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防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2:36

病虫防治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水稻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为突破口,通过加强领导、增加投入、规范管理和强化服务,大力扶持规范运行、自我发展、有活力的农作物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宽专业化服务领域和范围,保证农作物病虫防治的质量和效果,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重点扶持和培育等村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建立健全基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队12个,培育机防手120人以上。全镇新增担架式机动喷雾机3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60台,频杀虫灯40台,配置防护用品120套,实现全程承包日服务能力2千亩以上。

(二)镇以水稻产业为重点,全年完成服务面积3万亩

项目实施区比农民自防区平均每亩减少1-2次用药,农药使用量减少10-20%,节省农药成本与人工成本200元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水稻病虫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平均每亩减损增产10%以上,每亩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三)按照“提质扩面,整村推进,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原则

在双季稻区有条件的区域1千亩以上开展成建制整体推进试点工作。核心示范区实现“四无”、“五百”和“一增”目标,即服务区内无人畜中毒事故、作物无药害发生、农田无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稻谷无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以及接受培训的农户达到100%,接受服务的农户达到100%,机防队员日服务面积100亩,农民对服务的满意度100%,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100%赢利,服务面积内烟稻每亩减损增效300元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切实抓好宣传培训

一是镇、村组、服务组织三级联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镇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特别是要抓好3月1—7日的全县宣传周活动。二是镇农技站举办1—2期村组干部和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理顺思路,掌握技巧,加强管理,提高整体推进速度和水平,提升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镇农技站要联合村组干部和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全镇6场、每场100人,核心示范区农民培训率必须达到100%,每场培训要有两张照片(前后各一张)和农民培训花名册。

(二)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

我镇要紧密结合本镇农业生产的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村能人、农药经销商等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符合“六有”,即:有合法经营资格;有固定办公和提供技术咨询、交流的场所;有一名以上具有一定植保专业知识的植保员;有一批高性能的植保器械设备和一支相对稳定的服务队伍;有一套服务章程和病虫科学防治技术规程;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协议和田间记录档案。

(三)实施科学防控技术

要集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控害等多种技术,优化组合水稻病虫防治技术,推荐使用先进的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科学防控,合理用药,以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保护稻田生态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四)进行标准化作业

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要实行“五统一”标准,即统一选用抗病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监测、统一防控技术、统一规范作业。要建立服务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农药产品使用可追溯制度,制定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规程和效果评估标准。每个示范点必须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统一样式设立“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示范牌,注明示范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示范内容等,便于农户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五)组织市场化运作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农户签订防治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组织受益的多赢目标。

(六)实行规模化防治

各村可根据当地水稻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的实际,采取全程承包防治或分次承包防治的服务方式,服务范围可从本村、本乡(镇)扩展到跨村、跨乡(镇),甚至跨县服务,不断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实行规模化防治,提高服务效益。每个项目县要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至少在400亩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职任副组长,农技站、烟草站、农机站主要负责人及农业专干为成员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实行目标管理

镇政府将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纳入村组农业工作目标管理范畴。各村组要将目标任务迅速落实到村小组和田块。镇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人员分别于2013年6月和9月进行检查验收。

(三)建立激励机制

县财政安排适当的专业化防治经费,对各乡镇专业化防治服务工作抓得扎实、防治效果好,且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示范点实行1元/亩的补贴。县财政局、烟办、农机局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购买机动施药机械给予补贴;县农业局将安排部分资金搞好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及新农药的示范推广;保险公司将从农业保险中安排部分资金予以支持。县政府将对在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创建和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大、效果好、社会满意度高的前5名乡镇给予奖励。

病虫防治方案篇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邓小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积极构建适合新形势要求的防治机制,科学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强化督查指导,有效巩固我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成果。

二、目标任务

(一)今年全镇各村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

(二)加强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

完成查病0.9万人次(血检0.8万人次,粪检0.1万人),扩大化疗0.3万人次,完成3人次晚血病人的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

(三)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加强血防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受教育人群1万,培训技术人员36人次,制作墙体标语5幅(条)。

(四)开展春秋季查灭螺工作

查螺120万㎡,灭螺100万㎡。

三、重点范围

(一)确定重点范围的原则

1.达标后钉螺面积回升较多的村;

2.2004年以来发生过急血和发现阳性钉螺的村;

3.2004年以来发现阳性耕牛较多的村;

4.2007年疫情控制评估和病人数推算中人群和耕牛感染率>1%的村;

5.综合各种因素,专家认为存在危险因素的村。

(二)2013年血防工作重点村(1个)

四、组织保障

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和完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综合治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对血防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认真研究落实防治规划和措施,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四到位”。

五、技术措施

(一)春秋季查灭螺

通过对重点环境和重点区域的环山堰、斗、毛渠、田沟及埂、房前屋后进行查螺。对钉螺密度高、疑有阳性螺的环境用药物高压喷洒灭螺3次,重点危险环境实行泥敷灭螺,面积应占有螺面积的70%以上,复杂环境采用地膜覆盖灭螺。全年完成钉螺调查1500万㎡;采用氯硝柳胺浸杀、反复喷洒或泥敷等方式灭螺,地膜覆盖等方法灭螺1200万㎡。查灭螺工作应在春季3-5月、秋季10-11月完成。

1.查螺:各村春季查螺按照传播控制地区巩固方案的查螺总体要求进行。3月份开始对有螺地带进行全面查螺,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重点清查,4月底前完成全镇钉螺调查。对捕获钉螺均要分框包装、解剖观察。查出有螺环境均应填写“县查螺登记卡”,按要求计算钉螺面积。

