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十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十篇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9:35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1

一、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1、标准化工作:

备案企标218家,国、行标登记286项,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新培育采标产品40只;完成省农业地方标准立项2项,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6项,16项农业企标复审工作。

2、计量工作:

检修各类计量器具5万多件,其中强制检定15000多件;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8%、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6%、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均达到92%以上;抽查商品定量包装265批次,合格率83%;2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保证确认,4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47家加油站计量合格。

3、质量监督工作:

完成上级下达的定检任务209批次,完成各类产品质量检验3400批次;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6325批次;处理上级交办的不合格产品企业41家;申报国家免检产品28只(含4只复审)。

4、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组织完成46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申领和到期复审工作,对17家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

5、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

积极做好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认证工作,企业完成贯标50家。

全市共有8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申报省名牌和苏州市名牌150只。完成许可证年检98家,新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家;为110家企业办理了电子监管网入网注册手续,9大类69种产品涉及企业已有52家入网,其中赋码上市21家。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接受锅炉安装开工告知190台,锅炉发证220台。接受起重机械安装开工告知420台,接受电梯安装开工告知190台,接受压力管道开工告知110项,压力容器发证600台,数据库外新纳入管理的压力容器350台。

对各类特种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发证5392人次。

7、两码一卡工作:

办理代码证书3696张,办理iC卡2135张;条码新发展成员单位21家,续展60家。

8、执法、打假工作:

出动执法人员1479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1086家,立案107件,结案93件(其中08立案中结案的58件),案值10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8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813.34万元,取缔制假售假窝点5个。提出稽查建议、责令企业整改250家。

二、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三大战略

围绕“把*打造成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制造基地”这一主线:

一是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根据中国名牌评价目录,举办企业申报材料说明会和走访动员,对符合条件列入申报计划的企业实施专人跟踪指导服务;同时,抓好名牌梯队培育,积极动员企业申报省名牌、苏州市名牌以及国家免检产品。

二是稳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对全市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数据库,5家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受到了市政府的奖励;推荐东南塑料有限公司申报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指导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自主创新标准化项目1个并申报省级立项,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1个并被列入省级试点;指导2家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完成了三家企业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的确认工作。加快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启动了滨湖风景区标准化试点工作。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回头看,编写了“*市质量兴市活动持续改进报告”,提出了更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入网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2家企业积极争创江苏质量奖、4家企业列入复评,12家企业争创苏州市质量奖。

三、确保两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制订了《*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主管责任制度》,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的落实。高度重视涉奥食品质量安全,制定《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抽调食品生产监管科、稽查大队以及质检所的食品监管人员对21家涉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驻厂监管。继续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完成5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年度报告的审核,现场核查7家;组织开展了茶叶、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执法检查以及28类食品安全大检查。

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面开展小锅炉专项整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锅炉安全管理的有关意见》,并由市政府转发,对服装城和虞山镇莫城、方塔等小锅炉集中使用地区开展了重点整治,目前已进入全市各镇的全面整治。全面落实排查出的有隐患的129台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整改;切实做好了内河码头吊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加强对使用环节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出动监察员、专业技术人员262人次、对开展节日和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抽查企业140家,查出事故隐患82起,发出监察通知书17份,落实整改70起,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了地方特色产品红木家具的专项整治,对企业在执行标准、质量监控、出厂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治。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做好产品标准制修订备案工作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料进货关,实施产品诚信自律承诺,并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此促进全市红木家具的健康发展。在全市开展了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前期的普查摸底工作。上半年,我局还相继开展了一镇一品的扶持和治理,对超市货架、缝纫机台板等一些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基础工作的指导和产品质量的监管,不断提升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是实施重点产品重点监管。开展了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相关产品的专项检查。查处了艾迪科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的原辅材料案、海福钢金属贸易有限公司经销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案等案件,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我局狠抓源头、抓大案,重点打击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及假冒国内外名牌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先后查获*支塘食品城销售假冒“大白兔”奶糖等名牌食品案、辛庄镇张桥违法印刷“今世缘”等名酒包装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从速从重给予了严厉惩处,使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并对近年查获的约25吨货值60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五、落实惠民措施,促进民生改善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惠农。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品牌农产品培育,开展咨询服务,落实推广措施,开展了省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积极配合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的申报工作,推动品牌农业向纵深发展;推荐上报了市常客隆公司承担农村连锁超市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民生计量惠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民用“三表”(电表、水表和煤气表)首检和周期检定监督管理;对市民关注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加油机、出租计价器等加强监管;继续做好了米、面粉、食用油等定量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抽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其次是净化农资和粮食收购市场。重点监督检查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四类农资以及粮食收购市场计量器具的配备、强检和预包装商品计量情况,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认真处理投诉举报维权。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度,以政务网、局长信箱、12365等途径接受投诉举报,查处了夏粮收购计量、超市食品质量等投诉举报129起,帮助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群众利益,为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业务水平。集中开展了学习十七大、市委工作会议、省、苏州市质监工作会议等精神,组织新职工进行上岗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执法岗位知识更新等培训,各科室、所还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共外派20余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效能建设。首先是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了《*质监局党风廉政与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考核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其次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督察,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是创新执法举措。实行首查不罚制、公告整改制、处罚下限制,从今年5月开始全面推广“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

三是提高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质检所根据本市产业特点,扩项认定了安全检测项目,取得乙级安全实验室资质,开展了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咨询服务、验证工作。计量所加大投入,实现了部分设备的升级换代,完成新建标项目和实验室项目检定员考核取证,加快四个新建标项目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医疗器具、拉力试验机和酸度计能力比对工作。

上半年,围绕年初既定工作目标,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下半年,我们将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把我市打造成名优产品制造基地这一工作主线,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服务三大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恪尽职守,增强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

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名牌战略我们将对申报三级名牌和国家免检企业在基础管理工作、生产现场管理、申报材料组织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标准战略。切实做好东南塑料有限公司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和*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标准化省级试点申报工作的指导;做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验收、复查工作。以质取胜战略。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将货架、红木家具、钢结构、建材烧结制品专项整治引向深入,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市国家、省、市三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苏州市前茅。

确保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圆满完成深入推进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备案的企业标准100%进行复审;完成企业质量建档工作,确保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稳步推进“属于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产品100%取证、对新获证产品100%监督抽查一次;边检查边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确保10月底完成第一批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4个100%目标任务完成。

确保两大安全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主要是抓好三个管理制度和三本台帐,出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息的可溯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小作坊监管,建立区域限售标志、承诺书年审以及定期公告制度;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乡镇质监员监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奥运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全力保障奥运食品安全。特设安全。抓住“迎奥运、保安全”和安全生产月这两个契机,加大宣传,积极引导企业争创标杆单位,确保“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的落实;进一步健全特种设备监管网络,加大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覆盖面,巩固小锅炉专项整治成效。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2

一、按照“执政为民”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局坚持用创新的精神、服务的理念和求实的作风,推出“三百企业服务工程”、食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入乡村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找准了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质监工作有效地融入了全市的经济工作之中,使质监工作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质监卫士的社会形象明显提升

我局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要求,以“双评”活动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着力提高质监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教育、严肃纪律,塑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质监队伍

坚持学政治、学法律与学业务相结合,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年初,组织了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培训班

2、完善体系、落实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

全面开展了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出台了《关于创建标准化基层党组织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按照iSo9000标准,对创建活动的内容、要求、时间、责任分解等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市局党总支和各支部围绕创建方案,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下发了《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安排》,召开了全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动员大会,和各县区局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体党员干部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在局《学习交流》上进行了刊登。局党组、党总支、各党小组层层召开了党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市局系统和下属各单位成立了工会委员会,组织了庆五一职工跳绳、乒乓球、拱猪比赛,使机关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3、强化措施,注重落实,行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风建设如同各项工作一样,没有具体明确的工作措施,就会流于形式,就不会取得成效,因此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行风建设,有力促进各项工作。我们以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双评”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加强了制度建设,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办班审批制”等五项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责任体制,市局党组的每一位成员分片包点,分别与六个县(区)局挂钩,承担检查督察责任;健全了监督网络,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都设立了行风建设督查员、行政效能监察员和行风信息员,每月举行一次“行风建设三员例会”;从社会各界聘请了行风监督员128人,召开了行风监督员座谈会12次;向社会各界发放《行政执法行为调查表》2000多份,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收到反馈表1500多份。开展了走访企业活动,市局主要领导分片负责,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对145家企业或行政相对人进行了走访;实行了行政相对人回访制度,组织局党办、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系统内各办案单位所办理案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进行回访,征求行政相对人意见,通过采取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系统的行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把握主题、加强宣传、扩大了质监部门的社会影响

