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行业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5:02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1

[关键词]航空运输企业集体行为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是以单个理性人假设为基石的,当某项活动或福利的获得需要两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就产生了集体行为问题。集体行为理论实际是一种组织理论,而群体“特有的和主要的功能是增进由个人组成的集团的共同利益”,即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是一种具有非排它性的特征。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个体就会在集体利益这一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上,采取如下的一致行为策略:在公共产品的生产上尽量少投入,将自己应付的成本转嫁到他人身上;尽量多的消费公共产品,将自己的支出转嫁到他人身上。这种搭便车的倾向使得公共产品生产和消费都存在着较大的“外部性”。因此,集体行为的后果可能是非理性的,并造成对集体利益的损害,这就是所谓集体行为的困境。

航空运输服务具备自然垄断和准公共产品的特征,航空运输企业不仅仅需要实现其个体利益,还需要不中断的为社会提供持续改善的公共运输服务。因此,航空运输企业具备自然垄断下的个体利益冲动、政府规制下的公共福利要求者这一双重框架下复杂的企业动机和市场行为。国内外学界针对航空运输企业市场行为进行了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市场规制、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等。本文关注我国国情下航空运输企业的特有市场行为表现,即国有产权主导下的强公共产品特性导致企业不愿意主动降低成本、市场无序竞争及搭便车等企业行为。其核心逻辑是,由于成本加成管制模式,企业不愿意主动降低成本改善公共产品福利,但基于竞争需要却采取价格无序搏杀手段,同时在行业补贴及管制绩效上充分享受公共福利。

对于由航空公司为主体组成的航空运输行业而言,提供更低价格的公共产品和更好的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增加社会福利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是群体成员的集体利益。这种集体利益对于单个企业而言,是具有外部性的公共产品,任何企业都可以受益。当行业的集体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时,企业会自觉为集体利益的实现而努力。当利益不一致甚至相冲突时,自利动机会导致企业做出偏离行业利益的行为(如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在没有制度约束或是制度不完善的时候,企业利益和行业利益往往难以一致,就会出现由企业理性而导致的市场集体行为非理性。

一、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集体行为模型

假设有n个理性的企业共同在自愿(缺乏有效制度约束)的条件下提供公共运输服务。公共运输服务的效果等于所有企业供给之和,总供给越大,公共运输服务效果就越明显。这一效果属于社会集体利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它的外部性可以使全体企业都受益。

设第i个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的数量为,总供给为。企业支付函数为,这里指企业提供有益于其个体利益事务的数量,不具有外部性。企业提供公共利益和提供个体利益的事务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设pX为提供一单位有益于其个体利益的事务的成本,pG为提供一单位公共福利的成本。mi为企业的总预算收入。那么,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在给定其他企业的选择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xi,),使得:

构造目标函数:,

最优化一阶条件为:因此

,这就是纳什均衡的条件。

n个均衡条件决定了提供公共福利的纳什均衡:

其帕累托最优条件为:

这表示企业个体最优选择导致企业个体边际替代率等于支付比率,帕累托最优要求所有企业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支付比率,也说明纳什均衡条件下公共福利的供给小于帕累托最优时的供给数量。

为进一步说明企业个体的行动策略,我们假定企业个体效用函数满足柯布-道格拉斯形式,即。

参数α,β分别为有益企业个体利益事务和社会公共福利的支付弹性。因此,企业个体最优的均衡条件为:

反应函数为:

这一反应函数表示,企业认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公共福利数量越多,他自己提供的就越少。

二、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集体行为博弈模型

在航空运输产业组织体系中,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为同位(同等水平)和上下位(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两种,因此,我们只需要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同位企业集体行为的博弈模型

假定同位企业预算收入一致,并且其提供公共福利的意愿也相同。因此,均衡情况下他们将提供同样数量的公共福利。

其纳什均衡为:

因此纳什均衡条件下的总供给为:

而企业个体的帕累托最优供给为:

此时的总供给为:

2.上下位企业的博弈模型

上下位企业的预算收入不相等,上位企业的预算收入大于下位企业,而且比起下位企业对于公共福利具有更高的供给意愿,这是因为基于下位企业的潜在竞争威胁,上位企业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等手段改善其竞争格局,从而实现公共福利的更高供给。

假设n=2,m1=2m,m2=m,纳什均衡为:

危机管理总供给为:

帕累托最优时的总供给为:

三、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集体行为分析

根据上述关于同位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行为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第一,同一级的航空运输企业在纳什均衡时对公共福利的供给小于帕累托最优供给。在缺乏有效制度的条件下,企业存在搭便车行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尽可能的少,将提供公共利益的成本转嫁给他人,而享受其他企业付出所得的福利。

第二,纳什均衡时的供给与帕累托最优时的供给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企业数量n的增加而扩大,n很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没有企业提供公共利益的情况。因为参与公共利益的主体越多,企业个体对于行业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其收获就越微不足道,而且其协调难度很大,理性的企业就不会有充分的投入。

第三,α相对于β的比值越小,公共利益的供给不足就越大。因为这时支付对于有利企业个体利益的事务的数量变化更为敏感,投入一单位的有益企业个体利益的事务比投入一单位的公共利益对企业支付的贡献更大。通俗的说,就是投入有益企业个体利益的事务比投入公共利益对企业而言更有吸引力。反之,该比值越大,公共利益的供给不足就越小。

假设有多个理性的公共利益主体,对他们来说,积极支付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由于其他企业积极支付将带来正的外部性,采取消极支付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还可以分享其他人积极支付所带来的成果。消极支付所得支付m与积极支付所得支付n的差值a就是搭便车行为的收益。对企业个体而言,其他市场主体选择积极支付的数量越多,其通过转移支付行为获得的福利补贴就越大。由于有效的公共利益不是靠单一企业主体的积极支付措施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各个市场主体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如果其他企业主体都选择消极支付,企业个体选择积极支付的效果很差,还要担负起巨大的成本,积极支付的支付小于消极支付。其结果是,无论其他市场主体的选择如何,消极支付是理性企业个体的最优选择。博弈的纳什均衡是每一个参与主体都选择消极支付,个人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公共利益供给不足。如果对搭便车的行为进行惩罚,对积极支付的行为给予补偿,使消极支付的支付曲线下移,积极支付的支付曲线上移,当他们重合时这种行为就会消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与激励,在同一级的航空运输企业之中就一定存在“集体行为的困境”,并导致公共利益的供给不足。这一分析可以解释现实中国有大型航空集团利用信息优势,在成本基准价定价上隐瞒真实信息,而企业之间竞争却往往采取无序手段,无约束的引进飞机,扩大市场无效供给,相互推诿责任等现象。

在上下位关系企业的集体行为逻辑中,纳什均衡时对公共利益的总供给也小于帕累托最优的时总供给。上位企业提供公共利益,而下位企业只是搭便车。这种情况类似于奥尔森所描述的异质性团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况:接近效益独占状态下的成员有较高的积极性提供公共产品。这时公上下位企业的支付如表所示:a代表上位航空运输企业,B代表下级航空运输企业。

上位企业收益为R,下位企业为r。上位企业从有效的公共利益中获益更多,R>r。提供公共利益的成本为(C+c),如果共同合作,上位企业成本为C,下位企业成本为c。

对下位企业来说,上位企业如果选择积极策略,其支付为(r-c);而选择消极支付则不用付出成本,还可以享受上位企业积极支付带来的正的外部性,其支付为r。上位企业如果选择不进行支付,下位企业选择积极支付要承担全部成本。其支付为(r-C-c),但成本太高,收益很小,(r-C-c)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缺乏有效制度约束的条件下,上下级航空运输企业之中也存在集体行为的困境,导致公共利益供给不足。这一分析可以解释现实中,由于下位企业对于本企业提高营运效率缺乏动力,导致其潜在市场竞争作用无法发挥,公共利益改善不够。而上位企业一旦有能力与下位企业形成市场合谋,就有可能在市场行为中出现集体静默,消极不作为的现象。

四、结论

单个航空运输企业的理性选择并不能自发地提升社会效用,公共航空运输服务福利的产生要靠强制性和选择性的方式,一是强制执行;二是用奖惩机制来使外部性内化。我国航空运输企业集体行动的逻辑实际体现的也是企业个体理性和行业集体理性的矛盾。从企业个体理性出发,并不能保证自发地产生行业集体理性。而从企业个体理性走向行业集体理性,是一个行业规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也就是制度化的过程。

市场行为规制制度的实质就是以“集体行为控制个体行动”。所有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行为的共有原则是单个企业行为或多或少受行业集体行为的控制,这种对企业个体的行为控制,其目的和结果总是对其他的企业个体有益。有效的规制制度安排能对理性企业个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企业个体利益与行业集体利益相一致,从而为集体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做出贡献。

市场行为管制的核心在于避免垄断势力威胁和破坏性竞争。航空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必然追求实现规模经济,并实现显著成本优势,在成本具有强大优势的前提下,垄断者有可能对新进入者采取破坏性的竞争手段,以迫使其退出,损害社会福利。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民航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民航业寡头垄断市场特征的不断强化,民航运输企业的市场行为规制还应进一步推进改革,通过实现航空运输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建立激励性而非约束性的市场行为规制制度,完善政府对民航市场秩序和航空运输企业市场行为的管理体系。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应该设计一种既能够给予企业足够激励,又使企业不至于滥用相机抉择权的市场行为管制合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提高合同的激励强度,企业将努力降低成本,产生大量的超额利润,这些利润完全归企业所有,称为信息租金。如果要通过分享等途径减少企业的信息租金用于改善社会福利,则必然要降低合同的激励强度,企业降低成本的动机也会减弱。为了解决激励强度与信息租金之间的两难选择。管制机构应该在制定管制合同前甄别不同类型企业,消除企业消极支付的动机,设计一个“诱使其说真话”的机制。所以,可以考虑针对不同航空企业分别制定管制合同,即企业申报成本最低者将完全获得信息租金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安排将有效引导企业努力降低成本,积极改进服务效率,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费方域译:经济分析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72-73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8-50

[3]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192-195

[4]陈潭:集体行动的困境:理论阐释与实践分析――非合作博弈下的公共管理危机及其克服[J],中国软科学,2003,(9)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2

