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十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十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5:4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有效课堂教学在全国蓬勃展开。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到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要达到有效教学,老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有所提高和改进。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要实现全面转化: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在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两全、三动、一参与”。“两全”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学习,二是通过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用关爱之心和关怀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往,主动深入学生中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畅谈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令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协调好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发表见解和观点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见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这些情景的设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增进学生探求新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数学概念习题化,增进课堂教学趣味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鉴于以上原因,教师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的测定、反馈测试结果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趣味性,通过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笔者借助丰富的教学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采用小组抢答的游戏形式,看哪个小组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找出最多的对称图形,又让两个学生进行动作相对性的演示。学生在进行找寻的过程中,将知识的巩固融入到游戏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灵活,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同时,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和课标要求为前提,精心选择,才可以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精彩不断。情境可以来源于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也可以来源于生活实践,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情境。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效果;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针对问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学生作为能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独立个体,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师的教授,形成了探究知识、实践探索等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的良好氛围,注重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内容后,笔者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实践题目:“小明今天不小心将一块圆形的玻璃镜打破成了两块,现在小明将其中的一块带了过来,你能帮他重新画一块完整的玻璃吗?”通过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教师要注意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及时改正。对学生既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使学生在不断提高的学习成绩鼓舞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1.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导入;基本模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教师应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互动,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应该怎样走出单向传输、过量训练的误区,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这些问题已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本文的主题就是探索如何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一、把握好教学导入,为成功的课堂教学作铺垫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当前的课堂越来越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及知识的生成。而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要做好课堂导入,设置学生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知识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课堂参与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先导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笔者在教学时经常设置问题的障碍,引而不发,以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具体操作如下:(1)以问题为起点,选择密切联系初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实,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但仅利用已有知识及方法却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2)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计算机可以产生足够多的模型,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具体化。(3)游戏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肯定的评价,同时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的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

(1)教师在课上和课余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交往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

(2)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不要只采用考试成绩。

(3)实施反馈的时间间隔要利用学生的练习按日反馈进行调节,而学习结果的强化方式应尽量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总结自己的收获或教训。

(4)自我评价的参与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计划,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例如: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自己的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得到了何种提高?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五、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1)课堂练习时间以十五分钟左右为宜。因为在课堂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要进行课堂练习。而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短短的教学时间内将教学任务完成,还要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而且要考虑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养成,因而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课堂教学优化的分析

课堂教学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属于课堂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因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而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教师的课后辅导,实现减负、提质的最终目标。

教学最优化的理念由前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这位教育家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组织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体系,确定最合理的教学方案,争取在投入最小精力的同时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将课堂教学优化理解为以教师费力少、学生负担低而教学效果最好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最优化能够将教师和学生从繁重而低效益的教学、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使教与学步入轻松、高效、愉悦的正确轨道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优化和课堂氛围的优化、课堂管理的优化、课堂反馈的优化等工作,下文中将针对这几方面的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

1.课前准备工作的优化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准备工作的优化需要结合导学提纲进行相应的预习,在课前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先掌握简单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有所了解,以待课堂教学中解决,这样才能使课堂学习主次分明,提高学习的效率,降低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做好探究活动等教学要求的准备工作,例如在轴对称性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实验道具的准备工作,以免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在教师方面,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具,还要组织好教学语言,设计一些有益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制作棱柱、圆柱、球体等常见的几何体,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依靠实物、动画、场景和演示来提升教学水平,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氛围的优化

课堂氛围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们正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好奇心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探究,渴望体现自我,得到其他人的重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需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深入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多方式参与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题目:大家都知道一个正方形需要用四根木棒来搭建,而两个正方形联在一起只需要七根木棒便能搭建,请问当三个正方形联在一起时需要使用多少根木棒?对于这种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学生们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总结规律、讲述推导过程,能够将问题进一步延伸,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掌握到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3.课堂管理的优化

课堂管理包括整个课堂教学的所有管理工作,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控制在一个活而不乱、积极主动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踊跃回答问题,赞许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使教学处于高效、紧凑的节奏之中。

