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7:34

智慧医疗方向篇1

智慧医疗以人为中心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最直接的体现。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无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然而我们也正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对昂贵的医疗卫生体系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医疗质量以及患者安全问题、市民对医疗保健可选择性需求的不断增长、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用于改进医疗保健事业的新途径所带来的挑战等。

智慧医疗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是一个新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领域的信息化。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地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

目前,全球有1亿多人每年的个人医疗支出处在贫困线以下,21世纪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以病人为中心组织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病人提供帮助,使病人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第一,向病人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二,让病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计划和管理;第三,建立信息服务体系,让病人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第四,根据病人的就医经历,评价和运转医疗卫生服务;第五,帮助医生提高支持服务能力。要做到这些方面,智慧医疗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智慧的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让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智慧医疗是为转型的临床举措建立更有效的it基础,通过自动追踪和记录患者、医疗设备和资产的状态,帮助医生定位患者,并确定医疗活动的优先级;通过优化对临床信息的管理而实现儿科研究中基因的潜在优势;能够通过单个可靠的视图访问患者全面的医疗历史记录;主动地推动组织内的技术、流程和人员整合。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主线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表现。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具有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协同、精准管控、创新应用等主要特征。智慧城市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最终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伴随着智慧城市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智慧医疗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智慧医疗首先要解决区域卫生问题,把区域内的医院、卫生机构、卫生管理单位、社区医院、妇幼医院等与卫生相关的机构,它们的信息系统、数据、流程要整合起来。

智慧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上海电信和第五医院联手推出的远程诊断“智慧医疗”;浙江富阳“智慧医疗”:通州首批健康“一卡通”发放,已经率先开启了“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的成果即是医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每个人将享受到一个协同、协调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目前,国内的CHaS临床与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简称CHaS)可以帮助医院内部以及医院集团各个分院之间实现复杂临床信息的整合,提高临床信息的再利用能力。此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和iBm医疗集成框架,能在医院的各个系统之间实现紧密的信息共享,最终将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

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机遇无处不在。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这一著名的学院医疗中心表示,8年来智慧医疗降低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和运营成本,使他们能够实现锐意进取的临床计划。位于宾夕凡尼亚州的这个领先的、完全集成的提供商通过先进的HeR系统,利用其10年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临床信息仓库,帮助医生提供最佳实践病人护理,并支持医疗研究;SeS部署了一个地理区域集成的医疗系统,可以管理所有的医疗记录,使该地区的任意一家医疗中心都能够访问超过100万人的记录。该系统完全实施完成时,将有超过5000名医生能够可以同时使用。

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落后,智慧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基于这一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应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已有成果和资源。纵观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历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滞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应汲取教训,加强标准和规范领域的法制建设。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出台相关的法规和配套政策。建议成立智慧医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地负责总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能、统筹建设资金的使用等,牵头制定《智医疗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确保信息安全。在智慧医疗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二是要做到技术防范和制度防范并重。三是要重视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智慧医疗建设是医疗卫生领域全局性的规划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医疗,但是智慧医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要想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城市信息一体化,共享城市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城市内各种资源。

相关链接

智慧医疗缓解温州市民就医难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在国内推出“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系统,温州公众实现了复诊病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的就医新模式,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目前,温州“智慧医疗”由“智慧医疗・客户端医生版”、“智慧医疗・客户端大众版”、“智慧医疗・手机门诊热线”这三部分组成,能为医生看病、市民就医同时提供极大的方便。

现在,市民只需登录“智慧医疗”大众版,就能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挂号、取报告单、智能分诊、医院导航等;符合一定条件的病人(具体条件见本文最下面),还能拨打手机门诊热线15988711580,在电话里就可以请医生开出化验单、特检单。

另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通过登录“智慧医疗”医生版,在手机上就能给病人开诊断单、化验特检、复诊挂号,非常智能和便捷。

智慧医疗方向篇2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医疗应用;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

随着“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在医疗卫生行业推广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被首次提上日程。2015年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严格的要求。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改写医疗行业应用的历史并且能够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医院的建设则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智慧医院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逐步实现集疾病预防、网上诊疗、康复照护于一体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现今,国内多地已经开始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智慧医院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优质服务,不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贴心及时的服务,还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共享。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将有望破解卫生医疗健康服务的难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一、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根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设施建设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即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和医院信息化。只有集这三大部分为一体,在实现相互融合、信息共享、互相依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图1)

