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06

金融工作前景篇1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分析

目前,“互联网+”与传统业态之间已实现结合、互动的发展目标。“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尤为迅速,给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很大影响。为增强高职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还需要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现状

高职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仍然存在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第一,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缺乏对金融风险防范的正确认知,应变能力不足,缺乏对消费的管理,很容易发生金融风险问题。目前,许多家长采用两极分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对学生严加管理,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忽略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大多学生的生活费均由家庭提供,如果缺乏对学生金融风险意识的培养,很容易使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遭遇金融风险问题。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可能会非理性消费,未能合理规划资金,从而涉足校园贷,盲目认为自己后续可以顺利还款,一步一步落入校园贷的陷阱。高职学生没有正式踏入社会,对社会金融和发展等方面缺乏防范的经验,进而呈现出相关风险意识不足、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高职学生被诱惑,草率签下借款合同,这种借款合同不仅隐藏许多风险,还有可能涉及黑恶势力的套路贷,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职学生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缺乏积极性,认为金融风险与自身无关,因此盲目地参与到校园借贷活动中。第二,大部分学生靠家庭获得固定的生活费用,由于缺乏对生活费用的合理规划,经常出现超额消费、过度消费的问题,在通过校园贷款平台借款后,自身缺乏还款能力,出现还款拖欠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和风险问题。另外,个别学生容易受到蝇头小利的诱惑,缺乏对犯罪分子话语的分辨能力,导致学生出现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真实信息泄露的情况,导致其经济受损。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职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好奇心较强,使一些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学生出现金融借贷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影响学生正确财务理念和规划能力的发展,甚至严重的还会出现消费过度、盲目信用消费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校园贷款、电信网络诈骗等的正确认知,让其意识到财务风险与自己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有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参与到正常消费、自我管理。培养高职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也是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互联网+”背景下出现很多与网络信贷、借款等有关的平台,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面临财产损失风险。所以,基于“互联网+”背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互联网支付方式,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这能避免学生面临网络借贷等一系列风险问题,防止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一)完善市场和行业准入机制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还存在规范性文件和有关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象,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和行业发展氛围,会导致市场发展面临许多金融风险问题。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出台各种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健全市场和行业准入机制,也可以引入行业访问机制,为学生提供规范的网络平台和金融渠道。比如,明确蚂蚁借呗、蚂蚁花呗等的准入机制,增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京东白条等一些金融通服务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注意信息安全,加大日常监督和管理力度。在帮助学生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同时,避免给学生带来信用风险,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二)提升高职学生风险防范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期间学习金融知识、金融风险知识等相关内容,也可以让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工作中,定期在学校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等,切实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消费观,引导学生充分预防金融风险问题,这对推动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增强学生对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产品,提升对借贷成本的衡量能力,还需要在提升高职学生风险防范水平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真实的经济能力和偿还能力,避免过度消费,加强对风险问题的有效规避,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金融风险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三)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新时期背景下,政府需要结合“互联网+”背景,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力度,通过混合监管和分开监管等形式,构建综合管理模式,增强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工作效果。高职院校和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制定完善的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法律和制度,在制度和法律的引导下,推动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合理开展。同时,“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还要加强对各类平台的合理监督,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论坛FoRUm力度,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忻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26-27.

[2]陈薇.“互联网+”金融风险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基于“校园贷”乱象治理的视角[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37(4):128-132.

[3]孙丽俊,张诗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营销界,2019(47):140+163.

金融工作前景篇2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方式、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急需尽快构建起与互联网金融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新机制,这也是建立新型会计核算体系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会计核算新机制,关键的是要建立一种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这是现代会计核算工作体制对互联网金融形势下的基本要求。金融业会计核算是现代金融业会计工作制度的基本内容,对于传统会计核算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与作用。国外金融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变革传统金融业的各项业务同时,也会相应的进行金融业会计核算改革,并以互联网金融作为会计核算工作改革的基本方向。借鉴其经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对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必要的改革已成为我国会计界的重中之重。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改革改变了会计工作的编制、执行、监督的过程与内容,本文主要是围绕互联网金融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在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会计核算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地应对我国会计核算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对会计准则的影响。传统金融的会计核算工作一般都是在现有框架内进行,这个框架主要包括金融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准则和规范,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思路。而且在一些特别重要的会计核算工作领域,都有专门的规定,但是实施互联网金融后,很多方面就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果的质量,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风险,就必须针对新的形势对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准则和会计核算工作标准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与当前的会计工作更加的适应。

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所有环节都是在一个系统里面进行,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而且可以将人为的干扰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在对这些会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适当地考虑其对相关内容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都进行重塑和具体的规范,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很多会计工作都会通过经营业务模式转变而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增的业务,将成为新的核算对象。

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一般情形下,通过会计核算工作规划确定好核算方法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后,就意味着正式开始着手金融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了。金融业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于会计核算工作方法的选用一定要坚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的原则,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修改,包括会计核算中的假设、估量法等,减少会计核算中的人为因素,真正做到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

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业会计核算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实施会计电算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计算机,将其业的会计信息直接输入到计算进系统进行统一的处理,而且所有的会计工作在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自动处理,并产生相应的会计报表,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当然会计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他必须要求会计人员掌握较全面的会计知识。

优化金融业会计核算的策略

健全和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制度的有序运营主要在于具有可行性,强调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地遵循并付诸实施,因此必须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在国家法规出台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的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实施细则,对现有法规和细节中的不足之进行进一步完善。其次需要加大各个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的力度,切实有效地执行《新金融业会计准则》,加大对违规金融业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增加伪造会计信息的违规成本,从而在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的伪造的势头。最后在会计核算方法上,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修改,包括会计核算中的假设、估量法等,减少会计核算中的人为因素,真正做到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

