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0:53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1

机械工程专业的实习报告

金工实习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是对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学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选修课程,针对于我们安全工程系的学生来讲,了解机械的运动,工作基本原理,才能很好地对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更好地分析,对安全的鉴别,安全评价更有指导意义。

短短的金工实习过程结束,这次不仅是简单的技能实践,让我真正体验了b.p.skinner的名言,“如果我们将我们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让我体验了,邓小平爷爷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真正体验到“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躬行。”让我真正体会“我听到的我会忘掉,我看到的我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我每次实习结束后,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我实习的学得了什么呢?

我不能保证我实习的每一个工种我都学会,但我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对我来讲,如果把我所没有实习过的任何一个工种给我,我会看说明书,查阅资料,能独立完成每种技能。清华大学的师傅们耐心地从原理给我们讲解每一个工种的基本原理,给我们讲解适用范围,然后给我们演示,让我们知道每一工种“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让我们理论到实际,在铸造实习期间,实习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简单,但是我有的看师傅演示后,自己操作是还是不会,师傅会给我耐心的提示,让我亲自领会要点,如果我会了,师傅会给我其他问题,让我开阔视野,在铸造期间,师傅讲解整模造型,让我们练习一会后,就给我们一个挖沙造型,让我们先做完的同学自己做,自己思考,后来师傅在给我们讲解挖沙造型,师傅们这种让我们思考的方式,让我体会了李开复老师所说的那句话,“我不敢保证你们在大学能学得任何技能,但我敢保证你们学完大学以后,将会自己思考,并掌握学习方法,无论你今后遇见什么新技能,新工艺,你都能游刃有余”。

在弧焊过程中,师傅让我们了解了弧焊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焊接的相关操作和一些注意事项,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在操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让我们练习几次,甚至几十次,这对于我们安全工程的学生来讲,无疑又极其重要。

在车工实习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内圆不规则,没有开车对刀,导致刀具损坏,师傅让我想一下,给我换了一把刀,没有批评我,只是提醒我下次小心,师傅的宽容让我体会清华师傅的宽恕人之心,在数控机床是,老师先给我们讲解原理,教我们编程,让我们自己按照图纸编程,让我学会了简单的编程,在冼工中,师傅让我实习了平面,此轮加工,一不小心,此轮加工坏了,师傅没有说:“没有关系,你们在实习,在学习,你闷在练习,就把它加工完”,在钳工实习,用那锉刀在工件上来回几百次,甚至上千次,让我体会到了我父母每天在家劳动的辛苦。

这次实习,我学得不少金工实习的技能,我真正心得体会不是技能的掌握,技能的练习,而是师傅教给我的自学能力,独自思考能力,在此感谢清华师傅们在短短的10此课程给我技能,培养我思考能力,自学能力。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2

1.

基本建设拨款额:

基本建设拨款额=基本建设投资额+新增为以后年度储备-动员内部资源

2.

单位工程概算值:

单位工程概算值=单位工程直接费+单位工程施工管理费+单位工程独立费用

单位工程直接费=∑(扩大分部工程数量×概算单价)

单位工程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标准×计算基数

单位工程独立费用=独立费用标准× 计算基数

3.

单位工程综合概算值:

单位工程概算值=∑(单位工程概算值+设备、工具、器具数量×预算单位)

4.

概(预)算单价:

扩大部分工程、分项工程每个计量单位的概(预)算单价=∑(工日数×工资标准)

+∑(材料用量×材料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 台班单价)

5.

基本建设结余资金:

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基本建设拨款合计+投资效果合计

6.

本年投资完成额:

本年投资完成额=基本建设支出合计-应核销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数-其他单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7.

以前年度拨款额:

以前年度拨款额=在建工程年初数+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年初数

8.

机械配件资金定额:

机械配件资金定额=(上年度机械配件耗用额×计划年度机械设备台数×定额天数)/上年度机械设备台数×360

9.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工程成本计划节约额)×(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10.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直接费+间接费+独立费用+法定利润

或=预算成本+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11.

预算成本:

预算成本=工程造价-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12.

安全工程投资完成额:

报告期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资×间接费用)

13.

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

报告期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

14.

人工费分配:

某工区当日计时工人每工日工资=某工区当月计时工人工资合计/工区当月实际耗用工日总数

某成本核算应分摊的工资=该成本核算对象本月计时工人实际用工日数×该工区本月计时工人每工日工资

15.

工程实际成本:

本期已完工程实际成本=期初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本期施工费用发生额-期末未完工程实际成本

16.

工程质量合格品率:

工程质量合格品率=合格(含优良)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验收鉴定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100%

17.

工程质量优良品率:

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优良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验收鉴定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100%

18.

工程结算利润: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价款收入-工程实际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

19.

平行结转分步法:

某车间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本月生产费用+月初未完工产品成本)×产成品耗用本车间半成品数量/(本月完工半成品产量+月末本车间在产品折合半成品数量)

20.

未完施工成本:

(1)估量法

月末未完施工的预算成本=未完工程折合成已完工程实物量×该分部分项工程的预算单价

(2)估价法

某工序单价=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单价×某工序的费用占预算单价的百分比

未完施工预算成本=∑(未完工程中某工序完成量×该工序单价)

21.

平均建设工期:

平均建设工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建设工期之和/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22.

全员年平均竣工面积:

全员年平均竣工面积=全年完成的房屋竣工面积数量/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

23.

机械使用费核算:

某机械每台班实际成本=该机械每天(或机组、类别)本月发生费用总额/该机械每台(或机组、类别)本月实际工作台班数

某机械完成每一单位工程量的机械使用量=该机械每台(或机组)本月发生费用总额/该机械每台(或机组)本月实际完成工程量

某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某机械完成每一单位工程量的机械使用费×该成本核算对象本月实际完成工程量

24.

返工损失率:

返工损失率(万分之几)=自年初累计返工损失金额/自年初累计自行完成工作量

25.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金=全年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100%

26.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流动资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流动资金=报告期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报告期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100%

27.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8.

施工管理费的分配:

某类工程(或产品,劳务)应分配的管理费=实际发生的施工管理费总额×某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各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总额

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建筑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费成本/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总额

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安装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安装工程的人工费总额

29.

附属企业成本计算的程序:

完工产品总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30.

均衡施工率:

均衡施工率=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间实际完成工作量总和(超计划部分不计)/该时期内各单位时间计划工作量总和×100%

或=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间实际完成计划工作量百分比(超计划时只按100%计)/该时期内各单位时间之和

31.

竣工投产率:

竣工投产率=报告期建成投产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100%

32.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报告期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00%

33.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自行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报告期建筑安装工人平均人数

34.

