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体能训练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07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1

关键词: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

一、现状分析

少儿舞蹈训练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与成人舞蹈训练不同,少儿舞蹈的旋律更欢快明朗,是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编排的。儿童舞蹈训练有利于发展少儿智力,促进少儿道德养成,培养少儿意志品质等特点。各初等学校和舞蹈专业学校必须要认识到少儿舞蹈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少儿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让少儿从小就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少儿对舞蹈的感情以及提高其舞蹈欣赏力。

二、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侧重点

1.加强少儿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

身体训练(基本功训练)是打好舞蹈功底的基础,要注重少儿四肢、躯干以及肩、腰、腿、跨等部位的训练。由于舞蹈动作高度美化和规范化,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训练程式,讲究训练节奏和技巧。要注重压腿训练,打开少儿腿部关节的韧带;要注重压肩训练,打开少儿颈肩部关节韧带;注重少儿腿、脚、背部训练,使少儿形成良好的形体和优美的动作;适时合理地加强少儿舞蹈的把杆训练,要特别根据少儿身体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训练,把握好训练尺度;要训练少儿劈腿基本功,拉伸少儿腿部韧带。

2.加强少儿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少儿心理因素,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少儿心理训练,能够避免少儿在舞蹈训练中产生自卑心理和紧张胆怯的情绪。在少儿舞蹈训练中,要强化少儿心理训练,调动训练情绪,采用身心交融的训练方法,更好地促进少儿舞蹈基本功教学。

三、加强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新思路

1.要做到音乐和舞蹈的视听结合

在现实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少儿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少儿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力要加强其音乐欣赏,激发其对舞蹈音乐的兴趣。必须要做到音乐和舞蹈的视听结合,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对少儿进行音乐舞蹈欣赏教育。鼓励少儿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感情和培养对配乐的欣赏,选用适当的舞蹈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提高其舞蹈技能。

2.要充分激发少儿对舞蹈的兴趣

在少儿舞蹈训练中,应特备注意舞蹈选材的趣味性,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编排舞蹈,充分调动少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少儿舞蹈编排必须要做到通俗性、直观性和动作技巧简单易学相结合,具有轻松自如的灵活性表现形式。少儿舞蹈的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吸引少儿注意力,培养少儿审美能力。要做到舞蹈动作的趣味性,必须要做到少儿在舞蹈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舞蹈趣味性相统一,还要和少儿情感体验相联系。只要少儿提高舞蹈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3.注重少儿舞蹈内容,体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师在选择少儿舞蹈题材时,必须根据少儿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确定舞蹈内容。由于少儿具有生活丰富多彩、情感复杂多样等特点,儿童舞蹈内容的多彩性必不可少。可以利用神话传说、童话寓言、童幻世界中山水风雨为内容设计少儿舞蹈内容,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要拓展少儿舞蹈题材,使少儿舞蹈形式多样化,还应当多采用歌舞、歌舞剧、小舞剧等体裁,使儿童舞蹈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绚丽多姿。

4.针对忽视基本功现象,扎实做好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

目前的少儿舞蹈教育中,忽视基本功训练的现象很普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这种现象,使少儿舞蹈事业回到正轨。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少儿过早参加舞蹈训练,舞蹈基本功周训练次数比例较少,忽视辅助练习等。针对此,幼儿舞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少年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少年舞蹈演员学会正确使用身体姿态和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扎实做好少儿舞蹈基本功工作,培养其标准身体姿态、掌握舞蹈器械的能力,提高其舞蹈基本功底,有助于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及提高动作质量。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做到:加强少儿舞蹈理论建设,用舞蹈基本功训练理论指导舞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重视少儿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少儿舞蹈基本功;加强职业舞蹈教练员的业务培训。

参考文献:

[1]董桦.浅析儿童舞蹈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61-62.

[2]韩吟.浅谈民间舞蹈在少儿舞蹈中的重要性[J].大家,2011(12):60-61.

[3]李蓓.浅析舞蹈教育在五大领域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1(S2):243-244.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2

1少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参加少儿体操训练的儿童多数是学龄前儿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与其他儿童还有较大的区别。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骨骼中的软骨成分较多,骨的形态结构容易随人体内环境变化而变化。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首先,他们的兴奋与抑制状态不稳定,兴奋状态占优且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但时间不长;其次,他们的皮质抑制过程较弱,精确分化能力水平较低,完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较差,容易出现多余的动作。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小孩争强好胜、娇气、自私、任性、畏难、依赖性强、害怕陌生环境、缺乏协作能力。目前很多训练队已经将等级技术难度融入到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这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也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是训练效果不明显,少儿掌握较高难度动作的速度较慢,且技术单一,缺乏熟练运用能力。

2提高少儿体操训练水平的对策开展少儿艺术体操训练活动,应首先研究少儿心理上和生理特点和他们的喜好,制定适合少儿身心特点和喜好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以提高训练效果。

