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实训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2:48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1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原名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心)在1996年就开始集中管理GF报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即由一名业务副主任(副所长)主管GF报告工作,科技处训练科为业务主管部门,设立一名业务参谋分管GF报告工作。在科技信息研究室设立GF报告管理小组,承担GF报告的业务管理工作,负责GF报告的形式审查工作以及收集、整理、上报、管理与交流使用等工作。2012年制定《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建立“GF报告联络员”制度,由各单位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GF报告工作,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日常管理工作,拟制本单位GF报告年度编写计划,并监督落实,组织本单位GF报告的撰写、审查、上报等工作,并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初步技术、形式审查。

1.1GF报告的提交范围中心完成国防科技项目(包括试验技术项目、军口863项目及其他国防科研项目)、教育培训和管理决策项目时必须撰写GF报告,并提倡和鼓励完成工程型号任务和其他基础研究项目时撰写GF报告。学科内容涉及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航天服、航天食品、训练模拟器、飞船工程设计的医学工效学要求与评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等航天医学研究、航天工程研制与试验的各个方面。

1.2GF报告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每年年初,各单位拟制“GF报告编写计划”,由训练科汇总,并编制下发“XX年度中心GF报告编写计划”,明确报告题目、编写人、完成时间节点等。科研人员按照《中国国防科技报告编写规则》,利用“国防报告管理系统”,撰写合格的GF报告后,呈交至相关业务总师或学科专家审查其技术内容,再交至GF报告管理小组进行形式审查(必要时修改后进行形式二审)。年底,管理小组对年度内GF报告进行汇总、整理,并在审定表上加盖中心公章,上报总装GF报告管理办公室,同时另存一份纸版报告以提供交流利用。

1.3GF报告管理现状GF报告的日常管理及利用等工作,按照《中心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并参照《中心技术文件管理规定》,严格做到闭环控制、准确及时。经统计,1997-2013年,由GF报告管理小组管理的GF报告约1000份,远不及每年近5000份的技术文件产生量。GF报告的交流使用量也不多,只在项目结题、实验室评估、课题查新、职称评定时,才有个别科研人员检索、查阅相关报告,年均检索量甚至不足20册/人次。GF报告数量少、内容、格式要求严格、管理系统软件与水印系统冲突等原因,导致GF报告的撰写、提交、征集、交流使用等得不到充分保证。

2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收集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GF报告是科研人员为了描述国防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具有一定密级的特种文献,详实记载了国防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GF管理的目的是积累、传播和交流,使科研工作者能够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重复实验过程或了解科研结果。虽然军队院所开展GF报告工作已10余年,但进展并不是很理想,存在报告收集不全、管理体系不完备、交流使用不便等问题。

2.2未完全纳入科研管理程序GF报告的征集应贯穿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科研合同、科研项目执行、项目管理等各环节、全过程,但并未认真执行。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承担者以及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局面,使GF报告不能完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能完全纳入科研工作管理程序中。

2.3交流与利用不够充分GF报告的交流和使用在《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等文件中都有规定,但是目前只是体现在项目结题、实验室评估、课题查新、职称评定等方面。GF报告内容程度高、总量不多、技术质量难以保证,使其不能得到充分交流与利用。

2.4培训与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由于军队院所科研任务重、工作量饱和、时间节点紧、保密形势严峻等特点,科研人员的时间、精力往往不能保证GF报告的撰写质量,甚至不能按时间节点提交报告。另外,科研人员不能熟练使用GF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系统与水印系统或其他保密系统等,加之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奖惩机制不够到位,大大影响了科研人员对GF报告的撰写效率、提交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3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军队GF报告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与改进措施。

3.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构建GF报告管理体系为了保证GF报告工作顺利开展,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级分层构建GF报告收藏和服务的管理体系[5-6]。

3.1.1构建系统级(或全军)层面的科研院所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负责系统级军队院所GF报告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对军队院所的GF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军队院所GF报告工作的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相关方针、政策、法规,负责军队院所产生的GF报告的征集、审查、上报、业务建设、管理与交流利用,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各院所的GF报告工作,使之正常开展。

3.1.2构建军队院所层面的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负责各军队院所GF报告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凡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单位,由一名业务副院(所)长担任该单位GF报告管理负责人,科技处(或类似的科技管理职能处室)负责GF报告业务主管工作,指定一名参谋任联络员(一般为负责科研项目管理的业务参谋),并在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成立GF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各院所GF报告的日常工作,承担GF报告的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工作。制定、贯彻、落实本院所的GF报告工作规章制度和计划,负责GF报告的征集、审查、上报、业务建设、管理与交流利用,负责GF报告的规章制度落实、业务培训、协调沟通,负责GF报告工作总结、表彰和经验推广等工作。

3.1.3构建各军队院所下属各处、室级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各军队院所下属处、室指定专人负责GF报告工作,对本处、室产生的GF报告进行收集、初审,并及时提交至本院所的GF报告管理部门,确保本单位产生的GF报告在单位内部得到充分利用。负责贯彻落实GF报告工作的规章制度,拟制本单位GF报告年度编写计划,并监督计划落实,负责组织本单位GF报告的撰写、审查、上报,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初步技术审查、形式审查等。

3.2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建立健全GF报告管理制度

3.2.1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GF报告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将GF报告工作纳入科研管理程序。这是贯彻、落实GF报告工作制度的关键,是解决报告撰写、提交长效机制问题的迫切需要[7]。在项目立项、下达、实施、验收、鉴定和报奖等主要环节,明确撰写和提交GF报告的职责要求,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报告;在项目立项、下达和开题阶段,在立项申请报告、开题报告和任务书中明确撰写提交报告的数量和时限;在项目验收、鉴定、报奖阶段,将撰写和提交GF报告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承担者以及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将GF报告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科研能力建设中,作为关系本单位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