4.课堂反馈的优化

课堂反馈是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依据,教师需要具备超前意识,做有心人,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尽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积累经验,依靠课堂反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氛围、课堂管理与课堂反馈,依靠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来提升教学实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席香芹.采取有效措施激“活”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4

一.课堂教学最优化分析

1.课堂教学最优化概念分析

课堂教学最优化指的是教师能够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分析整理,综合分析教学系统,组织其理论和工作体系,然后进行教学方案的规划,付出最小的时间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效率化。这种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们能够减少很多本来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很大帮助的工作,通过最合适的选择,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这样一来,教师不用费太多精力,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学习。

2.课堂教学最优化重要性分析

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生在校时间的80%基本都是课堂时间,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实现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如何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效率,而不会像过去那样,讲过一遍的知识反复忘记,需要多次讲解,这样教师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学生也十分辛苦,不如一次将问题解决好,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减轻了教师、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能更好的实施备课,学生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对师生都有助益。

二.最优化策略探讨

1.良好教学氛围的创建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时有想学习的欲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设计,而不是单一枯燥的模式。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环节,如读书、讨论、练习等。若整个课堂单由老师支撑,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能将学生吸引进去,无法获得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一些规律题的探索:4跟木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7个木棒摆两个,以此类推,100个木棒摆多少个?n个木棒又摆多少个?这种题目如果只是老师进行方法讲解,学生可能会只是记住一个结果,而对这个结果获得的过程无法很好地了解。而最优化的教学的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体的构建来进行结果的探索,在动手中让学生获得了乐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在问题讲解时就会十分容易,学生也能够理解得更深刻。若下次学生再遇到这种类似的问题时,容易回想起当时解决这类问题时的探索过程,从而轻松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设计更加有效率,学生更不容易遗忘,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目的。

2.有效的课堂管理

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是教师的对课堂教学优化的保障,通过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课堂管控规则的制定,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互相督促,共同提高等,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规矩来约束自己,从而营造了好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置身其中也能够专心听讲,提升听课的效率。当然教师也需要以饱满的精神来为学生服务,树立一个亲切而不失严谨的形象,时常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不会畏惧学习,而是勇敢地进行学习的探索并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加强教学反馈工作的开展

教学反馈工作的开展,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而针对不足的地方,及时思考改进的措施。

而反馈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通过作业进行反馈,作业情况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哪个知识点不是很清楚等,然后加强对薄弱环节的训练。通过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让学生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全部输送,很累也没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5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着和谐亲的微笑走进课堂,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当遇到偶发事件不要横加批评和指责,切易批评学生而停课,可采用冷处理的办法解决问题,如此学生会觉得老师既严肃又可亲,值得信赖和尊敬.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动着形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决不可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要坚持良好教态面对学生.因为教师的教态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师本身的讲课兴趣.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保持平等,这样就会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因材施教,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教师应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不讲另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更深入引导,例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似懂非懂,难以理解,我的做法是先出一组填空题.如(1)在y=30x中,当x=1时,y=______,x=2时y=______;

(2)在y=5x-2中,当x=1时y=______,当x=2时y=______;

(3)在s=2r中当r=1时s=______,当t=2时s=______。

让学生完成,然后再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函数的概念.这节课我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来说,他们有所收获,他们没有带着迷感走出课堂,保证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精炼教学语言,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概括起来就是要“精、准、活、趣”。如,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对这16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整式的积。通过这样的精、准分析,既可以正确表达数学概念,又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适时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71-01

素质教育要求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依据初中新课程标准,数学课堂是要通过变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从而树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理念。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意义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逐步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学与教师教相互统一的高效地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措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数学课堂,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教师共同探讨。“优化课堂是否淡化数学双基的作用、课程的内容需要怎样的改革、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方法起到什么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体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答疑解惑、提高思想认识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践中迎刃而解。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初中数学教育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挖掘不够,缺乏创新。由于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自己没有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导致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深度挖掘欠缺,教师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双基层面的东西,课堂教学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相应关照,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能力与实践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

