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财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3:42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1

、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以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学习是工作的后劲。今年以来,我们组利用集体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了解政治时势,增强工作紧迫感,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

二、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审核监督,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截止12月底,我组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共6个,设置核算账套42个,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规范了会计核算,集中了财政资金,缓解了财政资金的调度困难,强化了财务监督,遏制了单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现象,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服务质量

我组成员在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保持“廉洁、公正”的工作作风和“热情、高效”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方法,认真细致地办理每一笔业务,规范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帐簿,以确保编制的报表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上报及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有显著提高。按规定做好会计档案装订和顺利移交工作,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安全无损,及时做好银行存款对帐工作,保证资金安全无误。

(二)加强财务审核监督,严格财务收支管理

1、对单位报来的所有原始凭证全面监督审核。主要是对各类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审查其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内容填写是否齐全,数字是否准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有无偷逃税现象等。

2、对单位的个人性支出从指标上进行审核监督。严格按县财政局、人事局批准的项目、标准执行,对在规定之外巧立名目,或超标准、超范围发放的个人性津补贴,一律不予报账

3、对涉税的支出凭证严格按有关法规进行审核监督。一是要求单位的各种支出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法有效发票报账。二是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审查事业单位是否按照国家税法和有关规定正确计算应上交的各种税款。三是认真履行各种税款的代扣代缴职责,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截止11月30日止,我组累计代扣代缴建安营业税583383.36元。

4、严格财政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累计上缴财政非税收入447万元。

5、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由于国家支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我组专项资金的拨付也随之加大,项目资金拨付达4100万元,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积极配合局业务股室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监督,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严防出现挪用或挤占专项资金,使其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6、积极配合采购中心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对应纳入政府采购项目的要求核算单位经采购中心审批后才给予办理报帐手续,有效地加强了资金的监管力度。

三、开展财政集中收付制试点工作,保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财政支出改革是当前财政改革的主要任务,而我们所面对的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财政支出改革的两大改革,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我县经过八年的实践,一定程度上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会计核算中心也出现了一些

新问题和挑战,大量的会计基础工作使得会计疲于应付处理凭证、帐务等日常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查研究、处理问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还有一定差距,会计监督作用仍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努力学习和探索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路是我们明年学习的主要方向。在国土资源局试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试点工作,累计国库集中支付公务费等142.56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工作加大了从源头上管好财政资金、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同时加大了政府对于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最大限度避免财政资金“库外沉淀”,促进了财政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2

一是积极做好村级规模调整工作

按照《**镇村级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总体部署,成立了以农经站为主的**镇村级集体资产、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小组。我站认真履行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执行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处置工作程序,及时冻结涉及规模调整村的集体资产,理清债权债务并完成载体转移,编制明细清册,出具清产核资报告,针对性采取直接全额融合资产法对集体资产进行了优化处置,确保了村集体财产安全、完整、不流失,有力推动并巩固了村级规模调整工作的成果。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工作

结合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我站及时组织任期内财务审计工作,审计过程由各村民主理财组参与监督,审计结果在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地报告给各村选举委员会,并在村务公开栏及镇政务频道向群众公示,切实履行了干部离任审计监督职责,确保了换届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

1、抓公开,强化财务管理。贯彻落实《**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强化农村资金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加大监管工作力度,有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使我镇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公开化”持之以恒。

2、明程序,强化“双代管”制度。在“三权”不变的原则下,严格按照民主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委托程序,完善了并村后的各村(居)村财委托管理机制。

3、提效率,强化软件建设。进一步对农村财务电算化的软件应用进行完善,全面落实村级会计电算化管理,极大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真正把农村财务管理的凭证审核、账务处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管理等功能落到了实处。

四是依法做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

按期完成了企业统计、农经统计及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调查报表的填报。根据农经口径统计,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04亿元,占年度任务5亿元的100.8%,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同比增长14.92%元。

五是积极落实劳动保障惠民政策

1、积极参加区劳保局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和自学活动,保障所工作人员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成功解决了5起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追讨工资共20余万元。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年累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43人,其中:学生及18周岁以下人员107人,18周岁及以上人员536人;共征收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82590元,占任务数350人的183%。

3、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成功举办三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150人。以专业教师授课指导以及观看技术影像资料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茶叶生产、加工技能,强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科学引导。

六是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领导下,广泛动员、积极部署,充分利用政府网络、有线政务频道、宣传标语和村居户外公告屏等多种途径在全镇范围进行大力宣传普查相关知识,从镇、村共抽调了38名业务素质高、熟悉财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做好上户清查登记工作。全镇共清查登记普查对象1334户,严格按照区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了经济普查阶段性工作。

2010年工作谋划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总体工作思路,不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狠抓落实农村财务监管,减轻农民负担,以指导农村财务审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经信息调查核算统计为重点,做大做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健全高效便民的农业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使该镇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做贡献。

工作安排

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达到新水平

1、利用村级规模调整和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村(居)财镇管、组财村(居)管”的会计委托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加强村级流动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和资源有效利用率,综合提升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居创世有限公司的财务监管工作,使村财镇管机制步入正规化,真正实现农村财务管理新的发展。

2、切实抓好村集体财务公开,日常性财务收支做到真公开、常公开,重点财务内容做到专项公开、随时公开,务必使农民群众满意。确保一年内开展两次大检查,重点要解决公开不全面、公开程序不规范、不公开等问题。

3、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摸清村(居)生产性债务情况,在锁定旧债、制止新债的前提下,分析债务构成,积极探索化解债务的措施和方法,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

4、继续做好农村经济各项统计工作。继续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准确把握该镇经济总量,预测2010年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保持21%的增长速度,达到6.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达到7660元。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村居农民负担监控点建设,对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修建道路、自来水、电费等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二是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严查借“一事一议”名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三是严格执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依法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程序,按照“民主决策,成果透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把现有的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运行的轨道。三是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能人发动,积极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依法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政策调研等工作,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基层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1、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生活保障工作。在认真总结2010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镇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指标。完善建立健全“十个台帐”,继续为下岗职工和退休职工搞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2、密切关注镇内各企业单位有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况,指导完善各项用工合同签订内容,协助区劳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农经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供电公司创新提升农电企业财务一体化

