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3:18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1

关键词epC业务模式;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8-0061-02

0引言

近年来,具有行业特长(如化工、石油等)的勘察设计企业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发展迅速,但民用建筑设计行业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缓慢。笔者希望通过对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阐述民用建筑设计行业拓展“epC业务模式”发展的前景和可能受到的制约。

1不利的内部资源与能力

1.1传统民用建筑设计行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不利于epC业务集成

传统组织构架,使人力、技术等资源独立地分散在各科室和分子公司;同时由于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为设计单位产生实际的效益,设计人员对提高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水平的动力不足。同时,设计、咨询业务以单一业务为主,设计、成本顾问和项目管理相互之间协作深度不够,以项目控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尚待健全和完善,内部企业epC经营渠道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民用建筑行业总承包仍以自行完成施工业务为主,但由于与施工企业的采购资源、现场管理能力还存在差距,赢利能力较低,难以支撑总承包业务的资源聚集和持续发展。以设计和项目管理技术优势为工程总承包基础的知识管理、知识集成体系及标准化工作模式尚未建立。

1.2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赢利模式尚未明确定位

相比于传统民用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咨询业务,epC工程总承包属于新兴业务,大家理解的总承包还只是停留在设计+施工或单纯施工承包的理念上,尚未形成以集成优势发展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盈利模式,以实现本项业务在资源聚集、人才培养上的健康持续发展。

按照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民用建筑设计行业可在下述赢利模式中确定主要的发展方向:

1)施工总承包的主要盈利模式

以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及材料采购的总分包差价作为总承包的盈利点,这需要有规模较大的项目来源和供应商渠道,在当前激烈的施工总包竞争环境下,较难达到这种优势。

2)项目管理等咨询单位的盈利模式

以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作为盈利来源,主要以代替业主的管理工作、由业主从建设单位管理费支付管理成本及酬金为主,由于这部分费用的调节比例相对有限,难以支持大规模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要求。

3)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

以项目设计和前期策划等技术能力作为盈利来源,通过优化设计、精心管理、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好各项建设目标来实现企业效益,这是设计企业发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也应作为民用建筑设计行业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1.3传统行业管理模式与工程总承包尚存在差异

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目前的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方式适合于企业设计主业,但由于总承包项目的规模大、承接的成功率较低,年度考核指标逐年递增的管理办法对承接单位形成较大的顾虑,应考虑设立新兴业务积累和成长期,以促进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

由于设计和施工管理在总承包项目运作模式和职责上分工不明确,对可能出现的亏损和盈利分配不明的情况,设计方有顾虑;因此应建立合理的总承包各业务单位的共享、共赢的利益分摊模式,促进设计、咨询业务单位在epC总承包中分担合理的生产产值和利润,并为专业设计人员带来切实效益。

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采用事业部型的组织管理体系,可在企业实现统一归口管理下设置独立的epC总承包公司,提高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效率。

1.4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经营难度较大

业主对epC业务模式不熟悉,对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作为设计企业承担施工业务不放心。同时,由于民用建筑尚未形成类似工业项目的明确目标界定,在项目建设目标的管理责任不能转移时,没有说服业主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必要理由。

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的业务单位多以设计为主流业务,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不是很清楚,没有充分认识设计院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由于总承包管理责任、资金和项目实施风险较大,担心承担总承包业务若不成功对企业声誉产生影响,因此也没有意愿将设计任务转化或主动要求转化为epC总承包。

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主要在施工承包上,尚未形成工程总承包的前期经营模式和必要程序的积累。

2有利的内部资源与能力

2.1齐全的业务门类和技术优势

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在建筑技术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业务门类齐全,具备跨业务、跨行业和跨领域的集成条件

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具备建筑设计、咨询、规划、景观、监理和施工的各业务种类,与其他单一业务单位相比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通过搭设组织平台、加强知识融合,企业各业务门类在物理上的全过程业务联动基础上,可逐步实现“发生化学反应”的融合,打造形成跨业务、跨行业和跨领域的集成创新特色产品。

2)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设计和技术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在民用建筑设计领域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设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结构和机电设计能力和设计团队。同时,现场配合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一直是设计工作图纸完成后的服务工作,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施工配合和处理技术难题的经验。

3)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具有建筑机电设计和设备采购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在整个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形成了完备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机电专业生产所和技术团队,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项目建设的需要提供设备选型、技术设计和采购咨询工作,在形成技术优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渠道资源。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已经积累了广泛的供应商渠道和产品数据库,可作为epC业务的供应商备选资源。

4)在酒店/办公楼、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策划与管理能力

通过近年来的积累,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的咨询业务板块逐渐形成在高档酒店/办公楼、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前期策划和项目管理能力,具备人力、材料和供应商资源,为全过程实施整个项目的建设创造条件。

2.2设计主业可以与工程总承包互相促进

设计主业与工程总承包是可以相容并促进的:

1)设计主业有参与工程总承包的内外部需求

由于单纯设计业务的附加值低,整个行业设计业务的人均产值有限。在国家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工程总承包模式将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建设部也已在2010年4月更新的设计资质上全面加注“工程总承包”服务范围。通过设计参与总承包,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对项目建设目标的全盘掌握力度,提高集团设计主业的社会价值,提升企业知名度。

2)设计主业有参与工程总承包转型要求

在设计人员参与总承包业务的过程中,将实现设计业务的前端、后端分离,前端提高方案设计原创能力,后端提高施工图的深化设计能力;在传统的图纸表达方式外,与项目管理、造价人员共同提升设计的项目描述能力,为工程总承包前期报价提供依据;在总价包干的项目上,提高限额设计能力;根据项目的实际和具体情况分析,加强设计优化和设计施工一体化能力;设计与策划、造价分析紧密结合,提高设计过程中对项目投资、功能的动态分析与调整等。

3)工程总承包对设计主业能力和效益的提升作用

在传统民用建筑设计企业设计主业参与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企业广大设计人员(尤其是深化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将获得广阔平台,增加设计业务业务量;通过限额优化设计创造效益,通过利益共享达到设计、施工双赢。工程总承包的实施过程将获取设计优化的收益,提高施工图设计的利润附加值。同时,通过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深度交叉,设计人员通过全面介入施工过程促进设计技术的提升,提高施工图施工的深度和可行性,提升集团设计主业的总体竞争力。

2.3工程总承包可与项目管理业务共同提升

从建设管理的过程看,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业务密不可分,这二项业务的发展具有相通性,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逐步深入必将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竞争力。

2.3.1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业务的关联性

从本质上来讲,建设单位(业主)作为甲方利益主体,虽然工程总承包代表的是乙方利益、项目管理作为甲方的顾问代表甲方利益,但其共同目标均是服务于建设项目本身,与单纯的设计、施工业务不同,都是以达成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为根本宗旨。因此业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确定采用工程总承包还是项目管理模式。在当前业务环境下,由于项目管理费用主要采用管理成本(有时另加绩效奖励)的方式进行支付,业务收入来源于建设单位管理费或专业顾问费,因此费用相对固定,客观上在大多数项目中限制了项目管理力量的投入,造成项目管理以协调管理为主,项目管理的深度和效果受到影响。

2.3.2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业务的协同发展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由于项目的管理效益将直接与总承包商利益挂钩,因此在设计、采购和项目管理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可以从实质上进行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财产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辩证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险公司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关于经济亏损问题,关乎财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近些年来,保险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规范,因此,在越来越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下,如何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是财险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在对财险公司的可持续盈利模式进行辩论分析时,可以从盈利模式和现金流模型这两个方面进行辩论分析。

一、财险公司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分析

1、以投资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主要是为了将业务上获得的现金流、资金流和其他资金来源进行承保,以此作为保险投资资金。并将这些保险、投资资金有效的投入到股票和债券等市场上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利润。

2、综合经营和集团化发展的盈利模式。在成立控股公司时,必须要站在财险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入到其他金融领域当中。这样盈利模式具备着以下几个优势:充分发挥范围经济、交叉销售和综合理财。从而可以使金融进行更多的创新,并且财险公司的价值也可以实现最大化。

3、财险公司通过专业化经营,降低销售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在进行专业化经营时,将公司的主要资源和特长业务进行有效的集中,从而将公司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并使得承包利润得到保证,以此推动公司的发展。

4、增加机构扩大保费规模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增加机构数量以此将市场规模和保费规模进行扩大,从而在很短时间里使得全国各地都存在着财险公司,财险公司则扩大保费规模,以此将市场份额进行扩大。财险公司在利用这种模式进行发展时,在开始几年公司资金处于亏损的状态,然而,公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将规模效益进行有效的实现,同时将公司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从而使得公司实现长远盈利的目的。

