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发展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1:30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1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发展建议

一、重庆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业增加值不断增长,从101.3亿元增加到219.0亿元,年均增长16.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物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于eDi技术的重庆电子口岸、口岸信息网、口岸电子操作平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十五”期间,重庆货运总量从27889.1万吨增加到39199.8万吨,年均增长7.0%;货物周转量从354.4亿吨公里增加到624.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0%;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448.0万吨增加到5251.3万吨,年均增长16.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3.0万标箱增加到22.0万标箱,年均增长49.0%。国际(地区)航班出入境人数223657人次,同比增长11.65%,出入境航班2660架次,同比增长15.65%,出入境货物4989吨,同比增长40.34%。

二、重庆交通运输发展建议

近几年重庆的运输与物流现状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重庆将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下面我就重庆的运输与物流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利用所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根据《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解读》重庆市将优化交通干线、口岸优势,建设寸滩、空港、铁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与此同时,重庆还将扩大沿江布局,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包括万州、涪陵、长寿、大渡口―九龙坡、江津、永川、合川以及黔江―秀山等区域性物流基地。

寸滩物流园区:包括寸滩、回兴、石坪和市出口加工区等,规划9平方公里。园区与渝涪、渝黔、机场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江北机场、人和汽车货运站、唐家沱火车货运站等构成的水陆综合运网络相连接。重点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和散杂货水陆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货运等服务。

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划5平方公里。园区与成渝、襄渝、渝怀、渝黔、兰渝铁路,绕城、成渝、渝长高速公路,兴隆场铁路编组站、梨树湾、西永、回龙坝、井口货运站、上桥储运中心等构成的陆路综合运输网络相连接。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服务。

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江北国际机场,规划5平方公里。园区与319国道、机场高速、渝邻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寸滩港区、龙头寺火车站、唐家沱火车站、人和货运站等构成的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相连接。主要为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和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提供服务。

区域性物流基地:包括万州、涪陵、长寿、大渡口―九龙坡、江津、永川、合川以及黔江―秀山等区域性物流基地。

从上述对重庆物流园区的规划中可以看出,这几个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捷,园区四周布置了新型工业、水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成本低廉,易于集中发展现代物流,对于重庆经济的增长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我认为重庆发展运输与物流还有以下优势条件:

(1)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都市人口有密集化趋势,进出口规模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迫切需求“巨大”物流渠道。

(2)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势下,大批中小型商业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或大商场的竞争和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

(3)高附加值产品和多样化产品的日益增加,对物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迅速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专业的现代物流。

由此可见,重庆发展物流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由于考虑到发展现代化物流,土地、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是必须的。但是重庆是典型的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必然会给物流园区的发展带来挑战。经营物流服务业需要大量较先进的仓储运输设备才能发展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加上维持运作都需要巨大的投资,其回收期是比较长的,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融资措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效推进。另外,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专门化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因此,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也是重庆市物流园区的制约条件之一。

在分析了重庆市物流园区的现状以后,我对重庆市物流园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重庆地处山城,路面多不平,市内运输可能会受此影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重庆市移动通信业务较发达,所以可以效仿深圳市中南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与物流园区的作业相结合,依托重庆移动构建的GpRS车辆定位与配载项目,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速度、降低成本。

(2)园区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协调。三大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基地要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系统。虽然不同层次的物流园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物流任务,但最终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低耗、高速、高效益,而只有互相间合理分工,相互衔接,密切合作,才能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3)物流作业中各种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交通拥挤以及各种物品存放带来的燃烧、爆炸、紫外线辐射等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物流园区规划和设计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采取措施,把对环境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重庆是“雾都”,大气受到污染,同时是重酸雨区之一,在发展物流园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此需要考虑将扩建物流园区时将主要的仓储地点等建立在城市中心区的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2

12月8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暨信息化工作会。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交通运输部设立主会场,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当地交通运输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京外部属单位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推进“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部党组书记杨传堂主持会议,部长李小鹏作工作部署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合力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世界交通强国强化支撑引领。

“十二五”期是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大踏步前进的五年。五年间,全行业紧紧围绕“四个交通”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重大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管理创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会议指出,科技兴则行业兴,科技强则行业强。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当好发展先行官的迫切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的迫切要求,是迈向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交通强国的迫切要求。要把握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行业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应有作为。

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支撑引领世界交通强国建设,“十三五”期,要把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在战略定位上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战略方向上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标国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有效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氛围,在高水平自主创新上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期,做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要以增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为宗旨,重点抓紧“以信息化驱动交通运输现代化”这条主线,夯实“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两大基础,推动信息化与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健康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大数据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数据开放共享、网络安全可控”。

会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围绕交通运输科技和信息化两个“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任务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开放合作、促进多元融合,拓宽投入渠道、发挥综合效益。要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创新人才,让创新成为全行业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新局面。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3

在国务院2009年初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作为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一项主要内容。紧接着,2009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海关总署、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制定了《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10个省(区、市)作为甩挂运输首批试点省份。

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甩挂运输发展,推进试点工作建设,11月4日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以“新时期道路货物运输发展”为主题,签署了《中部六省推进公路货物甩挂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中部六省道路货运信息共享合作协议》。会议决定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战略合作,探索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货类的甩挂运输模式,共同构建并完善六省甩挂运输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国外甩挂运输发展迅速

发展甩挂运输,为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经济运行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甩挂运输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

20世纪4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就开始大量的采用甩挂运输,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的大型货运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甩挂运输,在北美、西欧等公路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以牵引车拖挂半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的运输方式占据了总运输量的70%~80%。

美国是全球推行甩挂运输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甩挂运输发展规模最大、管理体系最完备的国家。2009年,美国牵引车、挂车拥有量分别为182万辆和567万辆,牵引车和挂车比例达到1:3,无论是整车运输公司还是零担运输公司,其干线卡车运输无一例外均普遍采用甩挂作业模式。如:美国世能达公司70%采用甩挂模式,公司拥有各类牵引车1.25万辆、挂车3.4万辆(98%是53英尺厢式半挂车),拖挂比达1:2.72;UpS Freight公司干线运输车队拥有6700辆牵引车和22100辆挂车,拖挂比达到1:3.3。在美国的带动下,北美各国(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内陆干线卡车运输普遍采用甩挂运输模式,构建了北美庞大的甩挂运输网络。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在20世纪末即已通过规则,可以执行一车两挂,列车总长度25米,总质量最大可以达到60吨,牵引车的发动机功率多在309千瓦以上,最高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110-125公里。

