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6:36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法,通过实施学校食堂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进集体食堂硬件条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对食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确保我校食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饮食服务,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冯小建任组长,组员:葛会宁、谭会强、杨林科、王智伟,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2、制定统一的学校食堂硬件建设标准,各种卫生制度及食品卫生量化评分标准。

3、对食堂标准化建设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三、工作措施及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3月20日——5月31日)

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8月31日)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2

关键词:食堂档案管理;资料收集;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09-0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高校食堂历来是高校领导不能放松的一根弦,也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新形势下,物价不断上涨,通涨仍在延续,因此,当下,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食堂工作的重要性。虽然高校食堂工作一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食堂管理工作,使食堂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食堂的管理千头万绪,如何进行科学化管理,就是摆在我们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各项管理工作中食堂的档案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科学的档案管理,管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实施科学的档案管理,才能为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一、当前高校食堂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食堂的管理模式大多采取了承包制或租赁制。食堂的员工大多以农民工为主,食堂的具体管理者及员工的身份多数都不是学校的正式员工,他们重视的首先是利润,对于档案管理往往被忽略或没有档案管理这个概念,甚至许多食堂没有档案,更谈不上档案管理,这种状态是与高校档案管理及学校的发展极不适应的,必须加强食堂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

1.对食堂档案管理重视不够。高校食堂应以服务为前提,不能等同于商业机构,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学校对食堂的管理首先应科学化、制度化,而不是简单的做好饭菜满足就餐者一般性需求。科学化管理需要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科学化,就是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对食堂的生产过程进行全时空、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尤其是对档案的科学高效管理,对于降低食堂经营成本、提高食堂系统运行效率、增强食堂的生活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全面建设现代化食堂,必须在食堂的档案管理上下功夫,进而促进食堂管理更加符合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食堂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1]。

2.克服对档案管理的可有可无的思想。加强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或个人,相关单位要及时做出相关处理,要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食堂档案的建立和利用是食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来完成。忽视档案管理的经营者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的,是不可能管理出符合现代高校要求的现代化食堂的。

3.食堂务工人员对建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目前食堂务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农民工对个人档案意识和档案观念淡薄是普遍的,也是当前农民工民生档案建立与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由于缺乏建档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专业技能的积累没有足够认识,甚至连是否签劳动合同,是否加入社保、医保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假如这些合同文件存在,而不能进行有效地保存,致使在发生劳动纠纷、个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出具完整的档案信息凭证或者翔实的档案信息资料,使得个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会给未来求职带来不便[2]。

二、食堂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完善

高校食堂档案的建立是件大事,不仅涉及到食堂的科学管理,更涉及到食品安全以及政治稳定。食堂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还要做好事后处理。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势必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证,由此可见,档案建立是件事在当代,立在未来的大事。高校食堂档案资料来源于与食堂有关的各个部门,产生于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食品采购、制作、出售的全过程。食堂档案的保存和管理,首要的前提是食堂档案资料的收集,没有档案资料的收集,就无法保存档案,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档案管理了。如果食堂资料收集不全面,也就不能全面地保存食堂档案,而且保存的食堂档案也不是食堂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完整凭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高校食堂档案管理,必须首先全面、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食堂档案资料,避免遗漏和缺项[3]。

1.档案搜集要做到全面性。关于档案搜集的全面性,众说不一各有所长,笔者认为食堂档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食堂经营许可证、卫生合格;(2)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证等相关证件、从业人员劳动合同、人员工资表等;(3)食堂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报告、总结、会议记录以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各种会议纪要等;(4)食堂每餐的食谱、价格确定的方案;(5)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的开会记录;(6)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有关于食堂工作的文件和信函;(7)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要文件及学校相关部门发给食堂的文件和相关文字材料;(8)食堂获得的荣誉证书、奖励等文字材料;(9)年终结算清单及年终总结;(10)上级领导视察留下的照片及有关对食堂工作的指示形成的文字材料;(11)不同时期建立的水、电、火、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上十一项内容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还不够完善,还要在食堂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但目前上述11项内容可以说基本上覆盖食堂档案的全部内容,也是高校食堂档案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全面地收集和保存上述档案资料,确保食堂生产全过程得到生动有效的记录,才能谈得上对高校食堂档案的科学有效地管理。

2.切实做好食堂档案资料收集的保证工作。高校食堂档案的建立和完善,除规定具体内容是远远不够,要保障档案资料收集的全面性,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建立健全食堂档案法规体系,把食堂档案收集管理纳入到学校档案管理的统一轨道上来。(2)深入宣传档案法规,提高食堂管理者及从业务工人员的认识,增强主管部门和食堂管理者的档案意识。加强跟踪管理和对档案收集的现场指导,提高对档案资料的收集质量,真实地记录食品生产的工作流程,保证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3)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档案员的素质。加强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实行档案员持证上岗。

3.食堂档案资料的整理。档案资料了的收集仅仅是档案管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有序的整理。加强高校食堂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食堂档案有别于其他档案管理,必须按照时间顺序,生产流程,不同类别进行排列编号,以便档案资料的保存、管理和利用。为此,食堂档案管理必须坚持完整性,真实性、时间顺序性。为了便于日后查找和利用,食堂档案整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政策法规类。具体包括各类许可证件;上级文件;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劳动保险;管理机构组成人员名单等。(2)原料采购类。原材料采购是保证食堂饭菜质量的重要关口,采购的主要食品要保证质量,避免“三无”产品进食堂。为此,包括采购人,供货单位,每天采购的食品品种和数量、价格等都要一一存档。(3)生产过程类。食品安全是食堂经营第一要务,食品的生产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生产程序和制度。各种食品的名称,食品加工生产过程要记录到人,确保责任到位。(4)务工人员的个人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履历,学历,专业特长证书,工作以来的鉴定及考核材料,社会关系,录用、聘任、奖惩材料,工资级别,对组织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

三、加强和完善食堂档案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食堂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高校食堂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所收集的资料能否得到妥善的保存和利用,其关键是能否做到科学的管理,科学管理档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专业素质。管理是一门科学,搞好管理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档案员也是如此。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不仅仅限于简单的资料收集,更重要的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专业的管理。建立食堂档案的过程是件繁杂、劳心、费神的工作,保存高校食堂档案资料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食堂档案的信息资源,为提升食堂服务质量服务。档案资料的搜集及整理十分重要,资料收集不全会影响对食堂全貌的记载和有效利用;资料整理不规范会影响到今后的查询。要科学规范的建立和管理以及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格外重要,没有业务素质作保证,档案的作用就无法发挥,从而也就失去了建立档案的意义。另外,除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选择政治上可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作风正派的人员,因为档案管理具有严格的保密性要求[4]。

