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年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34

医疗年度总结篇1

一、强化服务意识,热衷公益事业。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服务于患者,构建和协医患关系,不定期的发放住院病人意见征询卡,采用病人的合理化建议,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于答复或解决,通过调查走访,病人满意度大大增加。作为政协委员,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南岗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争取到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的资助,共同开展历时一年的免费“区妇女病普查”工作,关爱妇女健康,本着“妇女健康,普查普治把关”的原则,预计参检为5.5万人次,免费检查项目包括:1、一般妇科检查。2、乳腺检查:红外乳透仪。3、盆腔脏器检查:阴式B超检查。4、宫颈检查:数码电子阴道镜。5、阴道分泌物检查:常规化验检查。6、病理检查,费用约200元,真真正正的为的广大妇女健康带来福音。

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医院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医疗质量方面,着重抓好三级医师查房、典型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病例讨论等基本制度的落实,确保安全行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推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服务制度,病人一入院即知晓自己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配合治疗。对出院病人实行回访制度,如妇科、内科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及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在检查、用药方面,规定各科室都要严格按照病情合理实施检查,必要的检查一项不能缺,不合理的检查一项也不能查,既要保证检查质量、又要减轻病人负担。用药要贯彻有效、质优、价廉,先国产、后进口,先一线、后二线三线的原则,合理用药,切实为病人减轻负担。

三、狠抓行业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进行到底。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以实际行动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院严格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把“纠风”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真正把“纠风”工作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重点抓了在药品和医疗器械购销中收受的回扣,在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和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力争实现全程优质服务。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我院在此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成立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研究制定了《哈市第九医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打印下发到各科室。

2、加强舆论宣传,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我院在门诊大厅悬挂活动宣传条幅,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向全院职工公布了区卫生局党委设立的举报电话和区卫生局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以及省卫生厅设立的“治理商业贿赂指定银行账户”;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公布了院内举报电话;医院与各科室签订了《医疗药品购销不正之风责任状》,与各医药公司签订了《药品购销质量协议书》、《要上代表行为约束合同》;各病房均设有“严禁医药代表和器械商入内”的标志,坚决杜绝要上与医生直接接触,从而形成科较为广泛的监督制约机制。

3、加强职工学习与教育,杜绝腐蚀思想入侵。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市卫生局下发的《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坚决以科室集中组织学习和个人业余时间自学相结合;利用各种方式,有计划地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组织全院职工分两次收看了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以医药界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为内容的焦点访谈节目录像。广东省江门新惠区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平江县医院的两个典型案例,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使职工受到了震撼,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四、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医院收入。除了做好医院正常诊疗外,针对自身二级医院的定位,我与院领导班子商量,我们不能“守株待兔”,积极寻找创收之路,在全院的职工大会上积极动员,全院职工热情很高,把各项体检列为创收的基础,同时我们积极发动周边企事业单位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我们打出了“质优、价廉”的王牌,真正做到了双方

互惠的目的,由于我院的优质服务、诚信,让对方非常满意,现在已经有好多院校与机关主动要求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我院除圆满完成了区高考体检、兵检的任务外,还进行了其他各项体检为次,总收入约为元,占医院总收入的%。

展望新的一年,我院党委将牢牢把握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带领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我县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医疗年度总结篇2

努力促进合作医疗工作再上新水平

——常阴沙合管办xx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常阴沙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在市卫生局、市合管委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管理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合作医疗扩面参保为工作重点,以卫生服务站达标验收工作为主要抓手,以执行政策规定,搞好医疗补偿为工作目标,坚持原则、把握标准、严肃纪律、严格管理、积极而又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绩,重点抓了“四个到位”、严格“五项管理”,大力推进了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进程。

“四个到位”是:

一、合作医疗参保率到位,做到应保尽保。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系统工程,如何把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困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按照市合管委的统一步骤和要求,积极动员全区群众勇跃参保,在宣传发动、大造舆论氛围的前提下,做到政策要点进社区,目标任务到社区,责任包干到社区,关键措施落实到社区,通过上级鼓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参保意识大为增强。xx年市里下达我区目标任务数为1.36万人,实际参保人数为13787人,参保率达到了97%,不折不扣的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指标。

二、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到位,做到服务环境优雅舒适。三、医疗服务质量到位,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为民服务公文写作的窗口,热爱岗位、热心病人、热情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标准的最底线。为此,我们以社区医务人员服务质量为抓手,一是认真贯彻市卫生局的指示精神,在全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开展向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组织他们学习华益慰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教育社区医生牢固确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提倡“一杯水、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为内容,心贴心、尽一份孝心、送一份温馨的活动,使社区医生树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使病人有到站如到家的感觉;三是提倡微笑服务,采取上门就诊、免费义诊、健康知识辅导、病人病情信息跟踪、服务站热线电话等形式,主动关心病人病情状况。在此同时,为了及时了解民声民意,我们每半年发放一次病人问卷调查表,了解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生的满意度。经年终考核,常东、常西二个卫生服务站群众满意度达100%,常兴、常红、常北、常南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都在95%以上。

四、药品让利工作到位,做到价格优廉取信于民。

今年下半年起,我们按照市合管委的要求,药品进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并与市百禾医药公司签订长年配送合同,真正做到了进货渠道正宗,药品质量保证,药品价格优廉。并请百禾医药公司编印了常阴沙管理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基本目录,制订了全区统一的让利后药品价格,在国家指导价的基础上让利25%,使百姓直接受益,下半年起共让利金额达到7万余元,使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甜头,一方面杜绝了商业贿赂和采购过程中暗底操作不廉洁行为,另一方面体现了采购工作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今年以来,我们合管办无一例私自进药现象,从而使患者用上放心药。

医疗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门诊统筹;定额支付;测算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4)10(b)-0120-04

StudyonquotapaymentstandardofoutpatientcoordinatinginZhuhaiCity

ZHanGZouZHoUwei

ZhuhaiBranch,Beijingnorm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Zhuhai519087,China

[abstract]anotableeffectofoutpatientcoordinatinghasbeenshowedafter5yearsrunninginZhuhaifromJuly2009,especiallyinpaymentpolicy.inpracticalwork,findthatactualmedicalexpensesandhisagehasgreatrelations.So,itisnotreasonableifdonotconsideragestructure.ourstudy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geandmedicalserviceexpensesbyusingstatisticalanalysis,andgivesanewstandardofpaymentpolicyofortpatientcoordinatinginZhuhai.

[Keywords]outpatientcoordinating;Quotapayment;measure

为改进基本医疗,珠海市自2009年7月起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意在通过定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普通门诊服务和按人头付费的定额结算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更有效和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1]。珠海市从基层医疗机构中选择了46家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并建立了对这46家医疗机构的结算制度,采取按人头付费定额结算方式[2]。作为参保人普通门诊服务的提供者,在按人头定额结算制度下,如何吸引更多参保人就诊成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3]。然而,在该制度下,所有参保人都按同一标准进行结算,基层医疗机构抱怨不断,结算制度也遭到质疑。在这一背景下,制订更科学合理的结算制度,确定新的定额结算标准是当务之急[4]。

1珠海基本医保门诊统筹结算制度简介

2009年6月,珠海市颁布了《珠海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规定: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全部纳入门诊统筹的范围。《办法》同时还规定:门诊统筹实行定点医疗。珠海市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区域规划、总量控制的原则,在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镇卫生院范围内审核确定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基金按社会保险年度定额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门诊定点机构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属门诊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下称“门诊医疗服务费”),根据“总额预算、定额结算”的原则,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门诊定点机构实行按月结算,年度清算。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社保年度按门诊统筹年度筹资总额(常住异地人员的除外)的4%提取调剂金,其余部分用于门诊医疗服务费的结算。