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国务院批转改委和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精神,县级供电企业要实行“政企分开”,即趸售县供电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原则上应上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暂时不能上划的,可以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代管。在产权关系上看,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受地方政府委托,对趸售县供电企业(以下称“农电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履行出资人义务,实行“代管”,其所属的绥化供电公司按照要求,认真履行的代管职能,并针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确立了“夯实基础,狠抓落实,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从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农电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规范。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集约化、扁平化、规范化”管理理念,为深入落实“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实施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的目标要求,绥化公司以坚持深化应用“六统一、五集中”为主线,打破“代管”壁垒,紧扣专业延伸管理主旋律,把握统一、规范关键点,制定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节点和实施步骤,将省公司规定动作落实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国网专业工作同检查、同部署、同总结,创新财务管理,创造性地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一个中心:财务管理集约化;两个目标:风险防控、价值引领;三个落脚点:夯基础、改状况、稳增长;辅以实施“四维”财务管模理式,即:一维信息系统建设、二维基础工作创优、三维要素集约管控、四维同步评价提升(同业对标),农电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深化农电企业体制改革和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施背景

(一)农电企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农电体制改革将在“十二五”末完成,这意味着农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实施上划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代管的过渡阶段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稳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将是摆在代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电力生产经营关系到国计民生,属于基础性行业,具有公益事业特点,受国家政策制约影响较大,在履行企业盈利职能的同时,还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电力行业的经济特征使得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的监督逐步强化,规范有序的经营理念的植入和有效实施成为必然。

2.内部环境因素

绥化公司农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多年的“代管”中逐步走向规范,但其财务状况也存在“二高三低”(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高、盈利能力低、资产运营水平低、融资能力低)的问题。资产规模庞大管理效率低下、内部控制虚而不实、经营风险加大、盈利能力走弱、权益被亏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电网持续稳定发展困难重重。依笔者之见,农电企业在谋划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上要从着力抓好财务管理入手,要更加注重财务基础管理,更加注重成本费用控制,更加注重财务风险防范,更加注重财务资源运作。

(二)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多年来,通过各级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绥化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多种原因,代管县供电企业在依法治企、规范经营、财务管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取得根本性的变化,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政策原因的争取政策支持,是内部体制原因的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是管理因素的规范精益管理,关键是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财务管理机制创新。

对农电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创新,是贯彻国家和网省公司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是夯实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础、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代管县供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成果的内涵和做法

绥化公司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总结闭环管理思维实施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农电企业的实际和网省公司加强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在抓深、抓实、抓细、抓严上下功夫,打破“代管”壁垒,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引入了“四维”管理模式(图1),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图2)。

经过一年多实践运行,绥化公司对农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取得了实效,拓展了现阶段财务专业延伸管理的维度,加快了实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国网接轨的步伐,实现了预定的管控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信息系统建设

1.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现状

2013年以前,绥化公司农电企业财务核算软件是远光核算系统2.1(单机版),地市公司不能及时地掌握各代管农电企业的财务核算信息和经营状况,对农电企业月度财务快报、年终财务决算的审核也只是达到“以表审表、层层汇总”的状态,无法行之有效地行使对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

2.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的必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代管县供电企业实施财务管控项目,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先进的财务核算系统,实现对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数据的动态实时穿透查询,促进地市公司有效提升对代管企业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全要素的财务管理水平。既是推动农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法规范经营的现实需要,也是做实地市公司、切实履行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举措,更是农电企业管理提升要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十分必要。

3.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应用实践

(1)项目启动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从项目筹划、制定实施方案到制定全省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绥化公司全程参与了财务管控系统建设的各阶段工作。由于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区别于国网系统的核算内容,在创建科目体系的业务中没有成型的体系可以借鉴。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对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全面掌握的优势,将业务经验与会计核算规则有机结合,构建有农电企业特点的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为在全省开展会计集中核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绥化公司将财务管控系统核算理念与远光2.1版会计核算软件的差异和“管理对象”以及业务分类”等财务管控系统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归结出来,为系统应用的关键工作――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和理论支持。并在2013年6月至7月,绥化公司组织所属农电企业开展了72人次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要点。

(2)项目运行

绥化公司集中辖属的农电企业开展项目应用试运行工作,有序开展了系统应用环境的搭建、关键用户权限的收集、报送、导入、使用、统一会计科目下静态数据的收集、整理、植入(共收集了单体工程451个、往来单位3125个、组织机构487个、银行账户57个,共计4120条静态数据)、2013年动态期初数据的对照、录入、核对、2013年已发生业务的凭证补录、数据核对、报表关键数据来源的设置,顺利实现了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

(3)项目总结

绥化公司通过对2013年会计业务在财务管控系统(图3)试运行工作的实践,有效开展了运行过程阶段性分析评估,一方面查补财务管控系统功能需补充、调整、完善的内容,另一方收集农电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了项目试点应用总结,共提出包括静态数据收集、动态数据对应、会计科目正确使用等10余项注意事项,有效避免“进去一串垃圾数据,出来一张垃圾报表”的状况,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打好了基础。

(二)基础工作创优

会计基础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随着管理提升、依法治企等工作的开展,绥化公司实施了“四步工作法”,实现了农电企业的会计基础与国网同步推进。

1.深入调研摸清状况

不打无准备之仗。绥化公司按照省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要求,开展了以会计政策的执行、会计科目的使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等主要内容的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调研工作。在调研中发现,农电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方面不统一,有的农电企业是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有的农电企业采用“直接核销法”核算坏账,即平时不计提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损失直接核销。通过调研摸清了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结合“六统一、五集中”财务集约化管理进行了差异分析,为执行统一政策、规范管控夯实了基础。