关键词:民航运输业;区域经济;模型;互动关系

民航运输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产业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大型的国际机场是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场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性作用。机场充分运用了自身的区位优势,构建了集纸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促进区域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和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

首先,区域经济对民航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民航运输业是建立在区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了人流和物流的发展,增大了客货运输需求。区域经济的产业机构直接影响着民航运输业的产业结构,民航运输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设施生产部门和能源部门支持的基础上,生活服务部门需要展现出辅助作用,促使民航运输生产工程能够实现对整体产业体系的依赖。区域商贸活动对民航运输业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区域间的商贸活动能够满足货邮交互和居民出行需求,推动了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其次,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航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民航运输业的发展会降低交通成本,带动城市形象、技术进步、经济产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民航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服务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民航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模型

1.研究方法。需要将经济效益评价作为民航运输业经济效益评价的重点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法、重力模型方法、凯恩斯乘数模型。其中投入产出法主要是指利用经济学原理,结合产业部门的技术经济平衡关系,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数量进行分析的方法,能系统的分析出产业体系部门经济数量关系。重力模型方法主要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对产业单位与机场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为提高机场的社会效益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凯恩斯乘数模型,主要是根据区域航空运输业的投资情况,来计算航空运输业的经济活动给区域活动造成的影响。2.研究原理。投入产出表需要将特定的行政范围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与区域外相关产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关系主要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诱发影响和催化影响。航空运输业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体化建设。3.模型构建。模型构建需要结合产业关联理论和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的建设方法,需要从宏观整体影响的角度出发,模型构建思路为:第一步,计算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的总影响,并分别计算出对区域外和区域内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第二步,制定出民航运输业投入产出结构,定位产业体系作用和类型。第三步,对产业关联影响的前向推动作用和后向拉动作用进行分析,细化产业结构和产业部门的影响规律。

三、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和产业分类。本文主要是对北京和上海在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对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产出表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主要将航空运输业分为航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两个部门。在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分析时,侧重结构特征分析。为了避免部门分类繁琐和结构特征不清楚带来的影响,将产业部门进行合并,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表1中显示北京和上海的民航运输业完全乘数在2005年和2015年处于增值状态,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总影响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和上海是的民航运输业单位产出对经济贡献持续提升,说明两地的航空运输业得到了持续发展,民航运输业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对跨区域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2.两地民航运输业对经济及产业结构影响分析。从两地民航运输业对经济及产业结构影响对比进行分析可知,民航运输业单位的产出对经济贡献得到了明显提升,促进了两地航空运输业的明显发展。民航运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带动了产业服务体系的稳定,促进了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需求和投入更具稳定性,产品和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影响运输业区域内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部门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充分利用航空运输业来完成生产活动。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由于民航业自身具有多种类服务,主要是围绕民航运输业的产品需求,来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产业链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大型机场的带动性作用,以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升级为契机,结合当地产业体系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民航运输业产业链,强化区域产业体系部门之间关联关系,促进民航运输业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本文以民航运输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论述了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对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民航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来论述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民航运输业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机场周边的区位优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民航运输业作为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服务部门,与其他产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对产业体系有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实现了对区域产业体系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作者:霍淳单位:烟台国际机场

参考文献:

[1]王恩旭,王立新.区域性中心城市民航运输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02:70-73.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3

新能源是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燃料电磁在国际上的一种通称。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再生性,被称为可再生能源。它是人类利用能源向新的形态过渡的能源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人类活动对大气的碳排放使得新能源再次受到高度关注。航空运输新能源,是指为航空器的飞行提供动力所需的有别于常规石化能源的新能源。生物能源成为航空新能源发展方向之一。生物能源之一即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中显著的优点之一是环保效益显著。生物渣燃烧时不排放二氧化硫,排出的有害气体比石油柴油减少70%左右,且可获得充分降解,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由于常规能源对环境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非常严重。而新能源作为一种对常规能源的替代能源,具有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一)基于全球航空减排的现实需求

据研究统计显示,航空排放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份额目前约为2%,国际航空的份额估计约占其中一半强,为1%左右。由于全球航空运输业整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这一比例还会在攀升。为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airtransportassociation,iata,简称“国际航协”)代表整个航空业向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从2009—2020年,平均每年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实现碳排放零增长;2050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0%”的三大承诺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航空运输的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从2005年起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由此带来航空运输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使得中国航空运输业正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二)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属性

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然是当今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能源。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中,煤炭所占比重为27.01%,石油所占比重为33.07%,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1.15%,三者合计所占比重为81.23%。据统计,世界石油储采比为45.7年,天然气储采比为62.8年,煤炭储采比为119年。目前,航空运输所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石油炼化而成的航空煤油、航空汽油。石油作为常规性的能源,具有污染重、不可再生的基本特性。航空运输业由于对石化能源的高度依赖性,每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都会对航空运输业造成重大打击。就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而言,国内能源主要为煤和石油。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石化能源需求巨大。据统计,中国所需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左右。这种对国际能源的高度依赖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国际局势紧张,世界各主要供油国加强对石油出口的控制,将严重地影响到中国航空运输业的能源供应。

(三)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航空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所依赖的能源主要就是石油资源。因此,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确保能源的可持续性供应。而常规石化能源有限性和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不能仅仅通过增加常规石化能源供应量,提高燃油效率,而且要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即新能源,使航空能源品种多样化,改善中国航空运输能源需求结构,才是根本出路。

(四)目前国际上航空运输新能源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根据目前民用飞机发动机情况,航空运输所需能源主要是通过石油提炼得到的航空煤油、航空汽油。而在减排压力之下,有的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新能源。这些新能源包括混合燃油、生物燃油。相对于传统的航空煤油、航空汽油而言,混合燃油能够降低50%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生物燃油的使用则可以降低90%的排放量。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多起利用生物燃油进行航空飞行的成功例子。例如,2009年1月7日,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完成世界上首次商业飞机生物燃油试验飞行;2011年7月,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airbusa321采用以麻风树油、亚麻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实现从汉堡到法兰克福的6个月正常飞行;2011年10月,法国航空公司的airbusa320采用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从图卢兹飞到巴黎;2011年10月,中国石油和Uop公司合作生产的航空生物燃油加载在国航的现役波音747-400型客机上,在首都国际机场成功执行验证飞行,航空生物燃料所需原料来自中国石油的小桐子原料基地,波音公司和普惠公司为试飞提供飞机及发动机方面的技术支持;2011年11月,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Boeing737-800采用以海藻油为原料的生物燃料飞行。尽管这些新能源在航空运输中的使用大多处于试验的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使用,但是却预示着航空运输界生物燃油时代即将到来。

二、中国发展航空运输新能源面临的现实障碍

(一)新能源技术的未成熟性

可以预见,新能源必将成为各国未来竞争的重要领域。如果中国能够在新能源研究领域抢占先机,就会在能源竞争方面赢得主动。目前,在航空运输新能源研究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差距并不大,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对航空运输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时间还比较短,对各种新能源的提炼加工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使得新能源的质量和数量距离航空运输业对其需求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二)新能源原料离规模化生产尚需时日

目前,所说的航空新能源,主要是指生物燃油和太阳能。生物燃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原料来源主要分为几类:一类是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制作而成的液体燃料;第二类油棕、黄连木、麻风树等油料林木果实制作而成的液体燃料;第三类是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制作成的液体燃料;第四类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这四类新能源原材料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来源虽然广泛,但是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供给状态,这对于中国未来航空运输新能源的批量化生产存在重大的障碍。太阳能就是将太阳发射的光和热转化为民用飞机所需动力的能源形式。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利用太阳能成功飞行的案例,但中国在此方面尚需加快研究的进度。

(三)航空运输新能源政策制度亟待制定

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新能源开发和使用对于航空运输的重要战略意义,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研究新能源发展的相关问题。但是,由于航空减排背景下的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关于促进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

(四)航空公司应用新能源所需的动力机制亟待建立

航空公司作为企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本质要求。同时,航空运输属于高空危险作业,要确保航空安全,必须有性能稳定质量优良的能源作为基本保证。由于新能源在技术上还不完全成熟,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像常规的石化能源那样有充足的保证。因此,航空运输对新能源的使用还存在一定风险。这已经成为制约航空公司使用新能源的重要障碍。同时,由于新能源在发展初期,开发投入巨大,成本较高。新能源生产企业投入到市场的新能源价格也相当昂贵。普通航油的出厂价是7277元/吨,而航空生物燃料的出厂价就要高达15454—21831元/吨。这对航空公司而言,要大量使用新能源,虽然在航空排放方面必然会大幅下降,但是新能源高昂的价格让航空公司大规模使用也不太现实。为此,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推动航空公司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使用新能源。

三、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路径探讨

(一)明确战略定位,做好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的顶层设计

战略是对客观对象的全局性长远性规划,对客观对象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只有明确而科学的战略定位才能为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清晰明确的方向,这对于加快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航空运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面临低碳减排的巨大压力。为此,必须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规划,才能使中国的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二)整合资源,加大对航空运输新能源的研发力度

目前,由于航空新能源还是一个新事物,国际上正在研究,国内的科研院所也在研究。但这些研究力量比较分散,由于种种因素,相关的信息难于共享,不易形成合力。从国内的角度看,应当立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对国内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拳头,加大新能源的研究力度,积极推动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三)国家统筹规划,加强航空新能源的原料基地建设

较成熟以外,还需要充足而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以保证新能源的规模化生产。这就需要有成规模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目前,中国在原材料基地建设方面刚刚起步,要建成规模还需要较长时间。这就需要国家加强统筹,针对不同原材料的来源特点,进行基地化建设,使这些新能源材料形成规模,为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加工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

(四)加强政策制度供给,构建良好的航空运输新能源政策环境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良好的政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航空运输业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在新能源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需要国家积极推动各方力量,加强对航空运输新能源政策的研究工作,推出符合中国特点的航空新能源政策,积极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够推动中国航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新能源法》,2007年了《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出台《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并且已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2010年前后,新能源争取占到能源消费的10%左右,战略定位补充能源;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战略定位替代能源;203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25%左右,战略定位主流能源;205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40%左右,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而在航空运输领域,2006年年初,民航局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到2010年民航单位产出能耗比目前下降10%左右,力争到2020年下降20%,达到目前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未来中国民航业减排设定了目标。

