前邀请企业专家给予指导,或从知名企业请到相关专家提供行业信息、行业标准的指导,对大赛成绩的取得都是至关重要的。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修改完善留出足够的时间。客观地说,大赛的任务比较繁重:要准备笔试、要做出大型团队的具体接待方案、要准备现场展示,但方案的完善、现场展示的准备又是无止境的,所以,一定要至少提前一周完成相关工作,最后一周用于完善、提高。注重创新。在设计接待方案过程中,充分考虑客户的特点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各个环节充分的创新,突出接待方案的特色。

4.出色的现场发挥

(1)提前抵达比赛地点。在比赛现场,参赛选手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至关重要,而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选手已经处于比较劳累的状态了,如果比赛前一天再长途奔波的话,将影响场上发挥,所以,如果学校距离比赛地点比较远,有必要提前一天抵达,保证赛前充足的休息。

(2)汇报时突出重点、强调亮点。接待方案一万多字的篇幅,汇报时间只有10分钟,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就是蜻蜓点水,什么也说不明白,所以要突出重点。

(3)揣摩答辩问题。一般来说,在答辩环节,评委会问接待方案中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准备过程中,要冷静地反思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如果来得及改进就改进,否则需要提前想好答辩词。

(4)保持学生的心理稳定性。一是在选择参赛选手时就考虑其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保持合适的心理紧张程度,如果心理过于放松,发挥不出学生的潜力。如果过于紧张,又会影响其正常发挥,所以我们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求达到理想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个案

ananalysisof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risispreventionandinterventionmeasures

――aCaseStudyof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risisintervention

CHenHong-mei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Yongzhou425199,China)

【abstract】throughthecaseanalysis,theauthoranalyzesthemeasuresofpreventionandinterventionofcollegestudents’heartcrisis,andpointsoutthatthereisoftenaproblemfamilyinthebackofaproblem.the“fiveearly”defensemechanismisveryimportant;thequalityofthetrainingoftheinformationstaffisthefoundation;foranyofthestudentsalittleproblemcannotbetakenlightly,toestablishacompletesetofinterventionprograms,andlong-termfollow,soearlydetection,earlyintervention;careforstudents,thestudentsastheirlovedones,tounderstandthem,toaccommodatethem,youwillgetanunexpectedharvest.Forstudents’psychologicalproblemstobegradual,slowlyguide,long-termtracking,inordertogetthedesiredeffect.

【Keywords】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risis;intervention;measures;Case

1案例介

由于一起隔壁宿舍同学的自杀事件,使得a同学产生了恐惧心理,夜不能寐,晚上用被子把自己整个人都捂住,还是害怕,睡不着,即使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在寝室,对各种声音和物体特别敏感,对自己所听到的和看到的都会持怀疑的态度,认为那是“脏东西”,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连续两个晚上凌晨一两点给辅导员打电话说害怕,让辅导员陪她聊天。经过近一个月的跟踪干预,a同学成功战胜了恐惧的心理,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2案例发展过程和干预措施

2.1发展过程

2.1.1发现期:积极稳定情绪,详细了解情况

2014年9月20日,a同学凌晨两点多给辅导员打电话,她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害怕,睡不着,她们(室友)都睡了,叫她们不理我,我好害怕。半夜接到电话第一句话听到这样的话,也把辅导员吓出了冷汗,处在深睡期的辅导员顿时睡意全无,从床上坐起来,稳定好自己的情绪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害怕,害怕什么?她把原因告诉了辅导员,她们的聊天将近一个小时,不知道何时两个人都睡着了。2014年9月20日上午9点辅导员把她叫到成长辅导室,以聊天的形式再次详细的了解了她的情况,包括她害怕的原因、家庭情况、成长经历、自我性格的评价等等。其次,联系她的家长,一方面将a同学的情况向她的爸爸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了解a同学的家庭生活、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等等。第三,约见了她寝室的另外两名室友,了解a同学最近的情况。

