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7:14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1

【关键词】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控制

0前言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号机组(以下简称:C2项目)为30万千瓦压水堆型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座出口商用核电站。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了C2项目的系统调试工作。辐射防护调试目的是使辐射防护相关系统、设备、以及辐射防护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做好辐射防护监督管理,保证调试期间人员、公众和环境的辐射安全。需要充分识别核电站调试期间辐射风险,并采取措施对辐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辐射防护调试工作安全顺利完成起到关键作用。

1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

核电站的核辐射主要包含中子辐射、γ辐射(X射线)、α和β辐射。本节将主要介绍核电站中子、γ、α和β射线产生的辐射风险。本节简述调试期间具有较高辐射风险的调试项目和存在的辐射风险类别。

1.1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辐射风险

放射性水平y定试验是通过人工测量和辐射监测系统监测测定反应堆启动前后,反应堆及其工艺设备对主、辅厂房和厂区的辐射影响,了解反应堆在清洁条件下的辐射水平以及电站辐射水平与功率的关系,为电站的运行积累原始数据,其试验数据为核电站辐射再分区提供依据。

放射性水平测定调试的功率平台共计9个,分别是临界前本底、临界、3%功率、7%功率、15%功率、30%功率、50%功率、75%功率和100%功率。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人工完成测量部分的辐射风险主要有中子辐射、γ辐射、放射性气体、放射性气溶胶以及放射性表面污染。中子辐射及γ辐射随功率增加等比例增加。

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γ辐射风险主要有15%功率平台下进入反应堆厂房进行人工测量,化学容积控制系统中容空箱γ辐射水平测量。反应堆厂房随着功率的提升和运行时间的推移,γ外照射辐射风险也是随之增加。

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具有内照射辐射风险,在15%功率平台下进入反应堆厂房由于空气中气体被活化而产生的放射性气体。调试期间设备本身的缺陷或安装问题等原因,主冷却剂系统泄漏率相对较高,因此放射性气溶胶辐射风险和表面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放射性气溶胶和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核素主要是14C,51Cr,56mn,60Co和59Fe等。

1.2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检查维修辐射风险

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的探头、导线及套管内液体在反应堆临界后,受堆芯中子辐照不断活化,放射性水平不断增加。根据运行核电站的经验,在经过几个周期后,其探头剂量率高达希弗级。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在检查维护过程中,涉及现场人员操作与控制室操作之间的时间衔接问题,因此存在较高意外照射的风险。γ外照射辐射风险主要来自堆芯中子通量测量装置探头的活化。表面污染辐射风险来自探头更换过程子导管中放射性液体,液体在子导管中的高度差,使得子套管内具有一定压力,因此作业过程具有较高表面污染风险。

1.3放射源和射线探伤辐射风险

核电站调试期间放射源主要用于仪器仪表的检验、标定和在役检查射线探伤。检验、标定使用的放射源活度较低,大约为103~106Bq,大多属于豁免源或Ⅴ类放射源,辐射危害较低,不太会造成人员伤害而酿成超剂量照射辐射事故,但会出现放射源丢失的辐射事故。

射线探伤是在役检查的重要手段,一般使用192ir、60Co等作为探伤源,活度在10~100Ci之间,距放射源周围1米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可达几百甚至上千mGy/h。工作人员活动频繁,存在工作人员受到意外照射、甚至人员伤亡的辐射事故风险。移动式探伤源还存在卡源和放射源丢失的风险。源机的安全装置、联锁装置是保证辐射安全的前提,但射线探伤工作人员操作源机不规范也有可能造成单次大剂量照射。核电站调试期间射线探伤项目较多,现场环境复杂,人员控制难度较大,意外照射风险增加。

1.4其他辐射风险

其他辐射风险项主要包括放射性阀门解体检修体表污染风险、过滤器更换的外照射辐射风险和体表污染辐射风险、放射性介质系统的热点外照射辐射风险、以及系统跑、冒水造成的表面污染或污染扩散辐射风险等。

2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控制措施

2.1辐射防护组织机构

根据调试需求,调试辐射防护设立了辐射防护组织机构。调试辐射防护组织负责调试期间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中方辐射防护负责人全面负责辐射防护相关工作,包括辐射防护管理、设备调试、试验、现场监督检查等,运行当班值长负责配合辐射防护试验进行和运行期间进入反应堆厂房作业协调,仪控人员负责配合试验进行和辐射设备调试。巴方辐射防护科主要负责协助调试期间辐射防护相关工作。

2.2管理程序控制

在核电站调试过程中,为控制辐射风险,并保证辐射防护相关的所有行为都有程序可依。C2调试项目程序的制定依据巴方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以公司程序为模板,涉及辐射防护共制定4份管理程序和1份试验规程,其余相关辐射防护要求参照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管理程序要求执行。分别为:《辐射防护工作许可管理程序》、《放射性物质运输储存管理程序》、《放射性工作场所区域划分和管理程序》、《调试人员辐射安全管理程序》和《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

2.3辐射防护授权

依据职业卫生健康管理规定和制度要求,调试期间从事放射性工作的所有中方和巴方人员须经过辐射防护授权。结合调试现场实际情况,人员辐射防护授权主要进行:辐射防护授权培训,提供个人剂量证明和相片。符合条件经授权后配发辐射许可证,凭证进入辐射控制区。

