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十篇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十篇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6:31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症状和体征;人群监测;疾病爆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R179G478.2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2-1107-02

症状监测是指不依赖于特定诊断,对指定人群殊临床症状(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等)的发生频率进行监测的一种疾病监测方法[1],是近年来为应对生物及化学恐怖袭击或者其他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而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2]。我国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后,在许多城市的医院也建立了症状监测系统,其目的就是考虑到一些疾病确诊困难,为争取就诊与确诊之间的时间,从而更早地发现疫情[3]。辽宁省自2007年9月起,在鞍山市主要城区建立了一部分监测学校,开展了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工作。该工作开始不久,铁东区某监测学校即发生水痘疫情。现结合传染病报告资料,对学校症状监测系统进行实例评价。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来源于2007年9月3日至10月19日鞍山市铁东区10所监测小学症状监测资料(共6学周)。该监测资料依据学校每天的晨检记录和校医对因病缺课情况的记载,共收集11种症状,与水痘相关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疹、头痛、咽痛。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每天收集各校资料,每周末汇总,并于下周一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收集同期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该10所监测小学发生的传染病病例资料。

1.2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症状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报告资料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症状监测在传染病预警方面的实际应用。

2结果

2.1报告病例和报告症状的基本情况2007年9月3日至10月19日(6个学周)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水痘病例41例(同期无其他传染病流行)。症状监测系统共报告发热症状394人次,出疹症状271人次,头痛症状117人次,咽痛症状50人次。国庆节学生放假,无监测报告。见表1。

2.2流行病学分析对比传染病报告进行时序分析,将通过症状监测系统探测的整个流行过程分为发生、潜伏传播、爆发3个阶段。

2.2.1发生阶段监测学校在第2周发热症状人数急剧上升,虽然缺乏基线资料对比,但在如此短的时差内(1周)发生近1倍的变化可能属异常情况;此外,出疹症状、头痛症状、咽痛症状也有相应增加,故初步推断10所学校中有部分学校存在疾病流行,同时未见任何传染病报告异常情况。

2.2.2潜伏传播阶段(或引入期)第3~4周,发热症状报告人数下降,恢复到第1周的水平,较为特异性症状“出疹”迅速上升,同时传染病报告反映水痘的散在少量发生,但仍达不到爆发标准。结合其他症状平稳的表现推测为水痘,此期间应为引入期。即第2周发生的部分病例在发热症状平稳后,返校上课传播疾病的时期,因发热缺课报告减少、出疹缺课增加,整个人群呈潜伏状态。

2.2.3爆发阶段经引入期的广泛传播,疾病终于爆发。第5周传染病报告水痘达31例,均为同一哨点学校,发病时间多为国庆假期(第4,5周之间的国庆长假),同时症状监测系统也大量报告缺课症状。

3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可以更早、也更容易地发现学校中传染病的流行。传统疾病监测系统收集的爆发资料都是逐步上升,最后出现高峰,这就需要监测人员在数据上升的过程中对比基线发现疫情,作出反应。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校传染病在报告上往往呈现突发,没有较好、较完整的上升期,通常是发现病例即已经是爆发(即全或无),根本无法提前采取措施。研究发现,学校疫情的非特异症状(发热)曲线是呈“双症状高峰”出现的,在没有疾病报告的第1症状高峰甚至更早的上升阶段即可发现疫情,时间上较早,作出结论相对容易,图形直观。当然,如果该疾病有相对较为特异的症状(如爆发水痘的出疹症状),结合特异症状的快速上升(仍提前于报告爆发)还能更准确地验证判断。

另外,该系统可以全面了解疾病流行过程,提示最佳的控制时机。结合本例疫情分析,目前水痘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首批病人出现后未隔离、未报告疫情、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丧失了控制续发病例的最佳时机,使病例与易感儿童密切接触,增加了传播的机会,从而使疫情不断扩散[4]。以往的监测通常无法发现传播期,只有爆发后才能采取隔离措施。在此次研究中2个“非特异症状峰”之间出现症状平稳回落的表现,结合学生集中放假在家相对独立发病(即在此前被感染),以及水痘儿童应在10~12d有水痘接触史可以说明第3到第4周应为爆发的接触传播期(或引入期),在此时间为控制的最佳阶段;如能在此期(第3或第4周)采取隔离控制,后来的疫情(第5周)就不会发生。当然,症状监测是对人群进行“诊断”的复杂技术,收集和分析整体人群“病情”的方法是这一技术的核心,本研究只是一次简单的尝试,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地方。在收集“病情”方面,本系统将10所学校作为1个观察单位,以“周”为报告周期,都增加了数据的稳定性,提高了特异度,但相应降低了灵敏度。到底以几所学校作为1个观察单位,采取周报是否科学,都应结合成本效益进一步探讨。另外,在分析“病情”方面,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症状种类和表现程度千差万别,非特异症状是否都会出现双峰图,单峰的情况如何分析,多种症状如何综合分析,特异症状是否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各疾病的最敏感症状的选取,警戒线和基线的确定,也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ReinGoLDa.ifsyndromicsurveillanceistheanswer,whatisthequestion.BiosecurBioterror,2003,1:77-81.

[2]CDC.Biologicalandchemicalterrorism:strategicplanforpreparednessandresponse,recommendationsoftheCDCstrategicplanningworkgroup.mmwR,2000,49:1-14.

[3]BUeBieRJw,BeRKeLmanRL,HaRtLeYDm,eta1.Syndromicsurveillanceandbioterrorismrelatedepidemics.emerginfectDis,2002,9:1197-1204.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2

>>浅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机会成本与收益分析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特点调查报告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体育专业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现状及趋势分析体育硕士研究生作息调查及分析对毕业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思考及建议体育类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硕士研究生课外生活的调查及对策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分析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分析“知行研用”一体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调查研究关于近五年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与研究关于平舆县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的调查报告兰州高校研究生博客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研究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4-02-10.

[3]新华网山西频道.考研要花多少钱?[eB/oL].http//www.sx.xinhuanlcomkjyw,2004-11-22.

[4]搜房网综合整理.青岛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房租花掉大半[eB/oL].http:///newsecond/news/12653418.htm,2014-04-28.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职业能力;情景教学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又注重实践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仅是要学习财务报表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综合运用会计知识和财务知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企业问题的能力。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尽完善,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

一、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完整但财务案例缺乏。

现在适用于高职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的各种教材,内容框架比较稳定,基本上都包括了三大对外公布报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项目分析;四大财务能力的专项分析以及财务的综合分析内容。但是,各个教材由于篇幅所限,每一项内容相对应的财务案例只有一个,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灵活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准备一些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数据,供学生们分析使用,更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分析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师用大部分精力来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比如:三大报表的增减额和增减百分比的计算,内部结构的计算以及各项财务能力指标的计算。这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恰当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因此,教师应该把引导学生分析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能力作为授课的重点,注重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传授。

(三)课程考核过于注重期末理论成绩。

该课程的考核仍然主要取决于期末试卷的成绩,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计算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实践分析能力的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并且注重实践分析能力的考核。这样,既适合高职学生善于动手能力的特点,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二、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课程改革措施

(一)以财务分析职业能力为导向,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随着市场的完善,我国企业对财务分析师的职业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对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读懂企业的财务报告,做好财务报告的分析,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并对其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因此,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两个层次:

1.能力目标。从最基础的财务报告分析入手,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财务报告的分析,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给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财务决策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能力。

