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十篇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48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1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领、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所分管的部门按照镇党委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全体成员恪尽职守、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克服种种困难,各项工作都有序按计划进行。半年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为更好完善和改进今后的工作,现将2020上半年的工作简单总结汇报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望领导给与批评指正!

一、综合执法队

1、市容市貌方面。我镇驻地整体拆迁,根据镇政府安排市容中队对镇驻地饭店、门市进行逐户清查管理,对新门面重新签订相关责任书,签订保证书37份;为改善菜镇政府驻地卫生水平,全面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责任到人。和辖区内经营摊位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180份,对辖区内流动摊贩签订个人保证书150份,保证不再乱摆乱放。

2、城镇规划方面。上半年辖区内所有翻建、新建房屋共有245户,违建中队逐户进行现场勘查严格审批,大部分都能根据镇里要求按照程序逐步审批合格后开工。但还存在个别违规现象,违建中队在结合管区和包片干部及村委人员,摸底排查后共查处5户未批先建,该5户违规施工均被违建中队队员立即叫停,并进行了思想教育。在取得正常手续后进行施工建设。

3.交安办。根据县交安委通知,建立了交安办并组建了协管员队伍105人(3名安全员,各行政村每村3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全部安装了农交安app、书写交通安全劝导日志,工作完成出色得到县交安委多次全县通报表扬。

二、环保所

1、辖区环境保护监察工作情况。强化辖区环境管理,深入辖区企业环境监察,进行全方位的巡查,摸清企业生产及环保防治情况,建书立档,对照各企业环保要求,严抓细抠,做好企业各项环保工作与环保措施的落实;对辖区河流断面逐段进行查看,准确掌握河流断面水质情况,确保辖区空气质量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对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下达整改文书,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立案处罚和取缔,3月份对菏泽市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环境违法进行立案处罚。5月份对北路西一处“散乱污”砂石料点进行取缔。

2、对群众反映的环境信访案件,及时到达现场查明情况并进行夜查,根据环境信访案件办理要求,事实求是认真调查处理,对反映属实的信访问题依规严格执法,根据办理要求不打折扣,上半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0余件,结案率100%,满意率100%。上半年配合省厅督导检查2次,市局检查3次,每月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检查督导。

三、城乡环卫

一是充实强化人员队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卫工作,顺利完成了第二轮保洁公司顺利交接。重新配置了五辆垃圾清运车,一辆扫路车,更换标准垃圾桶1100个,环卫队伍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全镇共有管理保洁工作人员123人,有效满足了辖区环卫保洁需要。二是环卫所根据工作职责对保洁公司进行检查监督。每周不少于两次,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现场整改,派发督办单的形式督促保洁公司村队及时进行整改落实,考核结果汇总后报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环卫服务中心备案。一年来,共迎接省市县各级检查210多次。同时结合村队做好季节性环卫工作。三是垃圾清运工作做到了日产日清,全年共清运垃圾10100多吨。四是对镇驻地及进村主要道路“四好农村路”每天进行了洒水作业,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喷雾降尘,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城乡环卫保洁水平,人民群众幸福感日益提升。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1、今年拆迁面积比较大,新村建设施工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较多。

2、因大面积拆迁新农贸市场尚未建成,流动商贩较多;且和综合执法对存在打游击现象,整治难度较大。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2

   污染的种类虽然不同,但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即其环境后果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着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影响可能往往比明显的影响要严重一些。

   我国曾经对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状况进行过两次官方调查,即“全国乡镇工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调查”。第一次调查于1989年开始进行,由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调查以1989年为基准年,并于1992年8月获得最终结果。王键民(1993)等学者根据上述调查资料得出这样的预测结果,即2000年全国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环境经济损失中约有近一半来自于乡镇企业。第二次调查于1996年初开始实施,以1995年为基准年,由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环保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1997年底进行结果汇总,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在工业废气方面脆弱性,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烟尘排放量849.5万吨,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50.3%;工业粉尘排放量1325.3万吨,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67.5%;二氧化硫排放量441.1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23.9%。同1989年调查结果相比,烟尘排放量增加了56%,工业粉尘排放量增加了18.2%,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23%。(2)在工业废水方面,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9.1亿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1.0%,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113万吨,占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4.3%。同1989年调查结果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了12.1%;化学需氧量增加了24.6%。(3)在固体废物方面,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8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88.7%;全国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亿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37.3%。同1989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相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了55.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了39.6%(刘凌波,2008)。调查结果证实,“八五”期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迅速增长,主要污染物在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比重加大,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学术。根据1997年的调查资料,王键民、蒋庭松2000年在《中国乡镇企业污染控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一书中,认为在2000年前后,乡镇企业“三废”的排放量及某些污染物质有可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国有企业,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排放量城乡工业倒置的可能性仍然严重存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八五”期间脆弱性,全国乡镇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迅速增长,主要污染物在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比重加大,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1997年的调查资料,王键民、蒋庭松2000年在《中国乡镇企业污染控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一书中,认为在2000年前后,乡镇企业“三废”的排放量及某些污染物质有可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国有企业,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排放量城乡工业倒置的可能性仍然严重存在。

   2000年之后,我国在每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取消了“乡镇企业”这一统计类别,使得近几年的乡镇企业污染数据不再可以得到。从此,学者们对于乡镇工业污染现状的研究,大多缺乏可靠的、明确的资料,只能依据大致的估计或者实地的考察来进行研究。但学者们(张玉林,2003)的估计基本一致,即近年来乡镇工业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2006年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进行联合调查所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的数据也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污染损失值超过50%,乡镇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这与前二次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刘凌波,2008)。

   二、乡镇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在乡镇工业污染问题的成因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健民和蒋庭松(2000年)在《中国乡镇工业污染控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指出要从乡镇工业自身的特点、农村环境容量及农村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产生乡镇工业污染环境的原因。芮黎明(2001)认为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及其对环境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   物。而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原因除了对环境状况认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高,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以环境为代价,只有在钱袋够丰满时,才可能回过头来考虑环境问题,以及企业排污控制力不够之外,还存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进行存在目标定位偏失和战略脱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主体利益上存在冲突,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内在规律限

   制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王淑平(2003)则认为来自社区的非正式监管(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参与成本)乏力客观上助长了乡镇工业的污染行为,乡镇工业自身的缺陷(布局分散、过分依赖乡镇政府)导致在环境保护上客观投入和主观愿望不足,另外他还认为在我国,政府一直是推动环境保护的最重要主体,但目前乡镇企业导致污染加剧的趋势却也是与政府分不开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社区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二是管理方式上单纯偏重于行政性强制手段,而缺乏适宜的诱导政策。汪中华(2006)把乡镇工业环境问题归结为主体因素脆弱性,即企业资质差、政府不作为、社会默许。郝飞麟、沈明卫(2007)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看到了大型企业和城市企业污染转嫁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认为乡镇工业环境污染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作坊式生产企业布局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行政管理;二是中、大型污染企业治污费用转嫁;三是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发展,对环境治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然而造成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面一些学者指出的原因以外,还有下面一些原因也是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

   1.乡镇企业地理环境的自身脆弱性

   在我国,大多数的乡镇企业都是在农村产生和发展,农村地域虽然辽阔,但是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因而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使得农村地区对乡镇企业的三废等污染物的吸纳能力极弱,这些三废等污染物对耕地、森林、水等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据测算,由于植被、森林的破坏和乡镇工业“三废”排放的日益加剧,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每年正以58.19万公顷的速度扩大。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生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养分。黄河、长江1年流失氮、磷、钾4400万吨,超过我国化肥1年的施用量。

   2.相关利益者的不作为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对一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采取了地方保护主义,这些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发展,对环境治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乡镇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纵容、默许、不作为。一些乡镇企业自身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而漠视其产生的环境污染,他们不愿意改进技术,更不愿意在环境治理上面花费成本。一些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员工及其亲属为了能够得到工作,获取收入对所在乡镇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容忍的态度,其环保意识不高。

