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8:23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1

2021年上半年,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党委贯彻落实XX集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来X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力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教育,为公司“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以党委理论中心组为龙头,领导成员严格按照《2021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进行“打卡式”学习,同时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围绕最新重要讲话和上级重要会议精神进行专题学习,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截止目前,党委会学习1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5次,专题学习研讨2次。一是强化理论宣传。邀请集团宣讲团成员XX开展集中宣讲2次、党委制定常态化宣讲方案,组建宣讲团深入各权属企业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群众理论宣讲8次,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二是拓宽学习途径。通过不断丰富的学习载体,拓展宣传渠道,为党员职工发放《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热点读物324册。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xxx台,组织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开展线上学习,现我公司员工每天全员在线,日平均积分在集团系统排名前列,通过以上举措提高我公司干部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是筑牢宣传阵地。一是始终坚持做好网上舆论管理,党委不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做到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在钉钉软件上设置了信息审批流程,加强了网站信息审核与,拉起了“高压线”,把好了“准入关”,今年共新闻10篇。二是充分利用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体,在公司官网推出“党史百年天天读”专栏,在公司大厅设置宣传展板8幅,在微信群开展微分享、微朗读活动累计64天,确保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意识形态阵地内容及时更新,通过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对公司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和管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和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我公司通过利用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干部职工良好的道德风尚。一是开展观看《古田军号》和《第一大案》党史题材电影活动,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学习,接收思想的洗礼;二是开展“缅怀先烈先贤激发精神力量清明祭英烈”活动,系统内职工在网络上祭奠革命英烈,学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做到感情上有共鸣、思想上受教育、精神上受鼓舞;三是开展“微朗读活动月”活动,机关全体人员每天诵读红色经典名著,以汲取精神力量、筑牢信仰之基,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党员好职工。

四是积极开展红色教育。七一前夕组织党员干部到XXX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感悟百年党史”主题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认知历史、锤炼党性、弘扬革命精神,牢记党员初心,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中医药发展贡献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有欠缺。一些权属企业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推进部署,对交办任务缺乏主动性,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二是宣传力度尚显薄弱,意识形态主流阵地还需不断巩固。新闻宣传的覆盖面还不够,有分量的重点报道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显不足。网络通讯员队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重大舆情引导上主力军作用发挥得还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指导,始终坚持以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2

xx市国资委:

今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团主营业务和中心工作受到极大冲击。考验面前,集团党委与全体党员员工严格落实《xx市国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紧紧抓住意识形态核心引领主动权,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顶住压力,勇毅笃行,全力将意识形态工作成果转化为企业文明“压舱石”,改革发展“公约数”,抗疫风貌“精气神”,员工队伍“战斗力”,实现了集团意识形态领域平稳有序,中心主业推进有力的良性局面。现将我集团2020年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汇报如下:

一、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情况

一是通过宣传阵地占领,实现集团正确舆论引导。指派专人负者,发挥好集团现有企业网站、公众号、微信群、党建平台、职工大讲堂等宣传阵地作用。实时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新动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创新完善企业舆论引领工作,营造企业员工积极向上声势,为集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

二是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夯实员工思想基础。集团党委引领各党支部发挥组织生活优势,利用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党课、特色参观学习活动等组织生活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关于国企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切实提升集团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三是通过紧扣实事热点,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结合国家社会实事热点,紧盯员工关注的民生问题,集团党委组织开展灵活多样意识形态引领和教育活动。例如对于今年初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集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讲形势鼓舞人心,讲政策解疑释惑、讲热点化解矛盾,讲常识普及知识,维护集团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大局,把意识形态工作与员工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集团意识形态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二、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经过近几年不间断的工作投入,当前集团意识形态工作整体呈现稳定、健康、上行的主流态势,显性问题基本得到有效整治,隐性问题还仍未见底。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下阶段着手解决。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与集团中心主业融合推进不够。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上级需要考虑的事,我们是企业把生产经营抓好就万事大吉的片面思想在部分党员干部中间仍然存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过分强调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忽视了其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融合推进,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是网络舆论阵地引领管控还需加强。当前,许多网络信息鱼目混珠,夹杂多种声音,党员员工在使用微信、抖音新媒体时,对于一些不良言论思潮难辨真伪不能做到有效甄别,并且网络传输特性大大突破了集团党委对舆情信息的控制范围。

三是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各级党员干部对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开展还缺乏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储备。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不够,思想观念不新,相关的理论学习和专题教育开展不多。

三、下阶段意识形态工作展望

一是提升整体认识。要教育引领集团党员干部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引领,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百姓生产生活,国企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集团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开展,引导集团党员干部把意识形态工作看清楚、学透彻、用明白,牢牢把控集团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

二是用出色的经营业绩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意识形态引领集团经营主业,高质量的经营业绩同样有助于夯实集团意识形态工作基础。因此,下阶段集团将坚定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方向,通过集团各项经营指标的不断攀升,帮助全体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获得可观的收益,树立企业向好的信心,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夯实集团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承担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我们市属xx家国有企业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高地,多层次探索引领正确舆论导向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为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凝聚原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担好政治之责,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我们始终牢记“国企姓国”、核心在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国资委党委分别与各出资企业签订《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各企业主动将其纳入党委会、工作会等会议的议事范畴,定期分析意识形态形势,细化任务清单,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级党组织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第一线,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消解“噪音”、“杂音”,形成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劲动力。如xx公司、xx公司夯实党建基础,工地在哪里铺开,党旗就插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xx集团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年度党委督查督办重点内容来抓,并将其纳入年终企业考核体系,考评结果与经营业绩兑现、干部选拔使用挂钩,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切实形成了层层分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借好理论之势,奏响意识形态工作主旋律。我们着力把理论政策学习与“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深入组织学习系列讲话、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xx市第五次党代会等讲话精神,各企业提交“学党章、学讲话、见行动、促发展”学习体会xx余篇,还分主题进行“四讲四有”学习讨论,让其理论入脑入心。同时注重讲好职工故事,以“讲奉献、有作为”为主题,深入挖掘出了一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干部职工的先进事迹。去年底我们与xx电视台、xx日报社等主流媒体一起成功组织了市国资系统“最美国企人”评选活动,评选出了xx位“最美国企人”标兵和xx位“最美国企人”,他们用责任、担当、奉献、敬业诠释“最美”真谛,其精神鼓舞了奋战在全市国资国企战线的所有人,奏响了意识形态工作主旋律。