大堆材料耗用数:

各工程本月实际耗用数合计=月初结存数+本月收入数-本月调出数-月末盘点数

某工程项目本月实际耗用数=该工程项目本月定额耗用数×各工程项目本月实际耗用数合计/各工程项目本月定额耗用数合计

35.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产=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价值/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

每元固定资产完成建安工作量=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价值

36.

施工企业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报告期实现的利润总额/相应的生产成本总额×100%

或=工程结算利润/已结算工程实际成本×100%

37.

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自行完成工作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的全部职工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季度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38.

预收工程款:

预收工程款=本期(旬、半月)完成工程款-应扣还的预收备料款

39.

预付备料款:

工程备料款数额=[(年度建安工作量×主要材料比重)/年度施工天数]×材料储备天数

40.

施工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工程结算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41.

施工机械利用率:

施工机械制度利用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实际工作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施工机械日历利用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实际工作台日数/报告期日历台日数)×100%

42.

施工机械完好率:

施工机械日历完好率=(报告期机械设备日历完好台数/报告期日历台日数)×100%

施工机械制度完好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制度完好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43.

竣工工程全优率:

竣工工程全优率=(报告期竣工的全优工程个数(或面积数)之和/报告期竣工工程个数(或面积数)之和

44.

基本建设拨款:

基本建设拨款=基本建设投资额+为下年度储备资金-动员内部资源数

45.

单位工程概算造价: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概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施工管理费

单位工程直接费=∑(每一扩大分项工程直接费×扩大分项工程数量)

每一扩大分项工程的直接费=∑(预算价格×工料和施工机械消耗量)

人工费=相应等级的工资标准×∑工日数

材料费=∑(预算价格×材料消耗量)

施工机械使用费=∑(台班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数量)

46.

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造价:

设备及其安装工程概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施工管理费+设备、工器具和生产家具购置费

47.

工程项目概算造价:

工程项目概算造价=∑单位工程概算造价

48.

建设工程的总概算造价:

建设工程的总概算造价=∑工程项目的概算造价+其他工程和费用

49.

施工图预算:

工程项目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包括在该项目内的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其他工程和费用

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用+施工管理费+独立费+法定利润

单位工程直接费=∑(每一分项工程直接费×分项工程数量)

每一分项工程直接费=∑(预算价格×工料和施工机械消耗量)

50.

本年投资完成额:

本年投资完成额=基本建设支出合计-应核销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数-其他单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51.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工程成本计划节约额)×(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52.

建设项目贷款期限:

建设项目贷款期限=用款期+还款期

还款期=贷款总额/[全年可用于还本付息资金数-(投资总额×年利率)/2]

53.

建设项目贷款总额:

建设项目贷款数总额=投资总额×[1+年利率×(用款期+1)/2]

54.

年度新增利润:

年度新增利润=(新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投产后预计全年利润)/(原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55.

缩短还款期:

缩短还款期(月)=应交财政的基建收入用于归还借款金额/(借款总额/合同规定的还款月数)

56.

建筑工程投资额:

(1)单价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按预算单价计算的直接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法定(计划)利润

=∑(分部、分顶工程实际完成量×预算单价)×(1+其他直接费率)×(1+间接费率)×[1+法定(计划)利润率]

(2)工序比重法

某工序完成的投资额=该工序预算价值×该工序实际完成进度

=该工序预算价值×(该工序实际完成量/该工序预算工程量)

某工序预算价值=分项工程预算价值×该工序比重

某工序比重=(某工序耗用的工料费/分项工程工料费)×100%

(3)扩大单价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扩大分部、分项工程完成额×扩大预算单价)×(1+其他直接费率)×(1+间接费率)×(1+法定利润率)

扩大预算单价=相关联分部、分项工程预算直接费之和/其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工程量

(4)部位进度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单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建筑工程完成进度%

57.

安装工程投资额:

(1)一般计算公式

安装工程投资额={[(实际完成实物量×安装工程预算单价)+(已完工程基本工资×施工管理费率)]×(1+其他间接费率)}×(1+法定利润率)

=∑(实际完成实物量×安装工程预算单价)

(2)工程进度法

安装工程投资额=单位工程全部预算价值×单位工程完成进度%

(3)工日进度法

安装工程投资额=完成的定额工日×每工产值

完成的定额工日=∑(已完工的实物工程量×单位工程定额用工)

每工产值(每工工作量)=安装费/定额用工

58.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直接费+间接费+独立费用+法定利润

建筑安装工程预算成本=工程造价-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59.

未完工程成本:

(1)实物盘存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材料盘存数量×实际单价×(1+辅助材料预算定率)+估计投工工资

辅助材料预算定率=辅助材料预算总值/全部材料预算总值×100%

(2)减差计算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已领用材料价值-工程材料预算总值×形象进度)+估计投工工资

(3)工序比重估计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计算单价×(1-尚未施工工序作业的比重)

=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预算单价×已施工工序作业占全部工序作业的比重

(4)追加用工估价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未完工程的盘点工程量×预算工料单价-[(估计工程返工需用工数×平均工资)+(估计追加消耗材料×材料单价)]

(5)比值计算法

未完工程成本=单位工程预算总成本×(实际进度-结算极限进度)×实际成本系数

实际成本系数=账面实际成本总额/(预算总成本×实际进度%

(6)约当产量法

未完工程成本=未完工程约当分部已完工程数量×分部工程工料预算单价

=(月初未完工程账面实际成本+本月发生的实际成本)×月末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本月实际已完工的工程数量+月末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

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各未完工程实际完成分部工程量×该分部工程单价占扩大分部工程总价的%)

=∑(各分部分项完成工程量×各分部分项完成分项工序作业的比重)

=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工程数量×(1-尚未施工的工序比重)

60.

已完建筑工程成本:

已完建筑工程成本=∑(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

61.

已完安装工程成本:

已完安装工程成本=∑(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资×间接费率)

62.

周转材料摊销:

(1)分期摊销法

周转材料每期摊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的%)/预计使用年限

(2)分次摊销法

周转材料每次摊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的%)/预计使用次数

(3)定额摊销法

本期周转材料摊销额=本期完成的实物工程量×预算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

63.

施工机械使用费:

(1)机械台班分配法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某种机械使用费=该种机械台班实际成本×该受益对象实用机械台班数

某种机械台班实际成本=该种机械实际总成本/该种机械实际工作台班总数

(2)完成产量分配法

某种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某种机械使用费=该种机械单位产量实际成本×该受益对象实际完成产量

某种机械单位产量实际成本=该种机械实际总成本/该种机械实际完成工作量总数

(3)系数分配法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该受益对象的机械费预算成本×(机械使用费实际总成本/工程的机械费预算总成本)

=该受益对象使用该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该类机械使用费分配数

使用某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该类各种机械实际使用台班×各该种机械台班定额单价)

某类机械使用费分配系数=该类机械使用费实际总成本/使用该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

64.

