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应用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40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中医;基于案例的推理;案例提取网

abstract:inordertosolveknowledgeacquisitionandreasoningtechnologyissues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thispaperintegratestheCBRtechniqueintotheKnowledge''''srepresentationandreasoningofit.weputforwardthesystem''''smodelandintroducethebasicframeworkofcase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andcaseextractionalgorithm.thispaperalsoexplainsthemechanismofcasestudyandreviseandputsforwardamethodtoexplainthediagnosisresultandtobuildaassistanttutoringsystem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byusingcase-baseexplanation.atlast,thispapermakesasummaryoftheadvantagesofthesystem,andputforwardthefurtherresearchanddevelopmentdirections.itcanadapttouncertainty,incompleteknowledge,convenientaccesstomedicalrecordscase,fullyembodytheimportantroleoftheChinesemedicineexperienceintheclinicprocess.ourmethodisanovelmethodtoestablish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

Keywords:ai;expertsyste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se-based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

中医药现代化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为了适应信息时展要求,促进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医中药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和特色,利用现代先进的智能的信息技术来解决中医诊断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整体研究水平还较低,多数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缺乏足够的智能性,离临床使用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归结其原因主要有:没有从中医的整体性、系统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仅针对具体病症分散开发一些小系统[1];系统结构固定,多采用基于规则的推理,准确性依赖于初始化时专家知识库的建立,难以适应多变的实际应用环境;没有很好实现中医专家知识的自动获取和学习,对于半结构化和非难以适应结构化诊疗知识无法很好地表示,存在知识获取瓶颈;直觉性经验知识是专家经验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有系统的知识获取和表示形式难以适应中医知识的这种经验性。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CBR)是将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案例形式存储,作为以后的问题解决参考的一种机器学习和推理方法[3]。它在非结构化知识表示上很有优势,并且在知识获取上,优于基于规则的表示。在基于案例推理的医学诊疗专家系统中,知识的主体是病案案例,在知识获取和学习上有大量现成的来源。本文将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引入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建模中,使用案例表示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用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CRn)作为案例提取结构,实现案例的提取、学习。系统根据几千年来众多中医名家的诊疗经验建立案例库,以案例推理方法为基础,模拟中医专家看病推理过程,针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四诊症状,推断出病人几种症候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建议处方,实现智能化的中医专家诊断过程。

首先提出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基于案例的推理和案例提取网的概念,说明案例提取(也即诊疗过程)的实现算法;然后说明了在这种结构下案例的修正、学习和解释的机制及效用;最后,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系统框架和案例提取算法

1.1系统框架中医诊断治疗过程是,首先建立病人信息模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取疾病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其次,根据患者个人信息和症状信息,结合中医理论,给出患者的证型症候信息及对患者症状的解释,即“辨证”;最后,根据辨证和药物特征,结合前人方药经验,开出药方,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4,5]。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两个推理阶段:由疾病的表现得到症候信息、由证候信息推理得到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方剂。

有经验的中医专家在这两个阶段中除了能够充分结合多方面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还能将各种诊疗经验结合在当前疾病的诊疗上。而这种诊疗经验可以转化为案例的表述,从而利用案例推理实现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由此,提出将案例推理技术用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开发的思想。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诊断模型见图1。

图1中病人信息包括病人的既往病史、日常生活习惯、体征等内容,CBR推理机根据病人信息和四诊症状信息进行推理,从诊断案例库提取的最近似案例送入案例修正模块,案例修正后输出即为对当前病案的诊断结果。诊断并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该病案可以被输入到案例学习模块,根据病人反馈及诊断案例库现有案例的情况判断是否可以作为经验案例存入诊断案例库,也即经验学习。

诊断模块的输出是症候辨证信息,这也是治疗模块的输入信息。因为基于案例推理的治疗模块与上述诊断模块结构近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1.2案例的表示和案例提取网由于中医学的学科特性,案例的描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能以固定属性描述的案例结构来表达诊疗经验。这里用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CRn)作为诊疗案例的描述和提取结构,以动态属性结构描述案例,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根据不同的查询问题,这个网状结构在内存中动态生成[6]。

图2是一个CRn的结构图。CRn中的案例是通过一个叫信息实体(informationentities,ies)的知识单元来描述的。ies类似于传统CBR中案例描述的“属性-值”对,但它是一个原子结构,是CRn中知识的最小单元。通常情况下使用多个ies来描述一个案例,不同案例由不同的ies集合来描述。不同ies之间有相似性关联,且每个ies与它要描述的对应案例之间有相关性关联。

利用CRn解决问题包括以下3个基本步骤:①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ies的激活。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可以把病人的症状信息解析为ies;在治疗方案提出过程,则是具体的症候描述作为ies。②CRn中ies间相似性计算。ies间的相似性计算提供了类似于传统CBR中相同属性的不同值之间的比较。通过ies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得到与问题描述相关的其他ies的集合,这是一种传播激活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搜索的范围。③案例相关性计算。根据集合中的各个ies与各案例的相关度,计算出案例与当前问题的关联程度。而最终的案例提取就以此为依据。

1.3CRn的建立和案例提取CRn是根据具体问题实时建立的一个网状结构,然而,要根据问题生成CRn,需要案例库中存在如下两个关系:①iese1和iese2之间的相似性,用δ(e1,e2)来表示。②iese和案例描述c之间的相关性,用p(e,c)来表示。

这两个关系取值可以是[0,1]间的一个小数。根据上面CRn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相应的CRn构建过程有三个步骤:

第1步,诊断过程中的各种输入信息(症状表现等)可以解析为一个ies子集。对于案例库中所有ies:e,e,症状描述中若出现该ies,则有,否则,有。由于可能有同义词出现,可以建立一个同义词表,多个同义词对应一个ies。而匹配过程则是先以单个词为基础对问题描述进行简单的字符串匹配或是自然语言理解(nLp)分析,得到一个词语集合以后,再根据同义词与ies的对应关系,将其转化成为信息实体全集e的一个子集。这一步也是问题的解析过程,得到解析后ies的集合,也就是=,是通过存储在内存中的值来表示它是与问题相关的。

第2步,对于案例库中每一个ies:e∈e,计算:

α1(e)=πe〔σ(e1,e)·α0(e1),Λσ(es,e)·α0(es)〕,……(1)

e1~es∈e是问题解析出来的ies的集合,而πe则是一个加权函数,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求最大值或是求和的算法。这一步完成后,针对当前问题的CRn中各个ies之间的相似性关联就建立起来了。

通过e1以及上述公式,激活另一些ies:e∈es,它们满足∈es(e)∈es0。这个激活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无限的扩展:αf(e)=πf[σ(e1>e)·αf-1(e1),…,σ(es,e)·αf-1(es)]……(2)

其中,e1~es∈et-2,且et-2=ei(e))。是计算时的一个阀值。当这种激活过程只进行了两步(即只计算到了)时,这种迭代的计算只进行了1次,因此,此时就是CRn的基础模型BCRn(BasicCRn)。

在传统CBR中,需要计算案例库中每一案例与当前问题对应的描述属性的两个属性值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反映问题描述与该案例的相似度。在CRn中,计算的值就反映了这样一种属性值的相似度,反映出案例库中案例的“属性-值”对与所提问题的相关度。

第3步,对于案例库中每一个案例,计算:

α2(C)=πc[ρ1(e1,c)·α(e1),…ρ(es,c)·α1(es)]……(3)

其中,πc函数与上述的πe类似,是一个加权函数。这时,ies之间存在相似性关联[即α1(c)],而ies与案例之间存在相关性关联(即α1(e)),图2所示的CRn网络构建完成。

CRn中每一个α2(c)≠0的案例都是跟当前问题有关联的案例,只是它们与当前问题关联程度不同,而α2(c)值,就是案例与当前问题关联程度的数值表示。这个数值可以称为关联值。我们可以提取出关联值最大的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当前问题解决的参考。在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中,对于诊断过程,根据具体病例信息建立CRn,然后提取出与当前症状最相似的以前的案例(存储着诊断经验),采用其诊断结果经过案例修正,作为当前病例的建议诊断结果,实现了基于案例推理的诊断。中医“论治”的治疗过程与此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案例修正、学习和解释

2.1案例的修正和学习案例的修正是CBR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7]。因为提取出来的案例不可能完全与待解决问题吻合,因此,就要根据待解决问题以及一些修正规则,对提取的案例进行改编,以期能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案例的修正也是基于案例推理系统的一个难点,在中医专家系统中,中医学基础理论是案例修正规则的主要来源,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方法提取修正规则,作为案例修正的依据。

