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1:40

服装设计概述篇1

    论文摘要: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博大的,牵涉到很多相关理论和知识。学生以前对这部分内容从未涉足,在不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从何入手上好《服装设计概述》这第一堂课,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与其他老师的研讨和建议下,能有效抓住本课程关键,使学生学好服装技术设计基础,在今后创造性的实践中获取一个明确的主题。 

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服装领域和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铺垫,我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鼓励他们进行制作设计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注意对他们在制作设计过程中所进行了解和询问,以便随时和全面了解他们的设计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1 有效设定目标,整合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明确如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整合教材、学生和各种服装制作材料、辅助工具、服装作品、电脑课件等课程资源。 

2 创设情景,构建自主评价课堂 

服装是人们形象的代言。它传递着美,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美的思考。通过课前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布置自我实践任务。并要求在同学们面前分组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师作简短而精炼的点评。 

由于这些作品的制作没有教师的任何指点,因而一方面能了解学生的设计制作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对作品做出介绍,或心得、或收获、或经历、或疑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自我经验和感受,通过交流,会促使学生取他人长补己之短,有利激发重新审视自身的设计、制作、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3 抓住契机,设计问题,有效进行理论知识补给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下,提出如下问题:欣赏和设计服装作品时,你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教师因势利导并归纳出,影响服装设计的要素:色彩、款式、面料、结构。 

教师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着装色彩,以及色彩在服装运用中所表达的语言。由于课前没有对学生着装提出统一要求,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就服装色彩进行色彩分析。色彩和款式设计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色彩是人们欣赏一件服装的第一印象,而款式则是服装的外在形象,所以课堂安排重点中的重点则是侧重于服装款式的设计[1]。 

4 情景再现,共叙新话题 

再次让学生汇报服装款式内容并就着装款式分析。本环节关键在于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整理和筛选,做成演示课件,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设计运用。再通过教师作品展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学生模特展示作品更具有直观性,激发兴趣,效果非常明显。 

5 学生再实践,实现课堂提升 

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分三块进行:第一块针对教师的作品进行改进和加工,画出设计草图;第二块学生针对自己作品的不足进行改进;第三块能够利用课堂汲取的其他小组的经验和作品交流体会重新设计款式。这样的分层次实践内容布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不同的实践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的机会和充分展示的层面。只要参与动手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与感受,效果才是最大。 

6 再次展示成果,实现评价与超越 

课堂上再进行对修改后作品展示和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堂体现学生设计制作成果和展示学生热情参与的课堂新高潮,此环节能够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对学生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而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让他们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也是对自我的一个超越和挑战。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决定一节课堂气氛的关键。 

7 情感综述,结束本课 

服装,除了传递美,还表达了人们的形象和情感。它具有丰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表征,是思想的形象。它时刻启迪着人们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在综合概述服装这堂课,如果语言再具有激励性对以后的继续学习会更有促进作用。 

8 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疑惑.比如课堂教学的技术设计环节还不很到位,由于时间的制约,学生实践设计的情绪和兴趣还没有被充分调动和挖掘出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尝试等等的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探究。 

服装设计概述篇2

在时装界,传统纤维艺术在高级时装设计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各大品牌的高级定制中都有广泛应用,经久不衰。创意时装应用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出来的实验感,是新的设计思维催生出的时代产物,其本源仍是传统纤维艺术在服饰上的再现。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手法打破人体结构对服装的约束,颠覆了常规服装在材料,结构,廓型,制作工艺上的限制,实用性和功能性被淡化,实现“日用品”到“艺术品”的跨界,拓展出一块创造的新空间。

关键词:纤维艺术;表现手段;创意时装;跨界艺术

1绪论

1.1研究目的

在处处都标榜“创意”的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将与众不同作为发展契机。纤维艺术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编织手法,更多的是用综合材料相互环节,以缠绕,包裹,捆绑,粘贴,悬挂,排列等有创意的形式出现。纤维艺术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创意时装的结合,是设计师抒发感性的新方式,也是未来服装的发展的风向标,值得重视和研究。

1.2研究脉络

本文从时代背景,纤维艺术手法在创意时装中的运用方式,以及纤维艺术的现代性对创意服装主体风格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了国内外实例,得出将纤维艺术手法运用于创意时装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

2概念阐述

2.1时装艺术概述

我国的现代设计本身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后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迅速传播开来,其中就有“创意时装”的概念引入。时至今日,创意时装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锋象征,更应受到人们的关注。

2.1.1创意时装的概念

创意时装是指富有创新性,审美价值较高的服装,是在服装的审美性与艺术性达到顶峰时应运而生的,它是设计师们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时尚脉搏的准确把握,以前瞻思维产生出的未来服装的设想。创意时装主要以舞台表演或概念展示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相对脱离了服装实用的概念,使得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服装之间产生了审美距离,因此创意时装具有独立性的审美,不受时间,环境,甚至人体结构等条件约束。所以,创意时装如同艺术品一样被创造出来,反映了时代精神,设计师情感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2.1.2创意时装的区分

服装设计概述篇3

关键词:幽默;服装设计;幽默视觉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04-01

一、幽默视觉元素的概述

(一)幽默的产生机制

幽默是国学大师林语堂由英语单词“humor”音译而来的,他视幽默为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美学风格。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谈到:“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这种心理期待的落空便会产生幽默感,使人发笑。设计中幽默的产生也许是因为有趣,也许是因为怪异,也许是因为夸张,人在体验到不同于以往经验的心理落空后,便产生了幽默感。

(二)幽默视觉元素的概述

幽默视觉元素是构成设计整体幽默风格的基本单位,通过在设计中融入视觉可识别的幽默元素,使整体风格呈现出幽默的氛围。如融入幽默感的夸张造型、有趣图案的设计,使整体风格带有强烈的趣味感,观者也能感受到幽默的氛围。

二、 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 幽默服装设计的背景

服装具有保护、装饰和标识的作用,早期人类为了遮羞御寒而穿衣,进一步发展出对于审美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求。一个人对服装的选择能看出他选择成为哪类人,他所属的群体特征。服装不再是简单地满足物质需求,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们心里的压力难以得到释放,这也让更多人希望有一个轻松幽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幽默设计也因此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了具有幽默感的服装。