三、发好舆论之声,传播意识形态工作正能量。在“处处都是海量信息”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面对涉及国企改革改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负面信息接收方面,少数职工政治立场不坚定,不加思考地把谬误当作真理传播等。对于此,我们一方面敢抓敢管,敢于对错误思想和不当言论亮剑,从维护政治安全和思想安定的角度,履行“一岗双责”层层进行提醒谈话,帮助干部职工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另一方面,综合利用政策宣传栏、企业内部刊物、工作QQ群、党建微信群等媒介,以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央、省、市在国资国企重大改革方案、企业行业热点敏感问题解读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声音,展示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推进自主创新的新突破、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实践、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进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干部职工中的感染力,以实现干部职工的思想共识与企业党委决策的同频共振。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企业发展职业化员工队伍建设

近年来,中国的企业发展速度迅猛,伴随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中如何让我们的企业脱颖而出,企业如何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来保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职业化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职业化的含义及内容

对职业化的理解,很多人还只停留在外在的层面上。只是简单的认为着装职业化、态度职业化、服务职业化就是职业化了,而对于一个真正职业化的企业来说,职业化应该是全方面的,不是穿一身职业套装,懂一点专业知识、完成一些工作就算具备职业化素质的。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1.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化的基本特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中最根本的内容。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简单地说,道德就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职业意识意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企业员工要成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意识主要有:诚信意识、顾客意识、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学习意识。

职业心态表现为相对应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足球运动员从内心服从裁判,兢兢业业地踢球,这是他起码的职业心态。作为职业人的企业员工,也应该有企业人职业心态。需要具备的职业心态主要有: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心态、双赢的心态、包容的心态。

2.职业技能

掌握熟悉的职业技能是职业化的基本要求。

职业技能是工作岗位对工作者专业技能的要求,是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是职业化中最基础的体现,也就是说某人要做好某份工作得具备这份工作需需要的基本技能,比如管理者职位,那么他得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统筹能力,能指导和带领团队完成既定的目标。企业可依据企业战略及行业发展要求,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做出相关要求,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3.职业行为规范

按照既定的行为规范开展工作是职业化的具体体现。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坚守这些职业行为,就是你职业化素质的成熟表现。

二、员工职业化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职业化之所以成为国内企业和管理界的热门话题,不是因为它是一种新的事物,而是因为它的缺失。目前中国企业的效率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差距是人的差距。没有职业化的团队如一团散沙毫无战斗力,就像一场足球比赛,职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同场竞技,其结果不言自明。

1.职业化的员工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拥有高度职业化的人才队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只有拥有高度职业化精神和高度职业化素质的员工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而在目前世界经济形式不断恶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不少企业陷入了困境。在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下,各企业依据不同的行业特点都在寻求摆脱困境的途径。虽然都有诸多战略决策以及政府辅之以相关经济政策,但实施的根基都是需要一个职业化的高绩效团队去带领公司脱困而出。中国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持续战斗力,必须要建设职业化的队伍,推行职业化管理,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2.职业化程度影响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有一家生产乐器的中国企业,废品率高于10%。该公司负责人了解到日本同行的废品率仅1%,于是,他去日本企业考察,发现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进行生产的操作台上面物品摆放整齐划一,没有任何私人的物品。桌子上面都画好格子,哪个位置放置什么工具,哪个位置放水杯,位置的安排十分符合劳动操作规范和程序。楼梯上也有一条线,员工走楼梯都靠右侧行走,以方便他人紧急通行。日本员工在工作时间几乎没有闲聊的,都是在聚精会神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在同行的这家中国企业里,上班时间员工聊天、吃东西、干私活,可以说干什么的都有,上个厕所也要花半个多小时。对此,该公司负责人不由得感叹道: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的确影响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战略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而员工能否出色地完成工作则取决于其职业化程度。

3.员工职业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依托,是企业开拓占领市场的标签和通行证。无论是在企业或部门的内部沟通中,还是在对外合作、交流的场合下,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让员工充满自信心、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沟通,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行为职业化可向外界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是科学合理的,公司组织文化能够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职业行为中去,所以,员工良好的职业化行为有利于企增加业的无形资产和附加值。

三、企业职业化员工队伍的建设途径

1.管理者的职业化意识及理念是职业化的前提

要想使企业实施职业化管理,首先管理者一定要有职业化的意识和先进的理念。能够认识到职业化对提高组织效率、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建立一个职业化的团队过程中,管理者作为一个上行下效的桥梁,在建立职业化团队中应该起到标杆作用,其职业化更要先于员工的职业化,只有管理者做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并严格要求员工,达到上行下效的效果,才能打造出一个职业化的团队。才能保证企业职业化管理的真正效果。

2.明确的职能和责任是职业化的基础

一个职业化的企业应明确的职能和分工,只有明确的职能和分工才能让一个企业的效率得到提高,如果大家还是权责不分,随意做事,那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也可想而知。所以,对于企业员工,要提出明确的职业化的要求:让员工清楚的明白怎么做是正确的,什么是会受到惩罚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并且建立起职业化的制度和规范。把要求员工做的事情都由制度明确下来,并通过培训宣传不断强化效果,所有的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都在制度管理之下,人人都得按照规则办事,没有例外。

3.强化员工职业素质培训是职业化的核心

作为中国的企业,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外企的中国员工,其职业化水平却整体要比国内企业的员工职业化水平高呢?而且中国企业当中,联想、华为这些企业的员工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职业化水准,原因何在?看来,职业化水平高低,关键问题不是因为有国籍差异,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职业化素质的培训。

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职工的职业化培训,把教育培训看作是获取与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活动。在美国企业,每个雇员平均每年须接受15个小时的教育培训,目前,已有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在内的120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都开办了管理学院,日本一般的新人入社教育要持续几个月,公司在每个新职员身上平均花费高达400万日元。可见日本公司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