2.1制定趣味性强的训练内容

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别制定难易恰当、趣味性强的训练内容。(1)柔韧练习。对少儿艺术体操初学者来说,教练安排的训练内容不宜过难。教练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动作。当学生掌握了一个动作后,不宜将训练难度增加过快,应让学生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做一些变化动作,让学生感到新动作容易掌握,在增强他们的信心后再提高训练难度。(2)力量练习。少儿完成艺术体操动作,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不少技术动作都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力量,力量训练是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的基本项目。少儿艺术体操的力量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腰腹、腿部、踝部等部位的力量。这些部位的负荷较大,如果让学生过度训练,学生很容易疲乏,导致他们不愿意坚持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时,训练项目的难度不易过大,并将负荷控制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训练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范围内,通过简易游戏组合的形式循环进行,以减轻局部的负担。例如背部肌群练习,将每两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地做两头起练习。还如跳步练习,将学生分散到练习场地的边缘,当喊完口令1、2、3时,要求学生跳步往场地跑,如双腿跳。当说“停”口令时,要求学生学习某种动物的静止形态。这些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观摩学习,这既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3)身体姿态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姿态是艺术体操训练的重要目的。通过姿态训练培养学生技术动作的协调性、规范性。姿态训练包括基本步法、舞蹈动作、各种手臂姿态,身体姿态等训练以及单腿跳和跨跳、转体、波浪、地面姿态等训练。身体姿态训练过程,不仅仅要让掌握一些优美的动作,还要求教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情趣。不少教练把芭蕾作为艺术体操训练的主要项目,学生反复进行把杆练习,往往感觉枯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学生练习完固定项目后,教师应给学生增加一定时间练习其他舞蹈,如简单的拉丁舞、民族舞等。(4)器械练习。我国少儿对器械项目的熟练程度远不及艺术体操强国。学生掌握器械项目的速度较慢、失误率较高。不宜过早让学生接触难度较大的器械项目,至少应给学生1年以上的时间让学生熟悉器械属性,通过竞赛、协作、表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器械,如原地的腰转圈比赛、简单的双臂滚动传递游戏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器械。器械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少儿训练的器械项目,这既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器械动作,也能提高少儿的训练兴趣和自信心。

2.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少儿艺术体操教学应循序渐进,着重培养少儿对艺术体操训练的兴趣。探索适合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训练效果。(1)直观教学。少儿形象思维活跃,在教学训练中运用直观教学,采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简单形象有趣的语言,能够提高少儿对动作和语言的理解能力。训练过程中,除使用球、圈等器械外,可增加纱巾、红旗、铃鼓等其他轻型器械练习,以丰富训练内容和提高训练的趣味性。训练过程中,控制运动负荷量,交替训练不同内容的项目,分阶段循环教学,避免局部训练负担过重,提高少儿参加训练的积极性。(2)游戏教学。少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产生条件反射,而抽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新奇事物容易吸引少儿注意力,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少儿性情多变、意志薄弱,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应该多使用游戏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兴趣。(3)其他方法。教练员可让少儿完成一些简单任务,降低他们畏难、娇气、依赖情绪,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适当安排一些集体训练项目,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意识,以减少少儿的孤独感。组织一些具有表演和比赛性质的活动,如主持、唱歌、舞蹈、话剧等,让少儿尽情表现自我。尽可能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关心孩子的训练。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鼓励孩子成长。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3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注意问题

前言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少儿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不宜过多的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1.4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2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2.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正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2.3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少儿武术专项教学与训练是为比赛准备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最敏感的部分,由于少儿的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刺激敏感。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增强力争上游的决心,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3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3.1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3.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4结束语

4.1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2少儿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4

【关键词】菏泽市;少儿武术;发展战略

0前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体育特长教育,例如游泳、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体育项目。特别是武术项目,它的运动特点少年儿童对武术的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与渴望,同时我们研究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发展,对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做出有限的理论依据与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武术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教材、武术专著、历年各体育院校博硕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

对武术传人、专家学者、民间拳师、社会大众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武术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看法。

1.2.3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本文的论证支持。

1.2.4逻辑分析法

对武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进行逻辑推理,及对武术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制约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为武术的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逻辑基础,从而获得本文的主要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发展现状

2.1.1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通过多次对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有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搜集到菏泽市共开办了20家少儿武术培训班。根据开办的形式主要分为:(1)个人开办的武术培训班。(2)合伙开办的武术培训班。(3)单位组织开办的武术培训班。根据培训班教学内容可以分为:(1)以散打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以多种套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3)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这些都说明了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中,个人开办的武术培训班、合伙开办的武术培训班比较多,同时也说明了,菏泽市少儿武术市场需求量之大。

2.1.2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教练员基本情况

在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发展过程中,教练员作为技术的传播者,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的关键。通调查得知,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教练员,分为两种:一是,业余教练员,他们占总的比比较大,他们主要是全国各大高校毕业的体育武术专业的学生,当今社会面临就业压力比较大,就业专业面分布不均,所带来一些高校学生宁愿自主创业,举办各种培训班。二是,专业教练,这类人群主要来源于民间师傅,他们从身份上多余武术世家出身,因此从专业角度与知名度来,看他们备受少儿与家长的亲来。在这中情况下,专业教练员还是远远不够,缺乏专业教练员。这两类教练员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看出教练员往往也是投资者也是管理者。业余教练员作为少儿武术培训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流动性比较大,对少儿武术培训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2.1.3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宣传情况

