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十篇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十篇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1:04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1

(一)运行态势良好,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需进一步完善

到2004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增加值102688万元、营业收入501385万元、固定资产投入50493万元、上缴税金2267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幅20.2、20、34.4、40.8;全县民营经济实体累计发展为5428个,其中:集体企业362个、私营企业298个、个体工商户4695个,其它各类企业73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7、5.5、86.5、1.3。从总体上看,我县民营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品牌还不多。对民营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应进一步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支持企业有时还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头上,实际落实不多。部门办事的节奏也跟不上全县发展的需要。一些部门不能依法行政,依然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检查上缺乏透明性,伸缩性、随意性大。不利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统一思想、整合资源。

(二)产业结构提升,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看,我县已从过去传统的商贸、餐饮为主的产业逐步延伸到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投资情况方向看,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结构上的优化,一是总量稳步高速增长。到2004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34.4。二是我县民营经济投资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投资结构日益优化。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投向农业产业化的项目有21个,总投资达7908万元,占总投资的16;投向第三产业的项目有37个,总投资达1.53亿元,占总投资的30。

通过调查,民营企业在发展环境方面普遍存在“三难”、“三反感”问题。“三难”:一是企业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信贷支持。当前我县大部分私营企业为获得资金主要靠民间拆借和自身积累;二是了解政策难,获得信息渠道不畅。政府部门大量的相关信息只在体内循环,使他们失去了许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三是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难。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如近年我县新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的大黄镇出现了基础设施、水、电滞后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三反感”:一是对乱摊派反感;二是对乱罚款反感;三是对乱检查反感。经过县委、政府的反复摸查、整顿治理,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但反映个别部门和一些社会单位变相的“三乱”依然存在,令民营企业感到为难。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现,企业规模仍需扩大

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跃的关键所在。尽管依托葡萄特色主导产业县内以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马丁、夹河、容辰等10家葡萄加工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我县大部分私营企业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其中注册资金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为135家,占我县私营企业总数的2.49,注册资金超过千万元的企业为13家,占总数的0.24,绝大多数企业特色不突出,竞争能力和扩张实力不强。延庆县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6家,最多的一家超过亿元,纳税额占全县总税收的90,而我县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仅有3家。

(四)民营企业贡献突出,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

民营经济的增长已成为我县税收和就业的主渠道。2004年底,,全县民营企业上交税金22670万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9722人,为我县下岗职工重新就业解决了难题。通过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外地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部分经营者经营观念落后,法制观念、管理能力不强。有些经营者满足现状,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缺少科技知识和创新意识,发展思路较窄,把握市场和科学决策能力较低。据了解,我县有民营企业家2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有6人。技改投入资金较少,投资行为短期化。多数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处理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劳动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关系上,不能完全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二、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2

1.1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现状

*年以来,*民营企业的总体数量逐年增加,从*年的17097户,增加到20*年的38169户,20*年是*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7.4%。20*年*民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为478.1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有270家,比20*年增加36家,同比增长15.4%;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的有90户,比20*年增加48户,同比增长114.3%。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4户,比20*年增加15户,同比增长51.7%。

1.2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现状

近年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手段,投资总量由*年的4.62亿元,增加到20*年的52.54亿元,增加了11.4倍。民营企业还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发挥低成本制造的比较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累计进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0%。

1.3民营企业的就业规模现状

20*年,*省城镇从业人员比20*年新增24.8万人,民营企业新增投资与雇工人数为5.71万人,而国有单位、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却减少了2.73万人。*省城镇新增从业人员中,民营企业所吸纳的人数占到了23%。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的稳步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良性互动,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1.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从行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商业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建筑业等12个行业中。其中建筑业企业数量连续四年居各行业之首,占全部企业的24.4%。在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中,*省民营企业仍处于空白。在经济效益的行业分布排名中,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前4位。

2*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

2.1自身存在的问题

(1)资金约束。资金不足已经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年全国民营企业注册资金为61331.12亿元,而*省注册资金仅有478.13亿元,占全国注册资金的0.78%。*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信用度低,缺乏担保,财务状况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员工筹措等,致使企业融资数量少,成本高,纠纷多。

(2)结构约束。*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传统日用消费品生产服务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行业中。据《20**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全省民营企业行业经济效益前4位。这些产业结构层次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外向型及民营科技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3)人才约束。*省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人才资源等软资源严重缺乏。突出表现为:①管理人才缺乏。企业人治的成分大,法制和文治的比重小;②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20*年*民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4%,中高级技术职称

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7%;由于人才因素的制约,*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缺乏管理经验、对市场不够了解、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4)技术约束。*民营企业总体来讲企业规模小,技术层次低,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截止20*年,*省经科技厅认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才有300多家,占*民营企业的总量不到0.8%,仅有少数企业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奇正藏药、海默公司的计量仪表等。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潜在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5)企业家资源约束。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民营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据第六次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3。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及以下的占16.67%,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这必然导致企业家对市场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

2.2外部面临的障碍

(1)政策实施不到位。尽管“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不到位,软环境滞后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准入门槛仍然很高。在电力、交通、金融、卫生等将近三十个产业领域对民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②审批环节多,准入条件苛刻。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仍面临较多的前置审批。③各种杂费政策不合理,税收尽管减少了,但杂费征收名目更多了。

(2)社会化服务平台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从*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看,政府服务还不到位,社会化服务薄弱,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民营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缺乏深度,被服务的企业还非常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服务支撑网络,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作用的发挥。

(3)思想观念滞后。*省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其原因在于社会对民营企业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虽然已成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思想不够解放。在对待民营经济问题上,部分人对民营企业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一些干部也对民营企业发展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在战略上对发展民营企业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

(4)中、东部民营企业的广泛渗透。改革开放以来,东、中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到优先发展,近年来,东、中部企业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并逐渐向西转移,以*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为例:截至目前,浙江企业占*民营企业总量的48%,在*的浙江籍人口约18万人,每年销售金额达700多亿元。外来企业的广泛渗透会导致*民营企业出现资金外流,企业周期短等问题。

(5)国际性企业的进入。入世后,*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民营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面对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还要面对国际上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产业选择、资源使用、企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民营企业发展的起点更高。*民营企业起步较慢、实力较小,难以与国外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抗衡。

3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扫清认识障碍。在全省努力营造一个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认识,认识到发展民营企业,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需要;是增强*经济实力的需要;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对民营企业实行“不看性质看贡献”“不看成分看发展”的政策,通过各种表彰活动树立民营企业的正面形象,使其在“社会上有地

位,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保障”。

(2)建立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和方式。①搭建政府、商会、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②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加大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实现企业低成本资本扩张和发展;③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全面提升民营企业信用度;四是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

(3)促进民企进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大多数民营企业只热衷于在原有技术水平上通过增加资金和劳动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应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①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开发基金,通过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②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创办、领办民营科技企业。③鼓励民营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3

(一)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转变发展理念为牵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全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力争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效果最佳省份。清理规范审批事项,按照“合法、效能、责任、监督”原则,加大对审批事项的梳理、规范和清理力度;建立健全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互为前置、权责脱节和多头审批等问题;按照“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统一平台”的原则,以电子政务应用为先导,以工商网上办事系统为突破口,探索实行“一证多用”、“一证通用”电子认证服务系统;加快推进电子审批平台建设,制定网上审批规范和流程,实现网上公开申报、受理、查询、办复,全面推行证照电子化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2、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按照“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制定“负面清单”,并以条例、法律的形式,大幅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限制。制定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的具体实施意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投资风险”的投资运行机制,推行特许经营管理模式,探索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投资主体,支持民营资本公平竞争进入相关行业和领域。设立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库,形成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使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建立规范透明法治环境。树立良法善治理念,加快建立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能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营商法律体系,打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深化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推行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建立民营企业法律帮扶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整顿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密切跟踪调控和监管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推进第三方监管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探索大市场大监管模式。

(二)着力培育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按照培育一批、引进一批、扶持一批、壮大一批的思路,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加。