2.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以系统案例贯穿课程内容。

为了实现课程的目标,围绕财务分析职业能力的培养,先从认知财务报告开始,然后围绕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随后扩展到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要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整体状况作出分析,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因此,可以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流程整合为教学项目。本课程可以分为七大项目:财务分析认知;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专项财务能力分析;综合财务分析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这七个教学项目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分析内容。由于每一个项目都是财务报告分析的一部分,所以该课程适合以一个完整系统的案例贯穿所有内容,开展七大教学项目,从而使教学项目的系统性更强,加强学生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系统分析;增强知识的前后连贯性,便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财务分析的过程。但是同学们仅仅分析一个企业的案例,只能了解该企业的情况,缺乏职业应变能力,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近期财务报告资料作为辅助案例,进行引导性分析,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灵活性。同时在涉及到一些重点知识的讲授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小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合理设计实践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以适应社会财务分析岗位的需求,学校设立了专门的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财务状况,适合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1.进行分组。根据实践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采用自由结合的方式,每8~12人分为一大组,每一大组又平均分成甲、乙两个小组。

2.学生自主选择企业。每一个大组中的甲乙两个小组,分别在老师所规定的行业内,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自主选择不同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分析对象。这样既可以使每一个大组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报告进行了解,也可对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3.分析结果显示。任一小组针对所选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并且要将分析结果制成ppt,进行班级演示和讨论。

4.撰写报告。任一小组最终的成果就是独立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展开各项教学内容,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本课程的基础认知和理论,适用于传统的讲授方式,但也要穿插一些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例如,在涉及到财务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分析目的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政府等主体,进行现场辩论,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同的利益主体,对财务分析侧重点的异同。而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分析主要以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开展,强化学生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的培养。

(五)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需要对考核方式进一步改革。目前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以理论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财务分析的能力。因此,需要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强调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考核:总成绩=到课率×15%+课内案例讨论×15%+课后作业×10%+课后案例分析×10%+期末考试分×50%。期末考试的内容可以是开放式的主观题为主,给出一家公司的财务数据或者案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核。

三、结语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课程的改革必须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同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尝试,才能取得改革的效果,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章雨晨.基于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改革[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赵俊英.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财会教育,2013,8

[4]王丽艳.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教育在线,2011,12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4

财务报表承载着企业发展和经营状况的主要参照信息,为企业的股东、经营者以及其所有的债权人更全面的掌握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财务报表的整个运作过程中风险也层出不穷,本文就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风险以联想公司2012年财务报告为例做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如何识别风险并及时的规避应对。

【关键词】

财务报表;风险识别;措施

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财务管理活动,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类和汇总,最终形成的就是我们常见的企业财务报表了。财务报表是反映一个企业有无实力最直观的科学数据,也是评价企业盈利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客观参考,有利于克服通用财务报表的一般局限性。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我们可以洞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隐藏的风险,通过对风险合理防范,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1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概述及三大财务报表

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1]。通过对这些报表使用理解,有助于我们分析企业从成立到成长、成熟等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并作出科学应对。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企业当下或未来所要面对的难题。让企业经营者可以根据报表提示信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更好的发展企业。

1.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某一段特定时段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2]。我们通常所说的月末月末、季末、半年末或是一年末都属于某一特定时段。从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该特定时段内,企业所拥有的资金状况,经济资源构成分布,以及经济实力等;该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及财务变化趋势。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中显示的数据,只是直观上反映了一个时段的企业财务状况,这一财务状况只能被看做是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一定的时间差距,这一滞后性也让报告使用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判断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1.2利润表

利润表又通常被称作是损益表,是用来解释一个企业的利润是如何产生的,它记载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收入、成本费用以及非经营性的损益。从利润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出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盈亏与损益。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这一会计等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收入增加的数量大于成本耗费的数量,那么企业自然就会产生盈利,形成利润,反之,如果企业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成本耗费的数量,那么企业自然就会产生亏损[3]。企业的“收入”是判断企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主营业务收入是体现企业市场占有情况的特殊标志,根据业务收入计算的业务增长率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轻松观察企业经营的成长情况。

1.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特定时期内,日常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净现金流情况。它如企业的血液一样,给企业的生产、运营和未来的扩大发展,提供动力。从“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这一会计等式中可以看出,它是围绕现金的流入流出活动编制的,根据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编制报表具体说明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这一数据比较动态,可以科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2企业财务报表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主要风险包括编制的财务报表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即合法合规风险[4]。或是提供了虚假信息,掺入财务报表当中,即真实性风险。所以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科学编制,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各项数据保证真实可靠,整个编制过程中,我们的编制人员要有一定的责任心,保证各项数据的完整有效。

2.1“虚增资产项目”的识别

2.1.1虚构销售业务,虚增应收账款

有的企业日常经营销售策略不够科学,销售量有限,但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支持,扩大生产,往往在财务报表中夸大自己的销售营业能力,粉饰财务报表数据,尤其在应收款项金额一栏表现的尤为明显。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就是,资产类:应收账款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权益类:未分配利润大幅增长。所以我们一般的应对措施是:在使用报告前的调查工作中先加大对大额应收款项购销合同等相关事项的调查力度,避免企业提供虚假不实数据。

2.1.2在建工程长期挂账

这个账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在自建工程汇总,形成的固定资产大部分依靠外来资金,外来资金的借入是需要考虑利息因素的,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建工程借入资金形成的利息也要按照资本化纳入。所以不难看出,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后,一直不进行竣工结算的话,那么形成的利息就录入在建工程成本,则这一时期的财务费用就相应减少了,折旧也无法核实计提,给账面造成的影响就是利润增加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变化。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反映就是,资产类:在建工程长期挂账;权益类:未分利润偏大,水份高。所以我们一般的应对措施是:在实地调查工作中加大对这部分在建工程存在情况、使用状况的勘察,并通过访谈和调阅有关资料,确实掌握在建工程的实际状况,如果存在上述两种虚增资产事项,应在调查报告中充分考虚该事项对资产整体状况的影响程度。

2.2“夸大资产质量和价值”的识别

2.2.1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向外界提品或者服务时,应取得的相应报酬而实际未收到账款的统称。因为应收账款一般是在企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应收账款也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息息相关。所以能否顺利收回应收账款,或是能否在有效时间内收回,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有着重大影响。我们通常认为三年以上未收到的款项,那么今后收回它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了。所以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者要有一定远瞻性,对于一些可能收不回来的账款,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将其录入坏账准备中,相应的记入当期损益。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反映是,应收款项金额与企业预期销售可获得的实际金额相差较大,导致借款方资产与实际相差甚远,资产表现虽高,但虚假成分太多。所以我们一般的应对措施是:重视应账款账龄分析,对账龄较长应收账款加大可回收性的调查,以核实资产,排除资产中的水份。

2.2.2借款人利用存货计价的调整,使资产虚假不实,费用数据不明确

另外存货中还可能包含有滞销、贬值、报废甚至不真实的部分。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反应。由于存货资产与其自身价值的不统一,使得企业资产与实际不符。所以我们一般的应对措施是:首先,在存货计价方面。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存货,如存货量不多但是价值较高的存货,或者占资金比重比较大的存货。先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对于一些产品定价过高的,要及时在调查报告中备注反映。其次,存货质量的方面。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找出借款人在存货账务上流动性较弱的那一部分,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可以快速变现等。对于上述情况,要及时考虑原因后果,以为企业未来的资产状况做好充足的准备。

