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9:24

社会责任设计篇1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zedtheproblemsofthe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iesreportinChinaanddesignedforthereportofthe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iesbasedonthetheoryandmethodofaccounting.the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reportsystembasedonthetheoryandmethodofaccountingwasproposedandthesampletableofsocialresponsibilityreportwasdesigned.andthetablefillingmethodwasexplainedindetail.thistablehasmaneuverability.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会计

Keywords: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socialresponsibilityreport;socialresponsibility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03-02

0引言

随着政府、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向公众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的新模式。

1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

1.1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责任的含义不尽相同。较为权威的社会责任定义是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对社会责任进行界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定义为依据进行相关研究。

1.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把社会责任同会计学有机结合,利用会计核算方法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包括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和公益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最终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并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前所述,自2006年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在对沪深两市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发现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解决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决策方面的价值就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规范和统一。

2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设计

2.1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设计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社会责任财务状况的报表。企业需要按月、按季、按年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及时为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提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社会责任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的两方分别排列“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和社会责任权益”的项目名称,以及各项目的“期末余额”、“年初余额”。“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时,应将上年末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企业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如表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该表项目有的采用定量指标反映,也有的采用文字表述。因此,社会责任资产总计与社会责任负债及权益总计不一定相等。

2.2社会责任利润表设计社会责任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社会责任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把一定期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与企业会责任成本费用比较得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社会责任利润表分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本期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上期金额”栏反映上年实际发生数;如果社会责任利润表上期与本期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期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上期金额”栏。

应说明的是,“社会责任收益”和“社会责任成本费用”具体项目对于大多数企业是适用的,但具体到某一企业来说一些项目不一定是必需的,也不见得是足够的,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2.3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设计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基本内容可以按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发生的业务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包括接受国家环保补和社会福利事业贡献奖等等。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社会责任资产的购建和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资本及社会责任负债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3总结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从长期发展来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以会计基础型报告为发展趋势。该报告应以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即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并附加辅助报表和附注形式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对外正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社会责任设计篇2

关键词:社会格局设计责任感多重含义

在社会现实中,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人对人的统治都是联结前技术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历史连续性――马尔库塞。

1.技术环境下的设计师社会责任

技术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到今日的社会,我们已经慢慢得印证了马尔库塞的预言,成为了单独向社会的一个角色。技术霸权与文化霸权导致了社会主要的不平衡,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平衡,更有意识上的一边倒倾向。往往弱势阶级默认了很多不应该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技术和文化霸权带来的极少的信息量,使他们的知情权残缺。而设计正是缓解这种不平等的社会行为构建。这种责任感在现代设计或是包豪斯当中已经体现,当设计从精英走向平民的时候,也是设计师这个职业在意识形态上进行转变的过程。他们站在了技术文化和相对弱势的大众的中间,将自我实现和媒介作用结合在一起,重新界定了设计师的社会地位。

2.消费社会中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从消费的角度来衡量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流行的标准。消费活动中人的奴性处境已经在现代社会中根深蒂固。鲍德里亚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商业经济的发展有意识地而且彻底地将设计利用,从“制造需求”口号的提出,设计似乎迈向了罪恶的道路,从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转而成了满足“新”的物欲。设计师从艺术家,转变成了市场规则下的协调者。设计师群体在本能得和这个转变趋势作着斗争,现代主义和波普运动的反对浪潮从来没有停止。设计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设计师对于市场规则的臣服,“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好似一条链子、一个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商品,而是一串意义,因为它们相互暗示着更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

在技术文化霸权社会和消费社会当中,设计师的责任首先是起到沟通技术与人的关系,这是一种弥补性质的活动,所谓设计的良心;其次也是一种媒介作用,康德说过:“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设计是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文化,又被文化创造,它的核心是理解和解释,理解自然和科学的原理,并通过产品的使用来向人们解释这些原理,是所谓设计的诚实。而事实上呢?设计已经将大众化生产推向了悬崖的边缘,看看每年车祸的统计数字,有多少是来源于设计问题;一味的成本削减带来的环境污染;由于专业素质造成的垃圾城市景观……设计,正在成为商业工具,从业者不管是否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都无力改变市场的趋势。这种状况,在中国现今的设计行业中尤为严重。

3.设计中的责任

形式与功能,在设计诞生的时候就被解释为设计的两个主体。设计史上所有的运动,都无非是围绕这两者进行争执。但是,设计在本质上不只是意味着产品本身,它是一种媒介手段,沟通社会文化形态和个体意识,“人――产品――环境――社会”。这个链条应该看作设计师在执行设计时“可执行的责任”。设计不单是简单地赋予产品外观和功能,也不是单纯的创新,而是为大众的真正需求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设计师必须突破产品这个小系统,关注产品和社会、环境、市场间的关系,给受众带来实际的人文关怀。设计师的思维模式不应该只成为技术的俘虏,应该从更宽阔的哲学层面上对设计的本质进行把握,物质与精神融合,科学与技术结合,挖掘深刻的人文价值。

现代主义之所以被声讨,是因为它对于机械的过于崇拜。它扼制了人类的创造能力。也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探讨“人”的重要性,似乎是设计的老话题。通过媒介的观点来解释,我们在和受众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采取的适当的沟通方式之一,就是人性化。设计师在这个方面的责任主要体现于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研究人的性能,使机器的性能与人的性能相适应。从人的生物性研究入手,并与人的社会性相联系,研究人类的机体结构、生理、心里因素;研究人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类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自然、社会、技术和观念等文化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设计研究的观点。设计师在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上进行的知识构架的积累,并将之上升到文化层面,这是设计师在理解并传达社会本质上的责任

4.结语

多元化和多角度对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是当今设计师适应社会需求并保持设计伦理道德的必要条件。设计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的同情可能在市场导向的产品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但设计师行业体制的模糊与不规范,并不能动摇设计的本质。设计师保持对于自身责任的清晰认识,是继承设计职业操守和对于思想认识的提高。也是当代设计专注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吴瑜《设计社会责任提出和话语背景》.

[2]刘贲谭文东陈永岗《试论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构建》.

[3]吴瑜《设计本质和责任的再思考》.

