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节能技术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1:49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1

一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体系。___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工作,强化从法律法规上规范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工作。20__年以来,先后出台了《___市节约能源条例》、《___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___市发展散装水泥管理规定》和《关于20__至20__年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今年市人大、市政府又重新修订了《___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市人大正在制定《___市供热管理条例》。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对规范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___市人大、市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___市建委相继制定了《___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部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规章的通知》、《关于___市居住建筑节能工程实施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20__年又制定了《___市民用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规范引导我市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工作。

二是建立技术标准,完善标准体系。___市从1991年至20__年先后三次修订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率。5年来先后组织编制了《___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__市居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__市居住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___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___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___市住宅建设中供水系统技术规定》、《___市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定》等30项技术标准,形成一整套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技术标准支撑体系,为全面推进全市建筑节能资源节约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使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建筑节能市场体系。为了推动民用建筑节能市场的形成,___市采取了以试点示范工程带动全市民用建筑节能市场的开展,以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人为本,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几年来先后建成了龙潭路、人民家园、第六田园、华夏津典、万科水晶城、梅江小区等不同类型的绿色节能示范住宅区,实施了世界银行资助的100万平方米“中国城市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___示范项目”。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示范工程,带动了全市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四是加强过程监管,健全检查监管体系。___市积极推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体系,把建筑节能工程纳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程序,采取日常监督巡查和专项检查整治并举的方式,从开工、施工和竣工验收“三个环节”实施了“四不准四控制”的监管措施。确保分户计量安装到位;控制供水管道安装,确保再生水入户;控制建筑节能质量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必须进行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提出质量评价意见,凡发现不符合规范、规程的,必须进行现场节能工程检测,整改合格后重新验收,确保建筑节能质量。

五是加速供热改革,降低建筑能耗。截至20__年底___市住宅集中供热面积已达7570万平方米。其中锅炉房供热5520万平方米,热电联产1700万平方米地热供热290万平方米,燃气燃油供热60万平方米。热化率达到90.6%。其中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在供热节能方面,___市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大力改造热力生产和输配系统。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从提高锅炉房的运行效率、提高供热管网和换热站的输送效率、拆除并网能耗大、效率低的小锅炉、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高效供热技术等,达到“节煤、节水、节电”的目标。另一方面是积极探索实施供热计量。20__年10月___市政府颁布《关于改革住宅集中供热收费机制意见的通知》,取消了单位报销制,实行“谁用热、谁交费”的原则,率先实现了供热收费机制的市场化运作。市建委于20__年下达了《关于新建住宅室内采暖系统一律安装热计量装置的通知》,要求新建住宅在硬件建设上必须具备实施计量供热的功能。由市供热办组织编制的《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和《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为在全市推行计量供热奠定了基础。

六是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构建新型建筑体系。20__年以来,___市新型墙体材料得到了配套发展。全市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171家,产量达到48亿块标砖,占墙体材料总量的70,已形成板、块、砖三大系列,现有产品40多种。生产能力63亿块标砖,可满足约3500万平方米建筑需求。同时,___市还积极推广应用综合利废产品,建成了掺灰(含渣)量在60以上年产20__万块标砖的粉煤灰砖生产线;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砂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线;建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多孔砖生产线。目前,新型节能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已在___市建筑中占主导地位。七是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程。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目前建筑节能工作的难点。___市从20__年起开展了既有建筑改造的试点工作,按照“市场投资运作机制为主,政策激励为辅”的方法,以供热单位为投资主体,改造了7000平方米既有住宅。试点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指标达到第三阶段65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供热系统实现质调节和量调节的控制。通过实际运行,夏季空调节电48,冬季采暖节煤127吨以上。___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经验得到建设部的充分肯定。记者团在___采访期间也了解到,目前在建筑节能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建筑能耗将不断增长,从目前来看,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建筑用能的行为约束力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制定有关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的

法律法规。二是建筑节能工程监管机制需要加强。据___市介绍,推行建筑节能工程以来,许多开发商为降低造价,对建筑节能产品采取无限压价的行为,出现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现象,对建筑工程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加强建材市场监管,建立民用建筑节能的测试、认证、标识、备案等市场监管机制。三是要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___市城镇住宅建筑至20__年底拥有量约14000万平方米,不节能住宅约7550万平方米。特别是既有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缺口较大。因此,应建立既有建筑改造基金,为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充分认识建筑节能形势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近两年来,浙江省___市在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工作中,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坚持从抓认识入手,抓培训起步,用试点引路,重质量效果,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建筑节能认识

为把建设部、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落到实处,___市先后组织举办了宣传贯彻和建筑节能应用技术研讨暨展示会,节能设计软件操作培训等活动。全市各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质量监督,监理等单位的领导和技术骨干都必须参加学习培训。通过上述的培训活动和实物展示,使得相关部门的领导骨干们提高了对建筑节能的认识,消除了畏难情绪,为把《标准》落实到各自工作中打下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从20__年下半年开始,___市规定所有的居住建筑工程都要按规定设计节能内容,各施工图审查机构主动把建筑节能内容作为一项主要审查内容严把审图关,凡没有设计节能专篇的施工图纸一律返回整改,待符合要求后发审查批准书,从而在源头上把住了关。部分房地产开发单位主动向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建筑节能相关工作,自觉组织相关人员赴外地参观考察,这些具体行动为全市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积极抓好试点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为保障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建设局多次组织有市建设局、市质监站、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施工、设计单位等有关人员赴上海、江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建筑节能工作经验和施工技术,既参观已完工的建筑节能工程,又考察施工现场,同时将新的技术产品引入___市场。为把握工作的主动权,___市坚持以点带面,稳步实施,逐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做好建筑节能试点工程的建设,增强信心,排除干扰。目前___市的许多在建重点开发住宅工程均采用了墙体围护结构保温技术,各县(市)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实施计划,正在施工中的部分工程也都落实了建筑节能的具体实施。

严格工程质量确保节能效果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2

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是:稳步推进城镇用热商品化、供热社会化,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供热新体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推进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单位统包的用热制度,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加大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供热采暖设施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改善城镇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经济、安全、清洁、高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加快供热企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培育和规范城镇供热市场。

(三)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地方因地制宜、分别决策;坚持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综合配套,分阶段推进。

二、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

(四)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职工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企业缴费采暖,实行用热商品化。

(五)停止福利供热后,采暖费用采取多渠道筹集,由政府、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各级财政、单位用于职工供热采暖的费用作为供热采暖补贴由单位直接向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变“暗补”为“明补”,采暖补贴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六)积极稳妥地试行职工采暖补贴。对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应综合考虑职工住房标准、城镇供热平均价格、采暖期限、职工收入水平、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总体的补贴水平、各类人员的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试点城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提出具体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城镇供热体制改革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备案。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采暖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可参照当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采暖补贴方案,结合企业职工住房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

(七)试点城市供热实行政府定价,由试点城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和调整。在制定和调整供热价格时,要严格按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三、逐步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积极推进城镇现有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采暖设施改造