2.4辐射防护现场监督管理

辐射防护监督管理为辐射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辐射防护监督管理措施主要包含了辐射控制区分区管理、辐射工作许可管理,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优化、现场监督、放射源及射线探伤安全检查等。

(1)辐射控制区分区管理、辐射工作许可管理

按照设计标准调试期间辐射控制区根据外照射环境剂量率分为绿、黄、橙、红四个子区域,分区标准下,绿区:0.0075mSv/h

反应堆厂房临界后按照红区管理。橙区以上区域实施上锁管理,所有人员进入橙区及以上须在辐射防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进入辐射控制区的人员均须填写辐射工作许可证,辐射工作许可审批在出入口值班室进行,有效进行人员控制和防护用品的配备。清晰掌握控制区作业和人t情况,有效控制了辐射风险。

(2)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优化

开展项目时间优化,针对调试期间反应堆厂房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首先是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鉴于调试期间每10天左右即有停堆或临界状态。所以在反应堆厂房进行的高风险项目工作调整到停堆或临界期间进行。高风险项目辐射防护工前会制度,明确辐射风险注意事项及辐射防护措施等。

外照射辐射风险防护措施主要有运行期间反应堆厂房活动优化行走路线,尽量利用反应堆厂房生物屏蔽墙进行屏蔽,尽量减少反应堆厂房作业时间,减少换料水池四周滞留时间,+9m以下设备间禁止进入,环廊靠近设备间门区域快速通行,防护人员跟随作业实时测量中子剂量率和γ剂量率变化。

内照射防护措施中空气污染防护措施主要是进入反应堆厂房前,对厂房进行4小时以上大风量扫气排风和化学取样,化学分析人员取样分析空气质量,满足条件后,进入人员佩戴滤气式呼吸面罩方能进入。表面污染防护措施主要是隔离区的建立、疏水措施准备,现场的清洁去污,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习惯。

(3)现场监督检查、放射源及射线探伤安全检查

现场监督检查包含测量现场辐射状况,提醒现场辐射风险,阻止作业中不合理或违规行为,提出辐射防护指导意见或要求。

放射源安全检查包含放射源的台帐,借用的手续,放射源库房的安全措施等检查。安装到现场的放射源如果存在外照射风险较高或容易发生丢失的放射源进行房间上锁管理。射线探伤进行探伤信息的,不定期抽查射线探伤现场的安全措施,包括警戒线、隔离,人员的看守等情况。

3核电站调试辐射风险控制结果和分析

恰希玛核电站(C2)调试项目,未发生外照射超剂量事件,外照射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整个调试期间未发生体表污染事件。

放射源的使用严格按照放射源管理制度要求执行,辐射防护专人负责源库管理,台账清楚,源库安全措施到位,射线探伤信息及时,现场监管到位、未发生任何放射源事件,放射源管理安全管理得到有效保证。

调试后期功率试验进度较快,现场调试项目增加,中方辐射防护管理人员同时负责项目过多,包含放射性水平测定试验、现场监督、辐射防护设备的维护、辐射工作许可管理以及排出流审批等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紧张。

调试工作中的辐射风险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建造、安装阶段工作人员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工作现场人员坐、躺等现象,另外辐射控制区内部分工作人员有朝拜习惯,存在人员体表污染风险。

4结语

恰希玛核电站(C2)调试项目在全体放射工作人员和辐射防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辐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任何辐射事件,顺利完成辐射防护各项调试工作。根据调试实践,从辐射风险控制角度建议增加辐射防护管理人员,根据现场状况和人员结构开发更具针对性辐射防护培训教材,加强现场辐射防护设备的保护等。总之,调试辐射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经验反馈、管理方式改进和防护措施优化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调试辐射风险处于受控范围。

【参考文献】

[1]李德平,潘自强.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2

[关键词]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环境影响

1工程分析

1.1设备概况

某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购进了一台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Clinac23eX电子加速器。电子加速器的加速粒子电流为200a,最高X射线能量为15mV。

1.2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屏蔽情况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采取了屏蔽防护措施,具体防护情况见表1。

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墙壁、顶棚、防护门的材料及厚度满足《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的相关要求,即有用线束直接投照的防护墙(包括顶板)按初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其余墙壁按次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同时还应满足周围环境目标公众受照年有效剂量低于公众照射剂量约束值,并满足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具体分析见环境影响分析部分。

1.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分析

根据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加速器运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X射线和来自X射线产生的中子,此外还有射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o3、noX以及感生放射性等。

2评价标准

辐射环境评价标准采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包括公众照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剂量约束值,及《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5172)中的相关规定。

剂量限值适用于实践(如本项目)所引起的照射,而不适用于对病患者的医疗照射和无任何主要责任方负责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剂量限值分为有效剂量限值和对单个器官的当量剂量限值,根据本项目的情况,仅列出有效剂量限值。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为,实践(如本项目)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估计值不超过1mSv,该值为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年有效剂量中值(2.4mSv,UnSCeaR2000报告附件B)的41.6%。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对于单个伴有辐射的“实践”项目,其对公众照射的剂量约束值取剂量限值的若干分之一,一般取值范围在每年0.1~0.3mSv。根据项目及周围环境情况,本项目加速器取每年0.1mSv。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为,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本项目职业照射剂量约束值取每年5mSv。