2.药物灭螺:于4-5月和9-10月份开展春秋两季灭螺行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巩固性药物灭螺,对有螺环境根据《省灭螺技术规范》喷洒2—3遍,对近3年内有螺环境至少进行1遍。喷洒灭螺要做到事先割草清障,喷洒水量充足、均匀透彻。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灭螺剂量为2~4g/m2;小型有螺水体浸杀剂量不低于8g/m3,稳水浸杀3天以上。药物灭螺后须进行质量和效果考核,喷洒、喷粉灭螺后2周钉螺死亡率大于80%或活螺密度下降率大于85%为合格;浸杀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均应达到100%;采用地膜覆盖灭螺环境应加强后期管护,保证其灭螺效果;环改灭螺后有螺面积下降率应达100%。凡“灭光钉螺”环境须填报“灭光钉螺环境备案表”,并由县血防站考核后方可确认。

(二)查病、治病

全年开展血清学查病0.8万人次,粪检0.1万人;开展人群扩大化疗0.3万人次。

1.查病:春季人群查治病时间在春耕结束后30天左右进行,秋季人群查治病时间在9月中旬以后进行,杜绝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降低人群感染率。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相关村民组6—65岁常住居民进行查病,一类村受检率达90%以上。血清学阳性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进行粪检。

2.治病:对所有血检阳性者进行化疗,在感染率高的地区进行人群普治。

凡查出的病人均使用吡喹酮进行正规治疗,并注意随访复查。扩大化疗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防止滥用,按照送药到手、看服下肚的方法服药,建立健全治病登记账册。

3.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调查与救治。认真开展晚期血吸虫病的复查清理。落实血吸虫病人救治项目管理办法,各村要搞好宣传咨询工作,将政府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关怀政策落到实处。全年完成3人次晚血病人的救治和随访。掌握现有晚血病人的生存现状,对未登记上报的晚血病人进行普查,符合救治条件的及时进行救治。

4.急性血吸虫病控制。通过镇、村、社三级防疫网络,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和转诊、会诊制度,实行首诊责任制,严防漏诊和误诊,杜绝急血病人发生。

5.家畜查治病和管理,由镇畜牧站负责落实。实施人、畜同步查治,禁牧圈养和实施“以机代牛”,减少阳性钉螺,确保家畜感染率在1%以下。

(三)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

1.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加强镇卫生院防疫医生和村医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断血吸虫病的能力和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

2.加强村(居)民血吸虫病健康教育,通过标语、板报、墙体标语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重点区域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完成墙体固定宣传标语5幅。

3.加强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2013年学校血防健康教育计划。在4月份血防宣传月,各村要精心组织,多渠道、大范围进行血防健康教育宣传。积极开展血防“五个一”活动。由镇政府组织督查考核,并开展血防知识基本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的抽样评估和健康教育工作考核。

全年完成健康教育1万人次以上,举办全镇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培训师资10人次,完成学校健康教育60学时;分片开展查治病、查灭螺技术指导和防治策略培训,以及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内(外)科治疗救助管理,救助政策及技术方案培训等培训班。

六、疫情监测

严格按照全国、省、市、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全镇血吸虫病的监测监控工作,及时调整防治工作重点。

七、创新思维

继续实施“消除耕牛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综合防控措施,开展地膜覆盖灭螺新技术、新方法,总结经验,全面指导和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病虫防治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广大农牧民群众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工作目标

积极完成包虫病综合防治推广复制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依法治市,结合法律“七进”活动,大力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基本知识家喻户晓。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把包虫病综合防治推广复制工作的各项任务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统一领导、明确各执其责,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宣传。一是认真抓好全体干部职工对包虫病防控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二是强化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农牧民群众关于包虫病综合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包虫病等常识的认识与防控,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病虫防治方案篇4

一、疫情慨况

我镇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来,取得了较大的防治成效,但由于社会自然生物诸多因素的影响,至年底,我镇仍然有血吸虫病流行的行政村12个,有螺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我市重点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单位之一。

二、防治原则

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畜同步、降低疫情、压缩疫区、逐步根治”的原则,根据各疫区疫情不同,重点加强传染管理的防治策略。

三、防治目标

在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以易呈禄镇长为组长,分管卫生领导张绪刚部长、分管农业领导刘烨副镇长为副组长,卫生院何秀山院长、中学周佐平校长、学区蔡泽磊校长、九源学校钟凤林校长及各村支书为成员的镇血防工作领导小组。

2、落实责任。1)镇配合市血地防有关血防工作,政府疫区村蹲点领导干部要负责、督促抓好血防工作。2)疫区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本项工作。