(二)训练固化,操作性差。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训练强度不当、训练方式单一、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就题论题,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全国蓬勃展开。所谓“有效”,就是以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为评价指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一)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有效的备课是成功授课的前提,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原则,因人而异,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稳。首先,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本课主要知识要求;其次,确定教材要教主要内容与教学重点;再次,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教学难点,确定教授方法。如果教师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

(二)精心组织,提高教学有效性

1.精心组织,实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要关注五个环节:教学的出发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着力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点:及时评价、反馈矫正;教学的终点: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兴趣导入法先列出两个多项式(x+6)(x-6)和(x+7y)(x-7y),让学生注意观察,独立思考并发现规律,以小组讨论方式发言;接着教师评价,引入典型例题;再让学生利用乘法法则推测平方差公式。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激烈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针对性提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又要针对知识体系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边与角关系时,首先借助“读”与“练”的关系,复习巩固“仰角”和“俯角”的概念,继而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将仰角和俯角直接用运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中,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设计问题要以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真诚倾听,提高听课有效性

充满真诚、耐心的倾听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教育,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认真地回答,如果面对的都是慈祥的微笑,赏识的目光,耐心的倾听,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从而得到心灵满足。这样做的意义远远超过回答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从更深层次上看,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尊重,激发的是思想的动力,成就的是理想的追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最好的方式。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立足于学生本体研究,将教材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 课堂教学学策略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1.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首先,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是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次,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从行为指向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拓展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内涵,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教学目标。

二、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创设数学教学环境。第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课程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设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好的情境。第二,情境要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三,新课的教学中,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在公开课作秀而创设教学情境。

四、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生机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失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总之,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宏旻成继红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有效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3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策略;形式;互动;参与

面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迫切需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重视教学内容、淡化课堂形式

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尤其在有些公开课中,教师认为没有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等环节就好像一堂课有了致命的“硬伤”,于是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设计的问题不论难易,也不管有无谈论的必要,都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环节往往流于“热闹”形式,学生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对知识的理解更是无从谈起,不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无疑是无效或低效的。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师应摒弃纯形式的东西,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初中数学中有实际生活背景的知识,像“图形、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鲜活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快速进入探究学习状态;但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知识等则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的知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就可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良性互动、教学相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发挥引领和导学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良性互动,才能完成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有效的教学课堂具有主体性、交往性、民主性的基本特征。只有建构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良性互动课堂环境,才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会轻易抹杀与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不一致的灵活思维。比如,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时,当学生的独特创新思路:“从n边形任意边上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n-1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便是(n-2)·180°-180°,”与教师的预设思路:“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求出n边形内角之和为(n-2)·180°”不一致时,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发言,而不是发现冲击了以前的备课思路而硬性引导学生“服从”自己的方法,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实现的,学生参与的状态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反之,若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他们独立思考、主动表述、勤于动脑、善于总结。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未知数学知识的奥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直尺过点作直线,试一试过一点a能做几条直线?过两点a、B能做几条直线?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变成学生在“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主动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让数学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教育的生命在于求真,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生命的对话。引导学生通向智慧和文明,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生活,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健康的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教育要回归本真就要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为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以生为本,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提问问题策略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了解到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通过课堂提问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效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思维发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课堂知识,并且还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中教师提问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环节,数学教师希望在提问中可以获取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可以了解学生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1.数学课堂中缺乏提问环节。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相应的笔记,缺乏教师互动性提问的环节。由于数学课相比于其他学习科目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量相对应的也比较大,因此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缺乏提问的环节或者提问的比较少,这样就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接受式学习,缺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也不能准确获取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状况。

