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01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1

关键词:激励式教学方法;初中体育老师;课堂教学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引导、合适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逐渐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验研究以及社会调查发现,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激励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自己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法教学的几点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激励教学法的具体内涵

激励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一定激励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表扬性语句来评价学生的行为,也可以使用鼓励性的动作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及动力,使他们能够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一)激励教学法能够提升初中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

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关注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具体情况,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感受不闻不问。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技能的教授,进而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练习的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

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采用鼓励或者激励的方式来讲授相应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自己,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练习的兴趣。与此同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激励式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这样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勇于给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使得体育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励教学法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初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别。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差别的教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既不会由于体育运动量过大而产生厌烦情绪,又不会因为体育课过于简单,而觉得没有兴致。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学生正在处于叛逆期,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加倍违反纪律。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激励为主,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或者奖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励教学法有利于促进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

激励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关注以及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动力,去更加努力地学习。它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收获的各项体育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能力。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够缓和师生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让学生更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所以,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在课堂上贯彻激励式教学方法。

(四)激励式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保持愉快的情绪可以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人在愉快的情绪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反之,不愉快的情绪给人以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去激励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如亲切和蔼、公正无私、通情达理、愉快有趣、热情饱满、面带微笑等。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轻松中掌握体育技能。

三、结束语

激励式的教学方法,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反馈效果,也能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相应的评价作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海东.激励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4).

2.沈德超.传统与创新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2011(88)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2

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来自教师的激励恰恰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它会使学生渴求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才从幼儿园进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跨越。幼儿园的宽松带有放纵性的管理养成了孩子松散、无纪律的习惯,到小学后就要进行系统的习惯培养。礼仪,规矩在孩子刚进校的时候要进行常态教育。只凭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发挥其他教师的教育作用和学生之间的效仿功效。譬如,我交待学生上课铃声响后,要在座位上准备好学习用品、静息,等着老师来上课。凡是按要求做到的学生,我都及时地表扬,发一颗小星星鼓励。学生都特别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纷纷效仿。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良好的班级纪律。

在其他班务管理中,我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学生入校后,我根据学生情况,均衡学生的优劣之势后,设立各种官职分管班级的事情。如:整理讲台的台长、开关门的门长、管理窗户的窗长、管理饮水机的机长、开关灯的灯长……学生刚进校时,相互间不了解,而且年龄都比较小,各种干部的任命暂时由班主任指定。随着时间地推移,学生之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各方面的优势也逐渐地显现出来,我就逐步放手让学生推荐或自荐,再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任命。这样把全班同学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班级管理,竞争具有公平性,避免了由班主任指定干部造成的主观、片面以及由此使学生产生的不公平感和逆反心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会对管理者多一份理解和支持。进而产生上下左右较为融洽的心理氛围和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这种自我管理中,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于优秀组织里,并且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在班级管理中,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必要时可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因为荣誉是一个人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获得荣誉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被认可的兴奋感和继续进取的心理状态。班上的很多学生家长忙于工作,中午没有时间接送小孩,就把孩子留在了学校的午休班。由于学生才进校,年龄小,往往在吃完东西以后,不擦拭嘴巴。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号召学生捐献抽纸在班集体中使用。刚开始只有几个人捐,我在班会课上对这几个学生进行表扬,还把他们的名字记载在好人好事册当中。其他同学看见后也想得到表扬,就积极地捐献,有些小孩甚至拿来了一提纸。对于这类学生,我更加着重表扬。学生的表现得到了肯定,积极性更高了。

这些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班主任要利用好手中的画笔在这张纸上描绘出绚烂多彩的画卷。我抓助一切机遇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进校,我就告诉学生,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人都是这个家庭里的主人,只有人人关心爱护,才能拥有温馨的家。我时刻注意寻找班级中各个同学关心集体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例如:我班的姜政禧同学在听了老师交待放学后要记住关灯,他放学时就等在开关旁,其他人都离开教室后把灯关上。我看见了就及时地表扬。之后,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争着去关灯。这比说服教育更具有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正可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才会真正扬起班级奋进之帆。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3