3.2.2加强制度建设,使GF报告工作有章可循军队院所应建立《军队院所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为GF报告管理奠定制度基础;梳理本单位制订和颁布的科研管理方面的文件,采取修订或专门发文的形式,将GF报告工作纳入其中,确保国防科技建设与管理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都有开展GF报告工作的依据和要求;提升GF报告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的融合度和收集的完整性,强化知识产权和保密管理、完善共享机制建设,推进科技报告的充分共享和交流使用。

3.3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加强GF报告的交流共享

3.3.1分级管理,严防失泄密,进行交流利用GF报告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国防科学技术秘密,还涉及到国家、国防建设的安全利益及专有技术或敏感技术。因此,对于GF报告一定要在坚持保密守则的前提下,按照“集中检索、分布获取、分级保障、设限受控”的原则进行交流和使用[8]。可定期出版公开、内部密级的GF报告,鼓励国防武器装备研制、承制单位使用相应密级的GF报告,要求管理部门使用相应密级的GF报告等。

3.3.2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促进开放共享在统一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构建GF报告信息资源平台,建立集成融合和无缝链接的信息资源系统。在降低撰写和形式审查的难度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对GF报告进行信息审核和针对性开发,合理确定科技报告的共享范围和保密级别。向军队院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等分级开放国防科研信息和科学数据,并由此建立军队院所自主创新知识库,依托互联(局域)网络形成分级、分层的GF报告全文信息检索系统,促进GF报告的开放与共享[9]。

3.4健全培训和奖惩机制,提升GF报告数量与质量

3.4.1加强培训,提高GF报告和数量的质量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熟练使用管理系统撰写和提交报告。重视报告的技术质量和形式质量,不断完善由科研人员、主管领导、技术专家、GF报告管理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使之融入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本单位的报告撰写任务。

3.4.2建立有效奖惩机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建立奖惩机制是GF报告体系建设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报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制订有效的政策措施,公平合理地将国防科技报告纳入本单位的技术职称和职务考核、晋升的指标体系,有效提高科研人员撰写提交报告的积极性。开展评优奖先活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将报告撰写上交情况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利益相挂钩,逐渐形成写好多交报告的良好氛围。对未按要求提交报告的项目予以必要惩戒,如削减经费、取消承担延续项目的资格等,以引起项目组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和警醒,促进报告撰写和上交。

4结语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2

仁怀市教育局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切实加强我校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质量管理,全面作好迎检验收工作,校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我校站点进行了全面检查,现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和运行机制情况

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成果,把建设“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到实惠”的长期机制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关于远程教育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调整充实人员,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在具体工作中,我校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调整充实人员,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在具体工作中,我校远教办切实加强以建站点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并及时调整充实人员,严格按照遵义市远教办《关于进一步抓好各级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奖惩机制,综合拟订《机房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10余项有关职责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我校远程教育基础建设和管理维护、教学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整改报告《关于远程教育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充分开发整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确保教学进行正常化、规范化,我校远教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建设,努力使站点机房好培训室达到“六防六好”(放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震、教室好、桌凳好、通风好、灯光好、环境好)标准。

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逐级考察,明确专人管理,着重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抓好站点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终端设备技术维修人员队伍建设和远教教学辅导人员队伍建设。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突破,对教学辅导人员、管理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对计算机管护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对远教管护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在管理技术人员方面,采取“把关选拔,岗前培训,强化考核”的有效措施,确保了管理技术人员相对稳定。从检查情况看,设备运行基本正常。

二、站点管理和运行概述

就学习培训而言,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一定原则,我校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全乡相继培训1800人次,乡机关干部(含村民组干部)参训率达85%组织干部群众收看节目与教师现场讲解相结合,到目前已收看《空中课堂》、《烤烟生产技术》、《养殖技术》等10多个节目。把转播中央资源与开发地方辅助资源相结合,建立远教教学资源平台,从今年3月起,我校的一切公开课,示范课,音乐,美术均在多媒体上课,并要求制作课件。

三、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我校远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组织要求还存在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对网络技术上出现的有些故障束手无策;

二是远教办公室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部分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对远教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四是目前远程教育资源还不能正常接收。

四、自查评估

从检查工作来看,我校虽然有了专人的管理人员,但在制度上落实还不够好,机房在“六防六好”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其管理使用情况仅达要求的80%(即综合平分80分)。

五、整改方案

3月底前,组织所有计算机人员实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其达到“四会”,既会管理、会维护、会使用、会排除一般性的故障。

3月25日前。全面完善各种档案规范化管理,添设各种办公设施。力求达到“六防六好”要求。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3

关键词:检测能力质监事业

质检系统技术机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地方产业提升、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监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县的技术机构在检测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业务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如何推动质检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县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呢?以下是我对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的几点见解。

