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十篇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十篇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15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1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有资料报道,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1‰~3‰。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3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对听力障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笔者所在妇产科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该筛查方法是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初次筛查(初筛)阶段,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对其双耳进行teoae测试,未通过“初筛”者,出院后接受第二次筛查;(2)第二次筛查(复筛)阶段:在婴儿出生6周后,对未通过“初筛”的婴儿进行teoae测试,仍未通过者接受听力损失的诊断性检查。一般仅用5~10min就可以完成测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526例中,初筛1972例,通过1879例,占95.3%;复筛554例,通过435例,占78.5%。复筛包括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初筛未通过者及外院出生后介绍到我院者。初筛均选择在正常新生儿出生后3~7天进行,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天后接受复筛,若复筛仍未通过者,建议到上一级医院做听力学诊断检查。筛查方法:使用maDSen公司accusreen系列teoae筛查仪,让小儿静卧或由家人抱坐于安静环境内,将仪器探头依适宜的角度插于外耳道内,启动测试程序,计算机开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显示在屏幕上,如测试顺利,约10min内即可完成双耳的检查。正常新生儿的teoae的诱出率为100%。筛查结果以通过(paSS)和未通过(ReFeR)表示。未通过者,根据当时新生儿测试状态、外耳道结构、有无分泌物、环境噪声水平、有无生理和疾病所产生的内噪声、耳塞大小、探头是否堵塞、滤声片的能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排除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因素,改进措施后再次检测,记录检查结果。

2护理

2.1操作前的准备

2.1.1物品的准备(1)听力筛查仪全套:首先检查校准仪器。每日筛查前将探头置于校准腔内进行校准,滤声片耗损及时更换,确保刺激声物理参量的准确性。每次筛查前后检查探头有无堵塞,避免探头堵塞引起结果阳性。测量前还应选择合适的耳塞,耳塞大小不合适可引起漏气或耳塞挤压耳道变形影响声音传导。(2)棉签:用于清洁耳道。

2.1.2测试时机的选择测试时新生儿为出生后72h以上。新生儿喂奶毕、换完尿布,睡眠1h左右的深睡期为理想的测试状态。若测试时处在瞌睡及浅睡眠期则易被惊醒,可能因耳塞插入产生不适或测试者刺激,出现烦躁、摇头甚至哭闹等状态,造成内置噪声增加或探头放置松动,使测试不能继续或影响测试结果。

2.1.3确保耳道通畅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法行听力筛查时,常会因耵聍、羊水栓塞物、耳道湿疹分泌物等造成耳道堵塞影响测试结果,或因耳道狭窄、挤压变形造成放置探头时没有正对鼓膜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因此,测试前应检查新生儿的耳道是否干净无异物,常规用棉签清洁耳道。

2.1.4测试环境的准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法行听力筛查时测试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需在隔音室内进行,只需将测试环境噪声控制在45~50dB(a)以下即可[1],但因个体差异对环境噪声的敏感性也不同,环境噪声过大,可影响测试结果。因此,测试时应选择在单独、相对安静的房间内进行,嘱家长勿说话和走动。

2.2操作中的护理

2.2.1安抚新生儿让新生儿处于容易接触其耳朵的位置。对处于浅睡眠状态的新生儿,先有节奏地轻抚新生儿头部使其安静,再用大拇指轻抚新生儿的耳垂,等其完全安静后,再将探头轻轻放上开始测试。在抚触的同时可采取喂奶等方式以保证理想的测试状态。

2.2.2探头的设置测试时,选择与新生儿耳道大小相适合的耳塞,轻轻向下拉耳垂,旋转探头塞进耳道,探头密闭地置于外耳道,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因人而异放置探头:(1)外耳道狭窄或弯曲明显的新生儿,检测时探头易顶住耳道壁,此时可将其耳垂向下拉打开耳道,再放置探头;(2)外耳道软骨被挤压变形的新生儿,检测时注意轻轻牵拉耳道,让其复原后再进行检测;(3)倒喇叭形耳道的新生儿,其外耳道口外小内大,可将耳塞倒转过来放置,耳塞前端大尾端小才能与耳道耦合紧密避免漏气;(4)在测试过程中探头线不能接触到任何有振动的物体,将探头线往新生儿头上绕一个大圈,以确保头部转动时不会将耳塞拉出。

2.2.3清洁耳塞工作时应遵循预防传染病程序规则,需使用清洁的耳塞。在继续对另一只耳朵进行测试之前,检查并确保探头清洁无阻塞现象。对不同的患儿进行测试时,要用消毒剂对探针进行消毒。

3操作后的处理

3.1筛查结果处理accuscreen筛查患者的结果有两种:(1)paSS—表示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说明孩子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噪音等,因此要继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2)ReFeR—表示在孩子的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需对患儿重新测试一次,如重测结果仍为“ReFeR”,则告知患儿父母要留心观察患儿的听性行为即对声音的反应,待42天再来院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则需要到上级医院行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提出处理意见。

3.2物品处理耳塞一人一用,用后集中消毒,晾干备用。用消毒剂对探针进行消毒后备用。耳塞和清理线废弃时应遵循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3.3保护患方权益在筛查直至干预的全过程,儿童及其家庭的权益应该通过知情同意的方式得到保障。筛查和诊断的结果与其他有关医疗信息一样,是儿童的私密性资料,应该予以适当的保护。

综上所述,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大的特点是快速、简便、灵敏、无创、结果易分析。它系客观的听力检测技术,能发现各种程度听力损失及单耳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可为听功能状态提供频率特异性的信息,从而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并给予及时的干预,使其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工作中我们应注重筛查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转诊率,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得到认可,得以普遍开展。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方法,促进患儿的术后语言康复。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2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经过听力康复训练,语言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提高。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

