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养护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0:08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这一中心工作,以部长帮扶黑河农村公路建设为契机,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做到学用结合,以用定学,以学促用,切实将知识技能、政策法规送到基层一线,全面提高全省公路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总体目标和培训原则

(一)总体目标

一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是提高职工理解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

三是提高职工实际生产操作能力;

四是提高职工专业技术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

(二)培训原则

一是坚持业务培训与政治学习并重的原则,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是坚持学用一致的原则,做到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

三是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针对公路行业岗位的特点,分类施教,切实体现出针对性;

四是坚持讲求实效的原则,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培训质量,保证实际效果。

三、培训对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人员,路政执法人员。

四、培训方法

一是送教材下乡,将《农村公路施工技术指南》、《养护技术操作规范》、《公路路政管理培训教程》等技术普及系列教材分发到一线建设、养护、路政人员,鼓励和提倡职工自学技术和知识。

二是送教师下乡,聘请交通运输部西部讲师团、省交通运输厅、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到地(市)、县(市)为基层职工集中授课;

三是送技术下乡,组建省公路局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志愿者团队,根据地方需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解疑答难。

四是送远程教学下乡,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技术培训。

五、培训内容

围绕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二级公路监管及公路养护管理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重点培训以下内容:

(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人员培训

以黑河市为试点,围绕农村公路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形势、业务知识、关键技术、管理方法等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二)二级路监理、管理和建设人员培训

以虎饶公路指挥部为试点,对二级公路指挥部监理和管理人员、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关键环节、技术的培训。

(三)国省干线养护管理人员培训

以伊春市嘉荫县公路管理站为试点,对全站养护管理人员及养路员工进行白色路面养护技术培训。

(四)路政执法人员培训

以呼兰养路总段为试点单位,开展路政队长、内业人员的路政业务规范化培训。

六、组织实施

“送教下乡”活动从年3月开始到年10月结束。活动分为组织动员、教育培训、经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组织动员阶段(年3月至5月)

1、组织地道处、养护处、网化处、路政处、政治处、科教处等相关处室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工,确定具体培训方式、内容和时间。

2、科教处根据各类培训需求情况,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全面启动培训工作。

(二)教育培训阶段(年6月至10月)

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内容、分期培训、分类指导的原则组织实施。

1、6月4日在黑河举行“送教下乡”活动启动仪式。

2、6月6日至16日将技术普及系列教材分发到一线公路建设、养护、路政人员手中。

3、6月至7月在黑河市公路处、嘉荫公路站、虎饶公路指挥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人员理论课程培训工作。4、6月开展路政执法人员理论课程培训工作。

5、6月至10月(即公路建设施工期间)由省公路局帮扶志愿者团队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养护工作。

6、10月至10月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人员、路政执法人员远程教学培训工作。

(三)经验总结阶段(年10月)

年10月中旬对全省“送教下乡”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将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在全省公路系统推广交流。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省公路局成立“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百良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确保培训工作收到实效。同时成立公路局“送教下乡”帮扶志愿者团队,与基层一线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构架省、地、县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梯队,使我省的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实现新的飞跃。

(二)加强宣传报导,营造学习氛围

为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加强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宣传报道,省公路局将邀请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亲临指导,同时请中国公路、中国交通报、黑龙江新闻台、黑龙江交通、省交通科技、龙广新闻台及地市新闻媒体进行“送教下乡”启动仪式的全程跟踪报道。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1、各地市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积极开展本地市的“送教下乡”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由地市处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培训前有计划、培训时有措施(内容)、培训后有总结(资料),并及时向省局反馈活动开展情况,培训全部结束后,于10月10前将活动情况总结报省公路局科教处。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统计指标,养护,应用

一、公路养护常用统计指标例举

1.1能够反映养护单位总体状况的指标

公路里程,少数民族地区公路里程,公路密度,公路绿化里程等。

1.2公路养护统计指标的一般分类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

二、公路养护统计指标的一般应用

1.相对指标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1.1好路率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好路率:是指优、良等公路里程之和占实查的养护里程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好路率(%)=优、良等公路里程之和/实查公路养护里程×100%

  (1)好路率是反映养护单位的优良等路里程之和所占养护里程的比重,是公路部门检测、评定公路路况质量的主要尺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养护工作的最终成果。好路率可以表示公路的路况质量;可以体现养护工人的劳动成果,是编制养护生产计划的基础,同时可以反映公路的安全状况。

  (2)为了提高好路率,每个养护单位都要集中精力,深化改革,大力推行公路养护内部招投标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按照“花钱买好路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其效益。

