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十篇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十篇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35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1

[关键词]货物出口贸易;净出口比率指数;三大类产品

[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72-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上,更表现在出口的比较优势上。

1货物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

衡量货物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采用傅朝阳,陈煜(2006)使用的净出口比率指数(nettradeRatio,简记为ntRij)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2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衡量

出口贸易产品的分类有很多种,本文按照如下的两种分类方法分析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

2.1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变化

按照传统的分类,我们把出口贸易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此基础上衡量这两类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见下表)。从下表和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80―1994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的ntR指数一直大于0,说明在这段时间初级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该指数虽然在1982―1985年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增长时间,在1985年达到峰值0.45之后迅速下降,在1995年首次下降到0以下,自此初级产品就从比较优势转入比较劣势,且比较劣势逐年增大,到2008时,初级产品的ntR指数已经下降到-0.65,说明中国的初级产品具有极大的比较劣势。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经历了相反的发展历程,在1980―1993年的绝大多数年份,工业制成品的ntR指数都小于0,说明这段时间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具有比较劣势,1985年比较劣势达到最大,为-0.46,此后该指数持续稳健增长,并从1994年开始一直维持在0以上,并在2008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0.27。

以上的数据说明中国1980―2008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的变化历程:初级产品从较大的比较优势逐渐变为较弱的比较优势,然后又变为较弱的比较劣势,再后来变为较大的比较劣势,最后变为极大的比较劣势;工业制成品从较大的比较劣势逐渐转变为较弱的比较劣势,最后变为较弱的比较优势。

2.2三大类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

我们按照1位数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代码可以把中国众多出口产品分为十大类,其中SitC0~SitC4为资源密集型产品,SitC5和SitC7为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6和SitC8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此基础上衡量各类出口产品以净出口比率指数表示的比较优势。计算结果如上表所示。

从上表和图2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80―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各自比较优势的变化历程。出现这个趋势的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缺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出口只能较多地依赖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劳动力和资源,因此,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出口的产品也较多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对外开放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及资源供需的矛盾,外资较多地进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资本和劳动力成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因此相对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3结论

虽然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

(1)工业制成品迅速从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迅速变为比较劣势,且劣势程度越来越大。

(2)资源密集型产品从较高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且程度越来越大;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较大的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但不太明显;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传统优势产品,且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优势不断增大。

总体上来说,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断增长,但在出口贸易的发展中也积累了很多的问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充裕资本的大量投入而不是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如不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出口贸易就不能真正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虽然从工业制成品贸易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中国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迅速优化,但是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拥有自有品牌、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的出口还很少,在世界相关产品的出口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还相当小;出口贸易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附加值很低的低端生产加工环节等。因此在研究中国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发展状况时,既要看到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要看到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并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齐俊妍.中国是否出口了更多高技术产品――基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8(9).

[2]张杰,李勇,等.出口与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率――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1).

[3]赵伟,李淑贞.出口与产业生产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检验[J].技术经济,2008(5).

[4]傅朝阳,陈煜.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J].经济学季刊,2006(1).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2

   得益于特殊的地缘和省情优势,福建的出口贸易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出口贸易额1979年仅为2.46亿美元,2010年则高达714.97亿美元。[1]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优化。1979年以来,福建重点发展了水产品、鞋类、罐头、机械电子、矿产及加工品、服装、茶叶、首饰等10类产品,经过10年发展,1990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24种,机电产品出口达5.13亿美元,占福建出口比重的22.9%。[2]1993年福建贯彻“以质取胜”的出口战略,推进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年福建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产品达76种,其中运动鞋和尼龙伞的出口达1亿美元以上,机电产品出口11.7亿美元,占福建出口比重达20.1%。[3]2010福建机电产品出口293.9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1.1%,其中金属制品、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类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迅猛,出口额分别为18.84亿美元、130.47亿美元、31.88亿美元和39.49亿美元,分别增长59.8%、33.6%、39.4%和5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31.75亿美元,占福建出口总额的18.4%,同比增长25.8%。[1]为了深入分析福建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笔者拟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指数进行研究。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index,简称tC)用来反映一国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该指数表示为:tC=(Xi-mi)/(Xi+mi),Xi和mi分别代表第i种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般而言,tC值介于-1与1之间,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其tC值越接近于1,出口竞争力较差的商品tC值越接近于-1。由于对世界整体而言,Xi≈mi,tC≈0,所以该指标也反映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而言,一国或地区的某一类产品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michaely指数(mi指数)用以反映一国或地区某一类产品进出口相对于本国或地区整体进出口的优势或劣势,该指数表示为:mi=Xi/∑Xi-mi/∑mi。Xi和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i和∑mi分别表示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mi的取值范围为[-1,1],正数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相对于本地区整体出口具有竞争优势,负数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相对于本地区整体出口竞争力具有劣势。在商品分类上,拟采用联合国颁布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行划分,分别是: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SitC0),饮料及烟类(SitC1),非食用原料(SitC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3)和动植物油、脂及蜡(SitC4),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SitC6),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杂项制品(SitC8)和其他未分类产品(SitC9)。其中SitC0-SitC4为资源密集型产品,SitC5和SitC7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SitC6和SitC8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于SitC1类产品,由于烟草是典型的政府控制、贸易保护的产品,而饮料则由于运输成本过高,是当地消费倾向显着的商品,且烟酒和饮料的进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较大,因此其进出口并不反映比较优势或者比较劣势,[4]且该类产品占出口比重较小,同时,由于SitC3、SitC4的商品性质与趋势与SitC2类同,SitC9类产品出口额和比重较小,因此,本文对这几类产品不予讨论。由测算竞争指数(见表1)得到的结论如下:

   1.资源密集型产品中,SitC0类产品出口竞争优势较强,tC指数平均都在0.5以上,但是2008年的指数偏低,2009年有所恢复,2010年则略有上升,表明该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其mi指数偏低,接近于0,表明该类商品在福建的出口贸易中不具有显着的优势。SitC1类产品tC指数较高,1999-2004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接近于1,表明在这段时间内该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很强。但2005年起该类产品tC指数急剧下跌,2008年起出现负数,2009年和2010年则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其mi指数也一直在0附近波动,表明该类产品在福建出口商品中不特别具有优势,同时其自身的出口竞争也逐步趋于劣势。SitC2类产品tC指数一直为负且日益趋向-1,而其mi也是小于0并且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该类产品处于严重的比较劣势。

   2.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SitC5类产品tC指数从2005年后开始趋向于0,竞争劣势逐渐缩小,但是2009年又有扩大的趋势,2010年略为好转。其mi值也小于0,表明该类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受金融危机的波及仍然较大。SitC7的tC值在2002年由负转正,呈现上升趋势,mi值在2007年以后也开始不断上升,然而2009年与2010年则双双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虽然该类产品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且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3.劳动密集型产品中,SitC6类产品的tC值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其mi值2005年后由负转正且逐步扩大,但是2009年均有所下降,2010年略为回复,表明该类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但是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SitC8产品tC值与mi值在所有的出口商品中为最高,其tC值最高的时候接近0.9,mi值最高时达到0.4,但是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其他类产品不同的是,2008年该类产品的tC值没有下降,2009年tC值与mi值反而略微上升,表明该类产品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金融危机影响有限。综上所述,目前福建出口商品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包括服装、鞋子、箱包等在内的杂项制品;其次,资源密集产品中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其劣势有缩小的趋势,大部分产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危机后竞争优势分析

