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十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十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1:56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1

【关键词】危险行为;物质相关;因特网;行为,成瘾;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R179R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11-1035-02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青少年素质问题尤其是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青春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网络成瘾等危害健康行为,将影响其成年健康并引起社会问题[1]。为了解徐州市青少年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分布及其变化情况,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对徐州市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2次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提出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4和2008年按相同的监测方案确定调查对象和人数,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区内15所全日制中学的13~21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抽取的中学分别为重点初中、普通初中、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各3所。2004年共调查初中学生1253名(男生614名,女生639名),高中学生9668名(男生4580名,女生5088名);平均年龄(17.7±7.8)岁。2008年调查初中学生2473名(男生1177名,女生1296名),高中学生3614名(男生1609名,女生2005名);平均年龄(16.8±8.5)岁。2年在性别、年龄构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学生自填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员在教师的陪同下到教室讲解有关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告知学生填写问卷是自愿和匿名的。为保护学生隐私,学生在填表过程中,不准相互讨论和观看。问卷由调查员收集保管,教师不查阅问卷。

1.3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父母亲文化程度、与亲属一起生活情况等)和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饮食、体育锻炼、吸烟喝酒、网络成瘾、情况等)。

1.4统计方法剔除未应答和不合格的问卷(2004年、2008年共发放问卷17008份,获得有效问卷16511份,问卷有效率为97.1%)。使用epiData2.1软件建立数据库,输入问卷,用SpSS11.5进行资料分析。

2结果

2.1对自己体重的认知与行为青少年报告率上升的有“为控制体重而锻炼”、“为控制体重而控制食物摄入”、“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h或更长”,而“认为自己体重不合适”显著下降。“为控制体重而擅自吃减肥药”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体育锻炼和骑车违章行为青少年报告率下降的有“去过没有安全措施地方游泳”、“经常骑车双手离把”、“骑车带人”显著上升,“过去7d每天运动不到1h”、“经常骑车逆行”、“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见表2。

2.3物质滥用行为“尝试吸烟”、“过去30d喝过酒”、“曾使用过、大麻等”等的报告率普遍显著上升。见表3。

2.4网络成瘾行为“即使不上网,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希望增加上网时间”、“隐瞒上网”、“因上网而与家长发生冲突”报告率显著下降;而“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报告率显著上升。见表4。

3讨论

3.1部分危险行为报告率下降2008年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比例为8.4%,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其他部分城市[2],这与该市中小学校普遍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健康行为教育有关。自2006年以来,徐州市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在学生知晓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2一些危险行为的发生有上升势头青少年的饮食行为中,“为控制体重而控制食物摄入”2004年和2008年报告率分别为17.9%和53.3%,“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h或更长”分别为1.5%和3.1%,说明中学生对自己体重比较在意,尤其是高中女生可能受到社会上审美标准的影响,对自己的体重体型比较注重,相对也更容易采取减肥措施。但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盲目减肥不仅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甚至还会危害到健康,即便有此需要,也应遵从医嘱。学校应通过健康教育或其他方式方法帮助青少年调整心态。从总体情况来看,有良好饮食习惯中学生的比例不高,这就需要使青少年懂得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为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与营养,并将知识带到家庭中去。这样,不但可以预防儿童青少年时期最易出现的营养缺乏病,而且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来预防或推迟许多疾病的发生。

3.3物质滥用行为应引起关注青少年学生吸烟、饮酒的现象较为普遍,并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提示青少年健康意识欠佳,也与青少年把吸烟视为成熟象征、时尚、社交手段等有关。调查中发现有关青少年学生其他药物使用及使用情况尤为突出(2008年分别为7.8%和2.1%),该调查结果与国内大城市同类学校相比明显偏高[3-6],可能因升学压力过大所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关注。学校健康教育应尽早开展预防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的内容,教育学生不吸第一支烟,提倡教师和家长不在学生面前吸烟,创造无烟小环境,从而降低学生的吸烟率。此外,学校还应当通过心理辅导和生活技能教育等方面的渠道,舒缓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方面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现阶段,合理营养、积极锻炼、心理健康、拒绝网络成瘾仍需继续倡导,吸烟、饮酒等物质滥用行为更不容忽视。应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为一生健康和安全奠定基础。

(致谢:向参加调查的学校和问卷录入的铜山、新沂、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应急办、信息科的有关同志一并表示感谢!)

4参考文献

[1]陶芳标,高茗,卫国,等.合肥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因素结构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71-573.

[2]郭亚文,周祖华,何永频,等.静安区2001与2004学年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结果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33-734.

[3]wHo.Shmposiumonaccidentpreverchildhood.Geneva:wHo,1984:218-222.

[4]彭宁宁,朱佳,周月芳,等.上海市大学生使用烟草和酒精等成瘾物质状况.中国健康教育,2006,20(4):339-341.