在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案例的初始化过程中,领域专家要将各种疾病的典型中医病案案例以标准术语进行描述,形成规范的ies全集,并初始化相似度和相关度度量,然后知识工程师将这些典型病例输入系统,构造两个案例库:诊断案例库和治疗案例库。症状表现等信息是诊断案例库的案例描述,而辨证的症候描述则是诊断案例库的案例解决;同理,症候描述是治疗案例库的案例描述,而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方则是其问题解决描述。

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具体案例的诊疗又可以以标准化术语(ies)描述,根据其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加入案例库,成为以后诊疗的经验,实现案例的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避免过于相似的案例存入案例库,造成案例库的冗余。

2.2案例的解释案例的解释在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面向病患的解释,用于说明病患症状的成因;二是面向系统使用者的解释,这种解释通过进一步的改造可以成为基于案例的中医辅助教学系统。

可以使用中医学理论规则作为病案案例的解释,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基于规则的解释在分类/诊断类型应用中并不优于基于案例的解释[8]。基于案例的解释(case-basedexplanation,CBe)是基于案例的推理与解释技术的结合,这种结合主要在三个层次上:使用解释支持CBR的内部过程、利用CBR来生成解释、使用案例为外部用户解释系统的推理结果。在中医专家系统中,可以提供以前案例诊断过程和结果作为当前病案诊断的解释,这对于解释的第二个目的来说很有效果。然而面向病患的解释还需要有专家规则的辅助才能生成。

基于案例的解释在诊断过程中还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当患者提供的初始信息及症状描述并不完备时,需要医生对某些可能症状进行询问以进一步明确症状表现。这时,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找出最应该询问的问题。参考mcSherry在其FirstCase和topCase系统中采用增量最近邻方法[9],在诊断过程中,根据当前已提供信息进行最相似案例查找,然后对这最相似的若干个案例进行比较,找出没有提供的且差异最大的“属性-值”对(也即信息实体),据此向病患提出问题,以明确具体症状。这其实就是实现了“望闻问切”中的问诊。通过这种交互反馈方式,进一步减小了系统误诊的几率,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同时,也有助于使用系统的医生水平的提高。

3总结和展望

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用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是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建设的一个新思路,能够有效解决中医专家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总结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对于不确定、不完全和不一致的病患信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可以利用基于案例的解释实现问诊,以进一步明确症状信息,提高诊断精度;案例提取网的结构决定了病案案例的知识获取非常方便,并且不会影响以前的案例,有效解决了知识获取瓶颈;大量的古今病案案例也是很好的案例来源;通过基于案例的解释进一步发展,可以生成中医诊疗案例教学系统,帮助年轻医师迅速提高诊疗经验;随着系统的使用时间增长,案例不断增加,系统也可以逐渐改善推理性能,适应各种病征而不仅限于某一种或一类疾病。

要建成实际可应用的系统,还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望、闻、问、切四诊的定量化、数字化研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发展;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神经元网等人工智能方法从大量病例中挖掘有效的专家规则,用于指导案例的学习和修正;会话式CBR(conversationalCBR)和交互式CBR的研究发展有助于帮助中医问诊的智能化实现;需要找到合适的知识表示方法来表达病案案例中病情发展的时序关系;“1.3”项中的各加权函数常采用最大值或求和的形式,可以考虑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求取和表示这些函数及权值信息,以求得更加准确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周昌乐,张志枫.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60..

[2]王震宇.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专家系统知识挖掘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10):146.

[3]agnaraamodt,enricplaza.Case-BasedReasoning:Foundationalissues,methodologicalVariations,andSystemapproaches[J].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s,1994,7(1):39.

[4]章浩伟,朱训生,杨华元.中医证候分级推理诊断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9:207.

[5]胡东红,李德华,关景火,等.中医的四诊特征空间与辨证特征空间[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4):286,239,1996.

[6]Lenzm.,BurkhardHD.CaseRetrievalnets:Basicideasandextensions[J].G?rzG,H?lldoblerS(eds)Ki-96: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Lnai1137,SpringerVerlag:227.

[7]张光前,邓贵仕.基于事例推理中差异驱动的事例修改策略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25(7):1658.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2

日前,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wellpoint已经开始通过运用iBm的超级计算机“watson”帮助医生来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服务7000万人。在癌症治疗领域,目前需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未来利用watson的认知计算技术可以将周期缩短至一天,极大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

“watson在医疗、医药行业可以帮助肿瘤中心做几个复杂癌症疾病的诊断和数据分析;还能够帮助分析疾病风险,保证理赔过程的合规性、合理性,防止滥用和欺诈,保证保险公司基金的安全,医疗机构也可以利用watson规范医疗费用。”iBm中国有限公司医疗及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刘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医疗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疗行业的信息化也迎来自己的“大数据时代”。

而如何将患者的被动性参与转向主动健康管理,从单一案例效果评估转向过程性、全程性的整体评估和体验;从病种数据管理扩展到健康数据管理,从关注争端和治疗技术跨到预防、护理和康复环节是未来医疗行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正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根据iBm提供的数据,上海市卫生信息系统,每天生产1000万条数据、已建立起3000万电子健康档案、每天调阅10000万次,信息总量已达20亿条。

2008年,iBm推出mobileFirst策略,专门针对各种无线终端,支持ioS、安卓系统。通过mobileFirst平台,在各种移动终端对象里嵌置api和相关的app应用采集和分析这些无限终端的数据。通过物联网的类似RFiD的一些小标签来建立数据的标准性、普遍性和实用性。

根据刘洪介绍,目前iBm在上海的部分医院推出了BYoD系统,即员工自费终端,用来提高医生和护士在医院的移动性。通过和开发商合作,推出移动护理应用,将医生和护士的各种移动终端连在同一网络下,便于医生和护士了解病人在医院的位置和健康状况,也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移动性,不需要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才能获得病人资料。

另一套在中国的医院已经运用的软件为实时资产定位服务器RtaL(RealtimeassetLocater)。通过物联网上的一套整合软件可以实现医院内各种医疗器械的检查。例如检查住院床头设施,检查人员检查后通过无限局域网可直接上传服务器,让RtaL来处理各种数据。

可穿戴医疗

从医疗服务转型到健康服务,就不得不提到最近炒得火热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疗的结合。许多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商跃跃欲试,希望能在智慧医疗中抢得先机。

在刘洪看来,虽然可穿戴设备和医疗结合的市场目前非常活跃,但需要考虑的生态环节却比想象的要多。

首先要有自己的公有云。“有了公有云后,我们才可以合作。例如,iBm就和首信的合作,推出了面向健康管理的公共云的服务,在北京市东城区展开预约、随访、筛查等面向公众的卫生服务。”刘洪表示。

其次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疗机构的合作环节。刘洪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传感技术监控用户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没有医疗机构在背后做出专业的诊疗和分析支持,再好的应用和数据都体现不出优势。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3

智能医疗的兴起

人机大战1∶4的比分让相当多的人感到失望和悲观,还有人感到了恐惧,认为人工智能战胜人和主宰人类社会的时代已经开启。

然而,即便“阿尔法围棋”最终以5∶0的大比分大胜李世石,也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主宰世界和人类被奴役时代的到来,理由也并非只是“阿尔法围棋”是人类设计出来的,而是因为,“阿尔法围棋”其实开启了人类利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准确地说,是拓宽了让人工智能为人类干活的新天地,并有可能深入而广泛地让人类文明迅速发展。

“阿尔法围棋”是靠深度学习、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和自我进化三招战胜人类棋手的,这三大功能也是人类驾驭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的途径。由于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且搜集和贮存的数据会越来越多,将会在更多的方面成为人的助手或替代人的工作。例如,除了替代一些体力劳动以及低级岗位外,会学习的人工智能还会接手一些需要创造性、技术性和复杂运算的工作。此外,在各个领域的新产品的研发、预测分析、推广等方面,人工智能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创造不可估量的效益。

设计“阿尔法围棋”的深度思想公司(Deepmind)的Ceo杰米斯・哈萨比斯提出了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即通用人工智能,这种智能与人类专家协作可以解决和处理更多需要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如诊治疾病,处理气候变化、能源、基因组学、宏观经济学、金融系统、物理等方面的几乎所有问题。哈萨比斯称,人类想要掌握的学科越来越复杂,即使是最聪明的人,穷其一生也难以掌握其中一个领域。如果将“阿尔法围棋”看成一个能够自动将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可用知识的过程,那么通过筛选泛滥的数据得出合理的观点就指日可待。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研究的是一种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人工智能超级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如果“阿尔法围棋”的自我学习能力、大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应用到医药领域,将诞生一种新的医疗和医药模式,即智能医疗(有人称智慧医疗,但由于智慧似乎为人类所特有,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型医疗称智能医疗更好)。