(五)建立航空公司新能源供给和使用的良性机制,引导中国航空新能源健康快速发展

首先,航空运输活动具有高度的风险,因此,政府和企业历来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如前所述,由于当前的新能源技术的不成熟性,大范围使用到航空运输活动中必然会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因此,航空公司出于安全考虑会优先选择常规能源如航空煤油、航空汽油等。其次,由于航空公司具有经济人属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选择能源类型的重要标准。由于初期阶段,航空新能源的价格往往高于常规能源。在此情况下,两相比较,航空公司大多倾向于选择常规能源。因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航空公司积极采用新能源。

(六)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推动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是新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全球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航空新能源将会成为未来航空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竞争点。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所面临的航空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发展航空新能源,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已经在成为迫切的需要。要发展中国的航空运输新能源事业,必须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研究和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合作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

四、结语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4

关键词:民航;政策扶持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民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对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载体和通道。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外向型经济比例越高的地区和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医药、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新兴产业越发达的地区。

研究明确民航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争取各级政府加强对民航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加快出台民航业发展扶持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民航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在对民航业基本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民航组织292号文件所确定的基本框架,民航服务对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四类影响和贡献。1、直接影响。主要是民航运输业本身创造的产出、增加值和就业进行分析,包括航空公司和机场运营、飞机维修、空管和直接为乘客服务的各类单位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2、间接影响。主要是民航运输业提供服务的相关行业,如航空燃油供应商、建造附属设施的建筑公司、机场零售商店商品的制造商有联系的工作,以及商业服务部门中各种各样的活动等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

3、诱发影响。主要是民航运输业从业人员(包括直接和间接)本身消费需求而引发的服务环节,如在零售商店、银行、住宿、餐饮等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4、催化效应。主要是我省民航运输业指航空运输对整个经济链中其他行业发生的影响,如促进对外贸易、促进旅游业发展、吸引投资等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其贡献价值。以盐城为例:2003年9月,韩国现代起亚集团决定在盐城投资建设“汽车城”,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开通盐城至韩国的航班。2004年4月,盐城市政府财政补贴3000万元开通盐城――首尔国际临时包机航班。2005年总投资68亿元的“汽车城”项目落户盐城。2010年,汽车年销售量33.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上缴税收29.73亿元,带动就业近5万人。与此同时,到2010年底,600多家韩资企业落户盐城,一个现代化的韩资密集区正在形成。另外,以2009年6月开通的盐城―香港航线为平台,盐城市的日韩港台招商突飞猛进,仅落户盐城的台资企业就有近700家。盐城市委市政府利用机场和航线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依托机场的催化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

(二)民航发展政策扶持现状

三、民航扶持政策措施与建议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结合我省目前民航业扶持政策现状,研究提出促进我省民航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与建议,研究重点是财政、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一)财税扶持政策

民航业的公益属性,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财税支持。在研究过程中,将重点对设立民航发展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开展研究。

(二)投资融资政策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民航业既是国家相关政策引导的主要方向,也是我省目前民航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需要对民航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三)用地供地政策

土地是机场及其设施构成要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一定范围的土地为依托。为保障机场建设项目和航空运输服务企业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需要对土地资源的获取、使用、经营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和建议。

(四)综合配套政策

主要从航空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市场开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临空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常露.民航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控制.中国民用航空,2002;3

[2]潘亿新.欧洲民航组织的财务管理.中国民用航空,2003;7

[3]何超凡,周峰,于淑香等.航空企业财务公司模式和发展战略.中国民用航空,2005;5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98-02

一、引言

1995年,按照教育部专业建设的要求,中国民航大学(前身是中国民航学院)的民航运输业务专业更名为具有普适性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专业,其行业特征逐渐淡化。例如,从名称上看服务面向都没有明确的所指,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尽管学生期待着分配到航空公司和机场工作,同时企业也存在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但是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人力资源部在招聘时又面临着招不到专业明确指向的所需学生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因此,民航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从理论上看,结合民航业的实际和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的特点,陈布科教授提出“专业平台专业(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宽口径培养。于剑教授分析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基于数学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基于经济学基础的社会科学课程、基于组织行为学的人文科学课程之间系统组合与优化”的学科特性,提出“以民航运输业为背景的‘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对航空运输产业管理学科和行业社会用人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模型,搭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平台。因此,从现实意义和理论方面,研究行业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有极强的迫切性。

二、民航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民航产业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通过前期对全国重要枢纽机场及重点航空公司的实地调研,发现在航空公司及机场运作过程中对本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规划发展部、企业管理部、地面服务部、候机楼管理部、安全质量部、市场部、客运部、货运部等,同时民航政府机关、科研机构、民航相关产业等对本专业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1)航空制造业市场,处于民航上游行业的航空制造业大约有50万的从业人员,按照国际著名飞机制造企业商务人员比例的1/6来计算,民航管理人才年均需求量约为8000人左右。(2)航空旅游销售市场,我国旅游业直接、间接的从业人员达6000万人,这方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有民航特色的管理人才。(3)本地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本地的机场、航空公司及相关产业、具有一定需求。另外,依据“拇指原则”,对于每100万旅客(工作量单位),机场支持了大约2950个全国性职位,2000个区域性职位,1425个子区域(sub-region)职位。以天津机场为例,按照规划,2013年,天津机场计划实现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2015年,实现16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支持该地区3.2万个职位,机场地区则可以支持近2.3万个职位。

三、特色鲜明的民航管理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发展规律、专业底蕴和所依托的行业需求,工商管理专业需明确体现民航管理特色。面向我国民航运输和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诚实守信,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扎实、系统掌握管理科学方法,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为航空运输管理,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企业从事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等管理工作,或在相关企业、行业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及相关院校从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并根据上述特色、专业定位构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型。

四、构建凸显专业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满足民航强国战略和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内外最新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对专业进行建设,为了凸显行业特色,该专业名称增加了特色名称,即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专业建设首先从专业的顶层设计抓起,顶层设计从了解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准确把握民航运输产业特征和管理学科特点着手,根据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模型,同步设计了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和以能力点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及以素质点为核心的课内外一体化体系,最后将这三个体系有机地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使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在明确了综合化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脚踏实地的改革。

1.特色鲜明的理论教学体系。对航空运输以及航空产业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增补、修改和完善,建立管理基础理论、航空运输经济、科学管理方法基a理论和方法课群,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机场运营管理、航空运输业务三大民航管理特色课群以及基于专业特色能力提升的民航运输实践体系,做到内容纵向不断线,横向不缺失,保证课程体系完整,专业特色鲜明。

2.四位一体”提升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行业院校特色建设重点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与企业联系紧密的特点,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促进教师实践、科研合作、学生实习、企业培训活动等的联动机制,加强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1)体现在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新教师入职后,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向,进行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实际问题。(2)要求教师必须主持或参与行业项目的科学研究,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3)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学校建立了若干个校外实习基地,实习采取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两种方式。(4)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行业相关培训,并且通过聘请校外导师的方式,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

五、建以特色促发展的制度体系

教学管理改革朝着系统化、实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专业特色建设效果凸显。

1.形成了教学质量的闭环管理。学院先后颁布了适用于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的人课匹配制度、课程组管理制度、课程大纲验收和反馈修改制度、教学规划化管理制度和集监控―反馈―改进为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专业逐步推开,做到了教学质量的闭环管理。

2.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制度。服务于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的发展,近年学院新增建设了数据中心、航空服务实训室、航空企业运营沙盘室、管理决策剧场(实验室)、案例实验室等。

3.毕业生质量跟踪制度和社会需求调研制度。一方面跟踪调查毕业生的质量,掌握企业鼓励和认可哪些方面,企业认为哪些需要改进,同时了解掌握新的社会需求。

这些制度的实施为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杯”大赛创造了条件。

六、结论

行业性院校发展要按照专业建设的规律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凸显专业特色为核心,通过夯实专业基础,打造专业特色,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学生既可以实现快速融入行业的发展,又具有持续的坚实后劲,从而使行业院校的专业焕发勃勃生机。中国民航大学经过近三年的特色专业建设,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天津市的品牌专业。

参考文献:

[1]陈布科,刘宝树,赵廷渝,孙宏.航空运输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72-73.

[2]肖国平,严新平,刘清,郭国平,王克,张庆年,范世东.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3,(03):52-54.

[3]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1,(06):129-130.

[4]于剑.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综合化改革的顶层设计[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05):27-33.

aStudyof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ofBusinessadministrationmajorofindustrialUniversities

―takingBaof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asanexample

ZHaoGui-hong,maChun-fang,JianGHong

(economicsandmanagementCollege,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tianjin300300,China)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6

关键词:航空公司;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第三方投诉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12-05

引言

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运输量不断增加,投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界定,投诉是指由于产品质量或投诉处理本身,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望,消费者向组织提出不满意的表示。而航空公司投诉则指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时,由于运输服务质量或者投诉处理本身,没有达到航空运输消费者的期望,航空运输消费者向组织提出不满意的表示。而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是指航空运输消费者向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的航空公司以外的组织提出的投诉。

传统意义上的投诉,由消费者直接向产品提供商或生产商提出,目的是表达不满并期望获得赔偿。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发生了变化,直接向服务或产品提供商投诉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在此情况下,出现了第三方投诉。对第三方投诉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国外学者研究投诉分类的文献中。由不满意引起的投诉有可能导致顾客采取进一步的行为,也可能不会。前者被称为“有作为投诉行为”,如离开、声明、向第三方组织表达不满等任何可能的行为,而后者则被称为“不作为投诉行为”,即顾客没有进一步采取任何行动,他们试图忘记不满意的经历[1]。Hirschman于1970年最先对投诉采取了这两类分类法[2],Day和Landon提出了一种两层次的等级分类方法。第一等级以有无作为依据,例如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第二等级以公开和私下为区别,例如向第三方组织和众多的观众公开表示不满,或者在家族范围内私下进行抵制。Singh,Holl(1985)和Rogers(1988)等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投诉分为五类,提出了第三方投诉的形式。而Scottw.Hanson、e.Swan和thomasL.powers(1996)则将投诉形式分为离开、声明和向第三方投诉[3]。Singh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各类投诉形式的具体比例,并将消费者市场环境下的顾客投诉反应分为四类:(1)离开类(占11%);(2)声明类(占37%);(3)负面口碑类(占21%);(4)第三方投诉类(占28%)。Dart和Freeman也将服务环境下的顾客投诉行为分为相同的四类,但比例不同,其中离开类占42%,声明类占33%,负面口碑类5%,第三方投诉类20%[3]。Debbiethornemcalister和RobertC.erffmeyer(2003)[4]调查了保险销售中的顾客投诉,分析了导致第三方投诉的营销行为,发现顾客采取第三方投诉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缺乏投诉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营销战略、销售人员或顾客的不当行为等,其中营销战略问题是造成第三方投诉的最主要原因。虽然采取第三方投诉行为的顾客为数不多,但这些投诉却有可能产生很高的诉讼费用,并严重损害公司的名誉。研究表明[1],顾客第三方投诉行为在下列情况下更容易发生:(1)认为商家最初提供的赔偿不到位,很容易联想到诉诸法律或求助于其他正规组织;(2)认为其他投诉方式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3)因投诉而心情高度焦虑;(4)对商业行为持消极态度(Duhaiminash,1979;Ursic,1983;Singh,1985;tipper,1997)。