3、技术保障

市血防专业机构将指定一名技术人员对我镇进行血防技术指导,提出建设性工作意见,畜牧部门将指定专人负责督导查治耕牛及淘汰耕牛和圈养及定放养工作,为达标提供技术保障。

五、防治责任

1、疫区村委会:要落实具体人员负责血防工作,将血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搞好疫情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疫情,上报疫情,按照政府要求,做好以机代牛、淘汰耕牛、圈养及定点放牧工作,组织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各项血防工作,同时安排好驻点血防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2、农口站所:负责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指导疫区群众改变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地种植旱地经济作物或水旱轮作,争取国家农业开发小沟渠硬化工作项目,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推行农业机械化,尽量减少疫区村民因生产作业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努力争取国家改建沼气池项目,有效杀灭血吸虫卵,控制传染源;制定在疫区推行以机代牛工作计划,落实以机代牛措施,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蓄医站:做好疫区耕牛的查、治血吸虫病及扩大化疗工作。1)多与血防专业机构取得联系,严格做到人、畜查、治同步;每年对三、四、五类地区耕牛进行查病和对耕牛感染率1%以上的行政村耕牛进行扩大化疗,对四、五类地区阳性耕牛进行治疗。2)指导疫区群众发展养殖业,在疫区低洼地带开挖鱼塘,进行水淹灭螺。3)负责牵头组织在洲滩地区和有螺乡、村开展封洲禁牧工作,对疫区耕牛实行圈养,不能圈养的以村、组为单位指定耕牛放养点,确保全市三类疫区行政村在年实现定点安全放牧目标。4)建立和健全对在有螺地带放养的牛、羊等家畜暂扣和强行检疫制度,确保无感染性耕牛进入有螺地带污染水源,有效控制传染源。

3、中学、各小学:1.将血防知识教育工作列入教学工作计划中。2.联合卫生部门对所有疫区中小学校教师进行一次血防知识轮训,使每位教师都熟练掌握血防常识,具备为学生上好血知识课的能力。3.在各疫区中小学校认真开展创建“无血吸虫病人学校”活动。

六、防治措施及任务

(一)传染源控制

1、以机代牛。农口站所:一是制定工作计划积极宣传国家以机代牛政策,使疫区群众家喻户晓;二是争取国家提高对疫区群众购买农机的补贴标准,培育农机大户、农机示范户,同时对农机手进行培训;三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淘汰全镇重点村全部耕牛。

2、封洲禁牧。畜医站:一是摸清疫区大型家畜数量,根据各疫区行政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封洲禁牧工作计划;二是明确相关部门在禁牧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禁牧工作队伍,落实禁牧专项工作经费;三是强化禁牧措施的落实,在疫区耕牛未全部淘汰前推行定点圈养,集中指定地点安全放养。

3、改水改厕。市农业部门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疫区大力推选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水改旱项目向疫区倾斜,积极解决疫区群众生活用水问题,有效减少其接触疫水的机率;市爱卫办将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厕所项目向重疫区村倾斜,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力争实现全面覆盖三类疫区行政村。

(二)、查螺工作

1、查螺工作:市将组织专业人员对我镇全面查螺。时间在3—6月、3—9月进行。

2、灭螺工作。各疫区村委会组织了3-10人的灭螺队伍积极参与灭螺工作,有效降低我镇疫区的钉螺密度,压缩易感地带面积,降低人畜感染机会。上半年对部分地处上游、螺点相对孤立的疫区及历年曾发生过急性感染和可能发生急性感染和成批感染血吸虫病的发生稳定疫情。时间性安排在4-5月进行。下半年继续开展和秋季灭螺大会战,做到有计划的开展灭螺工作,按水系(从上游到下游)、分环境(螺点是否孤立),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有效压缩有螺面积。时间安排在9-10月进行。

病虫防治方案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指导、市场引导、农民参与”的原则,按照有组织、有章程、有人员、有台账的“四有”要求,以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稻飞虱等“三病三虫”为重点,争取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加大施药机械、防治农药和防治用工等资金补贴,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全面提升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示范引导。做到市有万亩示范区、村有千亩示范片、组有百亩示范方。二是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全市大田统防统治率年增5个百分点。三是推广科学防治。实行主防与兼防结合、杀虫剂与杀菌剂结合等“两个结合”。四是实现“三个20%”和“三个100%”。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20%以上,生物农药使用率提高20%以上,病虫害防治成本下降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覆盖率100%,示范区、项目区统防统治率100%,水稻等粮食农产品优质率100%。

三、工作要求

1、规范组建防治组织。植保专业合作社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种粮大户、农药经营企业和农民喷雾器机手等登记组建而成。具体条件:1)有资质的农药经营户,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相关专业知识,有与农户签订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协议(300亩以上,且服务的农户不跨村),无不良经营记录;2)种粮大户,承包耕地面积要在500亩以上;3)喷雾器机手,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男性,身强力壮,有相关专业知识和防治经验,有与农户签订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协议(300亩以上,且服务的农户不跨村)。

植保专业合作社申请统防统治相关补贴的程序:由申请人提出申请,镇(街道)统防统治服务站审核后报市统防统治服务中心批准。市统防统治服务中心根据每个合作社统防统治承包面积,按照300亩/台的标准配备喷雾器。已配过喷雾器的合作社,不重复配给。市财政根据农户实际参加统防统治面积(计税口径),按照每亩不超过10元的标准,“一卡通”发放统防统治费用补贴到农户手中。

2、选用推荐农药品种。植保专业合作社在统防统治服务范围内,可自主选择农药供应企业和《推荐目录》中的农药品种。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允许农民自己提供《推荐目录》中的农药品种,但必须是“三证”、标贴齐全的品种。对弄虚作假,特别是使用非推荐农药品种,给农民造成损失,引起矛盾的,经调查后属实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3、规范农药销售行为。农药供应企业要向零售商提供正式发票,并加强票据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要缴纳经营保证金,对发现弄虚作假行为的,没收其经营保证金。农药零售商要据实开具盖有农药批发企业印章的发票,对发现销售非推荐品种而开具推荐品种发票的,取消其参加统防统治资质。植保专业合作社要分品种、分供应企业对发票进行汇总统计,以备维权和考核,对发现植保专业合作社购买、使用非推荐品种而出具推荐品种发票的,取消其下年度统防统治资格。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人员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病虫害统一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病虫害专业防治具有成本低、防效好、效率高等优点,是提高病虫防治组织化机械化程度、解决千家万户分散防治技术难到位的关键性措施,是现阶段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提升植保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地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专业防治的好处、做法和典型,使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专业防治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专业防治和统防统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病虫防治方案篇6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