(二)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

1、对比

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把相关或不相关甚至有冲突的元素放在一起,在这种对比产生的差异中找到一种戏剧性的幽默感。可以是色彩对比、材质对比、软硬对比、前后对比,也可以是把现实中不同人群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放在一起对比等,在各种元素的相互碰撞中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幽默感。

2、夸张

夸张手法在服装设计中常常被使用,夸张可以是对部件大小的夸张、对数量的夸张、对整体形态的夸张等。运用了夸张手法的服装更能调动人们的感官系统,引起人们的想象与共鸣,能够更好的传达出幽默趣味的特性。

3、视错觉

视错觉是人观察物体时,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产生的错觉。在服装设计中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添加创意和趣味性。利用线条和色彩等因素在视觉上改变人的身体形态,或者利用图案令你混淆平面的图形与真实的情景。例如在服装上印上人体的图案,让人误把图案当成真实人体,充满戏谑的幽默感。

4、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是对已经存在的观点进行换角度再思考,突破惯性思维而产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解构重组就是打破对服装的惯有的印象,用逆向思维给予服装新的形象。

5、模仿

通过仿照生物和物体的形态进行设计,这种仿生仿物的方法使观者更能够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产生幽默感。也可以通过模仿一种人物的状态来进行设计,例如模仿一种流浪者的状态、一个胖子的状态等。还可以通过在图案上模仿一些名画、名人肖像等,经过处理产生诙谐趣味感。

6、细节

幽默也可以含蓄地表达,没有夸张的廓形,仅仅在细节上做文章。有时候一个幽默的图案或标语、一个有趣的配饰,就足以为服装添彩,看似普通的装扮也可以透露出一丝幽默的气息。

7、总结

幽默服装的设计方法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一个作品常常会涉及到多种设计方法。而个体的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不同,对幽默的体会的也不尽相同,同时服装的穿着的时间、地点、场合、方式、整体氛围等都会影响到服装幽默感的传达。

三、结论

本文浅析了幽默的产生机制,阐述了幽默服装设计的背景,重点分析了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得出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中产生幽默感的可能性,幽默的设计风格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设计趋势,幽默服装慢慢被人们接受,并且幽默服装的表现方式会更加多元化。同时幽默服装应该更加注重与市场结合,兼具实穿性与幽默性。

服装设计概述篇4

高等院校大学生对服饰艺术认知水平的概述

大学生刚进入高校学习,他们还保留着高中生阶段的活泼、好奇和冲动。大学生对自我认识还未成熟,对自身的定位非常困惑,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赢得自信与肯定[3]。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对于高校非服装专业的同学来说,很多杂志、电视、明星的着装让他们感到非常羡慕,但对服饰的流行文化了解得非常少,大学生只是针对当下流行的简单复制。在各种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对流行的造势,最先接受时尚变化的是青年学生,在对流行变迁的追逐过程中,更替一个又一个流行[4]。但他们不懂得什么样的流行适合自己,不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多精力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对服装艺术的了解也是非常片面,如对国内外服装发展的历史,世界各个民族服饰的艺术魅力,服装风格艺术等都了解甚微,大学生现有的服饰素养,普遍不适宜将来步入社会工作、生活、社交礼仪等需要。

高等院校如何开展服装艺术教学

提高学生服饰审美能力是公共服装艺术教学的灵魂与核心。审美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与评价美、美的事物与各种审美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作出审美分析和评价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服装艺术欣赏的课堂应是一个个性化的课堂,一个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课堂。使学生领会服装艺术之美,懂得以自己独到的审美品位和修养,以宽广的胸襟和艺术视野正视众多的地区、民族和不同时代的服饰文化。可通过以下教学内容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1服装概论

许多高校学生对与其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之首的衣的起源、各种形式服装的分类、中西服装发展的主要脉络、服装色彩、材质和流行趋势等服饰相关内容了解都是缺乏的,使大学生对服装艺术产生一种神秘感。在公共服装艺术课程中,开设服装概论章节的内容,使学生对服装的基本知识有所认识,从文化、人类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角度,全方位分析服装学的概念、属性、范畴、服装与人体的机能、时空关系与服装演变,服装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为他们揭开服装艺术神秘的面纱,让学生领悟服饰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为日后深入学习公共服装艺术奠定基础。

2服装风格分析

大学生对服装认识是主观的,非理性的,他们对自己服装搭配也是盲目的,对服装各种风格搭配知识也是缺乏理性认识的,常出现各种不合审美习惯的服饰搭配,穿出不得体的衣装,让人啼笑皆非。大学生通过对服装基本风格(古典派、优雅派、柔美派、民族派、现代时髦派、先锋派、男士派和运动派)了解,使他们对不同服装风格的面料、材质、色彩、廓形、细节等表现有了理性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服装审美能力,并指导其穿衣搭配能力和自我个性形象塑造。

3中国民族服饰赏析

让高校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国内民族服饰特征,领略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民族服饰认识是肤浅的,通过此环节内容的讲解,使他们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特征和内涵。通过介绍部分中国民装的典型外部特征以及文化内涵,使他们在赏析民族服饰的同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此块内容的教学,在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也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

4服装设计美学

从现代时尚潮流的文化背景入手,以艺术形态的自然美和艺术构成的形式美到现在流行的个性美、另类美和休闲美的文化解析为专题进行探讨,提出服装设计美学发展的文化指向,以设计实例解析流行时尚艺术风格美的文化内涵,提出美学理念,分析心理和文化背景,解剖哲学和美学内涵,结合设计案例,使得这些具有浓郁文化艺术内涵的设计美学理念深深印入大学生的脑子里,从本质上让他们了解服饰美学真正内涵。

5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品牌赏析

琳琅满目的服饰品牌让大学生眼花缭乱,他们缺乏对服饰品牌正确的认识和对服饰品牌文化理解,通过此部分内容的讲解,使他们了解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的概况,在讲授服饰品牌文化特征的同时,讲述设计师的成长经历,设计风格和品牌的发展历程,剖析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分析他们的作品,使学生对服装艺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领悟。设计师励志创业故事也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斗志。