[4]马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类的延伸》.

[5]马尔库塞《单度向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社会责任设计篇3

【关键词】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度设计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原则和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两类定义,一是广义社会责任,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archieB.Carroll(1979,1991)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公司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另一种是狭义社会责任,1948年,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戴维・普卡德提出“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赢利之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本制度设计采用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本制度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SocialResponsibilityaccounting)术语是美国戴利教授在1972年的学位论文中首创的,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的总体资产。

根据社会责任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可以将社会责任会计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除经济责任(赢利责任)之外的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本制度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其对象是企业,属于微观会计。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1.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推动我国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将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我国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赢得“话语权”,也是至关重要的。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社会责任的诸多方面,具有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层次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形成阶层性的功能群,每项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适应;整体性是指不仅要注意指标体系整体内部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整体的功能和目标。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选取、公式的推导、数据的采集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才能有效保证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和决策有用性。

(3)目标一致性原则

选取评价指标时要考虑行为目标的一致性,即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要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4)时效性原则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随时跟踪实际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未然,同时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否则,可能会因不合时宜而导致决策失误或非优。

(5)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做到概念明确、定义清楚,能够方便地采集整理数据和收集情况,而且,指标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过于庞杂和冗长,否则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满足可比性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口径和方法,同时指标值应经过归一化处理。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实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发现问题。

(7)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满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进行量化处理。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较为准确地揭示实际情况,尤其对于一些缺乏统计数据的定性指标,可采用科学方法使其量化。

3.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2007年12月2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研究[2008]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四大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虽然《意见》主要针对央企提出,但其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分类,以及细化各种责任指标,最终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意见》第三部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另外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报告探索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本制度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是指标体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标准层是为了达到指标体系的目标,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作的基本分类;指标层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分类的细化和具体分类。

二、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一)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企业经济责任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本报告采用国际经济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乔治・恩德勒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1)赢利或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2)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3)所有者与投资人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4)尊重供应商;(5)公平对待竞争者;(6)保护雇员利益,包括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公平支付工资和社会福利、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并向雇员授权;(7)服务消费者。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以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2.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中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经济责任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在内容方面有着重叠之处,但在原有通过披露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经营绩效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报告还应侧重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披露,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及时反映、评价和预测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决策的目的。

3.经济责任的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本报告将经济责任分为以下6类:经营理念类指标、经营目标类指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类指标、强化经营管理类指标、完善客户服务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人力资源责任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的责任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具体说,人力资源责任包括:维护劳资雇佣关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素质进行培训,人才的晋升,关爱弱势员工和家庭。企业有责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攸关者地位,维护好劳资、雇佣关系;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落实员工的保险保障权益,给员工提供归属感;充分发展员工的潜力,提供再培训再晋升通道;企业有责任关爱贫困员工及其家庭。

2.人力资源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社会责任会计中报告企业对人力资源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其中通过支付员工工资、激励机制等完成其承担的依法支付现金或股权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过员工培训、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完成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伦理责任。

3.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分解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工会与业主的劳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职工保障、工伤率、职工素质、培训、人才晋升通道、贫困救助等8项。

(三)企业社区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社区责任定义

社区责任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盈利目的的过程中,对其所在社区应尽的义务,或企业对所在社区整体繁荣发展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为所在地区政府贡献财税收入,为当地居民谋福祉,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均衡良性发展等。

2.社区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区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对所在社区所负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把促进社会创造繁荣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以自身发展影响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上承担的一种责任,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以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社区责任的指标分解

考核企业社区责任完成情况的指标包括:贡献地方发展和公益事业捐款两个方面。

(四)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环境责任定义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其产生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企业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

2.环境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环境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社会环境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理念和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通过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三废的治理等,努力减少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百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完善环保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环保设施与主机同步高效运行。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周边环境友好发展、和谐共赢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和谐共赢、共享共生的发展模式。

报告公司环境责任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各方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现状,通过报告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有利于达到企业环境责任目标,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环境责任的指标分解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环境责任指标可以分解为: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治理目标、环保设备投入、环保技术投入、“三废”治理情况、厂区环保投入等。企业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特殊指标。

(五)企业安全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安全责任定义

安全责任是企业对其安全生产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包括应做好分内之事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之事应受到的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某个岗位上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根据个人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不同岗位的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义务,即职责;另一方面是对未能按照安全规范作出相应行为的安全主体给予相应的批评、惩罚。安全职责包括:(1)安全职位和安全职责,即一定岗位上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义务;(2)职业道德定位,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存在可以避免利用职务之便的徇私行为;(3)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安全责任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落实安全责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总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全监查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落实责任,检查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责任的指标分解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安全理念、年度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文化、安全绩效等。

(六)企业创新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创新责任定义

企业的创新责任是承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责任。企业的生产创新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创新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等实现;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通过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取得结构优化等;企业的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实现。

企业的创新责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和应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产品的设计、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创新等;另一面创新就是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创新,这个创新也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速度、提高竞争力方面。

2.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本和效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阶段。随着国内外产业差距的逐步缩小,技术引进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通过自主创新,缩短与竞争对手,尤其是国外竞争对手在技术水平、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能力方面的差距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更加详细和系统地披露企业创新责任履行情况,将达到帮助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地位及行业发展潜力,最终完成科学决策的目的。

3.创新责任的指标分解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设备创新、项目创新、财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会计报告设想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设想

本制度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分为六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具体应当披露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等。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2.人力资源责任。披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信息,如劳资关系、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人才晋升通道等。

3.社区责任。披露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对公益事业投入以及企业的公益捐赠等。

4.环境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以及企业为优化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5.安全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和安全绩效。

6.创新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二)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1.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多渠道采集数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代价,可以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投入金额、成本费用以及实际收益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离整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数据;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数据,也可以采用实物量或者相对数指标进行披露;同时,财务部也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信息来源,一些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获得。例如,人力资源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创新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等等。

2.兼用数据分析、文字说明等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主要由数据指标构成,但对于无法用数据计量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说明。例如,环保责任指标中,某企业“环保先行,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以及多年来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完成绿化面积87.33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并获得了“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