珠海市基本医疗门诊统筹定额结算相关公式:

个人月定额结算额度=个人年度筹资标准×(1-调剂金提取比例)/12(式1);

门诊医疗服务费月结算额度=个人月定额结算额度×门诊定点机构当月选定的服务人数(式2);

门诊医疗服务费年结算额度=社保年度内门诊定点机构月费用结算额度之和(式3);

年门诊医疗服务费在年结算额度96%以内的据实清算,96%(含)以上的按年结算额度标准清算。年门诊医疗服务费超出年结算额度的,原则上不予补偿。但因服务人群年龄、疾病构成差异等特殊原因造成超支,超支费用在年结算额度1%以上的部分可按规定予以补偿。补偿金额最高不超过该门诊定点机构纳入补偿范围费用的70%。

根据以上定额结算公式和条件规定,按照个人年度筹资标准100元计算,个人月定额结算额度为8元。门诊医疗服务费月结算额度为各医疗机构每月签约人数乘以8元,年结算额为月结算额之和,在年结算额度96%以内据实清算,超出1%以上部分最高补偿70%。

自2009年7月1日珠海市实施门诊统筹政策以来,历经5年,进行了5次年度清算,每年都有部分医疗机构因各种原因超支,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为门诊统筹签约人群年龄结构不同,医疗服务费用差别较大。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确定定额支付的标准,本研究从珠海门诊统筹签约人群的年龄结构入手分析其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影响,确定各年龄段人群新的定额支付标准,从而保证各定点医疗机构竞争的公平性和提供服务的积极性。

2定额结算测算方法

门诊定额结算的关键环节是确定合理的定额标准,定额标准定的偏高,会导致医疗供给不合理的增长;定得不足,会影响医院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参保人的利益。所以在实施定额结算时,测算方法非常重要[5]。本文基于珠海门诊统筹各医疗机构往年实际发生的费用并结合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门诊统筹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确定当年的结算定额标准,其基础是医疗保险费的粗估法[6]。

根据医疗保险理论,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费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用下式表示[7]:

保险费(p)=医药补偿费+管理费+风险储备金(式4)。

在珠海市门诊统筹政策中,管理费的开支由地方财政部门负担。风险储备金即上文的风险调剂金,按照基金的一定比例――4%提取,以后可根据保险系统历年表现的风险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珠海门诊统筹结算标准中,需要测算的就是门诊医药补偿费,即上文中的医疗服务费用[8]。

珠海市从实行门诊统筹政策以来,一直都是按照每人每月8元的定额结算标准进行结算,由于各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的签约人群年龄结构分布不同,因此医疗费用的支出必然不同,例如,签约人群中老年人多的医疗机构的支出就比较多,容易超支。传统的结算方式没有考虑人群的年龄结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支付依据[9]。

3珠海市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新的定额标准测算

笔者选择门诊统筹1个年度(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的门诊统筹基金支付数据进行了分析,结合签约人群的年龄结构,制定了新的门诊统筹定额标准。

新的定额标准的制定包括: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签约人分类与各类签约人定额标准的确定以及各家医疗机构定额总费用与定额人均费用的确定[10]。

3.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1.1以2010年7月1日确定每个签约人的年龄,将相同年龄的签约人归为一个年龄组。考察该年度所有签约人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该年度共有签约人1038574人,其中年龄最小0岁,最大110岁,但其年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17~48岁,共计764129人,占总人数的74%。而90岁以上人数极少,共计1296人,只占总人数的0.12%。

图1签约人年龄分布

3.1.2对每一名签约人在该年度内的就诊情况进行汇总。所有签约人中,有就诊记录的377001人,其中,个人年度基金支付总额最高达16705元,个人年度看病总次数最高达333次。对于个人年度基金支付总额和年度看病总次数过高的数据,笔者认为是异常的,应该剔除。剔除掉个人年度基金支付额最高的0.1%的就诊数据,剔除后,个人最高的年度支付总额降为2895元。