金融工作前景篇3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品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并且“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在政策支持下,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调查显示,68.7%的农户已经使用互联网,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提供了条件。农村市场正朝着主体多样化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从现实情况对比来看,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存在诸多不足,服务功能上也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得到不断改善。在此情况下,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并结合农村特色广泛树立起金融服务品牌,逐步打造创新型的农村互联网经济将成为发展趋势。

金融服务品牌的树立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深刻挖掘自身潜力增进自身效能,巩固其发展地位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贴近百姓的特点,在农村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形势下树立金融服务品牌更应注重自身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农村金融机构深入到农村的各个网点,能够在自身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契合,为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持。由于贴近乡土,能够及时方便的关注服务对象的需要并及时做出反馈,同时各网点的服务对象能够更加方便和有效的了解服务信息和办理金融业务。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充分信息同步和对称性方面的优势,拉近与农民、农村和农业的距离,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树立金融服务品牌。

第二,政策支持,经营灵活。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主力军,在促进“三农”发展服务农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也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大力支持,在存款准备金率、经营范围、业务品种、税收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在政策扶持下,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为“三农”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大多为小微型金融机构,经营较为机动灵活并可以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第三,客户众多,潜力巨大。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与其所服务的农村客户建立了十分密切的感情联系,慢慢积累起具有较高忠诚度和认知度的庞大客户群。并在县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涌现出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广阔、注重社会信誉的高端客户群体,这一群体很容易转化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潜在的客户群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宝贵资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耕耘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促进金融服务品牌的树立,为以后的发展创造出足够的空间。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相较于城市工业的发展有其相对特殊性,在资金规模和信贷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农村金融机构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利用自身资源在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是考量一个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但遗憾的是我们发现现在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制约着其长远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占全国GDp贡献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金融机构应对其充分重视和开发,在机构设置和产品服务上注重和现在农村的改革相适应,否则将严重制约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互联网+”模式背景下,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科技手段依然相对落后。信息系统不完善,金融工具还未达到应该与金融业务相匹配的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由于受到资金实力的限制,金融机构信息系统还较落后。未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村金融机构形成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仍以一个信息“孤岛”形式存在。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不利于跨区域业务的开展和金融业务数据的实时整体分析。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硬件配置和结算手段还有待加强在科技应用方面的能力。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网络作为依托,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的金融工具为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相较于此,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第二,“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广大农民的知识储备不足和自身意识不高等因素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提出诸多限制。由于新兴电子产品还未在农村得到切实普及,新兴电子产品的应用和软件程序开发在农村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电子产品的应用方兴未艾,对于新兴电子产品的认识度和掌握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主要依托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与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形成对接。农村居民对复杂的软件程序缺乏理解和良好的操作能力,制约着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广大农民中间的有效办理。此外,农村居民办理金融业务多依赖于存折,对于银行卡的接受程度还较低,这也限制了很多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于线下客户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

第三,“互联网+”模式背景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等方面,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比逐步暴露出其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在经营方式选择上,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风控防控为手段,客户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资信证明才能办理相关业务。这与在线金融业务的便捷性不相切合,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和业务办理效率。这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树立金融服务品牌道路上的严重阻碍,客户体验和金融业务办理效率是影响客户进行金融业务选择的两个重要方面。“互联w+”模式要求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注重金融业务操作上的便捷性,只需简单验证就能办理的业务没有必要在手段选择上过于繁琐从而影响客户体验。我们注意到,现在惠农卡等金融创新产品在一些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业务的限制,但这些创新业务还未达到较高的营业比重对金融机构的贡献还较少。

第四,“互联网+”模式背景下,金融业务对金融机构员工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金融机构员工应当具备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数据量化分析、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建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事实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员工还未充分具备这些素质。这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人才管理模式、工作环境以及薪酬待遇等因素有关。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管理模式缺乏现代性,未能构建起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工作环境和工作薪酬相对其他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由于任务重人才紧缺造成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就业人员工作压力较大。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落后,人才结构趋向不合理,造成人才流动频繁。由于相对缺乏高素质、创新型的金融人才,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有限。在学识层次、年龄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与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具备的人员素质要求相去甚远,与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于人才队伍的要求更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第五,“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组织运作机制进行持续创新。应当在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目标市场的内涵和特征对经营内容和业务拓展方向进行理性选择,从而在制度层面逐步提高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适应性。我们应当注意到,农户和小微型乡镇企业长期被视为草根金融。他们构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主体。农户和小微型乡镇企业的需求理应受到充分重视,但他们因为不被金融信贷体系所吸收而无法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机构对实体产业的良好金融待遇。农村金融机构应在经营内容和业务拓展方向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整合各项资源。有必要深入到广大农村社区,通过配套建立线下服务网点,为农民和小微型乡镇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但在此方面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明显不足。

“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来弥补发展中的诸多不足,通过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应该进行更为广泛的现实思考。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农村经济在政府支持下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变革中取得调整升级,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为辅三者共同发展的格局。大量新经济体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涌现,农民的就业面越来越宽收入也随之上升,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落后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商品。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向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学习,对互联网经营经验进行进一步把握。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注重对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革新,以便民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为“三农”的发展不断增添动力,在不断努力和自我革新中树立起金融服务形象和品牌。

第一,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对农村金融机构实体网点实施智能升级,在不断升级中逐步实现自助交易的智能化并在一定科技支持下实现无人值班的智能化网点。面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的优势,深入农村乡镇听取客户意见切实了解农户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为农村居民民量身制作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对传统柜台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传统柜台业务的智能化,并借助智能手机等新兴智能设备提升业务办理水平进而提高客户的体验。

第二,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大力加快实施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深入学习互联网金融知识,把握其特点以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客户对于金融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农村金融机构应时刻关注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变化,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实施革新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在不断革新中打造竞争优势逐步树立自身金融服务品牌。并在一定科技实力基础上,积极开发移动金融app增强其与互联网企业相对接形势下的跨界合作能力,以方便实现其对农村居民消费、娱乐、服务等方面资源的整合。

