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缓交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16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

1、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7号)等中、省文件规定,简化办事程序,兑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个人购房,支持房地产业发展。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投入。抢抓中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和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开展的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建设工作试点,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市财政要全额保障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建设土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费用,各县也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3、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对享受过房改政策或购买过商品住房仍租住直管公房的承租人,各级房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直管公房清退力度,清退的直管公房用于廉租住房实物配租。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

4、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有力促进住房消费。适当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批条件,降低首付比例,延长贷款期限,鼓励干部职工用住房公积金置业购买多套房产,可采取现有房屋抵押等形式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适当扩大住房公积金支取范围,职工购买房屋可支取父母及子女的住房公积金。鼓励各商业银行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与住房个贷组合式贷款业务。具体实施细则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5、进一步放开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住房二级市场的通知》(*政发〔20*〕52号)文件精神,取消二手房上市交易有关限制条件,加快二手房流通。对转让现有住房的继续缓交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各单位对房改房和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原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对上市交易的房屋自立名目收取费用(包括土地费用),不得提高物业管理收费标准。

6、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特别是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及购房者提供良好融资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20%。

四、政策支持,促使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7、加大土地供给力度。在不影响整体规划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基础上,以出让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用地总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地块,经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在缴清部分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块地价款后,可分期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8、缓缴、免缴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2009年内新开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确因资金困难,经开发企业申请并承诺缴纳期限和逾期缴纳责任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劳保统筹基金和人防设施易地建设费可先缴一半缓缴一半,缓缴部分延期到商品房预售许可时缴纳,具体实施细则由市房管局会同市规划局、人防办等部门制定。鼓励建设地下停车设施,凡建设地下停车用途的项目,地下部分面积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与此同时,要严格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对市上原出台的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凡违犯规划开发建设的项目,除不得享受以上政策以外,并视情况依法取消在宝开发建设资质。

五、强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

9、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强化“一厅式”服务功能,由市房管局牵头,规划、国土、城建、消防、税务、公积金、金融等部门参加,在市民中心房地产服务大厅组成临时办公机构,为房地产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对涉及企业的事项一月内办结,涉及个人的事项半月内办结。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2

关键词:覆盖面;欠缴;追缴;监督促

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改善和提高城镇职工住房水平的重要保障和主要途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稳定的住房资金筹集渠道,截止2009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为26091.24亿元,同比增长26.05%,缴存余额为14648.80亿元。然而,随着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总量的持续增长,作为资金源头的归集管理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渐产生出系列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覆盖面狭窄

住房公积金制度具有强制缴存的特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所有的城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交纳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只要是符合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对象,就必须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并按期、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2009年末,全国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8031.30万人,仅占在岗职工人数的69.74%,较同口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加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人数少7800万人,大部分非公企业、个体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还没有全面覆盖。

2、归集率低,缴存单位不能按月足额缴存,欠缴、缓缴情况严重

全国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总额以年25%以上的速度递增,归集总额持续增长主要是受逐年增长利工资基数和缴存比例提高的影响。实际上,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一些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进行缴存登记,履行缴存义务,有许多已开户单位不能按月足额缴存,特别是企业单位存在欠缴、缓缴的情况。

3、执法稽查制度不健全,追讨工作缺乏法律约束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凡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单位和职工个人都必须缴存住房公积金。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尽管《条例》已赋予管理中心相应的管理职能,但是对违规单位进行催缴、征缴的追讨工作成效仍不明显。

二、归集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单位和职工的缴存意识差,影响住房公积金覆盖对象扩展

根据《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范围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对象范围一致,但是人们对住房公积金的认识还存在偏差,企业经营者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缺乏了解。非公有制单位受自身利益驱使,因考虑到经济利益,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意味着自身利益受损,因此对缴存住房公积金持消极态度;私营企业职工流动性较大,而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转移手续繁杂,限制条件较多,诸多不便严重影响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积极性;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手段,未建立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无法监督未缴存的单位按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2、单位不能足额缴存,发生欠缴的主要原因

(1)一些国有企业单位由于企业转制或机构精简,企业内部需要进行协调稳定,调整时间不能确定,因此不能实现按月缴存。

(2)有些企业效益不稳定,存在周期性差异,企业负责人往往会先考虑企业经营资金的充足率,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欠缴、缓缴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现象屡有发生。

(3)私营企业业主为谋取私利,只扣不缴。虽然每月都从职工工资中扣下职工负担部分,但企业配比部分却一直未能落实,有些单位一年只汇缴一至两次,甚至个别企业长时间挪用职工个人扣缴金额,严重损害职工的合法权益。

(4)缴存单位负责人对住房公积金缴存认识模糊,尚未形成规章制度,缴存随意性较大,单位经办人员嫌每月缴交公积金麻烦,就几个月扣缴一次,此类情况较多,对归集率影响较大。

3、行政执法制度不健全,使追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首先,行政执法制度不健全。根据《条例》规定,管理中心虽然有权对欠缴、少缴的单位采取行政执法措施,但是,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手段和能力,未制定相应的行政执法细则和创造内部稽查的执法环境,运用执法手段追缴住房公积金存在极大困难。其次,行政追讨缺乏法律约束。住房公积金问题不属于《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明确规定的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因此,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追讨住房公积金和提起劳动仲裁时,劳动仲裁机构因没有依据,一般不予受理。对于违规单位在限期内仍未纠正错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对单位不为其职工缴存或者少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行为,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法律依据,使行政追缴失去了法律约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救济。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认知度

可以采取报纸、电视、宣传资料、会议、上门讲解等多种形式,对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在职职工了解住房公积金政策,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重点的是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就难以推动建制工作。因此,宣传的重点是填补政策盲区,解决企业领导缴存责任意识不强问题,形成有利于扩面工作的舆论氛围。

2、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制订扩面目标计划

应选择典型的单位作为试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例如,非公企业的职工人数多的单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单位、劳资关系比较和谐的单位以及企业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等作为试点,耐心细致地做企业工作,要尊重企业和职工的意见,在重点单位树立典型并摸索经验,因循渐进,逐步在面上进行普及推广。要积极与工商、税务、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设立、登记等情况,长期平稳地推进建制缴存工作。

3、推行缴交监督机制,灵活调整缴交政策

(1)建立缴交保障机制,实时检查和督促单位按时足额缴交住房公积金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缴交信息,但对缴交记录有效性分析及其此后的跟踪管理还很欠缺,建立缴交保障机制可以有效检查和督促单位按时足额缴交住房公积金。针对缴交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①运用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记录单位的

缴交情况,包括缴交职工人数、缴交金额、基数调整等,发现单位不正常缴交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②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缴交情况进行稽查,重点检查单位是否有故意压低或抬高工资基数而少缴或多缴、挪用住房公积金、不及时缴交等情况。在稽查过程中发现单位有违规行为的,应督促单位限期改正。

③应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缴交单位进行业务培训,使单位经办人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并全面掌握缴存业务流程和汇缴办理方式。

(2)对于各类企业缴存单位可根据其经济效益,制定灵活的缴交政策

企业单位的缴存经常会受到自身经济效益直接影响,资金周转紧张时,无法做到按时足额缴存。针对这种情况,管理中心应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根据缴交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缴交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首先,对于一直保持良好缴存记录的企业,发生逾期缴存时要及时向企业单位了解逾期原因,企业单位可向管理机构申请缓缴,并确定缓缴时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如在规定时限内未及时补缴,可根据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警告及处罚。其次,企业效益如果受季节或周期性影响,可以先与管理中心签订按季度或按年进行缴存协议,另外,企业效益持续下滑或资金紧张时,应允许企业单位先缴存职工扣缴部分或单位扣缴部分,另一部分匹配资金待企业效益转好时可进行补缴。