6大学生服饰搭配技巧

讲解大学生服饰搭配技巧,有助于学生理解服饰美的内涵和服饰美对人物整体形象美发挥的作用。通过妥善运用服饰装扮的技巧更好地进行形象设计中服饰形象的设计与创意,从而提升整体形象设计的效果与层次。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大学生逐一领会,循序渐进穿衣搭配的三个不同层次,即得体、美观和风格。重点介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场合,不同的穿衣要求和搭配技巧,并介绍几种表现大学生青春气息的常用形象搭配。此块内容讲解,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穿衣品味,表现其内在的美,引导学生不迷信潮流趋势,利用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在此环节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安排,现场抽取学生,纠正其穿衣搭配误区,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调整搭配效果。此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服装艺术的兴趣,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高涨。

7服饰礼仪认识

服饰礼仪讲解使大学生能够运用服饰礼仪原则、着装技巧,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着装,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使他们掌握服饰礼仪的tpo原则和着装技巧,形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让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能够表现出优雅得体的礼仪。

服装设计概述篇5

新媒体背景下的服装产业

“衣食住行”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竞争优势显著的行业,但是我国的服装行业仍呈现出以“以生产为主,设计营销滞后”的局面。中国国外服装品牌入驻中国,并获取了惊人的销量,使我国服装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消费方式,服装实体店铺也承受了很大的冲击,大量的服装实体店、百货店等,不堪一击,纷纷倒闭,服装市场呈现混乱局面,如何提高我国服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全服装实体店,传承“逛街休闲”这一文化,将传统的服装行业与新媒体切实结合成为业内重要的研究课题。

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与互联网并驾齐驱被成为四大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短信、手机app、以及所有的交互式触摸媒体,都被成为“第五媒体”,也叫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重点突出一个“新”字,与传统媒体形成对比(郑夙夙,2011年)。景东和苏宝华(2008年)的研究中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总结为,新媒体就是移动互联网媒体。将手机媒体冠以新媒体的称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的讲话:“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的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对新媒体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五花八门,本研究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网的平台基础上,以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同时具有信息量承载,以及信息传播,并通过交互的手段与信息接收者形成交互的媒体。

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刻的与新媒体发生接触,并且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以数字显示器为终端的媒体已被划分到“传统媒体”的行列。消费者以新媒体为载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消费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和特征,将服装行业与新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的挑战。新媒体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可以为服装商品的营销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并可以通过信息数据的收集,准确的分析出消费者的消费动向。高雅勋(2009)曾经在针对中国80后年轻消费者的服装消费行动概况的研究中提到,年轻女性消费者是中国服装人群中最大的群体,本研究针对年轻女性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概况、购买渠道和购买行动等内容进行研究,以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为中心,对我省服装制造企业,服装零售企业以及所有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服装企业的建立创新型产品开发和互动式营销战略提出建设性建议。

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研究选定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第一:对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概况分析;第二:以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购买途径为标准进行集团性分析;第三:阐述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各集团间购买行为的差异。

2.材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现居沈阳,20-25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外语专业和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女性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2016年3月、4月,通过网页派发500份调查问卷,除37份无效问卷外,剩余463份为最终的分析资料。调查材料分析运用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信赖度检测运用Cronbach’s分析、alpha分析、频度分析、varimax要因分析、群体分析、anoVa分析、Duncan大众比较检测以及χ2检测分析等方法。

3.调查内容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调查问项全部引用先行研究(taeYounKim、YoonJungLee,2015;ChaoXu、Hyesunpark,2015),经过修改整理后应用于本次设问调查。本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装商品购买途径、服装商品购买行为中购买价格区间、购买情报、购买场所、购买频率等内容和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等基本内容。其中、购买途径问项10个、购买行为问项5个、人口统计学问项5个,所有研究问题均使用5分Likert测定法。

研究结果

1.人口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口统计学的基础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在20至22岁的占21%,22至24岁占64%,24岁以上的占15%,;婚姻情况上,未婚人数占98%,已婚人数占2%;学历方面,大学在读占86%,研究生在读占14%;专业方面,艺术类占36%,文科占27%,理科占37%;月消费金额方面1000元以下占8%,1000至1500元占15%,1500至2000元占33%,2000元以上占4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读女大学生的年龄以22至24岁所占比例最多,绝大多数处于未婚的状态,本科在读人数占绝大多数,各个专业的分布均匀,月消费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占第一位。

2.购买途径分析结果

辽宁省女性消费者的购买途径的数据采用varimax要因分析,固有值1.0以上的为可以采用的有意义问项。共10个问项经过varimax要因分析后产生2个要因见,分别是“多媒体店”和“实体店”。

3.购买行为分析结果

与服装消费行为相关的问项采用标准偏差、Student'sttest,监测结果显著的问项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轻女性服费者(以春夏季服装产品为例)购买服装产品的价格区间在“100元以下”、“100元-200元”、“200元-300元”;购买信息有“网络广告”,“影视剧中人物的服装”和“周边流行”;购买频率为“一个月2次”、“一个月3次以上”。

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的研究结果,现居辽宁省的年轻女性服装产品消费者,按照其人口统计学标准、服装产品购买途径、服装产品购买行为进行细分后对服装的产品开发和确立创新型营销战略是有所帮助的。本研究结论阐述以下几点市场策略。

首先、对服装消费者来讲,年轻的女性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概论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服装商品的购买情况,她们绝大多数处于未婚状态,不受所学专业的限制,月消费水平普遍达较高,针对这一消费人群,服装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发“年轻化”和“高品质”的服装产品,会满足消费者消费心理。

其次,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购买服装产品,即利用多媒体服装销售渠道,同时也会光顾服装实体店铺,针对这一现象,服装企业可以制定线上线下区别性销售的战略,例如,将线上销售的款式与线下实体店销售的款式区别开,促进销售额,维持实体店销售文化,以及保护实体店,不会在消失在网络时代。

最后,针对辽宁省的年轻女性消费者的服装产品购买价格区间,开发性价比高的产品,并利用移动网络媒体和赞助影视剧等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引导购买行为。

