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6:27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有更好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所以在当前环境下企业主要成为了当今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价值,但是如果对于其发展现状不能做好有效的把握和了解,对局发展态势不能做到客观准确的分析,那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就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估和预测。这会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繁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更好的确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利用移动接入技术将不同的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其能够实现用户对无线网络服务的应用。具体进行分析,在技术层面上移动互联网就是以ip宽带服务为基础的技术支持,其主要通过各类的移动终端作为媒介,可为用户提供十分优质的网络服务[1]。在移动终端的层面上,移动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网络获取的一种服务。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优势,即打破了以往的手机通讯受限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并促进了两者之间有效的融合。通过对移动互联网运行方式和实现方式的理解,其实效性、便捷性、共享性、移动性、开放性和多样性成为了其主要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及时性,确保信息的最新性。

1.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讲,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虽然发展存在着良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wLan没有较高的利用率,这会导致移动互联网不能正常的运转,而蓝牙的传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也不符合其经济的原则和科学的发展战略[2]。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是当前网络环境的主要问题,这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移动设备的精确识别和准确连接。同时对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蓝牙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数据的传输和运送效率。可以说这种问题阻碍了移动互联网功能的实现和发挥,也不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定位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定位精准度和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基于此,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应该将提高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合理性,降低网络接入的资源消耗,提升网络定位的精准度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2.1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融合的发展

近些年来智能化发展渐渐的成为了各项网络技术的代名词,很多移动互联网设备,开始在其发展过程中将智能化发展作为一大发展目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得十分许,而且其传统的输入和传输方式也无法满足当前不断日益增长的移动端用户需求,这将无法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网络服务。所以为了有效地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有机的将智能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是十分必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当前和未来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问题,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滑行接轨将会成为一个现实,所以在信息的传送方面,需要将互联网技术的原有特性予以保留,在不断满足规模化的前提下,也要提升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2.2互联网技术与精确定位技术的融合发展

从当前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追踪和定位技术将会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其效率和实时服务也更加的准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和精确定位相结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其共同发展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定位技术的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助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对于高效精准定位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多种定位技术的重叠,需要重点对移动互联网的感知能力予以强化,对于网络定位的技术和信息资源也要进行充分的利用,这能够更好的确保其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精确定位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交流方式的进步,而且对于提高定位品质和定位效率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2.3互联网技术雨雾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网络技术的综合发展下,物联网也开始渐渐的衍生,物联网是it行业在当前和今后所发展的一个重要对象,它具有十分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途。当前物联网在很多领域都具有较好的应用,而且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推广。当前环境正在不断的丰富和提物互联网的功能,将提升物联网信息的传输速率和有效性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高度结合,是这两者联合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为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需要采集网络的信息,同时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时别,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更好地将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技术接入方式的创新。当前现有的接入方式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所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弥补相互之间的缺陷,未来还需要在信息传输和设备节能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我们的网络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片美好。

3.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作为移动终端用户,在切身感受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发展所存在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会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它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2

用户行为变局:流量转移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0万左右。但根据艾瑞的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2012年8月份的数据是19.1%,即不到20%,今年2月份的数据变成了33%。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上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2012年3月-12月,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

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2012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从2012年8月到12月增长了40%。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东风,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移动端获得了大量的流量,而用户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最主流的应用上。2013年2月,移动app中占据大量用户的,还是QQ、微信、QQ手机浏览器、QQ空间等,腾讯在移动app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互联网企业布局移动互联网。现在一些主流的互联网企业在向移动互联网化迈进。像新浪、腾讯、大众点评、京东等主流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这些企业覆盖了主流互联网企业不同的细分领域,他们在移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进展非常迅速,移动app的月度覆盖人数占pC端月度覆盖人数的比例超过30%。同时,像淘宝、360、爱奇艺等企业也在迎头赶上,他们不断地将现有的pC用户转向移动端,同时也希望在新的网民当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现有的互联网用户增长群体当中,很大一部分的移动用户其实没有pC上网终端,这在四线到六线城市尤为明显。这部分群体的增长,将会对现有的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市场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从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整体来看,腾讯占据用户的整体时间份额有小幅度的下降,从2012年8月的36.6%下降到了同年12月的33.2%。与此相对的是阿里巴巴的占比有一定上升。阿里巴巴近期在移动端动作频频,在整体流量向移动转移的情况下,阿里巴巴的整体业务必然也会得到一定的带动。在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发力移动端的同时,也有相当数量小型的独立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移动大潮下占得先机,目前来看独立移动互联网公司以UC和墨迹为代表。UC浏览器在整个手机浏览器市场有相当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得益于其在移动端长期的积累。从塞班时代开始,UC就成为了许多用户首先选择的浏览器,而这些用户当中很大一部分将使用习惯保持到现在,转移到了android及ioS平台。而墨迹天气则以其良好的用户体验征服了许多用户,在众多的天气应用当中脱颖而出,排名到了移动应用的前十位当中。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深入到底层。目前,整个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的主要态势已经深入到各个层面。所谓入口,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时首先使用的服务或者首先登录的页面。入口从基础到应用一共可以分为五个层面,最基础层是智能终端,终端可以决定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以及预装的各种应用;其次是操作系统层,全球性的如ioS和android,国内的如miUi等;再次是系统平台,系统平台层掌握网页入口的是手机浏览器,掌握应用入口的是移动应用商店;第四是应用平台,对用户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包括手机导航和应用商店榜单等;第五即最上层是信息平台,如各类搜索引擎、地图等。越接近基础层,控制力越强,越靠近应用层,对用户行为的直接影响越大。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的参与者都在进行系统的布局,他们也希望将pC互联网领域中的一些入口移植到移动互联网。这对未来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包括商业模式等都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趋势二:多屏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入运用。艾瑞最近也在一直关注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同源样本的一些行为和变化趋势。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但事实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家庭的电视互联网也将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而像互联网电视,目前则是处于酝酿期。跨屏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用户拥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为了统一多终端的数据,多屏产生的数据必须要同步上传到云端,而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将会使云计算成为整个行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目前许多大型的科技公司已经在提供云计算服务。“互联网的未来在云端”,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当前多终端、多屏使用局面的出现已经为云计算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基础。

