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49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1

关键词:隐含语义索引;吉林省;农业知识;问答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3-2740-03

applicationofLatentSemanticindexinagriculturalKnowledgeQuestionansweringSystemofJilinprovince

XiaoYan-hua,wanGQing-lan,BiYe-li,wanFa-ren

(agriculturaleconomyandinformationServiceCenter,Jili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Changchun130124,China)

abstract:thelatentsemanticindextechnologywasappliedtosolvesomeproblemswiththeexistingfunctionandintheprofessionalprocessinagriculturalknowledgequestionansweringsystem.thistechnologycouldenhanceorreducetheinfluenceofwordsonthesemanticinthedocumentanditalsocouldmakethesemanticrelationshipsmoreclear,therebyrealizedthenaturallanguagesearchtoacertainextent.theinterferencefromidentityandpolysemanticswaseliminatedandbettersearchresultsobtained.

Keywords:latentsemanticindex;Jilinprovince;agriculturalknowledge;questionansweringsystem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社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农业必然会受到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智能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的洗礼。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经常借助各种搜索引擎进行农业信息搜索。由于搜索引擎不是为农业领域设计的,多数搜索的结果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农业知识问答系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从大量农业信息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最需要的信息是农业知识问答系统发展的困难之一。如何使现有的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提高吉林省农业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农业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隐含语义索引(LSi)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不同于关键词检索的搜索引擎解决方案,其检索结果的实际效果更接近于人的自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索结果的相关性,目前已被逐渐地应用到图书馆、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算法当中。隐含语义索引通过对原文档库的词-文档所建立的矩阵的奇异值分解计算,进而取其前k个最大的奇异值,然后用对应的奇异矢量构成一个新矩阵,用其近似地表示原来文档库的词-文档矩阵。因为新的矩阵消减了词和文档之间语义关系的模糊度,所以这种方法更有利于信息检索。

1隐含语义索引的基本原理

因为文本和词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若干篇文本和若干个词汇由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构成语义模型;使用数学的算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此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和处理,保留文本与词汇间最主要的相关性,去除其他冗余、次要的影响因素,于是得到了优化后的模型;最终构成的语义结构和原始的文本、词汇的相关结构进行比较,规模要小很多,并且还保留了其中主要的相关性,用此模型挖掘文本和词汇的隐含关系;在即将进行的检索中,用该语义结构作为基础,统计出词汇与文本间的隐含相关度[1]。

在向量空间中,每个文档都可以表示成词的向量空间矢量Di=(wi1,wi2,…,wim)(t1,t2,…,tm)t,这样每个词条也就可以表示为文档空间的矢量tj=(w1j,w2j,…,wnj)(D1,D2,…,Dn)t,词条和词条之间的相似性用向量夹角余弦来计算。

在隐含语义索引算法中,一个文档库可以被表示成一个m×n的词-文档大矩阵a。其中n表示库中的文档数,m表示库中包含的所有不同的词的个数。即矩阵a的每一行对应一个不同的词,矩阵a的每一列对应一个文档。a表示为:

a=[aij],1≤i≤m;1≤j≤n

矩阵中的元素aij是文档Dj中的特征项ti出现的频度或其权重。实际应用中,因为词与文档的数量可能会很大,词在单个文档中出现又非常有限,所以a一般是高阶的稀疏矩阵。

这时利用向量代数的相关知识证明得知,可以把矩阵a分解成三个矩阵的乘积,即:

a=UΣVt

式中,矩阵Σ表示对角线矩阵,矩阵a的奇异值是对角线上的元素。矩阵U和V的列向量都是正交归一化的。U是m×r的“左奇异值向量矩阵”;V是r×n的“右奇异值向量矩阵”,r是矩阵a的秩,并且有:

U=VtV=in(in为n阶单位矩阵)

矩阵a的分解过程[4]如图1所示。

前k个列构成a的近似矩阵ak,其秩为K。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近似分解矩阵ak:

ak=Uk×Σk×Vtk

矩阵Uk与矩阵Vk的列向量都是正交的向量。所以我们就可以用ak近似地表示原词、文档矩阵a,矩阵Uk和矩阵Vk中的行向量分别表示词和文档,在此分解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农业知识相关的文档检索或其他各种文档处理。这就是基于隐含语义索引的吉林省农业知识问答系统的基本思想。

尽管隐含语义索引是用文档中包含的词来表示文档的语义内容,但是隐含语义索引算法中文档概念的可靠性并不能完全用文档中的词来表示。因为文本中词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词和文档之间的关系,隐含语义索引则通过对原文档的向量矩阵的奇异值进行分解,取分解后的k阶近似矩阵,这样做一是消减了原词、文档矩阵中所包含的“噪声”[2],例如同义词,使词和文档之间的语义关系更加凸出;二是使得词、文档的向量空间维数大大减少,进而可以提高有关农业知识文档的检索效率。

2基于隐含语义索引的中文文本检索系统

本系统主要由抽取系统和问答系统两个模块组成。抽取系统是问答系统的后台支撑,主要是每天定时抽取大量关于农业技术的问答信息,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滤并存入数据库,最终生成索引数据库。问答系统是解决用户问题的核心,主要有问题分析、语义计算、答案生成3个模块。问题分析模块主要是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提交给语义计算模块、分词之后,经过计算权重,生成对应向量。答案生成模块主要是通过把问题向量映射到数据库中的备选问题组成的词-句子向量空间完成答案的选取。总体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基于隐含语义索引的农业技术问答系统检索的主要步骤分为5个,即:

1)词、文档向量矩阵a的建立。利用无词典分词算法,对库中的文本进行词条的切分和词频的统计,建立文档库的词、文档向量矩阵a,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3]。

2)奇异值分解。对建立的矩阵a按前面所述方法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一个矩阵Vk,矩阵Vk中的每一行对应库中的所有文档。