是否采取合理有效的宣传方式会对培训班的学员招收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知,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主要的宣传方式发传单、发名片、熟人介绍三种方式,采用媒体选的几乎很少,因为借助媒体宣传的费用远远高于前三种,而且也没有针对性。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发传单、发名片、熟人介绍具有针对性的宣传,例如:到幼儿园、小学学校附近进行发放,相对被宣传者情况符合培训班的需求。

2.2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菏泽市专业教练员还是远远不够,缺乏专业教练员。这两类教练员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看出教练员往往也是投资者也是管理者。业余教练员作为少儿武术培训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流动性比较大,对少儿武术培训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他们对武术的认知度不够,认为武术容易受到损伤,当今80、90后的家长基本都是一个子女,处安全考虑,反而让少儿参与人口会小幅度的减少。

2.3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的对策

首先,增加专业教练的人口,就是让比重比较大业余教练定期参与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与技能水平,让业余教练向专业教练靠拢。其次,政府机构与培训班个人加大武术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群深入了解武术的精髓与魅力,提高他们对武术安全性的认知度,来增加少儿参与武术的人口。

3结论

3.1菏泽市业余教练员作为少儿武术培训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流动性比较大,对少儿武术培训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3.2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中,个人开办的武术培训班、合伙开办的武术培训班比较多,同时也说明了,菏泽市少儿武术市场需求量之大。

3.3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主要的宣传方式发传单、发名片、熟人介绍三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庆平.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战略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8,15.

[2]王吉群,赵贵彬.关于传统武术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4.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5

关键词少儿足球运动员生理心理特点

一、结合少儿生理特点

少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是不均衡的,兴奋过程占优势。8岁以前儿童大脑精密的分化能力较差,13-14岁以后,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技能提高,8-9岁时,神经过程容易泛化,动作难以准确,注意力不易集中,少儿对讲解、示范教学容易接收。10-13岁时,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能够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但掌握细致动作所需时间较大。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直至小学阶段,足球技术,技能训练的方式和手段的设计应多从发展少儿灵巧性和协调性的角度考虑,其练习的强度不可太大,一定要使少儿力所能及并留有余地。另外训练目的和重点应抓住技术的关键而技术动作程序则要求基本掌握就行了。同时,教学训练中,教练员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新异的刺激和有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少儿的注意,如将技术训练揉和于游戏中,并带有一定的竞赛性,其效果则更佳。当然在这一年龄阶段,教练员应积极的有意识的培养少儿注意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有意注意。也就是说,不要只顺其自然,而且要加以引导,尽快培养和提高少儿有意注意的能力,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针对这些规律,对9岁以下少儿足球训练,应更多用于示范教学,让队员多做模仿,作为教练员应尽量把示范动作做的简洁。规范和标准,这对队员将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练员结合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与启发的直观教学对小运动员熟练的掌握动作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少儿心理特点

少儿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强度不均衡,兴奋占优势,8岁前分化能力较差,往往是靠直观的形象而见。建立条件反射,这种生理机制反映了少儿认识事物的心理也是比较粗泛的。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要求教练员所采用的方法应该是直观的,并借助生动的语言来完成训练计划。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我们教练员在安排一次教练训练课时,在不脱离教学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编排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和手段来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达到本次课的目的。每次训练课的练习方法应针对少儿注意和兴趣的特点。编排、变换一些内容,尽量始终保持少儿学习的兴奋性。如在教脚背外侧运球时,除强调技能要求外,练习的方式就可多安排几种,如直线运球“之”形运球、绕竿运球、看手势变向运球、运球接力比赛,或者将几种运球方式编排成组合循环练习,这样即能达到提高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又能保持少儿的兴奋性。同时,少儿的记忆特点的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教练员在考虑一项技术或多项技术的组合练习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数量以巩固记忆。只有使大脑皮质各中枢的暂时联系多次与肌肉感觉相结合,才能建立牢固的运动动力定型,达到熟练掌握技术的目的。此外,少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教练员首先自己要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多做正确、轻松、自如的示范,加深少儿的直观印象,同时用形象化的语言或少儿习惯用语对其第二信号系统进行刺激,使视觉、听觉、动觉和已有经验相互配合,达到尽快掌握技术,强化技术的目的。另外,也应加强启发式教育,促使少儿开动脑筋,逐步培养和提高少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优良品质的培养。

三、注重选材

(一)初选:通过对少儿身体形态的观察,看其是否具备基本运动条件。其次是通过素质测试,从跑、跳、柔韧、灵敏反应等方面看孩子是否具有较好的运动机能潜力。再次看其对足球的兴趣如何。