2.要强化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建立食堂档案,保存食堂档案资料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食堂档案的信息资源,为广大学生服务好,保障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服务的质量如何是衡量档案管理者职业道德标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档案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们许多单位档案管理只限于管,而往往忽视了如何利用,也就是说档案的管理大多处于“重管轻用”的状态,从而使食堂档案资料利用率非常低,甚至长期“闲置”在书架上、库房中,使高校食堂档案管理工作总是在低层次上止步不前。这种状态严重地背离了建立档案的初衷。为此,食堂档案管理必须坚持“管、用”并重的原则。档案的利用不仅是被动的调来调去,档案管理者应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主动服务,要结合食堂工作的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及时向食堂管理及经营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服务。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的保证。档案管理是件严肃认真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的管理要严格遵守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同时还要结合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完善管理机制,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档案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人;第二,建立健全档案借阅制度,保证档案安全;第三,建立档案保密、利用制度,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保证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5]。

食堂档案管理对于未建档案的食堂来说是一件全新的工作,而对已建立档案的单位还有不断完善和充分利用的必要。面对现在食堂管理模式及食堂就业人员组成的复杂性,作为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食堂档案管理工作,要克服建档和管理的为难情绪,全面认真的收集经营过程中留下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资料,科学地整理和保存档案资料,充分和有效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必将为高校食堂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忠柱.高校食堂管理的几点体会[J].科教平台,2008,(6):1-4.

[2]田艳艳.农民工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4):1-5.

[3]赵金鹏.高校学报编辑部档案管理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J].管理与改革,2008,(1):1-2.

[4]朱娟.论现代高校食堂的管理[J].管理观察,2010,(35):12-17.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构建平安枝江、和谐枝江为出发点,认真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构筑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屏障,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各单位工作人员餐饮卫生安全,维护各单位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

二、整治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严查违法行为,维护单位职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专项整治,使全市各单位集体食堂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规章制度基本健全、食品及食品原料进货登记基本完整、索证索票基本符合要求、卫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培育和树立一批基础设施齐全、内部管理规范、食品安全等级较高的规范食堂。

建立单位集体食堂基本档案;对食堂从业人员体检培训,体检合格率达95%以上,并对符合条件的单位集体食堂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C级(含C级,下同)以上食堂达90%以上。

三、整治工作重点内容

本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是辖区内的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是否建立健全相应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2、是否建立食品安全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并有管理组织,食堂是否设有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3、实行食堂承包(托管)经营的是否建立准入制度,明确单位、承包方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4、食堂是否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5、食堂和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明或存在影响食品卫生疾症未调离食品工作岗位的。

6、建立食品原料采购台帐制度,食品采购是否索证票,有无验收制度和不合格食品退货制度,有无使用无检疫证或来路不明的肉及肉制品,有无销售腐败变质、过期、“三无”产品及假冒伪劣食品。

7、加工场所面积是否符合要求,相应功能加工间(区)是否完整(粗加工、烹调、配餐、餐具洗消、食品储存等)。

8、食品贮存、加工环节的管理是否落实。

9、餐饮具清洗、消毒及保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能否提供餐饮具消毒效果检测报告。

10、加工经营场所是否有“三防”措施,设施是否完好。

11、是否建立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整治步骤和时间安排

按照“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单位食堂专项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1、建档准备阶段。2012年4月1日—4月15日。

一是对单位集体食堂调查摸底,建立基础档案,分类筛选整理,建立每家食堂基本情况个档;二是制定《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基本卫生标准》、《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三是组织单位集体食堂专项整治相关培训工作。

2、整改规范阶段。2012年4月15日—5月15日。一是根据单位集体食堂基础档案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检与培训,二是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单位集体食堂的卫控体系、卫生管理、设施布局、清洁卫生、餐具消毒、食品卫生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提出书面卫生监督意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督促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工作完成后,由单位向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申请评估验收。三是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定期督查,督查情况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进行通报。

3、验收评估阶段。2012年5月15日—5月30日。卫生部门成立验收评估小组,对申报单位按《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基本卫生标准》、《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食品安全等级。

经量化分级评估验收后,对C级以上食堂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粘贴相应等级标志,以后每年进行复检校验,根据复检结果,调整等级,粘贴相应等级标志。对不合格食堂责令限期整改,在责令整改期限内由单位承诺整改时间,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对整改不力或经整改后仍未达到卫生要求的,依法严肃查处。

4、总结公告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15日。对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评估与总结,对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集体食堂以文件等形式进行公布与表彰,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接受单位职工与社会公众的监督。

五、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强化领导,明确专项整治任务,落实责任,层层负责,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查、有总结,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单位集体食堂要对照标准做好自查工作;各镇(街办)卫生院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市疾控中心要积极配合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市卫生监督局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组织协调好有关工作,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与工作职责,将专项整治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对新建、扩建、改建食堂应根据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基本卫生标准》进行设计与建设,对已建但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前期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经食品量化分级评估验收达不到C级的单位集体食堂必须进行整改。

(二)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要强化单位是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紧紧围绕整治任务,集中力量,将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要严格执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集体食堂,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务必重视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对通过评估验收合格的单位集体食堂,督促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自查自律检查,并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验收,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留样、餐具用具清洗消毒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养成“从原料进货到餐桌供应”规范化操作习惯,确保加工制作食品卫生安全。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4

为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5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杭政函[*]70号),进一步改善全县食品安全状况,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平安千岛湖”的总体要求,现就我县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我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以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机制更加有效;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更加科学;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安全责任和意识明显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水平和监督能力显著提高;食品产业基本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三、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酱油和食醋等9大类产品为重点品种,把儿童食品列为重中之重,以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等为重点环节,以农村为重点地区,实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监管,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和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禁用和淘汰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规范种植、养殖行为;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养殖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优质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2、大力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省、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生产加工行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相结合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按标准审查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企业条件,同时启动其余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加强产品出厂检测检验,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责任,鼓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良好的生产质量规范(Gmp)和建立以危害分析关键控制(HaCCp)技术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自身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加强农贸市场的整治与改造,切实解决农村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加强农药残留检验检测工作。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推行以经营者自律为主的商品准入制度,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强化食品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积极推行“厂场挂钩”、“场地挂钩”等有效办法,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推进牛、羊定点屠宰工作,分步实施家禽集中屠宰管理,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制售加工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

