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53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1

【关键词】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信息管理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对城市系统和生态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主要载体。我国城市绿地的破碎化程度很高,采取人工手段提前绿地信息的难度自然就变得非常大,运用信息系统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管理能够推进城市绿地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绿地管理效率。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减轻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养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复杂程度的有效方式,同时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高城市绿化管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信息,以便于统计部门进行规划,实现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城市绿化管理条理化。

一、城市绿化评价指标

城市绿化系统的概念仍在不断完善中,与此同时,关于城市绿化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国际上关于城市绿化的评价指标有很多,例如,联合国在1996年提出市区公园绿地定额为60m2/人,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城市都超过了这一指标。其他国家也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化评价指标,我国基本建设委员会于1980年颁布了《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确定了城市绿地定额近期3-5m2/人,远期7-11m2/人,跟地区根据此指标也规定了本地区的绿地系统指标。

二、城市绿化信息管理技术

城市绿化信息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对城市绿化管理与评价体系在技术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化管理,较为明显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使用,关键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数据库技术和.net技术。

(一)GiS技术

GiS最早出现在60年度,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GiS将传统分析方法中单一、静态的数据进化为多数据源、多时相以及时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式,能够进行数据综合和模拟分析,并且能够得到传统方法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因此,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绿地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城市进行规划的必要工具。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的GiS软件公司已经把开发组件式软件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因为组件式的GiS技术成为现在各城市进行城市绿化管理主要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软件。国际上主要的组件式GiS商用软件的分类包括mapobjects和arcobjects。mapobjects技术能够实现人性化和清晰化的数据分析,并实现地图操作相关功能,arcobject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平台,也是目前功能最强、组件最全、结构最复杂的平台。GiS在国内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机构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都对这一软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发展GiS组件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能够将数据集合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和描述性特点进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而且数据的独立性非常高,具有易扩展性,能够为多种用户进行共享,非常适合我国城市绿地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在城市绿地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可靠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数据的方便性和简单性,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运行。数据库技术有很多,配合windows服务器版操作系统进行使用能够提高其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三)系统开发平台(.net技术平台)

net开发平台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很多组件,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数据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可再利用价值。.net开发平台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都有共同的标准和规格,存在较好的兼容性,能够解决过去城市绿化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无法使信息产品彼此实现兼容的问题。这一开发平台在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三、构建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议

建设城市绿化数据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包括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管理,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建设,绿化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元数据库的建设,确保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能够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一体化集成。第一,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绿化规划数据和绿化现状数据库;第二是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植被规划目标、系统资源的属性数据和有关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的元数据。

建设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植被地理分别的信息管理,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效率,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很多管理内容和管理任务都是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在各项管理中存在大量杂乱的、分散的资料和数据,因此建立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并为城市绿化管理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杨凤海.基于GiS的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8).

[2]姜文峰,郑文刚,王彦文,赵春江.城市绿地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J].节水灌溉,2005,(1).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2

【摘要】:本文简要地对屋顶花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在屋顶花园建设中应注意的要点。【关键词】:屋顶花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屋顶花园就是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等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花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发掘亚述古庙塔遗迹时,发现该塔三层台面上有种植大树的痕迹。它包括层层叠进并有植物的花台、台阶和顶部的一座庙宇。但真正的屋顶花园则出现在亚述古庙塔后的1500余年,即公元前604~562年建成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今天它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欧洲国家,尤其在德国、法国相当流行;北美及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等国也很热衷;亚洲地区的日本、新加坡等国更是将屋顶花园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并制定了相关法规。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空气质量下降等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全国城市而言,人均拥有公共绿地仅6.49m2,而人均绿地面积不满5m2,绿化率不足30%的城市还为数不少。1.屋顶花园的效益分析屋顶花园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经济效益是由它们潜在的社会及环境效益所带来的。1.1经济效益分析1.1.1屋顶花园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宜人场所,能够使其所在的建筑物增值。大楼的所有者可以此获取更高的租金。与此类似,酒店的所有者将对建有屋顶花园的建筑,以及能直接通往花园或看得见花园的房间收取更高的费用。对于企业和公司来说,带有屋顶花园的办公大楼不但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还可以吸引能干的职员们留下工作。1.1.2屋顶花园同样有助于城市区域的更新,特别是在设计时考虑了与其他项目相连接时。办公综合体、会议中心、剧院、购物中心等等,都需要有停车场来保证它们的成功。在停车场上方加建屋顶花园可以增加停车场地及其相连项目的价值,促使游客们在此逗留,并吸引零售商和企业进驻附近项目。1.1.3屋顶花园还能够使开发商们以更少的花费,来满足地方政府制订的土地利用条例所提出的要求。随着各地的城镇认识到需要缓解建筑的拥挤,并提供开敞空间以使城市更有生气,他们纷纷制订法规条例,要求新建筑必须在附近提供开敞空间。在那些地面土地价格昂贵的地段上,可以使用屋顶花园来满足这个要求。它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作为增加建筑高度、面积和密度的交换条件。1.1.4屋顶花园的又一大优越性是其相对较低的能耗,它能够为屋顶提供额外的保温和隔热作用,有助于降低能耗。而且屋顶花园也能够避免防水材料直接暴露在阳光和快速的温度变化之下,有助于减缓它们的老化。1.2社会效益分析1.2.1屋顶花园能够使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保持与自然的联系,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地带,它能带给市民以星点的乡村野趣。1.2.2屋顶花园同样也够起到城市社区发展的作用。公寓楼顶的屋顶花园可以拉近邻里之间彼此的距离。与办公大楼相连的屋顶花园为职员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舒适的交流环境。公共屋顶花园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功能,作为约会、社交和参加特殊活动的场所。1.2.3在一些不太拥挤的场地上,屋顶花园还可用于保护有历史或文化重要性地段的原有景观。在这些敏感地带建造一座新建筑时,屋顶花园可以起到掩饰作用;这些建筑甚至可以将绝大部分建于地下,隐藏在屋顶花园之下,从而完全不为人们所察觉。1.3环境效益分析1.3.1屋顶花园显而易见的有助于美化都市视觉环境。但增加绿色空间所获得的效益不仅仅只是增加视觉的美观。如果屋顶花园的规模较大,它们就能够在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那些高度密集的城市地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滞粉尘等功能从而净化了空气,保证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城市中的空气由于交通和工业而污染严重,但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却很有限,屋顶花园则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空间进行绿化,从而在保证城市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3.2屋顶花园还有助于调节城市的气候。夏季,市区要比郊区炎热得多;实际上,夜间市区的气温会比郊区高出7°,白天则高出3°。大量的屋顶花园可以使城市的气温下降好几度,并有效地减弱城市中的热岛效应。1.3.3屋顶花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保水性。当雨水降在水泥铺地和光秃秃的屋顶这些硬质表面上时,大部分的雨水将直接通过雨水管道最终汇入附近的水域。而当大暴雨突发而至时,这些雨水系统的负担将大为加重,有时就会导致洪水泛滥。一场降雨量为1cm左右或更大的倾盆大雨,就足以导致大量的污水溢入雨水管道而涌入临近的水体。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水系统,屋顶花园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屋顶花园内的土壤可以在长达2个月的时间里保留15%~20%的降水,使这些雨水更为缓慢地释放到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里或蒸发到空气中。如果屋顶花园遍布都市各处,城市中雨水排放系统的负荷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从而减少洪水泛滥的发生,并显著改善附近水域的水质。2.对屋顶花园建设的建议通过对屋顶花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可以看出屋顶花园在城市的建设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欧美及亚洲各发达国家对屋顶花园建设的重视也同时说明其对环境改造的实用性,尤其是在建筑密度比较大土地利用强度高的中心地区。在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城市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屋顶花园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许多项目的开发中开发建设者仍未认识到屋顶花园的建设对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屋顶花园的建设;许多的开发者为了追求高效益和低成本而省略了屋顶花园建设;而建成以后的屋顶花园的维护费用也让许多开发者取消掉花园项目的建设,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一些现状对于屋顶花园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转