关键词:负激励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对策

一、负激励概念及特性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管理学知识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正激励而言,负激励因具备警戒性、约束性、强制性、惩罚性等特性而更加旗帜鲜明。

负激励是指大学生的行为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需要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的惩罚或批评,从而使行为减弱、消退,直到抑制这种行为。负激励的具体表现为:警告、批评、降职、惩罚、纪律处分等。

二、负激励实施的有效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经调查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会因外部环境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刺激可以改变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正激励能适应人的本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提高受教育的积极性,并能持续激励大学生。

相对于“疲软”的思想政治教育说教而言,负激励呈现严格管理的一面,它不再是单纯的接受与否的问题,而是一旦触犯,就要承担严厉的惩罚,它是对大学生已产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与惩戒,以杜绝此类行为的再次出现。

有调查表明,在中国月薪高于5000元的阶层中,对于奖励额度在10%以下的激励,绝大多数人员表示“没感觉”,原因是相对于其较高的薪酬总额来说,这一点奖励是微不足道的,并且经常性的表扬已经让他们进入“惰性圈套”,力度过小的奖励往往缺乏吸引力。而负激励截然不同,它不仅让其在物质、精神方面受到双倍损失,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后续影响,他们必须思考:这些负激励带来的是不是还包含着对自己晋级、加薪等方面的影响?会不会影响自己在单位供职?

同样的,大学生消极违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也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他们也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是否会载入档案,是否会影响奖学金评审、干部晋升、就业推荐甚至学位考评?这就为所有的大学生拉上了一条“警戒线”,消极的行为就会因此而相应减少,直至消失。

三、负激励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教育对象的性格问题

对于乐观、外向型的学生可以采取最直接的方式——公开批评,思想政治教育者甚至可以动用纪律处分,一方面考虑加深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另一方面,公开处理教育学生,又可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让其他的学生雷池止步;但对于悲观、内向型的学生在指出错误,给予惩戒的同时,通过谈话,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引导其重新走上思想政治教育道路,要特别注意引导,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避免这部分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负激励而造成自我封闭甚至走向极端。

2.犯错的频率问题

对于偶尔违反负激励条款的学生应询问原因,采取宽容态度,以引导为主,适当给予批评教育,让他们明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杜绝再次犯错;但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要提出严厉批评,以较重的惩罚措施来约束、警告他们,一定要让其认识到自身错误,不敢再犯,必要时还应做出书面或口头检讨,但应防范“破罐子破摔”情况的出现。

3.负激励实施场合问题

大学生已基本成年,在我们发现问题,选取惩罚手段,实施惩罚的时候,也应该分清场合,要克制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情绪问题,避免学生因抵触情绪产生的对峙的尴尬局面。教育者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保留情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因此受到伤害。进行批评教育时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尽量不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不要火上烧油,激化矛盾,批评教育学生,点到为止,惩戒学生要有理有节,注意分寸,顾忌学生颜面,不能体罚学生。

4.负激励运用力度问题

正面的表扬总是大快人心,负面的惩罚却难以让人接受。我们在实施负激励时应明确,惩罚的目的就是改变。

在负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太过严厉的负激励会让大学生过于紧张,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但太过松弛又会达不到预期目标,我们在制定的时候就应该给予一定的弹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修正。

5.负激励运用要兼顾教育对象情绪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4

一教育激励及其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马克思认为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需要,并认为:“需要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类个体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恩格斯认为社会需求比10所大学更能推动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认为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要重视人们的物质需要。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只顾发展,而忽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利益,从根本上说这也是把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这一理论侧重于从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方面进行论述,强调社会需要的满足对人的发展的意义。[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依据对人的直接生命存在的重要程度和人的需要在发展中是由低级到高级,将人类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一理论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型。马斯洛从个体需要的角度进行论述,把重点放在了对个体需要的研究上,对当前的需要理论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是紧紧抓住学生个体的需要来考察其思想和行为,激励还应注意社会需要;满足需要的激励措施因人而异,针对差别实行分层次的满足需要激励法。[3]