3.1.3剔除异常签约人数据后,汇总各个年龄组所有签约人在该年度内的基金支付总额,除以各个年龄组签约人的总人数,得到各个年龄组在该年度的人均基金支付额[11]。如图2所示,人均基金支付额受签约人年龄的影响很大,3~6岁和50~87岁是人均基金支付额较高的两个区间,13~26岁是人均基金支付额较低的一个区间,而在90岁(含)以上的人均基金支付额波动剧烈,分析原因应该是由于90岁(含)以上的签约人数极少,其就诊费用受随机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因此将90岁(含)以上的签约人数归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析,此时共计将签约人分为91个年龄组。

图2人均基金支付额分布

3.1.4汇总所有46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统筹数据,得到每家医疗机构的门诊定点签约总人数和基金支付总额,如图3所示,各家医疗机构的情况有很大差异,从46家医疗机构中剔除数据异常的医疗机构,主要是费用为0或总签约人数在500人以下的医疗机构,共剔除6家医疗机构,编号分别是7、13、17、28、34和41。

a

B

a:总人数分布;B总费用分布

图346家医疗机构签约人数及基金支付分布

3.2签约人分类与各类签约人定额标准的确定

在上文对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对91个年龄组的签约人,按照各组人均基金支付额的情况进行分类,将人均基金支付额相近的年龄组签约人分为一类,并对每一类签约人计算其类人均基金支付额,将类人均基金支付额确定为各类的基本定额标准。

本研究选取了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分类。k-均值聚类算法是聚类方法中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要把n个数据对象分成k个类。首先,随意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根据数据对象与这些聚类中心距离的远近分配给最近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然后,计算每类数据对象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并根据新的聚类中心重新进行分类,此时可能有一些数据对象的类别会发生变化,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各类包含的数据对象不再发生变化为止,此时即得到所需分类。可见,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个迭代分类算法,其可使各类本身尽可能紧凑,各聚类之间尽可能分开[12]。

本研究直接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算法的计算。将91个组的签约人分为5类,并对每一类签约人计算其类人均基金支付额,将类人均基金支付额确定为各类的定额标准。结果见表1。

表1签约人按年龄分类及各类签约人定额标准

3.3各家医疗机构定额总费用与定额人均费用的确定

上文根据各类签约人的类人均基金支付额确定了各类签约人的定额标准,该定额标准来自珠海市2010年7月~2011年6月全部的门诊统筹参保人,共计1036502人,反映了各类签约人就诊费用的实际水平。因此,用各家医疗机构各类签约人人数分别乘以各类签约人的定额标准,然后求和得到各家医疗机构的定额总费用。用各家医疗机构的定额总费用除以各家医疗机构的签约总人数即得各家医疗机构的定额人均费用。为了方便实际操作的需要,还可以将各家医疗机构按照年龄结构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医疗机构确定一个定额标准,计算在各家医疗机构各类人所占比例以及各家医疗机构的定额人均费用。

本研究利用SpSS中的k-均值聚类算法将签约人年龄结构相近的各家医疗机构分成6类,分析各类医疗机构的定额人均费用情况,见表2。

根据本文测算的结果,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定额总费用较上一年度实际发生费用有所减少,原因是在制定定额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个人年度基金支付总额和年度看病总次数过高的数据进行了剔除,故最终定额总费用略低于实际总费用。另外,考虑到珠海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在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中,有52%是民营医疗机构,48%是公立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在具体操作时,本研究建议采用各类医疗机构定额人均费用较高标准执行或者以此为基础,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再适度提高标准。

4小结

本研究结果经过一年的实践测算,并根据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的意见,进行了适度调整后,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了《关于调整门诊统筹医疗费用结算定额有关问题的通知》(珠人社函[2013]54号),于2013年2月1日正式实行新的定额标准。

[参考文献]

[1]孟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评估报告[J].中国医疗保险,2013,5:35-40.