以上三种灵活的缴交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管理中心必须联合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企业的实际资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真实。

4、加强稽查执法力度

在推进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加大稽查力度,将无视法律、法规,单位效益好,领导责任意识不足,职工反映强烈的未建单位,列入执法重点,启动执法程序,依法强制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另外,可以改变旧的催建催缴的归集方法,探讨试行成立专门稽查机构(譬如稽查大队)对违规单位进行稽查,依法强制,威慑影响其它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参考文献:

[1]2002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第六章,第三十七条、三十八条规定.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3

一、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一)指导企业有序复产复工。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分类支持和保障企业全面、有序复工复产。涉及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乡运行、医用物资、食品生产和市场流通销售等国计民生领域的企业,必须立即复工复产,春节期间接续生产和已经复产的要做好防疫工作,确保正常安全生产。已经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企业完善内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制定行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细化完善企业防控方案,强化厂区内消杀和人员安全防护,尽快复产和达标生产。复工企业须加强返岗人员健康监测,“一人一档”建立返岗员工信息,对县外返岗员工,实施精准分类管控。要鼓励企业采取弹性上班、错峰上班和本地员工先到位等方式灵活复工复产。进一步靠实属地责任,坚决杜绝复工后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卫健局、工信局、交运局、住建局、商务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以下相同。)

(二)强化复工复产要素保障。各行业主管部门向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做到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和宣传教育到位,及时掌握企业防护物资储备、员工返岗率、生产物资储备、原材料储备、销售订单、设备检修等情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力做好保畅通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小微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医疗物资调进及配送畅通。(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工信局、卫健局、商务局、住建局、文旅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金融扶持

(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内各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不得在疫情发生6个月内抽贷、断贷、压贷、罚息,不得违规下调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分类,确保2020年上半年中小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物流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行业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中小微企业,近期贷款到期或疫情期间有还贷情形的,各金融机构应主动与客户协商,灵活调整还款期限和方式,做好展期、续贷或无还本续贷安排,降低企业违约风险;对因疫情原因造成的逾期记录,不计入征信系统,不列入黑名单。(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县人行、各金融机构,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降低融资成本。各金融机构要采取“一行一策”灵活制定息费减免办法,原则上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有所下降,并通过压低成本费率、减免逾期利息、调整还款期限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对有发展前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200万元以下贷款免收贷款利息,200—500万元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计息,500万元以上的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80%计息,并免收贷款其他费用。加快和扩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基准的运用,推动2020年全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2019年再下降0.5个百分点。(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县人行、各金融机构,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县政策性担保机构要积极发挥担保增信作用,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受困的中小微企业,取消反担保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全县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降低综合费率0.5个百分点;各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疫情防控、群众生活物资生产经营企业,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担保费率不得高于1%,2020年担保额不得低于2019年同期担保额。加大创业担保支持,对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肺炎的,可依申请展期还款,原则上展期不超过1年,财政局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发挥县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基金作用,压缩贷款审核备案时间至一个工作日以内,年内力争放贷达到1000万元。(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财政局、人社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加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信贷支持。落实全市“百名行长帮扶百企”行动部署,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通过线上顾问、远程服务等方式,逐户了解企业融资需求。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建立绿色通道,积极落实金融信贷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对列入全省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企业合理信贷需求,提供利率不超过上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优惠贷款支持,省财政给予实际贷款利率50%的贴息,期限不超过一年。(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财政局、发改局、工信局、县人行、审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大财税支持

(七)落实税收减免政策。严格执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疫情防控税收政策公告中税收减免政策;严格落实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对2020年中小微企业从县级以上部门获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不予征税政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确保企业“应享尽享”。(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八)落实延期缴税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中小微企业,由纳税人申请,经税务部门核准,依法办理延期申报。对按期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企业,由纳税人申请,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依法缓缴税款,缓缴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责任单位:县税务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九)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税收减免政策。对金融机构向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或单户贷款合同金额且贷款余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金融企业按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符合条件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人行,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加大服务平台建设和项目支持力度。依托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下转规上”“限下转限上”中小微企业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县内防疫药品、医疗设备、物资器械、研发平台等企业和项目支持力度,各相关部门应统筹现有资金,对复工复产、扩能扩产、保障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必需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责任单位:财政局、发改局、工信局、卫健局、科技局、商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交运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降低运营成本

(十一)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疫情期间,对停产停业的中小微企业不进行功率因数考核,企业基本电费按照实际用量缴纳(不设置最低限额)。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用电、用气、用水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缓缴期内“欠费不停供”,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由企业补缴应缴费用,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严格落实2月至6月30日期间减免非高耗能大工业企业及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5%的政策。(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工信局、水务局、供电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二)降低企业厂房租赁成本。在疫情解除前,承租国有企业和国有单位厂房、写字楼、商铺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商户和中小微企业,相关国有企业和单位应采取“一合同一议”的办法给予一定租金减免。县循环经济园区要对园区内企业给予一定租金优惠或补贴,新建制造业企业,可给予一年期50%的租金补贴。(责任单位:县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循环经济园区、人社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三)加大清欠力度。进一步推进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欠款,县政府各部门及所属机构、县属国有企业和国有投资平台要依法履约,避免形成新的拖欠;政府投资项目要严格审核资金来源,没有资金来源的一律不予审批,严禁要求企业带资承包项目。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提高财政资金统筹能力,加大中小企业欠款清偿力度,上半年清偿一半以上。有条件的乡镇和涉及疫情防控必需、生产生活必需、城市运行必需的企业欠款上半年应争取“清零”。对欠款数额较大的拖欠主体县上将挂牌督办,确保年底应清尽清。(责任单位:县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局、县人行,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四)鼓励企业线上营销。鼓励发展电商配送平台、上门服务平台、自营平台等,发展实物商品网络销售和配送销售,支持中小微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在线展览平台、数字贸易平台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五)支持防疫物资生产。统筹资金力量,全力支持重点防控企业扩大产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员、用电、运输等要素保障问题。对县上疫情防控期内生产的疫情防控重要物资,简化采购流程,优先用于县内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和其他企业的疫情防控,全力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释放产能。(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卫健局、工信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着力稳岗就业

(十六)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上年度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且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中小微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且上年度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参保中小微企业,返还标准按6个月的全省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上年末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确定,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七)缓缴社会保险费。自2020年2月起,根据我县受疫情影响情况和基金承受能力,免征全县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免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按规定批准后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20年内,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企业不得影响参保人员个人利益。(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医保局、财政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八)扩大企业吸纳就业规模。对吸纳毕业两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见习的企业,经申请可以列入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按企业吸纳就业见习人员数量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2020年,全县开发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和青年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100个。加强县内劳务供需对接,多措施多渠道助力企业招引人才,减轻企业用人成本,对中小微企业2020年1月1日起新增吸纳本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奖补,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照3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2000/人标准给予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奖补,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1年以上的,按照5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财政局,扶贫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九)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企业可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调整工时、在岗培训等方式保留劳动关系,对企业员工培训中开发线上培训平台、购买培训课程、聘请培训师资的费用纳入职业技术提升培训补贴范围,按政策规定给予补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十)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负担。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经企业申请可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可降至国家规定的5%;符合我省缓缴条件的,经企业申请核实后可予以缓缴,待企业效益好转后分批次补缴,缓缴期间视同正常连续缴存,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未能按月及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通过补缴视同正常连续缴存。(责任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营业部、财政局、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强化服务保障