本论文由于研究条件有限,虽然尽可能选择来自全国各个地的现居沈阳几所大学校园的女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但仍具有局限性,希望本次调查结果能够对辽宁省的服装企业,以及全国的服装企业、服装研究机构的产品开发及营销战略的制定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概述篇6

从应用的角度划分为使用型生活服装和艺用型表演服装等两大门类。他们的设计创造,都需要遵循上述的基本规律。然而,由于各自的门类功能、作用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共性又寓于个性之中。

1.生活服装的设计在充分了解人和人的需求的前提下,运用造型艺术手段和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选用相应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所设计的服装与生活中的人与现实生活环境有机地、和谐地统一起来。当代生活服装的设计,其艺术参照主要在西方。

2.表演服装的设计属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充分理解剧中人物的基础上,运用造型艺术手段和造型艺术基本法则,合理地体现角色的年龄、性格等,并显示出剧定的时代、地域、季节等规定情景;其造型原则受到表演艺术(戏曲、影视等)样式、风格、流派总的风貌制约,服装必须与各自的表演艺术特色高度协调。当代表演服装的设计,一般要求“要从生活出发”,即尊重古今中外生活服装的正式性(以写实话剧和影视为甚),所以,其艺术参照是全方位的。

需要附带指出的是,当代的生活服装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而当代的表演服装艺术,除了传统戏曲服装外,从总体上看,也属于新兴的艺术。话剧传入中国才不过百年,而电影、电视的发展普及,也是近代的事。

作为戏曲服装设计者,应该首先掌握的是穿戴规则的以下三个原则:

1.三不分即:传统戏曲服装在应用上“不分朝代、不分地域、不分季节”,通用于一切古典戏曲剧目。

2.六有别指装扮人物外部形象时,遵循写意原则,大体上做六种区分:老幼有别、男女有别、贵贱有别、贫富有别、文武有别、番汉有别”。

3.定中变即:“定中求变”,指通过不同的服饰组合方式,在类型化基础上追求人物外部形象的个性化。所遵循的也是写意原则。其表现手法是简约指代。

总括起来说,穿戴规制体现了戏曲服装的程式性。旧时梨园流行下来一句谚语叫“宁穿破,不穿错”,其意是:穿戴的“对”与“错”,并不根据剧本所反映的历史的真实性与细节的具体性,只根据戏曲服装特有的、严格的穿戴规制――这就与话剧影视的写实化服装严格拉开了距离。

戏曲服装的设计,同样要求运用造型艺术手段(线条、色彩等),同样要求遵循造型艺术法则(统一法则、多样法则、多样统一等),其造型原则跟所有表演服装相同,同样要受到表演艺术样式、风格、流派总的风貌的制约与支配(与表演艺术特色高度协调)。戏曲服装设计,除了要遵循上述那些一般规律以外,主要还强调自身所独有的、十分鲜明的独特原理――这是由戏曲服装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所决定的。

戏曲服装艺术的内在规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戏曲服装艺术发展史具有个体发生的品格,它是古老的中国服饰艺术历史长河伸向古典戏曲艺术领域的一条支流,在中国服饰文化和中国戏曲文化的双重作用下,民族性极强;(2)戏曲服装艺术的发展从变化的契机来看,多是靠承传来推移的,主要表现为嬗变(缓慢的、叠加式的渐变),传统性极强;(3)戏曲服装早已由生活化引向了艺术化,以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为其恒定的美学特征,其中的程式性是由戏曲表演艺术程式性支配和影响下所形成的,程式性极强;(4)服装应用上的程式一旦定制,又反作用于表演艺术,从人物外部造型方面,促成了稳定的戏曲表演的艺术形态;实际上,服装已成为了一种表演工具,与表演艺术融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所以稳定性极强。

从上述戏曲服装艺术发展规律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两点:一是艺术形式的继承要素丰富;二是艺术形式的成熟稳定。正因为如此,在设计上,其创造空间必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一点,跟中国画、书法、诗词等古老的民族文学艺术完全相同。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戏曲服装设计的独特原理用一段话来概述:从艺术形式继承要素丰富、艺术形式成熟稳定的宏观实际出发,在有限的空间内自由发挥。

服装设计概述篇7

我现在肯定不是主流,无论思想方法还是处世为人。成为主流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做一些机械的工作,甭提多没意思了。我想当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建筑师群体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会设计餐具、服装、瓷器和首饰,它们都是都市当代生活的产物。

我从来不会将“建筑师”作为我人生的定义。有兴趣,做些事情,如是而已。玩的心态很重要,不是高兴了哈哈大笑的玩,而是心里有种平静的愉悦。保持愉悦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把挑战提高,重复是没意思的。

取样葫芦的弧形曲线设计的餐盘。最大平盘可用于主食,中盘适合前菜、点心;同时配有一个汤碗,亦可用来盛装面食。

您如何看建筑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产品就像是把一幢幢的房子转化为系列的具体操作,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不同材质去做拼贴混搭,然后从传统中找创意灵感。

我的所有设计,包括建筑,都想象成是给自己做的,这才能真正理解它。设计者越投入,使用者才越能享受到设计过程中的幸福和愉悦。

我反对把建筑做成雕塑,反对建筑首先的功能是审美,它应该是能让人长久地用得方便和舒适的。产品也一样,是为了增加生活愉悦。有些设计品也许形式有趣,但用起来很不方便,好的设计应该为人解决问题。

您设计的锅碗瓢盆餐具相当受欢迎,您认为建筑师该如何进行产品设计?

作为建筑师,如果仅把建筑形式语言直接带入产品设计是不够的。建筑师应该像小说家那样深入细致观察生活,研究人们活动的每个细节和意义。

我本人在北京出生长大,对北方的锅碗瓢盆尤为熟悉。其中瓢最为特殊。葫芦一劈两半掏空就是瓢。概念清晰,操作简单,非常智慧。瓢是从自然转化为人工的,来源于民间,可以说没有经过设计,但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我提出“切葫芦”的概念,不同的切割产生了一系列形状各异的碗碟。餐具不用时又可以恢复葫芦原来的形状。建筑师职业性的对材料敏感让我们选定了精细的骨瓷。这是想完成从手工到工业,从农村到城市,从传统到当代,从粗犷到细致的一系列转化。

听说您是“薄荷·糯米·葱”的畅销服装设计师,为什么会想设计服装?

