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十篇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十篇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40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1

【关键词】早期观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由胆红素代谢的异常所导致,大多数的患儿多为生理性黄疸,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护理可自行恢复,仅少数患儿会发展为病理性黄疸,若治疗的不及时,可出现严重的后果,引起患儿的神经损伤,表现为患儿的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搐等,严重影响患儿愈后的生活质量[1,2]。为了探究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方面的疗效与影响,本院特进行了实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从本院2010年3月~2011年7月期间确诊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中抽出10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50例,体重2.56~4.36kg,平均体重(3.46±0.71)kg,对照组患儿50例,体重2.38~4.11kg,平均体重(3.38±0.76)kg,所有患儿均为出生不超过28d,并且出生后的apgar评分为8~10分之间,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新生儿采取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保暖等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实验组的新生儿在相同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出生12h后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

1.2.1早期观察①产前认真检查孕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分析新生儿是否会有宫内窘迫、感染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然后针对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②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对于出生后1d内的皮肤巩膜黄染并且进展迅速的患儿,要及时通知上级医师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理性黄疸的出现。③观察患儿进食、大便等情况:观察及记录新生儿大便时间及次数,如胎粪排泄延迟12h,可使胆红素肝肠循环负荷增加,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④每日监测患儿的胆红素指数:分别检测新生儿额部、面颊及胸前部三个位置的皮肤黄疸指数,取其平均值,对于异常的患儿给予口服用药,同时继续监测黄疸的变化情况,必要时静脉采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进一步判断有无高胆红素血症。

1.2.2护理干预措施①抚触和游泳: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游泳能偶消耗患儿更多的能量,从而加强肠道的蠕动,促进代谢,增加排便次数,最终加快胆红素的排出。②适当的给予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可在停食母乳3d后得到缓解,也可在黄疸早期口服给药干预,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出。③光照疗法:脂溶性游离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变为水溶性而溶于体液,通过血液循环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④对于出院后仍未恢复的黄疸新生儿,嘱咐家长多次喂养联合药物治疗,若黄疸持续不退或进一步发展,要及时就诊。

1.3疗效评价标准[3]①显著有效: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面色转为微黄,血清胆红素值205μmol/L。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来表示,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胆红素指数以及退黄时间情况的比较实验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胆红素值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情况的比较经过观察与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5,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d内的新生儿时期黄疸,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而代谢出现障碍,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胆红素排出不足引起,从而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疾病[4]。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约在足月儿出生后2~3d出现,4~6d达到高峰,7~10d后自行消退,患儿一般只表现为轻微的食欲不振[5]。若新生儿在出生后1d即出现黄疸,且持续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发展或消而复现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6]。病理性黄疸主要是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反应差、、尖叫,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困难,甚至是死亡,并且愈后效果较差,伴有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觉障碍等[7]。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预防才是关键[8]。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采取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的黄疸新生儿的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指数均比一般护理的患儿低,且治疗的效果更好,与有关报道的结果相似。早期的观察可以在患儿出现黄疸的早期及时发现,然后通过有效护理和治疗措施,将黄疸纠正,防止黄疸进一步发展为病理性,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以加速患儿退黄的时间,快速降低胆红素指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82-1883.

[2]杜雪枫.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20-121.

[3]卢凌香.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3):3192-3193.

[4]高鸿英,苗福荣,刘春平,等.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医疗装备,2013,26(7):90-91.

[5]陈永红,童建明.退黄洗剂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16-17.

[6]牛江英.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930.