坚持集中宣传和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相结合,扩大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形成人人关注质量、事事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3月12日,在郊区举办了“质量诚信维权--关注民生”为主题的质量知识“三下乡”活动、5月20日举办了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6月1日组织了纪念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一周年活动、9月4日在阳光广场举行了“人人关注质量、人人享受质量-20*年质量月宣传咨询活动暨食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启动仪式。四次大型宣传活动,较好地宣传了质量知识。同时,注重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的宣传作用,今年全市系统在《人民日报》、《*日报》、*电视台等部级和省级电视和报纸上播(刊)出稿件110条次,市级新闻媒体发稿180次,并在全省质监系统率先开通了《*质量信息网》和质量投诉网,有关质量工作信息,接收群众网上投诉。特别是在市纪委、纠风办、电台、电视合组办的《行风热线》中,局领导3次现场解答听众提问计90分钟,共接听群众来电21个,全部给予了认真解答,较好地宣传了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了质监部门的社会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二)、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强化法制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明显进步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行政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局对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举办了两次培训,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观看了国务院法制办汪永清副主任主讲的《行政许可法》辅导报告。指定专人负责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后确定了8项行政许可项目,对8个项目的办事依据、办理程序进行了公示,并出台了《行政许可服务窗口制度》、《行政许可文书使用与制作制度》等6项制度。8项行政项目逐步进入行政审批大厅,实现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文书,“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为行政许可人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33个服务窗口工作进行了综合评比。我局服务窗口被评为“标兵红旗窗口”。

(三)以打造“诚信*”为已任,全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为重点,健全和完善了“行政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相继出台了《行政执法例会制度》、《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文书检查制度》、《行政相对人回访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定期召开行政执法例会,交流经验、点评案例,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在例会上,由局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全系统所办理案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进行回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在执法活动中,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一味查、打、罚的工作方式,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采取警示提醒,指导整改,认真帮扶的方法,促使依法生产和依法经营,从而提高打假效率,增强打假效果。一是针对企业由于过失造成产品存在一般性质量问题,情节轻微的,我局实行了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制度”,下达首次告诫后,限期一个月进行整改。截止目前,共对15家企业实施了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市委书记程步云说,质监系统推行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制度”,对依法经营有过失的企业,先亮黄牌、后亮红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我们组织开展了矿用设备、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三个专项整治和以农资、食品、建材为重点的十大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6千余人次,检查各类工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600多家,检查产(商)品货值金额9150余万元,查处制假售假案件312起,万元以上案件34起,其中,立案案件201起,严厉地打击了制假、售假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奶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检查近百个销售商,查获劣质奶粉400余箱9600袋;组织开展了絮棉制品专项检查,查获劣质床垫、被褥1680条;查处石油质量违法案件12起,涉案金额30余万元;捣毁“地条钢”生产窝点一个,查获“地条钢”10余吨、中频炉2台、模具22套。

“96315”“1236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运作正常、作用明显,投诉举报量稳步上升,投诉范围逐渐扩大,涉及装载机、农用车,煤炭、汽柴油,手机、沙发、服装、皮鞋等,今年以来,已接到投诉电话300余个,接待咨询560人次,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0余万元。

(四)紧密结合经济工作中心,开展“三百企业服务工程”,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今年,我们在开展“百企服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部署和全市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状况,结合质监职能优势。确定了“优势企业扶优扶强、支柱产业规范发展、特殊行业动态监管”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在全市系统开展了“三百企业服务工程”。

一是“百企服务、扶优扶强”在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上有所作为。以全市101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质检技术机构帮助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开展计量检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促进产业、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把“百企”扶成“百优”。通过服务,“质量兴企”“名牌兴厂”工作已全面铺开,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码等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61家,国家、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达21个,为企业创造可计算经济价值5000万元。

二是“百企整顿、规范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所作为。以整顿全市280家耐火企业为切入点,利用技术标准、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部建立耐火企业质量档案,为百企整顿铺平了道路;举办了领证企业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86名,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5个,正在帮助基本具备条件的21家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对2家不符合领证条件的耐火企业依法进行了取缔。

三是搞好“百企调研、动态监管”,在保国安民方面有所作为。重点对食品、化学危险品和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进行监管,构建动态监管网络,目前,已建立了82家食品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和35家重大危险源生产使用单位的质量档案,建立动态监管体系。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包括72个市、县、乡或重点企业组成的三级特种设备动态监管机构网络、100名市局、县局、乡镇安全员组成的人员网络和市局、县(区)局检验单位和重点单位建立的特种设备数据库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监管。

“三百服务工程”开展以来,全系统共计出动技术人员890余人次,走访企业32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写出调研报告56篇,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38个,完善制度1200余条,培训技术骨干380人次,查找出我们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的问题6大类45条,目前已解决41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165万元,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12面、感谢信36封。

真心的服务,赢得了政府的赞扬、企业的信赖、群众的拥护。10月13日,市长谢海对我局的工作进行了视察指导,对我局的“三百企业服务工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三百企业服务工程”,是质监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认认真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为民办事的具体举措,政府是满意的、社会是支持的、群众是信赖的。

(五)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三道防线,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

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入乡村活动,构建了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这项活动主要体现的新意一是层层签订责任书;二是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聘请食品质量安全联络员,在每一个社区和乡村聘请义务监督员,并颁发证书;三是在社区、乡村设立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栏,宣传政策、引导消费;四是要求所有食品生产单位和经销商店必须向社会作出承诺,遵规经营。在这项工作中,共签订责任书56份,设立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栏795个,聘请食品质量安全义务联络员115名,义务监督员324名,商店悬挂“销售商品质量承诺书”677份,基本上构建了覆盖全市社区、乡村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网络。

二是推行了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登记公示制度,严把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关。要求各餐饮企业单位,必须在门厅显著位置悬挂公示牌,向消费者进行公示。同时严格填写“食品质量安全进货检查验收登记表”,质监部门采取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检查,确保群众的消费安全。

三是大力开展食品市场准入工作,从源头上把住食品安全质量关。召开了全市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工作会议,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15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受理、审查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按照初审、预审、正式审“三审”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共帮助26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申报,12家企业通过了省、市审查组的审查,从生产、加工源头把住食品安全质量关。

(六)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服务“三农”,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举措扎实有效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市政府确定的“35155”工程的要求,我局出台了《关于服务“三农”、促进全市农村小康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市质监系统要做到“护农维权四到位、帮农服务五及时、助农发展六免费”。大力开展“送法下乡”和“护农行动”,建立农产品预警监控机制,市、县联动,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市质监督系统干部职工按照《意见》的要求,一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升级换代。在15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种养殖规范,了全市第一个地方性标准《奶牛标准化养殖规范》,指导企业按标准进行养殖。起草了《无公害蔬菜黄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番茄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农药使用准则》等10个农业地方标准,填补了全市农业标准的空白。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推广标准化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使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服务三农上门”活动,组织专门巡回小分队,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宣传农资打假法规和相关标准,引导农民选购质量好的农资产品。

二、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业务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一年来,我局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监督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标准化、计量、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质量管理工作迈出了重大步伐。

表彰名牌、奖励名牌,提升名牌产品知名度。年初,组织召开了荣获2003年*省名牌产品暨首批质量信誉企业颁证表彰大会,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政府领导签订了《质量和打假目标责任书》。7月2日,召开了全市质量工作会,这是多年来我市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质量工作会,会上,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对2003年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颁发奖励资金15万元,质量工作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推动全市的质量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质量档案建档工作和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管理进展顺利,已完成4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电子档案建档工作,对9家复混肥、防爆电器、化学危险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条件审查;组织10家建筑外窗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许可证换(发)证申报工作,对27家企业按期进行了生产许可证年审,对九家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机构进行了监督审核。

(二)计量工作有了新突破。

突出重点,开展了加油站、煤矿瓦斯计和餐饮业计量专项整治工作。从技术手段入手,按照《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市95个加油站的342台加油机进行了计量芯片签封;对全市50个加油站的55名计量人员进行了计量业务知识培训;为确保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我们首先对开展瓦斯计检定的4个技术机构进行了整顿。建立技术机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对煤矿安全用4092台瓦斯计进行了登记造册,签定煤矿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责任书129份。全面开展了餐饮业计量监督检查工作,共检查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单位145家,检查在用计量器具280余台(件),下发责令改正书45份,对12台超周期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了查处。

强化计量管理工作,采用分类指导原则帮助2家重点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7家企业进行了中小企业等级评定考核,取得了省局颁发的二级“计量检测保证能力单位”证书。对2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1家修理企业进行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考核及发证;对4家企业建立的7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2家企业建立的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了复查考核及发证。帮助1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召开了计量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计量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长和7名副理事长、12名常务理事和56名理事。

(三)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开展了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摸底普查工作,共计对517个企业的1016种产品进行了摸底,建立了企业执行标准档案。帮助九家企业撰写了标准化审查报告,接待企业标准查询600余人次,为企业提供建材、耐火化工等方面的标准文本近千份份。对18个企业的24种产品进行了标准化审查为38个企业的89种产品办理了采标认可和采标标志,为87家企业办理了的标准备案。在代码工作窗口推出了延时服务制度,保持良好工作秩序,主动为群众排扰解难,提供方便,截止目前,共办理代码书1421家,年检1472家,代码窗口被授予“优质服务红旗窗口”称号。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许可制度和全过程监察制度,以执法为主线,巩固普查整治成果,实现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召开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对完成2003年目标责任状的单位和气瓶普查整治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重奖。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大检查,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土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高压氧舱、游乐设施、气瓶等六大专项检查,使普查整治工作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三是确定全市特种设备重点危险源,建立监控制度,对60家重点危险源使用单位,323台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四是压力管道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已普查登记压力管道209.88公里,普查管道条数达480条,并全部录入了电脑,实现了动态化管理。五是加强特种设备使用证和人员的管理,共发放60台设备的使用证,审查47台特种设备的安装、修理、改造的资料。对市区60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六是服务重点工程,在热电联产三期工程工地,我局技术人员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将工作室搬到工地,连续作业,受到工程指挥部和各施工队的交口称赞。