要真正建立起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并保证这种职业化维持下去,最重要的是组织好培训,让培训真正落在实处,落在点上。一些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培养自己的队伍,培养自己企业的精英,以打造企业的现代化和职业化,但是慢慢的会发现,许多培训完了就完了,好像与自己就无关了,要不就写一份培训总结提交上去就以为完成培训任务了,其实不然,企业花费大量的金钱做培训,是希望培训获得的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推广开,能够真正使用起来,真正的传播起来。所以我们的培训不是形式,而是真正上起到效用,在市场竞争中做好各种准备。

4.坚持实施考核评价是员工职业化的保障

推进员工职业化,关键要坚持定期跟踪评价,验证效果。一方面,对企业的制度、标准、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修正;同时,也要对贯彻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员工都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另外,总结好的经验和作法,进行推广与共享。比如,由专人对员工实施作业观察,纠正作业中的偏差,使其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实施公正评价,打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促使员工自觉认识自身不足,培优补差,逐步提升。

5.构建特色企业文化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5

 

根据省国资委党委有关要求,现将XX公司党委2018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是公司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共30余人集中学习讨论党的报告,及时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宣讲,有的企业还聘请了外部专家授课,在公司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公司党员和广大职工在学懂上下功夫。二是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以“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会前精心安排个人自学,重点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二卷。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党的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在弄通上下功夫。三是扎实开展党的精神集中轮训。按照省国资委党委要求,在公司班子成员参加省委学校集中轮训,完成规定学时和学习任务基础上,研究制定党的精神集中轮训方案,分级开展集中培训。已组织2期4天学时的党的精神轮训班,对60余名中层干部进行了集中轮训,公司党委领导辅导讲解,聘请省委党校和高校资深教授做专题授课。同时,通过党课、主题教育等形式将集中学习向基层和一线党员延伸,力求专题培训全覆盖。四是两级领导班子带头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撰写了学习心得20余篇,上报省国资委3篇。公司党委负责人讲授大型党课5人次,两级党员班子成员到联系点企业或所在党支部讲党课86人次,52个基层党支部共开展主题学习教育280次,累计3800余人次参加。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已开展培训的基础上,公司党委已安排在职代会期间组织开展集中轮训,届时将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授课,并聘请专家做专题辅导。

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精神、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自觉,“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服从”更加坚守,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提升。

(二)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1、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抓部署。公司党委坚持年度政治工作会议制度,落实专题会议要求,统筹部署党建工作。根据省国资委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和党建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公司企业实际,制定印发公司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各二级党组织跟进制定工作方案或计划,建立分级落实的保障机制。二是强化第一责任,抓推进。公司和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述职承诺事项,自觉加强学习,按照规定组织开展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按照党建工作“四同步”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及时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跟踪推进,保证党的各项决议决定和部署要求在公司上下得到有效贯彻。三是强化分管责任,抓落实。两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积极认领工作任务,主动承担具体推进责任,突出强化执行能力,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扑下身子抓党建;公司党员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确定党建联系点2-4个,各企业党员领导班子成员也都至少设定1个联系点,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同检查、同推进、同落实。四是强化部门责任、抓督办。党委工作部门从抓日常管理入手,强化工作基础,推行“模板式指导、台账式管理、联动式服务、现场式监督”工作模式,加强指导服务,加大工作督办力度,坚持每月或重要节点对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企业进行工作督办,及时反馈工作动态,为公司党委领导提供信息支持。

2、完善决策机制。深入推进公司二级企业中符合条件的15户企业完成公司章程修改,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章程,明确了党组织的法定地位;制定了《党委议事规则》及《党委会议议事规范》《“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决策事项清单;严格实行重大事项党委前置审查程序,没有以党政联席会代替党委会情形发生,保证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3、充实配员力量。按照不低于总部职能部门平均职数的要求,落实公司党委工作部门5名工作人员的编制;督促各企业按照“至少1名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要求配备工作力量,12个基层党组织共配备专兼职党务部门人员20余人;推进65个基层党组织完成换届,配齐班子成员至172人,其中的6户企业党委配备了专职副书记;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12个企业班子中符合条件的党员班子成员,选举进入党组织班子。加强培训,举办两期党务工作人员培训班,50余人参加培训。

4、落实经费保障。按时足额收缴党费,每季度末核定上缴;按规定管理使用党费,定期公示,制定《关于党费下拨、使用和管理的暂行办法》,将党费使用向基层倾斜,经公司党委审定,通过计划划拨、支出核销等方式,向基层党组织拨付党费,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公司及各企业均按不低于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1%的比例,落实党建经费纳入企业预算安排。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规范干部选用。制定实施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委在干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突出政治标准,严格履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决定、公示公开等程序,全程纪检部门参与。全年年共提拔选用干部7人,其中:内部提拔5人、对外引进2人。

2、加速人才储备。落实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党委副书记同时分管干部和人才工作。积极打造内部人才成长平台,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与高校、社会团体、国资委系统企业、同行单位的互动联系,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途径、多角度引进人才82人,开辟薪酬特区,特殊人才特殊待遇,表现突出人才量身制定职业规划,积极留住人才;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努力提升人才素质,全年举办业务培训班3次,培训技能人才120余人次。

(四)积极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省国资委党委《关于推进出资企业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印发,为公司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抓手,对此,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认真学习研究,提出落实要求,党员班子成员配合开展工作调研并反馈基层工作动态,分管领导带领业务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分析公司基层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目标,制定公司《基层党支部标准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定对标细则和考核验收评分标准,以手册形式印发给各级党组织及其工作部门,召开专题推进(培训)会议,进行专题培训并集中统一部署,初步确定了352比例、分三年推进达标的工作目标,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优秀支部当年达标、良性支部次年入围、其他支部三年晋级”的热情被点燃,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大幅提升,主动沟通、相互学习、协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公司党委有信心在三年内全面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五)开展作风整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公司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工作方案,认真开展7项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公司实际,细化自选题目,活化工作载体,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提高发展质量”大讨论。年初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工作,10月中旬,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内部违纪案例,组织两级班子成员和总部部门负责人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印发《关于规范运用“第一种形态”相关要求的通知》,切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全年收到线索10个,自立案件4个,处分13人。