3)查询向量的投影。把查询向量投影到变换后得到的等价的k阶词、文档矩阵中,即为矩阵Vk中的一行向量。

4)相似性计算和度量。利用向量距离公式或向量夹角余弦公式计算相似度,根据向量间的相似性度,查找与查询结果最相似的集合,按相似度的值从大到小排列,并将相似度大于某值的文档返回[4]。

5)反复查找,直到结果满意。根据查询结果的满意程度,如果不满意则用上一次的查询结果来改修正查询,重新查找最相似的文档,这种过程可以循环进行,直到满意为止。

2.1问题分析模块

问题分析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出用户的意图。首先根据用户所提的问题(如:请问如何种植黄瓜?),去掉一些和礼貌用语有关的词,及一些语气词(如,请问、吗、吧等),分析出名词、副词、形容词等主关键词集合(如何、种植、黄瓜),同时还要进行同义词扩展,然后把分析出的关键词提交给语义计算模块。

2.2语义计算模块

语义计算模块是对问题进行权重计算,生成特征向量和进行语句相似度计算。权重计算与生成特征向量是语句相似度计算的基础[5]。语义计算模块主要是进行语句相似度计算。

2.3答案生成模块

答案生成模块根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和用户提问句式,生成答案列表和选取答案。

采取的策略:首先根据用户所提问题判断其句式。句式确定之后,从相似度大于一定阈值的答案中选取句式最吻合的5个问题的答案作为用户所提问题的答案。

试验数据为数据库中的2000个问题和其对应的答案,经过预处理生成2123×2000词-句子矩阵,对隐含语义索引技术和常用的分类技术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图3),试验结果表明,前者要明显好于后者,这是因为隐含语义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或者排除了每个类中的噪声词汇。但隐含语义索引技术目前还不能处理文本的全面语义,这样在某些应用中的表现不如常用的分类算法,因此还需要对语义算法更深入地研究。对于整体文本分类而言,隐含语义索引技术克服了传统模型中的许多不足,在应用中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小结

农业知识问答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许多信息处理的技术问题。由于农业知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往的信息检索技术很难解决信息中的同义性和多义性问题。本文通过把新型的信息检索方法――LSi引入到农业知识问答系统中,为农业知识问答系统检索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及流程。试验证明该技术表现出明显的性能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噪声数据对分类带来的负影响,提高了问答系统解答问题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戚涌,徐永红,刘凤玉.基于潜在语义标引的weB文档自动分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2):28-31.

[2]余正涛,樊孝忠,郭剑毅,等.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汉语问答系统答案提取[J].计算机学报,2006,29(10):1890-1892.

[3]周文,龚礼明,蒋岚.隐含语义检索及中文样本分析实例[J].计算机应用,2004,24(Z1):273-276.

[4]魏保子,王儒敬.隐含语义索引在农业技术问答系统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7):48-51.

[5]王春红,张敏.隐含语义索引模型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7(5):1283-1288.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2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正在倡导建设节水型社会,然而,在水资源严重紧缺的今天,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还是非常的普遍。农业水资源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的水利用率不高,节水灌溉工程也没有得到普及,加之自然降水率低,就导致了农业缺水。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节水灌溉,并不是仅仅节约灌溉用水一项,而是要充分地体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用水来源于多方面,除了天然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自然降水之外,经过技术处理后的二次用水也可以被利用到农业灌溉当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研制出来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田间节水灌溉和管道输水,喷灌、微灌,以及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一、国内外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一)国外节水灌溉现状

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地重视。虽然在这些国家中,农业面积不是很大,但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农田灌溉已经覆盖了农田总面积的60%以上,尤其是微灌面积,甚至于超过了农田面积的80%。仅从微灌面积来看,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的微灌面积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就已经超过了35%,总面积将近390万hm2,其中美国农业的微灌面积就已经达到全世界微灌总面积的30%以上,而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其微灌面积也增加到4.2倍之多。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管道输水被广泛地使用者。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农田管道输水技术的使用方面则更为超前。使用这种灌溉方法可以合理地利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根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美国采用滴灌的方法进行地下灌溉的农田面积已经超过了15万hm2,占有微灌面积的0.56%。

(二)国内节水灌溉现状

中国的农工业喷灌技术应用起步也是比较早的。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喷灌面积就已经超过了5500万hm2,占有总耕地面积的41%。进入到二十世纪末期,节水理念深入到农田灌溉管理当中,微灌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灌溉面积超过了18万hm2,在整个的节水工程建设当中,微灌面积占地超过了1.1%。而从总的灌溉面积来看,中国微灌面积仅占有0.5%左右,喷灌面积并没有增长。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渗入而迅速发展起来,使节水灌溉面积超过了有效灌溉面积的34.7%。目前来看,农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社会需求逐渐扩大,那么,对于灌溉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二、农业灌溉技术

中国农业在现阶段所使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膜下滴灌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蓄流分离式灌溉技术等。

(一)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农用水溶性的肥料充分地融入到被滤“清”的水中,形成符合比例的肥水溶液,然后,经过铺设地地膜下方的管道,通过毛管滴漏到作物的根系,使其将营养直接吸收。使用这种浸润式的灌溉方式,不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起到了改造土壤的作用。将水变成“营养液”,可以使其中的营养被庄稼直接吸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二)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其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整个过程上来看,所采取的是“浅一湿一晒”的灌溉方式。

浅,即田间的水层深度控制在浅水状态,深度局限在5~20mm,当降雨的时候,田间的水层深度会自然升高,此时的水层深度也要控制在40mm以下。

湿,主要是针对土壤而言的。即土壤中要含有90%的土壤饱和含水量,处于湿润状态,水层的深度至少要超过lomm。

晒,即为晒田,是针对土壤中的含水量而言的。与土壤含水量为比照值,当土壤中的含水量降低到60%~70%,则为重晒标准;土壤含水量降到70%~80%,则为中晒标准;土壤含水量降到80%~90%,则属于是清晒。