2.1在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中心区域等地区,可以实施政策性的管理。通过政策的强制制约或奖励等方法促进屋顶花园的建设,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的目的。2.2应跟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建设。如果是新开发建设的项目,则可以在规划设计要点中直接指定比较严格的屋顶花园建设指标,使项目在规划和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屋顶花园的建设问题;如果是进行旧项目的改造,则应根据不同建筑的现状尤其是建筑的屋顶载荷状况对屋顶花园进行设计和改造。2.3可以在所有可能建设屋顶花园的场地上进行尽可能的建设。因为少数几处屋顶花园无法形成整体的效果,只有相当数量的屋顶花园才能产生良好的整体生态效应。像地下建筑、办公楼、旅馆宾馆、住宅、桥梁、相连的平台及建筑物的边缘等都可以作为建设屋顶花园可选择的场地。2.4土壤的使用上应注意屋顶种植的特殊条件。在屋顶上完全应用园田土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层是不合适的,必须根据特殊的条件和要求对土壤进行改良,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其基质主要包括改良土和超轻量基质两种类型。改良土壤由田园土、排水材料、轻质骨料和肥料混合而成;超轻量基质由表面覆盖层、栽植育成层和排水保水层三部分组成。2.5植物的选择上也应注意屋顶花园的环境条件限制着植物种类的选择。因为,屋顶上的风力一般较地面强,栽培基质厚度小,所以应选择适应性强、阳性、浅根系、抗风、耐寒、耐旱、易管护的小乔木及灌、花、草、藤类植物;生长快、树型高大的乔木应慎用。所以,在选种与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以乡土植物为主,可酌情引入少量外来种。3.结语屋顶花园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方法,但仍只应看成一种辅助使用的方法,不能因为屋顶花园技术的进步而盲目减少地面绿化、降低绿地率、增加开发强度,以提高开发的利润率。从根本上来说仍应以地面绿化为主,屋顶绿化为辅,两者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创造出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3

一、城市屋顶绿化的概念

城市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及屋顶上的环境条件,选择生态习性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节能环保与丰富园林景观的一种形式。可以广义的理解为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顶、露台、阳台上种植树木花草,进行园林造园。屋顶绿化又可称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或“空中绿洲”。屋顶绿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绿化与土地资源奇缺的矛盾,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空间开辟了新的绿洲。从长远来看,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城市屋顶绿化的作用

1.屋顶绿化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大部分的城市夏天奇热无比,空调热气、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市区成为一个热岛。实验表明,屋顶绿化后的建筑物室内温度可以下降4℃~6℃,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热岛效应。

2.屋顶绿化能节省能源。屋顶绿化可以明显降低建筑物周围环境温度0.5℃~4℃。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气温每降低1℃,建筑物内部的空调容量可降低6%。屋顶绿化是冬暖夏凉的“绿色空调”,大面积屋顶绿化的推广有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危机。

3.屋顶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屋顶绿化美化可以改变城市高层建筑周围环境,创造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城市景观。在减少了城市的视觉污染同时,还可以软化僵硬的建筑线条给人带来的烦躁感,使城市更自然、更人性化,为人们开拓更多的休闲空间。

4.屋顶绿化有保护建筑物的作用。绿色覆盖的屋顶吸收夏季阳光的辐射热量,有效地减少屋顶表面温度差,从而减少屋顶面板的裂缝。这种由于绿色覆盖而减轻阳光暴晒引起的热胀冷缩和风吹雨淋,可以保护建筑防水层、屋面等,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5.屋顶绿化可以增加城市贮蓄水,节约用水。我国大城市地面硬化率很高,界于80%~90%之间,使地下水补偿功能大大削弱了。下雨时眼睁睁看着降水流入城市排水管网而流失,赶上汛期更势必给城市排水能力造成极大压力,威胁城市安全。而屋顶绿化系统,将极大增加城市贮蓄水能力,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6.防风固尘。经绿化后的屋顶可以吸附空气中30%的粉尘,所以屋顶绿化可以起到防风固尘的作用。

三、城市屋顶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不健全。目前屋顶绿化还没有相应政策性文件来指导规范。此外,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相比,复杂性大大增加。哪些楼房适合绿化,怎样绿化能够发挥绿化后最大的效用,既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哪些楼房绿化后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形成“败景”,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做严格考察评估。

2.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相应的监管。屋顶绿化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加深,屋顶绿化市场巨大。而目前部分城市虽然推出规范和标准,但政府对屋顶绿化企业还没有资质评审程序,无法规范操作,管理较为混乱。

3.民众对屋顶绿化的理解有误区。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对屋顶绿化的宣传还远不到位,所以国人对屋顶绿化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许多居民担心屋顶绿化形式大于作用,担心漏水,屋顶支撑等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较多。

4.维护费用高,使业主难以接受。由于特殊的绿化场地限制,导致屋顶绿化的维护费用较高。据有关人员测算,屋顶绿化的维护费用成本大概在15%~20%左右,所以很多业主不愿背上这个包袱。有报道结果显示,有近40%的屋顶绿化由于缺乏后期维护,导致失败。

5.建设资金分摊难以协调。资金是分摊或全部由业主支付,如在小区建,则需要得到小区全体业主的同意并平摊资金,而企业也会考虑到资金的承受能力,认为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耗资较大,养护麻烦。

6.政府政策力度不够。目前屋顶绿化只是绿化部门的一个倡议。各城市绿化部门的屋顶绿化推广工作无外乎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政府出资建设,全额为屋顶绿化埋单;第二,政府给予完成屋顶绿化的单位一定的奖励或补贴;第三,政府严把工程验收关,将屋顶绿化面积以一定比例折合成绿地面积,以鼓励开发商进行屋顶绿化建设。这样的推广效率十分低下,使得屋顶绿化发展缓慢。

四、城市屋顶绿化状况

城市屋顶绿化在我国起步较晚,从60年代起才开始进行屋顶绿化的研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人们环境观念的加强屋顶绿化建设已经出现可喜前景。但城市间发展状况相差较大。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屋顶绿化技术与国外城市相比差距都不大。深圳市政府到2006年4月底,已完成屋顶绿化美化面积210万平方米;广州市开始了“绿化覆盖工程”,并规定6层至12层住宅必须进行屋面绿化;北京在中关村地区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空中花园”。城市屋顶绿化在中国整体还处于研究探讨、试验示范阶段。与地面绿化相比有诸多的特殊性。一是施工难度大,投入费用高。二是交叉学科多,技术难度大。屋顶绿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特殊工程,涉及建筑学、力学、材料学、土壤学、植物学、园林学、装饰学、数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由于施工难度、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阻碍了屋顶绿化的推广和建设,限制了屋顶绿化市场的形成。而国内的中等城市还没有开展起来。

