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05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1

关键词:课程;教材;妇婴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37-03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护理教材改革,按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母性护理、小儿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1]现代护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突出身心特点和保健需求,突出现代护理关注生命周期中从生到死的整体护理的思想。为适应这一改变,课程的名称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命名,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使学生深刻体会护理对象是“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从而渗透现代护理的整体思想,接受整体护理的理念。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保证。[2]按生命周期设置课程体系,由传统的《妇产科护理》转变为《妇婴护理》或《母婴护理》,其改革需要探讨,《妇婴护理》更为适用于科学。

一、《妇婴护理》与《母婴护理》的不同

1.涵盖的对象不同

《母婴护理》中的“母婴”,从名称本意上是“母”与“婴”,即围生期妇女和婴儿,服务对象仅限于孕妇、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妇婴护理》的对象则涵盖广,其对象为: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因此“妇婴”比“母婴”更能涵盖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妇婴护理》中的“婴”,根据儿童期从出生四周到12岁左右,[3]故《妇婴护理》中的“婴”部分包括胎儿及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以此与儿童护理划分开。《妇婴护理》中的未孕妇女的划分也需与儿童护理界定开,根据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3]故《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实质上,《妇婴护理》从女性的性健康开始,因为良好的性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成为健康母亲和孕育健康孩子的必备条件,所以,女性从小女孩开始,就应进入《妇婴护理》的范畴,[4]也支持了《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即出生28天后到10岁前的女性是儿童护理的范畴,余下是妇婴护理范畴。

2.工作范畴不同

《母婴护理》限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工作范畴只限于产科而无妇科,因此,教材内容也只限于产科内容而无妇科内容,而很多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则是产科发生问题的延续,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拆开就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也不系统。《妇婴护理》,其课程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范畴包括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三部分在学术上均以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在工作岗位均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为主导,引出护理工作任务,[5]工作范畴符合临床实际。

3.《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贴近卫生行业命名

在临床,全国有很多以“妇婴”命名的医院,如武汉康健妇婴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等,因此,《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命名更贴近卫生行业,其课程内容也更符合职业标准。

4.《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系统、更利于教学

《妇婴护理》课程设置,涵盖了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从服务对象到工作范畴,从正常到异常,从产科到妇科,更系统、更科学,也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在教学中,由于知识与技能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妇婴护理》课程设置遵循了“以生命周期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5]因此,《妇婴护理》更有利于教学。

二、《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妇婴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研究各个年龄段女性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其课程涵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妇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针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保健宣教的能力;具有对妇婴常见急危重症者进行应急处理并能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妇婴护理主要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妇婴护理及社区妇婴保健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妇婴护理》课程内容

1.基础部分

包括基本概念,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女性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各发展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2.生理过程

正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和正常新生儿的特征与护理。

3.病理改变

异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与护理和围生儿常见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4.妇科部分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

5.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的内容与方法,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妇婴护理》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使教材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乃至前瞻性。

1.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内容

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育儿方法,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一种婴儿护理技术,在教材中应有推广与介绍,让学生能掌握适用的育儿技术,能到临床进行推广与运用,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

《妇婴护理》从10岁小女孩开始,因此,教学内容可中加入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空白,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内容上可大胆进行改革。

3.妇婴家庭护理

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6]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妇婴是社区护理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产后访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深入开展,在教材中呈现体现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妇婴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妇幼保健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国际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三大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的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维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各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做好妇幼保健是保证人类繁衍、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赋予妇女保健更深刻的含义,其宗旨是保护和尊重妇女权利、增进妇女健康、控制和调节生育、促进社会健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医学进步的标志。[7]

5.其它

分娩痛对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尤其焦虑,教材应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水中分娩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分娩方式多元化,让分娩方式回归自然,减少医疗干预,已成一种共识;[7]自由分娩及无保护自然分娩让分娩方式更加多元;“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导乐陪产”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等形式,教材中也应有介绍;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新的助产服务模式,临床正在摸索,教材中适当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妇婴的全方位,突出以“妇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妇婴护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以妇婴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课程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治疗与护理、从个体到群体,倡导实施人性化整体护理,使《妇婴护理》教材与护理学的发展相适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简雅娟.从《妇产科护理》到《母婴护理》教材改革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5).