2.1.2研判干预期:用心关爱,取得信任,劝导咨询

2014年9月21日凌晨一点多,a同学们还是给辅导员打电话说害怕,她们又用QQ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了解了她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后,辅导员试着拉近和她的关系,让她把辅导员当成她的姐姐,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辅导员,她听了很高兴,欣然的接受了,之后他都会主动的找辅导员说她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问题。辅导员也主动叫她一起吃饭聊家常,下寝室去看她,像对待妹妹一样的去关心她,让她感受到在被关爱,之后晚上她再没在凌晨给辅导员打过电话,辅导员问她是不是不害怕了所以没打了,她说不是的,辅导员觉得你每天上班也很辛苦,辅导员还那么晚给你打电话,辅导员觉得不好,听了她说的这几句话,辅导员非常的感动,也立即给予她表扬,并告诉他实在还是很害怕的话不要压抑自己,尽管给辅导员打电话。之后在与她接触的过程中,辅导员又发现了她对自己的出生、长相极度的不自信,所以除了缓解她的害怕心理外,还需帮助她建立自信。当然最主要的是让她接受心理咨询,经过几次尝试后,她慢慢能够接受,但是她想周末回家一趟调整一下看看。

2.1.3治疗期:峰回路转,有惊无险,成功咨询

2014年9月23日下午返校后,她跟辅导员说好一些了,暂时还不想去做咨询,但是9月24日晚上,她主动给辅导员打电话说又很害怕了,因为有人又跟她提起了那件事,辅导员约她在辅导员家楼下见了面,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她都紧紧的靠着辅导员,眼睛不停的四处张望,问辅导员旁边篮球场是有人在打篮球的声音吗?辅导员说是的,他又问前面十几米处走过去的是人吗?辅导员说是人,那里是有人走过去了,别怕。一直到十点多钟,辅导员把她送回寝室,陪她在寝室又聊了约半个小时。9月25日晚上她主动给辅导员打电话要求要去做咨询,辅导员说好,辅导员马上帮你预约。挂了电话辅导员立即给校心理中心打了电话,给她预约了第二天中午的心理咨询。做完咨询后,她认为好一些了,咨询师说的她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还是会感觉害怕,并承诺会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去试着改变的。随后辅导员和那位心理咨询师进行了沟通,咨询师的评价:她从小就缺乏安全感,胆小,加上这次的事情发生的太突然离她太近而导致的,需要慢慢加以引导,鼓励她继续进行咨询,防止恶化。

2.1.4恢复期:继续跟踪,恢复正常

接下来就是鼓励和督促他继续进行咨询,经过三次咨询后,她自身感觉好了很多,不那么害怕了,室友对她的评价:比以前好多了,晚上不会因为害怕的睡不着觉和吵醒室友,自己可以在寝室有人的情况下,独自去洗漱台和洗手间。辅导员继续和她保持密切联系,找她聊天,下寝室,她自己也会很主动的找辅导员聊她的事情,经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她基本上走出了恐惧的心理,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2.2干预措施

针对以上所了解的情况,辅导员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向院学工领导汇报了a同学的情况,和校心理中心的老师一起初步制定了对a同学害怕心理的干预措施。第二,对a同学的两名室友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了解a同学的情况,帮助密切关注a同学的精神状态、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并督促她们做好保密工作。第三,尝试让a同学正确认识心理咨询,让她接受心理咨询。第四,与其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将a同学现有的害怕心理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告知其父母,f服其父母多关心a同学,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怀,帮助其缓解胆小害怕的心理。

3案例思考

3.1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

该案例中,首先,a同学是家里的长女,家里有父母和奶奶,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奶奶年迈多病。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特别是她的妈妈,从小对她的关爱太少,经常殴打谩骂她,很小的时候就要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奶奶是最疼爱她的人,妈妈和奶奶信迷信,相信鬼神说,在他们的熏陶下,a同学也相信鬼神说,即使知道这是不科学的,但是还是会相信会害怕。爸爸是个话很少的人,不怎么管家里的事,家里基本上是妈妈说了算。a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缺乏安全感,非常自卑,害怕与人交往,对父母特别是妈妈的感情不深,甚至有些恨她的妈妈。其次,父母对a同学的关心太少,知道了a同学在学校的情况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担忧,这是a同学缺乏安全感和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

3.2“五个早”防御机制至关重要

“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干预、早控制”的五个早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对指导我们的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要,其中早发现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发现了才能继续进行之后的工作。而要做到早发现,必须要疏通我们的信息渠道。该案例中,很显然,a同学在自己出现恐惧心理的初期,自己主动寻求了辅导员的帮助,以至于我们及早发现了问题,才使得a同学的情况没有恶化。

3.3信息渠道的疏通和信息员的培训质量是基础

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很难被老师直接发现的原因是,老师带的学生数太多,不能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只有和同学经常吃喝住行在一起的同学才能更容易的发现,这就是我们的朋辈信息渠道,这各渠道的畅通与否,关系着能否做到早发现。该案例中,a同学的室友没有发现该同学问题的严重性,室友们对她的这种害怕心理表示不理解,认为没什么可怕的,为什么会那么怕,每天晚上半夜把他们叫醒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睡眠,刚开始会开导她后面累了就不想应她了,同时也没有及时向老师报告,如果a同学没有自己主动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势必会促使a同学的心理情况的恶化,会加大后期干预难度。

4小结

首先,每一个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一个小问题引起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干预方案,并长期跟踪,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其次,用心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性格缺陷问题,要慢慢引导,长期跟踪,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仁波.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17(1):182-184.