五、对城市屋顶绿化立法的建议

1.制定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全面的关于城市屋顶绿化的法律

我国至今为止还没有推出一部专门针对屋顶绿化制定的法律,虽然有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暂行办法或管理条例但是却不够系统化。屋顶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单纯的对屋顶进行绿化。它需要从建筑设计开始就引入屋顶绿化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屋顶绿化能实现,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这需要相关方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各自的工作,但目前没有这样能协调相关方的系统性法规标准。

2.制定强制条款来推进城市屋顶绿化

城市屋顶绿化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观念的加强使得屋顶绿化建设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前景。但是目前城市屋顶绿化在我国还未普及,离所要达到的低碳环保的状况相差较大。

比如成都的《成都市建设项目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005年成都市内新开工的楼房12层以下、40m高度以下的中层和多层低层屋顶建筑必须实施屋顶绿化。再如2007年1月17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绿化条例》第十七条提出“本市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新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但这些地方法规政策显然缺少约束力,也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欠缺法律制约,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方法在实施时显得苍白无力,有些项目刚刚触碰到开发商或业主的一点利益就寸步难行。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符合条件的屋顶进行“强制绿化”。各级政府能否转换角色,变单薄的引导、鼓励为强制实施,为推进屋顶绿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屋顶绿化事业的未来。

3.制定强制的施工标准和规范来推进城市屋顶绿化

虽然我国城市屋顶绿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如果在网上搜索“屋顶绿化公司”,可以得到的企业网站有成千上万个,如果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对施工企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必将导致质量参差不齐,最终也会阻碍了“屋顶绿化”的推广。我们应该把城市屋顶绿化事业作为一项产业来看待,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城市的屋顶绿化的成套技术,各种相关产品的规范,施工和监理的规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强制推行。

4.制定规范的各方权利和义务来推进城市屋顶绿化

由于城市屋顶绿化需要一个比较高的维护成本,即使很多建设起来的屋顶绿化项目,由于维护成本无人可以承担,最终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这是由于一方面对屋顶绿化的一些权利和义务不清晰,如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经营权和相关所要付诸的义务都没有一部法律来保障。另一方面目前进行屋顶绿化主要考虑观赏性植物,使得屋顶绿化的维护成本较高,没有充分发挥屋顶绿化的经济价值。其实观赏性植物和经济类植物都可以实现绿化环境的目标。生产型屋顶绿化可主要种植耐干旱的宿根花卉或蔬菜,不仅景观效果相对丰富,还可充分利用屋面的充足阳光生产喜光的宿根花卉或蔬菜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此若对型屋顶绿化产权加以明确,可以实施经营权有偿转让,对所有者而言既能达到绿化环境的目标,又可节约养护费用。

5.制定完整的法律以协调各环节来减少成本

目前屋顶绿化综合开发率低,各环节基本相互独立,使得开发一直以高成本在运行。以种植所需要的栽培质为例。我国自然土壤资源的日益缺乏,屋顶绿化逐渐推广对栽培质的需求将日渐加大,植物的生长介质面临供应不足的境况。现在屋顶花园的栽培质一般专门从外购买土壤或者购买全商业的人工栽培质。而另外一方面在进行建筑施工中的土方施工时常有大量的弃土需要外运。这些土壤被作为回填土使用,没有充分发挥土壤的作用。如果在一个城市可以建立土壤回收体系,将城市有限的土壤集中起来,通过存储、人工改善土壤性质。在要建屋顶花园的房屋修建后再将改良后的土壤运回。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土壤资源。这些环节的协调都应该写入行业的规范,并使之具有法律效应,这样才能更好地来推进城市屋顶绿化。

6.制定税收规定鼓励城市屋顶绿化

由于屋顶花园的建设往往会增加建筑屋面工程造价,因此会使业主失去建设屋顶绿化的动力,除了法律强制推行以外,还应通过税收的杠杆来鼓励。如在德国很多城市都颁布了专门的政策法规推广屋顶绿化,规定在城市重点地区内,对实施屋顶绿化,并通过一定论证的建筑所有权者实行5年内固定资产减轻税50%的特例措施。另外德国法律只给任何新建筑的业主三种选择:第一,在其他地方新建一片与屋顶面积等同的绿地;第二,交罚款;第三,进行屋顶绿化。在这三者中间,屋顶绿化是最省钱的方案,而且还可以得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的补贴。

通过制定税收规定,利用税务的杠杆,可以鼓励建设所有者有积极性来投入到城市屋顶绿化的建设中来。

7.同时修订一些相关法律

除了出台专门的法律以外,也要修订或增补与之相关的一些法律,如建筑法、自然保护法、环境法、土地利用法以及废水处理法来保证屋顶绿化项目的推进。同时把屋顶绿化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法规里,把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看待,就像城市的园林绿化一样,将其建造和维护费用从一开始就归入城市的财政预算中,这样也可以起到推进城市屋顶绿化的作用。

六、结语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4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考

1.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领导,增加投资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建设城市绿地系统是今后城市绿化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人渴望有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健康生活环境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的指导,为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与效益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经济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1.2 实行生态树种选择,构建合理绿化结构力量

作为城市绿化系统中生态效益的基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提高。①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②在有限的绿地面积上挖潜增效,充分发挥和提高其生态效益,如通过发展垂直绿化,进行建筑屋顶和立体墙面绿化来增加绿量,在绿量增加的基础上,实施生态树种选择、合理搭配绿量结构、科学规划布局以及加强管理维护则是挖潜增效、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树种的选择和结构搭配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正确处理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关系,掌握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的合理比例,注意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木相结合构建复层结构绿地,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理论、科学的依据,种植结构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生态城市的要求。

1.3采用科学技术,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1.3.1 屋顶绿化

技术要点:

⑴ 正确计算绿化材料在屋顶上的称重量,合理建造花池和排水系统,尽可能地减轻荷载。最好用轻质培养土,如:木屑培养土。土层厚度应控制在最低限度。草坪土厚10~15cm,低矮的草花20~30cm,灌木40~50cm,小乔木60~75cm,排水系统必须流畅。

⑵选择姿态优美、矮小、浅根、抗风力强的小乔木、花灌木和球根花卉等植物。

⑶屋顶绿化最好和建筑工程同时设计,统一施工,这样比较合理、安全和经济。

1.3.2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的植物品种各有其不同的生态性和观赏价值。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选择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布置。如大门花墙、亭、廊、花架、栅栏等处,可选择蔷薇、木香、凌霄、紫藤、扶芳藤等,既美观又遮荫纳凉。在白粉墙及砖墙上可以选择爬山虎、凌霄、常春藤等,它们生长快、效果好,可形成生动的画面,秋季还可观赏叶色的变化。对墙面还有保护作用。西墙绿化还可以使室内冬暖夏凉。