从种植过程上来看,插秧的时候,采用的是浅水;适水返青;分孽时要采用湿浅的灌溉方式;进入到了健苗期,则要适当地晒田,直到水稻黄熟的时候,则完全断水了。

(三)蓄流分离式灌溉技术

蓄流分离式灌溉技术是一种创新灌溉模式。水被输送到田间分离式蓄流灌水器当中,水量在自重的作用下,自流灌溉。

这种灌溉的方式节水率比较高,所依靠的是封闭式管网供水,不会出现输水渗漏的现象。另外,蓄流灌溉是水源通过导管而缓慢流动,通过自行释放的方式流入到作物根系的周围的土壤中,避免了蒸发。值得一提到是,蓄流灌水器还有自控节水的作用。对于作物的用适量,可以提前设计,并启动自控装置,当进行灌水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定额输水,起到了节水的作用。

三、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污水喷灌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人口的逐年递增,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经过技术处理后的污水,与农业用水相结合,可谓是一种开源节流的农业灌溉方式。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当中,往往还会存在着一些成分,将其直接灌溉到农田当中,其中的一些物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作物生长。使用喷灌的方法,当被净化过的污水中的一些成分就容易被微生物以及土壤所分解,然后被作物所吸收。所以,污水灌的土壤最好是砂壤土和壤质砂土。

(二)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技术,根据水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混灌、轮灌、地下咸水电渗透灌溉。

水混灌,是将不同质量的灌溉水进行混合,使其中的盐渍度降低,以提高水质。

轮灌,则是对于不同的质量的水源,采用轮换的方法进行更替灌溉。这种灌溉方式的好处,就是可以调节咸水和淡水的可利用度。

(三)空气水灌溉技术

空气水灌溉技术,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将空气中的水分收集起来,以灌溉作物。这种灌溉技术如果能够被广为使用,则对于沙漠地区以及严重取水地带的土质改良和作物生长,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空气中悬浮的水分收集到贮水池中,或者是指定的管道中。管道上面安装有喷嘴,并埋在两行之物的根部。因为白天的空气温度比较高,到了夜间气温下降,那么,进入喷嘴管里面的空气在夜间就会出现水凝结,渗入到作物的根部。

从中国目前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来看,研制出高效、可靠的节水灌溉设备,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并制定出具有长远意义的节水灌溉规划,既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也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是农业大国,一方面农业水资源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农业用水严重浪费。虽然在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节水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节水灌溉技术,与现代的高端科技实现有效结合对于节水灌溉,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雪梅.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01).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3

[关键词]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75-01

1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的核心理论认知

1.1秸秆覆盖免耕的含义

秸秆覆盖免耕是保护性耕作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观点还不完全一致。国外典型的概念是美国保护性技术信息中心(CtiC)提出以覆盖度为主要标准,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留在覆盖至少为30%为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垄作。国内学者张海林认为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

1.2秸秆覆盖研究结果

秸秆覆盖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氮,磷,由其是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具有蓄水保墒,调节地温和缓解土壤水分。温度流动,降低杂草密度,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活性的作用,对农田防护有重要意义,由于农田秸秆覆盖的综合效应,使作物产量得以显著提高。秸秆覆盖白天起到降温作用,夜晚起到保温保湿作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土壤有机库约有1500pgc,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约占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七,土壤呼吸向大气提供二氧化碳,使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环节。农业工作措施再循环中起到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免耕在内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被被人认为是减少土壤碳损失的重要环节。玉米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有利于环境改善与保护。

1.3免耕的含义

是保护性耕作中种植与肥料统一管理的特殊类型,其土壤和地表残留物受最小的扰动。秸秆覆盖免耕就是指不翻耕和少扰动土壤,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借助配套机械播种与施肥联合操作,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核心是:改田间根茬与秸秆清理或焚烧为秸秆覆盖还田;改年季多次耕作为免耕,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低碳可持续现代农业技术。

2秸秆覆盖免耕栽培的作用

3.1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覆盖免耕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肥力作用。对玉米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还田3年的有机质增加0.05%~0.09%,还田6年的有机质增加0.06%~0.1%,还田9年的有机质增加0.09%~0.12%,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相应地有所增加。多年连续秸秆覆盖免耕还可明显提高0~20cm土层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免耕可提高土壤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免耕增加了土壤的有效养分,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并使施用的化肥更多地被生物固结而保蓄在土壤之中,从而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容量与有效性,减少了土壤中游离的养分,由此减少了养分的流失,扩大了养分的再循环能力,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2.2保墒作用明显

秸秆覆盖以后在土壤表面形成了一种物理障碍,阻碍农田水分蒸发即保墒作用。秸秆覆盖处理能明显地提高土壤表层的含水量,使表层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这不仅有利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增加,而且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秸秆覆盖有利于干旱地区的抗旱播种,秸秆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干旱危害。

3玉米免耕技术的技术要点

3.1选择机具

玉米免耕播种机有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仓转式穴播机和窝眼轮式条播机,可根据经济条件和需求进行选择。实施玉米精量播种,可不用间苗,玉米种子发芽率要达到95%以上,确保玉米播种质量。

3.2增加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要与品种要求相适应,一般播量在2.5~3.5kg/hm2,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密度要达到4200~4700株/亩,大穗型品种密度要达到3200~3700株/亩,高产田适当增加。

3.3规范玉米种植行距

根据农艺和玉米机收要求,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广玉米等行距免耕播种,播种行距一般在60~70cm,以利玉米机收和提高产量。在行距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播种株距,达到不同玉米品种所要求的种植密度。

3.4正确调整机具

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调整排种(肥)器的排量和一致性,确保种植密度;调整镇压轮的上限位置,保证镇压效果;调整播种机架水平度,确保播种深度一致。