   1.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影响分析。资源密集型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在于福建拥有适合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扶持。福建复杂多样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合发展多样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同时,在中央农业政策的支持下,福建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和烤烟为主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它们一直是福建的顺差产业。[5]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台湾是福建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市场尤其是美日欧消费信心受到打击,市场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人民币持续升值,经济不景气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福建农产品的贸易摩擦加剧。同时,福建省内农业劳动力和农资产品的价格纷纷上升,导致农产品成本不断提高。这些内外因素造成福建该类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2009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回暖,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区的成立以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福建农产品的出口,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回升。但是,经济复苏的缓慢性以及前述种种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危机后福建该类商品的竞争优势仍旧存在着相当的挑战。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3

【关键词】战略税收筹划;Swot分析;内部条件;外部环境

现代企业面临着激烈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人们更加关注税收对企业盈利和形成竞争优势的影响,这使得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具体方法的探索上,应借鉴战略管理的思想来审视和把握企业的税收活动,企业战略税收筹划便应运而生。经过持续研究与发展,税收筹划的战略思想已逐渐树立,理论框架已初步形成。战略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需要我们熟悉并广泛运用一些分析工具,本文将对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税收筹划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阐述。

一、Swot分析法的含义

战略税收筹划是在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税收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就其纳税计划所作出的全局性的安排和策略。税收环境分析是战略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企业在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之前,应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明确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外部条件的机会和威胁,根据税收环境的情况及变化,适时选择和实现战略税收筹划方案。Swot分析法正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税收筹划的战略目标,给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提高税收筹划的效率。

Swot由英文单词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和threat的第一个字母组成,表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将企业的内部分析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在战略税收筹划中运用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明确企业可利用的税收机会和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并将这些机会和风险与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税收筹划的不同战略措施。

二、Swot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Swot分析法首先应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寻找“S”“w”“o”“t”,在综合分析战略税收筹划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战略方案。

(一)内部条件分析,确定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指能使企业处于一种相对优势地位或主动态势的因素;反之,能使企业处于一种相对劣势地位或被动态势的因素即为劣势。由于优势和劣势这两类因素来自于企业内部,处于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每个企业都应定期检查自己的内部情况,明确优势与劣势,才能在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时做到扬长避短。

分析企业的内部条件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所面临的税收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流转性质的税收,又有所得性质的税收,还有诸如房产税、印花税等其他性质的税收,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具有“税收链”的观念,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虑整体和全局的税收利益。

2.由于企业是一个整体,必须对企业整体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组织结构、高层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

3.由于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概念,因此必须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才能发现和确定它们。

例如,上市公司在资金来源上具有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的优势,但由于股利从税后盈余中支付,相对于债务筹资方式,股权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因而,上市公司从筹资税收筹划的战略考虑,应根据其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制定各种资金组合方案,比较其税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确定适当的负债比例,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二)外部环境分析,确定机会和威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将对企业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正因如此,外部环境分析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职能。外部环境分析涉及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的变化。要全面掌握企业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应对经济、技术、法律、竞争、物质和社会人口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将有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税收筹划战略。

机会是企业业务环境中重大的有利形势。诸如政策变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技术进步、供应商良好关系、银行信贷支持等都可视为机会。威胁则是环境中构成企业业务发展障碍的重大不利因素。企业所处的环境中随时都存在机会和威胁,只是它们对不同企业的作用不同而已。例如,自2008年开始,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建立以产业优惠为主的新的优惠格局。这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环保与节能项目等是一个机会,但对原享受外资和区域优惠的企业又构成了威胁。

(三)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

一旦确定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将企业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管理者即可着手制定战略税收筹划方案,该方案应能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尽可能避免内部劣势和克服外部威胁。

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税收筹划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税收筹划与战略管理有着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只有在战略管理的框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当企业战略决策是否进入某个市场或某个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该市场或行业的潜力如何,而不是税收筹划。比如,在我国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后,仍有许多外国投资者考虑投资中国,其看中的并不是中国的税收优惠待遇,而是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发展空间。再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达到扩大市场、击垮竞争对手、减少投资风险等战略经营目标,从低税区向高税区转移利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战略是税收筹划的导向,税收筹划要为企业战略服务。

以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为例,Swot分析法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三、Swot分析模型的方法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劣势+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劣势+威胁(wt)组合。对于不同的组合来说,总有一些税收筹划战略与之相对应,也就是说,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有一些特定的税收筹划战略可供选择。图2表明某些税收筹划战略与不同的Swot因素组合之间的关系。在图2中,横轴表示内部优势和劣势,纵轴表示外部机会和威胁,横、纵两轴把平面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优势+机会(So)组合,第二象限为劣势+机会(wo)组合,第三象限为劣势+威胁(wt)组合,第四象限为优势+威胁(St)组合。

(一)优势+机会(So)组合

在图2中,最有利的情况当然是第Ⅰ象限,即优势+机会(So)组合。在这一区域内,企业具有某些方面的内在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了有利机会,可以采取增长型的税收筹划战略。增长型战略是一种发挥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比如,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从事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可以趁机增加投入,增强自我改造能力,应该采取的战略是提升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以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要求,使优势与机会能充分结合并发挥出来。

(二)劣势+机会(wo)组合

图2中第Ⅱ象限为劣势+机会(wo)组合。在此区域中,企业存在一些外部机会,但由于其内部弱点而妨碍了机会的利用,使得环境提供的机会与企业内部资源不相适合,企业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所以,企业应采取扭转型税收筹划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来克服内部弱点,促使企业劣势向优势方面转化的战略。例如,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的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某企业的弱点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新增的利润不足以弥补新增的税收负担。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考虑把该企业进行分立,组成几个小型微利企业,来减轻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负担。分立后的每个企业经营某一方面的专业业务,其年应纳税所得额、职工人数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小型微利企业的临界点。但要权衡企业分立所花费的各种成本与节税效益,以及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规划战略,慎重决策。

(三)劣势+威胁(wt)组合

图2中第Ⅲ象限为劣势+机会(wo)组合。当企业内部劣势明显且外部威胁巨大时,企业就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此时,宜采取防御型战略,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例如,自2004年开始,我国政府对小汽车消费税减税问题作出调整,对达到欧洲Ⅱ号标准的小汽车停止减征消费税,达到欧洲Ⅲ号标准的小汽车减征30%的消费税。这对投资不符合新达标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构成了很大威胁。若一家企业年产过5万辆汽车,就意味着每年要多交上亿元的税收,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当税收政策不利于企业发展时,成本压力迫使很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调整发展战略,通过提升引擎标准来回避成本方面的劣势。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无法达到环保汽车的要求,收缩或退出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四)优势+威胁(St)组合

图2中第Ⅳ象限为优势+威胁(St)组合。在此区域中,企业具有较强内部优势,但也面临较大的外部威胁,使得企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应采取多种经营战略,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上所述,欧洲Ⅲ号标准的出台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价格下降;燃油税开征、油价上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性能要求的大幅度提高等,都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汽车,不仅能够享受到减征消费税的优惠,还能获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的好处,从而回避外部威胁的影响。

四、结束语

Swot分析法运用于企业税收筹划战略分析可发挥企业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将企业税收筹划战略建立在对内外部因素分析及对竞争势态的判断等基础上。总之,Swot分析通过对各项业务所面临的税收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分析,形成一种相应的税收筹划战略的合理框架。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昌.财税名家蔡博士精解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8-21,44-47.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4

