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0:55

运动营养学篇1

运动营养学合理营养运动能力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人们逐步意识到规律运动和营养的重要性。“运动”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为运动的人体补充合理的营养,使运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是运动营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运动营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加强,由此给运动营养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对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与现状做一系统的阐述是有必要的。

一、我国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中国是一个历史及文化发展久远的国家。在古代就有专门的营养服务的食医,同时对营养、运动与健康也有很多的研究。运动员训练、比赛需要良好的体能,合理营养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基础,营养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我国现代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成立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对我国运动营养的创立、研究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体委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运动营养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发展迅速,到目前已有3个研究室(运动营养生化室、放免生理室和食品研究室)。同年代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在运动营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大量的工作。

早期运动营养的研究比较浅显,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以及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营养备受重视,不仅在体育界,而且在医药卫生界也开展了运动营养的研究。1989年由中国营养学会拟定的《我国的膳食指南》中提出了8条原则。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as),其中包括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不再使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2000年10月17日,中国营养学会在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上又公布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这标志着我国营养学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动的结合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科技奥运”理念的大背景下,国家队队员的食谱也有着很大的讲究。

尽管不可否认,人的运动能力具有先天赋予性,但越来越多的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营养必将促进运动员的体格发育,体力增强,提高训练效果和竞赛实力,有利于出成绩、创纪录,有利于赛后疲劳的消除、体力的恢复以及某些运动性疾病的防治,也有利于平稳顺利转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

二、运动营养学目前研究状况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运动营养的研究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加上近年来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反兴奋剂的开展,对运动营养的快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动营养是人们改善生理功能、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保障措施。运动员训练、比赛需要良好的体能,合理的营养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基础,营养在现代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运动营养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运动中关于能量的研究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尽管没有完善的关于运动员蛋白质需求量的答案,但在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深入,它不仅构成身体的基本部分,还构成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酶和某些激素等。血红蛋白有助于氧的转运,许多营养素以蛋白质为载体进入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形成有助于免疫机能的提高。另外,蛋白质的营养不良可以造成血红蛋白下降,发生运动性贫血,体蛋白分解,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及运动能力受损,但过多的动物蛋白的摄入,也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对8种必需氨基酸的研究较丰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脂肪具有保护各种组织器官,构成机体某些组织结构的功能,并作为体内能量贮存的重要来源。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脂肪的氧化可提供总能量的50~60%,脂肪代谢的特殊重要性是在与它具有“节约”组织中糖原的能力,从而提高耐力,即糖原的储备可以通过脂肪的氧化或“节省”下来。当运动到最后阶段运动强度超过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时,将有更多的糖原可以利用。脂肪是人体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摄入过多不仅会影响运动员体型,还会影响某些高难动作的完成如(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等)。因此,运动能降低血脂含量,减轻体重,特别是减少体内脂肪比例的一种有效措施。运动还能增强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能加速胆固醇的运送和排出,对防止动脉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糖是运动中主要的能源物质,占人体全部供能的60%左右,它氧化供能时,耗氧少,产热高,体内的糖原与耐力密切相关,并且对补糖的数量,补糖的时间,糖原的填充都有大量的研究。糖缺乏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运动员摄入的糖只有推荐量的一半左右。健身者为了减肥或保持优美的体型而少吃或不吃主食,这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健身者的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肌糖原含量的高低,消耗后再合成的速度快慢成为能否取得最佳训练效果和最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2.运动中关于维生素、无机盐、水

维生素是人体酶系统的构成要素。酶是机体维持一切生理功能的基础。运动使机体代谢增强,并使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维生素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疲劳早期发生抗过氧化能力,及免疫机能减退及运动后恢复过程延长,但过多的维生素摄入,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可在体内蓄积中毒。因此,合理的维生素营养对健康及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一些维生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它们是维生素B1在能量代谢和糖代谢生成atp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B2与人体细胞呼吸有关,因此,在有氧耐力运动中起重要的作用。B6作用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促进糖原、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合成。而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营养素,有消除自由基,减少脂质氧化的作用。

维生素e可以阻断自由基在生物膜上发生的脂质过氧化链反应;胡萝卜素、铜、铁、锌、硒、铬、锰等,这些微量元素的每一种在体内的重量虽只有0.001g%,但却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维生素C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运动前给予补充将促使身体代谢保持正常供能需求,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它的作用是双重的。它可以直接清除过氧化物。为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及竞技水平;在应用时必须要注意微量元素营养的合理性。

无机盐在人体内最主要的生物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在人体组成的分析中已发现有60多种元素。在人体机能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运动前给予含一定量无机盐的饮品,将有利于人体的持续运动能力,在运动后补充有利于人体迅速从疲劳状态中恢复。它是合成人体必备物质的有效成分,是促进人体对物质吸收的介质,是调节人体体液平衡的关键。

体液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任何一次运动造成的体液缺失如果没有足够的补充,对下一次的运动将产生潜在的危害。近年来,人们比较侧重于这些方面的研究。水占体重的60%,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它的作用是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在体内具有运送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可作为各种物质的载体,调节体温,作为机体关节,肌肉及脏器的剂,水还有其独特的机械作用,尤其在运动中对防止体温升高和保持平衡更为重要。

三、其它营养物质的补充

1.合理营养消除运动疲劳

由于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而科学的系统工程,疲劳与恢复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因此,通过合理营养消除疲劳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基本的营养素;另一方面,是一些营养补充品。如肌酸、支链氨基酸、精氨酸、牛磺酸、果糖等。现在已经研究出许多著名的运动营养补充品,这些营养补充品与兴奋剂不同,它们不为国际奥委会所禁止。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危害,反而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好处。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使运动营养成为训练以外提高成绩的强有力的手段。

2.加强能量代谢的强力营养素

这一类的营养素的机理是:通过营养素补充,使机体自身分泌的睾酮、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相关激素的水平提高,从而获得最佳的激素环境,或营养素本身直接作为肌肉合成的原料,促进肌肉加快合成代谢,增加肌力。

3.运动员的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膳食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和伤病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合理膳食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量;合理膳食有助于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膳食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合理膳食有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期的特殊医学要求);合理的膳食可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

4.中药的补充

运动员训练可引起机体免疫水平的下降,而一些补益类中药却能保持免疫系统功能多稳定,中药的补充有利于安神与提高运动的休息质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机体恢复能力。中药有利于抗疲劳的能力,延缓疲劳的出现,提高运动员持续运动的能力。中药能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能量,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的作用;提高大脑的思维活动频率以及机体运动的效率;对糖和脂肪代谢均有促进作用,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四、小结

近年来,我国竞技水平迅速提高,在世界各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营养知识和方法手段的运用与指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无论是我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还是全民的健身运动的开展,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切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也充分得到了体现。然而,这一切人们不能忽视了运动营养学这门学科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了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运动营养学这门学科,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指导社会文明、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1段桂华.运动营养学[m].新星出版社,2005.

