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十篇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十篇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0:25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幼儿烧伤护理

烧伤作为儿科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幼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对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4例烧伤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治疗

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幼儿烧伤患者44例,年龄最大者47个月,年龄最小者12个月,其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0例。采用三度四分法诊断标准,面积采用新九分法。其中烧伤面积在15%以下的患儿4例,烧伤面积在15%~30%之间的患儿22例,烧伤面积在30%~50%之间的患儿15例,烧伤面积在50%的患儿3例。体表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儿1例。

2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时刻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诱导患儿咳痰并观察痰液颜色。患儿痰液呈黑色或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是吸入性损伤所致,此时做好器官切开手术准备;在患儿吸氧时观察其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若患儿症状较严重则采用面罩吸氧;为了防止患儿烧伤面受压,每隔1至2小时翻身一次进行皮肤护理;病房内湿度保持在40%左右,温度保持在25℃至28℃之间,每隔4小时对病房内消毒一次。

2.2休克期护理幼儿烧伤后,会出现血浆丢失、脱水、电解质失调等症状,烧伤面积大于10%时患儿可能出现休克。烦躁、口渴、尿少以及呕吐是烧伤患儿的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些患儿还伴有皮肤发绀、抽搐、惊厥、高热、面色苍白以及呼吸加快等症状,有些患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60次。烧伤面积较大的患儿在48小时至72小时间时间段内体液会大量丢失、外泄,极易出现休克症状,给患儿输液时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保持输液畅通,记录患儿每小时尿量,并根据患儿尿量随时调整输液速度,本组病例中有11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休克但均平稳度过。

2.3感染期护理烧伤幼儿进入感染期后,应严格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工作,这是因为此时随着患儿体液的补充恢复,病毒和细菌很可能通过剖面进入患儿体内,流进血液,突发全身侵袭性感染,最终导致败血症的发生而使患儿死亡。此阶段应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为减少细菌来源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无菌操作,确保病床整洁,医护人员时刻陪护并加强卫生宣导。

在对患儿进行陪护、护理的过程中严格观察其生命体征,当患儿出现心率每分钟180~300次、呼吸每分钟50~60次、张口呼吸、点头呼吸、抬肩呼吸、体温骤降至36℃以下或持续在40℃以上等症状时,则可判断患儿已患脓毒血症,此时应通知主治医生,以采取进一步措施;当患儿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厌食、肠麻痹等症状时,应及时对患儿的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行调节。此外,若患儿出现血象监测白细胞骤升骤降、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舌苔白黄或镜面、有芒刺或舌质红绛而干裂等症状,也可判断为患儿全身侵袭性感染,此时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以采取治疗措施。

2.4特殊部位的护理方法

2.4.1头部和面部的烧伤护理对于头部和面部烧伤患儿的护理,应稍垫高头部,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每隔一段时间变换一次患儿的头部位置,以减轻头枕部长时间受压给局部血液循环带来的影响;剪掉患儿烧伤部位毛发,降低感染几率,保证创面清洁,及时更换消毒棉纱垫。

2.4.2患儿会阴部位护理由于烧伤的会阴部位容易被患儿的大小便感染,因此应对患儿的大小便及时清理以保证改部位干燥整洁。男性患儿若出现阴囊水肿,应及时托起阴囊以减轻水肿。为有效防止女性患儿阴唇因烧伤粘连而畸形愈合,可用油纱将其阴唇隔开。

2.5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患儿有可能因突发烧伤而造成情绪较大波动,形成恐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进行陪护、照料,鼓励其变得勇敢,从而从烧伤的阴影中脱离出来,战胜疾病。

2.6患儿的恢复期护理患儿处于恢复期时,有些患儿因害怕疤痕收缩带来的疼痛而采取被动体位造成烧伤部位粘连,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发生,护理人员应鼓励患儿加强烧伤部位功能活动,如屈伸腿、伸弯腰、屈伸肘以及腕和踝部等。对于那些已经因疤痕挛缩而出现局部畸形的患儿,可通过矫形手术使其最大程度上回复正常。

3讨论

本组44例烧伤幼儿从致伤原因来看,太多是家长看护疏忽所致,因此应重点应加强监护人的责任心。1~2岁患儿活动能力逐步增强,活动范围增大,主要是因为该年龄的小儿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好奇心强,对事物感兴趣,而自身的协调性比较差,家长本身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环节不够注意,此期应加强危险意识教育,加强对小儿的看管;3~4岁儿童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此期小儿主要为火焰烧伤。这些因素应引起监护人的高度重视,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烧伤患儿多是急诊入院,作为护士应沉着冷静,准确评估病情,烧伤早期做好抗休克护理,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尿量;感染期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协助医生做好创面处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对头面部烧伤伴有呼吸道烧伤患儿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外,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1例伴有吸入性损伤患儿均在伤后6至8小时行气管切开术,并给予高浓度吸氧、雾化吸入、气管湿化,未发生呼吸道梗阻;四肢烧伤患者早期应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结语

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烧伤幼儿的预期恢复结果,在整个治疗规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以及专业的护理知识来开展护理工作,减少患儿痛苦,使其重获健康。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9-131.

[2]陈伟玲.83例小儿烧伤治疗体会[J].浙江临床医学,2005,(03):42.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2

   1基本资料分析

   1.1临床资料本组105例患儿中,男童67例,女童38例,年龄5个月~14岁,其中婴幼儿64例,学龄前儿童26例,学龄儿童15例;烧伤面积2%~100%;致伤原因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热液烫伤68例,火焰烧伤22例,电击烧伤9例,鞭炮烧伤6例。

   1.2临床表现1.2.1产生分离性焦虑。

   30.4%的烧伤患儿出现分离性焦虑,主要原因是其接受治疗时与家人分离,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拒绝与陌生人接触,用语言及行为攻击陌生人等。

   感丧失。

   36.1%的烧伤患儿控制感丧失,这是因为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而产生的,表现为反抗、拒绝接受任何治疗护理以及退化性行为等。

   1.2.3产生恐惧。

   96.7%的烧伤患儿出现恐惧,因为创伤及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经历记忆犹新,对康复锻炼可能产生的疼痛产生恐惧。婴幼儿表现为大声哭泣,尖叫、烦躁;学龄前儿童会出现骂人、打人行为;学龄儿童表现为肌肉僵硬、咬紧牙关或较少有肢体语言的反抗,但可从对疼痛的描述或轻微的行为对抗中进行评估。