1、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强化创业载体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民营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一是实施民营企业倍增计划。设立自主创业奖励资金,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创业典型进行奖励,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实施“扶持创业行动计划”,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机构,扶持一批省级重点创业投资项目,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初创期企业。二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加大省市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支持力度,综合采用拨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每年评估认定20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园区,优先保障创业基地用地供应,对创业基地创办3年内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租金补贴。三是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流程指导、风险评估、技术支持、融资援助、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依托院校、企业、园区等,给予培训补贴,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业教育和订单式培训。

2、引进一批市场主体。构筑高效招商合作平台,打造投资乐土,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汇聚山东创业发展。一是打造公共招商平台。整合招商信息资源,建立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信息资源库,构建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科技招商、网络招商、展会招商、旅游招商等,着力引进一批有利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绩优型、科技型、旗舰型企业。二是实施“鲁商回归”工程。建立针对全球鲁商商会的信息库和重大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使全球鲁商及时了解掌握山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惠政策,吸引鲁商回归创业;每年召开一次全球鲁商商会联谊会,在鲁商密集的地区开展驻点招商,加强宣传推介,鼓励鲁商回乡投资创业。三是实施省外商会“引凤”工程。建立与驻鲁商会常态化联系交流机制,成立由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联络服务小组,发挥其宣传山东、招商引资的作用;制定驻鲁商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每年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重奖在“引凤”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商会。

3、扶持一批市场主体。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承担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帮助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一是实施危困企业救助工程。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建立企业呼叫系统,对因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纳入重点帮扶困难企业名单,制定一企一策扶持办法,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二是支持危困企业转产转型转移。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对“退二优二”就地转型发展企业,其土地用途不改变的,各地可按该企业当年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的生产设备净值价,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腾出的排污指标,可实行有偿收储。对“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退出企业,经认定符合城乡规划、环保、产业发展等要求的,对原土地在依法补偿的基础上,可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因成本因素需要转移的企业,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在省内转移,最大限度减少市场主体退出数量。

4、壮大一批市场主体。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做强一批中小企业,加快推动“个转企”,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市场主体结构。一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设立大型骨干民营企业名录,将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民营企业列为省重点培育对象,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制定大型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资产重组的扶持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省级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提高中型企业的协作纽带效应。支持现有中型企业扩大产业规模,鼓励生产相同产品的小企业通过经营权和资产转让、联合并购等方式实现兼并重组,使其尽快成长为中型企业,在接受核心骨干企业辐射带动的同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节点,充分发挥承上启下、聚散调节的重要作用。三是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行动计划。搭建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扩张资本、扩张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对高新技术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开展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制定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网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强与关联小微企业的协同联动。四是实施“个转企”工程。建立“个转企”重点培育库,全面掌握个体工商大户的经营状况,在税收优惠、收费减免、融资服务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扶持措施,支持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设立提供“个转企”咨询、指导及业务办理的绿色通道,落实配套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开展政策宣讲、法规讲解、登记答疑等舆论宣传,引导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三)着力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着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完善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机制,放大名牌的带动效应,夯实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民营企业经营模式,提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一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开展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规范试点,加强政策倾斜,在费用减免、手续简化、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民营企业推进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民营企业由传统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搭建平台,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引入资本雄厚、技术实力强、品牌价值高的战略投资伙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发展素质。二是创新企业经营模式。顺应现代企业扁平化、无边界化、弹性化、网络化、虚拟化发展趋势,引导民营企业再造管理流程,探索建立事业部群、矩阵组织、模块小组等组织体系,创新经营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引导行业民营骨干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库,围绕产品研发建立合作机制,基于互联网进行联合设计,提高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产品研发、装备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精密制造及虚拟制造,促进传统制造模式转型升级。

2、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支持政策,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试点工作,引导民营企业优化服务模式、强化集成创新,加强在线维护、合同能源管理、连锁销售、现代物流、专业化的总集成总承包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应用,深入挖掘产业价值,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商业模式创新带动民营经济发展。发挥电子商务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加强专项资金支持,打造一批网络零售平台、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民营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好品山东”做大做强,大力推进“鲁货网上行”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应用互联网强势平台“上网触电”,引领消费理念,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需求,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3、提高名企名牌比重。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带动工程,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全面提高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丰富商标内涵,增强品牌竞争力,提升民营企业国内外知名度。一是提高品牌数量。实施商标品牌培育工程,加强商标战略工作专项资金的扶持,加大对品牌创建活动的奖励力度,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升知名民营企业的要素资源保障能力,支持开展品牌创新、质量创新和标准创新;支持知名民营企业申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优先推荐其产品出口,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名单。在具有传统地方特色并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的区域,依托产业集群或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开展区域品牌创建试点,加强集体商标、联盟标准、区域名牌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民营经济区域品牌。确定一批商标战略示范县(市、区)、园区、企业和运用效益较好的地理标志商标,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民营企业主导或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修订,落实好《山东省联盟标准管理办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山东民营企业标准。二是强化品牌经营。加强品牌推广平台和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发展专业品牌运营机构,提供信息咨询、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开展品牌资本经营,加强品牌创新和品牌管理,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经营品牌,实现品牌价值提升。实施国际化推进工程,选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民营经济品牌,设立“山东制造精品”指导目录,依托各类媒体和国内外知名展会,重点加以推广。三是加大保护力度。坚持创牌与保牌并重,实施商标保护工程,建立健全政府、司法、企业三方联动的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品牌保护的法制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知名民营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假冒行为和侵犯商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及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创造有利于品牌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商标权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企业解决商标纠纷问题,努力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着力发挥民营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按照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方向,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提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塑造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新优势,发挥民营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1、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工业设计改造等手段,推动产品向终端、优质、精细、高档方向发展,提高传统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支持民营企业加强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建链、强链、补链、断链等形式,拉长产业价值链条,强化原材料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设计营销、终端服务等对行业发展控制力强或利润空间大的关键环节,促进民营经济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对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的民营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出口设备和产品退税政策。妥善解决民营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债务处理、企业转产等问题,支持相关民营企业向提供配套、提供服务转变,实现产能化解淘汰与转型发展的有机结合。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各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采取委托贷款、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优先支持一批持续进行研发和成果转化、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建立完善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押、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等,优化投融资环境,推动民营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加大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出台适宜基地发展的政策,放大资金的集成效应和政策的叠加效应,促进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加快向基地集聚。选育50家技术含量高、特色鲜明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依托其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力争到2017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比重达到80%以上。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工业化夯实产业基础,以城镇化拓宽发展空间,以市场化注入发展活力,以信息化增强技术支撑,集聚各类资源向服务业倾斜,努力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惠民生、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走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网络化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养生、社区服务、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生活业;制定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等生产业;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工程和创意山东计划,扶持发展一批能够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的文化创意民营骨干企业;完善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

4、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按照构建完善的“产地运输加工转化配送市场与销售”的全产业链思路,培育一批旗舰型农业龙头企业;以合同契约或产权联结等多种形式,加快构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机制,提升全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水平。结合乡村旅游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形成一批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旅游等内容于一体的民营企业。

5、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顺应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多种服务形式,积极提品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研发设计、在线支持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运行维护、精准化供应服务、电子商务、多元化融资服务等,促进制造业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尽快形成高端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先导性带动作用,推进电子商务研发、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网商,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传统行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五)着力构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构建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打造高效服务平台。

1、构建生产要素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着力破解“融资难”。鼓励金融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扩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规模。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私募股权基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担保机构,探索设立“互助合作基金”,完善再担保制度,提升融资担保水平。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新型金融产品,发展无形资产抵押、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信用保险等业务,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着力破解“用地难”。充分发挥各类园区作用,鼓励和引导民营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引导和促进项目落地。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实现“少用地、集约用地,努力保障民营企业的用地需求。三是强化人才保障,着力破解“用工难”。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柔性化引才机制,发挥人才中介、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畅通引才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规范民营企业薪酬增长机制,增强民营企业人才的职业归属感。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和培训,立足需求开展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

