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44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做好地税信息化软硬件的配置和协调,大力强化地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成为现行和今后税收征管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期,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下到基层第一线对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税收征管依托信息化建设,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对税收征管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一、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深入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并从根本上改变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在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低,应用水平较差。其次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仍很难转变。因此,必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应用上,数据的采集上,数据的分析运用上不到位。四是外部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思考: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征信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25.105

1征信体系

征信体系是一系列征信活动的全称。具体而言,征信体系指的是国家相关部门通过采取特定的手段和措施来对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调查和约束,以使其遵守相应规章制度的一种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力的体系。

2我国征信体系的对象和业务分类

2.1征信体系的对象

我国征信体系的对象是拥有相关信用信息和信用记录的社会成员,其既包括公私企业、社会机构,也包含单独社会成员。根据实际操作中的相关经验,社会机构往往被划归人企业类别。因此,从总体上看,征信的对象可被划分为两大类: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

2.2我国征信体系的业务分类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的主要业务类别有:信用调查、信用报告、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具体而言,信用调查指的是征信机构在相关客户的委托下对目标成员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信用报告指的是征信机构在相关客户的委托下对信用数据库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相关报告;信用评级指的是征信机构在相关客户的委托下运用相关的科学指标对目标成员的资信状况进行评级分类;信用管理指的是征信机构在相关客户的委托下对相关信用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提供建议。

3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存在发展历史较短、发展经验不足、发展环境较差等问题。当前,尽管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已启动一段时间并初见成效,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总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征信体系整体环境较差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着征信环境较差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看出:首先,我国部分市场主体对于信用知识的认知较为薄弱,也缺失相关的信用概念,这就导致其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难免出现失信行为;其次,我国相关执法部门在对市场主体的失信制裁上缺乏联动,而且制裁对象也大都是失信者拥有的某个行业的单个产品或服务,而非失信行为人本身。这种对失信行为制裁的不彻底,不仅难以有效约束和惩处失信行为,也进一步恶化了征信环境。

3.2征信体系法律尚不健全

虽然早在十余年前中国人民银行就已草拟《征信管理条例》意见稿,但截至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部全国性的征信体系法律。因此,在我国当前征信法律缺失的背景下,征信体系的建设过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关的道德与法律风险,而这明显不利于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3.3征信体系组织机构落后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成立了一系列征信组织,但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全国部分地区在征信体系的组织构架和功能发挥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许多相关的征信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以至于征信市场仍然较为混乱,从而制约了我国征信体系的整体建设进程。例如,当前我国征信体系中的不同工作项目大都隶属不同组织,而这些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存在一定障碍,这就使得征信系统的总体建设进度大为降低。此外,由于部分征信组织对于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也较为模糊,加之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的形式化现象,这也会导致部分征信组织名不副实。

3.4征信体系有效监管缺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征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但当前,我国在征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有效监管缺失的问题。具体而言,首先,人民银行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机构,但受制于法律规章和自身功能的影响,其监管的职权范围较为狭窄,且大都注重于信贷征信管理方面,无法做到对征信体系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其次,依照国外征信体系的建设经验,征信协会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并可以对征信体系内的相关机构实现有效的行业约束和监督。但目前我国在征信协会的建立上仍然存在空白,这不仅导致征信体系内的不同机构很难实现有效联合,也导致相关的行业规章和执业标准无法订立,进而无法实现有效的行业监督,这明显不利于征信体系的建设。

4推动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相关举措

4.1普及信用知识,改善信用环境

信用知识的宣传普及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深入大学校园、公司内部和居民社区等形式,开展面对面的征信知识普及宣传,也可以借助个人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为平台进行征信知识的推送宣传,达到普及征信知识,改善信用环境的目的。

4.2明确监管内容,细化监管权责

在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征信体系的相关机构制定严格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严控相关征信机构的质量,以提高整体征信体系的质量;其次,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细化监管权责,明确对人民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的权责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征信机构进行内部组织构架、信息采集使用等实行严格监管,以提高征信机构的质量;最后,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明确相关的处罚原则,对于在征信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征信机构实施相关处罚,以此来提高征信机构的业务质量。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3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做好地税信息化软硬件的配置和协调,大力强化地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成为现行和今后税收征管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期,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下到基层第一线对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税收征管依托信息化建设,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对税收征管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一、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深入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并从根本上改变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在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低,应用水平较差。其次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仍很难转变。因此,必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应用上,数据的采集上,数据的分析运用上不到位。四是外部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领导干部认识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很显然,原来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已明显不相适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更新,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否则就要落伍,甚至给税收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和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其次是队伍素质的问题。目前整个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要下决心把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强化和固化激励、淘汰机制,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正转变。同时,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由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我们应当立足于稳定和提高现有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要重视现代化管理对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及其在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税收工作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