  作为养护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好路率,我们的作法是:集中部分日常养护经费,坚持进行次差路改造,特别是砂石公路的路况做到了稳中有升。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动了广大养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两高一低”(即提高好路率、提高职工收入,降低养护成本)。各级公路养护部门也集思广益,积极想方设法,采取多种筹集资金方式,加速公路养护机械的更新和发展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养护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注重采用科学的养护作业方式,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增大养护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

(3)伴随着内蒙古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包鄂经济圈的建立,交通流量迅速增大,因车辆严重超载加速了路面的破坏,而管理养护经费不足、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显现,成为阻碍好路率提高的负面影响因素。针对我区实际,今后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要继续加大对现有公路的改造速度,同时,要从项目的设计上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为工程完工后的养护工作奠定基础。

②要尽快适应我区公路建设向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为主变化形势的需要,继续加大养护内部改革,改进养护作业方式,提高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育出能掌握先进养护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养路队伍。

③要加快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速度,逐步改变由单机作业向综合养护机械作业方向的转变,油路要实行大道班养护,提高养护效率。

④要加强对县级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力度.通过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增加养护投入,保证综合好路率稳中有升。

⑤要加强对已建成公路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超载车辆的管理,防止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保证公路能按照原设计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出其效益。

1.2工程成本降低率指标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工程成本降低率(%)=预算成本_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

近年来,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公路养护成本也逐年上升,如何降低养护施工企业成本,是养护管理重中之重,而工程成本降低率恰恰反映了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如何降低工程成本是我们今后发展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时我们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一是要加强工程预算分析,合理确定目标成本;二是根据目标成本强化管理;三是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1)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搞好养护成本核算首先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加强各级成本核算,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一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建设。二是要强化基础管理。

(2)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做好反馈控制在目标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定期对每个责任中心的预算成本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定期编制“业绩报告”或“责任报告”,将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和控制来调节经营活动,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考核目标成本

施工企业应当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各责任中心和责任人的工作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并按实际工作成果的好坏进行经济或其它形式的奖罚,做到功过分明,奖罚有据,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促进其相互协调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4)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监督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机构是养护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必要保证。项目办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健全,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并且可以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1.3机械工作率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机械工作率(%)=报告期机械工作台日数/报告期机械总台日数×100%

  公路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养路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养路工作效率和路况质量的有效措施;机械化是减轻养路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养路工作条件,提高养路工人社会地位,稳定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路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好路率,降低养护成本,推行科学养路和规范化管理。

  (1)养护机械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许多施工企业缺乏对养护机械的足够了解,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养护机械,只看重设备本身的“工作”,看不到设备所需的技术管理。只是一味的追求养护设备的工作效率,轻视对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致使部分养护机械很快步入老化阶段。技术档案是技术人员管理养护设备的基础,其能够反映机械设备的性能特点、运行动态和维修保养状况。然而,许多施工项目部缺乏对技术档案的足够注视,不是没有,就是丢失或者有也不填,导致养护机械管理起来就是简单的“好了用、坏了修”,不能做到运行状态实时跟踪,工作效率低下。

(2)养护机械技术问题的应对

①完善技术档案和技术台账。

养护机械的运行数据直接反应在技术档案中,管理者可以通过查阅技术档案确认每台设备的性能特点和运行状况,便于合理调配和正确使用每台设备。机械设备的技术台帐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的技术台账应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每个种类的数量、每种设备的型号、设备运行的时间和地点、设备部件的机械性能、燃油消耗状况和机械手的基本情况等。施工企业应认真填写筑路机械设备的台账,重点掌握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合理调配、正确使用,保证养护设备运行的平稳有序。

  ②完善机械设备的二级维护制度

  筑路机械设备的二级维护一方面能让我们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能够保持机械的整洁和技术状况完好。施工企业应该要求并鼓励操作手详细掌握机械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自觉执行二级维护保养制度。养护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技术装备情况建立一支相应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二级维修保养队伍,随时与养护设备保持行动一致,认真做好二级维护的检查、紧固润滑、换油和清洁等工作,严格执行筑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规程。同时,在二级维护中,要重点做好机械设备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制动系、电路和油路系统等关键部位的检查,避免发生机械事故。

(3)养护施工企业要通过评优表奖和晋升工资等级等方式调动操作手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主人翁精神。

①引导操作手把公司的养路机械看成自己的设备,使其主观上认真执行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爱护机械设备。同时,施工企业应定期举办操作示范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通过看操作演示片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操作手的技术安全知识,提高其业务操作能力,减少设备维修率,降低设备的机械事故率。