[2]王荣森.运动训练后的疲劳与恢复[J].滨州师专学报,1998,14(4):74-78.

[3]罗纳德・J・莫恩著.杨则宜译.运动营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4-56.401-404.533-541.

[4]武桂新.运动与营养[J].体育与科学,2002,23(6).

[5]李涛.运动营养学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

[6]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1-1276.

[7]熊正英,李振斌.运动营养学的形成和发展趋势[J].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16(1).

运动营养学篇2

运动能量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合理的营养是保持运动员最佳运动成绩的前提,如果体内的某种与能量生成有关的营养物质缺乏,即使他们的训练时间延长,运动强度进一步增加,但成绩并不理想,反而会下降,体力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出现困倦,四肢无力,体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症状。因此,指导农村中学运动员选择科学合理的膳食,尽量吸收全面的营养来改善他们的运动能力非常必要。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指导。

首先,指导运动员进行基本营养知识的学习,让他们了解全面营养的重要性。

运动员大运动量锻炼,为其提供营养的营养素主要分为: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就其功能讲,糖主要作为能源物质的基础,脂肪既可提供能量,又是大多数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蛋白质的功能很广,身体组织的形成、生长、发育都离不开它,维生素主要与酶一起调节机体代谢过程,矿物质出能够成组织结构外,对代谢过程也有调节作用,水构成有机体大部分体重并协助调解体内各种生理过程。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如:有的只富含蛋白质,有的富含维生素B却缺维生素C,有的富含铁但又缺乏糖。因而,只有将食物科学的搭配起来食用,才能是机体获得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第二,对食物的基本营养作用进行指导,给运动员发放食物主要营养成分表,让他们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选择所含营养物质基本相同的不同食物获得所需营养。

对大多翟硕员来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合理摄入比例应为4∶1∶1,耐力项目的比例则应为7∶1∶1,饮食一定要做到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简单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白糖和糖果等,它可使血糖浓度在30-60分钟内提高,此后浓度下降,机体出现疲劳;复合性碳水化合物来源于燕麦、糙米、马铃薯、谷物和豆类,在机体中相对较难分解,因此能量供应较缓慢、平稳,这对耗时较长的运动项目非常重要。蛋白质来源于低脂肪食物,如豆类、兔肉、鱼和蛋清。虽然蛋白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摄入有害无益。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是应多摄入牛奶、肉类、蔬菜和谷物产品,这些食物提供了体内所需要的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最好在早晨或晚上,以便保证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体内不至于缺乏这些物质。

第三、对运动员训练后的饮食进行指导。众所周知,运动员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这个时期就必须注意食物的搭配。

食物可分为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两大类,饮食的酸碱搭配不仅与运动员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运动后体力的恢复。在运动之后饮食中应加强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水果如桃子、柿子、草莓、苹果、橘子等;海产品如被称为“碱性食物之冠”的海带等;蔬菜如红萝卜、生菜、芹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菠菜等;奶和奶制品等碱性食物的数量,使体液出现碱性的倾向,增加碱储备以利于中和运动中产生的酸,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此外,将芝麻与黄豆炒熟,加生姜丝和少许盐,用开水冲泡着吃,既止渴又可充饥。芝麻、黄豆、生姜都是很好的碱性食品,在农村容易买到,价格便宜。吃了以后对降低运动员血液中的酸度和消除疲劳,同样是很有益处的。在饮料方面,最好是喝牛奶、豆浆、茶水、果汁(不加糖)和碱性矿泉水。

第四、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运动员饮食进行指导。

青少年的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饮食铁。女生,尤其是在练习长距离耐力跑的女学生应选择富含铁的饮食,含铁较多的食物有猪肝、紫菜、海带、黄花菜、咸鸭蛋、菠菜、芝麻、红枣、豆类等,不妨多吃一点。此外,在吃含铁食物的同时,也要多吃富含维生C的水果及蔬菜,这样更有助于铁质的吸收和利用。如果营养补充不考虑年龄的问题,同样会出现麻烦,青少年由于自身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他们对蛋白质、钙及热能的需要都相应增加,由于运动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在水分的补充方面也应关注。

第五,指导运动员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在营养的物质摄入方面有所区别。

运动营养学篇3

【关键词】大学生;田径;消耗;营养

一、田径不同运动项目营养需求的差异

(一)耐力类

耐力类运动项目热能来源主要是体内糖原的有氧氧化,因此,运动员的饮食必须有充足的热量供应,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体内有充足的糖原储备,所以应多食含能量较多的脂肪和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在运动中为了使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呼吸酶处于较高水平,需要提供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族和磷。同样在运动中为了维持氧气的足量供应,必须补充足量的铁以合成血红蛋白,由于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水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速度类

速度类运动项目大多数处于极限或亚极限强度,此类运动是高耗能运动,这种类型的运动由于短时间形成的酸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肌肉、血液和神经系统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饮食中应含有丰富的糖以满足机体能量来源,和较多易吸收的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族和磷等。

(三)力量型

力量型运动项目很大程度取决于白肌的工作能力,应多食高蛋白食物,由于力量型运动项目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有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神经、肌肉的兴奋,饮食中含有充分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不可少的。

二、田径运动对营养的要求

运动和营养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营养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营养物质更快地被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同时也加速机体废物的排泄,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活动功能。运动消耗能量,如果只注重运动而不补充营养,会影响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轻则疲劳,重则危害健康。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各种营养素的补充要注意有关问题。

(一)糖类

糖类是运动员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更是脑部及神经细胞的能量来源,糖摄入不足不仅会降低运动能力,而且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因此田经运动员必须吃足够的主食、蔬菜及水果,以获得充足的糖类,同时补充糖类可以有效地节省蛋白质。

(二)脂肪

脂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脂肪可刺激胆汁的分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的吸收等,是人体在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必须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被氧化。但是饱和脂肪酸对人体不利,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三)蛋白质

蛋白质的功能在于它参与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损伤的修补。由于在田径运动中长距离项目中排汗量大,因而丢失较多的氮而使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同时,在田径中长距离项目运动中呼吸、循环系统机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对血红蛋白含量的要求较高,因此田径运动后要求补充较多的蛋白质。

(四)维生素

在运动中维生素并不能作为能源,但维生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调节机体内各种代谢过程,是糖和脂肪释放能量所需的,是协助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保证能量的补充系统达到适宜状态必须的,是人体正常机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大多数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它们既能激活能量生成过程所需的酶,又具有许多其他生理功能。人体内无法大量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来补充。