3.5适时抢墒播种,控制播种深度

在黑龙江省,玉米播期以5月1日到20日为宜。及时抢墒播种,促进玉米早发。墒情差时,可先播种后灌溉;旱作区应抢墒播种。

在墒情合适的情况下,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厘米。

3.6种肥合理施用

施肥深度一般为8~10厘米,与种子上下垂直间隔距离在5厘米以上,最好肥、种分施在不同的垂直面内。肥料以颗粒状复合种肥为好,施肥量10~20公斤/亩。为减少用工,有条件的地区,可选用缓释肥,随播种作业一次性施足。

3.7先行试播

正常作业前,要试播一个作业行程。检查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施肥深度、有无漏种漏肥现象,并检查覆土镇压情况,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随时观察秸秆堵塞缠绕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车排除和调整。机组在工作状态下不可倒退,地头转弯时应降低速度,在划好的地头线处及时起升和降落。

3.8适时喷施化学除草剂和药剂

在播种后当天或3天内喷施化学除草剂,均匀覆盖土壤地表面;选用的除草剂有乙草胺(禾耐斯)、都尔、宝收、赛克津(甲草嚓)、阿特拉津、2,4滴丁酯等。对黏虫数量大于5只/平方的地块,要添加杀虫剂,待药剂均匀混合后一次喷洒。

4研究趋势和展望

秸秆覆盖免耕是一种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抗旱低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集农业机械工程、作物栽培学、土壤学、肥料、气象、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集成的技术体系。随着国家对免耕机械的引进与技术的消化吸收,已创造出一大批秸秆覆盖免耕机械设备,但适于秸秆覆盖免耕机械的农艺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机械受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弱,而作物的反应较为强烈,若农艺技术不作相应的调整,将会制约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水平的发挥。如Blevins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早播低产,而晚期播种,免耕可以获得高产;覆盖免耕可以降低地温,减少土壤蒸发,增加作物的蒸腾耗水,提高玉米对水分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万良,刘武仁,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吉林农业科学,2007,32(5);32-34

[2]张海林,高旺盛,陈阜,等,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16-20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4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概念;意义

引言

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更加注重农产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往往会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同时,过于依赖化肥和农药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而言就有重要意义。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与推广意义

1.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不是简单的生产出绿色农产品,而是指一种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种植技术。近年来,在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使得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不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有些工业废料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污染了农田,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强调的是绿色环保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必然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现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不仅是人民群众和国家相关部门深切关注的问题,同时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保证农产品的种植培育在安全环境下进行,生产出绿色、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供人们食用,同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强调采用绿色健康的种植技术,尽可能地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有效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含量;提高农业经济性,现代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许多人而言,宁愿花更多的钱,也要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因此,超市中虽然相较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的价格更高一些,但人们仍然青睐于绿色食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绿色、健康农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与资源,虽然我国各类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枯竭的现象,再加上工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们可用的绿色、无污染的空气、水等资源越来越少。基于这种情况,大力应用与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能够起到有效保护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作用,并且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资源利用率,由此可见,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绿色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对于农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善农村经济条件[2]。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建设示范基地

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要想应用和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建设示范基地是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在创建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过程中,农户可以全面、直接地都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进行了解,通过亲身体验和参观学习,真正认识到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与重要意义,从而在今后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去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此外,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广大农户创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促使农户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让农户全面、深入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同时,也让他们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我国相关农业部门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加以研究与创新,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同时,应该加大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人才,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人力资源保障[3]。

2.2制定有效的惠民政策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该技术是陌生的,他们不了解该技术的优势,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仍然青睐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而不愿意去尝试运用新型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担心新技术的应用会降低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惠民政策,激发农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制定奖励与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户采用环境友好生产方式,激发农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效推广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种植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各地区还应该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人员的作用,要求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给予农户技术方面的支持,使农户尽快地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将该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推广[4]。

2.3与绿色种植企业合作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方面,绿色种植企业比一般农户,在种植管理、风险控制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加强与绿色种植企业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扩大绿色农业种植面积,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规范性,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5]。

2.4加强宣传力度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尚未得到广大农户的全面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技术的影响力较小,知名度不高。因此,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户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认识,不断改变传统的种植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可度,增强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为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提供群众基础。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5

关键词:大田作物;生态平衡;测土配方

近些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增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使得广大农民需要更多的大田农作物,企业需要开拓耕地,提高大田农作物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大田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应改良产量较低的土地,优化施肥技术并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基于此,对于大田作物科学施肥技术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科学施肥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近些年,国内农业经济处速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科技、农业工业发展历史。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极大丰富了国内农作物的生产经验。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区主要种植大田作物类型的农作物,具体包括玉米、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种植作业仍然有诸多环节亟待改善,为进一步提升大田作物产量与质量,研究人员应围绕施肥技术进行探究,切实提升大田农作物产量。作为人口大国,国内各地均有着十分巨大的粮食需求,这也使得各地每年都会消耗大量化肥。当前,国内的化肥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化肥消耗量也是世界首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广大群众逐渐提升生活水准要求,更青睐于有机食品。相比于普通类型的食品,使用有机肥料的食品更为绿色健康;有机肥料营养全面,肥效期长,也能促进农作物品质的提升,而且提高农作物质量。经过粗略估算,国内有机肥的年产量在20亿~25亿t左右,其中,有机肥中氮、磷、钾的含量可达到2000万t。相比于绝大多数的大田作物,冬小麦具有更长的生产期,小麦产量越高,对地力的依赖程度越大,形成产量的氮素来源中,有60%~70%靠土壤供给,小麦产量及其养分来源中,有很大程度上依靠土壤的基础肥力。更依赖化学肥料促进其提升自身的生长速度。再比如玉米是一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作物,对于钾、磷、氮元素具有较高的需求量。相比于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具有简单的生产流程,极易实现大规模量产,也有助于促进大田农作物亩产量的提升。1.2推动生态平衡发展。施肥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助于保护地区生态平衡,推动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国内各地区城镇化速度的逐步加快,城镇人口逐渐增多,这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垃圾。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集中利用、处理城市垃圾,可将其变为重要的肥料来源。与此同时,城镇及周边区域的玉米秸秆、农畜排泄物也是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将玉米秸秆、农畜排泄物搭配堆肥,能够实现有机肥料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有机肥料的特点,提高土地的有机质。为生产更多的无机肥料,企业需要开拓新的磷矿、钾矿。为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引入科学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作业进程中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的配比,降低无机肥料对于磷、氮、钾的依赖度,减少国内各地区磷矿、钾矿的开采度,促进各地区的生态平衡发展。此外,肥料配比的合理、科学也有助于提升营养元素在肥料中的含量,使得农业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结合土地情况,开展科学的施肥作业,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状况对肥料配比进行调整。1.3改善土壤环境。近些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增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使得广大群众需要更多的大田农作物,企业需要开拓耕地,提高大田农作物产量,增强土地肥沃度,提升大田农作物的营养含量。与此同时,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应改善产量较低的土地,即通过优化施肥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技术人员还应结合科学技术,对秸秆进行快速分解。依托秸秆还田产生的有机物质,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此外,技术人员还应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全方面地检查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含盐量、有害物质、水分,开展系统化的数据分析。结合土壤分析报告,调整施肥方式、施肥量,尽可能以有机肥料为核心,强化施肥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优化氮磷钾肥料的配比,严格遵循多次少量原则进行追肥作业。

