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建设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1:59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作用;问题;对策

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内容,为了更好地完善一体化规划工作必须要抓紧进行道路建设,通过网络化道路建设发展全面开展农村道路建设的相关措施。

1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中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1.1网络化发展

乡村道路建设是整合城乡发展的要素,是发挥“以城带乡”辐射作用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重要作用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一体化、生活质量和保障一体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道路建设能够为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建设提供网络化发展的可能,并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首先,道路建设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在建设过程中自然要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这就为城乡的统筹发展提供了前导性调研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单纯的产业模式建设,而是有着城乡整体化布局的网络化建设作用,能够从道路网络的角度上将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进行整体化的规划,与传统的道路建设规划程序有别,这种一体化的规划必然会带来更为广泛的实际发展效应。例如:319国道黄桥大道建设过程中,就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商业发展区域进行了整合研究,从网络化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规划先行,桥建设定位在都市农业休闲区、地方特色商贸区、高档优雅住宅区。另一方面,进行了建设分步实施,全面实现了城乡同步发展建设的目标。总之,道路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建设项目,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先行先试,主动探索,统筹抓好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建设,保证尽快地统筹城乡规划,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1]

1.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

道路建设对产业化结构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道路交通自然会影响产业布局,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化形式,全面促进了统筹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的表现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1)道路建设提供了运输能力。运输能力是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持,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2)激活了农村农业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全面激活了农业经济的发展。(3)乡道路一体化,有利于破解二元机制的予盾,方便城乡居民的出行,缓解城市压力;有利于统一规划和道路客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有利于有效规范客运市场,为广大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城乡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和共同发展。总之,城乡一体化规划下的道路建设能够将城市和乡村建设融合起来,优化配置。建立起城乡一体的规划制度。在市、县域范围内,制定包括市区和乡村在内的长远总体规划,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在规划中,要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区域功能定位,合理安排。

2当前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公路密度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由于在早期建设过程中缺少规划,使得公路建设过于草率,出现了很多公路密度过大、地区差异等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建设的长远规划,同时不均衡的发展现状也使得公路的使用情况出现不同的问题,公路的快捷运输出现隐患。[2]

2.2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严重

我国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道路建设,由于农村道路原始情况不佳,弯曲、坡度等问题严重,加上修缮不当往往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导致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2.3农村道路建设资金问题严重

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道路规划和全面建设陷入困境,年久失修的公路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一体化道路建设。

3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的对策

3.1做好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要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估价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道路网的规划。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节约资金就盲目进行建设,这样与城乡一体化规划相悖,往往会产生过多的建设问题。要做好交通规划,首先要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道路所占面积,满足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要求。其次,要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最后,要加强自身艺术审美观点,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3.2拓宽资金渠道

利用好市场,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级政府争取,向市场筹集资金,向群众筹集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征收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通过相关部门内部挖潜,压缩各种经费开支来支持乡村公路建设;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带头捐资,通过对大型企业的资金筹措获得资金,利用公路广告设施获得市场经济的资金回收。这些资金的渠道都能使得农村公路建设获得更多的资金,避免了资金不足引发的建设问题。

3.3实施道路建设措施

针对道路维修情况不良的情况,农村道路建设必须要全面巩固相关的建设措施,首先要全面建设农村公路联网工程,通过公路网络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完善。二是要针对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实现道路亮灯工程。在主干线公路上尽量安装路灯,实现全面的“农村光明”建设。三是实施全面维修工程。对车流、人流量大,路面破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进行大中修,四是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为了保障公路安全,对一些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事故频发的路段进行改造。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中道路建设对产业化建设有经济促进作用,对城乡网络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积极面对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拓宽资金渠道、实施道路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2

abstract:RuralroadisanimportantpartoftraffichighwaynetworkconstructioninChina.thenewruralconstructionstrategygreatlychangedthefaceoftheruraleconomy,ofwhichtheruralroadconstructionprovidesapowerfulmotivationforruraleconomicdevelopment.Butduetotheconstructionandoperationprocess,lackofthenecessarysurveyanddesign,andthecorrespondingmaintenancemeasures,theruralroadsappearedaseriesofproblems,whichhaveseriouslyimpactedthedrivingsafety.throughinvestigatingand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highwayinthesouthareaofJiangxiprovince,thispaperexpoundstheproblemsfacedbytheruralroadandthecauses,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乡村公路;新农村建设;开裂塌陷;防治措施

Keywords:ruralroad;newcountrysideconstruction;crackingfailures;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69-02

0引言

乡村公路主要包括市郊各县、乡、村之间的地方性公路,还包括国道、市政道路之间的各种环线和专用公路,是县道、乡道、行政村的公路所组成的道路网络系统,是我国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极大的改善了目前农村的生产生活状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新农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是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先行条件,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地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要求。但是由于乡村公路涉及建设资金短缺、养护体制不健全、养护技术和人员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新修建或改扩建的乡村公路出现大量病害问题[1~4],

严重影响了乡村道路行车安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赣南地区某些乡村公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常见问题分析

据调查,赣南地区乡村公路的损坏[5]主要包括路面开裂、松散、路基沉陷及边坡失稳等问题。

1.1路面开裂根据调查,赣南地区乡村公路多发育横向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1~5cm,最大宽度可达10cm以上,根据各种开裂因素不同,公路裂缝可分为沉降裂缝、收缩裂缝和反射裂缝[6];其中沉降裂缝在赣南地区发育较普遍,出现路面开裂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材料应力松弛性能不足、昼夜温差大以及混凝土强度不够等因素,其次是施工质量差,公路施工前未对路基进行合理的处理,路基压实不均匀以及改扩建过程中新旧路面衔接不当,导致路基承载力不够,加之车辆荷载反复作用导致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路面开裂。

1.2路基沉陷路基沉陷[6]通常是由于地下水入侵、路基强度不够、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等因素而形成的,特别是在过沟段路面,沟内常伴有常年流水或季节性流水,将对路基面产生冲刷淘蚀,进而引发路基塌陷问题。

1.3边坡失稳边坡失稳是目前交通公路面临的通病。赣南地区多为山地地貌区,乡村公路线路规划工程中,多选择沿山施工开挖,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高陡边坡,受建设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乡村公路缺乏必要的防护支挡措施,多数边坡均处于状态。边坡坡体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与岩体组成的双层结构或全~强风化岩体单层结构,其中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结构松散,局部可能含有少量的砾石。岩土体之间呈不整合接触;全~强风化岩体结构面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公路运营过程中,特别是降雨条件下,由于边坡未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乡村公路边坡出现边坡失稳导致局部地段产生塌方的可能性大,严重影响了公路的运营安全。