②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要靠定期检查、保养,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从而做到以养代修的目的。

  小结: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养护的角色将越来越重,对养护设备的技术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做好养护机械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平稳运行将充分发挥养护机械设备的最佳社会效益,有助于各等级公路养护施工的顺利开展。

2.平均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2.1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公路指标在养护工作中应用

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公路=公路里程/人口数×10000

  其计算单位为:公里/万人

目前,我市公路总里程达到6739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266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0%。高速、一级公路267公里,占4%。农村牧区公路5953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1949公里,占33%。640个行政村已有341个村通沥青(水泥)路,占53.3%。我市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公路=25.92公里/万人

“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建成六大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即“立体交通、智能交通、快速交通、安全交通、绿色交通、文明交通”。按照“二环、四纵、八横、十二联”全市公路网规划,五年内将逐步达到内环一级、外环高速、纵横联通、支线联接的公路网络。实现市区半小时、市域一小时、口岸出行当日往返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公路建设按照加快与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五年估算全社会总投资完成120亿元,改造建设公路里程3234公里,其中新增一级公路350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

  2.2平均人数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年平均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

  我们应该针对养护单位实际加强人才建设,继续引进、培养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急需人才,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公路建设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岗位培训;加强行政领导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缩短知识更新周期;拓宽成人学历教育渠道,改善队伍文化结构;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程建设生产服务质量。

  在人才建设方面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把握公路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我局教育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规范教育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继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为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教育培训的研究工作。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29-02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以下简称交控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在三年重点专业建设中,本专业创新出了“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此模式进行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团队锻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高职教育专家的肯定,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以交控专业为主体成立的二级学院已经迈步走上了智能交通的特色之路,毕业生成为智能交通行业中企业争抢的对象。重点专业建设有义务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总结交控专业创新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经验,基于专业继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对面向同类专业的该培养模式提出了应用建议。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我院交控专业通过5次调研,3年的实践,创出了“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2007年4月,专业建设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初步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2008年1月,进行了第二次调研,调整和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2008年6月,进行了第三次调研并召开专家论证会,清晰地提出了“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9月,经第四次调研并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制定出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式形成“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5月,开展了第一次调研,进一步完善了“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智能小区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安全系统,主要面向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安全系统,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职业素质,掌握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知识,拥有监控、通信、收费、照明、隧道通风等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能力,具备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职业能力,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维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各种监控系统的集成与维护等岗位,从事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两个“3”及“大循环”的涵义在“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个“3”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3个子系统(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第二个“3”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作人员的3大类工作(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大循环”的涵义是在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三个系统方面循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能力、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及技术管理能力。

“3+3大循环”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我院在三年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实施,都集中落实了“3+3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并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毕业生在智能交通行业大显身手,成为行业企业争抢的对象。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分别围绕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三个系统,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能力、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课程体系及《车辆通行费收费实务》、《收费系统集成与维护》、《高速公路监控设备操作工实务》、《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等课程能够支撑“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师资队伍在安全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三个系统方向上比例各占30%,师资团队能够支撑“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校内实训中心包括交通智能控制实训室、交通安全实训室及高速公路收费实训室,都是按照一个建制班的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理实一体”的实训室布置,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与5家单位实现了校企联合办学,新开发了15家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包括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能完成学生3个系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三种工作的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能够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按照“3+3大循环”实施;实训教学以“5个1工学交替”支撑“3+3大循环”;校外顶岗实习按照“3+3大循环”实习组织模式运行。其中,校外顶岗实习每个基地只安排本专业的1~2名学生,全部学生在3个系统(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对应的实习基地开展大循环轮换,每名学生都能进行3个系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三种工作的顶岗实习。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在三年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按照“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地反映了这一成效。年招生数从第一年的1个建制班,第二年的2个建制班,到第三年达到了3个建制班;生源地从第一年只有湖南省,第二年有8个省、自治区,到第三年达到了10个省、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三届毕业生,第一届毕业生全部在高速公路管理处的机电部门就业,第二届、第三届毕业生除在高速公路管理处的机电部门就业外,扩大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施工单位和安防监控单位。三年来,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已成为智能交通行业企业争抢的对象。

经验体会与应用建议

经验与体会在“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针对创新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五点经验体会:(1)专业服务的行业及就业岗位准确界定是成功的基础。“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是从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所适应的行业、所对应的岗位工作分析出发的。(2)行业专家、现场专家、教育专家及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持续完善的必要条件。行业专家、现场专家的参与可保证深入企业(单位)调研的可行性,行业专家、现场专家、教育专家及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可保证设计方案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3)专业教学团队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与实施的关键。专业教学团队成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要具备新的课程观,同时,要不断提高工程素质、工程技术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情境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建设能力及与企业合作能力。(4)开发模式合理是方案开发的技术前提。开发模式合理可以保证方案开发的正确性,同时,也可少走弯路。(5)学院内部环境的协调配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不仅限于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重构,也包括对教学管理组织制度进行变革。只有学院领导支持和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解决相对应的教学管理组织制度变革的问题。