第三,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转变思想观念对服务理念进行重塑,对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大环境,充分吸收互联网金融的优秀成果吸取互联网金融的最新理念,以互联网金融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力,以先进理念和优质服务引领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网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服务方式和服务流程进行再造以提高对于客户需求多样的适应性,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以全面实现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升级,巩固其金融服务品牌地位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四,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营销渠道,对金融服务通道实施拓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与客户进行业务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金融产品,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有利于金融业务顺利开展,扩大在农村客户中间的影响力迅速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应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引导农村客户对于手机等移动金融设备的应用。在金融机构和农村客户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双向互动形成业务上的对接,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可以让农村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五,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进而实现对金融系统的强化升级。信息系统是及时收集客户信息有效处理金融业务的运营平台,其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品质。农村金融机构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方面的作用,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出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服务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同时,注重对于现代化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供广阔空间。在不断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中增强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广泛树立起金融服务品牌以更强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再升级。

参考文献:

[1]唐晓旺.“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创新[J].中州学刊,2015,(12):50-54.

[2]党晨鹭.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的困境与突围路径[J].农业经济,2015,(12):100-102.

[3][6]高晓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15,(8):176-177.

[4]柯毅强,郑路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策略探析--以德清r商银行为例[J].商业银行,2015,(6):62-65.

金融工作前景篇4

关键词:金融支持;旅游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77-03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646万元、22308万元、20677万元、26515万元、28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2]王德业,惠建华,孔磊.金融支持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析[J].济南金融,2006,(5).

金融工作前景篇5

[关键词]fsap稳定评估压力测试

一、fsap的提出及其目标

1.fsap的提出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的脆弱和不稳定同样能够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有研究表明,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平均为gdp的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损失分别占到其gdp的比重高达60%和80%。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高度重视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国际上对金融体系的优点和脆弱性的系统性评估的关注日益增多,其最终目的是形成促进金融稳定并刺激金融部门发展的适当政策。

金融部门稳健性及其表现与宏观经济和实体部门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双向联系,在制定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而且,尽管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其国际一体化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并促进经济增长,但一国金融体系的波动也会产生跨国溢出效应。对一国金融体系的有效监管,以及加强核心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与趋同,有助于将这类风险最小化,并促进金融体系更加有序地发展。由此可见,对金融稳定的关注和金融部门发展政策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

因此,制定旨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的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制订者关注的核心领域。认识到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一些机构—包括各国当局、多边开发机构、地区开发机构和各种标准制定机构—致力于开发金融稳定部门分析与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是监测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发展,分析金融部门和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评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个方面的有效性,并促进核心金融政策领域的协调与国际合作。

世界银行(worldbank,简称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简称imf)于1999年联合发起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me,简称fsap)就代表了对这种系统性评估的需求做出的反映。1999年5月wb和imf推出并进行fsap试点,9月对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讨论。imf在其公报中对该项目表示支持。2000年3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教训,两董事会同意继续开展项目并扩大范围,并提出指导意见。2000年9月,项目进展汇报。2000年12月(imf)和2001年1月(wb)对fsap进行第一次评估。认为是“加强imf双边监测体制下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的首选工具”。2001年3月起,向成员国推广。2003年进行第二次评估,2005年进行第三次评估。fsap目的是在基金组织的双边监测和世界银行的金融部门发展工作中帮助成员国强化金融体系,全面评估和监测成员国和其他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脆弱性。

2.fsap的目标、评估框架及分析工具

fsap的目标是对稳定和发展问题进行一体化的分析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部门总体稳定性评估;金融部门执行和遵守有关标准、准则和良好实践情况的评估;金融部门改革和发展及必要性评估。

fsap提出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宏观审慎监管、金融体系监管效率的评估、金融基础设施健全与否的分析。

fsap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标准和准则评估。根据国际标准和准则,评估一国金融部门执行标准和准则的情况。fsap项下涉及的标准和准则目前最多涉及9个领域。(2)金融稳健指标。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监测一个经济体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包括公司部门和居民部门)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核心指标和鼓励指标两大类,用以分析和评价金融体系的实力和脆弱性。(3)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健性带来的影响,来对金融部门的风险和脆弱性进行评估。fsap评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信贷、流动性以及资产价格的变动。压力测试是fsap中主要的分析工具之一,通过定量分析测试金融机构甚至整个金融体系抗击冲击的能力,从而判断、监测金融机构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二、压力测试及其在fsap中的运用

1.压力测试的概念

压力测试是fsap中主要的分析工具,是指用各种技术评估金融机构或体系对特殊事件的脆弱程度的分析过程的总称。

压力测试结果是一个粗略估计,即如果大幅度改变资产组合的某些风险因素(例如资产价格),组合价值将发生多大变化。对压力测试的最好描述是,这是一个发现脆弱性以及粗略地估计资产负债状况对各种冲击的敏感程度的过程。侧重于体系的压力测试旨在制定出前瞻性的宏观情景,然后评估一系列机构对于经济和金融环境中的重大变化的敏感程度。

2.压力测试的基本步骤

在fsap过程中,压力测试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一是确认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实时性,衡量判断风险类型: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二是建立合适的压力情景,由于真实的压力情境是未知的,因此尽可能的多建立几个压力情景进行分析。

三是选择执行压力测试的方法。进行压力测试的方法,一般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其他分析等。

四是依照新压力情景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评估。有了影响资产组合的风险因子及其变动大小后,便可依此数据重新对资产组合的各标的进行评价程序,计算出各种不同情景下资产的价值,再与资产组合原先价值比较,便可得出当目前资产组合面临此类压力情景下,无法立刻调整资产组合所会发生的最大损失。