病虫防治方案篇7

现将XX县近年来松材线虫病除治主要做法和经验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一、

政府重视、政策到位、技术明确,是我县近年来松材

线虫病除治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20XX年以来,XX县政府就把XX县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提到了全县生态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与全县XX个镇、办、国有林场签定了20XX年-20XX年度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20XX年XX月XX日在XX县XX镇召开了全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推进会;20XX年12月28日成立了XX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20XX年X月向XX县人民政府了XX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政府一号令,并于同年将松材线虫病除治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特别是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于2018年12月下发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和《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更为我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具体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为我县松材线虫病除治明确了方向。

二、明确责任、吸取教训、完善措施,是我县松材线虫

病除治初步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2017年以来,我县在认真吸取以往行业部门“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利因素,及时理清了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思路,明确了政府主导、行业协调指导、地方实施的“三位一体”除治机制,特别是2018年以来及时完善了除治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不但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杜绝了除治隐患,提高了除治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出台了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春秋季普查方案,专项行动方案和松材线虫病设计规划方案。

2、在各镇办、国有林场、专业除治施工队伍、苗木企业等开展除治前技术培训8期,培训1000余人次。

3、除治前督促各相关除治单位办理了采伐手续,用火手续,在除治点主要交通路口设立了公示牌,与各牵扯到的除治个户签定了除治告知书,并要求专业施工队伍为施工人员办理了人身保险。

4、在全县相关单位及时培训兼职检疫员,并经考试审查合格,为23人颁发了兼职检疫员证书。

5、推行了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全县分片技术包抓责任制。

三、查找不足、调整方向,确保我县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病虫防治方案篇8

一、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实施

1、建立基点,以点带面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广大农村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抓好基点极为必要。为此要做到市有基点乡、乡有基点村、村有基点户,逐级设点,以点带面搞好综防技术的推广工作。试验基点侧重在作物品种抗性鉴评、病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必要的生物、化学试验和防治指标、施药技术研究等方面;示范基点主要做好农作物对比试验,示范区按方案落实到乡村的实际面积,发挥各基点的示范作用,使综防技术在广大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建立综防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制

农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保证。根据肇州县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落实综合防治技术的各项任务,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使农作物综防工作有组织上的保证,研究制定《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方案》,并建立综防领导小组和综防技术小组,按照方案规定保证实施,做到责任分明,层层有人抓。

3、搞好技术培训,普及综防知识

结合”科技之冬”、”指百联十”科技大集等形式,培训乡、村、户的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媒体及时普及综防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综防意识,从而推动综防工作的开展。

二、综合防治重点与策略

1、防治重点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全面考虑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防治技术体系,将病虫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对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大豆菌核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玉米黑穗病、大斑病,大豆食心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二条叶甲、蚜虫、潜叶蝇,突发性草地螟恶性杂草重点防治。

2、防治策略

鉴于肇州县农作物苗期害虫多为点片发生,且具有明显的补偿功能,应重点抓好播种期和成株期防治。其中播种期以预防为主,通过抓好“三种”、“三推广”,对主要病虫草害进行田间防治,苗期为管防结合,以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田间挑治;成株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明确主攻对象对病虫进行兼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良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健身栽培,配合各种措施,综合治理草害。

三、防治措施

1、开发利用生物制剂,强化四大作物健身栽培

以保护利用天敌,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制剂,把推广增产菌、赤眼蜂作为综防重要内容,通过以菌治病,以虫治虫,强化农作物健身栽培,维持农田生态平衡。

2、充分发挥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农业措施农业技术、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对病虫种类及其发生危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各种植物在生存竞争中,都不同程度的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抵御外界干扰的抗逆能力,主要表现在作物的耐害性、抗虫性和受害之后的补偿能力。充分利用作物的耐害性、抗虫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利用作物的耐害性,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其优点,一是成本低,方法简单易行;二是不污染环境;三是在综合防治中能和其他措施相配合。具体措施为:

(1)选用抗病高产质优良种,选用良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也是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一环。

(2)实行人工和机械选种,防止病粒、虫体、虫瘿、草籽、菌核等随种播种,成为初侵染来源。

(3)种子处理,实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杀菌剂拌种。

(4)轮作,实行统种分管。实行轮作是不增加任何投资减轻病虫损失最有效的途径。

(5)推广农业措施,调整群体结构。大豆推广精量点播,玉米综防田提倡催芽播种,降低发病率。

(6)推广精细整地,恶化病虫生境。翻地、细耙地病虫害明显低于未翻地,大豆病粒率减少,虫食率降低;玉米综防田拾净茬子,耕翻整地,降低虫源基数和病菌成活率。

3、综合治理草害

病虫防治方案篇9

[关键词]“”时期湖北省血防工作

为了推动“农业”,1958年2月,中央血防九人小组提出了“血防”的目标和任务。中共湖北省委积极贯彻中央指示,提出了湖北“血防”的目标和规划。1957年冬到1960年,湖北省的血防工作出现了“”运动。

一、湖北“血防”的规划

195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又通称“农业四十条”),其主要精神是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对粮食和棉花产量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修改后的农业四十条,实际上成为发动农业的纲领。”[1]为了推动“”,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中央要求国家各个经济部门,各个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和政法部门,也都应当根据本纲要,重新审订自己的工作规划[2]。