(八)改革现行热费计算方式,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今后,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并执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的新办法。计量及温控装置费用计入房屋建造成本。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进行改造,安装分户计量、温控装置,逐步实现由按面积计收供热采暖费向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转变。

(九)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实施节能改造。试点城市现有住宅的节能改造资金,以及计量及温控装置安装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城市政府、供热企业、职工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具体办法由试点城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

(十)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城镇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采暖设施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实际制定扶持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

四、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

(十一)集中供热具有较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良好的环境效益,适应我国能源条件和城镇居民居住状况,是我国城镇供热的主要方式。城镇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供热采暖系统,凡有条件实施集中供热的,应积极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国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在产业技术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技术的多种供热采暖方式。

(十二)要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完善集中供热系统,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和清洁舒适程度,在满足居民采暖需要的同时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要积极研究开发经济适用的城镇住宅热计量和温控装置,提高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国产化水平。

(十三)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供热采暖的标准。要结合供热体制改革和供热采暖系统的技术改造,逐步完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供热采暖标准中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技术要求均应纳入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强制实施。

五、深化供热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和规范供热市场

(十四)实行城镇供热特许经营制度。在统一管网规划、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市场准入、统一价格监管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国有、私有和合作经营企业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与城市政府签定合同,参与城镇热源厂、供热管网的建设、改造和经营,取得规定范围和规定时限的特许经营权。

(十五)进一步深化国有供热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供热企业可以通过吸收多种经济成分,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鼓励国有大中型供热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跨地区经营城镇供热,推动城镇供热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加强供热企业内部管理,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强化成本约束机制。

(十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进供热行业管理,培育和规范城镇供热市场。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研究制定供热事业发展规划、规范供热市场主体行为、维护供热市场秩序上来。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城镇供热采暖服务质量标准、技术指标和评估监督办法,加强对供热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加强领导,综合配套,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3

【关键词】地源热泵;新能源;低温热源;环保低碳

0引言

能源是保障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东营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了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任务,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土壤等浅层地能为低温热源进行制冷供热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与传统的油、气、煤炭等能源相比具有节能、清洁、低碳等特点。

1地源热泵能源利用的技术特点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含有大量能源的地下水和土壤作为排热和吸热的热交换器,夏季向土壤中排热,冬季从土壤中吸热[1]。地源热泵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容易管理、节省空间、冬夏两用等优点,是建设部在建筑行业重点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也是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推广的新型技术[2]。地源热泵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节能环保。彻底解决了常规能源燃烧后的大气污染问题,消除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据了解,每推广1000万平方米的地源热泵技术及其系统,可以节省56万吨标准煤,减排烟气75亿标准立方米,减排颗粒物2.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14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4万吨,节省1亿元资金。

1.2一机三用。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冬天可以制热,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夏天可以制冷。

1.3美化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基本都敷设在地下,不占用建筑空间,不需要传统供热用的锅炉和制冷用的空调窗机,节省空间,让建筑和环境更加美化[2]。

1.4便于分户计量和核算,计费方便合理。

1.5安全可靠。地下换热器使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运行安全可靠,维护费用低[2]。

2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市节能建筑中的推广

2.1我市地源热泵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地处黄河入海口,全市大部分地区处于第四系沉积层,地表无岩石层,无岩石层首先有利于地埋管的钻孔施工,其次有利于热泵进行地热交换[2]。东营市地表层厚度最小257米,最大393米,地源热泵地埋管钻孔深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我市地下土壤中水量充沛,同时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在地下20-200米范围内地下水保持14.8-15.6摄氏度,蓄冷蓄热稳定可靠,东营市地下含有大量的低品位热源,为地源热泵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天然的优良条件。

2.2东营市地源热泵节能建筑项目推广应用现状分析

从200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和市建委开始大力倡导和实施地源热泵新能源技术,截至到2009年8月份,东营市已经建设成功了东营区日新大厦、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港管理中心、滨南水厂办公楼、大明宾东公司、金山小区等30多个地源热泵工程。

2012年12月份,全市地源热泵推广应用座谈会议召开,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了《地源热泵――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一个战略支点》文件,进一步倡导地源热泵技术的使用,为实现低碳环保,东营城区各个大型建筑逐渐都利用了“地热”资源。截至到2012年全市已有100多项工程使用了地源热泵,地源热泵覆盖面积达到了170多万平方米。其中地源热泵系统在胜利油田内大量采用,海洋钻井、井下作业、海洋石油公司、海洋采油厂、胜利采油厂等多家企业使用面积达到60多万平方米,节能效果非常显著。除此之外有近90项在建工程计划使用或已确定使用地源热泵,其中包括悦来湖中央商务区、海河风情商业街、利通奥森商务中心、东营软件园二期等项目和东营市河口区民政局中心敬老幸福园地源热泵系统项目。

2013年东营市重点工程“两馆一宫”项目引入地源热泵技术,东营职业学院大学生服务中心也采用这项新能源技术,截至到目前,我市地源热泵使用覆盖面积已经超过了500万平方米。

3东营市地源热泵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营市地源热泵建筑项目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和经济措施激励下,应用工作推进迅速,工程规模急剧扩大,发展速度很快,新能源建筑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问题。

3.1在快速发展的市场面前,地源热泵建筑项目相关的技术准备和人才储备都完全不足,东营本地的地源热泵设备制造企业和工程承包商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建设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大大损害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声誉,影响了地源热泵市场的良性发展。

3.2由于地源热泵技术、标准还刚起步,成套的技术指导体系,如规范、标准、通用图集、施工工法等还没有完善,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能力,相关从业人员未能得到系统规范的技术培训。

3.3地源热泵系统涉及到诸如建筑、机电、能源等多个专业和学科,牵涉到政府相关的多个管理部门,需要协同设计、交叉施工、联合管理,目前的建设管理程序存在管理盲区,而市场监管机制又不同程度存在缺失。

3.4目前我市地源热泵新能源建筑项目缺乏对浅层地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和建筑物的能效检测,不能为系统节能诊断、能源管理和运行优化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4东营市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4.1适度发展,科学评估

要查明东营市地区浅层地能分布特点和赋存条件,估算可利用资源量,对当地的浅层地能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资源评估,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规模。划定适宜地表水、地下水、地埋管等不同地源热泵技术利用方式的区域,并建设地下温度场动态监测网。

4.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应将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和实施纳入到当地供冷工程、集中供热总体规划中来。统一布局,互相补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源热泵技术的综合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体现地源热泵自身的技术优势。根据当地黄蓝经济战略的总体社会发展规划及资源评估,拟定地源热泵技术专项发展实施规划并提出地源热泵技术发展指导意见。

4.3规范管理,严格审批严格按照国家、省政府和东营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地源热泵项目实施申报审批制度,同时加强对地源热泵系统实施各个环节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培海,韩勇.地源热泵应用情况调研报告[J].城市建设理论与研究,2012(6):110-111.