2、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民营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为民企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政策导向。大力推动省级民营企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健全网上企业库、项目库、产品库和技术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总企业相关信息及动态变化情况,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指导和帮助各市建设分网站,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和信息共享,加快建设区域内统一认证的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在平台网络上免费信息,积极为企业提供最新最全的全国各地政府采购信息及其他相关采购信息,设置“民营经济信息服务热线”,为企业“打包订制”各类商业信息、投融资信息、会展信息、人才信息、行业动态等,畅通民企与政府、金融机构双向、多向信息交流。

3、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破除单位、部门壁垒,整合创新资源,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等资金的扶持力度,制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加快构建由科学数据和仪器设施共用、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协作、创业孵化基地与推广服务中心联手、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人才共享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服务支撑。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科技信息、成果转移、知识产权、大型仪器设备以及专业技术服务资源市场化运作,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信息、检验检测等资源的共享共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委托开发、联合开发、技术入股、对重大技术难题组织联合攻关等多种方式,培育建设一批由民营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新型创新联盟。

(六)着力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破除发展障碍,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努力将民营经济打造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和强大支撑。

1、建立投资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创业服务机构,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贷款、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等服务。构建省市县三级创业培训咨询服务机构网络,加强对创业者的培训工作,扩大创业培训的覆盖面。加强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平台整合投资信息资源,为我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提供服务。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4

一、对民营经济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理解

“经济活动分析,又叫经济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简称。它是反映经济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计划发展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以正确评估、总结发现规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胜利完成任务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经济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特定范围(地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成本、财务等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不管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只有经常分析经济活动,才能情况明、眼睛亮、心中有数、脚步不乱,顺利地开展各项经济工作。”(引自《财经应用文写作教程》文天若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按照上述观点,可以将经济运行分析理解为:经济运行分析就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成果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预定计划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所进行的旨在找出其运行特点、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分析判断活动。其目的就是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以便吸取教训、指导未来。

我们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民营经济运行分析,一般是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获得的经济信息,与历史同期纵向或与全国和其他省、市、县横向对照、比较和研究,就其经济内容、运行过程、显著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经济运行分析,真实反映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目的。

二、抓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意义

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编委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局是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拟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承担中小企业分类、信息收集和工作;拟定并落实中小企业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要履行好上述职责,必须首先作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经济工作的宏观调控方面。具体讲,就是通过研究制定方针、政策,引导和调控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局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必须把握民营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针对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各级政府适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适时搞好调查研究,分析运行动态,及时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向政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调整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性意见,这样才能达到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

3、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既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政府服务宗旨的重要内容。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不了解民营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或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无法履行好协调、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职能,长此下去,必将有损部门和政府形象。

三、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的条件

(一)掌握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经济运行分析是一项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方针政策、统计科学等多种知识及与具体分析对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分析对象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所以,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需要具备如下一些知识。

1、经济理论知识

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目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专著以及我国当代经济学家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都对我们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过程,并从中发现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2、方针政策知识

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级政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如国务院制定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保定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实施“催生、助长、扶强”战略,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等,都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政策依据。我们必须把这些方针政策学深、弄懂、吃透,才能用以指导我们的民营经济分析工作。因此,随时关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其变化,加强对方针政策的学习领会,对于分析研究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统计科学知识

统计科学在经济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进行经济分析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主要是通过统计调查所获取的统计信息;第二,对统计资料、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如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分析法、指数法等等,都是统计科学所提供的;第三,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所使用的预测方法,也主要源于统计科学提供的统计预测方法。因此,统计科学知识是民营经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不掌握统计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二)调查研究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需要以包括统计调查在内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在调查研究获得准确、翔实的信息资料之后,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的。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统计网络体系,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从乡镇企业管理局发展到目前的中小企业局,在我们系统内已形成自下而上的统计工作网络体系,担负着民营经济统计信息的采集、整理、汇总、传输的职能。这一统计工作网络系统为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为确保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搞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必须继续加强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做好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系统和扎实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就无从得到保证,更谈不上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2、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手段完善是获得完整可靠信息的技术保障

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依据的信息资料既然是靠调查研究获得的,因此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必须科学,调查手段必须完善。一方面要依靠民营经济统计网络系统进行统计调查;另一方面也要发挥统计网络之外的调查作用,如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获得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信函、电话等载体进行咨询、了解或利用网络、报刊等传媒获取信息等等。总之通过方法科学、手段完善的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才能为经济分析提供翔实、完整、准确、可靠的材料依据。这是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条件。

3、求真务实是确保调查研究及其成果真实可靠的必要条件

调查研究必须具备深入实际、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管是调查研究,还是收集、整理、传输、使用信息,都要坚持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对统计数据进行随意删改或主观臆造所谓“数据”的作法,既是统计工作的大忌,也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大忌,不仅影响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降低可信度,而且依据这一结果作出的经济分析,将会对领导决策产生误导作用。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确保信息质量,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四、正确使用经济指标(略)

五、编写分析报告应把握的重点

经济运行分析书面报告是依据经济运行分析过程和结果形成的文字材料,可按时间形成定期、不定期、事前、事中、事后预测分析报告以及短期、中期和长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也可按领域范围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分析报告;还可将分析对象、分析角度、分析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形成综合性分析报告和专题性分析报告等等。应该说它是整个经济运行分析的最后一道工序。

(一)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从文章结构方面看,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清晰醒目的标题以及由开头、主题、结论三部分构成的正文。从文章的内容看,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运行情况

本部分概括叙述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如增加值、上缴税金、出口交货值等)完成情况等。这些指标完成情况可以与基期有关指标或计划指标分别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得出某些结论。

2、当期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要求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概括出的若干特点表述清楚。为说明这些特点的存在,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和其他活资料,并就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作出恰当的分析阐述,以起到总结经验的作用。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应当引起关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作出分析。目的在于吸取教训,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予以特别的关注,对问题要尽量反映清楚,对原因则尽可能分析透彻,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4、对未来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测

这一部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未来民营经济运行总体趋势的预测、判断;另一方面则是对反映民营经济运行成果的主要经济指标未来期完成情况的预测和估计。这种预测和判断,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测和判断,目的是能够使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业内外各界对未来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5、对策和建议

对策含有两重意思。其中主要针对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属于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属于预防性措施。建议,则既包括了对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方面的建议,也包括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建议。无论对策还是建议,都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这既是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目的,也是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重要作用的体现。因此,这项内容的阐述,特别需要强调观点明确、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表达恰当。

(二)编写报告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性。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统计数据资料要准确,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要扎扎实实地把数据资料搞准,对大起大落的数字要查明原因。但分析报告不应是数据资料的简单罗列,要正确地使用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判断、提炼出观点,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性。要处理数据资料和观点的关系,做到观点从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中提炼,所运用的数据资料要紧紧围绕说明观点,使二者相统一。只有这样统计分析报告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份量。

2、实用性。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它是为一定对象服务的。因此必须抓住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主要矛盾,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各级领导宏观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质量也越高。

3、逻辑性。经济运行分析是由数据资料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要正确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据资料为依据,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不能含糊不清、前后矛盾,要做到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因此,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要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4、时效性。这是保证分析报告价值的重要条件。提供不适时就是失效的分析报告。反映发展进度的统计分析报告越快越好,要争分夺秒;专题分析贵在适时,特别是前瞻性和预警性的专题分析往往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5

为全面掌握当前我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按照省厅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对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一、调研内容

(一)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1.基本情况: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数量情况、行业分布、企业规模(按工信部联企业〔〕300号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微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及变化情况;

2.特点趋势: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趋势、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

(1)各项主要指标在本地区同类指标中的比重(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等;

(2)近三年来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民间投资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比重;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在重点项目中比重。

(3)民营企业在当地20强重点企业的排名情况;

(4)民营企业开展科技进步情况:重点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消售收入的比重、科技人员占职工队伍的比重及在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和争创名牌产品方面的情况;

(5)各地近三年来落实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情况;

(二)各地在加快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中好的做法、措施和经验。特别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6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3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11号)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开展的主要工作;

2.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

3.设立的财政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情况。

(三)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分析

1.民营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2.民营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方式上转变面临的困难和主要制约因素;

3.民营企业在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和争创名牌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推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4.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重点从政策和机制上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如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企税负担、企业发展环境(法律保障体系、政府采购支持、权益保护、劳动关系等),中小企业融资,地方财政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社会负担),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市场开拓、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工信部门如何强化职能、加强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服务等。

二、调研时间

9月上旬。

三、调研形式

(一)普遍调研与重点调研相结合。由各县(市、区)工信局负责开展本辖区的普遍调研,市工信局对部分县(市、区)开展重点调研。

(二)听取情况汇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采取听取主管部门工作汇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企业等形式。

四、有关要求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6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9.建设调研报告

10.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7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7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类】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细分为:

按不同标准可研报告中涉及项目分类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4]》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前进行风险评估时

可行性研究报告流程

,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4、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上述五种可研中,2、3、4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其中甲级资质最高,全国具备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的单位有几十家.