(六)检验测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3

半年来,我局强检计量器具3960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2850台件,强检覆盖率达96%,抽检定量包装商品135个批次,合格率达85%;产品质量抽样检验581批次,其中委检227个,合格率达88%;新办代码114家,年检换证169家,新办条码3家;查处各类案件141家,其中立案80起,结案77起。超额完成半年工作目标。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

一是开展服务下乡活动,增强农民维权意识。由质量检验人员和执法人员组成2个服务队,深入几个农业大镇20余个村的田间地头,用实物的形式宣讲质量法律法规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净化农资市场。我们将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机及其零配件等涉农产品作为质量监管重点,增加了检查频次,加大了处罚力度。共出动宣传车辆30台次,质量检验和执法人员120余人次,检查化肥6000余吨,农药20余个品种,农机器具20台套,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起,不合格化肥50余吨,货值达10余万元。三是围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按照省局关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市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为我市猕猴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供多项服务,为利普饲料等五家企业制订企业标准等,围绕我市特色农业建设,为申报楠竹、茶叶、莲子米、苎麻等列入部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了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发挥部门作用,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二、围绕地方支柱产业服务企业

一是开展“质量兴市”和争创精品名牌活动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加强对质量工作的宣传,组织开展了“3•15”大型宣传活动,利用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质量方面的相关知识等,新建了**质监网,为促进质量监管与宣传质监法律法规搭建了互动平台。今年重点对全市10家企业进行长期规划,对银轮蒲起、蓝田啤酒等四家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为申报省名牌做好基础工作。二是运用计量、标准、质量等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多家企业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检测体系,标准管理体系等。帮助8家企业申办食品生产安全许可证和工业生产许可证。积极简化手续办理代码条码,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帮助企业查询标准,推荐采用先进的标准,先后为企业提供标准信息查询200余份。三是帮助企业开展节约能源工作。深入我市晨鸣纸业、大升印染等十家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计量器具,成立能源计量服务队,为企业开展计量器具检定维修服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一是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开展以打击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排查生产企业289家。组织开展对茶叶、糕点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车辆20台次,共立案查处企业19起,查获伪劣食品货值达3万余元,并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2次巡查,为新增食品生产企业建档案103家,继续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3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提高了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半年检验锅炉24台,电梯32台,行车11台,组织专项检查22次,检查单位94家,在用设备117台(套),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0份,整改到位8家,与市局联合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进行培训2期,考核发证70余人。继续加强液化气钢瓶安全监察力度,巩固气瓶产权转移工作成果。三是快速认真处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群众的投诉举报,做到有记录、有处理、有结果、有回音,共接受投诉举报11起,查处11起。

四、坚持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我们不断地加强了自身建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年初制订了学习计划,坚持了周六上午学习制度,严肃了学习纪律。先后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委工作会议以及**市质监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进行了集中学习,就“如何履行职能服务经济建设”开展讨论,上半年集中学习了22次,集中讨论5次,干部职工写心得体会150篇,出专刊2期。二是加强党风行风建设,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教育整顿活动,有效的解决了作风不实、纪律松弛、精神不振的问题。参与市纪委、监察局组织的“行风热线”节目。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片”,重申了“六条禁令”和相关工作纪律,严格考勤等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等财经纪律,在内部管理上取得较好成效。半年来,全局党员干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局无一起干部职工违法、违纪等方面的举报。三是以争创文明单位为载体,转变行业作风。继去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今年继续开展**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高文明程度,切实转变行业作风,上半年出现了零上访的好局面。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4

分解表第二-2项,关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我局加大了培育发展名牌产品力度,引导和推动我市企业全力冲击中国名牌,进一步扩大苏州的中国名牌产品覆盖面。根据名牌产品评选条件,推荐申报了中国名牌企业32家。申报省质量奖17家,其中制造业类10家,农业类1家,服务业类6家;组织97家企业104产品申报国家免检,其中新增82家企业,86个产品。

分解表二-2项,持续深入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活动。在五市二区均全部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质量兴市工作台帐和质量兴市专题片的拍摄工作,撰写了全市质量兴市工作自评报告,已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江苏省质监局,做好了大市迎接省级验收的各项准备,我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争创工作基本完成。同时,今年我局在巩固两年创建成果同时坚持把质量工作纳入到政府考核体系。年初召开质量工作会议,与各市区政府签名质量工作目标责任状;在全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了成立了全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我市质量工作的指导。

分解表二-4项,鼓励支持企业培育品牌,争创名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一是加快建立和申请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步伐。上半年共申报了32项分标委和工作组;关注正在公示的技术委员会(物流仓储设备、振动仪器设备、酚醛塑料),做好企业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申报了2项国家标准项目。二是推进优势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启动《针炙针》国际标准的制定,提交国标委和世针联国际标准草案;协助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制定“网络制造环境下数据交换”国际标准提案。三是加速标准化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推进。全市申报了3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3项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和2项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项目,目前省局批准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昆山协孚人革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的人造革)和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常熟东南塑料公司氨基模塑料)各一项。苏州高新区部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四是继续抓好服务标准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上半年向省局申报了3项服务标准和6项服务标准化试点立项,11家试点企业,有5家企业通过了省级3a、4a级确认,累计通过确认18家。

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分解表17项,新增部级品牌10-15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共80只。我局加大了培育发展名牌产品力度,引导和推动我市企业全力冲击中国名牌,进一步扩大苏州的中国名牌产品覆盖面。根据名牌产品评选条件,推荐申报了中国名牌企业32家。

分解表29项,继续抓好食品市场、农资市场、建材市场专项整治。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28大类食品无证查处专项行动”,出动1145人次,检查28大类食品生产销售单位超过1000家,立案查处相关案件12起,主要涉及无证生产白酒和违规使用“QS”标识,责令8家生产销售单位进行整改;开展了针对农资产品执法打假,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场所244家,发放宣传资料超过2000份,查获假劣农资超过6吨,立案查处2起;开展了建设工程使用的钢材水泥专项以及食用油市场整顿、砼砌块(砖)行业专项行动等,目前正在进行中。

三、本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围绕上级部门以及我局年初制定下发的工作目标任务,全市质监系统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标准化工作:上半年备案企业产品标准395项,全市共有工业企业39700家,产品数75156个,标覆率达98%;全市新增采标产品134项,累计采标产品达3995项;向省局申报38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1项市级地方标准项目;累计承担农业国家标准制定项目10项,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项目48项,制定苏州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49项;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对去年的5项试点和6项标准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征集并申报了3项省级服务地方标准和6项服务标准化试点立项。上半年征集并申报了32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项目,目前苏州承担了78项国家标准项目,有2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分技术委员会、4个工作组落户苏州,另有3个正在公示阶段。

——计量工作:上半年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均达到95%以上,市局完成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约40815台件,完成各类计量仪器检/校约16余万台件;上半年全市对261家企业进行了计量管理体系的确认,其中合格确认218家,保证确认43家。

——质量监督工作:按照统计年度,上半年国家、省、市三级共抽样检查我市产品1625批,经检验合格1572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6.74%,同比提高2.26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指数99.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5。上半年国家、省、市三级共抽样检查我市食品301批次,实物质量合格279批次,合格率92.69%。其中,抽检获证食品157批次,实物质量合格153批次,合格率97.45%。

——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根据名牌产品评选条件,推荐申报了中国名牌企业32家。全市共组织250家企业贯彻iSo9000和iSo14000族标准,159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70张。

——两码一卡工作:1-6月份办理代码证书一万一千套,办理iC卡六百六十多张,按时办结率达到百分之百,完成五万多分电子档案上传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1-6月份全市共检验特种设备32832台,对1354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现场监察,发出监察指令书335份,排查、治理隐患单位1935家,处理特种设备非法制造案件4起,非法安装案件1311起,非法使用案件868起,处理非法生产事故隐患起数为近5年以来最多。

——执法、打假工作:1-6月份,两级稽查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0608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场所7616家,发出稽查建议书以及责令整改通知书542份,受理投诉举报385起(办结345起),立案查处案件444起,货值金额15万元或销售额5万元以上的大要案件88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标值超过4756.8万元,取缔制假售假窝点12个。

第三部分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紧扣“发展”第一要义,在促进苏州又好又快发展上有新作为

一是围绕支持地方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名牌带动战略。认真制订、实施名牌培育计划,尤其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和服务业名牌的培育力度。加大对上争取,对下推动,抓住国家实施百千万名牌企业质量提升工程的机遇,推动培育我市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强对名牌企业的管理、服务和指导,发挥名牌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名牌产品集群。今年确保争创中国名牌6-8个;培育30个江苏重点名牌产品;认定150个市名牌产品。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全年销售额、利税总额、出口创汇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工业经济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要充分发挥质监工作在支持地方产业做优做强方面的作用,针对产业状况,大力推进国家免检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双信”产品的培育工作,大力开展优质产品、优质食品生产基地和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努力提升苏州的产品声誉和地区形象。

