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发展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2:08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1

【关键词】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重点探讨新时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党政工作也开始步入新的台阶,朝向更民主、更解放、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新发展形势的推动下,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也应与时代的总发展趋势相呼应,与当前我国的党政工作主要发展方向相一致,做好企业发展和员工工作、思想教育的领头作用。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在进行工作总结中要注意对已有的企业发展性问题作出分析,对工作员工中思想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与及时解答,同时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总结中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工作总结中出现的重重挑战,并要抓住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的重点,切入企业发展过程中和员工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要害,做出总结及时解决,以求促进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的具体化、有效化发展,促进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对企业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出现的问题

(一)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存在工作终结重点不突出、不明确的问题

在新发展形势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党政办公室的工作总结中都存在着总结重点不突出、不明确,没有很好的将一阶段的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进行有效梳理、分清主次关系。这样重点不突出的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会造成企业对本阶段党政工作、员工思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把抓”,而在“一把抓的同时”会使工作已出现的主要问题因为发现不及时而造成顺延,导致影响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易存在将一些思想问题放大,夸大思想意识的带动作用

因为当前我国政府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会将思想认识作为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的主要方向,但是这也不是唯一方向。然而在一些企业的党政办公室阶段工作总结中就会将思想认识总结作为通篇的主要总结内容,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的总结,这样会造成本末倒置,将主要方面或主要作用过分夸大而失去了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的真正作用,最终会造成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没有切实意义,成为为应付企业工作而编写的“年度总结”。

(三)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还存在文秘工作缺乏一定规范、总结文章质量欠佳的问题

文秘工作是当前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秘主要负责帮助党政办公室草拟企业阶段工作总结,负责将企业党政办公室阶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反应的情况等实际材料转化成文字,形成阶段性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而在文秘将工作总结内容、反应问题等实际材料转化成文字形成文章时会因为主观感彩、外界影响、自身利益等方面的影响使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的客观性被削弱。究其出现这一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很少有明确的规定文秘工作的客观性、与工作实际内容一致性等,最终造成企业党政办公室在工作总结内容中会出现主观臆断的现象,影响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针对出现问题,探讨当前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的重点

(一)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注意思想认识的全方位总结

在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要想充分落实与发挥“工作总结”的作用,就要加深对现阶段企业发展、员工工作中思想认识的反思与探讨、总结,认识到企业正常发展和规范化运转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工作员工之间一致的思想认识,并在阶段性的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注意将主要思想认识内容进行落实与拓展,推动企业集体思想认识的拓进与更新,促进企业全局工作的科学化、一致化的开展。另外,在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除了注意将现阶段企业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行总结、发扬外,还要对员工认识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做出纰漏和反思,将企业内部存在的误导性的思想认识做出及时纠正与补充修改,确保企业内容思想认识的科学性和统一性方向的发展。

(二)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将思想认识总结放在首位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其他方面的工作总结

新时期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除了要将企业内部思想认识总结作为企业阶段性“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外,党政办公室工作者还要考虑到矛盾的特殊性,注意将矛盾主要方面反映出来的同时也要将矛盾的次要方面作为补充反映到阶段性的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使企业阶段性工作总结全面化、具体化。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者要想在工作总结中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需要在总结企业内部思想认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析企业现阶段管理工作,例如:企业现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企业现阶段的文明化工作创建情况、企业内容员工工会意见反映情况等,这些方面都应在企业阶段性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中做出事实分析与小结,促使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重点突出的同时将工作中出现的其他方面做出补充,最终实现企业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的全面性。

(三)把握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重点的同时,注意文秘反应工作的客观性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2

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创新成为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主题,而党务工作是改革创新的重点。党务工作水平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都是在党务工作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而言,党务工作创新十分必要,为国有企业开拓了更为宽广的发展道路。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务工作创新的目标

(一)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改革势在必行。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需要适时的做出转变,有效开展党务工作创新,为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指引方向。党务工作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将以往党务工作总结的经验作为指导,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沿着党的方针路线,有效加强国有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国有企业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党务工作,不仅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积极鼓舞了企业员工,为国有企业打造了良好的形象,展现全新的风貌,突出了时代的特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显著的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新时期对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经营管理理念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而党务工作创新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党务工作实践当中总结经验,结合当前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形成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充分满足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党务工作的引导下,并落实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与经济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党务工作创新,要沿着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展开进行。在良好发展契机的引领下,以党务工作作为助力,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务工作创新实践

(一)构建党务创新建设体系

建立完善的党务创新建设体系,为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开拓了全新的发展路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务工作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着紧密的关联。党务改革创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指引着全新的方向,充分满足适应当前国有企业发展形势。构建党务改革创新体系,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为指导,参考国有企业党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有效开展国有企业党务工作创新,使新时期的党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指导,实现党务创新建设的目标。在党务改革创新体系之下,将党务工作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机的结合,以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促进党教活动的有效开展,壮大党务创新建设人才队伍,不断在党务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完善党务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与党务的有机融合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3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廉洁文化差异化建设操作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82-02

前言

企业的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廉洁文化,是在企业内部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可以说,廉洁文化的建设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洁文化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和约束起来,它包含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廉洁文化有助于规避廉洁风险,把关口前移,形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良好态势。

基层党组织,是党风建设主体责任最直接的落实者。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如何,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将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断实践与发展,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而被员工认同、遵循的文化。