   3.乡镇企业的环境产权不明晰

   环境产权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分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拥有一种环境资源的产权就是拥有这种资源使用的决策权和收益权,因此,环境产权涉及到一系列影响资源利用的权利,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环境产权中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可见脆弱性,环境产权既包括了自然环境产权,又包括了人工环境产权,具有整体性、公共性、稀缺性、广泛性等特征。

   当前我国乡镇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环境产权,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就有了使用环境资源的自由而不需要付费,因为既然乡镇企业不用承担他们所引发的负外部效应产生的全部成本,他们必将过度地从事这类活动;同时由于没有产权,乡镇企业也就失去了对其所在区域的环境资源进行投资的动力,因为既然得不到带来正外部效应的环境投入的全部收益,他必将尽可能少地从事这类活动。因此,造成的结果是,能够产生正外部性的环境资源(如树木草坪、环境基础设施等)会出现供给不足,而接纳负外部性的环境资源(如大气、水体、土壤等)则会被过度污染。

   总之乡镇企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其特殊的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现状,找到污染治理对策的突破口,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解决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对策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3

五、六十年代经济起飞前夕相似,这是“四化”途中的必然历史过程,是亿万农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消灭三大差别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政治、经济、农村建设等方面看,总的形势喜人。但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给环境、生态、健康等方面,将带来区域性的、迅猛的冲击和压力,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领域、新的课题。面对乡镇企业具有:数量多、增长快、规模小、变化大、资金少、设备差、技术弱等一系列特点,显然,一个个去治,是治不胜治;故应防字当头,如防得无力,也会防不胜防。为此,必需从实际出发,开展多层次、多尺度的研究,探讨切实、可行、有效的区域、综合防治对策。纵观全局,目前最急迫的是开展宏观战略为主的对策研究。

一、乡镇企业建设的战略形势

我们概略地分析了一下江苏省和全国的乡镇企业(即指原社队企业,下同)建设状况及日、美等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认为乡镇企业及小企业的种类、数量及产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呈指数曲线增长。

如江苏省到1983年底共有乡镇企业56,464个。1958年时数量很少,产值很低:1976年才为33.56亿元;1978年仅为62.57亿元;1980中上升到110.25亿元;1983年高达159.42亿元,在全国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已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19.34%,占全省农业产值的45.65%。有资料预测,至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数量可达6万家,产值达300亿元,可占全省工农业预测总产值的28%,占全省预测农业产值的55.56%;2000年将达7万家,产值可能达520亿元(另有资料为800亿元),占工农业预测总产值的20.88%,占农业预测产值的62.65%。

我国1982年拥有乡镇企业75万个(另有资料为130多万个;140万个),产值658亿元,相当工业总产值的的11%强,[1]1983年乡镇工业产值为757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5%,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相当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2]

我国国营企业现有近40万家,其中小型企业为37.24万家,占全国企业(不包括集体的乡镇企业)的98.7%;产值近3,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3%;固定资产占全民所有制单位的29%;利税占工业利税的32%;其中75%的小企业(产值占一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村镇。我国中型企业有3,544个;占全国企业(不包括乡镇企业)的0.9%;产值为91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7.7%。我国大型企业有l,365个,占全国企业(不包括乡镇企业)的0.39%;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的20%左右;产值为125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8%;固定资产原值占41.4%;净产值占49%;利税占50.7%;预计至2000年产值可达8,000亿元,占工业预计总产值的40%。[1]

再如日本明治维新后,中小企业迅猛兴起,在狭小的3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1981中达到581万家,占总企业数的99.6%;从业人员3,44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0%;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3%。在美国、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小型企业也都很兴旺。[3]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的高速度发展可以说是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需,此外,也是乡、镇、村的建设的必需,农民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必需。乡镇企业在“四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乡镇企业已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上述乡镇企业建设的形势可见,乡镇企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已占有相当比重,成为国营大、中、小企业的有力助手;占农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更大,而且会继续增大。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工业结构及网络更趋合理。

2.乡镇企业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农业现代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江苏省已出现了一批亿元乡,这些乡的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市政、交通、建筑、邮电、金融、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江苏省1978年以来,全省乡镇企业缴纳税金39.45亿元,其中1983年为l1.45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5.73%,今后,乡镇工业税金的增长速度还将会提高。有的专家已设想把全省近2,000个乡队以上的集镇,建设成为工业生产型小城镇,发挥出农业、农村与大工业、大城市之间的纽带作用、桥梁作用。

3.乡镇企业已成为安置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场所,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作工不离农”,“离土不离乡”,大大减轻了盲目流入大城市的趋向。江苏省最近几年每年平均吸收农民工31.5万人,1983年已拥有乡镇企业职工429.41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的18%。预计至2000年将可吸收400至450万劳动力就业。全省64个县(包括常熟、太仓两市)1983年工农业产值在五亿元以上(最高的达20亿元),人均工农业产值在650元以上(高的达2,200元)、人均净收入在350元以上(高的达440元)的县有20多个。这些县再经过十

五、六年努力,至2000年人均净收入一般可达一千元以上,实现国家总目标的“小康”水平,从而与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当。这将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我们从上面勾划出的乡镇企业发展的轮廓,充分看到了它的生命力。占我国人口80%、土地面积80%的广大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的希望所在。环境工作者既要清楚地看到乡镇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污染及危害;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地看出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才有保护环境、生态和农民健康的经济基础和条件。

三、乡镇企业建设的环境问题

我国1979年公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特别强调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这同样是乡镇企业建设发展中始终应遵循的准则。

1982年7月15日《中国农民报》报导了乡镇企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江苏省苏州地区中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近几年来农村工业的发展,以大运河为主体的水网水质受到污染,有的地方受到电镀等废水污染,致使农产品、水产品不能食用。”“山青水秀的浙江省绍兴县,也由于小印染、电镀、造纸厂的影响,污染很严重。”“从全国情况看,许多农村工业企业还缺乏防治污染的设施,往往一个小工厂就可以污染一条河,甚至一个村镇。”“不少地区的大中型工厂,把自己不愿生产或加工的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转给社队工业去生产,导致有毒物质‘下乡’。这种转嫁污染的做法,不但危害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通过农产品的污染又反过来危害城市居民。”“农村环境一旦遭到污染,治理起来花的投资更大,困难更多,所以必须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4]

曲格平同志指出:“……由于这些工业(指小型企业及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混乱,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差,经营管理不善,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绝大部分没有防治污染措施,使污染危害变得更为突出和难以防范。这是我国所特有的环境问题,使环境污染由点到面,由城市向农村蔓延。”[5]

可见,在我们取得明显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已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环境保护部门及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并正在制定对策。

四、乡镇企业建设的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企业建设发展中已经出现和可能继续出现的环境问题,应按不同的性质、类型、原因采取不同的、综合的对策。

在制定环境对策中,有两种片面的思想认识是应该避免的。一种是盲目乐观,认为乡镇企业规模很小,又很分散,排污量小,自净量大,不足为惧;另一种是片面悲观,认为乡镇企业数量极大,极为分散,发展很快,变化又大,技术装备差,管理水平低,经济条件不足,可能会防不胜防,治不胜治,结果生产经济发展必然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的观点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认识的,既不能盲目乐观而掉以轻心;也不能片面悲观而丧失信心。我们通过已有的研究认识到,只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的对策科学合理,乡镇企业在建设发展中是完全可以取得生产、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的。以下几项对策是必不可少的:

1.立法国家正在抓紧制定“全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规”,对于省、市、县来说,不一定再单独制定,但可以在地方“乡镇企业建设法”或“乡镇建设法”中增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篇章。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江苏省乡镇企业管理局正在为制定“乡镇企业建设法”而开展调研工作,原来无环境保护方面内容,我们已建议增加有关篇章。

立法,与一般的条例不同,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利用法制的有力手段,重点放在惩处那些无视环境法规的违法者。例如,有意将剧毒、有害而无有效防护和防治措施的废物、中间产物、原料、产品、车间等转给农村的犯罪分子。