但是,研究民航运输领域第三方投诉问题的文献,则非常少见。为此,结合中国2006―2010年的航空运输服务投诉相关数据,研究中国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问题,为中国航空公司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积极维护自身形象,赢得竞争优势,促进自身发展。

一、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基本现状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民航局网站公布的“航空运输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2006―2010年)数据以及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所得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是通过民航局运输司、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民航地区管理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受理的投诉的数据,是中国航空运输服务第三方投诉数据。鉴于研究范围,只选用关于对航空公司投诉的数据。从统计整理的情况看,近五年中国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呈现以下特点:

1.国内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率虽有波动,但总体逐步下降。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006―2010年这五年中,中国航空公司客运量分别为15890.73万人、18508.93万人、19187.01万人、23022.69万人和26698.6万人,而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分别为0.020?酃、0.014?酃、0.021?酃、0.010?酃和0.006?酃。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中国航空公司的旅客运输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航空公司的运输服务第三方有效投诉率从2006―2010年呈现波动的状态,2008年投诉量达到最高峰,然后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明显的波动性特征。

2.在中国航空运输服务第三方投诉总量中,对航空公司的投诉仍占主体。根据统计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0年,中国航空运输第三方投诉投效投诉量分别为397件、341件、550件、376件和243件;而对航空公司投诉的比例分别为80.6%、74.78%、76%、58.51%和68.72%。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中“对航空公司有效投诉”是指在中国境内提供航空运输服务而被投诉的航空公司,不仅包括对中国的航空公司的投诉,还包括少量的对外国航空公司的投诉。具体是2008年对外航的投诉有18件,2009年有1件,2010年有4件。为了考察在中国航空运输服务中,对航空公司投诉在整个投诉总量中的情况,所以在此将对外航的投诉也列入其中。从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近五年的航空运输服务投诉中,每年的投诉总量中,对航空公司的投诉均占到大部分,比例均超过50%,其中2006年对航空公司的投诉比例达到80.6%,2007年有所下降,但在2008年有所上升。但从总体来看,从2006―2010年对航空公司投诉的比例体现了波动性的特征,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3.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第三方投诉的投诉内容广泛,前五位的投诉内容相对集中。经研究统计显示,从2006―2010年这五年中,对国内航空公司的第三方投诉的内容总计涉及到航班问题、旅客服务、航班不正常服务、行李运输、售票差错、预定票务登机、超售等32项内容。2006年投诉内容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航班不正常服务(占50.63%)行李运输(占18.75%)、售票差错(占10.31%)、其他内容(占7.81%)、空中服务(占5%);2007年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航班不正常服务(占40.78%)、行李运输(占27.45%)、售票差错(占11.37%)、空中服务(占8.63%)、航班信息(占3.14%);2008年对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排在前五位的投诉内容依次为行李运输(占35.89%)、航班不正常服务(32.78%)、其他内容(占7.42%)、航班信息(占5.98%)、售票差错(占5.26%);而2009年的顺序则为行李运输(占39.09%)、航班问题(占27.73%)、预定票务登机(占7.27%)、旅客服务(占5.45%)和售票差错(占4.09%);2010年的顺序依次为行李运输(占34.32%)、航班问题(占31.14%)、预定票务登机(占12.57%)、常旅客计划(占2.99%)和超售(占5.9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投诉内容排名前五位的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集中在航班问题、航班不正常服务、行李运输、售票差错、预定票务登机、旅客服务、航班信息、常旅客计划、超售、空中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航班不正常服务(航班问题)、行李运输投诉内容从2006―2010年中均位列前一或前二,并且这两项内容所占对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内容的比例之和超过60%之多。这说明,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航班不正常服务和行李运输是航空公司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最容易被投诉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狠下功夫做好。

4.被投诉的国内航空公司覆盖面大,但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民航局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显示,2006―2010年,中国国内从事航空旅客运输的航空公司数分别为16家、23家、23家、25家、27家;而此期间,各年度被投诉的航空公司数分别为14家(占87.50%)、16家(占69.57%)、21家(占91.3%)、19家(占76%)和20家(占74.07%)。

从上表统计情况可以看出,2006―2010年,中国从事航空旅客运输的航空公司在逐年增加,被投诉的航空公司总量也呈现上升势头,但从被投诉的航空公司在从事旅客运输的航空公司的比例来看,虽有波动,但总体上是下降的。

5.各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的情况差别较大。经研究统计显示,从2006―2010年这五年中,2006年排名(按照降序)前五位的航空公司的投诉率(?酃)分别为0.064、0.038、0.027、0.024、0.024;2007年分别为0.187、0.04、0.032、0.027、0.024;2008年分别为0.457、0.264、0.108、0.041、0.038;2009年分别为0.118、0.1、0.06、0.045、0.027;2010年分别为0.089、0.042、0.022、0.014、0.011。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此处将具体的航空公司名称略去。

从以上统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2006―2010年这五年中,是中国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民航开放程度最大的五年,在此背景下,中国航空运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小航空公司,各年度投诉率排名前五的航空公司中,除了2006年度出现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国际航空公司,2010年出现上海航空公司这些成立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公司以外,其余的大多是规模较小、成立时间不长的航空公司。从各公司的投诉率来看,排在第一位和第五位的航空公司差距较大。这一个侧面说明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航空运输领域,中小航空公司要想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提高服务质量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6.年度第三方零投诉公司的数量在增加。经统计发现,2006―2010年这五年中,有的航空公司的第三方投诉为零。具体为,2006年中,有两家公司(东星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的公司总数的12.5%;2007年有7家公司(吉祥航空公司、大新华快运公司、奥凯航空公司、西部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东北航空公司、鲲鹏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的航空公司总数的30.43%;2008年为两家(奥凯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航空公司总数的8.7%;2009年有6家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吉祥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鹰联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航空公司的24%;2010年有7家(金鹿航空公司、西部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公司、大新华航空公司、东北航空公司、幸福航空公司),占该年度被统计公司的25.93%。

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2006―2010年这五年中,零投诉的航空公司数呈现上升趋势。这五年中,大新华航空公司和奥凯航空公司连续四年保持零投诉的优异纪录,值得称道。西部航空公司、东北航空公司、重庆航空公司各有二年的零投诉记录,成绩也比较不错。表明中国航空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航空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效果是明显的。在零投诉的航空公司中,不同航空公司的年度客运量也是不同的,这说明尽管都是零投诉,但是并不表明它们的服务质量完全一样。毕竟客运量越大,被投诉的可能性就越大。客运量大的航空公司要做到零投诉,其难度比客运量小的航空公司要大得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年中,作为中国航空运输的四大巨头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国际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中没有一家在单年度实现零投诉的突破,值得深思。也说明了在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旅客运输量急剧增加,中国大型航空公司要实现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创造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实现零投诉的目标,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来说,出现零投诉并不说明这些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就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在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评价中,投诉只是反映了顾客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极端不满的一种情况,也有可能存在很多旅客虽然对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不满,但却没有采取投诉行为的情况。美国消费者办公室(taRp)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对产品发现问题的顾客中,只有4%向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而另外96%的顾客不会投诉,但他们会向9~10人来倾诉自己的不满[5]。所以,零投诉的航空公司尽管在服务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决不能有松懈情绪而降低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二、中国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原因及影响

航空运输服务属于一项环节众多的活动。与此同时,它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因此,与其他行业的投诉相比,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原因。如前所述,航空运输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售票服务开始,到旅客到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包含了很多的环节,所涉及到人员众多,限制性的因素繁杂,只要在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很可能会招致消费者不满,进而发生投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的航空公司管理水平不一,服务质量也不一样,不同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期望和感受是不同的,当消费者的期望与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差距很大时,就会导致第三方投诉。

2.航空公司对投诉处理解决不力。航空公司在提供运输服务时,因为服务链比较长,服务环节比较多,总是做到完美服务,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发生消费者投诉也是难免的。但是,现在消费者可以投诉的方式非常多,既可以直接向航空公司投诉,也可以向航空公司以外的组织投诉。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向公司直接投诉,但却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往后的如果要投诉的话,他们一般都会向第三方投诉。目前,在航空运输服务领域的投诉中,消费者除了可以直接向航空公司有关部门投诉以外,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局运输司、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消费者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机构或组织都可以成为消费者发泄不满、解决问题之所。因此,如果说消费者选择了第三方投诉,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航空公司不当,使他们不得不向第三方投诉。

3.航空运输消费者自身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机会接受航空运输服务。但是,接受航空运输服务的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对航空运输知识并不熟悉,甚至不了解。由于航空运输活动属于高空危险作业,为了确保航空运输安全,所受的限制性因素较多,而当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运输规则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时,就会对航空公司的某些做法表示不理解,这时候就容易发生第三方投诉。另外,研究证实,消费者的个性特征也是导致投诉的重要原因,像那些自我肯定程度高,文化层次高的消费者比较容易采取投诉行为。Keng,RichmondandHan(1995)对新加坡的顾客抱怨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投诉的顾客往往更加自信、个性、与众不同、果断,反之,不投诉的顾客则更加保守、更愿意遵从社会规范和长辈的意见,风险规避[6]。航空运输消费者大多是具有较高经济实力或者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人,大多受过较高的层次的教育,自我肯定的水平比较高。如果在接受航空运输服务时,再对航空运输的规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发生投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

