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1:54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1

 

交通运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但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当前的交通运输状况就滞后于经济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制约性。对此,本文将根据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状况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对策。

 

1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1.1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依然是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存在着运网规模不够强大和运输设备、交通管理水平跟不上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我国的交通运输量密度和交通运输设备的利用率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但乐观的是存在矛盾的同时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产业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的。

 

1.2缺乏资金投入

 

交通运输压力大,就意味着要兴建更多的道路,然而资金不足是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经济活动市场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建设材料等物资价格大幅上涨,人力资源紧缺,同时费用也逐年增加。受各种因素共同影响,交通运输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对有限。其次,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各地交通运输资金投入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各个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状况参差不齐。虽然我国交通部门对交通运输建设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1.3交通运输网设计不合理

 

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交通运输网设计不合理。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的生产需求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和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息息相关。但是从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来看,很多一线、二线城市都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的速度,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限制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

 

1.4交通运输缺乏个性化服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对交通运输工具及交通运输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受到资金和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导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剧了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服务同质化的趋势,导致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1.5安全保障不足,管理体制落后

 

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危害社会和人身安全的隐患。受到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铁路、公路交通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服务的信心,从而影响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然而事故的责任并非全部来自当事人,也有部分原因来自交通运输管理的松懈。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落后,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以,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经济能够跟上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必须加快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

 

1.6城市运网结构与规模不合理

 

运网规模的增长态势不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增长,经济得到了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相应的人们对交通运输工具要求的数量就会增加。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运网规模增长的速度慢,交通工具数量增加了就会造成道路拥挤,甚至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速度衔接不上,抑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和交通管理技术落后,以及运输设备落后等是当前的大中小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城市道路的堵车情况十分的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的运输效率,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策略

 

2.1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

 

要想有效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切实实现合理的统筹规划,联合建设以及分层管理的发展方针。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并通过科学政策的指引,完善机制的管理以及丰富经验的优化来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2.2加大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

 

交通运输建设及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资金始终是制约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政府需要重视交通运输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广泛吸收社会投资和国外投资,扩大交通运输建设的资金来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交通运输进行投资的对象除了国家投资和地方筹资外,应该多通过筹资的方式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和国外投资资金等。并通过各种交通费用等的征收,来进一步实现对交通运输的管理和维护,将资金实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有效的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摸索像有偿使用以及多种筹资等方式来发展交通运输。

 

2.3控制行业成本

 

资金是限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运输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是关键。首先,需要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各个相关行业也必须投入到成本控制当中。所以,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和联动机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就是成本控制中心,通过对建设资金的分配、预算、效益等进行评价,全面实施成本管理,最终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全面发展。

 

2.4适度开展个性化服务

 

交通运输经济同样处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希望享受到同消费价格相等的服务。所以,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要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服务的水准还要掌握好适度原则,因为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大规模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条件。

 

2.5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在完善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上,需要优化交通运输的结构,使交通运输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应用在交通运输的各个方面上。首先,需要进行交通运输政策的制定,实现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宏观调控作用。其次,需要计划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规划以及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生产来实现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作用。再次,是进行交通运输市场的培养和发展,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健全来规范化交通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市场能够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

 

3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展望

 

交通运输产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市场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扩大市场经济的同时需要依赖于交通运输,为此对于交通运输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向城市转移,加上旅游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在不断的上涨,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面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还是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土地面积十分的广阔,但是资源分布的十分不均匀,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硬性要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

 

4结语

 

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未来的公路交通经济发展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地区发展的特色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输方式,提高公路运输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状;安全;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

交通运输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基础和保障。交通运输的能力强弱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只有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才能有效的推进市场经济的进步,才能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经过建国以来发展建设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和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其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关注。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增加以及许多社会活动的不断展开,交通运输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突出表现在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环保节能性三个方面。本文在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后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应分析,并依据现实状况对这些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

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的命脉。它的服务性质是属于公共服务,属于第三产业。他必须为社会生产服务,为公民服务,它也是一个基础产业,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许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有所平衡。但是就现在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难以满足我国国民市场所必须的个性化、高速化、精确化服务的需要。所以,有效的把握当前状况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合理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不仅满足国民的需求,还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它是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其发展水平必须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建设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它的建设和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为其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服务。同时,将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住房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制造业、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交通运输就不断的随着经济进步而进步。就目前来讲,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随着经济的进步,其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长,其建设规模和结社结构都在不断的加强。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使以往因运输能力不足导致的经济发展受限、缓慢的状况不断的得以缓解。这些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增强,交通运输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并且我国的交通运输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解决。首先,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在某些地区还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例如在很多地势崎岖的地区由于缺少资金或者因其他问题造成的交通运输缺失,就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制约。还有近年来随着汽车使用率的不断增长,给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超负荷运载,这个问题就需要依靠加强交通运输的道路容量来进行解决。