行为修正激励理论指出:当行为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起到强化、激励之作用,反之消失。[4]

期望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固定要求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个人活动与其结果存在着联系,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5]

二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激励价值

1大庆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

从大庆精神被提炼并弘扬至今,已经40多年了,它之所以能一直产生着广泛而持久的凝聚向心力,就在于大庆精神具有价值追求上的理性自觉、具有情感寄托上的诚实厚重、具有审美风格上的壮美崇高。大庆精神产生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不断地武装、教育、塑造大庆人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人格确认、审美情趣等不断的模塑、规范、统一的过程,同时就是一种人们心理上归属感、亲和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这些,恰恰对于当下过于强调感性随意、缺乏诚信、低迷媚俗的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大庆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

大庆精神感召激励价值是大庆人群体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召唤人、鼓舞人,给人以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执著信念。第二,激励人、鞭策人,给人以火热旺盛、必夺斗争胜利的工作热情。第三,感染人、鼓动人,给人展示一种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状态。第四,感动人、激发人,给人以藐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乐观豁达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全面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大庆精神成为一种能够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动起来、燃烧起来的精神武器。

3大庆精神的规范导向价值

大庆精神的规范导向价值主要是指大庆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规范引导作用的意义表现。大庆精神规范导向价值在其实现上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首先,精神价值的价值实现与物质财富创造的统一。其次,精神价值的实现与精神价值创造的统一。这对于当今在大学生中流行的过分追求物质价值而忽视精神价值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4大庆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

大庆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主要是指大庆精神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以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发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义表现。大庆精神对人的教育塑造是人的内心状态的一种深刻变化,即人的理智、情感、意志都以“善”的价值为目标和指向,从而被塑造成一种深厚的,有着与社会责任、民族命运相通的旷达胸襟的精神品格。大庆精神对人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对人科学的价值理解过程中的情感归化,是一种精神家园的依归。大庆精神对人的教育塑造是一种全面性的塑造。既是价值观念的塑造,又是行为型式的塑造;既是思想品德的塑造,又是精神状态的塑造;既是工作作风的塑造,又是思想方法的塑造;既是情感依托的塑造,又是精神家园依归的塑造。大庆精神的教育塑造方式中充满了主体的道德自觉,同时有着浓厚的生命本体意识和自然情感基础。这种教育塑造的价值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6]

三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激励方式

1政治激励

大庆精神被人们凝炼地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它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理论宣传、学习讨论,让大学生了解当年在困难的情形下,大庆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具体事实,激发和鼓励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大学生团结、奋进、求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远大抱负同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岗位奉献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2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通过帮助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设置行为奋斗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大多数大学生渴望成长、追求进步、有较强的成就需要。有了理想和目标,才有动力、才有奔头、在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才有乐趣和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大一就确定“做铁人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生目标,引导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对待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把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与个人干一番事业、成为有用之才的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书本的学习与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统一起来,走正确的成长道路,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奋斗主义等片面倾向。

3榜样激励

大庆精神在大学生中的榜样激励是指在高校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对在不同时期所出现的模范榜样的学习、感知、崇敬,产生鼓舞、教育、鞭策作用,进而模仿其思想行为、言行举止,使外在的榜样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第一,选择大庆油田在不同时期所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到学校作报告,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人物实实在在的事迹,而不是高、大、全。在听完模式人物的报告后,我校学生周鹏说“今天能够在校园里亲耳听到铁人爷爷的先进事迹,我感到很荣幸,也很受教育。我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年轻人,没有吃过老一辈石油人的苦,也缺少那些苦所带给我们的思想和阅历。但是通过今天的报告,让我走近了铁人爷爷,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一辈石油人工作、生活的艰辛,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石油人为国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铁人爷爷的先进事迹,以铁人爷爷为榜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第二,学习榜样注重实践。榜样的力量之所以是无穷的,就是因为榜样能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实践中产生无穷的精神激励。因而学习榜样,不能只停留在言行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教育中,把大庆精神贯穿到各个方面,把大庆精神的精神激励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工作的动力,反复磨练自己的意志,积极参与集体工作,刻苦学习,真正把先进思想、优秀品德学到手。这种榜样激励法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运用大庆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状况和具体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使激励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之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28.