在澳大利亚,一车三挂已成为汽车列车的主要方式,列车总长达到34-40米,总质量达到70-80吨,发动机最大功率都在380千瓦左右,行驶中的常用车速在每小时50-60公里。

国内甩挂运输发展不平衡

但在我国,甩挂运输的发展明显滞后。甩挂运输是提高道路货运运输和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自1996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交通部、公安部共同发出《关于开展集装牵引甩挂运输的通知》后,交通运输部对甩挂运输这种运输组织方式的重视和呼吁力度逐步加强。

早在20世纪中叶,甩挂运输就被我国的多个部门提倡,然而仅停留于口头上。之后,甩挂运输才逐渐被重视起来。1996年的《关于开展集装箱牵引车甩挂运输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甩挂运输;2009年3月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09年12月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提出减少挂车的检验次数,调整挂车保险,针对一辆牵引车配多辆挂车的情况,设计以牵引车为单位的车辆保险产品,要求完善挂车证件管理等。随着近两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甩挂运输逐渐得到多个部委的重视,2010年10月和11月26日分别出台了《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我国甩挂运输迎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组织、试点先行、循序渐进’这样的思路和原则,培育龙头货运企业,通过第一批甩挂运输试点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全省货运企业发展甩挂运输热情空前高涨。”在介绍河南省货运物流发展基本情况时,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局长吕全德在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上说。“河南已有20余家货运企业开展了甩挂运输业务。目前,河南8家国家甩挂运输试点企业,从事甩挂运输的牵引车172辆,挂车299辆,牵挂比达到1:1.7;甩挂运输转线31条,甩挂年均货运量3.1万吨,货运周转量635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省甩挂运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牵引车与挂车的比例为1:1.3,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5。整体发展不平衡,甩挂运输业务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港口城市,厦门的牵引车和挂车的比例约为1:4,福州的比例也约为1:3,深圳的比例约为1:2。在这些地方,有些专门服务港区作业、服务个别大型外资企业(如厦门的灿坤)的集装箱运输企业牵引车和挂车的比例达到1:10。

在甩挂运输发展相对薄弱的中部省份,“下一步要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优化甩挂运输发展环境。”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魏士彬在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上建议中部六省,各省可选取2-3家成熟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选取2-3个道路货运站作为共用站场,推动中部六省区域运输合作。

中部六省签署《甩挂运输发展协议》

为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提升道路货物运输效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11月4日在第二届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上,经中部六省运管局协商,制定了《中部六省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简称“《协议》”)。

根据该《协议》,中部六省将依托中部六省交通区位优势,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企业主体作用,通过试点推进、引领示范,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协议》力争到“十二五”末:各省30%以上的省辖市纳入区域甩挂运输网络,甩挂运输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甩挂运输在道路运输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省新建或改造2-3个甩挂运输站场,基本形成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重要城市为节点的基础设施网络;大吨位牵引车和箱式半挂车在甩挂运输企业得到普遍应用,甩挂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初步适应甩挂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其中,《协议》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积极打造甩挂运输品牌。《协议》要求强化政策和经济调节,促进甩挂运输资源向服务质量好、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作的甩挂运输骨干企业;适时建立区域甩挂运输联盟,积极推进六省甩挂运输的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打造甩挂运输品牌,促进甩挂运输合作机制常态化。

为了确保甩挂运输合作机制的常态化,会议同时倡议建立省际甩挂运输联席会议制度。结合中部六省道路运输发展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由组长单位组织,总结年度工作经验,确定下一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

中部六省《协议》的签署,将致力于“依托省际运输通道,科学规划甩挂运输站场,合理布局甩挂运输节点,逐步形成区域甩挂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共同开展甩挂运输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创新运营组织管理方式,探索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货类的甩挂运输模式。强化政策和经济调节,促进甩挂运输资源向服务质量好、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积极打造甩挂运输品牌。紧密结合甩挂运输发展需求,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魏士彬表示。

甩挂运输面临诸多困境

甩挂运输的发展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包括发改委、公安、交通、保监会、海关等等,很多问题需要各个管理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因此如何协调各管理部门共同推进甩挂运输是甩挂运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正如江西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刘伯康所言,“我国的物流业实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就有36个参与单位,我省也有16个单位参与。联系会议由发改委牵头,但其组织相对比较松散。多以文件、会议的方式提出要求,但极少检查,更谈不上问责追究。”

因此,发展甩挂运输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甩挂运输为未来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针对甩挂运输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如对甩挂运输车辆出台通行费优惠政策;制定甩挂运输车辆证件管理制度,实现不同企业、不同区域之间车辆的搭配,进行甩挂运输作业。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才能促进甩挂运输的优先发展。

此外,要鼓励甩挂运输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中不合理的规定,修订相关条款。有从业人员认为当前应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机动车的定义,不将挂车列为机动车范畴,这样挂车就不需要缴纳交强险,也不必要承担事故风险责任,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还可以使保险制度更加合理。

业内也有专家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用于装载海关监管货物的集装箱和集装箱式货车车厢的监管办法》,“为便于开展甩挂运输,将对车辆的监管只限于装载货物的集装箱和挂车,而牵引车不需要等待报关,可以开展其他作业。”

综合甩挂运输面临的困境,可以用业内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拖不上,甩不下,挂不上,运不畅”。具体表现在车辆检测、车辆保险、车辆使用年限、车辆证件管理、车辆标准化、车辆通行费、车辆海关监管等方面。除了要环境方面的配合,还需要修改相关技术标准。如建立甩挂运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对现有车辆技术标准不配套、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改,以符合甩挂运输运行畅通。

甩挂运输要“甩”起来

随着甩挂运输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这种运输方式,然而甩挂运输自身短板林立,发展困难重重,目前业内对存在的问题都比较认同,但如何采取措施,如何落实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甩挂运输研究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难题。

甩挂运输要“甩”起来,需要标准化车型、网络化站场和信息化管理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美国在这几个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运作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做法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非常重视车辆的标准化,联邦运输部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车型分类标准以及整套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体系(FmVSS)。其中车型分类是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基于不同车型分别规定其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美国的车型分类和分级标准主要有联邦公路局(FHwa)的车型分类标准和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车辆分级标准。