5、将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同时利用价值链管理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的价值链主要包括: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等方面。在管理价值链时,要将价值链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使得财险公司的组织成本和经营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提高财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财险公司的现金流模型分析

1、财险公司在具备了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后,也具备了金融属性。在对财险公司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时,主要包括主营业务类型和现金流模型方面。而财险公司现金流模型可以利用图形进行表现:

在上面图形中可以看出,投资的现金流获取成本的高低主要是由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直接决定的。而影响现金流的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公司业务规模、现金流管理等,通常这些因素都会占到承保业务收入大约40%。

因此,财务公司的盈利通常都由几个因素决定:首先是承保业务的盈利情况;其次是承保业务规模的大小和现金流管理水平的高低;最后是投资收益率的好坏。

三、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的建议措施

1、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时,要坚持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进行公司盈利活动,同时也要对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其作为公司盈利活动的核心指标。对于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财险公司在对资产配置战略进行调整和确定时,要对自身的承保业务盈利情况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者之间可以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而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预算管控、考核奖惩等方面。

2、确保财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和增长率处于科学合理的状态。在设立保费规模中,一定要包括:职场费用、人力成本和行政开支等固定成本,从而有效实现经济规模。为了保证财险公司的正常运行工作,必须要保证保费规模的合理,同时也要确保增长率的适当和有效。

3、优化现金流管理。承保业务的利润通常都会受到财险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财险费率的市场化以及财险行业的高税负等方面的限制。而受到这些方面的限制后,降低了承保业务的现金流,而财险公司获取的利润成本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减少,因此,为了提高财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必须要对现金流有效的管理。在对现金流进行管理时,可以利用资金集中管理方法、收支两条线方法、降低在途和沉淀的资金数量方法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手段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现金流的比例。

4、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首先要扩大公司业务的来源范围,将公司业务规模进行有效的扩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使用率。降低公司成本费用开支,可以进行合理的节流。为了保证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必须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降低。第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本观。要积极大胆的投入有效益的工作生产当中。第二要规范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同时也使得制度日常化。提高成本预算管理水平。第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措施。

四、总结

财险公司在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时,必须要坚持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同时,确保财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和增长率处于科学合理的状态;提高现金流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财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处于可持续发展模式当中。

参考文献:

[1]李娟.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模式分析[J].经济天地,2010,38(10):56-58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Bt项目投资模式;施工企业资金成本;融资创新

1、Bt投资及其盈利模式

1.1Bt模式简介

Bt是英文单词建设和移交“buildandtransfer”的缩写,目前国内常用的模式是“政府招标回购、企业投资建设、资金分期支付”。Bt模式实际上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的一种衍生方式,其本质是资金和项目的运营。

Bt模式的操作流程:项目前期的征地拆迁、设计委托、监理人选定工作一般由回购方(即政府)落实,回购方再通过公开招标或议标的方式选择项目投资主体,签订投资建设—移交合同,投资主体根据合同组建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项目建设期内行使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管理职能,也就是建设期的项目业主。项目公司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建设管理公司代项目公司对项目的建设进行管理。项目公司根据国家招投标法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或监理单位,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公司将合格工程移交给回购方。回购方根据与项目公司约定的回购期,分年度将回购款支付给项目公司。

1.2Bt的盈利模式

Bt模式要求投资人(或施工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及政府背景,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而且公司享受传统的建筑施工与投资的双重收益,综合利润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建筑承包项目。根据Bt项目运作过程,Bt项目公司的主要盈利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程成本节余,即是差额利润。主要是与回购方签订的回购协议中约定的回购基数的投资额与项目建设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部分收益主要来自公司通过科学组织招投标、优化设计等手段而产生的建设成本节余。

(2)融资成本节余。主要是回购方支付的建设期资金占用成本和项目公司实际融资成本的节余。

(3)Bt项目带动主营收入。由公司自己作为总承包方投标Bt建设项目,由于公司可以对项目进行筛选,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好的、利润高的项目可以投,条件苛刻、风险大的项目可以放弃,使得这部分的主营利润要高于其他的工程项目。

2、Bt投资模式下的融资风险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项目自有资金应占项目总投资的1/3~1/4。施工企业如果自行投资承建Bt项目,大额的投资量一般施工企业是不可能完全靠自有资金来解决的,必须要通过融资。目前的主要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还有部分信托、私募、发行债券等),除去需自行投入的项目资本金外,需要从银行获得的贷款至少要占项目总投资的65%以上,这样,随之就产生了融资风险。Bt投资模式下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否如期足额取得贷款,能否在资金额度和使用期限上对Bt项目建设给予保障,这是决定Bt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2)贷款利率是否稳定,一般来说,Bt项目的建设期都在一年以上,在央行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下,贷款利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企业在投标时是否考虑足利率的变化因素,Bt合同总价中的融资费用能否包住,这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Bt投资的盈利水平。

(3)贷款到期能否按时足额归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签订贷款合同时综合考虑Bt项目建设期及回购期因素,贷款期限一般应大于建设期加上第一次回购期,同时应在签订Bt投资建设—移交合同时要求政府或业主出具项目回购承诺函,以及第三方(一般为银行)提供项目回购担保函等。但是在各种不确性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存在建设期限延长或者回购期内项目业主不能及时足额支付回购款的情况。这样,企业就会产生不能按时足额归还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

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与投资建设方的融资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和前期工作准备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有关。投资建设方应在投标前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对融资风险的分析应集中在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和融资成本两点。融资方案的可行性主要看投资建设方的实力和项目情况能否满足金融机构贷款的要求。同时,投资建设方应尽量在项目正式签约前确定金融机构的贷款意向并准备备选融资方案及投资超支应对措施,以尽量降低投资资金不到位的风险。融资成本变化的风险主要看投资建设方对影响融资成本的利率等经济政策的预测,同时投资建设方还可以通过在融资协议中锁定融资成本或通过融资创新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变化的风险。

3、Bt投资模式下的融资费用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4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物流园区发展阶段和类型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的盈利模式,其次对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根据物流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物流园区存在的基本类型,提出了不同阶段下各种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思路。

关键词: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发展阶段

问题的提出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规划和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但过度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热给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原因是没有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造成了大量园区土地的闲置和园区的经营亏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因此,对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最近几年刚刚起步。郑琦(2006)对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资源整合、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开发增值服务来增加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能力。姜慧韬(2008)从规划和建设的角度分析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将之细分为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加以详细分析。王令凯(2009)主要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存的问题,针对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闭海涛(2007)归纳了物流园区的四种盈利模式,并以某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有益的建议。曹明、罗璐、洪力京(2009)对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和设计中考虑盈利模式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胡良德(2005)提出了按照主导功能(转运型、存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设计盈利模式的思路。总体而言,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特定类型,更多地关注运作层面的模式设计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没有考虑物流园区发展阶段需求和园区种类特点等因素,本文拟结合这两个要素进行综合盈利模式的研究。

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的物流园区在不同开发模式、不同经营方式下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五种:第一种为地产商开发,以租售方式交由物流企业经营。第二种为地产商开发,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与前一种盈利方式不同的是,地产商在建设完成后,不是将地产简单地采用租售的方式交与物流企业经营收取租金,而是通过成立公司或签订协议合同等方式,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地产开发商与物流企业共享物流经营收入。第三种为地产商通过成立子公司或委托第三方经营。第四种为政府主导,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并经营。这种方式是我国目前物流园区发展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经营方式。第五种为企业自发建设的物流园区,盈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收入,以及国家政策带来的隐性利益。对于最后这两种经营模式下的物流企业,其发展过程中在物流园区整体平台的基础上,受益于物流园区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整体运营方式,其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园区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受益于物流园区整体盈利模式的提高。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国内的研究中都提到了盲目追求规模、空置率高、增值服务薄弱等现象。按照郑琦(2006)的研究,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四方面:一是盲目发展造成大量空置;二是建设成本上升;三是信息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低;四是物流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缺乏。王令凯(2009)的观点认为,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是物流服务水平低的表现。

参照以上观点,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造成大量空置。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达6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盈利水平低,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中,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比例只有18%;商业企业物流由第三方承担的比例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而调查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三是忽视资源整合,建设成本增加,客户成本上升,削弱盈利能力。据测算,物流园区综合投入每平方米约2400~2600元,这与目前商品房的造价几乎相同,不仅抬高了物流园区的入驻“门槛”,使一些实力有限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无法参与到物流园区中来。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物流经营服务水平低下。我国物流园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诸如电子商务、互联网、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使用,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五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由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少数几个环节的业务上,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水平日趋下降。