主要内容

各类可行性研究内容侧重点差异较大,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2.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

3.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

4.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5.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例如:

首先,从经济效益上讲,而本系统的开发,为统计人员工作效率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本系统的运行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第二,本系统的运行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第三,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大大的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是,从所需投入来讲,对于一个中小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他的投资成本是十分的低。应该不会超过5000元。

所以,此系统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6.社会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经济结构、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妇女儿童及社会稳定性等。

7.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一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情况: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合营各方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企业总投资、注册资本股本额(自有资金额、合营各方出资比例、出资方式、股本交纳期限);合营期限、合营方利润分配及亏损分担比例;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负责人名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况、结论、问题和建议。

(二)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要说明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和市场预测的情况,以及国内外当前已有的和在建的生产装备能力。

(三)物料供应安排(包括能源和交通运输)及其依据。

(四)项目地址选择及其依据。

(五)技术装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及其依据(包括国内外设备分批交货的安排)。

(六)生产组织安排(包括职工总数、构成、来源和经营管理)及其依据。

(七)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保护、卫生设施及其依据。

(八)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及其依据。

(九)资金筹措及其依据(包括厂房、设备入股计算的依据)。

(十)外汇收支安排及其依据。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8

我受市工商联(总商会)十一届一次会长会议委托,向大会报告十一届一次执委会以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市工商联(总商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今年1月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广大会员,按照市委“好中求快、全面突破”的要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在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主渠道作用、重要作用、助手作用和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换届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以换届为契机,富有成效的开展表彰、宣传先进典型系列活动

积极培育推荐各类先进典型。在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与相关部门共同表彰了**年度百名以商引商、品牌争创、项目发展等方面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受表彰的先进企业和个人受到了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勉励。与市委统战部等五部门组织开展了市第二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钟慧娟等20位优秀建设者受到市政府表彰。参与市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优秀纳税大户、优秀企业家推荐评选工作。推荐副会长萧伟、徐新建当选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推荐恒瑞医药、天明机械、君臣实业、汤沟酒业等四家企业荣获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推荐副会长卢明立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据不完全统计,经各级工商联积极推荐,上半年共有47家民营企业和32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到市级以上的11个项目79个(次)表彰。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在光彩事业、企业文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会员企业争先创优。《**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工商》等各主流媒体先后刊载宣传我市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文章102篇。着手编印《**商会百年》和《优秀建设者风采录》,筹备“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先进事迹报告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扩大优秀建设者影响力,增强商会活力。

(二)着力引导会员参与“民企帮村”和光彩事业

换届以来,我会把“民企帮村”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与市委统战部共同组织实施了“百家民企帮百村”工程,开展了争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先进企业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民企帮村”专题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被省联采纳,得到省委副书记张连珍的批示和充分肯定。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涌现了一批村企合一,共建互赢促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以工惠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企业优势,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千家万户致富工程,参与扶贫济困助学等光彩事业捐赠的各类“民企帮村”先进典型。上半年共有111家民营企业实施了130多个帮村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3万人次,使1.7万农民有了工资性收入,实现增收4600多万元,企业也同步增加利税7885万元。认捐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和慈善资金512.86万元。初步形成了“五轮驱动”推进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为总结经验、发挥效应、提高效果,7月中旬在赣榆县召开了全市“民企帮村”工作现场会。市领导亲自到会,市委仲琨副书记对深入开展“民企帮村”活动给予了鼓励、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康缘药业等14家企业、赣榆县塔山镇高庄村等5个被帮扶村作了经验介绍。

“民企帮村”活动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民营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实现了多赢的喜人景象。“民企帮村”工作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年度新农村建设创新奖”和承担“和谐企业建设”、“万村千乡工程全面推进”等重要事项的嘉奖。

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利用传统节日、全市重大公益活动等时机,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春节期间组织会员企业开展走访慰问企业职工和社会困难群众活动,得到了太阳雨、鹰游纺机等民营企业的积极响应。在年初举行的**民营企业家新年联谊会上,恒瑞医药等6家企业向光彩事业捐赠120万元。根据市政府的安排,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了市“爱心飞扬”慈善晚会的募捐工作,康缘、天明、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积极参与,共认捐近2000万元,已到善款800多万元。集中展示了我市民营企业家的风采。

(三)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多层次培训

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培训,不断提升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和商会干部素质。组织了县区会长、党组书记到南通、无锡等有关县区进行考察学习。市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参加了全省工商联领导干部培训班,并就民企帮村与自身建设等项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举办了全市工商联系统机关干部暨行业商会会长秘书长培训班,学习贯彻中央(**)15号文件和全省工商联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精神,邀请市委办主任江行舟作了《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会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作了五个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对下一步重点和难点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指导。通过辅导、交流、参观、考察,统一了大家对工商联组织的认识,达到了熟悉情况、启发思路、相互促进的目的。

认真做好政治引导工作。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民营企业家新年联谊会、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非公人士深入学习贯彻总理来连视察慰问时的重要指示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引导会员企业抢抓发展机遇,重新定位发展目标,以自身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全市的跨越发展。6月中旬,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来连调研,与我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时充分肯定我市企业家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并勉励我市民营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满足做明星企业,争做名牌企业,同时更多地关心和参与光彩事业,使企业家们倍受鼓舞。

加强会员企业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对外贸易、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等专题培训19次,培训1060多人次。积极筹备在连开办企业高管mBa课程班,邀请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来连为我市200余名企业高级经理人作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

(四)搭建招商平台,成功组织系列招商推介活动

今年换届以来,我市已新缔结友好商会21家,友好商会总数达到111家。通过友好商会等招商平台,积极配合市开发区等招商主体开展引资活动。抓住机遇向出席省工商联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的400多位知名民营企业家集中宣传推介我市投资发展环境,宣传了我市的跨越发展新优势。协助政府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第十一届东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市浙江商会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配合市委统战部到浙江省温州台州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我会参加市委仲琨副书记带队的代表团赴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拜访了香港江苏同乡会、香港泉州同乡会、澳门苏浙沪同乡会等民间社团,积极了商会对外联络。成功举办了“**泉州企业家**行”活动,泉州市领导,香港泉州同乡会等境内外十六个城市的泉州商会会长和200余名泉州籍客商参加了活动,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协助企业借助外力加快自身发展,先后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22次,各县区工商联机关直接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15亿元,协助会员企业以商引商,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88亿元。

(五)深入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又有新作为

夯实调查研究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商会、院校三方调研合作机制,合力开展调研工作。继续开展了全市工商联系统第三届调研成果评选活动,促进了全市工商联系统调研工作的开展。

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全市工商联系统共提交团体提案32

件,较上年同期增加33%。上报社情民意58条,是上年同期的2倍。我会在市政协十届五次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抽样调查态势分析及建议》的大会发言,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提交的11件团体提案中有2件被列为重点提案,1件被列为主席督办提案,许多建议得到了较好采纳。其中,“关于成立市民营企业党工委的建议”被采纳,已成立了“中共**市委新经济社会组织、社区工作委员会”。“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建议”分别被市经贸、市财政局采纳,将采取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通过参加政协常委会、市委“双月谈”、征求意见会(座谈会)等渠道反映会员企业和行业商会的意见和建议。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开展了税源结构、和谐劳动关系、优秀建设者、上规模企业等专题调研,形成了《**市**年度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等调研报告24篇。其中《**市**年度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入选江苏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参与调研的《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被推荐作为市政协参加省政协常委会的交流发言材料,《我市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被评为市统战系统“学习调研月”活动二等奖。