3.特殊指标的计算公式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除了要求企业披露各项指标的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外,还单独设立了“贡献率”这个报表项目,用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此外,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和所处行业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应在报告中予以独立说明。

(1)履行经济责任的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利税等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产总额、净资产及总资产报酬率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动力、工作效率、计划完成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产品销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5)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2)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

1)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2)人均培训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3)累计培训人数与违章作业的次数的影响。

4)高级工的人数对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气废水减排的影响。

5)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3)履行环境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源节约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产量、销量的影响。

3)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水废气的减排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4)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4)履行社区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指标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企业修建城乡公路对当地区的社会贡献。

3)为当地建设消防站、防疫站、希望小学等公益事业投入对地区的贡献。

4)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5)履行安全责任的指标

1)企业安全检查机制和安全事故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安检次数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的影响。

3)违章作业的次数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4)专职安全管理队的规模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5)工伤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6)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6)履行创新责任的指标

1)创新责任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创新项目开发成本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创新项目开发收益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必要的科目收集汇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数据。这些账户可以在企业财务会计账外单独设账户进行会计信息的归集。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分别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成本、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创新责任成本。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贡献、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安全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创新责任贡献。

账户格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贡献账户可以采用棋盘式格式。在账簿中,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项目的详略情况分类设置栏目,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管理的特点设置项目,分别累计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计量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账户的数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账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或贴现值进行会计计量。

企业定期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应随时更新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具体指标项目,使报告可以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

2.非财务类指标数据与本企业其他部门数据的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数据不仅来源于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和产出成果也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编制时,应注意各种非财务数据的日常积累,并且与其他数据来源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做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1]archieB.Carroll,athree-DimensionalConceptualmodelof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4(1979):497-505,1997.

[2]archieB.Carroll,thepyramid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towardthemoralmanagementoforganizationalStakeholders,BusinessHorizons,July-august,1991.

[3]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eB/oL].省略pc.省略.

[4]Daly,H.e..towardaStationaryStateeconomy.patientearth.J.HarteandR.H.Socolow,Holt,Rinehartandwinston,1971.

社会责任设计篇4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设计;社会责任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为了改善现有的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创造绿色健康的发展之路,2012年11月,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必须要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更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创作时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把可持续理念落到实处。

1可持续设计重要性

设计在人类的持续性发展中扮演者双刃剑的角色,在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使人类文明走向绝路。作为设计师,在人类的持续性发展中更是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设计师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在设计产品的始终。设计师是产品生命的赋予者,因为他们所负责的问题不仅涉及环境与生态问题,更涉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设计产品材质的选用为例,产品的既定年限、能利用途径,以及产品后期的循环利用等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师社会责任的缺失

随着设计发展的大众化,多元化格局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设计的公共性”受到了设计师们广泛的关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随着物质条件的富余以及权钱利益的诱惑不断增多,设计师们应有的责任感趋于淡薄,随之而来的价值取向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文化方面,对西方设计理念不能批判性吸收,对艺术主体性的重视不够。设计师们在设计中摒弃中国元素,从艺术标准到审美视角,对西方设计理念完全照搬。在生态方面,设计目的过于功利化,缺乏可持续性考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型,当代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世俗利益的冲击和影响,从而表现出日益严重的功利化现象。一些设计师不顾职业道德,只看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长远未来。忽视了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的可持续设计考虑。

3可持续设计的路径

如果我们视可持续发展为一个过程,那么可持续设计业应该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设计。[1]在设计过程中,策划、选材、制作、运输、使用和回收各个环节的考虑都是必要的。(1)确定产品最佳使用寿命。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表现的过程,是设计意念的展现过程,是为人类贡献的过程。[2]因此在设计产品的使用寿命时,设计师要把产品的实际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并做出全面评估,最终确定出产品的最佳使用寿命。一方面,对材料和能源的耗费越少,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环境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小。另一方面,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环保性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使用寿命长的产品其技术就必然落后,而且产品外观也缺乏美观性。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确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使用寿命。(2)选择健康环保材料。在设计时,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以及技术要求,还要保证产品的环保性能,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综合考虑环保与性能兼得。目前来说,市场常见的材料有可更新材料、危险材料、可降解材料三种。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功能特点等。在选择环保材料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材料的多样性。其次,减少材料的耗用,尽量避免过量使用。再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可回收利用材料。(3)降低产品能耗。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还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以家用电器为例,在设计时就要把减少水电消耗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通过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把产品的能耗降到最低。(4)实现产品的回收利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任何决定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环境和生态问题。[3]因此产品使用结束后的有效处理也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产品在到达使用寿命或者用户结束使用时,都要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目的就是对材料进行再制造、再使用以及循环利用。因此,设计师的使命就是设计出在终止使用以后更容易环保处理的产品。在具体设计中,应该全面考虑到产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从材料选择到产品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一般来说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产品设计进行考虑:分别是减少消耗、可替代、可循环利用、可再使用、易于维修。一个好的设计不但要可虑到产品使用期间不为环境带来伤害,还要考虑到当它的生命结束后是否能够归回大自然,甚至回馈大自然。

4生态文明建设中设计的社会责任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无法用明确的文字、法则来规范约束,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遵循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因而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品在设计中要注意生态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把握。中国当代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要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糅合当代概念的同时,实现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地域性,也承载了我国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文化要素。(2)制定明确的价值标准判断体系。我国的设计价值判断标准与西方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决定的。归根结底双方的设计生态环境不尽相同,只有制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才能使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3)加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储备后续资源。设计的社会责任主要通过其产品展现出来,因此对设计人员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设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为未来的设计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包括设计师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4)营造良好的设计氛围。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设计的发展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公众之间开展关于设计作品的讨论和评判,能够加深民众对设计的认识和关注,加强公众对设计师的监督,提升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5)设计要贴近民生,切合实际。社会责任感归根结底还是民生问题,因此提升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以民生需求为设计点,鼓励设计师们走进民众生活,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公众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

5结论

我们的健康乃至人类的生存都在受到环境和生态危机的威胁,因此,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不仅是改善目前环境状况的要求,更是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其社会责任就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将这一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从业道德,并以此作为设计活动的基本准则。参考文献:

[1]张志为.当下可持续设计的反思[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12.