我喜欢穿衣服,在工业化社会,成衣只有三个、顶多五个尺码,我买的衣服老有些地方不合身,经过裁缝朋友改了几次后,我就开始自己设计衣服自己穿。后来给洪晃设计完“薄荷·糯米·葱”的店面,她建议我把那些衣服凑成一个系列在她店里卖。

我不懂服装设计,但作为建筑师我会分析。比如说要革新衬衫袖子,那有点自不量力,但我可以把t恤的衣身和衬衣的袖子拼接在一起,套上西服穿,既舒服,露在外面的袖口也得体。据说我的服装在“薄荷·糯米·葱”卖得不错,原因大概就是服装方面我没有“非要创造什么”的压力,这是外行的优势。

服装设计概述篇8

关键词:Soa;SCpi

中图分类号:tp311

Soa是面向服务的设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相比面向对象设计来说,属于更高的一个层面。现在,大多数基于Soa设计都是非常庞大的软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Soa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基于Soa的设计可以为大的系统软件设计基础运行平台,在基础运行平台上开发不同的功能。

对于Soa的理解,大多数是更高层面的概念,专门面向大型软件的项目经理、软件架构师等等相对高端的软件设计人才。而对于基层的软件工程师和程序员能不能理解Soa的概念,应该怎样去理解进而可以让Soa的设计思想更加平民化,是本文描述的重点。

Soa实际上和很多其他学术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基础平台加上应用这个概念和软件二次开发就非常类似,也和基于Framework的软件开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Framework是基础平台,在Framework上开发的功能也能够理解为基于Soa的应用。无论是二次开发也好,Framework也好,基础平台类的程序一旦写好了代码就不需要再修改了,而基于基础平台的应用可以千变万化,尽可能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Soa是一种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构造方法。在软件的基础架构上,Soa架构能够实现服务部署环境和服务实现之间的松散耦合,以及不同功能的服务实现之间的松散耦合性,有利于提高分布式系统的可伸缩性,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资源共享。在软件的构造方法上,Soa打破了传统的分布式组件容器的界限,以服务作为基本构造计算单元,通过服务的组合和组装完成系统整体功能。

从实现技术的角度,Soa不仅是一种体系结构,更是指以松散耦合方式实现业务层面各种服务能力的共享、供给和重用的方法学。Soa包含了编程模型及软件工程方法学等在内的一整套系统构造方法和环境。虽然Soa技术与软件服务化的使用模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Soa软件构造技术所带来的松散耦合和软件的可组合等特性,都有助于软件的使用方式逐渐演化为“定制化使用”、“托管部署和运维”的服务化使用方式。

而从普通程序员的角度去考虑,全部可以归纳为代码实现技术方面的问题,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和面向服务不同领域层次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首先,“面向过程”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编程思想,使用算法+数据结构的方式就能够实现。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简称oo)是一种以事务为中心的编程思想,任何事务都可以抽象成为对象。如:一扇门可以看作是对象,汽车本身有颜色、大小、品牌、位置、运动与否、运动方向、速度等属性。面向服务是一种体系结构,是一个系统架构层次的概念,其所有的功能和服务都使用描述语言+定义,并且各自的接口都可以使用网络进行发现。

从普通程序员的角度考虑,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到面向服务,都是面对不同软件规模的特定设计方式,以给自身的工作带来最大的方面为目的。而无论是面向过程还是面向服务,其设计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所有原则都可以遵循“封装”、“复用”、“再封装”、“再复用”的方法,区别只是规模不同。

总结:如果能够以普通程序员的角色理解Soa,对于广大基层程序员的设计水平来说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从程序员层面理解Soa还涉及到代码复用技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设计和二次开发设计定义,也应该算作狭义的对Soa的理解。

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概述篇9

移动学习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资源是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保障。目前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仅强调了资源设计的片段式和微型化,忽视了资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进行持续而系统的有效学习,降低了移动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其次将概念图设计思想引入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中,并从设计可行性、概念图优化以及设计流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理论,最后结合作者自主开发完成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销售实习环节的移动学习系统软件,开展基于概念图的服装销售移动学习系统资源设计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方法操作方便,所设计的学习资源具有较好的结构性与微型化特点,满足移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为资源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概念图;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7—0076—07

一、引言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有机融合成功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发展,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移动学习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学习设备,帮助学习者及时获取学习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移动学习以其学习方式的便捷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情境的感知性、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等特点[1],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和学习者的关注。鉴于移动学习应用的巨大潜力,国际远程教育专家基更认为,移动学习将成为下一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2]。

移动学习资源是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保障,是移动学习支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移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由于移动学习是在有限的时空下,实现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达到实用性学习目标,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设备、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与其他学习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4]。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并将概念图设计思想引入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中,从设计可行性、概念图优化以及设计流程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内容,最后利用作者自主开发完成并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销售实习环节的移动学习系统软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1SR096880),开展基于概念图的服装销售移动学习系统资源实证研究,以期设计出符合移动学习特点的优质资源,同时为资源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外有许多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致力于移动学习项目实践活动,而这些项目都会涉及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等方面研究。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分析,发现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设计过程,在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使用人群、内容选择、信息承载量、呈现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一)使用人群

移动学习是一种利用新兴技术发展起来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前要求学习者能较快地适应移动技术,进而开展移动学习实践。因此,对移动学习者要求有较高的自制力,并对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接受力和媒介素养,特别是青少年人群和成人在职人员。如欧盟的m-Learning项目针对的是缺乏基本读写和数理能力的16-24岁青年人、意大利mobileLearning项目面向的是mBa学生、欧洲达芬奇项目主要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等。由于移动学习者个体间的学习动机、学习背景、学习风格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因此,移动学习资源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进行设计。