1.3.3 复层结构种植的立体绿化

采用乔、灌、草多层相结合的最佳绿化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环境。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叶面系数,而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与叶面系数成正比的,据研究,就植物的吸碳产氧的功能而言,成龄乔木林的日吸碳产氧量相当于同面积草坪的3~5倍,就降低噪声而言,乔灌草三层结合的篱障阻挡和吸收噪声的功能大大高于同样宽度的单纯乔木障,特别是对于建筑密度极高的城市中心及矿区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进行复层结构的立体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合作上层栽植的植物应选择较高的观赏性,较强的抗污性,喜阳,冠性端正,树形俏丽,枝下较高且枝叶较为稀疏的,如银杏、白蜡、合欢、槐树、悬铃木、元宝枫等。

1.4 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三大效益

强化管理,健全法制,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三大效益。城市绿化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必须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职能部门的作用,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确保设计、施工、管理、维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也应尽快完善有关绿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应的执法部门,确保有法可依,依法治绿。相关人员与广大市民都需要进行一场“观念更新”的斗争,开展全民环保教育,以各种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地组织与发动群众、广大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城市绿化工作中来,获取全社会的支持,加速绿化工作社会化进程,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效益。

2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1 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和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执行着若干生态功能,具有稳定、持续的生态环境效益,是治理现代“城市病”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数据表明,只有当城市人均拥有10~15m2树木或者是25~30m2的草坪时,才能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统计资料表明,乔木、灌木所具有的“绿量”约是草坪“绿量”的4倍,这就决定了高大的乔木生态效益应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

(1)净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绿色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碳氧平衡。有资料表明,1hm2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m3的二氧化碳并产生600 m3的氧气,可见城市绿化系统是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近地范围内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的重要途径。

(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区人口与建筑物高密度聚集,自然下垫而被人为改变,使城市中人为热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比较慢,产生了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而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调节“小气候”。绿化对小气候的影响,首先是乔木树冠的遮荫作用。庭院的树冠覆盖度达到0.7时,即可使地面辐射量(光和热)减少2/1左右。夏季晴天在人行道树下的气温,比无遮荫处低3-4℃左右。其次,绿化植物的强大的叶面蒸腾作用不断向周围空气中输送水蒸汽,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湿度。

2.2 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城市的面貌需要园林绿地来装饰,一个单体建筑更需要有室内外的园林绿地在相渗透,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如在室内的共享空间设山石、水体、瀑布、种植、萌生植物等;在室外的内庭设置草地,树林、亭桥流水,并通过视线和道路互相疏通、渗透、使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能享受到田园风光的情趣,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效果。

2.3 社会效益

城市中的公共绿地,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教育阵地。在公园中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游览参观以及在游乐活动中进行,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游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与体外。

公园是人们日常游息活动的场所,这里自然条件好,又设立了各类游息活动的设施,是人们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好场所。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5

这次全省城市绿化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究当前我省城市绿化工作形势,进一步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城市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刚才,省建设厅王翔同志传达了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的城市绿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绿化重要性的认识

城市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城市绿化工作,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容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城市绿化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省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年底,全省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公顷,园林绿地面积公顷,公共绿地面积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现有各类公园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平方米提高到平方米。全省涌现出一批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先进城市,南京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扬州、无锡、徐州以及常熟、江阴、昆山、张家港、太仓等个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建立了各级风景名胜区个,共中部级个,省级个,市县级个,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省城市绿地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的绿地系统。全省风景园林单位自身实力不断壮大,逐步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积极推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全省风景园林行业改革继续深入,园林绿化市场不断完善,行业管理逐步进入科学和规范的轨道。全省共批准建立园林绿化企业个,其中一级企业个,二级企业个,三级企业个。国家建设部授予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和太湖风景名胜区鼋头渚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分别授予江苏苏州园林及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省风景园林系统有个单位被团中央、国家建设部、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个单位被团省委、省建设厅、旅游局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可以说,当前我省的城市绿化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九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为十五乃至新世纪全省城市绿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城市绿化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还不能适应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以及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苏南城市、风景游览城市绿化水平相对较高,苏北城市、经济薄弱地区的城市绿化水平普遍较低;大、中城市绿化水平较高,小城镇绿化水平较低。二是城市绿地总量偏少,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绿地不足,绿化的生态功能还不够显著。三是城市绿化投入不足。绿化建设资金尚未建立稳定完善的投资机制。四是城市绿化管理薄弱。违反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意改变或侵占绿地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管理手段乏力。五是城市绿化行业改革相对滞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绿化建设和养护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省城市绿化事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在新的形势下,党和国家把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确提出了广泛开展城市绿化建设的任务,这是从我国现代化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绿化特别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视程度,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搞好城市绿化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城市绿化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目前,我省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客观上要求不断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城市绿化在保持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具有其它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二,城市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现代化进程的初期,人们往往付出了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巨大代价,许多城市既是生态环境的受害者,又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源,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已直接威胁并影响到一些城市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搞好城市绿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抵御外来生态灾害侵袭的能力,消化城市自身排放的污染,缓解热岛效应,同时又能减少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发展城市绿化,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一项为民造福、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第三,发展城市绿化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也是生产力,城市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依托,绿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搞好城市绿化,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和内涵,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城市绿化建设不只是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产业。例如,增加城市绿地,可以直接提高绿地周边房产物业和商业的综合效益,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苗木、花卉、草皮等植物的种植开拓广阔的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城市绿化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不仅有益于居民培养社会公德,陶冶高尚情操,增加审美情趣,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激发爱城市、爱家乡的热情,为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

从十五开始,我省将进入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全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这就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针对我省存在的人口总量大、密度高、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并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提高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和环境质量,塑造城市个性特色,把城市做强、做大、做优、做美。我们只有在进行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搞好城市绿化建设,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抓住机遇,把城市绿化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我省城市绿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快我省城市绿化的建设步伐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制定城市绿化工作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确立积极而又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尤为重要。十五期间我省城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手段,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建立并完善生态健全、布局合理、总量适宜、功能显著、具有丰富内涵的城市绿地系统。要以提高城市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水平为重点,同步提升城市绿化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化环境和人居环境。总的目标是各市要在九五的基础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平方米,城市绿地率提高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提高个百分点。到十五期末,使我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绿化覆盖率达到。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城市绿化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建立并严格实行绿线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实施城市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蓝图。九五期间,我省绝大部分城市都编制并组织实施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于指导各地的城市绿地建设,提高绿化建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在绿化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中,还存在着规划编制水平不高,规划执行不严,管理不力等问题,因此,在九五期间,我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完善和实施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城市绿化工作,规划是前提,关键在管理,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规划管理的水平。首先要建立并严格实施绿线和绿色图章两项管理制度。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它用,更不能进行新的经营性开发建设,原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凡不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要逐步清理。要在前几年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绿色图章制度,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以及旧城改造等,绿化用地指标和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要负责审定。