社会责任设计篇5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体系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加剧,企业道德缺失,导致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的关注越来越高,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从而,提高CSR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我国CSR信息披露的现状

在全球性的生产分工和合作中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必须面对诸如Sa8000等社会责任标准,而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认证也经常出现在跨国公司的订单中。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下中国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愿望开始加强,一些企业开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是仍有部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还相对淡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在北京共同举办“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会”,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该书研究了2009-2010年度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信息披露水平,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的阶段性特征(见表1)。

表12009-2010年度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统计表

指数水平卓越者领先者追赶者起步者旁观者

企业数量1133335218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CSR管理比较落后,信息披露匮乏,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水平普遍较低,72.7%的企业处于旁观者状态。虽然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但仍存在很多局限性,而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意识明显不足。

二、CSR会计信息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CSR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所涉及的指标在实践中便于获取、测算、统计;使用的指标在度量技术上应是可行的,用准确可信的方法予以测算;指标的数据采集应尽量节省成本,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信息量。CSR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以系统思维的方式考虑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CSR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

在反映CSR履行情况的经济指标中,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支付股东股利情况、支付债权人利息情况、向国家缴纳税款情况等,这些指标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关系密切,在财务报表中可以直接获得,企业管理层也经常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

(二)企业对改善环境的贡献

当前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中不仅要披露企业自身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披露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贡献。披露的信息可以包括: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治理措施;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效果,如处理废水、废气、废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耗用等。企业应该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可根据环境保护机构对企业处罚额度及企业治理环境所耗费用进行报告,还可报告企业为防治污染所添设施及相应措施。

(三)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包括对消费者和客户的贡献、对员工的贡献、对政府及社区的贡献。其中,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应当反映对消费者和客户的贡献,一般情况下,企业对消费者贡献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创造品质优良、性能可靠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了招募、录用、培训、组织和开发人才,企业一般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同时员工为企业服务,其利益也应该得到维护,因此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进行有效计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该为发展社区的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娱乐设施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进行捐赠,为社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特别是为失业者、妇女、残疾人等在就业方面提供便利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相关建议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披露已承担的CSR会计信息;能强化政府、公众、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改进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的模式,建立科学的CSR会计指标体系以及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对企业来说已成为必然。笔者据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和充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不仅能够切实保障员工、社区、环境、消费者、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公众形象,保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及法律法规的建设

虽然目前我国现行立法中对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所体现和规范,但是提供的要求和规范较宽泛。因此,政府应加强社会责任的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关于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主体地位,强制企业承担法律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三)加快实施CSR会计信息指标体系的相关准则

只有通过会计准则的约束和规范,才能在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首先,应合理界定社会责任的范围,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其次,构建合理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可采用会计基础型与非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披露方式,在现有的传统三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披露定量信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定性信息。最后,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所有企业中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将成为最终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丹红,罗幼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0(24).

社会责任设计篇6

LiteratureReviewontheDefinitionofSocialResponsibilityaccountingentity

ZengYu-di

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美国,尽管在世界上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但它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青涩。虽然我国的研究者在近些年来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界定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但仍存在较大分歧与争议。会计主体假设作为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会计得以开展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对于会计主体究竟所指对象为谁,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对会计主体也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因此,要明确社会责任会计主体就必须先明确会计主体的本质及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

一、会计主体的本质

在会计基本假设理论中,会计主体假设是最根本的前提。关于假设的会计主体所指为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陈玮[1]认为会计主体假设本质上是人们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进行的一种设计,“会计主体”是人造的,它具有哪些特征取决于我们使用的需要,而不是首先凭借个人智慧来洞察会计主体“已存在”的本源含义。这一观点从实用主义的视角解释了会计主体的本质,揭示了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及意义。

《会计学基础》[2]对会计主体的定义如下:“会计主体,即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所作的界定。”张建利[3]则认为该定义太过复杂,容易产生歧义,而且假设主体包括的范围小,没有跟上会计环境的变化。他进一步提出会计假设应定义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实体或个体”。

王永生[4]也通过对传统会计的概念辨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会计主体哲学观。他认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一些学科在探讨自身学科发展规律时都应该立足于哲学的高度,学科术语的含义应与哲学概念保持一致。因此,会计学中主体的概念应与哲学中主体的概念是一样的,而且应使哲学中主体概念贯彻会计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始终,所以会计主体应是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服务的人员或组织。

戴丽[5]认为会计主体应当是哲学视角下的涵义,应当是会计实践活动中对会计目的和结果影响最重要的一方,应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会计人”。该观点在上述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概括总结,把握了会计主体的本质,为现阶段的会计主体赋予了新义。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相对于传统财务会计来说,社会责任会计的范围更广,涉及的关系更为复杂,我们只有深入分析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准确理解其概念,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究竟是谁这一问题。

(一)国外权威观点

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各国有着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国外比较权威观点有四种:

第一种,美国戴维?F?林诺维斯(DavidF?Linowes)[6]认为:它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第二种,美国会计学教授西里?莫布里(SylilC?mobley)[7]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第三种,美国会计学教授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ahmedRiahi-Belkaoui)[8]认为:它是测定和报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一般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时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第四种,日本的《新版会计学大辞典》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它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

从上述四种观点的发展来看,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范围层层递进,从公共部门拓展到全社会;其职能也在不断完善,从对信息的整理、衡量和分析到对消极信息的补偿和治理;最后关注的重点在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但由于上述说法还不够具体,我国研究者借鉴了国外大量理论和文献,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国内学者观点

宋献中,李皎予[9]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我国最早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他们在书中提到:“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对企业给社会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加以计量和报告。”这一观点借鉴了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辞典》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发展,后被众多的学者采用。

黎精明[1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属于会计信息系统,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团体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系统。这一概念较为详细和全面,体现了会计学与社会责任理论的结合,既包含了决策有用性目标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又揭示了履行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情况。它与KVRamanathan[11]在1976年发表在《会计评论》上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会计是选择企业的社会业绩变量、指标和计量程序,系统地形成评价企业社会业绩的有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的社会团体的过程。