[3]李祖超.教育激励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5.

[4]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行为科学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59.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5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应用方法

前言

所谓的激励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利用启发与提问的互动方式,采取表扬与激励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生潜力得到开发的教学方法。加强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行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多的互动环节与练习环节,这就为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有较好的应用条件。但是,许多初中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支配,没有认识到激励教学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选择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之时,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下面,我们就来对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阐述:

1.1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之时,许多体育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之上,对于学生的情感因素关注较少。在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之时,教师大多按照自己的思路与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学习之时会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时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应用,在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之时,加强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考虑进行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认识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找到体育学习中的情感因子,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师生间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进步。

1.2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方面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每一个人都有个性化的学习诉求。在进行体育教学之时,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应用的重视,帮助学生摆脱不良的学习心态。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外界的否定极为敏感。教师在课堂中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加强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满足,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体育学习当中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

1.3促进互动与交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长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当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起自己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在获得激励的同时,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发现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切入点,促进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激励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更好地交流与互动。

2、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激励教学法对于初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激励教学法的应用是当代初中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下面,我们就来对激励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2.1加强激励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也是许多学生喜爱的项目。在进行篮球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应用激励教学法提高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微表情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或者不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就要赶紧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学情境发生变化,转移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可以将篮球技巧与体育明星的比赛技巧进行结合,利用偶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争激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篮球的发展离不开比赛与竞争,因此,在进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加强激励教学法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是男生热爱的体育项目,而对于女生来讲,体操是初中体育学习内容中的亮点。因此,在进行体操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加大激励教学法的使用力度。教师可以利用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体操魅力,完成高难度的体操运用。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激励来促进行学生产生体操学习的勇气。体操的学习,不仅需要对技能进行学习,学生之间也要学会交流与合作。情感的交流对于体操学习质量有重要的促进行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面部表情或者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使学生找到体操学习的动力。

2.3加强激励教学法在健美操中的运用

在进行健美操教学之时,教师可以一边进行教学,一边为学生进行动作的示范,使学生将自己作为学习的目标。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发现一些具有健美操细胞的学生,对其进行激励,将其树立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为学生找到一个平等的榜样,更便于学生进步与学习。其次,教师要利用语言激励来提高学生的信心。一些身材不好的学生在进行健美操学习之时,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动作不够优美。因此,教师要利用言语为这些学生解决心理上的疑惑,使这些学生发现自己的美。在教师的激励之下,学生不断地进步,发现新的自我,找到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3、小结

综上所述,激励教学法对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学习动力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几点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希望以此来引起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激励教学法的重视,加强其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体育学习中的发挥,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可喜.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新课程(教研)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跳绳教学;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29-01

1.激励教学策略的概念

激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目标。激励教学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激励、二是负激励。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正确使用激励教学法,充分发挥正激励的作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根据激励的效果,可以把激励教学法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按照激励教学的渠道,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激励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目标激励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小学体育跳绳的数目进行规定,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比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跳到125个,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跳绳的参与度。二是言语激励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以跳绳活动的特点用言语的激励让学生可以自主开展跳绳活动。三是竞争激励法,主要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竞争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跳绳中,营造出良好的跳绳氛围。

2.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应用

2.1榜样示范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激励学生。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可以选取跳绳最规范、个数跳的最多的学生。把他在跳绳中的表现在同学中进行表扬,让学生可以向他学习。通过榜样示范,激励学生都向他学习。

榜样示范法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争心理,每个人都想要被老师表扬,所以在体育跳绳中就会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

2.2因材施教、个性化激励。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体质不一样,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合理的跳绳数量,让他们可以根据教师规定的数量进行练习即可,在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让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体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多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跳绳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跳绳能力强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方位的激励。