[7]唐玲.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27-28.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生理性黄疸27例,病理性黄疸8例。36例均在第1次家访即婴儿出生7天内发现婴儿有黄疸,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27例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8例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隔次母乳喂养1周,3天后8例新生儿黄疸下降,2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新生儿仍然较重,黄疸指数为18mg/dl,再次与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隔次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再三向家长耐心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医嘱给与蓝光照射及药物退黄治疗,6周后婴儿黄疸消退。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②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③肠肝循环的特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胎龄、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及保暖情况;询问患儿体温变化,大便颜色尿液颜色的变化,其可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允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3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两类。

1临床表现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巩膜黄染,4-6天后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可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其他疾病表现,如核黄疸:黄疸明显加重,开始有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继而出现呻吟、尖叫、抽搐,若治疗不及时,部分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也可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不容轻视,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

2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和生命体征,可评估黄疸进展情况、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若有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2促进胎粪排泄

2.2.1尽早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排泄[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粉,增加摄入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减轻黄疸[2]。

2.2.2使用肛表测量体温,即可准确测量体温,又能刺激肛门和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2.2.3增加新生儿游泳次数,通过游泳全身运动,可增加摄奶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

2.3病室环境适当通风,室温适宜,注意保暖,保持室内安静,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配备吸氧装置、急救车及急救药品、病室每日消毒一次。

2.4用药护理生理性黄疸患儿可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排便,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黄疸;病理性黄疸,除给予一般的退黄处理外,还应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及时纠正酸中毒,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5光疗护理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3]。蓝光治疗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蓝光治疗的意义。蓝光治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保护好会阴,按时哺喂,以防脱水。光疗结束后,除去眼罩,用消毒纱布覆盖眼睛3-5min,以适应光线,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2.6心理护理及时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4

【关键词】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inreducingneonataljaundiceindex.methods:130casesofnormalfulltermnewbornsdeliveredbycesareansectionwerep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65cases)andcontrolgroup(65cases)accordingtobirthorder.Bothgroupsweregivenbreastfeedingandroutinecaremeasurements;additionallytheinterventiongroupwasalsogivenmilkpowder,2.5%glucoseplusswimmingcareandmassageuntiltheyweredischarged.transcutaneousjaundiceindexweredetecteddaily,timeofthefirstneonatalmeconiumexcretionandtimewhenitstartedtobecomeyellowwerealsorecorded.Results:neonataljaundiceindexoftheinterventiongroupwere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tdischarge(p

[KeYwoRDS]Jaundice;earlyfeeding;Swimming;message;nursingintervention;newborn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水温控制在37~39℃,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

2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见表1。表1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h(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d出现,4~5d天达高峰,1~2周逐渐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增加喂养量及喂养次数便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但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秦学玲等报道[2],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h乳汁不足者仍占19.81%以上,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一般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黄便,如果早期乳汁不足,喂养次数减少,肠蠕动减慢,胎便排尽时间延长,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异常增加,我们观察发现,干预组采用在母乳充足前添加配方奶,增加早期摄入量,每次添加均在新生儿充分有效地吸吮母乳后进行,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快捷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观察结果表明,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据报道[3,4],新生儿游泳与抚触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水温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身新陈代谢,且游泳过程活动消耗能量增多,消耗了一定体力,促进食量增多,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以及结合胆红素的及早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抚触能使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5],中医学理论认为[6],急摩为泻,通过摩腹,快速推下七节骨,且能健脾和胃,行滞消食,通过抚触,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增多,胆红素排泄增多,也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目的。我们的观察也证实,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在同一时间段干预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确实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7],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植之,钱家萍,李勇,等.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允忽视[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5):254256.

2秦学玲,刘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杂志,2004,18(6):10761077.

3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

4张桂芹,孙晓娟.抚触对早收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6970.