论文关键词:第四,上海,阿波罗,大厦,有限公司

1.1公司的机会与威胁

将前面的外部环境与商务中心行业环境及竞争环境相结合,可以总杰出外部环境中潜在的机会与威胁。

2.1.1潜在机会(o)分析

1.全球金融危机见底回升: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回升,包括美国、一些主要发展国家已经见底回升,进而带动各个产业的复苏。

2.中国经济的高稳定发展: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整体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进而使得房地产行业更加兴盛。

3.金融危机导致的行业整合,购并机会大增:在金融危机中,有许多商务中心发生亏损,资金紧张,濒临倒闭。而阿波罗仍有30%以上的毛利率和10%净利率,在此情况下,可利用良好现金流进行投资或并购。

4.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为了提升商业地产,俗称楼宇经济,颁布如住宅禁商等法案,带动商业地产的持续发展。

5.商务中心产业进入增长期:对于商务中心行业经营模式接受度提高,商务中心产业在中国进入增长期阶段。

2.1.2潜在威(t)分析

1.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仍面临一连串的不确定性。如迪拜的债务危机,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等,这些不确定性将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2.竞争激烈:在区域市场上为抢夺少数客源,不惜降价甚至赔钱求租,,对公司运营产生很大影响。

3.产品的同构型强:商务中心行业主产品差异不大,需要建立垂直或水平的服务产业链形成差异化,提升竞争力。

4.供货商议价能力增强:对于商务成熟区域,优良写字楼有限,供货商少,供货商议价能力增强。

5.低价产品的打击:一些开发商或小业主,为自身写字楼培养客户作为过度,自行开设商务中心,因无租金成本,可提供市场品质相近但更为低价的产品。

1.2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2.2

2.2.1公司优势(S)分析

1.企业品牌:上海阿波罗大厦有限公司品牌,在上海从事办公室租赁业务已有10年以上历史,在服务人性化上有很好的口碑。在上海市中心延安高架经过路段拥有写字楼。

2.服务质量控制能力强:为全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使用iSo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服务品质。

3.资金实力不弱:在同行业规模公司中,公司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无需依靠贷款。

4.盈利能力:阿波罗目前盈利能力期,在金融危机中,虽有分店亏损,但综合来看仍保持30%以上的毛利率及10%以上的净利率。

5.拥有物业管理协助,降低运营成本:拥有大楼物业管理资质,在多项服务上,如装修、it维护等,可直接由物业团队处理,无需另行支付外包公司。

2.2.2公司劣势(w)分析

1.客户来源较少:七成客户来源均倚靠中介公司,自身业务无市场开发能力。需加强培训强化业务能力,尽量降低中介依靠程度。

2.新点开发能力弱,且分店少无规模经济:由于开发新点无科学数据,仅靠拍脑袋决定;决定后开发无标准化,速度缓慢。分店较少,采购上无优势。

3.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人力资源不足,有新想法也无法诉诸于实行。

4.人激效果不佳:激励机制很多还处于单纯的物质激励的阶段,难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提升他们的进取心。

5.培训项目无法确实有效提升员工能力:没有把培训和发展放在一起考虑,进行规划和实施。对于培训的需求分析及计划等等都只是表面。

6.组织内缺乏有效沟通及授权机制:现有管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部门之间经常存在相互推诿和扯皮现象,配合和合作矛盾突出。一线服务人员所具有的权利没有明确界定,无法为顾客提供立即且个性化的服务。

1.3Swot矩阵

2.3

2.3.1公司Swot矩阵

经过4.1分析外部环境条件的机会与威胁,以及4.2内部公司环境的优势与劣势的综合比较后可以得到下列的Swot矩阵,并进行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扩大优势、转化劣势,避开威胁、抓住机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商学院率先采用的一种战略分析方式。根据企业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设计出So、wo、St、wt战略。

图10Swot战略定位图

Figure10SwotStrategyposition

1.优势-机会(So)战略是发挥企业优势去把握机会的战略,即增长型战略。

2.劣势-机会(wo)战略是通过外部机会来弥补企业劣势,以求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即扭转型战略。

3.优势-威胁(St)战略是利用企业优势来应对外部环境威胁的战略,即多元化经营战略。

4.劣势-威胁(wt)战略是通过弥补企业劣势或放弃来规避外部威胁的战略,即防御型战略。

建立阿波罗公司Swot矩阵分析表:如下表1

(S)

1.企业品牌

2.服务质量控制能力强

3.资金实力不弱

4.盈利能力

5.拥有物业管理协助,降低运营成本

劣(w)

1.客户来源较少

2.新点开发能力弱,且分店少无规模经济

3.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4.人激励效果不佳

5.培训项目无法确实有效提升员工能力

6.组织内缺乏有效沟通及授权机制

(o)

1.全球金融危机见底回升

2.中国经济的高稳定发展

3.金融危机导致的行业整合,购并机会大增

4.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5.商务中心产业进入增长期

So略

1.寻找直接或间接竞争者,利用资金实力的收购或投资,扩大上海地区以外市场。

2.运用企业品牌优及物业管理经验优势,提供写字楼混合性服务

3.运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连锁加盟体系

wo略

1.利用并购或投资机会,增加分店数量

2.加强与政府关系,运用相关政策,开拓新点

3.运用政府各项产业政策,进行整合,开发新服务项目

威(t)

1.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2.竞争激烈

3.产品的同构型强

4.供货商议价能力增强

5.低价产品的打击

St略

1.利用现有物管理低成本优势,降低低价产品打击,持续提升盈利

2.利用物业管理优势,发展不同产品服务

3.运用资金实力并购相关行业提升规模,降低供应商议价能力

4.利用优良的服务质量控制能力,使客户拥有同样的服务内容,不同的服务品质

wt略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更新培训系统,确实提升员工各项能力,以利开发新点、新产品

2.提高员工激励措施,强化企业文化经营

3.加强组织沟通,确定职掌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5

企业必须依靠正确的营销战略才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性,营销战略的正确选择来自对企业营销战略地位的正确判断,企业营销战略地位又受制于企业内外部的诸多因素.多年来人们一直探讨判断企业营销战略地位的方法,Swot分析认为是其中较有效的一种.Swot分析指的是对企业的优势(s:Strengths),劣势(w:w七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的分析一个优秀营销战略能够及时抓住环境中的机会,成功回避环境中的威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有效克服企业自身的劣势.因此,Swot分析成了营销战略管理中的基础工作·迄今为止,Swot分析都是采用定性的非系统的分析方法,通过罗列s,w,0,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个模糊的企业营销战略地位的胧廓,然后据此作出判断,带有很大有主观性与盲目性.本研究通过专家意见采集法,四半维平面坐标体系,强度梯度图等手段的综合应用,构筑出一个企业战略分析模型,使分析系统化和定量化.

2模型变t的界定与讨论

模型的变量体系包括:

结果变量:企业营销战略地位;

二级自变量:总优势力度,总劣势力度,总机会力度和总威胁力度;

一级自变量:影响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各种因素.

1.机会与威胁的界定:

机会是指环境中出现的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趋势(变化,潜在需求等).如果企业抓住了机会,就能改变其营销战略地位.威胁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趋势.如果企业无法回避威胁的话,就有可能损害其营销战略地位,机会与威胁的特点:

1)机会与威胁都属于企业外部条件即企业营销环境中的变动趋势,前者是有利的,后者是不利的.一般来说,企业对的机会与威胁的可控度小一点.