趋势三:开放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主旋律。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平台的开放将会变得更加主流。从传统互联网开始,开放平台已经成为重要模式,掌握大量用户的公司往往倾向于开放平台,与第三方开发者进行合作,共享流量及商业利益,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模式。而在移动端,当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用户过亿的应用,尤以微信为代表。微信的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都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而未来微信的盈利模式也可能在这一开放平台中酝酿。此外如UC优视、当乐网等游戏平台,各种移动应用商店以及电信运营商等,都向开发者提供开发平台,开发者能够借此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应用,享受平台资源,平台也能够在此过程当中分享收益。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普遍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在移动互联网上能够得到广泛应用,诸如HtmL5、二维码等,并不是全新的技术,但是随着移动端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这些技术在移动端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移动终端设备、系统等的复杂性,决定了应用在不同终端的适配要消耗大量的成本,而完成后还有非常高的渠道成本。HtmL5的核心思想为“writeonce,useeverywhere”,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虽然HtmL5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二维码是一种已有很长历史的电子凭证,却是在近两年伴随着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扫码功能的出现才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二维码能够作为线上线下、pC移动的通道,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摄像头向搜索工具的演变。此外诸如近场通讯技术nFC、增强现实技术aR等,目前虽然都未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些都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还将迎来新一波浪潮,即穿戴式设备,这其实也是一种新技术的载体,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新形式。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趋势

社会化电商及o2o成为移动电商发展方向。移动电商与传统的电商相比有它自身的优势,根据移动端的特性,移动电商注定拥有更强的互动性和位置性,因此社会化电商和o2o会成为移动电商的发展方向。社会化电商是电商加入了社交因素,利用用户与好友之间的互动与推荐等,进一步推广产品,并增强用户黏性。如蘑菇街、美丽说就是典型的社会化电商相关产品,利用用户组成社区推荐淘宝的产品。

而移动端目前的开放平台,如微信等,也为社会化电商提供了新机遇。o2o未来发展的特点也是基于移动端的特性,并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和垂直化。垂直化是指未来的o2o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到各个细分领域,出现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产品;或者出现地域性很强的o2o产品,专注于某一个地方、三四线城市等。移动端是实现o2o的天然场景,将线上流量带到线下,移动设备的便携式特征决定了用户都是走在路上搜索自己所需的产品服务,一旦搜索到适合的信息就能随时实现流量转化,吸引顾客直接到店,效果转化非常直接。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移动端也已成为各o2o企业的业务重点。大众点评网在2012年8月宣布其移动端用户即将突破4000万,移动端浏览量已经超过pC;58同城2012年10月的数据显示,其移动端访问量占比已经超过40%;而美团网移动端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pC端,其移动端的销售占整体销售比例目前已经超过20%。除了原pC端的企业大力布局移动端之外,以布丁移动、食神摇摇、嘀嘀打车等为代表的纯移动o2o企业也发展迅速,成为o2o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休闲益智的移动游戏占用用户碎片化时间。移动游戏发展非常迅速,可以说移动游戏是移动互联网第一桶金。从pC端开始游戏就是一个非常赚钱的领域,而到了移动端依然如此。调查显示,许多用户在pC端并不玩游戏,但是在移动端任何游戏都不玩的用户是非常少见的。移动端游戏相比pC端游戏来说更轻型,用户不用拿出大段的时间来玩,而是利用生活中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随时进行游戏娱乐,玩上一段时间。因此移动游戏以休闲益智类游戏最为主流,受到大量用户的喜爱。从网游来看,由于移动端设备限制,屏幕较小而且多是触屏,不适宜进行太复杂的操作,因此近期卡牌类的手机网游非常盛行,比较典型的是“我叫mt”以及“大掌门”等。

移动游戏相比pC游戏更有特色,也可能有更多的趣味性,因为移动端的人机交互方式非常丰富,如触屏、重力感应等交互都是只有移动端才能实现的。如早前的“水果忍者”“会说话的汤姆猫”等非常火的游戏,都是最早利用了移动端的新的交互方式(充分利用触屏、语音输入等),给用户带来了不同于pC端的全新游戏体验,进而受到用户追捧。现有的一些移动游戏盈利状况已经非常可观,这些移动游戏大部分都不依靠付费下载盈利,而是通过应用内购买(iap),由于游戏的用户黏性非常强,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某些道具之类的付费产品已经是刚性需求,只要设置合理很容易实现盈利。

各领域发展规模预测。艾瑞对比目前整个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主流商业模式上的一些数据发现以下几点。首先,2012年pC网购交易规模达1.3万亿元,移动网购交易规模是550亿元左右。2013年预计移动网购交易规模增长率达170%,它的增长速度要比pC增长速度快很多。第二,网络游戏是目前整个互联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2012年pC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518亿元,移动游戏为55亿元,预计2013年移动游戏将增长51%。也许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游戏的市场规模预测当中,可能还相对保守。因为从不同渠道的反馈来看,今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游戏出现一个比较放量的增长,下半年相信会有更好的表现。第三,广告收入,尤其是网络展示类广告,2012年在pC上的市场规模是324亿元,移动端是64亿元,预计2013年移动营销增长率为62%,也将高于pC的增长。第四,搜索广告2012年在pC端的市场规模是215亿元,移动端是12亿元,预计移动端今年也会保持100%以上的增长。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文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270-01

现下在得益于3G等无线宽带技术发展带来的无线网络速率的提升,和手机用户规模(特别是使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用户规模)的日益庞大,使得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摩根斯坦利认为当前已进人50年以来的第5个计算技术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时期。在此背景下,分析国内移动互联网络的成长环境与发展趋势,是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移动互联网络的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持终端,用移动无线modem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web2.0之父,美国it业界“开放源码”概念的缔造者timo'reilly在今年web2.0展会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移动计算与web2.0商业应用、云计算共同列为web2.0的二大机遇。在中国,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增长,目前除了语音通话意外,58%的成年用户在使用移动e-mail下载,地图查询等移动互联网类应用。移动用户数已经远远高于pC用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也增长迅速。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和互联网发展下,相互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是另外建设一张新的移动网络或者互联网,而是在现有移动网和互联网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网络与服务体系。它为移动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互联网提供移动的接入方式,移动互联网整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功能,伴随着移动网络和互联网融合的扩大和深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移动特性的、更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的网络与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从第一展到目前的第二代,现将往第三展。不论那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都是包含移动节点、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互联网几个部分核心网通过网关节点与互联网相连。