3.压力测试的分析方法

根据冲击因素的多少分为: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情景分析(多因素)、资产组合压力测试以及加总的压力测试

(1)敏感性分析

此方法是利用某一特定风险因子或一组风险因子,将因子在所认定的极端变动的范围中逐渐变动,以分析其对于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敏感性压力测试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某个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如下跌10个百分点或上涨50个基点的情况下,机构投资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化。敏感性测试仅需指定风险参数变化,而无需确定冲击的来源,因此运行相对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即时的测试。

(2)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在假设多种风险因素(如股价、利率、汇率、信用等)同时变化时,投资组合、金融机构、金融系统出现的脆弱性情况。情景划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

①历史情景分析是指根据特定历史事件判断其所引发的冲击结果。例如考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计算当时历史变动幅度,并依此基础分析评估对资产组合之影响。此方法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具有客观性,利用历史事件及其实际风险因子波动情形,在建立结构化的风险值计算上较有说服力,且风险因子间的相关变化情形也可以用历史数据作为依据。二是测试结果易于理解。但是,这种依赖于“历史会重演”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商品的不断创新都会使新风险层出不穷。因此,只能将历史极端事件作为构造未来极端情境的一个基准,而不能完全用其替代。

②假定情景分析是指根据某种可预知的、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来判断其引发的冲击结果。此类分析方法可自行设计可能的各种价格、波动及相关系数等的情景,但这种技术需要相当多的主观判断,故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情景设计是压力测试中难度最大、争议最多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常常被同时使用,如用过去的市场波动数据作为参考但是又不必然与某一特定历史危机事件相联系的假定情景。理想的压力测试应当与被测试资产组合(或机构)相关、包含了有关市场利率的变动、考虑到潜在的体制变化和市场流动性,考虑到不同风险(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相互影响。这些要求大大增加资源成本,涉及到参与各方的大量的实际专业知识和判断。但实际上,压力测试往往由于计算复杂且数据不足而难以达到这样理想状况。

(3)资产组合压力测试

就某一资产组合而言,最简单的压力测试是一种根据一套不同的假设来为资产组合重新估值的方法。目的是了解该资产组合对各种风险因素所发生变化的敏感度。可以对组合中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压力测试。可针对资产组合在几乎任何方面特殊变化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结果通常是资产组合变化的估计数。这种变化经常表示为某种尺度衡量的资本所受到的影响,以了解所涉及机构的净值对有关风险的敏感程度。

(4)加总的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既可针对投资组合进行,也可针对一组金融机构进行,即加总的压力测试。加总压力测试的目的是,帮助监管者识别金融体系中可能引发市场混乱的结构性脆弱性及总的风险暴露情况。加总的方法:一是自上而下(使用汇总数据或宏观数据来估计冲击的影响);二是自下而上(以具体的投资组合数据为基础进行估计,然后汇总)。

4.压力测试所测算的风险类型

压力测试所测算的风险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其他风险及第二轮影响。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交易对手或债务人无法履行合同责任的风险。它指一项资产的现金流无法根据合同协议完全得到支付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从收集信贷资产质量开始,如监管部门将其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

具体方法:(1)准备金法:预期信用损失,新的car=(原资本-增提拨备)/(原资产-增提拨备);(2)不良贷款法:未预期信用损失,将npl对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回归;(3)合并:调整后的car=(原资本-增提拨备-未预期损失)/(原资产-增提拨备-未预期损失)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可能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价值的风险。

利率风险可用重定价缺口模型、到期日缺口模型和久期模型进行研究。

重定价缺口模型:资产的利息收入和负债的利息支出的差异,即净利息收入=gapi*ri

到期日缺口模型:到期日缺口=资产的加权平均到期日(ma)-负债的加权平均到期日(ml)

如果利率上升同时金融机构的到期日缺口为正(ma>ml),那么该机构资产价值下降幅度将大于负债的下降幅度,从而减少其权益或净财富。可见,加权平均到期日可以提供利率风险暴露方面的有用信息。

加权平均到期日也不是衡量利率风险的最佳方法。一家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到期日是匹配的,但如果它的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的产生时间是不一样的,仍有可能面临利率风险。

久期模型:久期缺口=资产久期-负债久期

久期是衡量资产的利率敏感性的指标,它既考虑到了资产的到期日,同时也考虑到了现金流的产生时间(即,以现金流的现值为权重,对到期日进行加权平均)。

(3)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价值的风险。

汇率风险可能是直接的(金融机构买入或持有外汇头寸),也可能是间接的(金融机构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持有的外汇头寸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信誉)。甚至,汇率风险还有可能来自于本币头寸(如果该本币头寸与汇率有关)。

最常用的外汇风险暴露测度指标是机构净敞口外汇头寸(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推荐,应包括净即期头寸、净远期头寸、确定会被要求履行且可能无法撤销的担保、尚未记入但已全部进行套期保值的未来收入/费用、以外币计算利润或损失的其他任何项目等)。

由于外汇风险暴露变化频率高且幅度大,因此压力测试的结果很容易过时,尤其是当压力测试基于监管报告或金融机构的年报时。为及时掌握汇率风险的新情况,必须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新数据,同时补充以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历史数据。

(4)其他风险

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变现资产的风险(如减价出售)。筹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获得足够资金来及时履行支付责任的风险(缺乏筹资流动性经常被看作银行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的关键信号)。

商品风险:因商品价格变化而产生的银行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的市场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潜在损失。

股票价格风险:指股票价格变动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以及表外项目价值的风险。

(5)第二轮影响

如果某个假设情景或冲击的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资产组合的行为将会发生变化,组合结构也会重新调整。

第二轮影响可能表现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直接信贷损失、受冲击银行的更高融资成本、以及对总需求产生影响的资产组合调整。