问题与改进措施基于专业继续发展,结合经验体会,对“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提出四点进一步完善的设想:(1)本专业主要面向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安全系统等三个系统开展人才培养,专业面向偏窄。应进一步完善面向城市道路和智能小区监控系统和安全系统的专业建设,使专业面向进一步扩大。(2)对隧道交通监控的重视不够。随着高速公路在西部地区建设的深入,高速公路中隧道增多,隧道交通监控与交通安全管理变得相当重要。应建立隧道交通监控实训室并开发相应的课程,加强隧道交通监控与交通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3)校企合作需深度融合。应进一步扩大联合办学单位的数量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应在确保课程中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双师”师资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实训条件的充足性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4)教学团队中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面向同类专业的应用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针对同类专业参考本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可提出五点建议:(1)为保证实训组织到位并保障实训质量,建议同类专业与当地的高速公路管理局及其下属的高速公路管理处实行联合办学,并在联合办学单位所属的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收费站、隧道所开发实训基地。(2)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安全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三个系统方向上,比例应与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相适应,以确保师资团队能够支撑“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校内实训中心要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应围绕职业岗位对应的安全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等3个系统建设校内实训室。(4)校外实训基地要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应涵盖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而且要比例合适,能完成学生3个系统的系统集成与维护、设备操作、技术管理3种工作的认识实习与顶岗实习。(5)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创新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Z].2007-10-13.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Z].2010-06-01.

[3]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2.

[4]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07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Z].2007-09-28.

[5]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Z].2010-05-06.

[6]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09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Z].2009-08-03.

[7]田杰.车辆通行费收费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8]陈瑜.收费系统集成与维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9]赵竹.高速公路监控设备操作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0]曾瑶辉.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4

为全面提升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和路网服务功能,服务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公路管理所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和县交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统一领导、分级责任,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任务。现将2020年度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全镇12个行政村1个社区92个村名小组,共有硬化路83.2公里,未硬化交通优先通达道路200.32公里。

抓阵地,投入资金,突出有力管。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交通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交公路发〔2017〕39号)和《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进一步规范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镇实际,镇党委、镇政府积极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计划,对全镇农村公路因“7.9”、“8.15”、“9.5”强降雨造成的道路坍塌、损毁等路段20公里进行了维修,同时在隐患易发路段组织群众进行了应急演练,加强安全防范,有效推进了村组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基本保障,确保能够管。

抓机构,配备人员,突出有人管。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形成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抓总责的工作机制。同时镇上成立了以分管副镇长任组长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由农村公路管理所副所长负责具体抓,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具体负责监督并及时报告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明确1名村干部作为兼职农村公路管理协管员,并配备了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络员。全镇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管理网络,做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人管、政策法规有人讲、事故隐患有人查、整改措施有人抓。2020年,全镇签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12份,签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行驶合同2000余份。

抓培训,提升素质,突出管的细。为提高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围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及突发应急处置等课题,镇上采取以会代训对镇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依法处置道路安全事故的能力,提升业务素养。截至目前,共培训2期38人,在县交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分类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台账、农村公路巡查台账和农村公路劝导台账,对辖区范围内的三轮车、摩托车、汽车以及车主信息都进行了登记备案,对辖区内农村公路基本路况进一步摸底,对辖区隐患路段进行了排查和标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管理所基础资料。

抓宣传,多措并举,突出管的稳。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利用多种渠道深入村、组、学校配合相关部门讲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联合交管站、司法所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村民赶集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镇教管中心开设了交通安全课,邀请交警向全镇师生培训了交通安全知识,将交通法制教育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各村交管室、劝导室利用“大喇叭”和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的机会,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

抓落实,完善制度,突出管规范。为确保农村公路安全能够管得住,管得好,管出成效,先后制定了《****汛期农村公路保畅应急处置预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制度,建立健全预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落实汛期安全防范措施情况,预案演练。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巡查定期例会制度,明确农村公路管理职责,采取包片、包路段落实监管责任,细化了工作责任,明确了责任区域,做到农村公路安全监管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确保监管到位。今年以来,共召开相关安排部署会议11次,安排部署农村公路养护专项活动3次,安排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4次,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9处,维修水毁路段32处20公里,设立道路安全警示牌5处。