三、田径运动员的合理膳食

(一)膳食营养的选择

田径运动主要消耗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以我们在饮食方面这些能源物质的摄入应要全面。但要注意的是,高脂肪物质少食用为佳,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脂肪不易消化,过多食用会减少其它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在肠道的吸收。

(二)膳食营养的搭配

根据田经运动的特点,在运动期间的饮食方面,早餐要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加上鸡蛋,肉松,果酱,火腿肠,蔬菜,水果等,使早餐有稀有干,有荤有素;午餐相对来说食量要多点,质量要好点,增加一些含蛋白质较多,营养素丰富的食物,包括各种粮食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制品,蔬菜水果类;晚餐和中餐选择相同,但食量相对要少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的道理。

(三)进食时间的安排

进食时间主要要处理好机体工作的器官系统,以及血氧供应的部位的关系。因此,要注意运动与进食时间的间隔安排。一般应在运动结束30min以后进餐,以使植物性器官有充足的血氧帮助消化。进餐后一般应间隔1.5~2h,方能进行健身运动,以便有充足的血氧支持肌肉进行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特别是气候炎热的时候,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但不能喝刺激性大的饮料。

四、总结

田径运动对于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要求比较高,体能要求比较充沛。运动员要想达到这些要求,除了坚持科学训练以外,还要保持科学合理的营养,以保证能量的供应和疲劳的恢复。田径运动员平时训练量大,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营养供应首先应满足运动员的能量需要。合理膳食营养对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创造优异成绩和延缓消除运动性疲劳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有利于预防外伤发生。合理膳食营养包括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水等几大类。

参考文献:

[1]朱静华,丛林.浅谈田径运动员的营养补充[J].田径,2013,11:56-57.

运动营养学篇4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膳食调查;膳食营养干预

中图分类号:G80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7-0063-03

theStudyofdietarySurveyandDietaryinterventionforyoungmaleathletes

XUXuehui

(wenzhouVocationalCollege,wenzhou325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nutritionofdietaryisthemostimportantbaseofmaintainingphysicaabilityandtheneedforkeepingnutrientforathletes,italsoensurestheeffectoftraining,italsohastheLong-termeffectfortrainingandrecovery.intheStudy,wehadthemethodofweighingthefoodtoinvestigatethenutritionStatusandtheeffecfofdietryintervention.theresultSuggestedthattheathleteshadnotenoughcaloreintaking;theproportionofintakingthemajorythreeSubstanceofenergySourcewasnotSuitable;theyhadnotenoughintakingforSomevitaming.aftertheintervention,theintakingofenergySourcefortheathleteswasimprovedSignificantly,theintakingofthemajorythreeSubstanceofenergySourcewasmoreSuitablethanbefore,theintakingofvitamingwasSuitabletoo.

Keywords:adolescent;tabletennis;dietarySurvey;dietaryintervention

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营养素的需要和维持体能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训练起重要的保证作用。现代体育运动非常重视人体营养的研究,因为科学的营养供应,不仅关系着运动员身体健康,而且对运动成绩的提高也产生很大影响[1,2]。好的运动成绩是建立在良好的身体机能基础上的,而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是与平衡营养膳食密不可分的。但是目前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膳食营养的研究尚未见报到,本研究对青少年运动员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进行研究,探询青少年运动员膳食营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膳食营养干预后膳食营养状况,为今后青少年运动员科学合理摄入膳食营养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了普查温州体校青少年运动员整体膳食营养状况,使对青少年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受试对象要有一定的样本数,要求选择的运动员体重相差不大,每天能量消耗相近的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3],据此选择了温州业余体校田径、游泳、乒乓球、篮球和体操男子二级运动员40名为受试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采用食物称重法[1],利用eS电子天平于2008年4月2-4日对上述40名运动员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在调查期间将调查对象每日每餐(包括正餐以外所有摄入的食物,如各种水果、饮料、零食等)各种食物的消耗量,包括生重、烹饪后的熟重和每餐剩余食物量均作准确称重,并做了详细记录。将测算出的运动员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3]及陈吉棣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适宜需求量”[1]进行对比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运动员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平衡膳食营养知识教育,并且监督运动员膳食营养摄入情况,于一周后重复上述膳食营养调查。

1.3数据处理

采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开发研制的《运动员及大众膳食营养分析与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所有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显著性为p

2结果

2.1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一日三餐热量分配以总热量

膳食营养干预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总热能摄入低于推荐值的标准,三餐分配不合理,早餐摄入热量过低,中餐热量摄入比例基本合理,而晚餐热量摄入比例过高。青少年运动员存在忽视早餐,晚餐摄入过多的现象。膳食营养干预后青少年运动员总热量摄入非常显著高于干预前,达到了推荐值的标准;三餐分配趋于合理;早餐热能摄入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但是稍低于推荐标准;晚餐热能摄入非常显著的低于干预前,基本达到了推荐值;中餐有所增加,但是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差异(表2)。

2.2运动员膳食营养干预前后三大供能营养素比例变化

膳食营养干预前青少年运动员三大能源物质摄入比例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比例超过推荐值,存在高脂高蛋白质饮食的习惯,糖摄入严重不足。膳食营养干预后三大能源物质摄入比例趋于合理,但是蛋白质摄入比例仍然超过推荐值。膳食营养干预后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表3)。

2.3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维生素摄入状况

膳食营养干预前青少年运动员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其中Va、VB1摄入和VC摄入不足;VB2、尼克酸和Ve摄入充足。膳食营养干预后Va、VB1、VC显著高于干预前,但是Va和VB1仍然没有达到推荐值(表4)。

2.4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矿物质摄入情况

膳食营养干预前运动员的矿物质摄入与推荐值相差不大,其中锌的摄入低于推荐量,总体来说在日常膳食中可以满足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膳食营养干预后矿物质有所增加,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其中锌的摄入量达到了推荐值(表5)。

3讨论

3.1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一日三餐热量分配与总热量

膳食营养是运动员运动训练后各种营养素恢复的重要来源,膳食营养摄入是否合理是影响运动员营养恢复的重要因素。运动员一天总热能摄入对维持体重和运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当热能摄入过多时,多余的热量可能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备起来,从而造成运动员体脂过多,影响运动能力;当热能摄入不足时可能会造成运动员的能源储备不足,不但影响运动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运动后的能源恢复,进而造成运动员瘦体重的降低[1]。因此,热能的摄入必须与运动员热量的消耗相平衡才能保障运动能力和运动后恢复能力。一日三餐分配比例是否适宜也是影响运动员体能和营养恢复状况的重要因素[4]。