相对于企业整体的文化来说,总分体制下的分支机构,其文化大多是直接贯彻总部文化。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管理体系、经济上、对企业总部的依赖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往往是企业对基层组织、分支机构的硬性要求所致。

廉洁文化建设,具有极端特殊性,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高的约束性和指引性。因此,在很多包含分机构在内的基层组织,甚至是自身已经有一定团队文化的组织,在廉洁文化建设上通常是直接贯彻企业党委的要求,也少有创新,“做好‘规定动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普遍存在。

笔者认为,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企业党委应该鼓励分支机构的基层党组织在集团文化基础上拓展延伸,主动建设具有差异化、符合自身特色的基层廉洁文化,才能促进基层队伍建设、廉洁自律氛围的形成,进而与生产中心工作相辅相成,促进企业整体的不断发展。

一、基层党组织廉洁文化差异化建设之必要性

企业管理的实践过程表明,不论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发展,分支机构在创建和发展阶段中,必定会产生自己的文化氛围,尽管在起初阶段甚至还不能称为企业文化甚至是亚文化。其既与集团文化存在一致性,同时也保存着独立性。而分支机构廉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正是基于这种自发而生的必然性。主要有两点:

一是由分支机构建立目的所决定。分支机构与总部在地理位置上通常相隔一定的距离;有些分支机构也可能是不同企业、机构合并的结果,被合并的企业解散,成为合并企业的分支机构而继续经营。因而,从目的性分析,分支机构自觉熟悉所从事的行业文化、所参与的工程项目文化、所服务的客户文化,进而调整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廉洁文化,既是文化发展必然,也是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需要。

二是适应地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影响的结果。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往往是和总部所在地地域文化存在大相径庭的差异,甚至具有某种冲突性。一方面,在地域文化影响下,所在地员工的文化行为直接影响到分公司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分支机构在所在地扩大影响、拓展业务,其文化行为不可避免的要与当地文化相碰撞和融合。廉洁文化虽然具有特定的高度统一性但作为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不同方式的影响,建立融合当地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属地化员工向心力,促进员工稳定发展,继而促进企业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

笔者曾经在某国企在广东地区的分公司工作,那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毗邻香港澳门,处于改革前沿,岭南文化、港澳文化、中原文化等都浸润着分公司的成长,其于文化活动、上午礼仪、甚至用餐习俗等都与其它地区有很大区别。广东过年有个习俗,当地的公司在假期过后,发开工“利是”(红包),取其凡事顺利的意头,以激励员工。数额不大,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又利公司长远发展,工作关系、客户、服务商之间也有这种交流方式。以当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准则度量,这其中就有廉洁风险存在。廉洁文化的与民俗之间的“触点”便成为值得思考和调整的关键。

又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饮酒是当地人招待远方尊贵客人隆重仪式,而客人不饮酒则被视为极大地失礼。国有企业关于工作餐饮酒、大吃大喝奢靡之风具有严格规定,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开展工作,就必须把握好尺度,调整好两种文化的融合。

三是内部外部宣传的绝佳手段和方式。文化与宣传工作从来是不分家的。廉洁守法的形象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团结高效团队也更能够吸收到优秀的人才。而赋予一定特色的文化则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首先对基层员工而言,廉洁文化可以成为可以反复运用的宣传点,形成文化的反腐倡廉的教化作用远比文件学习具有影响力;其次对外则可以树立鲜明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令向客户、供应商、分包商满意、尊重;第三可以向社会公开明示企业对员工的廉洁自律约束力,减少违法违规利益交换的机会。

因此,顺应必然规律,因地制宜,建立具有一定差异化、并且适应契合当地企业发展的分支机构廉洁文化体系,既是顺应文化发展趋势,更是规避廉洁风险、创造促进分支机构良性有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之操作设想

笔者认为,分公司的廉洁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

(一)总部体廉洁文化接地

总体廉洁文化体系是本源,分支机构建立廉洁特色文化不能与之相脱节,而是进行某种延展发扬。因此,贯彻、掌握企业廉洁文化是建设分支文化的前提。

首先,基层党支部要带头引领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公司的廉洁文化体系,包括最新的会议精神、管理制度、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这是文化的底线和基础;其次,此外要把握企业总部秉持的与之相关的故事、口号、典型人物事迹;使之落地于分支机构;最后,在深入理解的总部廉洁文化之后,从中提炼出对分支机构有较强契合点的部分,作为分公司文化的核心。

(二)总结分支机构精神内涵

由党支部书记亲自牵头,抽调相关部门、岗位人员,组织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执行小组。以从事宣传、文字工作的、文字能力较强的员工为主。此外,邀请熟悉分支机构建立、对历史脉络发展全过程相对清晰的老员工作为顾问,串联总分文化延展的联系,对重要事件、人物可以提出资料或者线索参考;分别同企业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老员工座谈,收集典型廉洁故事,尤其是重要历史时期、主要领导、骨干在典型事件中的行动表现和话语。总结其中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廉洁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等精神内涵。结合总部及分支机构的建设、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等关键的内在因素,提炼出一以贯之的、对分公司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廉洁文化核心价值观念。

(三)融合吸取不同的文化理念

首先要适当参加当地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开展的活动,扩大影响广结高朋;其次组织员工参加契合当地风俗习惯、城市文明建设要求的、具有特色的符合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纪念地进行学习。结合分公司当地的风土人情、文明建设、市场状况、合作伙伴等关键的外在因素,提炼出一些核心的融合不同文化理念的廉洁准则作为特色发展。