(六)搭建平台,扎实推进经济服务工作

技术创新服务。与市科技局举行工作会晤,推动市、县科技和工商联部门合作,共同服务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推进“江苏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创新型企业试点方案”在我市实施。推荐恒瑞医药、康缘药业、中复连众等三家企业作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融资服务。积极推进会员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组织项目融资对接会,邀请了人民银行及相关商业银行与15家会员企业就信贷项目进行了交流对接。共参与组织了10多次银企合作会议,向银行推荐了100余个信贷项目,其中22个项目获得了银行贷款1.5亿元。

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商会网站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印发了全市工商联系统信息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信息奖励机制,举办了全市工商联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培训班,充分发挥商会信息员作用,不断扩大商会的信息源。截至6月底,市总商会网站共信息1100多条,上报信息被省级以上网站采用92条。

法律服务。以商会法律服务中心为平台,将法律服务推进基层、送进企业。上半年共接待企业法律咨询120多人次,帮助会员企业审定法律文书、合同30多份,帮助周林制衣等多家会员企业应对标的过百万元的法律诉讼,维权成效明显。

项目服务。积极组织会员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专题培训,已申报计划项目扶持资金过百万元。继续开展会员企业重点发展项目联系服务,跟踪推进项目进度。开发区工商联还采取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及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鑫能热电等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区)工商联重点联系的27个项目会员企业重点发展项目进展良好,上半年完成投资5.5亿元。

交流联谊。先后举办了“民营企业家新年联谊会”、“女企业家联谊会”等交流联谊活动,为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重要活动还邀请市领导和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与民营企业家加强了解、共谋发展,增强了商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引导行业商会开展服务。东海县定期举办行业商会会长论坛,引导市总商会眼镜业商会、美容美发业商会、市珠宝业协会组织行业内企业职工开展岗位技术技能练兵活动。市眼镜业商会承担起政府职能部门委托的企业职工职业技术职称培训的工作。赣榆县酒饮料业商会主动整合行业组织资源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争取政府扶持项目资金上作出了积极探索。赣榆县黑莓、泥鳅等一批农副产品行业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市浙江、泉州投资企业商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以商引商活动。这些都标志着行业商会和异地商会逐渐成为工商联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

(七)积极探索,创造条件,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换届为契机,一批政治素质高、社会贡献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热爱工商联工作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入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有1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县工商联会长,11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70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县、区工商联(商会)副会长,384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选为市县区工商联执委。新一届市工商联(总商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执委呈现了三大特点:一是所占比例提高。非公执委所占比例达75.8%,较上届提高了22.3%;二是综合素质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45.3%,担任县(区)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的占60%;三是企业实力强、社会贡献大。企业注册资金总额21.4亿元,总资产达108.8亿元,纳税总额达15.19亿元,吸纳就业2.4万人,近年来共计投入公益事业3192.9万元,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投资总额2.47亿元。今年来,推荐江苏天明机械集团董事长卢明立当选为江苏省商会副会长,豪森药业总经理钟慧娟和九龙房地产董事长尤建霞当选省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灌南压铸机厂陈锦楼等5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选为省工商联九届执委。

积极组建行业商会。在条件成熟的行业和领域新建行业商会8个,新发展团体会员4家。全市行业商会总数达76家,在全省位次前移。依托行业商会组建和会员普查工作,积极发展企业会员,进一步优化会员结构。上半年新发展团体会员3家,新发展企业会员291个,其中上规模企业会员54家。企业会员总数达2840家,已占全市私营企业数的比重为13.5%,较全省平均高出2.3%。

自加压力,争先创优,目标管理整体推进。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制订了07年度全市工商联系统六大类27项目标任务和30项重点活动,做到目标分解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突出了对工作质量效果的考评和激励创新创优争先的工作导向。坚持月讲评、季交流,实施半年考核,较好地推进了各项工作进度。通过半年考核,东海县工商联工作进度推进实绩名列前茅,灌南县、海州区、新浦区工商联实现了工作实绩进位,赣榆的民企帮村工作、灌云的宣传教育和会员服务、灌南的目标管理和基层商会建设、新浦的招商引资和光彩事业、海州的会员服务等工作都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亮点。截至6月底,全市工商联系统27项目标任务有26项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通过目标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得到省工商联的充分肯定。

回顾换届以来的主要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行业组织发展困难较多,会员普查、企业会员发展工作推进仍需加快;目标责任主体之间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在依靠会员办会,充分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上还需加大探索力度;重点项目推进的阶段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也需加强。这些都将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逐步解决。

当前,我市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上半年,我市发生了两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元旦期间总理到**视察指导,之后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的发展。这两件非同寻常的大事,把**摆上了带动更大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了**发展的战略定位,赋予了**发展的重大使命,带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全省、全国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提升,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对**的认同感、支持度进一步增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关注度进一步提高,**跨越发展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在总理来连视察重要指示和省委常委会精神鼓舞下,全市广大干群信心更加坚定,士气更加高昂,精神更加振奋,珍贵的历史机遇正在转化为跨越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上半年,经济发展形势十分鼓舞人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财政总收入增长77.1%,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列苏北第二,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2005年全年总和;尤其是民营经济进入发展最快时期,实现增加值14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11.2个点,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我市民营企业和工商联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希望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各级工商联干部职工,准确把握发展形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精神状态,抢抓历史机遇,加快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各级工商联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和省联九届一次常委会精神,按照年初既定目标,着力推进主渠道作用的发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发挥主渠道作用,思考规划各项工作

中发[**]15号文件提出了“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主渠道作用”,这是中央对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新定位。主渠道作用主要体现在:工商联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协商、参与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主渠道;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府政策制定或协调关系的主渠道;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政治表彰的主渠道;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政治安排和政治推荐的主渠道;是维护会员企业与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主渠道之一;是集中反映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需求的主渠道之一;还应该努力成为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渠道。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好,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团就会有更多的认同,企业家也会有更多的参与和支持,工商联就能够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

在新一届工商联工作起步伊始,全市各级工商联都要认真学习、贯彻15号文件精神,围绕发挥主渠道作用,理清思路,思考和规划各项工作,促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当前,要集中精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按照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下发的《关于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连委统发[**]52号)文件要求,对全市已担任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部分实力强、贡献大、综合素质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及有影响的行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会长,开展思想政治素质、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企业发展与经营管理状况和个人修养及公众形象方面的综合评价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与推荐提供科学依据。市县区工商联都要领导重视、集中精力抓好抓实这一事关主渠道作用发挥的创新工作,推进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和新会员发展。

(二)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我市从2005年起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工会主动、各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市工商联作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成员,参与了这项工作。市政府就推进工资协商工作发了文,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的统一部署。中发[**]15号文件明确指出:“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在这样的态势下,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同时又是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的一方,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推进工资协商工作,引导民营企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都要支持工会依法推进工资协商工作,从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着眼,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的劳动关系。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基础,而工资性分配是和谐劳资关系最基本的体现。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职工工资随企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增长和社会物价指数而提高的机制,是我市富民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自身长久发展的需要。每个企业都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全市各级工商联要主动参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这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代言人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推进中小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中将进一步推进工商联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商会发挥作用提供新的抓手。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对工商联是一项刚起步、崭新的工作。各级工商联和常执委企业都要对此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注意总结经验,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