1958年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干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血防目标,并且提出了1958年防治工作任务[3]。

会议要求各省、市应制订出1958年的规划,同时制订出短则一年以上、长则不超过五年的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凡是一年内能够基本上消灭的,就不要拖到两年;凡是能够在两三年之内基本上消灭的,就不要拖到两三年以上[3]。

3月1日至3日,湖北省委召开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年苦战,两年扫尾”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和本省1958年的任务,要求1958年内在15个县市中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灭螺150万亩,治疗病人30万人[4]。

8月12日,湖北省委发出《关于加紧苦战、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要求动员全党全民,鼓足干劲,加紧苦战,争取于今明两年,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为此,省委决定抓住当年秋冬两季,组织两个大规模的防治运动:8月、9月、10月三个月,开展高功效治疗运动,把全省60万病人都治疗一遍。10月、11月、12月三个月,结合围垦湖荒、兴修水利、严整土地的工作,开展围剿钉螺运动,保证完成全年灭螺200万亩的计划[5]。

195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央血防九人小组在上海召开第五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提出从现在开始到1959年国庆前,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除尽“五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和钉螺),消灭“四病”(血吸虫病和疟疾、钩虫病、丝虫病),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6]。

10月24日,湖北省委下达《关于今冬明春基本除五害、灭四病的指示》。对于血吸虫病,要求年底前把血吸虫病人治疗一遍,明春对疫区人民进行全面复查,把查出的病人再治一遍。今冬还要把患有血吸虫病的牲畜治疗一遍。要做好管粪灭卵工作。今冬明春要基本消灭钉螺,特别是群众生产、生活所接触的地方的钉螺,必须消灭[7]。

25日湖北省委发出《关于当前除害灭病的紧急通知》,提出:目前已基本做到消灭血吸虫病的远安、通山、咸宁和浠水等县,要求在今年年底达到根除,要求荆门、沙市、应城、云梦、鄂城、当阳、黄石市、南漳等县市,在年底做到基本消灭或彻底消灭,其他县、市要求在明年春节达到基本消灭[8]。

1959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中央血防九人小组在上海召开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除害灭病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年,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凡是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必须以防治血吸虫病为重点,要有50%以上的公社做到第三步要求(即彻底消灭),30%以上的公社做到第二步要求(即缩小),其余公社做到第一步要求(即控制)[9]。

11月10日至17日,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召开除害灭病行政会议,制定了1960年的除害灭病规划。决定抓紧今冬明春大规模兴修水利、开垦和积肥的有利时机,在全省提前实现中央血防会议所确定的除害灭病的任务[10]。

二、湖北省“血防”的开展

1957年冬到1960年,在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的领导下,湖北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出现了“”运动。整个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从1957年10月纲要公布到1958年国庆节,这是湖北“血防”的第一个阶段。

纲要公布后,湖北省委认为,血吸虫病不加速消灭,就会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应当随着农业生产的大高潮和,来组织血防工作的大高潮,实现血防工作的[11]。

1957年冬,湖北省各疫区把冬季开荒、兴修水利与灭螺运动结合起来,灭螺运动声势浩大。潜江县22个乡进行群众性的灭螺、管水、管粪工作,到12月底,灭螺74714亩,出现了1个无螺乡、23个无螺社、52个无螺队。阳新县出动11000多人的灭螺大军,开荒灭螺5500多亩,完成了全部任务15000余亩的1/3以上[12]。

1958年初,湖北各地随着生产的劲头,血吸虫病防治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已经宣布基本消灭钉螺的谷城县,结合冬季生产进行复查和复灭,彻底消灭了残存的钉螺[13]。潜江县杨市乡把血防工作纳入积肥、水利生产规划。每天有800多人投入积肥灭螺,每月有300多人进院治疗[14]。黄冈专区发动16万人投入灭螺运动,白天时间不够用,就挑灯夜战,灭螺面积达1.2亿平方公尺。这个数字等于过去一年又九个月灭螺面积总和的4倍[15]。

1958年4月,黄冈县学习湖南省岳阳刘锦桃的“三日疗法高工效”经验,在徐家楼血防组办试点,5天治疗103人。5月,省委血防领导小组在此召开全省三日疗法高工效现场会,授予徐家楼血防组为“湖北第一先锋组”称号。30日,省委批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所谓的“锑剂三日疗法”。

7月11日至17日,为使防治工作再来一个“”,省委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和卫生厅召开全省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现场会议,提出要在年底前治完全省的血吸虫病人。会上各专、县、农场开展了竞赛,表示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决心[16]。

会后,湖北省出现了一个治疗“”的局面。据《湖北日报》报道,7月、8月、9月三个月,全省治疗人数约212900人[17]。

在治病高潮时期,各地改变了以分散治疗为主的方式,以县为单位组织医务人员,分成若干治疗小组,到农村设点收治。例如松滋县,1958年6月,全县组织89名中西医务人员分赴农村,首次搞大队办院,1年治疗4389人,超过前3年治病的总和;仅9月份1个月治疗2023人,比1956年全年治疗数多1倍以上。广济县88个血防干部组成治疗、粪检、防疫三个大队,治疗大队采取分片集中和巡回医疗形式治疗病人,后来发展成“货郎子医院”,医生康作昔一人在12天里,跑遍4乡7社37垸,共51公里,收治82名病人。这一时期,全县治疗10907人,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表扬[18]p116。