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关于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胡良德(2005)首次提到了物流节点的分类,闭海涛(2007)按照此分类提出了转运型、仓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姜慧韬(2008)沿用这种分类方法并归类了每种类型代表的园区,并且提出了按照时间将物流园区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阶段。参照以上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园区发展阶段和园区类型两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发展阶段划分,阐述了每个阶段每种类型园区的盈利模式设计,并且对每个阶段园区的特点和盈利模式设计原因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处于初创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处于初创阶段的物流园区,此时区域经济、交通状况、科技发展等外部环境处于较低水平;从内部环境来看,入驻物流企业数量较少,物流密度较小,园区配套服务不是很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应发挥这种园区主导地位的功能,在盈利模式的设计上,应注重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四种不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初创期的特点如下:

转运型物流园区处于运输线上,又以转运为主,货物在这种结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转运型物流园区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储存场地和仓库,此阶段转运型物流园区应着重利用地缘优势开展货物转运业务。

仓储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园区内大部分仓库以储备为主要职能,货物相对停滞的时间长;由于货物多处于静态,园区中作业机械占存货数量的比重较小,而仓库的保管、养护费用较高。处于初创期的仓储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用仓库优势提供大规模仓储服务,收取仓库租赁费和物业管理费;或者结合仓储业务提供配送服务,并对运输配置、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搬运、包装的环节进行管理,收取配送服务费用。

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既拥有基本的物资集散功能,又承担了一部分生产加工功能,实现了从厂商生产的标准产品到客户所需个性化产品转换衔接的目的。对于初创期的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主要有:建设专业交易市场,收取交易费用;建立流通仓库,收取仓储费用;建立中转仓库,收取仓储和转运费用;建立集货中心,收取仓储、运输费用。

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初创阶段,园区一般根据当地市场实际情况重点发展2~3种物流服务,因此其盈利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建立货物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收取场地租赁费用、货物交易费和配送服务费;二是结合转运业务开展货物交易业务,收取仓库租赁费、物业管理费和货物转运费;三是结合仓储业务开展流通加工业务,建立存储仓库和流通加工中心,收取加工费用和仓库租赁费等。

(二)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均有所改善,此时园区所辐射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发展,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园区入驻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更加完善,物流市场需求更为旺盛,货物转运量、仓储量等大大增加,物流密度显著增加。而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发挥园区的核心功能,而发挥核心功能的关键是整合资源开展更多业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通过整合交通资源,使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入驻企业才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自身的利润率。仓储型物流园区在成长期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建立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中心,提供物流信息、物流交易、物流载配等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交易。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建设流通加工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企业的大规模生产转化为用户的个性需求,收取加工费、包装费,同时利用资源整合优势,实施区域合作和联盟。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和各类资源,积极建设信息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帮助企业减少固定成本支出。

(三)处于成熟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进入成熟期的物流园区应该朝着提供更高层次服务的目标迈进,发挥延伸功能。处于成熟期的园区管理者要帮助和引导园区内企业改进物流经营管理方法,推行物流标准化,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倡导诚信经营,争取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加超值的服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有货物中转站特色的增值服务,包括除基本运输和仓储以外的包装、再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信息反馈等。仓储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具有货物管理特色的增值服务,可以通过调集和管理自己和客户提供的单项服务、资源、能力和技术,运用自身的管理模式和运筹技术,整合提供一个综合的生产、物流、销售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发展物流配送等增值业务。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提供物流咨询、培训服务,吸引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如餐饮、酒店、汽配维修、物流用品市场等,从而增加利润增长点。

结论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的目标考虑的不是某个企业个体或某一方面,而是从物流园区整体的角度来设计,目的是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实现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最低。盈利模式的设计要结合物流园区的类型和区域产业特点,兼顾园区投资方、经营方的利益,在初创期注重发挥园区的基本功能,成长期专注于园区核心功能发挥,成熟期注重物流延伸服务功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琦.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探索[J].上海商业,2006(6)

2.姜慧韬.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令凯.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

4.闭海涛.nnn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曹明,罗璐,洪力京.我国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2)

6.胡良德.城市物流园区盈利模式[J].运输经理世界,2005(12)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5

【关键词】首次公开发行;行政化定价;市场化定价;定价约束机制

【作者简介】谭亮,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四川成都400031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7-0141-05

一、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inltialpublicoffering,ipo)股票是公司从私有企业变为公众公司的重要步骤。而价格的确定是公司股票发行能否成功的关键。股票发行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发行人与承销商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投资人的切身利益,乃至证券市场的兴衰。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令[2010]第69号)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通过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因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一般是承销商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发行人协商后确定的。市场需求是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为确定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承销商需要对所承销的股票进行估值,提供定价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上讲,估值方法可以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也称可比公司法,是指选取同一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采用比率指标(市盈率、市净率等)进行比较,以确定被评估公司的价值。绝对估值法,也称内在价值法,是指通过预测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贴现率计算出的公司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常用的市盈率法和现金流量法等,有时还使用市净率法、经济增加值法、实物期权法等评估公司价值。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设立,我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截止2011年底,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2299家。而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方式也经历了从行政化定价向市场化定价方式的过渡,再逐渐理性回归的一个过程。

二、首次公开发行的行政化定价方式及理论依据

(一)行政化定价背景及方式

从1983年深宝安发行股票到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以前,首次公开发行采用了行政性固定价格公开认购方式。确定发行价格时使用的是市盈率法,发行市盈率基本保持在13-16倍之间。

在行政化定价阶段,我国的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主要以固定价格公开认购方式为主,主要有全额预缴款方式、与储蓄存款挂钩方式、上网竞价方式和市值配售方式等。几种方式在发行流程、发行费用、股份配售等环节虽然有所不同,但在发行定价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异。

行政化定价阶段的发行定价主要采用市盈率法。因为,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收益,即将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每股收益×可比公司市盈率。在这一阶段,计算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时没有采用可比公司市盈率。而由中国证监会人为地确定一个发行市盈率,一般维持在13-16倍之间。公式中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则主要经过了从1996年(《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1997年(《关于做好1997年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到1998年(《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连续三年的修正,使公司的利润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

在行政化定价阶段,尽管中国证监会对每股税后利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多次修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化定价方式的实质。

(二)行政化定价的理论依据

行政化定价的依据是市盈率估值模型。市盈率估值模型是国际金融市场流行的一种估值模型。它先根据证券市场上可比公司(一般为同行业公司)的股价和每股税后利润计算出平均市盈率,再以平均市盈率乘以被估值公司的每股收益作为该公司的每股价值。

市盈率估值模型的基本公式为:p=epSx(p/e)ratio,其中,p为每股价值;epS为被估值企业每股收益;(p/e)ratio为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

实际上,市盈率的理论定义可由常数增长股利折现模型(ConstantGrowthDDm)或戈登模型(Gordonmodel)推出。根据戈登模型有:p0=D1/(k-g),而D1=e1(1-b),且g=Roexb,所以有:p0=e1(1-b)/(k-Roexb),最后等式两端同时除以el就得到:p0/e1=(1-b)/(1-Roexb),说明市盈率随Roe(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而上升。

市盈率估值模型运用较广,原因主要在于它直观地将企业价值与当期收益直接加以联系,简便易算。目前,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市盈率比成熟资本市场高出许多。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前11个月,我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36.25倍、53.77倍和67.98倍;

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可比公司不在同一个证券市场上,就必须对净利润和市盈率两个指标进行调整。净利润方面,由于不同证券市场上公司采用的会计准则不同,使净利润指标的可比性减弱,必须对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核算的净利润指标进行调整。市盈率方面,不同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水平是不同的,也需要进行调整。可采用相对市盈率方法,即:相对市盈率倍数=可比公司市盈率倍数/当地市场平均市盈率。

三、首次公开发行的市场化定价方式及理论依据

(一)市场化定价背景及方式

从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以后,首次公开发行进入了市场化发行阶段。《证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票发行采取溢价发行的,其发行价格由发行人与承销的证券公司协商确定。”《证券法》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方式开始向市场化定价方式过渡。

1999年7月28日,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该通知第六条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采取以下方法确定:(一)发行公司和主承销商可制定一个发行价格区间,报证监会核准;(二)通过召开配售对象问答会等推介方式,了解配售对象的认购意愿,确定最终发行价格;(三)最终发行价格须确定在经证监会核准的价格区间内(含区间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最终发行价格确定在价格区间之外的,须报中国证监会重新核准。”此后,首次公开发行实行的是累计投标定价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

经过几年的运行,2004年12月10同。中国证监会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及配套文件《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8号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管要求》。在《通知》中,中国证监会明确了将从2005年1月1日起。对所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人,都要求采用询价方式发行。这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至此,我国实行的询价制度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进行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

(二)市场化定价的理论依据

在市场化定价阶段,证监会并没有对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做出具体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以市盈率法或市净率法为基础,再结合贴现现金流法进行估值。

一是市盈率法(略)