一、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局领导班子从着眼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入手,确定“深化内部改革”、“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等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机构改革力度:一是着眼事业发展,优化机构。调整检验布局,细化检验领域,进一步拓宽检验业务覆盖面。二是着眼调动工作积极,改革用人制度。实施了专业技术职称竞聘上岗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专业技术职称指标与用人机制的瓶颈问题,调动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着眼技术管理,设置岗位。设置了主任、工程师管理岗位,强化检验工作基础管理,提高质量技术管理水平,落实科研项目开发管理要求。四是健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程序和行政管理目标,修订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大力实施“人才兴检”、“科技强检”战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好人才培养工程,用多种方式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增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一是发挥现有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考核比武、以老带新等形式,不断加大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促进检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继续深化完善技术机构的整合与布局工作,努力形成一支“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质检人才队伍。二是提高掌握新装备的能力。加强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建设和规划,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的科研带头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手中装备,真正发挥出新装备的最佳效能。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把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使质监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通过引导,积极促进高新技术项目聚集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通过质量信誉评价,推动企业走“诚信经营、以质取胜”道路。四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能力。积极稳妥地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强化岗位管理和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机制为核心,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不断扩大用人单位自。同时,打破内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拔尖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该局还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不断增强技术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强质检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以加强“双基建设”为契机,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了质检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了检验检测总体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强质检实验室建设。以我局为例,今年共投资100余万元,在原有基础上又新添置了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设备;改善了实验室环境条件。更换了实验室操作工作台及空调等辅助设施,扩大了检验面积。将实验室进行了合理的布局。现分为常规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高温仪器室、天平室、标准溶液室、气相色谱室、原子吸收室、药品室、样品室等9个工作室,满足了检验检测日常工作要求。今年5月份食品中心顺利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复核)现场评审。通过产品认证70余个,参数认证20余项,现具有方便面、挂面、植物油、糕点、淀粉、熟肉制品、粉丝等七大类产品的综合检验能力,基本满足了我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要求。二是加强质检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去年共派三人到部级视食品中心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专项检验培训,今年又派4人参加了省局组织的上岗证培训,同时培训了2名实验室内审员,回来后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在省质监局组织能力验证考核工作中,我中心参加饮料、酱油的能力验证,所提交检测数据均为满意值。

四、确保报告质量,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检验报告”是质检技术机构的产品,检验数据的准确与否,决定着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为确保我中心检验报告的合格率,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每月按10%以上的比例,抽取检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依据《程序文件》进行溯源检查和报告质量评定;二是根据报告质量的检查结果,及时下发《报告质量检查通报》,并将每月报告的质量系数和质量折线图,以板报形式进行公示;三是加强报告质量考核管理,按《检验报告质量考核办法》,对问题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提出限期纠正要求,对有质量缺陷的报告,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四是设置主任、工程师管理岗位,加强日常质量技术管理,严把报告质量关;五是所长与各室主任签订检验报告质量系数责任目标,对达不到的规定指标的检验室,不参加年终先进集体的评选;六是加强检验过程的控制管理,制定《重大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办法》和《重点控制方案》,对重要环节进行现场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七是及时修订体系文件,促进检验工作质量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

五、加强实验室能力验证比对,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

为落实全国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__]70号)要求,立足于长期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进一步做好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为防治工作准备充足的技术力量,特制定本.一,培训目标

1,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卫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非典"防治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掌握"非典"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使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非典"基本知识,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出院标准,隔离病区和病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正确使用常用救护设备;掌握院内隔离防护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减少院内感染.

3,使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人员,特别是流调人员,掌握"非典"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调工作力度,提高流调效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4,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包括乡村

(第3页,共7页)

医生)掌握"非典"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可疑病人转运与初步处置原则,以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做到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迅速采取初步救治和隔离,防护措施.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按照不同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做好基础培训和分类培训,必要时进行强化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同时,根据对"非典"疾病研究的进展和疫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规范.

(一)基础培训:包括卫生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全体职工.主要内容为:"非典"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病区设置及操作规范,隔离防护措施和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二)分类培训:

1,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的医护及相关人员

⑴临床医师.参与救治工作的各级,各专业临床医师.主要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基本知识,"非典"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规范,呼吸及循环系统监测基本知识和技能,血气分析基本知识和技能,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原则,严重并发症(如呼衰,肾衰)的救治技能,iCU知识和技能,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技术以及心理治疗基本知识等.

⑵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知识和技能,隔离病区管理及操作规范,病人管理,重症病人抢救基本技能,呼

(第4页,共7页)

吸支持的各项临床观察,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等.

⑶工勤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隔离病房的空间,地面,物品消毒方法和规范,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污物处理原则和方法,病人尸体的处置原则和方法等.

⑷放射,检验等医技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相关放射,化验指标,"非典"病人检验样品采集,转运,保管规范,辅助检查设备消毒方法,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⑸消杀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配制,杀毒原理,不同污染程度区域所用的消毒方法,如何检验消毒实效等.

2,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主要培训内容为:上述定点医院的基础培训内容,发热病人的就诊程序,"非典"临床诊断标准及诊疗规范,疑似病人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消毒隔离防护规范,隔离留观室的防护原则和管理,疫情上报制度和上报程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内容,病人转运原则等.

3,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主要进行基础培训,主要内容为:"非典"的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基本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和方法,相关法律和法规.

4,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卫生人员

主要进行基础培训,侧重在"非典"的基本知识,临床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公众预防指导原则,个人防护措施,可疑人员基本处置原则,疫情报告程序和方法,消毒和隔离的基本方法,相

(第5页,共7页)

关法律法规.做到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非典"知识和科学预防原则,及时发现并上报疫情,迅速实施初步救治和隔离,防护措施.

各医疗组(队)在进入隔离病区前,流行病学调查后备人员在参与非典流调工作前,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并进行隔离防护的实战演练.

三,培训教材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可选择下列教材:

1,卫生部组织录制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参考资料》光盘(一套7册).内容包括:"非典"的公众预防;"非典"的诊断与治疗;转运"非典"病人的安全措施;医院的消毒,隔离与防护;预防"非典"医院内传播的消毒与防护方法;钟南山院士讲座.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教材(修订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4,卫生部制定颁发的有关防治"非典"的文件,规范和指导原则.

5,卫生部,科技部,中华医学会编印的有关"非典"防治宣传手册,折页等.

6,卫生部科教司指定,制作的其他培训教材和课件.

四,培训组织与安排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省卫生厅负责宏观规划,分类指导

(第6页,共7页)

和协调,各地市卫生局按属地管理原则,统一指挥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安排培训工作.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每轮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定点医院,后备医院的第一或第二梯队人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一线流调人员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在此文件下发后15天内完成.全体人员的第一轮培训工作应在文件下发后30天内完成.