人工耳蜗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机械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入病人耳蜗,刺激病耳残存的听神经而使病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和康复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2年8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双耳极重度感应性耳聋患儿2例,男2例,女0例;年龄1-2岁。术前常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胸片、Ct检查,术中进行面神经监测。患儿均符合手术指征。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耳聋出现的时间、原因、程度,评估患儿家长对手术了解的情况、预期效果及对手术的担心程度。

2.1.2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由于多数家长对患儿植入电子耳蜗后听力的恢复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与此同时也就隐藏着对手术失败的不认知性[1]。对此,应找家长谈话,告知提高听力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问题是植入电子耳蜗装置后,能否重建新的语言环境,进行长期的语言训练后可获得一定听力,但听力功能不能达到正常状态。采用个性化护理手段,做到以亲情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不断满足患儿的心理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医患关系,而且对完善儿科的整体护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通常会通过家属利用写字、手势或口型等方法[2]。

2.1.3术前准备:术前配合医生完成各顶常规检查及专科检查,术前一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前晚禁食水8h以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按要求准备术前针,术耳备皮将头剃光以便于术野暴露和术后处理。

2.2术后护理

2.2.1常规护理:目前,人工耳蜗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3]。患儿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呕吐、误吸引起窒息。全身麻醉完全清醒后1h—4h即取半卧位[4,5],术后当日绝对卧床休息,选取健侧卧位以防伤口受压,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和下颌运动,防止植入的内植部件移位。患儿苏醒后,因头部加压包扎不适,往往表现为哭闹、躁动,此时应控制患儿头部摆动,避免植入部件移位、损伤,并注意保护患儿,防止坠床、抓挠伤口。

2.2.2饮食护理:术后6h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1-2d,以减少头部及下颌骨的运动,以后改为软食或普食。

2.2.3并发症的观察: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面瘫、敷料有无渗出,如果出现血性渗出要考虑切口出血可能,如果为无色透明渗出液应考虑是否有脑脊液漏发生[6],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体温,术后3天持续体温升高,应考虑是否有感染或排异发生。

术后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7],同时告知患儿家属术后几天需要重新建立平衡适应能力,行走时会出现偏移,要注意保护,直至平衡能力恢复。术后最容易出现的是脑膜炎,因此需密切警惕脑膜炎的症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急性中耳炎和脑膜炎症状[8],如在低龄儿童中出现发

热、嗜睡、易激惹、厌食,在大龄儿童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畏光、颈强等。

2.3出院指导

2.3.1按时开机、定期调试:嘱家长术后一个月来医院开机,开机强度由弱渐强,最先1-2周调试一次,以后增加为每1-2个月调试一次,参数稳定后每年调试一次,定期调试至稳定。

2.3.2语训的配合:开机前要求患儿家长说普通话,为患儿语训做准备。开机后要求家长不要让患儿看口型学发音,要从不同角度给患儿声音刺激,以口语交流为首选。如条件允许最好鼓励患儿及家长到语言康复中心接受专业训练。

2.3.3正确使用和保养人工耳蜗:嘱家长认真阅读耳蜗维护说明书,做到防水、防静电、防磁及禁做mRi检查,可做Ct检查,及时更换电池,同时嘱其如出现情况及时联系医生和耳蜗公司。

3护理体会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双耳全聋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对我国近百万重度听力障碍残疾人的康复来说临床意义与社会意义均十分重要,护理质量是保证和提高该项手术疗效的关键。在护理方面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长期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知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处理各项颅内并发症,直到患者进行长期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训练的方法使其以尽早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与正常人同样生活[9]。

参考文献

[1]JohnKniparko.人工耳蜗植入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

[2]张继伟.儿科患儿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健康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4):1579-1580.

[3]韩德明.人工耳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201.

[4]郑智,姚秋馨.34例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4):32.

[5]甘秀妮,骆文龙,汪学军,等.多道人工耳蜗植入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21):1959.

[6]刘伟,姜雯颖,金芳华.结构异常耳的人工耳蜗植入术[J]听力学及语言疾病杂志,2002,10(3):198

[7]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5-1037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随着新生儿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这些患儿能存活出院,但他们也是听力障碍的高危人群。听力障碍将影响他们的语言、认知、情感及社会交往的发育,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则可使该部分患儿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在niCU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11年7月~2012年6月应用teoae方法给入住niCU的1692例新生儿做听力筛查,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31例,女461例。其中早产儿318例,新生儿窒息及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94例,高胆红素血症548例,新生儿肺炎336例,新生儿小肠结肠炎157例,其他疾病39例。

1.2方法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手持式听力筛查仪,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地点设在无屏蔽的安静房间(环境噪音低于45dBa),在新手生儿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下进行测试。测试前进行探头效准测验,刺激声为滴答声。由仪器自动设置参数判断:通过(paSS)或未通过(ReFeR)。通过即为teoae存在,未通过即为teoae缺失,但要求刺激声稳定率80%,伪迹率20%。测试时间在新生儿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第一次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后进行复筛。每一个婴儿均接受双耳检查,一耳未通过即结果为阳性。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筛查前干预措施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听力筛查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他们的疑虑,取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听力筛查设备进行检修、校准及保养。每次测试前要注意检查设备正常与否,以防止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筛查结果失误。操作前应仔细核对患儿床号、姓名、性别,日龄(足月儿出生后满3d,早产儿出生后满15d),与医生一起评估患儿病情,待患儿病情稳定,并更换纸尿裤和喂奶后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中。