2.2.3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中存在与现实价值不符

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中存在与现实价值不符合的部分,或者对于企业作用不大的部分,但这些数据仍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所反映。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上,借款人长期的资产价值与账面价值出入甚大,资产总体与实际不符。所以我们一般的应对措施是:在现场调查中对大宗固定资产项目的存在状况、使用状况予以关注。调查无形资产的经济内容,分析其未来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可能性或是纯粹的未摊销费用等。

3案例——以联想公司2012年财务报告为例

背景:2011年-2012年,pC出货量涨幅达到18%,目前,全球pC保有量为14亿台,就中国市场而言,前景更是一片光明。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电脑下乡、科技下乡等政策,给我们的pC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中国宽带用户以达到3.84亿,pC电脑市场潜力巨大。所以要想扩大市场占有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产品的附加值和多样化[5]。

3.1会计政策分析

图3.1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

其中1—2012年,2—2011年,3—2010年,4—2009年,5—2008年,6—2007年。

图3.2联想与其他主要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图3.3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应收账款对照

其中1—2012年,2—2011年,3—2010年。

分析评价。从图3.1、图3.2、图3.3分析:一是,随着销售成本的增加,销售收入和毛利润所成正相关增加,但每一元的销售成本带来的收益并不是很大,所以着重关注费用的使用效率。二是,近年来联想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远远大于其他竞争者,但是市场份额欺负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相对较大,应采取相应的稳定占有率措施。三是联想与管理费用比率较小,说明联想在销售方面投入比较大,而销售费用直接与主营业务收入挂钩。

3.2公司财务分析

3.2.1盈利能力分析

3.2.2偿债能力纵向比较

3.2.3各周转率比较

存货周转率2010年:29.48

2011年:28.43

2012年:22.29

总资产周转率2010年:2.27

2011年:2.25

2012年:1.85

流动资产周转率2010年:3.48

2011年:3.63

2012年:2.66

应收账款周转率2010年:19.00

2011年:16.50

2012年:16.26

3.2.4营运资本

2010年216905;2011年1210031;2012年1114297。

3.2.5财务报表分析

联想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的营业毛利呈下降趋势。我们分析原因后发现,联想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在营业成本增长率之下,由于入不敷出,导致营业毛利不理想。产权比率逐年上升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低,承担的风险越大,但是,企业能够充分的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与此同时权益乘数逐年增大,表明该企业的负债程度越来越高,债权人受保护的程度有所下降;从2010年到2012年营运资本由正数转为负数,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稳定。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说明公司存货管理效率降低;总资产周转率下降说明企业利用资产进行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效率十分低下,久而久之这将影响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在下降说明流动资金占用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降低,公司的营运能力在降低。

4结束语

财务报告是企业向报告使用者展示的重要反馈信息,它有助于报告使用者通过报告信息,了解掌握企业的发展状态,通过对企业风险的科学合理分析,从而达到共赢。正确认识企业财务报表的风险所在,规范企业财务报表格式,保证报表中的每一个数据无水分掺杂,与企业实际相符。

【参考文献】

[1]尉然.财务报告改进与构建:基于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视角[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4-5.

[2]孟建.浅谈基于会计变量特征的财务报表改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1,02:3-4.

[3]向扬,赵萱,盈余.应计项目与未来现金流量[J].财会通讯,2009,06:15-16.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5

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tU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1104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经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概念原理及理论发展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因此,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1-5]。通过做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及研究热情[6-7]。

笔者结合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运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研素养,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现状

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经过2008年的教学改革,已独立于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成为土木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课总共10学时,包括钢筋混凝土超筋梁和少筋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斜压和斜拉破坏试验等4个演示试验及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钢柱轴心受压失稳试验及砖砌体受压性能试验等5个实际操作试验。以往的实验教学步骤大致

为:(1)实验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初与理论课授课教师根据授

课进度及时间,确定每项实验的具体安排;(2)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在每项实验前先进行预习;(3)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实验试件;(4)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撰写并提交各自的实验报告;(6)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以上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

虽然每学期初,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发给学生,并多次提醒要课前预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很多学生未预习就参加实验。

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未得到应有的实验锻炼。

(二)学生创造性调动不够充分

以往每学期开始,实验指导教师会将标准统一的实验报告交给学生。每位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报告的格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实验课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体力劳动,未能起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

由于实验分组进行,抄袭现象难以避免,实验指导教师也无法分辨。

(四)实验报告批改后缺乏交流

以往学生在提交实验报告后,整个实验过程就意味结束。实验指导教师会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登录实验成绩。此时,虽然很多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此时成绩已定,实验报告也已交学校存档,学生无法知晓实验结果分析中的错误,即使知道了,由于实验成绩已定,也缺乏改正错误的动力。

二、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实验预习环节

针对学生实验预习不充分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结合实验中心开放式学生选课系统的建设,在系统里增加了学生的预习考核模块。针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实验中心建立了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题库,每位学生在选课前均要在网络上参加实验预习考核,考核随机从题库中抽取10道选择题,学生只有答对8道题以上才有资格进行选课,进入实验时间选择界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

(2)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中的每项实验均为实体构件的破坏实验,因此实验前要求每组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教师提前提供的试件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钢筋或钢材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砂浆和砖的抗压强度等),对自己即将要进行的试件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要求在实验前一周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给实验指导教师,只有完成计算且无误的小组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实验。同时,实验过程中,每组学生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分级加载。

(二)实验报告内容

对实验报告内容及提交方式进行了改革。改每人提交实验报告为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改纸质实验报告为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改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为开放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以上改革措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统一的实验报告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实验指导教师仅仅提供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学生需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发现,结合自身的思考撰写小组的实验报告,从而将普通的实验报告变为实验研究报告。以钢柱轴心受压失稳实验为例,学生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自己实验做出的试件破坏承载力与理论计算有很大差异。进一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可知,虽然实验进行的是轴心受压钢柱,但由于实验准备中的对中问题,完全的轴心受压只是理想状态,任何一根轴心受压钢柱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心,从而改变了钢柱的实际受力状态。学生通过分析钢柱中部截面四周应变片在整个受力过程中的数值变化,从理论上计算出实验中钢柱实际偏心距的大小,然后用计算得到的偏心距对破坏承载力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修正,进而解决了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差较大的问题。通过类似问题的分析,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了进行简单科学研究的锻炼。

由于将实验报告改为电子报告形式,学生在撰写报告时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习应用oRiGin或eXCeL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及关系曲线制作;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实验加载装置图及测点布置图等;应用woRD及poweRpoint软件进行实验报告及汇报文件的处理。

(三)实验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是引导学生相关学习的指挥棒,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成绩,因此,此次改革对原有的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较大改动。

1.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报告考核并重

在新的考核方式中,总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实验预习占10%,主要根据学生网上预习的成绩及提交的理论计算成果评定;实验技能操作占20%,主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实验报告占70%。

2.以小组答辩的方式完成实验报告考核

参照学校组织学生进行SRtp(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答辩的形式,组织完成实验报告的学生进行小组答辩。每组学生在小组答辩前,需提交1份小组实验报告电子版,同时小组内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个人小结,小结主要包括个人在整个实验中所完成的工作,在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有何收获及对实验课程教学的建议等。小组答辩时,每组准备一份汇报材料(poweRpoint文件),先进行实验情况的介绍。介绍完毕后,实验教师指导组(三人)针对小组汇报、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提问,同时学生将在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实验指导教师所提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基本操作问题;二是,实验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问题;三是,拓展研讨问题。在小组答辩过程中,学生如能准确回答出第一、二层次的问题即可获得良好成绩。如在此基础上能对拓展研讨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则可获得优秀。