我省城市人均用地面积较少,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建筑与人口密度过高,绿地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要把努力扩展城市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合理安排绿化建设用地布局。要改变见缝插绿的传统增绿扩绿方式,从城市发展、生态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出发,实行规划建绿,城郊一体,统筹安排绿化用地,有依据、有目标、有步骤地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为了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需要,我们也要制定并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在城市国有土地上建设公共绿地,土地由当地政府采取划拨的方式解决;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必须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征地、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征用农用地建设城市绿地,要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城郊绿化等。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城市绿化建设模式。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区位环境、资源优势、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自然条件差异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绿化工作,决不能按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发展,切忌不顾客观条件,一味地相互模仿,照搬照抄,更不能盲目攀比。要认真研究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好当地的地理环境、植物品种、山水资源和文化特点,走有自己特色的绿化建设路子,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风格;要合理地确定城市绿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本地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要坚持生态效益和物种多样性原则,提倡多种树、种大树,多栽花、少铺装。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要确保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绿地。在建筑密集区,要结合旧城改造,降低建筑密度,适当扩大绿地面积。通过提高绿化面积,合理绿化布局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绿化要讲求景观效应,绿地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形态、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乃至风土人情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现代绿化技术和手段,创造精品工程,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

三加大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投入,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城市绿化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保证。长期以来,我们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欠账较多,特别是城市绿化维护管理的资金更为短缺,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机制十分重要。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是城市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必须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要把城市绿化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项目,列入城市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必要的资金,保证绿化建设的需要。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研究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城市绿化项目,参与城市绿化的管理和养护。在城市土地批租和成片综合开发时,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要求土地和房产开发商必须配套建设一块城市规划绿地;在城市重大建设项目中,要求建设单位配套安排、同步列入绿化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并把绿化纳入项目验收的范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企业认建认养绿地,市民认捐参与建设纪念林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的新局面。各地要结合实际多作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城市绿化工作。

四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和养管的市场化进程。由于历史原因,城市绿化行业的改革相对滞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状况还比较严重,绿化建设和养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有的单位人浮于事,效益低下,仍处于以费养人的状况,使本来就不充足的绿化资金难以发挥作用,绿地的建管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深化城市绿化行业的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要转变观念,把市场机制引入到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责任制,促进竞争,降低成本,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提高绿化资金使用效率和绿地建设管理水平。各地要加快改制的步伐,尽快实行绿化管理和养护作业的分离,城市绿化施工与养护队伍应尽快步入企业化轨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进行运作。当前,要下功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在绿化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绿地的养护管理七积极推行招投标制,面向社会择优选用绿化设计、建设和养护队伍,通过竞争,优化城市绿化队伍,提高投资效益,提升绿化设计、建设和养护工作水平。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省城市绿化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省城市绿化工作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省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圆满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我们发展城市绿化事业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的愿望和更高的积极性。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为我们今后城市绿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部署与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城市绿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市长要对城市绿化工作负总责,分管市长具体抓。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绿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并制定绿化发展规划、目标及政策措施,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化建设的新路子。各市要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机构,稳定专业技术队伍,保证城市绿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二要形成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的社会氛围。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认真落实全民义务植树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宣传教育,便全体市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参加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动员,绿化美化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巩固绿化成果。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城市绿化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技术标准和规范,健全城市绿化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城市绿化工作的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侵占绿地、破坏城市绿化设施的行为。同时要依靠社会力量和新闻单位,对各种占绿毁绿事件进行曝光和监督,切实保护好绿化成果和城市林草资源。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6

关键词:街头绿地;功能分区;活动人群;植物配置

1南阳市街头绿地的现状分析

1.1分布

南阳中心城市绿地系统依托山体、岗坡、水系和道路网骨架,并与城市的风向特征有机结合,形成点、线、面、网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概括为“两轴两环三片区,四点八脉二十园”的空间布局结构。目前南阳市街旁绿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在其规划设计中有自己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1.2植物配置

植物是构成街头绿地的主要内容,本文选取的这7处街头绿地植物种类大约有100余种,其中常绿乔木大约9种,落叶乔木25种,常绿灌木3种,落叶花灌木28种,绿篱3种,攀爬植物4种,草皮5种。平均绿地率71.5%,其中眺宛苑绿化率最高,达81.4%,群英游园最低,为36%,覆盖率平均74.8%,眺宛苑最高为86.7%,最低的群英游园为41%。

2南阳市街头绿地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城市与大城市相比,城市规模较小,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形态作用比较明显,从而影响城市街旁绿地的选址与空间设计;与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人口相对较少,人均居住面积也没有那么拥挤,并且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人们的闲暇时光比较多,而公共生活则显得相对单一,因此城市街旁绿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大城市相比较,中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更易于把握和提炼,街旁绿地的文化气息较为浓厚;中小城市经济与技术水平相对于大城市比较落后,直接影响到城市街旁绿地设计品质,部分中小城市充分利用传统技术与生态技术创造了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绿地类型。

3对南阳市这几处街头绿地的几点建议

3.1眺宛苑改造建议

眺宛苑作为白河游览区比较重要的街旁绿地部分,在规划建设上还是比较合理完善的,在一些细节处还应加强,首先,完善游园内部道路及绿化种植,创造可欣赏休闲实物;其次,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箱、休息座、公厕、游园管理设施等要注意维护管理,同时完善垃圾箱摆放位置,真正做到实用及适用。

3.2松涛园改造建议

松涛园里最引人入胜,也是最主要的构成要数广场中的雄鹰雕塑,此雕塑体量比较大,而且以广场半径为基准,站在周边的人们与整个雕塑的比例会失调,造成较大的压抑感。其次由于园内的主要活动人群为老人,而老人的主要活动类型都是以静态为主,因此应多设置一些座椅。另外周边或者园内应多种植一些高大遮荫的数木,一方面与雕塑协调,另一方面形成遮荫的好场所。

3.3楚天秋游园改造建议

首先,在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草坪换为可践踏草坪或作为硬质铺地;运动器材分两块,一块儿集中布置,一块儿沿景观轴线布置,能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其次,游园东侧基本上没做太多处理,加上临路边,人们的私密性得不到保障,来这里的游客很少。作为游园的景观节点中心,做的有点过于简单。在这里加上一些长椅,换一排遮荫性强的树,将会为游园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安全起见,可以在边上做一些栅栏。另外游园中植物大多为四季常青,缺少有季节特色的树木,树木种植也较杂乱无章,没有一定的秩序。

3.4丹青园改造建议

游园内吸引青少年的地方很少,大部分都为中老年服务,建议增加一些设施扩大服务范围。卫生方面较差,在广场周边,蚊虫很多,影响游人休憩,建议多种樟树,驱虫驱蚊。再次,公园与白河交界处防护措施较差,建议增加栏杆等安全措施。

3.5群英游园

首先,完善游园内部道路及绿化种植,创造可欣赏休闲实物;其次,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垃圾箱、休息座、公厕、游园管理设施等;其三,增加游园内部小品,创造游园特色亮点;最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同时,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结语

街旁绿地的发展要基于南阳市民的需求、城市形态结构、城市经济、南阳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对城市街旁绿地的实体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交通流线,适宜的服务半径,街头绿地使居民在500m内可达,提高场所的可达性和便捷性。把使用人群的行为活动,作为街旁绿地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是街旁绿地变成滞留性极高的场所,充分分析游园的活动人员以及主要活动类型,根据调研数据,结合此区域人们的生活、休闲特点,设计人性化、具有针对性的富有特色的街头绿地。