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中主要的问题主要是: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加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当前社会提倡的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是相符合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需要不断的加强。如果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就会对交通运输的功效造成极大地损害,导致交通运输不能满足人和社会的需求。并且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也会对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有待加强

我国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不足主要表现在其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状况时,往往会随着灾害的冲击而呈现出瘫痪的状况。交通运输的瘫痪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还会对各种社会活动造成阻断,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3、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需加强管理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是惊人的。这种情况对于我国这种人口较多能源相对紧张的状况来说,限制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我国的交通运输中由于参与交通运输行业的类型和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造成了对节约能源消耗的困难性。因此,国家应该对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问题进行重视,并规定相应的可行性办法对交通运输消耗的能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因交通运输造成能源不足的状况对我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三、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中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1、针对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在交通运输的建设上应该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灌输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加强。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交通运输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保证其的长远性发展。还应该建设合理的交通运输设施,使其运输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所需求的交通运输能力进行提高,对交通运输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对交通运输的建设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应用新的技术来保障交通运输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障交通运输对后代的资源环境不会产生恶性后果。

2、针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待加强问题

针对交通运输安全性问题的提高重点应该是加强其抵抗自然灾害破坏的能力建设上。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工作应该及时的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去除交通运输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使其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各项生产活动服务。

针对交通运输对能源消耗的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应该在交通运输中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便于对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其中的具体方法可以对参与交通运输的主体进行相关的规定和限制,对于某些消耗能源高、管理比较落后的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限制,且应该对参与交通运输的主体行节约能源意识的培养和加强。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培养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节能意识。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贸易的频繁往来,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对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所具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应该重视交通运输的建设,并且应该不断的以高新科技的进步来加强交通运输的能力提升。以便于交通运输能够更好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针对交通运输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并且积极地应用适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保证交通运输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

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也需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需要我们从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分配和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利用等反面入手,青岛也有着我国普遍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压力非常之大。所以发展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就显的尤为重要,我国虽然很早就制定了这样的策略,但具体实施上,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有待我们加强,将公交交通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来实施。为求把我国的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经济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范围,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配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德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研究[J],2007年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公路运输;发展;状况;改善;对策

目前公路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大众出行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状况密切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关的改善措施,对保障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1目前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

公路运输主要指的是利用汽车在公路上输送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方式,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良好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公路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加大了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力度,修建了多条公路工程,我国的公路里程从2001年到2012年增长了7.65万公里,并且公路所覆盖的范围也日益广泛,根据公路网发展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预计我国将基本建设国家高度公路网络,实现更为全面、系统的公路网络覆盖。同时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运输量逐步增加,运输任务日益繁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公路交通的货运增长速度为6.8%,客运的增长速度为5.8%,可见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趋于逐步上升状态。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良好的状态里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公路部门提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改进,以保障我国公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将做具体的介绍。

2公路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公路运输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于公路运输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没有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的公路管理法规主要以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名义颁布的,从而缺乏全国范围内有效、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了公路运输乱收费问题的发生。另外,地方性的公路运输相关法规对于公路运营管理权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造成公路管理权较为混乱,越权以及违规现象严重。

2.2公路运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冗杂,各管理部门的具体岗位职责不明确,同时又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高,直接导致公路运输管理水平偏低,无法为快速发展的公路运输提供综合、系统性的服务。同时,公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造成了部分资源的浪费。

2.3公路运输机构不合理

当下我国公路运输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车型结构的配置不合理,同时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分散,经营主体缺乏高度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公路整体的运输缺乏主导型的大型企业,个体运输量过度庞大,公路运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此外在输送危险货物时由于运输车辆的配置不够齐全、安全设施相对滞后,相关安全技术应用不够全面以及车辆驾驶人员的人为原因,例如驾驶技术不专业等因素,导致危险货物发生泄漏、保障等安全事故,造成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

2.4运输方式较滞后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主要利用的汽车,汽车的性能和技术关系着公路运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汽车的排放量较大,对我国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二是汽车消耗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危机。