3.个体考核与分组捆绑考核相结合

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每组提交的实验报告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小组成绩,然后小组个人根据答辩情况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其中答辩成绩为优的修正系数为1.0,答辩成绩为良的修正系数为0.85,答辩成绩为中的修正系数为0.7,答辩成绩为及格的修正系数为0.6,答辩成绩为不及格的修正系数为0.5。通过小组答辩与个人交流相结合,个体考核与分组捆绑考核相结合,评判出学生的考核成绩。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与其实验操作与实验分析能力相适合的个体成绩。

4.实验报告二次提交

学生分组答辩后,需根据答辩过程中与实验指导教师的交流情况,对实验报告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对老师提出的拓展研讨问题提供书面研究分析,再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根据二次提交报告的修改与补充情况,给出最终的实验报告成绩。

通过实验报告的二次提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充分认识,从而避免在今后的实际工程中或科学研究中犯类似错误;另一方面,通过

开展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课后根据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学生们对各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教改切实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着力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参考文献:

[1]郑家茂,熊宏齐,等.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陆庆,邢建川,侯孟书,等.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86-188.

[3]蔡晓君,窦艳涛,刘湘晨,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87-89.

[4]赵希文,吴,燕杰.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与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67-69.

[5]沈秀,张黎,戎红仁,等.普通本科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20-122.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6

一、撰写要求

1、文献综述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选定的研究方向,阅读有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内容应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对所属研究方向阅读文献的概述;所属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含主要研究的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理论/方法/方案/技术研究的现状,关键问题己解决的程度与尚待解决的难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结论;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的字数,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少于10000中文字,博士研究生一般不少于20190中文字。

2、开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所研究的课题背景,做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新意/创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

二、完成时间

2.5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3学期末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2学期期末或第3学期初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含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入学后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直博生应在入学后3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开题不通过者,须重新开题。重新开题须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考核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考核结果报院(系)研究生教务备案。

博士生因特殊原因延期完成者,需提交书面报告,经导师同意,由所在院(系)教学主任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三、考核管理

1、考核组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的考核,由各院(系)组织公开进行。考核小组成员3~5人,由院(系)确定。对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2、考核要求

考核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填写《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表》,写出考核意见。“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分别按优、良、中、不及格四级评分,最后给出总评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只要有一项成绩不及格,则总评分记为不及格。凡总评分在中以上的,记为通过,由各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录入研究生成绩管理系统。各院(系)同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的成绩,优的比例不超过15%,中与不及格的比例不少于10%。凡通过“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者,记1学分。考核小组可利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筛选淘汰。根据论文选题和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考核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经考核小组同意,硕士生应在3个月之内重新进行,博士生应在半年之内重新进行,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四、其他要求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的纸质文档在各院(系)存档1年,1年后刻成光盘存档。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表》在各院(系)长期保存。

本办法适用于2019年(含)以后入学的研究生;此前制定的文件相关内容如有与本办法相抵触之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解释权在研究生院。

北京xxxxx大学

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表(试行)

说明:

1、文献综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2)对所述研究方向阅读文献的概述;

(3)所述研究方向的基本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含主要研究的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理论/方法/方案/技术研究的现状,关键问题己解决的程度与尚待解决的难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

(4)结论;

(5)主要参考文献。

2、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

(2)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新意/创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之处);

(3)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

(4)论文工作计划等;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与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有着很大的联系。于是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自身也采取了很多方式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然而,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不能传递给人们公正的信息,有时反成了企业用于标榜自我的工具。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会计信息因为确定性、可验证性等质量特征,无疑能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做出贡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核算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从微观利益目标向宏观利益目标的转移,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发祥地,一直走在研究和实践的前沿。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在《社会经济会计》一文中首创“社会责任会计”一词,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之后,美国会计学教授Sylilmobley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南卡罗纳州立大学的杰佛里和瑞德堡教授1981年在他们合著的《国际会计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对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计量问题、各国报告形式的差别等作了详细阐述。美国专业会计机构也一直致力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70年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委员会”和“社会计量委员会”着手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研究;1977年社会计量委员会发表了“企业社会业绩计量”的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可发展性的初步计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企业一些重大社会业绩的反映,如环境、非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商品和劳务的提供和消费。美国会计学会为了加速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先后成立了社会方案绩效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环境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计量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和社会业绩会计委员会五个专门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报告。

在法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揭示的信息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工资、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职员培训、行业关系、雇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内容,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以上各项内容还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报表指标,这在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SC)1980年出版了《公司报告》一书,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在传统财务报表之外,另外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英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职工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报告工资数据,2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在向公司董事会提供的年度报告中报告有关职工雇佣和培训方面的数据。

德国有20家最大的公司定期公布社会报告,100家公司撰写社会报告供内部经营管理使用。典例之一就是德意志壳牌石油公司发表的“年度社会报告”中将经济和社会数据结合在一起,为公司规定了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经费。

加拿大管理会计协会(Sma)创造了一种能更全面地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的综合方法,它运用目标定位计量法表述企业经营计划中的每一个目标,记录每个目标的具体业绩,尽可能将所有数字信息包含其中以提高报告力度,并提供相关年度的对比分析图,阐述以后年度的规划。多数信息都是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列示的,包括详细的培训信息,如课程数、参加人数、人均培训天数;关于职工的升职、调动和招聘的信息;将整个组织劳动力按性别分类的信息;对环境保护组织的资助等有关的财务信息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直至八十年代末,学术界才对我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稍许研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推行Sa8000(Socialaccountability8000)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社会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影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此时,社会责任会计与信息报告的研究才真正被重视,主要表现在会计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1990年“社会责任会计”第一次出现在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其中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方面所带来影响的计量和报告。之后,宋献中教授于1992年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报告模式及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想。

阳秋林教授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也是研究比较多的,在她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1)从不同角度,譬如“企业新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等概念和标准的出台,分析了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与紧迫性;(2)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进行了研究。依据社会责任会计划分的四个主要核算内容,即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研究了它们的计量方法;(3)对中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新框架进行了构建。

黄珍文与李云才在《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一文中及王莉华在《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一文中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密切关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建立并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红与杨亚娥在《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介绍了国际组织、国际政府及会计职业团体在近三十年间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报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并指出这些研究和实践对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机制及提高报告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实务领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情况研究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三篇,我们可以借此了解我国的实务现状。

阳秋林、黄珍文、曹钻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关于我国现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中选取了宁波君子兰文具有限公司、衡阳南岳油泵油嘴有限公司、台州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衡阳市金果实业及衡阳市钢管集团五家公司分析它们2000年的年报,分别从人力资源责任(工资水平和培训支出)、职工保障措施(养老金和工会经费的提取)、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分析(上交所得税)和企业对社区贡献的调查分析(环保支出和公益捐赠)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日而语;总的来说,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要好于效益差的企业,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要好于私营企业。

黎精明在《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一文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六家公司,主要从报告工具和报告形式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用案例说明了公司可以通过诸如公司网站、定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形式的报告载体报告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结论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的内容很不全面,零星的散布在会计信息中,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通常是作为财务会计问题处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没有企业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陈玉清等于2005年选择了发展迅速、科技含量大、易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的电子通讯行业78家上市公司,查阅了这些公司2003年公开报告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结果显示,无一家自愿报告定量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报告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也甚少。

目前国内研究状况表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仍处于认识和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仍处于学者的研究中,无论政府还是会计职业团体都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多大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会计学者的研究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进展也较缓慢,仅局限于介绍国外社会责任会计和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分析及一些简单的设想,没有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企业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表现,而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任务就是核算反映这项义务的履行情况。该反映应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首先以企业为会计主体,反映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做的努力;其次以整个社会为虚拟的会计主体,反映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高速建设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郭丽娜.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

[4]黄珍文,李云才.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J].企业经济,2001.3.