二是围绕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谋划对已立项的项目和已开展工作的技术委员会加大支持力度。联合市经贸委、科技局做好企业自主创新及有关科技成果的调查摸底工作,引导企业从创新之初即开始建立标准化运作理念,一旦条件成熟,及时组织申报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以优势技术领域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对技术研发能力强、有可能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及承担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进行发掘和培育,指导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积极指导苏州高新区作好部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区域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化试点企业,构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体系和标准体系。按照国家局的部署,切实做好制订针灸针国际标准的有关指导和协调工作,加强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汇报、沟通,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订项目。

三是围绕建设质量先进城市群,提升质量兴市活动内涵。进一步调动企业、公众参与质量、分享质量的积极性,不断加大质量宏观指导推动力度,围绕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竞争力不断增强、工程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五方面要求,推动全市质量品牌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生态环境竞争力和体制机制竞争力的增强,推动产业层次、国际竞争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推动发展与环境、富民之间的统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苏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质量先进城市群。下半年,要加强跟踪检查和考核奖惩,狠抓工作落实,精心准备迎评,确保全市整体高分通过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验收。

(二)贯彻“以人为本”核心要求,在保安全促和谐上有新作为

一是在确保生产领域食品安全上下功夫。强化供奥运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工作规范,严格执行驻厂监管工作流程,严格抓好全过程封闭生产和批批检验、留样各个环节工作。持续巩固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整治、监管,突出食品监管五个链条的完善巩固,突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12个百分百的动态跟踪。提高食品企业出厂检验水平,出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验室评定及考核制度,加强对企业实验室人员的培训,规范实验室管理。严格后处理工作,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严格督促企业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复查合格方准恢复生产。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和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对质量信用低劣的企业予以惩诫,对质量信用高的企业进行扶持和表彰。

二是在维护特种设备运行安全上下功夫。着力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对上半年申报有突出安全隐患的企业,通过联系确认,联合检验机构、当地安全办,开展隐患整治工作。借助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力量,组织开展小锅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望亭地区无证液压升降平台集中整治,摸清情况,督促整改,对限期不改造、不拆除的,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信息化建设,督促各检验机构提高工作质量。继续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宣传活动,做好电梯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宣传工作。

三是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四级监管网络,确保市、县(区)、乡镇、村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工作机制落实。认真抓好监察员、协管员、监管员、企业管理员四支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工作,确保指挥有力、行动迅速、信息畅通、各司其职。要善于调动基层监管力量来抓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要积极将监管责任明确到基层、明确到个人。要着力规范巡查工作,建立相应制度,减少巡查安排的随意性,确保巡查任务的完成率。对巡查工作完成数量、完成质量严格考核、强化督查。要确保动态监管有效运行,完善动态监管模式,加强监管软件系统建设,保障数据更新及时有效,对企业巡查情况、整改情况、违法情况等信息,要及时录入动态监管软件,对问题严重的企业、整改不落实的企业,要实施预警干预。

四是在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上下功夫。要加大力度推进全市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做好标准复审、监督抽查、建立档案以及推进认证工作,在取缔产品制假制劣窝点上全力以赴,在关停无证生产加工企业上全力以赴,在规范生产加工行为上全力以赴,确保高质量完成集中整治任务。要将国家总局确定的涉及我市的重点整治区域(家具:相城;装饰材料:吴江;油漆涂料:苏州;汽车配件:苏州;服装:常熟)作为整治工作重点,明确整治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任务,强化责任,建立区域监管长效工作机制。要突出抓部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按照“整治改进一批、扶持培植一批”的要求,全力推进上述重点整治区域以及产业集聚地争创部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各市、区局必须确定一至两个争创项目,通过采取扎扎实实的整治措施,使其质量水平达到部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积极向国家局推荐申报。要根据上级要求,提前启动下一阶段专项整治行动,做好絮用纤维制品、装饰材料、人造板等后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灾后重建的迫切需要,对钢材、水泥、电线电缆等新3类产品,实施集中专项整治。要在做好十类重点产品集中整治的同时,组织对家装、建材等合格率较低的产品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全市整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要加快建立执法打假长效监管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操行性强、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责任考核、评价方法,深入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五是在营造民生计量诚信环境上下功夫。加强计量执法监督,强化商品计量监管,为广大消费者创造良好购物计量环境。深入开展“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乡镇”的“四个走进”主题活动,确保今年活动覆盖面达40%。进一步做好强检计量器具的建档工作,确保完成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用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建档工作。贯彻实施江苏省强制性地方标准《餐饮计量规范》,推进餐饮行业计量合格确认工作。全面加强市场计量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本辖区集贸市场的计量监管工作的日常检查,督促各市场主办者做好市场的计量管理工作,落实经营者的计量责任,按照“四统一”的要求,积极推行农贸市场计量器具的集中统一管理,严厉打击短斤少两的欺诈行为。

(三)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在推进节能减排上有新作为

按照省定目标,今年我市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很重。我们要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结构、技术、管理“三管齐下”,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一是推进能源计量工作。继续组织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宣贯,加大对能源计量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大力开展计量节能服务工程,对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全市433家年耗5000吨标煤用能单位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达到《用能单位能源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通过计量合格确认以上的计量管理体系确认,提高原材料、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继续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创优活动,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工作模式和经验。开展水、店、煤、气使用大户计量仪器专项检查,保证计量准确。

二是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大节能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原材料和能源,促进循环再生使用。推进苏州高新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全面推开。加大源头把关力度。严把标准备案关,对企业制定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产品标准不予受理备案,对企业标准中涉及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的指标要降低指数。

三是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限制高能耗、工艺装备落后的产品申报生产许可证,引导企业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装备。推行3C认证和产品能效标识管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积极推广应用能效标识,加大实施能效标识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避免虚假宣传。

(四)掌握“统筹兼顾”根本方法,在形成工作特色上有新作为

一是统筹全市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占领检验检测制高点、打造优势技术服务平台,既是质监系统服务地方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自身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必须统筹全系统资源,合理布局,科学定位,避免技术机构重复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集中力量在建设一批省级、部级质检(计量)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上实施跨越式发展。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把握好地方产业特色的发展方向,打造一批部级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实际,确立错位发展的思维定位,编制好一批能充分体现苏州产业特色、具有一定水平的项目计划,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切实加强系统内部联合协作,推动全系统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将地缘优势与项目优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全系统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竞争能力。要扎实推进技术把关关口前移,针对地方产业分布格局,大力推动技术机构进园区、进镇村,因地制宜设立工作机构,将检测关口前移,帮助企业把好原材料关,为检测能力不足的企业推出生产全程质量监控服务,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5

一、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提高有新举措

全系统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引导和推动经济增长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抓监管、推名牌,以制度创新增效能。

以“六抓”(抓建档、抓巡查、抓检验、抓整改、抓重点、抓培训)为手段,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采取稽查介入监督抽样、现场执法检查抽样、企业出厂检验能力比对验证、与认证机构协调联动、曝光有严重产品质量问题企业等措施,使全市1305家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全部实现了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三个完善”,企业采标率和计量保证体系确认率均成倍增长,企业依法经营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质量监管工作水平处于全省排头兵的位置。科学制定了*年监督抽点产品三级目录,建立抽检工作责任制及其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有效降低了企业投诉;执行抽样产品企业名单三级审核制度,对不合格产品做到随检随报随处理,有效地加快了后处理进度。全年共抽查5511批次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8.9%(比*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下达不合格产品后处理任务1141批次,立案查处245批次,全年监督抽查的产品种类及抽查产品的覆盖面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开展了危化品及危包、电线电缆、人造板等重点产品质量整治,企业完成整改率达到98%,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而带动了三大行业企业质量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全国首次制定了《*市学生校服质量技术要求指导意见》,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治,使校服安全性指标合格率从*年的50.7%提高到*年的97.3%。主动介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这一利用质监部门行政资源和技术检验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模式,得到由国家质检总局、监察部等部门组成的国家联合督查组的肯定。在加强企业规范生产和质量监管的同时,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名牌免检工作成效显著。*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80个(含工业类、农业类),国家免检产品47个,后两者数量与*年相比增长一倍以上,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抓规范,强基础,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

清理1856家企业的过期标准4978份,整改重新备案1485份。办理产品执行标准登记22489个,同比增长123%;办理产品标准备案5274个,同比增长65.6%。建立了食品、电线电缆、危化品等6类产品标识范例数据库。送标准到企业,为2000多家生产企业免费安装标准查询系统。推动211个产品采标,同比增长24.1%,占全省年采标数的25%,名列第一。成功举办“**标准化论坛”,出台《*市技术标准研制资助资金管理办法》,20家企业的43个项目获得资助,总额292万元。申报地方标准计划项目20多项,申报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和国家标准化科研计划项目共200多项。配合我市提前实施机动车排放国Ⅲ标准,完成《车用汽油》、《车用柴油》两项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探索标准化新领域,制订并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推动第三方物流标准、美容美发和电器维修服务规范的研制。农业标准化也向纵深发展,*市农产品技术规范26个,2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考核验收,23个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26个农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加强wto/tBt联合应对工作,完成5000家出口企业的调研,建立10个专题tBt信息数据库,tBt预警信息5500条,为258家出口企业提供了267项技术服务,参与tBt通报评议工作,有力促进了出口。