5孙琳,于晓玲.婴儿抚触的国内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5):109114.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5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1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患儿机体内胆红素积累过多引起皮肤或器官黄染,可对患儿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除给予相应的治疗外,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早期、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其中,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性为24例,女性为19例,体重介于2500~4000g间,平均体重为(3214±210)g;观察组男性为25例,女性为18例,体重介于2500~4000g间,平均体重为(3223±180)g。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安排母婴同室,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干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早期观察:早期监测新生儿皮肤的黄疸指数,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可采集血液进行胆红素浓度的测定,判断有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观察患儿尿液、粪便颜色,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17]。②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讲;给予新生儿护理、饮食指导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指导其注意观察患儿粪便及尿液的颜色,是否有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情况出现,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③早期、足量喂养促使胎粪排出:初乳可促使胎粪排出,频繁有效的哺乳可增加患儿肠蠕动能力,促使新生儿消化和排泄,若母乳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的时候,可适当增加配方奶粉以增加摄入量,促进患儿肠蠕动,促使胎粪尽快排出,减轻黄疸症状;④游泳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次日起,每天由专业护士安排新生儿在37度的水温中进行游泳练习,确保水质清洁度,每天1次,每次10分钟,并协助其进行肢体伸展,并鼓励父母参与其中,增强其亲和力。⑤抚触护理:在新生儿进食后1小时对其进行抚触,每天抚触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抚触的时间为10~20分钟,抚触方法为:先温暖新生儿的双手,然后按照顺序对新生儿的头部、腹部、背部进行抚触。⑥光照护理:在新生儿入箱之前调节好箱温,箱温为30~32度左右,并做好消毒工作。在入箱之后护理人员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用黑布和眼罩将其眼睛和会遮住,给予患儿翻身一次,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呕吐、惊厥等异常情况发生,若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治疗,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此外护理人员应在听觉以及触觉上给予患儿安慰,减轻其不安情绪,给予患儿补充足够的能量,防止水电解质发生紊乱。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护理后黄疸指数正常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详见表1。

2.2两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比较,详见表2。

3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患儿体内胆红素累积的越多,其预后越差,可造成高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智力、健康等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故早期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

本次研究以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黄疸程度,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童建明.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2):99-100.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6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0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情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13名,病理性黄疸7名。

2方法

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3.1新生儿生理特点

3.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3.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3.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3.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3.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3.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4观察与护理

4.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4.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4.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4.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6光疗的护理

4.6.1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防止拔脱输液针头。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如患儿哭闹,要仔细检查患儿是否舒适,箱温是否适宜。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4.6.2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箱温保持在30~32℃。

4.6.3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4.6.4光疗过程中应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2],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4.6.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做好相应处理。随时注意黑眼罩、黑布是否松脱,及时贴紧。

4.6.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因为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红臀发生。男婴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开蓝光。

4.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本文1名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2―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国内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40%~50%[1],本院2010-2012年10月,对108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家庭访视,对其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新生儿黄疸,男68例,女40例,生理性黄疸60例,病理性黄疸48例。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第3周60例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48例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4例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相对较多,且其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破坏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旁路胆红素来源多,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出生后5~15天可达到成人水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母乳喂养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即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病情观察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巩膜色泽观察注意观察皮肤、巩膜色泽变化,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早吮吸、早开奶可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肝肠循环[2]。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患儿哭声、吮吸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4.1蓝光疗法护理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得到广泛使用,它能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3]。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或遵医嘱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2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48例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3健康宣教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以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配合;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及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对胆红素后遗症者,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1例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红细胞酶缺陷者,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5小结

通过总结108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有助于在日后的护理工作尽快找出原因,及时开展治疗,加强对广大家长的健康宣教,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10):35.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8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

新生儿常常出现的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对于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而病理性黄疸如果不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可引发胆红素脑病,急性期死亡率可达50%~70%;而存活的患者中也有80%左右将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如何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收集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共163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其中男87例,女76例,早产儿5例,年龄在1~42d,其中142例年龄在1~28d,平均13d;所有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胆红素生成过多患儿89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患儿48例,胆汁排泄障碍患儿26例。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如下[2]:①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每天上升超过85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

1.2 治疗方法:对于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患儿予以药物治疗结合光疗治疗,本组中有138例患儿达到光疗的指征,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每天间断照射8~12h,注意使用眼罩保护眼睛,对患儿生殖器也使用黑布遮盖保护。在光疗的同时针对黄疸病因给予抗感染、抗溶血等药物治疗。本组25例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不适用光疗法,予茵栀黄口服液同时合用门冬氨酸钾镁针等保肝,退黄治疗,密切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波动情况[3]。