[5]黎精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2003.

[6]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及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7]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10.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8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这篇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的关键词是经济学,区域,报告,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健康情绪管理系统;

作者简介:张婷婷,女,(1982―)汉,河南省信阳人,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何锦龙,男,(1977―)汉,江西九江人,江西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22-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各大网站、权威杂志都相继刊登了中国“白领”阶层亚健康状态、“过劳死”等的有关报导。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员工的“亚健康”状态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企业也因此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如何从管理角度,改善员工的健康状态将关系到企业生产绩效的高低,国际上已经开始倡导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其中关于“健康与安全标准”准则中有明确规定“公司应该建立起一种机制来检测、防范及应付可能危害任何员工健康与安全的潜在威胁”。我国现代企业要融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际企业相接轨,那么打好人才仗将成为我国企业竞争的关键。因此我们的企业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更好的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去,利用制度、文化、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健康方案、安全的环境、完善的组织和变化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员工最理想的健康状态,而改变传统的“靠医药来维持”的健康理念。为此,本文试图建立一套适合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健康及情绪管理系统,并提出相应的一整套管理方法。

二、解决问题思路

本文尝试构建的员工日常健康、情绪管理系统是在企业局域网条件下,建立一套管理软件系统来收集、处理员工健康及情绪等信息,并运用主客观测评方法来分析报告结果的准确性,让企业领导及员工有关管理部门依据本系统对员工的健康及情绪实施有效管理干预,从而达到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善员工的健康状态、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也使企业获得更好效益的目的。

本文选择高科技企业员工作为实施该管理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高科技企业员工多以脑力劳动为主,大多从事极具创造力的工作,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公司绩效,所以高科技企业关注员工健康和情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白领”在高科技企业全体员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员工的“亚健康”现象就显得更加突出,那么关注高科技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有更现实的意义;最后,高科技企业基本上组建了企业局域网络,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为该管理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设备支持,员工可以很方便得利用工作环境里的电脑进行信息输入。

三、员工健康、情绪指标体系的构建

要将高科技企业面临的员工健康及情绪现实问题转变成一种管理方法,必须建立一套员工健康及情绪测量评价指标体系。笔者检索查阅了许多与“亚健康”相关的文献和网络资源,总结出“亚健康”的人体典型表现形式:易生病、脸色不好、沟通越来越少、不愿与人接触、容易忘事、难以专注工作、忧愁、易急躁等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将这些典型表现抽象为若干测量指标,组成一个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

本文主要依据以下的三项原则来选取健康指标和情绪指标:①指标易测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选取指标时,要选取员工易于观察评价的项目,如在健康指标中,员工的心律、睡眠状况都是很容易被员工感觉的信息,不会产生歧义,也不需要专业仪器来一一进行测量。②指标对员工健康、情绪有明确的显示度。即我们所选出的指标能很好得解释员工健康、情绪状况的好坏。也就是说健康指标与员工的健康要显著相关,情绪指标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员工情绪的好坏情况。③员工自我感觉评价原则。即在各个指标测量不是用专门的医疗仪器测量,而是员工能够自我感觉,做出自我评价。

(二)指标构成和测度

根据以上三项原则,并结合考虑高科技企业员工(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特殊性,本文选取了以下的指标,如下表所示,左栏是项目指标的构成;右栏是指标测度选项。

以上选取得指标,在设计该管理系统电脑软件时,可以考虑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设计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设计自陈量表来表示,也可以用具体、形象的图标来表示。例如:在电脑软件的界面上,将情绪指标指标形象化,用“笑脸”图标代表情绪高涨等,这样做得好处在于,员工可以轻松识别图标,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输入,从而节省了一个个看文字的时间。

四、员工日常健康、情绪管理流程的设计

(一)流程结构设计

(二)流程结构解析

1、软件界面:员工利用桌面计算机进入系统登录界面,在帐号栏填写姓名,凭个人密码进入系统信息输入框界面。一般企业应该要求员工在上午上班时进行登录,填写个人信息;

2、信息输入框:员工根据各个指标的测度,选择自评结果;

3、进入数据库:所有的信息都保存在软件数据库中;

4、系统管理终端:系统管理终端对员工的信息进行初步识别,以预警信号显示自我评价中存在极端健康、情绪状况报告的员工。

5、关注对象:保健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显示的预警信号找出今天应该关注的员工;

6、现场询访、获得实测数据:保健部门工作人员到工作现场对关注员工进行询访,或电话通知被关注的员工到保健室,利用医疗设备测量被关注员工的实际血压,体温,心律等实测数据并将数据反馈到系统数据中去;

7、报告:根据询访的结果决定是否将情况呈报给人事经理;

8、数据分析、输出结果:系统软件对所有员工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输出的结果包括当天分析结果图,以及结合历史数据的趋势变化图,分别生成个人状态结果和员工整体状态结果;

9、干预、专业指导:从历史对比数据中,再次分析出应该对哪些员工进行干预,给他们提供专业指导,可以将指导内容通过e-mail的形式传到员工的电子信箱,也可以给与现场指导或者其他形式的指导;

10、评估报告:保健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专业的角度评价当日的员工状态,填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一般按时间的长短分为:日报告、周报告、月报告、季度报告和年报告。日报告呈报的原则是“有事报告,无事不报”,月报告、季度报告和年报告是定期的总结性报告,为人事经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1、影响评估:对保健部门呈报的专业评价报告,人事经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影响分析,包括原因影响分析,企业影响分析,事件影响分析以及时间维度影响分析;

12、研究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管理决策,制定可行性方案;

13、方案决策、实施:人事经理制定的方案提交企业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决策,通过后即实施;

五、影响评估及相应的管理决策

(一)影响评估分析

1、原因影响分析。

(1)企业原因:①办公环境。比如:办公空间、照明、通风情况、采光、空气质量等。②文化因素。比如企业的文化是否给员工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文化是否缺少对内部员工的关注等。③工作本身。比如:工作缺乏可控制,工作本身会给员工带来紧张感,工作内容枯燥等。④其他原因。比如: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⑤企业重大事件的影响。比如:技术更新、规模扩大、制度变革、面临裁员、行业不景气、股市崩溃等重大事件。

(2)个人原因:①个人生活习惯。比如:缺乏锻炼,饮食习惯不好,抽烟喝酒等。②个人心理问题。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紧张、烦躁等。③家庭因素。比如:家庭的经济负担很重,家庭关系不和等。④重大事件的影响。比如:亲人病故,身染病疾等。

(3)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季节的变换,流行疾病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变更等。

2、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评估。

(1)影响的范围分析:影响的范围包括①员工个人;②单个部门;③几个部门;④整体企业。

(2)影响的程度分析:影响的程度有以下的指标来衡量①员工出勤率的变化;②人员流动率的变化;③员工满意度的变化;④企业绩效的变化。

(二)管理决策

1、面向员工整体的方案制定

(1)办公环境的改善。比如:重新安排办公空间,减少室内污染,改善室内的通风条件等;