   1.3分析方法采用家长访谈、调查及行为观察法,对患儿情况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正常的应对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睡眠、饮食、排泄等;系统功能发育情况,精神状态,性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爱好及对烧伤的了解等主要心理问题,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和相应的健康教育,观察效果。

   2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的措施

   2.1通过了解,接近患儿医务人员应主动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日常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性格、爱好,日常惯用词法、表达需要及需求的特殊方式,建立相关患儿资料档案。

   2.2爱护、体贴烧伤患儿医护人员应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式,与烧伤患儿建立信任关系,保护患儿自尊心,尊重烧伤患儿的人格,重视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切忌训斥、恐吓或强迫患儿。对婴幼儿以非语言交流方式为主,如抚摸患儿身体,轻拍、哄逗,温柔的直视等。

   2.3减少烧伤患儿与父母分离提倡人性化护理,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允许烧伤患儿的家属陪护,放宽探视时间及次数,但要注意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4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针对烧伤患儿控制感丧失的问题,在创面基本愈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早进行患儿肢体的功能训练,防止关节功能障碍。

   2.5将治疗融入烧伤患儿的生活医护人员应将治疗融入患儿的生活,鼓励患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多用患肢吃饭、喝水、做游戏、穿衣服、扣纽扣、玩玩具等。为烧伤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式的就医环境,如利用温馨的墙纸、卡通玩具、轻音乐等对患儿增加各种感官刺激。护士穿着非白色的护士服,提供亲切、温柔的服务,减少烧伤患儿控制感的丧失。

   2.6预防和减少身体伤害及疼痛因为烧伤患儿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耐受力、理解力差,在术后长期的功能锻炼中,不可避免的疼痛会引起患儿的恐惧心理。为了尽可能减轻或避免治疗操作及训练过程中的疼痛,医护人员应采用各种方法,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如对小于6个月的婴儿可用带声音或能动的玩具逗乐;大于6个月的婴儿让其看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可利用幼儿模仿力强的特点,讲英雄的故事,鼓励其向英雄学习,还可用赞扬、鼓励等暗示语言增强其信心;对学龄儿童,可用看图书、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减轻其恐惧,预防和减轻他们身体的疼痛与不适。

   3结果

   在心理干预组,86例患儿接受心理治疗后,其中79例无心理行为问题,7例仍有心理行为问题;在非干预组,19例患儿未接受心理干预,其中1例无心理行为问题,18例仍有心理行为问题。非干预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干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9,p<0.o1)。这表明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4健康教育

   促进烧伤患儿康复的体会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情绪与精神状态对伤残者的康复过程及转归的重要影响,在于它能决定约50%伤残者康复的成败。烧伤患儿属于健康弱势群体,一般病情较重,在康复期及早开始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及各项功能有显着益处。

   儿童大多不能很好地表达自身感受,所以要求护士及时评估患儿的心理反应,采用心理支持和护理干预,对患儿有耐心和爱心,同时应具备沉稳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

   健康教育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对康复治疗的理解和配合;②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对陪护的依赖;③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④提高护士的教学、授课、沟通和管理能力;⑤提高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⑥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在康复病房的开展提供全新的工作模式;⑦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颜面烧伤护理方法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44-01

一、创面处理

颜面烧伤的患者,均应剃净头发,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按常规用1∶2000洗必泰棉球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并早期行简单清创术,创面全部采用暴露疗法。经常用生理盐水棉球拭净创面渗出物,以保持创面清洁和干燥,防止渗液、积液形成厚痂招致感染。深Ⅱ度烧伤的创面,着重保痂,如发现痂下积脓,应及时剪去痂皮,清除脓性分泌物,表面敷单层油纱,行半暴露疗法。Ⅲ度烧伤的创面全部采取自然脱痂法,由于头面部血液供应丰富,愈合能力强,脱痂较早,一般3w左右即可完成,形成新鲜肉芽创面。此时,应尽早植皮,并尽量采取大张植皮,以减少局部瘢痕。Ⅱ度烧伤的创面,痂下愈合痂皮未脱落时,不要随意剪开,应待其自然脱落,以保护新生的上皮。

二、五官护理

经常用生理盐水及干棉签清除眼内分泌物,每4h滴眼药1次。入睡前,眼内涂抗生素眼膏。早期因水肿引起的睑外翻不能回纳时,可定时涂眼药膏保护,表面敷以大小合适的油纱,以防止异物落入及保护结膜和角膜。经常用消毒棉签清除鼻腔分泌物,以保持鼻腔清洁通畅。及时用干棉签清除耳窝渗出物,以保持创面干燥,减少感染机会。注意双耳不要受压,仰卧时,可用小枕头使双耳悬空;侧卧时,可使用带孔的海绵圈,使两侧双耳不受压,以防止耳软骨炎的发生。如有肉芽创面,表面可敷以油纱,行半暴露疗法,如出现中耳炎时,应及时控制感染,按时向内耳滴入抗生素药液,每日3-4次。每次进食后需做好口腔护理,可用2%硼酸液及生理盐水漱口,并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口腔周围创面,保持清洁。口腔内有溃疡时,对症处理。

三、心理护理

颜面部烧伤病人由于担心容貌毁损,会造成精神上极度的紧张和恐惧。对此,我们采用自我中心疗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和蔼亲切的态度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主诉,通过关心与叉感染的发生。对有皮肤瘀斑的患儿,做好皮肤护理。对注射部位及脐部渗血的患儿,应做好局部的皮肤消毒,加压止血包扎。积极做好血型配血的准备工作,以便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要集中进行,尽量少搬动,各项护理操作(如头皮静脉穿刺、静脉采血、肌肉注射等),要做到一次性成功,避免渗血的发生。

四、

患儿绝对卧床,头部抬高15-30°,以减轻颅内水肿,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1例死亡患儿因间断抽搐,在当地治疗3d无效,转入我院途中,突然出现昏迷,入院后即行头颅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此病,但因转院途中汽车颠簸,加重颅内出血的发生,抢救无效死亡。