互联网的信息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构建保障智慧医院实现了患者、医院、系统之间有效沟通,共享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图2)

根据医院的实际特点,在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包含了一个统一门户,两个集成传输平台,两个基础信息采集层,三方面应用。统一门户是指智慧医院为广大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保证用户登陆注册得到统一认证,既方便用户使用智慧医院这一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又有利于医务人员、后台服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统一门户集成多样的应用,由信息化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和移动化应用组成。各方应用保障了门户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可及。

在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中,信息集成和通信传输两大平台支撑了各方应用和门户。医院数据采集层为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原始数据信息,而信息集成平台将这些原有的数据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能力构建层则支撑了通信传输平台的运转,开放式的通信传输,有利于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全方位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建设智慧医院,首先就完成了统一门户、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建设,并且有各方移动应用的支撑。

二、智慧医院建设现状及其前景

自从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以来,智慧医疗、智慧医院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互联网+”环境下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更是被众多投资者看好。仅2014年一年,全球对数字医疗创业的投资额就高达65亿美元。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日益高涨。智慧医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式纳入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了就医方式,患者就医更加及时、便利。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加大了对信息部门的投入,加快信息化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和互联网公司也已联手尝试研究建设智慧医院。例如今年3月刚刚启动运营的宁波“云医院”,凭借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信息技术,初步打造了一个含有1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226名专科医生的健康医疗平台,患者登陆“云医院”这个平台,可以预约医生,进行病情咨询、网络诊疗等。同时“云医院”还拓展延伸了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患者可以咨询线上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并且还有病后康复的周到服务,“云医院”还能为患者提供线上家庭医生的服务。而且宁波的“云医院”打破了传统购药取药方式,初步实现了医药分开。另外,中国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国移动联手建设的智慧医院实现了医院各个部门之间互联协同办公,扩大资源共享,降低了运营成本。移动互联使得患者在就医后能够及时接收检查报告和医嘱等医疗服务。

此外,国内许多信息相关企业也已经跃跃欲试,研发各类相关数字化的系统,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一)独立医疗服务应用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发展大潮中,许多优秀的创业公司提供的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已经在引领行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在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变通的优势,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独立医疗服务应用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趣医网和挂号网为代表的线上问诊分诊平台。这一类应用平台通常会和知名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邀请知名医疗专家在线为患者解答一些基础的医疗信息咨询问题;第二类是线上医疗社交平台,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这类的平台。这一类应用主要着眼于为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和患者可以充分进行双向沟通,对于患者关心的疾病信息和医疗体验等提供补充信息;第三类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则是更为细化的患者服务应用。这一类细化的应用以服药提醒、体质数据记录和健康咨询提供等作为自身主要竞争点,针对细化的目标客户群体,以资讯服务作为主打内容,从而在细分医疗服务市场中夺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相关医疗应用。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蓄势待发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市场。与独立创业公司相比,他们拥有更强大的财力、人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与独立医疗服务应用专注于医疗服务渠道改善不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借助于自身多样化的产品线和雄厚的研究实力,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医疗服务生产线上的其他环节。

为了解决挂号、收费、远程问诊这三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百度和总医院在2015年1月15日联手共建医疗平台,着重解决智慧医疗的技术难题,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相结合,借助科学技术为患者更好的服务。而与百度注重于技术方面的大数据发展不相同的是,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仍然坚持着自身电商起家的本色。阿里巴巴率先进入医药电商的领域,投资了像寻医问药、U医U药这样的医疗平台,为“未来医院”的建立奠定了稳健的基础。2014年初,阿里巴巴收购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随后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阿里巴巴欲利用自身的支付宝为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平台,以此帮助医院建立互联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而腾讯的互联网医疗则是以微信为立足点,实施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方案,人们通过微信即可挂号预约、在线支付、接收检查报告等,实现了完整的医疗o2o的闭环。

“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建设突破了多年来的医改难题,共享医疗健康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效率。不论是医院自身的研究和建设,还是卫生医疗机构与信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都实现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改善了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第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成本。智慧医院接入了各级医疗机构,着重点和专业性都有所不同。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系统可以对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分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对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这就有效落实了分级诊疗,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状态。