4.航空运输知识宣传不到位。在交通运输领域,安全是放到第一位的,航空运输作为高空危险作业的运输方式尤其如此。航空运输安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航空运输消费者在接受航空运输服务过程中有所了解并自觉遵守航空运输的有关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民航业虽然在民航知识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急剧扩大,但民航知识的宣传力度显得不够,不仅在航空公司的航班内,还是在机场范围内,商业气息有余,而民航知识宣传不足。由此,往往会给航空运输消费者留下“我付钱给你,你就得给我提供相应的服务,否则我就投诉你”这样的印象。事实上,像民航运输这样高度复杂的运输活动,要保证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水准,有时难度的确很大。例如,不可抗力导致的航班延误甚至航班取消,往往会使民航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如果航空公司服务不到位,再加上航空运输消费者缺乏必要的航空运输知识,发生第三方投诉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

5.航空公司对不正常航班服务不到位。与地面交通运输方式不同,航空运输受空域流量管制、天气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当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后,航班轻则延误、重则取消。航班延误或取消会给航空运输消费者的行程带来很大的不便,改变了出行计划、浪费了时间,造成糟糕的心情。这些不正常航班发生后,往往需要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但是,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场、空管、公司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相互配合不默契的问题时有发生。使得本已心怀不满的航空运输消费者的心情更加糟糕。这样,往往就会发生投诉。有的消费者对航空公司失去信任,只得把求助的对象转移到第三方,因此,第三方服务投诉就会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选择方式。

与航空运输消费者就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直接向航空公司投诉不同,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中,航空运输消费者直接避开航空公司,而向其他组织投诉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问题。这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一方面,第三方服务投诉扩大了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状况信息的传播范围,损害到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在投诉中,由于消费者没有直接面对航空公司,所以航空公司缺乏了消费者的直接反馈,对自身到底存在哪方面的服务质量问题并不能全面掌握,这就不利于航空公司自身改进不足。因此,难以从消费者的投诉中吸取教训以利自身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应对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基本对策建议

由于社会进步,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维权途径日益多样化。投诉只是一种维权的方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时航空运输消费者在接受航空运输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对航空公司心怀不满,并未直接向航空公司进行投诉,而是选择第三方投诉的方式。如前所述,第三方投诉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因此,在激烈的航空运输市场竞争中,中国航空公司想要赢得消费者信赖,就必须高度重视第三方投诉问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提高航空运输服务质量是前提。从前面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的航空运输量不断增加,但对航空公司的第三方投诉量却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航空运输质量总体上是处于提高的状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航空运输方式的费用相对较高,消费对它有着更高的质量预期。服务投诉是航空运输消费者对所接受的服务质量状况的直接反映。而第三方投诉则说明了消费者对航空公司的极端不信任和不满的状态。因此,提高航空运输的整体服务质量,是解决第三方投诉问题的基本前提。研究证实,预防问题的发生所花费的成本比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成本要少得多。由于航空运输的联动性非常强,因此,航空运输服务的各个环节应当高标准要求,狠抓服务质量,只有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第三方投诉的前馈控制,才能够从根本上预防第三方投诉的发生。

2.狠抓投诉管理是基础。研究证实[7],良好的投诉管理和服务修复能够增加顾客的满意度(andreassen2000,andreassen2001;DewittandBrady2003;Hessetal.2003;weunetal.2004)。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投诉管理和服务修复能够影响顾客的重购意愿、顾客信任、顾客承诺和长期关系(seeforexampleFeinbergetal.1990;mattila,2001;maxham,2001;SwansonandKelley,2001;DewittandBrady,2003)。航空公司服务投诉是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不满的直接反映。航空运输服务实践表明,保持一时的高质量服务,难度并不大,但要做到航空运输始终的完美服务,的确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航空运输所受的影响因素太多。投诉发生表明服务质量已经出现问题。虽然发生投诉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并非愉快之事,但是航空公司应当正视问题,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只有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认真倾听消费者的诉求,真心实意地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通过投诉解决把消费者的不满限制在航空公司和消费者的范围内。如果航空公司不能够正视自身的服务问题,不愿意为消费者解决问题,消费者就会彻底丧失对航空公司的信任,进而把问题的解决者转向外界,第三方投诉问题就会产生。因此,投诉管理是航空公司预防第三方投诉的重要基础。用马歇尔・菲尔德的话说就是:来买东西的在支持我;夸奖我的人在取悦我;投诉我的人在教导我,他们教会我如何取悦别人以便有更多的人光顾;心里不快而又不投诉的人在伤害我,他们连让我纠正错误、改进服务的机会都不给我。松下幸之助也说:在严格的要求下,才会有进步,这实在要感谢那些严格要求我的顾客。如果碰到的尽是美言有加的顾客,并不见得是好事,反而是有害的。社会的纵容,很容易使我们产生惰性,没有挑剔的顾客,我们也是不会长进的[8]。

3.加强航空运输知识宣传是关键。研究发现,航空运输过程中,航空运输消费者的投诉五花八门,总共包括32项之多。这几年中国的航空运输量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总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有效投诉所占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相当一部分投诉属于无效投诉。在无效投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运输的规定不了解所致。因此,民航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全方位地进行民航运输知识的宣传,让社会公众增加对民航运输知识的认知。尤其在机场、航空器内这些公众场所,更应当成为传播民航运输知识的重要场所。

4.建立航空运输投诉处理体系是基本保障。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应当把处理服务投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而不是当做临时的可有可无的工作。要做好服务投诉处理工作,就应当建立健全服务投诉处理体系,包括设立投诉处理机构、配备投诉处理人员、规范投诉处理流程、制定投诉处理规章制度和奖惩体系。建立健全完备的投诉处理体系,是航空运输消费者在接受运输服务时遇到的问题,及时通过航空公司的机制化解掉,这样,就能够尽可能的减少第三方投诉的发生。

5.加强与第三方服务投诉处理方的沟通。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表明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相当不满,而且又不愿意直接与航空公司接触。这样,容易导致对航空公司负面影响的范围扩大化,而航空公司还不知道自己的服务问题发生在哪。这对航空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处理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主体主要有民航局运输司、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消费者协会、民航地区管理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这些机构。这就需要航空公司从自身发展的战略高度,主动与这些相关的投诉处理机构建立投诉信息反馈机制,使之定期把航空运输消费者对航空公司服务投诉的信息反馈给航空公司,以便及时纠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结论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复苏,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民航运输的需求日益扩大,但同时对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在国内有高铁的步步紧逼,外有他国航空巨头的跃跃欲试,中国航空公司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从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狠抓服务质量提高,从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投诉管理、加强民航知识宣传、完善投诉处理体系,积极与第三方投诉处理方的沟通,认真做好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应对工作,才能够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赢得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冯青.国外顾客投诉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0):33-41.

[2]maricmarquis,pierreFihatrault,UnderstandingComplainingResponsesthroughConsumers’Self-ConsciousnessDisposition[J].psychology&marketing,2002,(3):267-297.

[3]ScottwHansen,JohneSwan,thomasLpoweras.encouraging“Friendly”ComlaintsBehaviorinindustrialmarkets-ReventingtheLossofCustomersandReputation[J].industrymarketingmanagement,1996,(25):271-281.

[4]Debbiethornemcalister,RobertCerffmeyer.aContentanalysisofoutcomesandResponsibilitiesForConsumerComplaintstothird-partyorganization[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3,(56):341-351.

[5]尤建新,杜学美,王艳.顾客抱怨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6]Keng,Kauah;Richmond,Daleen;Han,Serene,(2003),“Determinantsofconsumercomplaintbehavior:astudyofSingaporeconsumers”,JournalofinternationalConsumermarketing;1995,(2):59.

[7]melissaCunliffe,Robertplaintmanagementandtheroleofthechiefexecutive[J].ServiceBusiness,2008,(2):47-63.

[8]栾凤,董慧莲.饭店应对顾客投诉的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6,(4):81-83.

StudyonairlineServiceComplainttothethirdpartyinChina

LonGJi-li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tianjin300300,China)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7

航空运输;运输产品;aCSi;市场营销;顾客价值;顾客忠诚

近年来,通用航空作为航空运输业的组成部分之

一,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认可和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制定产业政策,引导和助推通航产业的发展,同时社会各方资本也开始涌入通航产业,广泛参与到航空器研发制造、飞行运营和服务保障等相关环节中。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还仅仅处于产业发展的快速成长期,远未达到成熟期,发展潜力巨大。根据2013年全球人均通用航空飞行器保有量对我国通航产业进行推算,我国未来通用航空飞行器的数量将达65000架,对比目前国内不足2000架的保有量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我国通航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营中却面临重重困境。空域使用的限制、基础设施(尤其是通航机场)建设的不足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都限制着通航产业的发展。但是,如上所述的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只有在中长期内通过政府引导、增加企业投入来逐步改善。现阶段,我国已有的通航企业更需要做的是练好自身内功,提高经营效率。笔者将立足于当前我国通航发展的形势,以通航运输产品市场为例,结合美国顾客满意指数模型(aCSi)对通航运输市场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一、通航运输产品现状一直以来,对于运输产品的定位一直局限在单纯的客货运输方面,将其视为公共航空运输的补充,并且认为通航运输是一种与公路和铁路运输存在竞争的交通运输方式。总体而言,这种定位在产业发展初期是正确和有效的,但是也恰恰是这种定位方式掩盖了通航相对其它运输方式的特殊性。当前通航运输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对于目标顾客的消费需求没有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研究分析不同的顾客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其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通航企业对于目标市场缺乏深入的研究,难以掌握目标顾客的真正需求,但很多时候恰恰是这种基本运输服务以外的需求能够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2.运营对补贴的依赖性较大,难以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当前,很多通航运输企业的经营严重依赖地方政府的补贴,经常是地方政府给补贴通航公司就飞,政府的补贴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这种脱离市场的短期逐利行为注定是难以持久的。3.产品种类单一,定价策略单一由于缺乏目标市场的深入研究,目前通航公司提供的运输产品比较单一,定价也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顾客只能通过价格比较来选择。当提供的产品不能契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时,很难获得足够的收益回报。