2)环境中出现的新趋势往往具有二重性,对某些企业是个机会,对另些企业却是个威胁,甚至在某些情况,对一个企业的某些产品线是机会,对另一些产品线是威胁.

3)机会与威胁都属于一种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趋势,它们对企业的影响大小决定于其估计的发生强度和估计的发生概率.如果将影响大小定义为力度的话,则机会或威胁的力度=估计发生强度x估计发生概率。

2.优势与劣势的界定:

优势是指企业具备的优于竞争者能力和资源.优势是企业实力所在,它与环境中的机会构成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劣势是指企业具备弱于竞争者的能力和资源.严重的劣势会带来企业战略性的被动.优势与劣势的特点:

1)优势与劣势都属于企业内部条件,是企业自身所具备的.前者是有利的,后者是不利的,般来说,企业对优势与劣势的可控度大点.

2)优势与劣势都是相对而言,企业与其竞争对手都具备的优势不算优势,只有强于对手的才算优势;同样,只有弱于对手的才算劣势.

3)如果企业具备的优势,对市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的话,那么这样的优势就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4)优势与劣势之间也存在辩证关系,有一定的相对性,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判断·例如,地处边远地区的企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劣势,但却是大企业鞭长莫及的角落,在那里企业可有独占的优势.

5)优势与劣势的作用大小决定于其重要性和实际水平,如将优势与劣势作用的大小定义为力度,把其实际水平定义为强度,则优势或劣势的力度=估计其强度x估计其重要性企业的总优势力度,总劣势力度,总机会力度,总威胁力度.企业的总优势力度是由企业诸多所有优势的综合结果决定的,同样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也是由企业的综合结果决定的.因此,总优势力度,总劣势力度,总机会力度,总威胁力度可分别由下列式计算:

总优势力度S二又S艺/n、,S乞,艺=1,2,…,n,表示第乞个因素优势力度

总劣势力度w二又”万/71二,下V了,j二1,2,…,n二表示第j个因素劣势力度

总机会力度o二eok/n。,0无,k=1,2,…,n。表示第k个因素机会力度(l)

总威胁力度t二艺ti/爪,ti,l一1,2,…,nl表示第l个因素威胁力度

3.优势与劣势囚素

1)营销领域的因素:公司形象与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质量形象,服务形象,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促销效率,营业人员效率,研究与开发,渠道,地域复盖.

2)财务领域的因素:需要资金/可用资金,盈利性,财务稳定性·

3)生产领域的因素:装备,生产能力,工人素质.,生产技术,交货期.

4)人事领域的因素:领导素质,职员素质,组织效率,组织弹性与敏感度.

4.机会与威胁因素

1)政治环境的因素:政治稳定性变动趋势,法规变动趋势,权力结构变动趋势,政府政策变动趋势,对外关系变动趋势,国际政治环境变动趋势.

2)经济环境的因素:Gnp增长率,人均国民收水平增长率,政府财政政策变支趋势,政府货币政策变支趋势,政府对外经济政策变动趋势,经济周期的位置.

3)技术环境的因素:重大科技技术的进展,影响本行业的技术变化,技术转移的趋势,生产技术革新.

4)文化环境的因素:观念变动的趋势,信仰的趋势,风俗习惯及其变动,外来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的新观念.

5)行业环境的因素:政府产业政策变动趋势,行业边际利润率,行业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度,行业周期性,行业季节性,行业经济规模,行业集中度,行业进出难易,行业文化和组织.

6)市场环境的因素:消费水平与结构变动,市场容量及增长率,市场集中度,购买习惯变动,使用习惯变动.

7)竞争环境的因素:竞争格局变化,主要竞争者的变动,竞争者的退出与进入,竞争强度与习惯,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劣势,主要竞争者的战略动向与手法.

8)下游环境的因素:产品流通体系的变动,主要中间商的素质,主要中间商对企业的态度,主要中间商的稳定性.

9)上游环境的因素:供应体系的变动,主要中间商的素质,主要中间商对企业的态度,主要中间商的稳定性.

3营销战略模型的结构

1.模型的逻辑框架

2.专家评估

选定一定人数的企业内外专家,对各战略因素的强度及其重要性或概率进行评估,专家的意见可以采用专家评估表收集,也可以用德尔菲法来收集.,为建议使用专家评估表的表头,其中:l)中负值表示劣势,正值表示优势;中的负值表示威胁,正值表示机会,其绝对值愈大(即愈接近l)表示强度愈大.2)中重要性的值愈大表示其重要性愈大,反之亦然;中概率的值愈大,表示发生的可能性愈大,反之亦然.

3.各因素力度的计算

将专家评估表中的同一因素的强度值,重要性值或概率值取其算术平均值(各专家的意见权重相等)得到各因素的对应平均强度值,平均重要性和平均概率值.由这些值计算各因素的力度值,计算算式如下.

第乞个因素的优势力度S乞二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重要性平均值

第j个因素的劣势力度wj二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重要性平均值

第k个因素的机会力度ok=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概率平均值(l)

第l个因素的威胁力度ti二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概率平均值

4.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力度的计算

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和总威胁力度t是根据公式(l)的相应公式来计算的.

5.四半维坐标系的建立

以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和总威胁力度t等四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四半维坐标系.

6.构造营销战略四边形

在四半维坐标系的S轴、o轴、w轴和t轴上分找出由步骤4根据公式(l)计算出优势力度S、劣势力度w、机会力度o、威胁力度t的对应点Sl、01、H几、tl依次连成四点即得到营销战略四边形Sioiwiti此营销战略四边形就代表企业的营销战略地位·

7.营销战略类型方位0计算

营销战略四边形51oiH/ltl是四大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类型的选择依据,经过专家调查评估得出的企业优势51、劣势wi、机会01、威胁tl的估计值是无量纲的.在四半维平面中,Swot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以战略四边形的重心来确定,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所在的象限确定营销战略类型.对战略四边形Sioiwiti,其重心坐标p(X,y)二(艺蕊/4,艺,汀4).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引入战略类型方位变量,根据战略类型方位区分企业的战略类型,设0表示战略类型方位,则tgo=州X,其中0三0<27r.这样就可根据0的大小选择企业的战略类型·说明:第一象限优势与机会都大,企业应积极开拓,或靠实力或靠机会;第二象限实力弱机会大,应积极争取;第三象限劣势很大,威胁很大,保守应对.或回避,或退却;第四象限,优势大威胁大,应发挥实力抗争;而实力相对强的二、四象限部分应积极争取,相对弱部分,应调整应对.