1.3.2筛查时的干预措施检查时患儿可取平卧位头略偏一侧或侧卧位,用消毒棉签蘸少许75%酒精清除新生儿外耳道内分泌物及脱屑。选取大小适合的耳塞,将耳塞轻轻放入外耳道,使其与外耳道形成密闭腔,并用一手固定探头。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时刻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变化。如果患儿肢体乱动或哭闹时就暂停检查,重新打包使小儿舒适,检查尿片是否需要更换;用手轻轻抚摩小儿头部、轻拍其身体或给予安抚奶嘴使其安静下来再检。检完一侧耳朵后取相反的检另一侧。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探头耳塞一用一消毒,操作前后及检查不同小儿之间应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1.3.3筛查后干预措施注意有无耳塞留在患儿外耳道内,检查耳朵有无红肿,帮助小儿取舒适,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根据筛查结果分别进行健康教育。需让家长明白,并不是筛查通过的新生儿听力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仍然有晚发性听力损害的情况,同时还可能因为后天疾病(中耳炎等)或者噪音等引起的听力损害,因此,需定期对小儿听力进行监测。而针对筛查未能通过的小儿,应向家长解释相关情况,告知这结果可能是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阻塞等中耳传音障碍及耳道阻塞造成,必须按时进行复查。出院时把筛查结果记录在出院病历上,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防。

2结果

1692例患儿中,未通过筛查者为187例,阳性率为11.1%;1个月后复筛163例,仍未通过筛查者为48例,阳性率29.4%;未复24例,未复筛率12.8%;未通过复筛者做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最后例确诊听力障碍11例。

3讨论

高危新生儿早指新生儿因本身有生理缺陷或病理改变,或因孕妇有高危因素而受到严重威胁的新生儿。由于高危新生儿病情复杂多变,所以必须在患儿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方能筛查。因此,筛查前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做好筛查前环境及仪器准备、维持新生儿良好的筛查状态也是听力筛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应重视家长听力筛查的健康教育,让家长认识到一旦孩子患有听力障碍若错过了听力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机,将造成终身遗憾[2]。本组资料中,初筛阳性者未返院复筛有24例,其中7例是出院后转上一级医院诊治;而另外17例是家住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听力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能按时复筛。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听力筛查的宣传教育,可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如广播电视、聋哑儿家长讲解亲身感受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自愿配合听力筛查,杜绝漏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听力障碍儿童回归有声世界。

参考文献: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4

【关键词】耳内镜显示系统;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置管术

分泌性中耳炎简称ome,属中耳非化脓性的炎性耳部疾病,主要特征是鼓室积液与传导性耳聋[1]。耳内镜显示系统下中耳置管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疗法,具有直接治疗、创伤小、易恢复等优势[2]。本院采取耳内镜显示系统下中耳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2009年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37例(43耳),男22例、女15例;平均6.45±3.21岁;平均病程8.92±4.14月;单侧病变31例,双侧病变6例。经耳内镜检查,全部患儿鼓膜为淡黄或琥珀色,鼓膜内陷,光锥变短或消失;30耳见液平面。经鼻内镜与Ct检查,28例腺样体肥大,3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6例腺样体肥大合并鼻窦炎。经声导抗测试表明:“C”型曲线8例10耳,“B”型曲线29例33耳。30例35耳经纯音测听检查表明传导性耳聋,气导听阈平均36.04±2.71dBHL;7例8耳因年龄较小无法配合完成纯音测听检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给予基础强化麻醉,如需同时进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后鼻息肉或腺样体肥大等原因造成的ome患儿,首先在鼻内镜下行息肉、肥大腺样体切除术。外耳道行常规消毒,从外耳道导入2.7mm的0。耳内镜,于显示器直视条件下,依据鼓膜与中耳腔的积液情况,选择鼓膜前下象限或者后下象限,行放射形或弧形切开。使用鼓膜刀把鼓膜切开2.0~4.0mm后,将鼓室内的积液完全吸净,同时观察鼓室黏膜的肿胀情况,如积液过于黏稠或者呈现胶状则注入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溶液进行冲洗,并视积液的黏稠程度选择通气管。以麦粒钳夹紧通气管一端后将其置入切口之内,而后使用钩针沿着通气管的外缘对其进行调整,直至通气管可以很好的卡于鼓膜切口内为止。

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术后1~2周使用耳内镜观察并判断通气管是否脱管、堵塞及管位是否恰当,外耳道内有无分泌物。术后6个月通气管未能自行脱落的患儿,采取鼻内镜检查,若鼻咽部情况良好、耳内镜检查未见中耳腔渗液、鼓膜外观及听力恢复正常则可于耳内镜下拔除通气管。

1.2.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六个月后纯音测听0.5、1.0、2.0kHz气导听阈平均值为20.78±2.19dBHL,气骨导差

3讨论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可能为单一病因所致,也可能由几种病因共同所致。其起病较隐蔽,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如贻误治疗时机可引发中耳硬化、粘连等严重并发症[3]。尽早接受正规检查及治疗是提高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治愈率的重要基础。

耳内镜显示系统下中耳置管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耳通气引流手术疗法,也是目前ome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术式。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实施鼓膜切开置管。显微镜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光线及清晰的放大图像,但外耳道存在两狭窄处,管腔直径也较小,所以术中只可对物镜轴线正前方结构进行直视观察,在小儿中耳置管术中往往无法清楚看到鼓膜全貌,因此不能精确定位鼓膜切开处,使得手术视野与操作间形成相互干扰,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降低了手术的精准度与成功率。耳内镜显示系统下中耳置管术为一种微创手术。耳内镜可越过外耳道狭窄处与弯曲部位直达鼓膜前方,操作简单,调整焦距方便易行,使得手术视野清晰准确,放大的图像更逼真精确,术中视角开阔。即使是用于小儿耳部手术也可以同样清楚的观察鼓膜全貌、鼓环以及近鼓膜外耳道的周围壁等部位,可以准确的选择鼓膜切开位置,并可有效控制切口大小与方式,最大限度的缩小手术创口,避免了因切口过大所致的脱管或损伤鼓室结构现象的发生。耳内镜显示系统下的中耳置管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可直视定位以及创伤小的优点,因此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与成功率,特别是用于小儿耳部手术中其优势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张明,刘卫梅.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03-104.