[5]苏玲,陈丽萍,居文,等.福建省大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易成瘾药物使用现况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23(1):37-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市关工委、市综治办、团市委、市教育局等单位今天在这里联合举办三门峡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活动报告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关工委、市综治办、团市委、市教育局等活动主办单位向报告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长期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是青少年的主体。近年来,我市广大青少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茁壮成长,总体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的开放和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新问题,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呈上升趋势。这固然与某些青少年自身文化知识缺乏、人格存在缺陷、容易冲动偏激等主观因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以及家庭教育失误等因素有关,但也与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不够强化有一定联系。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项德政工程,事关国家和民族兴衰,关系家庭幸福和个人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活动报告会,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知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学法、守法、自觉用正确的法律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用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力争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相信今天的报告会必将能起到增强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律素养的良好效果。另外,我们还要把今天法制报告会实况刻录成光盘并发放到全市各个学校,大力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为促进三门峡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去年“五四”青年节期间,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少年提出了争做“四个新一代”的殷切要求。在刚刚结束的省委青年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要求把广大青年培养成党的事业接班人、中原崛起的主力军、千万家庭的“顶梁柱”。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意义、内容;改进教育手段,完善教育方式。根据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积极开拓新教育渠道,增添新的教育内容,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进一步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配备,招募青少年普法志愿者,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同学们,同志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任重道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任务仍很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而努力奋斗!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3

这份报告说,中国青少年教育事业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过重。

报告说,中国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数4%。虽然中国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了要在2000年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但2000年的实际比例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平。1998年仅达到2.64%。

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是中国青少年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难题。目前,中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四分之三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在地区之间,中国西部地区的文盲率大大高于东部和中部,达12.07%,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出近3个百分点。另外,民族之间和性别之间的教育也存在不均衡。

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过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教育发展步伐。目前,中国教育仍然存在乱收费现象,收费名目繁多,家庭教育支出在家庭个人消费中比例过高,家庭子女教育负担沉重。据调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成本仅低于饮食营养费,占子女费用的平均比重为21%。自子女读高中起,教育费用在子女总支出中的比重超过饮食费用,这一比重在高中阶段为34%,大学阶段则为41%。

(摘自新华网http://news.tom.com2005―12―22)

我国首份青少年网瘾调查公布 北京排名第二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这也是我国首次正式的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云南最高,比例高达27.9%,北京排名第二为23.5%,上海为8%。

本报推出的“网溺系列调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家长及专家都对这组系列报道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与建议,尤其指出了网瘾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同样,从公布的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网瘾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根据调查,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令人担忧,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学生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年龄越大,上网成瘾的比例越低。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而30岁至35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最低。

(摘自《北京晚报》2005―11―22)

中国每年新增青年劳动人口1500至2200万

一份近日的权威报告称,中国青年就业形势严峻,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人口,每年仍然保持在1500至2200万之间的高位。

这份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国际联络部联合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1995年―2004年)》说,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人口,每年仍然保持在1500至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很大。目前,中国青年就业形势严峻,面临很多难题,突出表现在新增劳动人口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问题增多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难度增大三个方面。报告称,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大学生失业者每年有30万人左右。2004年,中国应届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约为70%。同时,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这个数量相当庞大,使就业压力陡增。

新娱乐占青少年娱乐半壁江山

日前,由团北京市委、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针对12―24岁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形式新颖的网络娱乐、手机娱乐、动漫、DiY等新娱乐方式,已经占到青少年娱乐内容的50.3%。传统的娱乐方式――体育运动和看电视仅分别占18.3%和12.3%,其他娱乐方式总共占3成。

调查中所称的“新娱乐”,包括以网络、移动电话等为工具的数字娱乐,和街舞、嘉年华、真人秀等为内容的新型体验娱乐。

调查同时显示,52.8%的青少年以放松减压为主要娱乐目的,这与当前青少年的压力感直接联系在一起。26.3%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很大,16.8%的青少年认为压力比较大。

在调查中,52%的青少年认为新娱乐的积极功效大于负面影响,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基本娱乐需求,具有更好的放松减压效果,以及更多元化的娱乐功效(健身功能、交际功能、拓展功能)等,只有19%的青少年认为新娱乐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功效。

大学生对新娱乐负面影响的认识同样较为客观和理性,主要是“容易上瘾”、“影响正常的学习或工作”、“娱乐内容中有不良成分(如暴力、色情等)”、“增加经济负担”、“部分新娱乐项目还不太普遍,不被社会承认”等。但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负面影响本质上并不是新娱乐的技术问题,而是人为问题,更大程度上是新娱乐的提供者和参与者在具体娱乐过程中的操作问题。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12―22)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办法将制定 预防青少年犯罪

在日前闭幕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表示将研究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

杨岳表示,2006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将重点抓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三方面。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严厉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

(摘自新华网2005-12-19)

体重超标胆固醇高 美国34%青少年不健康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美国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身体不健康,未来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较大风险。

研究者说,他们让12岁到19岁的2200名青少年踩踏车8分钟,从而评定他们身体的健康程度。研究表明,34%的被测试者身体不健康。研究者发现,身体不健康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中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可能性超过健康者2到4倍,他们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水平以及血压也比较高。按研究结果统计,美国全国有750万青少年和850万成年人身体不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4