第二,重构就医方式。智慧医院的建立能够拓展医疗资源,在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同时就打破了传统的就医方式。通常一所医院的医生是有限的,而优秀的医生资源又是需要经过多年培养才可获得的,优质的医生资源和信息资源可及性比较弱,所以会出现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是在智慧医院这个平台,囊括了数量非常多的优质医生资源,患者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接受诊疗。

第三,开放取药模式。智慧医院与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的互联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购药、取药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模式。智慧医院的线上医生开出的处方迅速传递到第三方,患者可以选择在连锁药店或者是线上进行购药、取药。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今医院的医护人员“拿回扣”的问题,降低药品成本,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实现医药分开。

三、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医疗环境下,智慧医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宏观政策指导。智慧医院毕竟是新鲜事物,尚未有太多的成功先例。目前我国在智慧医院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推进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现成的借鉴经验,只有个别城市制定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意见,无法对具体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显然,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必不可少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行的卫生医疗政策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推进智慧医院的部分需要调整,以此来为智慧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通道。由于没有宏观的政策指导,缺乏行业运营的统一标准,各个地区智慧医院的服务质量就会良莠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卫生医疗水平不高的地区在智慧医院的投入力度和参与程度会更低,这样仍然会走进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怪圈中去。

(二)法律法规的欠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医生多点执业和患者信息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着法律空白亦或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制约来保证智慧医院建设的顺利推进,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智慧医疗的安全落实,使得互联医疗服务和相关行为有法律支撑。

(三)碎片化时间无法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目前,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现存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生碎片化时间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本来医生在实体医院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很大。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令人很担心,许多优秀的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太大,不能保证在碎片化时间能够以同等的精力为在线患者服务,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更多问题,而且次生的问题和矛盾可能还会激化现有的医患关系,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智慧医院都是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安全保护仍待加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和隐私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说,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平台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信息的保密和储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构建一个涵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智慧医疗体系,势必要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要构建一个数据与信息流通无障碍的交流网络,用户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应该能够在医院与医院间、医疗服务应用与应用间无障碍进行流通。因此,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公民个人的互联就医信息和隐私保护成为智慧医院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智慧医院各地发展不均衡。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现有的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卫生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医院参与建设智慧医院的积极性有所差别、推动智慧医疗的步调也不一致,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智慧医院发展都是不均衡的。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各地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上。有些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局限于门诊挂号、电子病历等方面。在信息化的投入规模和力度也比较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的不均衡会影响患者就医的便利和质量。

此外,还面临着处方社会化、在线医保报销机制和药品流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如何突破现今智慧医院所面临的瓶颈、解决困惑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法律建设、社会参与、技术提升以及人文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并干预,完善政策环境。完善智慧医院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权益、提高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为目的,政府应当对智慧医院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机构建设,并且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的管理制度,出台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医生的准入标准进行严格地设定和控制,加强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医生执业的监管,推进互联网医疗的进程,真正实现智慧医院便民惠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法律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在互联网环境下疾病诊疗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机构准入、医生网上诊疗、网上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地法律规范,以此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通过智慧医院接受在线诊疗的患者往往面临享有同等的医保待遇。因此,调整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制定智慧医院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此来保证公民的权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电子档案信息和就医隐私,为公民提供安全的互联就医环境。在相关法律条文和卫生政策的出台下,才能形成一套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体系。

第三,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度。目前,仅仅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仍然不能完全支撑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智慧医院这个新的平台为纽带,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其中,带动市场化经营,先进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打造公立民营一起协调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第四,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文化建设。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越发重要,对于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缓解医患紧张关系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互联开放的智慧医院也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创新空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中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新型的健康服务产业都将成为智慧医院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日益重要,构建完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突破瓶颈、解决智慧医院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互联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改进医疗服务的模式,突破现有的设备、人员、信息的限制,优化提升智慧医疗效率和水平,创新智慧医疗服务的管理理念,实现公立民营协同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及时、便利、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4.

[2]陈秋晓,张莹,姚志刚,姜忠.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

[3]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何遥.智慧医疗的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5.10.

[5]牛铁.医院智慧型信息化战略探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

[6]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

[7]何伟.智慧医院发展的新契机――论物联网技术为医疗带来的巨大变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8]曾耀莹.联想力垒智慧医院[J].中国医院院长,2014.10.