二、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

(一)经济环境角度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在开放性增长的同时对外依存度逐渐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消费和使用提供了经济保障。国内手机终端保有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持续上升,具有网络业务和智能终端的手机终端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高。移动增值产业的媒体化、娱乐化趋势正日趋明显。电信业、广电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彼此渗透和介入将有效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技术环境角度分析

投入商用的3G网络将进一步拓展现有平台上的多种增值服务,3G带宽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将为其增加各类移动互联网娱乐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使得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认知迅速扩展到移动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平台开发和普及,成为推动手机第二方应用快速发展的引擎。此外,随着移动运营商对手机上网资费进行普遍下调,降低了用户对手机流量高资费的顾虑,多种包月低资费的套餐组合在为用户提供丰富选择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用户对手机上网的使用度。

(三)市场环境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既涵盖原有的互联网运营所必须的业务,以及改进后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网络化的通信(包括增值)业务。大多数网络用户较早地认识到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共通性,了解到移动数据业务的付费服务。对逐步改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既需要继承固有的互联网的收费模式,也应该对商业模式(例如较大规模的应用下载付费与增值)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业务发展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业务也由最初简单的短彩信业务,发展到如今的移动游戏、移动网聊、移动微博、移动视频和移动定位等新型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第二方手机应用的逐渐丰富,手机用户对手机多媒体化、多功能化的认知也逐渐加深,移动互联网正在一步步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应用程序商店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

应用程序商店慢慢成为移动互联网业界的各方积极促进的一个大的方面。如androidmarket,因其开源的特点以及应用免费的优势,有超越苹果appStore的态势。当然,目前由与还难以解决终端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等问题,我国企业在发展应用程序商店方面与苹果和谷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2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核心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其中,移动增值业务占比最大,达到了46.5%;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猛,占到了29.2%的比例,国内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14.6亿元,同比增长了416.2%。与此同时,移动电子商务在2012年有望超过移动增值业务,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络市场里最大的细分行业。

(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移动”特色

在移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阅读、移动搜索等业务和颇具移动特色的手机阅读内容形式,包括新闻早晚报、手机资讯、手机动漫,视听类的手机阅读形式逐渐成熟。在世界移动社交的网络中,共同兴趣爱好的移动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形成虚拟社区,方便彼此沟通交流。移动搜索包括短信搜索、wap搜索,也涵盖音乐、游戏、视频影像、图片、聊天工具等内容,服务引入了个性化、垂直化移动搜索产品。

四、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一)要加强业务互联互通

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业务,假如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如即时消息互联互通能够像当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信互通一样。它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好的利润。因此,建议政府能够有效督导业务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通,同时建议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方能够通过开放的心态去寻求合作,这样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并且最终实现共赢,这将是一个有利于自身不断发展,业务不断丰富,市场不断扩大的策略。如果只专注于自己本身,不与其他平台互通,早晚将会让自己的市场越变越小,最后只会将自己做死。要时刻记住如何服务大众,让大众得到较大的实惠与方便,这样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大众,使自己得到广大市场,得到最大的利润。

(二)新商业模式和积极转型

电信运营商积极探讨并做到与运营商、平台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产业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达成共赢,促使移动互联网向着健康的方向的发展,并能更好的服务大众。

(三)建立适合网络和支撑系统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的后向演进和前向兼容,使网络逐渐平滑向全ip构架过渡。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网络融合通信业务提供给用户集话音、视频、数据、无线等为一体的通信。为支持融合业务实施整合,运营商需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现有市场、客户群体以及增值业务和捆绑产品组合,建立合适的it支撑系统构架来更好的适应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网络的不断发展,实现技术、商业模式及参与主体的不断多兀化。联通运营商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与产业链密切合作,完善商业模式,分析终端用户的需求,构建适合自己的核心体系,使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真正走向融合,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4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从终端、应用、平台、管道、云、流量等关键要素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进行了系统的内涵和趋势分析,并基于这些要素考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新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各部分都结合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实践案例进行了适度的剖析和对比。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合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领域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及内容提供商的战略策划、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及运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以及关注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阅读。《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也可作为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培训用书,还可作为关心移动互联网行业读者的入门读本。

目录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全新的游戏规则

1.1 互联网的移动化

1.2 移动互联网的乘法效应

1.3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1.4 移动互联网的方向--SoLomo模式

第2章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驱动要素

2.1 终端:用户价值实现的引擎

2.2 应用:持续激发用户需求

2.3 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助力

2.4 管道: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

第3章 终端: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口和推动力

3.1 终端市场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终端+服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商业模式

3.3 跨界竞争趋势

3.4 运营商终端引领模式的构建

第4章 重点应用--应用商店

4.1 应用商店发展现状及趋势

4.2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4.3 典型应用商店运营案例分析

4.4 移动应用开发者概况

第5章 重点应用--社交应用

5.1 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5.2 移动社交应用发展趋势

5.3 移动社交应用的商业化路径

5.4 社交应用典型商业模式

第6章 重点应用--位置服务

6.1 位置服务概念及分类

6.2 位置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6.3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6.4 典型位置信息服务案例分析

第7章 重点应用--移动支付

7.1 移动支付概述

7.2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

7.3 移动支付价值链及商业模式

7.4 典型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第8章 平台:开放与合作的基础

8.1 从围墙花园到平台花园

8.2 开放平台案例

8.3 多样化能力集生态系统

第9章 管道:智慧的力量

9.1 智能管道提出的背景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9.3 建设智能管道的4大策略

9.4 国际运营商的智能管道探索

第10章 云:不再缥缈

10.1 云计算模式及关键技术

10.2 云计算对产业的影响

10.3 云计算发展现状

10.4 移动云计算

第11章 流量经营:关注两个转化

11.1 基于两个转化的流量经营CtR模型

11.2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挑战

11.3 流量转化典型案例

11.4 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5

近年来,我国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务院提出“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互联网+教育”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LBS服务的发展现状与策略初探“互联网+”峰会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美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能源互联网现状与发展“互联网+”与教育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生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探究浅谈苏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互联网电视时代“创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治时代互联网金融现状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化掘金互联网教育浅析“互联网+教育”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6-05-13.