(二十一)落实“不见面”审批。全面落实“网上办、不见面”审批,能在网上审批的事项一律通过“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严格执行限时办结、联审联批和容缺审批制度,办理事项确需报送纸质材料的,可采取邮寄等方式办理。坚持特事特办,对新落地生产防疫物资的项目,优先配置用地、用水、用电等资源型指标,随到随审,开通绿色通道;对受资质条件限制,有产能可以生产的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可先生产、再走程序、补办手续。疫情防控期间,对县委县政府认定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临时性项目可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或先开工后补办手续;疫情结束后仍需继续生产经营的,一个月内申报补办环评手续。(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卫健局、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场监管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十二)开辟采购绿色通道。疫情期间,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可不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采购进口物资无需审批。支持县内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疫情结束后,符合《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目录》所列的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按政府需求能力收储。(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发改局、卫健局、应急管理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十三)开展支企暖企行动。各乡镇、各部门积极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纠纷,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失信行为的企业,经有关当事人认可,可暂不列入失信企业名单。对企业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合同履行、劳资纠纷等开展专项法律援助,行业主管部门应开通绿色通道为中小微企业免费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对中小微企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执法部门应给予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纠正,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交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4

关键词:信用衍生产品;宏观审慎政策;系统风险

JeL分类号:e58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8-0061-04

一、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稳定的文献綜述

关于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探讨,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通过信用衍生产品进行的信用风险转移损害了金融稳定,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活动增强了金融稳定,第三种观点认为这种风险转移对金融稳定具有双重影响。

(一)认为信用风险转移损害金融稳定性的研究

Duffee和Zhou(2001)强调金融体系内部通过信用风险衍生工具交易改变了交易者对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预期,从而存在对金融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之后,非银行金融机构会产生预期,认为银行通过贷款出售市场进行的风险转移都是低质量高风险的贷款,这种预期会导致贷款出售市场最终崩溃,因而损害了金融稳定性。

allan和Carletti(2005)从银行体系所面临的流动性需求视角出发,认为信用风险转移很可能会使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传导至银行体系,从而引发金融危机。他们的模型假设经济体中同时存在银行和保险公司,若银行体系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信用风险转移,当保险公司所承保客户出现大规模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必须出售长期的无风险资产以满足赔付需求,这将会造成市场上长期的无风险资产价格下跌:如果银行体系也运用长期的无风险资产交易调剂流动性的话,就会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从而出现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传导到银行体系的情况,并引发金融危机。

此外,Baur和Joossens(2005)认为资产证券化降低了转出者的资本要求,如果风险的承担者不受监管约束,那么整个经济体的资本要求会降低,不足以应对风险,会导致系统性风险。instefiord(2005)通过构建金融危机成本模型对银行业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他认为虽然通过使用信用衍生产品,银行可以更容易地对冲风险,降低风险的集中度,但同时也会提高银行承担风险的倾向。次贷危机后,许多学者认为信用衍生产品是诱发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whalen(2008)认为政府鼓励高风险抵押贷款增长、发行债务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CDo)和监管缺位导致了金融危机。

(二)认为信用风险转移增强金融稳定性的研究

wagner和marsh(2004)提出,在一定条件下,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既有利于提高金融系统效率,也会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他们认为,如果银行持有风险资产对金融体系造成的社会成本远远高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风险资产对金融体系造成的社会成本,则从稳定金融体系的角度出发,风险资产应该更多地配置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的研究自然会得出从银行体系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的风险转移有利于金融稳定性的结论。Jorge和Li(2006)通过对英国主要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机构的量化分析表明,信用衍生产品使风险暴露充分分散,降低了外部冲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第41届年会上所作的报告《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性》认为,信用风险衍生工具使得银行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能够在满足大客户贷款需要的同时减少自身风险,因此对金融稳定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英格兰银行(2001)在《金融稳定性回顾》中也认为,信用风险转移使得银行持有更加分散化的信贷组合,银行将会对单一行业的风险冲击有更强的抵御能力。同时银行也将更愿意向客户提供贷款,降低信贷崩溃发生的可能性。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2003)对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35家金融机构风险转移调研的结果表明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转移不仅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范围的风险分散,还有助于信用风险的定价、提高信用风险交易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并且呼吁风险转移市场参与主体不应仅限制在巨型保险集团或者大银行,而应该让更多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参与进来。

(三)认为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稳定性具有双重影响的研究

Santomero和trester(1997)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银行体系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从静态看,伴随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减轻,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持有贷款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使得银行风险较为顺畅地转移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当银行体系面临如存款人挤提存款等风险冲击时,银行可以通过流动性较高的银行贷款证券化产品市场出售银行贷款,或者通过信用风险衍生工具转移相关风险,这都有助于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从而有助于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但如果进行动态分析,由于银行能够通过信用风险衍生工具转移风险,这会促使银行发放数量更多、风险程度更高的贷款,这将有损于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降低金融稳定性。

instefiord(2005)从银行为管理财务困境成本而进行风险转移出发,构建了银行进行风险转移的模型。也得到相似结论,即认为风险转移一方面为银行体系提供了风险对冲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使银行愿意承担更多风险,因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他认为,如果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的价格弹性过高,则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的创新将会导致银行在这一市场的过度参与,从而更易使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量出现大幅波动,不利于金融稳定性;反之,如果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的价格弹性较低,则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的交易较为稳定,将有利于金融稳定性。

二、信用衍生产品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关系

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多重效应也体现在对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影响中,既会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关键是要结合经济体的制度特征和市场发展状况具体分析。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推动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去构建一种趋利避害的机制,在充分发挥信用衍生产品缓释信用风险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对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积极作用,限制其对金融稳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应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信用衍生产品对宏观审慎政策的负面影响

1、信用风险转移使信用风险分散,提高了市场的复杂性。

商业银行是主要的信用保护净买方,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买卖达到风险管理或者提高收益的目的;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主要的信用保护净卖方,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参与信用风险市场;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更多的是从交易和套利的角度参与市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出现,增加了承担信用风险主体的数量,大大增加了信用风险分布情况的复杂性。很多没有信用风险管理经验的机构参与到信用风险市场,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隐患。此外,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源头是借款者的信用风险,过度的分散使得投资者难以正确评估信用风险。因此,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提高了信用风险市场的复杂性。增加了监管难度。

2、信用风险转移可能提高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增加系统性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节流”的渠道。即在不补充资本金的情况下,银行通过信用衍生产品降低风险权重,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相应地增加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另一方面,信用衍生产品是保证金交易,其他机构参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拉长了风险转移链条,会使金融机构的杠杆率相应攀升,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3、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逆向选择。由于可以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转移信用风险,银行会减小对贷款质量的审查和监督力度,使不良贷款率增加。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只是分散风险,并不能根本性地消除风险,这就会促成信用市场违约率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审查和监督力度下降,会加剧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经营动力下降,甚至追求高风险的项目。这些都会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二)信用衍生产品对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积极作用

1、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系统性风险监测中的作用。

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识别和度量系统性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其中多数方法都非常复杂。imF的经济学家开发了一类简约的系统性风险监测方法,既不去分析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金融机构之间的股权或债权联系,也不用探讨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和传导机制,而直接从CDS等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数据中去推导出市场对于金融机构破产和相互关联程度的看法。借助Co-Risk模型,利用CDS市场数据来分析系统性风险。

2、改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

信用风险在金融体系内部或者某个金融子领域过度集中,必然会给金融体系造成风险隐患,尤其在宏观经济走势发生转向时更加突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是信用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而且从银行业务实践的角度。银行往往对某一地区、行业或类型的企业或若干主要客户有比较集中的信用敞口。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因资金规模或经营资格限制,无法按照自身意愿和能力承担信用风险。