五、喂养

哺乳时,不宜将患儿抱起,可取侧卧位,昏迷、呼吸困难的患儿,可用滴管法或鼻饲,每次哺乳后,要观察患儿面色,防止乳液呛入气管。本组有1例患儿,因护士操作不慎,喂乳速度过快,乳液呛入气管,立即将患儿侧卧,拍背吸痰,将乳液排除,避免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六、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贫血的患儿,血液运氧能力降低,故应低流量持续给氧者昏迷患儿咳嗽及呑咽反射消失,应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七、疗效观察

遵医嘱常规给予维生素K治疗,静脉滴注维生素K,每日10mg,疗程6-7d[6],配合中医针灸,一般用药后1-2d出血停止或缓解,4-5d抽搐停止或减轻。

八、降低颅内压的护理

严格控制每日入量,静滴地塞米松时,速度不宜太快,如有出血倾向,应慎用脱水剂,防止颅内出血。如必须应用20%甘露醇时,一定要由静脉直接推注,避免外渗。

参考文献

[1]陈素娥.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1(2):16-17.

[2]曾令延,魏文州,杨文兵,等.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的Ct和mR表现特点及预后[J].中国临床,2005,26(10):34-35.

[3]范召辉,张红,时毅敏,等.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的颅内出血的治疗[J].华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

[4]林新杰,童学萍,任玉翠,等.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Ct诊断(附23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42-43.

[5]丁银云.穿刺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J].中国厂矿医学,2001,14(4):290-291.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至今我科共收治19例小儿烧伤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在6月―3岁之间,平均2.5岁。烧伤面积12―35%tBSa之间,烧伤面积>10%tBSa,平均烧伤面积为25%。

2发病原因

大面积烧伤后早期机体发生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胃肠等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激活黄嘌呤氧化酶,产生过量氧自由基,损伤胃肠黏膜,胃肠黏膜则发生水肿、充血、出血、应激性溃疡等。

3临床症状

(1)前驱症状:表现为上腹痛、腹胀,频繁恶心、呕吐甚至出冷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2)伴随症状:呕吐咖啡色胃内容、黑便

4特征

(1)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

(2)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儿多发生在烧伤面积较大的深Ⅱ°、Ⅲ°等严重烧伤患儿。

(3)多于延迟复苏导致的延迟性休克及创面继发感染者。

(4)应激性溃疡如无症状,临床不容易诊断而易被忽视。

(5)纤维内窥镜检查是早期诊断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5治疗

以镇静、抗休克、控制感染、止血为主。镇静剂要慎用。因为在休克期的烦躁,可多考虑血容量不足引起的。

5.1预防

5.1.1治疗原发病。尽早去除应激因素。

5.1.2补液,防治休克,以恢复胃肠道血液供应。

5.2治疗

5.2.1在治疗初期、早期可给予抑酸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抗休克期可给予西米替丁静点。

5.2.2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减少对创伤的高代谢反应,如给予静点彼迪小安。

5.2.3止血药的应用,可给予立止血。

6护理

6.1基础护理

6.1.1保暖和预防体温过高

病房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必要时给予热水袋,但温度不宜超过50度。使患儿体温在36.5-37.5,如患儿体温超过39,应及时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抽搐。

6.1.2喂养

如无呕血或少量呕血时可给少量温牛奶,如剧烈呕血,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

6.1.3做好创面护理,减轻疼痛刺激,减少休克因素。

6.2急救护理

6.2.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特别注意头面部烧伤或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儿,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监测血氧变化,床头备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保证气道畅通。

6.2.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障有效的静脉输液,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6.2.3严格遵循输液原则,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有效抗休克治疗。以“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晶胶交叉”为原则。按我国烧伤休克期补液的计算公式: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晶胶体(1.8-2.0)ml×面积×体重(kg),加水分(5%G.S):2岁以下100-150ml/kg.d,2岁以上50-100ml。其中K=实际输入晶胶体/(面积×体重),计算结果第一个24小时的K值为1.8-2.0ml,第二个24小时的K值为1.5ml。第二个24小时补液总量:晶胶体按第一个24小时量的一半补给,水分同第一个24小时。关键是伤后第一个8小时尽量补足,一般补给总量的一半,后16小时补给其余的一半。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一般为2:1,重度烧伤患儿可按1:1计算,后16小时补余下的一半。输液速度按生命体征变化和尿量情况及时调节。

6.2.4认真监测患儿的神志、心率、呼吸、尿量、循环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和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随时掌握病情变化。给予患儿多功能监护。小儿烧伤后脉搏细速无力,可达140-180次/分,呼吸节律不整,可达30-60次/分,护士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肢端温度及口唇颜色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

6.3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6.3.1严重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时,可给予胃肠减压,要选择柔软、型号适宜的儿童一次性胃管。

6.3.2胃内注入止血药

6.3.3适当应用镇静剂

7结果

除一例因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余18例临床治愈。

8结论

小儿烧伤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和治疗同样重要,预防重于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预见性地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烧伤学临床新视野》2005年5月.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119-02

小儿重度烧伤面积大,体液丧失多,早期易发生烧伤休克,因此,早期建立稳定的静脉通道、输入足量的液体是抢救小儿烧伤休克的关键。静脉留置针能够解决烧伤患儿持续补液问题,且因其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少、护理工作量较少而深受欢迎。我科自1998年始广泛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小儿重度烧伤治疗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用静脉留置针对重度烧伤患儿输液265例进行治疗。其中,男139例,女126例;年龄4~12岁。

1.2操作方法

根据患儿年龄、静脉粗细、走向、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22G、24G),备好液体,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常规消毒穿刺周围皮肤,直径为5~6cm,右手持套管针,先转动针芯,使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使针头与皮肤呈30°~40°进行穿刺,观察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将留置针外套管沿血管方向推进,外留0.5~2.0cm,拔出针芯,打开调节器,证实回血通畅,用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留置针,并注明留置日期与时间;用另一条胶布固定穿刺软管外露部位。

1.3封管方法

选用肝素稀释液3~5ml,采取正压封管方法,严格执行一人一管,消毒肝素帽盲端胶塞。将注射器针尖刺入肝素帽内缓慢注入,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退出针头,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闭液。对于输液间隔时间小于4h者可采用生理盐水封管,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肝素禁忌证的患者,最好选择生理盐水封管。