2对应问题的防治措施

2.1关于公路路面开裂裂缝的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7]。预防措施主要从工程施工前期处理开始着手,工程施工前期对公路沿线进行工程地质勘查;施工前期对路基进行清理,特别是对路基松散层的清理工作;对该改扩建公路注意其中新旧公路的衔接,对特殊地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其二,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工程材料质量,特别是混凝土强度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条件,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公路面相应路段设置分缝,以缓和交通荷载对公路的碾压作用;工程施工完成后,建立健全公路路基养护制度。

对于公路路面开裂的处理措施,首先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避免微小裂缝引发路面产生大规模变形,对已有的裂缝采用普通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进行回填处理。

2.2路基沉陷的防治措施关于路基沉陷主要应从施工和养护方面进行防治处理,其中工程施工时对路基处理应确保强度、夯实度的指标能够到达要求,对过沟路段设置排水涵管等设施,以便及时排出沟内流水,避免水流对路基产生淘蚀;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及时排出路面积水,加强对路面情况进行检查检测。对已有的塌陷区域,应明确其塌陷范围,选用合理的砂石料对塌陷路基面进行回填夯实,并重新铺筑路面。

2.3关于边坡稳定性问题边坡失稳问题的防治必须从山区公路规划选线过程中逐步实施进行,在公路选线前期,因对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条件进行系统调查,尽量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深挖高填现象;加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对可能产生的深挖区进行重点勘查,查明并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施工建设完成后,对危险性大的边坡应进行相应的治理防护工作,在进行边坡工程支护的同时,尽可能恢复坡体原有的植被特征。

3总结

赣南地区乡村公路是目前国内乡村公路所具有的普遍现象,公路修建未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是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由于乡村公路资金短缺、工程施工质量差、公路养护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也是其中的影响公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离不开交通公路,但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乡村公路的运营、保障行车安全,乡村公路修建应从公路病症的源头抓起,加强乡村公路工程地质勘查,使工程设计、施工进一步标准化,公路运营养护规范化,才能保证乡村公路平稳运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雪阳,刘文伟.乡村公路建设及养护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关系[J].公路与汽运,2008(4):46-48.

[2]任建军.探析乡村公路管理与养护策略[J].养护天地,

2010,19.

[3]徐福春.乡村公路常见病害成因分析以及对应措施[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24:156-157.

[4]张帅帅等.浅谈乡村公路常见病害成因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5]张见超,宋亚林.浅析我国乡村公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建筑,2008(3).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3

【关键词】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

乡村公路对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农村地区资源开发、疏通和扩大农产品信息交流渠道、改善农村投资环境、转变人们思想观念、促进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搞好乡村公路的“建管养”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也事关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乡村公路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线

(一)乡村公路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乡村公路通过加快资源开发,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例如由于土质路、盘山路变成油路,可使偏远山区的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促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均上新台阶。

(二)乡村公路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乡村公路不仅促进人员交流、物资流动,也加快了经济、商品等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农民群众信息灵通,与外界交流频繁,观念随之更新。不断完善的乡村公路交通网络是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基础,而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又带动当地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广大农村居民在向城镇居民转化的过程中,各种需求相应增长,由此拉动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三)乡村公路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以黄帝陵、壶口瀑布和红色革命旧址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是延安的一大优势资源,而公路是国内外游客赴延安观光旅游的主要通道。随着境内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的新建、改造和整修,延安以“红色旅游”、“黄河壶口瀑布游”为特色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四)乡村公路大大改善了农村民生。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交通条件仍然是阻碍其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偏远地区,不仅出行成本高、难以获取基本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丧失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工作机会。然而乡村公路的建设与后期的管理养护,以及其带动的相关行业,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另外,乡村公路的发展还改善了农民就医、求学等条件,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渐趋于一致。

(五)乡村公路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乡村公路修通以后,农用车辆(三轮车、四轮车等)迅速发展起来,这些车辆不仅代替了田间耕作的牲畜,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从繁重的农田作业中摆脱出来,而且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效率。尤其近几年来,除小型农机具外,不少大型机械也通过乡村公路进入农村,由此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六)乡村公路丰富了农民的头脑,开阔了农民的视野。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民市场观念增强了,商品意识提升了,相应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旅游和餐饮、手工制作和修理等二、三产业及外出打工的人员也增加了。此外,乡村公路使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科技以及感受城市文明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二、乡村公路“建管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一些乡村公路建设没有考虑整个公路网络协调,甚至未能达到公路通行设计要求。乡村公路基本上都在原有老路上改建,既受地形环境限制,规划技术性差,又受既有的经济条件制约。由于大多数地区农村经济薄弱,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有限,使得乡村公路建设造价低,施工不顾质量。为此乡村公路建设中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地段乡村公路路况较差。同时乡镇各自为阵,使乡村公路不能真正满足农民便捷出行的需求。

其二,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分散,后期养护需要一大批资金,是直接制约乡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镇,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资金很少、或投资分散。同时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导致乡村公路建设资金减少,不少镇(乡)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

其三,一些地方建成的乡村公路存在质量瑕疵。公路质量问题是影响客货运输安全、时效、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由于乡村公路资金少、项目小、标准低、项目分散、技术人员相对短缺,致使部分乡村公路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前期设计时对地质、坡度、天气等因素考虑不全面,导致雨天坍塌不断,坑槽连片,从而使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二是重路面建设轻配套完善。不少农村对公路的概念就是“有路面,能通车”。而对于路肩、排水涵洞、边沟、险危路段警告标志、限制标志等配套设施,则没有考虑或因资金因素无法考虑,致使路面存在安全隐患。

其四,乡村公路缺养、失养现象严重。调查发现,乡村道路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被动养护和无人养护现象。不少路段修好后再也无人管护,任其自生自灭;有的陷入“修—坏—再修—再坏”的怪圈;有的路面坑槽无人填补,水沟堵塞无人疏通。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养护经费无着落。要看到筹一笔钱修路相对好办些,但年年月月都要筹钱养路却是一件困难的事;二是一些乡镇公路管理站人员变动频繁,遇到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在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等方面得不到群众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成为制约乡村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五,乡村公路管理滞后于农村交通发展步伐。目前不少乡村公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管现象:一是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爱路护路意识差,常在路上堆放杂物,建筑房屋时经常以路为场堆放沙石、水泥、预制板等建筑材料,既阻碍交通又极易酿成事故;二是超限运输车辆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坏,而乡村公路治超显然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三是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如路标、急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给车辆行驶造成不便,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乡村公路建设的原则与要求

一是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地区的各类道路建设。而通往各建制镇和建制村的公路,又将与未来新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使得自然村和行政村的分布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编制规划。因此,乡村公路建设必须积极而稳妥,必须以新编制的县域城乡居民点规划为依据。