参考文献

1何小弟.彩色树种选择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7

关键词:章丘;城市园林绿化;措施建议

1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城市建设也逐渐从仅仅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营造“现代化”的建筑外观形象向关心、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方面转化。在此大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已发展为以种植、养护管理及其他服务在内的综合技术经济系统。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的园林化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依靠园林绿化产生经济效益必须有专业技术作为保障,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引导市场的规范运行,把园林城市绿化的经营管理活动纳入国际法规和国际贯例的轨道之中。

2章丘市城市园林绿化现状

近年来,章丘市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规划力求精到,建设打造精品,管理注重精细,经营体现精明,形象凸显精致”的工作要求,按照“圈层式、放射状,点、心、片、环、网、带相结合,城郊一体”的绿化模式,对城区所有新建道路全部实施了高标准绿化,相继建成了学苑绿地、山泉绿地、政府游园等大批精品绿化工程,并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2.1坚持规划先导,描绘山水园林城市秀美蓝图

规划是城市绿化的基础,是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我们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谋划城市定位,高起点编制园林绿化规划。全面整合挖掘城市资源,发挥特色优势,以泉兴城,弘文盛城,着力塑造“山、泉、湖、河、城”的城市特色形象。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使中心城区的绿化轴线延伸,古迹园林生辉,防护绿地环绕,中心绿地扩大,山水相连,绿色走廊相贯,在规划区内形成“三轴、四带、五楔、八线、十二园”的绿化结构,具有鲜明的“山、水、文”特色的园林城市。

2.2坚持打造精品,彰显山水园林城市特色风貌

2.2.1突出泉水文化,建设“绿在水中”特色景观。实施环城水系建设工程。为展现“小泉城”特色风貌,在对泉池河道、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进行综合保护的基础上,新建公园、景观河道,建成以“风、花、雪、月”为主题的清照词园,形成了南起经十东路,北至济青路的泉水特色风貌带,形成树绿水清、荷美稻香、清爽优美的景观效果。

2.2.2突出道路绿化,打造“一路一景”亮点精品。新建道路全方位绿化。以“三纵六横”主干道路为框架,对主要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老城区道路绿化多层次提升。对沿街单位实施拆墙透绿、规划造绿、见缝插绿、腾园让绿和新建补绿。道路节点绿化高标准建设。在框架道路节点全部建设绿地,作为绿色长廊的“点睛”之笔,在节点绿化上,突出乔、灌、花、草整体搭配,合理配置标志性小品,实现了绿化、美化、文化的和谐统一。

2.2.3突出庭院和居住区绿化,实现绿化“多点开花”。以人为本,以绿为美,在城区黄金地段和居民区辟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设置雕塑、座椅、健身器材等,方便市民休憩。充分利用屋顶、墙面、立交桥、棚架,推广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搞好居民小区、学校、机关、工厂和庭院绿化,建设小绿带、小花池,达到景不断链、绿不断线。

2.2.4突出大环境绿化,营造“绿满章丘”生态环境。大环境绿化工作扎实开展,圈层式、放射状、点、心、片、环、网、带相互交融,城郊一体的绿化格局基本形成。对可视山头进行绿化,优化树种结构,提高苗木标准,形成了春有花、夏有绿、秋红叶的森林季相景观;完成了绿色通道建设;对河道治理改造并对两侧进行绿化;对城中山实施大环境绿化,依山建设林间道路和景观小品,栽植柿树、山楂、黄栌等乡土树种,对补源保泉、净化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3几点建议

3.1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制度

实行“门前五包”绿化管护责任制,与责任单位和市民签订责任书,划线管理,形成全民护绿的良好氛围。

3.2实行专业化养护制度

对公共绿地,建立绿化管护专业队伍,实行“三定一包两统一”考核制,严格兑现奖惩。实行市场化运作,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管护质量。

3.3完善绿化执法监督制度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8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

1.泉山区园林绿化现状

2010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新增和改造绿地425.822公顷,近郊造林306.83公顷,圆满完成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至2011年底,全区共创建高级以上园林式居住区87个,园林式单位67家。创建桃园街道办事处的陈庄村、临黄村等9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先后承建了百果园、科技广场、西苑休闲公园、三环南路、图书馆广场等19项市绿化重点工程,总投资额达7.85亿元,建设面积164.45公顷。目前,我区共有绿地246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613.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755.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67%,人均公共绿地达17.17平方米。

2012年,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加大建绿、增绿力度,着力加快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有序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标涉及园林绿化部分占11项,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6项均已达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路推广率等4项指标,力争2013年底前达标,立体绿化推广正扎实开展。

2.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不完善。建设局于1998年编制过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但未评审和批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性质的调整变化,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原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早已不适用了。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重新进行编制,将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必要条件。

2.2道路绿化率不够。创建要求街道绿化率在95%以上,而我市只有85%。各辖区应在2007年底以前全部完成街道绿化,同时,对已绿化的街道进行补植,部分小街进行调整栽植,力争达到一街一景。

2.3单位附属绿地缺统计。园林城市要求“园林式单位”达到一定比例,但我市对单位附属绿地还没有统计数据。因此,有必要开展一次单位绿化普查,对有地不绿化、绿化差的单位,由政府制定绿化标准并强制性执行,同时开展绿化达标及“园林式单位”的检查评比。

2.4小区绿化严重不足。小区绿化是创建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这方面是我市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因为我市城市建设多是改造旧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无法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加之监管措施不健全,造成现在老城区绿化量不足。近几年,建设的小区绿化有一定起色,但与创建园林城市差距很大。因此,我市将发动小区进行立体绿化,同时开展“园林式居住小区”评比活动,以提升小区的绿化面积和质量。

2.5区划调整后,原九里区划入我区的5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均为非城市建成区,基础设施、城市功能设施基础薄弱,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欠帐较多,绿化水平和绿地总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相距甚远,影响了全区乃至全市生态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2.6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部分指标尚未达标,主要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路推广率、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以及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

2.7是随着绿地建设的逐年增加,绿化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市移交区级养护绿地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三年后由区财政承担,居民小区以及沿街单位自建街头绿地无养护经费来源,建管分离现象严重,绿化成果难以维护,无法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2.8区级园林执法主体仍是城管局,而市园林执法由市城管局委托市政园林局执法,区管道路、居民小区的绿化执法力度欠缺,对毁绿、占绿现象打击、处罚不到位,加之,部分居民爱绿、护绿意识不强,造成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绿化成果。

3.加快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快西部城区跨越式发展,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围绕黄河故道二次开发、三环路提升改造以及三环西路高架建设,同步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西部城区建设,将与城市功能相配套的公园、街头绿地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加快提升西部城区的整体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为西部城区的建设开发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环境。在分区规划时同步考虑,将桃花源湿地公园、临黄湿地公园、九里湖景观绿化、卧牛山汉墓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项目纳入总体规划。

3.2加大创建力度,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按照居住区的分布,在泉山辖区范围内建设4—5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以达到市民出行500米服务半径内有公园绿地的指标要求。林荫路推广率:我区林荫路推广率现达43.5%,与≥85%的创建标准要求相关较大,建议将黄河南路、矿山路、湖滨路、吴庄路、长安路等道路绿化补植提升工程纳入2013年度市城建重点工程,以加快推广进度。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建议将风华路、二轻路、G104国道、立达路、富国街等7条道路重新栽植街道村,纳入2013年市城建重点工程,确保我区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争取2013年底前建成我市苗木生产基地,实现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的目标。制定立体绿化推广鼓励政策,做到辖区内实墙覆绿、花墙透绿、楼顶见绿、山体披绿、桥上挂绿。加大立体绿化推广力度,争取创建达村。