(2)企业文化的调整。比如:文化更加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增加对内部员工的关注等;

(3)工作本身的调整。比如:丰富工作的内容,增强员工对工作的可控性,采取工作轮换制,减少不合理的加班时间等;

(4)员工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带薪休假,集体旅游计划,开展员工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公司活动,健身项目的实施等;

(5)提前进行干预,减少重大事件的影响。比如: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让员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高层管理者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等;

2、针对有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单个员工制定的方案

(1)指导员工改善生活习惯。比如:帮助员工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提供健康咨询,提醒员工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等;

(2)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比如:开通企业心理咨询绿色通道,企业利用公司内部网与专业心理健康专家连线,公司的员工可以在网上咨询心理健康问题,并能适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假修养等;

(3)协助员工解决家庭问题。比如:适当的经济支持,主动关系员工家庭成员,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的企业活动等;

(4)重大事件调节方案。比如:增强假期调节的灵活性,适当的特殊事件经济补助等;

(5)其他的方案。比如:帮助员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换岗等。

六、本文研究小结

实施员工日常健康、情绪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企业文化理念的支持。企业要有效地实施该管理方法就要不断地强化员工主人翁身份地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的尊重人,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要确保员工能正确地认识企业要采取的新措施的目的和意义,要让员工在思想上能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中还要强化员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为员工提供关于如何获得身心健康的培训,以生动现实的培训内容来强化员工的健康意识。另外实施该管理方法一定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企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充分得到员工的信任,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对他们个人状况的重视和关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企业对员工人文方面的关怀是充分得尊重员工,“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自然就随之上升,也使员工能保持持久的创造力。

本文所介绍的员工日常健康、情绪管理系统,在控制性、操作性、预见性上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好的契合性,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了更细致、深入的管理信息。该管理系统并不仅仅适用于高科技企业,对企业员工健康、情绪的关注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在这一点上该系统的前瞻性对其它类型的企业同样有可借鉴的方面。

参考文献:

[1]“oSHaFacts:newwaysofworking,”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osha-slc.gov/oSHaFacts2_3_00.pdf(July1,2002);

大学生个人现状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机制;充分性研究

文章编号:2095-5960(2017)03-0060-1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经营的关键资料,其信息质量高低对于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判断有重要影响。然而,经过统计研究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公布的社会责任信息存在很多问题,大量社会责任报告仅依靠文字进行描述,缺少实质内容,信息不全面,缺少关于社会责任履行的较为具体的行为及数据记录。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没有保障,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实用性也大打折扣。2001年开始,我国不断出台相应规定,各公司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信息传递的质量仍距国际标准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有较大差距。以某食品上市公司为例,其“瘦肉精”事件爆发之后,本应通过其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说明事实真相,并承诺给予受损害消费者相应赔偿,但在当年公司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未能找到一句和“瘦肉精”相关的表述[1]。诸如此类事件反映出我国传统的“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可外扬”等管理思想仍大量存在,阻碍企业信息的公开披露,影响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关于企业的相关决策,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从上市公司整体出发,分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探索其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并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无论是对企业本身,对利益相关方,还是对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基于此背景,对2012年―201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逐一进行分析。从企业性质、行业分类、企业规模、地区分布等视角区分文字性披露和数据性披露内容分类统计,结合我国现行法规、国际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充分性不足的现状及原因,以期为相关部门规范化管理和企业经营信息公开透明化提供证据支撑。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法规发展历程

在考察上市公司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的信息是否充分时,首先需要考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法律规定及政府强制性要求的发展状况。2002年,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涉及相关规定。但由于规定概念模糊,该准则指导和规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同样存在惩戒措施缺位的问题。其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于2006年公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此后,深交所和上交所也先后提出相应指引并进行细化。根据指引的主要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履责行为,如保护员工健康及人身安全、保护相关社区及支持社区活动、保障产品质量合格;(二)公司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义务工作与公益性工作,例如控制与净化排放物情况、合理利用水资源及其他能源,在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与生物生存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活动;(三)公司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履责行为,例如服务客户、支持员工发展以及回报股东等。

考虑到深交所和上交所的规范性文件仅仅是部门规章,法律级次较低,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法律效力较低,强制力不足。以《指引》形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本身的强制性和法律执行力就低于法案条例,更多的是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引领。另外,深交所和上交所的规范性文件都未能量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并不能得到准确评价,也反映出上述《指引》强制力度不足的问题。2008年,国务院公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在资源环境、安全生产、员工保障等方面履行责任。2009年,中国工经联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2011年,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首次单独针对高危行业和高污染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规定。虽然经过不断努力,我国社会责任规范体系初具雏形,但指引或规范中仍存在疏漏,其执行力、法律效力仍有待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文献丰富,为本文统计分析的分类和分析方法提供了坚实基础。结合本文研究思路,将前人研究阐述如下。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毛洪涛和张正勇(2009)[2]总结指出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有重要影响。mills和Gardner(1984)[3]、Gray等(2001)[4]、杨静(2013)[5]和万寿义等(2011)[6]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发现发展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更热衷于披露企业责任履行的信息。Joyce等(2005)[7]认为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杨汉明和吴丹红(2015)[8]从理论角度论证了政府及政策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万寿义等(2011)[6]、吴丹红等(2015)[9]通过实证验证将Joyce等国外学者的思想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发现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和数量方面均有较好表现。patten(1991)[10]、Brammer和pavelin(2004)[11]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正相关关系。patten(1991)[10]、李正(2006)[12]发现行业类型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重要影。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现状研究

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起步较晚,制度方面不甚健全,很多学者为完善相应制度而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但我国现有研究多数是基于法律规范的理论分析或小样本的统计,很少有学者从a股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例如毛洪涛和张正勇(2010)[13]综合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提出社会责任界定混乱、披露不完全、缺乏审核机制等问题。沈洪涛和李余晓璐(2010)[14]从上市公司年报出发,分析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问题,发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很少有公司披露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李正和向锐(2007)[15]、许家林等(2011)[16]、王青云和王建玲(2012)[17]通过分类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一定进步,但仍然有较强随意性。

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方法及内容框架

目前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披露的方法中,内容分析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此外还有指数法。例如Richardson和welker(2001)[18]、张玲玲(2013)[19]、李正(2007)[20]等学者采用指数法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描述,而当前学者大多采用润灵环球社会责任评级指数,如何贤杰等(2013)[21]、汤晓建(2016)[22]。Joyce等(2005)[7]、齐丽云和魏婷婷(2013)[23]、万寿义等(2011)[6]则采用内容分析法(广义)进行统计。指数分析法的优势是结果直观,但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体内容的分析是缺失的。内容分析法工作量较大,分析结果详细,但由于缺少第三方审验,不能保证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所以分析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上,国内外学者各持己见,但大部分学者的观点都集中在产品、环境、员工、消费者、社区、政府、公平运营等几个方面。例如Brammer和pavelin(2004)[11]认为企业应在年度末披露产品、环境、社区、员工等方面社会责任内容,mark和martinFreedman(1994)[24]统计发现大股东所需要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应包含企业道德、员工关系及社区参与等内容。葛家澍和林志军(2001)[25]、李正和向锐(2006)[15]认为企业应该披露产品、环境、社区、员工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齐丽云和魏婷婷(2013)[23]根据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提炼出责任治理、经济发展、人权、劳动实践、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问题和社区发展等八项社会期望主题,也值得借鉴。

