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在线课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0:28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态课堂

多元化立体化过程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21-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课堂评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课堂评价过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能力、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生态课堂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新趋势。为了配合初中生态课堂的构建,教师应积极探寻生态课堂评价的有效方式。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环,具有判断、激励、指导等多种功能。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成为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学生也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为目的。很显然,这样的课堂评价使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与构建生态课堂的理念是不相符的。为了构建初中生态课堂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开放课堂评价主体,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射线、直线》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首先,让学生回忆这几个数学概念,以及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有学生认为能够熟练地记忆概念,也可以根据概念来判断什么是线段、射线和直线。然后,教师又让学生相互出题,评价同伴的学习情况。学生都可以准确地说出“射线、直线、线段”的特点、端点的个数、长度以及三者的关系,说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比较好。最后,教师给出了总结性的评价。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评价内容的立体化,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根据新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需要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才能反映出学生素质的真实情况。在初中数学生态课堂评价中,教师应拓展课堂评价的内容,从知识、方法、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在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后,教师主要围绕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别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通过检查学生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发现学生可以掌握。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比较清晰,基本上能够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几个步骤进行解答,说明学生也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具备自觉检验方程的习惯,但反思意识还比较薄弱,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通过这种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了生态课堂的价值和理念。

三、评价方式的过程化,体现学生成长的动态性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都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传统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无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高效地生成。

在教学“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诊断性评价。首先,对“平行线”概念的由来,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用两支笔来代表直线,变换两支笔的位置,总结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和位置关系。由于这个环节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最终有一部分学生得到了结论:“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重合,有无数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没有交点。”教师表扬了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发现问题。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忽然举手:“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也没有交点。”“是的,这位同学的发现很棒。下面请他给我们演示一下两条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没有交点的直线是什么幼拥哪兀俊备蒙借助教室两个面上的两条直线进行了阐述。“真的很棒!数学概念需要严谨的语言表述。这位同学的发现为我们归纳平行线的定义提供了帮助。谁能准确地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呢?”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大都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加深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制作微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单位从2014学年开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现已在初中三个年级共12个班级开展了“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下面以《平行线的判定》一课为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

一、制作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一,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课前学习,掌握两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二是通过“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三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二,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初步认识,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我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了解平行线的概念、识别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习任务单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关键是把教学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主要的方法是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它的好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微视频上和学习任务单上引导学生通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得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再由此判定方法推导出另外两种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显著,掌握了学习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从完成任务单中发现自己对两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对困惑的方面,学生要做好标记,或者老师通过批改学习任务单,将问题放到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或师生共同探讨。

第三,确定微视频要表现的内容,即两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录制视频。我运用录频软件录制了平行线三种判定方法,微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要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观看教学视频,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且能够通过多次暂停、回放方便地做笔记。这样,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微视频教学内容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视频时间短,一般在3~8分钟,这种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观看视频可以暂停,可以倒退、重复、快进,适合个性化学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在这一环节,老师以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课前学习任务单反馈的问题为依据,做好这一堂课的活动设计。教师把全班同学按数学成绩好中差搭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人数安排大概在5―7人。在课堂上,各个小组的成员首先对老师提出问题进行独立解答,最后小组协作探究。在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中,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运用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环节二: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本环节老师要引导小组协作交互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做到人人参与,积极发言,不断同小组成员探讨最终得出合理的方案,教师作最后的点评分析。当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与反应,适时给予学习困难生指导,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环节三:解决问题,成果交流。在学生进行完独立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集锦,可以说问题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学生需要做的是,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成果交流,分享自己探究的过程,并且同时将自己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环节四:师生小结,自我检测。老师要对课堂进行小结,给出学生的评价。自我检测的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几道题考查有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在下一轮的活动设计中进行纠正。

环节五:课后巩固知识,拓展提高。学生要在课后继续巩固知识,还可以做拓展练习,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将各组完成的情况进行整理最后给出点评,与全班学生分享,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和有事未能按时上课的学生还可利用教师课前和课后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补救学习。

三、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综合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种方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过程,还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老师不仅要评价单个人,还要评价整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所以作为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其他的成员给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把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和总结性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完成整个评价过程;最后,教师要给出对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