【关键词】精神卫生;行为,成瘾;;色情作品;学生;城市

【中图分类号】R395.6R1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6-0674-03

epidemiologicalStudyonpsychologicaladdictionBehavioramongUrbanmiddleSchoolStudentsinHenanprovince/LianGZhen-shan,HeJian,YanGBian-sheng,etal.HenanprovincialCenter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Zhengzhou(45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rateofpsychologicaladdictionbehavioramongtheurbanmiddleschoolstudents,andtoprovideevidenceforpreventionmeasures.methodsananonymous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forinvestigationofpsychologicaladdictionbehavioramong12710urbanmiddleschoolstudentsfromHenanprovincebyusingstratifiedandclustersamplingmethod.Resultstheaddictionrateofplayingvideogameswas4.9%,anditwas7.9%formaleand2.1%forfemale.the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ratewas2.4%,anditwas3.8%formaleand1.1%forfemale.therateofplayinggamblewas13.5%,anditwas20.5%formaleand7.1%forfemale.therateofwatchingsexualinformationwas15.2%,anditwas25.4%formaleand5.8%forfemale(p

【Keywords】mentalhealth;Behavior,addictive;Cambling;erotica;Students;Cities

青少年精神成瘾行为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玩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黄色书刊成瘾等[1]。精神成瘾行为有以下共同的症状和表现形式:(1)有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慢性的形成过程。(2)会产生各种生理性的、心理性的依赖。心理性依赖表现为一上网就会感觉愉快和满足,一下网就感到不快;强烈否认过度上网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前途产生危害。生理性依赖表现为自主神经紊乱现象,如胸闷、心跳加快、头晕等。(3)一旦该行为被中断,可产生戒断症状,强烈渴望立即回复到原来的行为状态。随着科技进步,电子游戏的技术、设施越来越新颖,不仅有大型游戏厅,而且还渗透到手机、网络游戏等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受“黄、赌、毒”诱惑和影响,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引发青少年暴力事件。为了解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精神成瘾行为状况,引导青少年培养健康、良好的行为,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将各省辖市市区内中学按照类型分为普通中学(含初中、高中)、重点中学(含初中、高中)、职业高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学校,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所选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12860名,获得有效问卷127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8%,其中男生6107名,女生6603名。调查对象年龄在13~19岁之间。

1.2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影响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青少年精神成瘾行为是其中一部分调查内容。由经过培训的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班级教师不在现场,允许学生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予填写,并声明对学生填写资料进行保密,整个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应用Young[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其判定标准为:(1)过去7d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老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根据Young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1]。

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电子游戏行为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在过去7d内,每天玩电子游戏(包括游戏机、掌上游戏机、手机、计算机/上网游戏等)的报告率为47.0%,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0%,女生报告率为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632,p

城市中学生在过去7d内,平均每天玩游戏时间为1h的报告率为8.6%,2h的报告率为6.4%,3h的报告率为3.0%,≥4h的报告率为4.9%。城市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为4.9%,其中男生报告率为7.9%,女生为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066,p

2.2网络成瘾行为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2.2%,男生为18.8%,女生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95,p

网络成瘾行为中,最高的前3项依次为“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分别占34.9%,24.7%和23.6%。见表1。

2.3娱乐性行为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曾参加过以金钱、代币或其他物品为赌注的娱乐性活动报告率为13.5%,其中男生为20.5%,女生为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37,p

2.4观看色情信息行为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在过去的12个月里,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包括电影、录像、VCD、图片等)的报告率为15.2%,其中男生为25.4%,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377,p

3讨论

调查发现,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为4.9%,低于广东佛山市(11.4%)[3]和全国(8.3%)的平均水平[1]。适度玩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开发智力、缓冲学习竞争压力、丰富课余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过度迷恋则会对青少年心理、个性、情绪、行为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故玩电子游戏成瘾又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2项指标来描述网络成瘾,能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中学生群体网络成瘾行为的特征。网络成瘾报告率虽然仅为2.4%,但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高达12.2%,说明网络成瘾行为作为精神成瘾行为之一,对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的危害还是相当高的,值得重视。

河南省城市中学生曾有娱乐性行为的报告率为13.5%,与辽宁省中学生14.4%的报告率相接近[4],明显低于四川省42.7%的报告率[5]。自青少年阶段就沾染恶习,使人形成欲行又止、欲罢不能的强迫性成瘾行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研究结果显示,15.2%的中学生曾经看过色情信息,低于深圳市中学生39.2%的比例[6]。在现代社会,青少年生理性性成熟与社会性性成熟之间存在一个漫长的“性等待期”,这个时期青少年性的自然性与性的社会性存在矛盾,青少年观看色情信息正是这一状况的反应,也是我国青少年性知识的主要来源[7-9]。

研究显示,性别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玩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观览色情信息等精神性成瘾行为男生报告率均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成瘾行为差异可能与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不同有关。男生是精神性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是精神性成瘾行为的主要干预对象[10-12]。

精神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心理、个性、情绪、行为等不良影响隐蔽而深远,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迷恋电子游戏、网络成瘾、荒废学业、出现品行问题等深感忧虑。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可塑性强,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2-144.

[2]YoUnGKS.additiontotheinternet:acasethatbreaksthestereotype.psycholRep,1996,79(3pt1):899-902.