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以促进信用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间的有效配置,将原来集中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分散,转变为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结果是由贷款违约造成的损失也因此被更多的主体所分担,降低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宏观金融的稳定。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前,许多公司虽然认识到要对信用风险规避,然而受到流动性的压力而没有大量使用信用衍生产品来扩大其资产组合。亚洲金融危机后,信用衍生产品向人们证实了确实能够大大加强银行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从而避免了一些突发性事件给银行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3、减轻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信贷活动具有顺周期性,即具有推动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加剧经济波动的特征。这可能是由于:银行资本金约束和内部评级制度导致其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减少信贷投放;而在经济扩张时的情况恰好相反。在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存在且发生作用的前提下,经济扩张时获得的贷款收益由银行和信用保护出售者共享,不会导致整个社会信贷量的过度扩张,从而减轻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

三、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及其对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的意义

(一)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与欧美国家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不足、投机过度的情况相比,中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中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制度框架已基本确立。市场主体已经尝试开展了相关业务实践,推出了中国式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

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信用保护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在交易结构和形式上与CDS类似,但比CDS更加简单,主要体现在:一是指定了标的债务。国际上的CDS交易一般通过指定标的实体(参考实体)、债务类型和债务特征,把参考实体的一大类债务都纳入到信用保护的范围之内。与国际通行的CDS交易不同,信用风险缓释合约要指定具体标的、具体债务,从而使信用风险保护与特定的债务挂钩。二是限定了标的债务类型。试点阶段的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标的债务被限定在债券和贷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由标的实体以外的机构创设。为公开发行的标的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是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本质上是标准化的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从而可以在不同投资者之间买卖转让。从市场运行框架上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与债券类似,有创设登记、发行销售、交易结算、注销等一系列流程规范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管理。

(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对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意义

1、提高贷款、债券等信用风险的动态管理能力。

就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具而言,目前银行可以使用贷前调查、项目评估、内部评级、统一授信、限额管理、贷后跟踪、偏离度审计等多种手段。但是与“巴塞尔iii”要求相比,上述工具多为静态管理工具,普遍存在动态管理不足的欠缺,有关风险指标难以及时反映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借款人资信变化的最新情况,也难以落实“巴塞尔iii”的最新监控要求。

自2005年以来,中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包括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可转债、可分离债和公司债在内的信用债券,占社会融资总额比例已从2004年的1.8%增长到2010年的8.4%。进一步考虑金融机构(含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后,信用债券余额已从2004年的15,56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4,420亿元。但是与贷款类似,目前信用债券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也以内部评级、统一授信和投后管理为主,缺乏实时动态的管理工具。

引入CRm后,其一级市场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提供的价格信号。有助于弥补上述贷款、债券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无论是违约风险还是CVa,无论是内部模型法还是标准法,均需要借助CRm提供的市场数据支持。目前由于CRm推出时间较短,加上流动性方面的障碍,其作用还有待发挥。但预计随着各方面配套条件的健全和市场活跃度的增强。CRm有望成为金融机构动态管理信用风险的有益工具。

2、丰富资本管理工具,满足资本充足比率要求。

引入CRm后,各银行可以参照“巴塞尔iii”套期保值要求,通过购买CRm的方式降低原有的资本占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巴塞尔iii”设定的交易对手风险权重,非金融机构低于金融机构,有助于避免金融机构间形成损失共振、增强风险对冲的系统有效性。

尽管由于目前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参与者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交易由商业银行完成,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减低风险资本金占用的需求。但随着市场参与者的逐渐多样化,投资者类型同质化得到缓解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这一功能将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3、支持逆周期管理。

留存收益是核心资本的重要组成。在经济扩张期,随着资产规模扩大和盈利水平提升,银行可支付一定的费用买入CRm保护;一旦经济收缩期来临,借款人、债务人或是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必然增加。无论是出现信用违约事件,或者是信用溢价变宽,买方均能获益并体现在资本充足率计量和损益表中。

就CRm卖方而言,在经济收缩期必然会面临损失增加的可能。解决之道有三方面,其中最后一点是核心:一是在经济扩张期卖出保护时的收费,形成留存收益,以抵补未来潜在的损失;二是减少经济扩张期的分红和股票回购,并降低薪酬当期支付的比例,以强化资本缓冲;三是加强CRm定价能力,力求收益能够充分覆盖风险。

由此可见,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CRm均有助于抑制信贷过度扩张,通过调整留存收益来实现逆周期管理目标。

4、灵活平衡集中度。

集中度目前已成为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银行目前普遍缺乏灵活有效的调整手段。集中度标准一经确定,必须达标;但此前银行积极营销并与客户达成的各类融资承诺,却很难撤销或是违约。

引入CRm后,特定客户的信用风险敞口可以在金融机构间转让或是流通。引入集中度考核常常与特定客户的信用风险增加有关,对于CRm卖方,尽管集中度控制上尚有富余,但为规避信用风险的上升,依然可以通过提高报价来加以弥补。这其实也是逆周期管理要求。可见,CRm有助于金融机构灵活有效、动态及时地满足监管部门不时提出的集中度监控要求。

5、有助于识别系统关联性风险。

根据前文介绍,依据CoRisk模型。可以利用CDS市场数据,得出金融机构之间条件共同风险的动态估计,及时识别系统的脆弱环节、机构之间尾部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达到及时有效地评估和监测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尽管目前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还存在市场参与者结构单一,市场活跃度不够,违约事件较少,数据累计不足等问题,实践中还很难利用CRm市场数据识别系统性风险,但随着市场交易数据的不断丰富,通过改进Co-Risk模型,利用CRm市场数据识别系统性风险的方面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5

一、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住房消费环境

(一)明确购房入户政策。凡在市内购买合法房屋48平方米以上(含存量房)的,房屋产权人及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除未成年人单独落户外)凭房产证可办理市内城镇居民落户手续。

(二)放宽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政策。住房公积金贷款以户为单位,最高额度由25万元提高到35万元;对经市人事部门确认的新引进人才购房,贷款额度在最高限额基础上可上浮20%。

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职工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

已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商品房并还清贷款的,可按相应额度申请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

鼓励职工提取本人、配偶及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购买自住住房。

对低收入家庭利用公积金贷款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给予财政贴息,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允许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凡在市内企业工作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提交房产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房管部门备案的合同及租房发票,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本人租住房屋的租金。

(四)简化存量房交易纳税申报手续。对出售自住住房,并在售房前后一年内新购房的纳税人,不再收取个人所得税纳税保证金。

(五)明确界定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对象。对一户家庭中年满18周岁子女购买第二套住房,可比照首套住房贷款政策执行。

(六)允许变更购房主体名称。在房屋初始登记前,经购房双方提出申请,合同网上备案允许购房主体名称变更。

二、进一步鼓励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

(七)鼓励拆迁房货币化安置。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中,鼓励实行货币化安置,节约拆迁安置房建设用地。

(八)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拆迁安置房可根据需要,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后,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中、低价位的商品住房,以增加拆迁安置房房源。

三、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业的投资发展环境

(九)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按下限预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完工前的预售收入,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预计利润率下限标准预征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季预缴、按年清算。

(十)调整房地产抵押权登记办法。房地产项目领取《商品房预售证》,未销售的房屋停止销售后可办理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手续,在建工程竣工并经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后,将在建工程抵押权转为房屋抵押权登记。

(十一)适度调整出让价款支付期限。对*年7月1日至本意见下发之日期间已公开出让的房地产经营性用地,且受让人应缴出让金未逾期的,由受让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国土部门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可调整《成交确认书》约定的余下出让价款的支付时间(每期调整期限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调整期限内受让人免交滞纳金,但应承担相应的银行同期贷款利息。