2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疗效分为:①治愈:皮肤黏膜黄染消退,且不再重复出现,足月儿血清胆红素<85μmol/L,无其他并发症;②好转:皮肤黏膜黄染减轻,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在85~221μmol/L之间,无其他并发症;③无效:皮肤黏膜黄染无明显变化或减轻后再次出现黄染,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仍>221μmol/L。

2.2 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患儿中,适用光疗的138例患儿治愈87例占63.0%,好转42例占30.4%,无效9例占6.5%;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25例患儿中,治愈10例占40%,好转9例占36%,无效6例占24%。总体治愈97例,好转5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0.8%。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症状,其中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临床只需观察即可,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黄疸表现为持续时间长、血清胆红素含量高等特点,属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多数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若治疗不及时胆红素可沉积于大脑引起胆红素脑病,此外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肝功能等,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早诊断,早期治疗。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①药物治疗,包括白蛋白、激素等,近年来临床强调综合治疗,常使用如微生态制剂、思密达、茵栀黄口服液等,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从而达到退黄的目的;②光疗,是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常用方法,针对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其作用机制在于蓝光对胆红素的异构化作用,主要使用蓝光箱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眼睛、生殖器等的保护;③换血疗法,可以移去患儿体内抗体和红细胞,有效的减轻溶血,适用于有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患儿,但换血容易导致感染、肠坏死等多种并发症;④其他疗法,如近年兴起的基因疗法等[4]。

由于引起本病的病因较复杂,对于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在使用药物或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如对于感染引起的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对于溶血引起的则要抑制溶血等,去除病因加强护理,同时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溶血或影响肝功能的药物。此外,有文献报道部分患儿因家长警惕性不高,健康知识不足,导致治疗不及时,引起多种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家长的宣传教育,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皮肤粘膜黄染,因及时入院诊治。总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临床上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临床医生应该针对每个患儿的情况如症状,病因等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4参考文献

[1]陈克正,张 喆.足月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3):162.

[2]沈晓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5-010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56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28d以内出现的黄疸,该疾病主要以黏膜、皮肤及巩膜的黄染现象为主要患病特征,严重者可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新生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1]。本研究从笔者所在医院随机选取10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0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为在笔者所在医院随机选取,均具有临床代表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29例,女25例;胎龄38~41周,平均(39.44±1.02)周;出生时间1~6d,平均(3.45±0.36)d;出生体重2.93~4.05kg,平均(3.55±0.74)kg;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平均(8.95±0.34)分;黄疸出现时间0~5d,平均(2.03±0.25)d。

对照组54例,男27例,女27例;胎龄38~41周,平均(39.01±1.56)周;出生时间1~7d,平均(3.64±0.72)d;出生体重3.05~4.17kg,平均(3.49±1.01)kg。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平均(9.00±0.40)分;黄疸出现时间0~5d,平均(2.39±0.70)d。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间、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黄疸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入选患儿均为经临床确诊的病理性黄疸患儿;(2)排除存在先天性胆道畸形的患儿;(3)排除存在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新生儿窒息的患儿;(4)排除分娩时发生产伤及存在感染的患儿;(5)入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自愿参与研究[2-3]。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常规的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3.1早期抚触护理干预在患儿光疗后给予患儿全身抚触护理。自头部抚触开始,依次进行胸背部、腹部及四肢的抚触。每天2次进行全身抚触,每次不少于15min。

1.3.2早期沐浴护理干预每天安排为患儿进行1次沐浴治疗。在为患儿沐浴时,控制沐浴水温处于机体适宜温度,保证水质的清洁程度,使患儿产生舒适感。为患儿使用护脐贴保护脐部。沐浴过程中由护理人员给患儿做四肢伸展及按摩护理。