[3]粱筱健,黄祖星,张珊珊,等.佛山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三):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和等成瘾.中国校医,2008,22(3):245-248.

[4]解学魁,宇广华,范会弟,等.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07-408,411.

[5]孙莉,朱鸿斌,张成云,等.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9-1072.

[6]孙江平,马迎华,陈虹,等.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一):艾滋病及的知识态度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02-204.

[7]杨再励.影响学生性健康的心理因素.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926-927.

[8]王瑛,吴擢春.青少年的现状、问题与健康教育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68-570.

[9]张忠勤.加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思考.中国健康教育,2004,20(4):356-357.

[10]谢雯,方东玲,李晓驷,等.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5-207.

[11]江光荣,胡姝婧,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5

为切实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更好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按照国家、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根据我市教育系统工作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加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压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出现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防控疫情需要而实施的延期开学、隔离在家等措施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在互联网上爆炸式的蔓延,可能会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焦虑、烦躁、失眠、恐慌等情绪。

我校积极利用“两微一端”等多种渠道,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

二、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适时开展心理疏导

我校积极发挥班主任、家长作用,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引导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合理自学,适当开展室内体育锻炼,健康娱乐,放松自我。

我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线上值班,及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联系方式告知全校师生,方便学生线上咨询。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收集,及时了解本地本校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情况,针对重点人群,安排专门心理咨询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

三、健全工作举措,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6

关键词:90后青少年;性观念;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提前,而平均结婚年龄则推迟了5年以上。这种反差的扩大,大大增加了青少年婚前的机率。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50%以上进校前谈过恋爱”[1]。另一项关于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男生有过行为的比率为14.2%,女生为2.2%[2]。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湖北某市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90后青少年性观念的现状,并探讨了90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一、90后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

本调查探讨了90后青少年对性教育的态度,结果表明94%的学生认为性健康教育十分必要,62%的学生认为性教育相当有用。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认识到了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是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的中学对于性健康教育大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很多学校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却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当遇到青春期问题时,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时间地点(42.7%),所以大部分采取问询同学朋友(42.7%)或谁都不告诉、自己解决(14.6%)的方式,只有3.5%的人会征询老师。性知识教育的滞后,容易造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平衡,从而使青少年在性道德、性态度、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偏差,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调查还显示在遇到青春期问题时,34%的学生是不好意思,害怕别人笑话。这说明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全社会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学校教育也不够深入,家庭教育存在空白。由于许多家长采取回避、搪塞的态度来应付孩子的性问题,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误观念:凡是青春期有问题的孩子都是坏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调查表明许多学生还缺乏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遇到问题时会告诉的对象主要是同学朋友,这也说明学生、家长、老师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较深,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信任。

二、90后青少年性知识的现状

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依次为电视网络(35.4%)、同学朋友(26.6%)、报纸杂志(23.6%),而来自家庭(2.5%)、学校教育(11.9%)的却很少。反映出学生获得的性知识零散、不系统,而学校和家庭目前仍然是性教育的薄弱环节。也说明在学校中开展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可行,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是可以被接受的。

三、90后青少年的现状

在与异性的交往程度中,65.5%的人选择的是“一般来往”,反映多数学生还是比较理智、谨慎的。但是,有13.8%的人选择了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也同样反映出性解放、性自由观念对90后青少年恋爱观的影响。这也就使得90后青少年对于婚前呈现出一种较为宽容的态度:39.9%的学生认为婚前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18.1%的认为只要是能结婚那么婚前就可以。

四、90后青少年性道德观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在被问及学校应该对何种行为进行处罚时表现出比较宽容的看法。54.7%的学生认为行为才应该被惩罚,而接吻、抚甚至同居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是不应该被惩罚的。这就表现出90后青少年的一种宽容的性道德观念,而他们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这种宽容的态度可能易导致的过早出现。

五、关于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思考

面对社会的发展和90后青少年性观念的改变,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从教育和引导入手,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根据90后青少年性心理的特点,开展性教育。

(一)通过规范渠道,普及性知识。面对青少年性知识匮乏的现象,学校有组织地开展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教育,使青少年对因生理发育而引起的心理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思想准备[2];将性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供科学严肃的性生理知识;充分利用社会、家长及宣传教育途径增加同学们的性知识,通过开设各种选修课或讲座等形式,向青少年进行性知识与性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对性的正确认识。

(二)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理智对待。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解决青少年的性问题困扰;加强性道德观念教育;强化大学生不要过早发生性关系。同时可采取发放安全套、讲解艾滋病的危害等措施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三)开展性心理辅导,使青少年了解性心理冲突的来源与控制方法,从而学会自我控制,即从过去的“他律”走向“自律”,从而使其性心理发展与品德发展趋于平衡。对青少年共同存在的性心理问题如恋爱心理、虚拟的性关系、网恋等普遍性问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对有性心理困扰的青少年可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性心理,克服偏差。无论是团体辅导还是个别辅导都应该渗透青少年对自己性道德观的反思,促进其性道德升华。

(四)将性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情感得到塑造,知识得到丰富,潜能得到发挥,行为举止得到修正,使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