(十二)放宽建设项目开、竣工期限。对*年1月1日至本意见下发之日期间已公开出让的经营性用地,且《出让合同》约定须在*年7月31日前开工建设的,在受让人支付总地价款的70%后,相关部门凭《成交确认书》和70%地价款交款凭证办理交地手续,先行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动工建设,待受让人按批准的时限付清全部出让价款后,再行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对按期动工确有困难的,由受让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可增加不超过一年的开、竣工时间。

(十三)放宽新出让地块地价款支付期限和比例。对新出让的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允许受让人在12个月内付清出让价款,对起价总额在2亿元以上或规模较大的地块,其出让价款支付期限最高可放宽至18个月。

(十四)缓缴人防易地建设费和房屋物业维修基金。人防易地建设费推迟至工程竣工验收前收取;房屋物业维修基金延至办理房屋初始登记时收取。

(十五)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切实改进对房地产业的行政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认真执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暂停征收、减免或缓征129项涉企行政事业和服务性收费>的通知》,确保涉及房地产的暂停征收、减免或缓征的项目落实到位。认真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协会对相关行政审批、垄断及收费行为的监督与投诉。

(十六)鼓励房地产企业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切实提高建筑质量和寿命。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规定可享受研究开发费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符合国家规定相关优惠目录,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享受相应的财税政策。建管部门要强化对建筑节能的监管,杜绝不成熟产品和工艺的应用。

四、进一步营造房地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七)建立房地产沟通协调机制和市场分析机制。通过政银企座谈会等方式,搭建银企对接的互动平台,切实解决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当前房地产形势的分析判断,及时准确地房地产市场动态信息,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应对房地产形势变化的能力。

(十八)健全和落实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关部门要督促用工单位按照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使更多的职工利用公积金政策解决自住住房。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对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支持力度。对拒绝为购房人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关部门要对其通报批评,必要时依法进行查处。

(十九)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管理,严肃查处开发企业虚假广告等行为。对提供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误导消费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加强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房地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6

关键词:房地产现状发展前景

2012年上半年,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整体没放松的情况下,楼市整体仍延续低迷的态势。房地产投资、新开工以及土地市场各指标同比增速均创近年来新低,不过随着宏观面和政策面的微调,楼市成交量从低迷中缓慢的复苏,3月份之后开始逐步出现回暖,而房价也在成交量持续回暖的推动下出现止跌微涨的迹象。但要做出中国楼市已经“由冬入春”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从上半年房市运行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1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缓慢回落

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额2.22万亿,同比增长18.6%,增幅相比1-4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连续3个月增速出现回落。与去年年底相比下降了9.4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逐步回落。受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开发商销售数据低迷,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房地产的投资的增速逐步的出现回落。

同时,近两个月保障房的投资增速持续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支撑。据住建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5070亿元。而在5月底,全国保障房建设完成投资3895亿元。也就是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保障房建设完成投资资金就增加了近1175亿,这一数据尽管较5月份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前4个月。可见随着后期保障房大规模开建,保障房投资这一块对弥补商品房投资下降将起到一定对冲作用。

2商品房销售逐月回暖

2012年前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呈持续负增长态势,但降幅却呈逐月收窄趋势。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88亿平米,同比下降12.4%,降幅较1-4月缩小1个百分点。单月数据看,由于去年1月份楼市成交量基数比较大,今年1月份楼市成交量异常低,同比增速为大幅负增长;受楼市调控政策的实施影响,2月份之后的几个月同比增速仍保持负增长的态势,不过随着政策面的微调、刚需的入市,2-4月份单月的成交量同比降幅持续收窄,5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更是出现了大幅的反弹,环比上涨20.3%。

以上可以看出,从今年3月起,楼市的成交量便出现了持续的回升,加上即将公布的6月份的楼市销售数据,楼市成交量或连续4个月飘红。

而造成楼市成交量出现回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各地楼市调控政策的微调、首套房贷利率优惠、公积金贷款上限放宽等以及央行持续的降息等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刚性需求入市,从而推动了楼市成交量的上升。其次,由于开发商库存压力较大,为加速出货,开发商采取的“以价换量”等降价销售策略,吸引了部分自住刚性需求,进一步支撑了上半年楼市成交量的反弹。还有就是,目前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价都已触底,部分城市开始出现缓慢的回升,市场普遍预期房价已经见底,而购房者担心各种政策微调会令价格反弹而纷纷选择入市,预计短期内楼市成交量或继续回暖。

3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

由于房地产调控的实施,楼市持续低迷运行造成开发商的库存压力大增,抑制了开发商的投资动力,大部分房企选择减少开工量和缓开工,从而造成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1-5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29亿平米,同比下降4.3%,降幅较1-4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3月单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4月单月房地产新开工更是大幅下降了15%,而5月单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6%,虽然单月新开工降幅较4月收窄10个百分点,但仍处在负增长的状态。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在3月份首次进入负增长状态之后一直保持较低的开工率。

4库存压力依旧较大以价换量仍是主旋律

数据显示,2012年5月底,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达1.97亿平米,同比增长44%,到达历史峰值。同时,近期不少上市房企在半年报中均表示,下半年将进入推盘高峰期,从而可见后期楼市新增的供应量依然较为可观,房地产开发商的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虽然今年以来货币政策进入适度微调期,央行既降存准率又降息,银行可贷资金规模有所提升,但银行层面的资金宽松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资金紧张局面会得到全面缓解,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仍强调差别化政策,开

发商贷款难度仍然很大。

可见,在整体资金紧张、库存压力大的背景下,大部分开发商仍可能继续选择“加速出货、以价换量”等销售策略来加速回笼资金。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7

关键词:沿海发达地区,宁波,保障性住房

一、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职能的突出表现;有利于实现农民工“住有所居”,保障农民工的基本住房权利,缓解乃至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发展,是农民工幸福生活的保障。

二、浙江金华农民工居住现状及问题

(一)金华市农民工居住现状

1.以租赁住房为主要居住形式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住房上面临十分不同的选择。对于中国城市居民而言,获得住房大致有三种形式:即购买已分配公房;通过市场机制购买商品房以及参加政府推行的安居工程购买低价的经济适用房。农民工获得住房的途径似乎比城市居民多,住房类型也呈现多样性,但他们却无法或难以像城市居民那样以同样的方式得到安定的住房。总的来说,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农民工都是以租赁住房为主要的居住形式。

2.居住地主要集中于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

根据调查数据估计,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居住的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四分之三。这个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由于农民在这些地区比较容易租到廉价的住房,可以降低城市生活成本,这与农民工的低收入状况是正相关的;二是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且专业技能不够高,因而较少在市区的繁华地带工作,更多的农民工是在临近城市边缘地带工作,选择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居住能降低交通成本;三是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在观念意识、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一定程度地延续了以往农业社会状态下的许多特征,农民工在这里容易找到心理认同,能够较快地融入新环境;五是相对于主城区来讲,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行政管理上的混杂和松懈正好为流动人口聚居提供了难得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

3.农民工的城市居期长

有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及以前进城的农民工占42.63%,即城镇农民工中,改革开放以来前二十三年进城的不足一半。近年来,进城农民工逐渐增多,2005年进城的占9.79%,2006年进城的占21.26%,2007年进城的占26.32%。农民工进城时间早晚,也意味着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时间的长短。上述数据表明,至少有42.63%已经在城市居住了8年,即使是2007年之后进城的农民工,他们的城市居期也已经超过5年。

(二)针对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廉租住房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廉租住房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与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商品性和政策性相比,只具有政策性的特征,因此更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廉租房作为非经营性项目,如何赢得其资金是一些城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西部的城镇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当前的廉租住房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城镇居民中的双困群体,也就是收入低和住房困难的人群,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廉租住房的财政投入尚且不足,保障对象再加上广大的农民工目前的投入就更加算是杯水车薪了,因此,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当务之急。