4、强化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监管。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业卫生许可,全面落实餐饮业、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和以食物中毒为重点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有效预防、控制并及时查处食物中毒事件。加强对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食堂的监督,加大对分散在社区、农村的建筑工地食堂和饮食店(摊)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餐饮业和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监督检查,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加快农村“两网”建设。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的培育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的建设,改造和规范农村基层流通网络体系。在全县行政村现有的各类小商店中,按照统一标准、模式和要求,通过自愿、公平、择优的方式,确定一家将其改造成“放心店”,并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农村其它商店规范经营。积极引导、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向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乡镇连锁超市或连锁便利店),统一配送或供应食品。充分发挥县消费者协会、县消费者分会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农村建立一支群众性的消费维权监督员队伍,构筑“农村群众监督网”,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构筑“监管责任网”

一是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明确监管责任。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二是落实乡、镇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是本地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也要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要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制定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内部也要建立监管责任制,划定监管责任区,落实监管责任人,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因工作失职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食品安全的领导和协调,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乡、镇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以加强对本乡镇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二)建立健全案件查处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查处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及假冒伪劣食品等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以达到震慑效果。进一步完善案件移送机制,要按照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合力。凡是涉嫌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决不能以罚代刑、以罚代管。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三)加快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监测及通报的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分析研究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农业、林业部门负责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兽药、渔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监、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4个部门联合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送、分析整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我县食品安全形势作出分析,并定期向社会食品安全综合信息。

(四)逐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

(五)建立食品质量预警和安全事件应急机制。以信息平台为依托,针对食品监管、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中发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信息,有效防范或制止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要制订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按事件的不同等级,建立协调、查处、善后、责任追究、信息等工作机制和措施。一旦在本辖区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预案,快速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由县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农业、质监、卫生、经贸和粮食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检测。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逐步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质监、工商、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主要职能部门应明确专门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工作。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针对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整治,重点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添加“瘦肉精”和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推进“幸福”建设。

(二)工作目标。通过综合整治百日会战,进一步明确政府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农村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12年年底前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在食品生产环节,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登记监管率达到95%以上,对农村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诚信监管档案达到100%;在食品流通环节,实现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持证经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经营者、食品现场制售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率达到90%以上,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率达到80%以上;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实现蔬菜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产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环节监管。

一是强化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与整治。以城乡结合部、乡村、农村集市、汽车站等为重点区域,查处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以及印制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案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二是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者的销售行为。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监督食品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严格自律,规范食品市场准入行为,严把食品进货关,履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切实做到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伪劣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是确定重点品种实施重点监管。以饮料、白酒、葡萄糖、乳制品、食用油、矿泉水、膨化食品、酱油、食醋、糕点、儿童食品、老年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以及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着力整治“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市场和农村食品市场,查处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鼓起变质、“三无”食品及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一是检查是否取得相关许可证,重点检查食品生产企业是否获得生产许可证,是否在生产加工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二是重点检查产品质量。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产品明示标准,是否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

三是检查产品标识标注。是否伪造产品产地,是否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质量标志。

四是检查产品包装标识。检查企业生产饮料、冷冻饮品用包装材料,是否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包装材料,是否存在使用回收废旧塑料瓶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灌装饮料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农村餐饮服务环节监管。

一是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餐饮食品安全。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对集中承办节日聚餐活动,特别是承办团圆饭、喜宴、婚宴的餐饮服务单位要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企业是否按照许可范围开展经营,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明,食品原辅料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食品粗加工、凉菜和生食水(海)产品加工制作是否规范,餐饮器具是否清洗消毒等情况。

二是保障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餐饮食品安全。加大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指导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加大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开展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管理人员和农村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提高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加强对农村婚丧宴的管理,实行备案制度,定期监督检查,积极消除隐患。加大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卫生状况整治力度,做到场所环境干燥卫生,加工设施设备与用具保持清洁、存放整齐。加大无证经营和违法添加行为打击力度,对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是强化对各类食堂的监管。以农村中小学食堂、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和机关食堂为重点,督促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严把原料进货关,做好原料采购台账记录,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餐饮服务环节。落实餐饮安全公开承诺制度,和农村中小学校长签订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建立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信用档案,对农村中小学食堂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对以农(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在农产品种植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环节添加非法添加物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

二是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为抓手,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畜牧业培育。以养殖证发放、池塘改造和健康养殖场创建为抓手,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全面推进健康养殖。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违法使用违禁药物、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三聚氰胺和蜂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畜禽“瘦肉精”专项抽验,全面实施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制度,加强对当地农产品生产基地采收上市前和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对乡村私屠乱宰监管。

一是严厉打击生猪私屠乱宰和生猪注水等违法行为。通过举报投诉和明察暗访等方式,排查生猪注水窝点。

二是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活猪进厂制度,无产地检疫和耳标的生猪不得进厂;严格屠宰操作工艺流程,待宰静养不得少于12小时;严格品质检验制度,未经品检和品检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不得出厂上市销售。

三是开展酒类商品整治。重点整治偏远农村市场和制售假劣酒类商品,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曝光制假贩假行为。

(六)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县公安局要积极配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以及农产品监管等部门,依法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移交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非法添加“瘦肉精”以及群众举报投诉的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线索,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要突出源头打假和重点打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兽)药、“瘦肉精”等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市场”,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七)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

一是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条件简单,依法从事传统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或个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二是加强对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食品摊贩是指在街头或其他公共场所不定点销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的食品摊贩,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不提供餐饮服务的食品摊贩,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占道经营食品摊贩的管理,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三是加强对“前店后坊(厂)”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以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生产地与销售地相分离的,其生产加工点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现场制售食品,其食品在本店销售,但不提供餐饮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现场制售食品,其食品在本店销售,并提供餐饮服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四是加强对学生“小饭桌”的监督管理,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五是公安、教育、民族事务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配合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学生“小饭桌”及清真食品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八)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监管。

一是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认真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对黑窝点一律取缔。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单位。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票证检查,对使用“地沟油”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由公安、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二是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整治。严格实行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服务的市场准入,督促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情况台帐,严查非法收运、使用餐厨废弃物行为,防止废弃食用油脂流入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加强对畜禽饲养场(户)及饲料的监管,严禁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畜禽,由畜牧水产部门负责。

