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十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十篇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4:24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1

【关键词】消防管理;高层建筑物;火灾预防;火灾防范;防范措施

一、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燃烧迅速,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中,火势的发展速度比在普通建筑中快得多,主要原因有:①易形成“烟囱效应”。高层建筑有许多竖向井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排气道等,如果没有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措施不当,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形成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②易受风力的影响。风力对高层建筑火灾蔓延有明显的影响,据测定建筑物10米高处的风速为5米/秒,在30米高处的风速为8.7米/秒,在60米高处的风速为12.3米/秒,在90米高处的风速为15米/秒,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因而更加难以控制火势和迅速有效地灭火。③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引发火灾传播速度快。高层建筑为了维持其坚牢稳固,通常建筑基地比较大,楼层越高,相对的所要求的基地也就越大,由此单一楼层面积也就比普通的建筑物要大,整体的楼层面积也就更为宽阔,发生火灾时,燃烧的范围也就很大,火灾的传播速度快,同时,高层建筑物多走廊、通道、出口,也会加速火势的扩展。

2、疏散途径少、难度大

高层建筑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影响消防员登梯的速度和人员疏散的时间,贻误了灭火救援的时机;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封闭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3、毒气危害大,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在高层建筑物火灾死亡的人中,70%-80%是中毒窒息而死的,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在装修的过程当中,追求美观、新颖,使用合板、塑胶、纤维等易燃材料,火灾时不断燃烧迅速,并产生大量烟雾及有毒气体,危害很大。

4、排烟困难

高层建筑火灾时,因受消防登高设备和玻璃幕墙限制,以及风向,风力的影响,难以实施破拆玻璃窗进行自然排烟.采用机械排烟系统,也会受到如室外风压,室外空气温度与的重要因素,那些在普通建筑内不易蔓延的小火星在高层建筑内部却可发展成火灾.另一方面,大多数高层建筑都设有多而长的竖向井管如楼梯井、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风管道等,一旦室内起火,这些竖直通道的烟囱效应就会使烟火很容易由建筑物的下层蔓延到上层.

二、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措施

1、做好防火设计和施工管理

建设单位必须将防火设计图纸送交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核批准,方可交付施工。如需修改设计时,必须经过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核准。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工作,应以施工单位为主,制订出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建筑竣工后,整个消防设施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经过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逐项检查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白行决定使用。

2、完善建筑电气设备作业人员要求

第一,无证不能上岗操作;如果发现非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领导。第二,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不违章作业。第三,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负责。第四,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第五,架设临时线路和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完备审批手续,否则应拒绝施工。第六,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3、加强建设过程主体管控

针对高层建筑的高火灾风险,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承建单位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施工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情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防火巡查落实情况等;并且要深入开展在建工程建设消防质量、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对于不满足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条件、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要依法督促整改。推行施工单位消防质量信誉监管,强化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依法严肃查处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建设、施工等行为,强力监督各消防质量责任主体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认真落实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消防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并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动用明火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应有具体防火防爆措施;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的部位确定为重点防火部位,实施防火巡查制度严格管理。通过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确保高层建筑建设消防质量,降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

4、强化消防宣传培训,增强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力。

施工单位应加大对消防法规、建筑火灾预防及消防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及培训力度,培训各个岗位人员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通过教育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具有相应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建立施工现场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结合灭火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定期开展救生、供水、通信等战术操法训练和灭火救援实地实战演练,以保证现场施工人员遇到火灾事件时能够掌握灭火救援的主动权。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增多是时展的必然,不可能因其火灾的严重性而因噎废食,关键在于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的损失。在加强消防队伍对高层火灾作战指挥、实战训练等工作的同时,高层消防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的防范措施落实上;同时,立足初起火灾单位自救措施的落实。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参考文献:

[1]万红;简论高层建筑物的火灾防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张岩;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引发原因与预防;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2期;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2

1.1基于aHp法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aHp法,首先筛选出相应建筑的指标因子,然后按照指标属性进行分层。由于指标因子较多,彼此相互关联,故基于aHp法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系统分为4层,即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这样既可穷尽主要相关火灾风险影响因素,同时也让一个较为复杂的评价体系层次分明。根据上述构建原则,建立5类建筑火灾评估体系模型,以商场市场类建筑为例,参考已建立的商业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将所有指标进行分层归类,然后将由此建立的评估体系经过几轮专家会议讨论形成最终模型。其他4类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模型与此相似,部分指标由于建筑的使用特性不同稍有差异,此处不一一列出。

1.2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已建立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计算指标权重的大小,计算过程主要分为5个步骤,下文将进行详细说明。

1)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模型设计相应的专家调查打分问卷(分设5种,让专家在对比指标间重要程度时,判断更加准确),邀请湖北省境内该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专家进行现场打分。专家包括从事消防竣工验收工作的武警消防部队的技术干部、5类建筑单位从事消防工程检测与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长期从事消防性能化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评估体系判断矩阵中的各指标因子进行重要程度的比较,完成问卷填写。

2)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一份问卷就是一个专家个体排序向量。由于问卷数量大,每一类建筑评估体系中的判断矩阵多,且大多为多指标判断矩阵,常导致判断矩阵无法通过一致性检验,若人工计算,则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因此,借助aHp法软件yaahp来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调整与计算。

3)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来研究个体与个体之间分类的方法。聚类原则是将具有较大相似性的个体归到同一类中,且尽量保证不同类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每位专家个人的经历、经验、文化背景迥异,对评判矩阵了解程度不同,以及专家自身的偏好等因素,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评判很有可能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因此,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会有所不同。在此以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为样本,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分层聚类法对专家进行分类。

4)专家权重系数确定。每位专家的个体排序向量对综合排序向量(即最终指标权重值)的影响大小,称为专家的自身权重。专家权重系数确定原则:某一类容量相对其他类较大,表明该类中的个体排序向量符合较多专家评价意见,所对应的专家权重系数就较大,反之则较小。根据以上聚类分析结果,参考郭文明等提出的群组aHp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计算各位专家的自身权重。

5)指标权重确定。结合上述步骤求出的专家个体排序向量和专家权重系数,对群组判断矩阵进行合并,采用综合排序向量法,对各个判断矩阵作加权算术平均,便可求得最终的指标权重。