[2]谢斐,王磊.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8(195).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李从业.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金庆跃.妇婴护理课程标准[DB/oL].http://220.191.230.239:28/sbpt07.asp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2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即母婴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共同观摩、参与,有助于产妇出院后对孩子和自身进行更好的照顾[1],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重要方法。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需要,是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1]。本文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特需病房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8.78±6.75)岁;孕周为37~40w,平均孕周为(38.13±1.20)w。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7.68±5.98)岁;孕周38~41w,平均孕周为(38.12±1.38)w。梁旭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环境与母婴同室的管理要求相符。选择技术较硬,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较高,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操作引导。

1.2.1母婴床旁健康教育

1.2.1.2入室床旁健康教育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①介绍主管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姓名。②介绍病区环境、病床、呼叫器、门卡、电水壶等的使用方法。③介绍作息时间、饮食、陪客探视、安全、卫生等制度。

1.2.1.2产前床旁健康教育母胎的自我监护、饮食与活动、母乳喂养准备、产时的过程与配合、产后健康教育等指导。

1.2.1.3产时床旁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形式,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给予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开设导乐分娩,胎儿娩出后做好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

1.2.1.4产后床旁健康教育①合理的饮食营养,合理的活动与休息。②母乳喂养知识教育。③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常见生理现象知识教育。

1.2.1.5出院床旁健康教育产褥期自我保健知识,出院后1w内电话回访,将健康指导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

1.2.2孕产妇床旁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测胎心及吸氧、床边胎心监护、会阴护理及护理、产后挤奶方法及喂奶姿势、产后操等,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地服务。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行t检验,p

2结果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多年来传统产科护理采取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服务,这种分段分离传统服务模式易导致护患沟通隔阂,护理连续性中断,不能充分体现整体护理,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体现了专科特色的有效举措,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母婴床旁护理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3]。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产妇和家属更快学会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4]。

3.3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孕妇的角色转换初产妇及家属大多数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有效地指导,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3]。因此母婴床旁护理更容易使产妇及家属受益,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协助他们尽快接纳新生儿。

3.4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看到产妇对自己工作满意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工作热情及自律性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得到落实,降低了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和产科的出错风险,从而使新生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3.5母婴床旁护理降低了医疗纠纷床旁护理操作模式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减少,满意度提高。新生儿护理操作在母亲床旁边进行,产妇直接观看,解除了产妇的担心、猜疑和误会,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因误会引起的各种医疗纠纷。

4体会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母婴为本”的服务理念,精细的治疗及护理对母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支向红.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69.

[2]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3

【关键词】母乳喂养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32-02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理想的必需食物,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实行母乳喂养作为全球卫生战略之一。哺乳自己的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吸吮母乳是婴儿的权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工作,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对解决母乳喂养困难,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产科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专家认为婴儿娩出后20~40min内婴儿吸吮力最佳,为96%;产妇胎盘剥离后,胎盘催乳素、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利用新生儿断脐后皮肤接触及立即哺乳,吸吮受刺激,反射性地使催乳素分泌增加,而哺乳是促进催乳素分泌最有效和最特异性刺激,故早开奶是增加乳汁分泌和提高纯母

乳喂养率的一种最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2008年随机抽样产妇132例,年龄22~35岁,孕34~41周,接受产前母乳宣教的120例,入院后强化宣教的12例,自然分娩115例,剖宫产17例,婴儿体重2.2~4.2kg。