[2]刘和菊,陈穗俊,植少娟,林海燕,欧月玲,梁少卿.耳内镜下中耳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3,18(6):422-423.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5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0-02

新天性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语言功能受损、发音含糊不清,病情严重者会导致失语、听力障碍,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儿的成长,同时给社会与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8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8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其中男418例,女382例;根据新生儿出生时有无高危因素对800例新生儿进行划分,划分为正常组与观察组,正常组630例无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观察组70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正常组630例新生儿在出生之后3d内行听力初次筛查,平均筛查时间为(1.6±0.8)d,观察组在出生2d至21d内进行听力初次筛查,平均筛查时间为(8.6±1.8)d。800例新生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一般方法

本组800例新生儿均使用耳声发射法进行初次筛查与复筛,每一个新生儿的初次听力筛查与复筛均由同一个检查人员进行操作,所有听力筛查人员均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医护人员。测试标准:检查仪器显示新生儿双耳均为“paSS”则代表新生儿听力通过检查。初次筛查与复筛显示听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检查的同一天由同一个检查人员对其进行二次检查,两次筛查都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则确定为未通过。新生儿听力检查应当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新生儿在检查过程中处于安静状态或者睡眠状态的时候取侧卧位,将新生儿的测试耳朝上,检查之前医护人员应当确保新生儿双耳内部的干净清洁,避免耳内异物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新生儿听力进行检查的时候,应当轻微的拉新生儿的耳廓,使新生儿的耳道变直,便于耳塞塞入新生儿的耳朵中,且耳塞应当与新生儿的耳朵相匹配,保证新生儿耳道与耳塞能够充分的耦合。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42d时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对其行听觉脑干反应与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进行确诊。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筛查情况

本组800例新生儿均接受初次筛查,642例新生儿通过初筛,通过率为80.25%;未通过初筛的158例新生儿行复筛,148例通过,通过率为93.67%;10例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在出生90d之后行测试听性脑干反应相关检查,其中阴性6例,确诊听力障碍4例,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5%。

2.2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70例新生儿中,38例通过初筛,29例通过复筛,3例确诊;正常组630例新生儿中,552例通过初筛,77例通过复筛,1例确诊。正常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明显优于观察组新生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先天性听力缺陷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先天性听力缺陷会造成新生儿中枢听觉神经无法得到应有的刺激,对患儿的中枢听觉系统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出现耳聋、失语状况。

表1正常组新生儿与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

果对比分析[n(%)]

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语言、语音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所以应当重视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诊断。

本组800例新生儿中,通过初筛642例,通过率为80.25%;通过复筛148例,通过率为93.67%;10例未通过复筛,6例阴性,4例确诊,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5%。观察组3例确诊,确诊率为4.28%,正常组1例确诊,确诊率为0.16%。与胡迎春[4]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而言之,早期针对与及时治疗新生儿听力障碍,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听力残障率,增强新生儿的语言、语音能力,具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几率率要高于不具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因此应当将其作为临床重点筛查对象。

参考文献:

[1]王禾,张莉,罗小珊.110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1(01):98-100.

[2]黄桂芳.34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3):90-91.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6

黄丽辉韩德民: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

这是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Q:家长应如何配合做听力筛查?

恩晖:

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要在孩子睡熟之后进行听力筛查?其实,主要目的是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为了保证筛查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听力筛查前、筛查中和筛查后,家长的协助和配合有着重要作用。

筛查前:

1、认真听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宝宝烦躁、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听力测试前,家长应尽量把宝宝喂饱使其进入睡眠状态。

3、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给宝宝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筛查中:

1、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

2、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

3、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

4、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宝宝,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翻转到对侧耳。

筛查后:

1、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按医生指示去做;

2、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

3、通过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

4、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宝宝听力的损害;

5、注意观察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

Q: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程晓华:

由于许多家长对听力筛查技术和方法缺乏了解,因而,对听力筛查的结果产生误解。

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就是听不见,从而产生担心和焦虑;相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没有通过听力筛查,但能听见关门声,觉得孩子听力没有问题,而不带孩子去做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

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Q: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应该怎么办?

亓贝尔:

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并不是说宝宝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如①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②中耳腔有积液;③宝宝不安静、体动多;④环境噪声大;⑤耳蜗毛细胞损害;⑥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或aaBR筛查通不过。前面的几个原因,通过复筛或听力诊断可以排除。而耳蜗毛细胞或蜗神经损害,则需要通过精细的听力和其他检查,才能确认听力损失的轻重、性质及其原因。

当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

①初筛未通过者,按时到指定地点复筛;

②复筛未通过者,按时转诊到指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

③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

Q:孩子听力真有问题,家长如何对待?

蒋文博: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健康的听力。一旦筛查没有通过,又被告知听力不好,家长会马上想到宝宝是耳聋,是听力残疾,之后,会产生自责、悲伤等情绪。

其实,医学上常说的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程度可以用分贝来衡量。一般耳聋是指严重的听力损失,就是基本上听不到日常生活的声音。如果听力损失不严重,小孩是可以听到声音的,只是听不清和说话不清楚。我们正常人说话大概在40~50分贝,所以即使有轻度聋(30到40分贝的听力损失),不是专业人员的话,是感觉不出来的。

了解了听力损失和耳聋的概念后,就应该正确对待宝宝的听力问题。宝宝确诊为听力障碍后,家长应该积极听取耳科医生和听力师的建议,及时对宝宝进行听力干预和治疗。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好比弱势或视力下降需要佩戴眼镜一样,也需要佩戴听力辅助装置。一般40分贝以上的听力损失,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如果听力损失较重,助听器效果不佳时,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如果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Q:如何保护宝宝的听力?