2建筑火灾风险等级的确定

2.1评分手册的制定

为确保评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依据各防火规范及相关消防验收标准、消防管理细则等,分别汇总编订了5类典型建筑打分手册。同时,为保证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过程中参考消防部门、建筑单位、消防评估公司及保险公司等意见,未来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2.2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综合风险值的确定

对待评估建筑采用专业人士打分法,对评估体系最底层的指标进行打分,分值的确定参考5类典型建筑的打分手册。评估体系中的每一指标的满分定为10分,根据式计算建筑火灾风险总得分。综上所述,对于某一被评估建筑,首先对照评分手册进行打分,计算其火灾风险总分值S,然后查阅,便可得到该建筑对应的火灾风险等级。

3建筑火灾风险评估软件的开发

其中,被评估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种类的选取,及所有指标风险得分值的输入均在前台人工操作完成;而指标权重的赋值在后台已默认,无需人工操作。软件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录入评估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物名称、地址、投入使用时间等。

2)选择建筑类别。指标打分之前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选取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工矿企业、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和学校幼儿园。

3)指标打分。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只能录入0~10的阿拉伯数字,当用户输入非阿拉伯数字、数值超出分值范围或遗漏某指标分值时,软件都会提示用户更改。软件已预先设置好每类建筑风险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值,直接输入指标得分值即可。

4)报告生成。输入得分之后,直接点击“分析报告”便可生成分析报告,其中包含建筑物的基本信息、每一准则层得分及得分比重、每一准则层得分最低的3项指标、总得分及建筑消防安全等级。根据该报告可识别被评估建筑主要存在的消防问题,便于消防监管单位和建筑单位提高消防整改的针对性。然后点击“保存评估结果”,最终可生成txt文档格式的分析报告。

4实例分析

1)为方便广场内部货运及人员通行,商场内有多处常闭式防火门打开,少量防火卷帘下方位置被占用。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烟气蔓延至相邻防火分区和疏散楼道内,不利于火灾的控制和人员的疏散。

2)该商场部分区域疏散指示标识间距大于20m,且部分安装位置过高,不便于疏散人员辨识。

3)商场部分区域正在施工,有多处安全出口被锁。

4)该商场缺少必要的消防演练,且只有15名专职消防员,没有相应的义务消防员。以上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与分析报告中得分低的指标项一致,据之可为建筑单位的消防整改提出明确建议,故该评估体系能被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程。

5结论

1)在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中,将传统aHp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引入专家自身权重系数,提高了权重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基于评估理论基础,设计和开发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实现了其操作运行功能。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

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具有建筑面积大、层数多、可燃物装修多和用电设备多等特点,其火灾特点与一般建筑不同。下面对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特点作简单介绍。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风速高,据侧定,风速随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加大。由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使通常不具备威胁的火源变得非常危险,造成火势急剧增大,而加速蔓延扩大成火灾。此外,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彼此相邻,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难以隔断。如风速在9m/s时,飞火星可达785m的距离,风速在13m/s时,飞火星可达2750m的距离。由此可见,一楼失火,邻近各楼都有火灾发生的危险。我们知道,高层建筑内竖井林立,如电缆井、管道井、垃圾井、排气井、电梯井、楼梯间等,都起着烟囱效果,吸火力强。所以,火灾蔓延的途径很多,而且相当迅速。据测定,在对烟火无阻挡时,烟火水平蔓延速度为0.3-0.8m/s,而垂直速度为2--4m/s。这样,100m高的建筑物,烟火可以在不到1min的时间从一层迅速扩散蔓延到楼顶。

1.2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隐患多

在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中,宾馆饭店、办公大楼、大型商场和居民住宅等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现代化宾馆饭店,建筑标准高,用电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复杂,而且可燃装修多。如电梯设备(客梯、货梯、消防电梯、观光电梯、旋转电梯、自动扶梯等)、给排水设备(生活水泵、排水泵、排污泵、冷热水泵、喷淋泵和消防求泵等)、空调制冷设备(冷水机组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风机盘管、冷却塔风机等)、锅炉房用电设备(鼓风机、引风机、上煤机、给水泵、补水泵、供油泵等)、厨房用电设备(储藏冷库、冰箱、抽风机、各种炊事机械等)、洗衣机房用电设备(洗衣机、甩干机、熨平机、电熨斗等)、空气调节系统用电设备(送风机、回风机、轴流风机、换热器和加湿器等)、消防设备(排烟风机、正压风机、消防泵、喷琳泵等)、客房用电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电动美容工具等)、电气照明系统(包括客房、厨房餐厅、会议室、办公室、舞厅、商店、游艺室、梭道走廊、安全疏散通道等场所的照明)、以及弱电设备(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视广播通讯系统、计算机房、低压特种艺术照明等)。因此,供电线路复杂、耗电量大。在我国,高层住宅一般用电容量为10-50w/m2,高级宾馆饭店可达60-120w/m'。如果在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中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另外,建筑物内人口集中,人员流动性大,对建筑物内部结构不熟悉。这样,在发生火灾时,极易使人心情慌乱而迷失方向,并且人流汇集在楼梯间发生拥挤堵塞。加之火灾时客梯均被捕捉到基层而不准使用,为了防止火灾范围扩大而将室内非消防电源切断,门窗往往被烟火封锁,电梯间、楼梯间也成了烟火的通道。所以,时刻都有造成人员相互挤踏和被烟雾窒息伤亡的危险。试验表明,建筑物层数越多,人员密度越大,疏散所需的时间越长。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多,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2高层建筑的划分

我国高层民用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包括底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我国高层工业建筑,是指高度超过24m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厂房不属于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女儿墙的高度。屋顶的了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人层数内。

3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划分:

3.1登高消防器材。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较快,数最逐渐增多,建筑高度不断加大.但未配置消防登高车.有的虽有一、二台消防登高车,但工作高度在20m左右,不能满足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需要。我国目前定型生产的Ct22型直升云梯车,最大工作高度为22m;CK20型曲有高空喷射和消防登高车,其最大举高为20m。而引进的登高曲臂车、云梯车,多数在24-30m之间。针对目前消防登高车的现状.确定24m为高层建筑的起始高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2消防车供水能力.目前一些大城市的消防装备虽然有所改善,而大多数城市消防装备,特别是扑救高层建筑的消防装备没有多大改善.大多数的通用消防车在最不利情况下直接吸水扑救火灾的最大高度约为24m左右。