2.整章建制贯通应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精髓是“集约”,严格执行通用制度和标准是实施集约管理的有效途径。绥化公司在贯彻执行国网公司通用制度的同时,集中组织培训了《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代管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创造性地针对农电企业的管理需求,制定并执行有特色的适合管理实施的绥化供电区财务通用制度,对指导、规范农电企业经营行为管控和经济业务处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费用核销典型设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据会计核算规范性和报销管理的有关要求,针对近年来内外部检查提出的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备问题,绥化公司对成本费用报销和工程其他费用报销业务进行规范,实行典型设计,即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管控,研讨形成了农电企业“成本费用业务核销规范”和“工程其他费用核销规范”,并将上述两项规范作为“操作指南”深度融合了原始凭证规范化、费用审批、流程管控的要求,形成了以规范促提升的良性机制。

4.严格审核防控风险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在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践中,绥化公司在统一规范了29种原始凭证单据样式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财务审核规范,做到“四不通过”:没有业务预算的不通过;审批手续不全的不通过;原始凭证不齐全、不合规的不通过;业务流程不规范的不通过;通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和完善以日常稽核和定期稽核为重点的财务稽核常态运行机制,对公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稽核监督,确保公司在资金运营、核算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依法合规,从而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

(三)要素集约管控

国网公司提出的农电企业“双提升”工程,从财务专业角度看,贯穿了财务集约化实施的过程。绥化公司在现有的体制下,以“五集中”的内容为要点,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资产、负债、成本、收入及利润的全要素管控,推动了农电企业财务管理集约深化。

1.率先生成“一键式”报表

按照国网公司要求,2013年度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的代管县供电企业要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生成“一键式”报表。绥化供电公司辖属10家代管县供电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首批开展此项工作,并于2013年8月24日正式生成“一键式”报表,对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绥化公司结合农电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的实施,充分研讨,统一了科目体系,并在此前提下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以及财务管控系统的应用进行的“一对一”的集中培训,应用“数据收集与业务核算相结合”、“会计核算与集约管控要求相结合”机制,确保了系统如期上线。“一键式”报表生成后,省、地公司可以通过财务管控系统这个平台,进行实时数据查询,实时生成该试点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简化了数据生成、归集、传递流程,在“统一”的前提下,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一键式”的生成,跨越体制限制,实现了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准集约”(图4)。

2.严控预算执行

一是严控可控费用。绥化公司针对可控费用的经济特点,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办企”的原则,细化了预算集约调控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国网绥化供电公司农电企业可控费用预算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了可控费用预算的执行管控工作,实行了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制度。二是动态监控预算执行。通过实时生成的“一键式”财务报告信息为反映基础,动态监控农电企业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管控落到实处;通过财务建立健全预算指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评价制度,杜绝了预算外支出,提高了可控费用管理的实效性,提升了成本管理水平,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刚性原则,实现了农电企业预算集约调控的“准集约”。

3.资金集约管控

绥化公司严格落实省公司资金管理工作要求,着力推进资金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是严格控制银行账户数量,加强账户开立审批和撤销备案制度执行,持续压降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由最初的145个压降到目前的65个。二是依托中电财结算平台和服务力量,研究搭建农电企业资金池,提高了农电企业资金集团化管理水平,实现资金归集率95%以上。三是加强农电企业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效益。2013年以来,鼓励供电区内的农电企业积极参与省公司的资金运作,使得闲置资金的收益在无风险条件下实现最大化。四是持续应用农行“三级账户”管控,加强资金在线监控,在财务管控系统全面应用的基础上,优化资金月报,提升了农电企业月度资金分析功能,加强日常在线稽核和监控,强化预算管控,防范了资金风险,实现了农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准集约”(图5、图6、图7)。

4.资产精益管理

绥化公司从农电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实现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创新资产管理业务,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按照“清查、规范、发展”的原则,遵循“尊重历史、依法确认、实事求是”的总体工作思路,经过制定方案、前期准备、组织实施、现场鉴证、报告出具、账务处理6个阶段,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底,历时7个月全面完成,共计清查所属农电企业资产盘亏、资产盘盈及资金挂账的净损益共计280.31万元。通过清产核资,在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实现了账实、账账、账证的“三对照”,为下一步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绥化公司在不断改善优化农电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测算电网投资能力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农电企业资本集中运作的“准集约”。

5.风险集约管控

农电企业由于现有的治理结构影响,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普遍存在。绥化公司在客观分析农电企业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突破体制限制,利用现有资源,借助内控系统平台,实施资金支付管控和在线稽核,积极构建适合农电企业特色的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应用“三级账户”管控系统管控重大事项业务的资金支出,通过制度固化农电企业没发生金额5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农电企业资金支付在履行内部集体决策后,上报地市公司审批执行,并要求农电企业在重大资金支付业务发生时,须提供经过审批的单据,地市公司财务部门复核人员方可办理业务复核,款项才得以形成支付。这是一种将业务发生与系统应用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创新性的业务实施和风险防控的常态融合机制,实现了农电企业风险在线监控的“准集约”。

(四)同步评价提升

绥化公司深入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同时,以专业延伸管理为契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开展了农电企业财务评价。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有效促进各项集约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融合和转换,切实促进“双提升”、切实服务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切实为农电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第一,坚持科学有序开展。前期工作突出了“两个到位”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首先按照网省公司的专业延伸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管理对标体系架构,实现管理对标的目的;其次,就管理对标体系的应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对指标定义、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具体提升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做好了管理对标工作的深入到位宣传;最后建立了定期联络、信息报告、督导检查、管理提升、工作评价考核机制等五个工作机制,确保农电企业同业对标工作有序展开(图8)。