培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尽可能采取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或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疫情不扩散的情况下,也可采取专家集中讲课,专题讲座,现场演示等方式.在培训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和高校的作用.

五,培训考核与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登记考核,考核成绩可纳入当年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在岗培训管理.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各地市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地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各医疗,预防机构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乡,村两级卫技人员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培训工作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所需经费从各级"非典"防治经费中列支,任何培训机构不得收取培训费用.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5

关键字:工程项目管理归档

abstract:thispapermainlydescribestheoffshoreplatformconstructionprojectcontentanddatamanagementproblems,describestherequirementsandmethodsofdocumentation,themainreasoncausingtheproblemandproblem-solvingmethod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rojectmanagementarchive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海洋石油业的迅速发展,在海洋平台建造项目中,相关各方对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都比较重视,可在项目资料的管理和归档方面,从业主到项目施工方都存在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等现象,特别是项目的过程资料的搜集、积累和管理方面重视不够,因此出现了海洋平台项目陆地完工后,项目资料管理人员还要组织大量项目技术人员集中收集、整理和编制竣工资料的现象。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和竣工文件的编制、立卷、归档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是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完成工程任务和履行合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竣工结算的依据。应该像重视工程施工一样的重视项目完工资料的编制、立卷、归档工作,更应该像重视工程施工质量一样重视完工资料的编制质量,完工资料编制的好坏,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海洋平台工程建造项目技术资料的作用

2.1施工技术资料是项目在筹建、施工、竣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资料。

2.2项目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

2.3项目施工技术资料是平台维修、管理、使用、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

2.4项目技术施工资料也是工程价款变更的重要依据。

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的分类

项目文件指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具体分类如下:

3.1项目前期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专题研究、工程安全分析报告、项目报批和审批文件、项目立项报告、任务书、向公司的请示和批文、与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来往文件等。

3.2设计文件:基本设计成果文件、详细设计成果文件、加工设计文件、完工设计图、设计变更记录。

3.3合同采办文件:招标策略、采办策略(包括采办方式和采办计划)、招标书承包商资格预审、技术、商务评标及批复文件、工程合同、采办合同、报关文件、验货报告、采办跟踪表、变更申请、变更审批文件、合同变更、往来文件。

3.4质量控制文件:质量保证文件、第三方检验文件及法定检验文件质量、质量事故报告、质量记录清单、过程控制记录文件。

3.5HSe控制文件:HSe管理程序、预开工安全、风险分析报告、HSe事故报告、HSe检查相关文件。

3.6费用控制文件:项目费用计划、费用分析、项目的概算、预算和决算、税务文件、项目计划及跟踪包括设计、建造和采办计划、项目的风险管理。

3.7计划控制文件:一至三级进度计划。

3.8培训:项目组人员培训材料。

3.9管理文件:项目实施大纲pep、各专业施工工艺程序、项目的保险、周报、月报、年报、备忘录、会议纪要、项目竣工报告、项目大事记、项目工作总结、项目有关的实物档案、项目声像资料、项目档案相应的电子文件。

3.10技术文件

完工文件:厂家设备的完工资料、设备证书、完工报告、调试大纲及相关文件、工程设施竣工验收文件、工程设施的操作维修手册及培训手册。

4、项目文件质量要求

根据项目施工特点,项目文件资料应有其基本的要求,即“及时准确、真实全面、规范系统”。

4.1技术准确是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只有及时准确收集整理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时准确做好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等原始记录,及时归档。

4.2真实全面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生命灵魂,真是全面的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重要依据。

4.3规范系统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完整准确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工程技术资料的存档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进行规范归档,存放项目文件的房间应有专人管理,采取措施做到“八防”,即防火、防盗、防尘、防光、防潮、防有害气体、防鼠、防虫。使工程档案资料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

5、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5.1工程资料不完整

不完整的技术资料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的了解单位工程的实际情况。

5.2资料的实效性较差,遗漏现象严重。

技术资料的时效性体现在资料不足、遗漏、残缺等。

5.3施工资料不真实。

有的工程单位只注重实际施工作业,对于工程技术材料没有给予重视,这造成收集到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

6、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6.1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素质。首先施工企业要健全施工资料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其次定期组织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为资料的管理打好基础。第三就是业主方及监理人员对施工资料要及时的核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

6.2注重收集整理。由于施工资料形成周期较长,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因此工程资料要从工程建设的初期进行原始资料与工程实体进度同步收集。分阶段进行整理归档,同时要注重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做到真正体现资料保存的价值。

6.3做好合理计划,制定合理的归档时间

为了确保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的完整性,一般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做好项目全部重要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7、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繁琐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各个专业技术部门的一项复合性工作施工资料管理,是贯穿于工程建设始末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工程同步,施工单位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管理好施工资料,以达到施工资料能够真实地保证和反映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具有可预控性和可追溯性的目的。

[1]GB/t5023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S].2001.