3.3住宅建筑规定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原因,除考虑了上述因素外.还考虑它在高层建筑中.约占40%^50写;此外高层住宅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对高层住宅火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故与其它高层建筑区别对待。

4民用高层建筑中消防工程系统设计的问题

4.1消防水池是否需设取水口,应该分以下三种情况考虑:①如果消防水池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不管消防水池是否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都应设置取水口。因为设置水泵接合器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备消防泵无法启动时使用。如果消防泵出现故障,消防储备水因无取水口而无法取出,不合理。设消防取水口工程造价增加不多,但完善了消防设施;②如果消防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如设在地下3层的消防水池,而水池又没有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则无需设置消防取水口;③如果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而水池又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则应设置专用消防取水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内直接取水,向室外专用消防管网供水,取水口可做成室外消火栓的形式,要求取水加压泵1用1备,双电源供电,流量按设计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计,扬程应至少满足室外消火栓栓口处10m水柱的压力。

4.2高层住宅存在避难层“空白”有关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的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依靠自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由于楼层很高,人员很多,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等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其内人员仍很难迅速地疏散到地面。因此,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在其适当楼层设置供疏散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和喘息的一块安全区即避难层或避难间,是极为重要的。《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4.3对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的基本要求

在高层建筑和建筑群体中,发生火灾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报警和扑救,将会有利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把火灾消灭在萌生状态,把火灾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火灾由于蔓延快,扑救、疏散困难,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高层建筑一般又存在较多的火险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只要充分重视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发生火灾后尽量减少损失是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徐志嫱,李梅编著.建筑消防工程.2009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4

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较高,在建筑时存在着高空作业的现象,现如今施工现场比较窄小,经常采取立体交叉工作,高空作业频频发生,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工作,确保安全施工,通讯信号的加强能对意外的产生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防雷电、防触电也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事项,在确保施工如期进行的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人员事故的发生,对施工安全提供相应的设施,确保顺利安全的高层建设。

二、高层建设的结构设计

2.1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现如今许多的开发商钟爱高层的建设,因高层建设占地面积较小,使用面积较大的优势,许多开发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高层的建筑,高层的设计构造集中化程度高,采光效果好,通风效果佳,高层以成为买房者的首选,这些优点使高层在社会中不停的前进。在高层的建筑体系中包含着框架体系,框架是建筑高层的重要环节,高层的建筑的美观与安全都来源于框架的建设,在建筑框架时需要钢筋与商品混凝土的相结合,由底柱和主要房梁相融合,框架的搭建关系着居住的空间及生活的便捷,但由于框架结构承重能力较小,往往框架结构只采用在高度较低的设计中,较高的高层采用剪力墙的设计体系,利用现浇灌的商品混凝土的方法来提升整体的承重能力,承重能力能满足居住的需求,结构体系的不同决定着高层的承重能力,根据建筑的高低选用适合的结构设计。

2.2高层建设中的抗风作用。建设高层从抗风的角度来讲,风具有着自然性、动力性,自然风可分解为不固定与固定时间两种形式,在高层的建设中应提前考虑到不同风向对建设产生的不良影响,由于地面的摩擦离地面越远产生的风力将越大,地面粗糙情况、高层的建设高度、环境温度的变化,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风速的特性,同时风速对高层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在建筑高层前期对高层能承受的风速进行前期的评估,确保人们正常的居住,给居住的人群带来安心的环境。

2.3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问题。自古以来,水火无情被人们所重视,居住人群在确保美化环境的同时,对自身安全的防护也尤为关注,人们在选择居住高层建筑时往往担心火灾的发生,及时的逃离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已明确的要求,在高层建设时消防安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但是在高层的建筑中存在几个重要的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使用的材料较多,众多材料中包含着易燃物品,对火灾的发生存在隐患,高层建设完毕时应在明显的位置贴出重要的公告,对易产生火灾的地点进行明确告知,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较多,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成为重要难题,建设高层应采取除电梯外单一楼梯的设计,在高层设计时应具有紧急出口,一旦有危险事情发生时,能充分的利用安全通道,排除人们拥挤而产生的踩踏事件。高层建筑应具备相关专业的治安人员,确保不定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起到提早发现危险现象,保证人们的正常居住。

三、高层问题的解决方案

3.1高层建筑优化消防设计。高层在正常的建筑情况下均超出消防车救火的高度,在达到一定高度时火灾的及时扑灭成为消防的难题,在对消防实施设计的初期,应秉承着预防为主,消防为辅的原则,提前预想到发生火灾的建设,做到提前的应急预案,减少大型火灾的发生,高层的建设应具有自防自救的能力,高层建筑具备有效的防火设施,消防设计做到安全优先的作用,配备技术高超的工作人员对火灾发生进行排查。

3.2合理的平面布局。高层由于占地面积较小,使用空间较丰富的优点,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如今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们不单单看重工程质量,同时也对室内的空间有着较大的要求,开发商应设计出空间较大的完美房屋,为市民的居住提供宽敞、明亮的生活环境,应尽量避免室内死角的发生,尽可能的占用公共的使用面积,尽量采取正方形、长方形的规矩性设计,避免采用L型、t型的设计,在高层设计时以使用结构对称目的出发。

3.3高层室外环境的美化。由于高层整体结构较高,密度较大,对新鲜空气起着阻碍的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时应注重周围环境的美化,大量种植草本植物,提升高层的绿化环境,在高层附近进行大面积的绿地建设,建设相应的高层园林景观,绿地建设具有装饰性、观赏性、对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措施

近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促使国家城镇化建设速度日益增快,高层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笋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但是高层建筑带给城市繁华的同时也因为其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使得安全隐患严重[1]。介于此,不断开展高层建筑安全隐患排除,提高高层建筑居住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建设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特点