(六)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

公司党委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国企不断纵深的重要性,加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力度,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安排。一是深化认识。强化学习教育,深刻领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贯彻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落实责任。公司党委坚持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部署,定期分析研究公司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任务,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公司意识形态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压实责任,强力整改推进。三是强化监督。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调研督导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监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把工作做到基层、做到一线,坚决防止两层皮、中梗阻、上热下冷等现象的发生。四是有效协同。加强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互动和信息互通,及时收集工作动态信息,及时整改突出问题,按照要求和规定时间呈报工作报告,接受上级督导,形成全员参与、全面协同的工作氛围。

(七)加强统战群团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统战群团共建。党委全面领导,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工会认真组织召开职代会,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项助学帮扶、创优争先、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元旦春节期间,公司两级党组织共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劳动模范及生产一线职工共计236人,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共计35.1万元;团委组织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弘扬爱国情,践行价值观”“向团十八大报到”和青年大学习等系列活动,搭建“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发挥统战优势,加强对统战对象的教育培养,重点做好9名党外干部培养使用,提升党外干部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作用发挥。二是深化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突出政治立场和正确导向,简报128期,上报省国资委信息20余条;推广企业标识使用,打造“同创价值、共享成果”的核心理念,树立“团结、诚信、创新、求实”的企业精神,倡导“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广泛开展活动,重建企业文化,重树企业形象;注重典型带动,营造创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务工作基础仍然薄弱。通过不断的推进规范和强化培训,基层党建工作走上正常轨道,党务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任务落实更加有效具体,但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党务工作人员配齐但尚未实现配强,有些工作需要反复督促。

2、典型带动作用发挥不好。企业党组织和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普遍存在“枪打出头鸟”思想,对工作中的亮点和经验做法不擅总结、不愿共享,用典型案例带动和促进工作的意识不强。

3、工作创新不足。多数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穿新鞋走老路,对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理解不透,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缺乏创新意识,不敢大胆突破,具有航运特色的自选党建工作动作不多。

4、存在短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党委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没有达到预期,走死弯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理解片面,个别党员干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抓党建的主责意识不强,被动等待。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充分发挥党委两个核心作用。坚持以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思想解放和实践引领。进一步规范党委、董事会、经理层议事决策,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各环节,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推进企业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

二是压实落靠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育警示和问效问责机制,强化“四种形态”运用,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加大惩处力度,对存量问题逐一解决,对增量问题露头就打。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实落靠,持续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6

一、国有企业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和一般私营企业相比,他有着自己独立的党群部门,专门从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也相对地更有深度,方法也多种多样。对于此项工作所具备的几项特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但在实效性上较差。

企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尤其是当前国有企业所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考验,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策略和产业规划,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重心也在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意义就在于,能够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形成共同为企业发展的合力。在这样的任务和发展形势下,企业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集中在当前重点任务上。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国有企业在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之后,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序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做法,在每年的工作任务当中都有着相应的侧重所在,这就形成了潜在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既定的工作方针政策出现冲突的问题,这种问题存在于工作任务重点的分配上,工作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以及在工作人员思想认识的安排上。如何妥善安排新旧工作任务的比重,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需要妥善思考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变。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党务工作,开展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有着党务工作的特点,工作往往会遵从一定的条框要求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灵活,内容守旧,方式方法难越雷池。一方面而言,坚持旧有成熟的做法,在一些常规性的工作上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必须继续坚持这类型的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来看,好的经验做法可以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便利的处事思路,但是也容易限制新思路的产生。就目前而言,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在不断发生调整,企业所属员工的思想动态也随着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应当有一个较大的变革,来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彰显办法不多。

在企业当中,能够彰显部门工作业绩的内容多数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产品利润等具体数据来体现,企业下属的部门都能够以此来彰显自身工作业绩,进而得到企业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工作成效没有一个相对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所开展的工作也难以得到来自企业的认可,所有的工作成绩只存在于少数人的认识当中,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办法来彰显相关工作的效果,不利于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不利于新进企业的员工选择与此相关的工作职业。

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如何更好地完成其所肩负的任务和彰显其工作绩效是同样重要的两个工作内容,通过以上的分析,抓住工作重点,对当前的这两项任务完成提出较为成型的意见和建议,探讨更好地完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一)以当前企业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及时调节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维护企业发展的员工思想动态。随着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形势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及时地作出调整,顺应企业当前的形势要求。一是在任务的制定上,时刻保持和企业发展的态势相一致,时刻对企业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形势做到一个客观实际的把握,对不同形式下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指导;二是要在工作任务的制定上做到及时快捷,要求对已经存在的问题有对策,对需要开展工作的个人及时约谈,不拖沓,将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及时总结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一方面是对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归类,将其所具备的基本性质总结到工作经验当中,不断总结完善自身的工作做法成熟度和规范化。另一方面是要通过现有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延伸性的,前瞻性的思考和展望,对于可能出现的工作内容和问题做到提前预测,规划出解决的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能够更为顺畅地,及时地开展起来。

(二)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方法。

面对当前日渐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新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加强思想认识,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同时要认识到旧有的工作手段和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坚定创新工作的思想,提升工作变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当前企业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话等媒体和设备,开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通过专项网站的建立,对一些大众性的、普遍性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公示和教育,利用电视电话、电子邮箱等新平台的搭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随时化和便捷化,让此项工作从人对人、面对面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依靠企业宣传阵地,突出工作业绩,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知名度。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7

一、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内容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性,形成系统性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技术,对因企业活动而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污染性物质的可形成总量限额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量的检测管理和监督制度、违规处罚与奖励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的台账管理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其中,污染性物质的可形成总量限额管理制度即是指企业依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明确自身经营行为会形成的污染性物质,并设定可排放的上限值,形成各环节须严格执行的具体指标,以保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不会超出国家标准。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积极意义