仍以广东地区为例。广东历史悠久,历来就有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的优良风尚,更有丰富爱国主义历史文化、义工服务文化,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那么此地分支机构可以以“爱国爱企”、“家文化”、“传播善举、弘扬正气”等内容为题进行发扬发挥,弘扬和谐和睦家庭观,管好亲属子女,参与城市文明建设,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切入点,也是廉洁文化的魂魄所在。这些做法既对主体文化有机发展,又接所在地文化的地气,是分支机构廉洁企业文化与所在城市文化交流融合,相得益彰的典型做法。

(四)建立与廉洁特色文化相适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要结合总部制度框架,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是文化的固化形式,力求简洁直观。其量纪尺度原则上要至少严于总部同类制度,或者是对此类制度的补充。对于特殊文化形式与现行纪律制度相冲突,要以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在上级执纪部门指导下,做合规的调整。而在这一构建过程中,也可以从制度中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理念、基本目标方针等,反过来作为廉洁文化的一部分。

(五)文本化、符号化、图腾化

对文本上萃取提升,加以优化,编写出明确的基层组织廉洁文化核心理念文本,文本结构可参照集团文化,篇幅力求精简;关键内容、特色内容部分,可以提炼出概念,比如,“木棉花文化”、“虎门精神”、“‘狼性’团队”,必要时可以制作成文化手册。

为便于熟知和对外宣传,最好将其符号化或者图腾化,如制作自己的标志、或者符号,并且特色鲜明;最好以某种具象的事物或者名称作为标识。值得注意的是,制作规格要低于企业集团的正式符号。而标识使用应遵守企业整体表示使用规范。

三、结论

分支机构基层党组织的差异化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可操作性强、规模小、内容精简、独具特色,因其发轫于基层,易于宣贯实施,作为企业整体廉洁文化建设的合理延展和有益补充,理应当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推崇。

文化中存在着巨大的力量,建立企业文化框架之下的差异化廉洁文化,可以极大激活企业文化的“地面战”功能。作为企业负责人,特别是企业党委负责人,应当鼓励并且指导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建设,使廉洁文化在各分支机构各自落地生根,继而开枝散叶百花齐放,与全局一盘棋相得益彰,丰富多彩、极具适应力和生命力的基层廉洁文化来增强企业文化的廉洁功效,为企业提供忠诚、干净、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对内对外形成良好的氛围,为企业整体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志刚.浅议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领导决策信息,2012(6):F0004

[2]王淑周.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4):148-149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原则思路;可持续发展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迄今没有唯一的定论,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且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一般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愿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延长油田甘谷驿采油厂迄今拥有40年勘探开发历史,2008年开始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全面展开,并归纳、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油田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即“同心超越”文化理念,通过对这一文化理念体系的形成和推广的分析,笔者认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必须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思路。

一、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是企业发展动力之源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在总结企业现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随着组织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的创新表现为在理念上不断提炼企业的文化故事,吸收先进的文化因子,在执行和推广时采用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管理方式。就甘谷驿采油厂的企业文化而言,其使命为致力于实现原油稳产时限最大化;愿景为塑造国内一流的特低渗精品采油厂;价值观为诚信、务实、执行、创新。为了使这一理念体系落地,厂文化推进委员会广泛征集创新故事,通过激励手段,对优秀的创新故事进行表彰,真正使职工感受创新的价值,从而自觉的推进企业文化理念落地,做到了真懂、真信、真用、真执行。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引导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其核心理念指导着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渗透在每一位职工的行为中。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党委部门的工作,也是各职能管理人员的任务。全面系统地建设企业文化还必须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为组织管理服务。厂文化推进委员会基于这一原则,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进程中,制定了《企业文化实施纲要》及《企业文化推进五年规划》,从而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科技支撑、文化引领两大主线不动摇,2011年,厂文化推进委员会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和固化工作,使“同心超越”文化理念体系真正内化于职工之心,外化于职工之行。

三、坚持实用性和导向性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不是做出来给别人看、仅供宣传的口号,它需要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最终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经营行为上,落实到职工的每一项工作中。企业文化要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企业所设各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企业制定的文化手册、文化理念大纲、文化建设纲要系列文件,营造正确的企业文化舆论氛围,旗帜鲜明地奉行、宣扬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坚决果断地反对、批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和言行。2012年,厂文化推进委员会确定,在继续发挥企业内部文化宣传作用的同时,着力于企业文化的固化落地,并把企业文化创新故事征集活动作为目标任务考核的一项内容,写进职代会目标任务书,以此导向企业文化的创新方向。

四、坚持持久性原则,循序渐进推动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全体职工要有决心、有耐心、有信心,打好企业文化建设攻坚战,将企业文化工作纳入企业及各部门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去,从组织、人员、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不断完善、提高。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现实在给企业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高度重视和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新型职工队伍。

五、坚持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教育相结合的思路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这个灵魂如果能永远不衰、永远常青,企业就会永远存在。要在全体职工中强化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人才意识、创业意识教育,要在职工队伍中树立自立、自强、自谋发展、二次创业的新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乘势而上,学会在困境下求进,实现效益最大化。

六、坚持用企业文化精心培育现代企业新职工

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要有优秀的职工为载体,优秀的职工形象是企业文化和优秀职工素质的具体反映。培育和树立现代企业职工新形象是企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所倡导的良好风尚,营造有利于提高职工思想、文化素质的舆论氛围,不断培育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职工新形象。树立典型,推优树模,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影响和带动企业,推动企业先进文化发展和职工整体形象的不断塑造。

