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术及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28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1

【关键词】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急救;护士培训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1】。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地处郊区,经常有重大交通事故、打架斗殴、高空坠落等,大部分伤员病情发生突然、时间急、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等特点,我院手术室显的更加重要。手术室护理是应急性极强的工作,工作环境高度紧张【2】。这对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手术室专业化护士,既要求具备准确、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和手术室专科技能,又必须具备急救能力【3】。为了提高二级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我院手术室对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训和考核,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

我院手术室护士38名,其中女35名,男3名。年龄21-49岁。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21名,护士9名。学历:中专8名,大专10名,本科20名

2方法

2.1建立急救能力培训及考核小组

由手术室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以及科室总带教3人组成培训考核小组,该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培训及考核。

2.2培训方法

2.2.1急救知识培训

2.2.1.1急救基础知识培训:具体包括:心电图、CpR基础知识及技能、常见休克类型;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用法、途径及不良反应;吸痰、气道管理技术等。

2.2.1.2急救专科知识培训:由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多媒体授课,主要包括:与手术室护理相关的专科急救知识,例如急重症手术、交通联合伤手术的种类、物品准备以及护理配合要点。

2.2.2急救流程培训

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一次手术室重点急救流程培训,主要包括:多器官复合伤的急救流程;手术患者突发局麻药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流程;患者术中发生输液、输血反应的急救流程;手术用物计数错误的急救流程;患者发生躁动的急救流程等。

2.2.3急救操作技能培训

手术室急救技能主要包括:急救设施的操作使用技能;CpR操作技能;急救器械、耗材的应用技能。主要有:除颤仪、负压吸引、监护仪等设备的培训;急救器械、耗材的培训,由高级责任护士及总带教负责每月培训、操作、演示,监管护士反复操练,准确掌握。

2.2.4急救情景模拟训练

由护士长组织并指导,根据手术室可能出现的急救情况设置场景,组织护士进行紧急情况下模拟抢救护理。如术中心脏骤停发生猝死时,按发生猝死的急救流程进行模拟训练。

2.3考核方法

在实施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参与护士进行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急救模拟训练考核,以百分制评分,考试内容及评分依据由护士长严格制定。

2.4统计方法对培训前后资料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

3效果

通过培训,我院手术护士的急救能力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有明显的提高,见表1。

4讨论

4.1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来源于护士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学科知识和急救能力的掌握【4】。手术室是随时接收危、急、重患者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救治服务的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急救意识。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急救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

4.2提高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护士应急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敏锐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5】。通过对急救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护士能够迅速、熟练、准确的获取急救器械、耗材并能正确使用,能迅速判断并积极处理,提高了急救应急能力、避免出现抢救程序中的混乱局面,使抢救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进行,提高了急救的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忆兰,彭桂平.手术室青年护士能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3):36.

[2]林岩,谭淑芳,潘淑芳,等.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新护士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42-1144.

[3]傅晓玲,石兰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协调能力的培训[J].护理学杂志,2009(22):16-18.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2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培训

为了培养急诊科的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诊护士严重缺编状态,我院急诊科近几年陆续新分配了一些护士,为使新护士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她们的培训与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规范化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

1.1实施岗前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岗前培训由医院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组织。(1)由护理部主任对其进行医德医风、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讲述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工作重要性,树立热爱护理工作、热爱医院、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请有经验、形象得体的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讲课。通过学习、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2)由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组的护士长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授课。授课前先组织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录像带,再由该护士长为其逐一分解授课、示范。强化新生训练,练习中手把手指导,严格规范,统一动作,严格把关,通过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1.2严把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前培训结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诊科的护士,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指定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在急诊科独立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术能力的护师以上的老师担任。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科室讲课、教学查房、晨会提问、交接班、组织专科常见病的护理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等形式,使她们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技术操作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试用期满后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及模拟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为急诊科护士。

1.3充分调动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要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帮助新护士树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勤动手,多提问题,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4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对新护士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支持并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她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同情心,从而使她们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转贴于

2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2.1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2.2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图、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2.3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4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3体会

经过对近年来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与管理,我们深感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提高急救护理成效。新护士上岗到位后,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发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1]。缓解了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为急诊科护理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急诊护理队伍建设,造成护理质量滑坡。通过对新护士培训及管理证明,只有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护理队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抢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3