2大田作物的科学施肥技术

2.1掌握大田作物的施肥规律。相比于绝大多数的大田作物,冬小麦具有更长的生产期。小麦播种前,增施腐熟有机肥,施足基肥,对土地进行耕翻,小麦返青后要根据苗情来决定施肥时间和数量。小麦灌浆期要结合一喷三防技术及时补充叶面肥。大田作物中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要充足的肥料,要根据情况及时补充锌肥,以防白化苗。2.2结合肥料效用调整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很多,不同的配比方式、不同的组成成分都具有不同功效,也会产生不同作用。基于此,技术人员应结合作物种类、土壤环境类型,选取不同的肥料进行施肥,以提升施肥效果。结合肥料的功效特点,可将肥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2.1农家肥。该种肥料材料来源主要为家畜、人的粪便,这些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能够将营养输送给农作物。由农家肥制成的有机肥具有种类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钾、磷、氮以及铁、镁、钙等微量元素。农家肥的特点在于成本低、数量大、来源广且极易获取。2.2.2化学肥料。该种肥料主要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营养元素进行处理,进而制成针对性更强的肥料,能够直接将特定的营养成分补充给农作物,例如复合肥、氮肥、磷肥等。化学肥料的特点在于成效快、养分含量高、成分单纯、针对性较强。2.2.3植物肥料.该种肥料的特点在于无污染、纯天然,将各类植物的果实剥除后,对其他部分进行处理,制成肥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肥料为秸秆。土壤环境中的营养成分在不同时间段都会出现显著变化,技术人员应结合土壤环境内的营养特点,调节施肥方法,强化施肥技术的正确性、科学性。2.3结合科技手段。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得施肥技术的科技化水平持续提升,国内部分地区甚至实现了从播种到农作物收获的全成机械化。例如,技术人员还应结合科学技术,对秸秆进行快速分解;依托秸秆还田产生的有机物质,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此外,技术人员还应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全方面地检查土壤有机质含量、含盐量、水分,开展系统化的数据分析。结合土壤分析报告,调整施肥方式、施肥量,尽可能以有机肥料为核心,强化施肥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优化氮磷钾肥料的配比,施用控释肥能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缓慢释放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农业主管单位还可通过将试点地区的施肥技术进行推广,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国内农业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当前,国内部分地区积极引入新型生物肥料,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生物肥料又称菌肥、接种剂,生物肥料不具有营养元素,其主要原理为依托微生物的活动,将具有肥料效果的制品提供给农作物。生物肥料的优点较多,不但能够将营养元素提供给农作物的土壤,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还能够对土壤开展消毒杀菌处理,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2.4测土配方法。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土壤环境进行精准测试,引入测土配方法,对农作物进行施肥。结合大田作物的生长规律与土壤环境特点,以及不同阶段农作物对各类营养成分的需求情况,强化施肥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依托测土配方法,技术人员通过对施肥技术进行改良,有助于增强耕地质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平衡,提高耕地大田作物产量,控制并降低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借助测土配方法,优化施肥作业进程中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的配比,降低无机肥料对于磷、氮、钾的依赖度,减少国内各地区磷矿、钾矿的开采度,促进各地区的生态平衡发展。肥料配比的合理、科学也有助于提升营养元素在肥料中的含量,使得农业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结合土地情况,开展科学的施肥作业,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状况对肥料配比进行调整。现阶段,国内各地区的农业主管单位、农业企业都在积极引入精准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简单而言,精准农业模式是指结合土壤产量、土壤肥力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差异,实现精准定位,开展施肥变量调节活动,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农业投入能够获得最优结果,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大田作物产量的最大化。

3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施肥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推动生态平衡发展,改善土壤环境。大田作物的科学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掌握大田作物的施肥规律,结合肥料效用调整施肥技术,结合科技手段,引入测土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文西,毛伟,陈明,等.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208-212.

[2]张翠萍,于莉波,刘春阳,等.浅谈大田作物科学合理施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0):38-39.