美国用作甩挂运输的站场大致可分三类:其一是工商企业用作仓储的站场;其二是运输企业专用于集散货物的站场;其三是用作挂车运力储备的停车场(挂车池“trailer pool”)。在美国,所有规模化的物流运输企业都有自己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化管理成为甩挂运输必不可少的运作条件。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致都具有车辆和货物的实时追踪、车辆调度、客户管理以及后台的业务操作管理等基本功能。

美国大量研究和公司实践表明,卡车采用甩挂运输,对于提高运输效率、节约物流成本、发展多式联运、促进节能减排等,具有显著的成效。有一份Highway provider View of Long Combination Vehicles的研究报告表明,组合式多轴汽车列车比小型单体货车可带来的效益包括:节约运输成本20~33%;减少对公路路面的磨损约1/4~1/3;运送相同数量货物可减少路面交通量最多达85%;5轴半挂汽车列车和8轴全挂汽车列车的碰撞事故率约分别只相当于3轴单体货车的17%和2%;5轴半挂汽车列车和8轴全挂汽车列车的单位油耗约分别只相当于3轴单体货车的46%和31%。

经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卡车运输政府管理规制,主要涵盖车辆管理、承运人注册登记、卡车司机注册登记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中部甩挂运输的未来规划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局长石先平在谈到湖北物流今后发展重点时提到,要组织实施交通物流企业示范工程。建立完善交通物流企业示范制度,通过示范引导,鼓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培植一批发展潜力大、技术新、竞争力强的交通物流企业。鼓励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鼓励货运企业运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刘伯康在提到新时期江西省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工作思路时也表示,要推进甩挂运输发展。“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精神,以开展甩挂运输试点为契机,培育骨干货运企业,以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促进货运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

吕全德在谈到河南货运物流发展的基本设想和具体思路时则表态,将鼓励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开展甩挂运输。为促进甩挂运输发展,“我们即将对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单位的甩挂运输车辆,在省内的高速公路通行费给予30%的减免。”他还明确表示,“对交通运输骨干龙头企业,在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建设、甩挂运输试点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4

【关键词】交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行政执法领域也得到健全和完善,为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对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以及在执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考核,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等政策文件,并组织开展了交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建设执法评议考核相关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有利于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高效开展和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1执法评议考核现状

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的要求,从2010年起,交通运输部每年组织了全行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评议考核标准,综合采取各省自查、交叉检查、案卷评查、抽取执法人员考试、实地督查、评估打分等方式,针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办理行政许可,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处理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控告申诉案件,以及开展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的情况开展执法评议考核。通过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交流学习,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推进执法队伍建设。但由于目前大多采取的是人工的方式,评议考核过程时间长、成本高、动态跟踪和查询统计分析等难以实现。

2执法评议考核业务流程

依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等文件,创建年度评议考核任务(或者获取上级主管部门创建的年度评议考核任务),进行考评互查分组,并设置评议考核指标,制定考试的计划,设置案件的抽取规则等,在这个基础上,由市县里进行案件的填报,考评组人员按照规则抽取案件,抽取考试人员等,最后对案卷评分、人员考试得分、机构评分等计算出考评综合得分,对考评结果进行公布。评议考核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评议考核流程图

3执法评议考核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子标准和一个附属标准,具体为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直属系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表、市县级交通运输部门(部直属系统分支机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表、基层执法站所(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表、社会测评表及附属标准。附属标准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许可、处罚、强制)案卷评查标准。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直属系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侧重于规划、指导、规范等职能的考核。市县级交通运输部门(部直属系统分支机构)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侧重于其对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政策、制度及规定等的落实和对所属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监督培训等职能的考核。交通运输基层执法站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侧重于其在执法规范化要求等方面执行情况的考核。社会测评标准侧重于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对交通运输部门的客观真实评价。附属标准即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则是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三类具体执法行为的主体程序、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执法结果及案卷归档等方面进行考核。

4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应用

4.1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需求分析

(1)创建评议考核任务:主要实现评议考核工作的发起、创建本次评议考核任务,包括评议考核的批次、时间节点、评议考核范围等。(2)设置评议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实现考核指标体系设置,根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要求,设置评议考核工作的考核指标与评分标准。(3)报送抽查材料:用户报送所有评议考核需要材料的电子版,批量上传案件信息。(4)案卷抽查:执法监督用户依据抽取规则对案卷进行抽查。(5)电子案卷上传:针对评议考核中被抽查的案件,省级或市级执法用户报送案件详细信息和全部电子档案,具体需求与前面已介绍的相同。(6)案卷评分:评议考核执行人员对抽查案卷进行考评。(7)执法人员考试: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执法人员所属执法机构的综合评议考核依据之一。(8)分机构综合评查计分:评议考核执行人员对上传综合资料进行考评。(9)考评结果公布:评议考核执行人员对进行综合考评。

4.2系统功能设计

依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的要求,满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实现执法评议考核任务的创建、设定评议考核指标、案件抽查与评查、执法人员考试、综合考评等功能。

5结语

本文在分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业务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执法评议考核的业务流程,阐述了执法评议考核指标体系的框架和构成,重点针对执法评议考核的信息化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执法评议考核的网上办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提高执法评议考核的效率,实现执法评议考核的数字化、规范化、网络化,对加强执法评议考核反馈效果和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2号.