智能医疗是指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基础研究(医学和药物研究)与临床治疗、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防治疾病和健身强体的目标。

例如,通过无线网络,使用掌上电脑便捷地联通各种诊疗仪器,医务人员能随时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案信息和最新诊疗报告,随时随地快速制定诊疗方案;在医院任何一个地方,医护人员都可以登录距自己最近的系统查询医学影像资料和医嘱;患者的转诊信息及病历可以在任意一家医院通过医疗联网方式调阅;任何科学研究,包括医学和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最新成果能在互联网上及时公布等,让诊断、治病和用药以及公众的保健得到最有效、最迅速、最适宜、最廉价和最科学的处理。

智能医疗的具体表现

以“阿尔法围棋”为例,可以知道什么是智能医疗。

研发出“阿尔法围棋”的深度思想公司并非只是专注于让“阿尔法围棋”与人类棋手过招,而是注重把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贯穿应用到医学领域。2016年2月深度思想公司就已经了在医护领域使用的深度学习程序――深度思想健康(DeepmindHealth)。这是一款手机应用程序(app),包括“识别风险病人”(Stream)和“早期临床护理管理”(Hark)两个模块。

这种手机应用程序当然也是一种人工智能,它们需要学习和帮助医护人员监护一些表面上不严重但实际很危险的病人,或者一些急性发病者。例如,深度思想健康的“识别风险病人程序”可以及时发现急性肾衰竭高风险病人,以便让医生及时治疗并改善对病人的护理。这个程序是通过检读血液检查报告,以辨别哪些病人存在风险。结果表明,有25%的急性肾衰竭死亡可以通过这个程序避免。“早期临床护理管理程序”则能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采取行动。使用该项程序能避免38%的患者病情恶化。

当然,这些只是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在医药领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最早和进展较大的是药物的研发与监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对于药物的研发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作用,如研发新药、老药新用、药物筛选、预测药物副作用、药物跟踪研究等。这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一门新学科,即药物临床研究的计算机仿真(CtS)。

一种新药的开发一般估计需要15年时间,耗资10亿美元,但最近的估计是可能耗资40亿~120亿美元,还不能保证成功。因为,除了要求新药要有疗效外,还需要安全性的保障。如何监控和预测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就成为研发一种新药或老药新用的重要保证。

对于传统的药物研发来说,一种药物必须经过动物试验和人体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而且,即便Ⅲ期试验后批准上市,还有Ⅳ期临床研究,即新药上市后进行的临床研究,而且一类新药要求进行2000个病例的iV期试验。这也是造成药物研发周期长、费用高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今天有了计算机程序,特别是以“阿尔法围棋”为代表的能自我学习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检测药物的人工智能安全专家。首先是在新药筛选时可以获得安全性较高的几种备选物质。当很多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化合物都对治疗肝癌显示出某种疗效,但又对它们的安全性难以判断时,便可以利用“阿尔法围棋”的策略网络和评价网络,以及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来挑选最具有安全性的化合物,成为新药的最佳备选者。

同样,对于尚未进入动物和人体试验阶段的药物,也可以利用类似“阿尔法围棋”这样的人工智能来检测新药的安全性。因为,每一种药物作用的靶向蛋白和受体都并不专一,如果作用于非靶向受体和蛋白就会引起副作用。类似“阿尔法围棋”的程序可以通过对既有的数千种已知药物的副作用进行筛选搜索,以判定一种药物是否会有副作用,或副作用的大与小以及最小,由此选择那些副作用概率最小和实际产生副作用最小的药物进入动物和人体试验,就会大大增加成功的概率,节约时间和成本。当然,利用“阿尔法围棋”等程序还可模拟和检测药物进入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给药剂量-浓度-效应之间的关系等情况,让药物研发进入快车道。

大数据和信息共享

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同样是智能医疗的核心。信息共享成为智能医疗的重要性在于,全球的科研人员只有科研共享,才能对各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和顽症,如艾滋病、癌症等进行有效的治疗,挽救人们的生命。这一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暴发危害人们生命的疾病时,具有重大的作用,例如最近在南美爆发的寨卡病。

由于医护人员对寨卡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和危害胎儿和孕妇的机理并不清楚,对待这种疾病既无有效的药物,也没有疫苗,因此需要更多更新的研究结果来指导防治疾病,而对于最新研究信息的共享,则有助于指导全球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并通过医护人员向公众提供科学的防治方法。

正是在寨卡病的防治上,信息共享得以突破。现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家康纳研究团队用寨卡病毒感染猴子进行试验,并在网上公开了首批数据。这一行为改变了过去研究人员只是在学术期刊发表研究结果和数据的传统做法。美国研究人员在网上的是2016年2月15日他们将寨卡病毒注射进3只印度恒河猴体内获得的血液、唾液和尿中所检测到的病毒数量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能让每个人都看到,并且每天都会更新研究结果。

此次康纳等人首先在网上公布动物试验的数据意味着,生物医学已经正式踏入智能医疗门槛。与此同时,中国研究人员也借寨卡的防治和研究而跨入智能医疗和大科技的门槛。中国疾控中心与江西省疾控中心、浙江省疾控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分别对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血液和尿液标本中的寨卡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全面解析,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到网上。

这种科研的资源共享显然为人们认识寨卡病的病理、研制药物和疫苗奠定了基础。而且,基于对不同来源的寨卡病毒特点的认识,将进行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研发。例如,中国疾控中心和江西省疾控中心合作测序的寨卡病毒基因组有10676个碱基,与目前在美洲的流行病毒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是,浙江省疾控中心测序的寨卡病毒核酸序列与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地区报道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而与中国其他省份报告的输入病例的病毒核酸序列存在差异。

不过,美国研究人员在网上公布恒河猴试验的数据还具有更多的意义。寨卡病是一起非常紧急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有人都在与寨卡病毒赛跑,也与时间赛跑。除了不应让科学家的竞争成为保密理由而延缓对寨卡病的认知和防治外,还要意识到,对人的研究有很多伦理限制而无法获得相应的数据和知识。

由于寨卡病毒感染的形式和机制在人和恒河猴体内相似和相同,研究人员能通过向猴子体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寨卡病毒而获得该病有价值的第一手相关信息。科学家能对怀孕恒河猴体内的羊水反复取样,以判断寨卡病毒能否以及多染胎儿。这些数据一方面不可能从人身上快速且合乎伦理地获取到,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此而延误人们对寨卡病毒是否导致小头儿等的认知。

有了对恒河猴的研究结果,并且能在网上,就能较快地获得诸如寨卡病毒是否与小头儿关联的确切信息和机理,例如,正在发育的胎儿可能何时会被寨卡病毒侵袭而导致出生缺陷,也就能为人们提供防治的线索和方式。

此外,由于世界一些国家反对动物试验,尤其是反对用灵长类动物进行医学试验的呼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高。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已经在减少灵长类动物的医学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已决定结束其下属一家实验室存有争议的猴子试验,并终止了对黑猩猩侵入性试验的经费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研究人员在网上公布寨卡病毒感染猴子的数据就更具有意义,因为这是在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资源共享能让那些并没有进行动物试验的研究人员了解动物试验的情况和数据,也就会减少使用灵长类动物进行试验。

当然,大科技时代的资源共享也会让科研人员产生疑虑,其中最核心的是,研究成果的界定和归属,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是否采信网上的动物和其他研究数据及结果。

对于第一个问题,也许可以用网上公布的时间来判断一项研究结果的最早时间和进行研究的科研人员,至于对网上公布的研究结果的采信与否,可能会随着大科技时代的进展由实践做出回答。无论其他研究人员是否采信网上公布的结果和数据,都会进行验证,因此,可能会有效地检验网上公布的研究结果。

患者也要利用智能医疗

一般而言,智能医疗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大数据和互联网+如何让医生和专业机构对病人的疾病诊治更准确和更科学,让人们既能看病有效,又能少花钱。

例如,现在飞利浦公司设计了一个智能软件飞利浦健康套件数字平台,希望将消费者、患者和医疗服务人员三方进行串连,在互联的护理领域进行尝试。这个平台是一个基于云技术的开放安全平台,能够收集和分析从健康手表、血压计、耳式体温计和身体分析仪等多个设备源头的健康数据。医生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并做出医疗判断和治疗方案,从而大大降低医疗成本和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智能医疗的另一个维度是患者和家属,以及需要保健的正常群体,他们也需要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来选择自己所需的诊治疾病的方式和程序,以及正常人需要选择的保健措施。