第二,坚持促进管理提升。绥化公司以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为有效载体,克服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困难阻碍,全面强化财务专业延伸管理,促进农电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强化财务管控系统应用水平,集中组织了农电企业财务人员20余人进行了程序的培训、测试,为对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二是持续动态监控日常考核的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积极提出完善提升建议,找短板、强管控,同步提升对标水平。

第三,坚持积累典型经验。在农电企业财务管理对标体系建设过程中,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农电企业管理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抓重点、找难点,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努力在同业对标深入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工作亮点,树标杆、抓典型,实现以对标促管理提升,以管理提升促对标水平提升的双保双促机制。

三、成效

绥化公司通过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后,提升了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管理手段的导向、约束、凝聚、融合和辐射作用。

第一,会计基础进一步夯实。统一了科目体系和会计政策,进一步夯实财务管控基础;以财务管控系统成功应用为依托,逐步实现财务核算规范化;对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等重点业务规范会计核算进行了逐一分析,有效地保证了省公司“一本账”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高了农电企业资产质量和资产运营效率。深入开展资产清理处置,加强资产效用分析,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强不良资产管理,重视账销案存资产清理追索,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提质量、调结构、保安全”的资产集约管理手段的实施,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全区综合的资产负债率由2012年的75%优化到2014年6月30日的37%(不含农网改造因素)。

第三,预算行为进一步规范。绥化公司在农电企业树立全面预算“一盘棋”的理念,逐步强化损益性预算管控,全面完成省公司下达的损益性预算指标,并同步严把资本性预算的“立项关”。对农网工程项目预算的管控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从测算结果出发,综合平衡规划需求、利润目标、后续效益因素,优化投资结构和时序安排,2013年投资计划比2012年下降1.69亿元,2014年投资计划比2013年下降0.53亿元,以量化数据引导预算行为,使农网工程投资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第四,风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度完善为保障、系统实施为手段,形成了资金管控与业务管控常态风险管控机制,强化了风险管控意识,2013年绥化公司共受理重大事项报告涉及的资金支付申请188份,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业务处理的管理责任,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4

为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现就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经过六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专门面向农民的各种税费,初步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体制性因素,从制度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搞好农村公共服务,健全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

二、明确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要求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的总体要求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解决遗留问题,扎实稳步推进;加强调研总结,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实行重点突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并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衔接。

三、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以此带动农村的各项改革。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以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认真探索,为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乡镇机构改革的总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政府要重点强化以下职能: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要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严格控制领导职数,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按照国家规定做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区划的合理调整。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和特设教师岗位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合理调整农村教育布局,严禁超标准建设和搞不切实际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落实和完善财政对村级的补助政策,确保乡镇机构和乡村组织正常运转。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快农村公益事业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四、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政策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执行和落实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各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取消农业税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取消农业税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地方减少的收入给予适当补助,省级财政和有条件的市(地)、县(市)也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是否清收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决定清收的地区,要明确政策界限,严格清收程序,实行张榜公示,确保社会稳定,坚决防止借机侵犯农民利益。各地要切实转变农业税征管机构职能,做好农业税征管体制调整和征收人员的转岗安置工作。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涉及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意见,为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提供法律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场农业职工负担。

五、稳妥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

各地要继续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和扎实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健全和落实对县乡领导干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考核制度。要在合理划分债务类别、加强监察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旧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注意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把确因用于乡村公益事业而造成对农民个人、乡村干部、乡村工程业主等个人债务的化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债务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集成现有政策,整合现有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偿债奖励机制,支持基层推进化解债务工作。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制定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意见,及时指导地方工作。要继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39号)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止新债的“三个不准”和“两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

六、创新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各地要继续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约束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不断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健全法制保障,做到预防与查处相结合。要严格规范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等的管理,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文件出台、项目公示的审核。深入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建房、殡葬、计划生育等方面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的专项治理,重点加强对农业灌溉水费电费、排涝排渍收费等经营性收费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生产性收费的监管。加强对村级组织收费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开支范围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税费,严禁将部门或单位经费缺口转嫁给村级组织,严禁村级组织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或采用押金、违约金。罚款等不合法方式约束村民、管理村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制等管理办法,促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强化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防止和纠正违背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的行为。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费的监管,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做好财政对农民补贴补偿和对村级补助资金的监管。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农业、乡村和农民抵挡天然灾祸和不测事故风险的才能,有序、有力、有用推进2012年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创新财务支农方法,逐渐健全规范有序的农业保险长效机制。

二、首要内容

(一)保险品种、补助方法

1.保险品种:2012年我区继续开展水稻栽种、能繁母猪、“两属两户”农房保险等3个险种。

2.补助方法:中心和省、市、区财务经过保费补助的方法,指导和鼓舞农户、龙头企业和乡村专业协作经济组织自愿参与保险,加强抗风险才能。

(二)保费补助规范、费率及保险金额

1.水稻保险:保险金额为每亩200元,保险费率7%,每亩保险费14元。其中:中心财务承当40%,每亩5.6元;省财务承当25%,每亩3.5元;区财务承当10%,每亩1.4元;农民承当25%,每亩3.5元。

2.能繁母猪保险: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保险费率6%,每头保险费60元。其中:中心财务承当50%,每头30元;省财务承当30%,每头18元;农民承当20%,每头12元。

3.农房保险:农房保险对象是“两属两户”(持证的乡村军属、烈属和低保户、涣散供养的“五保户”)的农房,保险金额为每户3000元,保险费率3‰,每户保费9元,其中:省财务承当70%,每户6.3元;市、区财务各承当15%,每户1.35元。

三、工作步调

(一)宣传发起阶段(2012年6月中旬)。召开2012年全区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大会。人保财险支公司经过印发材料、张贴口号、在新闻媒体开发专栏等多种宣传方法,普遍宣传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的主要意义和政策内容,把党和县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各街镇场区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做好进村入户宣传工作,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认识和风险防备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保的积极性。