[2]唐闻捷.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7):80-81.

[3]华道云,李义丹,王祖.尧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干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2):81-84.

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篇10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即将过去。回望一个学期以来,初中物理备课组紧密团结在学校和教研处周围,以“基于课标学习,深耕共美课堂”作为本学期的工作重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核心,全面开展工作。下面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的基本情况

1.成员组成

八年级:***老师、***老师;九年级:***老师、***老师。

2.班级设置情况

八年级:共有学生208人,分为4个教学班。其中1、3班由***老师任教;2、4班由***老师任教;其中1-3班(外宿班);4班(内外宿混合班)。每班每周3课时。

九年级:共有学生345人,分为6个教学班。其中1、3、5班,***老师任教;2、4、6,***老师任教。其中1、2、3班(内宿班);4、5、6(外宿班)。每班每周3课时。体育中考结束后调整为每班每周4课时。

二、本学期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核心搞好备课组建设

1.认真备课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2020年广东省考试院将不再颁发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将以目前实施的课程标准(2011版)作为命题的依据。取消“考纲”,课程标准成为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因此,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缺漏所在、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的重点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认真编写前置学案。前置学案是进行生本教育的关键,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课程标准的解读;②标明课时分配和主备人;③学习目标;④课前预习;⑤诊断练习。本备课组的前置学案次数达到要求。

(4)做好学校和教研处提倡的“主题化”研究。

(5)坚持集体备课。本学期初中物理备课组总共开展了17次集体备课活动,九年级物理备课组为了高效备考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均达到要求。大大提升了各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集体备课做到了“四定”:定时间(每周星期二上午9:00-10:00),定地点(九年级办公室),定主题,定主讲人;“六备”:备课标——体现其实质性;备教材——挖掘其拓展性;备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备学法——研究其实效性;备环节——展示其艺术性;备练习——抓住其针对性。

2.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积极尝试和实践“生本课堂”。

组内教师都能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上课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实验技能的学习。

3.认真辅导

辅导是教学的补充和重要环节,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工作。教师们都能做到:

(1)充分利用晚修课对学生进行辅导。

(2)平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及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九年级的2位老师,能结合中考备考的要求,对学生的辅导做到了更细致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认真拟定优生、后进生辅导计划,并做好辅导记载和成绩跟踪。这届九年级的培优工作抓得较早。在11月份即期中考试后,就开始建立档案实施培优辅差计划。

(2)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利用好晚修课等课余时间,积极找学生谈话,了解其思想和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类辅导,对后进生热情关怀、重点辅导,对优等生加强培养,发展其特长,提高其各科成绩。

4.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1)组内成员都能认真布置作业。作业适量适度,以巩固所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批改作业和前置学案。认真检查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包括练习册和前置学案在内,作业的批改次数都能达到要求。批改作业能做到及时、认真。不足的是部分作业批语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个别教师的作业批改甚至没写日期。

(2)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能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

(3)作业的内容还可更形式可多样。

5.认真进行考核

高度重视阶段性综合检测。每讲授完一个单元(一个模块)后都进行了单元测试。八年级顺利进行了6个单元的单元测试、2次月考以及期中考和期末考。九年级顺利进行了3个新课单元的单元测试以及4次周测以及4次月考模拟考。超额完成次数要求。

6.公开课、观课、议课

(1)本备课组本学期积极开展公开课。***老师和***老师分别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本课堂教学大赛八、九年级组初赛公开课。5月21日,2021年东源县初中物理学科中考备考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老师在会上开展了一节专题复习研讨课《功和机械能》。

(2)备课组内的所有教师都积极参加观课议课活动。听课教师都作好听课记录并作出客观分析评价,课后积极参加评课活动并对上课教师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

7.开展课堂改革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响应学校的课改号召。积极学习生本课堂教学理论,物理生本课堂模式以及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和小组合作教学等。

8.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本备课组本学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方面做得不好,今后要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