研究表明青少年运动员在膳食营养干预前热能摄入低于推荐值,三餐分配不合理,早餐摄入热量过低,而晚餐热量摄入比例过高。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没有正确的膳食营养观念,忽视膳食营养的重要性,我们存在忽视早餐,晚餐摄入过多的现象。热能摄入低于消耗,使得运动员容易出现能源物质过早耗竭,而造成运动性疲劳提前发生,影响训练效果。并且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缺乏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早餐比例和摄入总量过低,影响了运动员各种营养素的恢复,进而影响上午的学习或训练效果;而晚餐摄入比例过多,运动员又不能将这些营养素及时储备,从而造成营养素的浪费[5],并且影响睡眠[6],同时过多的晚餐摄入还可能造成体脂含量的增加[4,7]。

通过平衡膳食营养知识的教育,青少年运动员对平衡膳食营养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运动员一日三餐的监督,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膳食营养干预后青少年运动员热能摄入显著增加,达到了推荐值的标准;三餐分配趋于合理;早餐热能摄入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但是稍低于推荐标准;晚餐热能摄入非常显著的低于干预前,基本达到了推荐值。通过膳食营养干预后运动员总热能摄入达到了推荐值[8],三餐分配比例基本合理,使得青少年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增加,提高了运动员运动训练效果。

3.2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三大供能营养素比例的变化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在膳食中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运动员只有做到合理膳食,才能保证三大供能物质的摄入平衡合理,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物质保证。碳水化合物是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竞技体育运动中最为重要供能物质;无论是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还是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其能量绝大部分由糖供给。同时糖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营养大脑的神经细胞,故大脑的能量供应主要依靠糖,糖浓度降低时,容易产生疲劳、头晕等现象;当机体糖储备大幅度降低时,骨骼肌的能量来源受到限制,从而导致肌肉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因此,糖对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生命活性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80%以上。肌肉、血液、腱、骨、软骨等都由蛋白质构成[5]。因此,蛋白质维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十分重要的营养素。

运动员摄取平衡的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按其发热量计算为总能量的60%左右,蛋白质应为15%左右。西方国家一般推荐至少应摄取50%~55%总能量的糖(美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有些权威建议进行长时间运动时应增加糖的摄入量到总能量的65%,大强度耐力训练运动员的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应为总能量的60%~70%,中等强度运动为50%~60%[2,4,5,6,9]。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膳食营养干预前青少年运动员三大能源物质摄入比例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比例超过推荐值,存在高脂高蛋白质饮食的习惯,糖摄入严重不足。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存在肉即为营养的错误观念,认为肌肉的增长和体能的提高必须大量摄入蛋白质[10]。因此,在平时膳食中大量摄入肉类菜肴,并且造成了脂肪摄入的严重超标。蛋白质适量的摄入对于维持肌肉质量和组织的更新、修复十分重要,但是过量摄入蛋白质会造成肝肾负担的增加,同时脂肪的大量摄入会导致体脂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会产生大量的酸性产物,引起体液酸化,从而造成运动员耐酸能力的降低,易出现运动性疲劳[4,5,10]。膳食营养干预后三大能源物质摄入比例趋于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基本达到推荐值;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但是蛋白质摄入比例仍然稍超过推荐值。通过平衡膳食营养知识的讲座使青少年运动员认识到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在一日三餐中能够主动的摄入各种主食和根块类食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显著增加,能源物质储备得到改善,对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训练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3.3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维生素摄入的变化

维生素是一组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维生素是组成酶和某些细胞结构的重要物质,只需少量就能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一旦缺乏将引起生理功能障碍和缺乏病,进而影响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11]。

研究表明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是构成人类视觉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当Va缺乏时可以导致暗适应时间延长和夜间视力下降。因此,Va摄入不足会影响运动员的视力,进而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乳酸堆积而致疲劳,损害有氧运动能力,影响正常的神经传导。因此运动员维生素B1摄入不足会严重影响有氧能力的发挥。而VC在体内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抗氧化,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不利作用,当VC缺乏时会降低机体对抗自由基的能力,易出现疲劳。本研究结果表明膳食营养干预前青少年运动员Va、VB1和VC摄入不足,这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维持是十分不利的[7,12]。而膳食营养干预后Va、VB1、VC显著高于干预前,但是Va和VB1仍然没有达到推荐值,表明膳食营养干预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维生素的摄入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应该注重摄入富含Va和VB1的食物,避免运动员Va和VB1的摄入不足。

3.4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矿物质摄入的变化

矿物质是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维持酶的活性,构成组织细胞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铁参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也是一些酶的构成成分,与机体的免疫供能等有关[13];锌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和维持细胞膜正常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且锌与人体睾酮的分泌有关[14]。当人体缺乏锌时会造成机体睾酮分泌下降,影响细胞膜正常功能。从而造成身体机能下降。补锌可抑制机体自由基的产生并加强自由基的清除,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功能的提高,并且促进睾酮的分泌[5,14,15]。因此,矿物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的维持十分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膳食营养干预前运动员的矿物质摄入与推荐值相差不大,其中锌的摄入低于推荐量,总体来说在日常膳食中可以满足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这与中国传统饮食中盐的摄入量较多以及温州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多有关。膳食营养干预后矿物质有所增加,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其中锌的摄入量达到了推荐值。这与运动员摄入海产品以及动物肝脏的增加有关[16,17]。

4结论

1)膳食营养干预前运动员膳食热量摄入总量普遍偏低;三餐分配不合理,早餐摄入比例过低,晚餐摄入比例过高;干预后总热能摄入显著增加,三餐比例趋于合理;

2)膳食营养干预前运动员三大能源物质摄入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过少,蛋白质、脂肪摄入比例过多;干预后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显著提高,蛋白质、脂肪摄入比例显著降低,三大能源物质摄入比例趋于合理;

3)膳食营养干预前运动员Va、VB1摄入和VC摄入不足;干预后Va、VB1、VC显著高于干预前,但是Va和VB1仍然没有达到推荐值;

4)膳食营养干预前后运动员矿物质摄入与推荐值相差不大,日常膳食中可以满足机体对矿物质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国营养学会.平衡膳食宝塔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杨则宜.运动员合理营养知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张均,张蕴琨主编.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杨旭峰.乒乓球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补充建议[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59-61.

[7]黄新.青少年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偏差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5):542-543.

[8]陈吉棣,杨则宜,李可基,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4):340-347.

[9]周丽丽,杨则宜,伊木清,等.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3):278-283.

[10]孙小敏,徐明,廖远朋,等.四川省竞技体育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3):35-38.

[11]桑俊林.普通高校男运动员膳食结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15):2918-2919.

[12]熊雪荣.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问题[J].田径,2004,2:53.

[13]高言诚,高晓明,隆璐娟等.营养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14]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5]毕红星.无氧耐力性田径项目运动员营养与补充的综述[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4):63.