(五)尽量净化青少年的外部环境。由于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很多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途径都是网络电视等媒介,而出现在这些媒介上的信息大多纷繁复杂难以控制,所以应该制定健全的法律规范去建设和管理网络等媒介,积极防御,遏制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之,青少年性教育应采取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参与,家长配合的方式。要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层次,以性生理和性健康保健教育为基础,进行性心理、性伦理、法制、情感等全面的性教育,促使青少年在生理与心理上同步健康发展[3]。

参考文献:

[1]杨艳.90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时代教育,2009,(26):45-46.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7

一、严把选拔推荐关,师资队伍建设在广泛宣传、层层推荐中稳步推进

为做好师资的选拔推荐工作,真正把有爱心、有能力、有水平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全省的青春健康师资队伍中来。一是思想重视。为确保师资人员的选拔推荐质量,省计生协召开了专题办公室,研究了《全省青春健康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以卫生计生、教育等专职人员为重点,积极做好优秀师资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努力建立一支从事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高素质骨干队伍。为此,省计生协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青春健康师资选拔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标准条件,要求各市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好中择优,切实做好青春健康师资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二是深入发动。各市接到《通知》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传达学习,与驻地学校、医院、社团、社区等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联系,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网络信息等,对选拔推荐的范围、条件、方法和程序进宣传,积极倡导符合条件人员参与到选拔推荐的工作中来。三是认真遴选。各市整个选拔推荐工作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县市审核”等程序,坚持“标准公开、流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大家监督。对于初步推荐人选,严格把好初选关,指导符合推荐选拔基本条件的人选填写推荐表等相关材料,对候选人上报的材料,仔细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上报推荐材料能够真实反映推荐者情况,保证上报材料的全面、准确、规范。

二、严把培训认证关,师资队伍建设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中确保质量

做好师资培训和认证工作是确保队伍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明确标准。省计生协提出,参加省级青春健康师资培训的人员必须符合热爱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了解青少年,并乐于为其服务;具有一定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组织能力;有一种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各种准备。二是搞好培训。省计生协对各市选拔推荐的青春健康教育师资,每年进行不少于5天的集中培训,聘请国家青春健康教育专家及培训师上课。培训始终贯彻青春健康教育的理念,反复强调主持人的职责是帮助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使他们成功地迎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挑战,主持人要成为青少年的朋友,坚决反对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们先后培训师资200余人,建立了一支“愿做、会做、能做”这项工作明白人和志愿者,促进全省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千家万户增添福祉。三是严格认证。做好认证工作是把好优秀师资“出口关”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全省青春健康教育师资认证工作有序推进,我们成立了全省青春健康教育省级师资认证评审委员会、专业评判组和现场监督组等组织,专业评判组由部级青春健康教育师资、省级青春健康工作专家以及省、市两级的青春健康项目负责人组成,明确了工作分工和要求,为有效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师资认证工作提供了保障。师资认证分笔试、微课、现场课等环节,认证内容以青春健康培训教材《成长之道》为主,着重考核参评人员对青春健康教育内容的熟悉度、青春健康工作理念的领悟程度以及参与式培训方法的运用能力。笔试和微课两项成绩优异者,参加现场课环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8

范文一:

为了全面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夯实学校关工委组织基础,进一步提高我校关工委工作水平,结合我校关工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学2016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6年下半年,学校关工委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十八报告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工委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学校关工委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参与家庭教育的力度,继续关爱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多办实事,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二、健全组织

建立健全学校关工委组织,不断拓展和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队伍。加强管干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五老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关工委活动。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保持以老同志为主体、在充分发挥老同志优势的前提下,注意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参与关心下一代的伟大事业。无论什么人,凡是关心祖国的未来,热心关心下一代事业,悉心呵护青少年成长,愿意为培养下一代奉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的老同志,都欢迎他们参加学校关工委组织,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落实学校关工委的各项制度,真正做到让老同志为关心下一代事业献上一份光和热。

三、主要工作

开展活动是学校关工委组织的工作载体,学校关工委组织的活力在于开展活动。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

必须抓好五个建设。一要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有六心,即深怀爱心、树立信心、坚持耐心、办事热心、学习虚心,争取重视和支持要将心比心,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知心人。二要加强组织建设。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学校关公委班子。要不断创新五老人员参加关爱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模式。三要加强业务建设。四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宣传典型的人和事,不断总结推广经验。五要加强制度建设,使关公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积极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作贡献。强化家庭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因地制宜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动员和组织更多老同志投身于教育工作,同时动员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长学校建设中来,使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由家庭向社会扩展。

3、坚持普及法制教育

要依法治国,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教育,重点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教育,我们将聘请派出所同志为学校兼职法制教育的副校长,并定期到校作法律知识讲座。做到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自觉地学法、知法、守法。同时,我们要进一步主动参与对学生的帮教工作,参与文化市场管理,营造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认真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他们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我校现有33个班,要抓好安全教育,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要健全组织,以学校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主管,具体负责到人。一方面提高对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如:预防溺水、防火防雷、防震等,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设施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再者要认真做好学生校内、外活动的安全工作

5、坚持开展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严峻课题,向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责任,使学生在环保宣传、爱绿、护绿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这样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服务学校的意识和共建人类良好家园的历史责任感。