2方法

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妇,临产前填写好有关表格,并做好产妇清洁护理。

婴儿断脐后称体重,产后5~10min母婴皮肤接触30min并帮助吸吮,观察婴儿首次哺乳的吸吮力,观察产妇哺乳的感觉。

产后1~3d内在产休室内观察了解婴儿吸吮情况,产妇等情况。

3结果

3.1婴儿吸吮能力吸吮能力佳为96%,其中产后20~40min吸吮能力佳者率高于产后15min以内和产后1h后。见表1。

3.2哺乳时产妇的感觉哺乳时产妇有欣慰感126例,不适感6例。

3.3产后1~3d内对产后1h内哺乳组和产后3~4h后哺乳组婴儿吸吮顺利程度及产妇乳量充足者高于产后3~4h的4:1。

3.4产后出血量产后1小时哺乳组132例,除一例胎盘粘连,剥离困难发生大出血外,其余产后出血量减少。见表2。

4体会

本组资料说明,早皮肤接触,早吸吮,是分泌乳汁和纯母乳喂养的保证,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措施。

护士要及时了解产妇分娩后的心理状态,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并向产妇讲解清楚,产后头几天,虽然奶量少,但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新生儿需要[1],要坚持母乳喂养,而且让婴儿多吸吮,以刺激建立射乳反射。提高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使产妇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产后立即哺乳的准备,从而树立喂养信心。

产前对母乳喂养宣教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十三年时间的观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宣教和指导是推动母乳喂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纯母乳喂养对婴儿柔嫩的呼吸道、肠道黏膜,而且方便、卫生、经济,并能增进母子感情和心理上的联系,还可促进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所以我们要把宣教工作从理解、支持到放心、满意,从而达到纯母乳喂养的目的。

从本组资料看出,新生儿刚出生时需要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是呈睡眠状态,因此,吸吮能力极度差。产后20~40min这段时间,新生儿已有对外界环境适应的能力容易建立条件反射,所以产后20~40min吸吮力较好,但50min~1h以后,新生儿由于吸吮时用力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又要睡眠,此时的吸吮能力也较差。

以往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不宜哺乳,喂养后容易引起呕吐窒息,认为产后6h才可以哺乳,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80%的新生儿吸吮和吞咽反射好,未出现过因吸吮而窒息的,经过早开奶,勤吸吮,按需喂奶,产妇乳汁分泌早,新生儿黄疸少,产妇的心情

欣快、轻松,保证产后4~6个月足够的母乳喂养。

5讨论

总结我院从1995年5月开始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等有利于纯母乳喂养实施后,提高了母乳喂养新观念、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经过13年的临床观察,总结了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教育、婴儿吸吮能力及产妇乳汁分泌情况,通过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与技巧的指导,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接受过宣教的产妇,在产后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能熟练地进行母乳喂养,因此,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4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后护理;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5-01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产妇产后应该是与婴儿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医院的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也越来越多,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消除产妇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干预方法也能够确保母乳的正常分泌,并使产妇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她们照顾婴儿的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年龄为22~35周岁,平均年龄(25.5±2.8)周岁。230例产妇均为剖宫产,无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次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2.1心理干预:母婴分离大多会使产妇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还会使一些产妇出现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并与监护病房积极联系,及时将婴儿的有关情况告知产妇,并适当安排其探视婴儿,从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

1.2.2护理:干预组产妇从产后30min开始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摩,在根部沿着乳腺管的方向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每隔2~3h按摩1次。(2)热敷,使用温度为40~50℃的毛巾对双侧进行热敷,每次3~5min。(3)挤奶,每隔3h挤奶1次,一般在热敷及按摩后进行。这样能够促进缩宫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

1.2.3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婴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如何判断和处理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哺乳、抚触、沐浴和看护等内容。同时,还使产妇明确有关自我护理、人工挤奶以及产褥期的有关知识和做好产后护理的重要性等。

1.2.4生活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尽可能为产妇提供一个单独的、安静的休息空间,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每天对恶露排出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产妇清洁外阴,避免产后感染。

2结果

2.1产妇满意度对比: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可以看出,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妇泌乳及硬度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与产后第4日硬度比较情况,可以看出,干预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日硬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产妇。