运动营养学篇5

摘要目前,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适量运动是增强人体机能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科学合理的膳食能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水平。

关键词运动营养健康运动养生

一、综述

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归纳为:针对不同训练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群体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制定膳食计划,进行营养干预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膳食摄入不足的运动人群骨骼肌代谢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运动营养的研究对象应面向大众水平。

人类正在步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既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城镇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症逐渐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膳食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生活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营养失衡,即某些群体营养摄入过多或过快,另一些人营养摄入不足或缺失。然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对改善身体营养况、促进人体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平衡膳食标准的制定,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待发展;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制定详细、具体的营养素,每日推荐标准迫在眉睫;另外,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运动营养学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二、运动营养的现状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与体质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膳食营养与体质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社会人口的身体素质。

三、运动营养的误区

饮食的均衡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走向素食或肉食两个极端,二者都要有适当的摄入量,每种食物都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科学地食用将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人每天必须摄取各种营养,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都是人类保持健康必须的营养成分。单靠一种营养素是无法维持健康的,虽然我们知道某些营养素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比较重要,但这些营养素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合其他营养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取适当和均衡的营养成分。另外,应该尽量少吃零食,零食吃得太多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容易造成营养不平衡。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人们可以从这些教育活动中,逐渐树立科学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好身体相当一部分是吃出来的,结合合理的体育锻炼,那么无论对于社会、家庭还是自己本身,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四、运动营养和运动养生

体育运动保健方法强调内外兼修,它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集中注意力,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合适当的呼吸方法。在进行体育运动保健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引起大脑应急性反应降低,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预防疾病的产生。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要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往往欲速而不达。

参考文献:

[1]梁月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

[2]田言辉.朱旭林.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04).

运动营养学篇6

1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设置运动营养方向课程的必要性

1.1我国公众营养问题和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问题表现在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存。少部分地区和人群仍然存在营养缺乏病;大部分地区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造成营养失衡或“过剩营养”等一系列慢性病或富贵病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增龄引起机体器官趋于萎缩、生理功能明显退化、免疫能力相对低下,出现了生理性衰老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主要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预测表明,真正健康者仅占5%,患有疾病者占20%,而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年龄分布多在35~55岁之间[2]。目前,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口已超过7亿人[3],并呈上升趋势。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青少年亚健康状态达到20%以上[4]。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促进亚健康向健康状态转化,对于促进人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

公众营养慢性病和亚健康问题解决。据1994年统计,慢病治疗费用年增长速度为17.72%,这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形成重大压力,也构成阻碍企业发展的巨大包袱,更成为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慢性病中的70%和亚健康问题是可以通过预防——“健康管理”来控制的。目前,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健康人和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管理已非常成熟,健康管理师已形成稳定职业。日本通过实施“营养改善法”来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及改善国民营养状况,以维持和增进国民健康与体质。日本一亿多人口,平均有40万名营养师,每100多人口就有一名专业运动营养师;而我国l3亿多人口,营养师不足4000名,其中运动营养师不足几十个,专业人士绝大多数分布在医院等机构,为疾病人群服务,面向普通大众的很少。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建立健康管理师职业,但行业尚未成熟,培训市场混乱,而且国内尚无高等院校培养健康管理人才,导致行业专业人员严重匮乏。

2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设置运动营养方向课程的可行性

2.1开设运动营养方向课程是适应健康管理市场要求的需要

目前在中国健康市场,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在近三年里被称为是“朝阳职业”乃至“黄金职业”,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搬冒出。虽然每年有大量培训人才走出培训机构,但大多都缺乏系统专业医学教育,可谓是“一本培训教材,一位健康管理师”。因此健康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及,严重阻碍了国内健康管理行业的成熟和发展。由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变化、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和亚健康问题流行日益严重、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以及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等原因,促使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健康管理是一门综合叉学科,主要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等重要学科。所以健康管理师不完全等同于全科医生或公共卫生医师,健康管理通过采集和分析健康信息或危险因素,运用专业知识为人们评价自身的健康状况并通过运动、营养、心理调节和生活方改变等进行健康促进。随着现代预防医学的扩大,同时伴随康复医学迅速发展,传统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与健康管理知识结构体系相比,所缺少或需要加强的学科正是运动营养学知识体系。体育运动锻炼具有较全面的健康职能,既能促进人体整体机能的全面发展还能加强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在健康方面的高度协调,促进心理对人生理的调控作用以及加速疾病的康复作用。因此,在新的医学模式改变的推动下,医学与体育运动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生交融,产生新的学科领域——运动营养学,它是未来健康管理人才、预防医学工作者和营养师必须具备的知识领域。

2.2医学生对运动营养学知识兴趣浓厚

运动营养学篇7

【关键词】运动营养;膳食结构;运动员前言: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营养学是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增进人体健康的学科。现代的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视营养的研究,合理的营养供应,有助于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竞技运动能力。

1营养素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1.1糖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糖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生命活动和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运动员膳食中糖是最重要的营养素,也是主要的限力性物质。糖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热量的燃料。糖类供给的热量一般占总量的60%到70%,1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为二氧花碳和水,可以产生17.15千焦的热量。研究表明:运动员由于消耗或糖摄入不足导致肝糖原、肌糖原亏空时职能达到最大运动能力的50%。当通过饮食使肌糖原、肝糖原增加时,运动员能够完成更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运动“’。运动前肌糖原储备低,机体则会较多利用脂肪功能,这必将使肌肉做功能力下降。可见,糖的补充应该得到非常大的重视。

1.2水与运动能力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它占成人体重的60%到70%,占少年儿童体重的65%。水是细胞和体液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体温的恒定,维持脏器的形态和功能,水的黏稠度小,可使摩擦面滑润,减少损伤。运动中,由于大量排汗而丢失水盐时,运动员出现体温增高。心率加快和运动能力下降。人类若丢失水分20%以上,生命活动将无法维持,水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运动员体内缺少水,不仅影响运动能力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体内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和各器官的功能活动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应该重视饮水的问题,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一个好方法。

1.3脂类与运动能力

脂类是由碳、氢、氧三中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氧和磷。脂肪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运动中脂肪的分解释放能量主要取决于运动负荷的大小和对糖利用的能力。脂类在运动中可以提供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保护重要的器官,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和供应必须的脂肪酸。脂肪是运动员从事耐力运动的主要能源。运动可以改善体内的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含量,是减轻体重和减少体脂的一种有效措施。另外,摄取过多的脂肪会引起体重的增加,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这也是运动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2比赛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营养