[2]张邹,张笑天.依靠制度力量推动社区首诊――珠海市社区首诊制实施情况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3,1(1):53-54.

[3]宫芳芳,孙喜琢,张欣.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2):26-28.

[4]曹凤,陈煜,欧阳静,等.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补偿方案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2):1823-1825.

[5]杜丽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总额预付支付方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23-38.

[6]陈煜,曹凤,欧阳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补偿比例测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6):414-416.

[7]刘萌,侯庆丰,韩建民.甘肃省城镇居民基本医保门诊统筹支付方式的选择[J].开发研究,2013,167(4):157-160.

[8]陈莺莺.中国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补偿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23-29.

[9]杨飞.贵阳市居民门诊统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昆明:云南大学,2013:8-17.

[10]亓晨.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方案的测算分析――基于大连市医保数据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2,(2):215-216.

[11]中国精算师协会.精算模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5-45.

医疗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付制度医院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44-02

一、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演变,不断发展更新的医疗技术手段,参保人员医疗需求的释放,医疗成本持续升高,导致了很多城市出现了医保资金收不抵支的情况。自2009年以来,国家提出“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的新医改方案后,政府对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在逐年地增加。财政决算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5年全国各级的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56400多亿元,年均增幅高达20.8%。但是或许是由于我国医保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管办不分、基本医保独家垄断的原因,有关部门并未真正地重视医保付费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导致广受诟病的总额预付现在已经遍及全国,而按病种付费却倍受冷落,按人头付费则更是无人问津,导致了最终结果只能是:虽然各级政府的医保投入在逐年增加,可是医疗的保障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高,群众看病的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大家仍然在反映“看病难”、“看病贵”。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

医保,顾名思义是对医疗的保障,它内嵌于整个医改体系,与“医改”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医保的付费方式是关乎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过去我国主要是按服务项目对医疗服务付费,以服务单元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根据医疗机构住院人次进行偿付,即:医院开具了一个治疗、检查、药品,医保逐条支付这些治疗服务项目,这属于后付制的一种方式。而后付制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大检查、大处方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医院的收入就越高,就可能使医院和医生在补偿机制不合理的条件下提供过度服务。这种方式实施多年来,控费效果不理想,医保基金支出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并引发了群众医保权益受损、新技术开展受限、医疗资源浪费严重,最关键的是导致医疗费用急速上涨,医保基金支付风险加剧,医保基金难以持续。所以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更好地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制约作用,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应该采取的办法是从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切入,让医院和医生迸发内在的控费动力。

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社会体制改革重点突破项目,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实行总额预算管理下,加快推进按病种付费方式,实现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保障参保群众较高质量的就医服务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是实行总额预算管理,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总额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基金预算和费用结算管理,综合考虑近三年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住院费用结算情况,结合年度基金收支预算安排,合理确定、分解基金总额控制指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不断提升总额控制管理水平。综合考虑风险调剂金、异地就医、门特项目、大病保险等费用以及各类支出风险因素,合理确定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年度总控指标,进一步完善总额控制政策,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规范服务,严格控制过度服务,实现由“要我控费”到“我要控费”的转变。

二是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按病种付费方式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建立合理成本约束机制、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要将总额控制与病种分值付费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效率,同时推进各医院的医疗管理服务水平上一台阶。

三是建立对医疗新技术的单独结算制度。通过建立协商谈判机制,对新技术、新项目、重点学科等医疗业务开展进行重点扶持,通过专家评审、协调谈判、成本评价等方式,按合理利润和成本方式单独给予定价的特殊病例结算方式,全面促进新技术、新项目、重点学科等医疗业务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造福百姓。

四是大力推进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按人头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医院服务的人数,约定期限向医院支付一笔固定费用,依托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统筹,门诊统筹实行按人头付费。门诊统筹资金分配按照人头、按月下达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将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率、费用控制率等纳入医保结算考核激励范围,并控制在合理水平。这种方式可以“控费”,但会诱使医院方面不去选择重症患者。