此法的制定与执行,可以制止污染转嫁行为及其它严重违法行为,给农村居民为保护农村环境以法律保障。

2.规划乡镇企业必须有环境规划和布局,而且必须纳入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及区域农业划规之中。规划一经制定并以人大通过,也具有与立法同等的效力,立法中也应有确保规划实施的条文。江苏省某些县、乡、镇正在搞规划,只要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规划,就会事半功倍。

规划,重点放在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保护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农村水源及居民健康,促进乡镇企业走上正轨。

鉴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乡镇的规划至少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解决当务之急的“红线规划”,第二步再进一步作出近期及远期规划。所谓规划,就是要从长远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效益。

乡镇总体规划中的环保红线规划,着重划出不同功能区,将乡镇工业相对集中成工业区,与居民区、水源地、行政区、文教区、商业区、农业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用红线勾划在规划图上,各区之间,尤其是乡镇工业区与其它区之间要留出隔离、防护带。要注意风向、水源地的位置及地形、地貌、植被、资源等情况,合理利用土地,不占良田,少占土地。

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就可以改变目前盲目乱建的混乱状态,布局将趋合理,可长期发挥效益。

3.管理制定一套简明、切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程序和办法是当务之急。国家正在抓紧这方面的工作,有些省、市已提出了管理条例初稿,如辽宁省、江苏省及该省的无锡市等。

管理,是法制、规划手段的补充,法制、规划也可看作是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的方法是综合行政、经济、科学手段结合运用的一种艺术,是环境保护最经常、大量、基本的任务。核心是加强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计划的指导和协调。在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总原则中,还可视不同问题的性质和情况,采取“谁开发谁保护”、“谁排污谁负责”、“谁破坏谁受罚”等做法。治理应点面结合,考虑效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统计、申报、审批、监督、检查、奖惩的条例。

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就可以控制程序上、手续上、关系上的混乱状况,就可能发挥环境保护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从而使乡镇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危害范围和程度大大缩小。

4.控制面对乡镇企业这个特殊的对象,采取传统的、单一的处理措施是难于行得通的。从总体上实施“三同时”是可能的,但要求每个企业都实现“三同时”也是难于行得通的,但也不能因行不通面听其自然,放任自流。制定一套简易可行的合理控制系统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在苏州工业污染源控制途径研究中,通过对能源、水源、物料的投入一转化一产出分析,提出了一套控制工业污染源的系统方法,将物料种类控制、物料单耗控制、流失总量控制、浓度控制及环境总量控制结合起来,治本、治源、治因与治标、治末、治果相结合。在乡镇工业的控制中目前全面推行系统控制有相当困难,若适当加以简化,有可能在乡镇工业控制中试行。如单耗控制、主要污染物流失总量控制、区域集中浓度控制及区域水环境总量控制,可以分别情况逐步实施。几十万、上百万家乡镇企业,家家都上一套处理设施是不可能的,但每个乡镇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显然是必要和可能的,经济上也是现实的,面且集中处理还可以与集中利用(能源、水源、肥源、其它资源)相结合。

如实现了以上控制的设想,大量的污染物就会消除在生产之前、之中或之后,还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获得收益,处理后的废水、污水还可以资源化,同时基本消除农村乡镇企业的污染危害。

5.宣教向农村决策者、各级干部、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宣传、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知识及乡镇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知识的任务,是一项十分迫切、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目前许多地区的广大干部只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了解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所以,环境保护宣传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对策。苏州市环保局最近就举办了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学习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上立法的执法、规划的实施、管理的执行、控制的实现,都离不开热爱环保事业的懂行人,所以,在宣传的同时,还要抓紧培训人才的工作,每个乡镇企业,每个乡镇都要有专人负责管这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群众监督网络,农村的环境保护才落在实处。

十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大工业、大城市、大水域,忽视了小工业、小城镇、小水域,目前环境污染由点到面,由城市到农村的趋势已引起了决策者的重视,但要把环保工作的力量动员到面向农村还需作各个方面的艰苦工作。99%以上数量的小企业、乡镇企业,其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力量可能不到10%,且在素质上差距更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应列入环保工作《七五》、《八五》规划之中。新晨

日本的前车之鉴应该记取,日本解决工业,特别是小工业的环境污染危害的经验更应认真吸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薛葆鼎指出:“去年(1979年)秋冬之交,我到日本参观访问,看了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在六十年代高速度发展带来严重公害之后,群众舆论哗然,政府进行经济干预,采取了许多技术诊断手段、情报交流手段、低利贷款手段……促使几百万个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管理基本观代化了。因此,也基本上控制了污染。他们的中小企业多数做到了‘小面精、小而专、小而变、小而洁、小而赚’。并没有因为治理公害而闹亏损。他们的企业结构、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保证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小企业既能在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能在通过现代化改造后文明生产、文明生活。”

我们坚信,我国亿万农民能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创建乡镇企业的奇迹,也一定能够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把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得先进而文明。只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加强立法,加强规划,加强管理,加强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农村环境一定够能保护好、建设好。

参考文献

[l]杨坚白:“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第五章,第16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2]南京日报:“去年我国社队工业产值巳达七百多亿”,1984年6月15日。

[3]云冠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战略问题”,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第九章,第243、245、246、249、256、258、259、261等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中国农民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必须尽早采取措施控制农村工业污染”,1982年7月15日。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乡镇企业;问题;发展策略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乡镇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优势之一”,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作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的颁布实施,更是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支持。但是,问题往往伴随着发展出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环境、资料、技术等问题,如何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赢得发展是政府和乡镇企业都必须好好思量的问题。

一、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急需改善解决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乡镇企业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很多乡镇企业仍然停留在低价冲量的阶段,长期忽视质量问题,部分乡镇企业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另外,乡镇企业经营者大部分不能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观念。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追求短期利益,过于片面追求生产速度和产值,忽视产品质量问题。生产者不注重商品的质量无异于放弃对消费者的承诺,这样的企业终究会被消费者放弃、被市场淘汰。

第二,乡镇企业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内部人才匮乏。中国的乡镇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在员工聘用上基本采用本土本地化模式,管理上更是任人唯亲。很少企业能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因此,员工总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型人才紧缺。“以湖北省为例,2012年底,湖北省乡镇企业职工总人数458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7万,比例仅5.89%,仅武汉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对2118名技术工人的调查,其中高级技师53人,技师86人,高级工96人,分别占技工总数的2.5%、4.06%、4.53%”。乡镇企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另外,部分乡镇企业在人才使用上也存在问题,很多乡镇家族企业主要核心员工都是家族成员或者家族成员的亲朋好友,外来工作人员即使能力强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除此以外,经常采用罚款制度来威胁员工,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在看不到任何前途的情况下,很多员工选择离开,另谋出路。

第三,部分乡镇企业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乡镇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之初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尽快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因此,自然资源粗放化利用,各级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地方税收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导致部分乡镇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另外,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干部、企业职工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多数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关注短期利益,当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冲突时,都是以经济利益为重。因此,部分乡镇企业偷排工业废水、废气,环保设备大多成了摆设。与此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相关立法不到位,到目前没有一部法律明确定义如何对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活动进行法律惩罚,导致环境保护部门遇到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时无法有效进行执法和管控,环境污染后也无法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过失。

第四,乡镇企业科技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扎根农村,重在以量取胜,不注重核心技术的培养。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微薄的利润还可以勉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但当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麻烦就暴露无疑。

二、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针对之前提出的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乡镇企业,各级政府和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1.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当今,质量已经成为企业存亡的重要因素,质量好的产品会提升企业的形象,当商品的价格大致相同时,质量好的产品自然更容易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耐,要提升乡镇企业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乡镇企业应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理念。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学习《产品质量法》、3.15质量案例等相关知识,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另外,乡镇企业质量管理者应每年开展质量月教育活动,对表现出色的企业员工进行表彰,使企业生产、采购、研发等各个环节的员工自觉进行质量稽核,在质量问题产生前将问题查找出来,对质量问题的发生进行预防,减少质量损失和生产成本。