二是市净率法

市净率估值法的基本理论与市盈率(pe)估值法的基本理论相似,只是选用的财务比率不同,市净率指的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其计算公式如下: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净资产的多少是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

一般来讲,周期性行业或者传统行业用市净率定价比较好,因为这类公司的成长空间较小。如银行类公司发行时普遍采用市净率估值,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行时,要求最低1.5倍市净率,以农行披露的2009年每股净资产1.27元计算,农行发行价最低为1.905元。

三是贴现现金流法

贴现现金流(DCF)模型是国际上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方法。它首先是选定恰当的折现率,然后将公司未来的收益折算到现在的价值之和作为公司的价值。在实际应用中,DCF模型有多种变形,如自由现金流模型、股权资本现金流模型、调整现值模型等。而常用的是自由现金流模型,即:

其中,FV表示公司价值;FCFt表示t期的自由现金流量;waCC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VaLUe表示公司终期值。运用该模型对公司估价的步骤是:预测公司所有出资人(包括普通股股东、债权人、优先股股东)可得的现金流量(即自由现金流FCF),计算公司的终期值,按全部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waCC)折现后可得到公司价值(FirmValue)。然后减去除普通股股东外的其他出资人拥有的价值,便可得到权益价值(equityValue),再除以总股数即得到每股价值。

对公司估价的具体步骤说明如下:

1.预测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所得税、资本性支出及营运资本净增加后,能够支付给所有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其基本公式分别为: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eBltDa)-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或: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税率)+折旧和摊销-资本性支出-运营资本净增加。

公式中,息税前利润(eBit)是扣除利息及所得税前的利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反映的是公司所经营业务的盈利情况,并排除了财务行为(投资、融资)所带来成本以及费用的影响。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折现率)的确定

公司运营既需要股权资本,也需要债权资本。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Rd(1-tc)D/V+Ree/V成为评价自由现金流量的最恰当的折现率。其中,waCC(weightedaveragecostofcapitsl)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d表示债权资本成本;D/V表示债权资本所占比重;Re表示股权资本成本;e/V表示股权资本所占比重;tc表示法定税率。

实践中,债券资本成本的计算比较简单,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则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在国外成熟证券市场里,股权资本成本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R=Rf+β(Rm-Rf)。其中,R为股权资本成本;Rf为无风险回报率;Rm为整个市场证券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β为该企业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的风险程度,通常选用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或中间值。

β系数的预测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两种:(1)回归分析法。即通过对同一时期内资产收益率和市场组合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系数即是β系数;(2)直接计算法。即根据证券与股票指数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股票指数的标准差和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进行计算。

3.终期值的确定

终期值是指在预测期后公司所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终期值一般采用永久增长率法计算。采用永久增长率法,终期值的计算公式为:公司终期值=公司终期的预测自由现金流量,(waCC-G),其中:G表示公司在预测期后的永续增长率。

4.公司价值估算

公司价值为终期值与预测期内各期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假设某公司采用5年自由现金流量模型估算公司总价值,第1年至第5年的自由现金流量(亿元)如表中所示,waCC为12%,永续增长率为5%,则公司价值计算如下:

5.每股价值计算

首先计算公司股本价值:股本价值=公司价值一净债务;其中,净债务是除去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债务;然后计算公司每股价值:每股价值=股本价值/现有股本。假设公司净债务为78亿元。股本为10亿股,则每股价值=(278-78)/10=20元/股。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上述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不一定与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致,这是因为贴现模型是一个精确的定量化评估体系,而现实中有很多因素我们无法精确地量化,只能以概率分布的形式体现。例如,未来的可能增长机会就很难量化到模型中。

在实际的估值分析时,常常采用敏感性分析或者实物期权的方法来处理折现模型不能表达的信息。采用敏感性分析时,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取均值或者中间值,而股权市场价值,可能会在估计出的贴现价值上有溢价或者折扣,从而体现市场更为乐观或悲观的预期。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增长机会,目前较新的方法是采用实物期权进行评估,将公司未来可能的增长视为一种期权。并采用二项式或者布莱克·休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对这部分价值进行评估。

四、首次公开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市场现状

市场化定价阶段从1999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这期间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制度化障碍,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处于一个平稳发展阶段。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到2007年12月31日。已完成或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市值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达到98%,未完成的企业只有33家,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首次公开发行进入高速增长期。

2008年,承销商共实现承销及保荐收入23.17亿元。

2009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首次公开发行从此进入市场化发行阶段,发行价格与节奏均由市场决定。2009年,沪深两市发行了111只新股。平均发行价市盈率高达52.98倍,承销商合计取得承销及保荐收入53.14亿元,承销保荐费率为2.63%,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发行市盈率上升及券商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0年10月12日,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公开发行第二阶段改革正式启动。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发行前的网下询价环节,包括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等。2010年,沪深交易所融资总量折桂全球ipo市场,全年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349家,较2009年的111家增加两倍多;券商承销保荐费率亦是水涨船高,上升至3.32%。2010年58家券商合计获得ipo承销及保荐费用163.4亿元,较2009年增长207%。新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214%。

(二)存在问题

虽然在行政化定价阶段,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价值有可能被低估。但在市场化定价阶段,承销商和发行人涉嫌操纵市场,以过高的价格发行股票,导致股票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公司股票的价值被高估。

目前市场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在一级市场上,承销商和发行人赚得盆满钵满;而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则是遍体鳞伤。主要原因就是高市盈率发行带来的高发行价和高募资额问题。“三高”问题尤以创业板最为典型,以2010年创业板发行价格最高的3支股票为例。

2010年1月7日。世纪鼎利的发行价格为88元,发行市盈率为124倍,计划募集资金2.13亿元,实际募集资金达12.32亿元,超募478%。2010年11月1日,沃森生物以95元的价格发行,发行价对应市盈率为133.8倍,沃森生物计划募资4亿元,上市后实际募集资金22.22亿元,超募455%。2010年12月6日。汤臣倍健的发行价达到了110元,是迄今创业板发行价最高的股票:发行市盈率达到115.3倍。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约2.8亿元,结果实际募集资金达15.048亿元,超募437%。3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124倍,平均超募457%。

总体上,从发行市盈率来看。创业板第一批共发行28家,发行价平均市盈率达56.7倍;第二批发行8家,发行价平均市盈率83.59倍;第三批发行6家,发行价平均市盈率78.10倍;第四批发行8家,发行价平均市盈率高达88.6倍。从超募比例来看,创业板第一批平均超募129%;第二批平均超募209%;第三批平均超募248.5%;第四批平均超募250%。

对承销商而言,高价发行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承销及保荐收入;对发行人而言,高价发行意味着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这样,高价发行完全沦为承销商“挣钱”和发行人“圈钱”的工具。为了能够“挣钱”和“圈钱”,许多承销商甚至帮助拟上市公司通过过度包装,甚至造假上市。

但高价发行显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同,直接后果就是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股票越来越多。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5月18日收盘,共有150只创业板股票处于破发状态(包含已除权股票),超过创业板股票总数的2/3。一个市场有2/3的股票破发在成熟资本市场简直难以想象。先后顶着2010“创业板最高发行价”光环的3家公司——世纪鼎利、沃森生物和汤臣倍健。2011年5月20日对应的股价(除权后)分别为25.40元、53.03元和107.68元,其中世纪鼎利跌幅竟然高达71%。创业板指数以1000为基点,截至2011年5月20日,以875.43点收盘,再创10个月来新低。

(三)改善对策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继2010年10月12日的《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后,中国证监会又在2012年4月1日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首先,新股发行将扩大询价对象范围,除了机构投资者外,承销商还可以推荐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在配售方面,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股份的50%。

其次,在发行市盈率方面,根据询价结果确定的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需在询价结果确定后的两日内刊登公告。公告需要披露询价对象的报价情况,分析该报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等。

最后,在发行价格方面,为抑制“三高”发行,发行价格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预测的,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对发行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列为重点关注、监管谈话、认定为非适当人选等措施,记入诚信档案。

从意见稿可以看出,监管层也意识到了目前发行制度的弊端,正努力制定相关政策来改善现状。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定价约束机制以进一步规范市场:

一是规定超募资金的承销保荐费率为零,这样可以遏制承销商为多“挣钱”而帮助发行人超额募资的冲动。

二是首次公开发行市盈率参照发行人所处行业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以发行前20个交易日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基准向下浮动10-30%,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留下一定的盈利空间。

三是在网下询价配售方面,可实行按有效报价配售的方式进行操作。只要询价者的报价在有效区间内,均按各自的报价进行配售,这样可避免盲目报高价;此外,网下有效报价的最低价可以作为网上发行的定价。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6