(九)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等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依据各自部门职能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日—9月1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密切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具体整治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保整治工作科学展开、有序推进。

(二)整治实施阶段(9月11日—11月3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整改责任到位;对存在职责交叉的监管领域,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监管档案和诚信档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进行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将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各乡镇街和各监管部门要于每月30日前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如有重大情况和事项应及时上报。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研究制定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督导办法,并组织考评。各有关成员单位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工作落实,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严防工作走形式、走过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细化工作方案,狠抓任务落实。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广泛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水平。

(二)完善监管网络,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明确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逐步探索建立乡镇统筹管理,监管部门谁主管谁牵头,社会各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三)明确监管职责,落实任务目标。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对辖区内食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学校食堂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深挖细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要依法立案侦查,对重大案件要提前介入,实行挂牌督办。

(四)强化宣传教育,优化舆论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农村、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对各类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广泛深入地向农村消费者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食品品牌和优秀食品生产企业,揭露、曝光农村食品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风尚。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6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所,其中单设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36所(含教学点),在校学生15563名,其中初中生4619名,小学生8944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重点,科学制定营养食谱,合理选择供餐模式,努力改善学生食堂设施,不断提高学校后勤保障水平,使这一民心工程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职责任务落实到位。成立了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的职责任务,加强了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各学校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县政府与各成员单位、县教育局与各学校、学校与相关责任人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制度,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制定印发了《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资金管理、食品安全、企业准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为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大力宣传,确保惠民政策深入人心。采取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召开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政策的宣传,在全县初步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调研,科学制定供餐方式。针对我县目前农村非寄宿制学校数量多、分布广和教学点学生人数少、大多数学校暂时无学生食堂、炊事员编制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食品卫生监管难度大等实际,在供餐方式上实行了两种方式,即县第三中学、县职业技术学校特教班实行了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其他学校实行了企业配餐模式。五是公开招标,严格配送企业准入制度。将全县44所学校营养餐配送任务分为两个标段,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供货商,并以中心学校为甲方、供货商为乙方、县营改办为监督方,签订了《营养食品供货协议书》,县营改办与供货商签订了《营养食品质量安全保证协议书》,保证了供货质量和食品安全。六是专人负责,严把营养食品验收关。各学校均设立了配餐室,安排专人负责营养食品的验收、保管、加工和发放工作。同时,建立和实行了索证索票、食品留样、台账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制度,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七是统一核算,规范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将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的办法,做到了不克扣、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专款专用,有效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八是跟踪监测,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各实施学校在对每名学生身高、体重等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身体健康档案,为营养改善计划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教育、工商、卫生、监察等部门加强了对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缺编缺人的问题。各学校没有工勤人员编制,未配备专门负责营养餐的工勤人员,使营养餐的验收、保管、加工到分发等各项工作任务都由授课教师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是食堂(伙房)不规范的问题。大多数学校无学生食堂(伙房),营养餐只能临时凑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在操场或教室进行加餐,既不卫生,又不文明。

三是食品仓储设施简陋的问题。全县几乎所有的学校配餐室只有简单的几张课桌和书柜,设施简陋,没有必要的食品仓储保鲜设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营养餐品种比较单一的问题。目前,我县所提供的营养餐只限于牛奶、鸡蛋、苹果、花生和火腿肠等,品种比较单一,有少部分学生出现厌食现象。

五是一些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虽然从资金管理、食品安全、企业准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作制度,但在有的方面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二)注重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把学校食堂(伙房)建设当做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重点来抓,加大力度,争取项目,在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学校教室、学生宿舍的同时,同步考虑、同步建设学校食堂(伙房)。落实好《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伙房)建设规划,尽快完成6所寄宿制学校食堂的改扩建和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利用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改造成食堂(伙房)或配餐室,并配备清洗、消毒、冷冻(藏)、蒸煮等设备,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7

根据《元谋县教育局关于成立楚雄州教育局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元教通(2014)16号)及《元谋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楚雄州教育局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方案的通知》(元教通(2014)17号)精神,为切实纠正中小学办学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根据元谋县教育局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积极开展办学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现将自检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整治教育乱收费、乱摊派

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元谋县元马小学近几年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办公费、专用材料费、培训费、水电费、电话费和网费、维修费支出、图书资料费、工程前期费用等。没有用于人员经费、偿还债务和发放教师工资补贴、教职工福利、公务接待费等方面的开支。

2、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治理情况:我校没有收取择校费。

3、教辅材料管理使用和公示制度执行情况:我校教辅材料每学期均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统一时间集中到县教育局按照教辅材料征订单统一征订。一是学生自愿到新华书店购买;二是统一向新华书店征订;三是数量上只征订一套;四是严禁任何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指定学生使用其他不符合规定的教辅材料;没有任何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行为。

4、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乱收费情况:我校没有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现象。

5、自主招生和特殊类型招生以及规范收费情况:学校各附属幼儿园的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根据〈滇发改费楚元证证字【2013】第058002号〉和〈元发改字[2009]215号〉文件的批准标准收取:每月每生教育费35元、保育费35、杂费30元。

6、学校执行教育收费公示情况: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零收费制度,未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各附属幼儿园的收费严格按照县物价局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并制作收费公示牌悬挂在学校内。

7、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政策执行情况:没有收取学生任何服务性收费,无代收费情况。学年初的保险费是由保险公司到我校设服务点,学生自愿购买;每学期的教辅资料是学生根据县教研室提供的目录自愿到新华书店购买。

二、整治违规挪用、占用、套用、挤占教育专项经费问题

1、教育工程项目建设情况:2013年至2014年元谋县元马小学辖区内8所完小,在建学校共用4所,清和完小正在建设一幢教学楼和一幢食堂,教学楼第四层已经封顶,正在室内装修,预计5月底可以完工交学校使用,学生食堂正在做基础,预计8月底可以交学校使用;东城完小正在建设一幢教学楼和一幢食堂,四层的教学楼现在已经三层封顶。预计8月底可以交学校使用,学生食堂正在做室内装修,预计5月底可以交学校使用;城北小学计划建设一幢教学楼和一幢食堂,两栋楼的规划许可证已经办好,图纸已经审核通过,正在准备招标,预计5月初可以正常开工;莲花完小正在建设学校围墙,预计4初可以完工。