在这方面,利用大数据设计成智能软件,为患者和公众提供就医和保健的信息也格外重要。现在,美国已经出现了主流医院评价平台的智能软件,供广大公众选择。这个平台对美国近5000家医院、约14万医生以及16个医疗领域的137家专业医院排名。这个排名对医院声誉、患者存活率、患者安全性以及其他医疗相关指标在内的数十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由第三方公司或组织进行多方位、多元化评价,更加关注医疗产出以及患者满意度。如此,这种智能平台可以向公众提供他们可以选择和信赖的医院进行就诊和治病。

现在,中国对医院和医生的评价还是采用最普遍的医院等级划分标准(3级10等)。医院评审分级标准包括医院的规模、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院质量等5个标准,但由于其他评审内容设置缺乏直观指标,容易量化的硬件标准(床位、科室设置、医疗设备、人员配备等)成为划分医院等级的决定因素,暂时未能考虑医院的综合医疗效果、患者存活率、患者安全性等。

现在,中国研究人员意识到医院评价和大数据的重要性,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已经邀请全国30个临床专科的几千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评审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其中,医院专科声誉主要由专家提名心目中名列前茅的医院,而在科研学术方面,得分主要来自于部级奖项和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4

易中断较复杂

由于医院病房土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无线网络部署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导致移动访问的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墙壁对无线信号的屏蔽,导致信号衰减严重,移动访问会产生漫游,从而引发访问延迟甚至中断;传统的无线网络部署较复杂,在发生设备故障时不易定位;传统的无线网络中采用了大量大功率、高增益的设备,导致辐射量大,对病人的健康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现在人们常用的无线网络部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走廊放装式部署,其缺点是信号需要穿墙,衰减严重;无线访问漫游现象严重,容易导致业务中断;卫生间等地方对信号影响严重,且存在同频干扰,影响业务的开展。邹恩生表示,移动医护无法在走廊放装式部署模式中开展。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这种方案也有不足:大功率ap负责发射信号,每个病区需用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等至少30多个中间件;专用元器件多,需要专业设计与施工团队,部署复杂,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元器件无法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一旦无线网络发生问题,需逐级检测每一个中间件才能定位故障原因。

为了弥补以上方案的不足,为医院提供适合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锐捷网络在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的基础上先研发出了智分解决方案。智分解决方案虽然解决了上述两种解决方案存在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移动访问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零漫游。于是,锐捷网络又在智分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智分零漫游解决方案,从而彻底消除了移动访问的中断问题。

无中断无漫游

与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相比,锐捷网络医疗智分零漫游解决方案更加简单,它包括智分基站、智分单元以及吸顶天线、超柔馈线等部件。智分基站作为后台设备,可以实现整个病区的无线数据的高效处理,双路射频的冗余设计更为客户提供了高可靠的无线网络。智分单元以一敌多,取代了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所必需的多个设备,包括功分器、耦合器等,创新性地实现了远距传输的射频信号的还原优化。邹恩生概括了锐捷网络医疗智分零漫游解决方案的几大优点:第一,无线访问无中断,无漫游;第二,无线网络覆盖无死角,无线信号无处不在;第三,方案部署简单,绿色环保。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5

——论智障者知情同意权的行使

【摘要】南通智障少女子宫切除案件对社会的触动,暴露出了我国智障未成年人知情同意权行使规则的缺

失。文章分析了案件的本质问题,通过对域外立法、判例之考察,提出粗浅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智力残疾人;子宫切除;知情同意;

【中图分类号】d922.1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2—0140—05

thecontemplationofthehysterectomyofyoungmentallyretardedgirlinnantong-howthementallyretarded

childrenexertingtheirinformedconsentri#t.zhubin,zhangchuan-lun.schoolofhealthpolicy&management,

nanjingmedicaluniversityjiangsunanjing210029

【abstract】ri1leimpactbroughttothesocietybythecaseofhysterectomyoftwomentallyretardedgirlsinnantong

cityhasexposedthedeficiencyoftheroleabouttheexertionofyoungchildren’sinformedconsentright.ri1lisarticlewill

analyzetheessenceofthecase,andwillgivesomelegislativesuggestionsafterthestudyofforeigncasesandlegislations.

【keywords】mentallydeficiency,hysterectomy,informedconsent,proxy

、案情介绍

被告人缪开荣,男,南通市社会福利院院长;被

告人陈晓燕,女,南通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被告人

王晨毅,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被告人苏韵华,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治医

师。

南通市儿童福利院(南通市社会福利院分部)普

儿班两名痴呆女童富院、通晓霜分别自20__年、

20__年10月来月经后,因痴呆不能自理,给护理工

作带来难度,该院普儿班护理组护理员多次向被告

人陈晓燕汇报此事,陈晓燕答复待向领导汇报后再

定。20__年4月10et,被告人陈晓燕向被告人缪开

荣汇报了上述情况,并讲怕意外怀孕,建议将两痴呆

女孩的子宫切除,缪开荣当即表示同意。后被告人陈

晓燕打电话给被告人苏韵华讲:福利院有两个痴呆

儿来了月经不能自理,要做子宫切除手术。苏韵华即

找到被告人王晨毅,王晨毅表示同意并联系好在城

东医院做该手术。同年4月14日上午,南通市社会

福利院护理人员将富院、通晓霜送至城东医院,办理

了住院有关手续,并做了术前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两

女孩的子宫均属正常。当天中午,被告人陈晓燕代表

福利院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下午由被告人王晨毅

主刀.被告人苏韵华做助手,分别对两女孩做了子宫

次全切除手术。经法医鉴定,富院、通晓霜的损伤程

度均为重伤。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认为,4被告非法损

害他人身体健康,致两被害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

意伤害罪,且系共同犯罪,但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于20__年5月16et对4被告向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①

另据江苏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组的鉴定结论,被鉴定人通晓霜(1992年出生)患精

神发育迟滞(重度),无民事行为能力;被鉴定人富院

(1993年出生)患精神发育迟滞(重度),无民事行为

能力。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4名被告

[作者简介]祝彬(1977一),男,安徽砀山人,医学学士,法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学,医事

法学;tel:+86—25—86862948;e—mail:zhubinn@hotmail.com

①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书,崇检刑诉[20__1136号。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案发后4名被告人都分别向

主管单位或工作单位汇报了子宫切除事件,都能及

时到

公安机关并交代对富院、通晓霜两名女孩的子

宫次全切除的犯罪事实,均属自首。因此,对4被告

人依法可以减轻处罚。又鉴于4被告人的犯罪情节

一般,主观恶性较小,可酌情减轻处罚。判处陈晓燕

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判处其余3名被告人管制

6个月。①

二、切除手术的合法性探讨

(一)控方观点

控方观点简单明了,认为4被告非法损害他人

身体健康,致两被害人重伤,其行为均已触犯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第2款、第25条第1

款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构成故意

伤害罪,且系共同犯罪,但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

或者减轻处罚。

(二)辩方观点

从被告人王晨毅的辩护意见中可以看出辩方的

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福利院是否滥用监护权。认为作为监护人的

南通市福利院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为了被监

护人的最大利益,处分了被监护人的身体权,对其身

体器官——子宫行次全切除手术,不构成滥用监护

权。

(2)重度智障能否作为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指

出两个被手术的少女存在原发性痛经现象,每次月

经来时万分痛苦,并且个人完全没有处理经期卫生

的能力。提出子宫切除本身是治疗痛经的方案之一,

并提出了医学专家意见和相关参考文献。认为本案

中对两少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符合实际情况。

(3)手术是否符合两名智障少女的最大利益。指

出在手术之前,每次月经来潮带给两个孩子的只有

痛苦和悲惨,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生活质量。⑦

而手术以后,两个孩子由于没有痛经和经期不能自

理问题的困扰,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健康状况也大为

·141·

改善。所以手术是一种正确的医疗选择,完全符合两

名智障女孩的最大利益。

(4)认为不应当让当事人来承担法律制度缺失

的责任。

(三)本质:智障未成年人特殊事务知情同意权

行使程序规则的缺失

知情同意,来自英文“informedconsent”,该词的

表面意义是基于说明的同意或基于提供情报的同

意。日本学者将其译为“医师的告知,患者的同意”,

我国学者通常译为“知情同意”。具体含义是指,医师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等医疗行为时,首先要有针对地

向患者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就其有关风险和其他可

以考虑的措施做出详细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取得

患者的同意。③

具有行为能力的人由自己行使知情同意权,因

为法律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但

是无行为能力人如何行使知情同意权,谁来作为其

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尤其是关系到特殊医疗措施的

同意时,怎样才能更符合无行为能力人的最佳利益。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

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

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

人的财产。”根据该规定,被监护人的一些普通事务,

如衣食住行等事务,由监护人行使没有问题。但

是当涉及被监护人的重大人身权利的问题时,如身

体组织(本案中被监护人的子宫)的切除、终止妊娠、

绝育、参与医学实验与研究等,监护人被监护人

行使知情同意权时是否还能像普通事务那样不

受任何程序的约束。

本案的本质问题乃在于缺少完备的智障未成年

人知情同意权的法定行使程序,缺少出现特殊问题

时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事务的程序。所以本案的

被告人在无法可循的情况下,出于善意,为了两个智

障少女的利益将其子宫次全切除,便引发法律上的

争议,将我们的法律和法律工作者置于一种尴尬的

境地。

①从言.南通福利院切除智障少女子宫案一审宣判,4人被定罪轻判一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4人有期徒刑和管制。http://www.