3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3.1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3.1.1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周围环境放射性现状监测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已投入运行,因此对正常运行的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周围环境进行现场剂量率监测,监测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监测结果可知,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周围环境的X-γ辐射剂量率测值在0.09~1.15μGy/h范围,其中迷路口防护门缝处的辐射水平明显高于环境本底值,有少量的射线泄漏;而其余测点的辐射水平均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基本没有射线泄漏,防护效果良好。

3.1.2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估算

该医院加速器周工作负荷为150Gy/周,实际工作中等中心剂量率一般为300cGy/min,折算为每周出束时间0.83h,则每年出束时间0.83h/wk×50wk=42h。

为简化计算分析,机头使用因子均取1,监测时工况采用15mV的X射线能量、40cm×40cm的照射野(大于一般肿瘤的大小),因此,采用表2中的监测值作剂量估算是偏保守的。根据表2及上述工作负荷与出束时间,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为“X射线剂量率×年出束时间×居留因子”,估算结果见表3。

3.1.3剂量评价

由表3可知,该医院加速器对周围环境目标公众(包括院内职工和院外公众)的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0.008mSv,仅为相应剂量约束值(0.1mSv/a)的8%;对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不包括感生放射性)最大值为0.0025mSv,远小于相应剂量约束值(5mSv/a)。因此,除了迷路口防护门缝处的辐射水平明显高于环境本底值,有少量的射线泄漏,治疗室屏蔽材料及厚度可满足辐射防护要求,穿越防护墙的导线、导管等不影响其屏蔽防护效果,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3.2o3、noX等有害气体环境影响分析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设有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为4~6次/h。只要保证通风系统完好和正常工作,加速器产生的少量o3、noX等有害气体不会对人员和设备产生危害。对于治疗室外部环境,o3、noX等有害气体经过扩散稀释,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4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4.1选址及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位于住院部负一层,治疗室东侧为预留加速器治疗室,西侧为污水处理站,南侧为控制室,北侧为太平间通道,楼上为后装治疗室,加速器治疗室设计时考虑到了周围环境、公众及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项目选址和平面布局较为合理。

4.2技术防治措施分析

4.2.1在源强上,在满足同样治疗效果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用低输出辐射强度,此外还要求加速器有用线束外泄漏射线的控制值符合GBZ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有关要求。

4.2.2在传播途径上,通过设置符合要求的屏蔽设施以降低治疗室周围的电离辐射附加水平(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屏蔽设施具体见表1),此外机房进入通道采用迷路形式,以减缓防护门前的电离辐射水平。

4.2.3在个人防护上,尽量使无关人员远离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在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门外设置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并且采取门机安全联锁、急停按钮和加速器本身带有的两道独立剂量监测系统等多道安全措施,以避免加速器的潜在照射危险。每个放射性工作人员均应配备热释光个人剂量片,并定期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该科室应配备1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和1台防护剂量巡测仪。

此外,机房内有害气体采用机械通风及时排出,但应注意避免室内气流出现短路,造成有害气体局部浓度过高。

4.3辐射环境管理措施分析

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该医院已建立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组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使用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等程序。放射性工作人员已按要求参加有关辐射安全教育培训及有关岗位培训,操作人员均持有辐射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此外还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基本的操作程序,重视和防范可能产生的各种辐射安全事故风险,如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加速器工作时人员误入机房等,确保辐射安全。定期检查辐射安全设施(包括铅门、安全联锁等)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采取补救措施。

5结论

该医院已运行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屏蔽材料及厚度基本能够满足防护要求,对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分别低于相应的剂量约束值。排放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因此,在实施了本报告表提出的辐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后,从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3

对单一来源的辐射,防辐射服能够抵挡90%左右

央视记者通过中科院找到了一家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电子检测的实验室,对一件材质为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的防辐射能力进行了检测。该实验用一个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建立了一个信号传输路径。在校准好仪器后,把防辐射服挡在接收天线面前。

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虽然没有商家宣传的高达99.99%的防辐射能力,但也足够抵挡90%左右的辐射。可见,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对于单一来源的辐射是有效果的。

复杂环境的辐射,防辐射服可能造成辐射的叠加

但现实生活中辐射源都不是单一的且并非来自一个方向。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防辐射服还有效果吗?

实验室里,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复杂的辐射环境,工程师陈峰做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穿着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

根据电磁辐射的原理,在不穿防辐射服的情况下,有辐射照射到人体,人体会吸收一小部分,然后把绝大部分的辐射都反射出去。但如果穿了防辐射服,辐射一旦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缝隙进入,会无法反射出去,并且在防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效应反而增大了。

不能完全屏蔽电磁波辐射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马谭源表示,孕妇防辐射服的原理类似于我们熟知的法拉第笼,是通过金属网罩屏蔽电磁波。辐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辐射就是我们说的核辐射,而广义的辐射是指电磁波等形式的辐射,这些电磁波大多是由电脑、手机和家用电器造成的。但电磁辐射的范围非常广,从手机信号到微波炉甚至连太阳光热都是电磁辐射的一种。这些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引起人体细胞分子或组织的电磁共振所产生的。什么频段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多少影响很复杂,而在日常生活中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电磁辐射也比较少见。