1.1人员疏散难

一旦高层建筑发生险情,人员疏散难度较大,而且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疏散。高层建筑内的人员比较分散,且用于疏散的设施和通道较少,这就造成了高层建筑内人员疏散比较难。险情发生在疏散的通道内相关人员进行自行疏散时,加上建筑物内的火情、烟熏严重,给疏散人群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了高层建筑物内疏散的危险性。慌乱之中高层建筑内的群众比较容易发生踩踏、挤伤和摔伤事件,甚至有人会选择跳楼,这些都给高层建筑内人员疏散造成困难。

1.2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以及风道等竖向井比较多,建设中如果隔火处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火灾一旦发生这些竖向井便成为火势蔓延的主要路径。特别是一些宾馆、图书馆、综合楼以及办公楼等有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加之这些高层建筑物内存在着很多可燃物,起火之后将会助燃火势,因此高层建筑物起火之后蔓延速度非常快。据相关检测得知,火灾阶段由于空气对流,使得各个各个烟井的烟气扩散非常快,可达到3~4m/s,而水平方向的烟气扩散速度可达0.3m/s。建筑高层受到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使得火势燃烧更加猛烈,蔓延速度更加快,非常容易造成整栋楼变为立体火场[2]。

1.3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少则几十米,多则上百米,这些高楼都是位于城市的中心或者繁华地带,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非常容易造成街道拥堵,对于消防车的行动造成了巨大阻碍。高层灭火必须承受较强的热辐射,火势的蔓延速度和高层建筑物灭火用水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一旦消防车的行动受阻则供水量跟不上,将会造成高层建筑扑火难度增加。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2.1消防设计先天性不足

有些高层建筑设计建造的时候,由于设计人员对于消防防火相关规程不了解,造成了防火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不符合行业规范,造成了高层建筑建设设计就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很多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不利于安全防护[3]。

2.2消防设施不齐备

高层建筑的火灾自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等由于没有长期的维护和保养,很多都已经逐渐老化或者出现故障而未被检查出来。高层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且老式的防火设备早已经老化。很多设计者将一栋楼只设计一个楼梯,没有设置相应的防火门,更没有设置放烟火的楼梯间。

2.3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分区不规范

一些高层建筑划分的防火区不规范,更甚者有一些高层建筑根本没有设置防火区,一旦起火之后火灾就难以控制,不能够及时阻止火灾水平和垂直方向蔓延。高层建筑物的内部装修很多都是可燃物,火灾发生之后这些可燃物会使得火灾的荷载量大幅度增加,将难以控制火灾的扑救难度。一些建筑商会使用未经过监察部门认可的消防设备,尤其是消防门、消防烟温感应探头、防火卷帘等都存在着质量问题。这就造成了高层建筑物的耐火性等级极大降低,难以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安全。

3高层建筑物消防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3.1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

高层建筑扑火救火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灭火设施,因此固定的消防设施对于火灾扑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弥补灭火装备自身存在着的缺陷。如,高层建筑可以采用水泵与结合器向室内管网进行供水,其可以增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威力,同时还可以利水枪直接攻击着火点以截住火势。具体灭火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人工喷淋系统,以达到分割火势或者包围火势的目的。对于高层建筑应该进行定期维修和检查,对于灭火设施进行保养,确保灭火设施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以为高层建筑紧急情况处理提供重要支撑[4]。

3.2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确保高层建筑安全,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的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要落实安全责任人,制定出各种高层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制度,所有安全巡防人员必须日夜巡防,小心记录巡防情况,对于易发生危险的地区必须认真、仔细检查,最后制作出消防档案存档。另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好所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各个楼层的负责人或者基层员工学习用火、用电安全规范,使得所有人心中时刻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

3.3展开自己逃生自救演练

自救逃生演练对于高层建筑中的所有人都十分有效,通过演练可以提升民众自救能力,对于火灾处理以及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对于居住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以及自救演练,这样可以有效提醒所有人员必须注重防范安全事故,有利于紧急情况处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一些危险性问题以及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高层建筑安全防范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文心.浅谈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274-275.

[2]林星晨.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2.

[3]万进.浅谈高层建筑消防特点及应对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3,03:225.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6

关键词:仿古建筑管理对策消防

1引言

台儿庄古城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内东南部,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东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7万,分为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古城建设按照“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融入数字古城、节能古城、生态古城的概念。集商贸、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融八种建筑风格于一城(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是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台儿庄古城建设主要表现为古迹修缮、复建和仿古新建。其中仿古新建建筑占古城建设的主要部分。在此,笔者结合台儿庄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就仿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以及消防管理提几点对策。

2仿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仿古建筑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形象、风格上基本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因为仿古建筑的特殊性,为了保护原本建筑式样、功能,在建筑结构、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方面往往与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不符,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

2.1建筑结构的火灾危险性

台儿庄古城中的仿古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较少。主要通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及建筑内部采取一定的措施,不同程度地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风格,或有木柱木梁、木檩木椽,或有木隔扇门窗、或有斗拱挑檐、或有雀替挂罗、或有彩画灰塑等。这些木质材料的大量应用,降低了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为展现古风古韵,建筑内部装饰装修以及家具摆设多采用木质、苇箔、棉麻等易燃可燃材料,使火灾荷载增加。仿古建筑中所采用的木料多用油脂含量高的柏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建造,且采用各种木雕技术,从消防角度看不仅增加了木材的表面积,而且使木材更加通透,一旦燃烧,火势蔓延迅速。

2.2建筑布局的火灾危险性

台儿庄古城集中体现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等八种建筑风格,多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廊院”的形式。如古城中的“万家大院”具有典型的鲁南民居特点,就是以一座座单体的房屋、楼台、亭阁组成的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布局。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在建筑布局上,为体现其规模壮观,气势宏伟,各个庭院之间廊道相接,建筑物彼此相连,组成较大的建筑组群。这种布局导致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火间距,一旦起火,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的燃烧,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2.3消防通道的火灾危险性

古城中的消防通道最宽处6m,最窄处不足1m,多数通道宽度大多不足3m;通道上往往设置台阶、石桥、木廊等,使大型消防车辆无法通行;一些通道两侧栽种花草、树木,不仅占用了疏散通道,而且增加了可燃物,降低了消防通道的耐火等级,一旦发生火灾,势必影响人员疏散逃生。2.4消防设施存在的危险性