二是减轻农民负担。乡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维护农民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广大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乡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地方政府要完善乡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或个人捐资,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要建立健全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乡村公路建设中去。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足额按时到位,不得留有资金缺口,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支付。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公示,切实加强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四是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乡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强化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各县、乡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并且把责任落实到位;要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与配合,加强监督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研究解决方法。对筹集的资金要排专人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及时调度。质量管理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落实工程建设的质量检查管理,确保建设的快速高效,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

六是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一是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该建立“企业自检、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四级保证制度。在竣工时应实行“项目法人初验和交通部门竣工验收”的验收方法。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路建设管理方式。尤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要把好材料进入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等五个关口,把质量监管落实到位。三是严格控制进场原料质量。要做好对水泥、石灰、沥青等购进材料的合格检测;要做好对工程各项目如路面压实度、石灰含量等方面的质量指标检测和控制。

四、对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树立养护意识,使公路“建管养”工作协同推进。要克服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树立“三分建,七分养”的意识;要克服公路有损坏群众会自行解决的放任思想,树立公路建设政府投入、公路养护政府有责的使命意识,高度重视和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工作;要克服乡村公路新修不久、养护问题慢慢来的懈怠思想,树立加强、改善养护现状的紧迫感和养护工作攸关道路安全的忧患意识。

(二)明确养护的责任主体,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县-镇-村”立体化的层级管理养护网络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关于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原则和要求,坚持以县级政府为管理责任主体,以公共财政为资金投入主体,以交通部门为落实和监管主体,以乡镇、村为基层养护主体,探索建立和完善“县-镇-村”的立体化层级管理养护网络体系。

(三)多渠道多元化筹集乡村公路养护资金。要把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在确保上级拨付的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爱路护路的积极性;要发动辖区工矿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出致富的企业家捐助部分资金,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筹集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新格局;要切实落实好摩托车、拖拉机养路费全额用于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并适度向贫困山村、经济落后乡镇倾斜。

(四)加速乡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通过改革促进管理与养护分离,逐步实现乡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如可采取以市场竞争投标的方式,鼓励将干线公路、村道的日常养护等中小型工程捆绑、招标、承包给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养护队伍;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对偏远山区的乡村公路,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既使公路就近及时得到养护,降低养护成本,又能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

(五)大力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积极参与乡村公路养护工作。建议政府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运用政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乡村公路养护的积极性。要鼓励、支持、帮助企业在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时投入资金改善乡村公路养护工作,优化乡村投资环境。要利用冠名权、绿化权及路边资源等,吸引企业、个人参与乡村公路养护,实现企业、个人与公路养护共赢。

(六)完善监管,保证乡村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水平。交通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乡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要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的日常监管,定期检查,并视优劣情况实行奖惩;要重点治理超重超载,减少甚至杜绝超重超载对乡村公路的破坏,确保乡村公路路况良好,道路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丽纯.长沙市乡村公路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

[2]李纯.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J].公路.2007(6).

[3]周良吾.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8).

[4]刘耀辉.乡村公路养护问题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4

abstract:thereformandopeningthewaytogetrichpeasantinanumberofthings,tobecomerich,roadfirst.Visibleruralroadintheruraleconomydevelopmenttheimportantpositionandrole.tospeeduptheruraleconomicdevelopment,wemustincreasetheruraleconomydevelopment,mustincreaseruralhighwayconstructionforce,strengtheningthemanagementofhighway,improvetransportationenvironmentfortheagriculturalstructureadjustmentandthecirculationofcommoditiestopavetheroadtothefarmers.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乡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不当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本上都在原有老路上改建,既受地形环境限制,规划技术性差,又受贫穷的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公路建设没有考虑整个公路网络协调,农民想修路,但未能达到公路通行设计要求。盼路致富心切,由于大多数地区农村经济薄弱,不少通村公路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有限,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乡村公路的建设造价低,村民们自行规划和建设。施工队伍不顾质量,为此乡村公路的规划,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为满足农村分散居住条件下的交通需求,造成部分地段乡村公路路况较差,乡自为“阵”,各村为线,未能起到为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作用。

2、建设资金投入短缺

按全乡交通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分散,路建设需要一大批资金,是直接制约乡村公路发展的瓶颈。只靠目前的乡村公路资金筹集机制,直接投入严重不足,很难筹集到这笔资金。受益农民不愿出资,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镇,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资金很少,投资分散,奖励少量资金。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导致乡村公路建设资金减少,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镇(乡)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

3、路政管理不规范

由于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公路路政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综合治理的原则。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问题,路政管理的最低级别单位是县级公路主管部门的路政机构,造成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主要对乡道以上的公路实施路政管理,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县级以下未设专门的路管机构,不能完全获得群众信任,村道也未纳入路政法规管理之中,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投资积极性。农村的村级公路的路产、路权和设施,乡村道路的路政管理力量极为有限。

4、养护管理难度大

乡村道路养护应由镇(乡)政府和村委会自行养护,公路养护同路政管理一样,没有专业的养护队伍。县以上才设有专门养护机构,养护资金、技术、物质、人员缺少,乡镇和村未成立公路养护单位。有些乡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凡规乡镇或村养护的公路难以按常规养护。“重建轻养”情况相当普遍,国家依法征收筹集的公路养护资金,乡村道路完好率很难保障。按公路“分级管理”原则,乡村公路两边的违章建(构)筑物较多,乡村公路养护未纳入其统筹资金养护范围。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乡村公路受益区域情况复杂。管护责权不清,致使乡村公路缺管失修、有名无实,任务不明,经常出现“晴通雨不通,加上农民各顾各的小农意识,通车路难行”的现象,导致乡镇、村和群众在实际管护中互相依赖。

二、加快乡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在乡村公路建设中,充分发挥好乡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责。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坚持做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以镇(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为主体,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机制。提高对乡村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宣传学习,切实加强领导,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服务质量,乡财政每年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注重科技含量,提高村民修路的积极性。确保生态环境,将乡村公路建设纳入目标管理,提高乡村公路等级,严格进行考核,定期通报情况。

2、严格乡村公路建设管理

乡道规划由县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协助乡镇政府编制,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和公路质量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村道也应按乡道规划要求执行,公路质量不过关,乡道村道规划与县道规划相协调。要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管理,统一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编号规划设计,有效保护群众投资修路的积极性,形成县、乡和村三级公路网络。认真进行贯彻实施,将分散居住的村民集中或吸引到公路上来,确保乡村公路规范、健康发展,使其最大限度满足村民交通需要才。针对公路建设工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尽可能减少公路用地,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等具体实际,少破坏森林植被,加强培训和指导,使乡村公路做到保护性开发。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镇乡等进行指导,乡村道路建设不要盲目无序开工建设,认真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无论乡道村道都要严格依照《公路法》规定的建设标准和程序进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修路积极性,依法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监督管理。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财务小组,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负责修建乡村公路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工程招标建设、监理验收,确保乡村公路建设质量,并定期公布帐务,消除群众疑虑。