3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医院的早产儿数量逐渐上升,早产儿大多在出生后被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品,除了营养丰富以外,还含有多种抗体,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母婴分离则使产妇的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使泌乳时间推迟。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心理情况,加快了产后恢复的速度,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率,也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肿胀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确保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表明,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能够使产妇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不仅能够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能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婴儿的照顾。同时,护理干预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并且使护理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了产后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静.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9):90~91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5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婴知识与技能;满意度

部分产妇由于缺乏母婴健康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常在产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消极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多为不同岗位人员在不同场所进行,不仅阻碍产妇学习婴儿护理知识与技能,还易导致新生儿感染。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顺应时展与母婴需求而孕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近年来,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随机抽取47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0名和观察组240名。对照组:年龄24~28岁,平均(26.1±1.2)岁;孕周35~40周,平均(37.2±1.1)周;体重64~80kg,平均(70.2±2.1)kg。观察组:年龄24~29岁,平均(26.4±1.3)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1.4)周;体重65~80kg,平均(70.3±2.1)kg。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接近。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沐浴地点安排在专门的沐浴间,在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教育集中在教育室进行,主要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让产妇了解喂养母乳的方法、处理产褥期常发病等知识。

1.2.2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先确定好具体的医护人员安排,以小组责任包干制为基准[2],每个小组安排若干名护士,每名护士皆需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抚摸、新生儿沐浴及母婴健康知识教育等相关护理培训[3],通过考核后上岗。指定责任小组负责相应的母婴护理工作,其中护理及健康教育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抚摸、沐浴及皮肤护理等,而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宣讲内容为产褥期多发病的解决办法、正确喂养母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新生儿抚摸及沐浴等,护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指导与纠正产妇的操作方法。

1.3效果判定标准①

根据我院相关规定自主制定判定标准,检查产妇对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抚触、母乳喂养、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掌握情况,由3名医护人员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分,每项分值20分,取3人的平均分,累计五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掌握程度越好。②根据我院护理情况自拟一份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效果,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技术熟练程度、健康教育熟悉程度、及时处理产妇需求、对护理人员是否信任及满意。问卷共10道选择题,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表2)观察组产妇

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7.5%(234/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2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1)。

3讨论

在妇产科室中,部分产妇对健康与育儿知识了解不足,分娩后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其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干预尤为重要。传统妇科护理模式中,护理服务开展的场所多变,育儿护理与健康知识宣讲等分离,护理效果欠佳。突破传统护理模式的束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更突出护理服务对产妇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关怀。相较于传统模式,该模式更关注产妇、新生儿的实际需求,在确保两者健康的基础上,为母婴情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要求下,护理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再上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4]。而采取在母婴床旁实施抚触、沐浴等护理及健康教育宣讲,通过专业人员熟练的演示,产妇可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消化并运用相应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另外,在医护人员面对面的护理教育中,若产妇对操作步骤理解不清晰可及时询问,如此突出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人性化,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对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的能力,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超,封秀玉,莫丽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实践的新进展[J].护理杂志,2014,31(16):41.

[2]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20.

[3]朱利娜,王养娥.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1):112.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6

【关键词】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效果

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帮助产妇树立现代健康观,还可以降低婴儿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所以具有很大临床意义[1,2]。我院接受的产妇中外来人口占大多数,这些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产褥期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为了使这些产妇有效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我院制定了一套产妇健康教育程序,通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内容形式

1.1口头教育有巡回班护士为产妇宣传母婴同室的好处,母乳喂养的知识,婴儿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以及产后、术后的有关保健知识,还能直接解答产妇的一些疑问,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产妇由浅入深地掌握有关知识。

1.2电化教育设有抚触室,放置电视机、vcd,定期向产妇播放新生儿抚触的手法、技巧、注意事项、婴儿沐浴、喂养的方法,使产妇能形象的掌握一些婴儿护理的知识。

1.3直接教育针对有学习意向的产妇及家属,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内,在婴儿沐浴室中直接示范新生儿抚触手法,并让他们在自己宝宝身上实践一下,使其能更深刻地掌握有关的技巧,并能体验一下。