3.3加强养护管理,提升绿化质量和生态环境。对于重点工程移交绿地,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建议取消三年后区财政独立承担养护费用的政策,减轻区级财政压力。沿街单位自绿地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区园林部门统一管理,经费由市、区财政各承担一半。部分居民小区绿地由市、区两级投入一定养护经费,由区园林部门或辖区街道统筹管理,明确责任,,按统一标准考核。区级园林执法由区园林部门执行,便于条块管理,配合市园林执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打击毁绿、占绿行为,维护绿化建设成果。(作者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侯碧清、张正佳等《城市绿地景观与生态园林建设》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9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就是贯彻落实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建设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振奋精神,干事创业,推动我市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根据系统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为城市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方面、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回顾***,我市建设工作之所以能够呈现多处亮点,实现了新的突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扶持,得益于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配合协助,得益于全系统上下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团结拼搏、扎实苦干。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化、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突出,造成城市面貌差、交通拥挤,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意见较大;城建资金投入渠道较为单一,城市建设和管养维护资金严重短缺,管理水平、维护建设标准低,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严重,居民群众出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部分单位、少数同志旧的观念依然存在,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待进一步加强;旧的体制、机制仍然阻碍着建设事业的发展,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采取积极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内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它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市人大、政协两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都就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了重点强调和部署。昨天召开的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秩序井然、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定位,提出了“平、明、绿、美、净、齐”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并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城乡建设任务,列出了30亿元的城乡建设投资计划,为我们新一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目前,全市上下对城乡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形成共识,人民群众要求改变城市面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城市意识明显增强,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舆论环境。同时,今年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面铺开,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干部职工队伍风气正、人心齐,精神面貌良好,向心力、凝聚力显著增强,打牢了我们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乘势而上,全力以赴,科学发展,以完成任务的实际行动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二方面、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努力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今年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疏通路网、配套设施、完善功能、提高档次”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城市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区开发步伐,抓好背街小巷治理等民心工程,全方位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秩序井然、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

第三方面,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面对今年异常繁重的建设任务,我们要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就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它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要进行城市规划具体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将今年定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年,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范围的全覆盖和管理方式的精细化,逐步实现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园林绿化提档升级,市容环境美观整洁,行政执法严格高效,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单位要根据精细化管理标准,围绕城市环境卫生、公用行业、市政设施、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建筑工地、住宅小区、建设行政执法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要对城市管护作业标准进行重新调整,提高标准,细化指标,将工作标准由一般的工作纪律要求、工作定性要求转向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和督查责任人,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建立严格的日常巡查制度,对市政、环卫、园林设施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更新,对破坏道路绿地、乱倒垃圾等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监督体系,建立责任明确、考核严格、监督到位、责权统一的管理机制,有效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以满足群众迫切要求和改善城区交通状况为重点,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改造。抓好环卫设施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确保今年*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三)加快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完成善国路增绿工程,搞好原有公共绿地的升级改造。全面实施立体绿化,切实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丰富城市绿化景观。大力开展“示范路”、“经济林”和街头绿地建设,多方位增加城市绿量。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性绿化工作,高标准实施单位庭院绿化和住宅小区绿化,广泛开展“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评选活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四)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城区开发。“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全面加强物业管理,规范物业管理行为,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大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严格依法行政,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房屋拆迁。

城市绿化的建议篇10

关键词:绿色生态布局;公共建筑群体;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projectsiteselection,functionlayoutandsystemdesign,thisthesisdiscussestheecologicaldistributionoflargepublicbuildingsonthebasesofthoughtsonthecompetitionprojectofGuangzhouBaiyu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entre.itholdsthatplanningstrategiesanddesigntechniquesappliedtolargepublicbuildingsshouldincludethefollowingaspects:agreeingwithand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hisarea;protecting、continuingandmoldingtheenvironmentandculture;facilitatingtheconvenienceandefficiencyofsystemorganizationandoperation.

Keywords:greenecologicallayout;publicbuildings;Baiyu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entre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20-03

1引言

公共建筑是人们集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系统化、群体化发展,它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环境处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殊要求,在方案构思和整体布局中绿色生态思维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广州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包含有2500座、1000座、500座等各种规模的会议中心主体,涵盖行政会议、新闻、商务信息、影视娱乐等多功能要求,并辅以商务办公、展览、餐饮配套服务设施和星级酒店、休闲旅游度假设施等不同功能部分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具体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探讨意义。

2地域发展的契合和促进

2.1大型公共建筑与地域发展的作用关系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集中性社会活动的场所。大型公共建筑的实际运营和良好效用的发挥,往往需要周边地域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对公共建筑各种社会活动的发生提供支撑并相互促进,所以公共建筑在选址和整体布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该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需求及其环境设施影响,这些都是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布局的潜在制约因素。反过来,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运营也会给周边地块或建筑带来相关社会活动的发生,其产生的外部效应对于该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产生聚集和削减作用。积极的外部效应刺激该城市地段的社会及经济等活动,带动该地块的开发和更新。因此,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也需要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同时,由于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群体化发展,它的占地已突破传统规划的单个街坊地块划分,所以建筑群体内部不同功能构成也需要考虑用地不同方位上的外部作用与联系。

2.2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布局的意义与作用

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来看,其用地选址于白云新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地块及其北侧规划地块①。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在功能定位上,白云新城将成为“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在2005年针对白云新城开发建设的城市设计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也进一步强调其在广州地域中文化中心的地位。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于白云新城符合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其一方面可利用基地西、南向地铁2、14号线,与广州火车站、白云国际机场取得便捷联系,以充分利用城市的重要交通设施,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设施和贸易批发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和运营,将发展该地段主导的会议产业,有利于刺激周边大学、度假山庄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发生。就更大的城市地域范围而言,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也将带动会议组织机构、旅行社、展览、餐饮、宾馆、交通、航空、翻译、印刷、媒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吸收餐饮、宾馆和展览等服务业较多的劳动力,还需要高智力人才的翻译、媒体等新兴行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就业结构都能提供帮助。同时,国际会议对各种服务都要求较高水准,这也可以直接刺激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选址布局将有利于形成一个集商贸、文化、办公为一体的动力强劲的综合功能配套区,起到优化城市结构的催化作用,从而带动白云新城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广州市“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战略中“北优”格局的优化。

3地域环境文化的保护与延续

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志名片,展现城市独特的性格魅力,所以在规划建设中十分注重环境的塑造。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用地选址来看,其位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及其北侧规划地块,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南隔东方明珠花苑与造型优美的广州新体育馆为邻,具有十分优美的内外部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以,在方案构思中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是绿色生态布局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3.1建筑群体布局与地域绿地系统的契合关系

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11个竞赛方案来看,其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为3种,竖向布局、组团式布局和横向分割式布局,各布局方式和城市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产生相应的契合关系。

竖向布局如方案4、方案6、方案7,建筑功能区由纵向廊道或屋顶串联成南北向的统一体量,东西方向上留出大片绿地和开放空间,以拉进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在空间意向上的绿意相通。