(2)乡镇企业本身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国生产的产品一直以低质低价的形象存在于国际市场,然而,目前国际社会对质量和环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开拓企业市场,企业应该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彻底追究责任,坚决把好质量关。

(3)各级政府机关应该严格加强质量监管,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要严格整治。各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积极落实《产品质量法》,强化质量监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应该立即曝光处罚,查到一起处理一起。另外,对部分质量意识松散的乡镇企业,要通过批评教育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督促其进行整改;对长期出现问题,屡教不改的企业应责令停产,吊销营业执照,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提升乡镇企业员工素质,加速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要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必经之路,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企业员工素质越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提升企业员工素质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企业和政府机关内外两方面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运用政策和资源留住企业人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机会,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为乡镇企业发展做贡献。

(2)加强对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训。专业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呈现良好的工作气氛。乡镇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校企联合、电大夜校等技术手段,对乡镇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让员工通过知识培训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准,在后面的工作中减少失误、减少废品、次品数目、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3)改善乡镇企业内部人才提拔模式,打破家族垄断的局面,任人唯贤。乡镇企业应根据现在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制定有效的人才奖励和惩罚模式,形成人才为能是举,建立以人才能力为核心的用人机制,改变目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用人为亲,以感情亲疏定职位,企业内部高层都是亲朋关系的不利局面,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充分展现和发挥人才能力,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3.加大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力度,创新环境保护模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伴随乡镇企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日趋出现大气、水源、土壤污染等问题,农村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为此党的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方针,为响应党、国家、人民的号召,实现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乡镇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改善:

(1)政府应完善和健全跟环境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不让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有法律空隙可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公然进行环境污染的企业,应按法律手段加以严惩。同时,政府应充实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让环境保护监管机构可以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制止各类环境污染事件,促进乡镇企业地方经济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2)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增强乡镇企业的环保意识。政府因组织专门的环境污染危害和环境保护培训班,对企业主、企业管理者、广大农民群众、乡镇企业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政府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体对环境污染事件执法、环境保护知识进行专题报道,增强社会的环境保护氛围。

(3)增加治理环境问题资金的投入,对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政府可以加大集体公共环境污染设备投入的力度,如水源保护区的必要防护设备和告示等,并通过定期的环境评比和检查检测,鼓励企业积极用节能减排和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对污染的控制和预防。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将优秀环境保护企业的做法向其他乡镇企业推广,对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在行政审批等政策上给予优惠。

4.加大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科技水平

技术创新在当今市场形式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乎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前途。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政府和企业应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首先,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和风险投资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和体制的支持,大力鼓励乡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次,企业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平台,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技术创新,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人员进行奖励。

(2)乡镇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首先要注重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只有持续的进行研发经费的投入,才能使企业通过长期研发积累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乡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引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起来是人才的竞争。再次,企业需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现代生产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分析总结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市场环境千变万化,部分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人才不足等问题,乡镇企业和各级政府需要正确认识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提升产品影响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和质量水平、改善人才开发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等方式提高竞争力,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天明.当前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胡瑜杰.中国乡镇企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3]周建群.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王胜利.农民收入问题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D].河北经贸大学,200.

[5]严彬.乡镇企业制度创新[D].南京理工大学,2003.

[6]龚国富.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4.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要求,继续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生态、活力、幸福”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清理境内国、省、县道主要公路沿线、村庄及其周边积存垃圾,实现道路干净、村容整洁,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进一步完善现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环境卫生责任体系,健全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乡村自治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村民的义务责任,使村庄干净、整洁、清爽,群众的生活陋习得到有效扭转。

三、基本要求

1、确保辖区内卫生整洁,做到无乱摆摊、乱张贴、乱涂画、乱搭建、乱堆放、乱挂晒。

2、确保辖区内环境卫生达到有关标准,做到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污迹、无渣土、无蚊蝇孳生地。

3、确保辖区内有足够、标准的环境卫生设施,并保持其完好、整洁。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启动阶段(6月1-20日)

1、制定方案。结合本县实际,由县生态办组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镇(街)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考核及奖惩机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2、筹措经费。各镇(街)要统筹资金安排,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专项活动工作经费。采取多种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公开自愿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取群众筹资投劳和社会人士的支持。

3、全面动员。为全面部署,迅速推进,县将召开镇(街)和有关职能部门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各镇(街)要召开动员会议,村召开“两委”会议,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把政府决策转化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把政府管理行为转化为村民自治的行为,同时,要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参与和推广专项活动的开展。

4、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再次掀起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高潮。广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知识和主要意义的宣传,加强卫生、环保、社区礼仪、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培养村民环卫保洁、珍惜环境、爱护家园的自觉意识,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第二阶段:整治阶段(6月21日-9月15日)

1、完善垃圾处置体系。各镇(街)要根据现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状况,以“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利于收集清运”为原则,配置垃圾桶、垃圾车,修建垃圾池,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设施设备。各镇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及时覆土消杀。要进一步完善保洁机制,各镇(街)要划分好卫生责任区,健全保洁制度。要以社区、村组为主体,与居民、村民签订“卫生公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镇村完善卫生监督小组,配齐保洁员,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和收运正常化。

2、清理积存垃圾。以镇(街)、村组为主体,开展整治活动,清理集镇和村庄路边、河边、池边(简称“三边”)和村庄公共区域的积存垃圾,实现路边无废弃物、水面无漂浮物、村庄无堆放,村道干净,村容整洁。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分别组织境内国、省、县道主要公路的清洁行动。

3、开展综合整治。要结合我县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路、改厕、改水、污水处理,道路亮化和村庄绿化美化等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4、树立示范典型。为突出工作亮点,我县确定2-3个卫生保洁优秀镇,各镇(街)确定3-5个村为卫生保洁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的开展。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9月16日-9月30日)

1、自查与考核。各镇(街)每月要开展一次专项活动的自查工作,每月6日前及时上报专项活动开展的情况。县生态办将对各镇(街)专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检查情况。各镇(街)要及时整改,以迎接省、市的考核验收。同时,把该项活动列为今年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的重点,按照《县乡村清洁美工程测评体系》进行考核,评分纳入乡村清洁美工程项目的年度考核。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6

一、全镇上下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宁波市、省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镇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镇委、镇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全镇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与统一。我镇已获得宁波市文明城镇的称号,全镇上下已从几年来的环境整治尝到了甜头。良好的环境已经成为我镇的品牌和无形资产,带来了长期、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全镇工业、房产、商业、旅游等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今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可望超过亿,房产投资越来越热,商贸强劲喜人,旅游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全镇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利益,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孤改善。前几年的环境建设,为我镇创建宁波市、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填夯实了基础,创造了十分良好的条件。