仿古建筑的屋顶多为曲面屋顶,如锥形、穹窿、双曲拱屋顶等,结构复杂,自动消防设施特别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难度较大;并且为保证建筑的“仿古”、美观,往往以牺牲建筑自动消防设施为代价。古城建筑内已经安装的室内消火栓,由于与古城风格不符,往往被遮挡、掩盖或拆除。2.5致灾因素多

2.5.1建筑使用性质多样。台儿庄古城集文化、商贸、旅游、娱乐于一体。在文化展示上,围绕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文化,规划建设运河奏折展馆、兰祺书寓等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博物馆;在经营业态上,主要以国内高端品牌的酒吧、茶楼、客栈和运河沿线及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主,景区内商铺、客栈、茶楼、酒吧、咖啡厅云集;在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上,围绕“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建有8大景区和29个景点,这些景点以及建筑物性质多样,功能复杂,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量大,致灾因素多。

2.5.2人员密集。台儿庄古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人流量达万人。游客带进火种或易燃易爆危险品,特别是乱丢烟头等行为难以控制;古城内各店铺经营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较强,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重大伤亡。

2.5.3宗教活动多,火灾危险性大。台儿庄古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宗教活动场所多,号称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因此,民间佛教信徒进行烧香拜佛等宗教活动者甚众。宗教活动常见的用火形式主要有烧香化纸、燃点蜡烛、供龛上的植物油灯、灯节等大型用火活动。此外,还有定时的庙会,临时性的超度道场等宗教用火活动,无形之中埋下了众多火灾隐患。

3消防管理对策

3.1做好仿古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防火工作

3.1.1防火间距和防火分隔。新建仿古建筑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防火间距,应尽可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对确实无法解决的防火间距,可借鉴古建筑中原有的防火墙设计,设置硬山墙、马头墙、风火檐等,在形式和功能上达到统一;相邻隔墙上应尽量减少门窗、空洞数量和面积,必要时设置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等进行防火分隔;也可通过调整或改变使用性质和规模等方式解决。

3.1.2阻燃处理。对新建、修缮工程,尽量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非使用不可的木材应浸泡在磷酸铵、硼酸、氯化镁等阻燃剂里进行阻燃处理。已建成仿古建筑,其主要建筑构件如柱、梁、檩、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须进行阻燃处理,一般可采取在木材表面涂刷或喷涂阻燃物质,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阻燃层,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势蔓延。建筑内部装饰装修材料,如胶合板、饰面板等墙面装饰材料也应采取涂刷阻燃涂料、防火漆等方式降低燃烧性能;对各种纺织品饰物应采用阻燃品或用阻燃剂进行防火处理。

3.1.3消防车道。仿古建筑的每个群组都应至少应开辟出一条消防通道;在不破坏整体布局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环行消防车道,消防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上不应设置台阶、拱桥等,已设有台阶的,可设置钢质材料的台阶护桥,以便于消防车通行;消防通道上设置的石桥、路面下的管道、暗沟应能承受中型消防车的压力。

3.1.4消防站、消防车辆装备。要因地制宜建设消防站,配置消防车辆装备。消防站的建设不必参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可结合仿古建筑的特点,建设小型、适用的消防站。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设计为与古城建筑群格调相一致;配备的消防车辆装备器材也要与消防通道相适应。如目前台儿庄古城配置了两部中型消防水罐车,还配备了适合在狭窄街道和不平路面行进的2部全地型消防摩托车,在此基础上,结合台儿庄古城“水乡”实际,配备了一艘消防艇,巡逻在古城内河道上。

3.1.5消防设施器材。在仿古建筑范围内,应设计、布置消防供水系统。充分利用台儿庄古城水量充足,水网分布广的特点,设置环状消火栓供水管网、消防水喉、鹤管、取水码头以及手台消防水泵相结合的消防供水系统,满足灭火实战需要。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移动式灭火器,可按照每建筑面积100配置2具,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建筑,每层配备不少于2具4aBC干粉灭火器的标准进行配备。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在重点建筑内或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第4.1.1条规定的场所,应安装闭式自动或简易喷水灭火系统,火势容易蔓延的场所或区域应安装水幕。

3.2做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2.1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73号令有关规定,参照《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有关要求,成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专兼职、志愿消防队,明确各级防火责任人,逐级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要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3.2.2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要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置宣传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要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和定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切合实际的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切实提高群体防范能力。

3.2.3要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日常管理维护。发现擅自停用、挪用、遮挡、损坏、拆除或埋压圈占消防器材设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必要时,移交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罚;要加强自动消防设施管理,严格消防控制室值班和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加强安全疏散设施器材的管理,确保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完好有效。

3.2.4要定期地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和每日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防火检查应至少每月开展1次,由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有关部门,围绕消防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防火巡查应每日进行,按照营业期间每2小时巡查1次的频率进行,防火检查和巡查都应填写记录,并由负责人和当事人签字存档。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能当场改正的应责令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应及时反馈,并采取有限措施加以整改。

3.2.5严格用火、用电管理。在仿古建筑物内使用煤炭、液化石油气、柴油、酒精等燃料的,必须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有专人负责监管;设置的炊煮炉灶与烟囱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设置“严禁烟火”等醒目标志,警示游人不要在公共场所和旅游景区内吸烟;要加强动火管理,严格动火审批手续。进行电气焊、木材加工和熬炼桐油、沥青等明火作业,必须经批准后发给动火作业许可证,并落实防火和灭火措施后方可进行。要对拜祭用的香火实行严格管理,香炉、焚纸炉应在殿堂门外的安全地方采用不燃材料设立,并有专人值班巡查,经常清灰;禁止在仿古建筑区燃放烟花爆竹等。要严格用电管理,严禁乱拉乱扯电源线路,在殿堂内禁止使用碘钨灯等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电炉、电水壶等电加热器,所用照明灯具不准靠近可燃物;营业结束离开时,要做到人走电断。