百度百科.appStore[DB/oL].,2016-05-10.

郑世钰,刘三女牙.智能手机的微型移动学习创新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30-131.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1):11-19.

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王吉伟.“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怎么发展?[eB/oL].http:///start/2015/0513/405713.shtml,2016-5-17.

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6

移动互联网行业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异常激烈的竞争,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生存能力建设已成为业内企业的首要任务。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特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并剖析了与之相适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内生能力要求和对策。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业务融合敏捷开发用户聚合

中图分类号:F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1-0070-04

1引言

移动通信网络业务与互联网业务正在进行深度的融合,呈现出移动互联网化、互联网移动化的特点。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应用技术的提升,移动互联网逐渐显露出其蕴藏的巨大新兴市场的潜力。移动互联时代变革发展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移动互联应用的融合与创新、移动终端体验的颠覆性优化、云计算应用形成强大的远端处理能力、网络的无线化和带宽的倍增、大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并形成智能化的商业应用。当前无论是运营商、终端商、内容提供商还是传统互联网厂商,都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以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来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生存能力建设已成为业内企业的首要任务。为此,无论电信运营商还是移动互联网企业,都将面临品牌、产品、市场、运营、创新、用户资源和数据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竞争,而这些方面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相关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能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及其行为分析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在移动状态下使用互联网的一个途径,其特点在于能适应用户接入环境的动态变化,满足用户移动状态下动态变化的需求,提供连贯的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应用的个性化,而智能终端和多样化的应用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对趋势把握的同时,只有准确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特征,才能把握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趋势和发展方向,找到应对其发展的核心要素。

市场调研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以高中到大学学历背景的人群为主流;初中及以下人群由于受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限制,使用率稍低;硕士及以上人群由于领域专注的比较高,体验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热情并不高。主力人群大多集中在20~35岁,他们乐于体验层出不穷的创新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终端。这部分人群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客户根基,通过对这一消费群体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大规模拓展。

从上网时间段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主要是在午间和夜晚睡前上网,而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更善于充分利用等车、等人、候机、乘车、如厕等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未来随着使用习惯的培养,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成为人们填充碎片化时间的有力工具,这也是微信5.0新增游戏功能的目的。

在上网地点分布上,大多数用户是在固定住所;同时,在乘坐交通工具中通过移动互联网访问业务已逐渐成为习惯。随着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的上网习惯的养成,包括车站、机场、洗手间等公共场所也逐渐成为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场所。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环境激发了大量的用户需求,用户需要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使用任何屏幕(anyscreen)来接入互联网使用任何业务(anyservice)。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需求主要是即时通讯、信息搜索查询、音乐娱乐等。据Flurry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手机应用的使用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游戏,其次则是社交网络、新闻应用、娱乐应用等。2011—2012年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如图1所示。

针对用户的业务使用偏好,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业务种类繁多,但各种应用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从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系可以看到,手机即时通讯、手机搜索等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o2o特色应用如手机购物、位置服务、手机商旅等应用仍然由于产业链合作等原因尚未取得完善的发展。这也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即发展初期移动互联业务集中于满足用户信息和沟通需求,并以工具化、娱乐化应用为主,如手机即时通讯、手机音乐、手机报、手机浏览器等;发展后期则倾向于满足用户生活化、商务化的需求,如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

4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业务核心能力

分析

从以上的用户特性和市场需求分析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与产品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企业要在这个环境复杂、变化剧烈、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下谋求发展,必须具备一些核心能力,否则将迅速被市场淘汰。

4.1业务融合创新能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移动互联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发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整合优势,促进内容和应用体验趋向一致,努力构建开放性平台。当前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策略是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融合移动通信网络功能的优势,形成丰富的创新产品体系。同时,研究移动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以及在移动状态下对互联网业务的需求,基于手机移动性、位置性等特点,开发出深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和应用。在业务平台层面,移动互联网要更多继承互联网的特点——注重用户体验,建设开放性的平台。在应用层面,创新主要基于用户身份、用户位置、用户习惯,细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吸引用户高度参与。

4.2敏捷开发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端,人所处的环境是剧烈变化的,所处的用户场景很短暂,并不能持续,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身于移动互联网,每天十几款应用上线,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迅速让产品去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地升级进化,推陈出新,才是保持领先的唯一方式。同时要不断地倾听用户的反馈,不断地调整修改,然后决定后面的方向。所以,“快速迭代”是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要求,能否做得足够快已成为衡量一款产品研发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所以,必须具备敏捷开发的能力才能跟上移动互联网产品速度。同时需要建设高效的用户反馈渠道,重视反馈,快速响应,重视运营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为敏捷开发不断校准方向。

4.3需求契合能力

当前人们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生活方式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市场需求很难有准确的把握,需要在试探中不断调整或更替。一款应用产品一定是为解决用户问题而开发的,但产品所预期满足的用户需求并不一定完全契合真实市场。为了使开发出来的产品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必须要为产品寻找一个用户场景,然后根据用户场景寻找真实用户去检验产品的需求契合度;同时将产品放到一个群体中去检验它的传播速度、使用频率等,以此来快速检验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竞争遍布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策划、设计、开发、推广、运营的全过程。移动互联网产品要定位准确,功能简洁,在自身的优势范围内迅速形成竞争力,占领用户市场,培养用户习惯。除了功能性的需求契合外,非功能性的需求满足也很重要,非功能性需求可以概括为“产品轻、速度快、内容好、流量省”。

4.4用户聚合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呈现娱乐化、社交化和自我实现化的趋势,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与运营应以这一趋势为导向,因势利导,迎合用户。因此,做好用户研究、分析用户行为、关注用户需求至关重要。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积极利用客户资料数据库和在线商业智能,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准确把握客户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再根据这些行为模式量身打造应用,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例如在用户阅读体育新闻时马上向他推送球赛信息,在用户浏览汽车信息时及时向他推送车展信息。然后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分析,总结出一批有相同倾向的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用户群体活动,如车友会、微信朋友圈等。用户应用需求层次分析如图2所示:

图2用户应用需求层次

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地理位置、使用时间都各不相同,而且猎奇心强,忠诚度低,个性化需求也极其分散,这导致用户的聚合度越来越低。所以一个新移动互联网应用要能够快速大规模聚集大量的用户,必须具备业务创意新颖、需求覆盖面广且层次高、可附着商业价值空间大、易于使用和传播等特点。微博就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聚合的成功典范,它成功挖掘出用户需要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获取社会影响力的需求,设计出关注与粉丝的主被动业务模式,同时在运营过程中采用名人、明星的示范效应,迅速聚合大量的互联网用户。

4.5价值掌控能力

包括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应用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系统开发商、技术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各类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的厂商都争相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整体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竞争格局显得十分繁杂。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竞争中,只有掌控高价值的核心环节才能稳固立足并谋得长远发展,其中有四个重要高价值环节,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必争之地:

(1)移动终端:终端是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和界面,很多用户的使用需求受终端内置应用的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终端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竞争点之一。另外基于终端所能延伸出的产品、服务模式也是各类厂商竞相争夺终端把控权的主要原因。

(2)系统平台: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衔接移动终端以及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所在。

(3)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所获得的最终服务,因此它是吸引用户的最关键因素,它可以拥有很高的用户粘性,并能带来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应用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关键节点。

(4)网络通道: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中,通信服务运营权的垄断格局将逐渐产生变化,各类虚拟通信运营商即将出现,同时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厂商也可以自建网络通道,这将加剧移动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发展和竞争。

5总结

移动互联网潜力无限,市场巨大,但其竞争激烈,赢得用户才能赢得竞争,不管是移动互联网厂商、通信运营商,还是终端厂商,其自身的能力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通过对上述能力的平衡发展来奠定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业务与产品优势,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班晓芳,佟鑫.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J].电信技术,2012(7):77-78.

[2]徐超.中国电信开放式大框架初显“天翼空间”尚需填补“空白”[J].通信世界,2010(9):24.

[3]艾媒咨询集团.2012Q3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季度监测报告[R].20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

[5]易观国际,德勤华永.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R].2010.

作者简介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7

移动互联网业务也由最初简单的短彩信业务发展到如今的移动游戏、移动微博、移动视频和移动定位等新型业务,并且都越来越为广大手机网民用户所喜爱,移动互联网正在一步步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据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69.3%,较上年底增长了5285万人。我国已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它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两大业务即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结合体;它正凭借着数亿的用户规模在开创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终端)、移动网络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正是移动终端、移动网络、业务应用服务这三项,构成了移动互联网的三要素。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销量超越pC,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1亿部,远远超过2011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占移动终端总出货量的25.9%,比2010年的11.0%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智能终端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发展。

据摩根斯坦利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始终保持远高于桌面互联网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14年中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桌面互联网用户数,全球将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时期。另外,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发展必将带来移动互联网网络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网络流量加速增长,这将在根本上改变3G网络缺乏用户需求的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无线网络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服务质量的下降。而在此情况下,运营商往往会部署wiFi以分流移动网络流量,这也将导致3G增强型网络的快速部署和向Lte的加速升级。再有,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应用服务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详细情况将在下面有所介绍。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移动网络、业务应用服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移动互联网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这两个领域连接在了一起,但移动互联网所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接入互联网的手段,也绝不仅是互联网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信息通信产业的整体发展模式。

3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文献[1]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同比增长97.5%,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涉足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部分,包括移动终端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业务应用服务商、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终端渠道企业等都将在这其中分得一杯羹。良好的利润空间将促进移动互联网更好地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和逐步完善。

从目前情况来看,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以少数业务为主,新的业务层出不穷

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以手机游戏、移动音乐等娱乐型业务为主。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中,手机游戏的占比已经达到9.9%,市场规模已接近39亿元[1],而且这种发展态势还将持续下去。与此同时,其他新型业务也逐渐进入用户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搜索、移动微博、移动定位、手机视频、移动社交和手机支付等业务。

(2)应用程序商店异军突起

由于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和竞争的关键要素,因此建立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商店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应用程序商店的概念在2009年由苹果公司提出,苹果appStore也是到目前为止发展最好的应用程序商店,其应用总数在2011年5月份已超过50万,如今的下载量已超过250亿次。在应用程序商店的发展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各部分企业(如移动终端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业务应用服务商和运营商等)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益分成,因此这种以应用程序商店为主导的业务发展模式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除了苹果appStore之外,规模比较大的应用程序商店还有谷歌软件应用商店androidmarket、诺基亚软件应用商店(oviStore)、中国三家移动运营商各自的应用商店以及华为、联想、宇龙酷派等终端厂商自己建立的应用程序商店等等。其中androidmarket奋起直追苹果appStore,成为全球第二大应用程序商店,并有望超越苹果appStore。

(3)多数是传统互联网的简单复制,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公司仍然承袭传统互联网企业早期发展的商业模式——基于免费服务,获取广告收入。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持续提升、移动网络的不断完善,只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给互联网公司带来更多的机遇。

(4)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安全隐患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更加及时,也更加隐秘,这就使网上信息传播的无中心化和交互性特点更加突出,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是前所未有;而现有的传统互联网的监管技术手段难以覆盖移动互联网,缺乏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有效管控平台,这些都将给移动互联网带来安全隐患。

4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发展趋势

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而来,是指通过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从事的商务活动。

文献[1]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其中,移动增值业务占比最大,达46.5%;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猛,占比29.2%,国内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14.6亿元,同比增长416.2%。移动电子商务在2012年有望超过移动增值业务,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细分行业。

(2)业务发展更加多元化

少数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如手机游戏。近年来,手机游戏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的领域;而且随着应用程序商店的发展,这一领域的发展将更加蓬勃。另外,移动定位、移动搜索、移动微博、移动社交、手机视频和手机支付等新型业务也逐渐为广大用户所喜爱。移动定位,一直是运营商占据较大优势的领域,利用3G网络,这项业务将会成为运营商值得探索的领域。移动搜索,因其移动性和便捷性而越来越多地被用户使用,如地图搜索等,可以与移动定位联合发展成为一项非常实用、重要的业务。现在非常火热的移动微博业务,也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p#分页标题#e#