但在充分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对照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两个考核指标体系,我们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按照生态镇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我们所面临的任务还很重,工作将非常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同志可能认为我镇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已经很到位了,问题的存在已不可能靠自身的力量可以解决,因此有心满意足和固步自封的思想,没有认识到我们环境的治理与环境污染的损害程度还相差甚远。有些干部对创建生态镇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还较多。()水环境质量不能令人满意,许多河道还存在着水质黑臭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镇的河道大多与周边地区的河道相连,上游来水对我镇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镇域污水治理工程受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的实质性启动,同时河道疏浚、水系沟通、水环境生态修复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大气环境质量中颗粒物污染仍较突出,道路等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抓得还不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比重还不高,一些能耗高、有污染、效益差的企业还没有完全被淘汰,以资源、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凤毛麟角,有待进一步扶持和发展;()村庄人居混杂的噪声环境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观。三是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比如,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机制、工作责任机制等,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都说明,我镇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照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还有距离,离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差距更大。为此,全镇上下各级干部一定要提高对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提高认识,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一,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我们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并不是为了争得一块牌子,获得一个称号,而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抓手、一种动力,在前几年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环境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全镇的老百姓创造一个优美、整洁、安宁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前几年我们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和创建省级卫生镇等工作,全镇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群众在赞扬声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寄予了厚望,同时广大村民希望能在我们的于其镇内能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享受到更优美的生态绿化,喝上更洁净的饮用水,看到更清澈的河水,免受噪声的干扰,能睡一个安静的觉。因此,环境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顺应民意,是群众所盼、所需的大事。我们要通过生态镇的逐级创建工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周边环境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变化,要通过建设更加优美的环境,进一步鼓舞人民群众的意志,不断增强全镇人民围绕新目标奋发工作的信心和由此激发出来的凝聚力,从而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第二,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经济和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的进步,许多工作都走在全市各镇前列。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镇的建设和发展也寄予了希望,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要求,要求我们在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早全面实现村庄现代化、城镇城市化和环境生态化,为整个余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去年的党代会、人代会上,镇委、镇政府向全镇人民提出了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奋斗目标。从中远期来说,我们要建设成为余姚东部工业经济强镇;从近期目标来说,到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年基础上实现三年翻一番。这些奋斗目标虽然有一定的高度,但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目标不仅能够实现,而且能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实现我镇经济奋斗目标过程中,方方面面必须做到同步协调发展,其中环境和资源尤为重要。以前,我们走的是一条传统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本驱动型和资源消耗型,这种发展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发展模式。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镇建设工业经济强镇,就是要将循环经济、注重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工作中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无数实践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越好,越能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客商;环境也是产业。环境越好,越能吸引中高层次人群到我镇购房安家、休闲旅游,从而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有效手段。对此全镇上下都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版权所有

第三,开展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提升我镇整体形象、加快小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城镇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于其的小城镇现代化建设也将迈出坚实的步伐。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到年,建设成为环境更为优美的花园式现代化小城镇,远期目标就是要赶上欧美国家的环境水平。要达到这些建设目标,就要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从我们手里做起,站在更高、更新的起点上,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更远、更宽广的战略眼光来规划于其今后的城镇发展,把于其的建设和发展放到整个余姚的总体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去考虑。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应当在实施长远规划、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推出不同的工作重点,通过各个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个城镇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就是当前我镇建设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能否得到全面、有效开展,对推动整个城镇建设,对提升我们于其整体形象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重大意义。

所以,建设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既是一项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党和人民的凝聚力工程,更是我镇再创新优势、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必须举全镇之力,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全力推进,务必取得积极成效。全镇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镇委、镇政府的这一重要决策上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切切实实地把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宁波市级和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

经镇委、镇政府研究,我镇生态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若干个“环保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素质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把于其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花园式的小城镇。生态镇建设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实施。近期是××年到年,是创建和推进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第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基本达到创建宁波市级和省级生态镇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争取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中期是年至年,为发展和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省级生态镇创建成果,完成第二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提升生态镇建设水平;争取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远期是年至年,把于其镇建设成为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和繁荣的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力强的现代化城镇。

根据这一目标,镇政府已经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已通过专家评审,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时,已经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主要内容是:在生态镇建设中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三大板块”,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蓝天净化等工程。全镇各个部门、各村和区域范围内的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按照已经制订的实施规划和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生态镇建设和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我镇生态镇建设的重点主要有:

一是要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切实消除河水黑臭现象,不断改善水体环境。水环境质量差是当前我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一项主要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建城工业园区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和农村公厕生态改造及三格式户厕改造工程,不断提高污水截流纳管率和减少农村污水直排现象。要不断完善水务设施管理制度和水系调水方案,提高河水流动性,增强自净能力;要进一步开展疏浚清淤工作,扩大河道的排洪能力;要实行科技治水,组织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生态修复技术、底泥处置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科研项目;要开展入境断面和出境断面的水质跟踪监测,为科学实施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版权所有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绿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地覆盖率和绿地质量,优化绿地结构,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要以建设大型公共绿地、交通干道两侧绿化带、居住区绿地、水源涵养林、大型苗木基地等为重点,强调绿地的大中小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城乡相结合;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在发展现有绿化植物的同时,多品种引进和选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生长良好、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的外来植物;要加大古树名木和特色园林的保护力度,将绿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发挥绿化资源的景观效益和人文效益。

三是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努力建设清洁环保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镇,经济是支撑,发展是保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是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的潮流,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发展模式。联系我镇实际,当前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重点要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实现污染防治和管理的全过程化;要加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扩大有机食品、无公害蔬菜、优质特色农产品等绿色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无污染的新兴产业,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产出少的企业;要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统一规划,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引进或培育一批能形成循环经济链的项目。

四是要切实加强扬尘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全镇大气环境质量。我镇目前扬尘污染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环保、城建、城管、公安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的氛围;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堆场、建筑工地、道路施工与保洁、绿化建设与养护等的扬尘污染工作;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依靠上级局的支持来加大执法力度和整治工作。

五是要大力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一项基本考核指标是要求辖区内以上的村要达到“生态村”标准,而我镇个村就必须有个以上的村为生态村,目前宁波市级的生态村我镇只有一个(任佳溪村),余姚的生态村没有,所以要结合生态镇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力争尽早达到考核标准,通过宁波市的考核的验收。

六是要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生态镇建设必须从基层抓起,打牢根基。全镇范围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村、各住宅小区,要以开展生态村和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为抓手,防治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组织环保宣传和环保志愿者活动,美化居住环境;各单位要以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商店、绿色宾馆、绿色宾馆、绿色医院等“绿色创建”为载体,推动相关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生态区建设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齐心协力,确保完成生态镇建设的各项任务

加快生态镇建设,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事关全镇发展大局和长远利益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不同于其他单体项目的创建,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创建工作,创建内容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全镇上下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把生态镇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以住的工作实践证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只要全镇上下思想统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中力量,再难的事也能做成,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这是我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生态镇建设和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已经成为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家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全镇上上下下形成一个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广泛开展、分级负责的良好氛围。为此,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生态镇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村、企事业单位是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要担负起各自的创建工作任务。一是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二是要把生态镇建设工作纳入本系统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紧紧围线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工作重点,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要把生态建设寓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中,把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与提高全社会教育科技文化水平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要根据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落实具体责任,将生态镇建设的任务纳入各村、居委和各个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党政一把手要着眼全局,提高认识,切实担当起领导和指挥的责任,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做到思想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集中精力、围绕重点、狠抓落实,确保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有人管、有机构抓。在建立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启动工作。四是要与正在开展的宁波市卫生镇巩固工作、河水黑臭整治、污水纳管、科技镇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各种工作载体,整合力量,相互借力,共同提高,使生态镇建设在全镇各村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建设生态镇,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内容几乎涉及到所有职能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摆到突出位置,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思想,把部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中,把部门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考虑,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比如,镇环保部门要做好生态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当好镇委、镇政府的参谋助手,负责制定好总体工作方案和计划,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指导各村和单位的创建工作,镇城管部门要负责进一步抓好绿化管理,镇城建部门要负责好建筑施工扬尘的防治工作等;要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保证生态镇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延续性。全镇各行各业要形成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三)要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7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环境问题和探讨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应从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统一规划、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转变经营思想,合理布局、控制产业方向与产品结构,从技术上减少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

我国的乡镇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2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日趋严重,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因素。因此,提高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进行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把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上予以重视。

一、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的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诱导、约束和协调人的行为,来调控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使其功能、结构和运动过程有序化。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但其调控的对象却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

二、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1环境管理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盲目搞建设、上项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而且,乡镇企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型,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尤其许多乡镇企业是技术水平低的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炼等大耗水工业,主要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工业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或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在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体水质普遍是Ⅳ类、V类甚至是劣V类。在河南、湖北,个别村庄因饮用水污染出现了“癌症村”,一些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甚至广大村民,都成为乡镇企业“三废”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而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则成为污染的间接受害者。

2.2环境管理体系是弥补目前体系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许多管理城市环境的成熟办法难以实施。比如目前乡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许多县、乡(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不满足要求,传统的依靠环保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乡镇企业也收效甚微。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环境的压力,乡镇企业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明智之举,也有着其必然性。