1.4书面形式印制一些针对性的书面健康宣教,分别在产后,出院前发放给产妇,让其阅读学习,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1.5电话教育本院设有母婴热线,为已经出院的产妇和家属在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帮助。

2教育时间

我们把母婴同室的教育按时间分成入院、住院、出院3个阶段。

2.1入院教育产后、术后的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进入了母亲这一新的

角色,都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住院教育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伤口的护理,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出院教育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效果评价

通过对产妇的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产妇的满意率为82.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9.2%,通过对健康教育资料的编写,护理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各方面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

4讨论

4.1重视沟通的技巧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语言的训练,包括说话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说话时要通俗易懂,选词恰当,回答简洁,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平时的自身修养。

4.2满足产妇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3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在产妇这一独特群体中,教育方式要强调多元化,包括口头宣教、书面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宣传册备受欢迎,而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7

【关键词】产后访视;母婴保健;健康指导

产后访视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1]。为了更加主动地实施母婴保健措施,让每位产妇充分了解产褥期康复的生理过程,同时及时得到产妇的反馈信息,以更好地为母婴服务,降低母婴疾病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作者对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卫生院所辖区域内172例产妇及172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各项体征的变化,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辖区内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访视产妇172例,新生儿172例。其中产妇年龄19~41岁,初产妇129例,经产妇43例,自然分娩79例,剖宫产93例,孕周<37周12例,孕周>37周160例,早产儿2例,足月产160例,低体质量儿1例,巨大儿9例。

1.2方法按照苏州市妇幼保健规范要求,自然分娩者于产妇出院后2~3d、产后14、28d;剖宫产者于产妇出院后2~3d、产后18、28d通知产妇及婴儿来院复查。产后随访的目的是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产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的要点,对本院不能解决的,可转至上级医院。

1.3访视内容

1.3.1产妇健康状况了解产妇健康状况,包括:血压体温和体质量、检查溢乳情况、检查子宫恢复情况、顺产并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检查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恶露及性状,提供合理的母乳喂养指导。并及时发现与治疗乳腺炎,会阴切口感染及产后抑郁症等。接受母婴健康状况的咨询及处理,指导母亲及其家属做新生儿抚触、按摩。访视的同时,告知其预防接种的时间、并预约产妇42d做产后检查。

1.3.2婴儿方面情况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皮肤颜色,呼吸节律,吸吮能力,脐带清洁度,测体温体质量,检查有无贫血,黄疸,臀部有无尿疹等。指导小儿护理及科学喂养知识,做好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的预防。每次访问完毕,都要填写访问记录,发现新生儿疾病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重病患儿要及时住院治疗。

1.3.3建立产后随访专线建立专门的产后随访专线电话,定期和产妇联系询问产后恢复及婴儿健康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来院就诊。

2结果

接受产后访视的172名产妇血压,体温均正常,2例并发乳腺炎、1例会阴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子宫收缩均良好,无异常溢乳或血乳,5例母乳汁分泌不足者通过产后合理饮食指导,亦进行了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达到92%以上,阴道均无恶露产生,2例轻度产后抑郁症,经心理疏导后症状好转;新生儿方面,生命体征均平稳,2例轻度黄疸经治疗后好转,5例脐带清洁度欠佳予局部消毒处理,3例尿疹进行正确的局部护理指导后改善,全部患儿无一例出现呼吸道及肠道感染。