(二)内容选择

移动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只有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移动学习优势。利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的方法,调查适合移动学习内容的范围,如张弛等[5]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将移动学习内容主要分成三类:应试考证类、培养兴趣类和充电拓展类。顾小清等人[6]通过分类研究方法,分别从学习用途、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等维度考虑移动学习内容的选择。部分移动学习内容从特定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开发相应的移动学习资源,如挪威奥斯陆大学的KnowmoBiLe项目是面向医学专业学生的pBL学习实践,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开发的博物馆参观导航系统是根据博物馆游客需求进行设计。有些移动学习内容从移动学习情境性角度出发,设计并开发出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资源,如英国利物浦约翰穆尔斯大学设计了面向pDa的医疗实习教育资源,日本德岛大学LoCH项目设计了面向移动学习的日语学习资源。

(三)信息承载量

移动学习是在“移动”的环境中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零碎”,学习者的注意力也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这就决定了移动学习青睐于“片段式”、“微型化”的移动学习内容。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研究表明,移动学习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以维持学习的有效性。有研究者[5]认为,根据ej4教学设计模型中的课件设计原则,可设计三类课件:约5分钟、约10分钟、约30分钟。顾小清等[7]认为微型学习与以上的特点相似,可以利用微型学习的思想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方海光主张的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化[9]、余胜泉教授提出的“学习元”[9]等都是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思想的反映。移动学习资源内容应该尽量短小、直观,资源内容间知识点虽可有联系,但资源内容本身应该是独立的、分离的,具有微型化、片段化等特点。

(四)呈现方式

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研究表明,移动学习是一个个性化和情绪化的过程,因此需要在一个心理安全和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有鉴于此,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注意将学习内容以较为合理的方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顾小清等[10]结合it产品的可用性设计和测试方法,提出了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设计。肖君等[11]认为,应综合考虑地点、技术、文化和满意度四个因素进行移动学习的呈现设计。同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资源呈现要与学习者学习反馈相结合,及时地反馈信息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身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也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聚焦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五)管理方式

移动学习资源要得到充分的利用、管理和共享,需要在系统设计和开发中遵循一定的标准。数字化学习领域中已经存在一些较为成熟的标准,如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和学习对象元数据(Lom)等,这些标准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如方海光提出了基于Lom的学习对象建模理论,开发了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引擎[12];nakabayashi[13]等人开发了基于SCoRm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以提供符合该标准的移动学习课程;余胜泉等人提出了学习元资源模型,使学习资源从传统封闭资源库形态向以资源为中心的协同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态转变[14]。

从上述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五个因素,才能设计出优质的移动学习资源。然而,现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领域的相关标准并不能很好地指导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工作,因此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一方面设计人员注重于移动学习资源片段式、微型化的设计要求,但忽视宏观层面对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的规划和管理;另一方面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难以表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使移动学习者注重于单个知识点的学习,而忽视对知识系统结构的掌握,难以保证对知识进行连贯、系统的学习。黄荣怀教授曾提出,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满足内容必需、难度适中、结构合理、媒体适当、导航清晰五个基本条件[15]。因此,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对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则分析

(一)内容适合性原则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移动学习发生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无时无刻不遭受着外界因素的影响,设计符合学习者随时随地需求的学习内容,才能维持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能持续地学习。因此,移动学习内容的设计应坚持实用原则,如语言短训、职业技能、轻松百科、生活保健、家庭理财、文化涵养等方面的内容。

(二)知识点微型化原则

移动学习来源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学习需求,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不固定。学习者的学习可能发生在回家的乘车途中,也可能发生在工作的休息片刻,也有可能发生在逛街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处于复杂的学习环境中,时刻遭受着外界因素的影响,注意力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无法进行长时间系统学习。因此,以知识点作为基本的知识组织单元,设计学习时间较短的片段式、微型化移动学习资源成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呈现简单性原则

移动终端如手机或pDa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有限,加上移动学习者学习时间的零碎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必须坚持简洁原则,即界面简洁明快,少图像,少视频,操作简单,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色彩搭配合理,突出重点内容。

(四)输入方便性原则

与普通计算机相比,移动设备的基本配置较低,交互条件有限,大量的信息内容输入是不合适的。因此,在设计与开发移动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在交互设计方面要尽量减少文字输入,按键设计上也要求简单统一。

(五)短文本多级联原则

移动设备小巧便于携带的同时也显露了它的一个弱点,就是屏幕较小,加上无线网络宽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与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时应采取短文本为主,充分利用知识点内在级联关系,实现在有限设备资源和有限学习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概念图是一种成熟的教学资源组织技术,不仅能将学习内容分离成以概念为核心的片段式、微型化知识,实现学习内容微型化、片段化;而且利用概念图各知识点内在联系,可较好地反映学习资源的整体结构,从而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导航。

四、概念图理论介绍

奥苏贝尔[16]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知识和知识间关联组成的网状结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习者应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教授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提出了一种知识的表征工具——概念图。黎加厚教授为概念图进行了界定:概念图是指利用图式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表达和交流。

概念图有四个主要特征: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次结构。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次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一般、最概括的概念作为中心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会在最底层添加具体案例以方便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形成的树状概念图整体结构清晰,各概念之间关系明确。由于结构中的连接词都是包含关系,所以将连接词省略,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基于层次结构特征的概念图

概念图最初用于促进科学课程的学习,概念图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且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学习,并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概念图可以分为宏观概念图、中观概念图和微观概念图,可以从各个层次对知识进行详细表征。利用学习者绘制的概念图,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概念图也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工具。随着对概念图的研究深入,概念图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的评价工具、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工具和知识可视化工具,发展成为支持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和策略[17]。已有学者将概念图理论应用于移动学习领域,如台湾的黄国桢教授鉴于移动学习过程中受到多种限制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运用概念图来辅助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18];Chen将概念图作为一种脚手架策略,辅助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19];Chih-KaiChang将概念图作为移动英语阅读理解的思维工具进行使用[20];BornerDirk使用概念图作为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识别移动学习领域内专家所产生的想法和意见的集群[21]。这些研究成果为概念图在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五、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一)可行性分析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应该适应移动学习自身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移动学习资源应该满足:呈现方式简洁且概括性强;信息承载量小而精;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特点[3]。然而,从目前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分析出,造成学习者难以保证对知识进行连贯、系统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移动学习资源仅仅实现了“片段式”、“零散性”原因造成的,因此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还需考虑资源内容的整体结构系统性问题。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表征和组织的工具,它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清晰地分析知识结构,保证所有的知识都涵盖在概念图上,且划分后的知识点逻辑性好、结构清晰,便于管理和维护。同时,概念图可以作为资源导航工具的设计依据,这无疑是将知识的整体结构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学习。通过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概念图能较好地支持移动学习资源各类需求。