郑妍:

听力损失的病因较复杂,但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如:做好婚育前的遗传咨询;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加强妊期和围产期保健,使胎儿避免接触不良因素;积极治疗新生儿疾病等,这些都是预防听力损失的重要环节。

在孩子未懂事之前,家长如何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首先,家长应了解与宝宝出生时听力损失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宝宝,3周岁前,每6个月应接受一次听力监测。这些高危因素包括: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此外,有些宝宝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而有的宝宝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

因此,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避免上述因素的损害,并密切注意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情况,可疑听力有问题应及时就医。

孩子懂事之后,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用耳卫生,特别是听mp3等音乐时,连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不宜过大;其次,就是听音乐会时,在扩音器附近时最好带上耳塞;自己清理外耳道时,一定要特别小心,耵聍较多时最好到医院就诊;如果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及时就医;慎用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

Q:宝宝听力损失有哪些迹象?

郑妍: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

(1)听觉反应迟钝

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

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

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

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

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

10个月仍不会发“bababa”,“mamama”等声音;

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

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奶”;

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

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3)日常行为及交流

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

平时较为孤独,不愿交流;

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

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

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Q:农村更需要新生儿听力筛查

蔡正华:

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数百名聋哑艺术家表演的《千手观音》和《永不停息的舞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惊叹之余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聋哑人?这些人真的可以告别无声世界吗?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73-02中图分类号:R782.2+2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73

腭裂性中耳疾病主要是渗出性中耳炎,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腭帆提肌是咽鼓管开放的主要肌肉,由于两侧腭帆提肌、腭帆张肌中线连线中断,止点前移,软腭缩短,导致两侧肌肉肌力薄弱而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产生负压致鼓室积液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由于腭部裂开,食物及唾液直接刺激咽鼓管口周围组织,以至于鼻咽部黏膜、腺样体慢性炎症,咽鼓管咽口肿胀,影响了中耳的通气引流,细菌容易经咽鼓管扩散至中耳引起病变,出现传导性耳聋。导致患儿在语言学习,说话交流方面受到明显的影响,妨碍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正常发育[1]。既往对腭裂患儿以单纯性修复腭裂关闭裂隙为主,忽略了听力的恢复。我科自2007年9月~2009年12月对36例腭裂患儿行手术修复的同时进行中耳探查及置管,对恢复听力,有效防止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进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腭裂患儿修复同期行中耳置管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腭裂患儿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7.5岁,平均5.8岁,其中完全腭裂26例,不完全腭裂10例,在36例患儿中有6例曾有耳科就诊史。

2.治疗方法均在全麻下进行。消毒耳廓,外耳道及鼓膜,在0度鼻内窥镜的引导下,于鼓膜前下象限切开鼓膜,吸尽鼓室分泌物,积液黏稠者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配成的注射液冲洗鼓室,再行负压吸引,直至干净,根据患儿的年龄及鼓室情况置入大小合适的哑铃形硅胶鼓膜通气管,并留置6~12个月,术后2~3周用抗生素滴耳,每日1~2次。

3.结果术后2周~12个月复诊,平均复诊时间为5~8个月。复诊时均未发现中耳渗液,有8耳在复诊时发现通气管位置不正,3耳通气管阻塞,均予以及时处理,12个月复诊时通气管自行脱落或取出,脱落可见鼓膜疤痕、内陷,大部分鼓膜正常,听力测试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比术前提高了17dB,说明腭裂修复术同期行中耳置管,能治疗渗出性中耳炎并改善听力,有利于术后语言学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腭裂修复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儿由于是先天性缺陷,多自卑,性格内向,孤僻,同时又存在语言交流方面的困难及分泌性中耳炎双重疾病,所以我们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做好护理工作,让患儿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2.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愈合情况,多数家长及较大患儿就诊的主要目的是做唇腭裂手术,对同时进行中耳探查及置管有所顾虑,对术后的效果改善抱有怀疑态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治疗的情况,告知他们腭裂患儿治疗目的是恢复腭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和功能,其中包括语言功能和中耳功能,两者同样重要[2]。同时告知鼓膜切开置管可产生如下效果:①消除鼓室积液,有利于患儿的听力恢复;②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③促使鼓膜黏膜恢复正常;④防止鼓室积液的复发[3]。患儿入院后告知家属让患儿停止吸吮母乳及奶瓶,训练汤勺喂养,避免术后患儿对突然改变喂养不适应而哭闹,引起创口感染甚至裂开。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应根据他们的心理、情感、社交和经济文化背景进行交流,以取得家属的进一步信任。

3.术前准备注意掌握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并发中耳积液,因此,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手术,而小于1岁的患儿由于外耳道狭窄,置管难度大也不宜手术。手术对象应除外由爆炸、传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耳毒性药物、家族史等因素所导致的听力下降的患儿。术前检查时先做听力检查,告知患儿家属尽量配合,对不能配合的儿童给予10%水合氯醛(0.4ml/kg)口服,待患儿安睡时进行检查,避免患儿哭闹,增加中耳内压力,造成测量的不准确。若外耳道内有耵聍,用0.9%n•S100ml加碳酸氢钠滴耳,以稀释耵聍给予清除,术前1天做抗生素药物过敏试验,对合作的患儿可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术前6h禁食,4h禁饮,确保手术安全。