[3]李绪勇.浅议大田作物的施肥技术[J].农家参谋,2018,579(7):84.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呈现出了很大的进步。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脚步,我国必须进行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转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逐渐提上了日程,如何将传统的农业技术完美地融入到现代的农业技术中,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创新

1.1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

研究者通常将农业划分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不同形态。我国的原始农业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之间产生的。我国的传统农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传统农业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因地制宜,从当时的技术水平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当资本主义开始在我国萌芽时,传统的农业技术无法抵御来自工业社会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造成了我国将近300a的滞后。中华民国以后是现代农业的开始,但现代农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算起的。

1.2我国农业技术的特点

1.2.1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

耕地的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技术、资金以及劳动力,在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要以不断进步的科技为前提[1]。

1.2.2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体系起源于夏商周时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内涵的一种概括,它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1.2.3以谷物种植为主的多种经营模式

我国的传统农业以谷物种植为主,并将种植与畜牧进行了充分的结合。

1.2.4因地制宜

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农业模式的方法进行种植,从而得到最大的产量。

1.3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

1.3.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看,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是由某些农业组织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联合建立而成的。这些机构之间是互相促进、联系的关系,它们一起在为农业技术的创新工作做出努力。

1.3.2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农业技术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受到了农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如技术创新子系统相互作用性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等。

2如何完成从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

2.1对传统农业技术的传承

在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时,要区分不同地区的民族特征和地理环境,我国的传统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农业技术包含了该民族对当地社会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高度理解,因此在进行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时,应该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一次良好的传承。我国的独特国情是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提升

传统农业的存在意义不容忽视,因此,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提升是完成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根本。从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想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必须使目标消费的追求数量转化成商业生产利润的最大数值,而不能继续停留在满足人们物质消费需求的层次上。

2.3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

1964年,舒尔茨提出了传统农业改造理论。虽然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十分悠久,从客观角度来看,农业领域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来改善。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改造,就是要以农业技术的创新为核心,通过改善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步建立农业与非农业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要根据我国的农业技术现状和农村的经济情况,建立一种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从而实现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转变。我国的传统农业文明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业技术内涵。要完成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需要对传统农业技术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对传统农业技术中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部分进行改造,通过这种小幅度的技术创新,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完美地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作者:成连香吴述云杨晓晖彭杨邹前锋胡柏森单位:江西省赣县江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省赣县田村镇人民政府江西省赣县农业和粮食局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7

[关键词]无公害;绿色;苹果;技术规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天然、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果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需求愈来愈强烈,给“绿色果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入世后,为增强我国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果品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已刻不容缓,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一、“无公害、绿色”苹果的概念及生产意义

“无公害、绿色”苹果不是指绿颜色的苹果,而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等符合国家或行业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并经过检测机构检验合格,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初级农产品,并授权使用专门“无公害”、“绿色”标志的苹果。其现实意义在于:一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二是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加果品竞争力,克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和国内市场准入条件的需要,三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需要,四是在新形势下,尽快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需要。

目前,农业部已将苹果等13个树种纳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了这13种水果的无公害果品标准、生产基地环境条件和生产技术规程。发展无公害、绿色苹果时,一定要按照《无公害水果的安全要求》(GB18406.2-2001)及《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nY/t5012-2001)等标准严格进行生产。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就我国现有的苹果园管理水平,生产aa级的绿色食品苹果还有一定的难度,有待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本途径与生产技术

1.基本途径

依据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标准及生产的特异性制定以下无公害、绿色果品的基本途径:果园建立—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贮藏包装—市场营销。认真执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果品产地环境条件》(nY/t5013、2002)和《绿色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nY/t391、2000)标准,努力做到;

(1)新建“绿色”苹果园一是选择5-10km外没有煤矿、电厂、砖瓦厂等工矿企业,且远离交通干线;土壤、大气、灌溉用水经国家有关部门监测,符合生产绿色a级果品要求。二是严格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中的相关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进行衡量。大气评价参数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氟化物;土壤评价参数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及质地;水评价参数为pH值、汞、镉、铅、砷、铬、氯化物。

(2)建园前应同环保部门对果园附近的大气,灌溉水和土壤进行检测,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而且这种检测必须相隔2-3年进行一次。

(3)已经发展起来的果园应在小范围内防止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责令某些相关工厂对“三废”及时处理或逐步迁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垃圾未经处理不能作为灌溉用水和果园肥料。

2.生产技术

认真执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nY/t5012—2001)行业标准,着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紧紧把握消费趋向,继续实施优果工程,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尤其要在农业投入品上下协夫。着重建立生态果园模式和科学施肥制度,大力推行施用各种有机肥、生物肥、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肥;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有效地实行综合防治。

(1)建立生态型果园模式

推行无毒化栽培:无毒栽培是水果发展的新方向,是果树进入现代化栽培的一个标志,也是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水果栽培技术接轨的一个标志。为此,新建园要选择无病毒苗木,高接换种园要选择无病毒接穗,以充分发挥“抗性强、长势旺、产量高、品质优、省肥水、好管理”无病毒苗的优势。

(2)建立科学施肥制度

a、施足基肥:秋季采果后结合深翻扩穴,施足基肥。一般亩(亩)施有机肥3000kg以上,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营养水平。禁止施用未处理的城市垃圾,以防污染。

b、果园生物覆盖: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秋收后选用玉米秆、玉米芯、落叶、豆秸等沿树盘覆盖15cm厚,并适当压土。

c、果园生草: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给益虫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推广果园生草,主要选用豆科牧草等。

d、利用沼液喷施叶面:沼液是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的产物,据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0-1.16mg/升。还含有7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沼液中各种营养成分均为水溶性,无毒无菌,对防治果树病虫具有良好效果。可显著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果农称为“果树的液体面包,肥、药两用的增效剂”。

(3)采用综合栽培措施

a.合理进行整形修剪,冬、夏相结合,树形以小冠疏层形、纺锤形为主。

b.进行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果实套袋可减少农药对果实的污染,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可改善果实的外观,提高果实的商品性。

c.搞好病、虫情测报,充分利用天敌,实现病虫综合治理。一是充分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二是根据测报情况,达到治早、治小、治了;三是优先采用生物农药及低毒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4)“无公害、绿色”苹果的销售

采收前后,对果农的每批果品取样分析化验,检测其各项质量指标及安全指标,对合格的农户才发给“绿色”或“无公害”证书及商标使用权。果品标签上要注明相关内容,同时要大力宣传,拓展市场,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见意

1.果农对优质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意识比较淡薄,生产的自觉性不高,仍处于重数量轻质量阶段,没有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跨越。