2.1赛前的营养

首先,赛前营养原则是:保持能量的平衡,维持适宜体重;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碱储备和纠正维生素的缺乏。比赛前期一般指比赛前的10天,也是训练调整期。这一阶段的营养安排,对运动员比赛是体内营养状况和机能状态有很大的影响。至少在比赛的10天前开始增加维生素B1和维生素的含量。赛前1小时,可吃牛奶巧克力块、喝果汁。重大比赛前宜增加维生素、水果和糖类食物,方可达到一定的效果。

2.2赛中期的营养

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候,运动员出汗导致体内大量丢失水和矿物质,糖原储存也被大量消耗。在比赛中可以每隔15到30分钟补液100到300毫升,或者每跑2-3公里补液100-200毫升。但每小时补液量不宜超过800毫升。比赛中的补液量,一般为出汗量的1/3到1/2。比赛中的饮料应以补水为主,15%的低聚糖饮料在比赛中饮用效果良好。

2.3赛后的营养

运动员在进行紧张剧烈的比赛后,及时而合理的补充营养,有助于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运动员比赛后,应迅速补充所失去的水、无机盐和糖。可以喝浓度为4%-10%含葡萄糖饮料和矿泉水,这对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的恢复有良好作用。而饮用高糖膳食可缩短恢复的时间。此外,赛后食用大量蔬菜、水果,可快速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改善内环境。最后,要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和保证睡眠时间。

3不同类型项目的营养特点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有利于促进健康和维持适宜的体重和体脂,也有利于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的力量、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素质要求不同,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营养也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运动员的膳食安排应该做到区别对待,针对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膳食计划。

3.1耐力性运动的营养特点

耐力项目中,运动员的总能量消耗大,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提供的能量越来越多。所以,应该增加能量的摄入,增加糖原储备量,注重液体的补充和及时补液,补充铁。此外,还要供给充足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促进疲劳的消除和恢复。

3.2速度性运动的营养特点

速度项目的特点是具有强度大、运动有间歇,在活动过程中体内高度的缺氧,运动时的热量是通过atp-Cp系统和糖的无氧酵解提供,短时间内生成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因为是高功率的耗能运动,膳食中应该补充较多的易吸收的糖,以满足机体能量的需要,同时应该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无机盐。为了达到体内的酸碱平衡,应多吃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

3.3力量性运动的营养特点

力量性运动项目要求力量和速度,运动员一般的体重较重,运动中要求具有较好的神经肌肉协调性和较大力量,并在短时间内爆发力量。从而,在饮食中,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我国建议蛋白质的供给量应提高到每千克2克,其中优质的蛋白质至少占1/3。此外,也应当进食多样的含有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应有丰富的钾、钠、钙、镁等电解质,食物中要增加蔬菜、水果、既可增加体内的碱储备,还可预防因摄入蛋白质过多而引起的体液偏酸。

4小结

通过对运动员的营养膳食结构了解,认识到了合理的膳食对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以后的运动中,要积极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营养知识水平,重视加强营养的宣传。在今后运动员的饮食中,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营养,并要结合运动员的不同运动项目,制定出最佳的运动营养膳食结构,做到科学饮食,提高运动成绩。

运动营养学篇8

   关键词:运动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补水;电解质;营养补充剂

   中图分类号:G80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8—0054—07

   在2012年第59届美国运动医学(aCSm)年会上,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营养和运动科学系的melindamanore教授作为受邀的荣誉演讲者回顾了美国运动营养研究发展的历程。在过去将近30年里,运动营养作为一门科学,从开始有意识进行肝糖负载到如今科学验证增进机能的各种增补剂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运动员的所食所饮与其健康、身体重量和成分、运动中能量供给、运动后恢复时间、大赛中运动成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强度的运动训练除了可以提高运动成绩,也有可能会因为增加了脱水的可能性和加大对营养素的需求而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正确的营养可以让各种年龄阶段的人最大限度地维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本文跟据aCSm年会上melindamanore教授的演讲,以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历年来提供的运动员饮食营养标准和具有发展标志性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以主要的营养素为讨论重点,回顾了近30年来美国运动营养研究的变化和进步。

   1碳水化合物

   1982年,Felig等人发现,健康男性以60%~65%最大摄氧量的强度骑功率自行车会造成血糖浓度低于45mg/dL,而低于50mg/dL的血糖水平就被定义为低血糖。1984年,Sherman和Costill指出,限制马拉松成绩的因素除了存在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外,肌肉内外的能源储备和利用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导致马拉松运动员疲劳的基本原因是肌糖原耗竭。随后,Fielding和Costill等人发现,每30min补充10.75g糖可在4h的骑车运动中使血糖水平维持在90mg/dL,虽然跟对照组相比,肌糖原的利用率并没有变化,但是4h结束后的全力冲刺时间显着增加。1986年,Coyle和ivy等人证实,运动中补糖可以使耐力自行车运动员在70%最大摄氧量的强度下的运动时间延长1h,这种延长的运动时间来自于机体可利用除肌糖原外的其它能源物质的能力,主要是由于补充的糖维持了血糖水平从而支持了糖的氧化供能。随后在1987年,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开始关注运动员的饮食,建议运动员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摄入总能量的50%~55%;在训练中,运动员可摄入高糖饮食,并且建议耐力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糖原负载,包括低糖饮食加高强度训练3~4d,然后进行3~4d的高糖饮食加休息。

   1993年,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对于运动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又有了更细化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建议运动员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摄入总能量的60%~65%;如果耐力运动员需要连续几天大强度训练或者连续几天参加耐力运动赛事,他们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则应该提供摄入总能量的65%~70%。不管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是多少,如果想要维持最佳的肌糖原储备状态,运动员每日应该摄入至少500—800g碳水化合物(合2000—3200kC)。充足的肌糖原储备可在运动中延迟疲劳和提高耐力运动成绩。这时传统的糖原负载理论开始受到了质疑。虽然传统的糖原负载理论被证实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原储备,但是消弱了运动员在赛前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能力,并且有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和健康隐患。经过改善的糖原负载理论建议在长时间耐力运动赛事前(一般为持续90min以上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应进行至少3d的高糖饮食,每日摄入800g或者每千克体重6~10g碳水化合物,结合一星期的强度渐减的训练计划(taperedworkout),在赛前1d彻底休息。新的糖原负载理论在提高糖原储备的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负面的影响,因此可长时间的重复使用。为了确保能量储备不会成为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之一,1993年的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对于运动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营养需求做了细致的分类建议。在赛前或运动前2~6h内,建议运动员应摄入85-200g的碳水化合物,食物的选择上应选择运动员熟悉的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低脂和低蛋白质的食物。如果运动员经常在赛前紧张不安甚至引起肠胃不适,则可选择液态的碳水化合物运动补剂。在赛前或运动前5~10min,选择摄入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的液态运动补剂可维持血糖水平。运动中,如果时间持续在1h以上,少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延迟疲劳。研究建议每30min摄入24g碳水化合物最为合适。赛后或运动后摄入碳水化合物则可以促进肌糖原的重新合成。研究证明,运动后即刻、2h内摄入600g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最大程度的加速肌糖原的合成速度。因此,运动员应在运动后尽早开始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补充。