6、坚持关爱弱势群体

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作全面调查并建档跟踪,发挥党员的优势,动员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解囊助学,为贫困生落实帮扶措施,不使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7、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疾病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有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对学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本2016年下半年通过讲座、报告、讨论、心理咨询、信箱等形式,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进行调适和矫正。我们将专门负责将问题整理归类,进行答疑或谈心,帮助同学解决心理上的疑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心理压力。

8、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报告、座谈等形式,请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作风的介绍,教育、鼓励学生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如清明节缅怀革命烈士活动。

9、开展学生喜爱的各项特色活动,

如六月毕业生毕业典礼七月优秀学子上海夏令营活动、九月高一新生军训活动、十月尊师行动、11月校级运动会、12月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及校园文明礼等主题活动,寓教于乐。

五、具体工作安排

六月份:

1、毕业典礼暨高三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2、防溺水专题讲座

3、举办高三学生离校前感恩教育活动

4、假期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七、八月份:

1、开展暑期学生实践活动

2、开展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活动

九月份:

1、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

2、高一新生军训

3、庆祝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4、开展落实留守孩子工作

5、开展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活动

6、期初女生工作会议

十月份:

1、庆祝国庆节

2、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改善环境从我做起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有关的法制报告

3、举办校运动会

4、开展贫困生资助活动

十二月份:

1、开展冬季防火教育

2、开展假期远离、远离网吧活动

总之,我们学校关工委要配合主渠道在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帮扶贫困生,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等一般性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力争创建学习型、服务型的关工委,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党总支及上级关工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政教处、团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

2、以办好家长学校,努力提升家长教育水平为重点。

三、主要工作

1、协助政教处和团委开展以寻找身边活雷锋为主题的学习雷锋活动,举办我们身边活雷锋事迹展和校园的春天学生摄影作品展。

2、协助政教处和团委开展缅怀烈士事迹,争做生活主人活动,争取条件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办一期缅怀先烈板报,并利用多种形式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

3、协助政教处和团委办好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室,并积极参与活动,关心关爱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本年度拟聘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心理咨询员、班主任、中层以上干部举办一次学生心理知识讲座。

4、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生和学困生的帮扶力度,并建立贫困生档案,积极配合学校努力实现零辍学。继续做好对长阳淋湘溪小学两名贫困的帮扶工作,资助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根据上级关工委的要求,做好有关上学难的社会调查,并形成专题报告。

5、继续办好**七中家长学校,力争我校的家长学校办出特色,争创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为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作出奉献。本年度继续实行分校授课,全年各分校组织四次多形式的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完成上年度关于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9

【关键词】中职学生;网瘾;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扩招,我国在校中职学生达到2100多万,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规模大体相当。随着这个群体的壮大,中职学生的厌学、网络成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中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令许多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

一、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现状和危害

上网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精神医生格登博雷在1994年提出,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金伯利・扬博士认为,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症是指中职学生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一系列的精神和心理症状、躯体和生理症状以及其它不良社会行为。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人数约为2404.2万,我国中职学生中有有网瘾人数高达447万,即20%的中职学生有网瘾。

患有网瘾,不仅大量挤占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更容易导致学生本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损坏身体健康;同时上网成瘾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对现实社会和学校管理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不服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甚至网络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极容易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人数会如此之多,这和该群体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他们原本学习基础就比较差,学习压力不大,加上父母监管不到位,因此更容易沉迷网络,形成网瘾。

1.家庭教育缺失

一些网络成瘾研究专家研究证实,中职学生有网瘾者往往存在单亲家庭、父母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及以下)、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态度(粗暴惩罚、不管不问、溺爱、金钱奖励)、不良的亲子关系(不和、敌意)等方面因素。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主因。

2.学校应试教育的失败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调查表明,自认为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自我评价“成绩较差”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达到28.8%和28.7%,自我评价“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仅为11.4%。

现阶段,我国的中职学生还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基本上是被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差生”。学习基础差使他们更加缺乏理想,厌恶学习,一旦接触网络,就更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到网络中寻求安慰和满足进而上网成瘾。

3.社会监管不到位

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会上网成瘾和我国不健全的网络安全制度特别是网络环境净化和监管力度不够有关。虽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网吧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但是仍然有的网吧为了牟取暴利而无视这一规定,有的网吧专门设在中职学校附近,不仅允许未成年人学生进入,甚至有的还专门提供来吸引青少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最经常上网的地点是“网吧”(37.9%),而非网瘾青少年最常在“自己家里”上网。

三、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家庭:加强沟通,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大多对孩子沉溺网络深恶痛绝,但大可不必谈网色变,对孩子上网要正确引导而不是遏制。父母要尝试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培育,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与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同时,父母对中职学生在学业等方面不要期望过高,要学会正确、合理的管教方式,过于宽松的管教使孩子缺乏监管,过于严厉的管教又导致孩子的逆反。此外,家长要学会正确认识网络,能够在子女的上网活动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孩子在网络世界的活动起言传身教的作用。