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10486.20o6—07—05

②根据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反映,两个智障孩子每次来月经时非常痛苦,由于患有原发性的痛经,经常会在地上打滚,半夜惊

叫,护理人员即使非常精心照顾,也无法避免她们有时会把月经带拿在手上玩,甚至放在嘴里咬,经血常常弄得床上、身

上、地上到处都是。

③张宝珠,李泽平,朱士俊.医院落实“知情权”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7(4):68—70

·142·

“把一个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争议案件推

给成文法国家的法院审判是不幸的,而推给一个成

文法且尚不完善国家的法院审判则更不幸。即。当成

文法国家的法院判决不能同时满足两个对立的伦理

诉求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缺失的是规则。”①

三、域外立法、判例之考察与研究

(一)澳大利亚

昆士兰州1998年颁布了法案。根据该

法案。人或监护人对特殊医疗保健措施没有代

理权。特殊医疗保健措施主要包括委托人的绝育手

术,终止妊娠,和委托人从事特殊医学研究以及实验

性医疗保健措施,对委托人进行电子痉挛疗法或精

神外科手术疗法。以及委托人指示的其他特殊医疗

措施。

法案第4章规定。授权“法定健康人”

(statutoryhealthattorney)做医疗决定时,应当从合

适的和有能力的人员范围内选择。这里的人员范围

是指“有照顾患病成年人义务的成年人”。这表明当

一个人丧失决定能力时。代表其行使医疗方面决定

权的首要人选应当是其家庭中的合适成员。如果没

有合适人选.则该成年人的监护人才是法定健康代

理人。应当指出的是,法定健康人的权限范围不

包括特殊健康事务。②

在secretary,departmentofhealthandcommunity

servicesvbandsmb[19921(175clr218)

案中,玛里恩是一名先天性智障女童,同时患有严重

的耳聋、癫痫,并有行为问题。玛里恩14岁时,在身

体发育上和同龄女孩一样进入了青春期。但她的智

力仍停留在幼儿阶段。因而她不仅无法照顾自己,而

且根本不理解有关性、怀孕、哺育等概念和意义。玛

里恩的父母认为,对于玛里恩而言,实施子宫和卵巢

切除术是符合她的最佳利益的(bestinterests).因为

基于医生的建议。子宫切除术可以防止月经来潮和

怀孕;卵巢切除术可以稳定体内的激素水平,从而有

效控制心理和行为问题。玛里恩的父母遂向澳大利

亚北领地高等法院提出下列申请:(1)由法院认可给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予玛里恩实施子宫和卵巢切除术;或者(2)法院允许

玛里恩的父母,作为玛里恩的医疗决定的人。同

意给玛里恩实施子宫和卵巢切除术。

法庭对事实并无异议。问题在于通常意义上的

医疗决定人(medical—decisionproxy)是否有权

利为被人做出像上述案例中的非完全出于治疗

目的的医疗决定。答案是“否”!当涉及与上述案例类

似的非常规需要的医疗决定时,只有法庭(而不是父

母、夫妻、医生)才有权利代替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

丧失自我决定能力的患者(incompetentpatient)做出

决定,当然法庭的决定也必须是符合患者最佳利益。

换言之.如果法庭和父母都认为对玛里恩实施绝育

手术是符合玛里恩的最佳利益的,法庭将给予许可;

如果法庭认为对玛里恩实施绝育手术不符合玛里恩

的最佳利益,尽管父母坚持手术,法庭仍会下令禁止

对玛里恩实施绝育手术;如果法庭认为对玛里恩实

施绝育手术符合玛里恩的最佳利益。但父母反对手

术并认为手术不符合玛里恩的最佳利益,法庭会取

消玛里恩父母作为其女儿医疗决定人的资格而

任命其他人担任。在本案中。法庭同意玛里恩父母的

观点。即对玛里恩实施绝育手术是符合玛里恩的最

佳利益的。并因此给予了许可。④

(二)美国

2o世纪上半叶。美国约有好几万人因被诊断为

智障而被施以绝育手术。④

1993年8月。美国国家统一联邦法律委员会会

议通过了《统一卫生保健决定法案》。根据该法案,当

一个人无法作决定时。法案授权卫生保健决定可以

由被委任的人做出;或者当没有监护人也没有

委任人时,可以由指定的地方法官、家庭成员或

者亲密的朋友做出决定;或者最后由有管辖权的法

院做出。法案要求人和被指定的地方法官在为

患者做卫生保健决定时要根据患者的意见或者可以

探知的患者的其他愿望。否则,人或者地方法官

除了根据可知的患者的价值观念作决定外。必须根

据患者最佳利益原则为患者做出卫生保健决定。

①张野,李吴莹.“悲剧的选择”——切除智障少女子宫行为定罪处罚之思考.来源:http://dz1.1egaltheory.com.cn/view.asp?infold=

7481&cl~sid=99

②edecision—makingandadvancedirectivessub-commiaeeofelawreformcommissionofhongkong,consultationpaper

(july20__),substitutedecision-makingandadvancedirectivesinrelationtomedicaltreatment,p80—83.

③资料来源:http://www.20__888.com/hudong/can/opennews.asp?id=566

④shapiro,tm(1985).populationcontrolpolitics:women,sterilization,andreproductivechoice.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

press.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当就决定问题发生争执时,法案授权由法院对

卫生保健决定裁决或者采取其他公平的救济,并授

权法院确定谁有权提求。①

(三)英国

在英国,父母孩子行使医疗同意权时必须

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常规的对孩子有利的

医疗同意权的行使是父母的权力范围,但是对于其

他的一些特殊的医疗行为,例如绝育手术,医疗研究

和器官移植,器官、组织的切除等则要视情形而定。

在redfaminor)(wardship:sterilizati0n)(1976)

案中.d是一名患有“sotossyndrome”病的11岁的

女孩,同时她还患有癫痫病,智力上有缺陷,行为不

正常。d的母亲担心d会怀孕,因为d没有照看孩

子的能力。由于d根本不会懂得避孕,所以她的母

亲希望给她施行绝育手术。医生赞同手术,但是教育

心理学家却反对手术,于是诉请法院裁定。高等法院

认为。d的绝育手术是不可避免的,d还无法理解这

种手术的意义,然而,将来d可能会对这种手术比

现在更理解。也许能够自己做出选择。这种手术不是

医疗上所必须的,非医疗目的的绝育手术不能反映

d的最佳利益。②于是d的手术未获批准。

在rebfaminor)(wardship:sterilizati0n1f1988)

案中.一名17岁的女孩b.智商只有五六岁孩子的

智商,并且由于曾经患过癫痫病,导致其根本无法表

达自己的意志。尽管她在生理方面已经性成熟,但是

她对性和怀孕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的认知能力。由

于b没有避孕的知识和能力,其母亲担心她会怀

孕,假如她怀孕并需要行剖腹产的话,将会带来一系

列的问题。因为b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揭

伤疤。于是,b的母亲和当地政府部门一起请求法院

裁定对b实施绝育手术。英国国会上议院认为,b将

永远无法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为自己做出决定,于

是批准对其行绝育手术。③

templeman勋爵说,“在我看来。没有法庭的同

·143·

意.18岁以下的女孩子不允许被施行绝育手术。”④

在reefaminor)(mediealtreatment)(1991)

中。一名17岁的智障女孩e因为月经的问题必须

要切除子宫。法庭认为,“⋯⋯进行手术是为了治疗

的目的。还是为了绝育的目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

的区别。必须予以考虑。”在为了治疗目的的情形下,

无须经过法庭的同意。只要父母同意即可。⑤

可见。英国将类似切除子宫这样的特殊手术视

治疗目的和非治疗目的区别对待,如果是非治疗目

的.则必须要经过法庭的同意。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

南非在立法尝试上介入较早,1975年颁布的《南

非堕胎与节育法案》(southafrica’sabortionand

sterilizationactno2『1975】)授权允许对严重智障妇

女进行节育手术。从1975至1987年,仅在南非比勒

陀利~(pretoria)的hfverwoerd医院就依据该法令

实施了152例节育手术(其中140名女性,12名男

性1。受术者中大部分被鉴定为复杂或严重智障(74

人),其他为中度智障(68人)。140名女性受术者中,

109名接受了子宫切除术,无法解决经期卫生问题是

其接受该种手术最直接的因素。另外的31位女性接

受了输卵管结扎手术。⑥

“台湾优生保健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不足20

岁1的未婚者和“心神丧失或精神耗弱致不能处理自

己事务”被宣告为“禁治产”的20岁以上人士可进行

节育手术。手术类型为“结扎手术”,除了“应得法定

人同意”外,还要满足“怀孕或分娩,又危及母体

健康之虞”或“患有碍优生之遗传性、传染性疾病或

精神疾病”且“无法治愈”之前提。其后出台的“优生

保健法实施细则”(20__年5月9日修正)中明确细

化“患有精神疾病”为“无能力照顾婴儿者,如患重度

智能不足或精神分裂症之男女等”。所以目前在台

湾.具有法定医学上原因智障未成年人可被施行法

定节育手术。⑦

①thedecision—makingandadvancedirectivessub—committeeofthelawrearmcommissionofhongkong,consultationpaper

‘(july20__),substitutedecision-makingandadvancedirectivesinrelationtomedicaltreatment,p134-136.