2结果

本组265例患儿均通过静脉留置针建立了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置管2~7d,及时补充了血容量,满足了重度烧伤患儿的休克期补液。

3观察与护理

3.1做好患儿家长的教育工作

置管前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及意义告诉患儿家长,使其了解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争取得到家长的合作,使患儿家长在患儿静脉置管期间很好地配合,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预防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3.2置管前的注意事项

3.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无菌纱布,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认真检查灭菌时间、有效期及包装有无破损等。

3.2.2静脉的选择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及置管期间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常选择腕部的桡侧、上肢的肘部及下肢的内踝处,避开关节,血管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易于固定,同时避免在烧伤的肢体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部位的损伤。

3.3置管期间的观察与护理

3.3.1静脉留置针的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固定要牢固,防止留置期间因患儿活动而脱管。对于留置头部者可采用戴小帽的方法固定;对于留置四肢者可采用夹板固定,防止关节活动,并加强看护。

3.3.2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若发现局部有液体渗漏或局部炎症时,应立即拔出留置针并重新穿刺,根据情况局部用75%酒精纱布或呋喃西林酒精纱布湿敷。重度烧伤患儿当需输入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液体时会刺激血管壁,易诱发局部炎症反应,需在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

3.3.3防止栓塞的发生和护理正确的封管方法是防止栓塞发生的关键。若发现管内有血凝块,用5~10ml无菌注射器将血凝块抽出;若抽吸不出,应拔除留置针,重新置管,避免加压冲洗管道,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血管栓塞。

3.4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管为硅胶导管,其尖端易形成血栓,为入侵细菌提供了繁殖条件。通常留置时间为3~5d,一般不超过7d,具体留置时间要根据留置期间的护理观察及患儿病情需要作出选择。

4讨论

小儿烧伤发生率高,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调节功能及对液体丢失的耐受性差,受伤后由于疼痛、脱水、血浆丢失、电解质失调导致的体液丢失及电解质紊乱严重,休克发生早且迅速,持续时间长,从伤后最初数小时到36h,严重者达伤后72h以上,对补液要求高、量大且持续时间长。重度烧伤时,表浅静脉大部分遭到破坏,加上体液丢失多,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静脉塌陷,因此,利用和保护好穿刺血管尤为重要。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保障了静脉输液时间的持久性,为抢救重度烧伤患儿休克赢得了时间。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减少了治疗时间,易于固定,不影响肢体活动,套管柔韧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穿破血管形成血肿,可减少穿刺局部的渗液及静脉炎的发生;血管能多次应用,保留期间解除了患儿每天输液时穿刺的痛苦,使患儿输液时感觉更为舒适,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在临床实践中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一项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谭小欣.小儿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和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18-119.

[2]杨丽萍,谢彩霞,王红梅.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59.

[3]邓元平.三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效果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2):101.

[4]刘宝芬.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96-197.

[5]陀桂贞.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s2):182.

[6]余文玉.烧伤病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5,34(3):475-476.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婴幼儿;发烧;常识

发烧是生活中普遍的病症,在婴幼儿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但婴幼儿的发烧状况不同于成年人的是其病症的反复性,这与其身体发育程度是有密切联系的,婴幼儿的身体机能系统处在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另外,婴幼儿的高烧一般是与感冒甚至是肺炎相联系的,尤其是在病毒感染时。有时甚至吃了退烧药,出了汗,热也不退,严重时甚至引起抽风。为此,家长应该有基本的认识,在遇到幼儿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切勿盲目退烧。退热的方法有两大类:

1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药物可以对高烧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应把多种因素考虑在内,而不应盲目的使用,婴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的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应具体分析来看。应根据病情的恢复或加重状况及是否有并发症来适时的用剂用量同时为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应该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儿童药物与普通的成人药物相比具有易吸收,剂量准确,适合儿童口感等优点,所以宜使用专门的儿童药物。儿童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药,这些药物一般的剂量和用法都比较适合儿童一般用药,间隔4小时-6小时为宜,而且用退烧药后要喝一定的水,以助出汗退热。发烧虽说是较严重的病症,但是适当的高温对身体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使机体杀死一些有害病菌,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如果温度没有太高,是不需要盲目服药的。

2使用物理降温法

常用于协助药物降温,或一时找不到退烧药时可先用物理降温。通常父母在孩子高烧时,往往把患儿穿盖得更多,想捂出汗,其实这样不利于散热。可先把衣服松解一下,亦可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但物理降温法的使用也应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不是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一般说来,没有超出6个月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法。婴幼儿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很难去适应温度的较大差异的变化,另外,发烧不只是局部的温度升高,所以局部的降温效果也不明显,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温水擦浴。温水擦浴就是用温水毛巾给患儿擦洗面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皮肤较薄,皮下有较大血管,利于散热;如需较快降温,可用酒精擦浴,用纱布或小毛巾浸湿,在上述部位轻轻擦洗,利用酒精挥发性较强特点,帮助散热。个别营养不良或较小婴儿,不宜用退热药或酒精擦浴时,可用温湿敷方法,或洗温水澡。特别要注意的是,酒精擦浴退烧,一般只适合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病儿,而高热寒战或伴出汗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否则遗祸无穷。用酒精擦浴退烧时,应选用含量为25%-35%的酒精,要注意不能擦拭头面部及胸前。擦浴时如发生寒战,神色、呼吸、脉搏异常,应立即停止擦浴。

家长除按医嘱治疗并护理病儿外,还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别疾病的知识: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护理方法;重度烧伤;患儿;营养支持;胰岛素;允许性高血糖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4(b)-0142-03