组团式布局如方案2、方案8,各个建筑体之间围绕主体建筑展开布局,有着构图关系方面的自在形态组织逻辑,基地内的绿地空间较为散落,仅在门户空间及建筑基底的图底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所呼应。

方案1、方案3、方案11可以看作是横向分割式布局,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方案1,其建筑采用分离的体块,保持开放的姿态,建筑单体呈条状东西向伸展,建筑体量和绿地景观廊道南北平行布置,将基地分割成条带交错的肌理。

由基地周边绿地系统分析,白云山公园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呈南北向在基地两侧纵向展开,并且建筑基地的用地形态呈南北向长方形,所以东西向的绿色生态连接显得十分重要。综合上述三种布局,横向分割式布局对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东西向联系显得较为有力,有助于形成自然与城市编织交融的纵横整体性网络,将建筑群体结合到一个位于未来城市中心和白云山公园之间的、具有开放的视觉和生态联系的整体系统之中。

3.2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

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一个需要着重处理的方面是与处理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各参赛方案都以其独特的思考对白云山、体育馆等进行了环境分析和形态布局方面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探讨。由于基地位处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之间,在空间关系上,竞赛方案大都采取了建筑群体的空间退让处理。一方面是将建筑群体的高度区布局趋近于建筑基地中央位置,另一方面,是在相邻绿地公园的空间界面上远远退后布局,以取得空间关系上对白云山及白云新城中央公园的尊从。此外,是寻求建筑群体在体量形态上与周边环境要素的呼应与延续。如方案7,建筑整体的形象取自于“白云”,会议中心建筑呈弧线在型体上和体育馆建筑群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反“S”形有机体,并以明确的轴线奠定同基地东侧的鸣泉居、白云山的空间关系。再如方案3,建筑和中心绿地环境呈“山丘”形态布局,延续白云山自东向西的脉络,方案利用不同高度的屋顶折板构建绵延起伏的建筑形态,暗喻“山”的意象,力求形成与用地环境紧密结合的空间协调关系。

3.3对基地原有环境的处理与利用

基地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与历史事件相关,在其基础上建构的空间意象会成为传达某种场所意义的手段之一,延续历史记忆。在规划布局中,常用的是采用分类分区的手法,针对划定的生态敏感区、绝对控制区、文化保护区等特定区域,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基地中绿树成荫,仅竞赛组织者测量提请参赛设计师注意采取措施的大树就有近4000棵,各参赛方案针对基地原有水塘、树木植被的生态区域,采取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处理手法。部分方案以保留利用原有绿化为出发点,将建筑组合成不同的院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绿化景观。方案2在布局上采用了组团围合的方式,将基地内绿化分划不同的组团,建筑围绕绿化进行布局,形成“七星伴月”的布局形态。方案8运用平台高架的处理手法,设置云盘式的平台抬高建筑基地,留出地面层以保留绿化。方案7通过建筑避让的方式,建筑布局偏向西侧,围合保留中心的树林和水体,并通过造景的手法将保留的自然要素融入新的环境设计中。方案3在避让中心林地进行布局的同时,将部分树木覆盖于建筑体量之中,形成独特的室内庭院。

值得一提的,在会议中心基地中存在有不少原东方乐园的建筑和构筑物,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如能在布局的景观系统中加以整合利用,将形成颇富文化氛围的外部观赏环境。笔者认为,这也是公共建筑群体环境塑造中生态价值观的具体实现途径之一。

4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

绿色生态布局中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塑造,还包括了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这里的系统组织是指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的组织,在规划布局中促使各物质流快速、便利、通畅的运转,达到整体系统的便捷和高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4.1交通流的高效组织

公共建筑群体具有大量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有时具有快速到达、进入、离开以及疏散的要求。合理布局交通出入口、组织流线将影响到公共建筑群体日常使用的效率,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空间布局中,首先是针对临近地铁、毗邻高速路出入口、周边发达的公交系统、与大型交通枢纽设施联系便捷等外部条件,进行与区域交通的联系组织,体现在出入口选择及交通组织方面。其次,是分别确定合理的车流、人流和物流线路的系统组织。同时建立各功能区的联系组织方式。

竞赛各方案均对以上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内容。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方面,大部分方案选择在机场东路,并在白云大道等其他道路上设置了次要出入口。这样使场地西侧的城市广场成为会议中心开敞空间的一部分,有利于交通疏散组织;同时使得场地的主要交通流线与城市的地铁线有机联系,有利于缓解白云大道的交通压力。

与周边地块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与东侧白云山风景区、大金钟水库、鸣泉居等配套功能的联系。各方案在车行交通的联系上基本沿用了白云大道的下穿通道。步行联系方面,各方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案1、2、3、6、10设置了隧道或天桥;方案11则是利用大广场连接。

在会议中心的内部功能布局方面,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集中式布局可有效地减少功能体间交通流线的距离,整合交通面积和设施。但分散布局的方案也可运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方案8,运用平台将各个分散部分联成整体。方案3、4、5、7、10,运用建筑内的交通廊将不同的建筑功能联系起来,再利用整体屋顶覆盖等方式将建筑形式予以统一。分散与集中的布局形式各有优劣,分散布局使得各功能部分的交通流线增大,但集中布局也会带来诸如流线混杂、各功能区互相干扰以及高能耗等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4.2能量流的组织

系统组织也包括了能量流的组织,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对于电、气、水等基础能量具有较高的负荷,且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会议期间具有时效的优先性,所以在规划布局时应充分单项考虑能量流组织,避免对周围地段的建筑运营和市民生活带来过多的消极影响。此外,在节能方面,除了太阳能板、建筑智能系统调节等众多的生态建筑技术的利用,在先期谋划中能够发挥较大效用的是建筑群体布局中对自然通风的利用。

自然通风是建筑实现节能、生态、舒适、健康等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筑楼群的布局方式影响了建筑单体前后表面的压力分布,对建筑单体内部的通风、降温、除湿具有重要影响,也关系到建筑群体间风环境的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进而影响人在室外活动区域的舒适度。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中心的研究,在广州地区,行列式(包括并列式、斜列式、错列式)的布局和自由式的楼群布局方式有利于获得较好的风速场,而集中式和周边围合式则对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较为不利。就本次竞赛的基地环境而言,除了考虑城市主导风向的影响,还要在布局中注意适宜的建筑间距,基地与东面白云山、西面白云新城在用地上的起伏关系以及整体空间的错落变化,从而给予风速和流向以引导。在这方面,方案1的平面布局较为突出,它较好地结合了地形气候的特点,地面上建筑体并列布置,形成了能够联系基地、白云山以及白云新城通透视线的布局形态,有利于建筑的节能。

5结语

“绿色”和“生态”作为设计理念,是时下规划师、建筑师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的主题之一。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总结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以下几点积极的探讨意义——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需要立足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对地域的发展起到契合和促进作用;建筑群体布局应与地域生态系统相契合形成整体,与周边环境要素空间协调,保护、延续地域环境文化;对公共建筑群体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应当进行系统组织,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一方面使之便捷、集约,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用得以高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技术文件[R],2005.

[2]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方案[R].2006.

[3]杨明.微观城市设计层面中的生态布局与设计策略——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地段为例[C].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