施工管理费的分配:

(1)直接费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建筑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之各)×该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

(2)人工费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

(3)两次分配法

建筑或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与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各建筑或安装工程的人工费

某建筑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之各)×该安装工程的直接费成本

某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费总额/各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

65.

基本建设物资需要量:

(1)按工程投资额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工程投资总额(万元)×每万元投资该种建筑材料的消耗定额

(2)按建筑安装工作量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建筑安装工作量(万元)×每万元建筑安装工作量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3)按实物工作量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实物工程量×单位工程量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4)动态分析法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上期该种材料实际消耗量/上期实际完成工程量)×本期计划工程量×材料消耗增减系数

(5)按类似工程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类似工程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工程量×调整系数

66.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工资含量包干金额=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产值×产值工资含量系数

产值工资含量系数=(核定范围内的工资总额/核定范围内的建筑施工总产值)×100%

67.

房屋造价:

房屋造价=报告期竣工房屋的价值(元)/报告期竣工房屋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68.

建筑安装工程价款:

建筑安装工程价款=∑[(已完分部分项工程数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定额)×(1+计划利润率)]/(1-营业税率)

69.

工程结算利润: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价款收入-(工程价款收入×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营业税金

=工程价款收入×(1-变动成本率-营业税率)-固定成本

70.

设计周期:

设计周期=全年设计项目总投资/当年完成设计项目投资

=全年设计项目个数/当年完成设计项目个数

71.

建设周期:

(1)按投资额计算

建设周期=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施工项目全年完成投资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竣工单项工程与未开工的单项工程投资)/当年完成投资额

=施工项目中当年正在施工的各单项工程计划投资额之和/当年完成投资额

(2)按建设项目计算

建设周期=全年施工项目个数/全年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3)按生产能力计算

建设周期=全年施工规模/全年新增生产能力

(4)按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建设周期=房屋施工面积(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平方米)

72.

单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

单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个数

平均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百平方米)

平均每万元预算造价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预算造价之和(万元)

73.

竣工单位工程工期完成率:

单位工程工期完成率=(该单位工程实际工期/该单位工程定额工期)×100%

=(期内按定额工期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期内按定额工期应竣工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100%

74.

实行工程承包合同面:

实行工程承包合同面=(报告期签有合同的竣工单位工程个数/报告期全部竣工单位工程个数)×100%

=(报告期签有合同的竣工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全部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0%

75.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本期内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合同件数/本期内应竣工的工程合同件数)×100%

=(本期内如期和提前完成的合同的建筑面积之和/本期应完成的合同的建筑面积之和)×100%

=(本期内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本期内按合同应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00%

=(本期内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本期内按合同应竣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100%

76.

单位工程全优率:

单位工程全优率=本期评为全优的单位(或面积)/本期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

77.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额/预算成本]×100%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成本]×100%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

78.

建设成本率:

建设成本率=(建设成本累计/基本建设拨款累计)×100%

79.

施工面积:

月施工面积=本月新开工面积+上月转入本期施工的面积+前期停建本月恢复施工的面积

自年初累计施工面积=自年初累计新开工面积+上年末转入本年施工的面积+前期停建本年恢复施工的面积

期末在建面积=本期累计施工面积-本年累计竣工面积-本期停建面积

80.

计划年生产能力:

计划年生产能力=计划年初生产能力(包括上年末投资建设新增加的年生产能力)+[(计划期挖潜革新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投产时期/全年工作时期))+基本建设新增加的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百分率×(投产日期/全年工作时期)-报废的年生产能力×(报废日期/全年工作时期)

81.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某行业本期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某行业本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82.

停缓建系数:

停缓建系数=(报告期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报告期部分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报告期全部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83.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本期房屋建筑竣工面积/本期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00%

84.

建设项目竣工率:

建设项目竣工率=(本期竣工项目个数/本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85.

建设项目投产率:

建设项目投产率=(本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本期施工建设项目个数)

×100%

86.

建筑系数:

建筑系数=(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其他设施占地面积)/厂区占地总面积

87.

工程配套率:

工程配套率=(报告期交工单位工程中已配套个数/报告期交工单位工程总数)×100%

88.

配套竣工交验率:

配套竣工交验率=(实际配套交工工程项目数/计划配套交工工程项目数)×100%

89.

施工机械化程度:

施工机械化程度=∑(机械化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工人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机械化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

×100%

=(机械化完成的各种实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额计算的应用工日/人工完成与机械完成的各种实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额计算的应用工日)×100%

90.

某工种工程机械化程度:

某工种工程机械化程度=(某项工程机械化完成实物工程量/某项工程完成的全部实物工程量)×100%

91.

综合机械化程度:

综合机械化程度=∑(各工程机械和人工完成的总的实物工程量×各该种工程的定额工日系数)/∑(各工种工程机械和人工完成的总的实物工程量×各该工种工程的定额工日系数)×100%

定额工日系数=某一单位工程量的定额工日/标准的单位工程量的定额工日

92.

生产装备率:

生产装备率=(本年全部机械设备平均价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施工装备率=(本年施工机械平均价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93.

建筑机械能力利用率:

建筑机械台班能力利用率=(实际完成台班产量/定额台班产量)×100%

建筑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实际完成年产量/定额年产量)×100%

94.

装配化程度:

装配化程度=(装配化施工的建筑面积/施工的全部建筑面积)×100%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化程度=(报告期采用装配化施工(或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施工(或竣工)全部房屋建筑面积)×100%

95.

每百元机械设备净值完成的建安工作量:

每百元机械设备净值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报告期自行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报告期机械设备净值)×100%

96.