(二)解决管理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先进的技术本身如果没有现代管理体系的支持和管理体制的扶持,就无法创造出超高的实用价值。今年,自治区地税局提出了“健全制度、创新机制、落实责任”的工作主线,并围绕这个工作主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地税系统加强横向岗责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这就是机制、体制的创新,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保障了信息化建设能有序的开展、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已初具规模的条件,细化岗责体系,在做细做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二是在勇于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继承。实事求是,探索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无一不需要创新才能实现;创新并不否定继承,信息化也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必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人机结合进行管理;尤其是长期以来基层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在税收管理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管理方法,我们一定很好地继承、运用和发展。

其次,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科学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始终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业务需求的规范和前瞻性为起点。实施信息化的每一步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摒弃形式主义、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按照信息技术的客观规律改革我们的税务工作。

第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目前,在业务、行政、技术、后勤部门齐动手,网络大规模兴建,设备大批量采购,软件开发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在系统的兼容、信息的共享、软硬件环境的匹配、对外交流的信息安全、投资的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和隐患。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要做到既增长又升级,当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讲求科学、质量、统一规范。必须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信息科技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和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要牢固树立应用的观念和意识

税务系统对于信息技术的主要需求是基于应用,而不是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是“内容”,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数据质量。数据垃圾的产生有文化素质的原因,有操作水平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思想作风、责任心和法制观念的问题。必须杜绝为了提高质量考核指标而“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等。由于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广度大、关联性强的特点,报假数据、假信息的后果与写假材料、说谎话有过之无不及。数据质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管理质量,并且会贬低信息化建设的地位。

(四)大力推广应用新征管软件,规范软件操作行为,力求征管软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税收电子数据的分析和评测,

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国税金税工程的成功运行,地税软件的升级与接轨也成了日趋解决的问题,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及时把握全区动态,在全区推行新征管软件上线是一项及时、准确的重大决策。全州地税干部严格按照区局的安排和部署,有序开展各项新征管软件上线工作。

1、新征管软件对使用人员的规范操作要求更高

新征管软件上线,为日后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快捷规范和管理与服务,同样也对税务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以前6.0的征管软件,对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流程操作,要求不是很严,可以一人多岗操作。现在的新征管软件,严格统一了每位干部的登录编码,对每位登录人员的操作都记录在线,这样个人在严格自身登录权限的同时,也对自身管理权限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但出现问题,由于服务器在自治区局,各项权限也集中到了中软公司和自治区局,问题必会暴露在全区视野范围内,解决也要通过区局解决,对于具体操作干部就提出了高素质、高责任心的要求。各县(市)局科、所、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按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操作,确保软件运行正确流程和无差错。

2、认真做到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相适应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步,必须定期对地税干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做好计算机日常应用、各操作软件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六)、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

二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4

一、我局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通化地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拥有标准局域网8个,全区已形成广域网环境,基本带宽8m,拥有计算机500多台(套),从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人员27人,占全局干部总数的3%,应用的范围有征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网络传输、专业软件等,征管信息化包括JtaiS2.0、征管信息分析系统;政务信息化包括公文处理、内外网站、政府网站;网络传输包括省、市局间使用Ftp、市县(市)间使用地税信使;专业软件包括计会报表、人事档案、劳资报表、工资管理、征管报表等专业科室应用软件。

二、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总体上讲,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应紧紧依靠税收征管改革模式,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依托覆盖全区的税收征管网络和互联网络为基础,建立税务系统的信息化高速公路为最终目标,以信息的集中处理为核心,以高速便捷的服务为根本出发点,提升税收征管及税收工作的计算机处理程度,全面实现税收征管及其相关工作的现代化。

以上模式只是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总体概括,我们认为税收征管信息化应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或者基本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必须建设成功覆盖全国的税收征管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税务系统信息高速公路,并完成与国民经济信息化连接,逐步深入国际互联网的全球信息化轨道,这是进行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认为,一是要建成总局到县市局的四级税收征管信息网络,并且是平等性能够互通的,用来保证信息的及时迅速传递;二是税收征管网络要能够与各银行、工商、企业、公安等部门以及政府网络实现互通,不然税收信息化只能是良好愿望、空中楼阁。

(二)必须对全部的税收征管信息进行相对集中的处理和分析。这包括所有税收征管信息都必须能够达到网上传递、加工、存储、处理和分析,所有信息能够达到一定层次的共享。

(三)税收征管及其相关税收工作都要通过网上运行。要能够达到通过网络实现网上异地申报,网上稽查、网上征收税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网上办公的目的。

4()税收征管网络能够对税源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要能够对税收征管的前期过程包括纳税人经营、资金运行和纳税等情况进行徽机监控,实现计算机网络帮助税务部门进行税收与经济的分析管理功能,同时也是配合新征管法规定的纳税评估约谈制度,从管理方法上要求税务机关不能象传统的方式直接向纳税人提取涉税信息,而是由纳税人主动提供涉税信息,这就要求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有一条简捷快速的通道。

5、要真正让纳税人感动方便快捷。要能够让广大纳税人和单位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现有通讯网络,如电话、手机、互联网和媒体实现纳税申报和查询纳税情况。

三、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思想认识、人员素质、硬软件建设、财税体制、法律支持和网络安全上存在诸多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