[2]卢继龙,彭建国,杨光.东营市地质地表特征[J].城市建设理论与研究,2007(3):23-26.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4

关键词:改进;供热计量技术;分析

实施供热计量能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也能使广大热用户换需用热,用多少热、付多少热费。但是,供热企业如何才能从实施供热计量中取得经济效益?最好的办法是以一个独立的热力站为基本单位,实施供热计量的示范工程。热力站的供热计量、温度补偿、水泵和自动调控设施等可以根据热负荷耗热的变化情况调节、输送、计量热用户所需的热量,满足热用户按需用热的需要,也能直观地显示这个热力站内热负荷耗热的多少。如果这个热力站的热负荷所涉及的都是节能建筑,就可以节约能源20%以上。同时,实施供热计量示范工程时,禁忌新旧居住住宅、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混在一个热力站内进行。新旧居住住宅、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混在一个热力站内实施供热计量,既增加了工程的复杂性和难度,又不能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此外,鉴于目前热计量表市场混乱,质量难以保证,城市供热企业应积极推行能源服务管理模式,从热量表的质量评估与采购、安装施工、质量检验、维护运行、供热服务等过程负责管理。

1当前我国供热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1.1供热计量方法的标准规范不完善

目前,虽然我国在供热计量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国内许多地方进行了供热计量技术的贯彻和实施,而且初步形成了许多热计量技术施工设计标准及热计量产品的行业规范,但是我国在供热计量方面,对于热计量方法的相关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很多相关标准规范还在编写筹划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在相关标准试验过程中,还要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努力完善供热计量相关方法和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的实现供热计量方法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工作。

1.2相关计量收费定价不完善

在当前国内建筑热计量改造后,许多试点项目只进行了供热的计量,但是在收费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这样使得许多用户节能意识逐渐降低,而且由于国内关于热计量收费的区域过小,使得最终的能源节约效果不显著。因此,在后续的供热热计量工作中,相关人员还要在供热收费方面多做工作,努力完善供热计量工作,使供热企业和用热单位取得双赢效果。而当前采用的分户热计量,虽然可以实现热费的单户计算,但是也有不公平的因素在里面,相邻房间的热量传递就是其中一个因素。解决这种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墙体的保温效果。但是户内的墙体,外墙、屋顶增大保温系数,又增加了投资。

1.3推广分户热计量系统过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关分户热计量系统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地方的做法只重计量用以达到收费的目的,而不考虑提供给用户控制手段,或者只提供最简单的开关控制,徒具一个形式而已,无法达到真正调节。如此做法使得用户不能主动控制以实现节能,也就是不能主动地去省钱或是选择其他方式供暖,违背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挫伤或阻碍供暖节能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供热体制的改革。所以,我们要温控与热计量并重,供热单位先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室内热舒适度,也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再合理的向用户收费,促进热计量事业的发展。

2改进我国供热计量技术的措施

2.1完善供热计量方法的标准规范

供热计量作为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想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并在国内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贯彻,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指导性意见标准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供热计量方法的标准规范完善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参考国外的一些先进设计理念,而且要结合国内自身实际的热计量设计工作,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DB29―26―2008《集中供暖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的相关条款也规定:户间热负荷与房间设计热负荷之和为散热设备热负荷,仅作为选择散热设备的依据。

2.1.1室内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为实现分室控制和分户计量,每组散热器上均应设置温控阀,并选用铸铁无砂型或钢质散热器,以免堵塞温控阀、热量表。每组散热器均应明装,外表不得设置影响散热的散热器罩等装置。应通过设计计算对温控阀进行选型,不宜过大,以免调节失灵,并避免压差过大产生噪声。

2.1.2建筑物内系统

建筑物内供回水干管及户内供暖系统入口装置应设置在楼梯间的管道井内,便于检修、维护和抄表。对于高层建筑,户内供暖系统的水平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宜采取软连接(金属软管),以防止由于干管发生热胀冷缩导致接口开裂。户内供暖系统的入口宜设泄水装置,以便维修及装修时,将户内供暖系统排空。

2.1.3热力入口

由于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热负荷不需要考虑户间传热负荷,因此热力入口管子管径及管道附件应以各房间设计热负荷之和作为选型依据。热力入口应设置总热量表、压力表、温度计、过滤器及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等装置。为满足总热量表流量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流量传感器宜设在回水管道上。为便于热力公司的管理,建议采用具有远传功能的总热量表。

2.1.4热力站

热力站的一二级侧均应设置热量计量装置,一二级管网循环泵须采用变频泵。热力站应配备气候补偿器,根据气候补偿器内置的随室外温度变化的调节曲线,当二级管网实际供水温度偏离设定值时,自动调节一级管网的流量,使二级管网的供水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形式(如多层、高层),分区设置热力站,供热面积一般控制在5~10m2,供热半径控制在0.5km。

2.2优化供热计量收费体系

优化供热计量收费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热用户的节能意识,而且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的传递工作,真正降低热源处的燃料用量,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为了有效的优化供热计量收费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在完成计量的基础上,扩大国内收费试点范围。同时,在贯彻收费体制,优化供热计量体系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广泛的积累科学的收费方式以及热价制定的许多宝贵实践经验。此外,城市供热企业应该严格遵照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先后制定的关于《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实行供热计量的两部制供热价格,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关于《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指出:“要逐步实现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基本热价主要反映固体成本;计量热价主要反映变动成本。基本热价可以按照总热价30%~60%的标准确定”。

2.3优化分户热计量系统的有效措施

当推广实施分户热计量后,必然要有部分用户不采暖,而将家中暖气关掉,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因此我们一定要户内户外相结合,对供热系统进行调节,将水泵改成变频,末端加压差传感器与水泵变频实行联动,这样才能实现热计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需要在每一用户管路的起止点安装关断阀和在起止点其中之一处安装调节阀,这些阀门的设置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局部阻力,如果在这个原有的系统中这部分阻力不予考虑,再加上原本系统与该系统存在的不协调性,导致用热不足、系统不稳定的现象。此外,由于加入集中供热热源是无法实现节能的,热电联产的热源因电厂发电在电网调度是平稳,导致抽气量是有计划的,不可能随时增减气门开度,改变供热量。但是可以通过单个的锅炉房以及区域安装气候补偿器来实现。

3结束语

总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优化当前我国供热计量技术,提高热用户节能意识,降低国内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供热计量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推广,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努力。在以后的热计量改造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进一步努力和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建筑供热过程中的节能。

参考文献: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5

1.1地源热泵技术又称地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常温土壤中的能量作为能源的先进的高效节能、无污染、低运行成本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空调技术。地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或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或地下水与建物内部完成热交换的装置。它完全不需要任何的人工热源,彻底取代了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排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能供应生活热水,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空调技术”。

1.2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地源热泵技术路线: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和水--水型地源热泵技术

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以美国的技术为代表,水--水地源热泵技术以北欧的技术为代表。二者的差别是:前者从浅层土壤或地下水中取热或向其排热,通过分散布置于各个房间的地源热泵机组直接转换成热风或冷风为房间供暖或制冷。后者是从地下水中取热或向其排热,经过热泵机组转换成热水或冷水,然后再经过布置在各个房间的风机盘管转换成热风或冷风给房间供暖或制冷。由于美国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可以不用地下水,采用埋设垂直管、水平管或向地表水抛设管路等多种方式,直接从浅层土壤取效或向其排热,不受地下水开采的限制,推广的范围更大、更灵活。另外由于美国技术减少了地热转换成热水和冷水的过程其热损失减少,能源效率更高,供暖、制冷运行费用更低。