智慧医疗方向篇3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当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改革,已成为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将通过与iBm公司的合作,大力推进长宁区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利用iBm公司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从而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医疗体系,助力实现智慧城市的美丽愿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全球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带头人mohammadnaraghi介绍说:“iBm多年来一直注重与各国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医疗it解决方案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在中国,iBm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希望能利用iBm在医疗行业的成功经验帮助中国的医疗行业实现智慧转型。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智慧医疗中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深入应用,iBm将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帮助实现更多像上海市长宁区一样成功的智慧转型案例。”

三大优势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国家信息中心和卫生部共同研究规划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一个智慧的医疗系统。iBm充分运用自身在医疗行业的深厚经验,深入了解中国医疗现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而数据分析作为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手段,将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医疗体系效率较低这三大问题。

iBm在本次活动上详细介绍了智慧数据分析在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方面的三大优势:

第一,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更加互联互通。数据分析以建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技术基础: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保证患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条件。并且,通过健康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使得医疗信息和资源在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可以共享,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工作效率,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第二,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资源更加普及。为了解决优秀医疗资源匮乏、百姓看病难的症结,医疗从业者在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得以参考大量科技信息与以往诊疗手段,支撑诊断与后续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通过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链接,使医疗从业者能够实时得到专家建议和培训,突破患者对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距离限制,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第三,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可以“治未病”。iBm智慧医疗通过对于数据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提醒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实施快速和有效的响应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患者本身,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疗系统发现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病症的变化,及时提醒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或者病变发生。

iBm中国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医疗卫生总监兼首席科学家潘越介绍说:“iBm研究院针对医疗数据的分析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其中比较有效性分析、基于病患相似度的分析,以及基于临床指南和临床实践模式的决策支持等技术已经接近实用的程度。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期,这些分析技术对于帮助公立医院积极应对支付方式的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携手长宁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医疗机构携手,共同致力于利用更先进的创新技术,节省更多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与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合作的项目就是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10月,上海长宁区卫生局携手iBm,着手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希望通过建立健康云平台,记录、整合和共享市民在全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诊疗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并充分发挥iBm智能数据分析的优势,利用健康档案数据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推进长宁区医疗服务的智慧转型。

经过六个月的充分沟通和积极探讨,iBm与长宁区卫生局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的理念上达成一致,研发出面向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协作医疗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在慢性病管理模式新趋向的前提下,以大众化病种——糖尿病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医生及专科医生提供了多方参与团队式服务的健康计划管理平台,并实现了如下功能:提供包括健康计划的创建、浏览、执行、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平台;提供患者友好界面,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利用it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控;运用对医生实践模式的分析,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活动现场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演示。

智慧医疗方向篇4

本次合作达成后,双方将完成从客户关系到伙伴关系的转变,实现战略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各自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并打造稀缺的、可持续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借助联想雄厚的定制化产品研发实力、强大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和专业的企业级服务优势,双方将共同成就端到端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最佳实践。

同时,联想集团还将不断致力于将桌面云、移动医疗、大数据处理等最新研发成果引入到温医一院的信息系统中,通过丰富、可定制的移动终端设备和app集成等前沿技术,与温医一院一起探索医院it应用的创新之路,并逐步将合作方案推向市场,共同为更多的医院插上“智慧”的翅膀!

联想集团在此次合作中负责医院云架构的规划、部署和运维管理等工作,帮助温医一院在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四个层面进行升级和改造,支撑医院业务应用的规划部署运维和不断的优化,打造新一代的医院业务系统的SaaS平台。

智慧医疗方向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01-01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堵不堪、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挑战,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1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推动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未来成熟的智慧城市体系将包含以下几种必要组成。

1)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因其实时、准确、高效、绿色的特点,成为解决一些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时互动的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核心是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和远程医疗监护三个方面。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等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3)坚强型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基于高速通信网络,利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同时,由于具有强韧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实现多种能源便捷接入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个性化智慧家庭。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等技术,将家庭电器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智慧家庭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依托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手机等终端载体,实现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同时,智慧家庭可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和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单元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人文生活进步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安全、便利、舒适、节能、智能。智慧家庭产业融合了硬件升级、软件应用与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芯片制造商、面板厂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空间。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3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06).

[2]李峰.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J].国外公路,1999(01).