2、公用经费管理情况:公用经费使用严格执行《元谋县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精神,严格公用经费管理,无违规使用情况。

3、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使用情况、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情况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情况:学校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生学杂费和书费,学校根据在校学生数征订中央免费教科书,在学期初按时发放到学生手中。2013年春季学期共有343人享受寄宿制补助,享受金171500.00元,2013年秋季学期共有325人享受寄宿制补助,享受金162500.00元,每生每月100元生活补助已经按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8所完小营养改善计划都由学校食堂供餐,品种多样:米线、面条、卷粉每天供应,牛奶+面包每周按组轮流享受,水果(苹果、梨、香蕉)适时提供。定点购货,按月结算,账务公开。

4、其他民生资金使用情况: 元马小学为审批过的民办幼儿园和村完小附属幼儿园中的困难幼儿121人,发放助学金36300元,这些助学金都是各贫困幼儿的监护人到各幼儿园签字、按手印后领取。民生资金使用合规合法。

5、财务管理情况:严格执行有关财经纪律,规范经费收支行为,组织编报经费预算,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做好学校资金年终决算。加强学校资产管理,防止学校资产流失。办理学校日常经费的报销业务,初审报销原始凭据,填制审核报销单。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按时与会计对帐,每月月底与银行核对存款余额;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

三、整治各级各类学校违规办学行为

1、中小学办学行为。

(1)、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时情况:我校教材都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统一与新华书店征订,并按照教育局统一下发学校的《国家课程课时开设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信息技术课设置情况:我校按《国家课程课时开设方案》,三至六年级都设置了信息技术课。除中心完小翠峰校区以外,其他学校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无法按生机比配置计算机,没有专用计算机教室,影响到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只能利用教材和校内有限的计算机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学习,上机操作教学无法开展。今后,学校会努力争取各方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严格执行“减负提质”有关规定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情况:我校严格执行“减负提质”有关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校近年来深入开发校本课程,先后开设了几十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师生全员参与,利用每周一、二、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集中开展活动。既丰富了校园生活,更培养了学生特长,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推进课改工作,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主动参与”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

在作业量方面,要求一、二年级作业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在自查过程中发现,我校绝大多数教师能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合理安排作业,但仍有极少数教师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在安排作业时出现了超量的现象,加重了学生负担。今后,我们将积极整改。

(3)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申办情况:元马小学辖区内现在共有7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218人。7所民办幼儿园中,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有5所,1所正在申请审批过程中;另一所正在积极改善办园条件,争取早日通过审批,取得办学资质。元马小学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申请,原则上是条件达标一家,同意办学一家,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不同意办学。

(4)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情况:元马小学成教处在对各民办幼儿园的检查中发现,在民办幼儿园中,也存在一定的“小学化”教育倾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及时制止和纠正,当面向负责人讲清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责令其改正。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在民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仍然存在。元马小学将加强对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的检查和监督,一如既往的制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5)、中小学校教材教辅选用规范情况:我校所有教材教辅统一与新华书店征订,严禁非法渠道征订。教务主任负责征订教材教辅、管理教材(教材分发、教材转移有记录,保留三年备查)。教辅材料由学生自愿到新华书店购买。

2、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目前,元马小学辖区内,阳光幼儿园已经向元马小学提交了办学的申请和相关材料,元马小学将尽快联系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到该幼儿园实地审核、查看、打分,待实地审核、查看、打分后才能答复阳光幼儿园是否同意其办学。

元马小学辖区内已经审批过的5所幼儿园,3所幼儿园硬件已经达标,2所幼儿园硬件基本达标。5所幼儿园的园长中,有4位园长具有大专学历,且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并且都有一定的幼儿园管理经验。

在审批过的5所幼儿园中,都成立了工会组织,隶属于元马小学工会,并且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集体协商解决。尽管各民办幼儿园都建立了资金管理流水帐,但是,却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今后,元马小学将要求各幼儿园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

四、整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

1、制度建设情况:元谋县元马小学根据县教育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制定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堂管理制度:《元谋县元马小学食堂管理制度》、《元谋县元马小学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元谋县元马小学食品营养餐领导小组》、《元谋县元马中心完小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并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和聘请食堂账务监督员。

2、许可情况:元马小学辖区内8所完小,共用6个食堂,其中龙泉完小、中心完小翠峰校区的食堂许可证没有过期;中心完小双龙校区、莲花完小、清和完小、丙华完小的许可证已经到期,正在办理中,相关材料已经交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食堂环境情况:我辖区内6个食堂中龙泉完小、丙华完小、莲花完小、中心完小双龙校区的食堂都是近几年的新建食堂,食堂的环境较好。但是清和完小、中心完小翠峰校区两个学校的食堂都是临时食堂,所以条件相对要简陋,但符合卫生要求。

4、健康管理培训情况:元马小学各食堂的管理人员按时参加县上开展的健康管理培训,并定时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培训,工作人员每年按时体检并办理健康证,无健康证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每天上岗都有专人(食品安全监督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晨检,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5、落实索证索票制度情况:我校严格执行索票索证制度,每家供货商证件齐全有效,每次进货都有专人负责验收货物,向供货商索票并做好进货台账。

6、清洗消毒情况:食堂工作人员每餐后都按要求对餐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定时对炊具进行消毒,一般采用药物消毒(用消毒灵浸泡)和生物消毒(用开水煮),消毒以后并做好消毒记录。

7、食品加工制作管理情况:食品加工制作严格按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要求进行食品加工。

8、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学校食堂只是使用一般的调料,没有使用添加剂。

9、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情况:学校通过晨会、例会、家长会、班队活动,利用板报、校园广播的对师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五、整治学校安全问题

1、学校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情况: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科室、班主任、教职工、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

2、校园及周边治安情况: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周边环境治安情况,从2007年开始,学校实行学校行政、教职工、年级安全监督员、学生会值周制度,并且严格校外定点送学制度;对校园周边环境严格认真排查,在公安局、交警大队的帮助和指导下,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整顿,确保学生及家长的安全。目前,双龙校区校门口道路狭窄,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翠峰校区门口有较多修车摊点,维修车辆随意停放,造成学生上学、放学人流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急需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

3、预防猥亵、性侵学生情况:为防止校园猥亵性侵案的发生,学校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加强学校的安全保障,采用科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性安全方面的防范教育。