李冬生,阳秋林[12]提出社会责任会计属于会计学的分支,是根据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多样的计量属性和手段,反应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从而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该观点以会计学为基础,立足学科角度阐释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与社会效益之间有着关系,也被众多的学者所采用。

刘立燕[13]则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商誉会计等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她认为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框架下,环境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能够纳入其中。她也认为企业的经济责任已经通过传统的财务会计得以解决,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应主要反映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消费者、社区以及环境等的责任。这种观点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是从其反应的内容上来看的,并且准确指出了社会责任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的边界。

学者们关于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的看法虽不一样,但却都认为企业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主体,这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但社会责任会计同时也被另外一部分学者划分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他们提出了宏观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将会计活动的主体扩展到政府层面。他们大多采用美国会计学教授西里?莫布里(SylilC?mobley)的观点。

(三)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关系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各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探讨都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至今也未形成一个具有公认性和统一性的结论。而在各异的结论背后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之间的关系。我国很多学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师传统会计的分支,例如:宋献中[14]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本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新的会计分支;于东智和曹艳荣[1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将是现代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阳秋林[16]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不能完全从传统企业会计中脱离出来,是立足于传统企业会计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成奕霖,张霞[17]也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并不能完全脱离传统企业会计,它与传统会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邬娟[18]则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她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是不一样的,它给传统会计带来的是巨大的冲击,不管是传统会计的目标、假设还是要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需要通过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完善。

结合以上研究者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责任会计不同于传统会计的思维,是全新的一个会计学科,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知识,社会责任会计也不仅仅是企业的会计而是全社会的会计。研究者不妨从传统财务会计的桎梏中跳出来,大胆地进行假设,社会责任会计并非传统会计的补充和发展,而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具有冲击性的革命,甚至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更关注社会责任履行的会计时代。

三、社会责任会计主体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主体的界定还存在争议,笔者在翻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基本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双主体论、唯一主体论和多主体论。支持双主体论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主体是政府和企业,支持唯一主体论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只有企业,而支持多主体论的学者则提出社会责任会计主体包含内设性会计主体和外设性会计主体,具体又可进行细分。

(一)双主体论

张蓉[19]认为,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社会责任会计出现,又因为企业都是立足于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政府与企业。只有对政府和企业两者的反映、控制,才能解决促使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政府和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结果进行分析和披露。在考核分析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相互制约,没有政府的帮助,企业就无法顺利实现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离开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政府完成责任的情况就无法说明。所以,要实现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就需要将政府与企业二者一起作为反映和控制的主体。

(二)唯一主体论

这一论点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政府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而企业则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由于二者出发点不同,核算方法、反映内容也不同,所以将二者都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不科学的,所以大部分学者更加支持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仅仅是指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即把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作为社会

责任会计核算的对象,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一种“宏观(社会)――微观(企业)”共振型会计模式,在该模式下把企业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20]

李东生,阳秋林[12]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一般是指相对独立的企业,而不包括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因为只有企业才能用其经营所得对其行为向社会负责。

雷振华,周颖[21]则对第二种观点作了详细的解释,他们认为,现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主体应该只是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式,企业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是不一样的。从组织职能来看,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经营活动肯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政府与事业单位一般无经营行为,不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立足于会计核算制度,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有着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这会造成理论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实务中更难以驾驭。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来说,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而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关注的较少。该观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主体是企业而不是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原因。但忽视了政府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一些腐败行为,而且存在对现有难题无法解决就予以否定的逃避心理。

(三)多主体论

戴丽[5]认为,会计的主体是“会计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是自然人、经济单位和政府,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应当是对社会责任主体履行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人,包括外设性会计主体(法人性会计组织、具有执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和内设性会计主体(政府内设的会计部门、经济单位内设的会计部门、自然人自身)。该观点在明确会计主体为“会计人”,服务对象为会计客体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了以政府组织和经济单位为主的社会责任会计主体。

(四)现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主体的选择

社会责任设计篇7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作为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中探讨的重要话题。我国的财务核算体系还不够成熟,很多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时缺乏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账务处理方法欠缺统一性。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定义及核算现状作为出发点,从计量要素、计量假设、计量方法、计量主体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并就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核算体系给出一些具体的途径,以期给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社会责任成本;核算;现状;途径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社会责任成本核算在企业集团财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作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新的管理模式,不仅是现代成本管理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对我国上市公司标志财务报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等信息的完整性负责。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当做是慈善事业追求的目标,与企业的经济目标毫无关系。因此,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等一系列后果。国家针对这一情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为企业构建一个公平性、完整性、合法性的责任成本核算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一、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定义及核算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定义社会责任成本是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支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社会成本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社会责任可以对企业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反馈和掌控。另一方面,社会成本需要基于社会责任进行会计信息计算。总之,一个完整的责任成本核算体系需要企业履行会计职责,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协调好企业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界定没有唯一的标准。按照企业社会责任发生范畴来看,社会责任成本主要分为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等;按照成本类型来看,社会责任成本分为税务成本、职工责任成本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现状近几年,我国企业一直实行“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责任成本核算运用还不够到位。虽然有些大型企业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对会计处理过程中的相关准则、制度还没有明确规定。另外,企业在对会计处理中遇到的责任成本费用问题当做常规费用支出,直接将生产成本纳入制造费用中去,将其他费用纳入管理费用中去,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费用纳入营业外支出,没有独立的核算账户,也没有设立明细科目。这些现象导致企业的成本在实际的账面上不能明细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不能在实际账面上得到披露。总而言之,我国企业对会计责任核算体系认识还不够到位,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社会责任法规,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支出还不能准确计量。

二、构建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

(一)计量要素对会计要素内容加以延伸是社会责任成本信息的条件之一。从社会责任核算占整个成本核算体系中的比例看,社会责任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经济目标、企业经济活动执行力情况。与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内容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在形式上、结构上、内容上并没有做多大改变。但是在核算要素上增加了从宏观角度看待成本处理事项的内容,比如社会责任收益、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资产等等。社会责任收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给企业创造的纯收益,具体反映在会计账面上就是扣除社会成本之后的净收入;社会责任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阶段发生的费用支出,或者是企业在履行社会义务(如向国家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各种税款)时导致资金减少的行为;社会责任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而投入的资金,或者其他股东的股票、基金投入。