(二)细选:在经过3-6个月的训练后,观察小运动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以及协调、灵敏、反应、意识、自控等方面的能力,从中选出好的和比较好的小运动员。

(三)精选:通过较长时间训练,进一步从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做一些较复杂的技术动作练习,如基本功练习的颠球,基本技术运用的传、接、控、踢,对抗技术的一打一,二打一练习训练等,来观察他的各项特殊能力,确定其是否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运动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连续性、准确性、节奏感以及遇到各种对手时多具备的良好心态等。

四、注重意识培养

意识的培养与技战术训练应紧密结合,从初学开始就应把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技战术训练中去,寓意识于一切练习之中,使其同步发展。意识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思维逻辑、接受能力、学习欲望等。同时应注意到,意识的发展存在个体天赋的差异,在平时的训练和培养中。应注意发现和发掘那些意识天赋好的运动员,以便进行重点培养,并对那些天赋条件有些后进的运动员予以帮助。

五、贯彻系统、科学的训练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6

关键词:少儿武术套路训练

少儿武术套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早期武术训练必须考虑少儿的身体自然发展规律,科学地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发展少儿的全面和专项身体素质,培养武术套路运动所需要的专项意识,打好武术基本基础。少儿训练的“成年化”,不是简单地照搬成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否则不但不能提高专项素质,而且还容易使少儿的身体受到影响。

武术在现代社会取得了丰富的发展,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更迅速,这样就需要有大量的后备人才。从小培养有潜力的少年是众多武术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如何能培养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如何促进他们更快更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对重庆市业余武术套路班训练中的一些少儿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2重庆市少儿武术套路训练的特点与少儿武术套路训练计划的制定

2.1重庆市少儿武术套路训练的特点

(1)以基本功为基础,重视基本动作的练习

(2)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

(3)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强化演练技巧

2.2制定少儿武术套路训练计划

少儿武术套路在武术套路训练中没有统一的教材,要使少儿武术套路训练正规化,达到训练目的,根据少儿武术套路普及,提高的训练任务来制定可操作性的训练计划。

2.2.1武术套路启蒙训练阶段

少儿武术套路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在少儿武术套路训练中,教练员应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做到一个教德育人的老师的同时,同样也要做到一个长辈的的角色,处处关心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绪。在进行训练前,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其次教练员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再次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做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对启蒙学习者的要求不易过高,本阶段是发展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最佳时期,对柔韧训练可配合一些游戏和模仿动物的形态来进行训练,以减少学生们的直觉痛感。所以,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掌握这一特点,安排有象征性的游戏来达到柔韧、身体素质等训练的效果和目的。

灵活的运用少儿武术套路训练方法可以使一堂课更加的轻松和收益更多。首先要运用正确讲解与示范。其次要循序渐进,从侧面引导。

2.2.2武术套路初级训练阶段

经过启蒙武术套路训练后,学生们对武术套路运动有了基本认识,对武术套路运动逐步有了兴趣,这时是神经系统发展最快阶段,是发展柔韧与协调,发展动作速度敏感期。合理应用讲解与示范,讲解动作的术语,路线,方向,规格标准及要点,难点等。教练员多做生动形象化的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动作的正确姿势,结构和神态,可多采用正误对比示范法,训练中讲解和示范不是分割的,二者应结合运用。

训练中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用不同方法和要求进行训练。可老带新,好带差,但分工要落实,因人而宜,区别对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对象,特点不同,训练也要具体分析,扬长补短。

为能解决少儿武术套路训练时间少,班级人数多的矛盾,可采用原地反复练习法。例如:正踢腿,一,可通过把杆原地甩踢;二,队列原地练习。根据目前国家武术竞赛套路的要求,各种腿法,不需要连续完成,一般只是出现一次,因此训练中需要改进,创新,结合实践来练,效果会更好。

2.2.3武术套路中级训练阶段

通过启蒙和初级武术套路训练,学生能正确掌握武术套路基本动作及长拳套路。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得到发展,分析和综合能力较明显提高。是发展肌肉力量的敏感期,可进行较大负荷的动作速度,力量训练,逐步增加静力性练习。从少儿武术套路训练来看,专业性还比较小,因此可采用一些舞蹈训练方法,采用快速,正确,少蹲,多跳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训练,使武术套路这一具有东方艺术的形象,更加发挥它独特的光彩,这也是当代社会的要求。

这阶段学习者应加以关心和引导,调整训练手段。训练中可安排学习武术套路中各种器械项目,玩刀弄棍是多数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排练集体性的节目,多参加社会演出与比赛,不断的使他得到外界的赞扬,给他们增加上进的信心。要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中配合培养学生的攻防意识,学会一些攻防格斗技能。少儿武术套路训练中要始终突出一个“练”字,强调亲身实践反复练习的重要意义。

2.2.4武术套路高级训练阶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学习武术套路的目的更加明确,这一阶段可根据每个不同条件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类别的拳术和器械项目进行训练,根据少儿武术套路训练特点,利用舞台及各类活动的形式,编排各种受观众欢迎的节目来提高知名度,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要出成绩就要训练高难度的动作。