二、开展通航运输产品营销的必要性

考虑到近年来我国通航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现有通航企业亟需改变经营策略,提高经营效率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首先要对通航运输产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要明确一个通航运输企业如何融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生存下去,如何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是航空运输,通航运输对比大型公共运输航空在与其它运输方式竞争中往往具有独特优势。例如,通航运输市场经常是垄断的,没有同业竞争者,而且通航运输连接的也往往是偏远的或者交通不便的两地,在舒适便捷方面拥有其它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通航运输这些年来在很多地区一直不温不火,市场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部分旅客对于通航还不太熟悉,观念还仅仅停留在乘坐民航客机出行上;也可能是由于当前通航的出行难以有效满足顾客需求甚至也有可能是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性价比”较低,不够吸引人。依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美国质量研究中心开发的美国顾客满意指数模型(aCSi)(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顾客对于不选择通航出行的直接原因是顾客的满意度不够,从长远来看较低的顾客满意度也会降低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则是由顾客预期、感知质量和顾客价值等3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顾客预期与顾客的实际感知质量和顾客价值都呈正相关关系,高的感知质量也对于顾客价值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一个好的预期与高的感知质量、高的顾客价值,这3个要素共同作用带来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用户忠诚,也即重复购买以及潜在的宣传机会。而以往的通航运输产品作为公路和铁路运输的一种替代方式在竞争过程中这3方面都很难令人满意。而公共运输航空公司在与铁路、公路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的经验则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京沪空中快线”、“京蓉空中快线”等通航服务产品,其本身既是产品,又是宣传标示。这些产品具有的高频率、高正点率、手续快捷便利、优质空中服务等特性,尤其受到这些航线上最重要的旅客(即商务旅客)的欢迎。这些产品的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目标性强,无论是顾客预期、过程实际感知质量和最终的感知价值与替代产品相比都极具优势,大大增强了目标市场上航空运输方式的竞争力。所以,短期内通航的客货运输要想有所提升,必须学会做好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工作。

三、通航运输产品开发与效益分析

通航运输产品的开发,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对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流动的规律都要进行深入分析和市场预测。通航公司通过对比替代产品和当前提供的服务,寻找出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要大胆地对服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挖掘并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吸引新的用户选择通航出行。通航公司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多种多样的运输产品。笔者以面向旅游市场的产品为例来说明通航运输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变化分析。首先,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初期通航公司就应该广泛联系相关主体,抓住特定市场上旅游与航空飞行的结合点,加强宣传力度,提出区别于以往的新概念,帮助目标顾客群体提前发现价值所在。例如,对于游客来说,通航飞行不仅仅是一种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更是一次全新的、令人期待的空中观光之旅。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通航公司应该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规划更适合于观光的飞行路线和飞行高度,筹划适宜的空中活动,其目的是让游客感受到空中之旅“物超所值”,甚至带来超出预期的愉悦感受,让飞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位移服务,而真正成为旅游中一个有意义的环节。这样的通航运输产品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航飞行了,它更与当地的旅游市场相结合,也有了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旅游公司深度融合的基础和条件。其次,凭借前期的基础和条件,通航公司更容易在飞行之外的环节取得价值提升。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会欢迎一个对旅游市场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通航公司,旅游公司也会很乐意将空中飞行纳为其自身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这样,在飞行前和飞行后的相关环节,不管是旅客和货物的征集、运送、衔接,还是市场的推广和与服务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第三,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将会带来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升,并最终会为通航企业带来新的客源。有了更多的客源,通航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航班的频率,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座公里成本会因为固定成本的摊薄而下降,这就使票价有了下降的空间。票价下降,顾客价值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飞行前阶段新产品因为设计、宣传和新概念的打造目标顾客对于产品产生更好的预期,而原来的运输产品则因为其特色不明显,性价比较低而难以形成高的预期,影响了顾客价值的提升。横轴2点代表飞行阶段价值的变化,这一阶段是质量感知和价值传递的主要阶段,新产品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产品内涵将产品的价值传递给顾客,而原来单纯的运输服务则提升不明显。横轴3点代表飞行结束以后价值的变动趋势,新产品后续的关联服务使得产品的内涵得到更大的丰富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而原来单纯的运输服务到此就结束了,其对于顾客的影响将迅速下降。横轴4点则代表服务结束后未来价值的变化趋势,无论是对重复购买的期盼还是口碑传播过程都能强化提升顾客价值,而普通的运输服务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的。从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产品在顾客预期、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等3个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也促进了顾客满意度的提升,进而提升了顾客忠诚度。其中,新的价值曲线不仅完全超过原来的曲线,而且两条曲线有着分别向两个不同方向变化的趋势,新产品更容易形成良性循环,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理,对于其它市场,如通勤产品的开发可以通过提供更加灵活的出行选择,更便捷地通过两端衔接服务以及更合理的票价来打造出行的新概念,以吸引更多的通勤市场上的旅客。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8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多式联运;思路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

交通运输对于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有五次浪潮,即海运、河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已经进入第五次浪潮由航空运输驱动产业发展的时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是全新的,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来遵循,只有自己摸索前进。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突破,得到发展,使试验区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龙头。

在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便成为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任务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承担着提升内陆新兴经济区域前进发展的重担,也将会成为郑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地带甚至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龙头。产业以发展高层次的产业,增强创新能力,充足市场活力,做好质量效益是其产业发展方式。同时其经济运行模式是五个注重,它包括内涵、融合、高端、创新、开放,这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运行模式。

一、多式联运的分类

多式联运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互相衔接、转运一起完成的复合运输方式。因为不同的原则,比如组织方式、体质的不同,多式联运有许多的分类形式。但主要是分为协作式与衔接式这两种多式联运方式。

(一)协作式多式联运

两种或者及其以上运输方式的企业,依据既定一致的规章或者双方商议的规则,一起把货物从接货点转移运到已定的交货点的运输方式被称为协作式多式联运。

目前我国货物的联运基本是采用协作式多式联运这种运输方式。这种联运方式似使得每个承运人都有着两个身份。他们对于发货人而言,是共同承运人。因为只要是参与了联运的承运人都可以接受发货人或者托运人的发货托运申请,还可以接收货物,签署全程的运输证明单据。签订运输合同的人,即代表所有承运人的人,对每一个参与联运的承运人都具有约束力。所以每个承运人都和发货托运方有着运输合同的关系,他们共同承担责任。而另一方面,每个承运人都有自己要负责的区段工作内容。开始区段的承运人接收货物,签订单据,保证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后续的不仅要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还有负责运输衔接,保证后面阶段的承运人顺利安全无风险的接到货物。最后的承运人要负责的就是把货物交给接货方,以及货损货差的核对,索赔等情况的处理解决。这样看来,每个参与联运的承运人除了都有义务承担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组织工作,还要依据规章或双方约定的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合理分配利益。

(二)衔接式多式联运

衔接式多式联运是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组织的两种及以上的运输方式的企业进行的把货物从接货点转移到既定的交货点的运输。这种联运方式是把运输组织工作和实际运输生产分离开了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持有国家有关部门核准颁发的许可证书,可以自己承担一切责任的人,由他来组织运输全部过程,而每个区段的承运人仅仅需要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因为衔接式多式联运独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特点,所以这种运输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被广泛的采用。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多式联运发展思路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要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国家对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根据战略要求和国家的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要重视下列问题:

(一)瞄准高端突出特色发展潜力,构建航空港区现代产业新体系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现代的经济发展已经转为以智慧交通、数字化和新的商业模式为基础的竞争发展体系,这对试验区要进行跨越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最难得的机遇;当然我国政府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也是给予了强大的后盾支持。试验区的发展条件充分,有助于顺应技术、信息的发展需要,来增强创新能力和构建信息化,以便于搭建以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行业的综合试验区。这将会是中国的新的和世界发达地区,高科技前沿的沟通联系的通道平台。

1.航空物流产业方面

发挥郑州机场的地理区位优势,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建立一个立体的网状体系,使得航空、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综合联系。构建以国际国内航空中心枢纽为中转站、直通点相结合的航空物流产业网络。同时,网状的物流发展会使得物流过程似乎变得更为复杂、不清晰,所以也要注意航空物流发展的智能化,人性化,把物流过程清晰明朗化。

2.高端制造业方面

发展有技术含量的、附加值大的、产业可控的、资本投入高回报大的、带动能力也强的高端制造业。这便是要依靠高新技术、高端设备的竞争优势发展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新化、智能化的以临空产业为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生物医药基地、新媒体出版等,以基地的核心点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再由链条线发展实现实验区结构性产业的集聚面。

3.现代服务业方面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更多的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有机融合,重要且必要。电子信息类产业可以与服务业进行绑定融合,通过现代服务业来引导推动产业的发展。娱乐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保持延伸性的融合,不仅能直接给参与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给相关产业带来商机。

(二)构建创新平台,增强创新活力,给予试验区支撑新优势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粗放式向绿色节能的经济模式转型,绿色节能,信息科技的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很大。这逼迫着企业开始由传统行业向新兴产品、新兴科技升级,而升级过程中,缺了创新,便是陷入沼泽里,动弹不得。在周围企业的高速创新发展中,自己举步维艰。所以试验区内要重视创新,以创新驱动能力为依托来增予试验区的活力。临空经济依托于航空区的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陆空结合的交通,有利于构建由航空物流、高端技术产业基地、旅游休闲为主的经济形态,促成自主创新的体系形成,是试验区发展的关键重点。在试验区加大投入促进技术创新的联盟建立,建造创新型的产业集聚面、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实施科技项目、技术提升发展、试验区发展前进道路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创新科研新项目要给予支持,放宽政策,简化程序,来促进科研发展。

(三)探索创新,大胆先行先试,为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现如今的被划为重点的特色园区还只是初步发展的阶段,产业分散、不够集聚,层次低下,特色不够出彩;机制规定都不能切合试验区的发展要求,管理体制、发展机制死板木讷,还需要完善,高科技的人缺少,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还需要加强。试验区的优势不够明显,不足以吸引资金投入,人才涌进,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开始发展试验区,使试验区体现它本身获批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真真正正的认识到建立试验区的意义所在,积极推进扩大对外开放,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推动创新。