第一,强化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促进企业环保行为取得实效,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可以说,生态环境的状态与质量关乎着每一个人。良好的自然环境还能够促进人们形成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第二,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有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满足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企业必将积极研发新型的生产加工技术,革新传统的环境保护方式,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加工设备,继而获得技术进步与创新性发展。第三,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形成良好的宣传作用与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为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必将积极试用并推行一系列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技术措施,精简流程,减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并获得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集体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受传统经济发展观念的限制和影响,部分企业仍然将经济收益视作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缺乏必要的集体环境保护意识。集体环保意识淡薄是目前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践行环境保护管理的最主要困境之一。意识决定行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是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行为、构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必要基础,反之,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必将被抛于脑后或被敷衍应付,继而使得企业环境保护无法取得任何实效。企业集体环保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部分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成本投资,忽视无直接经济收益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工作。许多企业经营者和高级管理者均不愿意将资金投入节能减排中,认为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行为。一些企业甚至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污染了附近的环境。第二,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政府、公益机构的任务,与企业并无过强的关联。同时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因此忽视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管理,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限制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效果的另一重要原因。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具体环境保护行为的制度性基础和核心依据,能够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宏观管理行为,以及一线基础性管理行为,提供参考和指导,否则会造成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形成的管理乱象,难以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甚至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第一,污染性物质总量限额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与完善。目前,随着《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各个企业已逐步明确生产经营过程中可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其上限指标,但仍有部分企业并未将污染物排放设定为正式的管理制度,或仅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予以设定,而忽视其他类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同时,一些企业未形成严格的指标分配机制,造成不同环节中的污染物超标或排放混乱等。第二,缺乏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与奖惩制度。部分企业为了应对政府规范与检查,仅限定了环境保护指标和排放上限,但尚未构建出必要的检测、考核与监督制度,同时也未设立指标达成的奖励措施和指标未完成的惩罚方法。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法滞后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式或方法,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可保障管理质量,而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许多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时采用的方法仍较为传统、滞后。第一,缺乏长远而恰当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规划。具体来说,即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一些企业仅为了应对检查和宣传而设置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的、可持续性的规划,或企业忽视自身实际与存在的困难,设置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操作性不强的宏观目标,使得环境保护管理形同虚设。第二,缺乏独立且专业的管理机构。现阶段,许多企业未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而是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直接归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活动检测部门,增加了原有部门的工作量,同时因专业性不强而使得环保工作流于表面。第三,企业环境保护方法与技术滞后。一些企业仅关注生产经营活动的末端,实施末端治理,而不是提前预防和有效控制,环保器械年份久远、性能不佳。

(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企业因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环境保护及其管理,使得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独立的环保管理部门,且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企业竞争的核心即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专业人才是保证企业科技创新与经营效益的关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企业已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多是由从事其他相关工作的人转岗而来,或同时兼任,并未受到系统而科学的知识教育与培训,已有的环境保护知识体系也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经营需求,最终导致企业环保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第二,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招聘渠道与知识培训,这使得新兴人才缺乏进入企业的有效渠道,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已有知识体系与管理技能亦无法得到更新。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企业为有效解决环境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应是其首要任务。第一,形成宣传文稿与绘本,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将各种宣传文件下发至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保证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领导及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榜样和带头作用。第二,环保宣传活动应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例如,与各种企业文娱活动相结合,广泛运用企业内部网站、宣传栏、广播等媒介进行宣传;可开展座谈会、知识讲座、知识问答、文艺表演等环境保护专项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宣传效果;与当地政府、公益机构等合作,实行企业外部宣传与教育。经济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可充分利用外部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扩大企业环境保护的宣传面,使得企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继而形成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最终将每一项环境保护行为和管理活动落到实处。

(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考核和监管

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系统性的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制度。企业应严格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和自身的生产经营特性设计形成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指标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该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含企业已明确形成的污染物类型,还应涉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污染物种类。企业在设置某一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的同时,还应根据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将总额上限进行合理分配,并保证每一项工作流程都严格遵守相应的指标范围。第二,优化企业环境保护的考核、检测与监督制度。为保证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环保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应设置相应的检测与考核方法,将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纳入考察范围,以促使每一个相关责任人都能够形成强烈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第三,设计科学的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企业可根据检测结果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科学评判,若工作符合标准即可给予一定奖励,如未能达标则应进行适当的处罚,以达到激励或警示的作用。

(三)科学规划、优化环境保护管理方法

第一,依据回应时代要求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并重的原则,构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目标体系,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企业可首先设计出科学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长期目标,然后将长期目标分成不同的几个阶段,且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形成相应的小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中应同时包含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工作绩效、技术水平、专业人员配备与重要项目等。第二,明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原则,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意识为主、奖惩为辅。具体来说,即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应改变以往的末端治理状态,而应加强生产经营活动前期的预防与控制,以预防为主要方法,后期治理与前期预防紧密结合。同时,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主活动,而奖励与惩罚只是其中的辅助手段。第三,实施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制管理与目标制管理。企业应根据总体环境保护目标与企业结构设置,将分解形成的各个小目标或工作任务下发给每一个部门,部门再进行细化并分配给每一位员工,继而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严密的目标责任管理系统。

(四)加强环保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与要求,因此,各个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一,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交流与培训,通过举办学习会、分享会、知识讲座、学术讲座等活动,向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传授新兴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以增强其专业素养。第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构建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招聘专业人才,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四、结论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8

集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2019年,公司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以及集团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要求,立足服务抓党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强化作风建设、深化企业文化为重点,以提升管理水平,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为目标,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提升干部职工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意识形态工作稳步推进,为公司全面完成2019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理论知识水平

公司在2019年年初及时制定了学习计划,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贯彻落实党的、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全体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在学习中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效落实。

公司党总支积极做好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全年为公司党员干部职工发放各类理论书籍、学习教材如《云岭先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等200余册,确保学习资料的落实。公司党总支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作的报告原文和系列重要讲话,通过制作宣传展板,使用微信公众号、公司官网及时推送分享学习材料。公司党总支书记到昭通、玉溪等地州项目讲授专题党课,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干部职工对党的精神学习入心入脑,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服务品质提升、强化品牌建设、巩固稳健发展的大局上来。