(二)计量假设传统的会计计量假设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会计计量假设以不能满足企业社会责任核算体系对会计信息处理的综合要求。企业成本核算不能单纯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价格机制标准来核算,也不能将货币作为唯一计量单位。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希望可以在实际会计核算中用实物量或者时间单位作为假设计量单位。相比而言,用实物量或者时间单位作为假设计量单位,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真实、更可靠、更及时的财务信息。

(三)计量方法现行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是构成传统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货币是会计计量的单位。随着我国企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成本信息输入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也不能全面评价企业费用支出和收益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因此,针对传统企业计量方法的不全面性、不专业性和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漏洞问题,我国学者诸如周游对计量方法做出了一些调整和创新。综合归纳学者周游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替代评价法、调查分析法、生态社会责任法、其他核算方法。其中,周游对调差分析方法相当推崇,认为调查分析方法可以让企业了解博弈知识(调差分析法包括博弈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一个指导性作用。目前,这些方法在上市公司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计量体系,国外和国内的许多学者虽然都对社会责任核算计量方法和核算单位上有过深入研究,但是要在企业中普遍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四)计量主体经济组织是区分社会责任会计计量主体和传统会计计量的临界点,经济组织可以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也可以是社会团体。计量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一个地区。所谓会计核算计量就是对主体企业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核算,对企业产生的社会责任收益进行计量。传统的会计计量只是对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进行资产核算,忽略了政府、地区的社会成本,从而导致国家账面总成本支出与实际支出不一致现象。

三、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核算体系的途径

(一)国家设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成本核算部门我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微观调控为辅。因此,站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政府需要设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核算部门,配备专门的成本核算设施,实行双重成本核算模式。所谓双重核算模式是政府设置专门核算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形成一个统一的核算规则制度,方便政府向企业下达指标,也让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参考依据。而企业在接到政府指标分配后,根据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计算核算成本。首先,国家管理中心要事先计量好企业的社会成本率,针对特殊企业的强制性社会责任成本根据特殊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综合计量。其次,对于有些企业采取自愿性社会责任成本计量时,国家要设立风险防控管理部门,根据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来归属各生产部门对自身企业成本负责。最后,对有明确归属的社会责任成本的企业,国家根据配比原则将社会责任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例如,国家对股票、基金、证劵等金融行业成立一个市场风险成本控制核算部门,不定期抽查企业社会成本,对企业成本核算后将社会责任依次分配到股票、基金、证劵行业,市场风险成本控制核算部门计算出各行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率。国家设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核算部门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各行业的成本率,还可以减低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危害。

(二)企业要明确核算方法国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率做出了明确指标,并在总体上对社会责任成本进行了计量,企业就可以将社会责任成本作为费用或者成本对成本进行计提、分配。企业对成本计提、分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将社会责任成本看做是净利润的减项。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可以避免出现费用在税后扣除现象,将社会责任成本当做是企业的费用,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费用可以在税前计提。对企业账户设置时专门设置一个“社会责任成本”科目和“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科目。社会责任成本率和当期税前利润的乘积就是社会责任成本,即当期税前利润×社会责任成本率=社会责任成本。对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进行账务处理时的借贷方分别为当计提应付成本时,借方为“社会责任成本”,贷方为“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当对企业期末结转时,借方为“本年利润”,贷方为“社会责任成本”;当企业向国家缴费时,借方为“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贷方为“银行存款”。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纳入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中,从消费者的角度使社会责任成本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第二,将社会责任成本直接看做是一般企业成本。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本期发生的社会责任成本”当做“制造费用”处理,与将社会责任成本看做是净利润的减项处理方法是相同的。

社会责任成本率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乘积就是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即期主营业务收入×社会责任成本率=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将社会责任成本直接看做是一般企业成本的账务处理的借贷方分别为:借方为“制造费用”,贷方为“应付社会责任成本”。对比分析方法一与方法二,可以明确,将社会责任成本看做是净利润的减项这种核算方法是国家提倡的,原因是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最后是要上缴国家的,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将社会责任成本直接看做是一般企业成本这种核算方法是企业提倡的,原因是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了产品成本,将社会责任成本基金留给了企业,并将社会责任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是这种核算方法就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国家的支出就不能从企业中得到补偿。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就要将一部分社会责任成本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至国家。企业在向国家缴纳社会责任成本基金时,需要在对应的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因此,对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进行账务处理时的借贷方分别为:当提取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用时,借方为“制造费用”,贷方为“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当企业向国家缴纳费用时,借方为“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上缴国家”,贷方为“银行存款”。当企业留用一部分社会责任成本基金时,借方为“应付社会责任成本费-企业留用”,贷方为“银行存款”。

企业将社会责任成本看作是费用或者成本进行不同核算方法时,需要依据国家对会计成本核算率的标准进行会计责任成本的计量。传统的成本核算是将成本信息通过账簿的形式记录,但是企业当期发生的成本在上月或者上个季度没有计提、分配,使企业整体账目不明确,不便于企业对本期成本统一规划。企业将社会责任成本作为费用或者成本对成本进行计提、分配这种核算模式不仅方便企业将本期成本发生额与各期成本发生额进行对比、计量,使财务信息更加完整性;还可以加强国家对企业责任管理的宏观调控,明确各行业的会计责任,让企业更加关注社会责任这一问题,将社会责任问题当做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探讨话题,承担企业应尽的义务。

(三)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社会责任成本核算的监督是保障社会责任核算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会计责任成本不是以一个单一的个体或者形式存在在核算体系中,在社会监督体系中还扮演着社会核算职能的角色。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成本核算的引导、监督力度。首先,国家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会计行为,将社会责任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得到落实。其次,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监督机关要加强对社会责任核算体系的监督力度,让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各个部门都成立社会责任管理组织,对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人为操控、虚假漏报等现象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做成调查报告书,最有上报给监督机关、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和监督机关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处理好企业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承担企业在社会环境中应尽的社会责任。最后,政府要改变单一的监督方式,采用多元化形式展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根据不同企业机构设置的不同,实施与企业核算体系的运营、监管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资产和社会责任成本相匹配,实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有效融合,从根源上调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成本的有效控制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中,成本的合理支出也是与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息息相关。构建一个完整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监督,还需要企业自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放在同等位置,自觉履行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义务。

参考文献:

[1]付建龙.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的构建——从毒胶囊事件谈起[J].特区经济,2012,10.