1.3地热泵技术具有明显减排温室气体和应用地区广泛等特点

由于地热泵供暖时70%以上的能源来源于土壤中的能量,30%以下的能源来源于电能,所以用它替代冬季采暖锅炉,至少可减排温室气体70%以上。如能大面积推广,可明显减排温室气体。另外,土--气型地热泵技术所利用的能源是常温土壤中的能量,并不需要特殊的地热田或地下热水。它只要有足够进行热交换的浅层土壤(-3.5℃以上的土壤或地下水)就可满足地热泵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中国城市中约有30-50%的建筑物具备此条件,可以使用地热泵。从气候区上看,从寒冷的黑龙江到炎热的海南岛都可使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具备应用地热泵技术的条件。同时它不消耗也不污染地下水。在利用地下水时,地热泵只向水中排热或吸热,并不用水,所抽取的地下水要全部回灌地下。

1.4地热泵利用的是可再生能源,永无枯竭

地热泵从浅层常温土壤中取热或向其排热,浅层土壤之热能来源于太阳能,它永无枯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所以,当使用地热泵时,其土壤热源可自行补充,持续使用,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

1.5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

在供暖时,地热泵技术可将土壤中的能“搬运”至室内,其能量70%以上来自土壤,制热系数高达3.5-4.5,而锅炉仅为0.7-0.9,可比锅炉节省70%以上的能源和40%一60%运行费用;制冷时要比普通空调节能40%-50%,运行费用降低40%以上。高节能、低运行费用,为商业推广创造了条件。

1.6地热泵在欧、美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已完全商业化了的技术在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和地区,地热泵技术已得到广泛地应用,推广速度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形成了从制造商、工程商到培训机构、技术开发机构、专业管理机构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国际地热泵协会(iGSHpa)、美国地热泵协会(GHpC)已建立,他们己完全实现了商业化。

1.7地热泵技术可实现分户计量、可分期投资,不设室外机

由于美国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是分散布置在各户或各室的,它和普通家用空调一样,实行单独电费计量,克服了锅炉采暖和中央空调制冷时的分户计量难题。正由于它是分散安装的,可分期分批投资,解决了中央空调机组必须一次投资到位的要求,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地源热泵空调,没有室外机和冷却塔,建筑物立面更清洁、更美观。

2中领国政府合作在中国推广美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内容

中美两国政府合作推广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协议书签署后,两国政府各委托一些专家就合作的具体内容共同起草合作计划。1998年11月,两国专家共同制定的《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在中国合作推广计划书》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中美两国《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与利用领域合作议定书》工作小组的工作会议上获得通过。《计划》中规定:推广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建设示范工程。计划在中国北方寒冷气候区、中国中部长江流域温带气候区、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各建设一座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建成后除供示范外,还要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检验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的经济和技术效果,为大规模推广提供样板、数据和经验。示范工程建设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

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与浅层土壤进行高效的热交换,确保在投资不高于普通中央空调的条件下能长时间地稳

定地从土壤中取热或向其排热,实现供暖或制冷。考虑到中国还没有掌握美国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计划》提出中方在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单位中,分别从三类气候区各选择一家经济和技术实力强的机构,作为美国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单位,同美方推荐的机构一起建设示范工程,确保示范工程成功。

第二阶段:合作推广。当示范工程建成后,三个地源热泵推广单位与美国伙伴一起在中国进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的认知率。推广工作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在中国的更多地方和在不同规模、不同用途建筑物中建设不同取排热方式的地源热泵系统,己便获得广大用户的认知和认同。二是进行地源热泵基础设计能力建设和开展人员培训技术交流活动,普及土--气型地源热泵知识。同时建立中国地源热泵设计数据库,编制适合中国水文地质条件、建筑规范、供暖制冷标准和建材、设备、劳动力价格的设计软件,提高中国设计部门对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水平。

第三阶段:合资生产。当美国先进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己为公众认知,市场前景明朗之时,选择几家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管理严格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厂家,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同美国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地热泵生产厂商,经充分酝酿和洽商开展合资生产,降低地源热泵生产成本,逐步提高国产化水平。合资工作将严格按市场方式进行,要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防止不顾质量盲目追求利润,败坏地源热泵技术信誉等恶性竞争现象发生。

3迎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班建设情况

经过反复筛选和充分论证,中国科技部和美国能源部选定了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等三家单位,作为三个地热泵推广单位,分别负责三座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和推广工作。

在中国科技部的领导和全力支持及美国能源部的大力协助下,三座地热泵示范工程相继于2001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开始试运转。

三座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工程情况:

3.1中国北方冬季寒冷气候区地源热泵示范工程

项目名称:北京嘉和园国际公寓地源热泵示范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

项目技术推广单位: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

项目房屋开发单位:北京富阳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热泵安装完成时间:2000年12月

项目概况:

·建筑类型:高档公寓

·建筑结构:由三座塔式连体建筑组成,分别为30-32层。一层及裙房部分为会所、门厅以及公共活动区,二层为设备转换层,三层以上为办公用房和公寓住宅。地下三层包括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住宅从75m2至365m2共16种户型

·建筑占地:1417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

·采暖空调面积:70000平方米

·热交换三:1300冷吨

·热泵类型:土--气型地源热泵

·地下热交换形式:地下水式

·地源热泵机组数量:501台

·地热泵机组生产厂家:美国trane公司

·深水井数量:4口,2抽2灌

·井深:160米

·井管直径:500毫米

·单并涌水量:200吨/小时

·气流组织形式:采用上(侧)送上回或上(侧)送门缝回,减少占用空间面积

·噪音水平:立式机组设在一个小机房内,墙壁贴有吸声材料,门采用隔音门;卧式机组装在吸音吊顶内,四周墙壁贴有吸声材料,机组送、回风管均设有消声静压箱或采用消声管道(玻纤风管),使房间内噪声≤30dB(a)

投资及初步运行费用结论

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总投资减少1.5%,为38.9万元;年度运行费减少43.6%,为116.l万元;占地费减少50%,为43.75万元。地源热泵系统平均初投资约为360元/平方米。

北京地区各种采暖方式运行费用比较:

据今年4月报载,经初步测算每采暖季(125天)北京地区每建筑平米的各种采暖运行费用:独立燃气采暖炉30-40元;电缆地板采暖20-25元;电热膜采暖20—34元;天然气集中供热28元;燃煤集中供热16元;北京地热泵示范工程初步测算12.9元。从中可见地热泵供暖运行费用最低。

3.2中国中部夏季闷热、冬季阴冷气候区地热泵示范工程

项目名称:宁波雅戈尔工业城地源热泵示范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浙江省宁波市

项目特点:玉栋建筑制冷取暖并重

项目规权:建筑面积92505平方米

总冷负荷:2483冷吨

系统类型:地下水式土--气地源热泵系统

项目预算: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进口设备约134万美元

技术推广单位:中华企业集团上海鼎达能源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进度:分期建设。第一期为38380平方米服装厂房,安装热泵150台,1070冷吨,进口设备价值42万美元,2001年5月安装完毕。第二期正在安装之中。新晨