3、探索建立乡村公路建设体制

建养并重是乡村公路得以巩固、改善和提高的基本保证,要多渠道多途径向上级部门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资金。要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抓住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农村建设的机遇,进一步认识养护管理工作在乡村公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养护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组年度目标管理挂勾。要充分利用宣传乡村公路建设的有关政策,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奖惩挂勾,报道乡村公路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通过协议办法使公路养护责任到乡村、到组、到人。在全县各地形成人人关心乡村公路建设,建立乡村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规章制度,消除广大农民修路占地要钱小农意识,并把乡村公路养护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让他们认识到建设乡村公路是自己的事,制定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标准,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坚持全面养护、经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要坚持“一事一议”,充分给予农民自和决策权,提高养护质量。让农民高兴出资和乐意出力,村民自筹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乡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大力筹措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积极培育养护市场,多渠道引资筹资,有效提高乡村公路养护水平,切实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总结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农村公路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农村公路的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需要完善的修路制度,更需要完善的养路制度。

参考文献:

LSResearchLimited.theRoyalCommission’sReportortransportandtheenvironmentandeconomicanalysis.1995.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5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村镇模式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同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已经很难再保证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外部因素逐渐转换到内部因素当中来,我国也已经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结构,就能够要将解决城乡一体化当做是解决农村区域正常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模式,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主要的经济发展模,资源分配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必须要v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城镇各个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一体化的顺利实现。

1、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同时它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新型的建设模式,城乡一体化一般来讲就是将城市和农村经济、居民、文化等多个要素当成是一个整体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的对其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和体制上的牵制,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城乡的产业建设和功能区域的划分等等都能处在相对较为协调的状态,这样一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十分有效的实现经济上的互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在20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但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城乡经济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差异非常的明显,城乡经济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断,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和矛盾日益显现,这样一来也使得区域一体化的速度一直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这样一来也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更加的明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城乡之间巨大的观念差异和硬件水平方面的差异,使得村镇城市化的进程非常缓慢,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矛盾。城乡一体化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也直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村镇也一定要对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城市具体的产业布局来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们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2、新时期村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道路选择

2.1自然村布局较为分散,城乡资源难以整合

在我国,自然行政村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山区,自然村数量庞大且布局分散,人口稀疏、土地分散,土地自然条件较差,难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商品化发展。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及大城市边缘地区,各村镇之间已连为一片,在经济上互相依存。但由于村镇之间行政分割、各自为政,使得区域之间的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并且在产业整体布局上,各村镇大搞“小而全”模式,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2.2村镇配套设施建设缺乏,城乡经济联系薄弱

近年来,我国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村村通”公路建设,在村级道路建设上已迈出了城镇化的坚实一步。然而,村镇公路大多处于2-3级之间,道路狭窄、承载力和通行力十分有限,部分道路损耗严重,道路安全管理设施缺乏。另外,村镇“三通”(通水、通气、通网)建设还十分欠缺,村镇公共设施,如公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极不完善。

2.3村镇建设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开始覆盖部分村镇,而农村自建房现象也十分突出。不少村镇居民违规建房、强占耕地,导致新农村建房入住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聚落。村镇房屋建设虽然统一规划,但缺乏科学性,小型加工厂房、商店等经济点也缺乏科学地布局。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村镇发展道路的选择并非唯一、固定的,各村镇必须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城市的功能布局来进行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城镇化转型。村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跳出单纯的“农村建设”的范畴,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投入、低产出”以及被动等待国家政策的建设思维,必须站在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开展新型农村建设。这种新型农村必须以农村建设为中心,依托大城市的优势资源帮扶,走特色化转型发展道路。

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村镇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下,我国村镇建设的模式主要可以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依托大城市的功能转移优势,向卫星镇转型。大城市的人口负担过重、交通压力、产业布局压力等都降低了大城市的整体功能的发挥,而处于大城市边缘地区的村镇,在发展模式上完全可以向大城市靠拢,“迎合”其压力转移的需求。尤其是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重型产业转移等问题,最终形成大城市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迅速实现转型。

(2)依靠地区优势产业、科技、资源等因素,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专业化、集成化程度高的“专业村或镇”。这种村镇发展道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其形成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村镇的资源优势,推动技术和产业集中化、规模化升级,同时集中人口,完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实现城市化转型。一般来说,专业村镇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尤其要具备基础支柱产业和相对完善的市场功能,以便加强与大城市的经济交流。

(3)依靠政策引导,建设“普通型村镇”。

“普通型村镇”是当前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村镇城市化转型的首要模式。其主要建设目的在于将农村过于稀疏的人口聚集起来,解决农村自然经济比重过重、市场经济不活跃的现实问题。这种村镇建设要改变高度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增长类型,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镇街道建设等集聚人口,疏通市场经济,以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4、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村镇进行建设和发展,只有这样,城乡之间才能统筹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现状;问题;对策;甘肃华亭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350-02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1]。“十一五”期间华亭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政策导向的机遇,实事求是,为人民谋福利,争项目,跑资金,先后实施以县际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外连毗邻省、市、县,内通县、乡、村的“七纵六横、十个出口”区域路网体系,使华亭县的交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掀起高潮”。

1华亭县概况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辖2个镇8个乡,全县总人口18.67万人,6202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9.13万人,20675户。总面积1186.55km2。华亭县区位优势明显,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东至西安市346km,南到咸阳国际机场290km,至宝鸡市162km,西至兰州市395km,北距平凉市54km。国家重点铁路宝中线、省级干道304线横穿境内,发挥着承东起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2华亭县农村道路建设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实施“十一五”公路交通发展规划以来,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标志的国、省道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在实现通县公路黑色化的同时,以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建设为标志的农村公路建设有突破性进展,通达深度和通达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74.29km,其中省道89.93km,县道92.83km,乡道169.09km,村道322.44km。比2005年新增公路里程156.32km。全县公路密度由2005年的43.49km/100km2提高到2009年的57.0km/100km2;每万人拥有公路38.98km。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际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外连毗邻省、市、县,内通县、乡、村的“七纵六横、十个出口”区域路网体系。

截至目前,全县通乡油路已完成6条130.73km,通村水泥硬化道路45条208.61km,通社水泥硬化道路17条54km,新农村水泥硬化道路18条43km。

3华亭县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公路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足,通达质量不高,网络化程度低