3.2.6加强综合治理,形成安全保障的合力。仿古建筑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规划、建设、公安、消防、民政、旅服委等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把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到综合治理中去。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真正使消防工作深入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教育到全体居民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梯;设计;功能;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电梯在高层建筑物中是竖向联系的最主要交通工具。电梯的主要类型分为乘客电梯、服务电梯、观光电梯、自动扶梯、食梯和消防电梯,作为消防电梯功能的电梯一般不会单独设置,重复设置不仅会造成浪费,影响空间的合理利用,更会给疏散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日常使用的客梯等兼用为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在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针对消防电梯的设计不完全等同于客梯,消防电梯的设计既要达到一定的科学性,又要具备合理性。火灾发生时,消防电梯担负运送消防员,减少救援时间、尽快抵达的任务,也是撤离火灾现场的一种交通工具,同时还可以用来疏散乘客。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设计,需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依照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消防电梯正常使用。

一、消防电梯设置基本形式

消防电梯的设计必须依据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消防电梯的基本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消防电梯的设置作用及范围

1、消防电梯必须确保在发生火灾时,不受断电等故障的影响,其运行过程必须具有防烟防火的性能,这也是区别于工作电梯以及客梯的主要依据。火灾事故中,一般的电梯会受到干扰,因此设置专业性的消防电梯很有必要。消防电梯的主要作用有四个方面:(1)消防电梯在火灾发生时,为消防人员及其灭火装备进入高层建筑提供交通工具;(2)便于抢救疏散受伤或老弱病残人员,加快人员疏散;(3)避免疏散楼梯与电梯之间的进出冲突,尤其是救援人员与疏散人员的冲突,形成功能互补;(4)节省人力与物力的耗损,高层建筑的救援工作较为复杂,减少通过楼梯到达救援方位的体力消耗,节约时间,同时降低救援设备在携带过程中的损坏,确保消防员迅速投入战斗。

2、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应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建筑物的位置、结构、建筑面积和使用性质等实际情况来设置消防电梯。若建筑物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一台消防电梯,通常的情况是建筑物的高度超过32米,并设有电梯的厂房和库房。对于高度超过24米的一类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建筑、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等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二)消防电梯设置的位置和数量

1、消防电梯的设计应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不同的放火分区可以便于发生火灾都能迅速展开扑救,避免延误灭火时机,所涉及的平面位置应与外界的联系保持畅通和便捷,在设计时应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若受到条件限制,也可设置一个30米长可抵达室外的安全通道。消防电梯的设置应与疏散楼梯相互布局、互为补充,使避难逃生者向灭火救援者靠拢,从而形成一个安全区域,消防电梯与楼梯应进行分隔,不可相互妨碍。为保障消防人员灭火救援的人身安全,划分在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房间,应确保到达消防电梯的安全距离不宜超过30米。

2、消防电梯的数量的设计要求应根据楼层建筑面积来确定。相关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内至少应设置1台消防电梯、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设1台,大于1500平方米而不大于4500平方米设2台,大于4500平方米设3台”。在实际的数量设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但也应考虑到节约资金和提高利用率的因素,消防电梯可兼作客梯或工作电梯使用,这种一梯多用的方式可以被采用,但不可以妨害消防电梯的各项使用功能,无论是消防电梯、还是客梯都须保持畅通,不可以被占用。

二、消防电梯的环境布局依据

消防电梯的设置需要依靠环境布局的依靠,消防电梯井属于竖向管井,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的轨迹应该是沿着竖向管井上下扩散,而且也是拔烟火的通道。按照火势蔓延的形式,防火分隔应妥当、合理、具有防火功能,以避免高温烟火迅速传播,火势不断扩大,给扑救工作造成困难,更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消防电梯井应单独设置,而在实际设计中,很多设计者都将电梯井与电梯厅、走道及其他房间相通,这样的设置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若其中设有可燃气体和易燃、可燃液体、电线(缆),不但失去了安全保障,火灾发生时,反而威胁其他管井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由此,可以总结出消防电梯井的单独设置尤为重要,和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隔开,若需要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设置在消防电梯井内,也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以免增加危险系数。消防电梯井壁不应开设其他洞口(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外),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三、消防电梯的防烟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因其在火灾救援中的特殊功能,应具备一定的防烟功能。火灾发生时,消防电梯作为安全区域,担负着人员顺利进入的任务,确保无烟尘的进入有利于消防电梯进行安全疏散工作。为了使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顺利进入相对无烟区且有利于通过消防电梯进行安全疏散,消防电梯应设置宜靠外墙的前室,前室的作用是利用直通室外的窗户进行自然排烟,将烟气顺利排出,对消防电梯井进行保护。消防电梯前室应为乙级防火门,建筑面积也有着严格要求,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消防电梯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这种情况下,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平方米。

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设计,应充分考虑火灾扑救过程中的危险性和难点,随着科学技术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消防电梯的防烟设计越来越科学,防烟性能也越来越强。消防电梯前室应正压送风,正压送风的方式可以提高前室风压的方法,便于阻止烟气的进入。正压送风口设置位置和防火门由于使用需要,不能保证其具备完全封闭的功能,给防烟造成了干扰,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而通过消防电梯井道送风加压的方式更为有效,其阻止烟气进入前室、轿厢的效果应更为明显。

四、消防电梯前室的排水设计方式

相对于规范的要求,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略。消防电梯前室的堵、排水设计同防烟设计一样,关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大量流进电梯,消防电梯的功能受到影响,无法使用,救援人员只能通过疏散楼梯来进入高层建筑,延误救援时机,造成更大的事故。消防电梯前室在设计中,应保证电梯口至门口有一定的下水坡,方便水流出,同时应在电梯口增设排水槽,通过电梯井道内的专用排水管道将水排至集水井,避免水大量的涌入,有效阻止流水进入消防电梯。事故中,忽略前室的堵、排水设计,导致水大量进入电梯或无法排出,消防电梯里的人员面临严重的危险,阻碍消防电梯的实际作用,更会给救援人员带来危险。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前室设计,这应该是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的环节。

五、电气系统的设计要求

消防电梯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消防电源及电气系统的运转。电气系统自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因此,消防电梯的电气系统防火设计也应引起重视。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8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9

【关键词】:水电站厂房;火灾危险性;消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水电站厂房火灾危险性