[2]李皖生.关于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思考[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38-41.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5

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工作高度重视。去年,总书记,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张德江副总理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内河航运发展等问题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刚才,德江副总理又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

下面,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20__年交通运输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邮政局组织实施国务院批准的“三定”规定,机构改革平稳有序,内设机构到位、工作职责到位、人员定岗到位,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为推进新时期交通运输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作好重大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保持交通运输安全形势平稳,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成效。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制定了保持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平稳较快发展的相关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万亿元,据测算,拉动gdp增长约0.5%,消耗钢材超过1300万吨、沥青约20__万吨,创造就业岗位约1200万个。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19公里;新增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6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192公里。大广高速公路北京至承德三期工程、连霍高速公路宝鸡至天水段、舟山跨海大桥、沪瑞高速公路坝陵河大桥、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长江纳溪至娄溪沟航道工程、天津滨海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腾冲驼峰机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四川加快灾区公路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福建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组织实施交通“加快发展”计划;湖南积极推进长株潭交通一体化;广西加快泛北部湾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和西江干线亿吨航道建设;辽宁建成1443公里的沿海公路;黑龙江启动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湖北加快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转变,着力推进武汉新港新城建设。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质量监管,开展了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桥隧工程风险评估和试验检测等专项治理活动,工程建设质量稳中有升。

组织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审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治理,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和长江、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工可审查。

二是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旅客、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有效组织铁矿石疏港和电力“迎峰度夏”、冬储煤运输,强化内河枯水期通航保障和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船闸通航管理。圆满完成了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任务。组织抢运了大陆支援台湾“莫拉克”特大水灾的救灾物资。加强公路水路民航交通工具甲型h1n1流感防控。积极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组织召开了全国推广山东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经验现场会,张德江副总理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国办转发了六部委《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

一年来,公路、水路、民航运输生产和邮政业务继续增长。全年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完成210亿吨、36384亿吨公里、278亿人、1345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4%、10.7%、3.6%、7.8%。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完成31.4亿吨、57440亿吨公里、2.22亿人、6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0%、14.0%、2.9%、5.8%。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9.1亿吨,同比增长8.2%。两岸直航一年来完成客运量140万人、货运量5780万吨、集装箱1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0%、2%、11%。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3亿人、周转量3374.9亿人公里,货邮运输量445万吨、周转量12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4%和19.7%、17.1%、9.3%、5.6%;邮政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632亿元、1095亿元,同比增长16.4%和14%。

三是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持续推进。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中央投资比重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少边穷”地区扶持力度,实施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中央车购税安排农村公路投资比上年又有较大幅度增长。总结推广陕西等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经验,促进农村公路有序健康发展。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山西、安徽八省市提前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

护体制改革,广东、贵州、宁夏等省区已全面落实管理养护责任、养护机构人员和养护资金,建立了协调监管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客运财政补贴制度。国家和区域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全年减免通行费超过100亿元。

四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稳步有序。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是国家规范税费体系、完善价格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决策,也是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规范交通税费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中,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到去年年底有13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站点1430个,占全国同类站点的74%。全国安置改革涉及人员过半,山东、海南、云南、宁夏四省区全部完成人员安置工作。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260亿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债务偿还。制定了中央燃油税增量资金分配办法和城乡道路客运、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成了相关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

五是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得到强化。建立了覆盖全国100个重点城市道路旅客运输的动态监测机制。颁布了《汽车运价规则》和《道路运输价格管理规定》。推广山西等省治超经验,加大车辆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和联合治理的力度,全国干线公路货车超限率下降到6%左右。

制定了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规则、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和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继续开展水运项目代建制和内河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实施9项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加快建立和实施注册验船师、道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制度。

推进水运运力调控和结构调整,强制淘汰超龄船舶,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淘汰。开展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集中治理。建立渤海湾客滚运输和国际集装箱班轮的运价备案制度。延长了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免税政策。制定了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12项政策措施,首次开通大陆至台湾本岛客滚班轮运输。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行业的若干意见》。配合地方政府妥善处置了出租汽车。与公安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专项治理活动,查处各类“黑车”24.8万辆。组织开展新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大调研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六是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保持平稳。继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了危险化学品运输、砂石运输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运输船舶吨位丈量、海船检验质量等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对查出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率达到94.9%。修订完善了《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经国办批准印发。指导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制定完善搜救应急预案,与卫生部、民政部、工信部、农业部、气象局等部门建立了海上搜救联动机制。举行了“20__年国家海上搜救桌面演习暨东海搜救演习”和“20__中俄界河应急联合演习”等。继续完善海上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建立了海上救捞信息化决策指挥系统,建成了环渤海湾水域陆岛空中救援网,有序推进东海、南海水域陆岛空中救援网建设,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技术交流合作。协助我国海军护航舰队做好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商船护航工作。加强水运反恐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港航治安局势。启动上海世博会公路运输安全保障措施与东海水域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全年运输船舶交通事故、死亡和失踪、沉船、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同比上升4.7%、下降4.3%、下降6.6%和下降33.1%,组织协调搜救1964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8397人,救助成功率96.2%。成功防抗12次影响我国沿海海域的台风。民航运输保持持续安全,普通邮件和快递安全运行。

加强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力量。修订了《公路交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成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并投入运行。组织建设危险品运输和长途客车的gps联网联控系统。部安排安保工程完成投资24.8亿元,整治隐患路段2.6万公里,危桥改造完成投资46.9亿元,改造危桥2407座。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3人以上较大事故件数下降。

七是法制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取得进展。新修订的《邮政法》已于去年10月1日施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潜水条例》、《国务院关于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的送审稿已报国务院。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了《公路保护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海上交通安全法》的审核修改工作。颁布规章15件。修改完善了《加强交通运输法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

举办了上合组织交通部长第四次会议。与立陶宛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和亚欧交通发展论坛。中美交通论坛第二次会议就深化相关合作达成共识。启动了实施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的有关工作。参加和承办了中俄运输合作分委会第13次会议、中哈交通合作委员会第5次会议,中蒙汽车运输协定及其议定书完成谈判草签工作。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第一届亚太港口发展大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了国际拆船公约外交大会。与欧盟、加拿大签署了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南非等国签署了15个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我国再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报请国务院批准了我国加入《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与合作议定书》。成功举办了中国20__世界集邮展览。

八是科技创新取得一批新成果。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等一批部级科技项目的攻关任务。“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十一五”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实施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工程和首批交通职业

教育示范院校认定工作。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组织开展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务技术、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山区公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等研究应用。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实施工作。出台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

九是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颁布了《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实施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市场准入制度。公布了“十一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营运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推出第三批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了机动车驾驶员节能、筑养路机械操作手职业技能竞赛。对年能耗量20__吨标准煤以上的港口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建立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组织开展港口节能减排联合技术攻关。研究制定营运船舶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标准。

十是党建和行业文明建设不断深化。部党组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指导机关和部属单位党建工作。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化拓展年活动。扎实抓好老干部工作。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招投标、建设程序、工程实施、质量安全和资金管理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领导干部八项规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加大对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农村公路等项目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治理“小金库”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继续深化“学树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系列宣传活动、“航海日”活动、学习北京东四邮局和杨庆文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窗口行业创建文明单位网上行、出租汽车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等。