目前,华亭全县10个乡镇农村公路总计584.36km,无法满足华亭县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许多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尚未联通。公路网络化程度低,各乡镇间的公路多为两路连通,路网呈树枝状分布,节点间连接低于最佳水平,不适应“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发展要求。

3.2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华亭县农村公路以3、4级公路为主,但由于技术原因大多数公路并未达到4级公路水平,尤其是那些偏远乡镇的农村公路缺桥少涵,防护工程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睛通雨阻现象相当普遍,全县尚有40%的农村公路不能保障晴雨通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仍是许多地区农村公路状况的真实写照。这直接影响各类物资的畅通运输,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3.3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建设需求

华亭县位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及东、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有限,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大部分山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筹资能力弱,而农村公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近几年华亭县的交通建设主要依靠国家专项资金和省、市上级对口单位的补助。资金的短缺严重地制约了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质量。

3.4农村公路规划不合理

华亭县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修路,致富心切,所以通乡、通村公路大都由村委会开会,村民自行规划决定。因此,规划线路主要满足农村分散居住条件下的交通需求,大多在原有老路的基础上改建,根本没有考虑农村公路网的存在,也达不到农村公路通行设计要求[2-3]。

3.5公路的专业化养护有待加强

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乡交通管理站由于无资金的支持,职能和作用发挥很不明显,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公路养护资金不足,农村公路养护费用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现有的县级公路养护部门资金、设备、技术缺乏,加之养护里程延长,养护工作跟不上公路建设发展的需求,公路建养矛盾日益突出[4]。

4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对策

4.1增加农村公路总量和通达深度

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以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为重点,增加农村公路总量和通达深度,提高路面质量。构建县域内通县乡、外连周边的路网体系。到2015年,全县基本实现“七纵六横、两高、两铁、两环”快捷的路网体系,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81.32km。

4.2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

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县道一般以3级为主,乡道以4级为主,村道以甘肃省“四级公路标准”及以上标准为主,实行将砂砾路面改造为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适当增设桥涵、防护等配套设施,确保建设质量,增强公路的抗灾能力,对于影响交通安全的路段,可进行改线以满足行车安全的需求。对交通量较大或者具有政治、经济意义的重要路线,可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需求。

4.3因地制宜,规范乡村公路建设规划

鉴于“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的实际经验,“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本着“线性基本不变、充分利用老路、局部加宽改造、提高路面等级、完善排水安全设施”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4.4多渠道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充足到位

借鉴“十一五”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和公路建设的基本经验,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应继续坚持中央资金为主,市、县多方筹资为辅的方略。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在资金筹措方式上,一是积极争取省交通厅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增大对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份额;二是继续争取省发改委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资金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补助力度;三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给予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投入力度,改善资金环境,节约部分资金;四是在有限的县级财政支出中增加部分农村公路建设的配套资金,以弥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五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一事一议”,由村级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改善自身出行条件;六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充分利用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5-6]。

4.5健全机制,加强乡村公路养护

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总体原则,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日常化、规范化。做到建设一条公路,养护一条公路,管理一条公路,确保公路完好畅通,以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结语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做好全县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加快华亭路网改造和建设进程,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达质量,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各级人民政府、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公路建设将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基础工程、第一民心工程、第一富民工程。

6参考文献

[1]胡源,刘婧,张学会.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521-12522.

[2]黄勇,陶勇.怀化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8,34(1):144-147.

[3]陈克猛.江西省武宁县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老区建设,2010(7):36-38.

[4]郭荣耀.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35(26):296-297.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7

县乡位于县东北部偏远山区,全乡辖8个村2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1667户6800人。幅员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63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乡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8个村公路通达,山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人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全乡现有农村道路12条78公里,已硬化道路26.2公里,其中硬化县道3公里,交通项目硬化村道5.5公里,土地整理硬化村道9.7公里。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未硬化,且缺乏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乡自然村庄规模小、集聚密度低,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畅的问题。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通畅: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弯多坡陡,路基不实,水沟不畅,路面不平,大部分道路是“断头路”,通行能力差,这都是制约乡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人民对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逐步提高,群众要求解决“断头路”,不仅期盼着“通村路”,“通社路”甚至于“通户路”的呼声迫切,对新时期的公路建设不仅从质量标准、选址规划、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继教育、医疗之后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不足,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摆在面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通投入资金筹措难。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地方筹措和财政补助配套,如硬化村道财政补助配套50万元/公里实际需75万元/公里,村道新建项目上级补助10万元/公里,而实际需25万元/公里,下差部分仅靠村民“一事一议”筹工筹劳、以资抵劳,尽管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高,但人口少筹资额度大,像乡这些偏远贫困地方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按政策只有停建或不建,许多村社公路投入仅仅依靠于上级财政的交通专项资金,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迫切建设需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越落后的乡村越落后,发达的越发达。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难。农村公路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随意性大,按要求公路新改建项目开工上级批复后,应明确项目法人,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县级交通部门技术力量往往不能达到法人要求的标准,导致一些项目不进行法人审批,从而致使项目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加之乡道和村道由于受资金限制,施工设计极不规范,随意更改设计时有发生,大部分乡村道路硬化项目由乡村自发组织村民进行质量监督而无正规监理队伍,项目完成后,仅靠交通质量检测部门按路段抽样检验。致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即便有质量管理单位,但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所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公路监管不严,有偷工减料的现象,人民群众不满意。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张,导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较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乡村公路路线多,路线长,投资规模大,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保障完成主体工程外就再无能力完善附属设施和安保设施,从而使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不能保证公路安全畅通。

四是农村公路管护难。部分村只是在考核时进行临时管护,平时没有进行常规性的日常维护,缺乏监管,一部分村社公路路面不清洁,维护不及时。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安”,还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诸如乡类似贫困山区农村要发展当地经济,离不开公路建设,公路建设要发挥应有效用,就离不开加强公路建设管理。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尽快将乡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进行硬化,规范设置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确保安全畅通。对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项目支持的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经费的投入,否则,仅靠“一事一议”集资筹资获得交通建设项目支持来改变农村公路现状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山河依旧的结果,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将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村庄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要把交通项目、扶贫连片开发、人畜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捆绑使用,杜绝搞单打一。在能改建的地方,绝对不重复建设,要重视质量而不可把外观看得太过重要。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安全畅通、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抓主要问题,不可一窝蜂的上。要根据实际条件而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对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要建立多渠道的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于国家投入,应建立广泛地资金筹措渠道,区分产业路与公益路,引进外资及利于民间借贷等有偿资金,加以集中投入,以奖代补,以奖促建,对连片贫困地区行路难、通行难应当整体规划,分年实施,限期达标。谁建谁负责,谁打招呼谁负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程序化。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8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交通性质交通问题交通规划