二、术后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未清醒时,将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有置管或探查过的患侧方向(双侧则平卧位),有利于脓液及消毒液的流出。及时有效的抽吸口内、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防止窒息的关键。

2.伤口观察和护理观察患儿有无呛咳及吞咽情况,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以此判断伤口是否出血。患儿清醒后,由于疼痛饥饿,易烦躁哭闹,使伤口张力增加,刺激创面出血。此时,应有患儿最亲近的人陪伴,给予精神安抚,避免抓伤伤口,清醒后4h可用汤勺或滴管喂食少量糖水以减少哭闹,从而减轻张力,促进伤口愈合。腭裂患儿如有少量鼻腔渗血可给予1%盐酸麻黄碱滴鼻。

3.生命体征的观察腭裂手术后除了要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外,最重要的是观察血氧饱和度,一般应保持在95%以上,由于患儿指(趾)端较小,应选用合适大小的探头以避免检测不准确。

4.口腔护理除遵医嘱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外,更应保持伤口和口腔清洁。小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低,口内分泌物不宜彻底清除,自洁功能降低,使细菌积聚、繁殖,造成伤口感染裂开,形成口鼻瘘,因此术后应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给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不能配合含漱者,应在进食前后再进食少量温开水,除去口内食物残渣,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5.外耳道护理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术后1个月内禁止游泳。洗澡洗头时必须用无菌棉球堵外耳道,卧位时头偏向患侧或平卧。置管术后两周内使用抗生素滴耳,每天2~3次,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注意引流物的颜色、性质、气味。

6.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一般术后常规输液3~5d,腭裂修复加中耳置管术后病人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水杨酸盐类止痛药,这些药物通过血循环进入内耳,可损伤听觉系统,使患儿的听力功能进一步下降,年龄小的患儿尤其注意小儿输液的速度,防止肺水肿。

7.饮食护理术后应少量多餐,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并坚持用汤勺或滴管喂养,禁止使用奶瓶或吸管,以免增加伤口张力,影响愈合甚至造成伤口裂开。喂养时温度不宜太高以免引起伤口出血,术后两周内进食流质,3~4周改为半流质,5周以后逐渐过渡为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8.健康教育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切开置管后,手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2周复查通气管是否通畅。通气管虽然具有替代临时咽鼓管的作用[4],但不可能清除中耳感染,作为异物长期留置反而容易构成感染因素[5]。鼓室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会相应增高。主要的并发症有:①脱管:主要有掉入鼓室,应及时取出。②掉入外耳道,不予特殊处理,不必立即重新中耳置管,目的是避免过多的损伤鼓膜。③继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置管术后早期,水进入外耳道,表现为疼痛,流脓,持续发烧,烦躁和哭闹。④鼓膜永久性穿孔以及鼓膜硬化,瘢痕化发生,与通气管留置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因此,通气管留置时间最好在半年到1年之间,既可暂时维持中耳内压,引流积液,通气,又可减少并发症。术后1~2个月,每周检查外耳道、鼓膜有无感染,有无脱管及过敏反应。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可用力擤鼻,应及时医治,以免经咽鼓管逆行感染。教会患儿家长行咽鼓管间接吹张术,通过各种方法增加患儿做吞咽动作数次(如咀嚼口香糖等),锻炼咽鼓管的启闭能力。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患儿出院后语音训练的重要性,帮助其建立恢复语言的信心。如果患儿在一岁半以上者,术后3个月内复诊语音情况,在一岁半以内者出院6个月后复诊语音情况并开始语音训练。定期复查评价中耳功能及听力情况与术前对照比较。

参考文献

[1]田薇,徐慧芬.腭裂与听力障碍[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8,25(5):277-280.

[2]SeifS,Dellonal.anstomicrelationshipsbetweenthehumanlevatorandtensorvelipalatiniandtheeustachiantube[J].CleftpalateJ,1978,15:329.

[3]石冰.唇腭裂修复外科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372.

[4]徐慧芬,徐丽蓉,何勇,等.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270.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8

今年3月3日是第12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据了解,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针对今年的主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关知识,本刊记者走访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赵长青以及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几位专家。

在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记者遇到家住晋中市榆社县兰峪乡的杨海清夫妇,夫妇俩正带着他们不幸的聋儿小瑾航,接受检查并报名申请免费安装人工耳蜗。

4年前,杨瑾航的出生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带来了喜悦。然而,就在孩子2周岁、其他同龄孩子都已经“呀呀”学语时,小瑾航还不会说话,对周围的声音也没有任何反应。杨海清夫妇焦急万分地带他到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去检查,最后被确诊为患有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也就是说他们的儿子是一个聋儿。医生告诉他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植入人工耳蜗,但费用很高,植入一只的费用大概在15万元左右,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为了给孩子筹措安装人工耳蜗的费用,夫妻俩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身边,来到县城打工,杨海清找到一份做饭的工作,爱人则在一单位打扫卫生。转眼1年多过去,他们打工挣来的钱与15万元费用还相差甚远。想到当初医生说1岁到3岁之间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时段,一旦错过,再要开口说话就事倍功半的话时,夫妻俩抱头痛哭。

从好心人那里,他们得知山西省残联正开展免费为聋儿安装人工耳蜗的报名活动,连忙赶来太原报名。在山西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做了电测听、行为测听等相关检查后,该中心的杨主任告诉他们,小瑾航确实需要安装人工耳蜗,中心将及时把小瑾航的资料上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他申请免费安装。