3改善公路运输状况的有效途径

3.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运输的良好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首先要建立系统性的国家层面的公路运输法律、法规,对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定,防止公路运输出现多部门、多环节的重复管理执法现象,为公路运输的有序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2提高公路运输管理人员水平

公路运输的高效管理是促进公路运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政府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应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具体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同时提高管理人员操作管理系统的水平,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管理手段的创新,促进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3.3完善公路运输机构设置,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国公路运输应加强集中运营企业的建立,从而统一规范标准和要求,实行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公路运输体系管理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以辅助完善公路运输管理,提高整个公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同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系统,为公路运输工作提供更为准确、高效的服务,此系统应有机整合车辆、行车人员、道路安全以及畅通的具体情况、相关衍生机构等众多方面,实现公路运输的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保障运输车辆在此公路网上的安全、畅通运行,提升路网的通行能力,把货物或人员安全送达目的地。

3.4改善公路运输方式

鉴于传统运输方式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坚持节能环保的理念,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有效改善公路运输方式。同时对于危险物品的运输,要加强运输车辆的安全设施、装备的配置,优选驾驶技术过硬以及熟悉危险物品的性能,能够做好安全运输的工作。另外,对运输的车辆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养护工作,保障车辆性能的完好。此外,对于公路的具体情况也要加强分析和统计,有破损的路面要及时进行维修,保障公路运输的畅通。

4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的公路运输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目前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状况,保障公路运输体系符合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宝林.我国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

[2]李扬.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赵庆国.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4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运输现状

任何一个城市的良好发展都要以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前提,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城市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城市化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容易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如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拥挤,人们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

(一)交通运输网络不科学

尽管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城市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缓慢,路网等级和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且各大城市间的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很不平衡,整体上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还不够科学,道路拥堵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的设计方案、交通运输工具组合等方面,城市的结构属于紧凑集中型的。城市人口和就业、生产和生活等各种功能只能集中在主城区以内,从而形成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区、老城交通不堪重负,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对小城市而言,则表现为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二)城市交通运输规划观念落后

我国大部分城市不够重视对城市交通运输规划的编制,规划主要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还没有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其中。在规划中对城市的交通运输与城市的土地利用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不够,在城市土地开发、机动车辆、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期没有对城市交通运输问题深入研究。有些城市未编制交通运输规划,有的城市在交通出现问题才开始编制,脱节现象非常普遍。

(三)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首先,交通运输管理没有统一协调的机构。城市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分属于不同的机构,难以协调。其次,交通运输决策系统缺乏权威性。由于交通运输管理涉及面广,各级管理机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作出指示和决定,结果形成多头领导,使下级无所适从。最后,缺乏完善的反馈系统。截至到目前,我国城市至今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反馈系统,致使决策与执行机构忙于具体事务,无暇顾及评价自己的工作,造成决策失误。因此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二、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交通运输对城市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上。火车、汽车、飞机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行,都需要燃烧燃料,获取能量,排放废气,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城乡交通的发展,大量机动车噪声汇成洪流巨浪,严重干扰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船舶排污、油轮的漏油事故、港区排污,疏浚航道、建造码头都会对水生物造成影响,从而造成生态破坏,影响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2.交通运输影响城市社会环境由于城市发展不完善,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运量与运力不相适应,致使旅客、货物在途滞留时间过长的情况仍然存在。交通拥挤,管理混乱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这种状况不仅延长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影响工作效率,破坏正常情绪,还增加人们出行的心理负担,形成交通恐惧之社会心理,破坏安宁祥和的生活气氛,影响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3.交通运输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种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离不开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需要消耗能源,包括站场耗能、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耗能。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只有发达国家现消费水平的十几分之一至几十分之一。能源不足,一直也是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源紧张的状况会加剧。所以要服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局需要,发挥交通运输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作用,走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

三、构建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子战略,一方面要服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需要,发挥交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作用;另外也要考虑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规律,制定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战略。

(一)构建合理的城市交通运输结构

首先,合理制定规划。加强规划指导,在各项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方针之一,编制和实施充分体现土地、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和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专项规划。其次,优化路网结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技术升级改建工程建设力度,完善路网结构,盘活存量,提高干线运营服务水平;加紧实施公路建设规划,打通断头路,全面提高通达度,改善路况,提高路网使用效率;优化站场布局,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最后,充分发挥水运、管道、铁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衔接,统筹考虑港站、枢纽、服务设施的配套,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和大交通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二)强化节约意识,推进交通工具技术进步