2006年的全国iCU年会首次指出了高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的严重危害,2009年的全国iCU年会又指出严格控制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会引起致命的低血糖,增加iCU患者的死亡率,这些观点是借鉴国外iCU大量统计学分析、前瞻性研究结果和循证医学资料及“创伤控制程序”等理论得出的结论,这与国内传统高热量供给、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重度烧伤的观点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国内相关的文章较少,已有的研究证实,采用高热量营养支持治疗、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的治疗措施会明显增加重度烧伤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研究选择重度烧伤患儿,采用控制热量摄入、合理应用胰岛素的营养平衡疗法[2],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1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重度烧伤患儿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营养平衡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治疗方案由同一组医师负责。其中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开水烫伤43例,火焰烧伤17例;年龄6~23个月,平均(18.1±4.8)个月;入院时间为伤后0.5h~21d;总烧伤面积(tBSa)20%~93%,平均(39.82±5.42)%,其中Ⅲ度烧伤面积平均(27.11±3.28)%;24例行气管切开,19例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DS)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合并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2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5例。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35例,女15例;开水烫伤46例,火焰烧伤14例;年龄7~24个月,平均(21.3±4.7)个月;入院时间为伤后0.25h~14d;tBSa为15%~72%,平均(28.21±4.53)%,其中Ⅲ度烧伤面积平均(18.08±3.04)%;12例行气管切开,10例出现aRDS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合并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营养供应护理方法尽量采用肠内营养及口服的方式,减少静脉营养及鼻饲的使用。护理动态监测血糖数值,用输液微泵控制胰岛素用量。

1.2.2减少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热量数值动态观察患儿对胃肠及静脉营养的耐受量,控制静脉及胃肠营养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患儿应激状态越明显、病情越重,热量供应值越少。热量供应数值为传统高热量营养支持的1/4~1/2。

1.2.3减少胰岛素用量根据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起始按照1∶4的比例使用胰岛素,同时动态监测血糖数值,如果血糖较高,则增加胰岛素用量到1∶3。如果按1∶3应用胰岛素血糖仍然较高,则先减少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热量数值,而不是继续增大胰岛素的用量。

1.2.4允许性高血糖对严重应激的伤员,护理监测血糖时允许空腹血糖在10~15mmol/L,不盲目追求血糖正常。

1.2.5降温、镇静措施护理降低特重度烧伤患儿的能量及营养物质消耗可给予冰敷物理降温、镇静药充分镇静等。

1.2.6动态监测患儿血糖值每天早餐前6:00抽血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患儿的血钠、血钾、血钙、血酸碱度、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水平;定期行静脉导管培养了解静脉导管感染率;行胸片检查及痰培养了解呼吸系统感染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糖异常变化发生情况比较

120例患儿均抢救成功。治疗组高葡萄糖血症发生率[8.3%(5/60)]、低葡萄糖血症发生率[6.7%(4/60)]均低于对照组[21.7%(13/60)、18.3%(11/60)],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糖异常变化发生情况比较[n(%)]

2.2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及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静脉导管感染[12.5%(10/80)]、呼吸系统感染[17.5%(11/63)]、低钠血症[21.9%(233/1065)]、低钾血症[33.9%(317/963)]、低钙血症[7.9%(84/1065)]、代谢性酸中毒[16.2%(173/1065)]、低氧血症[18.9%(201/1065)]、高乳酸血症[17.0%(181/1065)]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1%(19/61)、40.0%(24/60)、24.7%(263/1065)、36.3%(340/936)、31.5%(295/936)、27.7%(259/936)、42.6%(399/936)、29.7%(268/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2。

3讨论

3.1患儿营养代谢特点及控制热量摄入护理措施的理论依据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发现,患儿烧伤应激时比成人更加容易出现高血糖,因为患儿合成、分泌和利用胰岛素的能力较成年人差,胰岛细胞发育未完善,导致胰岛素合成及分泌相对不足,而且患儿的胰岛素受体较成年人少,胰岛素的利用率低于成人。为了减少高血糖的发生,在补充液体时选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而不用10%或更高浓度的葡萄糖,并且减少了总热量的摄入,结果患儿发生高血糖的程度及次数也显著降低。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采取传统高热量营养支持治疗的患儿更加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因为重度烧伤患儿往往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糖等营养物质在体内要与氧气结合反应才能够产生可以被人体利用的能量,因此过多的营养物质“燃烧”,会极大地增加人体的耗氧量,尤其是导致严重的细胞缺氧,使病情恶化。细胞缺血缺氧情况下糖酵解,导致能量来源不足,使细胞膜上钠-钾-atp泵和钙-镁-atp泵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异常,使钙离子、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形成细胞外低钙、低钠和细胞内水肿;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呈爆发性增加,损伤生物膜,导致多脏器损伤。

对于重度烧伤应激的患儿,即使是在没有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大部分葡萄糖也是以酵解的形式进行代谢的,这种现象称为有氧糖酵解。有氧糖酵解时产生的能量只有正常代谢时的1/19,摄入过多的糖不仅不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会导致大量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而加重病情,糖在细胞内酵解导致细胞内高乳酸性酸中毒、细胞外代谢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因此病情越危重,体内的缺血缺氧越严重,越应该控制、减少热量摄入。

3.2采用高热量营养支持治疗特重度烧伤患儿的常见并发症

目前国内烧伤界仍然采用高热量的支持营养治疗方案[3]。营养支持是烧伤患者综合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4]。但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高热量的营养支持治疗有许多并发症。就肠外营养而言,大量的静脉营养补液进入血管后,按照流体动力学的特点,静脉营养如3L袋中的营养液输会“靠边”循环,而红细胞等血细胞则会被包裹在血流的中央,因此输入过多的静脉营养液会阻碍红细胞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静脉营养液输入过快时患儿还会出现明显的发绀,血液中高渗的静脉营养液体量越多,血细胞的凋亡率就越高。过多的静脉营养液还会增加循环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增加水电介质紊乱的发生率。就肠内营养而言,护理上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可分成5大方面[5],①胃肠道并发症:患儿胃容量低,鼻饲量过大时会加重胃肠功能的负担,经常会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超量鼻饲高浓度胃肠营养液会破坏胃肠道的黏膜和生物屏障,令胃肠道黏膜细胞调亡增加,甚至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消化道出血。②代谢并发症:胃肠营养液所含热量高,而且吸收快,能够导致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高浓度的胃肠营养液有导泻作用令水、电解质含量异常,肝功能异常。③感染并发症:鼻胃管会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发生率,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护理上注意上半身垫高或床头抬高30°。而营养液、输液器械管道也会有污染的机会。护理时客观评估鼻饲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可明显减少上腹饱胀、反流、呕吐、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护理测量胃残余量达到2mL/kg时就要减慢鼻饲速度,避免营养液滴注过快、管道堵塞、滴注温度低等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6]。④精神心理并发症:不适感、焦虑、消极态度。⑤机械并发症:营养管误入气道、压迫鼻部导致糜烂、溃疡、感染、坏死、出血等。