水电站由于设备众多、线路复杂、带油设备繁多,发电机、主变压器、油浸变压器(电抗器)、油开关、电缆、蓄电池等电力、电气设备,柴油发电机、绝缘油和透平油系统等场所火灾危险性大。水电站厂房地下部分空间密闭,一旦发生火灾,宜造成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从而产生社会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后果严重。

二、水电站消防设计特点

1重点突出

水电站工艺布置与运行情况不同于其他工业建筑,主厂房空间高大,较长时间的烟气聚集不会影响到人员疏散,而且随着电站管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场所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人员疏散与民用建筑有所不同。因此在消防设计中,保证机电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疏散应是水电站厂房消防设计的重点。

2消防措施综合运用

在消防设计中,首先应突出“防”,争取将火灾危险性降到最低程度;其次合理布置各个功能区,有针对性的对火灾危险性高属丙类的场所、部位进行分隔,采取多重消防灭火保障措施。在预防-报警-灭火设施启动多重环节保护下,尽量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发生。

3立足自防自救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消防工作方针。水电站一般远离城镇,可借助的社会消防力量有限,消防安全立足自防自救。在确保消防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消防优势,尽可能与正常使用的设备相结合,重点部位采用先进技术,做到保障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

三、消防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西部地区水电站厂房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通常为丁类。部分场所如中央控制室、油浸变压器室、油处理室、柴油发电机室、室外主变压器场等为丙类。在消防设计中通常根据厂房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危险等级,按照以下防火规范进行设计: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90、

(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水力发电厂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t5165-2002)进行相应的消防设计。

(7)《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

在水电站消防设计审查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将主、副厂房作为同样的功能分区,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

丙类场所内部装修设计燃烧性能等级设计不合理。顶棚、墙面材料较多使用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的装修材料,地面、隔断使用B2级;丙类场所防火分隔中,建筑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设计遗漏。

厂房内各部位火灾危险性定性不全、划分不准确,导致主变室、油系统、中控室等重要部位消防设计不完整。

安全疏散不能符合新标准要求,两座水电站都仅设置了敞开楼梯间作为安全出口,且地下层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作为工作人员主要聚集地的办公室只设有一条疏散线路,且设在主变室上方,无法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油系统事故排烟系统未独立设置,油罐和油处理室排出的油气火灾危险性大,易发生油气火灾,与厂房通风系统共用通风总管道,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火势向其他通风子系统蔓延扩大。

电站的消防电源均取自厂用电系统两端的母线上,一旦发生火灾,则两端母线均无法供电,无法满足消防电源的要求。

对不同形式的墙、楼板、井在穿管、开洞时其防火封堵组件设计笼统,交代不清或设计不合理。

四、水电站消防设计建议

1防火分区和丙类场所防火分隔与内部装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90,以下简称《水规》)规定:水电站主厂房和高度在24m以下的副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限,是指各自的防火分区面积不限,但并不是表明二者可以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第2.0.20条、7.1.5条,在主、副厂房按照不同防火分区划分时,相邻之间应设置防火墙分隔,防火墙上门窗洞口应为甲级防火门、窗。

水电站厂房的丙类场所主要有:中控室、发电机配电装置室、油浸变压器室、油处理室、柴油发电机室、电缆夹层、室外主变压器等场所。根据《水规》第4.1.1条规定,丙类生产场所应作局部防火分隔,防火分隔宜按照《建规》第5.4.2.3、5.4.2.5条、第5.4.3.2条规定,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不燃烧体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窗与厂房其他部分隔开。

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修订版)第4.0.3条规定,电子设备室等丙类场所顶棚和墙面装修材料燃烧性能不应低于a级,地面和其他部位不应低于B1级。中控室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第11.1.5条规定:控制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2安全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和楼梯间

安全疏散出口:根据《水规》第2.0.2、4.1.1条规定,水利发电厂的主、副厂房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水电站厂房的安全疏散出口宜根据《建规》第3.7.2.4、3.7.2.5条、《水规》第4.2.4条规定设计,按照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厂房进行设计,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当“建筑面积大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超过30人”或“地下厂房其建筑面积大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超过15人”时,应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根据《水规》第4.2.4条规定,当副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时,且同时值班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一个安全疏散出口。

疏散距离:根据《水规》第4.2.5条规定,发电机层室内最远工作地点到该层最近的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根据《建规》表3.7.4规定,地下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为45m。

楼梯间:水电站厂房发电机层以下部分宜设置封闭楼梯间,根据《建规》第7.4.4条规定,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完全隔开,并应直通室外。

地下厂房的楼梯间宜按照《建规》第7.4.2.1、7.4.3.1条规定要求,按照防烟楼梯间设计。

3水喷雾灭火系统

根据《水规》规定,考虑用水作为灭火介质方便、经济,一般水轮发电机、主变、绝缘油和透平油系统、大型电缆室、电缆隧道和竖井等部位采用水喷雾灭火装置。系统设备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或电动球阀、压力表、喷头、末端试水及管网等。以水轮机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为例:应按照《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29-95)要求,在发电机定子上下端各配一圈灭火环管,环管上安装水喷雾喷头,设计喷雾强度13L·min-1·m-2,火灾延续时间应按时间40min计算,最不利点水雾喷头工作压力不小于0.35mpa,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并自动打开电动球阀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反应时间不大于45s,喷头选用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末端试水在厂内进行,用于日常系统检测。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电站保护对象的使用性质及火灾危险性的特点,将报警区域按照防火分区及不同危险区域划分。主厂房、副厂房、开关站,其中一级保护对象有:发电机、变压器、电缆管沟、油罐和油处理室,其余为二级保护对象。每个报警区域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每个探测区域面积不大于500m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划分和配置如表1所示。

表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划分和配置

5消防给水系统

水电站消防给水通常有自流供水、水泵供水、消防水池方式。水电站适宜以水库水作为消防水源,根据建筑体积和《建规》的规定,确定室外消防用水量和室内消防用水量。在电站上游应设置一座消防水池和补水设施,通过高度差形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引两根消防主干管采用环状布置分别向下游厂区和开关站的消火栓系统和水喷雾系统供水。

根据《水规》第9.2.2条规定,当给水设施采用自流供水方式时,取水口不应少于两个,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保证消防给水。