5.压力测试的运用范围

(1)测量异常但是可能发生的巨大损失事件对于投资组合的冲击。

(2)评估机构的风险承受特性,即风险容忍度。机构可以使用敏感性测试来计算其投资组合对于风险因素变化的敏感性水平。一些机构还使用压力测试来验证其var模型假设的概率分布是否适当。

(3)优化并检验经济资本配置,检验公司各类别投资组合所分配的资本是否充足以及相应的资本配置的限制是否合理。

(4)评估业务风险。压力测试的创新用途之一是应用于长期经营计划。一些机构不仅考虑压力事件对其资产负债表内及表外各项目价值变化的影响,而且还考虑到压力事件发生的随后几年收益来源所受到的影响。据此管理层能够了解这种类型的压力事件对其长期经营是否是潜在的严重威胁,进而判断其支撑长期业务经营的资本配置是否合理。

三、fsap以及压力测试在

四、fsap及压力测试的应用前景

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fsap目前已经成为被广泛接收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它也成为基金组织加强对成员国监督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有115个imf成员国和地区(含香港特区)已完成了fsap评估(62%),10个国家正在进行评估,14个国家承诺将参加。总数占成员国和地区的74.6%。

基于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客观需要、fsap框架的应用价值以及imf不断推广fsap的现实,我国于2003年~2005年开展了首轮fsap自评估工作。

面对经济金融全球的日益融合,加入fsap并运用压力测试技术来监测和评估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已成当务之急。尽管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压力测试的探索和实践,这必将大大推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相信通过对fsap和相关评估方法的学习和实践,能为我国尽早加入fsap奠定一定的基础。

金融工作前景篇6

金融学

谈到金融,脑海里就会浮现一种场景:满满的金币在容器中不断涌出,一沓又一沓的钞票在印钞机中滚动以及证券市场里热烈交易的场景和证券交易所那个不停滚动的股价显示屏……金融总是能给人心潮澎湃和心跳不已的感觉,那种资本的感官冲击力无法用言语描述。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支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具有很强的靶向性,它无不体现了资金的流动规律和经济活动,它的课程也带有很浓郁的商业气息,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国际贸易、公司财务、保险学原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都是较为重要的课程,每项课程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这有利于金融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能胜任不同分支方向的岗位。

?襊就业前景:

金融学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大范围的就业学科,它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人力资源的高端市场,各大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都是金融专业的忠实雇主。刚参加工作的金融学毕业生从事的就业方向也较多,其中有经济预测分析与关系咨询岗位、对外贸易人员岗位、基金经理岗位、股票分析师岗位、证券经纪人岗位等等,这些岗位都是较为符合金融学的专业特点的。

有资料显示,在2011年行业平均工资排行中,非私营单位中,金融业一举力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再夺第一名,平均工资达到9.13万元。同样,无论是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最高工资行业排名中金融业都是所有行业的薪资翘楚。可以说,金融业的高工资,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光鲜靓丽的生活方式都成为了无数青少年填报志愿的首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将该专业捧成了大热门,因此该专业排名靠前的院校报考难度也是逐年递增。

?襊推荐院校:

金融学专业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专业学科,金融学王牌院校众多,在高手云集的高校里尤以中国人民大学最为抢眼,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比较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表现突出,师资雄厚,专业实力强;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堪称全国一流;中央财经大学自不必说,在业界里享有较高的声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同时工科老大清华大学的金融工程、微观金融也走在我国最前列。

外国语言文学

想象一下马尔代夫柔软的细沙和洒落的阳光,澳大利亚童话世界般的水底大堡礁和五彩的鱼群,还有日本秀美的富士山和风光旖旎的北海道……其实,旅游的魅力不仅限于对于风景的欣赏,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与当地人的交流,融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去。因此,掌握一门外国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大多数的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语言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性的辅助技能,而不能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纵观国内的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几年后英语能力将会逐渐消退,缺乏相应的竞争力,同时购买英语服务的消费体都倾向于聘请专业的英语专业人员,绝不会做那些“不专业”的事情。

外国语言文学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名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式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等等11个二级学科专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外语专业,一般来说,小语种如西班牙、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都可谓是炙手可热。正因为其稀缺性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小语种正以一种一发而不可收的势头直奔而上。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说,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需要同学们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语言感觉,其主要课程有外语听力、外语口语、外语写作、外语国家概况、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管理等。

?襊就业前景: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国际跨国企业或国内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商务管理或文秘工作,也适合在中等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文秘等工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与外国机构及职员交流的机会越来越频繁,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各高校都积极培养各种外语类人才,但是比起目前蓬勃增长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其数目还是相对较少,优秀的外语类人才在未来社会将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

?襊推荐院校:

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排名上看,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是值得信赖的高等院校,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因地处皇城北京,外语文化氛围浓厚,师资力量强大,实践机会较多而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绝对是向往外语专业的学子的首选之地。

土木工程

近期,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调控成果,坚决防止房价反弹。随着国家进一步对房价进行调控,有些家长开始担心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途了,但是建筑行业不仅仅是住房项目,土木工程的辉煌不会因为住房项目受到打压而褪去其原有的光环。

金融工作前景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37

我国互联网的进入大众视野起源于2013年年底,余额宝横空出世,自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拉开了大幕。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有传统的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创新、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2014年腾讯推出理财通、2015年的蚂蚁聚宝、京东金融、卡拉卡理财、小米金融、2016年的微理财,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丰富了我国金融产品体系,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对高职金融类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高职金融类专业应结合自身现状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职金融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后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的指南,决定了一个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许多高职金融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滞后,已经不能落后于时代和信息化对金融的要求。以我校为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保险、证券行业基本操作业务技能和营销能力,能够胜任保险或证券营销、客户服务、基层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并能从事银行、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等金融相关行业营销及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以看出我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是比较务实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主要培养人才的方向还是集中于传统金融企业的一线服务人员,而忽略了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大量的就业机会。