3.3合理使用胰岛素、允许性高血糖护理措施的理论依据

特重度烧伤患儿的应激性高血糖是患儿的保护性代谢改变[7]。笔者认为,严格控制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导致iCU患者死亡率增加的根本原因不是低血糖,而是大量胰岛素令葡萄糖在细胞内燃烧消耗了大量氧气加重了细胞缺氧和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加速了细胞调亡,并进一步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而令死亡率增加。因此,严重创伤和感染的患儿出现的应激性高血糖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应激反应,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降低不明显,但是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处于抑止状态,从而减少了葡萄糖在细胞内的燃烧耗氧量,防止细胞缺氧的发生。因此对于重度创伤和感染的患儿,护理上应当合理应用胰岛素,允许高血糖的存在,一定时期内空腹血糖在12~15mmol/L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8-9]。

3.4降低特重度烧伤患儿热量需求的护理措施。

护理上利用冰敷物理降温、镇静药充分镇静降低基础代谢率,头部重点降温的患者可维持鼻腔温度在33~34℃,必要时给予肌松药打断自主呼吸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做功,使机体对能量的需求降到最低[10]。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高葡萄糖血症发生率[8.3%(5/60)]、低葡萄糖血症发生率[6.7%(4/60)]均低于对照组[21.7%(13/60)、18.3%(11/60)],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静脉导管感染[12.5%(10/80)]、呼吸系统感染[17.5%(11/63)]、低钠血症[21.9%(233/1065)]、低钾血症[33.9%(317/963)]、低钙血症[7.9%(84/1065)]、代谢性酸中毒[16.2%(173/1065)]、低氧血症[18.9%(201/1065)]、高乳酸血症[17.0%(181/1065)]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1%(19/61)、40.0%(24/60)、24.7%(263/1065)、36.3%(340/936)、31.5%(295/936)、27.7%(259/936)、42.6%(399/936)、29.7%(268/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特重度烧伤患儿的营养平衡护理方法是笔者在对比总结出的传统高热量营养支持、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的危害以后,通过充分分析重度烧伤患儿糖等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特点,结合临床制订出的控制热量摄入、合理应用胰岛素、允许性高血糖存在的新型营养平衡护理措施[11]。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营养平衡疗法不仅抢救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治疗及护理费用降低,而且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如减少了静脉补液量及鼻饲量,减少了测血糖、推胰岛素的次数等,更加适用于重度烧伤患儿的救治。

[参考文献]

[1]钟晓.元素平衡保健医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1-16.

[2]钟晓.平衡疗法在特重度烧伤休克的婴儿延迟复苏中的成功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21(14):21-24.

[3]黎鳌.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64-466.

[4]伍玉玲,何桃芳.重度烧伤患者不同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16-117.

[5]高岩,赵鸣雁,安群.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2):126-127.

[6]薛梅.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140-143.

[7]林勇军,熊滨.ω-3脂肪酸和谷氨酰胺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1,33(10):1249-1251.

[8]白倩,李瑞华,赵林霞,等.39例重度烧伤休克期过度补液的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60-261.

[9]欧阳仲毅.全胃肠外营养不合理处方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11):67-68.

[10]李顺堂,李开通,刘达恩,等.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度烧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6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6):725-728.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8

皮肤完整性受损

[相关因素]烧伤。

[主要表现]

皮肤呈现发红、水泡或焦炭状。

剧烈疼痛。

[护理目标]

烧伤得到及时治疗,未进一步受损

皮肤恢复完整。

[护理措施]

评估、处理并记录皮肤损伤情况(面积、深度、渗出、变化)。

皮损处理要点;

保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持续受压,按时换药。

出现渗液、疼痛时,及时告诉医师。

关节处皮损者,需严格限制局部活动。

使用烧伤专用无菌敷料或非粘连的敷料保护烧护伤部位,防止粘连。

面部烧伤使用软膏外敷,并暴露创面。

防止烧伤区域再次受伤;

定时按序协助患儿变换体位,按摩各骨突处。

内衣裤、鞋袜选择宽松、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衣裤、褥垫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便器。

皮肤瘙痒者,积极用药止痒,禁止用手抓搔。

遵医嘱清除和松解坏死组织、渗出液、焦痂。

遵医嘱局部使用抗生素,换药期间去掉局部软膏是要特别注意防止去掉新生皮肤。

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保持四肢处于功能位置,防止畸形愈合与挛缩。

[重点评价]烧伤创面愈合的程度。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皮肤完整性受损。

损伤呼吸道粘膜。

存在死皮。

进食少,创面渗液多,机体抵抗力下降。

[主要表现]

患儿高热不退。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

伤口分泌物多,且有臭味。

[护理目标]

患儿未发生感染。

伤口愈合理想。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清洁,定期空气消毒,必要时每天消毒。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儿,有条件者尽可能安排其住单间。

严密观察创面变化,随时记录创面色泽、水肿情况,渗血、渗液多少,有无臭味,有无痂下积液(脓),定期作创面细菌培养。

接触患儿时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必要时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

剪掉伤口周围的毛发,减少污染。

ⅱ0烧伤有水泡者应保持水泡完整,以形成自然屏障,影响活动或污染的水泡需行手术引流。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遵医嘱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以减少体液丢失,并保护伤口免受细菌侵入。大面积烧伤患儿使用无菌的床单、被套污染后及时更换。

做好基础护理、婴幼儿会阴部护理每天2-3次,口腔护理每天2-3次,剪指甲每周1-2次。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注意营养摄入,加强饮食管理,预防肠道感染。

认真做好切痂植皮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重点评价]

监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患儿烧伤创面及全身是否有感染迹象。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烧伤创面液体渗出。

疼痛引起进食减少。

应激性溃疡而导致大出血。

[主要表现]

皮肤弹性差,口渴,尿量减少。

血压下降。

[护理目标]

患儿维持正常体液量。

血压、尿量正常。

[护理措施]