1.引智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发展科技、实施科技、落实科技成果的还是要靠懂得高科技的高端人才。引智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吸引人才,给予倾斜政策。实施普惠性政策吸引人才来豫发展献智;针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建立核心技术的创新探讨团队;对于引进的科技人才团队优先建立研究中心,还有他们申报的科技性的创新项目优先给予批准,并提供大力支持。二是加强对外开放,交流学习。实验区要主动向外开放,与外相交流,加强与国内各地区以及国际上的联系,互相学习交流以促进创新的传播发展扩散。三是自己制定培养高端人才的计划。该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可以设立与之相关的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向试验区输送。

2.投入方面

政府要加大对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投入,支持交通项目的建设,支持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对于拓宽航线网络,开辟新的客运货运航线航班,机场使用费减免等给予补助。对航空公司、客运企业等开拓市场的有关单位给予奖励。给在郑州新国际机场集散货物的公路运输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这些奖励、补助的发放要简化程序,及时的实现。大力的扶持科技的创新项目、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努力提高试验区的综合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使试验区在科技金融上能够灵活自如,帮助有能自主创新的企业突破融资困难等问题。

3.税收政策方面

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对于实验区地方收入实行全留的财政激励政策,按照体质规定集中收入来全部用于补助实验区,由实验区按规定来使用。债券资金等分配也都向实验区倾斜。实验区也要切实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同意把职员“五险一金”发放,设备的采办等费用加入扣除的范围

三、总结

交通运输对于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有五次浪潮,即海运、河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已经进入第五次浪潮由航空运输驱动产业发展的时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是全新的,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来遵循,只有自己摸索前进。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突破,得到发展,使试验区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龙头。

[参考文献]

[1]孙明,王学锋.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凌峰.机场多式联运之国际经验[J].中国民用航空,2013(8)

[3]剑秋.上海航空港定位亚太地区枢纽港[J].国际市场,2000(11)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9

关键词:航空物流链;效率;机场货站;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56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viationlogisticsisanimportantpartofthelogisticsindustry.thegroundprocessingofthegoodsdeterminestheoverallefficiencyofaviationlogistics.itpresentsasimplifiedoperationmodelofaviationlogisticschain.itisconsideredthattheairportcargoterminalisakeypartofthegroundprocessingofgoods,andusesthemethodofgametheorytoanalysis.itisconcludedthatthesingleairportcargoterminalislackofefficiency.accordingtotheanalysisconclusion,itissuggestedthatimprovetheoverallefficiencyofaviationlogisticschainfromthree:oneistheairportcargoterminalneedstobreakthemonopoly,toplatformmanagement;thesecondistheairportcargoterminalbusinessstrippingwithoutsourcing;thethirdisbyairfreightorairtransportenterprisestoparticipateintheairportcargoterminaloperation.

Keywords:aviationlogisticschain;efficiency;airportcargoterminal;gametheory

1航空物流概况及相关研究

近年来,航空运输业因为速度快、线路直接、服务安全等优势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中国运输业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较2011年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而民航货运量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由2010年的0.0563亿吨缩减为2011年的0.0558亿吨,再到2012年又减少了2%,总量缩减为0.05亿吨[1]。以上数据表明,在中国航空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航空货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空运成本较高固然是制约航空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然而针对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时间成本的货物运输来说,如何提升其运输效率才是关键的问题。据统计,航空货运中90%的时间花在了货物的地面处理上[2]。由此可见,怎样提高货物地面处理的效率,又是提高整个航空物流产业链工作效率的关键。

机场货站是航空货物地面处理的重要一环,在整个航空物流服务链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国内研究航空物流服务链的文献中,就有涉及到机场货站的相关研究:魏然(2007)提出航空物流服务链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货物按照“货主―货代公司―机场货站―航空公司―机场货站―货代公司―收货人”的方向流动,以这一物流链模型为基础,航空物流行业的一体化应当以航空运输企业为核心,航空运输企业要更多的投资机场货站,提高货站环节的工作效率[3]。钟波兰(2011)则认为航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整合应当以货代公司为核心,理由是货代企业离消费者最近,掌握了更多的资源信息和航线网络信息[4]。她与魏然提出的整合模型,都没有涉及机场货站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权分配,所以不能解决机场货站在物流链中的瓶颈问题。此外,徐刚(2008)提出了机场货站的战略定位,认为机场货站应当与机场客运部门分离开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部门存在。他提出应当打造“中性货站”,并且提出了设立异地货站、开展货物中转业务等创新模式[5]。王力(2009)在“中性货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应当由航空公司建立货站,并且统一服务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2]。

由上述可见,研究航空物流服务链的相关文献中,往往把机场货站作为航空物流链中其他几类企业的附属企业或者配套企业进行研究,所以机场货站作为独立环节自身存在的特性和问题又很少被注意到;而以机场货站为主体视角的研究中,又缺乏对于机场货站和航空物流链其他环节关系的探讨。

2航空物流链中货站存在的问题

多数的机场货站都由机场当局管理和运营,机场类企业与航空运输公司不同的是,各地的机场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运作流程,这使得货物在机场货站的地面处理缺乏有效监督。同时,航空公司、航空货代公司、机场货站三者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导致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互相博弈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航空物流链整体效率的提高。

为研究机场货站的功能,本文建立一个航空物流链的一般运作模型。此模型将航空物流核心板块进行细分,重点描述航空物流链中航空货代、机场货站以及航空运输公司的关系。参见图1:

图1中实线箭头表示货物的流通方向,虚线箭头则表示信息的流通方向。从委托的角度说,航空货代公司是此模型中的委托者,而航空运输公司和机场货站都是者。机场货站在此模型中提供货物的收运、储存、分拣、装载、装卸机、货物清关等服务;航空运输公司一般只提供飞机舱位以及空中运输服务。从此模型中可以发现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假如货代公司都是作为竞争性物流企业的形式出现,那么其服务质量可以是有保障的,简言之这种有效率来自于服务水平不同的分包商之间的竞争性博弈[6]。所以模型中货物地面处理的效率问题都集中在机场货站,机场货站是航空物流链的瓶颈之一,是否能提高其效率关系到整个航空物流的效率。而且在过程1和过程2中,同一货物的委托人往往是同一家航空货代,承运人也是同一家航空货运公司,但是负责地面处理的却是两家机场货站,货站a和B之间一般不存在竞争关系,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模式。例如,不同货站对货物的包装标准可能有不同要求,由于包装标准不同导致的货物滞留就会影响地面处理效率。

二是从信息沟通的方式来看,首先同一单货物在过程1与过程2中的航空货代公司都是同一家货代公司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机构,在信息沟通上有公司内部的沟通反馈机制。其次货代公司与航空运输公司也存在沟通与双向选择机制。唯一缺乏有效沟通的是涉及到机场货站相关的业务往来:过程1中货代公司将货物转交给货站a,领取发货凭据,之后货站a便不再有义务通知货物的流通动态;发货的货代公司会告知异地的货代分机构已经发货,如果过程2中的货代公司作为收货方想获知货物的流通动态,只有向货站B提出查询,而货站B与货站a以及航空运输公司都不属于同一企业,企业外部的沟通方式就会显得无效率。另外,航空货代公司往往与航空运输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航空货代公司能及时掌握航班和舱位信息,但是航空运输公司实际上只能负责货物在飞机上的运输过程,只要飞机一落地,任何的货物相关工作都将转由机场货站操作,航空公司自身与机场货站的沟通也是有限的。假如涉及到中途转运,三家机场货站之间的低效沟通就会暴露无遗。例如,想通过不同机场货站的互相沟通找到货物遗失缺损的原因,需花费大量时间。即使如此,任何一家独立的机场货站也都不会有动力去建立健全的互相协调沟通机制。

3航空货代与机场货站之间的博弈分析

从委托的角度,委托人货代公司会与人机场货站以及航空运输公司之间产生博弈行为。考虑到航空运输公司不涉及货物地面处理环节,因而本文主要分析航空货代与机场货站之间的博弈。为方便博弈模型的建立,做出如下假设:

(1)假设同一地区采用航空运输的货代公司有很多个,而一个机场只存在单一货站,并由机场当局负责运营。任何货代公司若需要采取空运的方式运送货物,必定由机场货站提供安检、搬运、短期储存、配载、装运等服务。

(2)假设只要价格合理,存在足够的货运需求。这样货站的经营收益主要由自己的经营决策决定,不依赖于航空物流链中的其他部分(实际情况也大致如此,机场或者货站的收益相对于货代和航空公司波动更小)。

(3)假设货站经营收益来自于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货站对于单位货物提供服务收取的费率r(rate),另一个是货站对于单位货物周转和操作处理的速度即运作效率e(operationefficiency)。同单位的货量收取的费率越高,货站的收益越高;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每天能进入货站运转的货物数量越多,即运作效率越高收益越高。

(4)假设货站单位总成本是运作效率e的函数Ce。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更高的运作效率意味着更多的可变投入,例如员工、机械设备、场地占用的增加,并且这些投入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因而单位总成本先减后增;第二个是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更高的运作效率意味着更大概率的货物遗失或损坏,风险成本增加,因而运作效率增大后成本递增的速率加快。故Ce为先减后增的凹函数。

这个点位于双方效用的契约曲线之上,这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由此可见存在r和e均大于原均衡r*和e*的点。这表明了,如果航空货代公司可以对不同运作效率的货站进行选择,那么谈判的结果将会使航空物流链地面处理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4结论与建议

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篇10

关键词:鸟撞适航条款FaaeaSaCaaC

中图分类号:V2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47-03

B撞是一种突发性和多发性的飞行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灾难,直接威胁到空勤人员及旅客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随着全世界范围内鸟类种群和飞机航班数量的增长,鸟撞事件对民航业带来的威胁日益突出。针对鸟撞问题,世界各国适航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适航标准在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增加飞机对鸟撞的抵抗能力。