——保平安、保公平,进一步提高计量监管水平。

在法制计量方面,完成772家医疗机构14910台计量器具、641家眼镜企业1896台计量器具、30万只水表、55.3万只煤气表的普查建档。完成计量器具强检56.6万台(件),比*年增长51%。完成189家861台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率从40%上升到100%。对食品、危化品及其包装物等重点行业和商贸领域的强检计量器具加贴唯一性条形码,实施“身份证”管理,检定率达97%。全年出动4424人次,检查957家企业的16284台(件)计量器具,发出整改通知书185份。通过抓好源头规范,强化签封监管,有效防范了高科技作弊行为;对强检计量器具实施信息化管理,开通计量器具检定情况短信查询平台,提高了监管信息化水平。在企业计量方面,组织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状况普查,成立节能降耗服务队伍,以水泥行业为试点制定能源计量工作指引,为7家企业提供能源平衡测试服务。推动定量包装企业采用“C”标志,13家企业通过评审。215家食品企业和重点耗能企业通过计量保证体系确认,提高了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全年共办理计量标准考核188项,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15项,培训计量检定员2583人次。

二、围绕群众利益,保障经济安全有新成效

一年来,我市质监部门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障经济安全为己任,把严格把好食品、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提高了两大安全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年”和市政府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发证关;加快推进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进度,在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全面落实QS制度,全市累计613家食品企业取得726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同时,完善年审工作,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加大证后监管力度。与工商部门实现抽查联动结果共享,通过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和查处结果追溯生产源头。妥善应对了花生油掺杂掺假、美赞臣奶粉含金属颗粒、月饼馅料中含工业色素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质量问题较多、消费者反映较大的食用油、饮用水、乳制品三个行业开展了全市性专项整治。实行企业生产现场抽样与市场抽样、日常巡查和突击巡查相结合,增加抽查频次,科学设置检验项目;全面清理企业产品标准,规范标签标识标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使三大行业的质量状况明显改观。全年共监督抽查食品8709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5.5%,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全面落实特种设备三方安全责任,强化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继续深化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对3941个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基本保证大中型企业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督促重大危险源设备使用单位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完善催检机制,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考核要求,每季度通报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每月公布考核结果。通过全面落实安全监察责任制,提高了设备四率。其中,定检率达99%的历史最好水平。通过开展专项普查和整治,基本掌握了1303公里公用管道的分布、特点和安全状况;完成84个气站436.7万只气瓶的使用登记;查处“土锅炉”102台;检查核对压力容器8500台,整治1137台;检查电站、港口码头等企业起重机械2966台,封停设备53台。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稳步下降。

三、围绕生产源头打假,整治经济秩序有新突破

按照“两个提高”(提高防治效能、提高办案水平)的工作要求,坚持打防治结合,落实生产源头打假。全年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555宗,涉案物品货值8312.61万元,移送司法部门的案件19宗,比*年增长55.6%。

——属地化打假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区(县级市)政府与街镇打假责任状签定率达100%,448个街镇与2229个村(居)委会签订打假责任书2677份,签定率达87.06%。进一步优化协管员队伍结构,增加了安监巡查员、出租屋管理员、村社一线工作人员的比例,协管员总数达3998人,提供线索近5000条,知情报情、协查协管作用发挥较好。全年向区(县级市)政府、街镇通报查处制假案件155次883宗,向出租屋管理部门通报在出租屋内制假或从事无证照生产案件35次472宗。圆满完成白云区钟落潭镇打假摘帽工作。

——区域性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先后开展查处取缔无证照生产加工场所集中行动两次,食品、农资等全市性专项执法21次,出动人员24762人次,检查各类企业10138家,查处取缔违规企业、无证生产加工点2373家;明确各区(县级市)的重点整治区域、产品和行业。开展了对增城新塘牛仔服装行业专项整治,推动新塘中小牛仔服装企业产品质量的整体升级。整治棠溪假油的案例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

四、围绕发挥质监作用,队伍自身建设有新加强

坚持不懈地抓好质监部门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质监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维护了质监部门“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开展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排头兵实践活动和《文选》学习活动,以中心组理论学习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开辟“*质监讲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积极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涌现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局属单位领导班子结构。始终坚持抓队伍建设不放松,着力建设一支特别过硬的干部队伍,开展“一专多能”大练兵活动,做到“六会”(会监督检查、会监督执法、会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会起草执法文书和情况报告、会抓整改和服务、会宣传法律法规和沟通各方关系)。两名选手被评为广东省“十佳办案能手”。

——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探索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扬单位”。加强工会和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共青团的后备军作用。深入开展质监文化建设,参加广东省质监系统及*市直机关文体活动比赛多次获奖,被评为*市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各种参观学习活动,丰富其晚年生活。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行风建设。健全与质监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教育、制度、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没有出现行政诉讼败诉情况。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实施廉政“危险源”治理工程,开展防范治理措施“落实年”活动,狠抓审核审批、涉案及罚没物品管理、人财物管理、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建立科学的廉政考评机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坚持不懈抓好行风建设,*市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我局服务窗口群众满意度继续保持100%。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6

一、按照“执政为民”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局坚持用创新的精神、服务的理念和求实的作风,推出“三百企业服务工程”、食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入乡村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找准了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质监工作有效地融入了全市的经济工作之中,使质监工作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质监卫士的社会形象明显提升

我局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要求,以“双评”活动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着力提高质监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教育、严肃纪律,塑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质监队伍

坚持学政治、学法律与学业务相结合,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年初,组织了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培训班,对全系统的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了“做人民公仆、树文明形象”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党风廉政教育和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教育;聘请市检察院的专家讲授了职务犯罪和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观看了《的两面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等电视教育片,剖析了郭金花等腐败案例,以案明纪。召开了“改进作风、规范行为”行风建设教育大会,三名不严格按程序办事,导致工作出现明显失误的同志进行了大会检查,以此警示教育全体干部职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

2、完善体系、落实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

全面开展了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出台了《关于创建标准化基层党组织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按照iSo9000标准,对创建活动的内容、要求、时间、责任分解等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市局党总支和各支部围绕创建方案,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下发了《200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安排》,召开了全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动员大会,和各县区局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体党员干部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在局《学习交流》上进行了刊登。局党组、党总支、各党小组层层召开了党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市局系统和下属各单位成立了工会委员会,组织了庆五一职工跳绳、乒乓球、拱猪比赛,使机关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3、强化措施,注重落实,行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4、把握主题、加强宣传、扩大了质监部门的社会影响(二)、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强化法制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明显进步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行政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局对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举办了两次培训,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观看了国务院法制办汪永清副主任主讲的《行政许可法》辅导报告。指定专人负责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后确定了8项行政许可项目,对8个项目的办事依据、办理程序进行了公示,并出台了《行政许可服务窗口制度》、《行政许可文书使用与制作制度》等6项制度。8项行政项目逐步进入行政审批大厅,实现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文书,“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为行政许可人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今年,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33个服务窗口工作进行了综合评比。我局服务窗口被评为“标兵红旗窗口”。

(三)以打造“诚信阳泉”为已任,全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为重点,健全和完善了“行政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相继出台了《行政执法例会制度》、《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文书检查制度》、《行政相对人回访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定期召开行政执法例会,交流经验、点评案例,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在例会上,由局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全系统所办理案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进行回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在执法活动中,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一味查、打、罚的工作方式,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采取警示提醒,指导整改,认真帮扶的方法,促使依法生产和依法经营,从而提高打假效率,增强打假效果。一是针对企业由于过失造成产品存在一般性质量问题,情节轻微的,我局实行了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制度”,下达首次告诫后,限期一个月进行整改。截止目前,共对15家企业实施了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市委书记程步云说,质监系统推行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制度”,对依法经营有过失的企业,先亮黄牌、后亮红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奶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检查近百个销售商,查获劣质奶粉400余箱9600袋;组织开展了絮棉制品专项检查,查获劣质床垫、被褥1680条;查处石油质量违法案件12起,涉案金额30余万元;捣毁“地条钢”生产窝点一个,查获“地条钢”10余吨、中频炉2台、模具22套。(四)紧密结合经济工作中心,开展“三百企业服务工程”,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今年,我们在开展“百企服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部署和全市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状况,结合质监职能优势。确定了“优势企业扶优扶强、支柱产业规范发展、特殊行业动态监管”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在全市系统开展了“三百企业服务工程”。二是“百企整顿、规范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所作为。以整顿全市280家耐火企业为切入点,利用技术标准、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部建立耐火企业质量档案,为百企整顿铺平了道路;举办了领证企业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86名,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5个,正在帮助基本具备条件的21家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对2家不符合领证条件的耐火企业依法进行了取缔。