采用现代化的训练方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可配备一些电教先进设备,让学生们不断接受到优秀运动员及名人的表演和示范,还可将学生自己演练的动作录下,进行重播,从中找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电教让他自己体会动作的要领,便于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一)要做好对武汉市少儿武术套路的训练,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兴趣,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训练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三)如何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中国武术套路的魅力,加快武术套路国际化的步伐,将会成为另一新的挑战。

3.2建议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7

关键词:少儿乒乓球基本技术;形成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18

前言

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与训练,以符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原则。符合以上原理的技术动作具有合理性,规范性、实效性和经济性。乒乓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实效性和经济性决定训练效果和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少儿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要注重基本技术的培养。

1少儿时期乒乓球训练的基本技术

少儿时期训练的基本技术,分为单个技术训练和组合技术训练。

1.1单个技术由基本手法和基本步伐组成

少儿时期乒乓球训练的单个技术包括,击球前的握拍手法、站位与身体姿势;正手攻(拉)球、反手攻(拉)球、正(反)手搓球技术、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基本步法包括:单步、跨步、并步、跳步、交叉步、小碎步。

1.2组合技术

少儿时期乒乓球训练的主要组合技术为单一技术的组合技术和两个以上技术的组合技术。单一技术的组合技术主要是指单一技术连续使用,组合结果表现为,击球位置的变化、击球落点的变化、击球线路的变化,击球弧线长短变化、击球弧线高低变化。两个以上技术的组合技术是指由两个单一技术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构成的组合技术。如定点的左推右攻、不定点的左推右攻、两大角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正反手搓球接拉攻、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正反手控制后接抢攻等。

2乒乓球项目特点与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2.1乒乓球项目的技术特点

乒乓球运动是以技能为主导的隔网对抗性得分项目,其动作技术结构属于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共存的混合性变异组合的开放式动作结构,其打法风格体现为快、准、狠、变、转、稳等因素的融合。快,体现在反应速度快、步伐快、击球动作快;准,表现为判断正确、击球准确、落点控制精确;狠,表现为击球力量大,爆发力强;变,表现为旋转变化大、战术变化灵活、技术变化合理;转,表现为旋转强度大;稳,表现为攻守稳定,不失误,技战术合理使用使对方失分是赢取比赛的根本途径。乒乓球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2少儿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乒乓球技术训练要结合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点,才能使少儿逐步具备乒乓球项目应具有的运动素质。少儿各项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存在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表现出年龄阶段性特征。青少儿身体素质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年龄如表2-1所示。

身体素质的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之别,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速度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男女顺序一致。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身体素质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叫做增长敏感期。60米跑、400米跑、1分钟快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曲臂悬垂五项身体素质的增长敏感期如表2-2所示。

各项身体素质发展高峰的年龄男子在19~22岁,23岁后缓慢下降呈单峰型;女子在11~14岁出现第一个波峰,14~17岁趋于停滞或下降,18岁后回升,19~25岁出现第二次波峰呈双峰型。

3少儿乒乓球运动训练内容特点

根据竞技能力的结构,少儿乒乓球训练内容分为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力训练五个方面。

3.1体能训练特点

乒乓球属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移动速度快,挥臂速度快,灵活性好和耐久性强等。在技能上以发展心肺功能来满足专项速度耐力的需要为主。对于少儿早期乒乓球训练,要以发展一般身体训练为主,旨在增进身体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技能水平,全面发展各项素质,为专项打基础,同时兼顾专项身体训练;优先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速度素质次之、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

3.2技术训练特点

少儿乒乓球基本技术包括单一技术和组合技术、步法技术,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虽训练的技术内容不同,但技术训练存在共性的要求。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求技术动作要规范,科学和合理;要遵循技术发展的特点,由简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要遵循生理学特点,依次发展协调性,灵敏性,耐力和力量;技术训练要与实战技术相结合,要以实战为目标。

3.3战术训练特点

少儿阶段的战术训练应该以基本战术为基础,逐步结合特殊战术,从易到难,在掌握稳定性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同时还要提高难度和结合精度进行特殊战术的演变能力,从而在周而复始的反复训练中,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掌握和形成独特的战术特点和配套战术,使之熟练随机应变,达到较高的实战能力和水平。

3.4心理训练特点

要激发少儿对乒乓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少儿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技术的进步和提高来培养少儿对技术的自信心。逐步形成在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技术训练过程中,逐步施加心理训练,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培养少儿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3.5智力训练的特点

智力训练,在技术训练上表现为落点变化,旋转性质的变化,速度变化,节奏变化,力量大小变化,球的长短变化,弧线高低的变化,技术使用的变化;在战术中表现为战术意图的清晰性,明确性和合理性,战术运用的坚持性和灵活性;在比赛中表现为,明晰自身的优缺点,善于观察分析对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技战术和体能。