马谭源表示,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有较宽的频谱,防辐射服或许能防一定波段的辐射,但要想防住全部频谱的辐射是不可能的。防辐射服能屏蔽手机信号是因为把手机整个包裹在防辐射服里,人并不能完全被防辐射服中的防辐射材料包裹,所以即便是穿了防辐射服也不能保证完全屏蔽电磁辐射。

不能屏蔽有害辐射

马谭源表示,辐射的种类很多,目前的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X射线和γ射线等电离辐射是有害的。但隔离电离辐射的防护服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铅,因此这种服装会非常笨重,比如医院放射科医生所穿含铅的橡胶防护服。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孕妇防辐射服都很轻,应该不会含有铅,因此对防电离辐射无法起到作用。

至于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等,产生的多是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目前没有定论。只有当单个粒子的能量高于分子键键能的辐射才有很小的可能伤害Dna,甚至进一步诱发胎儿畸形或癌症,其他的包括大部分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等大都不会诱发胎儿畸形或癌症。

孕妇防辐射服穿还是不穿

那么,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穿防辐射服吗?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对孕妇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吗?中国电磁兼容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攸刚教授表示,在家庭中,目前的液晶显示屏的辐射,与原先的彩电相比,辐射要小得多了,不需要特别防备。但是,他也同时针对危害孕妇的辐射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孕妇最好远离厨房,因为微波炉和电磁炉在使用时的辐射是相当大的,要千万小心。”相关实验证明,微波炉的辐射几乎是所有家电中辐射最厉害的,尤其是刚刚启动时辐射最强。辐射强度最大的是微波炉的炉门,微波最容易从炉门处泄漏。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4

关键词: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测试方法;辐射危害

1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其放射源

电磁辐射源通常分成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的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而这种电磁辐射源常常会被我们忽视和淡化!我们所一直关注的电磁辐射源,其实只是电磁辐射源的其中一种,即: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频电磁辐射源及工频电磁辐射源。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三种。

3防电磁辐射服装织物及面料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对于电磁波的防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电磁辐射防护服装时,应了解防护服装所采用的面料,及其工作原理。由于电磁辐射的频率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按其高频和低频辐射的特点,用不同的织物及面料进行防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需要材料有好的导电性或导磁性,所以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银、镍、铜的电镀纤维或织物、填充炭黑、导电化合物和吸波添加剂的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便应运而生,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磁屏蔽织物和面料。

制成方法:利用金属材料,如采用金属丝网罩隔离装置和用金属粉处理过的服装;利用金属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成纱,再织成布。

3.1防辐射织物、面料的一般分类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防电磁辐射织物有三种,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基料表面所形成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具有抗电磁波的功能。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屏蔽作用:

(1)合金纤维混纺: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纤维混纺形成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耐洗涤、耐磨、柔软、手感好、透气、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等功能。

特点:透气性好、服饰感强、耐洗涤、手感好。

适用范围:这种面料目前使用最广,其可以被制成各类防辐射服装,如医护类、孕妇防护类等。

(2)多离子织物:采用多种金属离子涂敷粘附在普通织物上,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的织物能保持原普通织物的性能、颜色和手感。

特点:柔软、透气、服饰感强、服饰使用范围宽。

适用范围:可以制成t恤、内衣、床单、蚊帐等。

(3)金属化织物: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牢固地“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形成电磁屏蔽织物。

特点:镀膜薄、附着力强、柔软、透气性好、使用频率宽、屏蔽效能高。其中,金属化织物是目前国内外最新一代技术产品,比前两种织物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工作频率宽、屏蔽效能高、使用领域广。

3.2屏蔽高频电磁辐射面料的类型

3.2.1混纺梭织屏蔽布

外表与普通面料一样,采用纳米金属屏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屏蔽纤维直径只有头发的112,比蚕丝还细腻柔软。

此面料经过及测试中心检测屏蔽效果达到99.9%(30dB以上),同时保留了普通面料的柔软性、均匀性、透气性、耐洗性、致密牢固、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2.2纳米离子屏蔽布

采用高科手段,将金属纳米离子置入到织物的内部,从而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屏蔽率达到99.9999%(70dB以上),防辐射能力强,适合电子电器内部防辐射;电信发射机房、基站、电视广播雷达发射台等的电磁防护,可作为机器设备的覆盖物,或制成衣服的夹层,只可轻轻擦洗,不可揉搓。同时这种面料还可以起到远红外保健、抗静电、杀菌作用:能促进和改善人体浅表组织微循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对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3检测防电磁辐射面料的一般方法

(1)测导电性

用万用表检测到有良好的导电性,普通面料则没有导电性。

(2)用火烧屏蔽布

混纺布会剩下一层屏蔽丝网;而纳米离子布则剩下一堆金属粉末。

(3)使用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

有辐射时红灯亮,用防辐射布挡住后,绿灯亮,表明辐射已被屏蔽。

(4)包裹测试发

将手机等包裹在防电磁辐射屏蔽布或服装中,看其信号是否减弱。

3.4dB和屏蔽率的换算

dB和屏蔽率的换算率是:3dB50%;6dB75%;9dB87.5%;

12dB93.75%;30dB99.9%;70dB99.9999%;