20__年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冲击中,我们认识和体会到:一要增强信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二要同心协力,发挥中央、地方、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三要抓住机遇,紧紧把握交通运输工作的主动权;四要深化改革,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五要远近兼顾,把应对危机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六要心系群众,认真解决涉及民生的交通运输问题。

同志们,20__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之路。这里,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交通运输事业的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党委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取向和工作重点,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在20__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根据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部党组提出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积极推进交通发展“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20__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党组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加快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部党组结合近年来交通运输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进行认真总结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克服当前困难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交通运输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方向。

这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需求,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又提出了新的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和坚持过去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实际出发,从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亿万群众的特点出发,把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与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交通运输业紧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相适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趋好,为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运输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中央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提供了机遇;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绿色交通运输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而且又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组建交通运输部以来,按照大部制要求,不断强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好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和用好有利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和切实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应对,化挑战为动力,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要切实做到“五个努力”:

第一,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是中央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任务。

去年,部党组结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三定”方案的落实,对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了工作部署和安排。一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和交通运输行业实际,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调研工作,在推进综合枢纽规划建设、促进运输方式衔接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也结合机构改革和“三定”规定赋予的职责,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北京、江苏、重庆、深圳等省市已见到了成效。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履行职责,结合实际,继续探索,扎实推进,逐步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框架下集约的基础设施系统、现代的运输装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保障系统。要统筹规划衔接,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要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通道资源,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要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要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内河航运是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相对滞后,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的充分发挥。前不久,张德江副总理到长江专题调研考察内河航运情况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内河航运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努力实现新跨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把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举措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制定“十二五”时期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完善政策导向和法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内河航运运能大、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效益高的优势发挥,提升内河航运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第二,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安全性、快捷性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是交通运输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存量进行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现有公路、航道、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新建基础设施要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应用,努力在公路建设、桥梁建设、机场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上设施建设、内河航道整治、邮政物流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运输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加大决策支持、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各地各部门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采集和监控、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信息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信息平台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为强化行业管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保障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整体上讲,目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还不相适应,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部门和行业分割,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难,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要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消化吸收信息前沿技术,加大创新,重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信息应用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公众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开放、兼容的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更好地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第三,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也是落实扩大内需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去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国务院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物流业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交通运输领域促进发展物流业的科学途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要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占领物流制高点,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履行好“三定”规定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相关职责。一是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甩挂运输、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二是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健全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基础设施衔接和运营衔接。三是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四是引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五是健全完善有关物流市场规章制度,推进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

第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每个家庭。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部制定促进“两型”交通运输

发展政策,组织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日趋变暖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效能。

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要认真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沥青、钢材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发展,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等评估审查,在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优化结构,提高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指标和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四是加强引导,倡导公众选择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出行。

第五,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这些年来,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重大疫情等突发性事件也在增多,对交通运输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既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根本保障。

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关键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方面: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探索建立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安全责任链。要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监管。要加快实施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加强水上安全监管设施和搜救基地建设,健全监管网络,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国家路网应急处置中心和平台建设,推进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加强客运站安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市公交安全监管水平。要突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和布防,特别是要严加监管客运车船、客滚船、危险化学品车船等运输,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方面:要完善公路水路应急预案和配套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和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在重点水域建设船舶溢油应急处置基地,依托大型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协调机制和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应急保障机制。要建立应急运力的储备和征用制度,完善应急船舶、车辆登记备案制度。推进建立应急资金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各方面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

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基础工作,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是特殊要求。我们既要抓好日常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防患于未然,也要抓好紧急状态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救急于关键。为充分发挥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作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国务院安委会将下发文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交通运输部门既承担安全监管的责任,也承担应急管理的责任,要认真履行好职责,不断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

三、20__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的部署,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民航局已召开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邮政局近期也将召开会议进行安排。这里主要是部署公路、水运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抓好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

积极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按照中央提出的投资重点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的要求,组织实施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断头路”建设。全面完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完成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任务。加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完成60%枢纽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

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的要求,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东中部地区完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完成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和建制村通公路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目标的省份重点加强危桥、安全防护和排水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经验,推进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加大农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力度。

继续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公路安保、危桥整治改造、灾害防治等工程。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组织开展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深化工程质量监管,继续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推进总监负责制和第三方试验检测试点工作。

(二)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以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指示精神为动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完善工作措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一是编制完成“十二五”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制定《全国内河航道养护发展纲要(20__~2020年)》,抓好《“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总体推进方案》和《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落实。

二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意见,报请国务院批准。各地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抓好落实的相关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加快推动《航道法》立法进程。

三是作好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重点是长江、西江、京杭大运河等干线和主要支流的航道整治。加快推进长江上游宜宾至水富三级航道建设前期工作;中游实施荆江等重点河段的航道整治;下游重点整治一批碍航浅滩,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加快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建设,推进老口、鱼梁航电枢纽和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建设。启动江南运河三级航道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右江、松花江等河流航电枢纽建设。加强内河航道养护。规划建设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及集疏运通道,统筹老港区改造、功能调整和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建设。

四是支持武汉、重庆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内河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运输。重点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分步实施京杭运河、珠江、黑龙江干线及其主要支流船型标准化,启动西江航运干线等重要

河流的船型标准化工作。

五是调动中央地方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

六是加强内河航运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应用的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继续强化运输保障。

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组织协调重要物资运输、重要时段旅客运输,作好煤炭、矿石、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和抢险救灾物资、农副产品、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加强春运、“十一”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时段的运输组织协调。作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运输和安全保障。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规划建设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研究推进建立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公共财政奖励制度,引导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的出行比重。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网络建设,实施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在全国免收通行费政策。在10个省区市开展道路货物甩挂与网络化运输试点,探索区域运输便利化体制机制。加强货运枢纽站场建设和综合性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配套建设,制定物流相关技术标准,提高货运的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积极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试点工作。

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落实启运港出口退税、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和措施。建设长三角与长江干线港口、航运的信息交换系统示范工程,改造三峡库区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设施,做好航道和枢纽的保通保畅工作。完善引航、理货行业管理政策。积极争取出台保障国家战略物资运输的政策措施。