七、用企业文化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品行决定企业的命运长短。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宗旨教育,企业文化重点培育他们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艰苦创业,热爱职工,热爱企业,树立全新的道德楷模,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培养蓬勃向上的形象气质,做到待人真诚,要具有博大的胸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推进本单位的各项工作,成为职工拥护、信赖、组织放心的带头人。

八、企业文化要体现科学推进全员技能培训工程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5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组织结构设计;事业部制;控股公司制

1.引言

经营战略方向因其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长远意义而受到众多学者专家的关注。企业实施的经营成长战略通常被总结为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增长(挖掘现有市场的潜力);(2)开发新市场(从地域上来理解,比如国际市场);(3)开发新产品(原产品的升级换代);(4)多元化[1]。本文指出:用原来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在原有的市场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产品开发战略。用新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多元化战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主营业务的增长也会达到一定的极限,该产品的市场容量也会日益饱和,所以企业会寻求多元化来支撑其进一步发展,所以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

一般而言,只要一个企业的经营领域能够覆盖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质的产品或市场,即可视为多元化经营企业。对公司多元化最早关注并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是战略大师安索夫。他在50年代提出多元化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现有相关研究分别对多元化经营理念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内容有所揭示,但是其对二者之间关系缺乏具体的整合与研究(如单体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的企业集团等)。本文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更具有实际应用基础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型,以为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2.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类型综述

2.1安索夫的企业经营战略分类

安索夫(1965)把企业多元化经营分为(1)水平多元化,指针对与老顾客同类的顾客开发出新的产品。(2)垂直一体化。(3)同心圆多元化,指以企业原有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又可细分出三类:销售及技术相关型、销售相关型、技术相关型。(4)混合型多元化[6],指向不相关的多种行业发展。

2.2赖利、鲁迈特的分类

1970年赖利通过定义专业化率(SR)和相关度比率(RR),把企业多元化分为主导型、关联型和无关联型三种多元化战略分成3种类型。鲁迈特同时使用SR、RR、VRi进一步把多元化分为主导集约型、主导扩散型,垂直统一型、关联集约型、关联扩散型和无关联型等类型[7]。

2.3符合本国国情的新分类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实务与我国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践,提出多元化分类标准。

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要首先认识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机制对于企业组织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一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与否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整体是否适应外部的环境。

3.涉及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的组织结构类型

3.1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产生于现代企业发展早期阶段的直线职能制型结构,是现代企业最为基本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

U型结构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模式。在直线模式中,权力从最高管理者到现场作业者直线式向下级委任,命令从企业的总经理到副总经理、部门经理、作业组长,经由一定的层级由上而下垂直传达到末端作业人员。在直线模式中,每个人只向一个上级负责,责任和权力归属非常明确。直线结构适用于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简单,而且还需要管理者具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经验。

(2)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结构形式是保证直线统一指挥,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机构的作用。从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来看,直线职能是U型组织的最为理想的管理架构,因此被广泛采用。本文也以直线职能制与控股公司制和事业部制来做比较展开的讨论。

3.2控股公司制结构类型

严格讲,控股公司制结构并不是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态,而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在控股公司型结构中,母公司持有子公司或分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由于母公司掌握了子公司的控股权,子公司的重大决策基本上由控制子公司董事会的母公司决定,所以子公司的行为会体现母公司的意愿,受到母公司的制约和规范。

控股公司制结构使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也分散了母公司经营的风险,因为母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仅以投资额为限,一旦子公司发生经营失败,这种风险不会扩散到母公司。但是由于控股公司结构中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其运作主要是依据资产纽带,结构过于分散,如此控股公司总部往往难以有效控制各个子公司,这样就加大了控股公司的管理成本。

3.3事业部制结构类型

事业部制结构中,各事业部通常是半自主的利润中心,按照产品、品牌或区域来设立。各事业部之上设有总部,总部负责管理下面多功能的事业部:一方面负责监督、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并评价其绩效;另一方面负责整个公司的资源分配,设计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可以按职能机构的设置层次和事业部取得职能部门支持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

(1)产品事业部结构:总公司设置研究与开发、设计、采购、销售等职能部门,事业部主要从事生产,总公司有关职能部门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支持。

(2)多事业部结构:总公司下设多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都设立自己的职能部门,进行科研、设计、采购、销售等支持。各个事业部生产自己设计的产品,自行采购和自行销售。

对于事业部制的类型,还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划分,如企业内部采用集权的控制方式,则通常采用合作型的事业部,采用分权的控制方式,则通常采用竞争型的事业部。竞争型的事业部制(即分权的事业部制)是战略与经营决策相分离,总部只负责战略控制;而集权的事业部制(即合作的事业部制)是指经营权和战略决策权并没有完全分离,总部对事业部的治理和责任方面的事务还有一定程度的干涉。合作型和竞争型的事业部制的划分取决于总部的权利划分。probstandRaisch持有相同的观点,在合作型的事业部制里,总部承担了一部门职能的任务(除了战略方面);在竞争型的事业部制里,总部只承担了战略指挥的任务,事业部几乎承担了所有其他的智能。这种合作型与竞争型事业部制的划分取决于总部的权利划分。