[3]王立谦,朱明清.浅谈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智慧医疗方向篇6

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是宁波“十二五”建设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首个试点项目,也是“智慧浙江”的首批试点项目。宁波市的整个建设背景主要有两个依据,其中一个就是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2011年,宁波市政府了《关于推进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系建设的通知》,提出了“五个统一、六项任务”主要建设内容。其中,“五个统一”是指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以及统一的居民就诊卡(社保卡);“六项任务”是指以完善疾病防控网络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医疗;以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提供全面、连续的信息服务;统筹实施卫生管理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在2013年9月6日举行的宁波市智慧城市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包括“智慧健康”在内的23个智慧城市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为131.88亿元。

作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的一部分,2013年1月23日,全国首个掌上“移动医院”亮相甬城。该项目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得到落实,“移动医院”不仅将原有的网上服务(医院导航、自助挂号、化验结果查询等)全部移植到了手机软件中,还新增了智能导诊、健康档案、健康百科、健康课堂等新功能。

在区域医疗建设方面,宁波市已经建立了七个区域影像中心。患者在基层拍完片子以后,可以通过paCS系统传送到县级、市级医院,然后县级、市级医院医生的诊断会再回到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该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县级、市级医疗资源。

项目点评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在“2013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将宁波智慧健康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在顶层设计下取得的成功”。

卫生局专门建立了基于千兆和百兆的联通和电信的高效健康卫生专网,同时建有一个四级的卫生数据中心机房,总面积2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卫生专网基于“一单位一网络、统一出口、承载多个业务应用”的基本原则,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建设高效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三级网络,切实保障了各医疗卫生业务信息系统之间安全、快速、稳定的信息交换。同步推进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安全。

数字化集成平台被卫生局作为核心项目进行实施。卫生局旨在打造市和县(市)区两级智慧健康信息交换平台,以此集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系统。

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信息库的建立,整合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临床信息资源,实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共享,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

根据规划,宁波市计划在2015年前建立全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和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施就诊一卡通,推行区域协同医疗、远程医疗,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保障水平。

王仁元表示,卫生局今后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建设:

一是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建设,工作重点是要防止“信息孤岛”。

智慧医疗方向篇7

4月8日,在官方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之后的第二天,iBm在中国高调宣布,推出针对中国区域医疗卫生和大型综合性医院集团的两大类共四个“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一类是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医疗机构的成熟软件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解决方案;另一大类是iBm智慧医疗目前重点投入的医疗解决方案,它们代表着医疗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为医疗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iBm期许,上述方案的实施,将帮助中国卫生领域实现“智慧医疗”的目标,这也是iBm今年以来在全球力推的“智慧地球”战略在卫生行业的体现。

1.区域医疗信息网络(RHin/RegionalHealthcareinformationnetwork)。该方案为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提供集成与协作的信息环境。医疗机构各方及病人通过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来共享和交换信息。区域病人主索引系统维护病人在区域内的全局标识,使电子健康档案与各医疗机构的系统有效集成,并保证各医疗机构的系统能够维持病人的局部标识。医疗机构各方提供的健康服务通过健康服务总线连接起来,协同完成医疗服务流程,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2.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CHaS/Clinical&Healthanalytics&Sharing)。即“以病人为中心”,实现跨医院的临床信息集成平台,从而实现以数据深度利用支撑临床科研的创新模式。它基于iBm医疗集成框架,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提供一个开放的、以标准为基础的、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解决方案;有助于病历实现标准化,极大地方便了医疗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可以帮助医生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医疗机构之间病历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为医疗信息行业实现国际公认的标准降低技术门槛。

3.医疗协同平台(HealthcareCollaborationplatform)。iBm统一医疗协作平台提供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通过对各种医疗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医生提供了实时的、集成的、可操作的数据,从而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该平台同时提供了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其中包括个人门诊服务预约、个人健康档案及管理、健康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常识等。

智慧医疗方向篇8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雅国·易卜拉欣于6月对外界公布,新加坡“智慧国”正式进入设施建设阶段。他指出,设施建设不是终点,而是新加坡发展下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起点。毫无疑问,智慧设施建设是新加坡迈向新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根据新加坡通讯及媒体总体规划,智慧设施建设分为三大方面,包括:智慧后勤、智慧国科技挑战和智慧医疗辅助。这三方面设施将由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

所谓智慧后勤设施,就是如何利用好网络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具体来说,通过电子产品、软件、传感器和连接的物体网络(简称物联网)来连接生产商、运输公司和零售商的运作。