省及武汉市医学院和医疗单位先后组织血防大队分赴疫区。其中,武汉医学院及附属第一、第二医院107人赴蕲春、汉川、黄梅县治疗血吸虫病人2万余。武昌医士学校组织341人于4月中旬赴潜江,70天,粪检151145人次,发现阳性病人20520人,治疗7437人[18]p119。

1958年国庆节,湖北省宣布,有3个县送走了“瘟神”,8个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22个县市治完了血吸虫病人,6个县基本治完了耕牛血吸虫病[19]。由于浮夸风盛行,各县市纷纷报喜,宣告基本消灭血吸虫病。除谷城、襄阳经过验收外,其余县均未验收。10月,省委将血防领导小组和除四害领导小组统一起来,组成了除害灭病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王延春担任组长。各专区和县的党组织相继成立了除害灭病办公室。

从1958年10月到1960年,在省委除害灭病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湖北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作为除害灭病运动的一部分继续进行。

10月下旬,湖北省委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基本除五害、灭四病的指示》后,全省组织医务人员和医学院师生1万多人,分赴各地农村、工地和城镇,协助开展除害灭病工作。天门县杨林在公社党委的安排下,40多名医务人员和1万多社员,两天中疏通沟渠10条,灭螺1100亩,积肥126万担[20]。

1959年春,全省各湖区全面展开防护准备工作。汉阳、汉川、天门、阳新等县委和公社党委组织公安、农业、水产、水利等部门成立防护指挥部,大队设分部,大队以下设小组,并将准备下湖的群众编成大队、小队和小组,固定负责人。各地利用地方工业和旧有设备,并做好防护药品准备。例如孝感专区,预计下湖打草的有245202人,已经准备好绑腿77446双、泥袜22836双、套裤4000条、松香1016斤、酒精10895斤、茶子饼41451斤、桐油16948斤[21]。

1959年5月,省寄生虫研究所李永生等与武汉市和黄冈、荆州专区14个县的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在黄梅、嘉鱼县建立了安全带试点。首先在居民生活、生产常到的疫区内抓好治病、灭螺、控制感染,达到安全生产,对大面积外滩季节性生产活动区,暂划为,有计划的进入时,作好防护,然后逐步扩大安全带,压缩疫区,达到完全消灭血吸虫病。到1960年,湖北省建立了20个安全带。洪湖县建“带”前,钉螺最高密度为190只/平方市尺,钉螺感染率0.7%,建“带”后,未见感染螺,病人感染率由32.7%下降到5.12%[18]p120。

1960年,汉阳县从8月10日到30日止,结合开荒,消灭钉螺12.8万多亩。黄梅县在3月间,全县干部和群众积极投入灭螺战斗,到6月底,全县共消灭残余钉螺5344亩,治疗血吸虫病患者200多人[22]。

三、湖北“血防”的评价

1958年9月,湖北省委向中央报告,1958年1月至6月,湖北省共治疗病人118704人,比1957年1年还多几千人;消灭钉螺达430576482平方公尺,出现了5个基本无螺县和157个基本无螺乡;有253个乡、1850个社进行了管粪灭卵;有500304人下疫水生产做了个人防护,占下疫水人数的71.5%[23]。

上述湖北省报告的防治成绩带有浮夸成分。“”时期,全国各地追求高指标、高产量,在汇报成绩时,弄虚作假,浮夸风盛极一时。湖北省也不例外,在制定血防工作规划时,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向上级汇报时,报喜不报忧,一味地夸大成绩,隐瞒真相。

一是隐瞒了较为严重的急性感染情况。1958年,根据16个县市的报告,从4月到12月,湖北省共发生急性感染4205人,死亡71人。石首县7月至9月完成水产任务时,没有抓好防护,以致1000多人下水,有700多人急性感染。该县团山公社领队人带人到天心乡捕鱼时,当地干部告诉他该地区是严重疫区后,仍满不在乎,致发生大量感染。这些地区医务人员把血吸虫病急性感染误诊为流感、伤寒、痢疾、疟疾等病,延误了治疗,有的为时两三个月,造成无法救治[24]。

二是灭螺成绩弄虚作假。1962年7月,省委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坦承,湖北省原有4563万亩钉螺面积,已经消灭了2359万多亩,占原有钉螺面积的51.97%[25]。应城县1958年还有钉螺8489亩,病人260人,全县病情、螺情并未查清,即上报基本消灭,血防站改地方病防治站。通山县1958年宣布根除血吸虫病,10月撤销机构,只留3人,1959年4月普查,发现钉螺3145亩。蕲春县1959年宣布消缪吸虫病,血防站与卫生院合并,1960年至1963年,钉螺扩散了1377亩,人群感染率1963年比1960年增加了9.3%。嘉鱼县有螺6935亩,1958年消灭5900亩,1959年上报基本无螺,1962年又回升5621亩[18]p84。

三是治疗方法违背科学规律,治疗成绩不可信。1958年5月湖北省委推广的“锑剂三日疗法”是怎样做的呢?黄冈县徐家楼血防组以万耀华医生为首的3名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化验)打破了防治手册的规定,大胆地在技术上进行了所谓的“十二项改革”,即:1.简化病历。2.改变医、护、检各项业务的分工,改为医、护、检必须互助协作。3.医生每日查房,由全体检查,改为一般只看黄疸,听诊心脏二尖瓣。4.锑剂注射时间,每针10分钟改为每针1至2分钟。5.原以葡萄糖稀释锑剂,改为不加葡萄糖。6.由禁止晚间注射改为必要时采取晚间注射。7.将治疗结束后三天出院,改为注射完毕第二天出院休息。8.三大常规检验及肝功能试验,改为检查血色素、尿蛋白、寄生虫卵。9.检查尿蛋白,将加热醋酸法改为乙醇醋酸法,是阳性反应再作镜检。10.量血压由每日二次,改为入院时量一次,治疗中途一般不量。11.注射卡片由每人一张,改为每病室一张。12.注射器消毒,改为不用包巾,直接放入蒸笼内消毒。