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后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时间,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体验学习乐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目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仍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和效益还需要广大数学教师不断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39.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技巧

课间学生嬉戏玩耍,非常兴奋。上课铃响后,学生虽然进入教室,可能心思仍在外面。怎样才能快速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和教学技巧,做好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是优化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课堂导入是一门技术,需要数学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导入技巧。只有掌握了多样化的导入技巧,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现状

现在仍有不少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干脆没有导入环节,直接进入新课,就算有导入环节,大都也只是匆匆带过,或是以某一固定的模式。比如,复习旧课的内容,毫无创意,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厌烦,导致课堂导入环节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究,探索并创新课堂导入技巧。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1.情境导入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去。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故事情境

爱听故事是每个学生的本性,巧设、巧用故事情境,把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形象,使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有理数乘方的教学时,可用下面的故事导入:古时候,有个王国的一位聪明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为了感谢他,答应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大米?”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算了,我只要第21格的大米,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同学们,你能帮这位国王算一算,第21格上有多少米粒吗?这么多米有多重?如果你是这位大臣,你准备怎样把这些大米运回家?

(2)游戏情境

游戏是学生主动自愿参与的、追求快乐的一种活动。例如,初一学生大都不想做有理数的各种运算及它们的混合运算。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寓教于乐,引领他们主动去计算。比如,用扑克牌玩“算24”的游戏,设计数字“黑洞”游戏等。

(3)谜语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设谜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例如,在导入绝对值教学时,用谜语“商品大降价”;在导入数的开方教学时,用谜语“诊断之后”;在导入有理数教学时,用“走遍天下都不怕”等。

(4)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可在多媒体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例如桌子、篮球、足球、蝴蝶、五角星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及时向学生提出疑问:“大家在观察这些有趣的图形之后,有没有发现这些图像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将这些图形称为什么?”然后逐步引入本课的主题――“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例如,在讲解“比0小的数”这节内容时,可创设一个天气预报的教学情境:“小李穿着厚厚的棉袄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天空正下着鹅毛般的大雪,假如你是天气预报员,那么现在小李脚下的雪地温度是多少?”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是零度以下,老师再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零下几度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负数的学习。

2.设置悬念导入法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很强烈,因此,可在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可这样为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如果想得到与书上图片上相同大小的三角形,可以用什么方法呢?有的学生说直接剪下来,有的说可以将长度和角度量下来,再在纸上画出来,最后再剪下来,这时,老师适时向学生提出“全等三角形”并引导他们一步步深入学习。

3.类比导入法

数学知识点庞杂,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联系或相似性,也存在一些争议点。因此,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发学生的矛盾意识,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实现良好的引导效果。例如,在讲解“角”的相关知识时,可在导入环节之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设计如下问题:“直线是平角吗?”“周角是一条射线吗?”等一系列问题。在一般学生看来,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也就是一条射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他们之间的定义来进行区别对待。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直线没有顶点,所以不是角,也就谈不上是平角,而射线虽然有端点,但是只是一条线,所以也不是角,就更算不上周角了。另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对比的形式加以分析。从三角形特有的边、角进行对比。

4.趣题导入法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数学老师可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用一首小诗“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尽壶中酒。请君算一算,壶中酒几斗。”

总之,教学有方,导无定法。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导入类型,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迅速把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把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使教学一开始就能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展开,对提高课堂实效,创建学科教学特色有重要的作用。每位初中数学教师都要做教育的有心人,精心设置课堂导入。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4

府城中学董红凤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率,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优化率等方面来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兴趣利用率吸收率消化率优化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无疑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有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创设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引入"过三点"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

问题:1、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配一个与原来相同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2、要重新配一个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第几块?这样图文并茂的生活数学情境问题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创改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二、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的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考虑,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课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讲"圆的元素"时,第一节课主要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在讲"概率"时,应采取游戏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根据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使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此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减缓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问题直观形象,学生吸收自然好。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圆,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学生亲身验证、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四、优化课堂中变成训练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率

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堂堂清"巩固"双基"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变式"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注重精讲多练(变式训练)。在实施变式教学方法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率,例如:在复习线段性质的应用时,我设计:

变式1:如图1线段aB=4,点o是线段aB上一点,C、D分别是线段oa、oB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

变式2:如图2线段aB=4,点o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求线段CD的长

变式3:如图3线段aB=4,点o在aB所在直线外时,C、D分别是oa、oB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

通过变式1-3起巩固概念的作用,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念,而且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消化率。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智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设计"概率的含义"这节课练习时,我设计一道摸球游戏的开放题如:用8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1)以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摸到红球的概率为(2)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言

现如今,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断推进,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想法和理念,主张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更具创意性、个性化与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如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此类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能营造更为轻松、快乐的氛围,从而可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条件。为便于学生获取更为详细的数学知识点,应重视对数学教学的规范性设计,规范设计流程,确定好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纵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了解到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限制与影响,使得整个初中数学在创新方面很难得到全面的突破,从而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初中数学效率与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1.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占据着主体性地位,且其主要是将讲授内容作为核心点,在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所忽略,最终使得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全面提升。

2.实施教学时,教师未提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且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也相对单一。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师生间的沟通严重不足,进而使得学生丧失一定的学习兴趣。

3.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通常更为重视理论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严重缺失,且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点无法和实际生活进行明确联系,进而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始终采取涂鸦式教学,尽管学生成绩也能有所提升,但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可见,此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环境中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三、基于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1.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应意识到初中教学创新性设计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爱好,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兴趣、数学能力等的不同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能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便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实况,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计划,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学习偏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应适度降低教学目标,旨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能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借助多媒体打造趣味课堂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基础教学设施,主要是以多媒体为重要平台和载体,来丰富与优化整个教学系统,主要是借助电子系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具体化、详细化处理,让抽象知识点变得更加立体化与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通过对知识点格式的转换,能充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轻松、愉悦,便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速度。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关内容时,为便于初中生更为科学地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意识到三种线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力更强。借助多媒体平台,能将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基本形态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来,利于加深学生对几种线条的记忆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3.创设趣味性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纵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现状,为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应从教学模式上着手,选择更具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情境创设成为一种最为高效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为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应强调情境创设的个性化与趣味性,融入一定的趣味性元素,让整个情境更为充实、更为丰富。数学知识点通常会比较抽象,若学生抽象性思维不强,且想象力不丰富,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会在思维上受到限制,进而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求教学内容要与生活情境、趣味情境相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的相关内容时,为锻炼学生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能力,可借助电子平台来展示路口车辆统计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来计算路口车辆平均每天的经过数量,还要对车辆类型进行统计,能让学生及时地联系日常生活,从而把握数学统计技巧与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模式是终结性评价,仅仅通过最终的考核成绩单来评判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是不合理的。为应对此类问题,应重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相互结合,主要凸显教学评价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让整个教学系统变得更为完善,也是现代教学改革亟待完善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应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变革,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模式,都实现了质的转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体系中,应合理配置课堂教学内容,应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模式要呈现个性化、趣味性特点,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2):90+104. 

[2]蔣红波.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9):117. 

[3]孔强志.刍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17):53-54.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原因;策略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教的很拼命,学生学的很努力,而即便这样,课堂效率仍然很低,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很不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分析

1.1“教”方面的不足

“教”方面的不足表现在:一)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没有理解教材思想,备课不充分,没有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二)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或者曲解新课程精神采用“放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三)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思考的时间较少,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数学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

1.2“学”方面的问题

目前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怕吃苦、贪玩,加之初中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一)对课堂知识没有兴趣,开小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不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二)对知识的理解较浅薄,只能单纯记忆公式、定理,却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应付式地听课和学习。

2.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是造成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应一改“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型、探究型、合作型等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做学生学习道路的“守夜人”,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当学生遇到苦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2.2创设情境,有效引入

巧妙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课堂效率因此而得到大大提升。教学情境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例如:一)生活情境。在教“圆”这一部分知识之初,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长方形等,这与图形的性质有什么关系?”;二)类比情境。在“等腰梯形”一课中,可通过对等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类比来归纳和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教师可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类比情境的创设“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分析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等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呢,请分别总结两者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并找出它们的不同”;三)游戏情境。在“正比例函数”一课中,可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两个同学一组,一边游戏,一边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自己赢的次数,赢一次记5分,游戏时间三十秒”,游戏结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的了40分,那么你赢了几次,如果你的了25分赢了几次……如果得了n分,那么应该赢几次”。