2.学校: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校应购置网络资源,专人负责指导,积极开展丰富的网上活动,避免学生到社会的网吧中去上网。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让学生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抛弃不良的信息,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正确分辨网络世界的是非。

同时,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认可学生,避免他们在网络上寻求认同。中职学校和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展示和表现自己,使他们充分得到关注、鼓励与认可,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信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社会:共同关注,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与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为中职学生及青少年上网保驾护航,提供丰富、健康、益智的网络信息空间,把网络不良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提供健康网络信息空间上,政府应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建设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绿色网站,清除暴力。组织网络游戏公司大力开发健康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网络游戏,加强防沉迷系统的建设,让孩子在健康的游戏中娱乐益智。

同时,政府应该针对网瘾少年设立部级预防救助中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网瘾青少年的研究和救治工作,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以帮助网瘾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7月20日.第21期

[2][美]麦道卫JoshmcDowell.王培洁译.《模范爸爸》.江西人民出版社

[3]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防治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HiV)数量触目惊心。201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称,近十年来,全球15~19岁青少年中,每小时有26例新感染HiV病例[1]。2015年,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HiV感染者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2014年,全国15~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为1.5万多人,2015年1~10月,该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HiV,65%的学生感染HiV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2]。本文从解读大学生感染HiV的现状着手,分析其严重的危害性,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感染HiV的防治对策。

1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

实证数据不断表明,在我国,大学生已成为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3],逐渐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其一,数量增长快。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关于中国青年艾滋病疫情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感染HiV的大学生逐年增多,增长幅度接近30%甚至50%[4]。在2014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青年学生和50岁以上老年人是发展最快的两大群体[5]。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9152例,学生HiV感染者报告数量超过百人省份的有15个,在2013年为5个,每年有几千青年学生新感染HiV[6]。各省的统计数据亦表明大学生感染HiV数量剧增。湖南省卫计委2015年11月数据称,大学生感染上升趋势明显,湖南省2007年报告大学生HiV感染者4例,但至2015年累计报告达536例(2014年新增138例,2015年新增154例)[7]。河北省在新增报告的HiV感染者中,青年学生所占比例亦呈明显上升趋势[8]。2015年广西桂林市艾滋病疫情简报显示,2015年新增的HiV病例中,20~49岁青壮年占43.5%,青年大学生感染数量较去年相比增加20%[9]。江苏省疾控中心调研显示,在新增HiV感染者中,在校大学生占5.22%,达140多人[10]。青年大学生已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其二,感染对象多为男性。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的9152例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人员)中,男性占据82%,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在性别方面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1[11]。湖南省自2007年以来,新增青少年学生HiV感染者上升较快,主体是男性,占90%以上[12]。其三,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中国医学科学院王健教授在2015年11月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的“2015年世界艾滋病加爱减艾”活动中谈到,2015年新增大学生HiV感染者中,94.3%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13]。性传播已成为大学生感染HiV的主要方式。其四,传播途径主要是男性同性性传播。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当中,2008至2010年,男性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为59%~67%,2014至2015年10月为82%。湖南省大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占69.6%,其次是异性性传播,占27.5%[14]。男男同性性传播增加明显。

2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危害

大学生感染HiV后,对其身体、经济、心理以及受教育权、就业权等权利的危害巨大。艾滋病潜伏期长达8~10年,许多HiV感染者毕业多年后才进入发病期,因此,大学生感染HiV后除免疫力下降外,暂不会对其身体造成显著伤害,但一旦发病,其危害难以逆转。首先,虽然法律针对HiV/aiDS人员有免费检测和供药政策,但在其后期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却需要花费巨额费用,鉴于我国至今没有针对特困人群的社会救助机制,所以,HiV/aiDS人员和其家庭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其次,感染HiV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艾滋病不可治愈,一旦查出HiV,大学生心理压力极大;实证调研表明,与其他HiV/aiDS人员相比,大学生群体更害怕暴露病情[15]。感染HiV的大学生将受到来自同学、学校和社会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压力,使得原本学业、就业压力较大的处境雪上加霜,导致许多感染HiV的学生都有自杀倾向。再次,感染HiV使得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损害。基于不想交叉感染的考虑和生源有可能减少的压力,教育机构拒收感染HiV的学生。即使在校期间感染,学校也会将其劝退。2014年6月,国内首例大学生因感染HiV被劝退行政诉讼案件于天津市东丽区法院二审审理终结,判决被告———天津某著名大学撤销为原告颁发的肄业证书,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该案的胜诉极大维护了我国大学生HiV/aiDS人员的受教育权,但该案终审“没有支持原告恢复学籍的诉讼请求”。最后,感染HiV亦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就业权,导致就业面狭窄、工作起步低。根据我国法律,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包括HiV检测,明确禁止录用HiV感染者,事业单位、国企等均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导致很多HiV感染者被拒之门外。这一录用标准限制了大学生HiV/aiDS人员的就业面,很多人只能从底层做起[16]。大学生HiV/aiDS人员在就业中遭歧视实例频发,维权举步维艰。从2010年安庆发生的“中国艾滋病歧视第一案”至今,已有多起HiV/aiDS人员就业歧视诉讼案件,2013年江西小齐就业维权案是我国首例大学生HiV/aiDS人员最终胜诉并获赔偿的案件[17],2016年贵州李成艾滋病就业歧视案获赔9800元[18],但其他案件均以败诉告终。