2.3环境管理体系是满足“绿色市场”的竞争要求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立法的“绿色化”要求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要求乡镇企业如果想将其产品(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同时国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迫使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我国针对一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定》,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

三、乡镇企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瑞然农村地域广袤,对污染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乡镇企业所产生的污染总量已经远远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其增长势头仍然让人担忧。与其它工业企业相比,造成乡镇企业环境问题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环保意识缺乏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环保意识淡薄。不少地区的农村干部与乡镇工业职工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保护环境不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只是被动应付。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对环境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相当多的农民对于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界恩赐”的水平;②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过于偏向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对乡镇工业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的战略认识不足。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顾前者,其至为了前者而通过行政手段阻止环境执法。

(2)乡镇环境容量有限,管理体系不健全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农村地域虽然辽阔,但是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生态循环系统,农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这就决定了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乡镇工业发展必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不能只顾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应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特别是乡镇企业环保法规建设和环境教育,引导乡镇企业的广大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介宣传和组织各种学习班等活动,发挥新闻监督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企业人士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克服与传统粗放式经营相联系的思想和做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增加投资力度,保障环境管理体制顺利实施。应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与GDp的比重达到1%,进一步完善份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省对市、市乡的转移支付。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交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保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使其迅速产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费改税,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使治污资金能有一个稳定的来源;积极探索排污权的交易,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企业自觉减少排污量,实现排污总量的控制;改变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GDp”,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

(3)重视城镇和工业区规划。从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来看,乡镇工业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杂乱分散的工业布局。在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分布分散的情况下,难于建设集中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难以控制,这些均制约了乡镇工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小城镇的建设与繁荣。因此应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和发展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和工商业城镇,继续推动乡镇企业点源治理,把改善乡镇工业布局,推动工业区的建设当作乡镇环境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

(4)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其次,应建立环境管理网络,把环境管理纳入乡镇企业管理的轨道,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认真执行“三同时”和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环境污染,认真执行《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等法规,并通过合理规划,促进乡镇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转变经营思想。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结构。环保法制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制约着许多按现有方法生产的产品的贸易,同时也给许多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创造一个巨大的贸易机会。这就要求乡镇企业经营者切实转变经营思想,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当地资源和传统工艺的特点,确定发展方向,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和工艺,大力推广科技进步和清洁生产,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产业比重,是缓解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按照会议安排,我现在汇报我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相关工作,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近年来,xx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xxxxxxxxx省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xx城东北部,东与xx县老厂镇接壤,西南与xx县九龙镇相连,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2千米。境内“三条梁子、三条河”构成全乡基本地貌,全乡海拔1290-2180米,气候为立体型气候。全乡国土面积20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6032亩,辖马米、吉白、发新、法乃、虎山、老厂、马米妥、水塘、土冲、摩龙、舍迫、田边、丫落13个村(居)民委员会,94个自然村,104个村(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布依、白、回、景颇等民族。2015年年末总户数10801户,总人口39864人,其中非农人口2293人,占总人口的5.7%,少数民族人口2758人,占总人口的6.91%。人口自然增长率6.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95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镇村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近年来xx在发展的历程中,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xx省生态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创建生态乡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乡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xx省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乡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乡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创建工作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协调各工作小组和有关责任部门,收集汇总各项考核指标数据和有关资料,编写总结材料和技术报告,组织安排迎检验收),成立了宣传组(制定宣传计划,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定期报道有关公益广告,制作创建工作图片和其他宣传材料),成立了环境整治监督组(对沿省道线、沿乡道线、沿河道、集镇区等“三沿一区”的卫生保洁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对各村“三化”(美化、净化、绿化)、“三拆”(拆违、拆废、拆临)、“三整治”(环境、道路、河塘坝库整治)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对不符合环境整治要求的各保洁责任区、各村及各责任人及时予以曝光,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并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环保工作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督查督办各项创建任务落实情况,有效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乡政府同各村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同时,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项目,领办一个工程,工作好坏实行一票否决,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守则,领导小组职责,乡长环保职责,分管领导职责,环保员职责和考核细则,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从而确保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

三是科学论证,编制规划。结合xx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罗平县xx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组织省市相关的生态专业专家对规划进行了审查,并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xx结合生态文明创建及具体指标,加大了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力度,紧跟项目落地及建设情况,村镇面貌不断改观。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近年来来,xx紧扣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严格按照脱贫出列标准中“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指标要求,认真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乡共计投入资金675.85万元,建设项目包含自流引水工程12件,提水工程3件,管网改造和延伸工程2件。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全乡10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2607户11542人的人饮安全问题。

二是加强乡村道路硬化建设。近年来,xx以整乡推进和脱贫攻坚为契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道路交通各项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目前,通过全乡上下的努力,村寨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13个行政村均已100%通水泥硬化道路,全乡94个自然村已有92个已通硬化道路年底将实现所有自然村主干线100%通路和实现硬化,彻底改变群众出行难问题。

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近年来,xx按照“生态立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资源开发带乡”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建了13个核桃种植协会及核桃种植协会党支部。强势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围绕“核桃路”、“核桃沟”、“核桃村”、“核桃带”连片定植,以老厂—摩龙—法乃公路沿线核桃样板为重点,建设县级10000亩核桃样板一个,乡级5000亩核桃样板两个,共产党员发展产业示范基地6个,核桃示范村(小组)2个,建成了长21公里的核桃产业示范带。目前,全乡共种植泡核桃已达70000余亩,80余万株核桃树创下了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百分之90以上的最好水平。五年内将达到10万亩,使全乡人均拥有2亩以上泡核桃。同时,种植户们在种植核桃的同时,还套种烤烟、玉米、小黄姜,油菜籽等农作物,实现了核桃和林下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自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实施以来,xx坚持统筹发展、整体推进、综合示范的建设思路,与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升公共服务”等重点,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今年,xx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在发新村委会大补母朵自然村、虎山村委会老屋基自然村、丫落村委会魏家田自然村3个自然村实施,主要建设项目有:硬化进村道路一条长400m;硬化进村入户道路6条长共计1800m;新建260㎡活动场1块;新建文化活动场地2块共504㎡;新建文化活动室3层共290㎡;新建卫生公厕4间;新装太阳能路灯85盏;新购垃圾斗30个;支砌三面排水沟长1100m,已种植树苗1400多株。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使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项目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有效整治,村组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使项目建设地区更加安定团结。

五是切实保护森林资源,逐步提升森林覆盖率。xx制定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办法》,编制村规民约,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坡改地、生态治理等项目,截止目前xx整体森林覆盖率达到62.8%,生态环境良好。

(三)强化管理,加强环境保护

xx经常性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了长效机制。xx成立乡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分别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结合xx实际,已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一套环卫管理制度,推动我乡环境卫生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二是加强镇村环境整治。xx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为重点,全面实施乡村清洁建设任务。

建立保洁队伍。建立乡村清洁工程乡村领导干部挂钩包保责任机制,乡党政主要领导包乡,其他党政领导包村(居)委会,乡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村)居委会书记、主任包自然村。已在13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104个村民小组配备保洁员队伍104人,并配齐清扫保洁所需工具,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日清周运”。每个行政村配备了一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对全村卫生进行巡回检查。

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体系。为了搞好老厂集镇街道、村内乡道、市场的环境卫生,改变“脏、乱、差”现象,减少垃圾清运人员的劳动强度,规范居民的垃圾处理行为,通过创造干净、清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xx今年六月通过公开招投标,投入3295500.00元购买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8辆,车厢可卸式垃圾箱268只,垃圾箱将按该乡所辖自然村的大小分配投放,目前已陆续投入使用。

另外xx整合了县级扶贫专项资金4890000.00元用于建设2t、4t、6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设施各1套:其中2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选址在吉白村,4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选址在摩龙村,6t垃圾热解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选址在马米村,并将聘专职驾驶员负责将垃圾箱运至垃圾热解设备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该工程正处在工程招投标阶段。