2.3强调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而单纯的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的受益是很有限的,因而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种,如类比、对比、观察、联想、试验、化归等等,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与知识点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多边形时,可通过这样的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多边形的概念“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四边形的概念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多边形的概念应当是什么,请试着归纳。”在归纳完多边形的概念后,教师还应告诉学生在刚才的学习中用到的是类比法,并对该方法加以讲解,还可以出几个练习题,举一反三,让学生熟练掌握类比学习法的使用。

2.4优化课堂评价与激励机制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5分钟,使学生积极投入思考,认真倾听教师的指导和讲解,积极地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和探索,就要保证学生有持续的学习热情,青少年对新事物、新知识容易产生兴趣,同时也在耐心和恒心方面较为欠缺。对此,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中应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与激励机制。例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先让小组间相互评价,再由教师进行评价,最终评选出优胜小组作为大家的学习榜样。通过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亮点、缺点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总结

综上所述,要构建有效课堂,就要首先认识到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再从转变观念、有效引入、强化学法指导和强化评价激励等方面来提升课堂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改进对策,这样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玉孔总.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2(13):90-91

[2]吕启慧、袁连安.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1(21):31-33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7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科学素养教学理念执教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思考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浙教版初中科学新课程,理念先进,是一门综合的自然科学学科。初中科学教师,应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具体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科学课堂。

一、完善和提高初中科学教师的科学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初中科学教师知识结构较单一。初中科学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而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以一门见长。特别是初中科学知识中的地理知识,据笔者了解,较多教师是比较欠缺的。

案例1: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有很多的科学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地理学科知识的欠缺。

《地球表面的板块》是应该深挖的一节课,但一些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因而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从魏格纳发现大陆可拼接性,引出大陆漂移说;因为大陆漂移说没有很好解决大陆漂移动力问题,所以没有被当时的科学界接受。后来由于二战时期,科学家对海底地貌的研究,发现大洋中脊岩石年龄最年轻,越往大陆边缘,年龄增大,但不超出2亿年。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很好地解释了大陆漂移动力来源问题,也较好地解释了大洋的形成。但海底扩张说也存在缺点,不能解释一些地壳变动现象,比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后来,在多门学科技术支持下,科学家建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较好地解释了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是较完美的学说。

教科书中的知识比较简单,一些教师单纯深挖教材知识,学生科学素养没有得到提高。

笔者上课时,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以科学史发现为主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魏格纳发现大陆可拼接性为引题,调动学生积极寻找大陆漂移证据,很好地落实了科学知识和科学史人文情感的教育。以大陆漂移不能解释动力来源为起点,引导学生研究洋底地貌,以一张大洋洋底岩石年龄结构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建立初步的海底扩张学说。又以其不能较好地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引入,指导学生学习板块构造学说。

笔者为了完成此节课的教学,花了很多心思了解学科知识,整整打印了三十几张a4纸,以此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案例2: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第一课时,酸的定义是: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对于此定义的教学,一些教师会举例说明。比如有教师举naHCo■,认为碳酸氢钠会电离出氢离子,其实不然,它是电离出碳酸氢根(HCo■■)在这里应该举硫酸氢钠naHSo■。

初中科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现象是,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教师普遍抱怨、埋怨学生,很少找自身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入手,抓住课堂这个关键,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应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变得乐学,要学。教师应有这样的基本认识,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都是无效的;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才会有效、高效,才会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据笔者了解,农村初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采用以导学式训练、互助式学习、模块式教学、跟踪式评价为主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生本教育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很好地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师对此课堂教学模式应加以重视。

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三、提高教师课堂执教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课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较全面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活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本身能力有较高要求。

1.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案例:空气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为《空气》。本节从了解空气的成分、空气的用途入手,因此,第一节《空气》可以说是整章的基础。本节课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安排了较多数量的实验,如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性质均以实验引入。上好本节课,关键在于教师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只有教师预设到位,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本节课设计过程中,以生为本,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习空气的相关知识。

片段1:

师: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师: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怎么就那么肯定它的存在呢?