4.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意义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意义的研究丰富,且涉及较多领域,如财务管理、税收以及金融等。anderson和Frankle(1980)[26]认为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有积极反应。杨熠和沈洪涛(2008)[27]、孔玉生和李菊(2010)[28]、池勤伟(2014)[29]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郑军和阿依努尔(2012)[3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刘桂春和杨露希(2011)[30]发现二者关系不显著。沈洪涛和杨熠(2008)[32]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影响股价,权小锋等(2015)[33]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加剧了股价崩盘的风险。杨杨等(2014)[34]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更倾向于规避税收。

三、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传递披露总体情况

本文资料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在按照具体披露内容进行分析之前,为充分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本文按照上市交易所、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区域等分类统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情况。据统计,2012年单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593家,其中深市266家,占比为44.86%,沪市327家,占比为55.14%;2013年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长,总计达到641家,其中深市264家,占比为41.19%,沪市377家,占比为58.81%;2014年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665家,其中深市284家,占比为42.70%,沪市381家,占比为57.30%。2012年到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单独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究其原因,与相关规定及指导文件的陆续出台关系较大。同时可推断,上市公司向利益相p者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的意愿呈增强趋势。而相比深市来说,沪市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本文按照企业规模进行分类,对不同规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公司中大型企业占比较高,达到91.15%,其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达到1731份,披露信息的意愿和能力最强,文字和数据披露的综合质量也比小型企业高,内容更为全面。除此之外,相比小公司来说,有较多大型上市公司为验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会聘请第三方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可靠。从地区角度来说,华东地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最多,为792个,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有402、396个。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较少。

除以上统计外,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设定考察项目,区分披露方式,进行如下分析。基于iSo26000①①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瑞士日内瓦正式公布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该指南第6章为社会责任核心主题指南,提出了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等七大核心主题。整理的数据分类考察项目,如表1所示:

(一)文字性披露方面

本文针对样本的文字披露方面细分为9个部分14个要点,若样本所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涉及相关要点的内容则记录为1,反之为0,同时记录相应年份的得分,并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下表2的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三年内容披露得分均值从7.1046、7.6381到7.8574,呈稳步增长态势,能够达到总分55%左右的水平,说明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但这三年的极小值均为1,反映出部分企业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浮于表面。

图1为2012年―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字性信息披露得分统计图,详细说明了三年整体社会责任定性披露的得分与频率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2012年的峰值在7分左右,相对折线的波动比较和缓;2013年的峰值保持在7分左右,但折线的波动相对更大,说明虽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增长,但社会责任报告的水平仍然参差不齐;2014年得分频率集中在5到9分之间,在7分处达到峰值,在11―12分处呈现小的峰值,且出现15分满分的企业,反映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更加认真全面,所涉及的内容愈加广泛。

本文针对各细分项目的得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各企业在消费者责任项目中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这一细分要点的披露,各企业得分均值为0.64分,而针对“真实的信息”和“公平交易”的关注度要低得多,均值只有0.279和0.306。相对而言,员工福利、环境责任、政府责任、股东责任、社区参与的披露就更为简略甚至缺失。

(二)数据性披露方面

数据性披露方面的分析与文字性披露方面类似,在项目和细分要点上是一致的。在统计记录时,有相关内容数据披露的记值为1,反之则记为0。本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

表3中数据披露得分极小值均为0,反映出各年度均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采用文字形式,而没有任何数据支撑;极大值逐年上升,说明越来越多企业能够出具较为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均值和中值在4分附近,说明披露社会责任数据性信息的企业分布比较均衡,没有过多地受到个别异常值的影响;但标准差显示三年数据的波动性较大,说明数据性信息方面内容披露严重不足。

本文对2012年―2014年样本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数据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如图2。纵观图2,可以发现三年间数据性信息披露的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甚至在2014年开始出现了少量得分15分的数据性披露水平很高的社会责任报告。但2014年的峰值区间得分高于2013年,低于2012年。具体而言,2012年在8分出现峰值,2014年各分值的频率持平,但4―7分频率更高,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数据性信息披露仍然不足,且波动幅度较大,并非稳步发展。这也反映我国在数据性内容披露方面规定不足。

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传递的具体情况分析

本文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性质、行业状况、国际标准与我国现状对比等三个角度来阐述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传递现状。我们对14个要点又进行细分,统计每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质量,因内容过多,细分评价标准不在文中列示,仅将统计分析结果在下文进行说明。

(一)按企业性质分析社会责任信息传递的充分性

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经济角色不同,其性质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应该起“带头表率作用”,同时应该发挥其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价值,而前人研究也证实这一点。因此,本文从企业性质角度分别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表现进行分析。我们将国企及非国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进行统计,其所占比例如下图3所示。通过统计图可以直观看到国企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年稳步增长;而非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近三年变动幅度较小,在绝对数量上远小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披露数量。

接下来我们分析两类样本的具体信息质量。从定性文字披露来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披露信息最少的是负面信息项(如2014年的统计结果中,仅有3个样本以文字阐述形式披露了企业的负面信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生产质量和产品安全方面表现都非常好,大部分企业均对产品安全方面进行文字性描述。究其原因可能是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使得企业更愿意用文字对这些强制性要求进行信息披露。然而,二者对其他方面社会责任的披露意愿有所欠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公平交易、管理者政策、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更为充分,表现更好。分析结果意味着国有企业在所有样本中更注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其信息披露更完善,但相比总分来说仍有较多不足。

从定量形式披露来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其社会责任报告中数据性披露最好的是股东责任方面,其次是a品质量安全方面,而其他几方面的数据披露则少之又少,这说明传统的股东权益最大化的思想仍然在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各项数据披露得分均值比非国有企业高,但距离其应达到的结果仍旧相差甚远,甚至部分内容得分几乎可以忽略。例如分项统计中环境责任数据披露满分9分,但国企和非国企的得分均不超过1分,而大部分数据也仅仅集中于企业提取的环保基金或者引进的治污减排设备价值;员工政策和消费者方面的数据披露则接近0。数据形式的社会责任披露严重不足反映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主动性较低,仅为完成规定任务,而且社会责任报告可用性差。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文字内容的披露上比非国企广泛,但并不充分、全面,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采用非量化的文字叙述比重较大。虽然部分项目存在量化困难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存在大量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重视不够,部分企业浮于表面文章,想以较小的数据量达到从形式上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目的。

(二)按行业状况分析社会责任信息传递的充分性

我们认为行业分类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而且,不同行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不同。例如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点是环境责任,而劳动强度较大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点是保障员工权益。故本文对样本企业按照不同行业进行了分类,以期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具体表现来探索信息披露制度和责任履行的管理制度构建。不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如下表4所示。

如上表4,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为957个,数量最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位列其后。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行业或者有相关法律对其社会责任履行做了规定,或者涉及较大公众利益,比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针对采矿业等重污染行业的环境报告进行规定①①《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要求重污染行业每年度均应公布环境报告,定期披露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使得统计中采矿业表现较好。

对分行业按照文字披露得分和数据披露得分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2年―2014年金融保险业(利润水平最高)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员工政策文字披露最全面,其次是具有高污染性质的采矿业、劳动强度大的房地产业和制造业。高污染行业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分数也高于其他行业(采矿业的环境责任文字披露得分高于5分,而非高污染行业如银行等服务业得分仅为1.7分)。排除部分行业的强制性披露外,大多行业未能详细披露报告使用者最为关心的内容,例如制造业对于消费者责任、经销商责任披露得分均值在1分以下,而内容上更多的是诸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等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忽略了产品真实信息的详细披露。