二、巩固专题教育成果,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公司党总支年初召开了以“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中层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考核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会议,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公司党总支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整改、提高的开端,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整改,确保整改取得实效,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强化制度落实,坚持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作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公司党总支认真做好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议题,公司党总支皆认真召开党委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强化问责,深入细致抓好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紧扣党的“六大纪律”,严格按照“四种形态”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入纠正“四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集团党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切实做好公司意识形态工作,公司党总支成立了以公司党总支书记、副董事长为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各职能部门、公司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同时,公司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按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等相关制度,带领党员干部职工过好组织生活。特别是针对公司的劳务派遣党员职工专门设立了党支部,将劳务派遣党员职工纳入公司党总支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中的影响力,增强了职工凝聚力与向心力。

公司党总支书记、副董事长分别与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分管领导、党支部书记签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主体,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列入每年工作要点和计划,与党建工作、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四、把握意识形态大方向,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推动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公司党总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大方向。

公司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实时掌握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公司整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多措并举,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了解广大干部职工所思所想,解决干部职工诉求。同时,公司党总支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维稳形势,集中时间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活动,排查工作全覆盖、无遗漏,重点突出,做到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情况明、底数清、资料真实、信息准确,推动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向心力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9

【原刊期号】200306

【原刊页号】26~27

【分类号】g7

【分类名】档案学

【复印期号】200401

【标题】对入世后企业档案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标题注释】(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资助)

【作者】宗培岭

【作者简介】宗培岭 上海大学文学院

【摘要题】专门专业档案

【正文】

加入世贸组织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影响并不是一时的结果,而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入世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将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在资本所有制形态、技术形态与管理形态上亦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服务机制上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对此我们不能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角度来研究对策,应结合国情在参照企业档案工作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企业档案工作的实践,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档案工作的新路。

一、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所谓管理体制主要是指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权限的划分。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体制,我国目前正处于所有制多元化的阶段,入世后既有相当一批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又有日益增多的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它们在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上需要有一个过程,为了加强对国家与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监控,并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上仍存在完善宏观管理体制的问题。二是企业内部企业档案工作的微观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形态较为简单,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的是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很少研究企业内部档案工作的微观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是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很少探讨适合自身的档案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企业形态的变化,应当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创新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体制

创新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原则是灵活、有效、自主。灵活是指宏观管理体制与微观管理形式要灵活。宏观管理体制要适应企业档案工作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微观管理形式应因企而定,不能千企一面,对不同规模、不同资本所有制形态、不同技术形态与管理形态的企业应区别对待。有效指管理效果,宏观上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与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不失去控制为限,微观上以能满足企业自我需要为限。自主指宏观管理的目的重在推动企业档案工作依法自主运行。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可以表述为:在统一领导、分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下按类管理,实行以法人为单位的集中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的具体含义为:

在统一领导、分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下按类管理。统一领导主要指国家档案局对企业档案工作的领导,分级(属地)管理主要指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所属地区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这一限定是和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相一致的。按类管理是指将企业按资本所有制、规模、或管理形态等划分为若干类型,不同地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形式,使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例如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档案属国有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进行管理,对民营企业除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实行依法监督外,在管理方式上主要应以引导、服务为主。

以法人为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企业档案微观管理体制的核心是集中统一管理。应该说对档案是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与企业的所有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问题是要研究集中统一管理的形式与程度。例如大型企业集团是以资产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在其内部可实行以法人为单位的多级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即总公司一级集中统一管理母公司及控股、参股企业有关资产运作的档案,各子公司的档案由法人独自管理。各法人单位在职权范围内对自有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符合企业法人的地位,也有利于维护企业的权益。至于一般中小型企业,均应以法人为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一旦确定,应进一步研究推动体制运行的机制。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运行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企业自身,与档案意识和自身努力程度有关;其外在动力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下面主要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一下推动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运行的机制。

执法监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运行的主要手段是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的重点一是加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监控,二是检查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落实。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以往执法检查中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执法难具有普遍性。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例如社会法制观念与企业档案意识不强等,但与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也有关,建议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把重点放在法定档案的范围内,不要指望靠执法检查能解决对所有单位档案的管理问题,希望过大反而会落空。

服务引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执法监督、依法行政和提供公共服务,提供服务本身就是管理的一种形式。目前在企业档案工作宏观管理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色彩较浓,服务、引导不足。企业档案工作说到底属企业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具体业务不能插手过深,要从习惯“指手划脚”转向通过提供法规服务、标准服务、中介服务、教育服务、典型服务、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导向企业档案工作,尤其是对民营企业更应如此,把企业档案工作引导到依法自主运行的轨道上来。

抓大导小:据2001年统计全国有4.68万户国有企业,有203万户私营企业;据2002年2月统计,上海原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或其他形式的有61971户,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有12523户。面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企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予以一一管理,事实上过去也从未做到过。唯一可行的选择是实行抓大导小的策略。抓大首先要抓住大型企业集团,它们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应该是全国或本地区企业档案工作的主体。其次应抓大型科研活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经济领域的建档工作。有所失,才有所得,什么都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抓住了主体不仅解决了主要矛盾,还能对中小企业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

行业自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协会的作用将会逐渐突出,建国前企业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旧上海的同业公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托行业协会这一中介组织,通过行业协会去约束、引导企业档案工作,例如在行业内部可根据市场竞争或反倾销的需要统一提出归档范围、管理制度等。

从上述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可以看见它与传统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异同。相同点都强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强调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其区别在于:在管理手段上,这一体制改变了以往行政管理为主的做法,强调执法监督为主。在管理形式上,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强调按属地分类管理、抓大导小的宏观调控职能。在管理方式上,淡化了按专业统一管理,强调行业自律,突出企业的法人地位,以法人为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在管理观念上,改变了以往大一统的管理观念,允许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多元化,突出强调服务引导,一般不涉及企业的具体档案业务。