3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3.1家庭教育贫乏

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性知识和性教育如同雷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般避而不谈,认为长大后自然会知道,而学校教育更是浅尝辄止,所以,正确、系统而全面的性知识和性意识在我国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中异常缺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博士2015年实证调研22个高校后发现,38.9%的大学生难以从父母处获得相关指导,分别有38.6%、38.9%和35%的学生报告很少从父母处学习到“性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和“性道德教育”[19]。学生主要从娱乐、影视和书刊、网络中等获取性知识,其不敢名正言顺地阅读和寻找有关性健康方面的正规书籍,而是小心翼翼地从影视资料、网络和书籍中接触相关内容,但通过这种非正规渠道难以获得系统、科学的性知识,导致对性的误导和迷信,负面影响很大。

3.2学校教育缺失

2015年,一份由“蛋蛋网”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调查报告引发广泛关注,这份包含976份有效样本的调查显示,仅30.74%的学生接受过学校正规的性教育[20],而包含2302份有效样本的2016年调查显示这一比例为27.41%[21],全国只有北大、首师大、北师大、成都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30多所大学开设了性教育课程。虽然开设性教育课程,但教育内容滞后,仅局限于传播途径和预防方面;宣传教育形式枯燥,仅通过报刊栏、书籍等途径;宣传教育主体单一,缺乏完善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体系,难以满足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的“知行分离”。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部分大学生交友观念开放,对艾滋病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正确防护和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不强,难以将知识转化为正确的。2013年一份针对青岛某大学1260名大一至研三学生的艾滋病调研显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1.80%,但对艾滋病传播、防控及安全套正确使用等知识了解不全面,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自身行为控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22]。2014年一份针对合肥市大学生的调研报告显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4.0%,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首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64.9%,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对待艾滋病的自身行为控制存在差异[23]。2015年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云南曲靖市在校青年学生进行的调研亦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首次年龄为(17.53±2.16)岁,安全套使用率仅为31.67%[24]。总之,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不懂得将网络、电视和报刊杂志中所学的艾滋病知识转化,不懂得在中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3.3“混乱社交圈”向校园渗透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同性恋群体包容度的提高以及荷兰、西班牙、德国等国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同性相恋已成为婚恋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思想与最为活跃的人群,接受新事物快、易冲动,因此,同性恋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增加速度极快,容易发生感染HiV的危险[25]。如前所述,“男同”是导致大学生群体感染HiV的主要原因。一部分男学生把“男同”当时尚,在“诱导”下尝试同性恋,更有甚者,涉足男男。当前,网络、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在我国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专业型艾滋病健康教育尚未普及[26],正确、专业性教育的相对缺乏和对的盲目信任,使尝试的大学生往往不采取保护措施,造成HiV和相关性病的传播。另根据辽宁省2011年对全省高等院校学生的调研表明,约1/4的学生有过婚前,学生对婚前的认可程度已高达80%,且大学生婚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7]。总之,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和同性以及从众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滞后导致大学生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大学生被社会不法分子利用,致使社会上的HiV开始向高校渗透。

4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防治对策

防治大学生感染HiV,需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的多维教育互动,形成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的健康教育模式。

4.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防治大学生感染HiV意义重大。性教育是连续、系统的教育,若儿童早期能够以先入为主的形式接受正确的性教育,其就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因此,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过程中,通过讲故事、看图书、画报、影视等形式引导孩子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启发孩子对生殖产生自然的认识,继而追问生命的本质。对孩子提出的生殖以及性方面的疑问,父母应该用孩子可以接受、理解的言语和形式合理解答;教导孩子注意保持自体清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告之其艾滋病、未成年人怀孕、童年性骚扰等性的消极面,以告诫孩子,保护自身。

4.2健全学校教育

针对学生群体艾滋病防控的“知行分离”现象,应建立一套从小学到大学完备的性教育体系。小学学习男女性别差异等基本性知识,中学学习异性如何交往以及如何自我保护等普遍的性教育,大学从各方面建立、健全有个体差异的咨询体系。以开学第一课、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课程设置开展不同形式的艾滋病性教育,系统、全面地介绍性生理、性保健、性伦理和恋爱情感与性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冲动,并把自己的控制在道德和婚姻允许的合理范围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除此以外,高校应以新入学的大学生为重点目标人群,开展多渠道的艾滋病宣传活动,如艾滋病防治的专题栏目、专题讲座、专家在线咨询等,将艾滋病反歧视教育融入我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中[28]。美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经验表明,短期的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提升大学生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正向态度[29];在我国,实证研究亦表明,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显著[30]。重视艾滋病同伴教育,提高大学生时安全套的使用比例,在校园中安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通过正确、高效的校园健康干预,化解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重视政府在健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重要引领作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联合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为遏制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蔓延,两部委将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卫计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教育行政部门通报学生艾滋病疫情,共同分析疫情原因,制定防控对策,这一举措必定有助于强化针对艾滋病的学校教育。

4.3完善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