目前,基层税收工作者对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尚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无为论,认为现有的税收征管手段能够完成和处理现阶段的税收征管业务工作,缺乏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信息化观念,认为税收征管信息化是无为劳动。二是失权论,普遍认为实行信息化管理后,税务部门和人员会失去特权,对企业和纳税人失去强有的控制力,只考虑到眼前利益没有顾及税收征管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三是落后论,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民综合素质较差,推行税收征管信息化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不如安于现状。四是目前的JtaiS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开发商的服务不及时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利。

2、人员素质问题

从税务内部来讲,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时展的要求和方向,科技加管理是对每个税务干部的要求,再好的设备和先进的信息库,也要高素质的人员去操作,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信息化素质普遍较低,税务机关已基本上对所有人员进行了计算机知识轮训,但是仍有相当人员不能操作计算机。二是缺少高精尖的系统管理人员,目前,每个县市区局只有1至2名能够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维护的高层管理人员,一旦出现严重故障就会束手无策,难以就付。三是缺少信息化管理研究人员。从外部来讲,社会各界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了解只限于政府上网等方面,缺少对税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我国国民素质和整体纳税意识不高,对税收信息化管理不理解,有抵触情绪,严重阻碍了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

3、软硬件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全区在税收征管信息化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仍存在问题。一是硬件投入多利用率低,基层分局计算机只限于打字报表功能,大多用于征收大厅的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方面,许多功能没有得到全部的开发利用。二是网络功能不健全,由于税务部门与工商、公安、交通、银行的网络还未真正实现联通,制约了税务系统广域网络作用的发挥,造成资源的浪费。

4、法制问题

税收征管信息化最大的特点是网上实现税收工作的计算机处理,有资料表明,到20*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350000亿美元,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贸易方式,电子商务的无界性、虚拟性和无纸化特点将使税收征管信息化工作面临挑战。而我们现在的状况,一是电子申报缺乏法律支撑,没有相配套的法律作保证,难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合法化,现行的申报纳税是以纳税申报表为纳税的纸质依据,电子申报后难以界定其纳税申报的数据真实性和具有法律效应;二是电子商务活动缺乏法律依据,没有法律来明确规定其基本的电子合同、交易支持、企业帐本及其它电子文档的操作规范,使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其经济行为;三是税务机关上网信息管理缺少法律依据,税务机关对企业和银行其它部门的电子访问没有得到法律明文许可,阻碍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企业的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和力度的加大。

5、安全问题

一是税务机关内部的广域网和局域网安全性差,缺乏必要的安全软件保护,容易被非法用户侵入。二是网络安全技术落后,还没有真正开始研究税务机关与银地等政府部门网络以及因特网对接后的安全保护问题。三是存在泄密隐患。税务机关与政府、企业、银行等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护,开放性的电子信息和网络就会受到来自多方的恶意攻击和发生泄密现象。

(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快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已成为必然选择。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识,敏锐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大趋势,创造性地把信息革命的成果运用于税收管理实践。

2、转变观念,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税务部门群体信息化管理素质。树立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理念,从我局的现状来看,应注重引导税务人员全员积极参与信息化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加大对税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重点放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上,在普遍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配备和储备,使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人员有轮训和再提高的时间和精力,向高层次发展,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加大基层单位的硬件投入,树立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

4、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强化信息管理部门职能和作用。从实际工作上看,信息中心的职能和作用还远远未得到发挥和应用,要加快信息中心建设步伐,从总局到县市局的四级税收征管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职能要进一步明确规范,赋予信息中心必要的职权,明确信息中心权威地位,全权负责各地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和处理等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征管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5

一、现阶段提高税收数据分析应用的重要意义

从目前情况来看,税收工作是政府工作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税收工作的顺利完成并非易事,部分企业利用税收工作的漏洞偷税漏税,对国家的整体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加强税收数据的利用可以帮助税收征管部门了解不同企业的税务情况,使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联系的更加紧密,减少税收漏洞的问题发生。

此外在进行税收工作的环节中分析和应用税收数据,可以帮助相关征税管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征缴更多的税款。简单来说就是使实际征收的税款金额与法定的税款金额接近,减少部分企业偷漏税款的问题,实现国家进行财政税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分析税收数据,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税收过程中已经出现或是潜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工作人员的税收工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税务数据的管理分析已经从人工时代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这有效的降低了数据分析工作中出现错误的风险,提高了数据利用的效率。因此对税收数据进行分析不仅是相关部门工作进步的需要,也符合时展的必然要求,理由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为后续的财务税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税收数据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税收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于其他新型技术在开始过程中推进历程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基层税收管理部门,由于人才能力有限、下拨财政不足等问题,在推行税收综合征管系统时并不容易。税收数据分析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部分基层税收管理单位对税收数据分析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于所收集的税收数据缺乏有效的利用和管理。通常情况下,这些单位认为新的工作方法可能会对其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这些部门更加乐意沿用原有的税收管理观念和办法进行税源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税收数据通常会被当做一种单纯的形式,在实际的税收管理工作中利用效率不高。

其二,通过研究分析可知,部分基层税收管理单位由于受到人员、财政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利用税收数据征管系统的能力还与实际的信息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很多工作人员虽然对税收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方法了如指掌,但是他们对数据系统的运用能力较弱,无法充分发挥出系统的优越性>!