三是搞好“百企调研、动态监管”,在保国安民方面有所作为。重点对食品、化学危险品和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进行监管,构建动态监管网络,目前,已建立了82家食品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和35家重大危险源生产使用单位的质量档案,建立动态监管体系。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包括72个市、县、乡或重点企业组成的三级特种设备动态监管机构网络、100名市局、县局、乡镇安全员组成的人员网络和市局、县(区)局检验单位和重点单位建立的特种设备数据库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监管。真心的服务,赢得了政府的赞扬、企业的信赖、群众的拥护。10月13日,市长谢海对我局的工作进行了视察指导,对我局的“三百企业服务工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三百企业服务工程”,是质监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认认真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为民办事的具体举措,政府是满意的、社会是支持的、群众是信赖的。

(五)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三道防线,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二是推行了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登记公示制度,严把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关。要求各餐饮企业单位,必须在门厅显著位置悬挂公示牌,向消费者进行公示。同时严格填写“食品质量安全进货检查验收登记表”,质监部门采取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检查,确保群众的消费安全。(六)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服务“三农”,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举措扎实有效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市政府确定的“35155”工程的要求,我局出台了《关于服务“三农”、促进全市农村小康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市质监系统要做到“护农维权四到位、帮农服务五及时、助农发展六免费”。大力开展“送法下乡”和“护农行动”,建立农产品预警监控机制,市、县联动,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市质监督系统干部职工按照《意见》的要求,一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升级换代。在15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种养殖规范,了全市第一个地方性标准《奶牛标准化养殖规范》,指导企业按标准进行养殖。起草了《无公害蔬菜黄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番茄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农药使用准则》等10个农业地方标准,填补了全市农业标准的空白。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推广标准化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使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服务三农上门”活动,组织专门巡回小分队,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宣传农资打假法规和相关标准,引导农民选购质量好的农资产品。

二、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业务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一年来,我局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监督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标准化、计量、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质量管理工作迈出了重大步伐。

表彰名牌、奖励名牌,提升名牌产品知名度。年初,组织召开了荣获2003年山西省名牌产品暨首批质量信誉企业颁证表彰大会,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政府领导签订了《质量和打假目标责任书》。7月2日,召开了全市质量工作会,这是多年来我市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质量工作会,会上,出台了《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对2003年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颁发奖励资金15万元,质量工作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推动全市的质量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二)计量工作有了新突破。强化计量管理工作,采用分类指导原则帮助2家重点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7家企业进行了中小企业等级评定考核,取得了省局颁发的二级“计量检测保证能力单位”证书。对2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1家修理企业进行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考核及发证;对4家企业建立的7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2家企业建立的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了复查考核及发证。帮助1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召开了计量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计量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长和7名副理事长、12名常务理事和56名理事。

(三)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许可制度和全过程监察制度,以执法为主线,巩固普查整治成果,实现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召开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对完成2003年目标责任状的单位和气瓶普查整治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重奖。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大检查,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土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高压氧舱、游乐设施、气瓶等六大专项检查,使普查整治工作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三是确定全市特种设备重点危险源,建立监控制度,对60家重点危险源使用单位,323台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四是压力管道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已普查登记压力管道209.88公里,普查管道条数达480条,并全部录入了电脑,实现了动态化管理。五是加强特种设备使用证和人员的管理,共发放60台设备的使用证,审查47台特种设备的安装、修理、改造的资料。对市区60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六是服务重点工程,在热电联产三期工程工地,我局技术人员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将工作室搬到工地,连续作业,受到工程指挥部和各施工队的交口称赞。

(六)检验测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源头抓质量,全面提高我市企业产品质量工作的力度、方法、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与兄弟市局相比,打假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业务工作部分停留在按部就班地按照省局要求开展的水平上,在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方面差距较大。四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方面措施还不够得力。

四、2005年工作的初步打算

200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这一中心,按照“执政为民”的总要求,把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上来,研究探索两大课题,紧紧抓住两个重点,切实加强两项建设,认真实施“三大工程”,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富民强市做出更大贡献。

研究探索两大课题。

一是要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按照提高执政能力的总要求,加强行政执法体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落实行政执法打假辖区责任制。同时,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着手建立“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力争实现从“分块管理”向“系统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形成对行政执法工作全方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网络。

二是进一步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总结服务企业的经验,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围绕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研究探索宏观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在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方面要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要认真分析研究全市的支柱产业质量状况,以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为主,探索全新的质量管理方式方法,把从源头抓质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紧紧抓住两个重点。

就要紧紧围绕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全面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和特种设备生产、安装、维修、使用单位质量档案,构建以质量档案为基础、微机动态化管理为手段,严格执法、强化管理为重点的有效监管体系,认认真真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切实加强两项建设。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抓好教育培训工作,设立职工教育培训基金,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全面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推行公开的、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机制。

二是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增加投入、加快建设”的原则,积极探索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转变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强化检定检验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教育,培养一批业务精通、层次较高的专业检定检验员队伍,提高检定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要积极探索市、县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措施,扩大检验检测领域,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能力。为质监行政执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认真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继续抓好“三百企业服务工程”。认真落实重点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下基层、进企业活动,要切实做到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找准服务对象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帮助企业改进,务求取得实效。

二是要继续抓好“安全健康工程”。出台《生产领域突发性食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以有效预防、及时缓解、控制和消除生产领域突发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要建立食品、特种设备生产企业《登记备案制度》、《重大陷患报告制度》,同时采取网上预警、手机短信预警、电视预警、现场预警等多种形式,强化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要抓好“形象建设工程”。在2004年“双评”和“行评”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再鼓干劲、力争上游,既要注重效果,又要认认真真把好每个环节,把每一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要处理好行风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关系,将行风建设融入质监工作整体当中,在服务中体现行风,用行风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通过行之有效的行风建设,真正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7

一、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提升质量整体水平

1、深入推进质量兴县战略。按照县政府关于“质量兴县”战略意见和建设经济强县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县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继续深化质量兴县、质量兴镇活动,围绕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组织编写《县质量发展规划(年-2020年)》,提出今后十年我县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继续开展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我县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主导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重点,积极做好“十二五”名优产品培育推荐工作,全力做好2012年名牌申报工作,年内培育完成市名牌产品3项,坚决支持企业育名牌、创名牌、争名牌。进一步做好名牌产品的宣传保护工作,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扎实开展打假保优活动,切实维护名牌的权益。

3、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管理。以全省“双五百、双五十”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以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积极培育熟悉、了解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管理人员和熟练运用标准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专家队伍,助推更多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以此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产业上档升级。

4、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继续推动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保证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以“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提质降耗、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提高顾客满意率和提升服务质量”等为主要内容,在企业中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即QC小组活动,开展争创“双百优”(百项质量管理优秀成果、百个质量管理优秀班组)活动,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节能降耗。

5、加快推进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做好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立工作。以组织机构代码为识别信息,以企业申请行政许可和强制性认证材料为基础,采集充实企业有关基本信息、监管动态信息、违法违规信息、奖励方面的良好信息等内容,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对所有纳入行政许可管理和强制性认证管理的重点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年内全部建档;二是运用质量信用信息,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将质量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运用于企业监管之中,实施分类监管,及时传递提供质量信用信息,为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追求质量、扶优治劣、构建幸福发挥服务职能。

6、对标先进推进区域产品质量提升。努力构筑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社会互动的长效机制,动员企业实施“质量对比提升工程”,制订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加快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实施分类监管;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制度,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全面建立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加大产品质量监督的广度和力度,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广泛开展对标行动,引导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从综合经营指标、技术装备指标、产品研发指标、节能降耗指标、经营管理指标、人才队伍指标等六个方面与本行业标杆企业展开对标活动。

二、严格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在巩固年对食品添加剂、酒类、肉制品和饮料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四大攻坚战的深入开展,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以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生产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严肃性,规范监督检查程序,严格监督检查结果后处理,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食品安全高压打击态势。

8、强化重点产品监管。继续集中开展对饮料、糕点、冷冻食品、豆制品、淀粉制品等重点产品的综合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但生产规模较小、质量保证能力较差的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原料进货把关不严、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出厂检验不坚持等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9、加强食品质量监督抽检。增加抽检次数和样品数量,全面分析排查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防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95%以上,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率达到100%。

10、全面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县所有食品认证企业档案,对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实施动态监管。引导全县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建立电子信息溯源系统,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健全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努力形成良好、有效、积极的社会氛围。

11、积极推进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建设。创建1-2家食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树立标杆、全面推广,引领食品企业健康发展。

1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高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规范性;强化对电梯、气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重点设备的安全监管,确保全县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达到98%以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场监督检查率到75%以上,其中重点监控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和气瓶充装单位现场监督检查率达到100%;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推进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和标准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

13、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管单位、检验单位的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按照“拆除一批、关停一批、更新一批”的原则从严处理,确保不发生因安全监察检验职责履行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控制在0.48%以内。以工业锅炉和换热压力容器为重点,在特种设备生产环节强化节能监管。

14、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继续开展区域性产品、发证产品、认证产品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较大的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型监督抽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升我县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圆满完成年度各级监督抽查任务,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较上一年提高3%,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率达到100%。开展抽查结果分析研究,定期召开企业参加的质量分析会,查找问题原因,研究改进措施。