在厂房周围及其它建筑外、厂房内各层按照《水规》第9.3.2、9.3.3条规定,合理布置消火栓。

6事故排烟系统

地下厂房、封闭厂房、坝内厂房的油浸变压器、油处理室、电缆室等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排烟系统,不得跨越其他房间。具体按照《水力发电厂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t5165-2002)进行设计。疏散走道、楼梯间的排烟可与厂房内排风系统结合。

7建筑防火封堵

在水电站消防设计中,很少有针对不同性质的墙、楼板、井在穿管、开洞时做具体的防火封堵组件设计措施。大多仅在图纸说明中交代几句。没有根据《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对各类孔口、建筑缝隙的不同性质、位置画图进行防火封堵组件设计。因而出现防火封堵材料使用不当,防火封堵组件设计未考虑其结构本身的稳定、开裂、位移及耐久性。

8其他需注意的事项

水电站厂房灭火器配置,应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规定,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按照建筑每个防火单元的面积,经计算确定灭火器配置数量和类型。水电站厂房火灾种类一般为固体火灾(a类)、液体火灾(B类)、物体带电燃烧火灾(C类)三种类型。灭火器可选择可扑灭a、B、C类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消防电源应符合二级负荷要求,宜自备发电,电缆布置都不得穿越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此外,目前的水电站消防设计规范亟须修订,对水电站的专项消防设计应按最新消防技术规范执行。

五、结束语

水电站消防设计较为复杂,各专业应根据建筑内部功能火灾危险性及建筑空间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同时积极引进先进设计理念,采用科技含量高和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的设施设备,以适应新的形势和经济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水电站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以达到整个工程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在建工程;火灾;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中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然而随着高层建筑功能的日益复杂,设计高度的不断增加,在建工程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火灾,不但会对未建成建筑物及其周围建筑物造成极大的损坏,而且还经常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给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中,施工安全问题尤其是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管理已经被社会大众所关注。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是工程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层建筑施工火灾的特点

1.1火灾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的高层部分风力较大,受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使火势更猛烈,蔓延更迅速,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酿成大火,极易使整幢建筑形成立体火场。

1.2施工人员疏散困难

建筑物高,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另外由于是在建工程,疏散设施少,楼梯不可能设置很多,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同时,在建工程的通道、楼梯等部位多被堆放的建筑材料所占用、装修用脚手架阻隔,人为障碍多。人员疏散主要依靠楼梯,如果该通道被火封住,对受困人员的逃生和消防救援作业都极为不利。

1.3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四周由于深基坑的开挖、施工设备作业场地布置及建筑材料堆放等影响了消防车道的畅通。发生火灾后,消防部门难以顺利靠近火场,变相阻碍了施救行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扑救灭火工作比较困难,极易因扑救措施不利或扑救不及时造成重大损失。

2高层建筑施工火灾频发的原因分析

2.1易燃可燃材料多

高层建筑周围采用的脚手架安全网、浇筑楼层所采用的模板、在建高层建筑中使用大量的油毡、木材、泡沫板、油漆、黏合胶、保温材料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等建筑材料均为可燃、易燃材料,同时这些材料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在施工作业中,有时会使用气割,电焊工具,有时会用电动砂轮磨面,有时会使用易燃液剂,管理上稍有疏忽,或违章作业,便会引发火灾事故,并产生大量毒害气体,严重危害人身安全,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和危害。

2.2施工现场使用明火多

大量的高层施工现场火灾事故表明,使用电焊等明火作业引起火灾的占9%以上。明火作业是引发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的“罪魁祸首”,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可非常轻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

2.3电气火灾事故多

随着当前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多,用电量大,用电线路多为临时线路,且电气线路较杂乱。由于电线移动频繁,极易导致绝缘层破损,从而引起电线短路,或产生电火花引燃物品形成火灾。另外,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电气线路不穿管敷设、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也极易引发火灾。

2.4防火安全意识谈薄

工作中许多施工单位只重视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就是不重视消防安全,很多施工负责人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另外,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未经过严格的防火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于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很少,施工人员自救知识与防火基础知识不足,现场人员难以采取规范的行为使用消防器。

3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防火安全措施

3.1建立有效的防火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防火管理制度,例如火险报警制度、动火审批制度;在施工区限制吸烟及火源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储存、运输、使用管理制度等,规定易燃易爆物品必须设置专库,隔离存放,专人管理等。

3.2加强动火作业的管理,做好防火应对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在进行钢筋、金属架构、金属管道的分割与连接,通风、取暖、给排水等设备安装,工程内、外部装修等环节会使用大量的电焊、气割、气焊等都需要明火作业。施工现场应严格禁止擅自使用各种形式的明火。动火作业应按规定办理,电焊作业人员持证操作,现场配置有效消防设施和防火应对措施,并派专人监护。作业前要检查现场环境,下班时要检查焊割现场是否残留火种隐患。做到动火前“八不”,动火中“四要”,动火后“一清”。发现隐患并加以及时处理解决,严防违规冒险作业。同时,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完善。

3.3规范使用用电装置和电气线路

施工机械及照明使用的各种临时用电装置与电气线路和配电箱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禁止使用不合格或破损电气设备材料,胶质线、花线不得用于临时用电场所。各种电气线路不准私拉乱接,不得拖地或与金属物、易燃易爆物接触,应按规定采取保护措施,电气故障应及时检修排除,确保绝缘或接地良好,防止漏电、短路起火。除此之外,对用电设备在接电环节,更需要严格遵守有关按电器线路安全使用规定执行,对用铁丝代替保险丝和乱拉线等现象要提及处理,保证的因电气线路问题发生火灾。电气装置不得超负荷运行,经常检查开关线路,设备是否由于局部过热,导致变色、变形和发热的现象,定期检查开关绝缘性能,以杜绝因用电引起火灾。

3.4提高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意识

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高层建筑施工火灾安全事故都和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低下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施工人员违反安全规程操作,违章作业,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当做好防火安全宣传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向施工人员讲述高层建筑施工火灾的特点以及消防知识等,使施工人员认识到火灾的危害和严重性,同时也提高了施工人员的防火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张馨.浅析高层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