建筑工人劳动生产率:

每一生产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工种工程实际完成工程量/完成该项工程生产工人平均人数(包括辅助工人)

施工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自行完成工作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参加本企业生产的非本企业人员平均人数)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建筑产品产量(如竣工面积)/建筑安装工人平均人数×100%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医疗器械是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应当获得市场准入,和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相关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其他物品lll。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edicalDeviceadverseevent,mDa)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通过加强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测和管理,控制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地使用。我院自2011年以来,逐步提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的认识,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提高对此类风险的控制及管理水平,为保障医患安全、减少医患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科研、教学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由于医疗器械上市前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受医学伦理、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存在研究时间短、试用例数少、对象范围窄、人群选择偏倚等问题,导致医疗器械的潜在问题只有在产品投入市场、大量人群长期使用后才可能被发现l引。目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1产品固有风险由于科技水平、认知能力和制作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医疗器械研发过程存在目的单纯、考虑单一、设计与临床实际不匹配、应用定位模糊等问题,造成设计缺陷;由于制造原材料存在生物相容性、放射性、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降解等潜在问题,存在人体使用安全性问题;部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复杂,需与其他医疗器械协同使用,医生对新的医疗器械熟悉程度等造成的临床应用风险。

1.2产品性能故障或功能丧失医疗器械使用者按照产品性能规范要求下使用时,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或损坏,不能按照预期的意愿达到所期望的功能。

1.3产品标签或说明书错误生产企业提供的医疗器械标签、使用说明书存在错误或缺陷,产品标志或说明书不明确导致临床使用者错误操作,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2.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2000年国务院颁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2014年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进一步加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医疗机构是患者集中就医和设备使用频次最高的地点,也是开展我国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院在医院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完成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

2.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按JCi认证要求,我院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由医院质控办牵头成立了院级不良事件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共涉及14种不良事件,包括:医疗器械、医疗事件、药品事件、护理事件、输血事件、院感事件、行政及其他、公共设施、治安消防、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工程安全、职业暴露、生物安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工作组由设备处负责,职能院长、设备处处长和物资科科长主管。①制度完善:制定《医院医学装备委员会工作制度》、《医疗设备,器械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器械召回管理制度》、《医疗耗材管理制度》、《高值耗材管理制度》、《t疗耗材索证、查证制度》等相关制度。②建立覆盖全院的监测体系:不良事件工作委员会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不良事件培训,医院不良事件网络报告系统对全院员工开放,每位员工均能通过登录个人oa,填报所有类型的不良事件。③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的上报行为采用只奖励不处罚的机制,上报不良事件的报告人按填报例数进行经济奖励,每例50元,提供重大改进方案或被医院采纳者实行一次性1000元奖励。

2.2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遵循可疑即报原则和濒临事件原则。临床医务人员发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首先停止使用该器械,尽快对受伤者进行治疗救治,保留、封存不良事件产品;病情稳定后,登陆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以时间为线索陈述事件过程,完善相关资料;该报告自动流转到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经审核无误后自动流转到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工作组;由设备处组织不良事件处理专家组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处理建议,同时告知供应商和生产厂家,要求工程师到临床收集资料,对问题器械进行检测、分析,并将分析报告及整改措施以书面形式回复到我院不良事件工作组;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厂家分析报告,我院对发生问题的器械采取暂停使用、观察使用、换批次使用、更换品牌四种院内处置方案;如需重新进入临床使用,须经国家、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后方可使用;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工作组将本事件的所有资料上报国家不良事件监测系统,见图1。

2.3不良事件的评价和控制将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鱼骨图分析法应用于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经常由多个因素引发,使用鱼骨图分析法有助于明确问题的实质内容,关注产生不良事件的各种原因;通过根因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全面的防范控制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院定期对上季度侔度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对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运用鱼骨头分析法进行调查,发现根本问题,找出改进方法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为我院医疗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发挥重要作用。

3.工作过程遇到问题及提升

3.1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按照现有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我国医疗器械分43个大类、259个亚类,涉及化学、物理、机械、材料等相关学科交叉应用,技术水平高、技术领域广,致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复杂、分析评价工作难。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及风险控制理念的推广相对较少。虽然国家已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但由大数据带来的预警机制尚未体现。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强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工作,加大监测信息的搜集,扩大监测工作的影响力,提高对医疗器械风险的认识,满足公众和相关工作者的信息需求。

3.2关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儿童特殊群体的伤害我院作为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儿童是我院就诊服务对象。由于儿童没有判断力,病情变化快,其不能准确或完全表达身体的不适,在诊疗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我院医务处、护理部和设备处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新耗材和耗材使用技术培训会,切实提高医疗器械和耗材的操作能力,降低耗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风险。

加强小儿用医疗器械的合理使用与监管。由于小儿具有体型小、好动,身体结构和功能随年龄增长变化较大,器械长期应用等特殊性,成人医疗器械可能不适用于儿科对象,或者需要对成人器械进行特别的设计改进和/或增加特殊的标签才能用于儿科对象。如婴儿培养箱、保暖台、小儿用呼吸机等小儿群体专用医疗器械,必须符合我国医疗设备安全专用标准;如生理电刺激仪、医用脉搏血氧仪、输液泵、注射泵、小儿用植入类医疗器械、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等小儿群体应用条件的医疗器械,其上市提交的临床资料未对小儿群体进行验证,出厂参数范围较广、不适用于小儿的参数精度,属于高风险治疗类产品,使用时要求生产企业结合小儿的特点,制定单独的安全标准和使用说明书;如x射线、Ct、mRi等其他诊断和监护类医疗器械,使用时要考虑小儿诊断时辐射剂量和特定吸收率。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4

医疗器械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诊治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促进临床合理用械,保证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上市后医疗器械监管提供依据、促进医疗器械产品合理使用与研发、确保公众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笔者作为基层药械监管工作者,结合近年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就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加强监测工作的思路。

1现状与分析

招远市位于烟台市西北部,面积1333平方公里,人员58万,全市药械经营企业260家,其中医疗机构(含村卫生室、诊所)721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58家。2013年我市共收到并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403份,上述报告大多为无源器械,涉及医疗器械类别主要集中在医用贴膏、一次性无菌器械、宫内节育器、骨科植入器械等。经综合分析,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1.1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尚待完善目前,我市涉械单位虽然开展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但在健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没有形成正常的运作机制。例如,部分单位监测机构形同虚设,人员、财力和物力保障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不落实,迟报、漏报现象普遍等。市局虽然成立监测中心(站),但监测人员大多为兼职,没有独立编制,在监测职责分工上,药监与卫生没有明确的划分,协调、配合还有待加强。

1.2上报单位监测工作不均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基层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人员多是从事药品专业技术或相关专业技术的人员,医疗器械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对医疗器械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缺乏正确认识,很难适应相应的监测工作的需要。而且,不同单位开展情况不均衡,不能全面、及时地反映某一个行政区域内的不良事件,年度不良事件监测目标要求与现实的滞后性反差较大,暴露出基层在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盲区,虽有一定数量,但是报告品种单一,质量有待提高。

1.3监测报告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目前,基层涉药械单位普遍存在监测报告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是没有认识到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法定的义务和责任,造成不愿报、不想报。二是没有把开展监测报告工作与安全合理用械及临床医疗安全联系起来,未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同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器械质量事故。四是涉械单位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各涉药单位虽按规定建立了相应报告制度,但由于当前我国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工作实行的是自愿上报的方式,监测人员没有任务压力,责任感不强,反应淡漠,甚至是嫌麻烦,认为可报可不报。