(二)组织施行阶段(2012年6月30日—7月30日)。区财务、农业、民政、畜牧、气候等部分要结合各自职责做好摸底查询工作,相关数据要实时供应给人保财险支公司,为保费补助测算供应根据。人保财险支公司要组织专班深化各街镇场区、龙头企业和乡村专业协作经济组织,协助做好参保服务工作。保险收费由各街镇场区组织、村委会负责详细施行,各村将农户分户投保清单交由农户签字确认,并在收齐农户应交的保费后,一并交给人保财险支公司,人保财险支公司要迅速出具保险单和保险凭证,协助村委会将保险凭证发放到投保农户手中。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9月初)。各街镇场区、各有关部分以及人保财险支公司对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有关状况报区人民县政府。

四、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对区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指导小构成员进行调整,由区人民县政府分担指导钟爵一任组长,区人民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军、区农业局局长张辉平、人保财险支公司总司理姚福洲任副组长,区农业局、区财务局、区民政局、区畜牧服务中心、区气候局等部分和人保财险支公司及各街镇场区分担负责人成员,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黄保华任办公室主任,详细负责全区“三农”保险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街镇场区、各有关部分和单位要高度注重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将其归入主要议事日程,成立响应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区人民县政府办公室要增强检查督办,按期传递工作发展状况,保证此项工作在7月底前完成。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中心任务,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和稳定为目标;以依法实施土地承包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农村财务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秩序为保障;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推动力;以强化农经统计分析、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为促进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__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四个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宣传贯彻;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村账乡管、村集体资产管理四个服务,确保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落到实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扎实有效。

三、工作要求

1、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坚持在经济上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民利,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

3、坚持围绕党在农村的中>:请记住我站域名/

4、坚持依法行政、开拓创新,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整治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国家已将《农村土地承包法》列入“五五”普法规划,农业部将每年的3月1日(土地承包法的实施日)和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作为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点宣传日。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大力开展“土地承包法律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宣传,使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掌握《农村土地承包法》和《__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精神,落实和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坚决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实施办法,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各乡镇要重点检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落实;是否存在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的做法;是否存在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的做法;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抵扣农民土地征地补偿费或补偿不到位的现象。

(1)4月初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发动和学习培训;

(2)5月中旬前完成突出问题的摸底排查和整改纠正;

(3)6月中旬前开展一次村与村之间的交叉检查,并将自查整改和交叉检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报县局农经站;

(4)7月上旬县局将组织一次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叉检查,督促整改到位,以迎接7月底市局组织的县与县之间的交叉检查。交叉检查中如果发现重大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8月中旬前各乡镇进行总结评估,进一步落实整改纠正措施。

3、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的查遗补缺和整改纠正,确保农户实际承包情况与表册数据和录入信息完全一致。8月上旬前,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将数据调整情况上报县局农经站。

4、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的协调机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积极争取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纳入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内容,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由经管、矛盾纠纷排查中心和法律服务所等部门参与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机制。要结合土地承包管理日常工作和《条例》,建立健全土地承包问题调处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范围,落实责任目标,健全工作规程,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承包纠纷发生后能得到及时受理和妥善解决,切实履行好属地管理职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5、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规范管理与指导服务。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善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全程指导土地流转规范操作,推行免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免费提供土地流转

合同、免费提供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四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充当“红娘”。要以组为单位定期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台账,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为农民自愿、依法流转承包土地提供规范管理和有效服务,确保流转规范有序。要坚决纠正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的行为,对这类问题发现一起要严肃查处一起,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截留、扣缴承包农户土地流转收益的行为。要维护外出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农民工承包地的流转方式,充分保障农民工长期的土地收益权,促进农民工安心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6、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必须及时整理和规范管理,不得毁损和遗失。各乡镇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责任制,做到土地承包相关文件,农户合同和登记簿、方案、表册、基础数据库等完整齐全,做到“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或多柜”。

7、规范管理其他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各乡、村、组以其他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必须加强规范管理。承包方案要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承包要公开进行,不得搞暗箱操作;承包期限要合理,承包手续要完备,要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不能搞口头协议;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同等条件下应保证其优先权;其收入必须纳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内核算,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指导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1、强化培训。市、县将重点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法律与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人员财会基础知识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培训,要求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同时各乡镇也要争取资金开展宣传培训和组织自学。

2、争优创先。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经工作人员,按照省厅《20__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先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参加争优创先活动,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农经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能力。

3、加强指导。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促进现有的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一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引导与质量提升工作,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成员账户和生产记录制度,开展好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制定产品生产标准、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服务。

4、抓点示范。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按照《__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的建设。今年全县要重点抓好12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的建设,其中县级抓好2家,乡镇级抓好10家以上(每乡镇抓好1家以上)。通过抓点示范,培育一批依法经营、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5、积极调研。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调研,积极尝试,摸索出适合我县地情、民情、财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

(三)抓好日常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1、继续坚持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落实《__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以考核促进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

2、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和村级组织收费行为的监督,加大对农民补助补偿和村级补助资金落实的监管力度。今年,各乡镇开展涉农收费和强农惠农政策检查全年不得少于两次。

3、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各乡镇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的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落实复审、负担卡、专用收据、财务公开、专项审计等制度,严禁乱议、乱筹、乱用,防止“一事一议”筹资成为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子,严禁强行以资代劳。同时,也要防止发生该议不议或者该议的议不起来等现象,在注重实效、控制上限、严格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决执行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关于转发省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农负字〔20__〕1号)规定,不再出现以理事会、路委会、桥委会等民间组织名义强制农民出资出劳,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上年度以理事会、路委会、桥委会等民间组织名义筹资筹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各乡镇要在6月中旬前结束,审计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报县局农经站。今年在规定时间内报批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各乡镇要在项目批准后10天内将项目基本情况报县局农经站。

4、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各乡镇要每年组织一次全面的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大检查,平时经常性开展定期不定期执法检查,掌握农民负担的真实情况。同时继续完善和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四项制度”,积极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明察与暗访、检查与处理、检查与回访相结合,提高检查效果,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各乡镇要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县减负办,对一些重点案件,市、县减负办将直接查办。