一、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融资模式

自从1863年英国伦敦开通世界第一条地铁以来,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座城市建成地铁或轻轨交通系统,开通里程9500公里,建成车站5812座。虽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小汽车拥有量很大,但轨道交通仍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轨道交通承担了70-80%的客运量。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金量大、回收期长,目前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金往往参照基础设施项目新型融资模式筹措。

(一)Bot融资模式

Bot(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期限的抵押以获得项目融资,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内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

(二)aBS融资模式

aBS(asset-Backed-Security)即资产―支持―证券模式,即资产证券化的简称。常将某一目标项目的资产所产生的独立的、可识别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或应收帐款)作为抵押(金融担保),据以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具有固定收益率的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国际项目融资方式。aBS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与通过在外国发行股票筹资比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与国际银行直接信贷比较,可以降低债券利息率;与国际担保性融资比较,可以避免追索性风险;与国际间双边政府贷款比较,可以减少评估时间和一些附加条件。

这种模式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期限较长、规模较大的项目建设资金,在供水、排污、环保、铁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不能将经营权和建设权交出的建设项目来说,采用aBS?融资模式非常适合。

(三)tot融资模式

tot是(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即转让-经营-转让模式,通过出售现有资产以获得增量资金进行新建项目融资,首先私营企业用私人资本或资金购买某项资产的全部或部分产权或经营权,然后,购买者对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在约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项目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结束后,将所得到的产权或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原所有人。tot方式不需由投资人直接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因而避开了在“B”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风险和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积极采用tot方式,发展直接融资,对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为必要。

(四)Bt融资模式

用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五)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融资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盈利性企业和非盈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的概念。这种模式中政府的公共部门与私人参与者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合作。

二、案例分析及德黑兰地铁三号线融资方案选优

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工程是国际承包交钥匙工程。线路长度为34.828km,起自伊朗首都德黑兰市西南部a3-6车站,终于德黑兰市东北部Y3车站。其中地面线长10.448km,地面线与既有国铁平行,地面建筑不多。地下线长24.38km,地下围岩稳定地下水位低。沿线总共设30个车站,其中22个将建在地下。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在城市的西南设车辆厂、在城市东北部设停车场。本工程包括土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线路、车站以及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以及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施工、调试等。要求提供的设备包括:机车车辆、电力供应、车辆、信号、中央控制、通讯以及电力机械系统等。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工程项目可借鉴香港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融资方案,多元化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深圳轨道交通四号线建设项目是中国首例成功运用Bot融资模式建设的非盈利性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将土地和物业开发与Bot相结合是深圳四号线融资模式的独到之处,增加了Bot成功的可能性,这对我国类似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借鉴意义。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项目公司来承担深圳轨道交通四号线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来回收项目投入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但是,目前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项目所在国所处的国际政治和外交环境,采用Bot融资模式存在极大的风险。当地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也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进行Bot项目总承包。采用Bot融资模式就意味着长期投资,投资期限至少25年,像伊朗已开通的地铁1&2号线商业运营模式,投资运营期间内,超低价的票务收入不能抵偿高额运营支出,亏损依靠政府补贴,回收巨额投资是不可能的。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Bt模式中标单位中铁工联合体拟组建的项目公司将负责奥运支线土建工程、轨道工程及车站机电设备系统的投资和建设,项目按标准建成后移交给地铁十号线公司,由地铁十号线公司向项目中标方分期支付回购款。地铁奥运支线Bt模式是对现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合同关系明确了各方的建设责任,是推进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是北京地铁公司在轨道交通投融资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但是,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如果采用Bt方式进行融资,意味着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完成后,德黑兰城乡铁路公司(业主)能否按期偿还巨额垫资对承包商来说是个大问题。

北京地铁十号线采取tot模式运作,在建成后进行经营权转让,通过招标确定运营商。采取tot模式,即在特许经营制度下,通过出售基础设施资产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由新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限内通过运营该设施获得投资回报,特许经营期满后,再将设施运营权交回政府。对于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项目来说,tot融资方式同样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特许经营期(例如30年)满后,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是极大的。在投资期间内,业主所在国会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上海地铁成功上市是aBS融资模式的一次尝试。上海市政府于2000年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了“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新体制,以项目公司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并借助政府财力、政策的支持,搞活资产运作,实行多元化融资。通过资产置换,上海地铁成功上市,组建了国内第一家地铁行业上市公司。相对而言,由于目前项目所在国是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采用aBS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融资)不具备条件。

综上所述,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采用Bot、Bt、tot、aBS融资方式的风险较大,这些融资方式不适用项目的建设。

北京地铁四号线由京港地铁建设,并获得北京地铁四号线30年的特许经营权,是国内地铁建设中首个以ppp模式进行合作投资的项目。作为国内第一条实现特许经营的轨道交通线,地铁四号线采用了独特的ppp(政府与民间合作)融资模式,吸纳大量社会投资,为解决北京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特许经营方主要负责车辆、信号等设备方面的投资及四号线建成后的运营管理,30年特许经营期满后再无偿移交给政府。项目融资要点在于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最主要的是“特许经营权协议”,以及合作协议、租赁协议等协议;最难点是票价政策。

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地铁运营都面临亏损,而香港地铁经营模式却是盈利的。香港地铁采用“铁路与物业综合发展”的商业经营模式,实现盈利主要是依靠票务收入、沿线物业开发、地铁商业以及地铁广告等其他收入。这就是香港地铁赢利的三大法宝。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开发实践表明,地铁对周边区域的地价提升比率,根据原有区域条件不同可达到5-15%,甚至更高,原有区域距离城市中心越远,原有交通条件越差,地价提升比率越高。香港地铁公司自1998年开始剔除沉重利息开支和其他经营费用后,首次出现2亿元盈利。在香港地铁总收入中,运营收入约占60%、站内广告等经营收入约占20%、物业管理约占20%。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项目仿照香港地铁和北京地铁四号线ppp融资模式是可能的。

三、德黑兰地铁三号线融资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票务收入

香港地铁的三大法宝中地铁的主要收入来自车票,但在德黑兰,是否能保持同样的收入水平,对此要做市场调查。

目前已建成的德黑兰地铁1&2号线全长约45公里、设43个车站,成十字型贯穿市区的南北和东西。经过中伊双方的共同努力,自2000年2月一期工程建成至今,开通并投入商业运营,每天运送旅客超过6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个工程已于2006年3月全部建成开通,并投入商业运营。德黑兰城乡铁路公司运营的一、二号线日均客运量以超过100万人次。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建成后总长度将达到80公里,地铁长度与香港相当,但同香港相比效率较低。

自开通以来,德黑兰地铁1&2号线实行的是超低票价,票务收入微不足道。但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客流量潜力很大。德黑兰市人口比香港多得多,有1400多万人,地面交通又极为阻塞,德黑兰市民对地铁的依赖和期盼十分迫切,加以目前1&2号线的行车间隔大(15―20分钟),客流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建成(与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同步建设的德黑兰地铁四号线也将建成),德黑兰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100公里,将初步形成地铁网络,随着德黑兰地铁三号线机电设备的更新、行车间距的缩短(设计间隔时间为2分钟)、行车组织的改善,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客流量将会有很大的增幅。在未考虑德黑兰地铁形成路网的情况下,三号线远期客运量为90万人。

目前德黑兰地铁1&2号线实行的是单一票制,公益性很强,但票价的上浮空间还是有的,随着客票的有限上浮,客票收入将会得到提高。如果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票价涨至每人次1元(现在是0.5元),客运量按日均90万人次计算,则客票年收入为3.285亿元。

(二)地铁商业以及地铁广告

目前德黑兰地铁1&2号线各站尚未配置商品、食品、便利店等经营性和广告服务性的各类商业服务点。德黑兰地铁车站还没有地下商业物业。与地铁站连接的商业街的开发经营的力度还不大。因此从目前看,德黑兰地铁商业发展的差距是太大了。从发展看,一旦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各站点的商业、物业网点形成规模,其收入也是可观的。地铁三号线共有32个车站,若每个车站及周围再拨出1000平方米,总计3.2万平方米,三号线开通后,将会带动商铺价位的提高。若商铺月租价每平方米200元,则年收入为0.76亿元。商业经营也会带来可观的收入。

(三)沿线物业开发

德黑兰地铁三号线沿线土地大多未被开发或圈定,地下线途经德黑兰市人口稠密的繁华市区,但目前高大建筑不多,商业、物业网点规模不大,而且,在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南部地面线几乎没有建筑物,这些为今后大力发展物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建成,连同一号、二号及几乎同步建成的四号线一起,将会形成“德黑兰地铁经济带”,势必导致沿线土地的增值、物业开发的热潮,这部分的收入将十分可观。这是德黑兰地铁3号线采用ppp模式的优势。