2.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不完善

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资金融通的手段,是面向城镇居民设立的,十多年的实施经验证明,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需要不断进行的完善,但无可否认这是一项比较适合城镇居民的制度。但是,随着目前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中农民工的出现,住房公积金制度缺乏适应这一群体的措施。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的住房消费水平非常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功能是农民工所急需的。但是,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农民工的工作单位定期补贴给农民工同等额度的资金,这无疑增加了大部分农民工的工作单位——企业的成本。因此,新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必须做出对策来解决或者缓解这个难题。

三、建立涵盖农民工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一)住房公积金应覆盖农民工

要使得住房公积金扩大到农民工群体,政府就要设立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来保障用工单位交纳农民工的住房公积金。当前,很多雇佣农民工的企业出于节约企业开支的目的,在交纳农民工的住房公积金积积极性不强,为此,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要严格的规定企业交纳其雇佣的农民工的住房公积金,同时,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政策上、税收上激励措施,来鼓励那些能够坚持交纳农民工住房公积金的企业。同时,农民工群体的高流动性是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将更加迅速,只要建立一个高效、统一和可行的住房公积金全国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走到全国各地都可以查询到农民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实际情况。

(二)有条件发展农民工廉租房

政府是廉租房制度的责任主体,在城市规划、廉租房来源等方面,地方政府也应该坚持公平的原则,不能将城市中较好的地段全部都用于商业、或者是高档楼盘的开发,而是应该保留一块地段,专门用于新建针对农民工的廉租房。政府要将发展农民工廉住房的专项资金编入政府财政预算,政府要根据农民工居住特点等实际情况来支出这笔资金,从而保障这笔资金能够真正用于保障农民工居住权益之中。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通过在税收、土地竞标等方面上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一些有条件的房地产商建设廉住房、管理廉住房。政府可以租用一些废弃的厂房、学校,加以改造,来作为廉租房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给住房条件十分困难的农民工群体;同时,政府也要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来发展农民工廉住房项目。最后,针对农民工群体高流动性的特点,政府要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廉住房准入退出机制。将一定合理比例的廉租房租给农民工可以加快廉租房的周转,提高廉租房的利用率,增强其保障功能。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8

《关于支持居民购买住房的意见》从个人住房税费、公积金贷款、二套住房、普通住房标准等方面制定了五项优惠政策,施行范围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执行期限自11月15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不再下发购房优惠政策,以此激发市民购房积极性,推动楼市回暖。

新政解读

Reviewofnewpolicies

公积金贷款购房

新的购房政策在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首付比例、贷款计算期限等发面给予诸多优惠:购买自住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商品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20%,二手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30%。在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商品住房最高可贷额度由原来的30万元提高至40万元、二手住房最高可贷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25万元。公积金贷款计算期限延长至男性65周岁(原为60周岁),女性60周岁(原为55周岁)。贷款申请标准放宽至借款人及配偶在申请贷款的近6个月内连续正常缴存3个月、累计缴存6个月即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购改善性住房

11月15日青岛市召开的新闻会上首次界定改善型住房的含义,即个人转让自用并且是家庭惟一生活住房,一年内又购买住房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惟一生活住房”以家庭为单位,除所售住房外,任何家庭成员不再拥有其他房屋所有权。如果在一年以内又购买住房的,无论其所购买的房屋是商品住房还是二手房,都可以不承担营业税及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在青岛市的房地产交易中,交易税费主要有营业税及附加(5.55%)、契税(90平方米以下为1%,90-144平方米为1.5%)、个人所得税(2%)、印花税(已暂免)等。按照新政策规定,如果卖方在一年以内又购买了住房的,则无需承担营业税及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相应地降低了购房成本。

成年子女购二套房

执行首套房贷标准

新政策规定,对一户家庭中以18周岁以上子女名义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可比照首套住房贷款政策执行。按原政策规定,家庭申请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新政策将首付款比例降为20%,同时贷款利率与基准利率一致,减少了贷款利息,缓解了家庭购房的资金压力。而从年龄规定上也可看出,这对于目前购房市场中占较大比例的待婚年轻人或年轻夫妇来说是绝大的利好。

“五年房龄”降为两年

《关于支持居民购买住房的意见》规定,个人将购买超过两年的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外销售的,个人不负担营业税及附加。原来规定个人将购买的住房在不足五年时间内转手交易的,按所得销售收入的全额征收营业税,超过五年的才能享受免除5.5%的营业税(如果是原房主名下惟一一套住房,将在免除营业税的基础上再免除2%的个人所得税)。而新政策将征收营业税的时间缩短了三年,促进了两年以上二手房的销售,使卖方可以节省营业税及附加。

放宽住房标准

《关于支持居民购买住房的意见》还将普通住房的建筑面积标准由120平方米调整到144平方米。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为1.5%。而此前契税税率标准是:90平方米以下的为1%、90-120平方米为1.5%、120平方米以上为3%。新政策颁布后,下调的1.5%契税税率,对用于自住型消费的购房者有重要意义。这一政策使一些原本积压等待享受优惠的交易迅速启动,带动成交量上升,这样扩大了享受契税下调优惠政策的购房群体,鼓励有条件购房者购买改善型住房。

各方声音

VoicesfromallCircles

普通市民对于买房者是利好

家住重庆南路的小高今年4月份刚刚贷款20万元在田家花园买了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子,准备用于明年结婚。他告诉记者,由于买的是交易不满五年的二手住房,所以当时交了很多营业税及附加,而新政策出台前,二手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额度为20万元,为了买这套房子,他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凑齐30万元首付。当听到新政策出台,他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虽然之前买房没赶上这个好政策,但这是一个信号,我想供完这套房子就换个大点的房子,现在个人承担的税费免除了,可以省下不少钱。”

开发商感到暖意

“青岛市新出台的五项优惠政策将提升行业信心,稳定房地产交易市场,对开发商来说,新政策的出台让开发商在冬季里感到了暖意。”一位房地产开发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随后记者又从市南区、市北区各大楼盘了解到,获悉五项优惠政策出台之后,16日当天到各售楼处看房的市民明显增多。五项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惠及老百姓购房,另一方面对房地产行业也是很大的利好,特别是公积金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将促使开发企业积极配合政策的实施,促进住房的交易量回升。尽管利好政策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发酵期”,但对于众多房地产商来说,充分利用好这个优惠政策来促进房子的销售,盘活青岛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房产中介冷清的局面肯定能好转

五项政策的出台,对二手房市场有很大的意义。二手房市场对缓解住房供需矛盾、平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直以来,二手房市场相对比较活跃,但从2005年开始,由于一手房供应量比较充足,另一方面受政策和税费的抑制,营业税达5.5%、所得税2%、契税1.5%-3%,再加上2%的中介费,已经超过了10%,而且全由买方来承担,所以二手房市场交易量不断下降。这五项优惠政策对促进二手房交易是一个很好的刺激,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会充分释放,进而促进二手房市场交易量的提升。此外,据统计,目前青岛市两年以上待售二手房的比例约占85%以上,而五年以上的待售二手房只占40%。新政策将可上市交易的商品房年限由五年调整为两年,这种‘松绑’政策使相当一部分市民在买房时可以享受到减税的优惠政策。

专家给严控的楼市“松绑”

青岛市房地产业行业协会会长林民庆表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极其敏感的产业,在当前国家局势下,国家刚刚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青岛市此次五项购房优惠政策的出全符合国家政策精神。从这次出台的优惠政策来看,力度非常大,税费标准基本上回到了2004、2005年“国六条”、“国八条”颁布前的水平,相当于给被严控的楼市“松绑”了,对老百姓购房是利好消息,对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方便老百姓买房。同时建议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政策解读工作。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9