首先,牢固树立注重节约的理念,建设低资源占用、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使用成本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真正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努力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实现交通发展目标。其次,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特别是公路运输,应引导采用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发展节能、大型、专业化运输车辆和绿色环保车辆,发展公交优先和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再次,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方式。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现状,我国还是要以公共交通为主,在政策导向上要加大投入建设轨道交通,积极优化地面公交,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三)建立高效能的交通管理模式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5

【关键字】交通运输,现状,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提出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2、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3、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979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三、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政策建议

1.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有效行政管理

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有效行政管理,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建立健全社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识;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坚强宏观管理的

2、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国内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对国内运输企业保护的最好办法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国内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顺理政企关系,健全企业经营机制,使我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我国道路运输业目前缺乏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骨干企业或核心企业,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骨干企业实现强强联合,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经营。总的来说,作为运输企业,目前面临着一个如何针对市场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如何开拓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市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通讯、信息和管理技术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及效率,在经营与组织方面进行创新和重新组织,为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地位作出贡献的问题。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为重点,完善交通运输的道路建设技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客货运组织管理水平。

3、加强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交通系统有着对重大交通开展集中研究的优良传统,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全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通过有效的调整,集于精干的人力,加强规划,增加投入,大力发展交通科研机构的社会决策作用,进而促进整体交通科技水平的提高无疑是我们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政府将运用适当的宏观经济、科技政策和适当的干预手段,为交通运输产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技术创新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主动推进技术进步。

四、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前景

1.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继续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进行结构优化

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是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市场扩张等极其重要的手段。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达到目前的2.5-3倍左右,因此,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需要继续以发展为主题,,通过增加总量规模,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增强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并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加快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主导运输方式的发展。

2.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形成综合性的高效能运输网络系统

公路,形成骨架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集化的结构合理、完善的基础网络系统。铁路路网系统着重于干线和通道,形成与地理空间和大运量流向相适应的较完善的框架网络布局。内河和沿海水运,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江、海运输大通道和水系运输网络。远洋运输和港口,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船队和适应外贸进出口、沿海运输需要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港口。航空,建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结构层次合理的机场布局。管道,逐步形成与油气资源开发地、进口点至加工地、消费地相适应的具有较好调配功能的输送管道网。

3.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步伐

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与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满通运输的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条件。

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经济社会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实现,可显著改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流通条件和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种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地、便捷地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的专业化分工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

4.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集约型交通

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运输系统(1tS)的建设,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itS的广泛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由单一的基础设施扩张向集约型交通发展的转变,是解决现代交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组织方式,更大幅度地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能力、效率,以及安全性能等。

五、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交通运输的分析,对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的加大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士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J].劳动保护,2001,(12)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出行总量剧增。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带来大量长距离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服务范围,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磁悬浮等现代运输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又各有其优势和特色,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有各自的合理使用范围。根据各种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明确它们在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与合理布局,建立一个经济和网络协调、分工合理、全面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2.1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旨在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规划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分配,要符合国家或地区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同时要确定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和远景发展的蓝图。

进行运输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满足社会、经济、人口、国防、环境等方面的运输需求与条件,建立的交通运输规划应与国家的社会经济规划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交通运输大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各种技术特点与环境要求,进行综合协调规划与发展,发挥最大的综合运输效能;在运输规划中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政策,通过对环境的调查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最后提出综合运输发展方案;另外要注意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整体协调,网络和枢纽系统的衔接与优化,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发展。

2.2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相关建设资料及数据进行建档;

(2)进行环境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诊断,统一对分系统的运输需求进行分析;

(3)明确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有关政策、目标和规划准则;

(4)运输体制和财政的现状分析与未来交通预测;

(5)统一分系统的运输供给能力,区际整体的运箱预测;

(6)运输组织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的措施,编制出综合运输系统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等;

(7)运输供给短缺关键项目的分析与评价。

三、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及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既满足了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能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和谐,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下去,长远得到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综合交通体系内部各运输方式在满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整体结构上亦要满足保证自身发展及社会大系统发展可持续要求的合理分工和协作的实现,以期达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外部环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长期动态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建设配置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础设施,使之具有必要的综合运输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技术及系统管理,形成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的新型格局,同时对交通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诱导和监控,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运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等手段建设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交通运输与环境和谐等方面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