国际研究表明地铁对周边区域的地价提升比率预计可达到15%。例如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开工,当年和第二年,一号线沿线物业升值15-25%,1999年一号线正式开通后,地铁沿线物业再次升值15-25%。因此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采用“轨道+物业”的香港模式,以沿线的土地开发来补偿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费用,是很有利的。

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全长34.828公里,其中,地面线10.448公里,几乎占全线长度的1/3,地下线通过地质条件较好,这些都为降低造价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统计数据结合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有利条件,若地下线每公里造价约为4亿元、地面线的造价约为地下线的1/10,地铁造价约为100亿元。根据伊朗的规定,工程的50%应当由伊朗“当地化”分包,也就是说,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大约一半的经费由伊朗承担,剩余的一半约为人民币50亿元由中信国际合作公司承担。我们可以粗略估算一下,若在德黑兰地铁三号线沿线(地铁上盖)取得280米宽土地开发权,即若获得975万平方米土地的开发权(深圳地铁四号线续建工程南起少年宫,北至龙华新城中心,线路全长约16公里,由四号线沿线和车厂地块共29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土地的折让金来补偿。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长34.828公里,按比例至少也应得到631万平方米土地)。若以每平方米升值605元人民币计算,则可获得59亿元人民币的收益。如业主提取15%的收益,则我们的收益为50.15亿元。即不计客票收入、也不计车站的物业收入以及商业收入,只计土地的开发权获得收入的升值即可收回我们的投资。

(四)德黑兰地铁三号线的收支预计

香港地铁2006年经营性支出中,员工薪酬为最大宗,约7.8亿港元;第二大项为水电支出约2.5亿港元,设备维护约2.4亿港元。深圳2005年地铁开通后,深圳地铁全年的纯运营成本费用将达2.6亿元,其中人工费40%,电费30%,设备维修费25%,管理费5%。因此,大力精简机构减少人员是节约开支的重要手段。剔除沉重利息开支和折旧费用等其他经营费用也是国际上对待地铁管理的一般做法。香港地铁公司在剔除利息开支和折旧费用等其他经营费用后即出现盈利。

若以深圳地铁全年的纯运营成本费用1.5倍计(深圳地铁一期长为21公里,成本较高。德黑兰地铁三号线长为34.828公里且成本较低),则德黑兰地铁三号线年纯运营成本约为4亿元。而地铁三号线收入为:客票3.285亿元,物业收入按10年达到收入50.15亿元计,则每年收入5亿元,每年的利息支出利率为6%为3亿元,这样前10年保持年年有盈余,且可收回投资。从第11年开始,物业收入和利息支出均不存在。此时可将车票调为每人次1.5元则客票年收入为5亿元,车站的商业收入从开始不计到经过10年形成气候可以年计入为0.76亿元。扣除年运营成本4亿元,每年可有一定盈余。

我们的经营策略是以收回投资为目的,且略有盈余,因此也可以选择在10年收回投资后停止经营。当然,特许经营期的确定、经营期内是否负担沉重折旧费用等费用支出,都有待于同业主进行认真细致甚至艰苦的谈判。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投融资施工企业产融结合盈利模式

一、引言

十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为加快经济发展,党中央提出“一路一带”大战略,推行“沿长江经济带”的新思路。这一战略和思路的实现都必须落实到建设项目上。这对施工企业而言就是发展的机遇。

国发[2012]19号文以来,地方政府为缓解债务压力,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开发建设。财政部财金[2014]76号文以来,各级政府分别力推ppp模式,使得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的承包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施工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

二、投融资业务的五种模式

目前,在国内建设领域常见的投融资业务模式有Bt、Bot、ppp和tot模式,toD模式在国内也在兴起(比如绿地集团联合上海建工进军地铁投资产业),其他如pFi、DB等模式在国内少见。因此,本文仅就国内常见的五种模式进行分析。

(一)Bt模式

Bt是“Build-transfer”的缩写,即“建造―移交”模式,是政府利用社会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对施工企业而言,就是通过企业融资投入并带动施工总承包。该模式需要施工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或者融资能力。通过Bt模式,不仅能将实力较弱的竞争对手排除出去,还可以获取较高的施工利润。

(二)Bot模式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造―运营―移交”的模式。Bot实质上是由政府根据协议向投资方授权,允许其在约定期限内筹集资金建设特定基础设施项目并管理和经营该项目。

施工企业作为投资人,需要通过融资建造好政府的特许项目,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对该项目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来实现建造阶段的资金回收,运营期满后无偿移交给建设单位。

该模式不仅对资金实力要求高,对施工企业运营和管理资产的能力要求更高,它要求施工企业在不超过30年内,通过运营管理收回建造阶段的资金和利润,还要实现一定的盈利。

(三)ppp模式

ppp就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简写,是指政府与投资方为了合作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或公共资产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并通过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确保合作目标顺利实现,最终使合作各方取得比单独行动更好的效益。在国内,ppp模式通常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的大部分工作,通过运营、管理、服务等收费获得合理回报,政府部门负责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ppp通常被称为“政企合作”模式。

该模式需要施工企业不仅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更需要企业有社会资源整合能力。ppp项目所需资金量大,单靠施工企业一家很难满足项目需要,且项目运营时间长,目前规定至少不低于10年,有些项目还需要引进相关产业,没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很难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施工企业可以联合其他资源组成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模式实现“投资+建造+融资+运营”。

(四)tot模式

tot是“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简写,即“转让―经营―转让”。它是指政府将已经投产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移交给投资方经营管理,以该项目在规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从投资方融得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约定期满后投资方再将项目无条件移交给政府。

(五)toD模式

toD是“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的缩写,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主要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等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步行化城区,建设以公交站点为中心的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城区“十分钟”生活圈,以实现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

toD是国际上流行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在城市规划中引入toD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效率,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化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尝试toD模式进行城市社区综合开发。

施工企业要想成为toD模式的投资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产业链来看,地产开发是施工企业的下游业务,属于施工企业向一体化转型升级的对象。施工企业可以联合地产开发公司、运营单位,通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整合产业,成片区地对交通设施周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企业和政府共赢。

三、产融结合与施工企业

在新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将面临上述投融资业务的机遇和挑战。成功的核心在资金,资金的核心在如何实现产融结合。

(一)产融结合的意义

产融结合是施工企业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更高层次。在经济新常态下,施工企业采取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施工企业的规模效益;有利于降低施工企业的交易费用;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走出去”是历史的必然,产融结合是施工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必要且有效的途径。

(二)施工企业如何实现产融结合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交易的实质就是追求高额的利润。因此,企业的发展和战略选择取决于交易成本和交易利润的匹配,而产融结合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交易成本。与国外不同,产融结合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多为以产业资本为主导,产融结合的内生动力主要是依靠产业资本的发力而非金融资本。

对于新时代的施工企业,如何做好产融结合,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做好以“投融资业务为导向”的战略调整:

1.战略定位调整。在新常态下,经济低速运行和国家发展大战略的矛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缓和。以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增长模式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调整战略定位,明确以投融资为导向引领施工总承包发展。

2.业务系统调整。对于投融资业务,在施工企业外部,要联合金融机构主动出击;在企业内部,要改善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的各项职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

3.人力资源发展调整。调整人力资源战略,改变传统人力资源储备、使用、培养理念,多渠道、多专业、复合化、多技能化地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特别是建设与投融资业务相关的优秀人才。

4.融资模式调整。投融资业务多以项目融资为主,施工企业在制定融资规划和确定融资渠道时,必须分清项目融资和公司融资两个层面。

5.核心竞争力调整。产融结合将改变传统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施工技术、施工团队、品牌等),谁拥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资本的合作伙伴,以及优化的交易结构,谁就会更有竞争力。

四、施工企业盈利模式重构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利润来源及方式,就是企业如何获得收入、支付成本、赚取利润。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基于投融资业务,施工企业应该发现传统盈利模式的缺陷,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产融结合方式选择并确定合适的、创新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分析

对于施工企业,其传统的利润来源就是建筑施工的劳务收入,扣除工程施工成本的余额,收入成本结构单一,很难抵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前几年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对这种单一收入结构的施工企业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二)施工企业及利益相关者

在投融资业务下,施工企业拥有娴熟的施工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品牌、市场竞标的运作能力、多年合作的建设单位、银行等;其劣势包括处于产业链底端,盈利能力差、资金实力不强,社会地位不高,融资能力弱,运营管理能力欠缺等。

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资金实力强、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强、卓越的资金管理团队等;其劣势在于不懂工程技术、把握不住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工程索赔能力弱、项目运营能力差。

政府在投融资业务方面处于强势地位,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项目资源独享者;但其不能直接参与建设施工,项目运营管理效率低,资金实力随经济发展情况有好有坏。