3.5防辐射服dB值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防辐射服装,首先要有服装的基本性能,比如可洗涤,透气性,穿着舒适性,同时要能满足家电的防辐射。除非在雷达,发射台等特殊高辐射场合,美国军用标准规定大于15db。一般家用电器,如防电脑,微波炉等的辐射,由15db即可。大于60db,99%的织物表面上可以包住手机的辐射,但大多是电镀金属的织物,洗涤几次就不行了。

4防电磁辐射服装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目前市场防辐射服装品种单一的情况,但我们可以将研发制作方向分为: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生活进行分类。在接下来的产品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产品的防电磁射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服装的防紫外线、防风、拒水、防污、防蛀、抑菌、防臭的功能。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的一项研究将有望填补国内外空白。一直从事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和健康素质方面研究的姚穆教授带着博士生们,动手制作检测设备,从无数种检验方式中得到逐渐清晰的规律,三年来,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检测方法。他们研究的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检测与标准制定项目,如果通过国家认证,将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生产、检测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标准。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穿上放心、舒适的防电磁辐射服。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5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电离辐射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直接施用于人,引起公众对“辐射防护安全”的高度关注。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医学辐射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只有掌握有关射线对人体作用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1 医疗照射的概念

医疗照射是指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施行这种诊断或治疗的医生应加强对受检者或病人的放射防护。医疗照射从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必须具有正常理由,既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2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对病人主要是内辐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在防护中也存在重视外照射,而轻视内照射的问题。

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 产生核医学辐射的危害的因素

3.1 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不足大多医生不会忽视与医学辐射暴露相关的危险,有些医生非常清楚放射安全的内容,在成像时考虑到了相关情况;但有些医生则不会这样,同时未接受过相关的辐射暴露训练,在为病人进行成像检查时并不常规考虑这些因素。如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未能满足病人“辐射有害”的知情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薄弱,对检查部位之外的正常器官未作防护措施。

3.2 患者对辐射危害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病人在成像检查时不知道辐射剂量和长期的危险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进行普通心脏成像检查其中有明显的辐射暴露时,他们对相应的危险性所知甚少。因此,医生对病人的辐射安全负有责任,需对病人进行辐射知识教育,使病人对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知晓。

3.3 核医学也存在一些辐射防护问题许多年来,已经有了关于公众或家庭成员照射的标准(限值或约束值)。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在离开医院时,这是特别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有关规定和提出的限值差异大得惊人。一些欧洲国家要求患者住几天院,但是在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求患者住院。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所称的“核治疗旅游”,患者到限制少的国家进行治疗。在美国,大多数不愿合作的患者根本不住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并不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是使用了极度保守的模式以及社会对辐射效应的误解,还不如使用实际测量表明与标准的一致。辐射肿瘤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尽管有足够多的标准,但是仍有辐射治疗事故继续发生,而导致患者死亡。

4 核医学辐射的防护

4.1 内照射的防护

4.1.1 病区环境的防护核素治疗由于剂量大,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长,明显增加了病房周围外照射剂量率,为了减少来自核素治疗后患者的照射,需在隔离病房留观48h并在床边设置屏蔽,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减少膀胱及其周围器官、性腺的吸收剂量;病人有专用候诊室,注射药物后禁止在高活性区逗留,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4.1.2 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治疗所给予的放射性剂量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同时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一系列检查时应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次序,检查时不过分强调低放射性活度而造成重复检查。

4.2 外照射的防护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6

一、核子秤装置概况

我公司目前拥有核技术应用项目1台DF5500型核子秤,安装于一期选矿厂磨选车间,主要用来对皮带输送带上的铁矿入磨量进行计量。此台核子秤由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中含有1枚铯-137放射源,源的出厂活度为1.48GBq(2018年8月22日出厂)。该项目的总投资为25万元,于2018年9月13日通过福建省环保局审批,项目于2018年12月投产试运行,2018年2月13日取得福建省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闽环辐证[00036]).

二、辐射安全防护设施方面

137Cs属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安放在铅罐内,使用方式为非接触式测量,放射源(包壳)没有与被测物料直接接触,也不会造成放射源损伤。在铅罐表面和磨选车间传输带均已放置了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三、管理措施方面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令)的要求,公司已配备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安全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核子秤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省环保厅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持证上岗;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确保核子秤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

与此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核子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了《放射防护人员岗位职责》、《核子秤维修制度》、《核子秤安全操作规程》、《环保标准、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安全防范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四、应急救援方面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制订了《核子秤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做到安全与操作并行。

五、档案管理方面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7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98-02

翻开尘封的历史,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的大爆炸,让前苏联乃世界都为之震惊,至今切尔诺贝利地区方圆百公里无人居住,昔日的繁华不在。在事故发生最初几小时内参加抢险工作的电站人员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设备,至使这部分人员遭受了大剂量辐射。根据前苏联一年后报道的数据共有95人确定为Ⅱ-Ⅳ度急性射线并发症患者,66人为Ⅰ度急性射线并发症患者,其中因放射病急性死亡者30人。可见为了把核反应堆释放的危害减小到最低,这部分战斗在最前沿的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核电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安全性越来越高,发生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几率越来越小,我们仍需要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在高度重视核电站本身设计、运行安全的考虑,也要把场外应急准备工作常抓不懈,保护公众的同时,把应急专业队人员的辐射防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使我们的专业队员在抢险救灾时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本文主要讨论应急救援人员的辐射防护提出几点看法。