例如渔业经销商和零售商都可以通过智慧后勤科技来监控鱼产品的后勤情况。如果中间出现问题,渔业经销商和零售商可以及时知道并做出相对回应。同时,运输公司也可以更快处理运输问题以及对客户做出交代。因此,经销商、零售商和运输公司三方都可以提高各自决策能力,尤其是在效率和有效性方面,商家的价值和服务就从这里得到升级。所以,建设智慧后勤的设施就是研发该科技项目。

至于智慧国科技挑战,整个概念是一个广泛的创新运动。2015年7月开始,该运动将以半年时间来推行,其参赛者,无论是企业、机构或普通人士,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优胜者的科技成果将被政府或企业采纳,并作为落实设施的项目开展应用。目前,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已锁定视频分析作为第一个挑战项目,尤其是利用视频分析来提升公共服务,如公共安全、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察觉度。所研发的技术将成为新加坡的新公共设施,包括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

第三是智慧医疗辅助方面。同样,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科技都是其设施的组成部分。但与智慧国科技挑战不同,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于辅助病患,尤其是老年人,以便监测他们的健康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医疗护理。如图所示,人们可以在家里利用不同的传感器,探查自身的健康,当出现问题迹象时可以及时通知医疗单位进行处理。

智慧医疗方向篇9

千亿智慧医疗市场引资本聚集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

从《纲要》的内容看,涉及智慧医疗的领域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但目前,智慧医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信息化、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app、医药电商等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艾媒咨询资深分析师蒋一帆对《经济》记者表示,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也告诉《经济》记者,智慧医疗是信息技术、医疗技术进步的产物,代表着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智慧医疗的内涵很丰富,其核心在于从传统医院线下模式转变到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模式,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性等多个特点。”

传统的医疗产业分为3个层次:提供医治、医药等服务的核心层;提供健康生活、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服务的中间层;提供医疗保险等服务的层。清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刘跃对《经济》记者称,所谓的智慧医疗,不仅要促进各层级内部的服务效率,更要打通各层级之间的壁垒,利用技术手段、模式升级手段充分调动各细分领域的资源,使之在同一平台上实现网络互联,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实际上医疗服务最核心的就是诊断和医疗。艾瑞咨询分析师秦泽西表示,在人工智能层面,对于既定的诊断做了一些专业化或标准化的操作,把一些诊断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收集起来做成一个数据库,“目前就移动医疗领域而言,对于用户或者医生的价值可能更多体现在医疗上的便捷,比如在线挂号、在线支付或在线会诊,但是对于一个患者来说,他真正的需求是知道自己的病症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患者只需要把自己的症状输进去就可以得到一个诊断的建议或后续的治疗方案,用现在的科学技术真正在诊断和治疗上面起到作用,这才算作是智慧医疗。

在易观医疗研究总监姜昕蔚看来,智慧医疗的本质应该就是能够有效地运用技术的手段来辅助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医药行业基本面企稳回暖,且处于政策和执行进行密集期,今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等多部门就联合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7月30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医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全国布局百家精准医疗医院新闻会在北京举行,并宣布将在3年内完成全国百家精准医疗医院布局,实现国家精准医疗战略规划。

从细分领域来看,最近各大基金纷纷看好板块分化明显、行业龙头受益的医药行业,基金季报显示,二季度大消费板块环节中的生物医药板块被基金重点配置。

移动医疗成最热细分领域

智慧医疗当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这个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iDC预测,到2016年底,国内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08.5亿元,未来这一市场有望超300亿元。相比医疗信息,居民的健康管理更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市场。不仅如此,可穿戴设备也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据数据,在智能穿戴板块,已有52家上市公司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布局。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深受资本市场喜爱,如果要说最受资本关注的领域,各分析人士也都有自己的看法。郭凡礼认为,当前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细分领域最受资本市场关注。

蒋一帆则认为,除了移动医疗,智慧医院也比较受资本关注,“主要都集中在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带来的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不高的问题”。

除了大多专家公认的移动医疗领域,姜昕蔚和投中研究院分析师陈伟都认为远程医疗更受资本关注。

姜昕蔚表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更多地围绕着传统医疗开展,而传统医疗的开放性还不够,所以市场还不够大。

“因为远程医疗实施已经有过各种各样的尝试,这个领域发展到现在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陈伟给《经济》记者解释:“远程医疗其实更多地体现在远程问诊方面,远程施诊是暂时做不到的,比如颈椎拉伤,无法进行远程牵引,只能遵从医生的要求在家里操作,再比如春雨医生的做法,就是把医生搬到平台上,最早的形式就是问答。”