5、健全农民负担接待、受理、督办、查处、反馈制度,做到专人接待,督办有力,处理到位,反馈及时。

(四)强化审计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1、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的制度化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秩序。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按照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要求,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际,编制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对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一次审计,重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农民负担、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村级补助经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不徇私情。各乡镇要在7月中旬前将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报县局农经站备案,10月中旬前将审计

工作总结报县局农经站。2、开展村会计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业务培训,促进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对换届选举后新上任的村会计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县局举办的培训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今后村级财会人员的任用和调换,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核、县农经站审批后执行,以稳定村级财会队伍,确保村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3、总结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面。各乡镇要在总结去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再增加1~2个村的规范化建设试点。去年试点工作总结和今年试点工作方案要在5月中旬前报县局农经站。

(1)抓好“四个统一”,即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簿、统一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报表,切实做到账目和现金日清月结;

(2)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票据的使用管理。村级财务收入除

能取得规范性收入票据的收入外,统一使用市减负办监制的专用收款收据。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未另行通知使用省里统一监制的筹资筹劳专用凭证前,暂时使用市减负办监制的专用收

款收据。今年财务支出票据规范性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

(3)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做到真公开和常公开,务必使农民群众满意。

(4)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

效实现形式,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权益,保障集体

资产安全,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切实做到村务管理制度化,民主议事定期化,民主理财公开化,公开内容系统化。

(5)健全和规范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票据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村财乡代管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度等,发挥制度管人、制度管财的作用。

4、加强农经统计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5、加强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目标化,建立健全制止新增债务的长效机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按照“锁定老债、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化解”的总原则,切实发挥好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收集情况,研究措施,多方协调,整合力量,克难攻坚,指导督促全县化债工作。要加大农村基层源头治腐工作力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从完善体制和健全制度上不断减少新增债务的管理漏洞。要规范兴办村内公益事业行为,坚决纠正村级集体超越自身实力举债兴办公益事业的做法。

(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农经队伍素质。

1、广大农经干部要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运用所

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2、突出信息调研工作的超前化,不断提高信息调研工作的

服务质量。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经信息网络,及时反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7

摘要这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农电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农电经营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农电经营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与国家电网公司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相去甚远,本文对于如何加强农电财务管理,讨论了以下几点问题,分析及讨论了可实行方案。

关键词农电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农电财务管理实行了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原本农电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相较于之前的农电财务管理做出了很大的改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显得更加合理而高效。但随着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广泛的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财务人员、体制管理、资金调剂等方面还有着很多问题。

一、农电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合理化的农电财务管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农电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将直接影响农电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下面讲了几点关于现阶段农电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水平偏低

农电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点就是财务管理的不正规,财务不参与管理,上级部门下达的有效政策无法准确实行,管理过程出现漏洞,各市级县级由于管理不当造成农电财务出现混乱的情形。我国对于省级市级公司没有规范的核算要求,农电财务始终没有确立一个统一的核算方法,导致财务核算容易出现混乱、财务工作效率较差的现象,由于财务人员经常调动,农电财务人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进行专业的财务学习,就被安排做财务工作,这使得农电财务工作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二)农电体制与财务管理不协调

新农电改革以后,农村供电所变成了省级市级供电企业下监管的营业所,将直接由县供电企业具体分配人事财务管理这一块。乡镇的供电营业所虽然是县供电企业管理的供电所,但定位不够明确依然在做乡镇电管的工作。此外,由于县供电企业对于基层电力财务并不是很了解,财务方面存在负债和坏账的可能,财务交接总是衔接不上,国家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建立条例政策,所以上述原因导致财务工作一团混乱。

(三)财务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电力企业主要就是靠收电费,来达到收入资金的目的,财务管理就是资金的管理。收电费是回笼资金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在实际执行工作的情况当中,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有部分资金流落在外,无法有效地完成电费回收的任务。尤其是一些乡镇供电所,有些农村用户住得比较偏远或者暂时缺乏资金的情况,没有在规定时限内缴纳电费,致使欠费问题时常发生。农电企业只有通过用户电费的有效回收,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减少其他流动资金的运行,从而彻底地实现农电财务的管理。

二、加强农电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品高低将决定其管理财务工作的能力,只有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素质,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充分而高效的执行。具体实施可根据财务相关经济、法律、财会知识,结合农村供电营业所的情况,给农电财务人员出一些实用性强的课题,最好是可以在培训中可操作实行的内容,第一时间将所学知识运用在日常农电财务工作当中,使农电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加强对农村供电所的财务监督

农电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正常的开展,离不开县供电公司与其审计财务提供的相应管理规章制度,只有完善的农电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农电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上级公司定期对农电营业所进行检查和指示,保证检查指示的真实性及规范性,认真核算比对农电营业所的账目是否与实际情形相符,上交的电费与可利用的资产是否合法,严禁私自挪用和严重支出的情况。对农电营业所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明确规范农电营业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根据农电营业所财务管理的特点,设置具有农电营业所财务管理特点的管理体制。严格控制财务开支,但凡任一项财务资金运作都要经过上级部门领导的审批签字,加强对农电营业所财务的监管。

(三)加大财务管理执行力度

只有加大资金的回收力度,才能发挥出资金的效益,电费的全部回收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件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农电营业所开始实施电费回收工作时,首先要做的是彻底清查从前的电费垫付用户,为了防止电费垫付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们要从根本上彻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回收电费资金力度,处理从前未结算电费的用户,规定拖欠电费的归还时间及限额,可根据电表反映出用户是否有拖欠电费,对于超过垫付电费的时间及限额,应当给予处罚。加强各个部门对于拖欠电费问题的重视,把从前垫付电费结清对于以后收纳电费起着很大的规范作用,只有处理垫付电费的情况才能促使资金的有效回笼。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提高农电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效率,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这就强调相关电力部门必须努力完善自身不足,对于电力财务管理工作上要保持饱满的热情,积极认真地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为农电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文莉.当前农电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8).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8