五是完善和改进门诊特定项目的结算办法。按照“定医疗机构、定诊疗范围、定费用限额”原则规范,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项目管理。门诊特定项目(病种)费用实行“定额包干,总量调控”的结算办法,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协商谈判方式根据门诊特定病种的总定额和上年度实际平均支付系数,并综合考虑当年门特评审通过率等因素进行包干结算,超支或结余部分医保与医疗机构按约定比例进行分担或奖励。

六是着力规范基本医疗保险按项目付费。按项目付费是基本医疗保险付费的重要基础。要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合理确定支付比例。对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可适当加大个人支付比例。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快实施医疗费用监控和数据挖掘系统建设,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建立收费清单定期抽查制度,重点加强对急危重症、使用高值药品和特殊医用材料的医疗费用的审核,防止过度检查治疗,防止医疗机构分解收费、乱收费。协同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机制建立,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

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

实行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可以带来四个方面的利好:一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二是鼓励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诊疗水平;三是改变医院激励因素,提高医疗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促使医院走集约化道路;四是提高病案管理质量,促进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由此可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有效举措,对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云.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与公立医院体制机制适配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3-31

[2]李维玉,林显强,陈芳.我国现行医保制度中供方支付方式改革探讨.经济师,2016(8)

[3]胡爱保,王满红,李素琴.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53-254

[4]黄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机制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5]徐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改革研究.苏州大学,2015

医疗年度总结篇5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状况分析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60-02

一、公立医院经济状况分析

国务院于2010年2月了《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做了具体要求,提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将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偿作为公立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收入造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来解决。为了推进补偿机制的改革进程,本文针对公立医院补偿的现有实际情况及经济运转的现状,对某公立医院2010年至2011年的收入、支出、收支结余等财务指标及临床医技科室的有关成本核算指标进行分析,目的是从财务核算指标与成本核算指标两方面入手,深入细致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奠定基础。

(一)某公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表1-表4)

表1分析:医院总收入2011年比2010年增幅14.6%,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增幅34%,医疗收入增幅14%,药品收入增幅9%,其他收入增幅41.3%,总收入构成中业务收入2011年比2010年增幅12%,而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2010年88%下降到2011年87%,下降了1%。业务收入构成中,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合计占业务收入从2010年99.2%下降至98.9%,这主要是因为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增幅低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幅度所致。其他收入虽然在2011年增幅41.3%,但他占业务收入比例较低,所以其他收入增幅比例再大,也不会影响整个收入结构。医疗收入在增加,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在下降,说明医院管理者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抗生素药品的使用,开展临床路径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使医院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表2分析:业务总支出2011年比2010年增幅13.2%,比业务总收入增幅比例高1.2%,医疗支出2011年比2010年增幅17.6%,比医疗收入增幅比例高3.6%,药品支出2011年比2010年增幅8.7%,比药品收入增幅比例低0.3%,其他支出2011年比2010年降低9.9%。从纵向分析,业务总支出高于业务总收入增幅比例,但从横向分析,药品收支增幅比例基本持平,医疗支出增幅比例比医疗收入增幅比例高,医疗收支结余出现亏损,尽管药品支出、其他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两项成本得到控制,但也扭转不了医院亏损境况。

表3分析:医院经费自给率2010年96.7%下降到2011年95.8%,下降了0.9%,医疗收入占医疗支出由2010年的91%下降到88.6%,下降了2.4%,药品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增幅10.2%,药品结余占医疗支出由2010年的7.6%到2011年的7.1%,下降了0.5%,财政补助收入占医疗支出由2010年的20.8%到2011年的23.7%,增幅比例为2.9%,由于医疗支出增幅比例过大,致使经费自给率呈现下降趋势。