2.普遍不重视科学施肥,有机质严重不足,长期滥施化肥,并偏施氮肥,使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受到破坏,硝酸盐类物质含量过多,同时也使果品中硝酸盐类物质含量增加,果质下降,品质变差、不耐贮藏,效益降低。

3.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低,重治轻防;重化学农药防治,轻农业,生物措施的应用;任意乱购滥喷农药,随意增加用药次数,剂量,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大量使用农药还造成果园土壤、水质污染,病虫天敌减少,果树抗药性增加,生态平衡破坏。

4.为追求高产而大量使用激素类物质,使果品的营养成分降低,品质变差,不耐贮运。

5.发展地域和新建果园缺乏从生态环保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规划操作,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垃圾中二氧化硫、氟化物、氯、汞等多种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但污染了大气、水源、土壤,而且在果品内积累,继而影响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见意:生产者要有生态环保知识和远见卓识,同时要具备科学技术管理水平,政府及科究部门要进行科学指导,有效引导生产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及其相关标准进行推广、生产和普及。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8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38—1

农业推广技术就是通过说服、培训、提供信息等非强制生产方式帮助农民改进生产技能,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自1993年开始实施之后已有近20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效,就目前来看,农业技术推广评价系统的作用对象是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相关的部门,目的是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阶段中,从而促进农民创收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的产后阶段,将重点放在农业生产的经济成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评估上面,对于农业生产产前和产中的研究较少,分析层次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系统对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利用专家经验和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相结合的方式对产前阶段进行合理评价,完善农业生产产前设计方案。

在农业产前阶段,应该做好全方位的部署工作,根据地域性特点和当年气象情况,确立好农业生产的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好客观、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根据资金和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对人力资源方面实施有效配置,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对农民做好产前的培训工作,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农民中普及防治病虫害、合理施肥等必备农业知识,在总体评价方面,利用专家自身经验和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打分,从而得出产前评价指标,给日后的农业产中和产后阶段的评价指标提供合理的参考。

其次,在产中方案的评价过程中,要综合到方案认同度、推广人员综合能力,推广过程管理的整体评价。

产中评价方案的实施是农业技术推广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生产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变化情况协助农民和生产单位安排好相关生产事宜,发现干旱、病虫害等现象是应当及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农业产中的评价涉及面相对广泛,包含对农业推广方案的认同度、推广主体的能力和推广过程中的管理三个大的指标,其中,推广方案的认同度指的是通过调查问卷确定相关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方案的接受和赞同程度,推广主体的能力指的是问卷调查对象对推广人员的职称、经验、学历的认同程度,是对推广人员业务能力的考核,推广过程中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达到农业生产成果和农业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备科学规范的良好特性。方案认同度、推广人员综合能力、推广过程管理的整体评价是农业技术推广产中评价的中组成部分,这三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通过专家实际考察来得出。

最后,在产后阶段进行评估时,不仅要考虑到农业生产成果,同时也要将农业生产给社会生态带来的整体效益纳入评估范围。

农业产后阶段的评估一直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目前,我国农业产后阶段的评估一直集中在农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农业技术推广度、技术推广率、农产品新增总产值、农业技术推广纯收益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速度五个大的方面,并将其整体归纳汇总的结果作为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的主要参考值,很少深层次的涉及到农业生产成果对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影响评估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生态效益已逐渐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产后评价的考核指标之一,专家和学者们已经开始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列入农业技术推广产后评价的范围,并开展的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使得评价指标更为深化、合理,目前,农业产后阶段的评估应该包含农产品经济效益,农业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计算比较简便,可以通过各项农产品的数据运算得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相关相对复杂,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社会效益主要包含生产力在某段时间内的发展结果,劳动者整体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生态效益的评价则主要包含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水土流失率、可再生资源更新系数等方面,涉及面比较多,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应该谨慎,再经过数据的计量之后再由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评判和打分。

参考文献

[1]曹丽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

[2]杨美玲.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9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们已经壮大了一批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但是由于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不强。所以当前我们应该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冲击。因此科技创新,也就成为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也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科技创新就是要提高广大人员的科技认识和科学素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所以加快科技创新机制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对促进企业技术的全面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保障,产品创新是载体。我市作为西北地区尚不发达的市县,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全民科技意识还不够强,科技投入长期不足,科技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是制约我们工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协助企业成立创新中心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功能作用,一是要尽快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促进企业与科技的结合。要加速培育和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开展创新服务、新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型企业、农业和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提供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二是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目前,我市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总体水平还很低,我们要从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扶持一批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要立足现实,集中力量,有所侧重,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成果。

农业技术的含义篇10

(四)

第四单元:三大产业和劳动者

一、本单元考点:

1、农业;2、工业;3、第三产业;4、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5、劳动合同制度;6、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本单元重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科教相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5、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6、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本单元难点:

1、对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的理解;2、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3、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失业问题。

四、本单元涉及的热点问题: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2、运用三大产业的有关知识,说明“十五”计划期间结构调整在优化产业结构;3、结合第三产业的地位及作用,说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4、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职工下岗问题;5、再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6、“三农”问题。

五、考点提要:比重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单元知识网络: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构成三者之间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关系

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重要特征

内容构成维护

国家主人劳动者的权劳动合

体现利和义务实现同制度

风险社会保障

考点一:农业

1、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比较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区别含义不同p.97p.97

标准不同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以国界为准

联系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Gnp-本国常住居民取自国外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取自本国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不管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成果都计算在内。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土为计算范围,只要其经济活动在本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国外净要素收入,一般是把本国或地区公民在国外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减去外国或地区公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国外要素净收入大多为正数,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为负数。)

3、农业

(1)农业的含义:……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p。98

②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表现在:……p。100

③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反之亦然。

④由此可见,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3)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为此,必须做到:

①政策:

②科技(关键):

③投入:

④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作用:……p、104-106

4、热点问题:

(1)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a、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入的根本途径。

B、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这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2)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a、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B、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的发展。

C、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D、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整个国家的安定。

(3)“三农”问题。

是什么?