抓整治,加大劝导,突出管的好。为落实安全管理目标配合交管部门的劝导作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相结合方式,加大对重点路段、路口的交通安全检查,重点对三轮车载客、货运机动车违法载人的、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驾驶无牌证机动车的、驾驶人未戴头盔等方面的进行检查,及时进行劝导,对有违法行为的,及时上报县交通管理部门,并建立工作台帐。同时,加大对全镇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的排查摸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农村公路线路多、里程长,养护工作量多、难度大,特别是遇到水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塌方、水毁等发生,养护工作难度加大;二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重型车驶入农村公路,造成路面损坏严重,加大了农村公路的养护压力,还给行人和车辆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公路沿线的群众,有的公共服务意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只图自家晾晒粮食的方便,把公路作为临时打谷晒场,经常把各种堆积物堆放在路边,影响道路畅通及公路养护。四是财政资金困难,投入不足,很多危险路段还没有实施安保工程,村道的路肩完成率偏低。五是部分村没有把村道养护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开展雨前查隐患、雨中查排水、雨后查修复“三查”工作,完善汛期应急保通预案,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及时抢修水毁受损公路;二是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对危险有隐患的路段设置安保标志;三是引导宣传教育村民增强爱养公路的意识,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工作。

通过深入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善了我镇农村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富美、农民增收。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力度,全力促进我镇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再迈新台阶。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要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强引导、强化监督,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机制,强化农村公路日常管养和预防性养护,推进样板示范路建设,实现公路通行环境“畅、安、舒、美”的总体目标。

二、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2月)。街道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深入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各管区、村认真查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深入组织开展路容路貌整治、边沟疏通、公路绿化、文明样板路建设、危(窄)桥整治、标准化养护站建设、路田(路宅)分家和公路安保“八项养护工程”。通过活动开展,到2011年底,全街道主要道路基本实现标准化养护,宜林路段全部进行绿化,加强路域环境整治,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到2013年底,完成所有农村公路管养提升工作,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的总体目标,基本建立符合我街道实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管理制度,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正常化和规范化。

街道办事处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并及时通报情况,保证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采取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喷涂标语等各种有效形式,扎实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6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农村公路建设,紧紧抓住大力加强经济建设这个战略机遇,不仅加速了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步伐,而且发挥××地缘优势争取到了××岔河二级油路改造和一批农村公路建设新项目。着力加强交通发展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战略步骤的研究,大力建设公路主骨架,延伸通乡公路。使××的交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经济干线、沿边口岸干线路面等级逐步提高、县乡公路油路化步伐在加快、村寨通达能力逐渐改善、县域客货运流量大幅度增长。截止2009年11月底,全县可通车里程达2791公里(其中,国道160.9公里、省道207.14公里、高速公路143.9公里、县道335.52公里、乡道1120.1公里、村(场)便道795.4公里、专用道28公里)。县域内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达34.07公里,全县7镇3乡和52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了路面硬化。道路交通从量上看,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道为主体,乡村道为基础,纵横交错贯穿南北东西,连接昆曼国际大通道的交通网络。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基本建立符合我县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成立了由县交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地方公路管理段、路政所、财务室为成员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机构,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由于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长效养护机制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根据《××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局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交通局局长任副组长,“推丘”办、××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路政人员为成员的考核组,对全县十个乡(镇)管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考核,考核按照日常养护、公路养护机构及体制建立、机制运行、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通过检查考核,各乡(镇)能按照《责任书》的要求逐一落实,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日益提高,养护质量较2008年度有明显改善。基本树立了“人民公路人民养、养好公路为人民”的思想,××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养护措施,从而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失管失养问题,确保我县2279.2公里的农村公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

四、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管理

随着公路使用年限增长及车流量增大等众多因素,辖区农村公路出现不同程度损坏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由交通局安排技术人员对需要大中修的农村公路进行实地测量,并根据设计预算结果,报上级交通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2008年度我县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有:易勐公路k3+200~k4+000、k24+000~k25+000中修;易勐公路k30+500~k33+000大修;关累公路k0+000~k21+000中修。2008年度农村大中修工程已全部完工,2009年大中修工程正在上报。根据《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省补资金应全部用于养护工程,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之规定,我局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委托审计局对拨入的省补资金进行审计,省补资金没有发生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做到了专款专用。

五、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管养质量

管养好农村公路,提高路况质量,为道路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道路条件,是管理养护者的主要职责。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我局于4月27日及8月5日-6日对全县十个乡(镇)分管交通工作的党政领导及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人进行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培训,培训采取听讲座及实地观摩方式进行。通过培训,使参会人员得到感性认识,增强了业务知识,为指导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打下基础。