四、可持续通运输系统规划

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标就是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要限制对未来的负面影响。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应该符合以下目标:发展调控的机制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协调经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即环境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结果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让更大范围的人享受交通带来的好处,即社会的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背景分析、方法选择、需求预测、方案生成与评价。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交通运输规划的框架,同时考虑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可达性。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围绕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和可持续目标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模式研究、高度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的交通需求技术研究、能源消耗分析与预测技术、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保障体系研究。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框架

可达性目标的实现是交通运输对人和社会需求的满足,交通运输要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流通的需要。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需要进行有效的交通出行行为分析,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流通的需求则要从交通与物流分析人手,通过物流系统的一体化作用提供优质服务。对这两方面需求的满足目的是在于实现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满足。机动性目标的实现则从交通供需平衡的分析出发分析交通运输内部不同方面的问题,合理有效地配置、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协调交通各方面行为,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及合理公平地分配交通运输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目标则通过交通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指标分析交通对环境的外部影响,确保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为代价。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增长;方式

交通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它将不同的区域紧密联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目前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交通也出现了种种不合人意的地方,公路运输经济也遭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一、对公路运输经济的认识

(一)公路运输经济

公路运输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某些运输工具,通过公路网络,将一些货物在空间上转移,从而从中获得一些经济利益。

(二)公路运输的特点

1.速度快

速度是公路运输方式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较大的特点之一,公路运输网络较普遍,可以实现上门服务,在运输过程中,可以直接行至目的地,而不用转用其他运输工具,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便捷、迅速的服务。

2.灵活度极高

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等方式都需要一些外在因素做铺垫,而公路运输则不需要这些,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不管服务对象是什么,只要有路,公路运输就可以为服务对象实现上门服务,不用受其他条件的制约。除此之外,公路运输的灵活性不仅仅体现在运输路线上,还体现在对运输的数量控制上,在运输时,运输者只要保证运输货物数量在安全范围之内即可,而不必考虑其他因素。

3.适应性较强

空中运输对天气要求较强,水路运输对水文状况要求较高,而公路运输在这些方面都比其他运输方式更加便捷。在运输时,它对天气状况要求较低,对驾驶人员的要求也比其他运输方式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为宽松,这就使公路运输具备了较强的适应性。除此之外,每种运输方式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当出现意外事故后,就需要及时的救援,而公路运输无疑是最为方便救援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这两方面都将公路运输强大的适应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4.投资小

除了公路运输外,其他的运输方式都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大的资金来铺就线路,而公路运输在这方面则投资较小。公路运输距离较其他运输方式距离短,投资小,而且其修路资金相对于铁路运输来说,其投入资金要小的多。而且公路运输较其他运输方式安全性强,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做安全保障。这些方面都使公路运输比其他运输方式成本较低。

二、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的现状分析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如丘陵、山地、盆地等,这就使我国的公路运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公路运输网络普及度不够

就整个交通运输网络来看,公路交通具备极大的优势,但目前来说,我国的公路运输网络仍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如在我国一些偏僻的地方,还是靠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来运输。除了一些地方没有公路外,公路网络也较为稀疏,远远不能达到经济发展对运输网络的需求。

(二)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缺乏协调配合

我国目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个个运输部门也在为自身谋求发展,但就在发展的同时,这些运输方式却只顾自身发展,而没有放开眼光,注意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发展,使得自身的发展都遭遇了瓶颈,整个运输网络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三)公路运输质量程度低

虽然我国在提升公路运输质量上也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在公路运输中,公路设施总的来说技术水平较低,并且在公路发展上无法与社会发展达成同步。

三、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增长的方法分析

我国公路运输中存在着种种问题限制着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增长提出以下建议。

(一)最大限度地扩大公路网络范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网络建设为了符合国家发展政策,明显的偏向于东部地区,这些国家重点发展地区在交通业的大力支持下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就在这些地区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却由于交通设施的缺乏而在经济上也发展缓慢。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中西部的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投入,完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使每个地区都在公路网络范围之内。

(二)提升公路交通设施技术含量

在所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中,公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率最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在公路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数达数十万之多。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大多数的事故多是因为公路交通管理不善导致的。因此,在公路交通运输上,我们必须注重对公路运输管理方式的改善,提升其交通设施技术含量,以确保公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提升运输效率。

(三)实行公路运输经营集体化

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经营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公路运输企业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独自奋斗,这种运营模式使运输公司缺乏对本行业的责任心,并且因为利润问题也是矛盾不断。各自为战的经济模式很难使公路运输企业获得较大的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公路运输公司要学会与其他运输公司合作发展,将力量凝聚到一起,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增加经济收益。