1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及功能特点

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指城市和农村交界的地带。自19世纪末中欧地理学从城市形态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边缘带”这一概念以来,地理学、经济学、交通学等领域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先后对这一过渡带提出了不同的术语,如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提出的“城市边缘带”,w.C.麦坎与R.G.波恩莱特提出的“限制边缘带”和“扩展边缘带”等等。发展到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的城乡结合部的定义为:指处于城市中心区边缘地带,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和乡村在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中间地带。

城乡结合部并不是城市和农村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相接,而是兼有城市土地利用和乡村土地利用,有城市属性,亦有乡村属性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相对于城市而言,其规模较小,且与乡村的关联程度较强;相对于乡村而言,与城市更为接近,是乡村向城市过渡的唯一途径,也是城市人民生活供给的主要基地,因而城乡结合部有时也被当作城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上述特点,城乡结合部实际上是外部空间结构像“城”,而内部空间结构为“村”的一种实体,这种二元复合性特征决定了它既受城市辐射的渗透,又受农村建设模式的影响,在地域划分上没有确定的边界和规模,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工作性质、建筑形式、人口构成等也因此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并且由于对这种复杂交互的性质很难进行准确定位,加上其功能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城乡接合部往往是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管理最混乱的地段,而作为地区发展支撑力量的交通,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城乡结合部处往往较其它地区产生的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寻求合理的交通问题解决途径变得十分重要,而如何做好结合部处的交通规划则成为问题解决中很重要的一环。

2城乡结合部交通性质及问题分析

2.1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性质

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功能特点决定了其交通性质的复杂性,因为这里既是城市向外扩张的最佳地带,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必经走廊,又是地区特色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地点,因此形成了较大的交通流,既有出入城区的径向辐射交通,也有不进入城市的过境交通与市区的环向交通,并且各类交通流相互影响与干扰,呈现出既不同于城市交通也不同于乡村交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2.1.1交通构成方面

一般来说,城市交通构成以机动车为主,乡村交通以拖拉机、畜力车及自行车为主,二者在城乡结合部处交织的结果就是各类交通混行现象严重,而且各车种构成比例呈动态性变化,难以掌握规律。

2.1.2交通流的时空分布方面

由于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客运及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交通流往往具有早高峰滞后、晚高峰提前并且时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的特点,交通的主流向多呈现出早上为入城方向,下午为出城方向的特点,并且不均衡性特征表现明显。

2.1.3交通强度方面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强度受城市辐射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城市辐射交通强度在近距离范围内可用负指数曲线描述,呈现渐变性之特点,表达式为:

n(x)=n0e-x(a+bx)

其中,n0―市中心的辐射客流强度;

X―与市中心的距离;

a,b―回归系数;

n(x)―与市中心距离处的客流距离。

2.1.4车速方面

根据交通量自乡村向城市逐渐递减的规律,城乡结合部越接近市区,车速下降越明显。据实验观测,间距10km时车速下降约40%,并且径向交通越靠近城市时受横向交通与径向交通各车种之间干扰的程度越大,导致车速越低。

2.2城乡结合部交通存在的问题

城乡结合部处交通流的上述特性引发了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

2.2.1道路功能不明确,各种车辆混行现象严重

由于城市结合部处于城市农村交界的特殊地带,该地区的交通结构既不同于城市里的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充斥街道的局面,也不同于农村中畜力车自行车混杂行驶的状况,而是一种多种车型并行,车种比例动态变化的混乱状况。交通结构的不合理,使原本有明确功能的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杂乱使用,尤其是商贩占道经营引起的交通混乱局面比比皆是,而且随着城乡结合部地区范围的动态性发展和经济活动频率的不断增加,这种公路、街道使用性质不明确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2.2过境交通量大,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作为城市职能的疏散地点和农村物资外销的必经走廊,城乡结合部往往集聚很多的过境车辆,这就需要一个有足够通行能力、规划完善的路网合理分配交通,而由于有些城乡结合部道路设施建设落后,布局不合理,路上的车流往往处于超饱和状态,很多道路上形成“瓶颈路段”,“卡脖子”现象严重。

2.2.3路网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城市农村互动发展的需要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组成复杂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从农村到城市车种组成比例相差较大,这就造成了路网中各道路等级的变化与交通量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不能协调,路网等级的更新往往落后于车辆组成的变动,导致连接农村与城市的路网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与农村互动发展的需要。

2.2.4静态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

目前,停车难已经成为交通领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土地利用构成不甚合理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商业区、居民区房屋建筑缺少合理的规划布局,该地区的停车场建设往往存在位置不合理、停车泊位不足、乱停乱放、管理混乱等问题,不能与动态交通设施很好地衔接,难于满足日常各种活动的需要。

3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重点

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的目的就是根据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在预测城市扩张速度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未来产生的交通需求,确定出城乡结合部处道路的数量、等级构成、布局形态、交叉及枢纽位置等,使交通更好地为城乡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对结合部甚至是城市的用地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引导城乡良性互动发展。根据目前城乡结合部处交通特性及存在的问题,可以确定规划重点包括:

3.1合理规划道路布局,使道路设施的规模建设与高效利用相结合

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该地区交通的发展要同时依赖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道路建设数量过少不能满足城市和农村间的过渡需要,过多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不允许仅仅靠增加道路的建设数量来解决交通问题。因此,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极其重要。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划必须纳入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规划出的道路走向、路网密度、线形标准、设计速度、运输能力等既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又要保证农村的低等级道路能够向其顺利过渡,此外,还要保证良好协调区域内部各种道路的结合分布,保证与商业区、港口、码头间的衔接畅通,使客货运输高效便捷、转运方便。

3.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土地的粗放型开发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往往呈混乱状态,在时空分布上达不到及时、高效、通达的标准。因此,公共交通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使其真正成为缓解农村向城市过渡过程中交通压力的有利手段,则必须把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统一部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深化公交优先政策,使公共交通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居主导地位。其中,因地制宜解决其空间分布的可达性和时间分布的连续性最为重要,除加大建设力度,使其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化、网络化,将公交线网规划与道路网的新建与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主要干道上开辟公交专用线,以体现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有效诱导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均衡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

3.3合理解决换乘问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出行中很大一部分采用私人交通方式,这是造成路上车流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这部分交通流直接进城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今天,为人们创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利用途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城乡结合部的地铁站、公共汽车站周围建设驻车换乘站,有效地将高速公路、地面公交、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节约了乘客的换乘时间,使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功能顺利衔接,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有助于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通安全性。