生1:有风。

生2:国旗会飘。

生3:……

师:那空气里究竟都有什么物质?你的猜测是什么?

生: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尘埃等。

师:以你目前所学,哪些事实依据、现象或实验过程能支持你的猜测?要求:尽可能多地记录验证方案,同桌相互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发言人。

本节课的亮点是这张表格的设计,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从生活知识出发,归纳、小结,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该片段的设计是高效的。

片段2:

活动1: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到石灰水中,用嘴巴向石灰水吹起。

问题: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变浑浊的速度怎样?

结论:空气中还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此处是教师精心设计,用对比手法,很形象地表现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

活动2: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放入一瓶空气中,木条是否能继续燃烧?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放入一瓶氧气中,木条是否燃烧得旺?

现象:木条继续燃烧,燃烧程度没变化,最后熄灭。

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

此处教师设计对比试验,较好地展示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得出空气中有氧气。

2.提高教师课堂演示试验设计能力

《月相》是一节很不好上的课,该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运动和光学知识。如何做好演示试验,是本节课取得高效的关键。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过程中,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改变是关键。如何选取月球模型,且体现“昼半球、夜半球”思想,很有技巧性。若选取乒乓球,在学生演示时,由于乒乓球本身偏小,就很难观察得出月相图。只有选取体积较大的泡沫球,试验效果才会显著,课堂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在上弦月、下弦月讲解中,由于学生对空间位置认识不到位,很难理解为什么上弦月是右半边亮,而下弦月是左半边亮。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演示试验,请两位同学上来做。拿一个地球仪模型,让这两位学生背面而站,用背夹住地球仪,两同学位置可以模拟上弦月、下弦月位置,教师手拿月球(一面涂黑,一面留白),问其中一位同学:亮部是哪边?问另外一个同学:亮部是哪边?这样会得出左右相反,学生就能较好理解上下弦月亮部是不同方向。

3.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力

例子1: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层层深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运动中的小车继续前进?物体做各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你认为正确吗?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在学生观察“斜面小车实验”后可继续提同:从刚才实验现象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小车为什么在毛巾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短?而在光滑的玻璃上滑行的距离为什么会变得长?假设小车在比玻璃更光滑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即看成“没有阻力”小车将会如何运动?在上述情况下小车运动速度是否改变?小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小车处于这种状态需要力吗?这样通过一系列提问,学生最终得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的。这类有设计性的提问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帮助,它能使学生在掌握研究方法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从而逐引导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学习更高效。

例子2:《地球表面的板块》海底扩张学说中主要内容,由几个关键性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问题,实现了高效课堂。

由此洋底地貌,标上年龄特点。问题一:洋底岩石年龄有什么特征?问题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问题三:据此你有什么观点?

4.学会设计和编写导学案

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它是教师教案与学生学案的二合一,是教师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应与教材紧密结合,应是学生自学的导航、课堂学生、师生交流的文本材料、学习效果的检测和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情景导入、自学与交流、文本拓展、课堂小结、当堂反馈等。

案例:光学复习导学案设计

片段:

一、光的直线传播

现象:?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且V空气?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V液体?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V固体。

二、光的反射

1.作出法线、反射光线;标出入射线、反射线。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布在法线?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角等于?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角。

实例分析: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可以看到游泳池中的自己的像,这相当于成像,成的像有何特点??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当运动员下落的过程中,像的大小?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离水面的距离将?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增大、减小或不变)。

3.平面镜成像特点:?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2]史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3).

[3]马雪.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6).

[4]史育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8

【关键词】初中校园足球足球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2-02

初中足球教学课程和今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联系,与国家足球的总体发展与提高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同时也是初中体育球类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在我国不断要求提升初中学生足球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初中足球教师的一线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一节优秀的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是保证足球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提高足球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一节好的足球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指的是足球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与掌握足球的技术技能高低实施足球课堂教学设计。

1.校园足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初中足球体育课堂设计必须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足球技术技能为主要目的,一线课堂足球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来调动大多数学生对足球运动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团体协作能力。立足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足球爱好,关注足球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与足球技术技能的个体差异,认真履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基本教学原则,使每个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足球课堂相关教学设计的对策