3讨论

3.1社区产后访视是孕期和住院分娩服务向社区的延续[2]。产妇在产褥期和婴儿在新生儿期均处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期,是妇幼保健期重点的服务对象。产后访视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3],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衣着、膳食营养、母乳喂养、产妇自身保健、避孕节育知识、新生儿护理等进行指导和具体处理,实现了服务观念积极主动、服务方式系统连续、服务内容综合细致,以满足孕产妇的基本保健需求,从而保护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提高母婴生活质量[4]。产后保健对于母亲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与生活质量。以往传统的方法给产妇带来一些误导,如产后不开窗、不下床、盛夏季节不开空调和电风扇,产妇不能洗澡、不能梳头、饮食诸多忌口等,直接危害产妇的身体健康。开展产后访视,讲明产褥期身体的生理变化,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嘱产妇产后24h后起床活动,并且逐日增加活动范围,做产后体操,以促进子宫恢复,恢复体力,使腹壁及盆底肌肉紧张度恢复,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主张洗淋浴。饮食多样化并且营养丰富,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促进产妇的身体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母乳成分最适合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和代谢能力,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早期的营养需要,且母乳中所含的大量免疫物质增加了婴儿抵抗感染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但是,许多母亲因产后食欲差、发育欠佳、疾病、休息不好等原因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实验证明[5],加强产后访视,可使产妇及时得到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克服自身条件(如平坦、凹陷等)导致的喂养困难,以及认为乳汁清淡,担心婴儿吃不饱等心理障碍;纠正错误的喂养姿势,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减少乳腺肿胀及皲裂的发生;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婴儿纯母乳喂养率[6]。本研究亦表明,加强社区产后访视,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明显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母婴健康。产后访视及系统儿童保健过程中,积极宣传育儿知识,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及补充钙剂,指导婴儿沐浴和脐部护理,指导智力潜能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婴儿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有效地防止了新生儿脐炎、佝偻病、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发生。

3.2产褥期健康教育是产后访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家属的健康行为,关系到母婴的身心健康。在产后访视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影响产后母婴健康的问题,及时制定全面性、专业性、可行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产褥期保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彭淑梅,曾静,陈以荣.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水平的影响.实用全科医学,2007,3(5):245.

[3]张艳玲,隋凤湖.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社区医师,2010,13:376.

[4]刘玲,李佳红,崔娟.产后访视的一点体会.哈尔滨医药,2005,25(2):47.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8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产科,重庆合川401520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在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6月在该院分娩的206例孕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孕妇在出院后采用产褥期母婴健康管理,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服务。产后复查对两组孕妇产褥期母婴的健康状况、服务需求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母亲生理心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等项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保障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为临床进行产褥期母婴的保健延伸服务提供依据。

关键词健康管理;产褥期;母婴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a)-0066-02

健康管理是一个监测、分析、评估及干预个体或者群体健康的过程,除健康评价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健康计划,且通过鼓励、提醒及帮助令人们主动地改善及保持健康[1-2]。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医学的日益进步,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与运行效率。该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进行健康管理,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分娩的206孕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1.5±4.3)岁,孕周22~38周,平均(30.2±1.3)周;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7±3.8),孕周21~39周,平均(31.1±1.4)周;除上述资料外,两组孕妇年龄及孕周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1.2.1.1成立母婴保健中心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1名产科副主任护师,1名产科副主任医师,2名儿科医师,2名主管医师,2名心理咨询师,10名工作经验真年以上的助产护士,其人文关怀的理念较强,有着较强地沟通能力等专业素质。根据产妇需求,制定多样化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如:产后康复中心、产妇瑜伽房。教会产妇产后可做的运动、合理运营养、产后塑身常识、新生儿智护训练等。

1.2.1.2电话随访在产妇出院后的第1周内由责任护士对新妈妈产后母婴的自我照护的多发问题(母婴饮食、新生儿护理及卫生、产妇健康等)通过电话进行指导,每次通话不少于15min,将每次随访内容、待解决和已解决的问题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健康档案上。护士长在产妇出院1个月内对本科出院产妇进行电话抽查,及时了解产妇需要,同时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考核。社区工作人员将在产妇出院回家第7、12、24、40天左右进行电话随访,实时指导。另外,医院设立母乳喂养热线电话,有专人负责,24h开通。

1.2.1.3上门探访应于3~7d内由专业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①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出血和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②对康复正常及出现母乳喂养、产后便秘、痔疮、会阴伤口等问题的产妇要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③发现有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④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比如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及时进行指导。在上门前进行电话沟通,掌握基本情况与需求,对产妇在电话咨询里所提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服务。上门服务时应注意穿着及胸牌,服务结束后征求产妇意见并后续跟进。