一、思想上对辐射危害及防护的认识到位

首先救援人员对辐射要有正确的认知。提到辐射大家想到的就是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经过辐射照射的人畜必死无疑。其实这只是对辐射一种比较片面的认识。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危害有光辐射,即爆炸的瞬间发出强烈闪光,足以使眼睛永久失明,强烈的闪光还会引发火灾;其次是冲击波,即随之而来的就是横扫大地的冲击波,它的破坏力最大;当然最可怕的就是其后的残余辐射对生物的危害不可估量。核电站作为民用核设施,其安全性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核电站发生切尔诺贝利那样的爆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非正常的放射性泄漏在近几年时有发生,比如设备维修阶段,放射性废物的贮存阶段,尤其是国际上一些建设较早、运行时间较长的核设施随着设备使用寿命的限制,其发生放射性核泄漏的几率逐年增加,这样缓慢的、剂量有限的放射性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危害不可与原子弹爆炸带来的危害同日而语,当然也是不能忽略的。这是现目前核应急救援所要面临的新情况,是救援人员必须有的认识。专业队在实施救援时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救援行动展开迅速。

对辐射知识全面系统的了解是核应急专业队开展场外应急救援抢险的基础。如什么是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时时向环境传送热能,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辐射又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辐射防护领域中,电离辐射常被简称为辐射。而我们这里谈到的“辐射”针对的也是电离辐射。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人体是由各种分子组成的,而电离辐射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在进入人体后会将能量传递给分子,进而改变分子结构,严重的后果就是损坏器官功能。当然由于我们人体的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身器官强大修复功能,并不一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辐射对人体伤害的特性,即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及遗传效应。当然辐射伤害与所接受辐射剂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即所接受辐射剂量越高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几率越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时,在现场指挥核电站运行的总负责人在接受了300mSv以上的剂量外照射,而且在爆炸最初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吸入了大量的放射性粒子,但他还是成为仅有几位幸存者之一,接受了国家审判。最终活到了80多岁。

影响电离辐射确定性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其次是辐射的种类,还有就是照射范围及个体的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知道了辐射的危害,更重要的是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根据照射途径可以分为外照射与内照射;针对不同的照射途径因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针对处照射可采取的防护方法有时间防护法(即将人员与辐射原的接确时间缩短)、距离防护法(在救援过程中尽量增加人员与辐射源的距离,对与强放射源很多情况下是采取机器手来完成作业)、屏蔽防护法(放射性粒子或是射线在遇到一定的物质会产生能量)。针对内照射防护途径:一是防护放射性气体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而言就是穿戴呼吸保护器);二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口腔进入人体(在控制区内严禁进食、喝水和吸烟,而且不用手触摸面部尤其是口、鼻、眼);三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伤口进入人体(放射性物质会经伤口直接进入血液,因此从事放射性操作必须不准带的伤口进入控制区)。在很多情况下,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的防护是以上各方法的综合运用。

知道核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机理,知道核辐射并不是没有办法防护的,而防护重在平时的准备工作,只有作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发生应急情况时,才处惊不乱,沉着应战。

二、确定合理的应急专业队人员辐射防护标准

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人们在研究应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就目前仍没有全面掌握核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确切数据,这与研究样本收集是非常困难有关的。这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的表《确定性效应阈值的估计值》,该表虽然只给出了几个对辐射比较敏感的组织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估计值,也值得在实践中借鉴。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是相当大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只有在强大的放射源中才可能产生。

对照《江苏省田湾核电站场外应急计划》第七章规定的场外应急照射水平,及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关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的应急辐射防护剂量值是保守、安全范围内的,因个体差异而有一定的放射病概率。该计划同时规定了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核应急工作人员的选择原则:如身体健康的18周岁以上的成人、本人了解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风险,自愿参加应急工作、对从事的应急工作和现场发问比较熟悉、事先经过健康检查并受过辐射防护知识的基础培训等。这些措施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将伤亡减小到最少。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保证

江苏省的辐射防护工作是友省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的指导下,由连云港市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负责实施的,市公安组、去污洗消组协助配合。市卫生局为此专门成立了应急辐射防护和辐射控制专业队,主要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组成。从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辐射防护组更需要加强辐射防护这个岗位专业人员的培训。辐射防护岗位责任重大。首先,在省辐射防护组及市核应急办的指导下建立参与核应急救援人员的健康档案及剂量接受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参加与核辐射有关的人员的年剂量、累积剂量要控制在规定的安全限值以内,这就需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根据记录情况,在任务分配上将工作人员的所受剂量控制在规定阈值内。其次,建立辐射防护用品仓库。应急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时刻准备的冲锋陷阵,而辐射防护用品在发生重大放射性泄露抢险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要形成辐射防护设备添置方案,有计划的进行防护器材的更新换代,保证防护资源随取随用,这更需要对已有的防护器材进行维护管理,而不是放在仓库中睡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第三,加强使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传授。辐射防护用品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常见的,其配戴、使用技术性很强,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及训练,尤其很多防护产品是从国外采购,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摸索。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是2005年的某月连云港市消防护专业队的负责人拿着一个写着英文的包装袋找到我,问我这个产品的使用方法,当时本人也非常尴尬,虽然学过辐射防护,可这么专业的防护用品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只是包装袋。