关键词:急诊护士;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效果

灾难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早期以自然灾难为主,近代文明以来人为造成灾难逐渐增多[1]。在面临各种突发或灾难性事件的威胁和挑战时,迫切需要迅速有效的紧急救援,而急诊护士是医疗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体伤害救援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训练一支具有反应迅速,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信念坚强,技术精堪,高实践水平的急救专科人才队伍[2],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2012年1月~12月对本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化的培训效果观察,急诊护士应急救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配备护士14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6人,均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大、中院校,全部接受过一般的护理专业训练。从事急诊护理工作长短不一,最长17年,有1人最短6个月,有1人,其他的从事急救工作在1~10年,均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规范的急诊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急救技能参差不齐。有2人未参加过大批量群体性伤害的救治工作,不熟悉群体性伤害的抢救流程。

2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突发性群体性伤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爆炸以及群体斗殴等引起的大宗伤员伤亡。如何提高发生后的救援能力,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使伤害的程度降到最小,成为广大急救工作者当前最迫切、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小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的艺术[3]。因此注重对急诊护士的应急意识及救治能力的培养,使急诊护士具备应对群体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科学的急救理念、扎实、全面的医疗护理能力,才能实现成功、有效的救治。

3加强急诊护士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救治能力的培训

3.1培训目标强化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定期开展模拟演练训练,使护士牢固掌握大批量伤员的救治技巧。急诊护士由于平时应对群体群伤的救治实践机会少,容易导致对一些知识及急救技术的遗忘和生疏,提示牢固掌握各种群体性、灾害救治知识不仅从日常抢救工作中积累还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和巩固。因此,对于群体性灾害事件救治知识的学习应与平时的培训相结合,关键时刻才能有效应对。

3.2培训方法

3.2.1注重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①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定义、种类、特点及救治技巧培训和学习,增强急诊护士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认识。②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任务、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汇报程序等,增强急诊护士的现场救治能力。③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复合性损伤、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颅脑外伤、骨折、休克、挤压综合症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④大批量伤员的救治知识:掌握成批伤员的抢救流程,才能使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⑤自我保护知识:现场的救治原则是"先自救,后救人"。先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能更好救治伤员。⑥做好现场伤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3.2.2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培训①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务科及护理部举办的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及气道维护技术等。②每月1次业务学习,由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授课,均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内容涉及急救护理各个方面,如: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各种创伤急救、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急救与处理、急诊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急诊常见法律问题和防范措施;常见急救技术,如基础生命支持、气道的建立及维护、急救监护技术、急救仪器参数的设置、调节与报警处理、除颤术、洗胃术等;③每月进行一次护理业务查房,通过本月抢救的疑难、复杂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加深了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急救及处理方法。采取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根据平时急危重症的抢救情况随机提问相关的急救知识,每周制定几道题,供晨会提问,题目以小精、实用性为原则,让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救治能力。

3.2.3加强各种抢救设备使用操作培训制定每周操作示范及考核制度,每周进行一种抢救设备的使用及基本操作示范,由护长或高年资的护士随之抽考,不过关者督促其加强训练,要求人人掌握使用方法。尽量安排年轻的护士担任操作示范,然后大家点评存在不足之处,相互学习。通过反复训练,既锻炼年轻护士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使全科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技能得到持续地巩固和提高。

3.2.4制定各种应急抢救预案及急救流程急诊科是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部门[4]。完善的应急抢救预案,规范、程序化的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成批伤员的关键,在护理人员的培训中加强对突发事件、成批伤病员的抢救程序及技术的培训,以便遇到类似抢救能沉着应战,忙而不乱。