4.基于多元化经营视角的组织结构比较

4.1基于多元化经营视角的组织结构比较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同控股公司制、事业部制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总部是否做日常经营决策。如果企业法律形式上是控股公司制组织结构,但子公司的业务经营需要经常请示总部,则公司实际上是按照直线职能制结构来运作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和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事业部和子公司都是独立经营的,区别之处一方面是法律形式,但更主要的是事业部制下企业总部制订一个整体经营战略并对事业部进行战略协调,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下母公司注重对子公司的财产风险和人事进行控制,而非战略协调。这也是区别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

4.2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历程与组织结构演化

蓝海林在《经济转型中国有企业集团行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我国企业已经逐步完成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演绎了其组织结构的转变过程。我国企业也开始深入思考集权和分权如何辩证统一,如何有效与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相匹配。事业部制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规模扩大和多元化经营对组织结构的制约而设计的一中组织结构形式,所以特别适合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比较复杂的大型企业集团。而我国的很多多元化企业也存在这些特征:产品繁多,资产规模大业务发展比较迅速等。事业部制理应成为这些大型企业的首先方案,它对中国企业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管理模式有重要意义。

因此,针对于实施不同多元化战略的单体企业和企业集团分别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选择策略: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单体企业适合采取合作型的事业部制,实施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单体企业适合采取竞争型的事业部制;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集团适合将控股公司制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进行融合,达到组织效用最大化。

5.结论与展望

本文依据国内外关于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和相关组织结构的经典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下列结论,以此作为我国多元化经营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1)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要首先认识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机制对于企业组织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一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与否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整体是否适应外部的环境。

(2)多元化经营企业本身要适度“多元”。企业盲目的进行“多元化”并不能带来好的企业效益。在选择有效的组织结构之前,企业自身要防止过度“多元”。

(3)针对单体多元化企业而言事业部制是一种有效的组织结构形式。对于相关多元化的单体企业适合采取合作型的事业部制作为组织结构,对于不相关多元化的单体企业适合采取竞争型的事业部制作为企业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1]Hill,C.w.L.oliverwilliamsonandthem-formfirm:acriticalreview.Journalofeconomicissues,1985b,19(3):731-751.

[2]probst,G,Raisch,S,Balancingautonomyandcooperation:organizationalstructuresinthe21stcentury.workingpaper,no.10727.2005,13.

[3]HelmyH.Baligh,Richardanizationalconsultant:creatingauseabletheoryfororganizationaldesign.managementscience.1996(12):16-50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6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讲求创新,可以说,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提高的动力源泉。我们应当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之上,发展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经验,开展创新工作,从这方面来讲,创新是每个企业的灵魂。

一、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已经不能单单从责任明确、科学管理等层面入手,现代企业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发展和完善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现如今,一些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认识上仍旧存在一些偏差,总的来说,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并不均衡,人们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程度,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中,此类现象尤为突出,他们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的职工培训、多做标语、口号或是绿化、美化等表面形象,企业的发展与文化建设并不存在重大联系。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企业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应当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这项工作,使企业文化建设朝着长期、系统的方向发展。现代企业思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使企业上下团结一心,塑造团队意识,强化凝聚力,从而加强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它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的的创新

所谓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实质上指的是企业在组织、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创新,它是各向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实施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可以大幅度优化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是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在开展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结合行业特点,建立健全创新管理体系,并以此作为该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初始阶段,信息资源相对匮乏,这就要求企业应当积极搜寻一些信息,为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提供帮助,待信息搜集完成以后,需要从中筛选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其他创新一样,在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时,信息的种类必定会越来越多,我们则必须从中寻求适合本行业发展特点的信息,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不断对信息库进行完善,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任何一项创新工作都是从设想着手的,这需要我们摒弃一些旧的思想和理念,拓展思维,创设出全新构思,从而使创新的结构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互融合,并要保证其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一切创新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创新工作之前,对其进行有效地判断和科学地预测,从而确定实施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并预测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要将创新的设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做到全面落实,在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开展之前,相关部门应当制定详细、周密的实施方案,并对工作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领导不仅仅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更要对创新工作的整体方向进行掌控,相关人员需要将创新性建议向企业的相关领导进行汇报,而领导应当根据汇报的内容,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特点,做出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方案如何实施。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尝试在较小的范围内试行、检验,待经验成熟后再进行推广。检查方案工作应当逐级进行,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对方案的优势和弊端进行总结,为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当该项工作完成以后,企业领导需要参照相关数据,对方案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预测方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应当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设出有利环境,激发灵感,制定出可行性和创新性共存的方案,并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并且达到预期效果。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7

关键词 四川省 民营文化企业 一体化战略 现状

一、研究动机

2009年9月国务院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发展产业的指导性意见》也将出台,内容之一就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将对其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四川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2006年四川省文化产业机构中的民营文化企业单位、总收入、从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79%、72%、75%,年利税达4.5亿元,民营文化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四川省文化产业一支名符其实的生力军,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一体化战略作为企业资源战略性整合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已成为关系到民营文化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则力图对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现存问题并讨论改进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工商联文化产业商会(以下简称“商会”)的160家民营企业会员单位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研。商会聚集了本省文化产业的200多家代表性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共有195家,如安仁建川博物馆、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公司、四川金手指文化传播公司等。本调查剔除了市场份额较少的35家企业。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实际回收143份,回收率为89.38%;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为85.31%。问卷调查由三部分27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成立时间、职工人数、企业类型和业务范围5个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受访企业一体化因素的调查,包括企业对自身一体化程度的判断、一体化战略的影响、遭遇的困难和受阻因素4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对受访企业经营绩效和一体化状况调查的18个问题,前9个问题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方面调查企业的经营绩效,后9个问题则是调查访企业一体化程度及其类型。