2、发展经济,实现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是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费征收、土地使用、投融资、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有规模、有基础、有实力的拟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上市营造宽松环境;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引进更多规模大、技术新、产品附加值高、无污染或污染少的企业,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三是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向,积极做好争资立项工作,争取新上一批项目;四是重点抓好关系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县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大经济总量。

3、协税护税,控管税源强化财税征管。一是要完善协税护税网络,成立县协税护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县范围内的协税护税工作,各乡镇的协税护税办在县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的协税护税工作,形成以县、乡镇(园区)为主体的两级协税护税组织机构;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制度,主动加强与各涉税相关单位的衔接,建立沟通联系机制,针对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研究护税协税具体措施,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三是完善涉税信息交换机制,按照统一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建设涉税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部门联网,及时整理、采集、传递、交换有关涉税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涉税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

4、优化支出,保障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切实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让城乡居民分享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加快三农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涉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人畜安全饮水、农村沼气改造、农村公路等建设,积极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改善和保护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小农水建设支持力度,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充分挖掘财政潜力,统筹财力配置,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和向公共事业倾斜,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可持续实施”的原则,着重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教育文化体育事业、住房保障、环境改造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实事好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9

因为农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使得公司经营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财务危机的发生具有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同其他法人企业相比,农业上市公司经营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突出。这就需要利益相关者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监控分析,在危机发生之前对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未雨绸缪,在产生财务危机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降低风险。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财务预警理论文献综述

(一)单变量模型方面陈静(1998)发现预测能力较强的几个指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而且这些指标离会计报告公布日期越近时,误差比率越低。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定净资产报酬率、营运资本与总资产的比例、负债比率和资产周转率这4个预测指标,得出如下结论:净资产报酬率的判定模型误差最小;资产周转率的判定模型误差最大;营运资本/总资产的判定模型和负债比率的判定模型的判定误差率处于上述两者之间。

(二)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方面周首华(1996)等将现金流量这一变量引入到Z记分法模型中,构造了F分数模式,使新的财务预警模型更适合我国公司的现状。李春振(2009)选取了7个财务指标,陈艳娇(2009)以345家国有农场作为建模样本,使用21个财务比率,进行多变量费雪判别分析,最后得到影响国有农场财务状况的9个主要指标,建立了有效的针对国有农场财务危机的费雪判别模式。

(三)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方面杨保安、季海(2001)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预警系统中,发现该模型比其他预警工作判别更加有效,更符合实际。

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为企业预测财务风险、提前防范财务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大都是针对一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而没有通过比较来凸显各种财务预警模型的优势和不足。而且目前研究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多为通用型,较少深入到某一具体行业尤其是农业上市公司。将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应用到农业上市公司正是本文的一大创新之处。本文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克服了单变量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如传统的单变量模型只是选取一部分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而且对预测指标的重要性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难以确认,计算量大并且表述判别力较难,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类企业,因此其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不多,难以应用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35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中St农业上市公司10家,非St农业上市公司25家,对样本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预警模型分数值并统计其区间分布(见表1)。

由表1可知,Z分模型显示样本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较多,而F模型和F1改进模型显示绝大部分样本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经营稳健,不会发生财务危机。本文财务预警分析的指标数据均源自巨灵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统计数据和上市公司年报资料,数据可信度高。时间跨度为2003~2005年。数据处理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完成。

(二)模型构建本文选用判别率较高的变量比较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3种财务预警模型:Z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和F1改进模型,检验这些模型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效果。

(1)Z计分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总资产。Z值的实际截止点为2.675.如果Z值大于2.675那么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稳健、安全状态;如果Z值小于1.81,那么公司有很高的财务危机概率;如果Z值介于1.81和2.675之间,将是处于“灰色区域”,无法准确地判断公司的财务状况。

(2)F分数模型: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

0.0302X4+0.4961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净利润+折旧)/平均总负债;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净利润+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

F分数模型以0.0274为临界点,如果F值低于临界点,就被预测为St公司;反之,即非St公司。-0.0501

(3)F1改进模型:F1=-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0.02X6

其中:X1~X5同F分数模型,X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F1模型在F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主营业务增长率这一自变量来影响F分数,并没有对F分数的临界值有任何影响和改变,因此,F1分数模式的临界值仍为0.0274。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Z计分模型预警分析从表2中模型的误判效果来看,本文选取的样本中财务状况较好的非St公司占大多数,而Z计分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处于财务危机状态的St公司占大多数,把大部分非St公司误判成了St公司,因此Z计分模型对于我国农业板块的财务预警判别准确度不高。这很可能是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导致农业上市公司Z临界值低于美国学者edwardaltman(1968)提出的Z计分模型的原始临界值2.675和1.81。

(二)F分数模型预警分析表3结果显示,不管是对非St还是St公司,相对于Z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预测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效果明显要好得多。F分数模型结合了公司各个方面的财务指标,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综合反映,准确率比较高。但是F分数模型没有考虑到经营业绩增长因素,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年度间业绩波动较大,经营业绩包含非农业扩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而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受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大,稳定性不强。

(三)F1改进模型预警分析表4结果表明F1分数模型预测准确性较之F分数模型更准确。对于农业上市公司来说,经营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主营业务收入,所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这一指标能够很好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通过这一指标的变动,利益相关者能更好地判断公司是否面临财务风险并及时加以控制,保证公司的安全运作。而F1分数模型考虑到了这一点,因而比Z分数模型和F分数模式这两种模型更适用于中国的农业上市公司。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从表5中可以看出,与其他两个模型相比Z计分模型的检验准确率最差,说明Z计分模型并不适应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F分数模型和F1分数模型的检验准确率相对较高,而F1分数模型又优于F分数模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多地考虑使用F1分数模型。