4技术训练的阶段划分和训练要求

少儿乒乓球基本技术形成分为技术的泛化阶段、技术的分化阶段和技术的巩固与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长随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而不同,各阶段是逐步过渡,并无明显的阶段界限。

4.1泛化阶段特点和训练要求

学习初期,少儿对技术没有清晰理解,只存在感性认识,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尚未确定,呈现扩散状态,技术动作条件反射联系暂时不稳定。泛化阶段,技术学习时表现为肌肉僵硬,不协调,出现错误动作,动作不规范,不流畅,这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要克服泛化现象,教练要抓住技术主要环节和学习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不过多强调细节,要通过正确示范、简单讲解和实践来提高少儿对技术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少儿对技术的感性认识。

4.2分化阶段特点和训练要求

分化阶段,少儿在学习技术过程中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慢慢消失,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步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加强和发展。大部分错误动作不再出现,可较顺利和完整地完成整个技术动作,动作初步定型,稳定性不够。遇到干扰,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会重新出现,技术动作仍不稳定。教练要特别注意纠正错误动作,让少儿体会动作要领,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趋向准确。

4.3巩固阶段特点和训练要求

通过长时间训练,技术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进入巩固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的集中和精确。此阶段,技术动作规范准确、优美,在无意识控制的情况下能完成规范的技术动作。在该阶段内,对技术的训练,要在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规范性基础上,提高动作的流畅性和单位时间内击球的板数。训练的重点开始从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上转移到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和经济性来,表现为从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转移到发展与技术动作相关的身体素质。

5少儿时期基本技术的训练方法与技术训练指导思路

5.1基本技术训练方法

启蒙阶段技术训练方法依次为:动作模仿、手把手教与练、多球训练,教练陪练。动作模仿是少儿自主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发现错误动作;手把手教学能有效针对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使少儿体会正确的击球动作,体会动作要领;多球训练利用神经强化的原理对正确技术动作下的身体姿势和肌肉发力进行刺激强化,促进动作定型与形成;教练陪练不仅巩固和发展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和实效性,使技术逐步接近比赛。训练方法的使用应根据技术掌握的情况合理选择。

5.2基本技术的训练指导思路

技术训练目的是强化技术质量和击球效果,并使所练技术能够在比赛中直接得分或者为进攻创造机会。因此,技术训练要逐步提高,先后顺序要符合以下原则:先练得分技术,后练控制技术;先练大力量技术,后练小力量技术;同一技术,先小力量练,后大力量练;先练技术动作结构大的技术,再练技术动作结构小的技术;先练攻球撞击技术,后练拉球摩擦技术;平行技术,要同时发展;先练基础技术,后练高级技术;先练单一技术,后练组合技术;单一技术先练技术动作的协调性、流畅性和连续性,再提高击球速度和耐力,最后提高击球的力量;组合技术,先注重组合中单板技术的质量,再发展技术转换的应变性和流畅性;先练近台技术,后练远台技术;先练常规技术,后练非常规技术;先练上下旋技术,再练侧旋技术。在技术动作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还要明确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作用,以及在比赛中如何应用。即在技术训练时,让技术训练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运动员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球的落点变化,线路变化,长短变化,旋转变化,力量变化和节奏的变化上,使得每击出一板球,都能够体现运动员清晰的战术思想。

6结论与建议

少儿训练的基本技术是正反手攻、拉、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步伐、组合技术和战术;基本技术训练要注重技术动作的整体结构,确保技术结构规范合理、发力流畅、节凑感好,重视对球的空间感知能力;促进步伐、手法和躯干的全身协调性,重视反应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少儿的训练以打基本功为主,教学和训练不宜过多地追求比赛成绩,防止在身体素质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挖掘机体潜能,使得少儿在以后的身体素质发展中受到限制,进步受限。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乒乓兴趣,使少儿对技术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内在需求,注重培养训练的专注性和持久性,逐步提高少儿对乒乓球的认识;训练要结合少儿身体素质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点,基本技术的训练既要全面又要特点突出;依据各项身体素质生长的先后顺序以及增长期、敏感期特点,合理设置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瑞元,孙学川,熊开宇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2002.

[2]邱钟惠.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1982.

[3]田麦久,刘建和,延烽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2002.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8

国际体操规则的不断修改,导致体操动作难度发展日新月异,体操类竞技项目的艺术表现力是指运动员通过自身所具备的认知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自信心,借助于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身体姿态、技术动作等外部形态和动作与音乐内涵混成一体地表达出来,从而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

一、文献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对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研究甚少,对艺术体操、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相关的研究较多。在对艺术表现力界定中,曾梅在《浅谈艺术体操表现力》一文中把艺术表现力定义为:运动员用整个身体(包括脸部、躯干、四肢)将音乐的风格、内涵所表达的情绪,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让你从动作上看出是欢乐、活泼遐想还是忧伤,且动作与音乐风格紧紧结合在一起【2】。丁素文在《对培养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对艺术表现力的界定是:表现力是指人内在情感在外部动作表现的形式,是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抒发内在情感的能力