四、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

为了达到提高非辐射专业人员的的辐射防护水平,就要制订和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培训计划。计划包括:专业的授课人员、系统的辐射防护理论知识、严格的课时要求和考核办法、准确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熟练的紧急自救和互救技能,还包括二至三年一次的轮训,使用权我们的专业队员在开展应急救援抢险时都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把辐射防护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即在场外应急工作中,把辐射防护培训与专业队的整组训练结合起来,排好年度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田湾核电场外应急计划[Z].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8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辐射防护;实习生;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5(c)-0150-03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Ct、eCt、数字减影、核磁共振、超声、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等放射技术已深入到医学诊疗的各个领域[1]。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从种类、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发展,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频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学利益,同时也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2]。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已将医学辐射防护课程作为学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成立医学辐射防护工程学系来研究和开设相关课程[3]。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辐射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研究,《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GBZ97-2002)等标准的颁布,对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源自辐射的病因做出的判断具有法律效力[4]。但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射线的危害意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操作,在辐射源操作过程中怕麻烦而不佩戴或少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从而受到过量照射等情况时有发生,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健康隐患[5]。为此,本次研究探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为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1~2012年在西双版纳州某医院实习的218名医学影像学实习生,平均年龄(23.8±9.7)岁,其中男生104名,占47.71%;女性114名,占52.29%;本科99名,占45.41%;专科119名,占54.59%。

1.2研究方法

对该院全体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进行普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辐射防护知识来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等调查项目。问卷设计后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修改,在现场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员经过专家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现场调查时问卷由研究对象填写,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218份,问卷有效率97.32%。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人平行录入有效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数据导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0.05的检验水准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辐射防护知识来源

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有56.42%(123/218)来源于带教老师,55.05%(120/218)来源于课堂学习,31.19%(68/218)来源于课本,20.18%(44/218)来源于同学。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67.68%,67/99),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66.39%,79/119),二者在课堂学习(χ2=11.300,p=0.021)和带教老师(χ2=9.117,p=0.037)这两种知识来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以回答正确5个问题及以上为知晓,回答正确不足5个为不知晓,本次研究中本科和专科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专科学历实习生,本科学历实习生在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学历实习生,但在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p<0.05)。见表2。

2.3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为因变量(不知晓=1,知晓=0),以性别、学历、民族、知识来源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生(oR=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本科学历(oR=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0.663)是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见表3。

3讨论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其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规定新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放射防护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证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所以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师不仅要懂得自身的安全防护,而且还要懂得对患者的防护[6]。本次研究提示,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56.42%)和课堂学习(55.05%),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课堂学习是影像医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学习是理论知识的来源,带教老师在医学实践中的讲解是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研究显示,放射防护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存在着内容繁多、学时少的特点,这在无形中使医学生产生“非主科”意识,认为放射防护课程是教学大纲“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更需要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健康教育[7]。

本科实习生和专科实习生的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说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辐射防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习生对诊断、治疗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等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原则知晓率高于专科生。同时,本科实习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辐射防护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专科生全面,需要加强专科学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但在操作前穿铅衣,戴铅帽、口罩、橡皮手套,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性气体,严禁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物和存放食物,以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降低辐射量等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实践操作中基本的、常规的辐射防护知识有所忽略,需要带教老师强调。二者在辐射来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4792-84)以及人体接受过量辐射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畸形变不可逆的辐射损害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高,也需要加强学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说明男生与女生相比对自身健康不够关注,对辐射防护的意识有待提高。本科学历(oR=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0.663)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说明本科生相对专科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需要加强专科生的健康教育,同时说明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实习生加强辐射防护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带教老师都要积极主动地对实习生进行辐射防护教育,增强辐射防护意识,促进健康[8-10]。

[参考文献]

[1]强永刚.医学辐射防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3.

[2]陈福华,袁建华.放射科减少X射线辐射的措施[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7-418.

[3]廖永华.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4]汪莹.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广东科技,2009,(16):101-102.

[5]何祥金,陈劲,魏江涛,等.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9-420.

[6]强永刚,林伟,廖永华,等.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2005,4(2):113-115.

[7]陈渝,高加蓉,郎朗.临床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教学难点及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99-113.

[8]邬仁会.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5-936.

[9]李明,李新明,李玲,等.某医院核医学影像检查医护人员的辐射评价与对策[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2):177-178.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9

辐射防护是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其基本任务是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辐射防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剂量学、辐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技术、辐射防护评价和辐射防护管理等。

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既要对人及其环境提供恰当的防护,又要能促进核能和核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辐射防护的目的篇10

牙片机是口腔X线机的简称,是拍摄牙及其周围组织X线片的设备,主要用于拍摄牙片、根尖片及咬合片等,可用于牙体病、根尖病、牙周病及口底软组织疾病的摄影检查。牙片机有机头、活动臂、控制系统组成。机头,也叫X射线发生器,包括X线管、变压器(高压变压器和灯丝加热变压器)、冷却油(也叫变压器油,是组合机头内的主要散热绝缘物质);活动臂有数个关节和底座组成;控制系统对X线管产生的X射线量进行调节并限时,包括自耦变压器、继电器、保险丝、电源开关、毫安表、电压调节器和指示灯等。牙片机分为壁挂式、坐式、便携式和附设与综合治疗牙片机四种类型,壁挂式常固定在墙壁上或悬吊在顶棚上;坐式又分为可移动或不可移动型;便携式体积小,便于携带,适用于野外口腔临床诊疗需求;附设与综合治疗机目前使用较少。