Z计分模型侧重于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却没有考虑现金流量状况,但多数财务危机的发生与现金流量息息相关。F分数模型虽然考虑了现金流量状况,但反映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却被忽视了,所以用于构建这两种模型的财务指标存在一定片面性,在进行预测时会出现偏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1分数模型的准确性更高。公司的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公司利润的增长,而营业收入尤其是主营业务收入对利润的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F1分数模型考虑了发展能力的指标,加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这一重要指标,能比F分数模型更好地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

虽然与Z计分模型相比F分数模型和F1分数模型的检验准确率都较高,但它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原因是:第一,F分数模型和F1分数模型在测定财务结构时,使用的是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实际上,新股票在发行初期是不具有市场价值的,F分数模型和F1分数模型在计算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时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所以使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计算出来的公司价值并不准确,测定的财务结构也就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第二,F和F1分数模型中X3与X5指标虽然都考虑了现金流,但考虑的只是占现金流比例很小的折旧部分。如果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折旧实在解决不了大问题。第三,F和F1分数模型在设计时仍然将会计利润这一易被粉饰、易被高估的变量纳入了指标体系。

(二)建议根据以上结论,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在运用各种不同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风险预测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必须根据本公司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模型的判别标准进行修正,使预警模型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保证各种模型预测财务风险的准确性。

(2)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财务预警系统由公司财会部门操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实施效果。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筛选有效的会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公司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反馈,创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对策机制。

(3)政府应加大对涉农行业的扶持和优惠力度,给予农业上市公司税收和补贴优惠。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会对农业上市公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农业上市公司应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非财务指标考虑进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全面、充分地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提高财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农业财务工作总结篇10

关于2005年农经重点工作按排的通知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我县2005年的农经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重点突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4个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新职能、新任务,全面提升农经管理工作水平。具体是:一、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村集体资产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劳动成果和共有财富,受法律保护。近年来,我县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了较好的做法和经验。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保山市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X政办发[2004]104号文)精神,今年要全面推行村账、村资乡镇“双代管”。县级将进一步制定完善“双代管”监管制度,加大对各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办公室的检查力度,并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乡镇农经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和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好农经部门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的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创造性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一)全面推行村账乡(镇)“双代管”。村账乡(镇)双代管,是严格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杜绝不合理收支,控减农民负担的一种有效方式,广大农民对此寄予很大希望。农经部门要履行职责,主动迎上去,认真管理起来,确保管到位。各乡镇要在坚持村级财务的集体性质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基础上抓好村账乡(镇)“双代管”的移交工作。要在总结全县试点示范试点示范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在制度建设、流程规范、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培训上岗和电算化应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年内村财“双代管”率要达到100%。确保我县村账乡(镇)“双代管”工作达到真管、管好的目的。(二)继续完善财务公开。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文件要求,各乡农经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一要保持100%村级财务公开率;二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公开质量;三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公开的内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公开形式;四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检查和监督,经常听取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民群众对财务公开的意见,加强监督和检查。(三)认真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职能。各乡农经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职责,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重点是:结合财务公开,对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组织村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坚持和完善日常财务的定期审计。二、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耕种土地积极性高涨。今年要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充分认识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重要性,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力度。(一)继续完善经营权证颁证扫尾工作(二)按照农民意愿积极配合承包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民享有的法定权利,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承包地。(三)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目前出现的一些土地承包纠纷,实际上是没有贯彻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反映。对此,各乡镇农经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一定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重要性。进一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贯彻当前中央关于农业和粮食工作各项决策,保护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对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持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各乡镇应切实加强对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管理,切实承担起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责任。一要正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关于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一系列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原则,妥善化解矛盾,消除对立情绪,坚决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二是对农民反映强烈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要及时调处解决,不能推诿,不能久拖不决,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三是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四是县级要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建立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巩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形势。三、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事。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今年要进一步履行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督办查处,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逐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解决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配套改革,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力争在“三个确保”上有新的进展。(二)坚持“四项制度”,深入治理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要进一步做好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工作,公示内容要全面、准确、合法,公示形式要贴近群众,切实做到经常化、规范化;二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严格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三要进一步扩大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实施范围;四要继续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的有效机制。深入开展农村用水用电等涉农价格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专项治理。彻底取消中间环节乱加价和搭车收费。继续治理农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乱收费。继续清理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三)强化涉农收费监督管理,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方各部门都无权设立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切实加强对现行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公示内容的审核、监督,防止以经营服务性收费为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各乡、村要加强面向农民收费的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尤其是巧立名目变相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四)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在深入总结各地开展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等劳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村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等劳管理制度。对超出规定范围向农民筹资筹劳、统一下达筹资等劳任务、平调使用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强行以资代劳等问题,要严肃查处。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农业税附加和村级补助资金的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平调,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五)改进检查方式,加大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县乡各级要继续坚持开展农民负担检查,组织好每年2次的减轻农民负担重点抽查。各乡镇要加强对农民负担的重点监控,对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督查督办,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作用。要根据年内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农民负担信访办理的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做好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四、积极探索“三项”指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组织开展腾越镇饵丝专业协会工作。(二)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克服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积极探索新的合作组织形式。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探索适应本地的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立足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农产品流通、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解决龙头企业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出发,

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从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出发,较好地实现了小农业与大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利益。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同类农产品为纽带,以合作服务为载体,以增收增效为目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和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管理,规范运作,逐步实现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拓宽合作领域,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功能,从而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培训。五、改进农经统计抓好农业部农村经济调查户,省农村经济基点,农民负担监测点,农产品成本核算,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做好2003年度半年、年终预报年报汇总工作。 加强统计资料分析和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六、做好农经宣传工作

一是积极征订“两刊”,增强刊物的影响力和自身活力。围绕农经工作创新,抓好宣传工作,办好农经简讯。

关于2005年农经重点工作按排的通知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