三、研究发现与分析

1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企业规模、公司类型和经营业务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规模方面,受访企业中中型企业(员工人数为50~300人)为105家,占总数的86.1%;大型企业(员工人数为300~i000人以上)有12家,仅占9.8%;小型企业(员工人数为50人以下)为5家,只占4.1%。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以中型企业为主体,已初具规模,但是大型企业数量极少,且缺乏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企业。

企业类型方面,受访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有92家,占总数的75%;合伙企业为19家,占16%;独资公司为6家,占5%;而股份有限公司仅有5家,占4%。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以传统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而管理体制更完善且能够直接募资、融资的股份有限公司非常稀少。

业务经营方面,受访企业中98家经营的业务仅限于文化产业的某一领、某一行业,占企业总数的80,33%;仅有24家企业涉及多种业态经营,仅占企业总数的19,67%,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流动性较弱,价值链整合的程度也不高。

2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一体化形式多样,总体程度不高

首先从一体化形式来看,有以下四种形态:一是纵向一体化。调查中,笔者将纵向产业链抽象分解为“创意策划一生产一销售一广告经营一衍生产品开发及销售”五个环节,而结果显示涉及两个及以上环节的企业有81家,占企业总数的66.39%,表明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在纵向一体化延伸上较为普遍,但自主经营三个环节及其以上的仅有54家,不足五成。二是横向一体化。受访企业中仅11.02%的企业曾经兼并过其它同类业务的企业,7.09%的企业采用收购方式进行横向一体化,说明横向一体化的情况极少。三是企业间协作方式的一体化,79.53%的受访企业在非自营的业务上并选择了长期稳固的各种联盟方式的协作,说明在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非自营业务上进行协作是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的共同选择。四是个别企业的创新形式(见后文)。可见,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一体化战略是以纵向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但总体程度不高。

其次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一体化程度总体也不太高。调查中,笔者将文化产业链划分为“文化产品的概念创意一生产一销售一衍生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四个环节,并界定经营业务涉及其中三个及以上环节即判断为一体化程度高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中仅有33家企业属于产品一体化程度高的,占总数的27.05%。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一体化程度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播及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服务这两个领域。

3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战略的动因不一与多重阻碍

首先,关于企业追求一体化战略的动因,笔者将其分解为“成本降低、盈利增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朝做大做强目标迈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和“其他(自填)”五个因素(可多选),调查显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33家企业中,有23家企业认为一体化战略可以成本降低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占69.67%;18家企业认为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得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占55.74%的;15家企业认为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得企业市场份额扩大。占45.90%;此外,“其他”因素还有“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可以强化内部控制和协调,提高进人壁垒”等。总之,企业追求一体化战略动因依据自身状况而呈现多样化特点。

其次,关于一体化战略实施所遭遇的困难,笔者设计为“对产业准人政策的担忧”、“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资源不足及资源整合力不够”和“其他(自填)”五个因素(可多选),调查显示有64家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产业准入政策问题,其中持这种观点的,一体化程度较高的33家企业中有19家企业,程度较低的89家企业中有45家,均超过五成;此外,有56家企业指出了人才缺乏的影响,占45.90%。这表明,半数以上的受访企业深感政府产业准人政策的严重制约,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相关研究相印证;同时,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制约因素。相比之下,资金不足的影响不太大,这与当前融资环境的改善有一定联系。

4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

关于一体化战略实施对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价值,本调查中笔者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假设1: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程度与其绩效正相关;假设2:采取不同类型一体化战略的文化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绩效差异。假设3:企业间协作能增进企业绩效。调查结果使这三个研究假设证明都得到了支持和印证,结果表明:其一,企业一体化程度与其经营绩效正相关,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越高,经营业绩也就优秀;其二,不同类型的一体化战略存在企业绩效的差异。无论是从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还是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纵向一体化战略较之于横向一体化战略的更强;其三,企业间协作能增加企业经营绩效,企业间协作程度越高,那么企业经营绩效就越高;反之,企业问协作程度越低。那么企业经营绩效就越低。

5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自我创新

调查中,除了上述三种形态外,个别受访企业还创新性地发展了一体化战略。例如,商会会长单位四川金手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4年底提出并实施了“文化产业网状一体化战略”,它是一种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根据企业价值链延伸而形成新型企业战略,是一种网状的复合产业链。具体地说,公司业务经营几乎囊括了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产品和服务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呈网状发展;网状产业链上的结点之间是相互辐射、相互传递的关系,因此每一方面的产品和服务都可能在某一特定时期成为中心,某个结点上的增值都可能带来整个价值网的增值,即出现经济学意义上的“马太效应”。这种新型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是本土企业家对一体化战略的创新与发展,它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本土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

6 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产业链中生产不再是核心环节

关于企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75.41%的受访企业均认为生产已不再是核心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广告经营和销售等业务。其一是对从事电影、电视行业的企业调查显示,64.75%的受访企业认为广告经营在产业链中居首要地位,发行和经营环节次之;而在过去,制作和生产被视为核心环节。其二是对从事出版行业的企业调查也显示,50.82%的企业认为当前重要性居首位的是销售,其次是广告;同样在过去,印刷、出版业务也被视为核心环节,广告和销售则是边缘环节。其三是对从事文化用品及芑术品生产的企业调查也显示,59.84%的企业认为销售是最重要的环节,而生产、制造不再是核心环节。这种观念的巨大转变,与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有直接联系,市场推广在产业链中越发居于核心位置。