为了宝宝的健康请做听力筛查

山西省残联康复处的邹淑芳告诉记者,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这时巳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辨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由于许多家长对听力筛查技术和方法缺乏了解,因而对听力筛查的结果产生误解。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就是听不见,从而产生担心和焦虑;相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没有通过听力筛查但能听见关门声,觉得孩子听力没有大问题而不带孩子去做进一步检查。什么是听力筛查,听力筛查都有哪些常用方法以及基本原理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赵长青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这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就需要复筛或转诊。

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当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

孩子听力有问题应及时干预治疗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健康的听力。一旦筛查没有通过,又被告知听力不好,家长会马上想到宝宝耳聋了,是听力残疾,之后会产生自责、悲伤等情绪。其实医学上常说的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程度可以用分贝来衡量。一般耳聋是指严重的听力损失,就是基本上听不到日常生活的声音。如果听力损失不严重,小孩是可以听到声音的,只是听不清和说话不清楚。我们正常人说话大概在40~50分贝,所以即使有轻度聋(30到40分贝的听力损失),不是专业人员的话,是感觉不出来的。

了解了听力损失和耳聋的概念后,就应该正确对待宝宝的听力问题。宝宝确诊为听力障碍后,家长应该积极听取医生和听力师的建议,及时对宝宝进行听力干预和治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好比弱势或视力下降需要佩戴眼镜一样,也需要佩戴听力辅助装置。一般40分贝以上的听力损失,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如果听力损失较重,助听器效果不佳时,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如果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如何保护宝宝的听力

听力损失的病因较复杂,但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做好婚育前的遗传咨询;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加强妊娠期和围产期保健,使胎儿避免接触不良因素;积极治疗新生儿疾病等系列工作是预防听力损失的重要环节。

在孩子未懂事之前,家长如何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听力呢?首先家长应了解与宝宝出生时听力损失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宝宝,3周岁前每6个月应接受一次听力监测。包括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此外,有些宝宝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而有的宝宝因严重疾病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因此,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避免上述因素的损害,并密切注意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情况,怀疑听力有问题时应及时就医。

孩子懂事之后,家长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的听力呢?首先,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用耳卫生,特别是听mp3等音乐时,连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不宜过大;其次就是听音乐会时,在扩音器附近时最好带上耳塞;自己清理外耳道时,一定要特别小心,耵聍较多时最好到医院就诊;如果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及时就医;慎用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

宝宝听力损失有哪些迹象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迹象,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

(1)听觉反应迟钝,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9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可影响儿童言语、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育,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新生儿的先天性听力损失一般远高于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国外资料显示,正常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3%,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为0.3%~0.5%[1]。为尽早发现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最大限度地保障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根据贵州省《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近五年在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及从院外转入新生儿科的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流程为: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1、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天至出院前行耳声发射检查-通过者,传授各年龄段相应的听反应观察方法知识;未通过者,42天后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再次复筛,再次复筛不过者立即开转诊单至贵州省听力康复研究中心进行相关检查;2、新生儿科新生儿病情稳定后至出院前行耳声发射检查-通过者,传授各年龄段相应的听反应观察方法知识;未通过者,42天后复筛,复筛不过者立即开转诊单至贵州省听力康复研究中心进行相关检查。现就筛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象及方法

1.筛查对象为2010-2014年在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及从院外转入的20571例新生儿,正常新生儿筛查时间为出生2天至出院前,新生儿科的新生儿筛查时间为病情稳定后至出院前。

2.筛查方法为采用便携式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Dpoae)进行测试。(我院2013年以前采用的耳声发射仪型号为accuScreen,2013年以后采用的耳声发射仪型号为otoread)。筛查前检查探头和仪器的连接情况,清洁外耳道,受试者处于安静状态,环境噪声Q45dB,根据受试者外耳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然后将套有耳塞的探头放入受试者的外耳道,放置探头时,轻轻的将耳廓向后拉,使外耳道伸直,以确保外耳道密闭,以保证测试快速、精确。

二、筛查情况及分析

1.筛查情况

对近五年来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的20571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2010-2014年各年的婴儿初筛人数分别为2272例、3383例、4346例、4559例及5561例。具体筛查情况统计如表1-表5所示:

2.结果分析

根据2010-2014年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数据可知,五年来共筛查20571例,通过18380例,通过率达89.35%,其中初筛通过16925例,通过率达82.28%。此外,五年来做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人数逐年增加,整体初筛通过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图1所示。

就妇幼保健院筛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初筛通过率还是复筛通过率都较高,特别是近两年,初筛通过率明显提高。此外,五年来的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人数与新生儿科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人数相比较要多一些,初筛通过率也较高。但是,初筛未通过者中复筛率有降低的趋势。

总来的来说,妇幼保健院近几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听力筛查设备老化、筛查者的筛查技能不够熟练等会造成初筛和复筛通过率偏低;②新生儿科监护设备多,噪声干扰和电磁干扰会影响测试,同时受疾病的影响,会导致初筛通过率及复筛通过率低;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中多数需要在出院后到上级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可能同时也进行了听力复筛,所以新生儿科的复筛率比产科低;④部分家长对听力筛查的认识不足,认为孩子对声音有反应听力就正常,因此,拒绝复筛;⑤很大一部分家长电话不固定,导致无法随访、追踪,待复筛人数中约有一半是因为电话无法打通造成到时间未进行复筛的;⑥医院和社会对新生儿听力测试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

三、结语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最终能听会说,实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同时,听力筛查也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其对象除新生儿外,还应包含婴幼儿甚至是学龄儿童,这种做法对于像地处西南的六盘水市这类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儿童听力保健与康复工作十分重要。我市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工作。希望通过妇幼保健院近五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数据为实现全市普遍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新生儿耳部护理的正确方法篇10