8.战略强度的确定

对于相同的战略类型,企业还应确定其战略强度,即对同一战略类型,企业所采取积极开拓还是求稳、保守.为此,引入战略强度曲线来研究分析企业战略强度.定义在四半维坐标系内,坐标点尸(x,约的战略强度定义为X*Y·定义在四半维平面坐标系内,满足C一x*,其中C>0的坐标点(二,功所形成的轨迹L称为战略强度曲线,其中C为某一常数.由定义可知,曲线L上的每一点具有相同的战略强度.从几何图形可以看出战略强度曲线上的某一个点的战略强度就为过该点与四半维平面的相邻两半维的垂线与两半维轴所形成的矩形的面积·

为了便于讨论,这里引入研究战略强度的两个方向的概念,即战略正强度与战略负强度.所谓企业的战略正强度是指企业外部机会与内在优势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正强度计算公式U=01*Sl,其中01,Sl分别表示企业机会与优势·企业的战略正强度,影响企业的战略强度,由U的计算公式可知,对于企业具有相同战略正强度,可由不同的机会与优势的组合,它表明企业外部机会与内在优势在一定意义下的相互转换.由不同机会与优势所形成具有相同战略正强度的曲线,称为等战略正强度曲线,而不同等战略正强度曲线成一族战略正强度梯度,因此在分析中,用专家评估的总机会力度01,总优势力度Sl就可以计算出企业的战略正强度,不同的战略正强度值可以在战略梯度图进行战略正强度大小比较·

所谓企业的战略负强度是指企业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两因素共同作用结果,战略负强度计算公式V=tl川fl其中tlj夕i分别表示企业威胁与劣势.企业的战略负强度,影响企业的战略强度,由V的计算公式可知,对于企业具有相同战略负强度,可由不同的威胁与劣势的组合,它表明企业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在一定意义下的相互转换.由不同威胁与劣势所形成具有相同战略负强度的曲线,称为等战略负强度曲线,而不同等战略负强度曲线成一族战略负强度梯度.因此在分析中,用专家评估的总威胁力度wi,总劣势力度tl就可以计算出企业的战略负强度,不同的战略负强度值可以在战略梯度图进行战略负强度大小比较·

9.战略强度系数p的确定

企业所选择的战略类型,应采取何种强度,这就要求综合考虑分析中企业的战略正强度与战略负强度.为此引入企业战略强度系数并以此作为判断企业的战略强度依据.

10.营销战略向量的构成和营销战略的选择

综合上述,在Swot分析中,以战略方位0识别企业的战略类型,以战略强度系数判断企业的战略强度.在战略类型与战略强度谱坐标系中,坐标(p,0)形成以方位角0模为p的营销战略向量·通过营销战略向量就可以识别和判断企业的战略类型,战略强度进而选择企业的营销战略·

4结论

1.企业营销地位分析是制定营销战略的最基本出发点.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数学手段的引进,结合传统的定性手段,增加了Swot分析的科学性,并为Swot分析的计算机应用奠定基础,为企业快速、准确、科学地评估战略类型和战略强度提供了保证.

2.本模型的逻辑:通过专家评估计算出影响战略各因素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力度一计算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总力度一在Swot四半维坐标平面上构造营销战略四边形一确定营销战略向量的类型方位值与强度系数值一对应营销战略强度谱选择相应营销战略.

3.Swot模型应用成功的关键在于专家评估,其评估准确性决定了结论的准确性.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高校联合创新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己经成为共识,尤其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威胁,急待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鉴于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劣势,而高校在创新上既有优势又有劣势,通过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姻合作,是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最佳方法。

一、中小企业的优势和面临的威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战略性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在近些年的良性宏观政策引导下飞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企业规模小,船小好掉头,如果有新的产品或项目,可以很快转型。其次,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运营的效率与大企业相比会较高。再次,中小企业因为是在大企业产品的夹缝中生存,所以市场的机会在那里比较清楚。另外,由于中国的市场庞大,一些主要产品的市场被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所垄断,但其中的细分市场因为其规模不够大,故大型企业看不中,所以自然就成就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艰巨,具体面临以下威胁:首先,许多中小企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进入门槛较低,很快就会和其他新进入者形成竞争,竞争发展的结果是价格竞争和质量下降,企业失去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比较短的原因之一。其次,企业缺乏长期生存能力,因为缺乏新的产品投入,同是又不具备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中小企业的寿命很容易伴随着一个产品的结束而终止。再次,同行业互相恶性竞争(挖墙角)现象严重,因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未形成一个健康的环境,一个新产品很容易被同行业的非正规竞争者所剽窃或盗用。最后,现代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大型企业,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财政拨款、资源配置等都相应地向大企业倾斜,有限的资源和财力使国家无法更多地顾及点多面广的中小企业,因而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要素不足,尤其是资金短缺。

中小企业若要摆脱潜在和面临的威胁,最佳的途径就是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或是提升产品价值含量,抓住机遇开拓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中小企业在创新上的劣势

中小企业如果靠自身单独创新,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缺乏科技实力和健全的科技研发体制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技术人员人数少,质量不高,缺乏相应的研发人才,而且缺乏对先进技术的透彻掌控。中小企业如果自己组建研发团队,从零开始,经过各种测试和实验,直到能够有将产品成功的面市,需要经历漫长的前置期。

2.创新工作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做后盾,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持续研发投入的资金,有的项目会中途夭折,因此,成功的项目其研发成本会比较高。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在经营附加值较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企业的利润率较低,在研发资金的长期投入上没有保障,并且也难以得到政府、银行的支持。

3.研发人才不稳定,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同行业的研发人才经常被以挖墙脚的方式被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所获得,使得企业的创新成果易随着研发人员的流失而泄漏。

4.企业的所有者缺乏对技术的理解,企业的经营规模限制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企业的总经理不可能即懂经营又在技术上有所见长,所以中小企业对外界技术发展情况缺乏了解,对项目预测或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在开展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5.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技术创新工作不能进行卓有成效、始终如一的持续管理,使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对领先技术的前瞻性,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开发对企业资源的浪费。

鉴于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的劣势,中小企业需要从外部寻求技术创新合作。其中,与高校联合创新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较好的选择。

三、高校在创新上的优势和劣势

大学是创新源和知识库,是从事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开发与传播的主体。在我国目前的科研体制下,我国的科技创新主要来自于高校。高校在创新上具有以下优势:首先,高校有丰富的教学人员及设备和科研的队伍,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大量额外的精力去搞研究;其次,高校本身具有科研和维持竞争力的需求,高校的办公、实验、测试等设施比较齐全;再次,高校的教师本身具有稳定的福利待遇和收入,并且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一定的专用性,跳槽现象与企业相比明显较少,其稳定性比较强。

但是,高校在创新上也有自己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研究的项目和市场脱节,很多高校因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缺乏对细分市场的机会掌握,使得研究成果变成很多的垃圾专利,所研究的成果不能转化成生产力,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高校本身的科研项目比较多,但能申请到资金的项目大约只有20%左右,提交项目审批的通过率低,国家投向各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申请资金的项目数量远大于投入数,其余的80%的项目只能萎缩在萌芽状态。再次,缺乏项目管理人才,很多高校的科研项目的进展都是由兼职人员在进行管理;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来同步支持项目的进展,很多科研项目因为时间太长、资源不足、管理方法不当而夭折。

四、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的优势

高校的优势与劣势可以和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形成互补,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两个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们之间的互相碰撞将会产生新的能量。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优势互补,能够减少低水平重复研发,提升我国在某些专业领域的竞争力,加快赶上世界的步伐。总体来说,高校与企业在创新上联合,将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1.可以解决高校与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高校本身有一定的国家拨款作为研发资金和已经成型的研发活动环境。再加上企业的投入,能够缓解双方在研发方面资金紧张的问题。另外,高校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共享新产品的未来的销售利润,获得的利润又可以进一步的解决高校创新中的资金问题。

2.提高高校项目的成功率和转化率。因为有专业的和专门的项目管理人才,随着管理密度提升,企业有更丰富的途径为项目取得所需资源,使得项目的成功率提高。另外,因为新产品研发是在以市场需求为指导的前提下所诞生出来的,所以与以前的闭门造车般的创新工作相比,其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3.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校的科研活动通过与企业的联合,使得更贴近于社会的应用,将此应用到教学之中,可以提高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工作需求的能力,搭建了毕业生更好地进入企业的桥梁