3.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营造教学情境。激励策略可以增强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利用游戏的方式、合作的方式,可以开展对跳绳活动有关的学习。激励教学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3.2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教学法是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跳绳教学的激励,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当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跳绳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通过激励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激励教学法主要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教师的激励策略是辅助教学的,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强调是实践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激励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教师在跳绳教学中,首先自己先进行示范,然后会告诉学生在进行个人跳绳中需要注意的技巧,比如:"在跳绳的时候,要轻落地这样可以减少落地时带来的痛感,还可以提高跳绳的速度"。教师在跳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言语鼓励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激励教学法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体育跳绳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给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跳绳活动中运用奖励策略是正确的。教师在运用奖励策略时要学会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跳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树森.小学跳绳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73-174.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7

    论文摘要:体育教师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师在高校往往属于“弱势”群体,许多合理需求得不到重视,而且在饱受非议中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高校必须结合有关需求激励理论,从体育教师的独特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充满着竞争和压力,教师职业也不例外.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都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压力而得不到及时缓解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呈上升趋势,日渐引起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在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的今天,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有其自身特有的倦怠来源.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职业倦怠来源及其对身心的消极影响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研究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缓解策略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1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1体育教师在上课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以户外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一般老师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现形式上看,绝大部分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练习、纠正错误和场地布置等体力劳动构成的,但构成这些劳动的实质却是大量潜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付出.

1.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施加适度的运动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使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得以发展提高,达到育体和育心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体质、性格、技能的明显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个别辅导、区别对待,这与其它教学相比,体育教师的劳动量要大得多.

1.3在同等条件下,体育教师除了完成校内的体育课,还要承担大量的群体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工作;还要面向社会、学校进行各种校际间的交往、竞赛,包括邀请体育教师帮助组织、裁判、宣传等方面工作;仅就校内部分而言,他们的劳动范围就比一般教师大.社会体育的开展,也需要体育教师给予技术传授和指导,这些对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

2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涵义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中,激励主体系统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调动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人全面发展,从而使管理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针对教师的心理需要,运用相应的手段去激发他们的动机,利用设置明确而有意义的目标去引导他们的行动,使他们把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心理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功能,是引导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符合教育规定的行为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它是教育管理系统的活力之源.

3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容

   符合教师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合理的激励机制通常有以下几种:

3.1物质激励机制.它是通过物质的方式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虽然教育工作属于精神活动和脑力劳动的范畴,但是并不排斥教师对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

3.2精神激励机制.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多方面的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精神激励是通过满足教师精神上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上进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自我激励机制.这是指教师能够自觉地将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对教学目标的追求结合起来,通过实现教学目标来满足个人的需要一旦教学能够演足教师的需要,他们就能自觉地投人到工作中去,并实施自我监督、自我鞭策、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3.4目标激励机制.这是学校管理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长远和近期、个人和组织的奋斗目标,并带领全体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激励机制外,还有公平激励、强化激励、需要激励和领导行为激励等,各种激励机制彼此渗透、协调运作,综合发挥效用.

4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均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其运转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客观地说,现行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师工作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发挥的作用有限.

4.1激励政策较多地依靠行政手段.缺乏对体育教师个体心理需求的分析.当前,高校在制定体育教师激励政策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激励手段单一化,如注重表扬激励,忽视惩罚批评激励;注重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等.二是激励手段无序化,如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三是忽略对教师个体的分析,对教师在年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不能建立多维交叉的激励体系.四是在激励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体育教师作为一个被人冷落的群体,经常被排除在优惠政策的对象之外.

4.2现行激励机制不完备,正面激励多,反面鞭策少.许多高校建立了各种专项奖励制度加教学优秀奖、教育育人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各种评优、评奖、表彰中都给体育教师留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做法无疑对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鼓励固然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鞭策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高校必须采取适当的鞭策措施,以达到正、反双向激励的效果.