近两年,移动医疗的话题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众多移动医疗app也不断出现,有消息称,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也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

在秦泽西看来,移动医疗或互联网医疗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围绕医生的互联网服务,比如医生手术和学术上的工具;第二类是保健,例如女性的生理周期管理的产品;第三类是医疗服务,即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支付,包括慢性病管理等这几个部分;第四类是药店商,目前来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最主要的贡献者是医药电商。“在2015年,我国整个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是在170亿元左右,未来并不会很快达到千亿元规模。”

而在郭凡礼看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人们消费习惯逐渐移动化,移动医疗市场的需求在逐渐加大,潜在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医疗需求巨大,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医疗健康支出的增加,市场健康管理及医疗需求还将继续扩张,只要能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解决盈利性问题,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会加速扩张。”

对此,蒋一帆也认同未来市场规模潜力这一看法,“但是目前问题在于移动医疗这一块相比其他‘互联网+行业’来说,要求的服务质量门槛比较高,特别是对医疗服务质量这一块的硬性要求以及医疗资质这一块”。目前医疗资源供给仍然偏少,简单来讲,就算移动医疗app能把信息互通效率提升到极限,而医生护士以及线下的医院等诊疗场所供给也十分紧缺,移动医疗目前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另外,春雨医生、好大夫等一些移动医疗app都是针对传统医患模式中的痛点,试图借助互联网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但刘跃认为,医疗产业的推动是和医改政策息息相关的,“要进行模式上的创新就必定会诉诸于政策的改进,而这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医生端移动医疗成潜力股

移动医疗的市场价值毋庸置疑,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使用医疗产业资源,是对目前亟待解决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姜昕蔚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在政策条件不断开放的条件下,移动医疗的估值将进一步提升,不但有效地辅助传统医疗行业;在盈利模式、支付方式进一步成熟的条件下有机会成为颠覆传统医疗的强势力量。

从市值本身来讲,在线医疗最终做的是一个流量导入,很难在互联网上完成诊疗的所有步骤,陈伟表示,可以完成的前置步骤的价值还是需要市场来论证的。“总体来说,移动医疗的价值还是存在的,有比较长期的发展空间,从现在的医患关系和实际的医疗资源供给来看,的确是需要通过互联网医疗来消除信息不对称,同时加强匹配效率。”

除此之外,易观分析认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正在呈现多垂直细分领域发展态势,根据2016年1月中国移动医疗细分领域活跃用户数量统计数据显示,服务医生的医疗学术类app用户活跃度最高。那么,该领域在智慧医疗市场又占多大空间呢?

和其他行业的移动化一样,移动医疗也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面向医疗服务需求者,另一个则是面向医疗服务供给者,所以类似杏仁医生等医生平台也是移动医疗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郭凡礼表示,未来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医生资源整合加速,医生平台将会取得突破,参照其他行业的经验,医生平台在智慧医疗市场空间占比将不会低于20%。

“医生端从空间上来讲不会大,就像打车平台一样,空间大的必然是用户端,对于移动医疗来说就是患者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价值不够。”蒋一帆给记者这样说道,“因为医生端是极为重要甚至说不能或缺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做好医生端的服务,减轻医生工作量才能集聚大量优质的医生资源从而最终在患者端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目前移动医疗医生端应用品类包括患者管理类、科研交流类和教学培训类3类,其中科研交流和教学培训类app瞄准医生科研需求,为医生提供医疗类内容;而围绕患者管理展开业务的患者管理类app多旨在围绕医生需求探索医生技能提升、医患关系交流和新政策下的医生品牌树立等环节的产业链价值。

随着社会与产业的发展,医患关系也越来越趋向于消费者关系,无论是有求医需求的患者端还是提供医务服务的医生端,都希望能够有更好的匹配需求,提升双方的满意度。刘跃表示,医生资源是强烈依附于医疗机构的,因此对医生端的需求挖掘及改善势必要建立在对医疗机构乃至医疗体系的深刻了解,才能够真正挖掘行业深层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痛点。

医生端服务正在成为移动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医生资源在整个移动医疗中的重要性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医生平台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成长速度很快。姜昕蔚认为,医生平台用户粘性高、痛点明确、产业链转化价值高、专业性强,未来将成为移动医疗产业中重要的垂直细分之一。

记者从陈伟的表述中了解到,医生诊疗平台这个领域要结合当地医疗的实际政策,比如深圳切实放开了医生只能就职于一个医院的政策,对于这样的地区医生诊疗平台或私人化约诊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价值,而在其他一些相对保守的城市比如上海,它的价值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2016年并购整合趋势下的谨慎选择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被认为是移动医疗的“洗牌”之年,在此情况下,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又该如何布局呢?