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概念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强调艺术是“用作家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观众和听众”。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在对体操类竞技项目的艺术表现力界定的时候,仅仅通过运动员的外部表象来表达艺术表现力的理解是片面的、表浅的,它没有反映出艺术表现力的真正内涵。

新体操规则对表现力的论述是“表现力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表现其思想的能力。

三、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一)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内容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包括了运动员的

节奏感、韵律感、美的感知能力,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因此,一般应该安排音乐修养、心里自信、美感体验,技术熟练自如,舞蹈训练等六个方面的培训途径,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还可安排风格体验,情景变化等内容训练。

(二)竞技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1.基层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训练现状

由于学校级别差异、地域差异、各地教练素质的差异等因素,在艺术表现力培养方面往往存在断层现象,衔接不好,最终导致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欠缺,在少年儿童敏感时期未能开发潜质。我国只有少年儿童体操训练大纲可以考核,但无专门的艺术表现力考核指标,各地基层训练往往能抓多少就多少。

2.女子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

根据笔者从事体操训练的体验和总结,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艺术表现力培养方面艺术表现力采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运动员身体姿势的培养,特别是少年儿童时期,主要以舞蹈训练、辅助训练、柔韧训练、形体训练、动作细节训练、手法、步法、把杆训练。以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气质的培养为主,其次是舞蹈训练,增强乐感和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气质塑造和性格修养也是艺术表现力的训练重要内容。心理素质不理想的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发挥不出水平。心理的培养包括了心理课、言语引导、模拟测试等以增加自信心,运动员表象训练主要通过与艺术表现力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密切相关,都是围绕舞蹈训练,技术动作训练。

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获得主要靠教练员的有序培养和运动员自身的感悟能力,每个运动员基础和理解能力有着差异,因此教练需要依据运动员的层次和水准,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手段进行训练。

四、结束语

(一)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是运动员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毫无疑问要从少儿抓起,使少年儿童在敏感期得到艺术表现力潜质的开发培养。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9

关键词女子体操艺术表现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8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国际体操规则的不断修改,导致体操动作难度发展日新月异,体操类竞技项目的艺术表现力是指运动员通过自身所具备的认知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自信心,借助于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身体姿态、技术动作等外部形态和动作与音乐内涵混成一体地表达出来,从而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

一、文献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对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研究甚少,对艺术体操、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相关的研究较多。在对艺术表现力界定中,曾梅在《浅谈艺术体操表现力》一文中把艺术表现力定义为:运动员用整个身体(包括脸部、躯干、四肢)将音乐的风格、内涵所表达的情绪,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让你从动作上看出是欢乐、活泼遐想还是忧伤,且动作与音乐风格紧紧结合在一起【2】。丁素文在《对培养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对艺术表现力的界定是:表现力是指人内在情感在外部动作表现的形式,是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抒发内在情感的能力

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概念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强调艺术是“用作家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观众和听众”。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在对体操类竞技项目的艺术表现力界定的时候,仅仅通过运动员的外部表象来表达艺术表现力的理解是片面的、表浅的,它没有反映出艺术表现力的真正内涵。

新体操规则对表现力的论述是“表现力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表现其思想的能力。

三、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一)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内容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包括了运动员的

节奏感、韵律感、美的感知能力,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因此,一般应该安排音乐修养、心里自信、美感体验,技术熟练自如,舞蹈训练等六个方面的培训途径,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还可安排风格体验,情景变化等内容训练。

(二)竞技女子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1.基层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训练现状

由于学校级别差异、地域差异、各地教练素质的差异等因素,在艺术表现力培养方面往往存在断层现象,衔接不好,最终导致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欠缺,在少年儿童敏感时期未能开发潜质。我国只有少年儿童体操训练大纲可以考核,但无专门的艺术表现力考核指标,各地基层训练往往能抓多少就多少。

2.女子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

根据笔者从事体操训练的体验和总结,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艺术表现力培养方面艺术表现力采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运动员身体姿势的培养,特别是少年儿童时期,主要以舞蹈训练、辅助训练、柔韧训练、形体训练、动作细节训练、手法、步法、把杆训练。以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气质的培养为主,其次是舞蹈训练,增强乐感和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气质塑造和性格修养也是艺术表现力的训练重要内容。心理素质不理想的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发挥不出水平。心理的培养包括了心理课、言语引导、模拟测试等以增加自信心,运动员表象训练主要通过与艺术表现力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密切相关,都是围绕舞蹈训练,技术动作训练。

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获得主要靠教练员的有序培养和运动员自身的感悟能力,每个运动员基础和理解能力有着差异,因此教练需要依据运动员的层次和水准,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手段进行训练。

四、结束语

(一)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是运动员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二)竞技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毫无疑问要从少儿抓起,使少年儿童在敏感期得到艺术表现力潜质的开发培养。

(三)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运动员的心理积淀,建议全国编写一个少年儿童时期艺术表现力的考核指标,加以实施。

(四)建议各省市重视组织培训基层教练员,使全国参加体操训练的少年儿童得以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的开发培养。