[2]李姗姗,李成琪.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09,16.

社会责任设计篇8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披露社会责任会计

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已普遍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尚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把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中;一些组织和地方政府也正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05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起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正式成立,联合与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有组织地开展,并为中国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并正采取措施在全国行业范围内推广实施。深圳市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讨论稿),目前正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市民征求的意见,准备在全市全面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许多报纸、电台、网站等媒体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光明日报》正通过“光明公益报告”专栏系列报道跨国公司和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的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理念及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事迹;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有些跨国公司也开始在我国推出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也在2006年3月正式对外了我国中央企业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种种迹象表明,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时机已趋于成熟。

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宏观监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作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首次把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耕地保有量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纳入指标体系,这不仅显示出党中央、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也凸显了政府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等方面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首先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运用行政力量,加强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促进企业从职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等方面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政府要运用行政力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要求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全面、准确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无法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只有通过社会责任会计客观、公允地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政府有关部门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业绩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同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经济、人文、环境、社会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观念还不强,有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差,生产事故频频发生;有的企业依靠减少职工收入福利来谋取利润,忽视职工工作条件和教育培训;有的企业缺乏环境意识,随意排放废弃物;有的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损身心健康的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偷逃国家税收等。这些企业行为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相违背的,也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建立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树立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按照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必然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履行社会责任将有利于吸引人才和提高员工积极性,使企业与广大相关利益群体形成和谐关系,改善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将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了社会责任观念,近年来更进一步演化为社会责任运动,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重要竞争策略。纵观国内、外各种公司声望调查、最佳公司排名都显示出使用社会责任标准评价公司的趋势。2004年至今,欧美的跨国企业纷纷对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实施诸如Sa8000等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许多企业因为不符合要求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广东省社科院调研统计显示,目前深圳市大约有六成的出口企业遭遇跨国公司不定期的社会责任审核。因此,我国企业要尽快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确认、记录和计量,并及时对外报告和披露,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为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创建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建立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和谐社会要求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职工、供应商、顾客、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群体负责,企业要与各利益相关群体形成互惠合作及互相信任的关系。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深入人心及社会责任运动在国际社会的普及,各利益相关群体越来越希望通过企业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信息。跨国公司等采购商需要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确定是否保持其供应商资格;顾客需要了解企业能否提供优质、安全、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职工更需要了解企业在权益保障、薪金待遇和教育培训等信息;社区居民需要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贡献情况;咨询中介机构、研究机构和宣传媒体需要在了解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取得成效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全面公正评价。企业根据各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迅速建立起制度化和成熟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高企业形象,与企业各利益相关群体建立起和谐关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公开机制能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社会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

二、我国推行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对策

(一)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及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企业作为市场独立经营的主体,需要通过合法、公平的经济活动获取必要的利润,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用浮躁、短期的眼光来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似乎是同企业的经济利益对立的,但是如果用长远的、可持续的视角来观察,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不只是一个盈利组织,更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追求经济利益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虽然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要增加资金投入和提高生产经营成本,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美国CurtisC.Verschoor2002年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表明,《商业伦理》杂志基于社会责任评出的100家“最佳公民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要明显优于“标准普尔500强”中的其他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完全可以转化为现实竞争力。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履行社会责任已经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善举”,而是企业要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讲,要积极通过适当的方式披露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让企业社会责任价值“显性化”,使公众认识到企业的努力,认可企业价值,同时给予企业足够的回报。

(二)制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计制度 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往往会流于形式。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的事,但企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和运作的,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政府主导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客观需要,更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稳定、不和谐难题,引导企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迫切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已首次成为我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公司法也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但是,如果没有相配套的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措施,国家的这些政策和法规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同时,这些政策法规也为制定强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会计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5年的《公司报告》中也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增值表。目前,欧美跨国企业纷纷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认证,我国应制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强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最低信息要求,并鼓励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企业做更多的自愿性披露。强制性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可以在上市公司和出口企业中实施,然后在全国所有企业推广使用,推动全部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三)完善社会责任披露内容目前,虽然我国有一些企业正通过媒体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情况,但披露内容还更多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方面上,披露内容的深度、广度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际会计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尚无统一的认识。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影响,法国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强调职工利益;德国社会责任会计则非常重视披露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企业除要向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承担责任外,还要对职工、消费者、资源环境、社区和政府全面承担社会责任。对职工的社会责任应包括工资福利、职工医疗、健康和安全保护、教育培训等;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诚信、公平竞争、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等;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能源及原料利用、企业环境保护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环境保护设备资本性投入、环境保护费用支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研究费用等;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参与所在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公民权利和就业、公益性捐赠等;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法规、纳税情况等。为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建议国家应适时制定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促使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四)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为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应在社会责任披露制度中明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社会责任信息与其他会计信息相比,计量单位不能仅限于货币计量方式,应根据社会责任项目特点,全面采用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多种方式。如对企业诚信、公平竞争等方面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可通过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定性披露,而对劳动保障、工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性捐赠、纳税情况可采用实物、时间或货币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进行表述和披露。对可以采用货币计量的社会责任项目,可在企业现有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会计报表中增设相关项目来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同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多,可货币化计量项目少的特点,可要求企业在现有财务报告基础上编制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如“社会责任年报”或“可持续发展年报”,按年度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告,促进企业全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社会责任设计篇9

[关键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是企业的必要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在有些发达国家,根据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企业定义为企业公民。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的关系

传统的会计仅是核算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和结果为反映内容的,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在全球实施,企业自身对社会利益的重视,企业会计这个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反映,不仅要反映企业的经济利益,更要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企业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实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

1 企业具备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所在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组成社会的基体,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她承载着社会物质生产和服务的供给,承载着社会责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壮大起来的企业有责任主动承担起反哺社会的责任。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就难以生存、壮大。

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

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缓和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可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现状分析