二、企业内部档案管理模式

未来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模式要与企业形态相适应、与企业需求相适应。

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企业形态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一是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与企业规模形态相适应。在企业产权重组中,国家有意识地组建了若干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其规模大,组织机构复杂,可实行以法人为基础的多级管理。至于规模一般、结构简单的中小型企业可实行单级管理。二是档案管理形态应与企业技术形态相适应。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形态有实体管理、信息管理、知识化管理等形态,从全局上看,企业档案管理形态具有共存性与渐进性的特征,其发展趋势是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或知识化管理发展。企业技术水平不同相应档案管理形态也不相同。三是档案管理的重点应与企业经营管理形态相适应。企业档案中除文书、科技、人事等档案外,以资本运作为主的企业应加强与资本经营相关档案的收集,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应加强经营、知识产权等档案的收集。

为使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关键是档案部门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其一,档案管理范围应与企业长远需求相适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档案专职人员大大减少,大部分为兼职人员,且流动性大。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有关市场、产品、销售等资料信息。在这一情况下企业档案工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是人员安排上难以应付档案工作的需求;二是传统档案中缺乏企业急需的信息。为此企业档案工作应转变观念,正确理解集中统一管理的精神与做法。

其二,档案管理观念应与企业竞争需要相适应。入世后我国企业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绿色壁垒是入世后我国企业遇到的三匹“狼”,一方面我国许多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出口频频受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又利用技术标准恶意构成技术壁垒,例如出口到日本的大米须检测123项指标,对欧盟出口的茶叶有118项检测指标。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到出口总额的1/4以上。企业档案工作欲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应树立“大档案”观,一方面要加强对产品成本、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知识产权等档案的收集,减少一般档案的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标准、市场等资料的收集,企业档案工作要贴近实际,面向企业竞争的需要。

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10

《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企业所需要的精神从何而来?

朱则荣: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精神是一种具有统领性的文化内涵,是通过文化来蕴含、体察、体现和展现的,对外部公众和用户而言,高度浓缩于品牌文化中,体现为一种精神实质或一系列的精神组件,对内部骨干和员工而言,高度浓缩于企业文化中,体现为一系列价值观导向和行为风格,共同作用于一个企业品牌化发展的每一个战略发展周期,是企业的灵魂、品牌的思想、意识的中心、行为的引力所在,是用于储存精神载体和意识形态的生态系统中枢,更是一个品牌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命脉。

中国品牌目前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有形而无魂,有实体而无形态,有发展而无精神”,过度的物质化抵消了精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依赖的精神力量,无法凝神聚气,所以缺少了精神,也就体现不出“精气神”。但我们过去的发展并不是这样的,晚清曾有民族工业精神,建设新中国则有开路先锋精神,困难时期有艰苦朴素精神,建设大会战中则有铁人精神,改革开放有实事求是精神,现代企业发展则有实干兴邦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在历史沿革、改革开放或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历程中,每一个发展的历史时期都至少有一个或几个时代精神主旨的,时代精神融于国家、社会与企业,融于每一个人,中央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应该深刻地从建党、建国和改革开放中深层次地发掘历史中已经形成的精神传统,构成企业文化的精神核心。民营企业和希望走出去的企业,要从世界多元文化谱系、伟大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志向中发掘精神,从各种精神载体中学习精神、掌握精神、运用精神,而这种精神力量的形成。中国企业新一轮竞争所急需的精神涵养、文化内涵与品质精髓,是接下来的企业发展的战略结构、关键竞争力和文化生态。

“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的实践运用,根本性的重点是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的精神骨肌,进一步发掘、总结、提炼、升级出企业自己的战略性核心精神,每一个地区、产业、企业或品牌要有完全独立、高度自适应的――自己的精神主旨,每一个品牌是每一个自己,每一个工会、班组或工人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精神,然后运用好的精神再进一步总结提炼,作为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精神要点,或者作为一种榜样示范和代表性的精神象征,形成一系列精神谱系。这是每个企业和每个人自己的精神,作为一企业、一个地方、或全中国、全世界范围的“企业家精神”或“工匠精神”中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示范样本,我认为精神是可以完全多元化的,是呈谱系的,是发达的,是广泛的,是具有不同特质、特征,并特有的,与时俱进,不断被创造并繁衍再造。

《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之间有什么关联?如何将它们与企业的精神高度统一起来形成一种高度发展、有序运行的精神系统?

朱则荣:从现有的精神层面来看,“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都不足以高度概括一个企业的精神全貌,因此在理论的界定上,我们统一确定为品牌精神,品牌精神具有三个核心精神支撑,分别是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事业精神,并且是按“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事业精神”这样三个递进的顺序进行排序。

品牌精神是一个企业从创始原生的品牌梦想开始,一直到持续百年、千年的品牌生命力,品牌本质上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例如中国的许多茶叶品种品牌,如西湖龙井、六安瓜片,不会因为发展无人化或智能科技就会消亡,只要人类还要继续吃饭喝茶,这些品牌依然会百年、千年的永恒存在下去,而品牌精神就是一个品牌始终如一、代代相传――承袭、承继的精神脉络与文化主线,不会因时间或空间的变化而消亡,品牌精神具有这种高度统一、提纲挈领、统领全局、承继光大的精神传承性质和市场识别性质。

品牌精神由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事业精神三种精神形态组成,分别是品牌精神的源力、本体和基构,凡事要讲溯源。企业家精神在这里是指文化的起始源头、原生的形态、最初的初衷、事物的根由、传承的核心就是企业家精神,这是品牌的源头源源不断产生的一种伟大精神力量,是贯穿品牌生命始终的精神源力,这种力量为品牌的生命注入了基本的灵魂、思想、风格、使命与理念,是品牌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创立品牌时就为品牌定下的发展基调,也是此后历代品牌领导者持续不断地承继贯彻、始终坚守、改革改善、改良优化、开拓进取的源头化原生精神力量的来源。工匠精神是一个品牌发展的本体,是围绕产品、服务、文化感知所要呈现的工作水平、文化表现和精神追求,是品牌荣誉出品的结果和交付到用户手中的杰出作品,要被视之为对一个品牌的荣誉进行捍卫,体现出品牌产品的做工精致程度、服务方式尊贵程度、感知体现程度、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工作表现方式等品质品味达到一定水平的完美成果。事业精神是一个企业以品牌化形式所表现出的群体性的事业状态,是将品牌视之为一种事业,所呈现出的群体性的精神面貌、员工干劲、全员干事业的姿态,是一个企业有秩序地稳定发展、在市场中保持高速运动、动态运行运转的机能、性能与生命活动。