3.2.5强化演练,提升护理人员救援应急能力突发性是突然发性的,不可预测的,涉及的伤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混乱,要想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最佳的救护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演练中才能确保预案在启动时顺利实施,通过经常性摸拟演练,强化急诊救护观念,提高急救人员的规范应急、应变能力。情景摸拟演练的方法:定期组织大型仿真急救演习,设置不同应急救援现场可能发生的场景进行摸拟演练,让参训者身临其境,完成各项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及时、妥善、有效的救治群体性外伤人员。①在进行突发性群体伤害救治演练中应熟练掌握急诊急救区域划分要求,即红区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明显不稳定、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黄区为病情严重,症状显著需立即处理的患者;绿区9为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不重的患者。②所有参与抢救的护士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具体分工:急救业务能力强的护士在红区;急诊本科室护士在黄区;外来援助护士协助急诊科护士在绿区。③每个抢救区域均安排有本科室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管理各项抢救措施的实施。④由护士长事先设定模拟急救场景和内容,选派5名护士分别扮演以上不同区域的角色:a护士由资深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预检分诊组的管理及指挥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的性质,受伤人数,轻伤、重伤人数到达时间,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伤员到达医院,预诊分诊医生、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分检;在短时间内迅速评估病情,准确分检,标志明确,分类救护。B护士负责急救组:根据分检结果,红色标志的患者放置抢救室,抢救护士采取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开放呼吸通道、静脉通道、吸痰、给氧、气管插管、监测生命体征等。开放绿色通道,竭尽全力使伤病员得到最好的救治。C护士所在组负责后勤、物资、联络及患者的转运、护送检查等工作,准备充足的急救常用的抢救药品、物品调集平车轮椅等搬运工惧,当储备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不能满足需要,汇报院总值班调配;D护士负责治疗护理工作组:负责输液、监测生命征、清创、包扎、记录、执行医嘱,维持秩序,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等。各角色要明确分工协同完成,指挥准确、得力,配合默契。演练结束进行总结,提出各自的指导意见,最后由护长进行全面点评。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心理素质和协同能力及应对灾难事件的救援能力。

4结果

14名护士培训后专业理论考核、急救技能的操作考核、综合应急能力考核见表1。

5讨论

5.1当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以后,成批伤员短时间内到医院就诊,因其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故对医院内的应急救护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发生急诊群体性伤害事件如何有序、高效、安全地收治成批伤员,一直是医院面临的难题[6]。因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前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南和依据.加强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保证[7]。

5.2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及应急意识的培养急诊护士有如军队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应居安思危,加强急救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注重对护士的应急意识、急救情商的培养。如模拟情景演练等,培养一支反应灵敏、训练有素、业务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是应对突发大批量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

5.3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取得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晨,王一镗.灾难救援的人道理念[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95-96.

[2]谢少清,朱禧庆,朱娟,等.论急诊专科护士的职能定位及发展[J].现代护理,2006,12(28):2663-2665

[3]张亚卓.我国急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53

[4]林绍鹏,林佩仪,江慧琳,等.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5):424-428

[5]林佩仪,江慧琳,许松青,等.群体伤害事件原因及特点的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59-361。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4

社区紧急救护(简称社区急救):治伤、病者发生了危及生命的各种情况后,在院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在社区获得的及时有效的初步医疗救护。社区急救如能进行科学有效地急救处置,将会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现将社区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社区急救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过硬的心理素质

当社区居民发生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社区急救人员必须迅速到达救治现场,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时,尤其是大型突发事件时,急救人员应沉着冷静以精湛的技术,紧张而有序的救治病人,争取时机真正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同时做到尊重病人,尊重生命。

2注重社区急救护理人员的培养

为了提高社区急救的护理质量及适应发展,注重技术培养,我院定期举办社区急救培训班,学习心肺复苏术,现场创伤的救护技术,各种常见意外伤害和急症的紧急处理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使社区医护人员的社区急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更新、补充和提高,更好地为社区居民的生命保驾护航。

3急救护理的内容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在短时间内对疾病作出判断,根据病情需要有条不紊的抢救病人,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熟练的使用各种抢救设备,认真执行医嘱,对口头医嘱要重述,(保留空安瓶,以便核对。)在迅速打开静脉通路、吸氧、包扎、固定等完成后,要密切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动态变化,急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所以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的每个细节都可能dui提高治疗效果,提共最重要的临床资料,帮助医师确定修改及补充救治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急救原则

4.1严格执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抢救中不能因为病人病情危重而简化操作程序,抢救中严格执行医嘱,防止事故、差错的发生。

4.2搬运护理原则

搬运前快速评估现场和伤情,根据患者的情况及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搬运时应及时快速安全、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震动,一般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除非现场情况危险需要紧急移动,搬运过程患者要适宜,如腹部损伤患者应取屈膝仰卧位,开放性气胸患者应取半卧位,昏迷患者应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脑脊液漏患者应头部适当抬高15-30。搬运过程注意观察伤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要无目的地搬运患者,尤其是颈椎、脊柱损伤患者。