4、防范暴力恐怖事件情况:为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置危及师生安全的各类恶性事件。学校制定了《防范暴力恐怖事件预案》,完善门卫制度,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与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5、校园消防安全情况:学校制定校园防火安全预案,定期对学校及所属村完小火灾隐患和消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此次自查发现少部分灭火器已过期,学校将及时更换。

6、溺水事故防范情况:一是严格学生外出活动申请及审批制度,并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活动方案制度,要求外出活动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三是校内通过晨会、班队活动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四是通过告家长书的形式要求家长做好监护。

7、交通安全情况:一是严格学生外出活动申请及审批制度,并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活动方案制度,要求外出活动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三是校内通过晨会、班队活动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四是通过寒暑假告家长书的形式要求家长做好监护。

8、安全教育开展情况:(1)校内通过晨会、班队活动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2)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告家长书的形式要求家长做好监护。(3)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9、应急疏散演练情况:学校按照教育局统一部署,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开展避险自救和应急疏散演练。

10、危险化学品安全情况:学校设立实验员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护,并且制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守则,规范管护和实验操作。

11、事故查处情况: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所辖村完小进行校园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定期整改,对辖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层层上报并及时处理。

六、整治学校防震减灾问题

1、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情况:校内通过晨会、班队活动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学校德育处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工作计划。

2、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的情况:一是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抗震应急预案;二是提高师生避险、自救自护及应对突发地震的能力;三是积极开展防震避险、疏散应急演练。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8

【中图分类号】R179G478.2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10-0952-02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为提高我国的食品卫生管理水平,使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模式与国际接轨,卫生部在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出台并于2004年在全国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下简称量化管理)制度。该制度是将食品卫生监督的经验管理模式向风险度和信誉度管理转变的一种有益尝试,实现了食品卫生监督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1]。

学校食堂由于具有就餐人数多、影响面广的特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不仅影响到就餐人群的身体健康,还涉及社会多方面,一直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2]。为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食堂经营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暴发和流行,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封市于2006年全面启动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探讨量化管理在学校食堂卫生工作中的效果,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探讨现行量化管理标准中不够完善、不够合理的地方,提出适当改进建议,笔者对量化管理前、后学校自身状况、基础卫生实施等指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开封市2007年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并纳入量化分级管理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共计69所。资料来源于卫生监督所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档案。

1.2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3]和《河南省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手册》要求,采用《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在年度审查卫生许可证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时对食堂进行评分定级。对参加量化管理的学校食堂实施量化管理前、后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食堂的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并对实施前、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量分分级情况本次调查的69所学校食堂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见表1。

2.2卫生管理状况实施量化管理前、后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有效健康证明持有率、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考试合格率、采购原料的索证率和卫生管理制度实际检查执行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布局和卫生设施配备情况自量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有4所学校对原有食堂进行了扩建、改建,学校食堂硬件建设(如功能区布局、清洗水池分设、餐具洗涤消毒设施、专间、“三防”设施等)显著改观,见表3。

3讨论

3.1量化分级管理提高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之前,部分学校食堂由于对外承包,出现了卫生管理职责不明、管理上脱节、存在盲区等现象。通过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学校对食堂卫生的管理从被动逐步走向了主动,从而把政府的监督管理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强调了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仍应为学校负责人,有效促进了企业自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使得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标准统一,保证了卫生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并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4],得到了被监督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学校食堂卫生发生了明显改观,提高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3.2量化分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量化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校在新、改、扩建食堂时未经预防性卫生监督,造成食堂布局不合理;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食品索证制度不健全、资料不全等。食品索证工作量大,存在问题较多,也是多年来食品卫生工作的难题。虽然国家早有规定,但实际上真正做到索证的餐饮业很少,尤其是那些规模大的学校食堂,因品种多、工作量大,很难做到证件齐全。

3.3建议(1)重点食品必须索证。评审中应将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登记、供货单位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油、面、米、肉、大宗调味品等主要食品应备有相关证件作为评审标准,使之便于掌握[5]。(2)进一步加强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建立规范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首先,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意识,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其次,要严把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使从业人员真正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3)促进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规范化。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是搞好学生用餐卫生安全的关键。学校食堂要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水平。(4)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效能。在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中,卫生监督机构、教育部门应密切配合,并进一步明确其各自职责。卫生监督部门要按照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食堂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6],加大对信誉度低、风险级别高的企业的监督力度,把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律意识低、风险度高的单位上,做到重点监控,目标明确,同时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能,并实行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的制度,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的食品安全意识。(5)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在给每所学校食堂建立基础档案中增设诚信档案,将就餐者对食堂的投诉作为不良记录及时输入,作为经常性卫生审查的扣分项目,进行累计扣分,并将卫生信誉度分级等情况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运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信誉度分级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有效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6(1):71-76.

[2]张漱洁,林萍.江苏省部分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江苏预防医学,2004,15(4):28-29.

[3]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北京:2002.

[4]陈屏历.从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谈食品卫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16.

[5]金志强,金建平,谢福生,等.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探讨.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2):112-114.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9

一、主要目标

在加强农产品农药检测的前提下,县城、乡镇、大型蔬菜生产基地自产农产品的农药超标率不能超过去年,且稳中有降;县城、乡镇自产畜产品的“瘦肉精”检测平均下降0.1-0.2个百分点;全县符合生产许可条件的28类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达95%以上(获证企业包括正在申办的企业);县城全面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有一个以上乡镇全面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食品批发市场、超市全面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加快推进学校食堂和餐饮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管理工作;县城学校及中心镇的中学全面量化分级管理在去年70%的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提高全县的生猪定点屠宰普及率,县城(含县城所在镇)和乡镇生猪定点屠宰普及率分别达80%和7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抓好六个专项整治

1.开展“白板猪”专项整治。从7月中旬开始,在全县开展一场以打击“白板猪”为主要内容的肉食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入手,对全县的生猪屠宰点进行清理整顿,对私屠滥宰和贩卖“白板猪肉”的窝点予以彻底取缔,对制售注水肉、病害肉和采购、使用非定点屠宰场肉产品的经营和餐饮单位、个人,要集中力量予以坚决打击。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加大宣传,动员全民参与打击“白板猪”,切实保障我县人民食肉安全。

2.开展酒类市场整治。加大对无证照酒坊的打击力度;坚决查处使用甲醇、合成乙醇和工业酒精等非粮食作为原材料酿造、勾兑散装白酒的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照制售白酒的窝点。