(三)大力推进“民企帮村”工作,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光彩事业

下半年,要按照省工商联关于《组织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认真总结我市“民企帮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农村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仲书记在“民企帮村”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组织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我市新农村建设之中。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企业意愿,不搞硬性摊派,不搞拉郎配。重点引导民营企业在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二是推动发展乡村工业。三是积极开拓农村商品市场。四是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业。六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广泛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七是推动农村公益扶贫慈善事业。八是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创新。努力促进“民企帮村”工作取得更大实效。要搞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统计工作,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民企帮村”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多年实施的光彩事业,其主要收益对象是在农村。要更加注重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到省“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和全国性的“千乡万村工程”中来。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义利兼顾的原则,即使是企业的捐赠行为,也要使其得到相应的社会效益的回报,以促使这些工作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

工商联要努力成为组织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捐赠的主渠道,当前要按照省工商联最新工作部署,认真做好我市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首先是市县区工商联执委,光促会理事和已参与光彩事业、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情况的统计与宣传工作。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民营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做好及时宣传和对外,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民营企业家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为民营经济争取到更好的舆论环境。希望各级工商联给予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措施,各位常执委和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认真参与,合力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这也是一次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企业家副会长作用

下半年要通过举办全市第八期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大力弘扬拼博奉献精神,努力为我市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多作贡献。

组织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开展向戴俊同志学习活动。戴俊同志是江苏籍民营企业家,今年6月在西安为保护被抢劫的女青年,不幸壮烈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受到了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批示:“戴俊见义勇为、光荣献身的事迹可敬可叹,其精神应大力弘扬。”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都要在机关和会员企业中开展向戴俊同志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为民,无私奉献,弘扬正气,敬业守法,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戴俊同志要与向我市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中技术创新、招商引资、“民企帮村”、“双关爱”等先进典型的学习结合起来,为我市的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继续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学习借鉴天明、康缘、鹰游、太阳雨等会员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用先进的文化提升企业的实力。积极支持副会长企业江苏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承办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会议,同时组织’**新能源产业发展企业家论坛;继续与市总工会合作,组织开展“两争一树”和“双关爱”活动;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活动;加强“民企帮村”、“双关爱”、以商引商、自主创新、企业文化等非公经济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表彰和宣传推介工作。做好《建设者风采录》编印工作和举办报告会,让优秀建设者的先进事迹进企业和进校园,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在创新的基础上,总结新的经验、研究新办法、力求新成效。

换届后,一批有能力、懂经济、会经营的代表人士走进了工商联的领导班子,为工商联领导班子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何发挥企业家副会长的作用,几年来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如安排企业家副会长主持工商联的活动、代表工商联出席有关重大活动等等,但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各级工商联和各类行业商会都是企业家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行业商会集中了行业和企业的信息,是企业家们非常熟悉的领域,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对提高工商联的参政议政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市工商联(总商会)十一届一次会长会还对企业家副会长的职责和企业家副会长助理职责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各级工商联都要积极探索,努力创造条件,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副会长、常(执)委的作用。

(五)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扎实有效开展经济领域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工程

我市民营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工商联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就必须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抓手,用不断创新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要继续深入开展系列调查研究活动,注重发挥企业家副会长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研究发挥代表人士特约监督员作用,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特约监督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工作,推动民主监督工作不断得到提高与加强。切实做好全市工商联系统第三届调研成果评比,要注重引导行业商会、会员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力求形成一批有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明年年初的政协全会发言和提案奠定好的基础。并通过参加“双月谈”和报送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集中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力求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质量。

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举行工作会晤,认真落实合作事项,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更好地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总商会会员企业服务中心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商会十大服务平台功能。重点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推进行业商会组织民营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练兵活动,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企业高管mBa课程班开班工作,实施常委定期体检、企业家文化沙龙等企业家健康工程,力做商会服务品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对外联络和推介工作,组织举办赴日本参加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等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跟踪服务在谈项目,力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

加强组织建设,学习国务院办公厅今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吃透精神,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好行业商会发展工作,确保完成年内新建15个行业商会组建的工作任务。注重行业商会整体作用的发挥和典型经验的推广,引导行业商会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做好会员普查登记,积极发展企业会员,力求会员总数占全市民营企业总数的15%以上。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商会运作能力。各级工商联要按照省市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测评体系和评比办法,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增强目标管理意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争先创优,采取强力措施,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全市工商联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9

一、坚持学习创新,掀起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新高潮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取得突破。为此,我们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兴晋富民大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学习创新,在全省工商联组织和广大会员中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新高潮。

组织工商联干部和会员企业员工参加了由全国工商联、中华工商时报承办的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知识竞赛问卷答题暨征文活动。共向全联寄送答卷1404份,其中太原市和阳泉市被评为“优秀组织奖”。截止11月底,省联共收到各市地选送的77篇学习十六大精神文章,其中太原、忻州、晋中、吕梁、临汾5个市地达到了选送10篇的要求。省联机关坚持星期二下午学习日制度,通读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及一系列辅导教材;举办了学习十六大精神、庆建党82周年心得专栏和文体比赛;组织处以上干部参加了省委党校和省直分校的轮训。

开展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活动。此项工作得到了各市地工商联和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从8月份开始,11个市地和省直共14个代表队分别在××××进行了分组赛,太原市贵都百货、运城市通达集团、长治市长信集团、大同市永和食府分别获得分组赛第一名。9月23日在省城举行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海鑫”杯决赛,海鑫集团、华宇集团、长信集团分别获得决赛一、二、三名。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晋城、运城、临汾、忻州、晋中10个市获“优秀组织奖”。××分别获得“精神文明代表队”奖牌。××等15名参赛人员被评为“优秀选手”。竞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决赛时,××出差在外打来电话预祝大赛圆满成功,××等领导出席观看了决赛并为获胜队颁奖,省、市、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广大会员中深入开展了“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通过“抗非”斗争的实际成果,激发非公人士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坚持工作创新,抓大事办实事,努力当好桥梁助手

经过近年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省民营经济产业、产品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企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30亿元,占全省gdp的46.5%,比上年度提升1.8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纳税32.8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11.2%、工商税收的12.4%。2006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133亿元,同比增加21.9%,占gdp比重达到49.2%,纳税达亿元的企业5户。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工作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研究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是工商联履行桥梁助手职能的重要途径。今年不但进一步强化了与政府部门已建立起的工作联系,而且还有重点地扩大了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面。

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开展了就业工作、质量工作、诚信纳税先进单位的表彰活动。表彰活动的主旨是肯定民营企业所做出的突出成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进我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贯彻《质量法》、《劳动法》、《税法》,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影响和带动更多民营企业争先创优。表彰活动历时半年多,经各级工商联、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考评、严格审核、研究比较,选定海鑫、安泰、阳光、华宇、潞宝等300家企业为就业工作、质量工作、诚信纳税先进单位,评选优秀组织单位55个。靳善忠副省长对省工商联牵头联合职能厅局开展民营企业先进单位表彰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希望全社会合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山西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与团省委共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二届“山西杰出(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怀仁县亚泰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贵成等10名企业家获“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称号,大同市高强标准件厂厂长王志等14名企业家获“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称号。

配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完成了全省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大检查。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是当前各级政府抓的重点工作,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省政府的有关部署,12月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工商联五个相关厅局联合对全省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和清理进行了督查。由省工商联牵头的检查组分别对吕梁、晋中两市地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督查,并就两地用工及支付工资综合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市县工商联也对应参加了当地的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从督查看,两地民营企业在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方面做的都比较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依法用工按期发放工资,而且整体经营情况趋势良好。

开展了“送走一个,脱贫一户,影响一片”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光彩扶贫活动。为协助省委、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达小康,由省工商联牵头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团省委、省光促会开展的“送走一个、脱贫一户、影响一片”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光彩扶贫活动从7月份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经过组织发动,已有静乐等18个县区近千名务工人员经过培训后到上海、广州等地就业。其中70%的人员月收入达1000元以上,每人每月可向家中汇寄500~800元。目前,活动的组织单位也由最初的6个厅局扩展到有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参加的14个主要厅局,收集到空岗12000多个,咨询报名的信息达万余条、人员6700人次,而且经过与各市协商,每年可供1~2万个岗位,劳务输出前景十分广阔。最近又与山东省初步达成输出3000女工的协议,如果3000女工按人均月收入最低500元计算,年给家乡带回来的经济效益约1800余万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分管扶贫工作的范堆相副省长亲自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计划,各联合厅局也要求各市地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全力推进这一工作。实践证明,开展以“光彩扶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活动,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突破,是变输血为造血的工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三、坚持“两手抓”,夺取抗“非典”发展生产双胜利