3.4规划与管理并重,做到边建设边整治

交通出行是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的行为,所以因地制宜搞好地区交通规划与“以人为本”对交通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重的政策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策略。地区的交通规划与管理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原则,充分考虑各利益团体的民主要求,规划之前广泛开展民意调查,最大程度地考虑民众所需,争取公众的支持。就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状况而言,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首先,健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确定管理部门的职能权限。对不同性质的交通问题应有确定的部门依章处理,充分体现部门间的权责明确和执法的透明程度。

第二,将结合部的交通管理推向市场化、企业化、科学化,对从事为大众服务的客货运交通实体进行企业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利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对鼓励的交通行为给予优先发展,政策扶助,对限制的交通行为从严、从重管理,引导交通结构向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方向改进。

4结语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问题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的特点,且与国情和地区特点联系密切,其解决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按照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区域特征采用相应的对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区面积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交通规划还处于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原则为主导,大力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交通发展,使其为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炜.城市交通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付加锋,宋玉祥,马延吉,潘丽丽.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J].城市,2002,(1).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9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

柳林县位于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靠黄河,与陕西隔河相望,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阳、石楼接壤。柳林把公路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地位,作为“兴柳富民”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2006年以来,和着县域快速发展的节拍,柳林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乡村公路建设机遇,创新村通公路发展理念,按照省市“五个全覆盖”的思路,以“坚持科学快速安全协调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为主题,以人民群众感受便捷、快速、安全、和诣的交通运输为目标,以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建、管、养”三级主体为体系,着力解决制约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以及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再掀农村公路建设高潮,使村通公路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乡村道路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村通公路建设卓有成效,城乡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城区道路和乡村公路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喜人太势。截止2012年底,全县乡道里程达346.7公里,村道达644.7公里。全县形成了四通八达、循环贯通的公路交通网,从根本上改变了柳林公路建设的落后状况,为全县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公路翻天覆地的巨变,是柳林取得的重大而辉煌的历史性成就。但由于柳林特殊的地理环境,蕴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市场的日新月异,致使车流量大,重车辆多,污染严重,管养难度大。公路建设与管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随之凸显出来。

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部分农村公路、质量较差。农村公路普遍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差,抗灾能力低,一些乡镇不按规划管理,各行其是,安排公路建设项目随意性较强,不经过交通部门批准就擅自开工建设,某些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无设计或由施工单位边设计边施工,存在等级偏低、修筑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施工队多为民间施工队,无资质、无营业执照现象较多,施工能力无保障;三是质量管理薄弱,存在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施工等问题,工程完工后不经过交通部门验收就交付使用,质量难以保证,以至于出现前面修后面坏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也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

(二)警示标志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路段的路基未达到标准要求的宽度,出现公路狭窄、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及横断面发生变化等特殊路段,没有设置交通警示标志,更易引发事故,再者道路两侧没有排水设施,现在大部分路段都是铺油的或是硬化的,遇到下雨,雨水得不到及时排除,导致路面拉空或坍塌。

(三)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安全意识淡薄。把道路作为自家的院子使用,道路上堆放着粪堆、柴草堆、收割的庄稼等,再者,由于部分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乱修乱建现象尤为突出,厕所、猪圈、放柴草的小平房等侵占路面。集镇段上出现临时沿路摆摊、占道经营,严重影响车辆通行。

(四)养护工作不到位,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各乡镇交通管理站由于无资金的支持,职能和作用发挥很不明显,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2009年来,响应上级精神,农村公路硬化工作全面铺开,单纯依靠国家补贴的资金,养护管理工作根本跟不上,致使一些修建早、等级低的乡村道路出现路基沉陷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农村公路失修失养。使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也势必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

(五)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急待加强。近几年,随着干线公路治超工作的深入开展,超限超载车辆绕行农村公路愈演愈烈。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超限车辆的恣意横行使技术标准较低的农村公路的路产损害严重,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村公路管理之间矛盾日渐突出。一是沿路的加水点难以控制,由于现行《公路法》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没有具体规定,公路路政执法部门难以依法打击乡村道两边的加水点。二是超载、超限车辆严重损坏农村公路。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煤炭、粉煤灰,沙、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施工、特别是车主为躲避收费站,导致大量超载、超限车辆涌入农村公路,造成路面长期超负荷工作,加速了路面损坏。而乡村公路又不在公路部门路政管理范围,无法对其进行处理。

(六)道路建设困难,干扰因素颇多。由于大量超载、超限车辆涌入农村公路,使农村公路损坏严重,但修复资金无可靠来源,八石线公路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八石线公路在2003年时铺油,由于有丰富的沙土,沿路百姓掀起了一股“刨沙”的热潮,吸引了不少打车来装载,虽然百姓们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路遭到严重的损坏。近年来,多少百姓联名请愿,争取到了修路的机遇,但是维持工作进展很不顺利。一是资金紧张,道路严重损坏,修护难度大,需要资金量大,二是沿线群众不配合,制造纠纷,阻挡工队,索要钱财,致使道路建设不能顺利开展。

二、鉴于我县农村公路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提出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问题的一些建议。农村公路建设要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必须探索建立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全民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公路建设实际,从农民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好的入手,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进行,把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一)实事求是的涉及公路建设方案。农村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加快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方面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所以在设计建造公路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规划,实事求是,合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使农村公路真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主管部门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各村要借鉴其他乡镇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全程监督、乡村干部跟踪监督、监理人员现场监督、群众及社会随时监督的“四级监督”作用,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一条、达标一条。

(二)完善农村公路各类标志,确保安全畅通。交警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完善农村公路各类附属设施的重要性,在岔道口、弯道、陡坡等特殊地段设放安全标志,警示行车人在经过这些地方时能注意安全。主管部门要在道路两边配套修建排水设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破损面积,延长道路寿命。

(三)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分级负责、分层推进”的办法,结合地方小城镇建设,建议政府牵头,交通、公安、环卫、土地、水利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对公路两侧所有破旧房屋、围墙、厕所、猪舍、大棚等有碍观瞻、影响公路环境的违章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给于彻底拆除。清除道路上的粪堆、渣土、柴草堆、建筑材料、非标、招幌、摊点,彻底根治公路集镇化、街道化现象和“马路市场”,保持公路两侧良好环境。通过综合整治努力使农村公路达到“畅、洁、绿、美、安”的标准。

(四)多方措施,确保养护工作顺利展开。一是各级政府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三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确保有路必养。

(五)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首先加大整治超载力度,超载车辆没有了,加水点没生意了也就不复存在了。由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单靠交通部门路政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政府牵头、交警、治超、路政等相关部门联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新格局,才能使农村公路的超限运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要大力发动群众,可以采取举报有奖,举报有功的方法,调动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对在农村公路上超限运输行驶的车辆积极进行举报,由路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让超限车辆无隙可乘。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保证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不受侵犯,把广大群众变成农村公路管理的主力军。