参考文献: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篇10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培养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出了对策建议:转变办学观念;加强政策支持;打造合作团队;完善法规制度;改善知识结构。

【关键词】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

在“举国体制”下,我国在奥运会等世界级体育大赛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大批优秀运动员的涌现,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秀苗子绝大多数来自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少儿体校)为我国竞技体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变化,就业者择业观念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如招生困难、就业不畅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少儿体校持续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研究ο笥胙芯糠椒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办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

二、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运行现状分析

1、政策法规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0年出台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全面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上的竞争实力;继续贯彻“三从一大”科学训练的原则,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重视文化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优秀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比例,运动队逐步向院校化过渡,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更为便利的入学、深造条件;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1]

2012年9月,为贯彻落实全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市、县级体校建设,夯实陕西省业余训练工作基础,加快构建举省一致的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体系,陕西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本着“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了《陕西省少儿体校评估奖励办法》。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

(1)运动训练方式。

从表1可以看出,在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少儿体校的训练方式上,“亦读亦训”的占比高达76.9%。

(2)运动训练计划类型及执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制定了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和周期训练计划,这与每个学校对教练员的工作要求密切相关。其中,74.4%的教练员有年度训练计划,92.1%的教练员有课时计划。对于周期较长的计划,很少有人能严格执行,是由于教练员们普遍认为,即使有了多年训练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会因为运动员的年龄层次、竞技水平以及突发事件等各种原因而导致难以落实。因此,教练员们一般只认真制定并执行更为具体而实效的课时训练计划。

(3)教练员学历及职称情况。调查表明,各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达到97.31%;中专、大专以及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人数很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仅1人。在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中,有18.46%的教练员经过正规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或运动训练专业的全日制学习,其他教练员则通过函授或者其他学习方式。

六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职称结构水平比较相近,但是,西安、宝鸡、榆林三市表现出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占比更高一些的特点,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更强。

3、少儿体校管理现状

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主要有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运动训练管理和经费保障三大部分,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管理的最大功效。[3]

(1)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市大部分学校的运动员都是“三集中”(学习、生活、训练)的学训方式,只有少部分运动员属于“二集中”(训练、学习)和“一集中”(只负责训练)。这就要求教练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必须严格管理,并担负起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与训练有关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工作。教练员的角色也变得多样化,他们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教练,有时是学生的朋友甚至父母。

(2)运动训练管理情况。在被调查的主管训练的学校领导中,大部分领导所学专业是运动训练或者体育教育,且本科学历达到90%以上。少儿体校看重的是领导的业务水平,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抓训练、出成绩。

(3)经费保障情况。经费来源单一是全省各市体校办学面临的共同现状。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各市少儿体校的经费均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能得到社会或个人投资办学资金的体校几乎没有,而办学经费不足又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拓宽办学资金渠道、克服“等靠要”思想,成为陕西省各市少儿体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近年来陕西省以不同形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少儿体校的办学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外部环境。

(2)六市体校竞技教练员主要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各市业余竞技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都基本合理,但是年龄结构存在地区差异,学历含金量不高,高学历偏少,教练员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不足。另外,有44.2%的教练员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太满意”,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3)在文化课教学管理方面,有72.1%的领导以前是学体育的,75%的体校领导都认为现有的训练经费不能满足正常的训练竞赛开支,而且经费来源单一。

(4)所有少儿体校生源匮乏,毕业后成绩好的运动员进入上级训练队,其他流向普通或重点学校。

(5)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的弊端是:培养运动员目标单一;生源匮乏;运动竞赛中“金牌主义”功利的错误导向;重视训练、轻文化课学习思想严重;后勤经费保障不足。

2、建议

(1)转变办学观念。坚持把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原则作为少儿体校办学目标,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改变领导思想,重视和明确办学目标,强化组织实施力度,努力贯彻落实。增大少儿体校学生的升学率和输送率,吸引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积极参加少儿业余训练。

(2)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省市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领导,共同管理,引导“体教结合”模式向有序的轨道前行。提升政府投资,加大自我创业力度,拓展思路积极开展相关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收入。政府应减少壁垒,鼓励和支持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举办少儿体校。

(3)打造合作团队。建立“合作型”的教练员队伍,以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改革教练员选拔聘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教练员来源渠道,竞争上岗,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考核指标体系。

(4)完善法规制度。增加运动员的注册和省、市级交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落实管理制度。

(5)改善知识结构。加强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技能学习,努力形成适合体校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注释】

[1]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http://sport.gov.

[2]周桂琴,尹军.国内外振动训练在训练学领域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15.

[3]王永训.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4-18.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Z].新华网(北京电),2008-9-29.

[2]于爱军.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3.10.

[3]张永龙.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4.6.

[4]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

[5]严德一.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8.

[6]唐建倦.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

[7]马志和等.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验及其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2.

[8]高松山.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5.3.

[9]罗普磷.我国竞技体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0.

[10]陈道裕.“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10(第26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