从数据披露方面得分统计结果来看,各行业得分均值小于1,说明定量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仍需改善。例如制造业企业对于消费者“产品质量安全”的披露不足10%,对于“真实的信息”披露量不足1%,对于“公平的交易”披露量不足5%,其他分项目的披露也以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和股东责任为主。且这几部分在披露内容中也倾向于只披露能够维护企业形象的正面内容,例如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投入一定的环保维护费用;或积极履行社区责任,在公益活动中有一定的捐赠款额等等。然而,缺少对于消费者责任、供应商责任等与企业经营关系密切的相关责任履行等信息的披露。

(三)国际标准与我国现状对比

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此前已经以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这一国际社会责任标准为蓝本对社会责任披露的现状进行过分析与介绍,为避免重复,增强分析的可信性,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选用国际上利益相关者普遍认可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标准(即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来进行比较分析。

在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原则的相关规定方面,GRi针对报告应具备的质量水平制定了如下原则:平衡原则、可比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时间性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可靠性原则。平衡原则要求在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既包括积极部分,也包括消极部分,使得责任报告能够获得公正、真实地评价。而我国现存社会责任报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积极信息描述过多,消极信息一笔带过或存在失真,绝大部分社会责任报告对负面信息采用回避的态度,如在所有样本中,仅有19个样本披露了企业的负面信息。可比性原则要求对问题和信息的选择、编辑和报告应当采取一致的方式,报告信息陈述的方式能使利益相关者分析随时间变化的企业表现,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2014年三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内容与编写的形式都未进行明显变更,基本与相关规定吻合。准确性原则即企业在编写责任报告时,内容应当详细准确,不能夸大与缺失,但从前文相关内容中可得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普遍存在积极内容被夸大,文字性描述所占比重大而相关数据证明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均存在问题,不符合此项原则的要求。时间性原则即企业应当在规定时间段内及时公布社会责任报告,而从前文相关分析看,我国上市公司每年都会披露相关社会责任信息,提供报告,符合本原则要求。透明度原则即要求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简明易懂,便于利益相关者理解与快速获取相关信息,目前我国深市和沪市上市公司一般选择在证交所网页上公布其社会责任报告,利益相关者下载即可获得,编写方法上一般多采用图表形式,便于阅读者理解,因而此方面较为符合相关原则要求。可靠性原则即报告当中涉及的所有信息,其收集、记录、编辑、分析和披露流程都要能够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但我国只有少数大规模的上市公司能够通过审核并能够公布审核结果,因而这方面并不能够完全符合可靠性原则的要求。

在具体内容披露标准方面,GRi的标准格式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简介、相关管理办法以及评价指标。目前我国已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都能涵盖GRi标准中关于简介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大部分社会责任报告都包含公司介、董事长声明、公司所有权性质方面的内容。但是,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没有严格对业绩评价指标中的核心指标与一般指标进行区分,并且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文字性描述占比重较大,缺乏相关数据支撑,这是不规范,也是不充分的。

《社会责任指南》要求上市公司在报告时标注其GRi报告框架的等级(a级、B级和C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标准或覆盖范围),即对于报告撰写中所涉及的要素进行了明确规定,而我国上市公司提供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普遍对此并未涉及,少数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在报告后面附有GRi指标对照表,但是并未标明应用等级,这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得出如下结论:(1)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群体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相比其他群体多。(2)在披露方式上,上市公司都会采用文字描述方式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但很少使用更为实际的数据方式披露信息。(3)在披露内容上,我国上市公司重视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保障员工权益、完成政府规定的义务、环境责任以及对社区进行捐赠的总体情况,而缺乏报告使用者所需要的真实产品信息、债权人责任以及负面信息等相关资料。(4)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与国际标准尚存在一定差距。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往往缺乏数据支撑,而且涉及审核报告时,大多选择不披露;另外,对定量信息的披露不完善,存在回避消极信息的情况,且执行第三方审验规定的上市公司数量甚少,报告缺乏可靠性。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判断应由各方共同监督和配合,不应只依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公布。我国应当尽快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制定完整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在内容、形式、结构、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完善。同时,对相应指南进行细化,区分企业性质,分别编制适合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引;区分企业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社会责任的侧重点编制有差异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引和监管制度;区分企业规模,按照企业能力和规模分别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指引和监管制度。(2)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估。完善相关规定,要求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必须提交第三方的审核意见。(3)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利用效率。首先,提高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中消极信息、数据性信息等较实际的信息披露的监督,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实际作用;其次,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性,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更为详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最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管理规定的法律效力,例如将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规定写入《公司法》。

参考文献:[1]赵景文,孟俊龙.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J].财务与会计,2011(9):25-27.

[2]毛洪涛,张正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述评[J].科学决策,2009(8):87-94.

[3]millsDL,GardnermJ.Financialprofilesandthedisclosureofexpendituresforsociallyresponsiblepurpose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84,12(4):407-424.

[4]GrayR.,Javadm.,powerD.m,etal.Socialandenvironmentmentaldisclosureandcorporatecharacteristics:aresearchnoteandextension[J].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ndaccounting,2001(28):327-356.

[5]杨静.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J].财会通讯,2013(3):85-87.

[6]万寿义,刘威,李笑雪.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沪市a股的实证检验[J].会计之友,2013(21):23-31.

[7]SmithJVDL,adhikaria,tondkarRH.exploringdifferencesinsocialdisclosuresinternationally:astakeholderperspective[J].Journalofaccounting&publicpolicy,2005,24(2):123-151.

[8]杨汉明,吴丹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及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同形”的分析框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1):55-62.

[9]吴丹红,杨汉明,周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22):179-182.

[10]pattenDm.exposure,legitimacy,andsocialdisclosure[J].Journalofaccounting&publicpolicy,1991,10(4):297-308.

[11]BrammerS,pavelinS.VoluntarysocialdisclosuresbylargeUKcompanies[J].Businessethics:aeuropeanReview,2004,33(2-3):1168-1188.

[1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13]毛洪涛,张正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会计之友,2010(6):89-91.

[14]沈洪涛,李余晓璐.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0(6):51-57.

[15]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16]许家林,周超,冯丽丽.企业社会责任持续履行的现状与思考――基于国家电网2005―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解析[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2(20):12-16.

[17]王青云,王建玲.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基于沪市2008―2009年年报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3):74-80.

[18]RichardsonaJ,welkerm.Socialdisclosure,financialdisclosureandthecostofequitycapital[J].accountingorganizations&Society,2001,26(7):597-616.

[19]玲玲.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0]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1]何贤杰,肖土盛,朱红军.所有权性质、治理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研究视角[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3(2):57-120.

[22]汤晓建.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2):85-104.

[23]齐丽云,魏婷婷.基于iSo26000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3):84-92.

[24]epsteinmJ,Freedmanm.SocialDisclosureandindividualinvestor[J].accountingauditing&accountabilityJournal,1994,7(4):94-109.

[25]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6]andersonandFrankle.aVoluntarySocialReporting:anisobetaportfolioanalysis[J].theaccountingReview,1980(7):467-479.

[27]杨熠,沈洪涛.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60-68.

[28]孔玉生,李菊.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以沪市a股制造业为例[J].财会月刊,2010(15):14-16.

[29]池勤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J].昆明: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0]刘桂春,杨露希.社会责任披露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22):14-15.

[31]郑军,阿依努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2(31):82-83.

[32]沈洪涛,杨熠.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8(3):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