热泵机组生产厂商:美国tane公司

3.3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地热泵示范工程

项目名称:广州松田职业技术学院地热泵示范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建筑类型:教学楼、办公楼

项目特点:制冷为主,取暖为辅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分期建设

总冷负荷:2045冷吨

系统类型:水平管路加地下水式土--气地源热泵系统

项目预算:1474万元,其中进口设备1262558美元

技术推广单位:广州信利达热泵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热泵生产厂家:FloridaHeatpumpenvironmcntalequipment公司

第一期热泵安装完成时间:2000年10月

第一期工程概况:

·房屋类型:教学楼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制冷面积:3250平方米

·地热泵数量:48台

·井深:43米

·水量:38吨/小时

·循环水量:113吨/小时

·总造价:243万元

·平均造价:405元/建筑平米

运转测试情况(以语音室为例)

·室外气温:32.3℃,晴,有阳光照射

·教室面积:150平方米

·房内人数:53人

·机组配置:5冷吨1台、3冷吨1台,共8冷吨

·测试时段:下午2:30-4:15

·运行情况:

开机10分钟,室温30℃

开机20分钟,室温26.5℃

开机30分钟,室温23.6℃,以后保持在23.6℃

·室内最大温差:正负l℃

·两台热泵总功率:6.29Kw

目前,三座美国土一气型地热泵示范工程除北京地热泵示范工程已全部建成外,其他两座只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建设,后续工程将于明后年全部建成。

4下一步工作

三座美国土--气地源热泵示范工程的建成,特别是作为世界上单体建筑物采用地源热泵供暖和制冷的建筑中高度第一,建筑面积第二(仅小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威尔市高特·豪斯饭店),技术最先进的北京土--气型地源热泵示范工程的投入运行,己经在国际和国内引起广泛地关注,国内外参观访问者应接不暇,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认知度迅速提高。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等三个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单位,相继进入了推广阶段。

4.l全面系统地开展数据采集和经济技术分析工作

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人力和资源,对北京地热泵示范工程开始了数据采集和经济技术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将从投资、运转费用、供暖制冷效果、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工作。数据采集将持续一年。在取得整个供暖季和制冷季的完整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与其他采暖、制冷技术的比较,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就初投资、采暖制冷效果、技术稳定性、运行费用节省情况,节能效果等方面给出严格、科学的结论,为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和提高、改进设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4.2采用市场运作方式进行推广工作,建设新的土--气地源热泵工程

目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力度,北京等一批冬季采暖的大城市陆续通过立法限制冬季燃煤取暖。公众也将改善大气质量作为自己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而给予积极配合。这就为无污染的地热泵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天然气等价格较贵能源进入采暖消费领域,土--气型地热泵与之相比;运行费用低廉的优势更加明显(每采暖季每平方米采暖费,地热泵可以比天然气采暖降低60%以上)。还有,城市绿地的增加为采用土--气型地热泵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的土壤条件,这也将导致美国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认同迅速扩大。从三个推广单位接到的想采用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的众多项目看,其地域范围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东起上海西到甘肃、青海。新疆,几乎涵盖了中国大部分区域。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等三个单位正在建设和酝酿、筹划建设的新土一气地源热泵项目,其总冷吨数,将超过三座示范工程的总冷吨数,这标志三座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已得到发挥,推广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6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促进我市建设事业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实现城乡建设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二、任务目标

(一)年。建立建筑节能材料备案制度、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等激励约束机制,使建筑节能工作有法可依、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同时培养一批建筑节能科研和应用人才队伍,建成一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整体上达到全面实施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二)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三)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年。市要完成应改造面积的15%以上。建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

(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建立利用太阳能。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率达20%以上。

(五)大力促进新型墙材推广应用。年。全市基本上实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目标。

三、实施的重点领域

(一)新建建筑

对各类公共建筑从规划报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材料检测、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监管。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以政府投资新建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

(二)既有建筑

完善以政策导向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机制,建立健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体系和建筑能耗统计体系。建立建筑能耗定额制度,重点开展大型办公、商业等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每年要完成应改造面积的10%以上。

(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重点开发适应建筑要求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完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技术。解决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安装;开发太阳能,地源热泵技术与设备;开发太阳能光电系统;加大应用力度推进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逐步推进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酒店、集体宿舍等和12层以下居住建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电照明技术,如使用太阳能路灯、广告灯箱及城市景观照明用灯等。农村积极推广太阳能技术以及沼气、秸秆制气等生物质能技术。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应采用可再生能源的节能措施。

(四)电厂余热和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利用热泵技术将低温热源(电厂余热。工业废水)中的低品位热能提取,并转换为高品位热能。

(五)地下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

用于发电和城市供热,通过地下煤层气开发及地下采空区、废弃矿井和井下瓦斯抽放。可以减少煤炭的消耗。

(六)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继续征收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贯彻执行《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省政府第137号令)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保证墙改工作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墙改基金对建筑节能科研、技术、产品、试点示范的扶持作用。

(七)抓好城市照明节能工作

加快节能灯具的改造工作,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尽快完成节能型的城市照明系统。

(八)抓好供热体制的改革

并同步建立个人热费帐户。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印发的《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推动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实施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实施细则》和《延边州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等,严格执行国家、省、州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推动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构建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1加大对建筑节能有关政策和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科技管理等部门。加大对建筑节能的科技投入。对现有成熟技术、产品、材料进行整合研究,加快节能技术的成果转化。注重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提升节能技术水平和档次。

2探索建立建筑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和建筑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实施建筑节能与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与用户分享节能效益;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建筑节能的监管、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3珲春市推广、限制、淘汰技术及产品目录。

(三)完善政府对建筑节能的监管体系

1加强建筑节能监督。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建立从项目立项、论证、审批、设计、施工、监理、造价控制、竣工验收和结算、房屋销售、重点设备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的建筑物生命周期内相互衔接的节能监督管理体制,对建筑节能标准和规程的执行、重点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进行专项执法。加强节能管理制度创新,构建有效行政监督体系。强化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的动态监管力度,将节能标准现场执行情况纳入合同价格调整机制、建设项目各类监督检查等监管范畴和各类奖项评比活动,确保节能标准落实到项目。制定和实施施工监管、验收备案制度。

2加强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加大对违反建筑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法检查力度。

3建立信息统计报告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季报和情况通报制度。对其建设进度各阶段是否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进行监管,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登记和处理。

4建立违规举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违规举报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理违规行为。

(四)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机制

1发挥墙改专项基金对建筑节能的支持作用。争取通过有效的形式明确墙改专项基金对建筑节能的支持。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发展。

2建立建筑能耗测评与标识制度。

3推动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评估工作,按照省、州的安排部署。取得经验,逐步扩展到普通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节能评估。对节能建筑的护结构隔热性能、供热制冷)系统效率、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指标、实际节能效果等予以评估和界定,按照不同节能等级,对低能耗和超低能耗节能建筑实施不同星级的星级节能标识”并向全社会公布。

(五)加强建筑节能宣传、交流与培训

1加强培训。联合开办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研究开发、应用技术专业培训或课程,倡导建筑资源节约理念。通过各协(学)会,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检测监督站等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基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7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措施

abstract:theenergyconservation,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aninevitabletrendinthedevelopmentofcivilconstruction,thisarticlefromthecivilconstructionenergyconservationproblem,thispap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ourcountrycivilconstructionenergyconservation,andthenputforwardtherealizationofenergyconservationofcivilconstructionconcretemeasuresandhopetopromotethepopularizationandpromotionofenergy-savingbuilding,improveeconomicefficiency.