五、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的实现形式

要实现中小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合,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1.通过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就好比是伯乐,搜集中小企业的需求和高校的研究成果,发挥了连接中小企业和高校的桥梁纽带作用,经过分析两者的互补需求之后为二者联姻,满足双方的需求。

2.中小企业可以主动出击,寻求与自身经营相对口的高校和项目,然后进一步分析供需,结合双方本身的优势,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促成其与高校在技术创新上的联合,让高校的科技成果向实践转化,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达到合作共赢。

3.高校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向社会定期自己的科研成果。目前已经有大学在网上其成果,如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并通过该中心的网站学校的专利信息。该中心充分运用华中科技大学的品牌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所拥有的丰富资源,服务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其发展的需要。

4.政府出面组织沟通平台,提供法律与政策的协助。当前传播信息速度最快的当属网络传播,政府可指定某些知名高校牵头来做沟通平台,例如长三角地区以浙江大学牵头的“高校-企业合作网”。浙江长三角高校企业技术合作中心立足浙江大学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在教育部科技司和中科院高科技产业发展局的支持下,联合包括清华、复旦、全国各大科研院所,以及长三角各省科技部门在内的170余所高校、科研和行政机构,通过“高校-企业合作网”为纽带,为各科技合作单位提供科技服务。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创新,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威胁,尽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创新不足。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联合高校进行合作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晔卢锐:高校企业合作与中小企业的发展[J].华东科技,2000年第5期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Swot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5-0078-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等。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

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政府的主导职能缺位、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相关保障机制缺失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在政校企三位一体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各个因素,并以Swot分析法为切入点,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Swot分析法

(一)Swot分析法简介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ndrews提出,最初被运用在企业的战略管理领域,现在则已广泛应用于组织行为的自我诊断和战略决策上。其中,S(strengths)代表内部优势因素,w(weaknesses)代表内部劣势因素,o(opportunities)代表外部机会因素,t(threats)代表外部威胁因素。

从这四个要素中衍生出So、St、wo、wt四大战略。So(优势―机会)战略,即发挥组织内部优势,整合外部资源,将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外部环境机会有机结合并发挥到功能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St(优势―威胁)战略,指利用自身优势弱化外部威胁影响,寻求多元化发展的战略;wo(劣势―机会)战略,努力把握外部机会,促进组织内部的调整与更新,将内部弱点影响降到最低的战略;wt(劣势―威胁)战略,面临外部威胁和内部弱点双重压力,努力使内部弱点和外部威胁趋于最小的战略。

(二)Swot分析步骤

首先,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仔细梳理,进行因素分析。通过分析组织结构的内部情况,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归类到S和w中;分析组织机构所面对的外部情况,找出外部机遇和威胁,归类到o和t中。

然后,构造矩阵形成战略(见表1)。将S、w、o、t四项分类中所列出的因素,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进行排序,影响较大的因素排在前面,进行决策时优先考虑。根据对S、w、o、t四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可组成So、St、wo、wt四大战略。其中,So战略又称为增长型战略,即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属于改进型战略:wo战略注重发挥外部机遇对组织结构的改进作用,同时注意回避和改善自身存在的劣势;St战略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注意规避和改善组织结构所面对的外部威胁。wt战略是一种防御型战略,注重规避和改善自身劣势并应对外部威胁。

表1Swot分析矩阵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Sw

oSo战略wo战略

因素a

因素B增长型

战略决策改进型

战略决策

tSt战略wt战略

因素a

因素B改进型

战略决策防御型

战略决策

最后,通过矩阵分析,综合考虑各个战略的利弊,趋利避害,制订出有利于企业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中获得了普遍认可。然而,在具体工作的推进、落实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下面,我们以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梳理并剖析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和外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寻找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可以使职业教育贴近社会,适应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和管理经验,让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的完全对接。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可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通过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社会影响力。同时,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使人才培养工作自觉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任务。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合作服务、分享成果,使职业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能迅速解决企业对技术、生产和管理一线人员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劣势分析

从高职院校角度分析,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劣势在于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体系架构过程缺乏深入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的环节,部分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行业现状和企业岗位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也缺乏具备较深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从企业角度分析,其最大的劣势在于对校企合作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认识不深刻,片面认为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同时,企业片面强调眼前利益,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丰富收益,如人才的输送、员工的提升培训和技术难题的攻关等,因而合作动力不足。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机遇分析

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政策方针,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这些政策文件从宏观层面上强调高职教育要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视,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外在推动力。

另外,不管是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考核,还是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验收评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这些外部因素也促使广大高职院校主动迎接外部机遇,在“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威胁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初见成效。然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的教育型合作也面临如下威胁。

一方面,我国颁布的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指导原则并不缺乏,但细化到具体操作层面的微观制度、政策与实施细则非常稀缺。这必将导致校企合作各方主体难以准确定位合作目标及具体执行方法,从而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合作教育型校企合作的成效。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实效性不高。“形式多于内容,叫得响,落实不够”是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真正能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育人全过程的企业少之又少。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都是学校“一头热”。究其原因是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不够,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稳定性不够,企业所获得的利益不够等。

三、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我们已厘清校企合作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我们应当抓住有利因素,改善不利因素,克服缺点,尽量避免风险,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具体而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改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政府责任,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政府制定政策法规,通过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形式,鼓励企业投资职业院校,并以资金、设备和技术等多种形式赞助或捐助职业院校;鼓励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鼓励校企双方以合作建立“厂中校、校中厂”模式,开展生产服务性实训和员工培训等活动。

(二)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从本科院校的学科教学体系中培养出来,相关企业的工程实践知识及相关能力均通过在职培训获得,真正熟悉企业一线工程技术又精通教学业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业中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也可以选调一批能工巧匠进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同时还可以用“走出去”的办法,鼓励一线教师赴企业参加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要落实好相关的政策文件,合理安排下厂实践培训计划,统筹好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必将吸引更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兼职队伍,也必将全面提升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总体水平。

(三)创新办学思路,拓展高职教育的视野

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办学,寻求社会资本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弥补自身办学条件的劣势。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应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国家政策的引导,必将推动高职院校打破传统观念,创新办学思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四)架构校企利益共同体,寻找利益最佳交集点,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合作育人为模式、合作就业为目标、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校企优势资源互补,倍增双方利益。企业获得人才利益、经济利益、政策利益、社会利益;学校则获得可持续性的校企合作,带来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

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各自核心利益分别是“人才培养”和“利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使得校企双方产生利益交集。当功利性的企业和公益性的学校共同关注人力资本的质量时,这种交集就会越来越大。可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充分体会到校企合作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荣誉及品牌影响力,从而能够自觉参与校企合作的各项核心工作,为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是企业本身潜在的员工培训提供细致周到的关心和关怀。

参考文献:

\[1\]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27-29.

\[2\]陈洁.我国高职院校合作教育型校企合作发展现状的Swot综合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8):140-142.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8

关键词: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Swot;发展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对路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步伐放缓,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速公路养护建设项目等市场机遇凸显。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集团经营者感到了机遇难得,挑战巨大。但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存在的劣势和弊端也束缚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激发企业潜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出一个适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的发展战略,是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路桥施工企业面临形势分析