其三,税收征管系统的功能、分层由于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的频率较低,因此,该系统仍旧存在许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征税和纳税者双方信息的对称性不足,这不仅没能简化税收工作的流程,反而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难度。此外,目前各级税务征收部门还没有对税收数据系统的应用提出统一的要求,这导致不同部门所使用的数据系统从版本到功能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版本的应用系统使用的条件也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系统的运行平台不兼容、系统功能交叉,导致各级税收部门难以实现数据多头采集,因此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提高税收数据应用效率的关键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出税收数据信息在税收管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的税收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减少地方税收不足的问题,为国家财政贡献更大的力量。

首先,相关部门一定要牢固的树立运用税收数据信息进行税务征收工作管理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级部门对信息的利用程度逐渐提升,只有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并掌握合理的信息才能有效的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为了贯彻并实现税收数据的分析与管理,相关税收管理部门一定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内查阅并掌握上级或是统计税收部门所的税收相关资料,通过数据的分析与整合及时发现税收数据中存在问题,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税收问题解决方案。在逐步树立收集分析税收数据的理念之后,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培养起应用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信息实践操作能力。在利用数据进行税收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逐渐提升对于数据的甄别和筛选的能力,确保所有数据都真实、有效,为税收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引导。

其次,针对目前各级税收管理部门所使用的税收征管系统版本不统一,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交流的问题,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的进行交流与沟通。对税收数据信息进行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畅通,各级税收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长效沟通。一方面,对于税收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人员来说,一定要对纳税人申报、提交的税务数据信息、不同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税收部门日常的征管信息以及第三方涉税信息等主要的税务数据资源,进行严密的监控管理,以此保证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指导。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各级税收管理部门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应、一定要注重保证数据信息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这有这样才能在进行税务查收、缴纳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充分强调各个企业缴纳税款的必要性,对不按时缴纳税款、不按照法定税收缴纳相应金额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惩处。

此外,为了充分确保数据信息使用的有效性,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专项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税收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并通过明确的奖惩机制保证数据分析的科学性、真实性。比如,某地方基层税收管理部门为了保证税收数据信息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细致的质量检验与查收工作,利用专业的税收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可利用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在这种理念之下,所有税收数据收集的主要环节以及相关的岗位负责人员都要对数据质量承担一定的责任,一旦发现数据存在造假问题,就要立刻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员,以明确数据不可用的原因进行。此外,相关部门最好统一税收数据的口径,确保数据在各环节的一致性,防止出现数据乱码、不可用等问题。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6

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做好地税信息化软硬件的配置和协调,大力强化地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成为现行和今后税收征管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期,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下到基层第一线对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税收征管依托信息化建设,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对税收征管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一、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深入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并从根本上改变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在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低,应用水平较差。其次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仍很难转变。因此,必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应用上,数据的采集上,数据的分析运用上不到位。四是外部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领导干部认识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很显然,原来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已明显不相适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更新,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否则就要落伍,甚至给税收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和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其次是队伍素质的问题。目前整个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要下决心把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强化和固化激励、淘汰机制,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正转变。同时,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由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我们应当立足于稳定和提高现有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要重视现代化管理对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及其在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税收工作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

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做好地税信息化软硬件的配置和协调,大力强化地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成为现行和今后税收征管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期,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下到基层第一线对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税收征管依托信息化建设,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对税收征管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一、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深入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并从根本上改变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在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低,应用水平较差。其次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仍很难转变。因此,必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应用上,数据的采集上,数据的分析运用上不到位。四是外部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领导干部认识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很显然,原来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已明显不相适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更新,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否则就要落伍,甚至给税收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和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其次是队伍素质的问题。目前整个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要下决心把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强化和固化激励、淘汰机制,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正转变。同时,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由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我们应当立足于稳定和提高现有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要重视现代化管理对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及其在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税收工作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

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

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做好地税信息化软硬件的配置和协调,大力强化地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成为现行和今后税收征管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期,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下到基层第一线对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税收征管依托信息化建设,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对税收征管的促进作用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一、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深入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并从根本上改变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在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低,应用水平较差。其次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仍很难转变。因此,必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应用上,数据的采集上,数据的分析运用上不到位。四是外部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领导干部认识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很显然,原来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已明显不相适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更新,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否则就要落伍,甚至给税收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和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其次是队伍素质的问题。目前整个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要下决心把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强化和固化激励、淘汰机制,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正转变。同时,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由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我们应当立足于稳定和提高现有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要重视现代化管理对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及其在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税收工作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

2、认真做到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相适应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步,必须定期对地税干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做好计算机日常应用、各操作软件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六)、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

二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三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流动情况的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