15、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的规范管理。开展安检机构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加强监管队伍、检验员队伍、审查员队伍建设,强化能力提高;加强安检机构监督检查,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保障机动车安检机构规范运行。

16、加强认证认可监管。健全辖区内实验室监管档案,做好获证实验室的分类管理、日常巡查、监督检查、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实验室检测行为,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促进认证认可监管工作标准化,提高执法监管效能。选择试点企业,开展体系认证有效性监管,以强制性认证产品为重点,积极开展认证专项整治活动,提高认证有效性。

17、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打击假冒,保护名优”协作机制,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打假办”的组织协调作用,联合监察、公安、纪检、新闻媒体等部门,坚决查办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农资、日用消费品违法案件,适时曝光公布消费者反映强烈、百姓关注的大案要案,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18、加强纤维制品质量监管。严格实行区域监管责任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黑心棉”的不法行为;严格管理再加工纤维加工生产,加强对重点区域、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服装类产品、生活用絮棉制品的质量监管;分类别掌握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建立“变被动监督为主动服务促质量”的市场监管新模式,在对大型商城、大企业的质量监管和服务上求突破。

三、发挥质监基础职能,服务产业结构调整

19、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农业抓特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标准化服务和推广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选择特色农业项目申报市级地方标准,以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20、推动企业升级标准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大标准实施工作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标准文本采标工作,办理采用国际标准认可项目和采标标注各不少于一项,引导企业及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市级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申报和制修订工作。

21、积极抓好服务标准化工作。围绕“服务业抓拓展”,加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居民服务等行业服务标准化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积极申报省级标准化示范单位,推动全县服务业蓬勃、有序、健康发展。

22、加强计量技术服务。继续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活动,引导县人民医院做出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并公示社会;以水、电、气、热“四表”、商用衡器、出租车计价器、公路管理速度检测仪、酒精含量探测器为重点,加强强制检定和计量监督检查;加大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加油站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计量技术服务。

23、强化能源计量体系管理。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计量数据管理,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测量管理、环境、职业健康等体系认证,在中小企业开展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确保能源统计和能源审计数据准确、可靠,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能力和水平。

24、严格工业产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的材料上报、信息反馈等工作。强化证后监管,获证企业日常检查率达到100%,对获证企业100%建立监管情况记录,获证企业中应年度自查企业完成率100%,5类重点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较上一年提高5%,将监督抽查、年度自查和日常巡查作为获证企业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抽查不合格的获证企业,严格退出机制。

25、加强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严格执行三个工作日限时办结,实行网上申报验证、换证、变更等业务,材料齐全,十五分钟内办结。加强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和档案管理,确保数据库安全及备份系统可靠,充分利用代码数据信息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推动代码数据化信息诚信体系建设。

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效能革命

26、深化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巩固去年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成果,进一步规范许可审批行为,完善许可审批流程,公开许可条件、收费标准,强化岗位责任,认真执行首办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27、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建设。强化窗口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及“微笑”服务理念,推出前置预约服务,对重大项目、新开工项目,实行前期介入,主动跟进,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开通代码绿色通道窗口,特事特办,为招商引资提供快捷服务。

28、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发挥质监系统的技术优势,选择8家质量管理基础较好、诚实守信的小微企业,在标准、计量、质量管理、检验检测等基础性工作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强服务、排忧解难,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免征小型、微型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收费的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协调各类许可换、发证企业及时申办许可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29、加大损害发展环境案件查办工作力度。深入贯彻市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广播电视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县委书记王韶华在全县优化发展环境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效能革命,加大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明察暗访工作经常化,充分发挥监察建议及监察决定的作用,严肃查处强制服务、只收费不服务,超范围、超标准、超资质检验及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执法监管中吃拿卡要、乱罚款、乱开票、裁量随意,故意刁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五、加强平台建设,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30、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继续推进县级计量检定机构改造提升,力争计量检定机构达标,保障计量检定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使全县量值传递体系更加完善,计量检定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31、规范行政行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严格执行省局颁布实施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施意见》和《行政执法程序细则》,进一步提高系统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在编在岗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绩效考核,继续加大案件审核把关力度,完善案审工作制度,保证行政处罚决定合法。

32、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对符合省局要求的行政处罚案件,积极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做好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工作。

3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县局专职稽查队伍,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办案水平。完善举报投诉平台建设,不断健全投诉举报反馈工作制度,积极推行科技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有效性。严格执法人员内部管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

34、抓好法制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市质监系统“六五”普法工作规划》,科学谋划“六五”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加大系统普法力度和工作实效。贯彻落实《省质监局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监建设的指导意见》,细化质监部门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各项任务,保证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好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积极为企业、群众解答法律、法规疑难问题,帮助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事业和谐发展

3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县局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安排部署,严格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有关规定,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切实加大监管责任追究工作力度,加大县局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纠风工作基本原则,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督促协调做好行风评议工作。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廉政文化氛围;继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行为监督及许可运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努力提升我局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水平。

36、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与培树质监精神和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相结合,以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保持党员纯洁性教育,树立质监系统党员良好形象。围绕党的十召开,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活动内容,整体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质监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7、积极稳妥推进管理体制调整。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趋利避害、着眼长远、增强活力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市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深入调查摸底,加强总体谋划,争取有利政策,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确保人员不散、工作不乱、体系不弱化。积极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38、严格体制调整期间的财务管理。认真分析、预判体制调整对系统财务管理的影响,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努力保障体制调整期间系统经费需求和经费资产顺利划转。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支出,加强财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39、稳步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清岗、定岗和全员聘用制,指导和监督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同时,继续认真做好初级职称评审及初聘的各项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8

   论文摘要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什么原则呢?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摘要:

   1、规范性原则摘要: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摘要: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9

按照上述要求,2009年要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兴区工作

1、大力推进《*区20*-2010年质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和措施的有效落实。按照20*年对三年行动计划的任务分解要求,2009年要加强与区经委、工商、旅游、环保等部门的工作沟通与协调,同时要完善督办机制,确保20项具体工作目标有效推进。切实发挥以质取胜、品牌发展、标准化引领战略在“一带三区”功能开发中作用。要编制季度质量专报,定期向市质量技监局及区政府报告本区三大安全(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实时运行状况。

2、推进“质量兴区、名牌兴企”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社会互动”的要求,创新名牌培育机制,强化政策聚焦,服务、指导、扶植、培育老字号企业和有条件企业申报中国名牌、上海名牌;2009年要重点培育相关企业申报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要加强宣传和经验推广,坚持把培育市长质量奖与扶持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为名牌产品企业生产、研发、集聚和扩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名牌由多变强的跨越。要加大对老字号企业服务和扶持的力度,通过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对老字号企业的品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方面的扶持计划。

3、推进中小企业质量体系建设。深入生产企业和名牌服务企业,开展质量宣传和调查摸底,收集管理数据,并确保辖区内重点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才素质,要与中介认证和培训机构加强联系,协助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企业质量工程师考试,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服务工作。

4、加强证后监管工作。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生产许可证企业及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工作,实施分级和动态管理。通过调取信息、审查文件、实地检查、产品抽查等手段确保辖区许可证企业产品质量可控。

5、继续开展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三年比对工作。编制2009年重点产品监控方案,加强对重点产品抽查和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结合证后监管,开展实地检查和产品抽查,召开不合格产品企业情况分析会,加强走访和回访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保持全区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稳中有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6、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动员和组织全区相关单位继续开展质量月活动,确立主题,围绕重点,不断扩大质量月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百姓质量意识。

(二)把握世博建设要求,找准基础工作的着力点

7、广泛推动全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区域内“世博”园区、“四大”旅游风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影剧院、体育娱乐场馆、公园、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内图形标志的设置和整改工作。要为2010年世博园区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设置做好准备工作,并争创全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示范区。

8、全面推动*路一条街创建上海市服务标准化示范街(区)工作。在摸清*路一条街的商贸、餐饮、住宿三大服务行业的品牌数量、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执行、标准化从业人员资质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2009年要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加快培训和试点工作的深入,探索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服务标准化机制,健全诚信制度,提高服务标准化意识;加快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服务名牌,打造名牌区域,发挥标准化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水平中的引领作用。

9、积极推进“计量四走进”活动。在20*年菜市场“计量四统一”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2009年要进一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要积极开展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的“计量四走进”活动,不断加强民生计量的工作成效、多渠道推进民生计量管理的深入。

10、加强计量节能服务工作。继续组织宣贯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抓住区实际用能特点,宣传、推广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节能降耗的先进经验。

(三)创新监督管理方式,确保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1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2009年将围绕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要求,重点加强对食品生产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和预警机制;要在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全过程监管、推动食品加工小作坊规范发展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同时要着眼于世博会食品安全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12、重点实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在强化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督促企业落实食品添加剂专人管理制度,实现定人定岗定责管理,使食品添加剂严格按规定管理使用;组织监督执法检查,并督促食品企业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食品添加剂备案率达到100%。