这样从总体上高度概括一个企业具体的精神系统,才能更有效地发掘精神力量、运用精神力量,使之达到一个企业发展品牌实现品牌运转所需的整体精神状态。在这里,企业家精神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为什么每一个大的企业都会有品牌史博物馆,创始人或历代领导人中重要的企业家精神特征会被在企业中反复宣传传颂,这是企业家精神的整体性、承继性、效仿性、信念性等特殊性质所决定的,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以什么样的价值观系统来实现,价值观存储于文化中,决定了做各种事情所需要的态度和责任,引导了员工所要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工作意识、决策方向、作业程度等价值实践要点,并使企业以理想的方式实现企业领导人群体所期望看到的成果水平、意识特征、行为方式,这种文化会分别落实在工匠精神、事业精神中。

《现代企业文化》:目前主流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主要是指:熊彼特理论所提的创新精神,即“创造性破坏”,但这一点又与现行意义上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不一致,在理论上如何界定企业家精神?

朱则荣:确切的说,一共有四种企业家精神,而且互相之间的理解不同。一是entrepreneurSpirit,企业家最早出现在16世纪,先后被赋予了冒险者的身份、经营者、资本家、经理、革新者等不同的身份。直到1730年,爱尔兰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所著的《商业性质概论》中首次提出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他认为企业家是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的冒险事业经营者或组织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的集合,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二是entrepreneurship作为企业家精神独立单词的出现,1912年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发展了企业家精神,是指原生的、野生的、冒险的创造精神,通过这种创造式破坏,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关系和事业组合形态,并且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现象,只有当一个企业进行创新时他是企业家,当停止创新他就不是企业家;三是1973年,奥地利经济学派掌门人伊斯雷尔・柯兹纳在《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机会的敏感性,人类行为中的企业家因素,就是对纯利润机会信号做出的反应,企业家的作用就是利用商业机会进行“套利”,对市场已经有的产品,只要稍做改良,发现未明确市场的需求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或能力,即为创新,2014年,因对企业家精神的突破性研究,柯兹纳入选诺贝尔经济学奖热门人选;第四种,则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无论企业大小,将老板一律视之为企业家,认为和画家、作家、音乐家一样是一种从事职业意义上的“家”。

事实上,四种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的叫法与认识都是不全面的,我们在理论界定上将工匠精神与中世纪以来的骑士精神做了对等引申,如同中世纪尚武的时代需要骑士及其骑士精神作为一种荣誉来保卫家园,那么当今品牌经济大潮中,则迫切需要以工匠及工匠精神作为品牌发展的本体。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则可以从人类史前的王制中获得宝贵的精神渊源,王者之心,王者的意志、涵养、精神象征以及统领水平与企业家精神是完全相通的,任何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或有如繁星般璀璨的星球一样,有自己的精神、概念、历史、文化与自信,这就为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注入了新的灵魂。

《现代企业文化》: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必须是理论指导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是相当混乱的,要想正本清源,就必须要重新定义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在理论设计上如何形成企业家精神原理?

朱则荣: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从理想的、杰出的、英雄的企业家精神出发,寻找宝贵的企业家精神,转化为企业家所需的志向、意志、勇敢、毅力、民族、荣誉等精神的化身,从而形成企业家精神。通过梦想与奋斗,企业家可以从无到有、改造精神或守护精神,最终能够将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生活品|、美好人生、荣誉认可、社会地位、财富总量、成就象征,因此企业家精神在本质上还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鼓舞、带动社会效仿,创造就业机会,丰富市场中产品与服务品牌的供给形式,提高消费内容竞争水平,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地区繁荣,促进全球经济成长并增加各国税收。

企业家精神的特征是――高意识、自系统和超验主义。企业家是一个需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励志、自我发展并形成高度的自我意识、自我成就感和自我荣誉感的自我化群体,自治、自醒和自系统的独立精神形成相当的关键。企业家所要建构的是一种理想主义超验结构,是将一系列想象在大脑中勾画出蓝图,有效排序并结构性设计,制定为战略,形成为思想,并以战略前景动员相关人员与合作伙伴采取行动实现超级梦想的一种特定梦想者、组织者、号召者和行动的引领者。

企业家意志包括了企业家成长过程和企业家成就过程两大过程。企业家成长过程,是一个进行立志、明志、坚定志向,并进行持续奋斗的过程,当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进阶过程。企业家的成就过程包括了成功的认定,企业家是一个不断树立新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成就过程是运用自我努力并带动全员实现阶段性目标成功从而持续完成不断成功的动态发展历程,企业家的领导水平、运营管理水平、发展出的品牌溢价水平等水平化的努力是取得成就的核心要素,而永葆进取心是企业家持续不断迈向新目标取得新成就的有力保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抖擞精神再出发。

企业家的意识形态,是指企业家独立形成的“三观”: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修养观。人生观是企业家自幼或是成长过程中决心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或者从树立未来成为伟大企业家的梦想开始,对人生进行的规划、设计的目标、形成的思考、生涯设计、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等基本的人生观念,是贯穿企业家一生实践梦想的生命意义、动力来源、发展力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人生观,如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具体体现为真爱、真理、为社会奉献、开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等等。

价值观是企业家形成的对价值的认定方式,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好的,价值观也是对企业全员所输出的主要价值观导向,是形成企业使命、发展理论、设计思想、价值判定的基本观念。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相当重要,也是通过员工的语言与行为输出给品牌用户的价值识别、价值认定与价值体察,企业家所形成的价值观深刻影响企业文化中的价值,一些典型的价值观如: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童叟无欺、合作共赢、精耕细作、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修养观是为了实现企业家精神内涵的修养水平而进行的一种自我鼓励、自我励志和自我修习、自我强化。许多企业家的办公室会以书画、艺术作品或图书等来彰显修养方向、修养内容以及理想的修养成果,一些名词与作品构成了修养内容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