当前,税务机关与社会信息的联通和共享还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跨部门信息交流仅靠自行协调是很难稳定和长久的,这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支持。新的税收征管法在这方面有一定进展,但力度仍然不够。再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双方信息交流的实效。对于这项工作可以立足于各方信息共享、互助互惠,由点到面、自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严格统一了每位干部的登录编码,对每位登录人员的操作都记录在线,这样个人在严格自身登录权限的同时,也对自身管理权限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但出现问题,由于服

务器在自治区局,各项权限也集中到了中软公司和自治区局,问题必会暴露在全区视野范围内,解决也要通过区局解决,对于具体操作干部就提出了高素质、高责任心的要求。各县(市)局科、所、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按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操作,确保软件运行正确流程和无差错。2、认真做到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相适应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步,必须定期对地税干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做好计算机日常应用、各操作软件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六)、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

二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三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流动情况的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

当前,税务机关与社会信息的联通和共享还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跨部门信息交流仅靠自行协调是很难稳定和长久的,这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支持。新的税收征管法在这方面有一定进展,但力度仍然不够。再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双方信息交流的实效。对于这项工作可以立足于各方信息共享、互助互惠,由点到面、自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严格统一了每位干部的登录编码,对每位登录人员的操作都记录在线,这样个人在严格自身登录权限的同时,也对自身管理权限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但出现问题,由于服务器在自治区局,各项权限也集中到了中软公司和自治区局,问题必会暴露在全区视野范围内,解决也要通过区局解决,对于具体操作干部就提出了高素质、高责任心的要求。各县(市)局科、所、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按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操作,确保软件运行正确流程和无差错。

2、认真做到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相适应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步,必须定期对地税干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做好计算机日常应用、各操作软件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六)、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

二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三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流动情况的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

当前,税务机关与社会信息的联通和共享还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跨部门信息交流仅靠自行协调是很难稳定和长久的,这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支持。新的税收征管法在这方面有一定进展,但力度仍然不够。再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双方信息交流的实效。对于这项工作可以立足于各方信息共享、互助互惠,由点到面、自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严格统一了每位干部的登录编码,对每位登录人员的操作都记录在线,这样个人在严格自身登录权限的同时,也对自身管理权限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但出现问题,由于服务器在自治区局,各项权限也集中到了中软公司和自治区局,问题必会暴露在全区视野范围内,解决也要通过区局解决,对于具体操作干部就提出了高素质、高责任心的要求。各县(市)局科、所、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按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操作,确保软件运行正确流程和无差错。

2、认真做到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相适应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步,必须定期对地税干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做好计算机日常应用、各操作软件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六)、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

二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三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流动情况的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7

   一、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国家税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监督不到位。取消税务专管员后,由于把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简单的理解为取消专管员,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二是注重了集中征收,优化服务,片面强调以查代管,形成了管不细、查不全、征不足、处罚难、效率低的状况;三是征管格局中的四个系列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好,各自为政,多头指挥,不通信息,相互扯皮,互相推诿,导致税收征管全过程运转不正常。

   第二,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信息传递不通畅,影响收入的完整性,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第三,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淡化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各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因而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而这些原因造成征管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登记率不完全真实。二是申报率不准,这有计算机软件本身的问题,也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没有按征管规程对非常户进行处理的问题。三是申报准确率难以掌握。由于管理未落实到位,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能对其纳税的准确性作出大致判断,偷逃税款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在双定户的定额核定上,由于管理的问题使核定的定额与实际销售相差甚远,造成税款流失。在对大中型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征管中,同样存在监控不力,税款流失现象。四是在缓交税款审核上存在调查核实不严的情况,客观上让一些企业感到贷款不还不行,费不缴不行,而税款可缓,能缓就缓。五是依法治税难,在征管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难的问题,一些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保全措施难以实行,或是相关部门不配合,或是存在来自各方的干预。

   由于上述征管不利,最终影响税源,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二、当前加强我国税收征管的建议

   第一,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分类管理就是针对纳税人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和纳税申报方式多样化的实际设立的一种能使税收征管建立在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基础的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真正做到底数清,税源明,所以应该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落实分类管理应做到:(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要把推行分类管理看作是加强征管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收的保证。要正确认识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户。(3)把分类管理、征管质量(十率)考核,征管软件的运用、征管档案的管理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分类管理中包含了后三项工作的大部分,分类管理搞好了,其他三项基本就能水到渠成了。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个人信用体系信息安全监督

一、我国征信业及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我国的征信业及个人信用体系发展起步较晚,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但征信业及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速度较快,并取得一系列成就。《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相继出台。同时,央行在2006年完成个人与企业两大征信系统建设,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截止2012年,这两套系统累计为超过1859.6万户企业、其他组织和8.2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此外,我国已有27所高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专门培养征信管理人才。并且人社部于2005年开设了“信用管理师”的职业资格认定,为征信行业提供人才培训指导和职业资格认定。征信业及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二、当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任何一项新的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面临许多问题,征信业和个人信用体系也不外如是。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征信业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风险,突出的表现在:

首先,征信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尽管目前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法规和规章,但最重要的法律层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仍迟迟未出。同时,一些法规、规章等条文过粗,缺乏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政府公权力的滥用也让人担心信用管理的公正性,如江苏睢宁将上访纳入信用扣分项目,明显是以政府管理指标取代信用评级指标。此外,社会信用意识的缺乏也是征信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受挫的重要原因。

其次,征信业和个人信用体系自身建设存在问题和风险。在问题方面,主要存在信息采集过窄(主要是信贷信息)、未能实现有限信息共享、信用信息服务产品单一等,而在风险方面,则主要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以及信息失真或虚假信息风险等。

最后,征信管理人才建设滞后于征信业发展需求。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加快征信管理人才建设,但仍滞后于征信业的发展需求,据估计我国信用管理人才缺口近百万。一方面,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过少,直接影响信用管理人才的供给。另一方面,对于信用管理人员并未建立其强制性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后期培训制度,也导致信用管理人员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

三、加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征信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外部环境建设

首先,国家应加快个人信用立法建设,尽快从法律层面解决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上位法“缺席”的情况,完善个人信用建设的法律体系。同时,应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并细化细则条文内容,增强条文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次,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价标准和相关评价流程,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评价、使用、存储等相关活动。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上,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处于公立的监督者的地位,而避免公权力干预下的行为扭曲。最后,应加强征信和个人信用体系宣传。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配合,应在宣传中突出信用管理为客户增加价值的内容及强调信息安全保护的防范措施,打消民众的顾虑,增强民众的配合程度,提高全社会信用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创新信用管理,丰富信用服务产品和内容

首先,应完善信用管理的整体框架和体系,在现有信用管理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信用登记、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咨询、信用监督、信用保险等多层次的信用市场体系,多方位满足市场需求。在个人信用上,应逐渐从商业信贷信用发展到社会综合信用。其次,丰富信息服务产品,加快信息资源共享。目前个人信用信息服务还主要局限在个人消费、信贷等方面,未来应在扩大信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丰富个人信息服务产品,如提供个人信用咨询、信用规划、信用风险管理服务等。最后,加快新技术应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应按照相应标准科学制定出信息搜集、整理、存储、使用等信息提供和使用者的权限范围,严格高等级信息权限的授予与管理。同时,企业自身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规范信息管理流程,职能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三)加快征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教育部应会同央行、财政部、银监会等职能部门,在研究和吸取国外相关大学专业设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标准,先行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高校根据市场情况开设信用管理等相关专业,加强人才供给。培养过程中可考虑同部分银行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实训基地。其次,建立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发展征信管理培训市场。人社部应会同财务部、央行等职能部门加快出台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和相关后续管理和培训教育制度,完善对征信管理人才市场的监管,提高征信管理人才整体质量。同时,应鼓励和发展征信管理培训市场,细分培训市场,鼓励和培养几个有影响力的信用管理培训品牌。培训机构自身也应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引进优质师资、个性化办学等提高培训质量,丰富信用管理培训服务内容。

四、结论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个人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一环。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应提高信用意识,多方协同,共同推动个人信用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税收征管现状分析成因剖析优化对策

近年来,在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房价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问题。相应的,房地产业税收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广大的专家学者都对房地产税制改革优化给予了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往往只是专注于税制结构和税收负担的优化上,很少有人对房地产业税收征管提出改革的建议。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税收征管属于实施机制的范畴,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具有完善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以外,更主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离开了有效的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根据这一观点,房地产业税收制度的有效性也必须依靠房地产业税收征管这个内在实施机制的作用来保证,因而研究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本文在总结了我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优化的改革建议。

一、中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基层的税务部门执法行为不规范。由于人员素质等问题而导致税务机关或税务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依法征税,税收征管被当作随意的个人行为,多征税、少征税、虚征税,征“人情税”“关系税”等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削弱了税法应有的严肃性。

2.信息交换机制不畅通,税务机关不能及时、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房地产开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多个行政部门的审批、许可与监督,这些行政部门都掌握一定的房地产开发信息,但是根据我国现行体制,各个职能部门相互独立,缺乏相互间的信息交换和沟通制度。因此,仅仅依靠房地产税收征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参与管理和监控,给房地产企业偷逃税提供了机会。

3.财政体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根据对税种的划分,房地产税收多属于地方税源,其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相关性较强,但目前的税收立法中,赋予地方的自较小,不能让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自主的调控管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房地产税收征收范围、时间界定、税率等进行了适度放宽,这样就造成中央政府一些税收调控措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政策力度大大减弱,调控目标也就不能够完全实现。

4.税收征管成本偏高。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却忽略了成本的付出,虽然每年的税收收入都在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但成本也在增长。

二、中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分析我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

1.税收征管优化目标严重错位。由于税收工作的考核是以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没有把执行税法和征管质量的情况作为考核税收工作的重要标准,导致各级征税机关事实上以计划为依据进行税收征管活动,一切税收工作都以完成税收任务为核心,这就形成了与依法治税根本对立的“收入中心论”,从而产生了许多的不规范行为。