修订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争取将能源消耗和城市客运纳入统计体系。

(四)切实加强运输市场监管。

按照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措施,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建设。

加快形成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业考核、信息公开的道路运输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加强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对违法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告诫制和“黑名单”制。完善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规范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出租汽车行业诚信考核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加大普通公路和桥梁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继续加强检测站点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源头监管,推广派驻和巡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治超工作责任倒查制。

继续深入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加强对国际班轮和无船承运业务的监管和船舶交易市场管理,严格执行中日、中韩等航线营运船舶市场准入标准;调整完善港口价格机制,制止恶性杀价竞争;进一步作好两岸海上直航管理。

加快建立以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和出租车驾驶员为重点的行业职业资格制度。

(五)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

按照《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事业编制人员安置工作,力争年底前部分省市基本完成人员安置任务。研究制定普通公路发展的融资政策。深化水监体制改革,推进长江干线四川、云南段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配合做好《海上交通安全法》、《公路保护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收费公路条例》、《道路运输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修制订工作。完善专家辅助决策机制和立法后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和执法工作考评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基层执法单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文明执法创建活动,加强执法培训和监督检查,推进执法模式改革试点。做好行政复议和复议应诉工作。

(六)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的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深化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继续开展水上桥梁防碰撞、公路危桥等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绩效评估。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提高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水平。

作好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水上安全监管。推进巡航搜救一体化,建立完善搜救工作协调机制、预测预警机制、搜救区域联动机制,扩大海上搜救志愿者覆盖面。完善《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套体系,开展风险源调查评估。

细化落实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相关工作。组建专兼结合的公路抢通队伍和平战结合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加强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测网络建设。抓紧建设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应急演练。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动态监管工作,完成长途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gps联网联控系统建设,为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提供有效手段。制定《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规定》。抓好国家道路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实施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新建桥梁安全审核程序。继续作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

制定港口安全管理评审制度,做好港口国际物流供应链保安试点工作。落实内河集装箱运输系固规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安全管理。推进沿海港口和长江、黑龙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港区和水上治安防控网络和巡防体制。加强港站、大型桥隧、船闸、运输车船的反恐防范,指导航运企业加强船舶防海盗、防偷渡、防破坏、防渗透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水上犯罪活动,积极参与“扫黄打非”行动。

(七)做好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组织修订公路、港口、航道、船舶等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完成全国公路数据库更新工作。

二是推进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开发道路运输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启动地市级出租车运行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制定《国家高速公路光纤通信信息网建设方案》,启动京津冀鲁黑吉辽五省两市试点工程。推进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建设,推动部省间、流域内水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区域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工程。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办理。

三是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智能数字化交通管理、特殊自然条件下工程建设养护、交通安全保障等重大技术的研发

。组织国家和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跨海特大桥梁建设、离岸深水港建设、公路抗震减灾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抓好科技示范工程,检查和总结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实施情况。推进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

四是继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试点,推广节能减排监测考核工作。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实施节能减排科技项目,加强绿色交通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公路环境与生态保护、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交通建设和运输污染防范等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工作。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总结推广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港口建设经验和技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术。完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研究制定营业船舶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

(八)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组织承办国际运输论坛年会、第三次中日韩交通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等。启动上合组织公路通道规划制定工作,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附件的制定,加强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工作。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及其附件和议定书的有效实施。开展中缅孟公路通道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参与马六甲海峡合作机制下的相关合作。参与wto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谈判。

推动落实中国与欧盟、俄罗斯、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部门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修订中国-巴西海运协定,与古巴、文莱等国商谈海运协定。承办中美交通论坛第三次会议。以“中非论坛”为依托,拓展中非人力资源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

加大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国际组织事务力度。落实第一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确定的合作重点,做好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其他国际组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工作,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的发展和亚洲公路网后续工作的落实。做好重要国际公约及修正案的研究与报批、履约工作。积极配合做好亚丁湾索马里以及印度洋海域海军编队护航工作。

(九)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

认真落实中央提出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要求,在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抓紧组织编制“十二五”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公路水路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体现自身发展要求,体现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主线,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要通过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结构更趋合理,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交通运输。

在编制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组织编制好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养护管理、安全应急、节能减排、行业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

(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把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分包、转包、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督察落实合理工期、合理标段、合理造价的确定和执行情况。建立和完善防控“小金库”滋生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和纠风的力度,完善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将进行全面部署,要认真抓好落实。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6

同志们:

这次受邀参加xx市道路运输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在此,我谨代表省局,向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干部职工和支持xx道路运输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刚才,市运管局局长苟小明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林同志作了指导讲话,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我都赞同,xx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立足实际,科学研判道路运输发展形势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好先行是道路运输发展的首要任务。今年“两会”,克强总理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充分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强民生服务保障,为“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年初,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也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国家宏观调控重点由需求侧向供给侧的重大转变,也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面对这一形势,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要立足行业实际,科学研判,认真把握。

从发展机遇看,一是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中央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交和农村班线客运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交通试点建设的配套资金政策更加充裕有力,当前,仍是xx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二是运输需求仍然总体旺盛。全省路网结构将更加完善优化,城乡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将不断释放扩大,为道路运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将深入实施,定制客运、网络约车、驾培自学直考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将不断涌现。

从困难挑战看,一是道路运输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综合运输体系下,道路运输发展增速放缓,兰新高铁对河西走廊客运市场冲击巨大,兰渝铁路和宝兰高铁又将于近年内全线贯通,道路运输客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二是道路运输发展进入矛盾叠加期。体制机制依然存在,道路运输需求侧和供给侧没有深度融合,群众出行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传统经营模式下,长期积累的市场矛盾一触即发。三是依法治运力度不足。简政放权配套措施不尽完善,政务公开水平有待提升,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还需提高,运政执法离法治建设的具体要求还有差距。

综合分析判断,“十三五”时期,将是我省道路运输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法治建设的推进期、新旧叠加矛盾的化解期,我们要站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政治高度,遵循规律,顺势拼搏,为“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

二、谋求发展,切实增强道路运输发展自信

当前,xx道路运输处在两个五年发展阶段的衔接推进当口,我们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常态下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等新特征,用“五个准确把握”增强自信,立局谋篇。