1.建筑业行业分析。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已成为刺激经济走势的最大力量。国家批准的低碳、绿色等项目为建筑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开工项目332931个,比上一年增长431个,建筑业总产值以万亿元计,2009年至2012年短短4年建成通过高速公路接近4万公里。从2013年及未来发展态势来看,虽然都到国内外经济大形势低谷的影响,可能不会出现2009年、2010年的大好局面,但近些年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上马以及国省道干线网改造工程的快速推进,预计我国建筑业市场还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高速公路建设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当下仍处在一个大建设和大发展的时期,截止到2013年11月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万公里。到2020年,还将新增加3.49万公里高速公路,22.48万公里国家二级公路,30多万公里农村公路,年平均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根据《综合路网中长期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有公路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未来十年仍将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城市轨道建设分析。目前中国内地有近50个城市符合地铁项目的准入“门滥”。按照国家规划,至2016年底,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里程2500公里,投资额9937亿。目前,有22个城市的规划或立项已获得批准,并且计划在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60公里。到那时,全国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58条,总里程将超过4189公里。同时,国家的政策导向鼓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直辖市、省会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可以预测,未来的几十年将是我国城市轨道建设的繁荣时期。

二、新形势下国有路桥施工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1.战略选择分析。

(1)拥有机遇分析。预计未来三年,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我国经济也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①高速公路建设将处在平稳增长期。2010-2020年间,我国将新增高速公路3.49万公里,年均增长3000公里左右。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已经进入较长时间的繁荣期。在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总长2259.84公里的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投资8820亿元,地铁土建规模将达3500到5000亿元。③全球建筑市场整体向好。美国、俄罗斯、德国、巴西等国家都计划兴建高速铁路,老挺、缅甸、越南、泰国、蒙古等中国周边国家地缘福射铁路也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这为“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2)面临威胁分析。①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国家要求建筑业物质消耗占比不超过15%,建筑能耗占比不超过28%,建筑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占比不超过34%等。为此,关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等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而产生的能源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加大企业经营成本。②与先进企业比较的差距。近年来,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都较低。在管理理上,比较传统和粗放,在差异性创新方面亟待提高。在工程产品分布上,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公路桥梁建设上,集中度过高,国际业务和多元业务所占比例太小,利润来源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在管理方式上,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管控、项目管理的方式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总之,与先进建筑企业相比,其发展质量和效益都有明显差距,在今后企业竞争实力的较量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极大威胁。

2.发展战略选择。Swot矩阵分析法是通过综合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资源能力因素,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将内外部因素相匹配得出战略行动方案。按照Swot分析法,对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进行内外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的分析,找出自身优势和劣势。按照Swot分析理论,将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可以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So战略组合(优势一机会)、w0战略组合(弱点一机会)、St战略组合(优势一威胁)和wt战略组合(弱点一威胁)。按照Swot分析法,对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进行内外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的分析,找出自身优势和劣势;对外部机遇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进行战略组合分析,找出不同战略组合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来科学选择适合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图1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Swot矩阵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处在第二象限,即外部环境威胁较大,内部环境优势较强,适宜采取St战略,即:多元化发展战略。在此情况下,需要企业重新调配资源和培育竞争优势,在机会更多的产品市场中寻求发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国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未来十年内,宜采取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公路,拓展路外市场、上下游产业链条和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任浩著.战略管理一现代的观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6.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9

关键词:开州区“万开云”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47-02

2016年1月,重庆市政府审议通过了《“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三地未来协同发展画出了蓝图。开州区作为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自身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注重区域协作,在自身实现最大发展的同时,推动渝东北片区整体发展。

1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原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区域经济学者将此方法运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分析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

1.1内部优势和劣势

开州地处渝川陕鄂节点,全区幅员面积3963平方公里、总人口169万,约占全市的1/20。目前探明的矿藏有20多种,尤以煤和天然气的储量最为丰富。农业资源丰富,工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生态发展环境较好,汉丰湖景区建设初具形象,人文历史深厚,素有“举子之乡”美称。但总体来说,开州区的内部劣势依然明显。如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均GDp增速缓慢;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涵养任重道远;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

1.2外部机遇和挑战

2016年,撤县设区让开州迎来全新机遇和挑战。设区之后,开州的行政级别相应提高,有利于争取到更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有利于争取更多建设项目落地生根,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速改善城市配套实施。但设区之后,标准和要求也相应提高,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等也相应加大。

2推动开州区在“万开云”板块中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开州区作为“万开云”增长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自身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注重区域协作,使其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相适应,从而实现最大发展。根据Swot的矩阵模型(见图1),结合开州区的Swot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来构建发展战略组合。

2.1So战略:依靠本身的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

开州区要充分利用在矿产、农业、劳动力、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掘自身潜力,增强发展实力。一是要抓住农业大区的历史优势,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和创造具有产业链的特色农业,培育有基础的特色产业,如柑橘、优质特色蔬菜、中药材、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转变。二是在现有工业基础上,注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转移,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动与万州、云阳对接关联产业,协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提档升级,融入城市集群。开州区曾是重庆市8个重点移民区县之一,在过去十多年,抢抓三峡移民搬迁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起了一座滨湖宜居城市,具有优良的人居环境格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州要紧抓撤县设区的机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加大城市品牌营销,发挥好城市的集聚效应,融入“万开云”城市集群。

2.2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来改造内部弱点

“万开云”一体化首批13个重点项目于2016年启动实施,预计到2020年,“万开云”板块互联互通、互融互补协同格局基本形成。这些举措,将为开州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新交通格局的形成,将会加大开州区的对外开放力度,有力促进联动发展。针对目前传统产业和低税或无税行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人口红利优势逐渐减弱的现状,要加大筑巢引凤力度,进行适度招商引资,将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创新性的大企业引来本地。尽量避免采用零地租或低地租哄抢份额,应根据目标定位做好功能布局,注重长远发展,加快专业化市场培育,不符合当地发展和整体布局的项目坚决不进。

2.3St战略:利用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打击

市委对开州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生态立区、发展强区、改革活区、富民兴区;新区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人民群众也迫切希望获得更多的实惠,期盼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环境、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因此,区委、区政府要主动出击,科学决策,把发展规划的视角放得更高、更广、更远,不能仅仅只局限于目前的区县域发展层面,要打破地域局限,把开州区放到“万开云”板块、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甚至全市、全国的空间中来进行谋划。由于开州^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在发展中要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利用“逆城市化”趋势发展小城镇和乡村,由此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空间布局,搭成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双向对流正比关系,从而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2.4wt战略:直接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

在充分抓住机遇,利用外部有利条件的同时,重要的是注意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粗放型增长,较多依赖资源、环境和土地等要素,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发展后劲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开州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把“转型”作为重要任务,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扬长避短,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区域特征、产业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子。一是做好生态文章。把握生态发展定位,严把环保准入关,构筑生态屏障,涵养生态文明。二是致力产业转型。要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为支柱,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立足制度转型。要从政策支持、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快科技、产品、品牌创新步伐,从而优化服务环境,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参考文献

[1]周曾,崔春龙.重庆开县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区域Swot分析[J].山西建筑,2007(6):160.