4.3心理护理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5

【关键词】护理管理;急救技术;“5S”理论

疗养院收治对象包括健康人、慢性病或疾病康复期病人,其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由于长时间的旅途劳累,地域间的温差、饮食习惯差异,易诱发各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在院内因一些不确定因素容易导致突发急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应对,从而达到及时抓住抢救时机,保证疗养员的生命安全,是疗养科护理管理中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1运用“5S”理论管理急救室

疗养房均为标准间设置,未配备输液架、可活动医用床等医疗急救设备,所有的急救设备、药品均放于急救室统一管理,因此急救室的管理必须做到有序、规范、合格,才能完成突发急症的急救工作。“5S”是用来改善和维持良好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五步骤,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对错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良好的工作环境[1]。

1.1整理目的在于腾出空间,防止误取误用,根据使用频率明确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保证环境的整齐、宽敞。将抢救药品、输液用物统一置于抢救车内,突发急症时用急救车即可完成初步的输液药物抢救工作。

1.2整顿目的在于使物品放置有序、一目了然。减少寻找物品时间和过多的积压物品。在抢救车内外相应处标明车内所存何物,对抢救药品、物品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有效标识,确定药品、物品数量和放置位置,使用原装盒保存,统一编号,达到易找、易看、易取、易归位的目的,张贴各种急症抢救预案流程,各种抢救器材物品标明消毒日期。

1.3清扫目的在于消除脏污,保持整洁,创造优美环境,稳定品质。急救室实行专人管理,负责的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抢救后及时清点核对补充用物,每日打扫一次,每周大清扫一次,每月维护保养一次。

1.4清洁和素养目的在于将前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具有遵守规则好习惯的员工。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半月进行一次质控,并通过晨会、巡查、培训等手段,带动全员重视急救室“5S”管理,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提升全员品质[1]。

2急救技能的提升

2.1树立安全意识通过真实事例使护理人员改变疗养科不会有抢救的错误观点,时刻绷紧疗养安全这根弦,定期组织学习各种危重症抢救预案,熟悉各种急症紧急处理的要求,以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紧急救治、密切配合、安全护送。

2.2抢救制度的完善修订总结多年疗养科突发急症抢救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一套科学、规范、实用、严格的抢救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在这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抢救报告制度、登记制度、药品设备使用保养制度、医嘱执行查对等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并将护士按能力、资历合理搭配组成两个小组,在节假日、夜间有急症时,迅速到位,各负其责,立刻配合医生展开抢救护理工作。

2.3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演练以总后颁发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为标准,以“三基”训练为基础,每年组织一次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的考核;购买多种基础和急救护理设备,还结合新型的医疗设备,规范了危重症抢救流程以及各种抢救预案;定期收看全军新技术远程教学,了解急救护理的最新进展;积极开展野战外伤救护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止血固定包扎方法;对急危重抢救进行模拟演练,将理论较好地应用于实战训练中,护士长指挥组织协调整个抢救现场,每个护士在熟悉各种操作的前提下,分配岗位,明确职责,多次演练,护士担任不同岗位任务,体现了一岗多人,一专多能。

3讨论

护理管理中应对突发急症的管理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主要应做好急救室的质量管理和人员素质管理。将“5S”理论运用于急救室管理,增强护士安全责任意识,避免了因设备药品的管理疏忽而影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使护士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摈弃工作中的随意性,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在达到急救室管理合格率100%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改善了抢救工作环境,提升抢救质量和医疗护理品质;护理人员通过安全意识的树立,基本技能和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多次模拟演练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应对突发急症的能力,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而抢救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对抢救进行规范,如报告制度修订后,不仅整合了一个科室的综合力量,还将全院的技术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抢救阵容。

参考文献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6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5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急救对象更加广泛、复杂,难度加大。我国目前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在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无专门的院前急救法规,对从事院前急救机构、人员、业务、救护车与装备等方面准入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存在着全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不平衡,网络建立仍不完善,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缺少对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特殊的培训及配套政策,筹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1多发伤的定义

一般而言,多发伤是指同由于一个致伤因素而导致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严重损伤。在医学解释上多发伤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内涵:

第一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一般是由同一个致伤因素而引起的,而这一致伤因素主要指由于机械力所导致的损伤,比如说交通事故、坠落、火器、高空坠物等。而在医学领域,与多发伤极为相似的是复合伤,但是多发伤与复合伤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复合伤由不同致伤因素引起,如机械伤复合冲击伤、烧伤复合冲伤、烧伤复合放射伤。