开发商的明显优势在于土地开发的能力、产业引进的能力、优势开发品牌效应,对区域经济的研判有独到的能力,往往能主导区域的规划;其劣势也明显,受宏观政策影响大,资金使用量大,容易受金融机构和政府的限制。

运营商的主要优势在于运营管理专业,运营团队工作高效,盘活项目资产的能力强;其劣势在于资金欠缺、不懂工程施工等。

因此,在投融资业务模式下,施工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兼承建单位,通过产融结合,一般都需要跟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运营商、材料设备商等利益相关单位发生业务关系:具体说要与政府签订特许授权、与金融机构等组建项目公司、与运营商合作等。

(三)投融资业务下施工企业收入成本结构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通过跟政府、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发生业务关系而改变了收入和成本结构,构建了新的盈利模式。新模式中,施工企业的收入一改过去单一的局面,变得更多元了。有企业自身的建筑施工产生的收入,也有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生的收入,还有从利益相关者获取的收入。成本结构同样变得多元,分摊途径更丰富。

在Bt模式中,施工企业作为投资人与政府签订Bt合同,可从获取施工收入,还可以获取投入资金的资本收入;由于资金使用量大,金融机构给的利率低,相当于从金融机构获取了利差收入,或者说降低了财务成本的分摊。

在Bot模式中,战略投资的施工企业获取了正常的建筑施工收入,资本收入,还可以通过参与运营获取运营的收入。

当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建设的投资,除获取建筑施工收入外,还可以获取资本收入,运营收入,以及其他咨询服务收入。

有了前述基础,施工企业进一步可以参与tot项目的投资,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在加大运营收入份额的同时,可能获取更多的对外专业咨询收入。

在toD的项目投资中,施工企业有除了获取上面的全部收入,还可以获取因参与开发带来的收入,因产业引进带来的更为广阔的产业收入,实现了施工企业从产业链的底端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的转型升级。

当然,在上述盈利模式中,有些收入不一定产生利润,有些收入也不一定分摊成本,但有收入就会带来盈利的可能。施工企业通过产融结合主动参与投融资业务的投资,优化了收入结的,拓展了收入来源渠道,也拓宽了利润空间,进而重构了盈利模式,保障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五、结束语

有学者认为“战略试验是新企业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的重要手段,而在其背后形成新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在于创业能力的构建”。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利用新的投融资业务和产融结合来调整、重构施工企业的盈利模式,使企业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改变发展方向,调整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将会涌现更多的投融资业务模式,施工企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发展战略,创新构建盈利模式,才能保持自身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晓鹏,城市中国计划组,等.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4.

[2]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10).

[3]温湛滨,朱小强.刍议我国tot项目融资模式[J].财会月刊,2004(8).

[4]刘颂,张莉.toD模式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趋势探讨[J].风景园林,2012(12).

[5]宋敬兴.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toD)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6]徐丹丹.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J].学术交流,2006(5)

[7]成吉斌.浅析我国的产融结合[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8]熊兵.经济新常态下的施工企业融资模式及应用[J].管理观察,2015(17).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8

一、改进“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百经费”三项经费的计提方法

现行制度规定三项经费的计提按照权现发生制的原则,必须在年度内足额提取。是否足额计提“三项经费”往往是审计机构评价年度会计决算损益是否真实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现时对三项经费足额计提,既不便于操作,也没有必要,同时又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1)农垦企业对家庭农场推行“四到户”、“两自理”的经营管理方式,对土地实行租赁承包制,按照承包合同,产品产出交够农场的,留足分场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职工不再按等级工资领取工资,计提三项经费的基本依据职工工资总额已不复存在,难以取得。即使勉强用档案工资总额替代,但与实际相去甚远,实不可取。(2)医疗制度改革在农垦企业中正逐步推行,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无需先计提职工福利费,再从中开支医疗费用。(3)企业计提三项经费后,节余留用、超支挂帐,与实际支出数势必有差距。恰恰因计提而形成的这个差距,表示为企业年度损益不实。审计机构应从相反的角度来审查企业年度损益的真实性。

如何改进三项经费的计提方法呢?

(一)场部管理人员和场办工商企业,凡是按月按等级发放工资的,仍按制度规定计提。

(二)承包土地的家庭农场职工,在上交给农场款项或以产品抵顶上交款中,按照年度三项经费实际发生额抵冲,在“待转家庭农场上交款”帐户内核算。年终分解顺序应为: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管理费用,本年利润。

(三)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按常年实际预测当年发生额,再按承包土地面积,确定应上交数,年终据实从“待转家庭农场上交款”帐户抵冲,年末一般不应有余额。

二、应加强场办

二、三产业改制后的国有资产的管理

近年来,农垦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场办的

二、三产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实行农场控股、参股的股份合作制;规模较小、微利企业,实行租赁承包;规模小、亏损企业,采取整体出售。这些改革措施,使场办

二、三产业的产权和责任更加明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但在改制的过程中,农场给了这些单位很多优惠政策,以零资产起步,因此改制前的财务遗留问题、债权债务、存货盘盈盘亏等国有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形成“核算真空”,改制后的企业不愿管,改制前的企业无人管、无法管,以致大量债权性的资产形成呆坏帐,存货毁损变质,国有资产流失。另外因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租赁承包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停止了,但财务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如长、短期借款银行利息照样支付,债权债务照常清偿,存货还要销售等等。笔者以为,场办二三产业改制后,作为企业,应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专门成立管理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接收改制前的会计核算业务,设置帐簿,按单位作为会计核算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控制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收入、费用和盈亏情况。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报告国有资产的会计信息。新晨

三、非经营性资产和关停企业,应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9

一、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往往实行“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队”的四级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为五级管理),管理机构庞杂、管理层次重复、管理职能交叉,项目经理部作为一级核算组织,相对“固化”,责、权、利关系的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本该归属于项目部的各项职能,经过公司(或集团公司)、分公司的层层“过滤”,到项目经理时已所剩无几,至使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部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工程管理;项目成本核算的界定模糊和管理滞后,极易造成施工项目的“前盈后亏”或“明盈暗亏”,从而最终导致企业整体亏损;绩效考核工作的缺位或不到位,造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项目部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工作能动性差,极易造成项目利润流失,甚至“项目腐败”。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所在单位自2002年始,试行“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有效地避免了项目管理权限的过度分散现象,保证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控,极大地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施工项目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依据,以创建优质高效工程为目标,集施工生产和经营核算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直属项目经理部”的性质和管理模式

按照国标(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经理部定义为“由项目经理在企业的支持下组建并领导、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特别是集团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其项目经理都由各分公司自行选派,项目部人员的组成,也多由所在单位直接指定配备,项目部及项目经理对分公司负责。而直属项目经理部的项目经理则是由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招聘或选派,由总公司向其下达“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项目部在总公司授权范围内,对所承接项目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负全部的责任,并行使以下职权:

一是人事管理自主权。项目都有权自主决定其管理班子的配备,项目经理可以在公司内部人才市场自行选聘所需的各类经济技术人员,并与其签定聘用协议;项目经理有权对项目部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奖惩,对聘用期间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依据聘用协议的有关约定予以解聘。

二是作业队伍选择自主权。项目部承接施工项目后,可以在公司内部劳务市场,采用招标方式择优自主选择作业队伍。作业队伍选定后,必须先签定用工协议,后进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不能满足项目要求的,项目部有权依据有关约定予以清退。

三是项目资金使用自主权。各项目部都在公司内部银行设立独立的资金帐户,在保证按“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有关约定完成各项上缴费用的前提下,项目部对其帐户下的工程款拥有完全的自主使用权,公司不得无故拆借、挪用和截留,对确需拆借的,必须通过协商方式,事先征得项目部同意。

四是项目经营自主权。在公司授权范围内,项目都有权与业主及有关单位部门洽谈施工合同及设计变更、工期顺延、工程索赔等相关事宜;按照《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项目部拥有承建项目的施工生产指挥权、技术质量管理权、施工进度控制权、建筑材料采购权以及项目成本核算等权力;项目部有权自主决定完成各项承包指标后施工项目剩余利润的分配和本项目部成员的薪酬及奖励办法。

三、围绕“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施工企业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的有效施行,就必须在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中,围绕这种管理模式,大力推行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市场、一个中心、一个考核”。