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干燥、脱水,皮肤弹性好坏及有无口渴情况,哭时有无眼泪。

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注意有无黑便,胃管内引流出胃液的颜色、量、性质。

监测、记录尿量及尿比重:一般要求儿童20ml/h,婴儿10ml/h,每小时低于此标准者,一般需加速补液,超过则要减慢输液速度及减少输液量。

观察、记录患儿精神状态和周围循环情况。

遵医嘱输入白蛋白和利尿剂,补充液体,减轻水肿。

遵医嘱静脉补液、输血浆,补充电解质,注意输入速度。

预防性使用h2受体阻滞剂,以减少胃出血的可能。

[重点评价]

监测血压、尿量、尿比重。

体液不足的症状/体征改善的程度。

四.潜在并发症-低效性呼吸型态

头/颈烧伤。

呼吸道粘膜烧伤。

严重浮肿。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紫绀、三凹征明显。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护理目标]

患儿维护有效的呼吸方式。

动脉血气正常。

[护理措施]

观察、记录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咳嗽、紫绀是否使用辅助呼吸机。

抬高床头,让患儿处于半卧位,以利用肺扩张和呼吸。

给予氧气吸入。

指导年长患儿做深慢呼吸运动。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行超声雾化,以消炎,去痰,温湿化呼吸道粘膜。

备好抢救药品与器械,作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重点评价]

患儿缺氧症状改善的程度。

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是否正常。

五、疼痛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9

护理美学是把护理学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烧伤病人的特点是病情急重,变化多而迅猛,病程长。烧伤病人不仅有精神心理上的障碍,而且还存在外在容貌上的缺陷、畸形。因此,用美学原理指导临床实践,将护理美学渗透在烧伤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使患者得到美的护理与享受,病人产生愉悦的心情,激发其良好的生理、心理效应,增强其治病信心,进而更好地同医护合作,在治疗康复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烧伤病人的整体护理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创造美的病区环境

1.1病区入口处:为了使病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美的感受,我们将环境的设置尽量体现舒适、整洁、空气新鲜、功能完备。在病区入口处摆放鲜花或绿色植物并定期更换,使病人产生健康、热情、温馨的感觉。

1.2病区内:实行一患一陪制度,进出病区的人员需换拖鞋或套鞋套,工作人员操作做到四轻,晚上9点嘱病人按时休息,使用地灯,嘱同室病友不闲聊,保持病区安静无噪音;白天开窗通风,晚上使用空气洁净器,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安装冷暖空调及红外线辐射治疗仪,用于病人的防署保暖。大面积烧伤不能翻身的病人使用翻身床,病室内床单元保持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注意高低主次和疏密的协调;保持病区清洁,安排2名清洁工人轮班打扫,及时更换垃圾袋,卫生间勤擦洗,保持清洁无异味,便器两侧设扶手,方便病人;病室设微波炉,保证病人能随时进餐;定期检查水电设施和呼叫系统,保证其功能完好;定期为病人订购书报杂志及发放医院院讯,使病人增加信息面以放松调节病人的心情;由于烧伤病人多以暴露治疗,病床使用床帘,以方便病人起居,床帘与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洁净,色彩选择淡蓝色,给病人安静、放松的感觉。

2展示护士形象美

人的形体美、外饰美、动作美、语言美、行为美是外在美,学识、修养、道德、情操、精神、心灵的美是人的内在美。护士应展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的良好形象。

2.1护士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以优雅的举止、温馨的笑容、关切的眼神搏得美感。热爱本职工作,始终以一颗无私的爱心对待每一个病人,而不因病人的地位、性别、年龄、相貌等不同而有差异。护士应衣帽整洁、端庄大方。与病人交谈应语调轻柔、亲切,良好的言语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护士要注意语言修养,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科学性。使用礼貌、通俗恰当、温馨悦耳的语言,不说假、大、空话。

2.2对有特殊部位烧伤的病人,往往会产生自我形象紊乱,护士应耐心疏导病人接受现实,帮助病人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待外表,给病人讲解烧伤的特殊性、治疗护理方法的特殊性及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对病人的某些积极的处世态度及观点给予适度的赞扬,有利于消除病人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促进病人康复。

2.3对新入院病人,护士立即站立迎候,并通知医生进行及时诊治,与病人亲切交谈,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人格,主动使用“您好、请放心、请稍等,谢谢您的配合”等礼貌用语。

2.4在操作中采用换位思考和温馨护理:对病人的询问要耐心倾听,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忌冷漠或不耐烦;在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理也让人,尊老爱幼,保护患者受伤部位,主动对年老及年幼的病人在其生活上给予及时的协助,做好晨晚间护理,每班下班前整理病床单元,及时更换一次性烧伤尿床垫。

2.5有选择性的对各类烧伤病人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对老年病人,尊重老人、加强沟通,加强疾病观察;对有功能障碍的病人在卧床期间,帮助和指导病人做床上肢体被动功能锻练;对病儿多用鼓励性语言及表扬性语言激励病儿,给病儿提供玩具,选择独立性强和自我意识强的病儿作榜样,激发同室病儿的勇敢精神;对女性病人,护理中应充分理解,尊重,治疗时用屏风遮挡或者拉好床帘,尽量减少隐私部位暴露,男医生检查治疗时应有女护士陪同,对危重烧伤病人应尊重理解,护理人员应本着“谨慎”的态度,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深切的同情心为病人提供安宁舒适的环境,做好生活护理,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无压疮,口腔清洁无并发症,改善睡眠状态,消除疲劳,坚持仪表护理,使仪容端庄、整齐、清洁、维持人体美。

3护理技术操作的娴熟美

护理美学是通过护理行为来实施,实施护理程序力求做到对病人护理行为的完美,以高质量,高标准让病人及亲属切身体验到美的行为。操作中关心、体贴病人,动作轻柔,使病人产生温暖如春的护理技艺美感。

在护理工作中不光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在护理操作中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稳重、准确、轻柔和敏捷,如头面颈烧伤的病人要剃头发,用无菌纱布盖眼睛,耳道塞棉球防分泌物流进耳道,协助病人生活护理,每次进食后漱口,各种注射法、导尿法、输液输血法、负压吸痰、深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护理等种种无菌技术操作及高频震动雾化的正确使用,注意保护创面,按医嘱正确记录出入量,决容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