1.3.3早期光照护理干预给予患儿光照治疗。行光照治疗前做好光疗箱的消毒处理,光疗温度在30℃~32℃。将患儿眼部及会阴部做遮蔽处理,将其头部偏向一侧进行蓝光光疗。光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情况,定时给予患儿听觉及触觉上的抚慰,缓解患儿处于光疗箱内的恐惧感。护理人员注意期间定时帮助患儿翻身,同时给患儿补充水分及能量。如发现患儿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3.4早期喂养护理干预及早进行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及时添加辅乳,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喂养后由护理人员竖抱患儿,轻拍其背部。将患儿左侧卧位放于婴儿床内,以防溢乳和呕吐引起窒息。

1.4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2)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3)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黄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低于119.7?mol/L,胎便变黄时间小于3h;有效:患儿黄疸症状及体征改善,血清胆红素降低至119.7~171.0?mol/L,胎便变黄时间超过3h;无效:患儿黄疸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血清胆红素无变化,胎便无变黄征象[4-5]。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比较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72,p

2.2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及护理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454,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10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

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不足,使胆红素排泄较慢,新生儿往往有胆红素一过性增高而发生新生儿黄疸,一般足月新生儿在10~14天消退。临床观察发现,黄疸如过时不退或过早出现且黄疸指数偏高,就属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因病理性黄疸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过高,可导致核黄疸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1],故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临床上采用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一种简单、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我院临床上采用的蓝光照射治疗,退黄快、新生儿痛苦少,家长比较乐意接受此种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的7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均符合《儿科学》(第7版)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男40例,女38例,其中早产儿15人,足月儿61人,过期产儿2例,就诊年龄产后1~25天。伴感染因素的黄疸11例,母乳性黄疸13例。入院当天经皮黄疸指数检测情况见表1。

1.2方法

入院后,常规予以肝酶诱导剂尼克刹米每日100mgKg、笨巴比妥钠片每日5mgKg口服和辅酶a、atp、维生素C静脉输液。

应用5%碳酸氢纳每日3~5mlKg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

黄疸重者给予白蛋白每日1gKg以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防止胆红素进入脑组织而产生胆红素脑病。

由感染引起的黄疸及时给于抗感染药物治疗。

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XHZ-90a型新生儿暖箱,南京YZ20RR320型蓝光治疗仪照射8~12小时,每日一次,共3~5天。

光疗过程中,患儿除双眼、会阴及外全身睡于蓝光床中,禁止给患儿涂擦各种爽身粉及润肤油,以至影响照射效果。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光疗开始时间,勤巡视,观察患儿神志反应,监测体温,并指导家长做好喂养工作,并做好家长心理护理。

1.3观察项目

对入院的新生儿,常规检查肝功能、三对半、经皮测黄疸指数(tCB),以后每日检测经皮测黄疸指数(tCB)一次。

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采用经皮测黄疸指数测定判断,使用nJ33型经皮测黄疸仪。每天上午8点半洗澡后,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测定,测定部位在患儿前额正中(约眉弓上方0.5cm~1cm处),紧贴皮肤垂直测定3次,取平均值并作好记录。

2结果

2.1蓝光照射治疗24小时后经皮黄疸指数检测结果见表2

2.2蓝光照射治疗结束后经皮黄疸指数检测结果见表3

通过表1和表2比较可以看出多数患儿于蓝光照射治疗24小时后经皮黄疸指数明显下降,治疗5天后所有患儿经皮黄疸指数均下降至治愈水平。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早期、尤其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感染、代谢紊乱、红细胞增多症、溶血及酶的缺陷为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高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致死或致残。蓝光照射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它能有效降低血总胆红素而又无远期副作用,是有效、安全而又经济的方法。蓝光疗法是通过蓝色光谱照射,蓝光波长425~475nm,使4Z,15Z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4Z,15e胆红素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的方法[3]。

患儿家长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常有恐惧心理,需向患儿家属介绍此病的危害性及治疗目的,取得家属的配合。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父母,还有双方的父母,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玉顺子.新生儿黄疸发病影响因素及其危害.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