②brendangreene,essentialmedicallaw,武汉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__年6月版,第35页。

③同前引。

④同前引。

⑤同前引,第36页。

⑥vandermerwejv,rouxjp.sterilizationofmentalyretardedpersons.[j】.obstetgynecolsurv.1987,42(8):489—493.

⑦冒蓓蓓.基本人权保障与智障者节育手术开展可能性讨论——着眼“南通儿童福利院智障少女子宫切除事件”分析[j】.

医学与哲学,20__,26(9):58—60

·144·

加拿大马尼托巴省1992年颁布了《医疗保健指

示法案》。根据该法案,为了防止当一个人在将来某

个时间无行为能力或者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志时。

可以通过预先医疗保健指示的形式提前对自己希望

采取的医疗措施做出指示,制作人还可以在医疗预

先保健指示中选任人代表其将来做出决定。

但是。法案同时对人的权利做出了一定的

限制。例如绝育手术、切除身体组织或者基于研究目

的的医疗行为,人均无权同意。①

四、结论:尽快确立智障者知情同意权行使的代

理制度

通过对以上各国的考察。我们发现我国这方面

规则和制度的缺失,为防止类似尴尬情形的出现,应

尽快完善智障者知情同意权行使的制度和相应

规则。为促进我国立法的完善,拟提出以下粗浅建

议。

1.应当确立智障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制定科学、

合理、可行的智障者最佳利益判断标准和程序,防止

①thehemscaredi~ctivesact,s14.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最佳利益原则成为侵犯智障者权益的合法借口。

2.制度对于授权、权限范围以及

权的行使程序等应务必详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

保护智障者的合法权益。

3.对于事项应当区分为一般事项如衣食住

行等。和特殊事项如身体组织的切除、身体器官的捐

献、妊娠的终止、绝育、生命维持措施的保留与撤除、

医学研究和试验的参与等。同时,对于特殊医疗行

为。应当区分为治疗目的的医疗行为和非治疗目的

的医疗行为。不同事项和不同目的的医疗行为应当

适用不同的决定程序,这样才能使效率与公正并重,

更好地保护智障者的权益。

4.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对这些事项引发的纠纷

进行裁决,可以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法庭,负责对

这类事项的审查。提供司法保障程序。

5.应当规定一些免责条款。如医院、人等的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6

一、建设目标

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高乡村两级(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优化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电子健康卡使用,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共享。

二、建设原则

(一)需求导向,创新服务。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为牵引,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统一制定“智医助理”建设规范,明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建设内容;各单位遵照统一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建设、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结合“智医助理”建设和电子健康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心枢纽作用,实现地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四)强化标准,确保安全。遵循国家、行业颁发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智医助理”标准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涉及居民隐私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智医助理”系统

1.辅助诊断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辅助诊断子系统,依托医学认知智能技术和医学知识体系,在诊疗过程中辅助基层医生全面了解疾病信息并提供所需的知识、经验、方法,协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逐步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实现与电子病历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减轻基层医生负担。

2.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验证功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检验检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辅助基层医生进行慢性病分类、分级管理,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级,形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预约、随访、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等智能化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3.远程会诊接入系统。将“智医助理”接入现有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远程会诊系统,借助电脑或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实时远程会诊。通过电子健康卡核验患者身份后,上级医生可在线实时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等资料,制定诊疗方案,及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县域分级诊疗提供支撑保障,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良好就医秩序。

4.移动终端。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下同)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在移动诊疗场景下的智能辅诊、医学知识检索、共享调阅、慢病智能管理和远程视频技术援助。前期项目建设已有移动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重复配备。鼓励以“智医助理”为载体,特别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将医疗信息化其他建设工作嵌入集成其中,统筹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信息支撑体系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应用基础。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推进电子病历录入方便快捷。实现“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电子健康卡、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云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积极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检验检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核心数据实时推送。更换淘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旧电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保护居民隐私信息安全。

四、经费概算

“智医助理”项目概算不超过400万元(含市级“智医助理”支撑系统建设硬件费用)。我区建设经费由省与市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五、职责分工

(一)区级相关部门职责。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智医助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采购、软硬件安装部署工作;负责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协调“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网络环境改造,做好与市级平台接口联调和网络互联等工作;制定本地“智医助理”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负责组织开展“智医助理”培训应用与评估验收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智医助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后期运维费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配合做好项目招标采购等相关工作。

(二)服务承建商职责。经招标确定的服务承建商负责开发建设“智医助理”系统,其中“智医助理”系统分级部署在省、市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智医助理”与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负责开展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招标文件确定的其他职责。

六、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2020年4月)。制定下发项目建设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2.项目采购(2020年5-7月)。完成“智医助理”项目采购和网络环境改造。

3.部署联调培训(2020年5-10月)。完成“智医助理”部署和本地化改造,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上线运行及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联调等工作。

4.跟踪评估及验收(2020年8-12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全程跟踪评估,对跟踪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完善;建设完成后及时启动项目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健康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智慧医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相关单位要确立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

(二)加强培训推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基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培训,确保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系统各项功能。

(三)落实资金保障。区财政局根据建设需要,积极落实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按时完成。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7

临床诊断时的误诊,是国内紧张的医患矛盾的一个触发因素。如何让全科医生、刚毕业入职的新医生,在面对患者时,给出更科学准确的判断、更合理与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成为降低临床误诊率、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

在国内传统的看病流程中,患者往往在千方百计挂号、焦虑地来到主治医生面前之后,通过简单描述,或者附加医学检查,然后等待医生的“宣判”。医患之间,并没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导致信息不对称,况且医生水平、经验参差不齐,再加上部分疾病的复杂性等,种种因素叠加,误诊自然发生。

关于临床误诊率的统计,尚没有相关部门权威数据,但国内医疗行业的共识是30%左右,其中,鼻咽癌、白血病、胰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平均误诊率在40%以上;肝结核、胃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等肺外结核的平均误诊率也在40%以上。

四川华西医科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几乎每个年代都选取几千个样本做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即便诊断技术在快速发展,临床误诊率依然在30%上下。

事实上,100%的诊断正确率基本不存在,即便是发达国家的医生,也有一定的误诊率。如何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在人的学习与认知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技术被寄予厚望。2016年12月21日,海虹控股(000503,SZ)在海南省海口市预了其第一款智能医疗产品――“海虹智能医疗项目”,这是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形成的一套综合性智能辅助医疗系统。

“智能医疗可以让基层医生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海虹控股大健康事业部副总经理张运江对《财经》记者分析。

按他对海虹智能医疗系统的分析,这套系统可以毫秒间为医生推荐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果其所在医院是签约医院,还可以给出所在医院的最优治疗方案。

一个名医,需要倾其所学,用积累了几十年、成千上万的病例经验,才能对疑难杂症短时间内作出判断、给出诊断,智能医疗系统如何在毫秒间达到名医的决策水平?