(二)概念图优化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研究人员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概念图加以修改,以获得更好的应用。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一方面要维持资源的“片段式”、“微型化”,另一方面结合移动学习的情境性特点,要体现知识的整体结构,要根据不同情境提供不同的案例学习资源。本文在原有概念图的基础上添加了资源部分,形成资源层,并将整个概念图设计优化成为如图2所示的四个层次:知识结构层、知识点层、案例层、资源层;其中,知识结构层反映知识的整体结构,案例层和资源层将作为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图2优化后的概念图层次结构图

(三)设计过程分析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是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无线移动技术的优势,围绕学习者需求设计合适的移动学习资源,并达到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创造过程。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包括了需求分析、概念图设计、内容设计、呈现设计等,其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流程

1.需求分析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其目标就是满足学习者的具体学习需求,因此,学习者需求分析是资源设计的首要工作。明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可以确定将要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否适合移动学习方式开展。移动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正如数字化学习方式一样,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一般认为,移动学习适合那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应试考证类、生活百科类和充电拓展类。另一方面,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需要明确移动学习的目标人群、学习场景、手持设备、网络环境等情况,以便为资源开发阶段确定合适的开发平台、媒体形式、通讯方式等。

2.概念图设计

概念图设计在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移动学习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概念图,可以分析出知识的整体结构,并为后续的内容设计和呈现设计提供提纲性的引导。

首先,确定中心主题,为移动学习内容选定合适的学习范围。中心主题的选择,最好从实际生活相关需求出发,如语言学习、轻松百科、生活保健、家庭保健等;也可以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出发,如应试考证、充电拓展、基础教育等。

其次,成立讨论小组,分析相关概念。在移动学习设计人员确定了中心主题后,成立讨论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分析出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概念,每个概念尽量能够概括一定的知识范围。

再次,分析相关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在讨论完相关概念后,首先确定最抽象的、涵盖性最大的核心概念,并置于概念的最上层;继而分析其他概念的层次关系、上下级关系,若超过一个的概念没有上级概念且具有平级关系,则概括出一个新概念作为它们的上级概念;在某一概念的下级概念中,按照内容的简单程度、前驱后继关系,逐次排列,内容较简单或具有前驱关系的概念应放在前面;比较最下层的概念直到不能分析出更下一级概念为止。此时,已经完成了知识结构层的相关工作。

最后,添加相关案例,绘制初步概念图。在知识结构层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学习的具体实际情况,添加能反映特定知识点的教学或学习案例,形成案例层。由于资源具体设计工作还未进行,当前绘制的概念图是不包括资源层的初步概念图。此外,设计人员要根据移动学习需求,反复思考、与相关人员进行反复协商,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得到符合实际学习需求的概念图。

3.内容设计

移动学习内容设计是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核心。概念图设计阶段,初步概念图已经被设计出来。根据知识点层和案例层的相关要点,详细设计其具体内容。其中,案例层可以提供多样的案例,其目的是为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案例,以便于学习者开展情境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移动学习内容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有一定的概括性,太多的文字内容不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呈现;要尽量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工作、活动等相关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习者的持续关注;要能引发学习者的自主思考和学习交互,如设计启发式的问题、引发学习者之间探讨的话题等。

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倡导,由于概念图规划的知识点或案例,所包含的内容也不能保证其学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因此,为了将设计的移动学习内容制作成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处理。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快速原型法”,为学习内容设计资源原型,并根据具体实践过程中资源使用情况,对学习时间明显超过10分钟的内容,挖掘该学习内容内部知识条理性,将内容划分成多个不超过10分钟的学习资源片段。

4.呈现设计

移动学习资源的媒体设计要考虑移动终端和学习内容两个因素。因为目前移动学习终端型号多样、所支持的格式也不尽相同,而不同学习内容的特点也决定了选用不同的媒体格式。移动学习资源的媒体设计就是为了能够因地制宜地提供资源呈现的合理方案,以期能够将学习内容以最佳的形态表现出来,起到好的学习效果。移动学习资源存在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不同的呈现方式会起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各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及应用特点如表2所示。

在完成资源媒体设计之后,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案例内容所设计的单个移动学习资源就已经完成,就可以在初步概念图的基础上,在概念图资源层的相应位置添加资源名,并对概念图做进一步的修改。当所有的资源都开发完成,那么此时概念图就已经修改完善。最后得到的概念图不仅可以反映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分布情况,而且作为资源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管理工具,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呈现在移动终端,成为学习者的导航工具。

六、资源设计实证研究

作者自主开发完成的移动学习系统软件采用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思想,并将该系统成功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服装销售实习环节。该系统首先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实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服装知识和销售知识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将概念图理论及其优化思想应用于服装销售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完成了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学生特点的移动学习资源库设计与开发工作。

图4基于概念图的服装销售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原理图

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服装销售移动学习系统资源设计分为知识结构层、知识点层、案例层、资源层。知识结构层将服装销售移动学习资源分成了服装材料、色彩搭配、服装陈列、服装礼仪以及服装资讯等五大部分,而每部分又可以细分为更具体的多个知识结构组;每组分别对应知识点层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案例层内容;每个案例层内容又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学习资源层,具体设计原理如图4所示。图5是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在自主开发完成的移动学习软件系统上资源显示相关界面图,图5(a)给出了服装销售移动学习内容主题列表,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可以作为学习者的学习主题选择导航界面;图5(b)给出了与服装材料主题相关的学习知识点列表,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服装材料相关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者的服装材料知识点选择导航界面;图5(c)给出了对服装材料中的丝绸学习资源的文本介绍,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服装材料相关知识。资源显示提供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格式。