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篇10

关键词:合作技术创新博弈同质企业异质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13-03

一、引言ax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先依靠高投资、高能耗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不可持续。然而,由于我国全面产能过剩现象的存在,很多行业的企业创新无力,尤其是亟待转型升级的行业企业,处于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环境中,无法积累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上。具体表现在我国企业普遍的R&D投入水平较低、技术发展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创新以购买专利或模仿创新为主等。为了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我国很多学者提出了合作技术创新的方法。但是,长久以来,合作技术创新的水平发展仍然缓慢,私人部门仍然无法实现创新资源的积累,并且难以突破技术创新的瓶颈。为了探索我国合作技术创新瓶颈的原因,本文选择了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角度,借鉴博弈论的思想研究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困境的形成原因。

二、我国合作技术创新的静态博弈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困境可以从静态博弈的角度来进行解释。这里任意选择某产业市场,将所有市场主体企业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异质性企业和同质性企业(孙景翠等,2012)。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投入高、风险大、回报慢的特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策略可以选择合作或者不合作。

(一)同质企业技术创新困境的静态博弈分析

选择任意产业,假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完善的,并假设市场上存在两个企业,要对某客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若需要对该项研发投入的成本是C,研发的回报为R,则如果a企业和B企业选择合作研发,则a企业和B分别支出研发额0.5C和0.5C,两企业均能获得利润R,且这里假定C>R>0.5C>0,即单独依靠一个企业进行研发是不能完成的。如果a企业和B企业不进行合作研发,则选择独立研发的企业需要独立支付研发投入C,并且获得创新的全部市场回报R,则独立支付研发的企业获得的收益为R-C

根据表1支付矩阵的情况,市场上同质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研发的博弈,则两个企业的最终占优均衡策略与企业之间的技术溢出强度V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V=1时,该博弈最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即双方的占有策略都是选择不合作,最终导致同质种业企业之间的研发结果为(不合作,不合作)。

当V

当V(R-0.5C),则该博弈同样存在占优策略均衡,双方最终都会选择(不合作,不合作)。

因此,对于大部分同质企业,合作研发最终会以囚徒困境宣告失败。而只有行业的技术溢出水平满足一定条件时,同质企业之间才能够在一定的契约约束或外界干预下,达成(合作,合作)的条件。

(二)异质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博弈

对于育种研发条件、规模、技术资源悬殊的两个企业(组织),本文称之为“异质企业(组织)”。当市场上仅有两个异质企业存在时,其中具有研发优势的企业命名为C,研发劣势企业命名为D,现假设有某项市场需求的育种研发项目,假设双方合作进行该研发项目的研发,则能够带给C企业以R收益,而带给劣势企业D的收益为r,且合作情况下,双方需要为研发付出的成本为0.5C和0.5c。如果仅有优势企业C单独进行研发,则研发成本为C,如果只有劣势企业D单独进行研发,则研发成本为c。其中,R>C>r>0,且C>c>0。则两个公司的博弈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当V=1时,异质性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博弈,是一个典型的智猪博弈模型。根据支付矩阵两个企业的策略支付可以看出,对于劣势企业D而言,不论优势企业C是否参与合作科研,其占优策略都是不合作。而对于优势企业C而言,其参与该博弈并不存在占有策略解。这种博弈的纳什均衡,必然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劣势企业在种业研发过程中会选择搭便车,二是优势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如果选择(合作,不合作)能够使优势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即R>C,则优势企业会选择纳什均衡解,即进行育种研发。

当V(R-0.5C),则最终双方都会选择(不合作,不合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最终的博弈均衡会以双方企业都放弃种业技术创新为终。

当V

当V

(三)政府行为对合作技术创新的影响

现假设社会中有两家企业和政府,就是否参与某合作研发进行博弈。在这个博弈中,进行研发合作的双方是企业,同时,政府可通过政策行为来促成合作或不干涉其合作。则对于这个博弈中的各主体而言,各自的博弈策略组合情况如下:

政府可选择积极促进企业创新合作、不管理创新合作;企业可选择合作研发、不合作研发。假设某企业a选择就某一项种业研发项目与企业进行合作,则对于a而言,这项研发可带来收益为p1,企业通过这项研发可获得的收益为p2;如果政府政策能够促进双方合作的完成,则两个企业分别得到额外的收益为R1和R2,如果政府政策不利于合作完成,则企业双方要付出相应的损失,分别为C1和C2。则假设政府有p的概率选择会干涉合作,有1-p的概率对此不作为,则在作为的情况下,政府进行干预需要付出的成本为G,而如果合作成功(概率为Q),政府可获得的收益为R1+R2-G;当政府对合作不成功时(概率为1-Q),则政府损失为-C1-C2-G。如果政府对合作不予干涉(概率为1-p),则先假设政府的政策有助于种业科企合作的概率为p,则企业、政府之间的支付矩阵可如表3所示。

因此,企业做是否能够成功,与政府政策是否作为、合作收益情况有关;而政府是否会对创新合作进行干预,则取决于政策成本大小和因为其干预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大小。

三、基于合作技术创新静态博弈结果的启示

(一)政府合作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合作创新有较大影响

根据上文对政府参与的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博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政府是否干预企业技术创新收到政府政策成本和收益的双重考虑,但是政府对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具有正面的影响。尤其是当合作双方中有一方是科研机构时,政府的促进政策将会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同时有利于创新的外溢和企业对创新知识的学习、对创新资本的积累。因此,在技术创新合作方面,政府应该依据条件发挥其引导作用。

(二)技术溢出水平影响社会合作创新水平

根据上文对同质企业或异质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博弈均衡的分析,不论是同质企业还是异质企业之间,技术溢出水平的大小都会影响最终的合作创新博弈结果,无论是技术溢出水平过大或者技术溢出水平过小,都无法促成双方选择(合作,合作)。因此,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技术溢出水平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才能够自发形成组织之间的合作技术创新。而对于大部分情况,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或者同质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都仍然需要依靠外力的作用才能够达成。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技术溢出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仍然还需要政府对技术溢出渠道进行开拓,增加技术溢出水平,才能够创造企业达成技术合作的条件,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合作技术创新水平。

(三)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资源基础薄弱影响合作创新实现

根据上文对同质企业技术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忽略技术溢出水平的影响,同质企业之间的合作技术创新必然以囚徒困境为终止。这一分析结果解释了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低、投入低的现实。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领域,即便是在产能连年过剩的情况下,研发资产投入、技术创新成果水平都较低,甚至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企业,研发投资和研发资产数据披露都很不明晰。一方面,对于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分散行业而言,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资源的存量低,即便是有合作创新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创新研发资本和资产投入。另一方面,即便双方都具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投入,较高水平的技术溢出会导致双方都会有机会主义的想法,通过不参与研发而成为免费乘车者,或者较低水平的技术溢出下双方的合作会有名无实,无法实现真正的知识技术共享,最终同样会发生囚徒困境,最终均衡的集合为(不合作,不合作)。

因此,技术创新资源需要实现一定的积累后,才能够增加合作创新的成功概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积累,往往需要借助于外界的帮助,这就要求政府或者金融机构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学习,或者促成中小企业与科研优势企业、公共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的学习互动。

(四)优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引领作用

通过对异质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博弈的分析结果来看,在技术溢出处于合适的水平的条件下,优势企业在合作技术创新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对于劣势企业和优势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行为,是否能够达成,取决于优势企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尤其是对异质企业中的优势企业创新行为进行相应的补贴或给与优惠政策,能够促进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之间的合作科研,从而帮助优势企业(下转第18页)(上接第14页)带动劣势企业进行研发活动。

考虑到我国科研体制的特征,在私人部门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充分注重释放公共科研部分技术创新资源,通过开展科企合作来培养部分优势企业,从而带动合作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玉梅,田野.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2]李伟,余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及其评价――以加入tRipS协议为中心[J].科研管理,2014(7)

[3]彭纪生,刘春林.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4(6)

[4]宋河发,穆荣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

[5]文豪,陈中峰.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异质性与技术创新[J].工业技术经济,2014(6)

(作者单位:赵锡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张晓慧,清华大学经济所社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