第二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一般而言必须是由两个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按简明创伤分级标准,人体分为9个解剖部位: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及盆腔、脊柱、上肢、下肢、皮肤。多发伤指上述9个解剖部位中有两个以上部位受伤。同一部位内的多个脏器损伤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也称为多发伤,但须冠以部位或脏器名称,如胸部多发伤、腹部多发伤、小肠多发伤、脑多发伤等。

第二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必须是严重的,对伤员生命构成威胁,需要立刻进行急诊处理的。一般而言严重损伤的定量标准一般是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6。

2急救护理的定义

急救护理学是医学上一个极为常见的一门学问,它主要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会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而且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3多发伤急救护理的措施

3.1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若为年长的患者还需检查是否佩戴假牙,若佩戴假牙就要取出假牙、血块,同时还需要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面罩吸氧,其中将氧流量设定为4―6L/min。

3.2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此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加快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但在进行血容量补充的时候也有许多的注意现象,这就要求进行医学急救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液体滴速,这样可以极大地保证医学急救的质量同时为抢救工作争取时间和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最关键、最人性的一点就是可以大大的缓解病患的痛苦。

3.3及时控制出血以及严重多发伤的开放性伤因为有出血和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很可能会由于出血过快、失血过多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血容量锐减从而导致休克,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对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予夹板固定和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3.4及时监测病患的身体状况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量及滴数。根据少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这样可以每时每刻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以确保医学急救工作的进行,同时还可以根据各项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对患者进行适度、准确的急救活动。

3.5做好术前准备护土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备皮、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以减少在手术过程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还可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4体会

4.1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而且我们要根据多发伤患者的数量、受伤程度以及抢救任务重等特点,提前制定医护人员的抢救配合分工任务。这样可以极大的充分的利用时间和人力,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同时还可以极大的减少人员工作的重复,确保每一个伤患人员都有医可治,有药可用,极大地保证了伤患的康复率。

4.2熟练的医学急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病情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医学急救的过程之中要做到严密观察,准确无误发现问题并快速的作出判断,及时处理;另一方面熟练的医学急救技能对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熟练的医学急救技术可以大大的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失误,而且拥有熟练的医学急救的医护人员也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医护人员的信心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保障。

4.3重视心理护理。大多被送到医院进行医学急救的多发伤患者由于病情来的过于突然,大多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大多对于病情的不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平缓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病情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同时患者心理的平复对于医学急救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患者有强大的内心,这也可以极大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康复率。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7

【摘要】院前急救的技术和服务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急救服务的最终效果,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再加上急救的患者大多病情紧急、时间性强、随机性大等特点,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医患纠纷的出现。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院前急救常见医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院前急救;医患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县级院前急救中心作为一独立的医疗机构的普及是现今十几年内的事,很多地方还亟待完善。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病情伤情突发较紧急、复杂、缺乏系统的了解诊断过程,并且院前急救的环境较为恶劣,条件简陋,由于急救现场是开放式的,急救的每个操作过程,家属都看的清清楚楚,因此,不允许医生出现丝毫的差错。上述特点致使院前急救易出现医疗纠纷,所以,深入了解县级院前急救中心工作中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农村院前急救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院前急救常见医患纠纷出现的原因

(一)出诊速度慢:出诊速度慢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120急救电话线路及电话机出现突发故障,或者电话持续占线,甚至出现无人接听的现象,还有就是120的调度员与呼救者或者院前施行急救的医护人员出现联系不畅的现象等;另一方面是救护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突况,出现堵车或机械障碍交通事故等。同时,救护车还会因不熟悉路况或恶劣天气等,都会造成出诊速度慢,影响抢救的情况出现,造成医患纠纷。

(二)急救技术不熟练,急救设备不健全:从事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若是急救技术不熟练,再加上院前急救的简陋条件,无法利用辅助设备进行诊断又缺乏临床的观察时间,很容易产生误诊现象。若医护人员对急救的仪器操作不够熟练,或者没有按照操作的程序来做,都会影响患者的救治。还有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急救中心,只能转运患者,而无法进行现场急救和途中的监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患者的救治。在急救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因急救药品、设备的准备不充分,就会造成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信任,甚至不满,这些都会引发医患纠纷。

(三)口头医嘱执行不当:院前急救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护士都是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急救现场环境嘈杂就增加了出现错误的机率。同时,医务人员还可能因疏忽大意而出现错误,或者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未按照要求认真复述一遍,便匆忙用药,导致用错要或处理不当的现象发生。