通过上述“改革”,徐家楼血防组3名医务人员9天治疗了335个血吸虫病人。过去该组10名医务人员1月只治疗80个病人,平均每个医生月治8人。现在,3名医务人员1个月可治疗670人,平均每个医生月治233人,比以前工效提高了27倍以上[26]。

为了推行“锑剂四小时疗法”,湖北省组织调查组选择黄冈和阳新两个县作试点。阳新县治疗4429人,死亡3人;黄冈县治疗2221人,死亡11人。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四小时疗法”可以节省大量财力、人力及时间,治疗后劳动力恢复快。病人出院后,第一天有10.6%的人出工,第二天31.5%,第三天28.8%。四小时疗法死亡率与三天疗法死亡率差别不大。从死亡事故来看,属责任事故的多,而主要是医护人员工作不负责所造成[27]。

正是采用三日疗法、锑剂四小时疗法这种“高工效”的治疗方法,1958年1月至9月,湖北省就治疗了337058人,超过过去8年治疗总数的61.6%[24]。上述治疗方法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因此治疗效果是可疑的,治疗成绩是不可信的。

“”时期,湖北省各地的灭螺工作,大部分是结合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进行的。各地动辄出动几万、十几万人,广大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大规模的垦荒灭螺运动中。这些行为,恰好符合灭螺工作的需要,也推动了围垦开荒,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7年至1960年,在全省围垦开荒灭螺的高潮中,省、地、县三级在基本解决水患的荒湖低洼地带陆续建起了78个国营农场,其中省、地属农场41个。这些农场多数地处“血吸虫病窝子”,杂草丛生,钉螺密布。

1958年,黄冈县出动25000人、15台拖拉机、810头耕牛,大面积垦荒灭螺。到1959年3月,已将白潭湖、黄草湖的荒滩面积围垦种植达60%以上,建立了一批农场,灭螺55800余亩,灭光面积44441亩,占有螺面积的79.33%。同年冬至1960年春,县委发出“向荒山进军,向荒湖要粮”的号召,大战一冬春,复灭钉螺25201.7亩,灭光9629亩。1961年调查,全县有螺面积下降到17658.2亩,占原有面积的24.73%[18]p105。

谷城县运用开新沟埋旧沟的办法,不仅灭掉90%的钉螺,还扩大了灌溉面积,使2800多亩“望天收”的坏田获得丰收[13]。黄梅县通过灭螺扩大开荒。全县仅一个月就灭螺1858亩,其中1329亩通过灭螺变荒原废土为好田好地。城关张湖农场组织100名劳力的灭螺垦荒战斗队,大战13天,将职工经常接触的水潭、塘和零星的小块荒地所残存的133亩钉螺全部歼灭,垦出113亩水田或旱地,种植水稻、豆类和芝麻。由于经过灭螺而反复铲草、削岸、平整土地、石灰浸杀和多次耕耙,“精耕细作”,作物生长良好[22]。

1958年至1960年的湖北“血防”,造成了两大严重后果。

第一,血防机构、人员大幅度减少。

1958年在防治工作中普遍出现浮夸风,大部分地区轻易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大批地裁减或撤销了防治专业机构和队伍。血防机构、人员大幅度减少,详见下表:

第二,血吸虫病卷土重来,急性感染非常严重。

湖北省后,粮食逐年减产,农村食物短缺,群众严重营养不良,造成浮肿、干瘦、子宫脱垂、闭经病流行。1959年至1961年,湖北省集中主要力量防治新四病,除黄梅、南漳、嘉鱼等少数县外,大多数地区血防工作基本停顿。

1960年至1962年,湖北省血吸虫急性感染人数激增。1962年10月底,全省已有7058人急性发病,这个数字为1958年急性发病2400人的2.94倍,为1959年急性发病2528人的2.79倍,为1961年急性发病2986人的2.36倍[28]。1963年1月至9月,全省发生急性感染4000多人[29]。

1963年8月,湖北省委承认,当前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全省原有41个县、市流行血吸虫病,钉螺面积344.4万亩,病人74万人。现在尚有钉螺面积181.6万多亩,未治疗病人、新发病人和重复感染病人约40万人,仍有39个县、市流行血吸虫病[30]。

参考文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鼓足革命干劲,全面跃进,加速消灭血吸虫病![B].江苏省档案馆,3119-短期-631.

[4]p于湖北省疫区血防会议向中央九人小组汇报情况[B].湖北省档案馆,SZ115-04-0008-003.

[5]湖北省委关于加紧苦战、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B].湖北省档案馆,SZ1-2-448-3.

[6]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关于第五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的报告[B].江苏省档案馆,3119-短期-631.

[7]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关于今冬明春基本除五害、灭四病的指示[B].湖北省档案馆,SZ1-2-448-6.

[8]省委关于当前除害灭病的紧急通知[B].湖北省档案馆,SZ1-2-448-6.

[9]反右倾,鼓干劲,轰轰烈烈地开展大规模除害灭病运动――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一年来除害灭病工作的情况和今后一年的任务[B].江苏省档案馆,3119-短期-631.