财政补助收入占业务支出由2010年的12%到2011年的14.2%,增幅比例为2.2%,医疗收入占业务支出由2010年52.4%到2011年53%,增幅比例为0.6%,其他收入占业务支出由2010年的0.8%到2011年的1%,增幅比例为0.2%,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三项收入合计占业务支出比例2011年增幅了3%。而从药品收支结余增幅比例来看,它是在医院自有资金活动中,用于弥补医院亏损的主要来源。

根据相关数据(表略)分析:业务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亏损增加,增幅比例为44.7%,医疗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亏损增幅比例为50%,业务收支结余率2011年比2010年负增长比例为1%,医疗收支结余率2011年比2010年负增长增幅比例为3%,医疗收支结余占业务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增长比例为5.5%,药品收支结余率2011年比2010年增幅比例为0.1%,药品收支结余占业务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下降比例为31.8%,其他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亏损减少492万元,其他收支结余率2011年比2010年下降比例为148.9%,其他收支结余占业务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降低比例为37.3%。在业务收支结余结构中,医疗收支结余亏损比例增加、其他收支结余亏损有下降趋势。业务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亏损增加了1098万元,财政补助收入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3050万元,财政补助结余2011年比2010年增加2673万元,药品收支结余2011年比2010年增加336万元,药品收支结余增幅并不能弥补业务收支结余的亏损增幅,只有财政补助到位,才有可能使医院经济业务正常运转。

表4分析:医院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011年比2010年增幅比例为4.8%,病床使用率2011年比2010年增幅比例为2.4%,平均住院日2011年比2010年减少1.21天,出院人数2011年比2010年增幅比例为13.8%,增加4086人次,平均每月增加341人次,出院者人均费用2011年比2010年减少259元,下降比例为1.6%,住院总收入2011年比2010年增幅比例为11.8%,增加额为5510万元,均次住院床日费2011年比2010年增加70元,增幅比例为6.6%,病床周转次数2011年比2010年增加2.7次,这就说明医院通过缩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使用率,加快病床周转次数,来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焦点问题。

(二)某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报表分析(表5-表7)

表5分析:临床科室收入结构中,检查费、治疗费占临床科室总收入2011年比2010年均增幅了1%,而检查费占临床科室总收入比例2010年、2011年均高于治疗费所占比例5%,这说明劳务技术服务费偏低,临床科室医生一方面靠大型设备检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另一方面多开检查单子来平衡医疗收支不合理结构,降低药品比例。医技科室收入结构中,治疗费占医技科室总收入比例2011年比2010年增幅比例为1%,反映了卫生材料、试剂成本价格在涨幅,加成后的材料试剂收入在增加,而检查费占医技科室总收入比例2011年比2010年未增幅,说明了临床科室医生没有过度开单检查,没有擅自提高检查收费价格,在医技科室总收入结构比例未变。从临床医技科室总收入结构中可以看出,检查费、治疗费收入合计总额由2010年58%上升到2011年的60%,医院业务收入增加取决于临床医技科室检查治疗收入的多少,是医院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检查治疗收费定价决定了医院收入的高低,亏损额度的大小。

表6分析:临床科室总成本结构中,变动成本占临床科室总成本由2010年67%上升到2011年69%,卫生材料占临床科室总成本由2010年的40%上升到41%,工资占临床科室总成本2010年的21%上升到23%,三项成本总计上升了5%;医技科室总成本结构中,变动成本占医技科室总成本由2010年66%上升到2011年的67%,卫生材料占医技科室总成本由2010年的58%上升到60%,工资占医技科室总成本由2010年的7%上升到8%,三项成本总计上升了4%。临床医技科室支出结构总表中,变动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最高,占到总成本的2/3,卫生材料成本所占比例偏大,工资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偏低,这就需要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控制消耗支出成本,改变支出不合理结构。