   2000年,美国饮食营养协会提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建议又有所不同。专家们认为,运动中能量物质的使用情况决定于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运动员的性别和运动前的营养状况。如果所有其它条件一致的话,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碳水化合物参与供能的比例也在增加,并且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形式也会渐渐从肌糖原转为血糖。专家们认为,过去提倡的应占能量摄入60%以上高糖饮食的建议很可能会误导大众。比如摄入的总能量为4000~5000kC,500~600g碳水化合物可提供量50%总能量,这个量已足够维持每日肌糖原的储备。如果摄入的总能量为2000kC,即使摄入250—300g碳水化合物已经占总能量的60%,而这个量对于维持糖原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专家们建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该根据运动员个体的体型、重量、身体成分、所从事的运动类型和运动员的性别而不同,一般建议每千克体重摄入6~10g碳水化合物。对于运动前后不同时间的营养补充,美国饮食营养协会也给出了较详细的指导。建议运动前饮食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含适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和纤维素,以此来维持最佳血糖水平,促进肠胃排空和最小化肠胃不适。运动中,为了补充已经消耗的能量,应每小时摄入30~60g碳水化合物以维持血糖水平,这对于需要连续运动1h以上的耐力运动员尤其重要。运动后。营养补充的目的是促进肌糖原的重新合成和加速运动后的恢复。在耗尽肌糖原的大强度运动后的30min内应补充每千克体重1.5g的碳水化合物,随后每两小时应重复补充等量碳水化合物,如此在运动后4~6h的补充将足以恢复肌糖原储备。

   2009年,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对于运动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建议与2000年的一致,认为应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所从事的运动特点而给与不同的标准)。同样,运动前的饮食建议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适量蛋白质和低脂、低纤维素的食物。研究表明,运动前3—4h摄入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运动成绩的最佳量为200~300g左右。对于恢复时间短暂的运动员,运动后同样建议即刻30min内摄入每千克体重1.0~1.5g碳水化合物,随后每两小时重复补充等量碳水化合物至运动后4~6h。研究发现葡萄糖和蔗糖对于运动后促进肌糖原合成比果糖更为有效。对于运动中的营养补充,美国饮食营养协会这次给与了更为详细的建议。研究发现摄入碳水化合物浓度为6%~8%的运动饮料有益于连续运动1h或以下的耐力项目;而对于连续运动1h以上的项目,建议每小时摄入30~60g碳水化合物,大概合每千克体重0.7g。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以葡萄糖为主,单独摄入果糖效果不佳并有可能引起腹泻,然而葡萄糖、果糖和其它单糖以及麦芽糊精的混合碳水化合物却同样有效。

   2蛋白质

   20世纪,运动员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是否与常人有异一直倍受争议。1987年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建议,运动员每日摄入每千克体重1.0g蛋白质,这也是正常人所需要的量,协会并且指出额外的蛋白质摄入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并无任何促进作用。然而,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为了维持氮平衡,参加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摄入蛋白质的量应超过建议常人的每日摄取量。1993年,美国饮食营养协会提出取得最大化正氮平衡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5g,而限制蛋白质正氮平衡的主要因素是能量摄入不足而非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想要增长肌肉的运动员应当首先通过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保证充足的能量储备,其次才是检查蛋白质的摄入是否合理。另外,研究指出,平衡饮食可以确保运动员获得足够的蛋白质,而额外的高蛋白质/氨基酸食物或营养品的补充并不能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或者肌肉的生长,相反,还有可能对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摄入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通过泌尿系统排除其代谢终产物,额外的代谢负担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另一方面,体内过剩的氨基酸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下来。因此,当时的专家们并不推崇运动员摄入正常饮食以外的蛋白质/氨基酸补品。

运动营养学篇9

摘要篮球运动具有运动时间长、强度大、物质代谢旺盛以及能量需求较高的特点,篮球运动员活动期间会产生频繁冲撞、骨骼以及肌肉很容易遭受损伤,造成运动性疲劳和肌肉损伤。因此,篮球运动员要合理膳食,实现膳食营养的全面化和高热量,合理安排三大营养要素。本文对篮球运动员营养的意义进行了认识,并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营养支持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营养提高恢复

篮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的运动,篮球运动的运动时间长、强度大、物质代谢旺盛以及能量需求较高的特点,篮球运动员活动期间会产生频繁冲撞、骨骼以及肌肉很容易遭受损伤,造成运动性疲劳和肌肉损伤。篮球运动员要合理膳食,实现膳食营养的全面化和高热量,合理安排三大营养要素,在加强自身营养的同时提高运动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创造性。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营养的意义

(一)提供能量。篮球运动具有强度大、时间长、对抗激烈和密度高的特点,它既需要篮球运动员短时的冲刺,又需要运动员的长时间对抗和爆发式投掷,运动员在整体力量、专项速度、弹跳力以及专项耐力方面都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素质。篮球运动员只有加强营养,利用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加强糖酵解供能和atp-tp供能,运动员的身体才能满足运动训练所需要的能量。

(二)延缓和消除疲劳。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的锻炼和比赛中,运动能力和运动强度很容易降低,产生运动疲劳。篮球运动员运动疲劳主要是代谢废物堆积过多和能源物质耗竭导致的,运动员只有加强膳食营养,增加体内碱储备,防止乳酸堆积,才能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竞技的状态。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已经认识到疲劳消除和体能恢复的重要性,而这主要是通过膳食营养来实现。此外,运动员还要树立正确的膳食营养观,避免“肉就等于营养”的错误观点,合理补充营养物质,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和恢复体质。

二、提高并恢复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营养支持途径

(一)蛋白质补充。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三大营养元素,篮球运动的强度大、时间长,篮球运动需要过多的消耗氨基酸,这就需要篮球运动员加强蛋白质的补充和营养。现在的篮球运动更多的表现为竞技运动,运动员的战术思维繁多、运动技术复杂,肌肉壮大和体力恢复都需要蛋白质参与。成人每天最低应摄入30克到50克蛋白质,篮球运动员则要根据运动的强度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蛋、奶、瘦肉、大豆以及鱼肉和五谷等。