3.开展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整顿规范盐业市场秩序,打击私盐交易,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小包装食盐、非食用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的行为。检查食盐生产环节,加强对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督。

以上3项工作由县经贸局牵头负责,会同县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畜牧水产、食品药监局等部门实施。

4.开展集体食堂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由县卫生部门制定全县性的专项整治方案,加大对集体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餐饮业及学校、厂矿、机关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食堂的检查和监督,对学校周边地区饮食摊点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取缔无证经营及超范围经营的摊点,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建立和完善开办者的相关责任制,对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此项工作由县卫生局牵头,会同教育局等部门实施。

5.继续开展儿童食品专项整治。以乡镇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检查地区,学校周边餐饮档、食品加工经营单位为重点检查单位,乳及乳制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果冻、饼干及糕点为重点检查品种,依法查处制假售假、掺杂使假及经销不合格、过期变质、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未经检验和来源不明的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未经许可的儿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点,切实加强儿童食品监管薄弱环节整治和规范。

6.组织开展豆制品专项整治。重点对城区市场销售及以酒楼、食堂为主要供应对象的加工单位进行整治,严格实施豆制品市场准入工作。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生产不合格豆制品行为。敦促餐饮业和集体供餐配送单位与合法豆制品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从源头上保证豆制品的质量安全。

以上2项工作由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按各自职责组织实施。

(二)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

1.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突出抓好分散在广大农村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店、小餐馆和学校食堂等整治,有效遏制农村市场的假冒伪劣食品。

2.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一会两站”。推行建立农村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队伍,填补监管空白。

以上2项工作由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按各自职责组织实施。

(三)狠抓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

1.深入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和认证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全县达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30个以上。

2.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继续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和水产品“氯霉素”等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促进农产品污染源头追溯工作,并定期向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信息。

3.深入开展对农业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的治理。继续推行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的相关计划,推广使用高效低残农药、兽药。认真执行国家、省关于禁用限用农药和兽(渔)药物的规定,健全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档案记录制度,开展对农产品生产中使用违禁药物的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管,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强化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水平。

以上3项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负责,会同县质监、工商、畜牧水产等部门实施。

(四)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监管

1.严格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要继续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厂点的普查建档工作,严格证后监管,依法查处无证生产企业,对发现有生产假冒伪劣、掺杂掺假食品违法行为的获证企业,要坚决依法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认真组织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监督抽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出厂检验。按照县质监局的部署,加快实施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市场准入制度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备案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

2.深入开展食品执法打假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县府办《*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东府办〔*〕24号)的要求,认真总结本辖区*年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年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的工作重点,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米、面、油、桶装水为重点产品,以作坊式加工点、有制假记录、无标生产和质量卫生不稳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无证照生产企业为重点对象,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工作。尤其针对食品小企业和小作坊,要组织研究提出具体监管意见和措施,并抓好落实。要专门针对无证照(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生产食品的违法现象,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有效遏制无证无照或者证照不齐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定期监督检验和重点监督抽查的食品要覆盖25种以上。规范食品标签标志,加强对非食品原料的风险监测,严厉打击以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推动食品标准建设,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

以上2项工作由县质监局牵头负责,会同县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实施。

(五)进一步整治和规范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

1.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要严把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始终坚持先证后照,坚决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要对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主要内容包括证照是否齐全有效、经营事项与登记事项是否一致、年检和验照是否通过等。

2.加强市场食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逐步扩大对食品的日常监测和快速检测的覆盖面,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要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关于*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加大食品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开展重点区域、经营者自律承诺和节日食品市场等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加强对食品退市的监管。

3.继续深入推进我县市场食品准入管理。要在*-*年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做好扩面、巩固、提高工作。要按照市场食品准入管理目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对已实施准入管理的市场、超市,要“回头看”,进一步完善准入管理制度,提高准入管理水平。

4.继续推进“三绿工程”(绿色通道、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确保上市销售食品的渠道正、品质好、手续全。

以上4项工作由县工商局牵头负责,会同县卫生、质监、农业、经贸等部门实施。

(六)加强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

1.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贯彻实施《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抽检力度,加强对儿童食品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检查。

2.开展卫生许可专项整治。严格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审核和监督。要在*年8月底前,对辖区内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瓶(桶)装水、膨化食品、食用植物油等生产企业和学生营养餐配送单位的卫生许可情况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

3.开展农村食品卫生专项整治。以农村集贸市场定型包装食品和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查处无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和食品经营的违法行为。各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联合监督执法行动。

4.加强集体食堂的监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大对集体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开办者的相关责任制。

5.加强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强化卫生许可和日常监督管理,重点检查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情况。开展对蜜饯、酱腌菜、冷冻食品、熟肉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防腐剂、色素和甜味剂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以儿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为重点,加大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在儿童食品中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以上5项工作由县卫生局牵头负责,会同县质监、工商等部门实施。

(七)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1.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启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重点企业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建设。继续配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开展乳制品、猪肉、香精香料、甜味剂等品种的信息主动收集、分析工作。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重点品种和环节,选择重要危害因素开展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工作。

2.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全面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广东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河源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完善事故处理机制。相关部门要确定各级事故应急责任人,严格执行应急预案规定的各项措施,对延误事故处理时机、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积极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回访督查制度。

3.加强对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的监督检查,选择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品种,总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规律,建立健全危害因素监控操作规范,提高预防控制能力,对食品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加大监察力度。加大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力度,尤其要抓好对大案要案的督办和查处,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与协作机制。

以上3项工作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上旬至7月上旬,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的具体行动计划,并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中旬至11月中旬,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整治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自我检查验收和工作总结,市政府将组织对我县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和综合评价。

四、保障措施及工作要求

(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权责明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逐级考核,确保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各方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乡镇、社区、村委会;经贸、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要与各自监管范围的食品企业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二)加快长效机制建设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试点工作,在条件适宜的地区、行业开展试点,探索综合监督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销地与产地全链条监管、中心城市与生产基地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新路子。

(三)加强宣传报道,正确引导消费

制定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五年纲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辨别能力。注重宣传各类放心食品,正确引导消费。建立食品专项整治新闻制度,及时食品安全信息。