1.2.1.4产后42d健康检查①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②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康复情况进行评估。③对已康复者进行性保健、避孕、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等方面的指导。

1.2.1.5中医药疗法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按摩、中医盆腔理疗等),开展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

1.2.1.6互动教学婴儿满月后,根据家庭需求或兴趣制定新生儿护理或产妇健康等课程,选择背景相似的产妇与家属,参加互动教学,随时提问,专家随时解答与指导。人员控制在10人左右,每节课约2h,课堂环境要温馨舒适。同时,将互动教学内容制成光碟,发放给产妇供其参考。

1.2.1.7组织活动首先对于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做到重视活动的内容,注意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比如可以举行宝宝体能比赛、家长育儿技能比赛、育儿专家传授经验等活动。活动举行的同时,产生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加强了产妇与家属的育儿技能,令产褥期变为幸福成长的过程。对于参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由满月的宝宝及父母自愿参加。

1.2.1.8开设网络通讯平台除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与相应的网络公司进行合作,这样就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移动通讯技术平台,建立好妈妈通讯平台。平台的建立可以利于对咨询的解答以及相应的建议,若产妇遇到问题,可立即发送至平台,由母婴专家在24h内解答并回复给产妇。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常见的问题和答案进行详细的总结,选择有代表性的放在平台的论坛上,供产妇阅读与交流,做到信息的共享。

1.2.2对照组产妇产后由护士进行常规的出院评估,确定出院的时间并做相关指导,记录产妇电话,告知其复查时间与咨询电话。于产妇出院后的第1、6、12、24、40天分别进行免费的电话随访,每次通话3min左右,对母婴的健康状况进行询问并解答所提出问题,不过无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导。

1.3评估标准

产妇出院后第42天复查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由产妇自愿填写,针对问题的不同的程度进行打分,采5分制进行评分,其分数越低效果越好,反之则差[3]。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在母亲生理、心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等项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对孕妇的围生期健康的重视程度较高[4]。孕妇在每个时期都需注意健康,对孕妇进行健康宣讲已成为临床的重点工作,产妇出院以后,医护人员未对其健康教育,没有做好产褥期母婴健康指导与健康知识宣传的讲解等方面工作,而多数产妇缺乏产褥期的保健意识,从而引起疾病[5-6]。在母婴产褥期应不断提高产妇的保健意识与健康知识,通过宣讲围产期的内容及产妇的健康与营养知识、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制定新生儿满月后的相关活动,并利用网络的便捷来解决产褥期的各种问题,有效的改善了出院后产褥期母婴的生活质量[7-8]。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母亲生理心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等项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是在新生儿脐部感染、便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乳腺疾病的发生率等项目,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该研究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对产褥期母婴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对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保障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为临床进行产褥期母婴的保健延伸服务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利凤.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15-17.

[2]张惠芳,刘萌.剖宫产出院产妇电话随访及健康指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98-100.

[3]张桂秋,闫树英,杨晓燕,等.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3):13.

[4]侯秀丽.产后访视中母婴健康问题的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2,11(5):470-472.

[5]闻一华.母婴同室对母婴健康的好处[J].中外医疗,2014,14(18):133-134.

[6]Holroyde,LopezV,ChanSw.negotiating“Doingthemonth”:anethnographicstudyexaminingthepostnatalpracticesoftwogenerationsofChinesewomen[J].nursHealthsci,2011,13(1):47-52.