(二)糖的补充。篮球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atp,运动员需要加强可以生成atp食物的摄入。糖不仅可以无氧酵解还可以有氧氧化,可以以游离糖分子和糖原的形式存在,延缓运动员疲劳的发声,避免运动员体内糖的过早排空。运动员要在运动之前适当的补充糖,在运动前一到两个小时之内补充350克糖,比赛的当天则要在运动之前的2小时到4小时补充糖,避免血浆胰岛素的浓度升高。运动员需要在运动之后的30分钟到40分钟补充糖,坚持越早越好的原则,促进体内糖的恢复。

(三)铁的补给。人体内的氧主要是依靠血红蛋白来运输的,铁元素制约着血细胞的载氧和供氧能力,篮球运动员要适当的增加体内铁元素。篮球运动不仅是有氧运动,篮球运动员挥发的汗水还会造成体内铁的流失。因此,篮球运动员膳食方案中要加强高含铁事物的安排,富含铁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海带、猪血、黑木耳以及豆类等。此外,运动员也可以服用预防性补充铁制剂,补充时间在3个月左右为宜。

(四)促脂解类物质补给。篮球运动持续的时间较长,运动的强度较大,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增加脂肪酸供给,补充促脂解类物质,在促进脂肪有氧代谢的同时节约体内的蛋白质和糖动力。首先,咖啡因补充,咖啡因可以提高脂肪酸浓度,节约肝糖原,运动员可以适当的补充咖啡因,增加肌体体能。其次,肉毒碱补充,篮球运动员每天可以分两次服用肉碱,服用的时候要控制服用的剂量,避免引起腹泻等症状。

(五)其他营养物质的补给。首先,水的补给。篮球运动员在补充水分方面应该坚持少量多次原则,避免暴饮,增加运动饮料复合水的补充,一般在10分钟到15分钟补充一次最好。其次,维生素的补充。运动员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维生素C,维生素B1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耐力,维生素B2可以参加体内细胞呼吸,而维生素pp则可以促进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此外,电解质的补充。篮球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挥发大量的汗水,造成无机盐和体内水分的丢失,运动员在运动之后可以适当的饮用蜂蜜饮料,促进糖和无机盐的共同补充。

三、结语

篮球运动具有运动时间长、强度大、物质代谢旺盛以及能量需求较高的特点,篮球运动员活动期间会产生频繁冲撞、骨骼以及肌肉很容易遭受损伤,造成运动性疲劳和肌肉损伤。篮球运动员要合理膳食,实现膳食营养的全面化和高热量,合理安排三大营养要素,在加强自身营养的同时提高运动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保成,匡鲁彬,王川.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2).

[2]赵志英,郑晓鸿.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运动营养学篇10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网店运营;改革

一、《网店运营》课程教学现状

1.《网店运营》课程介绍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店运营是电子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内容包含网店建设、运营规则、页面装饰、网页美工、平台建设、客服建设以及数据化运行等专业内容,这些专业知识在电商运行的过程中必不可少。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从业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网店运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的课程用于培养专业的电商人才,其重要性受到电商的认可。国内电商高水平专业人才十分的稀缺,相关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合格的电商人才,要求能够熟练掌握网店运营的相关规则和方法,能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了专业问题。

2.《网店运营》课程教学现状

《网店运营》课程内容涵盖一切与网店的运营和管理有关的内容,是电商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包含网店日常活动及内容编辑、营销策划及推广、数据监控分析、客户资料分析等内容。目前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电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开展《网店运营》课程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教学本身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现行教学效果的评估方式,最终体现的结果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侧重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开发。

《网店运营》课程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角色,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模仿或者被迫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本能的学习热情,导致了学生不能够自主学习,教学质量较低,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下,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项目化教学介绍

1.项目化教学概念

项目教学法属于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属于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在将学生学习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能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并且指导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和第一负责人,通过课堂交流、网络知识自学、小组讨论、专业网络社区交流,对项目进行了解、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并对结果进行评价,达到在实践环节中熟练掌握并应用专业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2.项目化教学的优点

项目化教学法较传统的教学法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创新和学习能力。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努力程度决定了最终的成果和成绩。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认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3.项目化教学在《网店运营》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在《网店运营》的教学过程中,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通常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在实践环节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网店运营》的课程教学活动中,运用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真正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行为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更加注重知识的有效性和延展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扩大学生学习范围。

三、《网店运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要点

网店的运营包括:美工、运营分析、数据分析、售前、售中、售后、快递安排、质量管理、货源管理等多项活动,是经营网店最基本的内容。网店运营最核心的内容是日常活动管理、活动策划、营销推广、数据收集监测和分析、客户资料管理、客户维护等。从业人员通过运用网店运营的相关知识,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不断促进网店的发展和壮大,提高网店的盈利能力。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同时要对网店市场和客户的消费需求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网店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网店的盈利能力。在当今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网店行业的发展前景商机无限,蕴含大量的商机。对网店运营的专业人才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网店运营》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十分的广泛。《网店运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够被有效的开发出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偏差,实际经验不足等问题,因而网店运营课程中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中心,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根据网店运营课程的特点和电商行业人力资源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精确定位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和专业素养需求。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目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所展开,是教学改革工作有效性的直接体现,教学目标不能脱离现实,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求上进。教学目标定位和制定是教学设计的难点工作,它明确定位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效果达到预定水平程度的期望,明确提出教学重点任务,和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定位。教学质量的衡量是通过教学目的的达到程度来确定,项目化教学方式是医学生为中心,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真正对口到电商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上。

2.选择适宜教学课题

项目化教学最大改变就是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教学就无法顺利的进行。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积极的求知欲,利用好自身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自主的掌握《网店运营》课程内外的相关的知识。在《网店运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项目的选择来源于网店的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教师为学生选择恰当的项目课题。教师开始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项目的制定,项目要求由学生独立负责,并且能够独立的完成。定制项目时要根据教学进展的合理性和学生能力层次进行合理设计,不同的教学阶段设计不同的项目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课程内容以及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网店运营》课程涉及到电子商务中方方面面的知识,知识量丰富和杂乱,同时也融合了其它学科的知识。因此在项目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常用的软件,如:photoshop、Dreamweaver、绘声绘影、代码优化工具、在线布局工具、在线字体转换工具等等,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专业知识并综合运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并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结论

《网店运营》课程是电子商务中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新环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实战技能,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核心。在《网店运营》课程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活动中根据电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明确定位教学目的,教学源于实践,效力于实际项目,合理有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情商、智商多方面的培养,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确保教学方法有效,最终能到达提高学生整合能力,培养符合电商行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晓舒.高职校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课程“学习包”式课改研究[J].电子商务,2013,10,82-82.

[2]李燕,沈瑾.基于淘宝网店运营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学项目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114-116.

[3]李萍.浅谈项目教学法[J].企业导报,2011,10,235-235.

[4]林云,宋艳萍,曾郁林.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