四、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的一体化战略是以纵向一体化为主、以企业间协作为辅,横向一体化极少,一体化程度总体不高;同时它们敢于创新,潜力巨大。结合文化部即将给予民营文化企业“国民待遇”、扶持其发展的行业背景,笔者提出了提升四川民营文化企业一体化水平的几条建议:

1 四川民营文化企业应具有横向一体化的扩张意识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近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以上,而现阶段国民文化消费缺口仍高达3万多亿元,。增长空间极大。另一方面,长期排斥在体制之外的民营文化企业也还处于初创发展期,我们看到四川民营文化企业目前以中型企业为主,且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即同类企业的兼并整合极少。但是,近期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发展产业的指导性意见》首先就是加快资源的整合,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同时“对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化推进和产业政策落实,将来优势企业兼并收购弱势企业,改变产业内部布点过多、力量分散、规模不经济状况乃大势所趋,国有文化企业之间乃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兼并组合不可避免,因此民营文化企业应来雨绸缪,加快自身发展和内部体制改革,并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做大做强,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民营文化企业集团。

2 四川民营文化企业要重视纵向_体化的水平提升

在当前巨大的市场空间中,以纵向一体化来占领市场份额和扩大企业规模成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共识。但是实施不慎。也会带来深度风险。笔者认为,民营文化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应注意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入围”产业的比较优势原则,在开放的市场中,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拓展必须以比较优势入围,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关键取决于这个企业是否按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经营,这可以扩展到同一个产业中不同产品的选择,还可以扩展到拥有多个行业的企业。二是核心产业的选择原则。核心产业的定位,首先是该产业的市场前景和竞争状况;其实是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竞争力,进入后是否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和阻力,是否会具有回击该产业中现有企业的进攻实力;再次是企业将以多大的规模进入,成本一效益分析的结果是否对企业有利。三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原则。选择资源整合时重视利用本地资源,包括本地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资金、技术等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外本地人才的培养也可以提高本地文化竞争力。

3 四川民营文化企业须慎重对待企业间协作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8

关键词:林芝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现状、问题,为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中选择林芝市为调查对象,对该地区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林芝市的9家企业,调查人数共计362人。各企业人数依次为:a企业40人、B企业29人、C企业39人、D企业29人、e企业41人、F企业42人、G企业52人、H企业44人、i企业46人。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提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林芝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企业员工的年龄状况、企业员工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企业员工的培训情况等。

3.统计分析办法

调查问卷收集完毕后,对调查问卷进行统一编码,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访谈资料则主要以文本资料形式进行记录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企业员工文化程度

根据对林芝市企业2016年的员工的文化程度的问卷调研可知,参与调查的9家企业365名员工中,学历为中专的员工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8%;学历为高中的员工约占总人数的21%;员工学历是初中、小学、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员工分别占总人数比例的19.7%、12%.7、11%、7.6%。根据结果显示,林芝市企业的员工主要以中专、高中、初中等学历的员工居多,而企业发展亟需的高学历人才则比重最少,仅为7.6%。

2.企业员工年龄状况

根据对林芝市的企业中员工年龄构成状况调查显示:16岁-20岁的员工人数为123人,21-30岁的员工人数为130人,31-40岁的企业员工人数为82人,而41岁以上的员工人数为27人。由此可见,林芝市的企业员工中,年轻一代的员工占据比重较大。年轻一代的员工虽然具备较强的活力,且对新新技术、技能掌握较快,但是缺乏一定职业技能和经验也是年轻员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3.企业员工技能掌握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林芝市企业员工技能掌握情况中,拥有一定技能的员工占据比重较大,占总人数的56%,已超过半数,人数为206人。

4.企业员工培训状况

林芝市企业员工接受培训的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其中接受过培训的人数仅为31人,占总人数比重为8.5%,而没有接受培训的企业员工数量高达331人,占总员工人数比重为9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林芝市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忽视,这对于员工整体素质及企业未来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引起林芝市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林芝市2016年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结合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年龄状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培训情况等方面的分析情况。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

第一,目前林芝市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偏低,应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使之与本企业文化及追求相适应,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第二,目前林芝市企业员工年龄结构以16-30人群居多,这反映出林芝市企业中员工总体呈现年轻化的特征。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引进优秀的培训团队,丰富培训的内容,对员工的能力开发与技能的培养,使30以下的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经验得到积累,使31岁以上能够持续学习,提升活力。

第三,参与调查的9家企业中,员工总体的职业素质较好,但无技能及其他的占据比例目前仍高达44%,这表明林芝市企业员工的技能掌握程度应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掌握情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丁亚丽,许德坤,廖玉红,严晓松.贡嘎县卫生人力资源情况调查――贡嘎县医疗卫生现状系列调查之一[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3-36

[2]何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3]扎西达娃,达娃普赤,李顺平,扎西德吉,扎西措姆,来有文.林芝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4-38

[4]陈国花.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4(24):54

[5]刘学敏,窦睿音,宋敏,程连升.林芝市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球化,2015(10):53-63,73,134

[6]谭艳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n].林芝报(汉),2015-12-15(4)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9