Keywords:civilconstructiontechnologyforenergyconserva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紧张已严重制约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见减少能源消耗、节能、环保是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近年来,工民建施工中广泛地应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行了节能改革和创新,国内的工民建施工技术正逐步向着科学、智能、节能的方向发展[1]。

1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筑能源的消耗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繁荣逐年增加,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重视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就目前而言,国内在工民建施工中建筑节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建筑节能的空间和潜力都比较大。

1.1目前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1.1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但尚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

1.1.2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普遍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1.1.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

1.2建筑节能潜力大

1.2.1建筑用能效率低

中国建筑能耗大多还处于原生状态,没有实现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都是一次将能源烧掉,如锅炉、燃气炉、直燃机、家用炉社等用能效率很低。

1.2.2与发展国家建筑能耗差距大

中国与发展国家建筑能耗存在较大的差距。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达到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且现在还以史无前例的建造高能耗的规模房屋,其它工业产品的单位生产能耗也只比发达国家高出3~10%。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在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应用的技术水平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节能技术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如人意,改进和利用的空间和潜力相当大。

2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措施

基于国情与现阶段的发展程度,进一步强化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势在必行。工民建施工中的节能技术,是对设计节能的又一次补充,具体应往降低能耗和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两大方向进行。节能技术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项新兴技术,其应用形式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是一种来源广、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的天然能源之一,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以及各种功能的现代建筑物中。现代工民建筑中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遮阳、散热与太阳能收集一体化,并逐步向混合型太阳能应用技术的趋势发展,太阳能技术的应用是现代节能科技与建筑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工民建筑中太阳能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阳光反射装置为建筑物提供光照和热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

2.2墙体施工的节能措施

空心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长圆孔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破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冷热桥的现象。现场施工员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依据的技术规范除砌体、混凝土结构、抗震、工程施工验收等方面外,还应依据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等。

2.3隔热节能技术

建筑的隔热设计,主要是墙体和屋顶。太阳辐射直接作用于屋顶,屋顶的隔热问题尤其对南方高温地区非常重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非常廉价的空气层隔热,其原理是通过降低传热而达到隔热的目的,此种方法主要应用在炎热气候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对墙体、屋顶和窗户的隔热效果很好,尤其是应用于墙体上,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双重作用。另外常用的还有架空型保温屋面、高效保温材料屋面、浮石砂保暖屋面和倒置型保温屋面[2]。

2.4高效率的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

继续发展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城镇供热采暖系统,对供热厂、热力站锅炉房和供热管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结合供热体制改革,开发和应用采暖温度控制与热量计量技术,包括采用温控阀、热量表、热量分配计的双管或单管采暖系统技术,开发利用多种能源、不同规模的集中式供冷系统,发展燃气空调及热电冷联产联供,降低能源消耗。

2.5门窗安装节能措施

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在选择门窗时应注意:①采用铝合金单框无色透明玻璃外窗;②采用防盗、保温、隔声等性能好的成品金属门,并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小心处理。

2.6配电及照明节能技术

1)各房间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的照度要求以及功率密度值进行设计,有效地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

2)灯具效率不应低于以下值:荧光灯类的开敞式灯具不应低于75%;带保护罩的透明式灯具不应低于65%;磨砂式不应低于55%;格栅灯具不应低于60%;

3)关源附件选用低能耗产品,荧光灯选用电子节能型镇流器;

4)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

3结束语

尽管目前我国在新型的节能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不能停止的重要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研究和实践,要不断对现有的工民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实践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科学应用,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达到降低经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和提升社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加平.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的利用[J].能源工程.2001

[2]王金奎.史慧芳.窗墙比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0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8

关键词:暖通设计;安全;节能;技术培养

abstract:theairconditioningisalongwiththemarketeconomyanddevelopedtothispaper,hvacthe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andputforwardthesolutions,andtheconstructionpersonnelhascertaintechnicalrequirements,toensuretheefficienthvacandgreenoperation.

Keywords:hvacdesign;Security;energysaving;technologytrai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暖通空调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被运用于很多的高层建筑中,但是暖通空调本身有着很多设计上的缺陷,影响到了空调的正常使用。造成设计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设计人员本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和专业技能不足。这都造成了暖通空调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施工的缺陷,对工程的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违反设计规范和标准

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在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室内外的温差过大,尤其是在冬季达不到厕所不低于12°C,浴室不低于25°C的标准,属于不规范设计,因此应该增加散热器的设置。

2)供暖管道的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供暖管道应该有一定的坡度,这样才能让热水得到充分的循环,从而加快管道内水流的速度,并且加快循环速度。

3)楼梯间散热器的单独配置

由于楼梯间是极容易冻结的场所,所以散热器的设置应该相对独立,并且不能设置阀门,应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避免供暖发生故障,影响相邻屋子之间的供暖效果,甚至是冻裂散热器。

4)确保厨房中的及时通风

根据厨房设计的相关要求,厨房应该做通风处理,设置排气罩,保持与室外的及时通风,做到厨房内卫生环境的安全和整洁,保证饮食健康。

2.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供暖入口的设置要考虑到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设计,还要考虑到室内与室外之间管线的合理衔接。要考虑到管道的流通性和严密性,避免施工中的麻烦。

2)供暖系统设计的不合理

有些供暖系统没有阀门的设置,如果运行中出现故障会造成管道维修的障碍;有些管道的铺设不合理,供暖设备和建筑不能很好的、美观的设置,影响使用;供暖系统的双侧连接造成热负荷以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使得管道内的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造成了管道流通的障碍,影响供暖。

3.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内容的不完整

室内外设计参数包括,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等,要考虑到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以及在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的试压要求等。

2)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在设计图纸中,锅炉房的设计不应该仅限于一个平面图的勾画,应该有剖面图和系统图,从多方面,多细节的描述锅炉房的设计。

4.调节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调节性能,才能适应全年各种不利天气的影响,从而保证正常的供暖。并且应该能够适应夜间不工作的调节要求,并且管理操作方便,这就要提高空调的自动化水平,减少管理的人数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5.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可行性是指设计方案应该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顾及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并对工作信息进行备份,以免空调系统出现故障进行及时的抢修。

6.针对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应该注意方案中的技术性问题,注意技术的经济性比较,做出合理的设计,对于图纸的审查应该注意确保设计的质量,避免出现问题。