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a、(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p。98)

B、(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为……p。100)

怎样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a、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科教相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B、具体措施:

一靠政策: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这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前提。(关键是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

二靠科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关键。也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只有把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三靠投入。资金、物质的投入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物质基础。

四靠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保证。

五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p。106)

①切实保护好耕地和水资源②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a、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措施③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水平④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

⑤粮食生产要优化品质,搞好转化,提高效益

①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根本保障)②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主要支撑)③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本途径)

B、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增收途径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民就业门路(根本出路)⑤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特别是搞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⑥实行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⑦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C、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解决办法①根本靠发展经济

②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考点二:工业

1、工业的含义及分类……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p。107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p。109

我国工业发展途径:积极发展我国主要的支柱产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和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栋梁,支柱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中的“主导”的比较。

比较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角度不同从我国国民经济的部门和行业划分角度来说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角度来说

表现不同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体现在控制力上

主导地位表现: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导作用表现:……p。107

我国工业的现状成绩:

问题:

(1)着重发展支柱产业

发展(2)确立市场品牌,提高工业素质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

(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加强基础工业,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考点三: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含义:……

2、第三产业的层次(分类):……

3、第三产业的地位:……

4、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5、为什么说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之,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附:三大产业的比较

比较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含义

分类

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导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作用和意义

现状基础薄弱素质不高发展滞后

出路大力加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调整提高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

关系三大产业之间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第一、二产业提供大量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燃料及各种消费资料。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不仅为第一、二产业提、供、销服务,而且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知识、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提高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又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6、热点问题:

1、“十五”期间结构调整要优化产业结构。(1)我国三大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第二产业(工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如总量不足、比重过低、服务领域狭窄、市场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差,国际化水平不高等。一、二、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

(2)对策:要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即要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考点四: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的含义:……

2、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

3、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权利的意义:

第一、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第二、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4、劳动者的义务的含义:……

5、劳动者的义务包括:……

6、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意义:……

第一、由于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有利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和提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一国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第二、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21世纪职业主体是技术性工作,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才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7、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1)职业道德的含义:……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a、……p。117第二段

B、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两者是统一的:……p。114

考点五:劳动合同制度

1、劳动合同的基本含义:……

2、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3、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

4、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5、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意义:……p。120-121

第一、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三、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障。

6、劳动合同制与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实行劳动合同制是维护劳动者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2)实行劳动合同制,用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将每个劳动者纳入了法制管理和保护的体系中,使劳动者在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

(3)一旦对方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可以据理力争,依照协议规定将自己的权利找回来。附:固定工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的区别

固定工制度劳动合同制度

用人单位没有录用职工的自用人单位真正行使录用职工的自

劳动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者在就业上无任何压力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选择通过竞争实现

就业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经济责任不发生直接联系劳动者劳动岗位的延续,也需通过竞争实现

压抑了劳动者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劳动者缺乏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积极性

造成劳动者素质不高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考点六: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十五建议”指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有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知识

概念

主体国家或政府

物质基础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

实施方式由国家立法加以保护,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制度

对象社会全体成员

主要功能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消除市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防止社会动荡

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基本原则1、既有利于生产,又保障基本生活;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劳动合同制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比较劳动合同制社会保障制度

含义

内容

原则

意义

5、热点问题:

1、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职工下岗问题。

第一、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必然出现竞争,形成优胜劣汰;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和一部分劳动者因不能适应竞争环境而下岗待业。

第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隐性失业明朗化。

第三、由于改革中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组织结构需要调整,一些职工必然要调整和转移就业岗位。

第四、多年来由于搞了许多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造成不少国有企业招了很多职工,而产品却没有市场,经营难以维持;有些国有企业由于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结果把企业搞跨了,造成停工停产,职工不得不下岗待业。

2、再就业与社会保障。

(1)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企改革的进展,关系到下岗职工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市场的培育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2)搞好下岗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国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3)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顺利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4)大力做好再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搞好下岗职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

时事材料:2002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就业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解决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六、基础训练题

1、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提高粮食价格。

(1)提高粮食价格,客观上有利于收入的提高,但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按保护价收购粮食的调价空间已很少。在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开放粮食市场的压力下,仅靠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是行不通的。

(2)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视科技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等。

2、我国为什么要重点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它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什么要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4、(论述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普通小麦积压严重,但用于生产面包的高蛋白、强筋性小麦却每年需进口1000万吨。我国入世后,许多国家小麦会进入我国市场。

材料二: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发展与农民收入情况比较。

年份197819851990199619981999

粮食产量304773791144624503535100050001

农民收入增幅20121094.33.8

注: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卖粮难的问题,粮食价格持续降低。

材料三: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二要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实行优质优价,以及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民劳务收入等措施;三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一说明我国小麦品种结构不合理,质量总体不高,入世后,我国农产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材料二说明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多,但农民增产不增收,近几年收入呈下降趋势。

粮食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是农民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

(2)材料三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措施的提出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经济结构调整体现了量在构成顺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的道理;坚持多种经营,采用多种措施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增加收入,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农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

中国入世后,因外国低价优质农产品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应对。a、要调整和完善农业经济结构,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B、要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C、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既要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又要发展多种经营,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5、(辨析题)只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1)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保障。(2)要增加农民收入,还必须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实施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减轻农民负担等。

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D)a、劳动者与管理者的平等地位体现出来的B、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体现出来的C、劳动者有权参与民主管理体现出来的D、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3、我国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D、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劳动者在本企业劳动,发生工伤事故,死伤一概由工人本人负责,企业一概不负责任”。某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订立这一条款(B)a、是有效的合同条款B、是违反劳动安全卫生和工伤保障法律的无效劳动合同,应当废除C、是违反平等自愿原则的合同,应该废除D、是违反协商一致原则的合同应当废除

5、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a)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6、我国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加快企业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与此同时,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是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