[2]石琰.工程竣工资料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09,(4).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突出“一村一品”、突出农时关键季节和突出重点贫困村的原则,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民需求,开出培训新菜单,组织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全县2009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7万人,每位受训农民接受3次以上的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县农林局牵头,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菜单,由各村(居)根据本村(居)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专业。培训单位根据各村(居)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每村(居)全年实施3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向受训农民发放一份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3个小时,每次培训活动形成一套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到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拟定新兴产业培训菜单;落实培训教师;编印技术资料、明白纸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到11月底。围绕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这一目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培训监督检查、组织现场交流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组织实施与工作机制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县农林局、财政局根据全县镇村人力资源状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村,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由农林局负责牵头、县农干校与镇农技推广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县农林局与农干校签订培训合同;县农干校与各镇(区)农技推广中心签订培训合同;镇农技推广中心与村(居)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职责。

3.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地方实际,根据本地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农林部门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各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居)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

4.组织农民培训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居)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成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第一轮培训围绕冬季大棚生产和春耕、春管、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在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要根椐秋收秋种、农产品营销以及来年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在11月底前完成。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

(二)工作机制

县农林局负责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工作;县农业干部学校负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包括制订实施方案、选派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全程管理等,并协助相关方面做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1.行政首长负责制。农民培训工程实行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组长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研究和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承担培训任务单位法人负责制。县农业干部学校承担培训的具体实施,培训单位的法人对培训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培训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等行为的,将严肃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3.目标责任合同制。县农林局与县农业干部学校签订目标责任和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培训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农干校与各镇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合同。

4.网上公示制。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培训情况上报,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各镇(区)每月25日及时报送培训进度。

5.检查监督与验收制。对全县培训情况,县农林局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12月底进行总结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对通过检查验收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培训单位予以表彰;对不合格的培训单位取消培训基地资格,3年内不得承担培训任务,并按照培训合同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培训资金管理

1.培训工作以村(居)为单位进行组织,培训资金管理要核算到每个村(居)、每场培训。各村(居)通过点菜单选定培训内容后,培训单位要以村(居)为单位制订每场次的培训预算,报县农林局、财政局审核批准后执行。

2.省级补助资金必须确保40%用于发给农民的教材及资料费,其余40%用于支付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误餐费及后续跟踪服务等,20%用于宣传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费用。任何方面不得再提取任何管理费用、工作费用。

3.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前期准备工作。每场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形成培训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培训经费支出明细、参训人员数量、培训经过等情况,经县农林局审核后,集中到县财政局统一报帐,报帐资料中必须提供教师讲课费(包括交通费、误餐费)发放清单、购买资料及印刷资料的详细清单。

4.培训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管理单位为县财政局。财政局要严格审核培训预算,严把报账关。对预算结余和报账结余资金,可继续用于增加培训场次支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追究相应行政领导的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强化监管

建立农业部门、县农业干部学校和讲师团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县农林局通过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县农林局对培训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滚动淘汰。加强讲师团成员的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讲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并对讲师团成员的补贴预留20%,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7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建院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坚持专业与产业、行业、企业多元对接,合作共赢,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使学院步入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一、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作,大力实施“四大工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 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松原地处吉林省西部中心地带。四大资源优势(粮、油、水、草)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三个优势产业(电力、建材、制药)、两个配套产业(石油配套业、汽车配套业)以及物流、旅游等潜能巨大的新兴服务业。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紧贴区域支柱产业,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以农林牧渔类、石油和天然气类为重点,以园艺技术、油气开采、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为特色,以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土建施工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为辅助的服务经济功能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各专业毕业生遍布在各行各业,为地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7年学院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就业50强”荣誉称号。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松原及周边地区蔬菜、果树、花卉、设施园艺等支柱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对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学院园艺专业的设置,充分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该专业几年来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企业需要的人才,分别在设施种植、花卉生产、果树栽培等各方面从事技术工作,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现状。另外,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院为载体,实施“畜牧人才培养工程”,每年为学院所在地松原市培养100名村级防疫员。选派20余名师生深入学院周边大安市、乾安县、扶余县、长岭县等地区,参加当地春秋季动物防疫,开展畜禽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畜禽免疫标识等技术服务。学院机电工程系围绕松原石油机械、汽车机械配套和农业机械来设置数控技术、焊接技术等专业,为吉林油田、大庆油田输油管道和压力容器的生产与维护提供人才支撑,为一汽集团和哈飞集团的零部件加工企业、松原农业机械制造、维修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为上述企业进行在岗人员培训,三年来累积达3600人次。

2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几年来,学院大力开展松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培训人数共计3730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2008年学院被国家劳动部认定为“部级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

3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通过开展农村(社区)贫困青年应用电子培训班、前郭县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班、全市乡村两级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提高了农村村干部综合素质及农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学院被吉林省委组织部认定为“吉林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同年,荣获“吉林省职业能力建设先进单位”。

4 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几年来,学院成人教育中心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其中,举办的松原市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班、创业小老板培训班(SYB),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得到了上级政府及社会各届的广泛好评。学院现为“松原市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

二、校企合作,多元对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经济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与松原市美仑商务宾馆、石油大厦、银苑宾馆、大和御膳、长春市金安大饭店、开元名都、至尊大酒店、延边市长白山宾馆开展校企合作,为探索实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成功典范。该专业于2008年3月被吉林省旅游局授予“吉林省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定点单位”,至今为止共培养8期有意向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员千余人,百余人获得了导游员职业资格。该专业现已成为区域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成为区域餐饮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时,随着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商务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将本专业系统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植入岗位工作中,扩大了民营连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民营连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部分毕业生与企业实施订单种植,形成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我们认为,校企深度对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中,办学目标的深度对接是前提;课程内容的深度对接是关键;教学手段的深度对接是保证;办学成果的深度对接是动力。

三、以科研为切入点,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山葡萄种植、山葡萄酒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效显著。被吉林省科技厅列为省级地方引导项目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名优酿酒葡萄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于2006年9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获得了松原市建市以来的第一个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高质量完成了松原市高科技项目创新基金项目《山葡萄酒开发》的研究工作。利用以上两个项目的成果和技术,引领140多个农户建起了3200多亩山葡萄生产基地,仅乾安县第三机械林场一处就建起了2250亩标准化山葡萄基地。年葡萄产量可达3千多吨,增加农业产值600多万元,户均增收4万多元。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8

一、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测管理力度

《传染病防治法》对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职责有了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及时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按照法律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做好疫情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业务人员培训等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区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有关单位。