四川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全文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缓解企业困难、提升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xx〕48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始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与挖掘企业内在潜力相结合,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鼓励引导企业内部挖潜,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和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经过12年的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融资成本有效降低,税费负担合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人工成本上涨得到合理控制,能源成本显著降低,物流成本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低于中西部平均水平,管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活力有效激发,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到20xx年,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处于西部先进水平。

二、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继续落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国家部署,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和首台(套)政策,做好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认定,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国家部署,适时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实施范围。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责任单位: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四)继续加强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等项目清单,在地方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网站常态化公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对国家规定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标准下限执行。对新办工业企业、小微企业实行事权范围内零收费政策。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制止乱摊派、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坚决取缔强制企业付费参加考核评比、表彰、赞助捐赠等项目。研究制定我省司法鉴定、公证、律师收费等管理规定。(责任单位: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五)落实取消减免政府性基金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征范围,设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上限标准。研究制定我省贯彻落实中央授权地方自主减免政府性基金工作方案。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已出台各项政府性基金减免措施执行到位。(责任单位: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综合运用宏观审慎管理和各类金融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全国性银行在川分支机构结合四川实际,向各总行争取信贷支持和资源倾斜。(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七)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探索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园保贷天府知来贷等新型融资方式,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融资租赁、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保证金质押、存单和仓单质押、经济林木(果)权质押等金融业务试点,推广银税互动双基联动网格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建立常态化的银企对接机制,建设全省工业企业融资大数据平台,完善产业融资需求清单,促进产融信息对接。支持成都、绵阳建设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八)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完善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融通机制,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行为。加大违规收费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服务价格相关政策法规和银监会七不准四公开要求。规范企业融资担保、评估、登记、审计等中介机构收费行为,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健全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构建以四川再担保为龙头,融资担保机构为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依托,中小微企业、三农、新兴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市(州)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九)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考核导向和指标体系,审慎调整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指标,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要求。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政策。支持和督促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按市场化方式及时核销不良贷款,做到应核尽核,增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投放能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使用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处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提升多元化、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能力。充分发挥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四川发展资产管理公司、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市场主体作用,统一处置或盘活不良贷款、不良担保形成的相关抵质押资产,提高不良资产转让的效率和灵活性。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企业之间债权转股权。(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财政厅、省国资委、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十)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改革。支持省级金融控股平台建设,加强对全省金融资源的统筹运用。推进已批准民营银行的筹建工作,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稳妥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加快四川银行、国宝人寿等地方法人机构的筹建进程,四川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重组进程和四川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进程。(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省国资委、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

(十一)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深入实施鼓励直接融资的扶持政策和奖补措施,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债券融资。实施创业板行动计划,完善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推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等交易场所规范发展。鼓励企业发行项目收益债、永续债、专项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支持企业利用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等股债结合品种优化融资结构。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规范债券发行企业信息披露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推进实体经济经营性资产证券化,鼓励实体经济企业将符合条件的经营性资产证券化,或通过金融租赁、融资租赁方式盘活存量资源。(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

(十二)支持重点企业资金周转。推动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对钢铁、化工、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对兼并重组企业,进一步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期限,通过组建银团贷款或联合授信等方式予以支持,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传导。统筹置换债券资金在内的预算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偿还经清理甄别属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拖欠工程款。通过出让资产等方式获得的增量资金,优先用于清偿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十三)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按照国家部署,依法依规开展保证金清理工作,取消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涉企保证金项目,坚决制止将保证金资金挪作他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涉企保证金实施清单制度和常态化的公示机制。对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需缴纳的保证金,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省能源局、省通信管理局、成都海关)

(十四)加强资金清欠化解企业债务链风险。鼓励企业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引导企业加快付款,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发挥财务公司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作用,引导大型企业在川设立财务公司,推动已有财务公司创新发展,拓展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产业链企业间资金周转。对债务规模较大且涉及债权银行较多的企业,协调各债权银行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统一行动、妥善处置。(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省国资委、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十五)引导企业利用境外资金。在合理调控外债规模、促进结构优化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资信状况良好、偿债能力强的企业赴境外发行本外币债券。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引导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比例,降低汇兑成本和汇率波动影响。(责任单位:省金融工作局、省发展改革委、人行成都分行)

四、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十六)加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按照国家部署,加快电力、电信、石油、天然气、交通、市政公用等垄断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连锁企业要求设立非企业法人门店和配送中心的,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置障碍。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价格检查,健全经营者自主定价领域的市场规则。(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能源局、四川能源监管办)

(十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中介服务机构去行政化,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试点,支持行业协会商会转型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审批事项、中介服务事项、收费项目,优化审批事项办事流程。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并联审批体系,推进投资项目全程线上并联审批。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报建手续先建后验试点,建立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新模式,推进联合勘验、会商会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鼓励开展商务秘书企业托管试点,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动态调整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责任清单。(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编办、省法制办、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十八)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完善行业(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强化信用产品(服务)应用,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投融资、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工作中对守信企业予以便利和支持。将注册登记、行政审批、行业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推送至四川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记于企业名下,依法向社会统一公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专利、注册商标、商业秘密等方面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知识产权局、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省国税局、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海关、四川能源监管办、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十九)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定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细则,完善交易制度和服务标准。加快建设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信息系统。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制度化。(责任单位: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二十)大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三互大通关和单一窗口建设,完善关检合作三个一、实施部门一站式作业机制。创新监管及通关模式,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降低出口商品查验率,降低企业货物的通关成本。编制进出口环节收费目录清单,明确收费范围,规范收费行为,合理降低服务收费标准。(责任单位: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财政厅、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海关)

(二十一)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剥离企业办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机构,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解决好厂办大集体等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责任单位: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五、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二十二)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从20xx年5月1日起,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至19%;失业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从1.5%降至0.6%、职工个人缴费费率从0.5%降至0.4%。以上两项社保费率降低期限暂按两年执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可按程序申请缓缴养老保险费,累计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期间不收取滞纳金。在国家统筹安排下,结合我省实际,开展基金投资运营,以及支持各地通过拍卖、出租政府公共资源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创造条件。(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省国资委)

(二十三)缓解困难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压力。从20xx年5月1日起两年内,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经申请批准,可阶段性适当降低缴存比例和缓缴住房公积金,待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恢复缴存并补缴缓缴的住房公积金。(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

(二十四)帮扶企业缓解工资成本上涨压力。统筹兼顾企业承受能力和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和调整频率。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可根据情况与职工协商确定薪酬和实行弹性工时。提高职业培训政府补贴标准,增加对企业职工培训的补贴支出,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免费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设施和师资,降低企业职工培训成本。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各类配套保障措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覆盖范围,降低劳动力自由流动成本。(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安厅、财政厅)

六、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

(二十五)深化油气价格改革。按照国家部署,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和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理顺居民用气价格,推进油气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研究制定城镇燃气经营企业配气价格管理办法及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四川能源监管办、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二十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根据电煤价格变化调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加大直购电市场交易力度,扩大直购电试点参与范围,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完善富余电量消纳政策,对用电量达到一定规模且用电增长的大工业用户,其用电增量部分实行市场化交易。探索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留存电量通过市场化方式实施,用好用足留存电量政策。全面清理随销售电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省能源局、财政部驻四川专员办、四川能源监管办、国网四川电力)

(二十七)完善土地供应制度。推进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年期内可依法转让、转租或抵押。工业用地的使用者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缴纳出让价款50%的首付款,余款可按合同约定在1年内缴清。保障物流业用地供应,科学合理确定物流用地容积率。(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七、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二十八)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畅通进出川物流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健全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强化物流标准实施。加强物流园区、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集装箱运输,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物流,加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研究制定城市配送车辆管理指导意见,督导地方制定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为配送车辆进入城区道路行驶提供通行便利。鼓励发展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降低配送成本。(责任单位: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