随着我国大飞机计划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我国运输类飞机的适航审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国具有条款修订能力。但是我国民用飞机型号设计和制造经验相对缺乏,对民用飞机鸟撞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鸟撞适航规章的建立和修订是跟随美国对应的适航规章而形成的,鸟撞条款修订方面缺少经验。研究分析欧美鸟撞适航条款及其修订背景,对我国未来鸟撞适航条款的修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金镭等[2]介绍了欧美运输类飞机鸟撞适航规章的内容和差异。张柱国等[3]概述了欧美运输类飞机鸟撞适航规章的演变历史。该文根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比了国内外鸟撞适航条款的差异和存在的原因,通过收集的修正案等历史文件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鸟撞适航条款的修订背景及其修订依据,并跟踪了目前国外鸟撞适航规章的修订趋势。

1国内外鸟撞适航条款差异

民用航空器适航规章给出了航空器的最低安全标准。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大民用航空器适航规章体系,分别为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aviationadministration,Faa)的联邦航空条例(FederalaviationRegulations,FaRs)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uropeanaviationSafetyagency,eaSa)的审定规范(CertificationSpecifications,CSs)。电子联邦法规网站提供了最新的FaRs规章,eaSa的适航规章也可以在其官网上获得。中国、巴西等其他的主要飞机制造国家使用的是Faa的适航规章,这些国家的适航规章与Faa适航规章存在的差异为度量单位上的区别。对于大型运输类飞机,美国的适航规章FaR25部中的25.571条损伤容限、25.631条鸟撞损伤、25.775条风挡和窗户等对飞机的抗鸟撞能力提出了要求[4]。目前在eaSa的大型飞机审定规范CS-25中对运输类飞机鸟撞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5]。鉴于中国、巴西等其他主要飞机制造国家使用的适航规章与Faa适航规章相同,该文研究分析Faa和eaSa的鸟撞适航条款的差异。

对于大型运输类飞机,Faa与eaSa的鸟撞适航条款都主要集中在适航规章25.571条损伤容限、25.631条鸟撞损伤、25.775条风挡和窗户等条款上。但eaSa和Faa鸟撞适航条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区别主要存在于25.631条鸟撞损伤中,Faa的适航条款FaR25.631条和eaSa的适航条款CS25.631在适用范围和鸟撞重量等关键要求上都存在着不同,见表1。Faa曾成立一般结构协调工作组(GeneralStructuresHarmonizationworkingGroup,GSHwG)试图协调FaR25.631和JaR25.631(现为CS25.631)的内容,但是由于在“鸟的质量”和“减速”的观点上双方存在分歧,所以最终没有达成统一意见[6]。从25.571条损伤容限来看,Faa在全机结构损伤容限的要求基础上,对飞机尾翼结构的抗鸟撞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25.775条风挡和窗户上,目前Faa和eaSa的鸟撞适航要求是相同的。但是有文件表明针对目前驾驶舱穿透事故,Faa认为25.775(b)款,要求的4磅鸟以及Vc撞击条件可能不太充分,建议提高鸟的重量要求。eaSa却认为当前的4磅/Vc要求是充分的[7]。

2国内外鸟撞适航条款修订背景

2.1Faa鸟撞适航条款修订背景

作为世界上适航的权威机构,Faa很早就意识到鸟类对飞机带来的风险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提高飞机对鸟撞的抵抗力。Faa对于适航规章的制定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通常在最后的修订案文件生效之前,Faa会拟议规定通知(noticeofproposedRulemaking,npRm)向各界征求最后的修订意见。通过对Faa鸟撞适航条款制定背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鸟撞条款的内容及含义。Faa在线的规章和指南电子图书馆提供了FaRs细节改变的历史,其中包括最终的修正案文件和相应的npRm文件。该文收集并分析FaR25部中鸟撞相关条款的修正案,研究给出鸟撞适航条款FaR25.571、FaR25.631、FaR25.775的修订历程及修订依据。

2.2FaR25.571条结构的损伤容限和疲劳评定修订历程及修订依据

FaR25.571条款经过了多次修订,其中跟鸟撞适航条款相关的有3次修订,对应的修正案分为是FaR25-45、FaR25-72和FaR25-96。

在FaR25-45修正案前,申请人只需表明飞机结构的关键结构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或足够的破损安全强度。但是飞机的使用经验表明,根据原适航标准设计的飞机结构仍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裂纹、腐蚀或意外损伤。随着断裂力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和一些航空事故的分析总结,人们在飞机结构上提出了损伤容限结构设计思想。1976年Faa运输类飞机疲劳评定修正案全面修订了25.571条。Faa认为有必要将运输类飞机的结构设计成能抵抗鸟体或从螺旋桨等高速旋转机械飞出的碎片的冲击。其中对损伤容限(离散源)评定的要求:Faa决定对运输类飞机增加鸟撞、风扇叶片、发动机和高能旋转机械碎片等离散源损伤评定要求。要求飞机在遭受撞击后,能够承担飞行中的预定静载荷,并且能够安全地完成飞行任务。修正案中提到有评论者认为该条的要求和现行的FaR25.631和FaR25.775不一致,建议它们保持一致。Faa认为这个建议可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当时没有足够的信息可以支持这样的修改。

1990年,修正案FaR25-72正式生效,该修正案的目的是让FaR25部能更加适合中小型运输类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根据审定实践,FaR25对中小型运输类飞机较为严格,且取证周期长、费用高。为此Faa研究修改FaR25部以便适合中小型运输类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此次修订更改了FaR25.571(e)的非包容性撞击要求。FaR25.571(e)(1)原本要求在最高到8000英尺高度上,在可能的运行速度下,承受4磅鸟的撞击;现在明确的规定以海平面Vc速度来进行撞击,以便和FaR25.631和FaR25.775条的鸟撞要求相协调。

1998年生效的修正案FaR25-96中对原来的鸟撞要求有了一个新的定义。FaR25-72为了协调其他鸟撞标准,该条款修订为“在海平面Vc”。但在此之后,有飞机制造商企图绕过条款的安全意图,采用一个较低的海平面Vc。为此,修正案FaR25-96将FaR25.571(e)(1)进一步修订为“相对速度取海平面Vc或8000英尺高度0.85Vc,两者中较严重者”。

2.3FaR25.631条鸟撞损伤修订历程及修订依据

运输类飞机经常与候鸟发生撞击。1962年一架“子爵号”飞机在大约6000英尺的高度巡航飞行时,与一只天鹅(12-17磅)相撞,撞击造成了飞机左侧水平尾翼和升降舵的损伤,最终飞机在失控后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之后Faa对当时已有的鸟撞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统计结果,Faa认为可能撞击飞机的鸟的重量上限为8磅,超过8磅重的鸟撞情况是很少发生的。Faa通过修正案FaR25-23增加了FaR25.631条,对飞机尾翼结构提出了抗8磅鸟撞能力的要求,同时明确表明为了提高关键操作系统设备的抗撞击能力,应该对其进行加强结构设计。FaR25.631的鸟撞要求仅适用机尾翼,不同于风挡等其他结构,因为已有的飞机服役经验表明,FaR25.775条中对于风挡鸟撞的要求是合理的,另外,现有机翼结构设计也完全可以满足鸟类撞击的要求[8]。

2.4FaR25.775条风挡和窗户修订历程及修订依据

FaR25.775条风挡和窗户中对于鸟撞的要求是在FaR25部最初l布就存在的,对应的修正案为FaR25-0。在一些飞鸟穿透风挡造成机组受伤的事件发生之后,为保护飞行机组人员和关键设备仪器的安全,将1.8kg鸟撞要求纳入民用航空规章(CivilaviationRegulation,CaR)CaR4b.352条中,后该条演变为FaR25.775条。

2.5eaSa鸟撞适航条款修订背景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前身是欧洲联合航空局(Jointaviationauthorities,Jaa),Jaa是由欧洲一些国家的民用航空局组成的。20世纪70年代,Jaa以各成员国的适航法规和各组织研究结果为依据制定了联合航空规章(JointaviationRequirements,JaR),其中就包括对鸟撞问题的要求。在JaR首次颁布以前,欧洲部分国家已经制定了多个不同的航空器审定标准,如英国民用航空局Caa的BCaR,法国民用航空总局的DGaC,德国航空局也有自己的滑翔机规章。1992年1月1日,JaR成为欧共体规章的一部分,它主要借鉴了英国BCaR的适航标准。因为适航标准不统一,多年来Jaa和Faa开展了协调化规章过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一定差异。欧盟成立后,Jaa逐渐转变为eaSa,eaSa全面接替了Jaa的职能和活动,JaR也发展为适航规章CS,现行CS-25大型飞机适航要求就源自JaR25部。其中CS-25.571、CS-25.631、CS-25.775中对运输类飞机鸟撞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自从CS-25制定以来,已经过了多个版本的修订,其中与鸟撞要求相关的修订有3次,但是都是描述文字和验证方法的细微改动,具体的鸟撞要求未作改变。

2.6CaaC鸟撞适航条款修订背景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制定于1985年,得益于运十研制的成功经验,中国适航当局决定技术上完全遵照国外已经普遍采用的、成熟的适航规范,以美国FaR25部为蓝本编制我国的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实现与国际规范完全等效[9]。为保持我国适航标准与国外适航标准在安全水平上的一致性,促进我国民族航空工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民用航空管理局(Civilavi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CaaC)在推出CCaR-25部后,通过全面参考和学习美国的修正法案,也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其中,鸟撞适航条款的修订也同样是跟随美国对应的适航规章而形成的。

2.7鸟撞适航条款修订趋势

现行飞机的设计、制造和审定标准是40年前制定起来的。自从这些标准制定以来,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大型鸟类数量急剧增加。然而,无论是设计标准还是制造标准都没有改变以应对新的威胁。最近的鸟撞事件导致了许多飞机严重损伤,这意味着有必要针对鸟撞问题做出改变。从2003年以来,针对鸟撞事件,加拿大和美国陆续对飞行规则进行了修订,禁止飞机在低于10000英尺处高速飞行。与加固飞机结构相比,通过采用操作策略和规章来降低鸟撞能量从而限制鸟损伤是一种更快、更经济的解决方案[10]。

此外,某些对航空业造成很大的威胁的鸟类(如加拿大雁)已经适应了城市环境,这些鸟类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这使得鸟类袭击机场的风险更大了[11]。由于航空业和大型鸟类数量关系紧密,北美(Faa和加拿大运输部)和欧洲(Jaa)已经开始讨论修改现行4磅和8磅的适航标准,以适应质量更大的鸟撞和多鸟撞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