[7]卜保鹏,黎采青,顾庆焕,等.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a):2193-2194.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9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婴儿生后六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喂养方式[1],并提出六个月内婴儿100%纯母乳喂养的目标[2]。我院自1994年创建爱婴医院以来,一直努力促进母乳喂养,现将母乳喂养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并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6个月内婴儿母亲200例。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6个月内母乳喂养调查问卷,由专人负责询问与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保健与喂养情况、影响纯母乳喂养因素三方面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调查产妇200例,其中独生子女91%(182/200);年龄26.32岁±3.62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1.00%(42/200),大专39.50%(79/200),高中或中专34.00%(68/200),初中及以下5.50%(11/200);分娩方式:生理产41.00%(69/200),剖宫产59.00%(118/200)

2.2母乳喂养情况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53.00%(106/200),混合喂养率为34.50%(69/200),人工喂养率12.50%(25/200)。

2.3影响纯母乳喂养因素分析 本组有25例母亲对婴儿实行人工喂养,69例行混合喂养,影响纯母乳喂养因素分别是:不愿哺乳5.32%(5/94);没掌握母乳喂养方式11.70%(11/94);产妇情绪不佳14.89%(14/94);产后疲劳过度伤口疼影响哺乳29.79%(28/94);问题38.30%(36/94)。

3讨论

3.1近几年“80”后独生子女初产妇逐渐增多,很多产妇担心喂奶后身体变形、下垂而抵触哺乳。加之社会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不够,孕妇无法认识到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社会对代乳品宣传监管不力,使一些人认为代乳品可以替代或优于母乳[3],导致放弃母乳喂养。孕产妇先天平坦、凹陷或过大,导致新生儿不能做到充分有效的吸吮,造成母乳喂养困难[4]。或哺乳方法不当致皲裂[5]。生产过程中产妇疲劳或剖宫产切口疼痛等原因拒绝早哺乳,使泌初乳时间推迟[6]。产妇身上放置有静脉输液管,有的输血、留置导尿管,哺乳产妇身体姿势受到限制[7]。哺乳后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使产妇产生宫缩痛。分娩引起应激反应,导致食欲不佳或不合口味;剖宫产术前禁食,术后进流质饮食,排气后进半流食,一般三、五天后才能进普食,致使营养物质缺乏,乳汁分泌不足。孕妇临产入院后面对陌生的环境;经历整个紧张、焦虑、恐惧的分娩过程;有些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得知婴儿性别不符合自身要求,情绪低落等精神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从而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8]。上述原因均成为导致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3.2针对上述因素,拟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3.2.1加大母乳喂养好处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让母乳喂养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3.2.2爱婴医院成立孕妇课堂,在怀孕伊始便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有关孕期保健及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让孕妇及家属认识母乳喂养好处,学习母乳喂养方法。

3.2.3孕期及时纠正扁平、凹陷、小,并在3个月后每天用清水洗,轻轻按摩数次,但勿造成刺激感或酸痛,防止引起宫缩;也可在产后进行伸展练习法或注射器抽吸法[9]。

3.2.4胎儿出生后继续加强母乳喂养指导,检查产妇母乳喂养掌握情况,并根据产妇及婴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宣教内容及干预措施。

3.2.5指导产妇卧位哺乳以节省体力;指导家属协助护理婴儿,保证产妇足够的睡眠,以促进乳汁分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伤口疼痛,指导产妇使用腹带,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减轻疼痛。

3.2.6产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但是避免辛辣饮食;不能进食者,通过静脉通道补充能量。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10]。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的易变行为,受主客观影响因素而变化,促进母乳喂养不仅是每位母亲的天职,也是母婴同室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刘爱东,翟凤英,赵丽芳.母乳喂养的现状研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31,(4):252.

[2]柴囡楠,赵莉.浅谈母乳喂养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43.

[3]蒙利萍.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1,7,(4):250.

[4]郭小芹,王华,韩芳.穴位配合按摩对平、凹产妇胀痛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7,24(9):50.

[5]许厚芹,杜莉,金辉.上海市2003-2007年母乳喂养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6):2254.

[6]杨江波,江万梅,汪秋杰.4634例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体会[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88.

[7]何美宁.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难点及对策[J].中外医疗:临床医学,2011,2:96.

[8]陈彩萍.产生错觉的原因及其母乳喂养指导[J].护理研究,2006,20(3):716.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