(二十九)规范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收费项目。承接对应国家政策,对大件特种运输企业收取的道路损失补偿费、对道路运输企业收取的事故车辆拖车费、对进出港(场)企业收取的机场货站操作费和安检费、码头闸口费以及港口、机场、铁路等进出口环节收费进行清理规范,对进出口环节海关查验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免除吊装移位的仓储费用,增强口岸查验针对性和有效性。(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成都海关、成都铁路局)

八、鼓励引导企业内部挖潜

(三十)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降低成本。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内部管理升级,创新营销模式,提高效益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智能制造和智慧流通,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优质品率和精准营销匹配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幅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降本增效。推进小批量、多批次、低库存、少环节的柔性化生产和作业成本法应用,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三十一)鼓励企业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完善鼓励和支持企业转型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推广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各种技术,促使企业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支持和鼓励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加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优化技术供给。引导企业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环节耗费实施严格的全面控制,制定相应降成本目标。(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知识产权局)

九、健全降成本工作推进机制

(三十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四川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降成本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跟踪督促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政策,抓好落实。各市(州)政府作为本地区降成本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进度有序、措施有力,确保取得实效。

(三十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应作为降成本工作的中心内容,借助各种平台和媒体,全方位宣传解读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知晓面和影响力,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降成本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十四)狠抓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将降成本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对降成本工作的考核。省降成本领导小组加强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在省降成本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各地、各部门加强专项督查,加强企业运行情况动态监测和常态化监督检查。

(三十五)做好评估总结。省降成本领导小组在20xx年6月底前组织完成对全省各地、各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评估,总结经验做法。从20xx年6月起,各地、各部门每季度向省降成本领导小组报送1次政策落实情况和成效评估测算,由省降成本领导小组汇总后报省政府。根据工作进展,适时进行阶段总结和协调,对后期常态化工作提出要求;在阶段性完成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任务后,组织进行全面工作总结,完善推进降成本工作的长效机制。

解读四川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为企业减负这些费用有优待

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细则》从实际出发,在诸多费用方面提出优惠政策。

--税费优惠。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和首台(套)政策,做好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认定,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对国家规定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标准下限执行。对新办工业企业、小微企业实行事权范围内零收费政策。

--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从20xx年5月1日起,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至19%;失业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从1.5%降至0.6%、职工个人缴费费率从0.5%降至0.4%。以上两项社保费率降低期限暂按两年执行。

--缓解困难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压力。从20xx年5月1日起两年内,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经申请批准,可阶段性适当降低缴存比例和缓缴住房公积金,待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恢复缴存并补缴缓缴的住房公积金。

为企业指路这些措施来撑腰

不仅在费用给予优待,为确保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能落地,《细则》还在各方面进行引导并加以支持。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探索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园保贷天府知来贷等新型融资方式,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融资租赁、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保证金质押、存单和仓单质押、经济林木(果)权质押等金融业务试点,推广银税互动双基联动网格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

--加快四川银行、国宝人寿等地方法人机构的筹建进程,四川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重组进程和四川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进程。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引导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比例,降低汇兑成本和汇率波动影响。

--按照国家部署,加快电力、电信、石油、天然气、交通、市政公用等垄断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按照国家部署,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和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理顺居民用气价格,推进油气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

--对兼并重组企业,进一步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期限,通过组建银团贷款或联合授信等方式予以支持,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传导。

--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完善行业(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强化信用产品(服务)应用,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投融资、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工作中对守信企业予以便利和支持。

公积金缓交政策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紧缩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4日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专家分析称,未来两个月Cpi更可能冲上6%,央行也会继续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胀,人民银行从去年起至今年6月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已达到21.5%,再创历史新高点。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需要上缴21.5元作为准备金,剩下的资金才能按比例用于放贷。在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实体经济也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

今年以来,曾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饱受冲击的中国中小企业,当下又陷入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据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报道“江苏省镇江市镇阳电子元器件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其厂长毛敏日前告诉记者,今年初厂里还有30多名工人,现在只剩下不到10人了。即使这样,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工厂资金无法周转,已发不出工资。毛敏说,由于央行货币政策趋紧,今年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市场活跃起来。从民间贷款公司贷款,只需用房产做抵押,但利息高得吓死人,短期借贷月息4-8%,甚至15%。毛敏无奈地说,由于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当地很多中小企业一夜之间就倒闭了。”

针对多家媒体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停工或半停工,部分企业破产倒闭的报道。中央和各地的工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纷纷赴实地调研。调研显示,尽管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严峻局面甚于金融危机时期的说法失之夸张,但中小企业普遍资金链吃紧、利润微薄、经营状况不佳乃至生存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

工信部“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指出,从今年头4个月情况看,我国资金环境总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今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二、在我国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过三十余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然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其服务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贷仅为其“副业”。依托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在理论上意味着较高的融资费用和融资成本,因而适用的中小企业极为有限。从实践上看,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把它作为优先选择,中国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中小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容易了解地方信息及地方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发展前景和信誉情况,与企业开展信息交流比较方便,容易克服因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大的障碍。所以,应尽快建立一大批直接服务于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立足小处,服务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专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之责。

目前,我国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较为可能的途径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区域性银行基础上改制创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充分发挥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支持。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趋同,市场定位模糊,极力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大城市和大企业客户。从其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细分的观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合作社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贷款隐性成本高的特点,国家应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特殊时期(如当前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引导,并给予其适当补贴,调动中小企业信贷机构的积极性。

(二)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合法化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领域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和约束,民间金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合法地位。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首次正式承认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5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据调查测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约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

民间信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间信贷在贷款涉及的范围、金额、利率及方便程度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正规金融顾及不到的中小企业方面,民间融资起到了补充作用,与正规金融起到了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民间信贷供给不稳定,融资成本高,特别是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相对正规金融机构,民间信贷呈现出松散、盲目、缺乏规范的状态,有可能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调控造成冲击。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影响国家利率政策实施等。因此,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就要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趋利避害,使其阳光化、合法化;而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合法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开闸,民间融资走出灰色地带,走向阳光。《意见》中指出,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介于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资本之间的一种尝试。这种有担保的横向拆借,其实是一种融资创新。

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首先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根据《东方早报》报道,当前我国金融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农村金融资金缺乏,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地下融资规模庞大,地下资金以高利贷、地下钱庄和非法集资等形式入市牟利,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为民间资本涉足金融业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架起了民间资金与“断粮”中小企业的桥梁,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不足,转移和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加速社会资金总量的扩充、流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其次,和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自身突出的优势。对银行来说,一般小额贷款的单笔贷款都比较少,而且由于银行一般不够贴近基层,运作成本很高,风险大,因此开展此项业务的动力不足。相比之下,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门槛较低、机制灵活、手续简便、放款速度较快,无抵押、免担保等优势;并且对小额贷款需求者的了解深入,利于控制小额贷款的业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信贷供给能力十分有限。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需要内外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尽快完善能覆盖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套法律法规,让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针对其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三是要加强对其经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业务行为,防范风险。四是要加大力度打击那些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地下钱庄,引导民间资本向合法渠道流动。五是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政府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等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特殊时期,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专项补贴政策和财政低息贷款政策,并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或部门来落实这些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出台一些向中小企业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施以税收优惠,以激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相信通过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会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车海刚.妥善应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J].学习时报,2011,6.

[2]罗建梅.推进民间信贷阳光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特区经济,2009,5.

[3]郭田勇,陆洋.小额贷款公司尚需规范[J].经理人,2008,8.

[4]范逸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