六、加强公路产权管理

为维护公路路产路权不受侵犯,路政执法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农村公路进行巡查,对占用、利用、破坏公路等行为依法处理,全年累计公路巡查3205公里,138人次,发放《公路法》、《路政管理条例》宣传材料300余份,立案查处路政案件7件,结案7件,索回公路赔、补偿费2880元,依法收取公路占用费9752元,签订开设岔口协议书13份,收取开设岔口赔、补偿费9800元,安装警示标志牌28块,有效维护了公路路容路貌及路产路权的完整。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课程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育教学

一、课程模式改革

道桥专业本着“课程对准技术,技术对准职业,职业对准市场”的教学理念,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资格、分析职业能力、明确职业标准,进行课程开发。首先,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分析各知识、技能和素质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在内涵上寻找基本对等关系,并按一定方法归类,确定各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融入点及与覆盖工种的关系,通过筛选确定课程内涵、开设顺序及课时量,从而对课程目标、计划、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有施工、测量、试验检测、造价、桥隧养护,次要岗位有监理和质检等。根据本专业在国家职业标准对中、高级工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课程模式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课程并进行课程评价和调整,坚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内容围绕技能标准进行开发与重组。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根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归结为五大员,即路桥施工员、试验检测员、工程测量员、工程造价员及桥隧工。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重组

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综合结构。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需要的目标出发,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体系;同时将课程分解,按照职业应用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调整学校课程。

(3)发挥办学特色,形成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原有办学基础和强烈的社会需求,决定了学校理应紧紧围绕行业及产业结构这一核心实施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并形成学校的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主要围绕道桥施工及养护维修进行设置,从而实现两条腿走路,既面向施工一线又兼有养护维修能力,实现就业面向工程施工及养护维修两个方向的单位,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题体系。

(4)完善课程类型,充实课程结构。精心研究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方向,作好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编写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应知应会手册,与社会承认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培训要求挂钩,从学生入学起实行职业技术课程全员和全程培训。

2.课程体系构建。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取而代之以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情境。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传统学科教学体系进行解构,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重构,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专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这不但符合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而且能够从职业的工作过程出发来设计课程的教材、内容、实训设施建设与实训环节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适度和够用的原则,排序上采用结构化的方式,能建立与工作任务过程相一致的流程体系。

3.课程的重组。新的课程体系是将原有课程进行细化分解,将课程整合为四大模块,即专业通用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及职业拓展课程模块等。在课程体系中强调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开设实践课程;将理论性强、应用性不大的课程如《钢筋混凝土技术》等调整为拓展课程;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将原专业核心模块的《公路养护》课程改为《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重组后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4.技能训练单独设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确定以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所以本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依据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将部分实践内容单独设课。本专业目前共开设实训课程8门,包括《公路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训练》、《工程测量实训》、《工程图识图与绘制训练》、《工程预算编制训练》、《道桥施工员实作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专业应知必会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等内容。学生对道桥专业应具备的一些技能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这些实训课程的单独设课,学生训练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5.创新课程体系。本专业将讲座、专题或模型制作等非正式课程纳入课程管理的范畴,从而实现了课程体系化与前沿性的有机结合。全学年内共举办《安全教育讲座》、《模型制作》、《创意讲座》、《测量技能大赛》等多项非正式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工作领域,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来。

6.复合型课程的开设。针对目前土木工程的行业特点,并结合我校铁路历史特色,要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课程,尤其关注交叉、复合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本专业共设置复合型课程三门,分别为《铁道概论》、《铁路轨道》及《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另外根据本专业目前就业以面向铁路局为主的特色,我们将《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小飞许淑燕基于“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行动导向;方法能力;车站视频监控;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8-0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各大中城市对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维护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一定通信系统理论基础及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发展型人才。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行动导向法的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包括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的综合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检修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来设定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检修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初步应用轨道交通通信检修的基本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教学情境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轨道交通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三大教学情境,对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子系统的设备组成、接口类型与标准、线缆类型、各部件维护、检修方法和步骤等展开教学。其中每个教学情境又包含若干子项目,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1)课程设计思路。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对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检修流程及岗位群进行分析,在对通信检修流程的4个环节及相关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需要学生掌握的3个核心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后,在岗位分析及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流程,将岗位需求及综合能力培养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法,根据岗位需要设计教学任务,且每个教学任务都完整执行“资讯―规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强调每个环节,而不单单是实施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资讯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规划中运用知识,在小组决策中培养团队合作,在实施中掌握专业技能,在检查中培养规范,在评估中查找不足。