今年4月份,我省发生了大范围的“非典”疫情。省工商联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了抗击“非典”领导组,召开了工商联党政联席会议和机关干部防控“非典”动员会,对工商联防控“非典”进行了研究部署,购买药品2万余元,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册,并起草下发了《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动员和组织会员企业为防治“非典”作贡献的号召》。同时,以实际行动引导各级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会员的力量,为抗击“非典”献计献策、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帮助会员企业协调联系有关部门、领导、医院,安排捐款捐物有关事宜,及时通报汇总捐赠情况,使我省捐赠活动有热情、有渠道、有效果,并实现了工商联系统“非典”疫情零报告的目标。

全省非公经济人士纷纷响应号召发出倡议,自觉参与抗击“非典”斗争。一方面认真学习宣传国家法律法令,合法经营,平抑物价,保洁生产,培训员工,抓好自身防控非典工作、山姆士、美特好等大型超市为满足供应,延长了营业时间。安业集团等建筑企业努力改善文化、物质生活,做思想工作控制民工返乡外出;另一方面竭尽全力,急公好义,慷慨解囊,为社会奉献爱心。4月30日,担任省工商联副会长和常委的13名民营企业家,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促会的组织下,向省红十字会捐献人民币135万元,捐赠价值10万元药品。中保集团董事长邢拴林率先捐献120万元;金业集团董事长张新跃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生产建设,先后共捐款110万元,第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华宇集团董事长赵华山先后捐赠给省和太原红十字会111万余元;恒康集团的奶源因非典受到严重影响,但是恒康人受损不忘奉献,仍捐款捐物达110多万元。香港籍*政协委员钟志孟除给国家卫生部捐赠100万元的药品外,还向我省红十字会捐赠100万元药品;山西古唐文化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俊民,以其300万元的药品名列捐赠者之首。通达集团董事长远勤山、中阳钢厂厂长袁玉珠、江南餐饮集团董事长王艳梅、安泰集团总经理李勇、潞宝集团董事长韩长安、连顺集团董事长王秀顺、襄汾有色金属公司董事长王建国、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等都以满腔的热情捐赠几十万元钱物。据统计,我省非公经济人士为抗击“非典”共捐款捐物价值达4659.12余万元,为全省抗击“非典”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全国工商联表扬。这是继1998年抗洪以来的又一可以载入史册的重大义举。

广大会员企业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生产两不误。今年前3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占全省gdp的48.7%。新一轮民企固定资产投资已突破220亿元,目前全省已建成年产30万吨以上洗煤厂84个,洗精煤、型煤年产量达到4500多万吨;建成及在建年产40万吨以上机焦企业85个,其中河津阳光集团、介休茂胜集团、古交金业集团等企业年产焦均超过了百万吨,全省民企机焦总设计能力达到4550万吨;在建和建成100立方米以上高炉169座,总容积3万多立方米,海鑫集团继1080立方米高炉运营后,今年2月1380立方米高炉又点火投产,成为目前全国民企冶炼行业排头兵。去年全省焦炭产量达到6600万吨,今年可望达到8000万吨,总产量占到全国的42%,外调量占到全国的80%。全省民营钢铁企业设计生产能力由三年前的不足300万吨快速增长到现在的近1000万吨,再加上国有钢铁企业近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省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比重由三年前的不足4%提高到现在的8%。

抗击“非典”斗争实践,使工商联、非公人士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群众形成共识:非公经济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支持政府、帮助民众抗击突发灾难的重要力量。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工商联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是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再一次证明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广大非公人士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四、注重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强参政议政的实效性

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通过电视议政会、提交大会书面材料、撰写提案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姚俊良作了大会发言,王建国等4人参加了电视议政会,还有11人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省工商联提交团体提案10件,立案9件;属民营经济界的政协委员提交提案57件,立案32件,其中工商联界别委员提交提案14件,立案9件。

完成了全国工商联2002年上规模民营企业调查*的调研任务,共收集整理了各市地上报的42家企业情况,将符合上报条件的34户资料上报了全联,我省有13家会员企业上榜。

对2002年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编制了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撰写了2002年山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参加了省政协组织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研,承担并起草了宏观组的报告。

配合省委统战部完成了中央统战部关于《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的调研,还就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草案)回复了修改意见。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我省组建同业公会的情况,专题向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作了汇报,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誉。

10月14日~15日,组织11个市地、39个县区工商联和34家民营企业在怀仁县召开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就“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讨论,省、市、县相关领导和部分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都发表了真知灼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就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功能,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刻阐述。研讨会形成了三方面共识,一是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二是从实践上进一步明确了民企文化建设的方向,三是从发展上进一步提出了民企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研讨会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大同市工商联开展了书法大赛等活动,长治市工商联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阳泉市工商联在全市民营企业中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

工商联各级组织在参政议政、调查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共向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提出报告、建议及议案、提案3009件,被有关部门采纳1588件,被评为优秀提案433件。长治市工商联撰写了《长治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若干意见》、《关于长治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思考》等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晋城市工商联写出《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等有深度、有份量的专题调研报告。大同市工商联参与了对非公有制企业30强的跟踪调查。晋中市工商联在市政协一届三次全会上,提交提案35件,其中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和《举全市之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调研报告被列为大会的典型发言。忻州市县(区)两级工商联共撰写173件提案、建议和调研报告,有65件被有关部门采用,14件被评为优秀提案。

五、提高队伍素质,稳步推进组织建设工作

党的十六大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工商联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工商联组织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工商联会务干部和会员两支队伍的建设。

全省11个市地全部完成换届,119个县工商联有83个县完成了换届,乡镇、街道分会累计总数达到560个。

在全省工商联系统开展的创优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经过综合考评,晋城、长治、运城、临汾、大同、阳泉6个市被评为全省先进组织。今年,受到全国、省以上表彰的工商联会员539个,受到市、地、县表彰的工商联会员2012个。

会员队伍有了新的发展。全省新发展会员3743个,总数达54072个;全省新发展同业公会35个。

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人数稳步增加。有579名代表人士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会员中有165名代表人士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

为了完善服务体系,深化服务效果,今年我会联合省政协社会法治委员会、省司法者工作协会成立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委员会。

六、坚持服务立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帮助潞宝集团二期扩建工程协调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潞宝集团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张、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在今年的二期扩建过程中,遇到了用煤、用电、用路等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省工商联专程邀请靳善忠副省长到潞宝集团现场办公,就二期工程中的问题给予了协调解决。工商联及时掌握反映民营企业的情况,尽心竭力地想办法、出主意,帮助解决困难的工作作风也得到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帮助环海集团新上600mm热轧不锈钢带项目立项。该技改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投产达效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1.5亿元,年净利润7788万元,上交税金6210万元。省联党组和会领导研究决定将该项目确定为2006年重点服务工作,派出由一名副会长带队的四人工作组进驻环海协助工作,与集团成员有关专家共同完成了征地、立项、审批、融资、科研、环保等大量工作。目前,环海集团新上600mm热轧不锈钢带技改项目已经专家评审批准立项。这是省工商联首次派干部进驻企业进行服务,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水平,增强服务技能,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使工商联走出机关实现桥梁、纽带、助手作用。

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会主要领导带领12名企业家参加了由全国工商联参与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与甘肃省工商联建立了友好商会,考察了兰州市总商会晋商商会,并和有关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组织部分企业家参加了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

贸企业资产推介洽谈会,先后有4家企业签定协议投资金额近2亿元。

完成了2006年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的申报项目。

完成了全国工商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再就业先进单位的推荐工作。

一年来,省联党政主要领导还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帮助会员企业进行有效的服务。先后帮助安泰集团反映、协调、解决土地使用问题;帮助连顺集团解决债务纠纷和朔州王坪煤矿职工上访问题;帮助皇威集团反映合同诈骗问题,都取得了预期效果。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当代山西商会》、《工商联会讯》为各级工商联和会员提供政策,经济、会务工作信息服务。在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报刊年会上《当代山西商会》和运城市工商联的《民生报》获优秀奖。