(3)应用程序商店保持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

从目前来看,应用程序商店依然是移动互联网业界各方积极促进的一个大的方面。如androidmarket,因其开源的特点以及应用免费的优势,有超越苹果appStore的态势。由于还难以解决终端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等问题,我国企业在发展应用程序商店方面与苹果和谷歌还存在差距。

(4)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更有移动的特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关各方要学会从移动的角度审视互联网业务,基于移动性、位置性、精准性、分众性、互动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开发出深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和应用,丰富移动互联网产品体系。

(5)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各种业务的发展促进了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大力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移动终端偏向于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已经十分明确,而且在上文提到的智能终端的出货量上也很明显地呈现出了这种态势。移动网络也正在3G网络和Lte网络的积极发展下加快发展;由于数据流量大幅度增加,3G网络快速填充,网络承载能力渐渐接近极限,加速移动网络的铺设和扩充是适应发展需要的,最终将促进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6)开放竞争,合作共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必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竞争,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与价值链相关企业形成联盟,创新业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促进自身乃至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长远发展。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标识资源;号码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6.051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6-008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是与时俱进,使21世纪成为了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引领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信息化、通讯化的3G网络覆盖时代,使用的人与日俱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这样就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标识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下面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对标识的需求,并深层剖析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各种体系以及对标识的识别方法,同时也达到让更多的人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目的。

1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与发展现状

1.1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目前移动互联网被广泛的应用,除了体现其移动性之外,在使用上也较为便捷,服务的种类具有多样化、高效化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1.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相当的迅速,它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步入了信息化、通讯化的时代,是信息化革命的转折点。推动了21世纪科技、信息和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2.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互联网,其根本是应用与内容。主要是由移动网络、应用服务以及移动终端这几个部分构成。主要从各层面对其定义:从户型定义,指的是借助移动终端(手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通过通信网络来对互联网加以访问,并且实用互联网业务;从技术对其定义,指的是以宽带ip为核心,同时可以提供多种服务的网络。

1.2.2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目前主要分为3大类:①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②有固定的互联网向移动的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复制,从而使两者在业务体验上具有相似性。③将互联网功能和移动通信有机的结合,使得在业务上更具创新性,和固定互联网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

2移动互联网对标识资源的需求

2.1移动互联网标识体系的现状

互联网的标识体系主要由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所决定的,主要包括了密码、互联网标识资源以及移动通信号码等。

2.2电信网业务标识与互联网业务标识的差异

电信网业务的核心是电信网,业务主要驻留于电信网,业务数据以及业务签约由运营商管理并控制,其表示具有全球唯一性,其表示主要包括业务号码以及用户号码。互联网的业务数据以及业务签约由Sp进行管理并控制,呈垂直性的应用模式,只需要保证在本业务系统内的唯一性。所包括的标识资源主要包括域名、标识用户的用户iD、e-mail地址以及ip地址等。

2.3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标识分别类

2.3.1用户标识

用户标识主要存在于需要用户输入相关信息注册并登录才可以使用的网络业务中,其具有代表平台唯一性用户的特点。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用户姓名、平台iD、e-mail、手机号、账户号以及用户自定义的字符,主要作用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它有可以分别为无标识和通信网标识e164/e.212。其中无标识指的是用户不用输入任何相关的标识,对所有的用户都是开放的,主要包括了搜索以及浏览等。通信网标识e164/e212主要指的是imSi编号以及e164,一般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类的业务之中。当电信终端用户与互联网用户进行联通的过程中,则需要用户分配具有通信作用的e164号码,加入用户是通过移动网进入互联网,则需要用户分配imSi编号。

2.3.2业务平台标识

主要分为两类,包括域名、URL、ip地址以及短消息服务类代码标识。在进行短消息以及多媒体消息互换业务的过程中,业务平台的标识主要是短消息服务类代码,业务的标识主要包括了手机营销、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移动支付以及手机邮件等业务。

3典型移动互联网业务中的标识应用

3.1微信业务

作为近年来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全新的手机即时聊天软件,微信可以让用户通过微信好友以类似短信、彩信等方式进行联系,它不支持与飞、微信用户联系。在微信平台上会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微信号,同时以微信号作为用户标识;同时微信还可以通过手机号、QQ号、电子邮件地址进行注册,从而与联系人建立即时通信;同时用户还可以整合已有的微信号、手机号及QQ号进行朋友查找。

3.2苹果公司Facetime业务

苹果公司开发的一款免费视屏聊天软件Facetime,能够实现iphone、ipad、mac、ipadtouch之间互相联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使用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用户可以使用默认的用户手机号码作为自定义用户标识,同时电子邮件地址也可以作为用户标识,itouch、ipad、mac等设备也是如此,这就能够通过这种用户标示方式建立各用户间的视频通话。

3.3Skype业务

作为一种网络即时语音通话工具,Skype非常快捷地为世界范围内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育婴通话服务,这一工具同时兼备了im的其他功能,目前对通信行业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4GoogleVoice业务

Google推出的一项全新电话服务业务,GoogleVoice能够把用户个人拥有的众多电话号码整理集中至一个号码,与此同时还增加了许多增值服务,这一技术核心来源是2007年被谷歌收购的GrandCentral通信公司,那么随着GoogleVoice业务的正式投入运营使用,这也标志着谷歌公司加入了Voip的阵营。

4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中对电信号码资源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对e164号码资源的需求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对imSi资源的需求。互联网公司利用号码资源为用户提供e164号码,使之与传统的电信用户相互连通业务;互联网公司直接借助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用户标识为mSiSDn号码;再者就是供应商借助e164号码为用户提供业务。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59-01

1移动互联网营销发展现状

移动营销(mobilemarketing)指面向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直接向分众目标受众定向和精确地传递个性化即时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市场营销目标的行为。移动营销早期称作手机互动营销或无线营销。