一是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2月份以来,中央、部、省先后召开了“稳增长、促投资”会议,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全力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先导作用,继续拉动运输经济增长。年初全省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我们确定了道路运输8%的增长率,上周省政府会议将这个增长率调整到了15%,这就要求,道路运输行业要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快“十二五”结余项目推进,尽快开展“十三五”规划项目前期,为稳增长、促投资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准确把握政策发展走向。去年,交通运输部就道路运输客运改革、出租车行业管理和网络约车等办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今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和《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相继出台施行。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与发展”记者会,传堂部长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规范网约车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多样化的出行服务体系。这些政策措施,都释放出中央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决心和信心,也为道路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积极适应政策调整,紧抓这一机遇,厘清发展思路,加强风险防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潜力。“十二五”期间,全省道路运输经济增速位居全国中上,预计“十三五”客、货运量仍将稳步增长。目前,随着“6873”交通突破行动,我省交通处于加速成网阶段,农村公路建设热情高涨,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省贫困县交通扶贫进入冲刺期,今年,全省预计将建成5000公里农村公路。xx是通川连陕要地,公众出行需求多元、密集,货运发展区域流动性强,全市道路运输行业要紧紧依托路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路现场会精神和xx“1+17”精准扶贫战略,切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工作,积极争取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抓好建制村通客车率,实现“路通、车通”。尤其是礼县,一定要落实好省政府“以奖带补”10辆农村客运车辆相关工作。

四是准确把握运输发展动能。“十二五”期间,全省道路运输已建成应急指挥、动态监管、北斗物流云3个省级平台和“12328”、客运联网售票、客运包车管理、驾培计时计程、一二级维修联网监控5个省级系统。今年,省局又加大“互联网+道路运输”推进力度,已经启动实施全省道路运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乘车、运货、修车、学车、运输企业服务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科技驱动能力。4月初,省局将召开全省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xx要认真总结农村电商物流经验,积极融入到道路运输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中来,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和交通“一卡通”等信息化工作,力争让xx成为“互联网+道路运输”发展模范城市。

五是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今年,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年度工作要点,向社会公布了更贴近民生的13件实事,其中道路运输有6件,分别是:农村客运通达项目;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机动车驾培机构培训服务模式改革。这些重点工作,是新常态下道路运输发展的重要特征,为此省局研究起草《2016年全省道路运输工作要点》,并将于近期下发。xx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把握运用这一阶段特征,对涉及民生保障的实事要事,细化目标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道路运输健康发展

年初,省局已明确“十三五”时期全省道路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就2016年各项工作做了详尽安排,这里我结合地方实际,再强调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要紧扣发展主题,推动道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快客运市场运力模式投放改革,全面实行服务质量招投标。要在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全力做好出租车行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兰渝铁路开通对xx道路运输市场影响,提前做好运力调配工作。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推进力度,积极争取试点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货运市场,引导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鲜物流。加快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开展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工作,推进机动车驾驶培训制度改革,争取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龙头骨干运输企业。

二是全面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充分用好现有市场调控手段,将市场监管与强化服务并重,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联合执法检查与强化源头管理并重。紧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两客一危”和总质量12吨以上重型载货汽车及半挂牵引车入网率上线率必须达到省、部要求。加强职业资格建设,启动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增强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应急演练。认真排查梳理行业矛盾,加强多部门综合治理,疏通投诉渠道,提高妥善处置能力,坚决预防矛盾上行。对3月初全省“阳光在线”直播节目中群众反映出的问题,一定要举一反三,抓好跟踪处理。

三是改进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要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快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十三五”发展规划,认真理清项目实施清单,确保项目“两证一书”齐全,按期开工建设,积极探索客运站“站商融合、场站分离”新模式。紧跟国家政策调整,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确保到2019年底,城市公交和城市物流配送中更新或新增新能源车辆总比例不低于30%。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好“互联网+道路运输”平台,全力落实好全国运政系统互联互通、“12328”交通服务热线、交通“一卡通”和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等贴近民生实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运输服务,确保年底前和省内其他市州同步完成目标任务。

四是着力加强运政队伍建设。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打造“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过硬、诚信服务”的运政执法队伍。积极开展执法评议评查活动,制定和完善运政执法人员准入条件与标准,加大运政执法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推行运政队伍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统一执法装备,树立运政执法良好形象。正确认识运政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形势,加强对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沟通汇报,确保队伍稳定和经费拨付到位,省局也将通过省厅,加大与省财政的沟通协调,积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7

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李盛霖在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取得的新成绩,并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李盛霖要求从五个方面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下一步,必须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基础设施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更加注重发挥设施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输保障能力。

二是坚持“三个转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关键是继续推进“三个转变”。要更加注重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效率,更加注重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使交通运输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强化管理、提升服务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坚持注重公平,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是交通运输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积极推进“公路两个体系”建设。

四是坚持民生为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要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服务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提高行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妥善化解矛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继续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搞好旅客运输和重点物资运输的服务保障;加快农村物流发展,为物资下乡、农产品进城提供便捷的配送服务,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研究解决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难的问题。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8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茅同志到会并作了《正确把握形势,落实(纲要>精神,促进交通发展》的报告。各地发展改革委主管交通工作的有关负责同志;公安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有关司局和总后军交部有关负责同志;有关计划单列市、有关企业集团分管规划的负责同志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张茅指出,“十一五”期间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保持高速平稳的发展速度,才能完成《纲要》赋予的任务,才能尽快形成运输网络,改变交通运输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只有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才能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强运输方式的衔接;只有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才能保持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保证区域交通发展的公平性。今后一段时期,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二是把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坚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严格执行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标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资源配置要更多地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张茅指出,转变交通运输增长方式,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总体战略的着眼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在发展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做到“宜路则路、宜水则水”,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同时尽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运输产生的噪音等污染。三是坚持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总成本,进而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发展一定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投资效益。项目的建设标准要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交通运输需求相匹配,不可超大规模建设,过分提高建设标准。对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较高负债率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引起重视。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9

一、评议考核组织情况

按照市交通运输局洪交发[2013]第4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局行政执法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协管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及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小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到行政执法评议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监督,使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落实到位,并按要求报送了相关资料。