“三个市场”。即一是“人才市场”。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各类经济技术管理人员均隶属各自单位,由于人员和施工任务在各单位之间分布的不平衡,造成了有的单位因施工任务较多却缺少技术人员,而有的单位因为施工任务短缺人员闲置的局面,既不利于企业施工生产的规范管理,又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流失。施工企业可以模拟社会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所有经济技术管理人员均进入内部人才市场,其人事关系一律上收到总公司或集团公司,各项目部需用人员时,一律到人才市场招聘。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建立,可以彻底改变企业各单位之间人才不均衡、工程项目数量与管理人员数量不协调的现状,打破人才条块分割状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这是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举措。同时,也是“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前提,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直属项目部人员“来”的渠道和“退”的去路,否则,项目部的人员难以保障,工程竣工项目:部解体后有关人员又没有归处;二是“劳务市场”。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施工企业都在千方百计降低工程成本,精简机构和人员,实行前方和后方、管理层和作业层的分离,即“两层分离”,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已经尽量少招甚至不招工人(特殊工种除外),企业自有作业队伍日渐萎缩,工程项目的劳务作业越来越多地依靠外部分包商来承担。在新的形势下,施工企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实行自有队伍“市场化”、外协队伍“员工化”的管理模式,选择一些与之合作时间较长、实力强、业绩好、信誉高的分包商,与自有队伍一并纳入企业的管理序列,成立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把两者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各项目部需用劳务时,一律采用招标方式,到劳务市场择优自主选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自有队伍)。为保证劳务市场的公平和高效,企业要对劳务市场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吸纳好的作业队伍进入市场,同时,对信誉较差不能满足有关要求的,无论是自有队伍,还是外协队伍,一律清除出市场;三是“资金市场”,即企业“内部银行”。资金是一个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血液”,针对工程总承包企业承接的施工项目点多面广,部分工程项目资金短缺甚至垫资施工的形势,施工企业可以借鉴社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成立企业自己的“内部银行”,组建资金市场。各项目部都要在“内部银行”开立专门帐户,项目部对其帐户下的工程款拥有自主使用权。在日常管理中,要正确摆布好“收”与“放”、“堵”与“疏”之间的关系,“收”就是要求各项目部所收取的工程款必须统一收到总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帐户,决不允许项目部私立帐户,私自收款、转款,“放”就是指工程款的使用要切实下放到项目部,总公司(或集团公司)不得无故干涉,“堵”就是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堵塞漏洞,防止资金“体外循环”,“疏”就是对项目部短期资金确有困难的,总公司(或集团公司)可以利用自身资本、管理优势,通过内部拆借、贷款等方式,为其疏通渠道,筹措资金,帮其度过难关。

“一个中心”。即“材料采购中心”。一项工程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建筑材料。目前,建筑材料市场鱼龙混杂,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竞争无序。由于项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所限如果任其自行采购,把一些不合格材料用于了工程,必将埋下质量隐患。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不管什么时候,一旦发生质量事故,施工企业都将无法逃脱责任,由此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把好材料采购关,即是改进企业基础管理的一项工作,更是企业“百年大计”的需要。工程总承包企业由于施工项目多、材料用量大,可以选择供应商,组建内部材料采购中心,实行“产品准入”制度,由总公司负责对进入市场的供应商进行系统管理,对进入市场的材料统一进行审查、检验、检测,并据此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企业所属的项目经理部都必须到采购中心,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材料采购,以确保材料质量。同时,又可发挥公司在资金、信誉、规模采购等方面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一个考核”。即“项目绩效考核”。作为企业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项目绩效考核是直属项目部管理得以科学、高效、安全运转的重要保证,它对激励项目部管理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做好对其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的依据是“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考核的内容必须全面,考核的指标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重点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效益以及项目资金使用等六个方面的有效监督、检查,及时准确地掌握施工项目的经济动态,对经考核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责任书承包内容的,要大张旗鼓地予以奖励,增加其“阳光收入”,对不能达到责任书要求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要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及责任书相关条款,及时、坚决地予以处理,避免给企业留下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以及施工项目的利润流失。

建设部于2002年颁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尽管没有提及企业“内部市场”,但在目前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尚未发育完善的形势下,“内部市场”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企业的规模越大,其作用就越明显。它可以充分发挥大中型施工企业在资本、信誉、人才、管理方面的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优化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保证建筑材料质量,避免工程隐患,提高项目管理的综合效益。

四、实行“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的推行,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国内一些集团化总承包企业正在进行的以“强化两头、弱化中间”、压缩中间管理环节为内容的机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它对优化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人才的有序流动、充实完善企业项目承包管理模式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推行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直属项目经理都是随着工程项目的产生而成立的,随着工程项目的竣工交付使用也要随之解体,必须防止将其固化,形成企业新的分支机构。否则,将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独立核算,难以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这也违背了推行“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的初衷。

工程总承包盈利模式篇10

1.HnCDi市场开拓战略目标

在目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时代要求,将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和历史重任。

结合HnCDi经营环境分析,HnCDi已盯准国际工程咨询的广大发展空间,蓄势待发,凭借多年来的技术实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HnCDi把“成为一流的国际咨询公司”作为的长期战略目标。面对全球日趋深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博弈,对比国内外顶尖勘察设计企业,HnCDi“成为一流的国际咨询公司”战略目标主要包含三项指标:

1.1一体化运作能力

一体化的能力是指工程承包企业在融资、设计、采购、设备供应、施工、运营和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整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承揽大型复杂的epC项目和Bot投资类项目的能力。HnCDi将致力于提高设计与施工整合能力,贯彻国际设计标准,实现一体化的国际项目运作。

1.2业务扩张能力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相关业务领域进入及提升的能力,面临新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的业务规划、业务定位;二是国际市场拓展的能力,进行业务扩张时,企业需要设计有效模式;三是内部管理能力,内部采取什么样的运作管理机制,才最适合业务扩张。

1.3战略与控制能力

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产业链而言,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例如,对于规划、咨询等的带动,并真正发挥带动作用;二是对于价值链而言,能够促进服务产品不断走向高附加值。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从外部“机会型”转向“经营型”后,盈利模式的设计和提升是核心问题。

2.国际市场定位

HnCDi国际市场定位为:集中于核心业务,利用设计的行业龙头优势,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从成本优势型向资本技术型和管理优势型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业务定位:从“同质化”向“专业化”转变

HnCDi的国际业务定位将避免“同质化”竞争,集中于公司公路桥梁设计方面的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整套服务。

2.2拓展方式定位:从“规模扩张”向“规模效应”转变

HnCDi拓展方式定位将更加重视规模效应,采用项目部制管控模式,在国外设立项目部或子公司,总部只负责战略管控,子公司独立负责项目的运作及财务收支。

2.3盈利能力定位:从“机会型”向“经营型”转变

HnCDi国际市场盈利模式将从“机会型”向“经营型”转变,即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

2.4市场运作定位:从“技术型”向“管理型”转变

在国际市场运作管理上,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优势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竞争的需要,而是需要经过整合后的综合优势能力,“管理”能力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HnCDi的国际市场运作管理将从“技术型”向“管理型”转变。

3.HnCDi市场开拓战略构建

根据市场拓展战略和区域市场选择,本着发扬HnCDi的经营优势,回避经营劣势,把握市场机会,认清市场威胁,制定如下市场拓展战略。

3.1分阶段分层次进入国际市场

通过对国际工程承包的六大区域性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市场的特性有着显著的区别,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HnCDi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入国际承包工程市场。近期目标包括亚洲的老挝、柬埔寨以及缅甸等亚洲的较落后但政局较稳定的国家;中期目标是中东地区的伊朗等国家,中东欧的波兰等国家;长期目标是亚洲的其他国家、西欧和美国等市场。

在形成阶段目标的基本格局与步骤时,并不排除局部的立体交叉,如进入美国市场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技术,以带动其他层次的市场的进入。

3.2以不同承包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根据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分析,HnCDi可以三种承包方式进入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劳务输出方式、分包方式及总承包方式。

以劳务输出的方式进入大部分市场,首先是中东地区的伊朗等劳动力匮乏的国家,其次,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占领局部优势的分包方式占领国际市场,依次进入如中东地区等国家和地区,中东欧的波兰、匈牙利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以总承包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依次进入如亚洲的落后地区、中东地区、非洲大部分地区、南美国家等。三种承包方式可在同一地区并列使用,对于不同地区,三种承包方式可并重使用,但具体到某一企业,最好以某一种方式为主,越精越好。

3.3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

选择好国际目标市场后,HnCDi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必须认真研究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等资源,在分析、预测企业外部环境、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制定科学的国际市场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际工程企业劳动力价格低廉且资源丰富,因此对于不同的国家可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发达国家输出建筑劳务为主,对发展中国家以输出技术、管理为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实力,选择好不同的市场开拓突破口,采取灵活的市场开拓策略。

综上所述,本文在结合战略环境需求和HnCDi确定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思路后,根据战略目标来进行市场拓展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确定市场拓展战略以及实施要点,为未来HnCDi的国际市场拓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伟,李建伟.土木工程项目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国际大型承包商发展战略解析报告[R].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07.

[3]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综述篇)[R].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