1.1我国移动互联网营销发展状况

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26.5亿元,同比增长108.9%,环比增长18.6%。纵观其市场趋势,移动互联网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虽然移动互联网行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从各个细分领域来看,移动购物、移动营销和移动搜索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3G用户数达3.2亿人,渗透率达到30%。3G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手。同期我国网民总数达到6.18亿,手机网民达到5亿,超过电脑上网用户的4.2亿人。

1.2我国中小企业移动营销的现状

(1)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开展移动营销。我国少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短信营销,但还处于移动定向营销阶段,离真正的移动营销差距还较大。(2)短信网址应用发展较快。随着移动营销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开始纷纷利用短信网址开展移动营销,自2005年3月22日短信网址注册开通以来,我国已有几百万家企业注册了短信网址,并通过短信网址展开了移动营销。(3)强推式短信广告应用较广。目前我国移动营销市场总的来说,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初级状态,中小企业主要是以短信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和促销。

2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移动营销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企业应用阶段,但是有效的移动营销模式和价值链还在探索中,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移动营销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实际应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思维认识不足、系统支持不够和效果评估体系缺失等方面。

2.1企业对移动营销持观望态度

从全球范围看,移动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增值产品的同质化,手机终端问题明显,服务资费过高,涉及安全、隐私问题,价值链尚未形成等问题。

2.2支撑移动营销的系统不完善

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组织体系设计时首要保证的是信息畅通,但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营销组织体系过于简单或不齐全,内部信息交流存在不流畅的现象。

2.3移动营销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

移动营销效果评估体系的缺失是阻碍移动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广告主企业,显然希望得到营销效果的分析和评估,如流量、体验的反馈、达成的业绩等,否则很多营销项目犹如石沉大海,是好是坏没有一个结果,广告主有时很容易失去兴趣。

3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问题的解决对策

当前,移动营销模式已被我国中小企业逐渐接受,移动营销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将来会有更多中小企业尝试采用这种新的营销模式。但要如何有效的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还应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几个角度来考虑。

3.1政府的大力扶持

移动营销的目标就是及时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且保证该信息易被消费者接受。其中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切实加强移动市场监督和引导,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达到净化移动市场环境的目的,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移动营销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2行业的发展推动

运营商应从技术与制度层面双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客户信息安全。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遏制垃圾短信的泛滥,有效保护手机用户的利益,提高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信赖,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移动营销的开展。

3.3企业的转型升级

(1)建立中小企业自己的用户数据库,前提是要获得有效的手机号码资源。一是源于商家和顾客交易时登记的顾客信息;二是向移动运营商购买的客户信息。(2)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如通过微信应用软件建立一个接口应用,通过二维码扫描、开放平台、公共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业务跟踪、促销信息、会员管理、顾客询问、售后调查等服务。

(3)通过关键词搜索和数据库技术把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和广告信息进行匹配,进而将广告显示在用户搜索结果页面的一侧或搜索结果中。(4)终端置入型即通过Sim卡、RFiD芯片、手机硬件功能升级、app应用软件嵌入等方式实现。(5)结合企业活动开展情景式营销,对消费者进行定向跟踪与互动沟通,以了解用户消费行为、挖掘潜在需求、构建预购及在线购物的商业模式。

总而言之,智能移动设备呈现大爆发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已全面到来。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谁能率先高效发展移动营销,抢占移动营销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成为移动营销的王者。

参考文献:

[1]杨君.无线营销浅谈[J].技术与市场,2007,(02):62.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篇10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03-02

一、移动互联网

1、移动互联网目前现状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正日趋升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

在市场规模上,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q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102.1%,环比增长16.9%。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放缓,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不可否认,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其透露出的机遇和诱惑已让互联网欲罢不能。

移动应用日益丰富: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日渐丰富多彩。近几年来,除了传统的娱乐、游戏等手机应用外,sns(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lbs)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迅速增大。

2、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到2012年年底截止,我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范围达到四亿多,较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多。测试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更会扩大,其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纸媒的应用深深的深入到人们的心目中,从全球电信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从2005年以后开始,基本上是移动数据业务的转型、宽带升级及ip化拉动整个网络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对人们有用的游戏、音乐等平台业务的收入比重使运营商的收入不断的增长,这种趋势字我国国内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领域提供了发展途径,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的数据业务在不断的提升,他们的运营模式也在拓展着。

3、移动互联网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运营商、硬件厂商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但是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对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在将来的两三年内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发展的冲击不是特别大。原因如下:

第一、传统的媒体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立的采编权和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的权利,移动互联网离不开传统媒体的资讯信息。

第二、很多的青年人员有自己固定的互联网设备,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其大部分处于观望阶段,他们的态度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第三、移动互联网主题人群,更多的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渠道,并不是了解新闻资讯的权威渠道,出于时间和自身的问题,他们也不太阅读传统媒体,所以移动互联网短期内对传统媒体的发行影响很小。

从另一方面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虽然对媒体产生了冲击,但是在某一方面也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了机遇。与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只是信息载体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内容上对传统媒体依赖依然存在。

二、传统纸媒的数字化、移动化趋势

1、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1)载体的海量性。网络容量之大,任何其他媒体都无可企及,对于网络新闻而言,其在空间能力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贮存与转运的能力。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方式使网络新闻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

(2)空前的时效性。报纸的出版周期常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电视、广播的周期以天或小时计算,而网络新闻的更新周期却是以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的。尤其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更为突出。在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轰炸的事件报道中,网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从而使第四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首选媒体。

(3)结构的超文本(多媒体)性。网络新闻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是兼具数据、文本、

图形、图象、声音的超文本结构,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象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因而是立体的、网状的、多维的,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亦动亦静。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用文字和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主要是用图象,而网络新闻则三者皆用,它融合了纸质新闻、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报道手段,使受众在网上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

(4)交互性与易检性。传统媒体的新闻,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编辑或制作人,在受众遥不可及的编辑室或新闻中心,单方决定值得报道的内容,阅听人只能被动地等待收阅或收听在固定时间送达或播出的新闻,如果有意见,也只能事后表达。而网络新闻则可以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这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交互性使网络新闻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新闻类型。