1.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法规不完善目前,相关法规未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做出明确的规定,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及不良事件发生主体的责任,对不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不报告不良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也未制定相应的处罚条款,致使一些管理部门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忽视其重要性。其次,虽然相关涉械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基本建立,但因为缺少硬性约束机制,个别网络成员单位处于有网络无管理的状态。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沟通协调,健全医疗器械监测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把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内容,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组织,落实人员,保障经费。我局把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目标任务,并与卫生部门一起联合发文,成立了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监测中心,中心设在我局,我局指定专人负责全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日常工作,并在市内主要涉药械单位设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点,监测网络逐步健全完善。

2.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上报质量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上市后医疗器械的风险因素和信号,为医疗器械再评价提供技术资料。但从我市当前的监测情况可见,报告数量少,相关信息缺失较多,不利于对产品的追踪和安全性的评价。因此,需要加强监测机构骨干力量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监测水平,让报告人员熟悉相关法规,掌握收集和报告的方法。我局每年举行两期涉药械人员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培训班,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局还集中利用每周五的政治业务学习时机开展对执法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明确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大家的责任和义务,为开展此项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通过设立咨询台、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相关法规及专业知识,普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知识,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认知度和关注度,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形成全社会关注、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良好氛围。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明确监理、施工及设备拆装等单位在租赁、拆装、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职责,规范各方主体安全生产行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通知如下:

一、严格建筑机械设备管理

1、建筑机械设备必须具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和产权登记证。

2、建筑机械设备必须整体状况良好,各项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3、严禁使用、出租超年限机械设备和国家、省、市明令淘汰或禁止的机械设备。

二、强化机械设备拆装管理

1、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必须由具有相应拆装资质的单位进行拆装,拆装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县外进洪从事机械设备拆装的单位须到县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站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材料包括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人员操作证、操作人员工伤保险(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意外伤害保险票据等,同时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县域内机械设备拆装资料的报送工作。

3、拆装单位安装机械设备前,必须认真按照《关于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手续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履行告知手续,经县安全监督管理站审核同意后方可安装。

4、拆装单位进行告知时需提供拆装单位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机械设备拆装方案、机械设备产权证和设备基础验收合格证明等资料。

5、拆装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有效、齐全,严禁弄虚作假,提供和现场安、拆机械不符的资料。

6、塔吊基础必须严格按照塔吊厂家配套的图纸施工,必须有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验收合格证明,且砼龄期满足使用要求。

7、在拆装机械设备时,施工单位和拆装单位的专职安全员必须在现场全程监督,监理单位也必须派员旁站。

8、机械设备安装结束后,拆装单位必须进行自检、调试和运转。自检合格后方可移交使用单位,由使用单位及时向县安监站申报检测。

三、加强机械设备使用期间的管理

1、机械设备经检测合格取得使用登记证后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必须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出现故障立即停机排除,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工作。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记录,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定期对设备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记录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写入工作日志。

3、机械设备的所有人或租赁单位必须每半月安排或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在用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填写《大型建筑机械安全检查表》(附后),并在三天内将检查表报县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站备案。

4、机械设备租赁、拆装、维护单位必须及时做好对在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不得拖延维修。

5、机械设备租赁、拆装、维护及使用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监督,发现情况应及时报安监部门。

四、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一)拆装单位未履行备案、告知手续的,所安装机械设备不予报检、备案登记。

(二)存在下列行为的拆装单位一年内不得进入县域内从事机械设备拆装活动:

1、报送虚拟资料,安装超年限机械设备或国家、省、市明令淘汰或禁止的机械设备;

2、安装的机械设备经复检仍不合格的。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6

1查新工作的基本条件

1.1较为完善的文献支持系统较为完善的文献支持系统,是保证查新工作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开展机械工业科技查新所需要的文献支持系统包括:

1.1.1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包括《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金属文摘(metDeX)数据库》、《机械文摘(iSmeC)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数据库》、《中国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以上是查新中使用率较高的数据库,同时还要通过上网、联机检索等途径查找相关的数据库。

1.1.2国内外主要检索工具包括各种综合性及专业性的文摘、索引、资料目录以及各类机械产品目录、样本等,由于机械产品种类繁多、专业庞杂,在此不一一列举。

1.1.3一次文献包括机械工业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类科技期刊。

1.2素质良好的查新人员查新工作是一项原则性较强而又比较繁琐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如果原则性不强,就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或碍于情面写出不合事实的报告,如果查新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耐心细致,就使查新结果出现错漏,从而影响查新报告的严肃性。查新工作同时又是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查新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

1.2.1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从事机械工业科技查新的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较为系统和扎实的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因为这决定了查新人员能否对检出文献进行正确的筛选,对同类产品的技术特点、参数进行提炼、分析和对比,从而作出客观准确的评判。

1.2.2较广博的知识面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工作装备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行业,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可以说渗透了各行各业,如造纸、制糖、农业、水利、食品等,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日渐突出,都要求查新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1.2.3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查新论证是一个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理过程,因此查新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1.2.4较熟练的文献检索技能查新人员应通晓文献检索原理,熟悉各数据库、检索工具所贮存的内容、收录的范围、文献的分布情况,并能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确定利用哪一种数据库、哪一种检索工具、采用哪一种检索途径、以及如何编写检索逻辑式等等。

1.2.5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仅可以提高查新工作效率,确保查新质量,而且能在联机或上网查询时节省费用。

1.2.6较高的外语水平查新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要强,这样才能在检索外文数据库和资料以及分析查出文献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1.3较完善的规范管理众所周知,合理的工艺流程、科学的技术规范以及严格的产品标准,是生产一个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的重要前提。同样,查新报告作为查新工作的“产品”,应当有合理的工作程序、严格的工作规范作为其高水平、高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工作规范。查新工作规范应包括:①查新工作程序的规范,②查新人员工作技术的规范,③查新报告格式、内容、用语的规范等。