2.现行征管模式的定位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才刚刚建立,社会经济秩序还未理顺,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薄弱,与西方国家“纳税和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大现实”[2]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相比,我国公民对税收认识模糊,对税法规范的内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同,从而引致其税法的异己感和外在感,认为税收是种额外“负担”,能少则少,能偷则偷。

3.税收管理不到位,税收征管配套措施不完善。目前,我国税务部门检查税收一般是以年度为单位,但由于房地产企业大部分都是跨年度、跨地域滚动开发,流动性比较大,很容易造成亏损的假象。如果一个楼盘还没有卖完,但是开发商看钱赚得差不多了,有等到结算,用卖房款去开发第二个楼盘,尽管一个一个楼盘销售了,但是账面上却一直是亏损的。其次,我国目前的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缺乏私有财产登记制度,致使不少税源流失,更出现化公有财产为私有财产的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同时,与房地产税收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和房地产税收评税政策不健全。应当看到,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是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需要定期对房地产进行评估,这就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税务部门内部现有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税收征管的需要[3]。

4.税权过度集中于中央,难以满足房地产业的区域性特点。根据我国分税制财政体系的规定,房地产税收绝大多数的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地方只有征管权而无立法权,但房地产业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无法促进房地产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5.多方面因素导致税收征管成本偏高。目前我国征收成本较高的原因有税制设计上的,但从税收征管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务机构设置不规范、不科学,硬件设施贪大求全,盲目追求高档次,设备使用率不高;二是目前实行的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制度,将本应在日常管理解决的事项转到了稽查,而稽查又进行选案、审理、检查和执行,成了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的第二税务局,增大了稽查的成本。三是税收征管中缺乏部门之间有效的衔接协调,重复工作过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税收征收成本。

三、中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优化的对策

针对我国房地产业现实税收征管改革和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我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的优化从总体上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非正式规则大众化

(1)建设税收文化体系,加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收文化对税务人员、纳税人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着眼于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使人一置身其中,便会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强制力量。通过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引导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的行为,使征税人树立“公平、公开、公正、文明办税”的新思想,使纳税人逐渐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征收管理缴纳机制,达到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实现税收管理的最优化。

(2)明确税收征管目标,强化纳税服务意识。解决当前收征管目标错位的问题,就是要把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作为税收征管优化的目标,不应把完成税收计划任务作为税收征管的目标,应该认识到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但不是惟一。衡量税收征管质量的优劣,不能单纯看收入总量的多少,关键是要看是否坚持依法征税,依率计征,缩小应征与实征之间的差额。要明白税收征管的目的是使纳税人依法纳税,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正是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有效手段。

2.正式约束可操作化

(1)完善房地产税收立法制度体系,实施规范的房地产税收征管。由于房地产税征收政策性强,管理工作要求细,交给地方政府更便于管理和操作,也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因而,我国的房地产税收立法上应该下放一定的权力,由中央制定房地产税的基本法,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立法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税源分布和财政需要,自行设立地方性税种。当然,在赋予地方适度税收立法权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4]。

(2)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规范税收执法。税收执法的规范化是优化税收征管,保障依法治税落到实处的重要一环。首先,应该制定税收执法的行为规范。其次,要建立健全税收执法监督体系。包括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税源监控系统,建立税务机关内部检查监督制度。建立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纳税人监督制度,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过错追究制。

(3)完善房地产税课税的配套制度与政策。首先,强化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是房地产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也是房地产税收征管最基本的依据。应当建立统一的房地产产权登记系统,统一房地产产权登记信息。其次,完善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建立房地产评税机构。房地产税的有效征收必须建立在对房地产价值的正确评估之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应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估价理论、方法体系,为房地产税收计征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房地产评估机构。再次,建立纳税人诚信纳税评价制度。借鉴日本“蓝色申报制度”,建立纳税人诚信纳税制度,将企业或个人是否诚实依法纳税作为衡量纳税人信用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对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评价体系。最后,理顺城市土地和房屋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积弊,建立“精简、高效、权威、统一”的房地产管理体制,为房地产税收的课征创造良好的环境[5]。

3.实施机制有效化

(1)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换机制,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税务部门应该加强与计划、土地、规划、城建和房管等行政部门的沟通,形成合作机制。应该以信息化为导向和支撑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先进科技手段,提高税务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2)完善税务部门的内控机制,形成严密的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系统。根据房地产业的特点,税务部门一方面要规范房地产业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和申报管理行为,实行源泉控制、全程跟踪管理;要经常进行税源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涉嫌偷逃税的,及时移交稽查部门,防止因税务机关内部管理脱节而发生偷逃税行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工程的成本审核,增加建安企业的工程成本真实性和准确性,尽量防止房地产利用假合同、假信息虚增成本,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3)强化税收稽查,加大税收处罚力度。为从根本上堵塞房地产企业税收流失的漏洞,建立起房地产行业良好的纳税秩序,地税部门除了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各环节的监控外,还应该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大对房地产行业偷逃税款行为的查处力度。