易检性是指网络新闻具有过刊查询和资料检索功能。广播、电视错过时间,通常就很难再听到、看到同一内容:想查看报纸以前的报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网络新闻突破了这种时间限制,网民在网上可以随时按日期查看一家网络媒休的旧闻,也可以很方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5)全球性与个性化。网络新闻的发行是全球性的,其受众可能遍及四海。这使得网络新闻可以在几乎任何地点间传送发行,比如一家市县报上网后,其网络新闻会拥有不少关心该地区情况的省外、国外读者。网络新闻全球化的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媒界中声音微弱的现象。

网络媒体在整体传播模式上趋向小众化和个性化。小众化是相对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而言的。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受众只能在有限的媒体设定的有限的菜单范围内作有限的选择,因此必然是大众化的。而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浩如烟海,其内容丰富且分类精细,当前许多网络新闻媒体均提供了定制“个性化新闻”的服务,网站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向其发送经过选择的个性化新闻。由读者自行采访及新闻,打破了传统报纸由记者独占新闻采访工作的模式,使网络新闻越来越朝着个性化的趋势发展。

2、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演变,为手机终端提供了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宽广的数据容量,就好比是建造了一条无处不在的移动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这条高速公路,手机媒体得以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融合,并在手机上自由搭配出不同的手机媒体形态。手机媒体社交化已成趋势,其社交媒体已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与社会生活的二次融合,已经突破了新老媒体概念之争和分行业竞争的格局,加速了产业边界的消融。

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虚拟社会;而在一个包容、互动、共享的虚拟社会里,社交行为无疑是最普遍的行为,所以社交化必然是手机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手机媒体的互动特征不仅在于人与终端机器界面的互动,更在于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有益互动。专业化、即时化、移动化、开放化是手机社交网站的发展方向。

随着整个手机媒体行业的日趋社交化,社交将成为手机媒体的一个整体特征。作为社交媒体中最为活跃的平台,要实现手机媒体的应用创新,就必须围绕技术和终端、功能和特性、商业模式三方面来着手。

1.必须建立在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进步上

2.必须围绕手机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

3.最主要的是要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

3、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媒体的特点除了人们知道的便于携带性、移动性、个性化外,还包括以下几种特征:

一、传播效果强大。手机具有随身的特点,并且人们对手机媒体的信赖程度较高。手机媒体能够产生更为直接而强大的效果,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这对于我们广泛传播健康、和谐的文化十分有益。。

二、互动性强。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和接收信息,不仅可以进行个体间联络,还可以进行群体间联络。通过手机报这种媒体形式,还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人们对于某个政治事件或新闻的评论,人们阅读手机报后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愿意通过手机媒体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借助移动通信网,手机短信、手机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群发给每一个用户。

四、多媒体融合。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也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多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形成一张相对复杂的传播网。与此同时,手机还可以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互动,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新局面。

4、手机媒体的传播分析

手机媒体的传播过程既不同于以往传播模式,信息从一点出发,直达全面,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的身份发生转变,由此进行信息的多次传送与无限循环。手机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传播者的层层把关,也就是人人都是媒体的前提下,传播信息不断融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广泛,而且信息的主题也是开放性的。

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可以全面发送,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即时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深度和广度。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型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了“把关人“的权威主体地位,实现了传受双方的对等性。多个主体的出现,呈现出传受主体的多元交互及权利的分解与集中的特征,因此可以这样说,手机媒体的传播形态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5、数字内容产业新形势应对

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飞速发展的电子数字通讯、信息技术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网络文化从根本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但是,现代传媒高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和艺术文化生态格局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态格局的全面改变。不仅传统的文化形态“升级换代”或全面更新,而且大量崭新的文化形式被创造出来。

三、传统纸媒app转型

1、纸媒app发展现状及趋势

面向未来的竞争可能都会在手机平台上发展,包括目前,我们简单做了一个纸媒的下载,实际上这只是增加一个传播渠道而已,它本身还没有变成这样的形式,而且现在分了很多版,完全可以用手机媒体的形式,每个板块都面向一个细分受众,每个版块都可以办一份手机媒体,即时信息,然后通过手机客户端推送出去,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把网上东西也好、业界东西也好分门别类的通过手机客户端出去。那么这样就比报纸更快更方便,而且更有针对性。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有个性的。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用户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用自己的手机打开微博--在微博上已经有丰富的新闻信息,相比之下,许多纸媒的app使用频率却不高。在竞争激烈的app市场,大部分媒体的app往往都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用户刚下载时有一阵热度,但是之后就很少有人持续去点击,用户活跃度很低。

2、纸媒app转型之路

纸媒app的现状,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讲,第一,它的受众量,有多少人看到了你传播的信息;第二,传播力,包括时间、速度、效率等;第三,是他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未来是一个大融合,只有受众量、传播力、公信力都领先的媒体,才会是未来的主导力量。纸媒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突破某些局限性,提高自己的受众量、传播力等等。

纸媒在开发app时,不仅应该注重内容的价值,还应该注重服务的价值,即给读者以最好的阅读体验,这一点是和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的。纸媒在app开发时,应遵循阅读者的使用习惯。目前,在阅读模式、夜间模式、字号选择、横竖屏显示等功能及用户体验指标上,传统媒体的应用表现欠佳,大部分传统媒体似乎并不重视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这一点是需要转变的。

另外,提升app黏性的最有效方式是提升app的社交属性。纸质媒体的业务要想盈利对媒体的要求特别高,首先需要有强大的品牌支撑,有足够多的忠实读者,此外其自身的用户体验要足够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每个平面媒体都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四、传统媒体数字化、移动化误区

目前

传统媒体面临着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最重要行业的革命。媒体的创新非常重要,而这在现在看来尤为迫切。新媒体对我们既有的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是数字时代的特征所决定的。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当然不会自甘堕落,在某方面开始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转型,选对方向的区域,也会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从博客、微博、sns等获取信息。新媒体的用户扩张给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等传统纸媒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其提供转型、直面挑战的机会。反思下《thedaily》停刊的教训,也许能给我们在媒体数字化、移动化转型上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郑强.平面媒体转向全媒体的流程再造[j].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09月.

[2]蔡雯.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j].2007年第四期.

[3]蔡雯.新闻与写作[j].2007年第四期.

[4]郑强.设备程序开发的实例[j].2010年01月.

[5]俞永唱.论纸媒的发展[j].2008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