2检索查新技术探讨

一个科研项目的检索查新基本工作程序为:熟悉待查项目背景资料——对项目进行科学归类,找出主题词——选择数据库及检索工具——制订检索策略,确定检索年限——检索——筛选检出的相关文献资料——与待查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撰写查新报告。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检索查新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对确保检索查新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有赖于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笔者分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检索手段的运用查新检索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主要手段,机检速度快、效率高,是手检无法比拟的,但手检同样重要,多年的实践证明,机检和手检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不可偏废,这是因为:①各数据库存在收录内容差异的情况,没有哪一个数据库可以保证百无一漏,尤其是机械行业科技成果的产品形式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在一些产品目录、样本、更容易查到同类产品,这些必须通过手检进行辅助。②各数据库的主题词标引存在差异,如果选词不当或组配不力,极易造成漏检甚至扑空,而手检直观性强,可以灵活调整检索词,通过上机前的手工试检以及手检与机检之间的不断修正,才能确保查准率和查全率。同时,如果是上网或联机检索,通过手检定好检索词及检索策略再上机查询,可以达到省时省钱的功效。③数据库相对于原文存在一个滞后期的问题,许多数据库都存在滞后期,少则3~5个月,长则半年甚至1年,手工检索工具滞后期短一些,但也有时间差问题,必须结合检索最新几期的核心期刊,才能更好地保证查全率。总之,只有将手检和机检相结合,才能确保查新范围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2.2检索途径的探索根据我中心多年承担的机械行业科技查新项目来看,以产品形式出现的占了90%以上。目前科技文献对产品整机报道的较少,因此要注意查找产品目录、样本类载体,必要时甚至要有“大海捞针”的勇气,逐年查阅核心期刊或非核心期刊,所要查的数据有时就在封页的广告上,或行业性的综述里。此外,由于机械产品的应用领域极其广阔,检索时一定要弄清所涉及的领域属于什么学科,该学科的主要检索工具及核心期刊是哪些,检索时要查全,不可遗漏。比如电除尘器,它在水泥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又有环保学意义,查找时就要通过化工类的“水泥工业”及环保科学中的“除尘”两种途径查找,而《水泥》、《水泥技术》、《通风除尘》、《环境保护》等核心期刊也是必查刊物。

2.3对检出文献、数据的筛选在对检出相关文献、产品数据进行筛选时,所选择的对比文献、产品数据应当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可比性。在机械类产品中,有的在国内已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同类产品(这种产品的开发往往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在选择与之对比的同类产品时,应选择那些行业公认的有代表性的、技术性能较先进的产品,才能体现这一领域里的先进水平。同时,选择对比的产品应具有可比性,如柴油机,应选择型式、用途、冷却方式等相同、排量相近的产品进行比较,排量相差太远的则不具备可比性。此外,选择的对比文献应根据查新重点体现出针对性,这需要查新人员仔细地鉴别,如果不分主次把一般相关或密切相关文献罗列出一大堆进行比较,不能突出重点,势必影响查新结论的明确性。

2.4查新报告的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查新报告应当包含检出的相关文献或同类产品的概述、对检出结果的对比分析并有结论性意见,能使科技管理部门和成果持有者了解同类研究的现状及查新项目所处的真实地位及技术水平。笔者曾接触过一些查新报告,在罗列了所有检出相关文献及同类产品之后,就简单地下“经鉴别与本查新项目不同”或“未见相同产品报道”的结论,这种只有查新结果而无分析过程的查新报告是肤浅的、没有说服力的。应当将查新产品与查得的同类产品的技术参数、结构性能、采用新技术的多少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才能对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对新产品的对比分析可以采用表格方式,在一张表格上对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等各项目进行对比,直观性强,并能省却大量说明文字。查新报告的撰写应当客观、公正、正确,做到条条有出处、款款有依据,既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也不能受委托人影响而避重就轻、弄虚作假。此外,查新报告提供的是基于文献检索的对比性结论,因此切忌越位代替专家对产品的水平下结论。

3对机械科技查新工作现存问题的思考

随着科技检索查新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其对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行业的查新量逐年上升,立项、鉴定前进行查新已成为科技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相比之下,机械行业的科技查新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新产品未经查新即可立项、鉴定,甚至已完成鉴定再补充查新,查新在某些程度上流于形式,成了“马后炮”,使科研项目或成果的严肃性、先进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的查新意识外,还应进一步提高检索查新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增强科技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对查新报告权威性、准确性、公正性的信任度。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加强查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尽管各查新机构都制定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一些综合性的查新机构无法制定出有行业针对性的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因此执行起来伸缩性、随意性很大。同时查新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查新质量监控措施,没有形成不断反馈、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这些都制约了查新水平质量的提高,建议查新管理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7

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医疗器械的有效监管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在医疗器械监管上起步较早,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类似心脏瓣膜、人工晶体等高风险器械的生产厂家在器械获准上市之前,必须提供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明。然而,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器械制造商认为美国的医疗器械监管流程过于缓慢、偏于保守并且费用高昂。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现行的上市销售前程序还不够全面,尤其是那些被FDa认定与已有上市产品实质性等同的器械更为危险。

专业人士常常会将美国的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与欧盟国家的监管体系进行比较。报告显示,欧盟国家的患者往往比美国患者能更早地使用到类似冠状动脉支架或替代关节等之类高风险医疗器械。欧盟体系因有利于患者治疗,同时可以支持高薪酬的工作以及积极的贸易平衡而倍受追捧。然而,欧盟的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也因其评估过程中牵涉到利益冲突而遭受质疑,尤其是近期发生的劣质隆胸硅胶召回事件更是引发了一系列批评,据悉,这种填充硅胶仅在欧盟国家获准使用。这些批评将促使欧洲人更加关注高风险器械的临床评估。

美国的医疗器械准入体系

1976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ederalFood,Drug,andCosmeticact,FD&Cact)修正案,加大对医疗器械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并确立了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这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关医疗器械监管的国家立法,该法案规定由政府行政部门FDa对医疗器械进行监督管理,要求FDa在医疗器械进入市场前获得有关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合理保证。这一法案历经几次更新,2002年的医疗器械申报费用和现代化法案(mDUFma)重点规定了上市前审查项目的用户收费,建立机制授权第三方认可法人机构实施工厂检查,以及一次性使用器械再加工的新规范等内容。

根据风险等级、上市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需求,以及管理程度,FDa将医疗器械分成Ⅰ、Ⅱ、Ⅲ三类以进行上市前管理。目前FDa医疗器械产品目录每一种产品都明确规定了分类和管理要求。

大多数Ⅰ类产品为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产品,仅需要进行“普通管理(GeneralControls)”,如听诊器、压舌板等等。这类产品约占全部医疗器械的30%。FDa对这些产品大多豁免上市前通告程序,一般生产企业向FDa提交材料证明产品符合“优良制造标准(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Gmp)”并进行登记后即可上市销售。

Ⅱ类产品,如计算机断层(Ct)扫描器等,在实行“普通管理”基础上还要进行诸如附加标签要求等“特殊管理(SpecialControls)”,这类产品约占全部医疗器械的62%。一般来说,这类中等风险的器械通常需要进行上市前通告[510(k)]。510(k)的含义是市场预投放登记,对应食品、药品和化妆品(FD&C)行动委员会和21CFR807的510(k)章节,故称510(k)文件,它所覆盖的范围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