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课程内容及学校实训条件的不同,具体教学方法如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故障。利用校内实训室的设备,让学生学会判断故障;通过比较学习法学习国内与国外、其他城市与上海的检修方式及修程,并让学生学会分析;通过现场考查法分析、总结检修过程的组成;通过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对典型任务过程进行设计。判断各子系统的常见故障;通过媒体法,利用现场工人操作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二、教学案例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典型任务教学过程的设计。本次课是学习情境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中项目二(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构建及检修)中的典型任务《车站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本次课为4个学时。

1.情景设置:如果你和你的组员接到任务,需要为某地铁车站构建一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前两次的任务中学习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认识了实训台设备与工具箱。

2.任务描述:合理选择实训台设备与工具箱线缆完成以下任务:(1)可以通过控制键盘切换监视器画面(即选择不同的输入摄像头)。(2)可以操控模拟摄像头的云台与焦距。

3.咨讯规划决策阶段:(1)了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所需通信线缆。(2)对照设备与工具总表,复习实训台设备组成及各接口作用,工具箱各线缆的作用及各工具的使用方法。(3)分析任务,结合组成图与实物,选择所需设备、线缆及其他工具,填写《设备工具选用清单与自检》表中的前两列。(4)绘制设备连线图。(5)填写《工作计划与执行记录》表中的计划工作步骤部分。

4.任务执行阶段:(1)任务分工,两个同学操作,两个同学充当观察者。(2)按照每组列出的清单,根据现有实训条件,操作者完成操作。(3)观察者完成《设备工具选用清单及自检》中的自检部分与《工作计划与执行记录》中的实际工作情况。(4)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可参考《故障分析表》学习故障处理方法。(5)学习使用《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设备。(6)使用《结果自查表》验证任务完成情况;

5.检查评价阶段。(1)教师按《教师检查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2)各组对照检查表进行反思,而后进行汇报,总结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任务要求;故障与处理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3)教师总结。

参考文献:

[1]姜大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养路机械线路;线路维修;问题;处理

一、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线路损耗情况严重

目前,很多铁路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一些铁路的钢轨长时间得不到维修,一些钢轨由于非常规使用造成铁轨变形,而此种变形难以使用外部设备进行修复,还有些铁路的轨枕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换,造成轨枕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一些施工在开始之前,对铁路线路环境的缺乏周密调查,造成施工过程中的拔道量等环节存在错误操作,一些铁路在进行技术交底的过程中存在细节的错漏,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标识的设置,在道碴的更改方面,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板结地段的调整,使得铁轨下方出现冒泥问题,钢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侧磨问题比较严重,一些轨道的周边方位存在弯曲问题,一些处理措施并不能对造成硬弯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最终使得施工进行过程中的道口拆除问题难以有效进行,进行桥梁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护伦装置进行处理,而一些操作人员仅仅加强了对电力设施的重视,造成铁路的维修工作难以持续进行,最终影响了铁路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

(二)检修人员技术水平差异显著

在对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维修中,检修技术人员在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就当前检修人员整体技术水平而言,总体水平差异较为显著,部分检修人员对养路机械线路检修工作还是不够熟悉,加之缺乏合理检修工具,导致在维修过程中只能凭借自身感官和检修经验来处理故障,这样属于不科学做法。

(三)保养方式不合理

大型养路机械线路设备的维修和养护,由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致使养路机械线路出现的故障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如果采用定期保养方式,可能会造成维修和保养的问题缺乏及时维修而扩大,或者带着故障进行作业。甚至在部分地区,对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的养护,由于检修基础设施的不足,阻碍了维修和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检修成效较低。如果小毛病长时间得不到处理,日积月累发展成大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的正常使用。

二、问题处理措施

(一)关于大型养路机械线路有效运作的整体要求

1、相关部门要从整体着手,按有关大型养路机器工作的规划部署,进行深入探讨,强强合作,对有关作业要严格把关,确保大型养路机械线路运作的准确性。

2、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要仔细确认作业区段内设备的布局,及影响设备作业的因素,并逐一排除,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在运作过程中施工单位与各主管部门要实时沟通,及时调整,在运作过程中的失误要及时避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的管理水平与运作效能。

3、各岗位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在大型养路机械线路施工前一个小时到达现场。协助有关的施工单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排出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作业安全、稳定、高效作业。