二、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疫情预警、预测能力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疫情报告单位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报告分析质量,加强疫情预警、预测预报工作为重点,切实发挥疫情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对各级疫情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各医院、卫生院要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疫情管理报告网络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在人员、设备、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谎报等现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充实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岗位如有人事变动,应提前写出人员调整申请报区疾控中心备案,以便区疾控中心及时掌握疫情人员调整情况,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二级以上医院要保证至少两人专职从事疫情管理工作,镇卫生院、厂企、民营医院要配备一人专职、一人兼职的疫情工作人员,且工作要相对稳定,做到专机专用。

加强医疗单位的网络直报工作,扩大网络直报覆盖面,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工作要求,全区所有由财政拨款组建的医疗卫生单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论是否接诊传染病人均作为网络直报单位,私立医疗机构逐步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做好疫情报告审核,加强疫情通报工作。国家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各单位要在规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和填报质量的分析,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反馈疫情信息,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并定期通报。做好对疫情信息的预测、预警工作,对重要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追踪调查和处理。区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疫情报告工作,一月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并将督导、考核结果及时报告区卫生局,有效推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定期组织疫情漏报调查,及时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和指导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对辖区内的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发现异常报告(疫情报告突然增多或减少、传染病的暴发等)要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将调查结果按规定逐级上报。

三、加强疫情监测,落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

为及时应对人禽流感、SaRS发生和流感大流行,控制和降低全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2012年要继续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各类传染病暴发的技术、物资储备;继续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测点的指导,完善监测网络报告工作;加强培训,提高呼吸道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医院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和排查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预警病例,认真贯彻执行市局[2005]32号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具有前哨作用的环节和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要加强大众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要抓好组织、人员、物资的落实,定期组织非典防治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要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市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预案(试行)》及《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等要求,加强流感、人禽流感疫情监测、预测预报工作,重点是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和重点人群的监测,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加强流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必要时启动人间禽流感高暴露人群监测点和设立应急监测点;加强预防流感宣传,有计划地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登记、统计与上报工作。

四、强化霍乱和腹泻病的防治措施,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提高霍乱和腹泻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霍乱防治工作方案》,高度重视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按时成立霍乱防治机动队。

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准备,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两镇卫生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厂企、民营一级医院设立专桌,保证肠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疫情监测,有计划地开展疫源检索,特别是霍乱弧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检索,在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外环境的监测,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执行全省首例霍乱病例处理制度,一旦出现首例疫情或暴发疫情,迅速核实诊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继发、蔓延。实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区疾控中心、市立四院、省交通医院、山大二院按要求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要做到物资装备齐全、整洁、实用、有效和便于携带,组织现场疫情处理演练,增强实战能力。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中心,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区疾控中心在流行季节对海产品、疫区的食品、饮用水和其他外环境进行抽样检验,所有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同时,加强对黄河、工商河水点的采样检索,加强对旅馆、饭店、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摊点、集体食堂的监测和管理,对重点人群进行采便检查,防止霍乱的水型和食物型暴发。

五、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强化艾滋病防治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和《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以《省艾滋病防治宣传“五进”方案》、《省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省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方案》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实行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规范防治。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到2010年90%以上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等人员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目标,逐步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就诊病人中主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率。

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济卫疾控发[2007]17号)5类艾滋病防治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安全套推广和高危行为干预,全面开展场所内服务人员艾滋病检测。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五进”活动,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使全区15-49岁人口中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有效干预措施在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覆盖率、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达到省、市的要求。

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切实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结合中-美艾滋病合作(Gap)项目、部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VCt)等项目,在全区重点场所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数量和服务质量,通过外展服务促进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扩大服务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管理。

根据《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加强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做好全区有关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调查处理。继续实施报病有奖,对报告疫情和及时完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各医疗单位要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在上半年对防治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两镇继续做好外来妇女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的摸底调查和采血工作。

六、贯彻《结核病防治规划》,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

结核病防治要按照《2006-2010年省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规范病人的治疗和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完成我区新涂阳病人指标的发现任务,保持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DotS覆盖率达100%的水平。

七、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全面落实以“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好疫点和暴发点的处理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进一步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按照《省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严格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对新发病人按国家诊断标准规定试验方法进行确诊,做好新发病例的流调工作,新发病人流调率、血膜采集率要达到100%。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

八、强化措施,落实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省碘盐监测方案》,加强对碘缺乏病区碘盐监测,提高合格碘盐的覆盖率;加强尿碘、水碘监测,以了解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以及水碘含量,为政府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疟疾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疟防管理和“三热”病人(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血检,密切关注来自疟区的流动人口和自疟区返回的居民,各镜检站5-10月份完成100份的血检任务,染色合格率达90%以上,并于次月5日之前向区疾控中心电话上报血检数量(联系电话),区疾控中心针对血检质量每月抽取10%的血片进行复查,严防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与流行。组织实施以全民服药驱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治肠道寄生虫病,降低感染率。

九、积极开展慢病及学校、托幼机构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加快慢病防治示范社区的建设工作,按照中国CDC制定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等规范要求,对慢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加快慢病防治机构建设,完善慢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学校卫生工作要以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要目标,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校医、保健教师和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的技术培训,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暴发流行。

十、加强隔离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各医疗单位要认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做好自身监测与管理,充分发挥感控办、护理部的职能,做到有制度、有组织、有药械,自测自查有记录并真实、准确、详细,确保消毒卫生质量动态稳定,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各医疗单位使用的消毒产品要专人负责,健全采购档案,记录准确清楚,消毒产品法定标志合法(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证件齐全,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毁形消毒,医疗卫生单位的污物要分类收集,按有关要求回收处理,并于每月5日之前将本单位医疗垃圾报表传真上报区疾控中心(传真电话)。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要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单位消毒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对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的单位、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9