Ⅲ类产品一般具有较高风险或危害性,或者属于维持生命的产品,如人工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等,这类产品约占全部医疗器械的8%。此类产品申请上市时需要进行临床研究来评估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即“上市前批准管理(premarketapproval,pma)”申请。不过,那些由此前通过pma审核的器械进行改进而出现的Ⅲ类器械有可能不需要额外的临床研究。此外,一些没有被FDa要求进行上市前批准管理的老的Ⅲ类器械也可通过510(k)途径获得上市许可。用于诊断或治疗罕见疾病(在美国每年影响或出现症状少于4000人的疾病被认为是罕见疾病)的器械则可能会享受人道主义器械豁免(HumanitarianDeviceexemption,HDe),在“可能”获益的基础上获准上市。

欧盟的医疗器械准入体系

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简称欧盟(eU),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于1993年正式诞生。此前,欧盟各成员国分别有自己的医疗器械评估手段。为了对复杂且发展不均衡医疗器械市场进行调控,欧盟颁布指令要求医疗器械(也适用于其他商业产品)在所有欧盟成员国间进行市场推广之前必须获得“欧洲一致”(Conformitéeuropéenne,Ce)标识。根据器械预期用途相关风险的递增,将医疗器械分为i、iia、iib和iii四类。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8

一、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认真履行法规赋予的职责,切实开展好日常监管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的科学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果。监管层面必须达到100%。对高风险品种,增加监管频次。对我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每季度监管一次,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每半年监管一次。对取得许可证后擅自降低经营条件,变更经营场所、仓库的,重点整治,责令其改正,限期不改的,依法从严处理。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向企业做好医疗器械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指导企业做好诚信体系建设,提高生产、经营自律行为,提升“第一责任人”质量意识,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建立企业诚信经营档案,开展诚信等级划分、评定、公示工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完善激励惩戒机制。

继续做好“光明·微笑”工程药械的监督和月报表按时上报工作。

二、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严格把好许可准入关

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省局《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切实做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申办的材料审查,现场验收、审批发证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引导企业注重申办规模,注重发展规划,提升申办企业整体水平。整合经营资源,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建立不合格企业退出机制,对严重违规或屡教不改的企业要依法从严查处,清理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行业。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对许可证快到期的企业,通知企业及时换证。对许可证已过期的企业要将许可证进行收缴上交,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予以注销。

切实做好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批准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破解难题,缩短注册周期,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区一类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

三、做好监督抽验工作,按时完成抽验任务

按照省、市局下达的抽验计划,认真完成今年的医疗器械监督抽验任务。抽取的样品仍由我局直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严格按要求抽样,包括抽样数量、标准索取、封样、抽样凭证的填写等。抽验完成后,将抽样信息及时报市局医疗器械科。抽样工作应注意广泛性、针对性、结构性,注重从生产源头及使用环节抽样,同品种前后相连的抽样,被抽样单位不要重复。

四、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努力完成监测任务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及时监测处置,牵涉到人民群众的用械安全有效。我局已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增加监测经费,加强与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工作联系,指导监测单位网上填报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将指标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定期催报,促进该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我区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为9件。

五、做好广告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报表

我局已指定专门人员加强对我区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同时还加强了对街头巷尾小传单广告的监测。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按时上报市局,并及时移交区工商部门处理。应把广告监测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查找案源打假治劣有机结合起来。每月的广告监测情况报表,由指定人员在当月底报市局网站办公室(医疗器械科)交换站。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9

2015年4月23―24日,由中国机械政研会主办、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协办,“新常态新思维新发展高峰论坛暨2015年中国机械政研会年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机械工业的主要特征,提出适应新常态新思维新举措,围绕“新常态新思维新发展”这一会议主题,开展思想交流,进行形势研判,凝聚思想共识,推动机械工业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同期召开了中国机械政研会九届五次理事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械政研会副理事长于清笈出席会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机械政研会理事长赵驰主持会议。来自会员单位的各级领导和理事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还参观了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于清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机械工业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从认识新常态,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大逻辑;适应新常态,明确机械工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引领新常态,谱写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新篇章等三个部分,全面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新常态下机械工业的主要特征,以及新常态对机械工业提出的新要求、重点任务和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加强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研究员石勇博士作了题为《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变革发展的战略思考》的形势报告。他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开启“新常态模式、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战略转型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特点和打造装备制造业青年智库等六部分,深刻阐述了新常态下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沈阳鼓风机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邓长辉、山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孙学科、新疆特变电工党委副书记吴薇等也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他们的演讲围绕论坛主题,从企业实践出发,集中阐述了适应新常态、开拓新思维、凝聚新动力、探索新途径、打造新优势的思路和措施。除此之外,还有13个单位作了书面发言,其中,机械工业分析师、经济学博士郑贤玲题为《从工业4.0提出的北京理解制造业升级》的书面发言,提出了工业4.0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从对这一本质的剖析,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一论题。

赵驰在主持论坛时指出,只要我们适应新常态、树立好心态、保持好状态,坚定信心、团结一心、下定决心,直面挑战,就一定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契机,开辟出一个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新局面!

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保证与支撑。我们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我们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秉持和而不同、兼容包蓄、和谐共赢的理念,以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宽阔胸怀,研判形势,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他希望,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要有新作为,在其位,必须敬其业,竭其力;必须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此次高峰论坛为契机,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以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和文化软实力,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机械强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无论是主旨报告和演讲,还是书面发言,演讲者都围绕论坛主题,从不同的角度,以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宽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阐释了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适应新常态的辩证思维、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的系统方式,研讨了机械工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与举措。台上演讲精彩,台下思考共鸣,上下互动,主要形成了四点共识。

共识之一,中国经济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并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理论已经成为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新常态的核心内涵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内涵式的增长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经济增长由过去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向以人为本、均衡协调、绿色发展转变,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必须转型升级,由短缺经济时期靠产量、产值增长转向靠创新驱动带来增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统筹兼顾,顺势而为,才能在新常态下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抢得先机,独占鳌头,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共识之二,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信息网络化时代及工业4.0,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凝心聚力、加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机械强国梦的精神动力。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驱动力。只有创新思维观念,突破狭隘的思维定式,建立新思维,才能以全球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正确研判形势、科学解决问题。要实现文化内涵创新、建设领域创新、手段方法创新和工作格局的创新。用创新焕发企业文化的活力,用创新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共识之三,适应新常态,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于企业思维价值取向必将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深厚的价值土壤和文化根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可以推动企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吸取借鉴世界文明相结合的方式,根植于企业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理念,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时代性、创新性、多元性,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文化支撑。