(四)院前急救收费问题:院前急救的收费由于没有医生的书面医嘱,则只能按照传统的收费标准进行收取。但是,由于院前急救面对情况的复杂性,一些情况可能没在规定的标准之内,造成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收费的情况产生了误解。同时,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在急救时,不给患者收据,致使患者无法了解收费标准,形成了医患纠纷。

二院前急救常见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服务意识,重视医患沟通问题:作为医务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还要不断强化优质的服务意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护人员除了掌握精湛的医术之外,还要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在实行救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做好换位思考工作,避免因语言过激造成的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出现。对待患者应该多一些同情心和耐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要及时给予解释,减少不必要的误会。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要做到对患者的疾苦要关心,救护要细心、解答问题要有耐心、听取意见及建议要虚心、服务要热心。只有这样,医护工作人员才能与患者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有效的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和不安心理,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保证急救中心的出诊速度:急救中心要保证出诊速度,首先,就要求120的调度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急救电话的接听工作,保证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同时还要做好医患双方的联系工作;其次,规范急救电话的管理工作,确保各类通讯设备运转良好,从而最大限度的缩短急救工作的反应时间,保证院前急救的及时性;然后,要加强救护车的管理工作:定期保养、及时维修。确保车辆使用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最后,还要做好驾驶员的培训工作,鼓励驾驶员认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掌握熟练的驾驶技能,平时要做到熟悉本地的城乡线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争取抢救时间。

(三)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医院应安排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专门的急救小组。要定期地组织岗位培训,并增加医护人员出外学习的机会。通过培训和学习,达到增强医护人员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效果,牢固树立“病人至上、急救第一”的观念,任何情况都不能找借口拖延急救的时间。通过外出学习,使医护人员不断得到“充电”,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抢救技术,使患者和家属能对其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进而赢得患者和家属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急救人员的应对行为训练,提高急救水平。抢救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要争取时间,只有医护人员拥有娴熟、精湛的急救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迅速准确的判断力以及丰富而可靠的想象力,才能保证院前急救的成功施行。然后,要加强急救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做到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问题。最后,医院要加强急救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定期对出诊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复合外伤处理、气管插管等的培训、演练及考核工作。抢救时,护理人员要正确、及时执行医嘱,对口头医嘱,要重复一遍,无误后执行,同时,还要及时做好各种各种记录的补充工作。对患者用药是要严格执行“三清一复合”的用药原则。

(四)规范院前出诊的收费问题:院前急救工作的收费要做到透明、公开、有据可查,项目、金额、时间都要有准确记录,并将常用项目的收费标准打印成表。抢救时,若需使用贵重药品,应先征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对患者及家属对收费的疑问,要当面进行核查,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防止冲突的发生。

结语

总之,急救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修养,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和急救意识,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就能有效的减少院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一鸣.急症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l.

[2]刘晓梅.实行人本管理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J].安徽卫生专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李银燕.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01).

[4]邢丽珍.温国云.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原因和对策[J].护理研究.2007.(06).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8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6-02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途中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1]。尽管是短暂的、应急的,如果没有正确、快速的急救措施,危重病人难以起死回生[2]。因此应及时采取紧急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才能真正降低急诊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现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男362例,女278例,年龄3-78岁,其中内科236例,外科(含交通事故)165例,妇科227例,其他12例。院前死亡(指救护车到达时已经死亡及经抢救无效的病例)18例,占院前急救的2.8%。

2院前救护的程序与方法

2.1出诊前的评估

护士接到急诊电话时,首先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根据病人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备齐所需物品,安排专科医生出诊,以免在转运途中出现意外时不能及时处理,同时把病人的联系电话记下,并把急救车的随车电话告诉对方,以便双方及时联系,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如遇见出诊路线复杂时,可和患者约定到主要路口接诊,以免走弯路延误救治时机为抢救赢得时间,

2.2现场救护

到达出事地点后,立即展开现场救护,争分夺秒抢救伤病员的生命,首先判断现场环境,先将病人脱离危险环境,如有煤气泄漏、火灾现场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离开现场,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等等。此时如有大量伤员,应立即求助于医院或通知120,在等待支援过程中进行紧急处理。将病人转出后我们要向病人或家属、目击者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要记录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同时迅速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检,测量生命体征及观察伤口情况,进行初步体检后,立即根据医师医嘱配合医师对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作出急救处理。对那些需要就地抢救的,及时配合医生对病人施行抢救护理措施,包括将患者摆放合适的、心肺复苏术、气道开放、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的实施可穿插在初步体检过程中进行。