4.3激励方案对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考核的手段不科学.目前高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和考核主要是以上级评议和群众民主评议为主,考核手段单一,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年度考核只是简单地将教师分为几个等级,等级确定后,也只按照规定归人个人档案,不再和其他的评价和考核发生关系.这种方案失去了对体育教师应有的激励作用,不利于他们脱颖而出.

4.4激励的时间、内容和力度缺乏弹性.高校在对体育教师奖励的时间、内容和力度上缺乏弹性,即使发现有的教师表现很优秀,往往也是拖到既定的日期、套人既定的奖项和奖励力度予以表彰,缺乏时效性和内容的特效性,使得激励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5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高校管理的激励职能,本质上就是要将组织目标与教师的需要结合起来,在使教师需要获得满足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发他们积极工作的良性动机,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社会和学校的倡导趋于一致.因此,要使体育教师产生学校所希望的行为和价值观,应构建高效、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

5.1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首先必须增强激励主体(体育教师)的激励意识和能力,即要求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人格水准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人格水准是一种学习榜样的感召力,是一种人性关怀的亲和力,是一种共同目标的凝聚力,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业务水平包括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激励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激励意识,促使激励机制发挥更强、更好的作用.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8

激励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使被激励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就一定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同时要发现教育管理者的需求,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入手。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激励理论;高职教育;效率提升;科学发展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点,提高高校教育效率至关重要。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应用激励理论来提升高职教育的效率。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激励理论包含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两大类,激励就是通过激励手段使被激励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努力。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就是从研究需求入手,着重探讨什么东西能使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等五种,并表明人的需求遵循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能激励人的行为。赫兹伯格将没有激励作用的外界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将有激励作用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如工作本身、成就、晋升、承认等因素。这就是他的双因素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以需要为基础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试图简单地从员工需要来解释,而过程型激励理论则更进一步研究员工从个体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过程,试图弄清人们对做出努力、取得绩效、获得奖励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地对员工进行激励的目的。主要包括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首先,我们在工作中一定会关注和自己处于同一工作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如果工资水平差不多,我们就会认为是公平的;如果相差太大,就会觉得不公平,感到不公平就会降低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动机和行为。这就是由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其次,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程度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目标效价,即人对实现该目标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二是期望值,即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该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目标效价的乘积。只有认为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很大,才会努力去做,从而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最后,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的反应,是受外部环境刺激所调节和控制的,改变刺激从而改变行为。通过能有效刺激加强人的某种行为,因此管理者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积极性。

二、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者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职教师工作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工资,只有让高职教育管理者得到满意的薪资待遇过上充足的物质生活后,他们才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教育管理的工作去。所以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管理者工资制度,有利于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第二,每个学校都会定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来考察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并进行相应的奖惩活动。所以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学校的目标,就要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或说形成奖励与绩效挂钩的考核形式。当然在考评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第三,每位高职教师的水平不同,在知识储备和教学方式各不相同,教学效率当然会有高低之分。所以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就要采取差异化的激励机制,要对各个层次的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激励,制定不同的目标,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第四,竞争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运用竞争激励的方式,能让教师感到压力,然后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让其为了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教师便会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在高职教育管理者中运用激励理论,有利于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热情,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二)激励理论在高职学生中的应用

在管理高职学生过程中应用激励理论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如学习需求、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高职教师和辅导员在高校生活中各自负责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应该致力于了解学生的各类需求,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如在了解学生的交往需求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交活动、在了解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助其实现自我实现需求、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提高成绩等。然后,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后,认清学生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的激励。引导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目标,并帮助他们设定非盲目性、非随意性、符合社会需求的目标,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实现目标,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需求转化为动机,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

三、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激励理论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导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凝聚力,更好更快的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通过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也要不断采取科学的管理教育方法,从而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好人才储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边蕾.浅谈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员工管理中的应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4):38-40,89.