[10]省人委召开除害灭病行政会议布置今冬明春工作[n].湖北日报,1959-11-22.

[11]全面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n].湖北日报,1957-12-05.

[12]潜江、阳新两县灭螺运动声势浩大[n].湖北日报,1957-12-21.

[13]谷城县消灭钉螺的经验[n].湖北日螅1958-01-25.

[14]向无螺无病乡前进的杨市乡[n].湖北日报,1958-01-25.

[15]全国各地结合水肥工作如火如荼防治血吸虫病[n].湖北日报,1958-01-25.

[16]我省召开现场会议推广阳新经验[n].湖北日报,1958-07-31.

[17]1958年元―9月份血防工作进度表[n].湖北日报,1958-10-19.

[18]周陵生.湖北血防[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9]湖北省1958年除害灭病工作总结[B].湖北省档案馆,SZ115-04-0008-014.

[20]我省除害灭病迅速展开[n].湖北日报,1958-12-21.

[21]既搞好生产又防止血吸虫病感染[n].湖北日报,1959-03-30.

[22]汉阳黄梅结合开荒大灭钉螺[n].湖北日报,1960-09-10.

[23]湖北省委关于1958年上半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向中央的报告[B].湖北省档案馆,SZ1-2-448-4.

[24]省委批转省委除害灭病办公室关于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情况的报告[B].湖北省档案馆,SZ115-02-0197.

[25]湖北省1962年防治血吸虫病工作安排[B].湖北省档案馆,SZ115-04-0013-007.

[26]中共黄冈县委血防五人小组关于徐家楼血防组打破常规大胆革新推行三日疗法高工效的经验报告[B].湖北省档案馆,SZ115-04-0008-005.

[27]黄冈、阳新血吸虫病四小时疗法调查报告[B].湖北省档案馆,SZ115-04-0008-006.

[28]关于湖北省1962年急性感染血吸虫病情况的报告[B].湖北省档案馆,SZ115-04-0013-005.

病虫防治方案篇10

1焉耆垦区主要农作物面积及病虫草发生及防治情况

垦区主要作物有加工番茄、制干辣椒、甜菜、小麦等。其中,加工番茄、辣椒面积占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大作物主要病害有;早疫病、病毒病、疫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等。虫害有棉铃虫、蚜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甘蓝夜蛾、红蜘蛛、金针虫等。草害主要有瓜列当、田旋花、菟丝子、三棱草、灰藜、q蓄等。先后利用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预防辣椒、番茄病虫害,有效的控制病虫危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应用推广无人机进行大面积灭草防病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并对菟丝子、瓜列当、田旋花、三棱草四种恶性杂草进行了大田普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2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病虫害防控工作经验

2.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搞好植保工作的关键

植保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丰产丰收。在作物生长病虫高发时期,由各团主要领导牵头,农业科具体抓落实,各基层连队领导责任到条田到人,技术员协助,分区分片到各个条田,狠抓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2.2健全植保组织和测报网络体系

以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为核心,以各团现有植保组为骨干,以连队专职或兼职技术员为触角的病虫监测网络,共商防治措施,探讨预防方案。

2.3突出重点作物,注重技术创新,保证各项植保技术措施的时效性和到位率。

根据本地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针对辣椒、番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新型的药剂和先进的机械及无人机防治措施,发挥从源头治理作用。

2.4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2.4.1加强农业防治,利用伏耕秋耕杀虫灭菌,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2.4.2因地制宜的引进抗病的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合理布局作物种类,选用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

2.4.3保护天敌,坚持生态防治。开展绿色防控,利用杀虫灯和黄牌诱蚜等物理防治方法,诱杀害虫。

2.4.4选择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天敌,以虫治虫,尽量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业病虫草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个时期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只重视发生病虫草时的防治,忽视了长期病虫草的预防工作。

3.2红色产业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年限延长,多年连作种植,病虫害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根系自毒物质积累,作物药害逐年上升。

3.3生态变化,种植多样化,病虫草种类多样性,给植保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面临生产中发生的病虫草危害等实际问题,如何准确及时减轻危害,就必须掌握识别昆虫和鉴定病害的知识,不误时机的作出测报,减轻危害,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培训工作。

3.4技术人员水平偏低,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整体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5设备简陋、监测与检测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

4发展对策

4.1加强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保障,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2加强组织、物质、财经支持力度,促进植保工作进展。在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的前提下,一是加强建设基层植保专业化组织。二是补助购置新科技设备。三是给予政策倾斜,以加快其发展。

4.3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各项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植保公共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清晰,构建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指导。

4.4规范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基层植保组织要发挥管理职能,强化植保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制定服务体系。

5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对策

根据2016年病虫害发生趋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5.1完善重大病虫防治预案,掌握防治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加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和应急防治预案,制定重大病虫防治方案,细化防治措施,加强检查和督导并落实责任。

5.2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拓宽绿色防控思路。加大综合防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集成和推广示范。

5.3继续深入田间调查,以病虫测报工作为中心,搞好农业病虫综合防控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供指挥生产的第一手科技资料。

5.4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强化预警意识,提高对全垦区各种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测报能力,提高测报准确率,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突发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5.5加大植保专业化服务力度,扩大服务面积和服务范围,开展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工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推动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

5.6针对近年来我区作物病虫害有所抬头的不良趋势,加大加工番茄和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力度,使综合植保向着绿色、环保、高效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5.7做好植保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综合防控能力。针对垦区大田出现的恶性杂草、主要病虫和高效叶面肥,积极开展试验筛选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