2.1足球教法的设计

传统古老的足球基本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学与学习需要,校园足球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一项、学生学一项的模式,要该变学生被动式接受方式为主动式学习方式,要让教师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主动探究,发挥新型网络的能力。足球教学过程技术技能呈现方式上,不光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而是可以利用网络教程,先让学生观看、学习、尝试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只要能让学生感悟体验提高足球的基本技术、技能,多渠道多管径同进都可行。足球教学应该在社会教学、网络教学、学校教学中共同发展。

2.2足球课堂目标的设计

校园足球的教学在足球竞技比赛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大部分一线体育教师的足球兴趣教学与足球竞技训练划上等号,加之足球教师自我足球素质过关,就形成校园足球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内容趋于单一,没有把足球的兴趣教学与今后的社会足球联系在一起,较少地考虑到今后社会足球人群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足球的情感体验降低,学生缺少足球运动兴趣的引导,足球运动天赋就会被抹杀。在足球进校园、足球从娃娃抓起的今天,初中足球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范围可以更加宽泛,校园足球教学目标可以多元化,只要适合于学生足球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当然在目标确定之后,课堂就是要考虑如何让足球课堂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课堂教学的目标细化是必须让足球在课堂教学中有可操作性,并且对课堂教学过程是看得见摸得着、用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达成后特征是明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可以目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目标的细化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教师行为,即教师教学过程怎么教、示范怎么做,二是学生行为,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学习、以什么样的方式练习,三是结果,即教师教学过程达到怎么要求、学生学习提升达到什么成果,也就是结果如何。结果就是一节足球教学学习的目标达成情况,即对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高教学质量就好,如果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达成结果不相符,则就要对教学目标重新讨论或者调整课堂教学的过程。只有在预先制定好教学目标,让教师带着教学目标去教学,让学生有目标的去达成,才能在一线足球教学过程中保证足球教学的成效。

2.3足球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足球教学进课堂的课堂的核心是一线足球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一节足球课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及体现了一线足球教师教学的思想、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技术。足球教学的过程的设计实际上是表现的是一位足球教师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按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序热身―技术技能教学―身体素质提高练习―放松活动的流程表达出来,足球体育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贯通,这一设计又展现了足球课堂上教师如何组织学生按教学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实际操作,及能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足球教学的效果,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改善存在问题的设计方案与过程。

2.4足球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无定法”是一线体育教师教学中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放手”,给一线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敞开了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校园足球教学也应如此。一线体育教师对足球教学的内容选择与教学实践不能仅限于教师用书中足球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足球场地、器材、装备以及所教学生的足球技术技能基础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设计,校园的足球运动场地与器材装备是上好足球课的基本条件,有场地则设计为有场地的教师教学与学生练习,没有场地则设计没有场地的足球课堂教学方法,足球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器材也决定足球课学生的练习强、密度与技术技能贯通。学生的自我情况包括学生所掌握的足球技术技能基础与学生对足球项目的兴趣爱好、对高级足球技术技能的渴望等,以足球运动的终极目标作为引子,既要考虑足球也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以健身为目的,又要做到为提高校园足球的实际发展相结合,注重校园足球在学校教学中的实效性、又与社会适应性相结合,这就考验我们一线足球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好足球在校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2.5信息化足球教学的课堂设计

信息化教学已经是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效提青少年足球教学效率的手段之一,在当今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普遍应用,网络信息教学方法是根据课堂足球教学的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用电脑为学习载体,教师编写与设计出还原足球教学真实性的感官刺激,将校园足球的教学利用网络远教资源,准备有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制作成足球教学课件达到足球教学的目的。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阅读收集整理资料、文字、图片等让学生时时融入足球激情中,让学生在不分时间、地点的情况下学习足球技术技能。

2.6怎样撰写足球课堂评价

校园足球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是衡量一线教师在一节足球课堂教学成效的标准,体育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而调整的。不要忘记,在初中体育课堂足球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足球教学活动过程,只有较好的利用课堂评价,一线教师才可以能根据课堂的评价对后来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练习作相应的变通与调整。一线教师足球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到学生已经学到了怎样的技术技能,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进步。所以,一线足球教师的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进步的幅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变通的技能。

总而言之,在“校园足球”备受关注的今天,一线体育教师足球教学是保证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的定位也就此确立。在一线教师足球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自我足球技术技能与兴趣出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作为足球课堂教学的依据,不断地优化足球课堂教学。让校园足球将在夯实中前进,实现足球教学在课堂体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游大庆.优化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几点看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30).