[2]王斌.浅析激励理论的高职教育管理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7):362-362,295.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9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较多,而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一系列的激励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针对于激励机制的建立进行详细的探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激励方法探析

1.1榜样激励法。所谓的榜样激励法主要就是指,通过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榜样,进而起到带头的作用,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不断的纠正自身在思想方面、道德方面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完善自身的人格[1]。榜样激励法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激励方法,很多学生对于榜样存在着崇敬的心理,进而会不自觉的模仿榜样,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1.2物质激励法。物质激励法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在校园生活中,针对于一些见义勇为等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2]。物质激励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学生中快速起到作用,但是物质激励法不能作为主要激励方法,主要是由于如果物质激励应用的不科学,将会导致学生出现拜金主义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1.3精神激励法。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精神激励法对学生进行激励。精神奖励是通过将奖励用一定的荣誉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满足其思想上的需要[3]。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精神激励科学的应用于对学生的激励中,学生通过获得相应的荣誉,思想上会不断的进步,进而努力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高尚情操、思想进步的新青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建立

2.1完善激励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建立首选需要对激励方法进行完善。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的激励方法较为单一,或者存在着运用激励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该对激励方法进行总结,并且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结合应用。例如,榜样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通过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进行激励,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激励效果,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进步[4]。此外,在激励方法的选择方面,教师选择的方法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被充分的激励起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问题,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2.2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所谓的激励体系主要就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激励的目标、激励的途径、激励的对象、激励的结果等。教师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激励的效果。例如,针对于一些学生不遵守学校校规的问题方面,教师的激励目标就应该设定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学校的校规,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激励途径方面,可以采用榜样激励及精神激励结合的方法,通过树立榜样、给予学生一定的荣誉等实现对其他学生的激励目的。另外,教师在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之后,需要对激励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寻找其存在着的不完善之处,通过加以改正,提高对学生激励的效果。

2.3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高校通过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处于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思想、行为方面会更加的进步。大学生身处健康的校园文化中会不自觉地吸取学校的人文精神,从而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一种持久而深刻的激励力量。因此,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5]。对此,高校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从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橱窗文化等方面出发,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一方面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另外一方面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学生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也会受到教育及熏陶,有助于形成无形的激励,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激励,进而使学生思想上不断进步,行为上更加规范,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实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教师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进而全面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岩,张丽萍,宋玉萍,岳永亮.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J].教书育人.2011(27).

[2]薛桂琴,,金恭玺,李国英.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苏高教.2012(05).

[3]张焱,,任毓忠.浅议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35).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各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职院校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契机。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都对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要求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激励机制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课程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还可以有效改善教育教学现状,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未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并不理想,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由于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心理叛逆等问题,学习状态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的情况。尤其是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家庭条件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过去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各项结构也未形成充分的了解,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自卑心理。

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内容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对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大,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复杂,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后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对计算机知识丧失学习兴趣,更不要说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由此分析可知,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针对这一问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尝试将激励机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激励机制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充分培养,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计算机知识。激励机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利用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怀,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升,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可知,激励教学法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还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的矛盾,促使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下面针对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和分析。

1.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对中职院校学生阶段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是保证激励机制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前,教师应对w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通过收集、整理学生的个人信息,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策略。唯有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才能找到开展激励工作的切入点,才能明确激励策略应用的重点。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相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上机操作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对此,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采用激励策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具体来说,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学生上机操作前,为其设置一定的任务,在预设任务奖励的情况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2.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情感教育

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除了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外,还需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和优势,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功能的激发促使激励策略的实效性得到提升,为激励策略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继而失去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致使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针对这些问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情感教育,合理、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改善学生的叛逆行为。中职院校学生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该阶段特有的心性,为了保证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点对其实施情感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与其情感上的互动,发挥激励策略的积极作用,为帮助学生成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造条件。除此之外,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可以实施激励策略,通过合理、科学、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借助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充分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其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其练习情况、操作结果、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进行记录,从而在课堂总结阶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激励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能促使计算机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使其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激励机制应用的有效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规划加以完善和优化,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永.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探讨[J].教师,2015(32):88.

[2]俞宝明,曾晓芳.浅析激励机制在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43-44.

[3]陶银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3(a2):122.

[4]董跃钧.基于激励机制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