二、对暖通设计施工人员技术的培养

1.加强施工人员的设计规范

供暖管道的设计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设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暖通设计直接影响到室内的安全问题,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在施工前严格考核《设计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避免因为施工人员的专业不够造成施工中出现漏洞,造成居民的住房隐患。

3.针对施工人员在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解决

1)阀门的设计。阀门的设计应该注意美观,把阀门和散热器都设置在底部。并注意底部散热器的热量标准,避免散热不够的现象发生。

2)地暖的设置要注意水温,如果水温大于60°C,就会造成室内的燥热,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影响人类的正常室内活动。如果出现了室内过热的现象,应该加设换热设备,使供水温度符合地暖要求,避免出现意外。

3)如果当地的设计不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设置换热机组,以便及时的采暖热水,便于调节利于使用。

4)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应该注意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时的开窗面积,注意风口的独立设置。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风机和风口分别设置,加压送风机常常至于屋顶。加压送风机的选择一是在地上和地下并联两个风机,使其风别适应地上和地下的要求,二是选用双速风机,高转速和低转速分别针对地上和地下部分。

4.加强施工人员环保节能知识的培训

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能源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随着建筑物的逐渐增多,建筑物的节能也是尤为重要的,对于暖通系统的节能是指尽可能利用绿色空调以及节能的空调采暖系统,合理的保护环境。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培训。

1)地源热泵空调

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高效节能,地热资源的利用既节省了能源又节省了资源转化的空间,根据地下水及地表水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好和能耗低等特点对水源的探测开采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并且降低能耗。

2)太阳能空调

太阳能空调所需的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实现了自然空间中的能源转换,利

用阳光辐射为能源进行制冷从而实现工作的效果。

5.加强施工人员图纸设计的严密性监督

图纸设计的严密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成功与否,图纸严密设计可以减少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延误工期。在以后的入住过程中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安全居住,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工作。

三、结语

在我国现行阶段暖通的施工中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学习不够,贯彻执行不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造成施工的不确定等问题。避免设计中的不足就要培养起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设计者与施工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对暖通设备运行的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保证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天祺.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娥飞.暖通空调设计与通病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9

建筑工程设计及实践阶段中,应采用有效的动力能耗节约策略,可提升暖通空调冷冻水体系与冷却塔水体系的实践运行温差,也就是水系统应用大温差方式,进而降低水量,节约输送耗能,并降低管径,实现良好的投资节约目标。

由于风机与水泵的能量消耗同管路体系流速立方为正比例关系,因此可利用低流速实现良好节能目标,并利于水力工况实现良好的稳定性水平。通常来讲,利用水输送热量以及冷量的消耗能量水平较空气输送低,同时传送等量热量以及冷量应用水管管径较风管低,占据空间也不大,为此应科学利用高效率传送载能介质实现良好的节能目标。暖通节能系统运行阶段中,还应强化监督管控,做好节能管理,实现管控模式缺陷、能源设计自身不合理等环节的良好弥补。只有强化对各类运行设备的管理控制,方能令能源应用更为节约并精确消耗。

楼宇自控体系功能在于对建筑物之中包含的各类设备,例如机电设施等做好有效测控监督与综合管理,进而实现安全、高效、可靠、节能与省力的科学目标。暖通系统管控运行阶段中主体节能手段,最为理想的便是借助优质完善的楼宇自控体系实现经济目标,做好节能运行管理。然而,当前较多既有建筑工程却呈现出低水平智能化运行效果,暖通体系运行管控水平不高,欠缺自控体系,且包含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为此我们应继续探究智能化节能技术的科学应用,构建自动化楼宇暖通节能体系,创设良好的应用效益。

4做好暖通节能应用技术优化,明晰其科学发展趋势

4.1科学应用蓄冷技术,提升节能水平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其用电量在该季节迅猛提升,因此令较多区域在用电高峰阶段中进行限电拉闸成为常见现象。为此,为有效减少用电峰谷阶段差异,一类节能有效的蓄冷空调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蓄冷技术是我们在应对能源危机阶段中促进资源良好配置,做好生态环境优化保护的技术革新,可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技术原理不是较为复杂,主体应用夜间使用电能的低谷阶段进行制冷,将冷量基于水或者冰模式位于蓄冷装置中进行储存。当电力离峰时,则可将事先存储的冷量予以释放并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应用,进而实现电网移风谷、降低能源消耗,节约电费、环保高效的目标。

伴随蓄冷技术的应用发展,目前我们却发现,其并没有实现全范围的推广普及。冰蓄冷以及区域供冷不仅可实现环保节能目标,还对社会资源的整体优化应用极为有利。目前,我国主体通过火力发电满足能源应用需求,其发电机调配水平不强,因此较难对其发电总量进行自由随意的管控与变更。倘若应用冰蓄冷技术,便可令电厂发电设备机组利用夜间时段进行高效服务运行,进而节约单位煤量消耗,提升电厂发电机整体工作效率。另外,冰蓄冷以及区域供冷应用技术规避高峰用电,其占用电力资源总体范围有所下降,进而全面释放社会资源,可基于相同电力资源水平条件,供给服务更丰富项目,并缓解我国电力建设发展投入的相对紧张状况。基于蓄冷技术诸多优势,我国政府单位、电力企业应对该项技术应用研发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与技术倾斜,做好全面推广应用,提升经济支持,进而实现良好的节约能源目标,实现可持续的电力生产运行与全面发展。

4.2借助太阳能优质暖通节能策略技术,实现节能目标

太阳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不存在地域条件限制,无论在海洋地区或是陆地、岛屿或是山地,均能享受阳光普照。因此对于太阳光能进行广泛开发应用尤为重要。太阳能具有显著的洁净能源特征,对于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可体现良好的抑制作用。传递到地球表面总体太阳辐射能源则同130万亿t煤量能源相当,足以见得太阳能源的庞大性。

为此,在暖通系统开发应用阶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令其合理转变为热能,借助即热设施做好太阳光中的热量采集,并利用热导循环体系令热量传至换热中心,而后令热水再传人地板采热体系之中,在电子调控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实现室温调节目标。该体系还可在雨雪天气执行切换为燃气锅炉加热模式,进而实现寒冷冬季太阳能的科学供暖服务。我们还可借助太阳能即热设施形成较多免费热水,节约水能源应用。通过实践验证,太阳能供暖节能工程其平均寿命高于20年,而在5年便可收回成本,因此体现了显著的节能经济效益。我们应在建筑工程暖通系统中,科学开发应用太阳能收集技术,做好循环控制、集热装置、温度调控系统的科学设计,令其引入地热、生活用热水体系中,实现节能目标。

4.3地源热泵规范应用

针对我国当前能源应用逐步严峻的客观形势,在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手段阶段中,应科学慎重,全面做好各类技术经济标准的科学论证,不应盲目规模化应用,否则会令原先可节约能源的手段技术与工程项目反而加大能源消耗。例如,在地源热泵处理技术实践应用阶段中,应树立合理、节约、规范节能目标。倘若不区分应用场合、地点,不做好项目调研论证,不注重其特性规模,而是盲目应用该类技术,便会形成负面效果。地源热泵策略技术,涵盖的空气源及水源热泵手段均有其适用范畴,并非各个区域地点、各类项目工程均适用,而是包含一定条件限定。