1.2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金融发展的现状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脚本,只有教学内容选取得当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目前很多高职金融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没有及时根据日新月异的金融发展进行调整。以我校为例金融管理专业目前开设的主要专业相关课程主要有金融学基础、银行综合柜台操作、银行基本技能、保险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操作实务、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个人理财等,明显可以看出缺乏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课程。

1.3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松散

课程体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的体现,也是培养一个一个学生基本依据。目前大多数高职金融类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大的方面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展开时又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个性化发展模块。总体来看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而过多的笔墨放在了基本素质模块中开设的课程,而压缩了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并且个性化发展模块之间油柚很大的重合,整个课程体系相对较为松散。

1.4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除了以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外,其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不多。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对于经济金融生活中的最新的发展情况,缺乏必要深入的分析。有的老师上课时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化,实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2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金融类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1从单一的金融人才需求到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单一。高职类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历的特点大多数金融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一线服务岗位,所以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自我表达和客户的沟通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职类院校学生优势在于上手快。现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门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单一话,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强调的是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即懂得金融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同时掌握相应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并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

2.2从传统的金融就业岗位到多元化的金融就业岗位的需求

高职类院校传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证券公司柜台服务人员、证券公司后勤人员、证券投资顾问;保险公司电销人t、保险人与经纪人、保险公司后勤人员;银行柜面人员、银行大堂经理;小贷、担保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营销人员、内勤人员;各类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等。而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行业,催生了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就业岗位,更多的注重学生的营销和沟通能力。

2.3整合互联网金融思维融入到课堂知识点的需求

老师是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载体,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当今,需要我们教师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我们在课堂中介绍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不能空讲,必须是建立在对该产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由于教师的天性,很多老师个人理财形式相对较为保守,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这样在教学时肯定是比较教条的。所以在教学时整合互联网金融思维融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职金融类专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3.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以及互联网货币。高职金融类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不能再把眼光放在传统的金融就业岗位和传统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而是要抓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就业积极影响,顺应时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没目标。

3.2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以往的传统的金融知识点介绍,一定要按照金融行业最新发展的现状介绍和整合教学内容。使得高职类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真正的能反映目前金融市场的变化,而不是与现实脱节,让学生受益。

3.3重构教学课程体系

结合互联网企业对金融类专业人才规格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构建了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金融类职业资格标准、满足安徽经济特定需求、融合创新创业意识的“岗位课程+认证课程+订单课程+创业课程”的“一核心三支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4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采用翻转课堂、mooC、微课堂等教学方。通过模拟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校外中期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等“体验式”教学手段,强化金融仿(全)真性实习,通过动手动脑的实战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职业氛围,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全真或仿真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非常直观地感受实际现场的氛围,可以缩短课堂与实际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实训的兴趣,提高实训效果,也能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尽快适应环境。

3.5注重教师实践能力、互联网思维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可以通过培养与引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就需要大量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的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同时也需要聘请校外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构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我们实行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实践锻炼,下互联网金融企业顶岗实习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培养教师的互联网思维。

3.6继续引入和深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校企合作

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具体指导学校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邀请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共同制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骨干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拟定教学计划,聘请企业的实践专家和行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实训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知识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为了突出高职金融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应用实例,实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将最新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教材。充分发挥了校内教师理论强,校外一线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体现“知识新、内容实”的高职教材特点。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深度合作,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毛金芬.“互联w金融”下高职金融课程整合的效率评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396.

[2]陈意新.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4):156158.

[3]潘美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12):2022.

金融工作前景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背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一、前言

国有企业是国内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做好自身的各项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极容易发生一些财政问题,国有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积极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自身经济活动的平稳运行。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的问题

(一)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很多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该项工作所给予的关注度不够高,通常情况下的财务管理还是只停留在了收支管理和财务核算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其中容易出现一定的漏洞,影响到了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当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足以有效应对危机[1]。

(二)国有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模式缺乏竞争力

金融危机将会给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生产管理方面。一些国有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工作还处在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之下,国有企业自身使用的市场营销模式不够先进、合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不能够良好的发挥有效作用,不利于国有经济的全面健康增长[2]。

三、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和方式

国有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容易产生于一定的财务危机,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措施加以应对,提升财务管理的总体效果和水平。

(一)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市场营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营销模式,改善自身的营销策略。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做好市场营销的各项工作。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观念,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营销模式和经营策略。国有企业创新自身的市场营销模式,需要对于市场的变化情况有着较为敏锐和准确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还需要保证市场营销模式,能够和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相适应[3]。

(二)国有企业需要设置好相应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的良好设置,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国有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生产和管理工作出发,设置出有效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之中,需要积极有效的融合了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规划情况。国有企业在设置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资金的事前准备工作,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通常情况下,金融危机的发生,将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市场和资金造成负面影响,这时候做好目标设置管理工作,将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危机[4]。

(三)积极开展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做好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的结合工作

国有企业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需要针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并将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结合。金融危机发生时,将会直接冲击到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想要将财务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需要积极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主要是将企业自身的各项风险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风险的表现情况和后果进行有效控制[5]。

四、结束语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了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国有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模式缺乏竞争力。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有效方式,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比如说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国有企业需要设置好相应的战略目标,以及积极开展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做好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的结合工作。

作者:郝奥宁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财务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京宁.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2):58-61.

[2]刘利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以金融危机为背景[J].会计之友,2010(12):122-124.

[3]王新春.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8):90-91.