当医生在系统中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后,人工智能能在瞬间给出最佳的诊疗方案,得益于系统背后庞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病案、教科书、文献、专家共识等六大数据、知识与经验。

可见,足够数据量的病案是关键。“全科医生与刚毕业的医生,在临床诊断时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顶级三甲医院的治疗方案,反而是一些疾病的诊疗标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姚彬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他曾经试图构建一个辅助诊疗系统,但受限于数据量与技术,未能成功。

海虹通过为国内众多城市进行的医保智能审核服务,积累了对病案审核、判断和分析的宝贵经验,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的发酵,衍生出大量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治疗信息。

现实中,三级甲等医院往往可以接触到美国最新的治疗方案与技术,甚至可以同步获得新药;然而,二级以下的医院却往往滞后一大截,不仅如此,对这些医院的医生有指导意义的教科书与疾病诊疗指南,也常常滞后于最新的技术与诊疗方案。

将大数据、深度学习、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国外的科技公司早已布局。

微软开发了一个能够“消化”每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机器学习项目Hanover。Hanover正在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Knight癌症研究所被投入使用,在自动分析研究论文中的数据以及临床试验、影像学诊断报告、电子医疗记录的基础上,寻求能够有效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药物、预测药物的有效性,并为病患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今年8月,iBm宣布经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训练的watsononcology系统(watson肿瘤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在国内已有21家医院计划使用。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8

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认为是医疗领域21世纪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移动医疗应用主要由数据采集及展示层、传输层及平台层组成。移动医疗的应用特点

需求潜力大。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需求潜力大。

一是国家卫生管理,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大。随着国家卫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为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卫生部将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对信息采集与发放的建设,进而推动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二是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发展需求大。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作为临床的重要补充有巨大需求,将促进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三是保健与养老,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大。随着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发展,老人和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人群通常需要频繁的检查生命体征(如心率、温度、脉搏、血压等),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而移动领域移动应用可以有效且低成本解决长期监护问题,实现随时随地监测、分析、指导。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需求巨大,进而推动行业应用高速增长。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突破医疗的地域约束,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移动医疗将信息技术、无线设备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让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接受及时诊治,将疾病进行有效筛查,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分配,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的失误,以及在发药、药品有效期管理、标本采集等执行环节的失误。移动医疗借助无线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监控完整的医疗过程。

提高工作效率。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使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床旁的扩展和延伸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临床医疗、护理任务的过程控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帮助解决高素质医护人员短缺的状况,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及医疗管理的水平。如医护人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直接调阅患者的化验报告和相关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病情,并在病人床边记录患者动态信息,减少了在病房和工作站之间来回行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治疗病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运作模式,它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影响了医疗信息化的多维度应用,基于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单一互联网应用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锁定在一个个固定站点中的信息释放出来,每一个活动的个体都成了移动的网络节点,充分发挥了无线互联网的优势,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了医疗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有利于多层面、多专业集成,通过整合协调,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医疗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沟通,促成良性互动的要求。由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众多优点,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已经在开发移动医疗的业务,在商业模式、通信技术、生理信息采集器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目前,全球已有近130项移动医疗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通常与物联网、RFiD等技术相结合部署。国内目前已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Da及RFiD技术,但是已有的移动医疗应用,涉及应用的范围窄,只能在局限的方面发挥作用。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生护士病区移动查房、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医务人员Voip、iVpn通讯、母婴管理、病患管理、医院特殊重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如江苏苏州市推出智慧医疗市民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以手机为载体,集实时挂号、预约体检、个人健康档案查询、远程治疗等于一身。市民通过手机短信、wap软件等登录该系统后,可点选自己欲前往的医院,在网上挂号。各大医院每天会将病人的病史记录、用药信息等作为病人的健康档案,上传到由苏州市卫生部门监控的数据库内,市民通过手机登录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就可查到个人就诊信息、体检报告等。同时,该系统还能实现远程治疗,病人通过特制身体检测装置测出健康状况数据后,可通过手机经系统传递给医生,医生就可据此进行诊断。部分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领域还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且面临收费困难问题。目前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仅存在硬件销售、解决方案售卖、软件应用下载收费、电话咨询服务收费、网络运营商流量收费等商业模式,其中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运营较成功,但法律规范的不健全,移动医疗运维盈利模式面向用户收取问医费用涉及网络行医执照问题不清晰。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开放度不够。众多it厂商难以切入医疗系统,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受限。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it厂商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还仅仅限于地方卫生局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等层面,将移动医疗应用于移动医疗医护、医疗物联网应用的较少。在应用主体方面,目前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乡镇医院应用较少。

由于移动医疗标准缺失,使得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困难。只有实行设备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日常医疗需要,才能实现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规范化发展。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设计理念和发展环境上的不足,造成移动医疗领域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移动医疗行业软件和硬件的核心技术均被国外垄断,以至于移动医疗产业国内厂商短期内难以与国外厂商抗衡,阻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需求增长迅速。一方面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以移动医疗为代表的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发展,临床医疗医护与远程医疗结合速度加快;最后我国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步伐加快,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激增,对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旺盛。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基础牢固。随着低成本的手机及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数千万无法接入固定电话或者计算机网络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作为日常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工具,移动电话的普及,为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随着政府、医疗机构、it厂商的通力合作,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预计2017年到欧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医疗市场,营收将达69亿美元。亚太地区和北美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68亿美元和65亿美元。中国的营收将达到25亿美元。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主要构成来看,GSm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监控服务将占整个市场的65%,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左右。诊断服务将成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占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15%,市场规模达到34亿美元,包括能使隔离区的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士沟通的移动远距离医学与健康呼叫中心。治疗服务将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收入将占整个市场的10%,市场规模达到23亿美元,当前的应用主要是确保患者遵守治疗安排的服务,如通过短信提醒用户吃药时间。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延伸,使移动医疗的应用成为可能。在过去40年时间里,移动通信设备始终坚持小型化、快速化及低成本化发展,并在硬件、软件、网络访问、标准及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现在,大量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更加统一、快速且便宜的宽带接入实现。另外,网络技术的无线化发展,也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持续发展,并为双向数据服务服务模式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有:移动医疗医护,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的增多。

移动医疗重点环节分析

产业链环节。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主要由软件环节、硬件环节、网络传输环节及终端应用环节组成。

软件环节主要由应用软件开发商及系统方案商组成。应用软件开发商主要开发移动医疗的应用软件,系统方案商主要进行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目前众多软件厂商开展了移动医疗软

件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提供了基于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来扩大他们为医院和消费者提供的现有产品组合,并加大对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部署力度。intel2005年成立“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部署医疗移动软件开发。微软开发了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加速器acceleratorforHL7,oracle开发基于HL7的医学信息化平台工具HtB,iBm提出智慧医疗方案。除知名跨国it企业在移动医疗应用方面投入大力进行软件开发外,我国本土软件厂商也积极部署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现有独立软件商(iSV)300多家进行移动医疗软件开发,其中有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如东软、天健、东华合创、创业等。

医疗设备厂商也在积极部署移动医疗应用,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制造了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家用医疗设备,实现设备向中心信息系统平台发送信息以供监护。迈瑞在2011年宣布与中国联通合作,从而使迈瑞的测试和诊断设备通过中国联通的3G网络来实现社区护理。

移动网络运营商将移动医疗作为其为医疗机构服务产品的重要部分。我国三大运营商分别与医院合作,建立了一个基于电子病例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医患沟通平台,推出相关移动医疗相关项目。同时,运营商把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移动各行业运用,如基于云计算以私有云和公有云形式向大型和中小医院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为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提供身份识别、位置服务。

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其中Vodafone在该公司的全球事业部下建立了医疗卫生专门团队,2009年又组建了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部门。法国电信旗下orange集团以及Verizon无线也已组建了专门的医疗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健康相关的研发及合作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一些运营商还聘请外部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各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是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技术官,组成强大的智囊团队开发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产品。在我国,中国移动已与剑桥大学联合开展移动医疗信息化应用研究,其通信研究院成立了专注移动医疗的项目小组,目前在超过20省通过12580、手机wap、无限城市门户等开展预约挂号。中国联通建立了“云存储”服务平台,用于医疗健康数据采集、传输和检索,以及移动医疗救护定位、生命体征信号实时传递;中国电信则在国内200多个医院展开移动医疗试点,并得到大中型医院高度肯定。

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移动医护应用、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应用。这三类通过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采集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分析完毕后再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最终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上。

应用环节。移动医疗医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和病人标识码识别、wLan手机应用等等。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短信服务功能,将测试与治疗方法、医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发送到用户端。在我国,SmS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缺乏医院、缺少医疗工作者、对医疗相关信息了解较少的人们而言,尤其有效。另外,SmS不仅可以作为单向的通知工具,还能够成为双向的交流工具。

传染病通常是在小范围内爆发,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则可能会发展为流行病。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将疾病信息进行跟踪及反馈,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疾病报告机制。

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医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行病人床边医疗服务,包括病历查看、书写、查看检验检查报告、医嘱录入等。

护士进行床边医嘱执行时,运用移动终端扫描病人RFiD腕带确认病人身份,然后再扫描病人药物条码,核对医嘱,给药流程结束,所有流程信息均被记录在HiS中,便于医院管理查询以及事后的追踪。护士也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病人体征数据等关键信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包括远程医疗、危机值协同管理、计划任务管理、会诊管理、危重病人管理、药品使用管理、医疗业务查询等。远程医疗应用中,医生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远程医疗会诊,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9