为确保江西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的顺利实施,增强各项目县工作的主动性,根据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度江西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的通知》(赣种字[2009]23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总体要求,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方向,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以良种推介为突破口,实现农业平稳较快的发展。

二、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通过考评,真实地反映出工作成效。

2、相关项目县(市、区)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3、考核内容、方法、程序和结果全公开。

三、考核对象

我市11个项目实施县(市、区),即:赣县、章贡区、宁都、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大余、上犹、信丰、南康。

四、考核内容

设立5个考核项目

1、组织管理

2、展示效果

3、观察记载

4、宣传报道

5、工作总结

各考核项目的考核内容、工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见附表。

五、考核办法

1、市农业局委托市种子管理站成立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和实施2009年赣州市江西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的考核工作。

2、考核时间初定2009年10月。

3、各考核对象对照本方案考核内容进行自查,准备自查报告,分项说明工作完成情况。

4、跟踪督导与考核相结合。市种子站成立项目督导小组,不定期地对各有关项目实施县进行跟踪督导,将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附:赣州市江西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考核内容

赣州市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考核内容

项目考核内容工

求备

组织管理

(10分)领导小组(3分)要求成立以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技术指导小组(3分)要求成立种子、植保等技术人员组织的技术指导小组

实施方案(4分)实施方案制定规范、展示品种选择合理、技术措施科学、可操作性强

展示效果

(40分)展示点选择(10分)展示地选择在水稻种植面积大和增产潜力大的地区,代表性强、展示辐射效果好、考察观摩方便,要求集中连片、肥力均匀、交通便利

大田展示效果(15分)品种布局合理,按要求每个品种种植3亩以上,田间长势好、无明显病虫危害,要求达到当地高产栽培水平,能真实反映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水平。本项目采用倒扣分计分方式,扣分可超过本项计分,最高扣分为30分。

小区对比试验展示效果(15分)设立小区对比试验5个以上,试验设计科学、品种布局合理、田间布置规范、水稻长势良好、无明显病虫危害,能真实反映品种之间的差异。同上

观察记载

(10分)田间观察记载(5分)田间观察及时、准确、记载数据真实

考种(5分)取样规范、考种数据真实

宣传培训

(30分)技术培训(10分)要求印发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举办两次以上参展农户技术培训以资料培训、培训现场照片为准

宣传报道(10分)各类宣传报道10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电视报道、4次省级报道。必须是报刊、电视、网络等公开媒体,以报道资料、影像资料为准

观摩考察(10分)要求组织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种子生产经营人员等进行观摩考察,邀请政府领导视察指导。

总结工作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篇10

[关键词]医药类实训建设;全过程;管理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已经超过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随着全国各类高校在学规模的迅猛发展,高校基建项目数量多,种类多,开展迅速,基建人才匮乏,有些项目控制稍有失控迹象,存在概算超匡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专业性强、建设难度大,若不加强项目控制,容易出现“三超”现象。以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为例,浅谈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

一、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项特点

大部分医药类实训教学楼功能需求是为了给学生提供逼真的模拟医院的实训场所,甚至建设校属的附属医院。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学楼(以下简称卫校实训楼)为例,内设了“以教学为主,社会服务为辅”的模拟社区卫生服务站;助理医师三站式考站;生物工程应用技术中心、护理美容实训室、口腔综合治疗实训室等实训室。以上建设布局功能特点让高校医药实训基建项目与医院项目特点上有大同小异,同样的涉及专业多、工艺流程复杂、各种设备多。如口腔综合治疗实训室配备口腔综合台等设备,它的设计、施工仍与医院口腔科一样需要注意电、水、气等各种管道的铺设事项。但因高校医药类实训基建项目更侧重于学生实训教学以及老师科研工作,在单专业建设面积需求更大,而设备数量多但单价少,从而控制设备资金投入。仍以口腔综合治疗实训室为例,口腔综合台在台数布置依据学生实训班人数来布置,设备数量多则单价预算比医院来得低。因为实训人数多,单专业建设面积需求大。

二、项目全过程阶段

建设工程生产过程环节多、周期长,而且分阶段建设控制。工程建设程序中各阶段如图1所示。

三、医药类实训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管理

项目立项主要分为两个行政审批,指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建议书涉及项目的投资匡算,简单论述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项目的投资估算,进一步论述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并需建设方提供环保部门对项目的环境评价批复、规划部门对项目规划上审批意见等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批附件。立项阶段的管理主要明确项目功能需求,建设必要性,对项目投资估算控制。卫校实训楼在立项阶段管理,在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材料上明确卫校实训楼功能需求,增加学校的教学行政用房,整合学院教学实训资源,满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投资估算中工程费用根据福建省造价站当期同类型实训教学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和项目规模测算。再以该工程费用为基数,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文)测算工程其他费用及预备费。最终根据学院收支等还款能力测算银行贷款利息,汇总以上费用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金额。卫校实训楼投资估算关键在工程费用,工程费用测算关键在市场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和项目规模。项目规模主要项目建筑面积、层数。各项目规模具有独立性、特异性。在功能需求不变、技术经济指标变化不大情况下,项目建筑面积、层数在可研阶段规划数值与设计阶段建筑面积、层数差别大,则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概算误差也随之变大。综上所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管理在市场经济变化不大情况下,主要侧重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功能确定、规模论证。项目投资中的预备费能轻微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导致费用增加问题,还有项目未具体开列的费用的问题。