1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所采用的一直是传统会计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即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完全独立的经济系统,而不是将其视为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这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企业“唯利是图”,片面地追求企业经营的内部效益及经济价值而忽视其外部效益及社会价值。

2社会责任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飞跃,社会责任会计也成了时代的呼唤。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与社会责任融合一体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完成传统会计业务,也要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记录计量。但我国会计人员社会责任认知水平不高,接受专门社会责任会计相关培训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核算能力。

3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较高

与传统会计核算内容相比,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更为广泛与复杂,尤其是当这些社会责任事项不是以交易的形式发生时,要对这些事项予以确认和计量就显得格外困难。这些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企业做较多的社会调查研究,这样会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远高于其提供传统会计信息的成本。

4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应力求做到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和获得的社会责任收益相匹配,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费用一般大于其从中获得的收益,因而至少在近期内这种匹配是很难真正实现的。因此,面对企业的局部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益,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企业一般是会选择维护其自身的局部利益而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的。

五、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框架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并设置相关会计科目

就目前而言,我国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尚未有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具体准则中涉及企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核算分散较为零星,企业责任会计准则亟待建立;在企业现行会计报表科目的设置上也缺少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会计科目,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将涉及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作为常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没有独立社会责任科目反映,这样的处理方法,无法准确有效的体现企业是否、承担多少社会责任,从而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算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譬如员工薪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社会贡献等多方面,核算负责,而我国又无完善的核算体系,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对这些事项的社会成本和效益予以确认和计量需要大量的数据调查和核实,导致企业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应加快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成本,提高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六、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首先,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方法,构建企业杜会责任会计财务指标体系。其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设计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和报告体系,要求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定期公告;再次,强化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意识,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等政策有意识的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最后,推行社会责任审计,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保证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黎友焕,龚成威,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1)

[2]蔡传里,许家林,论循环经济理念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3]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09(8)

[4]宋衍程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12)

社会责任设计篇10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概念,首先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并迅速成为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会计学等领域共同研究的重要问题。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因此,加快推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建设已迫在眉睫。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超出了法律规定范围的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企业在改善社会环境,保护和增加全社会的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所有职责和义务的总称。包括经济、法律、道德和环境责任等诸多因素,其目的是要达到企业(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最终目标是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和实质。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首先是满足传统会计向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这个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提高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出并不抵触企业的经济效益,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以“双赢”的。具体表现是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及生态平衡,提高质量并降低消耗,也有利于解决就业,从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最近几年,我国矿难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很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会计也仅仅为“提高资产报酬率”、“提高利润”提供信息,这样产生的弊端是:第一,无视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使企业成为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经济动物而不是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第二,把社会多数人的利益排除在外,仅着眼于资本收益;第三,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功能和发挥会计的职能。企业在反映社会责任情况时,只愿意反映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愿揭示或完全揭示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造成社会责任会计在计算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时往往伴有主观的臆测,虚增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企业自身所持的这种对其社会责任避而不见的消极态度会极大地阻碍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贯彻与实施。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不完善

不同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差别较大,就是具体到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社会责任项目也不尽相同。此外,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基础之上,而社会责任会计却无法以此为计价原则。因为传统会计主要是对交换商品进行计量,而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非交换、非劳动物品。根据何种价值理论制定什么样的计价原则,从而使这类非交换、非劳动物品能够被准确、可靠地计量,是会计研究人员必须面对并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难题。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诸如中国石油、国家电网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虽然现己开始进行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披露的随意性很大。我们显然还可以看到,截至目前,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国有企业都是一些全国性的、知名的大型央属企业,广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并未披露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甚至可以说没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虽然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并在新《公司法》的第五条中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然而这些规定仅仅是指导性的,并没有具体的保障机制和操作规定,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实中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

三、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理论是实务依据,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实务。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性,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尚未突破,使得当前社会责任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社会责任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以突破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中的障碍。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必须借助于适当的理论导向:一方面是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适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成立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不利于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比较,但具体到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项目基本相同或类似,因此,在未来社会责任会计发展中,将全社会的企业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行业,将各企业归入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对行业内的核算方式和内容进行具体规定并实现标准化,这是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完善立法工作

法律是现代文明国度里保障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的手段。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国家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并对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外部经济”进行奖励以鼓励其发展,对给社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惩罚。有关立法机构在立法时要尽可能使法律涵盖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法律条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另外,我国还必须尽快地制定出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职工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使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置于国家机关监督控制之下,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使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社会会计体系建设不断走向规范化。

(三)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工作

社会责任审计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工具,它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计报告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及管理决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属于一个新生事物,且没有严格的标准遵循,而通过社会责任审计可以使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审计,主要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进行审核,包括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和社会责任绩效信息,重点审计其真实性、正确性和客观性,确保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于社会责任范围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除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拥有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制度,保证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质量,首先就必须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等独立中介机构的作用,确保审计者的独立性。同时,要及时制定企业社会报告审计准则或标准。这就要求国家政府、审计机关及注册会计师协会要积极推动这一进程,借鉴国外己有标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一套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标准,明确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主体,设计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方法和程序,拟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主要形式,使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有据可依。审计机构实施审计后,应撰写专门的审计报告,说明审计业务的范围和目标,说明开展审计工作时应用的专业审计标准,公布完整的审计报告,对审核报告的内容负责。为确保审计质量,国家审计机关还应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开展社会责任报告审计业务的指导,加大对社会责任审计结果的复核与监督力度。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推行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传统会计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在基本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技能,并精通生产经营知识。但是面对社会责任会计问题,会计人员都必须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学习并掌握社会学、福利经济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没有这样的一个知识结构,会计人员是无法适应社会责任会计的要求的。因此,今后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应该逐步走出只注重会计技术和会计方法教育的误区,应该逐步加强诸如社会学等的学科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其知识能力素质,也包括其思想素质。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不能仅从企业利益出发漠视、掩盖企业社会责任。

(五)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应大力宣传有关社会责任知识,以提高企业包括厂长经理在内的各级人员对推广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针对目前有些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对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的现状,应鼓励企业在运用社会责任会计过程中,通过实践工作中社会责任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提高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认识,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参考文献:

[1]于增彪,何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披露与评价[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