2辐射防护检测参考的标准

牙片机辐射防护所涉及到的标准及相关内容如下:(1)《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第4.3章节中提出了辐射防护要求,内容有实践的正当性、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第7章节针对医疗照射的控制进一步细化,内容有责任、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事故性医疗照射的预防和调查;附录G中列出了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其中G1.1表规定了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每次摄影入射体表剂量涉及到牙齿的牙根尖周和前后位投照分别为7mGy和5mGy。(2)《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第5.4章节规定了牙科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第6.2章节中要求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第6.3章节摄影机房中有用射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第6.5章节中受检者的侯诊位置要选择恰当,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第6.8章节中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的各种设备,第7.12章节要求进行X射线检查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的辐射敏感器官(例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等)采取适当的屏蔽保护。(3)《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中规定了防护性能的监测方法。(4)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462-2009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第4.2章节提出了剂量目标值,在距机房屏蔽墙外0.3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2.5μSv/h,第5.2章节要求新建、改建牙科X射线机房不小于2m2,第6章节对检测仪器、检测点位、检测条件、检测结果评价、检测周期分别进行了规定。

3牙片机的辐射检测

3.1正常曝光条件下,职业人员操作位置的辐射剂量

X光管在正常曝光的条件时,产生的射线主要包括有用射线、渗漏射线和散射线等,职业人员由于近距离操作且无防护,上述射线均会对职业人员造成辐射危害。由于牙片机曝光时间在几十毫秒至几秒之间,能量范围在50kV至70kV之间,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在2m至3m之间。考虑牙片机自身的特性,测量仪器选择白俄罗斯型号为at1123的X射线和γ辐射监测仪,该检测仪的主要功能是检测脉冲时间从10ns起的脉冲辐射,脉冲持续时间从30ms起的短时辐射以及宽范围能量和环境剂量率当量的连续X射线和γ辐射,短时辐射的环境剂量率当量为50nSv/h~10Sv/h,能量范围为15kV~10meV,探测器为塑料闪烁体(重金属混合物)。检测中采用水箱体模,其外尺寸为250mm×250mm×150mm,箱壁用有机玻璃制作。模体内加满室温条件下的水。选择泛泰Ft-C型和宝镭特BRt-a型牙片机,曝光条件均在默认工作条件下进行,牙片机球管焦点离地面1.3m,用水模做散射体,at1123的探测器分别布放在离球管焦点0.5m、1.0m和2.0m位置上,模拟1.70m高人的甲状腺和性腺部位,测量操作人员在球管侧位的受照量。型号为at1123的X射线和γ辐射监测仪在检定周期内,测量数据为经过修正后的数据,职业人员操作位置受到辐射的剂量当量率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操作人员甲状腺位置的射线剂量率为(25~310)μSv/h,操作人员性腺位置的射线剂量率为(47~370)μSv/h,远大于《DB31/462-2009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所推荐的2.5μSv/h剂量目标防护值。

3.2正常曝光条件下,机房周围辐射剂量牙片机周围辐射剂量的测量

由于上述的特点,测量仪器也选择选择白俄罗斯型号为at1123的X射线和γ辐射监测仪,用水模做散射体,检测点位的设置如下:(1)防护门,门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2)操作位,工作人员操作位距地面高度1.3m处,测一个点;(3)观察窗,窗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4)防护墙,墙外0.3m离地面高度为1.3m处门的东、西、南、北侧4个点。考虑目前牙片机的工作场所情况,分为无防护和有防护两种情况进行测量,测量均在正常曝光条件下测量,机房周围辐射剂量水平测量数据如表2,周围环境辐射本底水平为室内为0.120μSv/h,室外为0.105μSv/h。由表2可知,由于墙采用24cm厚的实心砖,以及观察窗使用防护专用玻璃,因此,牙片机房的防护重点为门的防护,在防护门为木门时的剂量率为(2.96~14.8)μSv/h,其最大剂量率为14.8μSv/h和最小剂量率2.96μSv/h,均大于《DB31/462-2009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所推荐的2.5μSv/h剂量目标防护值。而在设置防护门后,均能达到防护要求。

4目前应用现状

目前,大部分口腔医院和个体牙科(口腔)诊所均配备了牙片机,口腔医院虽然有专门的防护机房,可操作人员多数还是近距离操作且无任何防护,个体牙科(口腔)诊所的情况更令人担忧,这些诊所大多设在住宅内,改建为医用X线机房时,未遵循国家放射防护的有关规定,常见的是机房内无机械通风设施和工作指示灯,机房门、窗为普通住宅的木质门和一般玻璃窗,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出入口处没有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识等,有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曝光时,门不关闭,这样做不仅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辐射危害,对就诊后门、窗外走动的公众也造成不应有的辐射危害,严重违反了放射防护有关规定。而对于患者的防护所需要的铅围脖、铅眼镜和铅衣等防护用品,更是没有,即使一些大的口腔医院配备有个人防护用品,由于患者量较大,也很少使用。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