共识之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需要人才战略的保障。适应新常态,根本在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念,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拼搏、勇于创新、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开展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全员创新工程。用核心价值观塑造员工思想,用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目标集聚人才,凝聚力量,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早日实现机械强国梦和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会上,荣登2014年度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贡献榜的8个单位获颁奖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因在年度行业思想文化建设的各项重大活动中给予支持,并作出突出贡献而受到褒奖。

在同期召开的九届五次理事会上,中国机械政研会秘书长邵乐利报告了《中国机械政研会2014年工作和2015年工作安排》以及《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关于2014年工作,她在报告中说,2014年,中国机械政研会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机械工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以合作、借力、聚才为策略,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共完成了11项工作,其中,重点工作有6项。她在报告中重点对2014“新格局、思想力”高峰论坛暨秘书长工作会议,推进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新格局的形成,研究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发展,建会30年系列活动,巩固和扩大阵地建设和组织开展社会组织评估这六项重点工作进行了报告。她总结2014年工作的特点是:主题突出、主线清晰、围绕中心、策略明确、狠抓重点、小有进步。

工程机械的报告篇10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20*〕5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区政府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现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与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通过专项行动,使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申报行为得到惩处,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逐步好转;行业自律水平有所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得到落实;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能够被有效监测,合理用药水平得以提高,确保药品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涉药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诚信守法意识、质量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二)工作重点: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及广告宣传五个环节,突出重点,严格准入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按照*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根据现有的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自身职责,主动做好与市级部门的衔接,围绕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整顿和规范我区的药品市场秩序。

(一)药品研制环节:主要任务是清理整顿虚假申报行为。

1.督促药品注册申请人开展自查自纠。对20*年1月1日至20*年5月20日申报的所有申请临床或申请生产的药品品种进行自查。自点:研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原料药和中药原料及其来源的合法性;研究人员、设备、实验动物等是否具备条件,并符合有关管理规定;生产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生产的样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工艺研究和稳定性研究是否科学、完整、合理、真实;研究资料、档案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2.规范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查。重点清理20*年12月以来在产品注册过程中是否存在高类低报、非医疗器械按医疗器械管理的情况;全面检查企业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核实企业在产品注册过程中提交资料的真实性,特别是出厂检验报告的真实性,检查已注册产品的规格型号、适用范围、使用说明书是否与注册资料一致。

3.加强对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机构和药物临床实验机构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弄虚作假、管理混乱、擅自开展药物临床实验的机构,保证研究工作真实,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

4.加强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审批和管理。从20*年6月1日起,未换发批准文号的医疗机构制剂不得配制;依法查处无证配制、不按标准配制的制剂和医疗机构。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制剂室,重点检查医疗机构制剂室是否符合配置管理办法,制剂调配是否符合要求。

(二)药品生产环节:主要任务是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组织开展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mp)情况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内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原辅料购入、质量检验情况。重点检查对象:注射剂类、青霉素类药品生产企业、近期日常检查中问题较多的企业、20*年药品质量抽查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有接受委托生产行为和有委托检验的企业、20*年度监督等级B级、C级的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因兼并、改制、重组、更名等使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生产企业等。

2.组织开展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全面检查。重点对象是管理相对薄弱、存在安全隐患、有投诉举报、生产重点监管品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医用电气类、卫生材料类生产企业;重点内容是:开办条件符合性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医用电气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否执行GB97*.1-1995标准、是否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是否有能胜任职责的检验人员,卫生材料类企业的卫生环境、原料采购、产品检验、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书等情况,检查企业有无未经登记委托加工的现象。

3.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的原辅料供应商审计、原辅料购入及质量检验、储存保管、中间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产品审核放行等环节的检查。

(三)药品流通环节:主要任务是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

1.强化药品批发、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认证后的监督检查。对关键岗位人员、购销渠道和购销记录、储存条件等进行重点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的行为,依法立案查处。加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做好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其他处方药登记销售、药师在岗的检查。

2.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日常监管,尤其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储存条件以及药品购进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全面推进个体诊所、学校、厂矿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

3.对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验配助听器经营企业以及提供免费体验方式进行经营活动的经营企业进行检查。严格隐形眼镜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确保发证工作的公正、公平。

4.加强特殊药品监管,重新确认特殊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完善定点企业审批程序,加强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特殊药品流向的实时监控,保证医疗需求的同时,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5.推进药品物流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并与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紧密结合,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纳入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中,统一规划,强化监督管理。推进与食品安全“千万工程”相结合,引导和鼓励我区“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在农村的连锁门店设立乙类非处方药专柜,加快农村药品供应网、监督网建设。

(四)药品使用环节:主要任务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

1.高度重视上市药品的监管,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全面清查社会医疗机构超范围使用药品问题,督促基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和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常用及急救药品目录规定用药,规范处方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全面检查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情况,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和疫苗、医疗器械等产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重点监测和再评价,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上报数量和质量。

(五)广告宣传环节:主要任务是大力整治虚假违法的药品广告。

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制度;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检查频次,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店堂内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日常监管,尤其是加强对资讯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内容的监管,对屡次违法虚假广告、群众投诉多和具有潜在质量隐患的品种进行监督抽验;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对多次违法品种和违法企业在全市主要媒体进行曝光,及时向社会警示。

严厉查处六类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以新闻形式的药品广告;在药品广告中使用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处方药违反规定在大众媒体上广告、医疗机构制剂违法广告、治疗障碍等禁止的药品广告;未取得有效的广告审查文件,篡改广告审查文件或使用过期、失效、撤销的广告审查文件药品广告;药品广告不明显标示通用名称的行为。

三、保障措施与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区政府成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承担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二)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集中力量协调抓好药品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社发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药房药品质量监管,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广告查处力度,使药品、医疗器械虚假违法广告得以及时有效地查处;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审批,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地区和部门,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财政部门要积极为专项行动的开展提供保障,确保顺利完成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各新闻宣传单位要充分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乡镇(街道)和其他相关部门要围绕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加强沟通和联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全区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三)提高思想认识,严格依法行政。要以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等事件为戒,强化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大局意识,树立科学监管的理念,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严厉查处严重危害公众安全、涉及面广、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深挖重大案件背后的腐败行为,对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涉嫌商业贿赂的,及时转交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机构查处。

(四)完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自律。大力推动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积极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进一步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不守法不诚信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责令其限期整改。加快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相关监管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条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抽验力度,积极发挥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合理安排经费,增加监督抽验的批次。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10月中旬)。按照此次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与市级部门的衔接,研究制定相关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牵头制定整治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实施方案,区社发局牵头整治制定药品使用环节的实施方案,区工商分局牵头制定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实施方案。各部门的实施方案要抄送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