二、队伍建设保障情况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更好地发挥局领导班子的职能,全面履行工作职责,认真落实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不断增强领导班干部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领导干部学法集中学习全年不少于2次,个人自学不少于30课时。新进入的行政执法人员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公开招聘,成立了局政策法规科,配备了一名科长、一名副科长和一名执法监督员,并汇同局组织人事科对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执法监督。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每年制定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培训计划,同时,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执法人员培训,并派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登记管理。每年将法制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落到实处。

三、建立长效制度情况

从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入手,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完善了《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考评通报、奖惩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举报投诉处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二是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到局属各单位(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做到了行政执法工作有检查、有督促。真正使行政执法人员既有权力、又有责任,既严格了执法程序,又规范了执法行为。

四、规范执法行为情况

交通运输发展建议篇10

对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从工作沿革看,分析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交通运输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正式始于1998年。当年,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的通知》(交计发[1998]365号),重点是对公路建设投资完成、资金到位、贷款落实等方面开展季度分析,及时反映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增长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及部门越来越关注经济分析工作,对分析报告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先后于2004和2007年两次对这项工作制度进行了调整,扩充了分析内容,由以往侧重投资建设分析转向运输生产、投资、重大政策实施效果等综合分析,并提出更为明确的实施要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国务院每季度定期召开常务会议对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每月召集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和大型重点企业集团,召开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座谈会,同时还建立了经济监测预警部际联系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提供相关监测、预警指标的运行数据。交通运输部新“三定”规定实施后,部内业务司局的职责发生了调整,民航、邮政局划归我部管理。基于以上背景,部对原有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2010年初印发了《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交规划发[2010]100号),确定了新形势下开展部级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制度安排、框架内容和任务分工,这项制度成为目前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从组织实施层面看,分析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是确立了“统一归口、分工协作”的工作管理制度。部综合规划司牵头,负责分析工作的组织、协调、资料汇总分析和报告编制工作。部政法司等九个司局作为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按季度提供分析材料,共同做好分析工作。部交科院、规划院、水运院等研究机构作为咨询单位,指派专人成立分析工作组,按月开展各项技术支持工作,包括跟踪分析运行情况与趋势预测,搜集整理有关材料,筹备组织各类会商会议,起草修改分析报告,分析成果的提交与等。二是分析工作以季度为重点。根据国务院要求,重点对每个季度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季度分析报告提交部务会讨论,审定后上报国务院,同时按照当前国务院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机制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开展月度分析工作。三是建立了会商机制。部综合规划司组织有关单位对行业运行情况进行集中会商。会商会议一般为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会议分两个层面,分别为部成员单位和咨询单位会商会、典型省份和运输企业代表会商会,与会单位、人员根据任务分工或研讨提纲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参加会商会议。四是按时做好分析报告的提交与。季度分析成果包括提交部务会议分析报告、报国务院报告、提供部新闻办外网稿;月度分析成果有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分析报告、提供部领导及部内司局的分析报告、参加发改委月度分析座谈会汇报材料、提供部新闻办外网稿。五是有稳定的经费保障。部将经济运行分析以滚动项目形式列入前期工作费项目,按照承担工作量分别拨付技术咨询单位。从技术环节看,分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一是形成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分析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态势与特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预测和下阶段工作及措施建议。二是分析内容覆盖行业管理与决策的主要方面。分析领域包括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四个子行业。态势特点部分,主要内容涉及运输服务(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客货运输,主要通道及干线航道运输,港口生产及煤油矿箱等大宗货物运输,干线路网运行,航运、道路运输市场等)、交通建设与投资(行业投资额、资金到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税费征收及预算执行)、安全生产(水上、建设工程领域、道路运输安全)、行业重大改革推进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如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内河水运发展、行业节能减排、收费路专项清理、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等)。在存在问题部分,针对行业运行中已显现的问题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研判,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趋势。趋势预测是根据当期经济发展形势,使用短期预测模型预测主要指标,对未来报告期的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和定性判断。工作措施建议分为针对行业内部需要研究并落实的有关工作,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运输市场的规范、引导政策,行业安全发展相关政策,重大问题的协调及宣传政策等;向国务院或国家宏观管理决策部门请示或反映需要支持的政策措施建议。三是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并举。按照国家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部党组要求,在开展好季度、月度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抢险保通、恢复重建、国家重大活动中的交通运输保障等工作开展了专题分析研究,为增强交通运输管理与决策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下一步深化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思考在肯定近年来部级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取得新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分析工作还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道路运输分析薄弱、短期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施性有欠缺、在反映行业运行与宏观经济关联程度上做得不够等。对于下一步深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和相关行业的深度理解密切跟踪各类经济数据,包括主要权威机构对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判断、内外贸易、投资、消费、工业生产、价格、信贷等宏观经济信息,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如煤、电、油、气、运、汽车等)产、销、价格、库存等动态情况,提高获取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和丰富程度。在季度经济运行会商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专家作为特邀专家,介绍宏观经济形势,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以“跳出交通看交通”的视角把脉行业经济运行。#p#分页标题#e#加强对行业运行的深度把握用好经济运行会商机制,多邀请掌握生产调度、财务运营的运输企业(特别是道路运输企业)高管人员参会当好参谋,同时对部内各成员司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当期分析重点关注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对行业运行新情况、活情况的反映。围绕当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任务和行业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操作性、针对性强的短期政策建议。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分析,在月、季度分析中逐步增加并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数据、扩充后的重点联系企业数据、高速公路重要通道数据等分析内容,以结构性、效率指标分析为主,总量指标变化特征分析为辅。加强对行业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深入分析开展行业景气指数编制研究,监测评价行业经济情况,为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导。开展运输服务指数研究编制研究,综合反映运输发展趋势以及与宏观经济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经济发展情况的先行指标。完善短期预测模型,进一步筛选用于短期预测的主要指标并给出可靠性评价,综合运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价各类指标与行业指标的先行、同步和滞后关系,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预测模型,优化先行指标、调整季节系数、增加分行业投资、港口分货类吞吐量等预测内容。加强部省间分析工作的交流互动逐步完善各省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上报制度,明确分析内容、报送时间等有关要求并纳入统计评比。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协会、科研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定期举办分析工作交流会,包括邀请权威机构专家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讲授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分析工作基础好的省份进行工作经验介绍,分专题研判当前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等会议内容。结合部年度统计业务培训,开展面向基层分析人员的经济运行分析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