(二)提高组织水平,确保机械线路完好

大型养路机械线路在运作中主动采用状态修、提前修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养路设备一直在良好的状况下运行。状态修与厂修两者结合的模式,也可以加大路局费用的使用效率,减少成本。要实现公司的组织目标,我们应该从公司员工的实际出发,加强员工的培训。只有提高员工的知识的认知度,专业知识,加强全体职员的文化水平,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壮大。我们要对员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更好的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的方式有脱产培训、函授、自考、内外部培训等。在培训中要加强公司企业含金量的培训,提高公司员工的团结力与奋斗力。通过培训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潜能。员工的知识层面上升,专业技能上升,企业认同感上升才能提高大型养路设备的运作水平与施工效能。

(三)引进现代化检测和维修技术

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的维修和养护,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各个系统出现故障问题存在一定差异,由此需要引进现代化检测和维修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诸如,在对内燃机系统故障进行处理时,可能会出现蓄电池亏电严重,内燃机转速降低,这时可以采取更换蓄电池或者借助外电源来启动内燃机;燃油箱内燃油储存较少,并且伴有空气或者水等,可以采用加油或者排除后再启动燃油机;当停机阀卡在停机位,可以对其进行更换检修;柴油机冷却水温较低,可以采取预先加热方式,加热到标准程度再启动;燃油系统中调压阀松动,导致油压低,可以采用对其进行加固或者更换的检修方式。对于此类机车、内燃机故障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维修方式解决故障,而对于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的养护工作而言,应用现代化技术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保养工作的需求,提升保养质量,同时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养护工作量,提升保养工作成效。

(四)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对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维修和养护中,维修保养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检修和保养工作质量,由此,应加强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教育讲座,并加强相应管理方法的培训,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专业技能,运用更为前沿的现代化维修手段,来提升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的维修和养护质量。

三、结语

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的线路维修是保证机械线路使用质量的重要工作,对线路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是提高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维修质量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娜娜,张思婉.我国铁路线路大型养路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4-15.

道路养护实训总结篇10

这3年,是灵璧县县乡公路建设史上项目最多、任务最重、质量最高的3年,同时也是创造辉煌的3年。灵璧县交通局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被县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还有6个基层站所被评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和“十佳交管站”等荣誉称号。局长姜德光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和宿州市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

村村通公路:交通建设新成就

灵璧县行政村通水泥路建设起步早,配套好、进度快、质量高,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市政府、市交通局等部门领导,多次到灵璧县调研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姜德光告诉记者,3年来,灵璧县开工建设一般县道6条109公里,速度快,效果好。

抓实县乡公路开工建设。3年共建设12个项目207公里,完成投资9960万元、新改建通车里程达143公里。到今年6月底,除鲍虞路大马桥工程外,其余在建工程全部竣工通车。

2006年上半年以来,灵璧县交通局集中精力,开展了一场工程建设攻坚战。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到具体路段现场办公,积极协调有关乡镇和相关部门,解决土源、三杆迁移和树木清理等问题。截至目前,国债项目鲍虞路27公里、通达工程墩马路25公里、腊向路7公里、禅梅路二期8公里、朝褚路二期8公里,已全部完成下封层施工,占工程总量的90%。

强化管理。在公路建设中,全面落实和完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和审批程序,实行工程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同时签订的双合同管理,有效杜绝了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建养并重。按照县乡公路布局,从2004年以来,先后投资120万元建立了禅堂、黄湾两个标准化养护中心,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综合养护车等养护设备,成立了养护组织和养护专业队伍;2005年上半年又建设4个养护道班,以加强对建成公路的管养。

查处分离:运政改革新亮点

近年来,灵璧县交通局积极学习外地经验,大胆改革,探索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方案。

一是先后制定了《运政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意见》、《道路运输违章行为查处分离办法》等10多项制度规定。上半年,按照“一线宣传、一线服务、一线管理、一线征费”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道路运政源头管理,全面实行交通规费微机化征管,坚持为广大运输户上门服务、代办业务。

二是严格实施“查处分离”制度。全面实行稽查、审理、征费三权分离,做到处罚程序公开,处罚依据公开,处罚结果公开。“查处分离”这一制度创新受到省市交通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被作为的典型在全市运管系统推广。

三是强化道路运输市场管理。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客运市场和出租车市场整顿,规范经营秩序;加强农村客运班线管理,清理整顿机动车维修市场;严厉打击“黑头车”非法营运和站外揽客、宰客、甩客、倒客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内部结算中心:自身建设新突破

姜德光强调,灵璧县交通局自身建设重在政治思想建设、业务素质建设和制度建设。

政治素质建设扎实有效。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和总书记讲话等一系列文件,认真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文章,并进行自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