[2]靳改香.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的措施和手段[J].快乐阅读,2013(15).

[3]孙随平.探索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陕西教育,2012,(05).

[4]贾慧芳.浅究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

[5]冷雪联.试论中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

[6]林尚宇.浅谈终身体育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4,(1):30-31.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初中数学的学习阶段是为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一名学生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一名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使得教师必须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并且时刻关注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开展.

如何创建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课堂,需要教师从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出有关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并且探究出适合自己教学和利于学生长远、全面、平衡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笔者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待事物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对待一个事物的喜欢的持久度并不高.所以,教师要注意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注意力,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同时对数学学习具有兴趣的学生,才能够将兴趣进行保持和增强.

寓教于乐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创造出一个融洽热烈的教学气氛,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是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借助语言的魅力来创建出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而在课堂的教学之中,寓教于乐同样很重要.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易跑神,那么教师该如何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之上呢?笔者认为,这时教师可以暂时停下手头上的教学工作,给学生休息的时间,或者是根据所学的内容讲点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借助休息或者是趣事,大脑得到休息,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可以更好地回到课堂学习之中.

所以,进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抓住关键的时间点进行一些趣味教学,这样学生的兴趣将得到激发,同时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自主参与到学习之中的教学活动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有关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在完善学生知识构成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有关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之中,而且进行介绍的学生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学习完以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初步的总结.学生很有可能会总结出: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3.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中线、平分线、垂线……

学生的总结多是一些结论性的观点,是知识点,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将三角形的有关东西进行一个有逻辑的概括和总结.这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总结,然后委婉地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三角形这部分的知识,首先大家就要明确的是‘什么是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的概念后,你会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加起来一定是180°,且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这些是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但是我们所学习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还远远不止这些,如三角形的中线、平分线、高线,还有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全等的条件等.这些都是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知识点,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参与其中,更能获得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所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完善评价体系,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是完整教学的组成部分,而评价应该将之前的以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反省,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回顾的一种方式,而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的肯定和对学生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的一种方式.

教师的评价会给学生巨大的鼓励和学习的动力,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会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还需要提高的地方.两者结合,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而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也将获得提高.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注意从实际的教学中结合教学的背景不断进行总结.并且好的、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所以,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有效教学方法的挖掘.

【参考文献】

[1]李秀方.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法研究,2012(1).

初三化学在线课堂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课堂;构建策略

构建初中数学兴趣课堂主要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老师进行灌输式的讲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不高,课堂气氛严肃,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构建初中数学的兴趣课堂。

一、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数学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想学、爱学、乐学的状态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时,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正负数、有理数的加减法等数学知识,所以在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时,老师要改变以往的直接讲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熟悉的扑克牌进行教学的导入,通过每次翻动两张反面放在桌子上的九张扑克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最后查看是否所有的扑克牌都能够正面向上。这样在扑克牌的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自主探究游戏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然后得出有理数乘法的相关法则,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构建初中数学的兴趣课堂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是构建兴趣课堂的基础,而师生关系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关系,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关键,所以师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平等交流,老师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数学探究,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时,首先老师通过教具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一个硬纸板上固定一根木条,如果使其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学习,把木条抽象为直线,把钉子抽象为点,又会得到什么结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选择部分学生进行演示操作,进而得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结论,并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最后老师给予学生时间联系实际讨论生活中的哪些实物可以作为直线、射线、线段的原型,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充分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促进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

三、运用多种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初中数学的兴趣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所以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学习“平移”时,老师可以在教学的开始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拿商场中的电梯进行举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每一梯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呈现一些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但是位置不同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然后掌握有关平移的知识内容,最后进行动手操作练习平移三角形的作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更加有兴趣,更e极地投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是构建数学兴趣课堂的保证,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探求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在进行观察与猜想时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的正确猜想,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初中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这样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