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成后,xx居民基本能积极将生活垃圾投放在垃圾箱或垃圾车上,有效杜绝乱扔垃圾包现象,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整体文明素质、提高xx村镇的整体形象。

建设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目前,xx结合罗平县万峰湖流域沿河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预计整合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750万元对大丫落村、四社村、苦干歹、德克村和舍迫村五个示范村进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村庄污水收集沟渠、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此项工作正在施工中,建成后将能解决村落60%以上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下一步,将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的申报在全乡铺开。

集中开展环保宣传。利用赶集日人口流量大的优势,在醒目位置悬挂环保宣传标语2条,发放宣传图册150份,宣传袋50个,与群众畅谈环保理念,耐心讲解环保知识;利用“6.5”世界环保日宣传活动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仪式,组织人员对老厂集镇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大清扫。以新修订的《环保法》为重点,在中小学课堂开展教育宣讲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开展清洁乡村培训。加对保洁人员和妇女代表进行了集中培训,要求保洁人员对村社公路实行一周一普扫,定期巡回保洁,做到路面无积存垃圾和人畜粪便,无污水横流;村庄道路两侧、沟河、水塘无成堆垃圾,沟渠通畅;村民柴堆、草堆、粪堆、农机具等物品无乱堆乱放现象。要求妇女协助宣传乡村清洁工程,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投放。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xx结合美丽宜居省级重点村建设,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投入资金近400余万元,新修道路3.7公里,安装饮水管道5408米,修建防洪沟渠1782米,新建和修缮雨污收集管沟2.2公里,新建和修缮活动场所4个1120平方米,建设活动广场4个3000平方米,公共卫生厕3个,栽植绿化树2914株,绿化公共场所3000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0盏。

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从2016年起,xx人民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奖补资金,对乡村清洁工程实行以奖代补。各村(居)委会把乡村清洁工程纳入村民“一事一议”范围,动员村民自愿捐资支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乡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按人口、集镇商铺、公职人员及上级补助共筹集资金483900元,初步估算除去驾驶员工资、车辆保险及维修、汽油消耗、保洁经费等基本持平。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近年来,xx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从地膜回收、化肥使用、农药控制、粪污处理四方面着手“四管齐下”,以控制污染源为主,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稳步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地膜循环利用。销售、推广使用厚度0.01mm以上的地膜,推广适时揭膜技术,确保烤烟在大团棵开始进入旺长期或烤完中部烟后揭膜,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揭膜,小春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期揭膜,其他作物根据气候、生长特性适时揭膜,力争到2017年推广农作物适时揭膜3万亩以上。建立健全残膜回收网络,在全乡共设8个残膜回收点,全乡2015年计划回收155吨残旧地膜。

     化肥科学施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鼓励肥料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乡(村)直销网点,开展配方肥连锁配送服务,农技、烟草、供销等部门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调供专用肥,指导农户科学施用测土配方专用肥。每年整合烟草部门资金,补助烤烟、粮食主产区发展秋冬绿肥种植翻压还田,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推进绿肥种植和秸秆综合利用,每年绿肥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农药减量增效。结合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利用害虫天敌,加快黄板诱蚜、灯光诱控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机动喷雾器等高效施药机械,减少田间农药使用量,提高化学农药利用率。

     粪污无害化处理。规范新建和已建养殖小区(场)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畜禽清洁养殖,整合项目资金建设沼气池、堆粪发酵池等设施,全乡已建成沼气池、发酵池502口,引导养殖户农牧结合,发展“畜—沼—粮(经)”循环生产,就地消纳利用人畜粪污。

(四)加强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板报、标语、发放环保科普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

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对餐饮饭店、农家乐业主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卫生防疫知识培训,提高饭菜卫生质量。

三是组织专题活动,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

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人们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几点体会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不能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明、生态是人们外在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我们的创建活动就是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明确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强镇的工作思路,大搞环境美化绿化,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地营造好这个“发展旅游、吸引资金的硬环境”,使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创建生态乡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农村城市化不仅要求在外部形态上有林立的高楼、发达完善的市政设施、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成果,这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解答的基础性课题,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三)创建生态乡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创建生态乡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抓好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班子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体现领导班子讲政治的高度。因为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民生工程,抓好创建工作就是为民办实事。

(四)创建生态乡镇,必须领导带头、责任到人。要完成创建的各项工作,必须成立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建立创建活动负责制。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各职能站所、各村委会和各必须明确了主要领导单位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必须制定了领导责任制奖惩办法,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编制切实可行的城镇环境总体规划。

(五)创建生态乡镇,必须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创建生态乡镇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都意识到生态创建活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要通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改变镇容村貌,促进群众增收,让群众感觉到创建活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营造浓厚的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气氛。

四、今后工作思路

开展创建xxxxxxxxx省生态乡镇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镇的经验,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牢固树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的战略理念,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后将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村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村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和业主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废”治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渗透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业主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治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四)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勇于碰硬,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我们决心以本次创建工作为契机,更加扎实努力工作,不断提高xx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绿色生态的乡镇而继续努力!

创建省生态乡镇的汇报材料

市环保局:   近年来,固军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群积极投入到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中,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现将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情况汇报于后:    一、基本情况

   固军乡位于四川省万源市东南部,东邻万源市井溪乡,西挨宣汉县石铁乡,南靠宣汉县渡口乡和樊哙镇,北接万源市的白羊乡。距万源城区66公里,达州市城区117公里。全乡幅员6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143人。城镇常住人口3000人,城镇化水平为30.32%。201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3436元。固军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强力推进“加快发展、富民强乡”的进程,在加快经济发展和场镇建设的同时,加强场镇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完善场镇环境基础设施,建立了有效的环保工作机制和创建机制,在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中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的促进了固军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组织动员

   固军乡在创建生态乡建设工作中,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乡政府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挂帅、乡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政府一把手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本乡的城镇建设规划、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制定了工作制度,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全乡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创建以来,根据《固军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和《固军乡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年度生态环境工作计划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强化宣传

   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环境优美乡镇的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卫生意识的提高。发展教育宣传栏、板报、宣传册的宣传主要渠道作用进行宣传,在主街道和重点村还设立宣传标语。在全乡实行全民动员,提倡人人珍惜良好卫生环境,收到了较好的成果。    四、落实措施

   为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乡认真按照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合理的发展规划,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境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   (一)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加强集镇和农村的环境建设和管理。集镇范围落实乡机关干部、乡属各单位负责人、卫生保洁人员的分片包街责任制,加大集镇管理力度,聘请3名保洁员、一辆保洁车对集镇实行全天候保洁;设置交通标识;在各村新建垃圾池,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聘请多名志愿协管员配合路政、公安、交警等部门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整治,改变脏、乱、差现象,提升集镇形象;农村范围落实村干部的包片责任制。   (二)加强对于各个集中饮水取水点的监测,严厉打击偷伐森林,往河里乱到垃圾等现象。   (三)突出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这个重点,清理公路沿线厕所20多个,柴草100多垛。    五、取得的成绩

   我乡在生态乡镇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地表水声环境质量达到规划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6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场镇以外45%以上农户均使用沼气,全乡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2%。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业化肥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六、存在问题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9