目前,大连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区域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发展不平衡,各级医疗机构缺乏统一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无法有效开展区域协同诊疗服务;无面向公众的公共卫生服务门户,无法为市民提供即时、便捷的健康诊疗服务;缺乏对全市医疗数据资源的整合与挖掘,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因此,加快大连市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建设是提高大连市整体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关键。

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是可以被感知的公共医卫服务的潜在力量。提升大连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以强大的云计算和物联技术为载体打造公共智慧健康云。“健康云”理念的运用,意味着打破城市地域、时空限制,对以往医疗卫生体系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重新整合、升级;拓宽城市公共医卫服务的公众感知范围和深度,使更多潜在的公共医卫服务得以实现和拓展,从而有效提升大连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

一、从服务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面向大众构建随时、随地可感知、反馈的“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职能

(一)是以国家卫生部“居民健康卡”工程为依托,以“公共智慧健康云”的资源整合、共享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全市医疗机构“一卡通”式就诊服务。在全市任何一家医院,一卡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健康档案查阅、费用结算等多种医疗服务功能,实现就诊流程优化,便捷就医。

(二)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居民就诊服务为核心,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载体,双向优化便民服务与医疗资源。第一,实现居民就诊服务流程再造。以现代云计算技术和物联技术打造的“公共智慧健康云”,可为居民提供多终端的智能自助预约挂号、咨询服务;以居民健康档案资源云存储和共享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简化转诊流程,实现诊疗下沉、社区首诊、层级转诊的有序就医新格局;第二,实现全市医疗资源与医疗服务的再整合、再优化。利用“公共智慧健康云”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生资源进行整合、定位,通过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的分析、感知,为居民提供所患疾病诊疗的最优诊疗服务选择路径,实现全市号源的合理调配;以“公共智慧健康云”的优质专家资源为核心,提供区域医疗远程会诊服务,通过健康档案与病历报告的“云”端共享、专家远程视频会诊,实现居民于社区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推动“社区首诊”便民就医的切实落实。

(三)是利用物联技术加大对健康人群和患病康复期人群的服务力度。实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家庭健康医护服务。一方面,结合现有智慧城市战略,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主导,推行区域远程智能健康监测,做到区域内监测对象的体征监测数据“云”端共享,同时利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动态居民健康模型,为健康居民和疾病康复期的病患提供包括营养配餐、体能运动和疾病防护等全方位的即时个性化健康生活专业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要构建“区域远程智能健康监测”突况的配套应急服务体系,利用“公共智慧健康云”整合全市急救资源,为特殊疾病人群提供远程实时监护与危情急救呼叫服务,通过监护报警、监测数据“云”端共享、GpRS定位与急救协同调配,实现病情信息及最佳急救时限的有效掌控。

(四)是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公众测评反馈服务,实现公众对医院整体环境、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和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跟踪测评,并形成全市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星级评价体系,为医院综合实力、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考评提供有效参考。

二、从数据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以国家“5321”工程为依托,通过云计算技术随时、随地感知、整合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数据

(一)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构建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云存储,实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管理记录和诊疗记录在内的所有居民健康档案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深度挖掘与动态管理,作为“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的共享数据基础。

(二)是以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为载体,构建全市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为核心的云存储。一方面,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等相关医疗数据的汇聚、整合、挖掘和分析;另一方面,以电子病例为核心,对全市区域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院际协作的数据进行“云”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

(三)是建立全市统一医疗卫生数字认证服务平台,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范要求,为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和责任认定服务,为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同时为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提供可信的安全保障。

三、从管理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感知数据挖掘,提升政府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一)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海量数据深度挖掘与多维分析,构建面向不同主题的多维数据集,进行数据源信息转换,以形象直观的图形方式展显示分析结果,为卫生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建立全市医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基础,建立高效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制,实现预警指数分析、危机事件提醒、应急响应、跨部门联动,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是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数据基础,以云计算和机器学习为技术支持,通过对公众医疗行为数据的采集与深度挖掘,实现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典型性疾病动态感知监测,形成有效的疾病监控机制,为全市疾病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四)是通过“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所提供居民健康档案资源共享与三级医疗网络协同服务,实现针对全市慢性病人群的定诊与管理。同时,通过医疗行为感知监测,为慢病高危人群提供危情提醒、康复指导及用药提醒等健康干预服务,以实现慢性病便捷诊疗及随访服务。

(五)是以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为业务导向,建立更为有效的辅助决策体系。一方面,加大对公众数据的感知力度,建立基于“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感知、挖掘辅助决策系统,使公共决策更加准确、可行。另一方面构建一套科学、精细、专业的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网络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监管的系统化和常态化,逐步实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四、从知识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的知识感知,进一步提升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与业务水平

以驻连医学高校教育资源为依托,构建集远程继续学历教育与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区域网络学院,为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医护人员提供统一的教育与培训服务。

(一)是加大对北三市医护人员的学历教育支持力度。随着区域医疗的推广以及国家医改和新农合政策的稳步推进,区域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乡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通过建立区域网络学院的学历教育平台,实现北三市医学学历教育、学习模式上的新突破。做到理论课程学习、作业批改、考试网络化、实践操作课程就近集中化,切实有效解决区域医疗队伍学历偏低、教育资源匮乏和学习时间有限等实际问题。

(二)是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是医疗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平台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健康知识库共享、疑难病例远程讨论与学习、手术视频教学、医技技能远程培训、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和职称考试远程培训,促进全市尤其是区域医疗队伍实际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建立区域知识共享数字社区。加大对领域专家和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大脑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力度,利用数字社区平台增加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专家隐性知识的共享、显化和流动,从而带动区域内组织整体知识位势有效提升。

作者简介:

智能医疗应用案例篇10

本报讯惠普近期宣布推出新版惠普应用生命周期智能(HpapplicationLifecycleintelligence,aLi)软件aLi2.5,该软件可自动配置开发环境,同时加强交付团队间的合作,使开发人员能集中精力改善应用。作为惠普应用生命周期管理(HpapplicationLifecyclemanagement,aLm)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HpaLi2.5还可帮助应用开发人员理解并确定各项任务的优先级别,同时尽可能减少行政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利用aLi2.5开发人员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协作并加快交付为企业业务设计的创新应用。

SaaS版CaaRCserveD2D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保护

本报讯Catechnologies日前宣布推出混合“软件即服务”(SaaS)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解决方案CaaRCserveD2DonDemand,以帮助小企业满足备份窗口需求,并保护关键系统、应用和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可用性。不同于其他解决方案只能提供本地保护或仅能直接在云中进行备份的局限,CaaRCserveD2DonDemand结合了用于快速备份和裸机恢复能力的本地资源,以及用于确保异地保护和关键文件归档的windowsazure云存储。这一混合方法将允许中小企业在有限预算内成功实现数据量的持续增长。

甲骨文升级企业

医疗卫生分析软件

本报讯甲骨文公司日前宣布推出oracle企业医疗分析(oracleenterpriseHealthcareanalytics)最新版本,这是一款功能有重大升级的商业智能和绩效管理解决方案。它通过全面满足整个医疗行业对移动化、易于使用和可快速部署的分析应用的增长需求,来帮助医疗机构做出明智决策,提升经营绩效、医疗服务质量和产出。oracle企业医疗分析包括由核心oracle技术――oracle数据库、oracle融合中间件和oracle商务智能企业版所支持的oracle医疗数据仓库基础、oracle医疗分析数据集成、oracle健康科学队列资源管理器、oracle医疗手术室分析和oracle医疗供应商供应链分析等。

全新英特尔技术亮相云博会

本报讯日前,英特尔携手多家开放架构软硬件合作伙伴亮相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共同展示了它们最新的基于开放架构、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英特尔智能功耗节点管理器、英特尔数据中心管理器、高环境温度(Hta)数据中心、英特尔Hadoop发行版套件以及上个月刚刚的、创下了多项全新性能世界纪录的英特尔至强e5处理器产品家族等。

瑞星与欢网联手

推智能电视专用杀毒软件

本报讯近期,瑞星公司与欢网科技(长虹和tCL集团等投资成立的专注互联网智能电视的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协议,瑞星将为长虹、tCL旗下的所有智能互联网电视专门定制开发安全软件,以保卫智能电视的上网安全。瑞星专门针对长虹和tCL两家国内电视巨头的智能网络电视定制开发、适用于智能电视和多屏互动相关产品的杀毒软件名为“瑞星电视管家”,它通过双引擎查杀、流量监控、本地数据加密、系统优化、个性化设置五大功能,给用户带来轻松安全的电视网络冲浪体验。

ptCmathcadpr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