4健康教育中体现烧伤护理的专业美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烧伤护理中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经过、康复情况制定的烧伤病人健康教育,体现了烧伤专科护理的专业性,也更有利于烧伤病人的康复。

4.1入院时耐心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明烧伤科规章、探视制度,治疗作息时间,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预防院内感染及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性,如进出病房要换拖鞋,限制探陪人数等措施的配合,对小儿及情绪烦躁的病人使用松紧适宜的约束带及床栏,其目的是预防其坠床等意外的发生,并嘱其家属不能擅自解除,嘱病人及陪伴不可用手触摸创面和烧伤治疗仪,防感染及烫伤。

4.2入院后向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认知宣教:讲解烧伤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讨论其病情与治疗方案,以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让其做到心中有数。

4.3饮食宣教:说明饮食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无禁食的病人进行口服营养的健康教育指导,嘱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牛奶、肉粥、鸡鸭鱼汤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长期卧床的病人可适当进食香蕉等水果,以保证正常排便等。

4.4手术宣教:对需要采取手术的病人,宣传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让病人及家属知道手术的时间、麻醉方式及感觉,术前禁食,烧伤备皮,引流管放置等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创面的首次换药时间,皮片生长时间等,使病人对手术效果抱有期望。

4.5浸浴宣教:浸浴前讲解烧伤浸浴的目的,浸浴前后的注意事项,浸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如浸浴前不能空腹,应进食少量食物,浸浴中如心慌可饮糖水。

4.6特殊治疗宣教:如观察病人包扎肢端血运循环,有无青紫、麻木等情况并抬高肢体在功能位;翻身床使用前检查床的性能是否良好,使用中注意海绵垫不能太薄,排便孔不能过大,防骨突处接触钢丝而发生褥疮,翻身后螺丝是否到位等,会烧伤病人应剃净等。

4.7烧伤自救宣教:如火焰烧伤应脱去衣服,就地卧倒打滚或水浇灭火,忌站立奔跑呼叫,预防加重头面部及吸入性损伤,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物脱去,化学烧伤立即脱去浸有化学物质的衣物并用大量水冲洗,生石灰烧伤先用干布擦净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禁用油质敷料包扎磷烧伤患者,电烧伤立即中断电源,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后再送就近医院抢救。

4.8功能锻练指导:烧伤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促使创面的早期愈合,预防肥厚性瘢痕的形成和关节孪缩。早期摆放在功能位和对抗挛缩位,长期卧床者按先坐床边、双腿下垂、站立、走路、弯腰转体、下蹲、爬楼梯的顺序练习,以及按摩等系列疗法的锻练指导。

4.9出院病人的健康教育:介绍正确保护创面的方法,尽量避免对新生皮肤的碰撞、搔抓、磨擦等,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新生皮肤及瘢痕区,以减少色素形成。进高维生素食物,不吸烟、喝酒,坚持功能锻练,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意愿称呼病人,护理人员自我介绍,尽量和病人平视的角度谈话,谈话中观察病人有无恐惧和焦虑,对病人进行宣教时要准备足够的时间,切忌以匆忙的态度进行交谈。

新生儿发烧的护理方法篇10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重度烧伤;护理

1临床资料

患儿,男,生后1h,因皮肤烫伤入院,系G1p138+6wk孕,私人诊所出生,生后窒息,apgar评分不详,具体复苏措施不详,复苏后即用热水瓶保暖,不慎将患儿烫伤.查体:体温36.4℃,心率150次/min,呼吸64次/min,足月儿外貌,神志清,反应一般,发育尚可,皮肤干弹性差,四肢冰冷,创面分布于右枕头皮、右耳廓、右肩、右背肋部、右上肢内侧、右大腿外侧,总面积20%,其中浅Ⅱ度~深Ⅱ度14%,Ⅲ度6%.入院后立即给予保护性隔离、抗休克、抗感染、保暖、吸氧、创面处理、24h生命体征监护等治疗,伤后22d痊愈出院.

2护理措施

①休克抢救:将患儿置于红外线抢救台保暖,立即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尿量监测,建立静脉通路,迅速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准确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采用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保证液体及时足量输入.同时测量每小时尿量和生命体征,观察神志、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测血钠、钾、氯离子、血气分析,为医生调整输液量和速度提供依据.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黏液,患儿侧卧位,以免胃内分泌物流入气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1].根据患儿的情况给持续低流量吸氧至呼吸面色正常为止,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③保暖:病情稳定后将患儿从红外线抢救台移进婴儿保暖箱进行保暖,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0℃之间.保暖应贯穿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尽量少暴露患儿,防止患儿受凉.④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新生儿窒息经复苏后还可能会出现脑水肿、缺氧性颅内出血、低血糖、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及呼吸性疾患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哭声、面色、神经、呕吐、大小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使其转危为安.⑤创面护理:做好早期创面护理能使创面一期愈合是非常重要的,每小时给患儿变换体位1次,减少创面受压时间,肢体适当抬高,变换卧位同时注意观察受压创面是否干燥、潮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贴于⑥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烧伤后更容易并发全身感染和肺部感染,消毒隔离要求严格,患儿住单间,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至少1次,保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周更换保暖箱1次.接触患儿要戴工作帽、口罩、穿工作鞋及隔离衣,接触创面要戴无菌手套,严禁探视.⑦合理喂养:母乳营养成分丰富,坚持母乳喂养,吃奶后轻拍背部避免多动,喂后宜向右侧睡防止呕吐,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吸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以保证营养的供应.每日详细记录出入量,以便分析、调整及补充营养.⑧健康指导:指导家人正确的喂养方法,以纯母乳喂养,做好日常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婴儿卫生整洁,预防感冒,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新生儿面色、哭声、呼吸、吸吮力、体温和大小便.新生儿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虽较成人轻,但一旦出现功能部位的瘢痕增生,则极易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2].指导家长要定期复查可早察觉、早防治.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或者出生数分钟后发生的呼吸抑制[3].新生儿窒息后的重度烧伤极易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全身感染及脑水肿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在治疗和护理上难度较大.通过对上述病例成功的护理,我们体会到,烫伤早期积极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感染非常重要,同时要给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提供好的保暖条件及保护性隔离,并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平稳度过危险期,创面顺利愈合,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张厚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