先进的企业文化要反映时代的特点,要体现先进的思想,要具有科学的内涵。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一是要适应趋势,二是要符合精神。适应趋势,首先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就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适应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变化,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适应人们的思想变化和价值取向。其次是适应行业发展的走向,一个行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所处的位置,一个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一个产品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都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因而也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内容。再次,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是相互包容的关系。这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客观依据。符合精神,就是要符合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实现中国梦为最高目标。符合精神,就是要符合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文化北京的要求,体现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符合精神,就是要符合北京市国资委对企业提出的发展要求,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符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优势企业集群的要求。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的要求,或者说基本要求。

二、明确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推进手段

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普遍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深理解。这些年,很多企业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但在实践中遇到了难题,就是如何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理念,落实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研究。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然后是企业全体人员的文化。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现、感悟到各种先进的文化现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于是组织力量加以系统总结、科学提炼,形成了企业的理念和制度规范,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要把这些理念和行为规范变成企业的普遍的文化,形成持久的约束力和内在驱动力,必须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动员,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普及企业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要结合企业美化工作环境,展示企业的核心理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员工不断学习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的全体人员都普遍的认知,也就是了解和掌握这些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内容。然后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和讨论,把这些企业领导者认同的理念和规范变成企业全体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共识。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普遍实践。要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按照企业文化理念,修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和考评办法,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时刻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把企业文化的理念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这就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只有着力解决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力的提升。

三、善于总结和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成果

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要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整体谋划、系统设计、稳步推进。自觉建设,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是外力强加于企业的。不断完善,就是说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修正错误和偏差,吸收各类先进文化加以补充。这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借鉴的过程。善于总结,一是要善于总结公司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加以分类,筛选出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要素和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和制定对策。二是要善于总结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发现的典型和出现的问题,要注意树立典型,积极推广典型经验,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措施。多方借鉴,就是要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还要结合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从中借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今年北京市国资委将举办一次全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大会,树立新典型,介绍新经验,提出新要求,强化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还计划举办一次大型企业文化展示活动,促进企业间文化建设的相互借鉴和交流,以此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始终把握员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要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有效凝聚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努力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相互和谐。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自觉地把发展的着力点建立在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大力锻造创新文化,弘扬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坚决克服嫉贤妒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保守观念和落后思想的影响,充分发挥文化引导创新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努力实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要注意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加强研讨交流,力求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上都能够不断有新的突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企业的文化也应该各具特色。既要在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发现总结先进文化,又要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在不断发展中创新企业文化,用先进文化引导员工的行为。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促进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篇10

关键词:国网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目标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理念在服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吸引和保留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核心能力。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范围第一,人力资源总量预测;第二,人力资源结构预测;第三,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本文以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预测为重点。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目标第一,满足供电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第二,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性的决策依据;第三,控制供电企业人工成本。 

(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指标体系 

1.对象指标。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如:员工总数;管理人员总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专门技能人员总数。也可以是结构需求预测指标,如:员工构成;管理人员管理层次结构;专业技术人员职能结构;专门技能人员工种结构等。供电企业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行用工计划控制,同时,在企业中还存在着全民用工、集体用工、农电工、劳务派遣用工等多种用工方式并存的现象。因此,本文以供电企业定员人数作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指标。 

2.依据指标。依据指标是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主导着供电企业的活动,决定着人才的需求,它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中,是对需求进行定量分析的关键因素,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依据指标可选择:供电量、售电量、全社会用电量、营业户数、变电站数量、配变台数、电网线路长度等 

二、国网电力人力资源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 

以严格控制省公司未来年度内用工总量为目标,以企业投入产出效能为衡量标准,围绕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和人均效率持续提升两个基本要求,设计兼顾业务发展和生产效率提升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公司用工总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用工总量与关键驱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实现“用工总量需求”的预测目的。 

(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职工配置结构为目标,结合企业发展规划中现有业务类型及其核心业务领域布局,深入研究各业务、专业用工数量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专业用工需求。结合各机构的人员配置率,将各专业的预测增量进行合理分配,建立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分专业分机构需求”的预测目的。 

(三)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用工策略、提升职工素质为目标,在实现人力资源总量预测和人员结构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业务的核心程度确定对应的用工方式,分析不同用工方式在人员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预测期内补员方式和素质要求,建立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人员素质需求”的预测目的。综合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和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建立能够控制用工总量、平衡人员配置、优化职工队伍、规范用工策略的人力资源需求模型。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 

(一)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流程 

第一步:设计电网企业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收集并整理数据,包括按照数据收集标准化模板收集数据、修正数据、分类汇总数据、整合数据和统一数据量级等步骤;然后,筛选指标并降维,包括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步骤;最后,设计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包括设计总量需求预测主体模型和效率提升调整系数、验证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等步骤。第二步:设计集体企业和多经企业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第三步:合并电网企业、集体企业和多经企业的需求预测结果,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结果。 

(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流程 

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的设计与预测主要针对电网企业。第一步:设计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收集并整理数据,包括按照数据收集标准化模板收集数据、修正数据、分类汇总数据、整合数据和统一数据量级等步骤;然后,筛选指标并降维,包括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步骤;最后,设计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包括设计各类用工(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和服务类)和技能类各专业用工需求预测模型、设计调整系数、验证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等步骤。第二步:进行补员配置,将各年度、各专业的补员数量分配至各市州单位及下属各二级单位。 

(三)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流程 

第一步:划分用工类型。梳理和划分企业业务及对应的用工类型,并明确“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各用工类型的占比情况和用工数量。第二步:结合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对长期职工补员的数量要求和素质要求(包括新进人员的学历、毕业院校和专业等要求)。第三步:分析长期职工新进人员的补员优先级。(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见图1) 

企业通过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