2.3转运

注意搬运时病人的,在搬运病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搬运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不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在转运过程中,利用车上的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和监护。医护人员必须始终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保持呼吸道畅通,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救治。并随时与院部联系,以便做好接诊准备。

2.4记录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士须保存用药空瓶,以备查询。如情况允许,应详细做好抢救记录,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时会考虑使用的量的问题,护理记录会给医生提供一个参考的数据信息,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潜在着法律问题[3],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3护理

3.1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那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3.2急救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不是一般的出诊,其特点和核心就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迅速到达现场,及时抢救,使患者得到最迫切、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这就要求院前急救中心必须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值班护士责任心强,时刻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在接到急诊电话后行动迅速,通知相应的科室及需要携带的仪器、物品,及时有效的抢救病人。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9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一、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一些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②导诊护士缺乏专业训练,护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诊不准确,工作时出现麻痹松懈。在运送患者入科途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患者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急,易发生护患关系冲突等现象。③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由于输液室患者周转快,擅自调换座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意巡视病人,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现象。④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医生不在场时,护士没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⑤抢救仪器未及时检修而发生故障,如吸引器吸引无力、洗胃机进水故障、监护仪显示故障等。⑥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常易忽略对留院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加强急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苦练基本功,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法宝,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2加强导诊人员的严格管理及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导诊护士的责任感,使其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对就诊患者按轻、缓、急、重预检分诊,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紧急处理,协助诊室的医护人员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每位导诊人员应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3加强学习,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输液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卡和输液记录单,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保留空的药液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补记。

2.4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健全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留置针穿刺、复合伤处理等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2.5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确保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100%。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时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2.6对留院观察患者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其病情,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忙而不乱。:

三、体会

3.1安全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不安全护理不仅给医院的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急救技术及护理篇10

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及急救水平的提高。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世俗的偏见,刚毕业的学生往往存在不安心护理工作岗位,不重视技能训练现象。在临床工作中,护龄1-5年的护士急救素质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笔者就如何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素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年轻护士在操作技能中的薄弱环节

年轻护士普遍需要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院前急救知识、突发事件的急救应急能力的培训是目前对年轻护士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对护士进行实际操作考核,也可通过讲课、看录像、传援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例如:年轻护士中普遍存在对心电除颤及气管插管掌握较差现象。绝大多数护士认为此技术是医生或麻醉科医生掌握,也有科室极少遇见应用此技术的患者,掌握较差。但是一旦遇到此类患者,如医生不在,则护士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护士全面掌握这些急救技术非常重要。医院可通过急诊科、心内科、麻醉科医生定期讲课,并定期在模型上练习,定期开展急救技术的比武活动,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强化年轻护士的急救意识

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所持有的对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和对患者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年轻护士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急救病人可分三种:一是急而不危,即发病很急,但不会危及生命;二是危而不显,即症状尽管不明显,但不立即救治就会危及生命;三是急重症病人,即症状危重而复杂,需要立即救治的病人。要教育年轻护士在危急的急诊病人别是成批伤员就诊时及时分出轻重缓急,对危而不显和急重症病人实施及时救治。

三、提高年轻护士应急、急救处理的综合能力

急救护士应急、急救处理的综合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机立断的思维能力、及时有效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等。在抢救患者生命时,急救护士需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操作,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威胁生命的潜在因素存在,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急救病人往往是病情突然加重或意外事故受害者,随机性大,计划性诊断及治疗措施极少。尤其在同时救治多个患者时,急救护士不应消极等待医嘱,而应主动灵活地采取措施,承担一定的治疗抢救任务,如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肺复苏、外伤处置等,要突出一个“快”字,争取一次成功,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

四、培养年轻护士与病人沟通、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

突发疾病和意外伤亡造成病人躯体痛苦,又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此时病人家属心态和要求也是复杂多样的,最突出的是焦急及恐惧。护士首先一方面应迅速、熟练、有条不紊的救治护理患者;另一方面,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及病人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不同的情境、不同对象,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调节,既能保护患者家属的利益,又能保护医护的自尊。在服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所以要教育年轻护士,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要改变年轻护士紧张抢救中动手不动口的作风。真正体现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