简单来讲,地源热源节能技术,将土壤视为蓄热体,通过其实现热能的存储与释放应用。倘若项目工程规模过大,则需较大空间的地下场所进行蓄能。同时当冷热存取不完全平衡时,其消耗的电力能源则会变相提升。为此,我们应制定规范应用策略,做好全面考察衡量与研究,才能令该项节能技术体现优质效果,创设显著应用效益。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篇10

关键词:建筑节能市场;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07-02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所以,应积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存在的问题

1.1从国家角度

1.1.1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节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合称为五大能源。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中央颁布了多项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并未予以高度重视。中央出政策,地方出对策,将中央的政策变相的加以地方特色,节能政策只是表面工作,没有切实落实。人们群众是节能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由于还没有形成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基本认识,不了解建筑节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人们在购房时,不关注建筑能耗的高低,没有对房屋节能性能进行选择和监督,导致相当一部分缺乏社会责任、守法意识淡薄的开发商和供应商钻了空子,同时也逃避政府的监督。

1.1.2建筑节能标准修订滞后

世界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十分重视,并不断地修订建筑节能标准。例如,丹麦至今修改过6次,美、法、德等国也修订过9次。而中国于1986年制订第一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1995年修订过1次;2001年制订《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与国外相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缓慢,且最新建筑节能标准中规定的维护结构传热系数、采暖供热、通风换气、空调制冷等方面的技术指标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1.3地方法规不健全

节能建筑的建造是要通过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来实现的,由于国家还没有颁布建筑节能方面专门的法律,地方也没有相应法规,建筑工程达不到节能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只能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相关条款进行监督管理。把建筑节能与建设工程其他强制性条文等同要求,造成建筑节能工作执法依据不足、行政监管力度不够、管理手段不硬,这是节能建筑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1.1.4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建造节能房的成本比普通住宅大约高出10%左右,每平方米售价要高出100至150元,增加了开发商开发的风险。同时,节能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分析说,我国建筑节能推广工作问题很多,缺乏经济激励是主因。经济激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政府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1.1.5建筑节能技术缺乏有力的支持

对世界银行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研究,市场力量对实现节能潜力的贡献率仅20%左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对实现节能潜力的作用占50%,可见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需要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而先进的技术是建立在经济可承受能力基础上的。我国节能产业起步晚,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模仿其他国家技术的问题。国家颁布的一系列节能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需要大量成熟可行的技术和产品作为支撑,但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很不够。近年来,我国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导致建筑的科技进步滞后,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

1.1.6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是保证建筑节能执行率的重要前提。虽然建设部先后批准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没有哪个项目因没有达到节能标准受到处罚,该强制执行的并没有强制执行。

1.2从我国建筑体制方面

(1)我国建筑能耗采用的是集中供暖方式和付费方式。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一般采取城镇集中供热的方式,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采暖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并无直接关系。这使得用户不会关心到底节约了多少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是多少,建筑节能很难成为市场本身的需求。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住宅时不会关心建筑物本身是否节能。

(2)信息不对称阻碍建筑节能市场的发展。

我国目前建筑市场中,建筑能效信息不对称。房屋消费者在购房和使用过程中很难了解房屋的节能性能;建设单位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也很难将掌握的建筑能效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依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阻碍了建筑物节能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

(3)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水平不高。

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建筑节能产品时,需要掌握更多的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以便设计成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需要的节能产品。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也需采用新技术、新措施,以满足节能需要。但现在很多建筑师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采用传统的节能思想、技术和措施,对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了解不多,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节能要求,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2推行建筑节能的指导思想

2.1决策者的节能思想

随着2006年8月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7年10月26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08年8月1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中国建筑节能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开发商在项目的决策、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牢树节能减排的思想,走在建筑节能的前列,才能在日趋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2设计的节能思想

现代建筑在设计时,除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和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应注重能源的有效使用和节约。在围护结构的设计中应通过墙体保温、门窗及屋面节能等措施减少建筑的使用能耗;供暖设计要考虑初投资,运行成本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优化设计供暖,尽可能选择能耗小、效率高、污染低、运行费用低的方案;空调设计中,尽量采用冷却塔辅助冷却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技术、变频技术、冷热能利用回收等技术节约能源。前期的节能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后期建筑物使用时的节能效果。

2.3施工的节能思想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机械和劳动力等施工资源的效率;采用合理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过程的节能;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技术创新,实现集约化施工,不断寻求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的最佳结合点;加强现场管理,促进施工工地节能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

3推行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建议

3.1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和法规体系

针对建筑能耗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提高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配套的技术规范和图集。同时,在国家对节约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抓紧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加大资源保护和节能的执法力度。3.2制定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节能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

由于在中国建筑节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很多市场条件还不成熟,就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规范建筑节能市场。要使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对开发节能建筑的开发商进行减税;对于购买建筑节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补贴;同时,对于未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物进行征税。

3.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力度,实行认证、认可和评定制度,规范引导建筑节能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随着中国建筑节能进程的推进,对建筑节能的技术、产品的需求将会急剧增长,但目前的技术储备却完全不能适应这种形势。为此,在强化建筑节能监管的同时,需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市场,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

一是通过迅速、准确的信息扩散,把需求信息传送到企业和业主,使其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情况;二是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引导企业形成创新能力;三是国家应该加大对建筑节能所涉及的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如新型节能材料,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能源方式等等,要在国家的支持之下,进行科研攻关,形成原创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四是建立建筑节能产品、技术的认证、认可体系;五是建立节能建筑的评定体系。

3.4完善行政监管制度

实施建筑节能的全过程闭合管理,强化建筑节能从项日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监督、能效检测及竣工验收、物业管理等全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坚决防止和纠正降低或取消节能技术措施的现象。切实建立起建筑节能奖惩制度,对出现违反建筑节能有关规定的项日,要依据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3.5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必须与建筑节能工作同步进行,才能真正解决采暖地区能耗大、热舒适性差的问题。首先,树立热能的商品化观念。采暖补贴己经成为各个部门的严重负担,目前需加强推进居民的热能商品化观念,政府的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仅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当的采暖补贴。通过由公家买单变为由个人买单,从而激励普通居民的节能行为。其次,提高热的能效水平。需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整合供热热源,充分发挥热电联产、大型锅炉效率高的优势,提高热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需提高建筑物中墙体、门窗、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热源消耗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再次,实行计量收费。建筑物中应配套建设供热采暖分户计量系统,并安装温控装置,住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室温,使用多少热量支付多少费用,以此来杜绝浪费热能的现象。

3.6加强宣传,促进全体市民形成节能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建筑节能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人群众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利益,最终形成“建筑节能,人人有责”的共识,使建筑节能活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同时,从事建筑节能活动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与专业技术等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丽,王永慧.多项举措共同推进建筑节能步伐[J].建筑经济,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