13、严格食品行政许可。加强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预防性审查和现场审核工作,严把食品生产准入关;要加强对小作坊的全过程监管,督促其开展生产加工条件改造,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限期内达不到要求的小作坊,坚决予以取缔。

14、积极打造特种设备动态监管模式。2009年要将特种设备电子地图软件正式投入使用,要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和硬件的配备;要整合现有数据和资源,实现基本动态监管,努力建设“大网络、全覆盖、无缝隙”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格局。

15、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优化监管方式,采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扎实提高监察的有效性。

16、建立和完善世博会特种设备入博管理工作。切实增强“迎世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制订入博特种设备相关规范,对入博的特种设备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把关。

17、探索建立小浴室锅炉实时监控系统。浴室锅炉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事故,且*区有着小浴室多、锅炉使用状况复杂、浴室锅炉都分布在人员密集地区的特点,一旦发生锅炉事故将造成巨大损失和影响。2009年要根据条件,探索建立小浴室锅炉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远程监控设备,实时掌握小浴室锅炉运行情况和司炉工操作状况,确保运行参数符合规定要求。

(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规范区域内市场经济秩序

18、建立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坚持打假扶优的工作方针,将名优企业、名优产品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及时掌握假冒侵权违法线索,与名优企业联手打假,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手段同假冒侵权违法行为作斗争。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力量,逐步将假冒伪劣“挤”出市场。

19、创新执法监督方法。充分发挥质量申(投)诉窗口的社会效应,增强自主发现案源的能力;推进技术保障和执法检测设备前移,组织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深入执法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20、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并强化质监系统内的协同配合,完善系统内的执法、检验及相关技术机构的沟通配合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将大案要案和区域性问题及时向区政府报告的工作制度。

21、抓好质量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向监管和服务的企业宣传《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食品卫生法》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认证认可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要结合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通过举办产品质量责任法制学习班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质量法制宣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其诚信为本、合法经营、依法办事、依法承担法定质量义务的观念,强化市场规则和行业自律意识,切实做到依法生产和合法经营。

(五)加强行政综合管理,增强队伍履职效能

22、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在20*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2009年的政风行风工作要继续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要继续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逐级签订行风建设责任书;积极关注民生问题,转变思路,突破难点,推动政风行风建设的深入、有效开展。

23、积极打造特色行政文化。继续塑造“责任、激情、创新”的行政文化理念,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质监队伍,不断引导和强化队伍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24、推动标准化行政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干部职工提供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系统、可控、符合管理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通过“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管理模式,来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效率,树立科学、公正、高效、廉洁的质监服务形象,切实体现“尽职责、强服务、促发展”的管理要求。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方案篇10

一、“十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回顾

(一)“十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__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促进__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带领全局的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作风、更新观念、转换职能、依法行政,不断探索并实施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式,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基本形成了统一、协调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为__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1.加强对质量工作的宏观指导,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质量振兴纲要的目标任务,把部门行为纳入到政府工作的系统工程,大力提升我区产品质量水平。五年来,先后促进我区27家食品生产企业、80多家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建立50多户生产许可证企业质量管理档案。

2.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把打假工作当作“民心工程”、“效益工程”,紧紧抓住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较好地完成了食品、农资、汽车配件、建筑材料、燃油、黑心棉、煤炭、家具等20余种产品专项打假整治50余次,累计监督抽查产品30余种,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黑窝点70余个,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3.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标准化工作取得新成果。

“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努力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消灭无标生产,建立了全区企业标准档案数据库,重点企业标准档案达到1202个;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57个,其中59家市级(其中4家已申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98区级,7家获得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推进全区20家企业36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我局连续3年被评为北京市采标先进单位。

4.加大行业监督管理,计量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大了计量执法监督力度。每年通过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市场、医疗卫生单位等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加油站在用加油机受检率达到了100;医疗卫生单位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以上;眼镜制配企业计量器具配备率100,合格率97,保证了量值的准确一致,维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明显加强。

“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成功开展了锅炉、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普查工作,并积极探索数据库建设,使全区特种设备普查率达到国家局验收标准,通过市局验收。同时,加大现场监察力度,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违规案件110多起,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200余个,有效地遏制了事故的发生,使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6.加强队伍建设,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快速发展。

(1)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__年,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以来,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市局的领导下,本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狠抓落实”的原则,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特种设备职能划转等工作。截止到20__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内设行政职能科室、全程办事室7个、下属事业单位5个,拥有在职职工98人,先后获得__区精神文明等20多种荣誉,在__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质量技术监督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十五”期间,全区依法设置的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3个,基本满足了全区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检测工作需求。技术机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了案件审理委员会,规范了案件初审程序,执法和办案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各类普法教育

活动80次,33名执法人员通过考试取得了执法资格;制定了《__区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管理办法》、《行政执法人员考评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执法制度。截止到20__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0余件,其中现场处罚140余件,立案案件210余件,罚没款250余万元,受理3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0余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66余件,无败诉和行政复议案件。连续3年被区政府评为“行政执法十佳单位”,并获得区政府首批“行政执法双零单位”称号。

(二)“十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__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我局职能科室平均只有2人,而负责监管的辖区面积较大,路途遥远,这就造成工作任务繁重与人员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进入每年10月份后,质量科的工作以抽查煤炭为主,尽管加班加点,3名工作人员也很难保证如期完成对全区20多个乡镇抽查任务,而且严重影响其它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2.人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业务知识相对欠缺。受历史原因影响,目前我局干部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知识更新较慢,技术机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思想作风、技术水平、业务开拓能力、改革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经费严重不足。监督抽查经费严重不足,造成监督抽查工作难以开展或抽查覆盖面达不到要求。技术机构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仪器设备投入没有固定渠道,大部分技术机构在用设备陈旧老化,造成检验领域的空白和检验资源的浪费。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全面落实《质量振兴纲要》的目标任务,紧紧贴近地方中心工作,履行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科技兴检战略,整合技术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加快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让政府放心、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群众依赖的质量技术监督队伍,为__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十一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发展目标是:

1.全面提高质量监管工作水平。

(1)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十一五”期间,主要产业、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质量素质、质量管理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达到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重要工业产品和主要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开展北京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北京市名牌产品工作,促使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积极开展“质量万里行”、“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各种形式的质量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2)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加大对食品、农用物资、建筑材料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不断提高产品抽查合格率。对监督检查和定期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加大后处理力度,落实通报、公告、整改、处罚、曝光等措施。加强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和信息通报工作,及时、全面、动态反映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全面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组织好纳入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的审查验收,从源头严防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进一步完善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组织打假行动和专项整治活动。在市局、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实现地区、部门、中介机构、新闻媒体、企业联手的打假治劣长效机制,认真查处一批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彻底铲除一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重点是开展好食品、农资、建材、汽配等产品的专项打假战役和饮用水、地条钢、黑心棉等区域性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

2.积极推动全区标准化体系建设。

(1)“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按照__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籽种农业和休闲农业”的任务要求,加强与农、科等部门协作,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建立一个农业标准化协调机构,制定全区农业标准化实施规范,并将实施标准化工作的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继续抓好部级示范区和市级示范区建设。

(2)加强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和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在全区各乡镇和农、林、牧各有关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既懂得农业专业知识又懂得标准化知识的技术骨干队伍,以利于工作的衔接和持续发展。

(3)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把采标工作与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质量认证等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并引导企业主动参加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幅度提高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

3.加强法制计量工作,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加大监管力度。

(1)实施计量放心工程。抓好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零售商品量的计量监督管理。特别是强化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管理,建立健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查机制。

(2)实施计量安全工程。作好医疗卫生领域计量监督工作,引导医疗卫生领域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计量安全意识;做好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整治工作,抓好压力表、瓦斯计等安全防护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

(3)加大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力度。“十一五”期间,投资新建、改建一批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培育和建立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计量资源利用合理的计量服务网络,满足__地区量值溯源的要求,为__经济发展服务。

4.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全程动态管理

(1)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坚持和完善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加强对全区学校

、幼儿园、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现场监查;重大节日期间计划性地大力开展特设安全监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

(2)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平台。“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总局和市局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建设,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管理新方法,形成高效、准确、系统的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监察效能

(3)结合本区实际,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探索建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

(4)提高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集中资金购置完成提出达到B级检测机构的检测仪器,增添专业检测项目,提升现有的检测水平。

5.健全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工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内部工作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保障行政执法合理、合法、公正、公开、公平,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对全局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行政执法队伍;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行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的管理制度,提高行政许可工作的整体效能。

6.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局机关和局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应在40岁以下;通过人才引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全局本科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技术机构专业人员占总人数比例70以上,其中中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30以上,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10以上。机关人员要达到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和高效执法;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要达到一专多能,业务精通;管理人员要达到懂技术、会管理;一般人员要达到熟练岗位职能、职责,能够按操作规程作业。

7.加快建立快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__区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平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成标准题录数据库、质量、计量、特种设备等子数据库;不断完善__区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在公用数据通信网上架构市、区两级网络平台,实现__区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与社会的在线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和质量技术监督内部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相联结,为政府和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提供完整准确的质量信息服务。同时,利用本网的资源向社会各界提供快捷便利的质量信息。

8.加大技术机构装备投入,推动技术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