四、医药类实训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管理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并根据初步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再将初步设计及其设计概算上报发改部门审批。该阶段可以对原有投资估算进行调整,但需说明调整的原因,且调整比例不能超过10%。若初步设计概算超过立项审批通过的投资估算的10%,则项目需重新立项。医药类实训项目随着设计深度进一步扩大,则建筑面积上都有所调整,随之项目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有所差别。初步设计阶段管理主体仍是建设单位对项目功能、规模上、投资的把控,但是此阶段加入另个管理单位,即设计单位。卫校实训项目,在设计招标过程中提出几点的要求,尽量控制项目的概算。主要如下:在招标文件的设计任务书中要求所有投标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建筑面积与立项审批通过规模误差控制在2%;在招标文件中表达控制建安工程造价在立项审批通过的工程费用的要求;要求投标单位提出优化的设计方案同时且能节约成本。建设单位在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由于医药类实训建设项目涉及设备等水电安装比较多。卫校实训项目中很多实训室需要安装仪器,都是要求380V的电压的。每间实训室的水点位要求也多,某些实训室水管材质要求耐酸耐碱。且每间实训室仪器众多,需要五孔插座也比一般实训室多,导致回路增加,在与设计单位沟通过程中需提醒水电专业的设计师在规范允许范畴,成本最优情况下,能满足各实训室使用者的水电位的要求。该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越融洽、越深入,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越准确,更利用后期整个项目的管理。

五、医药类实训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

在施工图阶段,主要工作是设计单位在审批通过初步设计方案基础上,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设计,形成施工图纸。施工图纸需经过环保部门、人防部门、规划部门、消防部门的建审。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关键在设计单位在消化建设单位的功能要求后,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除了要通过审查机构的审图外,还需满足基本环保、人防、规划、消防的要求。医药类实训室项目在环保、消防要求上比一般项目来得多。以卫校实训楼为例,卫校实训楼中有生化类实验实训室,环保排污要求需在楼西南侧的排污口根据排污预估水量设置消毒池,防止污染水侵蚀学院原有的管道,顺利排入学院已建设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消防上,由于卫校实训楼一、二次是模拟的社区服务站,则在房间、走廊处设置喷淋系统。室内外消防栓的消防水池的水量需提前测算,并施工图设计阶段选址完毕,防止项目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导致项目进度减缓,也不利于项目整体管理。

六、医药类实训项目招投标阶段管理

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因根据发改部门核准的招标内容及招标方式,将工程标、服务类标、货物标分类,同时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编制项目招标计划。招标计划除了符合政策法规,更需要做好各招标时间的衔接,以便建设项目能如期完工。以卫校实训楼为例,发改委核准招标事项如表1:建设单位根据相关规定选择一家招标机构,承接该项目所有招标内容的招标工作。招投标阶段关键点在项目的施工招标。施工招标文件关键点在控制价的编制,还需注意施工招标所用图纸必须经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图纸越完整、调整越少就越利于施工图预算编制。控制价编制管理,目前市场上财政项目有2种方式加强造价管理。一种是一家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控制价,由财政评审中心审核施工控制价;另一种是两家造价咨询单位互不知情的情况下编制施工控制价,编制完成后互相核对,各自成稿,由建设单位选择比较合理的造价作为项目施工的控制价。后者编制的施工控制价缺项、漏项概率低些。建设单位尽量将可能遇到的风险考虑到并在施工招标文件中体现,这样在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处于主动。以实训教学楼为例,在施工招标文件中设置要求,工期延期的保函需施工单位无条件续保。设置风险率,非地质等不抗力外的其他风险都包干,施工单位不得另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等要求。以上招标文件的设置的要求都是在招标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

七、医药类实训项目施工阶段管理

所有项目施工阶段管理涉及至少5个单位,分别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有时候建设单位自身基建管理实力不够情况,还会聘请一家代建单位作为项目现场管理单位。各单位各司其职,参与施工阶段管理。各单位可以通过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并通过例会等方式强调各单位加强安全、质量、投资、工期的控制管理。以卫校实训楼为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如下:(1)根据已签订的各类合同要求,加强各单位的施工行为管理。(2)根据审批通过初步设计概算的指标,对整个项目进行施工造价管理。开工初期要编制好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以便项目资金具体落实。(3)根据相关的质量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施工单位每个月上报进度款时,监理单位审核基础上,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在工程量合格且内业资料齐全情况下复核施工单位的进度款后再支付。(4)项目若有重大变更或者现场签证,需及时核算投资情况,与学院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研究后,将情况汇报领导,审议通过后再根据基建程序展开相关工作,以便在过程中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施工阶段的工期一般占整个项目的计划工期的70%~80%,所以这个阶段的管理很重要,需时刻在各方面加强管理。

八、医药类实训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管理

项目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如下: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各类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一般项目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和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交付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内容,主要是指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在承包合同“承包人承揽工程项目一览表”中载明的工作范围,也包括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变更通知单中所确定的工作内容。(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档案和资料:工程项目竣工报告;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名单;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变更核实单;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调查和处理资料;隐蔽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竣工图;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等;合同约定的其他资料。(3)有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质量合格证明资料和试验、检验报告。对建设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除具有质量合格证明资料外,还应当有试验、检验报告。试验、检验报告中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用于工程的哪些部位、批量批次、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依据工程设计文件及承包合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对竣工工程进行检查和评定,符合规定的,签署合格文件。竣工验收所依据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有土建工程、安装工程、人防工程、管道工程、桥梁工程、电气工程及铁路建筑安装工程验收标准等。(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也是交付竣工验收的条件之一。工程质量保修是指建设工程在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由责任方承担维修费用并赔偿损失。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前签署工程质量保修书,保修书是施工合同的附合同。工程保修书的内容包括:保修项目内容及范围;保修期;保修责任和保修金支付方法等。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除了做好项目竣工结算外,还需跟进工程及建筑会计有关要求完成代建项目决算,以便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

九、医药类实训项目保修责任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