食堂标准化建设方案篇10

深化高校学生食堂全成本核算管理的思考杨国战苗环春刘科堂王凤兰由于当前高校食堂成本管理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全成本核算还没有系统、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权威性的全成本核算理论作为指导及控制成本的依据,各高校伙食政策和对成本归集认识不同,导致各高校后勤食堂全成本核算在管理的方式、口径不统一。二是在全成本核算的运行当中,食堂实际运营发生的间接成本大部分是以销售毛利率的形式存在,食堂的全成本核算只是对直接成本和部分费用分摊的核算,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三是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完善,食堂在全成本目标控制顶层设计上做的不够,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触点没有延伸到食堂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核算的重点仍是事后反映,事前成本预算、事中成本控制、事后成本分析流于形式;四是食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薄弱,成本核算和分配考核机制有待健全。食堂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凭经验、靠感觉多,市场调查、环境分析少,难以实现全成本核算要求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职工“责、权、利”有机结合需进一步提高。

二、全成本核算的途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全成本核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1.准确理解与把握高校后勤食堂的属性,不断完善全成本核算管理的理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虽然在理论上做了不少的探讨,在实务上不断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各高校后勤食堂现行的会计核算大都是借鉴企业成本会计方法,按照企业成本核算模式进行,其核算科目和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食堂全成本核算的要求,同时各高校在伙食政策和成本认识上也不尽相同,如有些财力雄厚的高校对编制内职工的档案工资不计入食堂成本,有的高校则对编制内职工的档案工资全额停发计入食堂成本等,各高校后勤食堂全成本核算在方式、口径不统一,校际之间数据缺乏对比性。因此不断完善全成本核算管理的理论,积极稳步推广实施,及时追踪补充完善,以促使高校后勤食堂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我们后勤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2.正确划清成本与费用的界限,把食堂实际运营发生的间接成本科学准确地予以归集和分摊由于目前高校后勤食堂将食堂管理层人员发生的人工费等各种办公耗费和员工培训费、餐用具购置费、设施维护维修费等公用费用都放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列支,不计入当期产品成本,只在产品销售毛利率中体现,笔者认为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容易出现食堂基层紧管理层松,造成新的浪费,同时食堂毛利率也显得过高。这点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探讨。要以科学的标准把食堂实际运营中发生的间接成本科学准确地予以归集和分摊,不断加大进入成本的消耗,促使全成本核算履盖食堂的全部经营活动。

(二)综合设计顶层目标,不断优化全成本核算体系,实现顶层目标与日常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

1.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以郑州大学为例,该校后勤集团管理的食堂从2009年开始进行全成本目标总体规划,根据食堂的经营情况、学生人数和饮食价格总水平明确本年度食堂的成本目标,再由食堂对各班组分解。食堂微利经营,保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明显低于校外同类餐饮价格,各食堂每顿饭必须提供至少3个1-1.5元的低价菜,并坚持向师生提供免费菜汤。经过四年来的实践,食堂每年都能按时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师生对食堂服务的表扬信也逐年增多,师生对食堂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增加。

2.优化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1)规范产品成本核算单元管理和业务流程,强化监控措施。要规范确定采购、验收、贮藏、领用、加工、烹饪、销售、核算等关键节点的管理制度,使各工作岗位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要素要及时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评价,保证成本归集的真实、及时和正确。郑州大学食堂在产品原材料采购、验收、贮藏、领用、加工、烹饪6个环节中,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和工作流程运行,这6个环节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有规范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来约束,员工操作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表格进行记录,环环相扣。工作的人、领的物,出的产品,可顺查,可倒查,增强了成本管理的刚性,保证了成本归集数据的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定期制定标准菜谱,明确量化指标。制定标准菜谱,一便于成本核算,无论原材料市场如何变化,均可根据配方核算每个菜品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对比,可以有效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所在。二可按照规定的生产用料进行制作,保证产品的分量标准化。三可减少厨师操作技巧和难度,降低劳动成本。四是可预示产量,减少对存货控制的依靠,方便成本控制。

(3)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定期召开成本分析工作会议。食堂可对各核算单位设兼职核算员,定期对食堂或班组进行局部或全面的成本核算,加强对全成本核算的过程控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各岗位人员沟通,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月底与食堂财务进行比对,对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做到“算为管用”。食堂财务要建立成本、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对盈亏率、毛利率、间接成本率、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等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分析、归纳和思考,为食堂经营决策、人员激励、社会补偿、饮食价格制定等一系列问题提供客观详尽的数据支持,真正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调整的目的,保证年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以郑州大学后勤集团管理的学生食堂为例,为加强对饮食产品价格的监控,制定了《销售品种成本核算表》,定期以份为单位和规定的毛利率对食堂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重量、质量进行成本核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成本与价格相配比。如米饭,每份300克,销售毛利率为18%,成品味型:清香,主料:136克0.679元,水电费成本0.08元,蒸汽成本0.03元,人工成本0.03元,成本合计0.819元,销售价格1元。

(三)加强和提高食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健全公平公正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为职工搭建好“责、权、利”平台,为高校后勤食堂全成本核算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1.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合理使用各种类型人员,依法用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由于编制内的职工陆续退休,食堂技术骨干严重缺失,为满足师生餐饮多样性需求,需从社会聘用烹饪技术骨干。以目前郑州人力资源市场来看,聘用一名技术全面的厨师月工资达到6000--7000元,普通技工3000--4500元,保洁工的工资也在2000元以上。郑州市最低工资从今年7月份上涨至每月1400元,上涨幅度达到13%。国家社会保险政策的完善也使高校食堂人力成本不断提高:2014年7月,郑州市职工社会保险政策规定,为职工参加“五险”,单位每人每月需支付713元。高校食堂人工成本的压力持续加大。因此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管理,科学定岗定编,动态用人,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及自我约束性,创造稳定现有人才的良好环境,培育一支优秀稳定的骨干队伍,防止出现人等事、人浮于事的状况。

2.建立与全成本核算相适应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正确评价和考核各食堂及班组的经济效益要将饮食服务的质量管理和岗位管理结合起来,成本责任与成本控制挂钩,利润责任与服务质量挂钩,明确各个核算单元的责、权、利,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012年郑州大学后勤集团管理的食堂打破员工的身份束缚,根据后勤集团绩效考核方案,制定了饮食公司《岗位量化考核标准》,所有员工一视同仁,绩效工资由两部分组成,岗位责任绩效工资与岗位责任、质量责任挂钩,工作业绩绩效工资与工作技能、成本效益挂钩,相同岗位上由于成本、利润和服务质量的不同,员工收入也不同,充分体现了岗酬结合、技酬结合和劳酬结合的分配考核机制,发挥了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极大激发了员工优质服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