各市地工商联也千方百计地为会员搞好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朔州市工商联先后参加了市劳动局、工商局、物价局和市工行的行风评议活动。长治市工商联两次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监督测评,并在报纸上公布。晋城市工商联与市纪检委联合召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座谈会,对民营企业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和反馈。临汾市工商联在企业中实施了“百家企业进信合”的银企合作工程,直接融资3.5亿元,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途径。忻州市县工商联参加了32个行业行风的评比和61次巡视活动。大同市工商联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市委、市政府软环境监督员和特邀执法监督员并对22个民营企业实施挂牌保护。

广泛开展培训活动。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省级培训90次、543人;市级培训137次,6787人;县级培训243次,14772人。临汾市工商联联合市经贸委、市企业家协会,举行了临汾民营经济发展高层论坛,邀请保育钧、钟朋荣作了专题报告,同时还邀请山西财大的mba学者进行交流。晋城市工商联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深圳麦肯特咨询公司联合举办培训班,培训1000余人次。长治市工商联邀请加拿大加成集团中国副总裁乔治?苗等3人举办了题为“入世给民营企业带来机遇”的专题讲座。太原市工商联举办了房地产行业发展论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论坛、旅游酒店业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和分析了各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对策。运城市工商联举办了8期“运城民营企业发展论坛”,2000余人参加了论坛。

七、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海鑫钢铁(集团)公司是我省民营企业的龙头,集团董事长李海仓是我省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李海仓遇害震动了全国上下,而且在社会上引发了多种多样的议论,直接影响到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和企业家队伍的整体形象。省联党政领导非常重视,直接参与整个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妥善地处置后事,安排生产,确保山西第一大民营企业正常发展。并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领导的指示,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李海仓遇害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积极配合中央媒体、省主要新闻单位,先后2次组织人员在省城、运城市、闻喜县和海鑫公司进行了大范围的深入细致调查采访,澄清事实。在《当代山西商会》刊发了海鑫专号,通过中央和省主要媒体刊发稿件30余篇(条),刊登照片60余幅,宣传海鑫集团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并向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报送了“关于海鑫公司发展和李海仓成长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大事大非面前,工商联以自身特有的形式,为民营企业家正本清源、奔走呼号,以实际行动保护民营企业的利益,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八、机关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今年,为使机关的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会领导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抓机关建设,把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作为重要工作一抓到底。首先是明确了“关键是改革,核心是创新,本质是服务”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工作目标,并着力从学习理论、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省联机关坚持星期二学习制度,在自学的基础上,领导带头,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聘请山西大学教授讲解经济学知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全省法律考试。吕梁地区工商联办事处工作人员也根据自己情况分别进行了法律、中文、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学习。省工商联还结合省委组织部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开展了征求基层意见,树立良好形象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干部精神面貌有了一个较大改观。其次是改善了省工商联机关办公条件,办公环境有了好转。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各市地也为基层改善办公条件与当地党政领导沟通协商,做出了很大努力。如太原市工商联换届后,不但新迁了办公地点、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建立了局域网,机关建设有了新的变化,而且在服务会员、服务经济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感到主要得益于:

1.领导的关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是我们不断创新,开拓工作的不竭动力。在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田成平与企业家进行了座谈,省长刘振华出席了大会。全联九大之后,田书记亲自接见了我省的四名全联常委,4月份还就《郭台铭》一书专门写信给我会主要领导,鼓励全省民营企业家学习郭台铭创业精神。

2.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理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全年工作自始自终地确立和体现了积极主动服务这一理念,工商联的一切工作坚持从服务企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工商联的发展寓企业发展之中,与企业共荣辱。通过服务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推动工商联建设,提高工商联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

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10

工商联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要从工商联的职能和任务出发,为地方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此,宿迁市工商联明确了“围绕三个中心开展调研,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培育创业文化中心、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中心、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开展调研工作。

(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去年以来,宿迁工商联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如何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等进行了调研,形成调查报告20余篇。其中,《2009年宿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全面、详实地记录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总结了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4条成功经验,并就如何实施市委提出的“强力推动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战略部署提出3个方面18条对策和建议,该文受到了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等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荣获省联颁发的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此外,我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民营经济和谐发展环境》、《关于实施“村企挂钩”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投资创业最优环境》等报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通过业务工作调研,提升商会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商会职能和优势,为会员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有益尝试。

宿豫、泗洪等地紧紧围绕“三来一加”项目,组建行业商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行业内的优势互补,资源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55210”工程的龙头项目,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在它建设之初,我们就组建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商会。商会成立一年来,始终坚持“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理念,为推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开业、发展、繁荣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开来的,这些工作的开展,既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工商联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

去年底,我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专人对我市3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调研,结果发现90%以上的企业存在专业人才招聘困难,培养人才成本过高,现有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绝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人才瓶颈”的约束。为此,我们撰写了题为《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建议》的文章,提出建议市政府授权,由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根据民营企业需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市外等公开组织招聘各类紧缺人才,对于招聘的人才采取事业专项编制人才派遣的形式安排到用人企业。市委书记张新实在该篇专报上批示:“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扶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倾心帮办、真情服务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市长缪瑞林对文中提出由市政府授权,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的建议,责成市编委出台了相关方案,并要求尽快实施。目前,我会就该项工作正在与人事部门进行进一步磋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工商联上报各类专报、专题调研信息20余篇,均受到了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许多领导同志对专报作了批示,提出的建议大都得到了落实,促使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对推动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拓宽工作思路,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

(一)借助外力,扩大调研工作成果。

长期以来,我会受到人手少、办公经费紧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为此,我们开拓工作思路,通过主动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高校专家密切配合,联合开展调研工作,从而达到了优势互补、扩大调研成果的良好局面。去年以来,我们就关于规模企业培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跨越发展;民营企业人才保障机制研究;关于我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等重点课题,先后与市委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等部门多次进行联合调研,收到了较好效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工作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问题的尺度,而且增强了调研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延伸了工商联调研工作的触角,扩大工商联的影响。

(二)上下联动,促使调研工作纵深开展。

为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与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建立联系,共同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去年,我们围绕本地木材加工、餐饮、中介等行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如我们与泗阳县工商联确立了《关于发展宿迁木业经济的调研与思考》的课题,提出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强化品牌战略意识等对策。我们与市餐饮行业商会共同撰写的《关于发展宿迁餐饮业的建议》,提出尽快建立健全行业规则,加紧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结合直营连锁、特许经营、餐饮超市等现代化的经营形式,加强市场趋势研究,合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等建议。

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私营企业抽样调查问卷等专项调研工作,已成为全省工商联品牌性工作。我会在贯彻执行省联相关工作部署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网络作用,由县(区)工商联负责调查和数据的初审,市工商联对上报数据再进行汇总和分类,这样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调研质量。

(三)完善制度,建立调研工作长效机制。

我会始终将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业务工作来抓,提出将调研工作贯穿到常规性业务工作中来,要求各处室人员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捕捉亮点、发现热点,在考察、交流时借鉴经验,在学习中深入思考问题对策,同时,对各处室下达每月一文的调研任务,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在市工商联机关形成了“人人均有指标、全员参与调研”的工作局面,使调研课题更加广泛,保证多中求精。

去年初,我会就制定并下发了《市工商联系统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各县(区)工商联分管领导亲自挂帅,要求各县(区)工商联在及时上报会务动态类信息的同时,按月上报调研信息选题。同时,分季度召开全市工商联系统信息选题会,提出阶段性信息工作要点和重点调研选题,市工商联办公室负责督查,实行按季统计通报制度。去年10月,市工商联又出台了《宿迁市工商联先进集体测评细则》,将“能够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商联的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先进集体评比的前提条件。

三、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作用,充分履行参政议政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