图5基于概念图的服装销售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界面

基于概念图的服装销售移动学习系统资源设计不仅实现了学习资源的片段化、微型化设计目标,而且又能使这些片段化、微型化资源通过概念图内在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方便学习资源导航设计以及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22]。

七、结束语

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和表征工具,在许多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概念图理论应用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领域,为系统性的片段式、微型化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有利于移动学习者持续而系统地进行学习。然而基于概念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仅解决了移动学习资源组织管理问题,移动设备类型的多样性、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情景的感知性等特点也对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的有效呈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概念图能有效地将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组织起来,使基于概念图的移动智能导学系统设计与开发也成为了可能,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Klopfere,SquireK,JenkinsH.environmentalDetectives:pDasasawindowintoavirtualsimulatedworld[C].proceedingsof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wirelessandmobiletechnologiesineducation.Vaxjo,Sweden:ieeeComputerSociety,2002:95-98.

[2]Desmond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6-10.

[3]方海光,毛莹,刘军,王红云.移动学习的系统支持环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5-20.

[4]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3-76.

[5]张驰,陈刚.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3):67-72.

[6]顾小清.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7]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8][12]方海光,刘静.基于学习对象化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引擎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7):51-55.

[9][14]余胜泉,陈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6):14-22.

[10]顾小清,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2):52-57.

[11]肖君,王敏娟,李雪.移动学习资源和活动的综合模型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7):15-20.

[13]nakabayashik,Hoshidet,Hosokawam,etal.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amobilelearningenvironmentasanextensionofSCoRm2004specifications[C].7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Learningtechnologies,niigataJapan,2007:369-373.

[15]黄荣怀.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2):11-18.

[16]张奇著.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88-190.

[17]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31-34.

[18]Gwo-JenHwang,po-Hanwu,Hui-RuKe.aninteractiveConceptmapapproachtoSupportingmobileLearningactivitiesfornaturalScienceCourses[J].Computers&education,2011,57(4):2272-2280.

[19]ChenGD,ChangCK,wangCY.Ubiquitouslearningwebsite:Scaffoldlearnersbymobiledeviceswithinformation-awaretechniques[J],Computers&education,2008,50(1):77-90.

[20]ChangCK,tsaiCH.BehavioralanalysisofusingconceptmapsforeSLreadingcomprehensiononmobilelearningdevices[C].proceedingsof2005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chineLearningandCybernetics,Canton,peopLeSRCHina,2005:5548-5553.

[21]BornerDirk,GlahnChristian,StoyanovSlavi,etal.expertconceptmappingstudyonmobilelearning[J],Campus-wideinformationSystems,2010,27(4):240-253.

[22]李浩君,徐晓萍,黄秀琴.基于手持式设备的服装销售学习系统设计及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究,2012,(3):76-79.

服装设计概述篇10

关键词:刺绣;现代设计;服装形态;传承发展

一、刺绣与服装设计

1. 服装设计的概念

服装设计是一门融入自然科学、心理学、美学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层属性。以服装材料为素材,以服装为对象,借助一定的审美法则,运用恰当的设计语言,对人体进行包裹和打扮,完成整个着装状态的创造过程,服装是人类息息相关的物品,设计师是其产生过程的第一步。

2. 刺绣的概念与发展

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用针和线“作画”,在织物上讲述故事。它的基本元素是针法。像画画一样,刺绣反映人们的风俗、文化、心理等。刺绣是一种艺术形式,同画家用画笔,雕塑家用泥土,雕刻家用金属,木刻家用木头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一样。现在中国苏绣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绣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且绣品种类齐全。

3. 刺绣在服装结构与装饰方面的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服装造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型的完整不再是服装好坏的评判标准。新结构主义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作品本身好坏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穿着效果。再完整的衣服如果穿起来显得不美观、合体,造型结构不够时尚、不够现代,人们也不会购买。在新的审美标准和意识下,人们对刺绣服装的偏爱也由单纯的欣赏完美的刺绣工艺到刺绣与款式的完美结合。所以不仅要有完美的刺绣图案还要通过对服装结构的解构、面料的设计、图案的结构设计使服装满足当代人审美需要,这也是服装造型设计思维新取向研究的重点。

二、现代服装上刺绣的应用与当今的社会观念和时尚趣味

1. 服装设计师应该如何运用刺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现代服装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事实上,继承传统文化所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形式与内涵,同样包括传统文化中,形式与内涵之间的转化机制,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规律的把握,只有掌握了规律,明白了传统文化刺绣是通过怎样的组合、变化方式来传达寓意,才能使传统文化刺绣在现代设计中出现合理而丰富的变化。再者,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又能够很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完全有理由抛开文化形式的束缚,尽可以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设计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内蕴的符号,到那时,我们能够自豪的说,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2. 外国设计师眼中和手中的刺绣

这两年,古老的中国在世界上魅力尽显,原来并不太引人注目的中国刺绣也成为时尚元素,走入国际时装舞台,在一些顶级大牌的时装中发热发亮。Dior的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去年的一趟中国之旅,让他对中国刺绣奉为瑰宝,在推出的Dior新女装中,大量使用中国刺绣为装饰元素。此外,在prada、D&G等著名的品牌中,你都可以看到美丽的刺绣,但是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刺绣的面积在整个服装中逐渐减少,甚至用来辅助服装结构和服装款式表现,这也是今后刺绣在服装设计应用中的一个趋势。

三、刺绣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趋势及其意义

我们在发扬自己国家的精粹的时候,也要结合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理论,刺绣是服装设计中实用与装饰的尤物,既古老又清新。刺绣自身的变化能够带给服装无穷无尽的变化。人们喜爱刺绣,因为它很美,因为它多变。当然,服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使用刺绣一定要把握分寸,注意整体的和谐。很多、很好的设计,看似不经意的刺绣运用,实际上却包含了设计师对造型、色彩、结构、材料等多方面的构想和推敲。透过服装上千姿百态的刺绣与服装形态的结合,能够品位到当今时尚的气息,领悟到社会文化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邓跃青《现代服装设计》[m],山东: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