(六)做好群众动员工作,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农民群众也是公路建设的主体力量。首先要广泛积极的进行宣传,要把农民群众的工作做通。从而调动起广大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同时要把政府修路的决心落实在宣传当中,要让群众相信政府的建设力度和决心,同时要让群众明白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群众,要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支持到公路的建设中来,而不是无事生非,制造纠纷,阻挡工队,索要钱财。对无理取闹严重影响公路建设者要依法作出处理。同时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方面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省补助、财政拿一点外,要采取镇、村经济里支付一点,一事一议筹集一点,厂矿企业赞助一点,农民自愿捐献一点等多渠道筹集,确保公路正常施工运行。

三、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特别是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是一项全新的、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农村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管”,只要各级政府部门领导重视、大力支持,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基层乡镇和行政村尽职尽责,大力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就一定能解开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难这把“锁”,让我县农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篇10

(2006年3月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规格高、规模大。会前,书记、县长分别就做好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重点强调了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莫书记和蒋县长的指示精神。下面,我先就做好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最后还要请蒋县长作重要指示。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2003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交通发展的良好机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养并重、管养结合”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设里程累计达767.037公里,连续三年获省、市表彰。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2.53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15亿元,完成县道74.53公里,乡道39.41公里,村道653.097公里,改造县乡道危桥31座,纵横交错、通达便捷的县乡村三级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

回顾三年来,主要工作成绩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速度快。各乡镇紧紧围绕省市县下达的建设任务,强化目标管理,狠抓措施落实,农村公路建设比预想的要快得多。特别是2003年、2004年,我县建成的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市各县区中均位居首位。青伊湖农场、华冲等乡镇已基本完成5年建设任务。二是质量控制好。先后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监理制、社会监督制、事故责任终身追究制,同步建立了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制度,真正把农村公路建成“政府放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持续保持优良,项目合格率和优良率位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在我县召开农村公路建管养现场会,推广我县的经验做法。三是群众参与性强。农民群众既是这次农村公路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又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力军。不少农民群众自发组成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监督组,全过程监督工程质量。自发组成村民协调小组,协助化解各种矛盾,有力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四是社会效益好。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改善了广大农村的交通面貌,而且改善了农村投资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动了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乡镇之间发展不够平衡、个别工程质量隐患严重、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公路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十一五”是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网络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分层推进,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标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农村公路既快又好地发展。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今年要将2007年的建设计划提到今年一并完成,即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公路五年建设计划。今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达707.405公里,其中县道138.03公里,乡道191.47公里,村道377.965公里,总投资达3.61亿元,投资规模较前三年总和还要多一个亿,县道和乡道的建设里程分别是前三年总和的两倍和五倍,占今年建设任务的近50%。对此,交通部门和各乡镇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领导,科学筹划,精心运作,扎实工作,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今年农村道路建设任务。县交通局要按照省市交通部门明确的建设标准,对每一条县道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制订改造和建设方案,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大效益的事,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目标任务的一半以上。各乡镇要统筹抓好乡道和村道建设,在抓好主体工程的同时,同步实施路肩、绿化、排水、桥涵、错车道、公示牌等相关配套工程,使农村公路发挥应有的效益。要把项目沿线桥涵构造物纳入工程总体计划,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核算,统一施工。凡未单独立项的小型桥涵建设资金,一律由所在乡镇自行解决。严格把好工程验收关,凡是配套工程未实施到位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不拨付省补资金。

二要确保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抓好工程质量,不仅仅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各乡镇和交通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待农村公路建设质量问题,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消灭质量隐患,杜绝不合格工程。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足的特点,充分发挥交通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将科学规范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广泛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交通部门要认真总结和吸取三年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改进加强质量管理的新办法,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施工单位自检、乡镇政府复检、交通部门抽检”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使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特别是交通部门质量技术监督指挥部人员,必须要身临一线、现场检查、跟踪督查,严格把握质量标准。在各个施工环节,要坚决做到“一把关、两及时、三检测、五控制”。即严把材料进入关,及时处理软基、及时碾压夯实,检测路基压实度、混凝土级配和配合比,严格控制项目的经纬度、长度、宽度、厚度和强度。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全面推行全过程旁站式监理,做到施工不停,监理不离。继续坚持农村公路纪检巡查制度,加大对建设资金、建设项目和经济责任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打造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廉政品牌。要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评比,对优良项目和好的乡镇要进行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除责令停工整改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凡是不合格项目的施工单位,一律不得参加全县各项交通工程建设。同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要根据情况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要加强资金调度管理。资金到位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尽管省政府已经两次提高了省补资金标准,同时也即将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相关政策,但是随着今年我县二级、三级公路的大规模建设,需要地方筹集的建设资金会更多,同时大量建成的农村公路也需要经费进行管理与养护,资金筹集压力将前所未有。交通部门和各乡镇要正视目前的困难,努力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各乡镇要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上来。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财政、审计部门每季度要对乡镇的省补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进行通报。对将省补资金挪作他用的乡镇,除责令立即调度资金还款外,并视作违反财经纪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要完善“十一五”建设规划。交通部门要会同各乡镇对已初步制定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重点围绕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的要求,在农村公路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结合中心村镇调整和农村“三集中”的推进,农民群众出行需要,小城镇建设需要等要素,科学制定“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后三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快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

五要认真做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根据交通部的统一部署,从去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前段时间,交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完成专项调查的外业工作。下一步要认真做好内业工作,确保及时、准确上报调查数据。最近省厅将向各市县下派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人员,加强对专项调查工作的指导。希望调查小组要在省厅同志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工作,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统筹兼顾,管养结合,不断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全面发展

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发挥投资效益,保持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养护管理工作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为此,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像抓农村公路建设一样,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把加强改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版权所有

一要落实管理责任。按照去年制定的《我县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县道、乡道、村道分别由县交通局、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管护,县交通局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业务指导。各级管护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按照“定岗、定责、定人”的原则,明确每一条路和每个路段的养护管理人员,抓好道路的路面、路产、路权的管理,切实发挥好农村公路的效益。

二要落实管养措施。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护路产、保畅通、防三乱”的目标,结合《办法》的具体规定,依法做好公路保护工作,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公路服务设施,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要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制,确保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和资金到位。要按照治理超限超载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重点加强对县道、乡道路面超限超载车辆的查处。各乡镇要加强对乡道、村道车辆通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遇超限超载车辆通行时,要坚决制止其继续通行,并及时向所在区域路政中队、交巡警中队反馈,确保农村公路不受损坏,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