从移动医疗的领域来讲,是有着巨大市场空间的,而在这一领域内,究竟是选择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是需要企业或者投资机构根据自身的基因以及优势来综合衡量的。刘跃表示,传统医疗产业的痛点很多,很多方面都亟待改进升级,但由于与政策的绑定性较强,这个“洗牌”过程不会是在一个时间段内突然爆发的,而是会随着创新者的不断论证而逐渐演变的。“资金投资者应对该领域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有着充分的警觉意识。”

在经过前几年的野蛮发展后,移动医疗行业环境已经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流量时代结束、资本投资态度转变、行业竞争加剧,移动医疗并购也呈加速态势,释放出“洗牌”信号。对于投资者而言,郭凡礼认为应该尽量选择团队可靠、商业模式清晰的对象进行投资,警惕运营不善、政策缩紧带来的风险。

蒋一帆则认为移动医疗已经开始显露并购整合的趋势,仅两年内,获得资本支持的优质企业,本身已经掌握了更多的优质资源,也许移动医疗企业的上市已经不远了。“建议还是要从医院端着手,要做长期投资的打算,短期盈利变现比较困难。”

他还表示,在今年,优质项目与企业将会获得资本的青睐进一步抢占市场与用户资源,然而,在今年下半年同样会有一批匆忙入局的,在技术、运营和对医疗方面存在短板的公司因无法融资而淘汰出局,正如前两年热闹的打车软件大战以及美食app大战一样,留下来的不是财大气粗的就是本身产品足够接“地气”,明确地洞察到市场生存法则。“需要规避的除了医疗行业的政策风险之外,对于那些用户获取成本过高或者说自身并无特色,主要靠砸钱吸引无效、低粘性用户的领域应该远离。”

智慧医疗方向篇10

实时医保结算全覆盖

“开通医保功能是微信医疗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微信医疗服务实现了就诊人群的全覆盖,”广东省妇幼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新开通的医保付费流程操作简易。用户在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公众号上绑定个人医保卡后,需缴纳金额将自动划分为医保记账和自费金额,用户直接通过微信支付缴纳自费部分即可,医保记账部分则由系统自动扣除,医保缴纳部分明细也将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

支付流程短、无需额外支付医保部分、医院无需额外增加对账量……微信医保结算的接入,解决了广东省妇幼内外管理的诸多难点。

早前,广东省妇幼通过接入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已解决了传统医疗“难、烦、迷、疑、挤、急”的六大痛点:全流程微信支付,减少排队等候;查询排队序号,到号微信提醒;药单、检查单电子化,随时查看,让“去医院”真正与“看病”划上等号。

从今年6月至今,通过“把医院开在微信上”,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公众号已有12000多位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结算了6000多笔订单,交易总额超过21万。

全流程解决方案直击痛点

过去,就诊过程中看病缴费来回跑、各科室路线不熟悉、病情后续咨询跟进体验差,是激化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利用微信改进就诊流程后,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的全流程向导式服务让医患矛盾大幅“降温”。

精准的服务通知模板消息,让患者不再迷茫地徘徊。通过广东省妇幼的微信在线咨询平台,患者可与专家在线咨询,系统还将自动关联患者电话,帮助医生跟进了解后续病情发展,实现医嘱就在身边。

就医给好评也成为提升就医质量的新途径。据悉,广东省妇幼将推出“就医五星级评价”制度,患者去医院看病可像网购一样给好评。微信智慧医疗囊括的医疗增值服务还有很多。未来有望通过微信对有需要的病患进行疾病监护。

微信智慧医疗加速布局

今年,微信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加速布局,全国已有近四十家医院在推进微信全流程体验。

粤北人民医院、武汉口腔医院已完成了微信“智慧医疗”在全科门诊和专科门诊中的渗透;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让患者通过微信无需挂号直达诊室,所有诊疗完成后一并结算费用。改进一小步便节约就诊时间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