(四)平摊运输风险

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也使得交通事故频发,但仅仅依靠运营者独自承担事故损失是绝对不行的,这些运营者自身实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承担公路运输事故带来的巨大负担。除此之外,还不利于公路运输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公路运输有关公司必须将力量凝聚到一起,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实行风险平摊,为公路运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条件。

(五)完善运输政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公路运输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为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有关部门也要及时的更新管理理念,依据管理政策来对公路运输行业进行管理整顿,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性。

四、结语

道路的发展一直是影响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依赖着交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公路运输,将其作为重点发展,从而提升公路运输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高效率的服务,确保社会的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双发.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增长的元素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

[2]王瑞.分析如何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3]张雪飞.探讨如何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7).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运输市场;政府

一、综合运输与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是指以国家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标,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在综合运输范围内完成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①。

从国家层面来看,一个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是国家对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及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因为综合运输从本质上是体现主流价值观发展理念和与之相配合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及政策执行的结果。因此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体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一体化组合协调发展,布局分理,结构优化,系统完善,有效满足客货运输需求的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二、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在各种运输方式已获得了比较充分地发展,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已基本完成,需求结构比较稳定的成熟发展阶段和情况下开始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相比,由于工业化起步晚及战争等历史原因,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非常落后,特别是解放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非常缓慢、底子薄,基础设施与运输工具非常落后、运输布局不合理,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运输网络覆盖面积小等问题,使得广大内地普遍处于十分闭塞的状态,交通运输严重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全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交通运输发展先后经历了铁路建设先行、沿海大建港与海运快速发展、公路与民航崛起三个大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八五”、“九五”和“十五”的建设,基本建成了由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②。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加快交通干线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全面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随着“十一五”、“十二五”建设的发展,各类运输方式发展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国家抓住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机遇,逐步加快了各类交通运输方式路网结构完善和现代化进程,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思想,在结构优化、节约资源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交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全面提高运输能力和行业运营效益的基础上,全国客货运周转量逐年增加,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得到了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阻碍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各种运输方式仍然着力强化自系统发展,方式间的统筹协调不足;

2、尚未完全实现政企分开,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市场的作用,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

3、没有统一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约束各类运输方式的发展,各部门的主动性差,综合运输服务系统制度不明确等。

三、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针对我国目前综合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市场化经营的主体下,只能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引导不同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方向,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优化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政府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起到主导和保障的作用③。

(一)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下,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对交通发展理念整体性的选择,通过相关的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使得交通运输按照政府的意志朝着综合运输体系所要求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协调衔接、运输高效”的方向发展④。

1、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投资、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供相应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公共服务,保证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避免由于市场失灵带来的盲目性,协调指导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2、在主要运输通道或运输走廊上不同运输方式的配置上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运输通道是交通运输网络的主骨架,承担着主要的客货运输量和交通流,政府要对运输通道上交通资源的配置应发挥先导作用,在保证不同功能的资源和设施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比例配置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政府的保障作用

在运输市场活动中,需求方、供给方、中间方是运输市场行为主体;要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政府以管理、监督、调控者的身份不参与市场主体的决策过程,而是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主要的保障手段就是政府规制⑤。

交通运输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属性,在市场运作的条件下,不免会产生垄断竞争的情况,政府要根据有关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制约,通过政府规制使市场的垄断得到有效控制、竞争机制得到最佳利用,从而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与提供运输产品时更好发挥其基础功能。同时政府要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在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通过投资政策、价格政策和经营政策参与其中,使得运输的组合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保证交通运输市场运行有序化,保证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按照政府的规划合理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仁坚,郭小碚.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的基本性问题与“十二五”建设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陈钟.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3]王庆云.交通运输市场化运作中政府的作用[J].综合运输,2003(7):4-6.

[4]公孙愚.论我国交通运输的市场化[J].宏观经济管理,2009(4):6-47.

[5]罗萍,尹震.推进交通市场化的政策建议[J].综合运输,2003(6):8-10.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量分析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te—运量;

t—时间变量(t=1、2、3??);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来源地、消费地)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2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B”)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C”),a-B+C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可以省略第四步,此时B=0。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篇10

摘要: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本文提出了须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和综合进行交通运量预测的观点。

关键词:交通运输;公路建设;分析;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做这项工作,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一、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来源地、消费地)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二、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1.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3.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4.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B”)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5.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C”),a-B+C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6.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可以省略第四步,此时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