2.教师提问对象具有单一性。目前,许多数学教学都比较偏向于提问学习较好或者表现积极主动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旦有了问题,都是点名一些学习较好、积极活跃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而容易忽略大部分比较“平凡”的学生。这样就容易造成一旦教师进行提问时,思考的就只有那一部分学生,而平时不被提问的学生就很少去思考,如此一来,就极易导致学习好的同学会变得越来越好,而学习一般的学生会一直止步不前,造成班级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严重分化。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探讨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提问策略,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师提问方法,从而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提高问题的质量。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能不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教师提问的问题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所提出的问题不可以太难,让学生无法理解和解答或者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解答,一旦提问难度特别大的问题,极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产生自卑和厌学心理。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问题也不可以太过简单。例如,在学习《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一章时,如果教师提问“在数轴的正数部分,数字越往右越大,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积极地回答“是”,但是这样的问题质量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因为教师在提问中已经将问题的答案说了出来,学生的回答也只是机械式地附和,这样的问题就对学生和课堂质量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学习这一章时,提问“数轴上正数和负数部分的数字,会随着位置的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就可以使学生能够进行相应的思考,然后进行实质性的回答。只有教师提问的问题有价值,才能获得学生有价值的回答,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上课质量。

2.提问对象扩大化。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进行提问时,提问对象不应该只是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学生,而应该将提问对象扩大化,使提问普及到全班范围。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一月发奖”制,即教师在学生名单上记录学生在一个月期间回答问题的次数,然后在月底时,对回答次数最多的同学进行奖励,奖励的东西最好不要过于物质化,而应该是一些充满纪念意义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能见到的东西。通过这种激励方式,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的上课质量。

3.提问方式民主化。在目前许多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师在对学生点名以后再提出问题,使得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而不知如何作答。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首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在询问学生是否思考完毕并且得到肯定答案以后再进行提问,避免学生在被点名站起来以后不知所措,产生自卑心理。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时,可以使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例如,教师在提问“一张厚度为0.08毫米的白纸,对折3次以后厚度为多少?对折10次和50次厚度分别为多少”这类的问题时,就可以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折纸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小组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讨论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达到课堂教师提问的良好效果。

三、结束语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中,许多教师通过提问所获取的有用信息微乎其微,甚至由于提问缺乏合理有效性,导致学生对提问的反感,甚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数学课堂质量的底下。因此,掌握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应该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从而发挥出数学课堂中提问环节的应有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上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阳,李凤武.教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4):35.

[2]黄丽娟,王子学,赵明刚.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效果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3,(63):80-8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句名言使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剔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诫我们的:“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这里讲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学法指导。这种学法就是合作探究,它可以让学生的灵思在数学的高效课堂上不断飞扬。那么我们又怎么使合作探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1.1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二、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战略

3.1预习,目前各科都要求课前预习,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科预习任务确实不容易。鉴于此种情况,我将数学预习时间安排在上课前的5分钟左右完成,预习提纲不要求过高、过大、过全,应按照当堂知识要求,分为理解、了解、阅读、找出关键所在就可以。

3.2预习提问,也可以说是预习效果检测,这一环节是对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和找出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整合,为下一个环节“答疑”做好准备。

3.3讲解范例,在讲解例题时必须起到示范作用。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将题进行归纳、分类,按不同类型进行讲解,为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做好巩固训练题打好基础。对范例的讲解要细,要透彻,解题步骤书写要规范,要整齐,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3.4巩固训练,要掌握和巩固知识,必须靠练习,为了达到练习的效果,我主要从下面几点做起:练习要有目的性,明确这个题为什么要练,不要盲目练,练后,教师一定要批改,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要保证练习时间,让学生尽量在课内练习,发现问题,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精心设置练习题,题要少而精,解法与范例类似,问题应该有所不同,但不能变化太大,设太高的门槛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基本内容经常练,关键内容和重点内容要集中攻关,如每天要把重点题,类型题、易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和深化。注意安排新旧知识联系的题目,设计的练习题要能启发学生思考,不片面追求练习题的数量。

3.5课堂检测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可以用提问、上黑板做题、小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安排好后续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在数学课堂上,课内练习或小测验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学生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讨论后作出正确回答。不过,以上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要墨守成规,应该依据每节课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知识点难易程度做适当调整。

四、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我觉得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笔者曾在自己任教班级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喜欢数学”的仅占30%。可见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等。

五、科学评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