金融工作前景篇9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分析

网络通讯是互联网金融最主要、最基本的特性,同时兼具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特点。首先,网络金融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其受理的大部分金融业务是自主形式,即具有用户反馈速度快、受理时间短、服务内容及类型丰富多样、业务更新速率大等基本特征;其次,网络金融基本上能够实现对任何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操作和处理,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和常规的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人性化特点更明显。

(二)互联网金融中的潜在风险

由于互联网内部的风险令金融领域可能遭受到网络欺诈、信息窃取等一系列威胁,当中也包括银行系统自身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信息资料被盗取,严重的还会导致金融行业犯罪事件出现等。而这一系列金融风险最终的承担者通常是商业银行本身,互联网金融模式导致的风险和以往的金融模式相比之下,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更不容易控制;除此之外,网络金融的进步也表明金融领域的组织架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像商业银行等金融实体机构,应当更加注重对其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能不能令银行在网络金融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成为了现阶段钳制我国实体银行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

二、互联网金融管理环节普遍出现的问题

(—)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措施不够完善

对风险的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管理工作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不少银行均十分注重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例如借助手机短信发送网络银行的登录码、提醒用户其资金流向和变动等、给个人用户创设各种账户等等。然而,由于用户自身的很多行为并不受银行管理,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经营单位对每一名用户的风险进行预警、检测。但是,在用户行为的风险防控方面,银行的管理能力出现了明显的缺陷,而这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此外,网络金融管理的风险除了来自互联网的部分外,还有来自银行本身的风险,网络背景下银行等金融实体的内部金融犯罪变得更为普遍、简易,现今大部分金融实体对于单位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依旧不够到位,尽管大宗资产的私自挪用能够被有效及时地阻止和规避,然而,属于小规模的网络诈骗行为依然无法被明令禁止,有些银行内部员工借助自身职权谋取私利,从而给银行机构和用户方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也是网络金融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二)高水平的投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

在网络背景下使得银行等金融经营组织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网络金融管理的根本目标,这也表明金融经营单位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对资产的再利用,也就是说开展投资及贸易等一系列其他的商业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资金链的周转及资产额度的迅速提升。但是,网络金融背景下的投资管理和以往的金融投资管理并非一模一样的。第一,网络金融环境中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金融自身的特征,大部分风险因素具有不可控、不可预知的特点,比如说将虚拟机构作为基础的大规模集资性的互联网金融投资行为,它的真实性、可靠性通常难以取证;第二,对网络金融投资环境造成影响的要素多种多样,除了国内政府对于网络金融实行的监管措施以外,也受到诸如国内金融业自身发展情况、外企及外国互联网金融状况的影响,如此一来便对国内金融行业的投资准确性产生了不小的挑战。同时,这也表明,在目前网络金融环境中的投资活动,要想更加合理准确,投资管理银行以及有关的金融机构中需要具有大量的高级人才,专门负责对各种投资环境及投资活动的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但是,现实情况中大多数国内金融组织和机构中此类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这也是困扰互联网金融菅理的突出问题。

(三)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呆板、陈旧,缺少创新

财务控制自始至终都是网络金融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不管是金融实体环境下,或者是网络金融环境下,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迅速提升金融产业自身竞争力的唯一内控手段,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的手段及途径也涉及金融业内部各业务的展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实体机构更应当加快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令有限的资金获得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令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从而迎合互联网背景下客户的实际投资需求,以及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然而,从本质上讲不管是银行还是另外一些金融经营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力度都远远不够。依照相关数据统计,银行的财务管理偏重核算,忽视管理的情况数见不鲜,这样一来便会导致财管机制的不规范;此外,国内商业银行持续增强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但是在银行成本核算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其实际操作性,才能够保证财务管控不仅仅流于形式,另外一些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管理模式较为陈旧、结构混乱、规模小等限制性因素,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一些常见问题。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已逐渐成为网络金融管理环节讨论的关键话题。

三、互联网金融管理的强化措施探讨

(―)依照网络金融的基本特点强化风险控制

由于网络金融风险类型的多样化、来源的复杂性特点,对于各种风险实行的措施必然不同,过分要求银行以及其他金融组织对网络金融风险实施全面、综合的防范措施是不现实的,通过对网络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常规的金融风险防范均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就说明风险控制行为并不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的要求。网络金融和网络发展的基本特点保持一致,所以说,强化风险控制并且进行防范的重点就在于对各种风险来源建立专门的管理体系。换言之,就是说银行组织结构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调整,内部岗位更加精细化,这也是今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专门设立网络金融风险预测及规避组织,实现对用户个人资料的跟踪,可以借助手机短消息等手段向他们提示风险,有必要的话,还应当给用户开设单独的网络金融账号,令其和实体账户区别开来,接着设置有关机构实行客户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网络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强化社会信用体制、规避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领域的稳定发展。国内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对企业、个人信用体系进行完善,并对它们做出客观的评价;至于银行内部,必须构建专门的监督部门,就网络背景下内部风险控制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

(二)注重投资管理的人才培养及意识培养

现阶段,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网络金融环境的特点,注重对专业化投资管理人才的引入。以下是对金融机构相关人才引入方面的具体建议:首先,投资管理人员除了拥有过硬的金融理论知识、理财知识和一定的沟通技巧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户的交流当中可以维持银行与客户间的良好关系,同时拥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其次,投资管理人员应对网络金融环境的转换拥有专业的判断、对投资活动的敏感性,可以及时做出准确的辨别。对于银行内部来讲,应当进一步强化金融人员的专业程度,特别是CFp、aFp等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应当进一步放宽政策,扩大人才的引进范围,更加重视专业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培养。

(三)以成本核算为前提改革财务管理

财管模式的改革创新通常集中于金融组织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由于在网络金融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经营单位的成本结构出现了大的变动,必须把成本核算弄得更清楚,才可以开展另外一些方面的财务管理改革。以往的成本核算必须进行改革,它需要依照产品及客户的多元化特征,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转变,借助经营成本进行全面、综合的预测分析,果断丢掉收效甚微的现有项目,追加对未来更具发展前景的项目的资金投入,同时在日常的成本核算工作中,选取更加适合的成本支出分配模式进行摊销,做到对费用支出的全面控制。此外,国内商业银行的作用逐渐朝着服务性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服务成本的控制,通过动因分析法及本量利分析等各种先进的分析方法,细化目标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配,来延伸银行的价值链。