【关键词】家庭护理;科学育儿;新生儿健康

1新生儿家庭护理

1.1新生儿最理想的环境

房屋向阳、空气新鲜、室内清洁舒适、经常湿式扫地及开门窗通风,避免对着婴儿直吹风,并避免太多的人出入,室温在23℃以上为宜。

1.2新生儿保暖

简易的方法是将热水袋同薄棉垫包裹,放在婴儿旁边,但注意不要烫伤孩子。

1.3新生儿洗澡

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洗澡时室温在23℃~28℃,水温以37℃~38℃为宜,避免水流入耳内,保持脐部干燥。

1.4皮肤护理

照顾者需要剪短指甲、多洗手;新生儿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不宜穿很多衣物或包的太多、太紧。衣物勤洗勤换,日光晒干,使皮肤保持清洁舒适;洗澡的水温以不烫手背为好,用清水清洗,切勿用任何沐浴精或肥皂;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并用纱布吸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发生红臀,可用5%鞣酸软膏涂擦。

1.5脐部护理

目前绝大多数新生儿的脐带残端在家自行脱落愈合,正确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是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一关。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洗澡后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直至脐带脱落。脐部不宜涂用香粉等,以免异物刺激导致感染。

1.6四觉护理

1.6.1嗅觉:若鼻腔内有干燥的阻塞物时,千万不要直接挖出来,可用一滴温水或母乳滴入新生儿的鼻子里,让阻塞物湿润,再用夹子夹出;也可用棉花棒蘸少量水,轻轻插入鼻腔清除分泌物,但动作要轻柔。

1.6.2味觉:一般新生儿不需要做口腔护理,只要在喂奶后用柔软的小毛巾将牙龈上的奶渣和嘴角的奶渍擦净即可。

1.6.3听觉: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耳垢通常会自动掉落,不需要自行掏挖,只需用清洁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分即可。

1.6.4视觉:新生儿眼部发育尚不成熟,会有一段生理性远视过程,在-个月前存在生理性斜视。

1.7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母乳喂养,但有的人缺乏正确的哺乳知识,这就需要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产妇喂奶质量,哺乳时需注意:①哺乳姿势以斜式抱成45度为佳;②让宝宝的嘴巴含住整个乳晕;③注意不要让堵住宝宝的鼻孔;④当宝宝停止吸吮后,通常不会自动松开,这时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双颊微微用力或将手指伸入宝宝的嘴里,这样空气进入宝宝口中,降低吮力量,宝宝就无法再紧紧含着不放了;⑤喂奶后,要抱起宝宝,轻拍几下背部,以防呛奶。

1.8抚触及游泳

新生儿抚触可降低血糖[2],促进体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抚触手法要适宜,不宜过快,每个部位抚触次数不可过多,不可多次重复,不要与人闲聊。新生儿游泳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婴儿正常睡眠的建立,减少婴儿哭闹,同时还可以刺激新生儿的视、嗅、温、触觉以及减轻生理性黄疸。

2科学育儿

2.1婴儿的喂养

2.1.1首选母乳喂养:母乳的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温度适宜,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且有利于母亲的健康。

2.1.2人工喂养:是指喂牛、羊奶、豆浆或其他代乳品。

2.1.3混合喂养:因母乳量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给婴儿母乳哺养时需加喂牛奶或其他植物性乳品时称混合喂养。

2.2婴儿发育营养与保健:从满月到一周岁为婴儿或乳儿,此时期应注意婴儿体格的发育、身长、头围、牙齿、运动功能、语言的发育等情况,并要注意营养。

2.3断奶时间:一般在婴儿8~12个月断奶最适当。

2.4保健与防病

2.4.1保健:从2个月起应实施被动性活动,每天1~2次,到6~12个月时可做主动操。

2.4.2预防:要预防佝镂病、腹泻、小儿贫血、发热的发生。

2.5婴儿常见病及其防治、护理

2.5.1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分为产伤型和缺氧型,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早产、缺氧、缺血和产伤等。

2.5.2新生儿脱水热:是指由于疾病因素或喂养护理不当,或是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体内含水量减少导致的发热现象。脱水热重在预防,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主要是补足水分。

2.5.3小儿急性喉炎:多发于秋冬春季节,开始有轻度发热、流涕、咳嗽等,继而引起喉炎,如不治疗可引起喉痉挛和喉梗阻,具有一定危险性,家长应早发现,早治疗。

2.5.4腹泻患儿的护理:患儿腹泻时体重会降低,并迅速出现营养不良。腹泻患儿应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多进食和饮水。食物能帮助患儿停止腹泻,也能加快孩子的康复。腹泻停止后,每天给孩子多吃一顿饭对孩子的完全恢复极为重要。

2.5.5咳嗽或感冒患儿的护理:如果儿童呼吸正常,咳嗽、感冒、喉咙痛和流涕可不需要任何药物。

2.5.6其他如细菌侵人新生儿血液中的新生儿败血症,小儿腹痛等,出现后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防延误。

2.6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2.6.1训练感观: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运动器官。

2.6.2发展体能:要稍超前加以训练,如七半月学翻身,8个半月学爬行。

2.6.3培养交往:让孩子喜爱交往,文明礼貌,有说有笑,落落大方。

2.6.4音乐歌舞: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乐感和舞姿,四五岁开始接触一种乐器。

2.6.5发展语言:孩子见着什么就对他讲什么,做着什么说什么。

2.6.6学习劳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要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培养品德,增长才能、发展智慧。

2.6.7观察提问:要养成见事就提问的习惯,喜欢视察与思考。

2.6.8认识自然:带孩子到高山、森林、海洋、沙漠、田野、湖泊等自然风光里去玩。

2.6.9识数认形:帮助分清长短、宽窄、厚薄、远近、上下、高低、里外、前后、左右等等。

了解以上的这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每个家庭的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