(4)努力降低税收成本。首先,科学地设置税收征管机构,合理分工,加强税收征管各部门之间有分工合作和相互协作,减少重复工作,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税收征管设施,在部门之间有效地实行资源共享。其次,尽量减少像建设豪华办税大厅等这种不必要的费用。最后,通过一些税收制度设计,降低税收成本。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aliBayerandmaxFrank,theeconomicsofthetaxBase,publicFinance,1987,no.3

[3]徐健文:关于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2)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房屋征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房屋征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

房屋建设记录的计算机化,涉及在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档案的系统规划和管理下,管理档案资料资源,控制和向社会所有部门提供档案所需的信息,并尽快向家庭提供档案。征地管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房屋信息化则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就上述房屋征收程序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公告方式等问题达成政府间共识,并利用单位的公用设施进行联网。完整的物料包括清拆证明书、清拆申请表格、建筑项目的检讨及批准文件、土地整理证明书、州内土地用途的批准文件、所选定的承建商的评估报告、所选的建筑工程的评估报告和直接管理公屋清拆报告及其他资料的公告等。收到的档案包括修复住房合同、建筑租赁合同、国家土地所有权、行政决定、行政纠纷和法治机构的决定、有关材料,例如司法拆毁(市政拆毁管理机构)、照片和其他相关信息。

2房屋征收档案移交程序及注意事项

选择撤除许可证、撤除申请报告、评价企业的提案表,选择评价企业的公告,拆开调查报告书,委托建筑物的拆除报告书,拆卸转移配置的补偿清单,管理公房的撤除和补偿合同,管理直管公房的拆除和撤除的报告书。该文档必须确保写入的明确性,该模板必须是明确的,表格必须是干净的,并且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过程也必须是完整的。在转移收集和结算文件时,原始文件必须是正本。因为文件必须是更耐用的材料,如蓝墨水和黑墨水,碳墨等,不能使用这些容易擦掉的材料。对于折叠或折叠的文档,必须对它们进行平滑处理和修复,以确保其完整性。征收实施单位必须在征地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将项目档案移交给城市建设档案。在移交档案时,应当先将有关资料交给征用主管部门,经检查、确认、盖章后方可上交。

3房屋征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缺少完整的管理体系

住房筹资部门加快了计算机化的步伐,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对以前的住房征用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前住宅征用案件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根据需要进行变更,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在管理上做得很好。为了满足这一部分的文件管理需求,开发房屋征收管理系统软件,对与房屋征收相关的各项目实施规制。在文件管理软件中获得优越的优势,对相关的文件材料实施信息化规定,降低信息的输入强度,保证参数的正确性,提高房屋的征收管理水平,实现房屋征收管理的公开化。在管理档案时,必须减少信息的实际输入,确保准确的管理,从而使这些住房的行政管理水平很高,而且管理的透明度要高得多,但真正的信息开放对于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的正义至关重要。收款单位可以检查收集所得资料的收集情况,并通过因特网进入系统或通过因特网的客户处理相关问题,以便确保收集资料。

3.2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从技术角度来看,很难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而只对住房进行功能性解释,规定了模块规划、准确和应用软件。过去政府互联网往往是部门,浪费资源,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就必须确定处理这一问题的机构,除非提到各机构的缺点。在各机构网站的获取方面,必须找到那些机构。有关机构必须注意缺乏关于住房档案管理的信息,在转移收款人或收款人的信息时,问题更加复杂。即使人们找到了网站,他们也可能因为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无法找到相关的信息,因此在房屋征用记录管理中,工作人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保回收的方便,而且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数据本身的数据备份工作。

4房屋征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解决的措施

4.1建设完整的管理体系

城乡住房部规章指出,市政府和建设单位明确征用财产,发出下列征地和补偿的通知:(1)征收房屋的管理制度;(2)征用住房令;(3)征用住房的补偿措施;(4)对征用住房的补贴、策略和鼓励性的方针;(5)调查和调查征用房屋的情况,对征用房屋进行补偿。通过创建信息,用户可以访问接收信息网络或系统客户,以获取有关自己事务的住房信息,以提高筹资过程的透明度。城市和农村住房部规定,城市管理当局、郡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明确披露信息的内容,并公布关于补偿和征用住房的信息。

4.2强化信息技术

做好征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并不难。只要做好项目功能分析和模块划分,在软件设计和软件调试方面做好工作,就能快速完成各种任务。中心主题是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公布关于没收房屋的信息,关于没收房屋的信息不能简单,在档案管理方面必须谨慎行事。公布的内容将在第1小时内公布,档案的电子记录保存和保管,档案管理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档案管理。为了确保公布的信息是及时的,必须及时保存资料,以确保真正实现人民的服务和责任,确保工作取得成功,有必要根据主管的技术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5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进行了巨大的考验。信息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确起到了极大的监督作用,随时反馈了监督情况。在信息系统中,建筑工程的动态和材料使用都清晰的排列在系统内。信息技术需要有知识水平和职业技术的人才进行使用,建筑公司必须招纳更多人才,提高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水平,使建筑公司符合市场需求。为了制定详细的规则和法规,所有方面都需要应用于该单位的日常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