金融工作前景篇10

一、湟源旅游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湟源县相继开工实施了丹噶尔古城保护性修复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使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以丹噶尔古城景区为中心,日月山、赞普林卡、石刻公园、人民公园、乡村农家乐、华石山、宗家沟、北极山公园、大黑沟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补充的旅游景点网络构架已基本形成,以丹噶尔古城品牌为核心,茶马商都、排灯之乡、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王母故里等为补充的文化品牌群雏形已初步形成,为今后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于2009年5月正式对游客开放的丹噶尔古城景区对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极为明显。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00余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7%和21%。随着湟源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各类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在全县兴起,目前,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有1947个,从业人员2921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82万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

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

湟源县目前开发的旅游项目以丹噶尔古城景区为中心,以文物旅游为主要形式。文物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目前文物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游览观光为主要形式,旅游产品供给仅仅满足于讲解员的简单介绍,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反而被忽略。例如:历史上,作为茶马古道重要场所的丹噶尔古城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而游客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根本无从体会,从而导致游客兴趣索然,走马观花看完之后再不愿重游。旅游重复率和滞留时间不能随景区景点的增多而提高和延长,导致旅游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游憩方式缺乏创新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一次旅游过程中也希望通过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方式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旅游体验,但目前的文物旅游产品多是参观型产品,能够让游客参与的产品很少,且模式陈旧僵化。虽然丹噶尔古城修复新建了东西城门、牌坊、民俗宅院、博物馆、丹噶尔厅署、洋行、文庙、昌耀诗歌馆、羌笛乐宫演艺大厅、火祖阁等主要景点,沿街设置小品景观,街道和店铺照明设施全部采用湟源排灯代替,并策划编排了“羌风流韵”原生态舞蹈、城隍庙会、“署衙升堂”、文庙祭孔等文化活动,但是提供给游客的主要游览形式依旧以游客观看为主,游客作为表演者或者参与者的成分很少,游客根本不能从各类表演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无从感受到古城游览的快乐和情趣。

(三)拆旧建新中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丹噶尔古城内不少文物古迹正面临着商业经济的冲击和旅游经济错位开发的严重威胁。如今在丹噶尔古城内的街头小巷,到处摆放着鱼龙混杂的古玩字画,小商贩向游客兜售着各种各样毫无丹噶尔古城特色的纪念品,将历史悠久具备无限文化底蕴茶马商都改造为商业街,侥幸存留下来的古建筑孤零零地散落于现代商业群落的包围之中,历史街区的格局和氛围被破坏殆尽,而在景区内修修补补或精心仿建甚至拆旧建新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三、金融支持旅游发展的建议

基于湟源旅游开发的现实状况,亟需对湟源的文化文物旅游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科学化的改造升级,这就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一)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1.加大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费用消耗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中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全县主要景点交通建设情况,对已立项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及时跟进,避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配套资金不足而造成建设停滞。虽然,湟源县周边具有很多有价值的旅游景点,如日月山、青海湖、扎藏寺、西王母昆仑文化故地,但是距离丹噶尔古城有相当的距离,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旅游景区之间的主干道公路建设,提升连接旅游景区道路等级水平。

2.提高重点景区项目的信贷满足率。金融机构要把支持重点景区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信贷投入、利率优惠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支持丹噶尔古城综合开发、日月山景区开发、大黑沟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西王母昆仑文化故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3.及时跟进旅游工程配套建设。金融部门要及时跟进旅游工程配套建设,加大对星级宾馆、城镇电网改造、集中供热、供排水以及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配套工程的信贷投入,重点扶持有特色、有效益的旅游项目,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促进旅游收入增加。

4.支持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依托独特的藏民族风情和良好的高原生态资源,加大休闲度假、体育健身、生态旅游、自驾游、野外拓展训练、“农家乐”等休闲生态旅游项目的有效信贷投入,及时满足休闲生态旅游项目的融资需求。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加强经营管理,凸显服务“三农”的优势,全力支持休闲生态旅游发展。

(二)提高信贷服务质量

1.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旅游资源信息共享。人民银行要通过金融机构联席会议等平台,加强组织和协调各金融机构与政府各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个体经营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对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行调研、论证,寻求最佳支持方案。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信贷资金管理方式,优化信贷结构,简化贷款手续,提供利率优惠。政府部门应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让金融机构适度参与旅游项目的前期考察、规划及后期开发的全过程。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旅游企业项目库和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建立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2.优化金融网点功能,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旅游业提供优质的消费结算服务。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调整优化网点结构布局,依托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对信誉高、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的景区可试行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形成一体化旅游金融服务。在重点景区(点)的宾馆、商场,推广安装poS机,增加atm机,优化旅游消费卡受理环境,创建一流的用卡服务环境,为旅游实体提供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旅游业和金融业的互惠共赢。

3.提高信贷服务,增加信贷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旅游企业量身订造投资计划和财务计划,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资金需求。要积极争取上级行对旅游信贷资金的支持,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创新信贷业务方式

1.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开办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并针对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特点,积极探索以未来收益权、旅游景点门票收入和景点资源等为质押的信贷产品,增强信贷资金有效供给能力。

2.搭建“旅游企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三方沟通联系平台,实现融资信息共享。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进一步实现“担保+企业+银行”模式,破解旅游企业贷款难的瓶颈。

3.扩展旅游企业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可根据旅游企业所需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企业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对象,扩展旅游企业贷款授信面。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应尽量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国有商业银行需立足县域,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按照不同的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确保项目进度与企业贷款的合理衔接。对散、小经营户或中小企业采取联保方式,解决单体企业或经营户资信不足的问题。

(四)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旅游开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