我们集中力量,从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入手,本着边建设、边整治、边规范、边加强管理的原则,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目标要求,常抓不懈。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实施了苍山路、光明路、振兴路、北外环、兴大街、东外环、S225省道城区段绿化、滨海西街绿化、新一中道路、文化广场等20余个整治建设工程。城区苍山路、中山路、国策路、沭新大街西段、滨海西街、振兴路、光明路、北外环、东外环等50余公里的城市道路得到了高标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涉及拆迁面积5.4万多平方米,累计新硬化面积35万平方米,敷设管涵5万多米,铺装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对常林大街西段、苍山路北段、S225省道城区段、滨海西街、城市四入口等城区主要路段两侧进行了绿化,大幅度增加绿化量,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投资700多万元,对常林大街、沭新大街等主要路段,更换安装了380多盏高标准路灯,目前,城区共新安装高标准路灯2300多盏,亮灯率达99%以上,道路景观焕然一新。其中,苍源河公园建设工程全长4900米,绿化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工程包括公园建设、绿地建设、附属设施安装、排水建设等项目,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集游览、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每至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每晚近3千余人在此休闲娱乐,该工程目前已被列为*市最佳人居工程范例,正申报山东省最佳人居工程奖。同时,规划建设了县城公厕、集贸市场、城区停车泊位,对旧损路面进行整修,实施立面改造8万多平方米。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工程三项并举,加大了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综合力度。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搞好旧城改造,规划建设了金都、花园、锦华苑、阳光居等住宅小区,累计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二、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把城区市容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常规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并重。把城区分为“三纵三横两曲线”,先后开展了交通秩序整治、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市场秩序和季节性治理等专项执法活动,组织城管执法、建设、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了59次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清理电话亭棚180余间,售货厅150余间,厅23间,违法违规建设2200余平方米,清理无证运营车辆和机动三轮车600多辆。坚持堵疏结合,突出划行归市,先后对城区道路两侧及苍源河两岸的摩托车、自行车市场,国策路中段自行车早市,彩虹桥南侧河滨街菜市场,以及夏秋季打场晒粮进行了清理,查处非机动车380多辆,清理市场600多平方米,整治打场晒粮75次。同时与113个驻城单位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临沭县城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强化对“门前三包”工作的督促检查。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召开4次专题会议,组织6次集中检查,下达26份整改通知书,对13家“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以常林大街、苍山路、中山路、沭新大街等17条城区主次干道为重点,围绕治理脏、乱、差等难点问题,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店外广告牌,持续加大对乱摆乱占、乱贴乱画的清理整治力度。目前,已取缔占道经营摊点1220多个,规范店外经营2400多处,取缔夜市大排档和露天烧烤173处,查处噪音严重污染违法施工案件29起,清除“野广告”3600多处,面积4300多平方米。同时,对城区道路进行全天保洁,垃圾清运率达97%以上,加强了对城乡结合部、居住小区和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环境的治理,依法对乱倒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共清运垃圾8万立方。

三、加大污水大气污染治理,城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投资6499万元,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牛腿沟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池土建部分及配套设施、办公楼主体工程、院墙等已经完工,设备安装现已基本调试完毕,本月底将试运营。总投资3673万元、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全面完成厂区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供电线路架设以及院墙等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完成截污管网敷设6000余米,其余管网正在测量规划建设中。同时,大力开展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在集中供热范围内,全面取消了燃煤小锅炉,取缔小锅炉70余处,治理污染不达标企业21家,进一步改善了城区水质和大气环境。

四、推进村镇综合整治,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在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集中治理。先后对全县12个乡镇驻地一条街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完成了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加大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村镇环境。工作中,把整治重点放在省级中心镇、市级重点镇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乡镇,沿国道、省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行政村街以及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村街和示范村街,抓点带面,抓示范带一般,以典型整治拉动整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与“全市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郑山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大兴镇李格庄村、郑山镇丰岭村、白旄镇华山村、青云镇后齐庄村、店头镇大垛庄村、石门镇白毛村6个村为文明生态示范村,以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村镇搞好建设。在做好有机结合文章的同时,注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大对村镇违反规划建设法律法规行为的严肃查处,先后开展了村镇规划建设执法大检查活动,查处违法面积6000余平方米。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职责明,在各乡镇和村街大力实施“一池四改一利用”工程,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收到较好的整治效果。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才能建设出更好的、现代化的城市和村镇。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声势。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其参与搞好整治的积极性,在县城区和村镇驻地、各沿街单位门口设置宣传牌,在主要街道悬挂过街横幅,在全县由建设、宣传、城管执法、交警、交通、工商等单位组织宣传组,出动宣传车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城市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文明乡镇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标准等一系列宣传明白纸3万余份,一并发放到沿街各单位、经营门店和各乡镇村街。专门在电视上开辟专栏,全面深入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街、文明单位以及争做文明市民的标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临沭形象,靠我创造”、“临沭是我家、整治靠大家”的意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议,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下发了《20*年临沭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临沭县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范围、内容、标准以及工作分工进行了明确,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及乡镇对照县里的总体工作部署,对整治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列出了12项整治内容进行细化考核,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制定出严格的考评、表彰、激励措施,把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身上,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切实协调了各级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

乡镇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乡镇规划;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乡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村规划领导小组要认真制定《城乡规划法》学习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宣传重点,组织村、组干部进行学习,指定专人负责,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形式:①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和宣传标语。②组织人员在镇区中心广场和人流集散量大的地方散发宣传材料。③在宣传栏内制作《城乡规划法》和规划专栏,长期宣传。④组织宣传车辆在各村进行巡回宣传。完成行政村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要建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完善乡镇规划管理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尤其要加大对镇、村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未编制规划的不得进行建设。在镇、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镇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国土资源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完善土地审批管理和土地监察管理。各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加大力度,切实加强乡镇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完成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

1加快规划,促进新农村建设

各乡(镇)政府应依照《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加快编制建制镇及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要优先加快重点镇、中心村和公路沿线控制区等重点地段的规划编制。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完成后,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施行,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的错误行为。

2明确报批,确保规划实施

作为基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要充分履行职责,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辖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实行选址意见书和开工许可证制度(以下简称“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由建设单位或个人先向乡(镇)建设管理机构申领申请表,如实填写后由村委会签署意见,经乡(镇)建设管理机构(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和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上报县建设部门依据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批准发放《选址意见书》。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依法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区政府批准后,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涉及土地征用或占用农用地的,必须依法报请有权批准的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用手续。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向乡(镇)建设管理机构领取“开工许可证申请表”,如实填写后由村委会签署意见,经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审核,报县区建设部门依法审批,核发《开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开工许可证》后,经乡(镇)建设管理和土地管理人员现场放线后工程方可开工。

严禁在公路两旁违法建房,确需在公路沿线建设的应当与公路保持法定的距离,即从公路边沟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特殊情况,在报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审核时,必须征得县区交通路政管理机构的同意。公路弯道内侧及平交道口附近还需满足公路长远发展规划标准的行车视距或改作立体交叉的要求。

3明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村居民个人建房二层(含二层)以下的,取得《开工许可证》后,乡(镇)建设管理机构要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县建筑工程管理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村民自建限额以上住房(二层及二层以上或投资30万元以上或300平方米以上),以及加层、改扩建房屋必须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建筑工程管理机构负责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督,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协助管理。乡(镇)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协助建设单位向县建设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规划建设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规划意识和服从规划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违法建筑工程的监督查处力度。各乡镇要加强与建设、土地、交通等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及时制止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乡镇村庄规划的严肃性,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人民群众安居做好保障服务。

4完善配套,提高管理水平

4.1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加强以道路、绿化、管网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置广场、停车场、公厕、垃圾收集点等功能配套设施。加大给排水工程建设投入,确保城镇饮用水安全。同时要抓好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加强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商业金融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4.2加强城镇环境的综合管理

以环境整治为抓好,以“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强化镇容镇貌管理,做到日常维护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市政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推广雨污分流,管线下地。推广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和沼气池“三改一池”一体化建设技术。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制度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制度。建设清洁文明、管理有序、舒适和谐的农村新集镇。

5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5.1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发展

做大盘强中心镇、引导发展其他镇,以中心镇建设的示范作用带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把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市场、文化、信息适度集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成为集聚非农产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发挥其承接城市、带动农村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农业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资源、立足实际,大力培育乡镇特色工业,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培育乡镇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形成产业支撑,增强中心镇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

5.2抓好城乡统筹示范点建设

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示范点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完成示范点道路交通干道和耕作便道的硬化、油化。加快农村饮水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户户吃上自来水。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修建篮球场、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农资超市等一批基础设施。坚持突出特色、突出规模、突出效益,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和特色农业产品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