表7分析:临床医技科室实发奖金占医疗收入由2010年的9%上升到2011年的14%,与医疗收入同期增长幅度持平;其中,临床科室实发奖金占医疗收入比例由2010年的7%上升到11%,医技科室实发奖金占医疗收入比例由2010年2%上升到3%,临床科室实发奖金增幅大于医技科室的增幅度,医院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医师劳务技术服务的价值,大幅提高临床医师的劳务报酬,这也就加大了医疗业务成本,增加了医疗收支结余亏损的份额。

二、结论

1.从以上7个报表的分析计算,可以看出医院医疗服务定价不尽合理,人员劳动力价值未能得到体现,服务价格与成本不相一致,导致医疗服务收不抵支;医院医疗收支结余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亏损额度也在增加,这就需要政府补偿及时到位,来保证医院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政府补偿机制的完善要建立在成本核算、绩效考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医院进行补偿。

2.加强卫生消耗材料价格的管理,改变使用万元以上的卫生材料带来的医院亏损现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政府从宏观管理角度上,多方位进行监管,把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建立起来。

3.政府补偿要对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进行全面考核,准确计算反映亏损的形成及弥补情况,把业务收支结余纳入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中,对业务收支结余进行绩效评价,与管理业绩挂钩,做到奖惩到位,尽量控制医院的亏损额度,及时找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大监管力度,使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科学合理,补偿机制与业务量、服务质量、医疗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有机结合,真正起到政府监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洪兰.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天津市三级医院影响的预测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2012(5)

2.洛达,徐霁,秦娟.天津市公立医院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0(6)

医疗年度总结篇6

总额控制基本原则是:一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二坚持年中考核、激励约束、风险共担。建立合理适度的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超预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基金合理分担。

总额预算是国际上非常成熟的付费方式。总额预算的环境门槛较低,宏观控制力强,可以较好改善微观管理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是全省aaa级医保定点肿瘤专科医院,从2013年实施医保总额付费控制以来,我院医保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将我们医院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之下的医院医保管理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额付费后我院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1、我院的资金运行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总额预算优化了结算方式,采取按月结算和年终清算相结合的方式,将总额控制指标按月分解,每月30日前,中区直医保每月按定额、南市医保中心按上月参保人员实际发生费用的90%拨付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切实做到结算及时,以缓解我院的资金运行压力,为我院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供资金支持。

2、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逐步下降

2012中区直医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10.25%,实施总额控制后,2013年中区直医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9.36%,2014年中区直医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2.29%。

2012南宁市医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28.75%,实施总额控制后,2013年南宁市医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18.49%,2014年南宁市医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2.39%。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医疗费用的增长趋于合理,过快增长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统筹基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3、我院的控费意识逐渐增强

实施总额控制后,我院积极实现了由要我控费到我要控费的转变,逐步建立健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管理机制。我院医保部门根据中区直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指标和要求,对医疗费用进行动态监控,每月进行动态分析,指导临床使用进度,同时又保证了医疗工作的有序、高质推进。每月出版医保专栏。经努力,2014年度区直医保职工付费指标累计使用38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7万元,指标使用余额39万元。指标使用控制优秀,使用率为98.98%。2014年度南宁市医保付费指标累计使用703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1万元,指标使用余额276万。指标使用控制优秀,使用率为96.23%。

4、参保人员住院个人负担明显减轻

既往使用医保目录外药品及诊疗项目的做法得到有效控制,医保目录内药品及诊疗项目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职工个人支付费用更趋合理,报销比例稳步提高。截至到2015年上半年,我院与中区直医保、南宁市医保的系统全部完成了动态库的对接,实现了实时结账出院,参保人员不用再垫付30%的预付金,可享受直接结账出院。

二、在实行总额付费制度后,我们的医保管理也面临的挑战

医疗保险中心的结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但也存在某些定额标准过低,超过定额部分费用往往需要医院承担的问题。某些情况下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因为这些新技术方法的开展可能会导致费用的增加,而医院必须考虑在为患者治好病的同时不能超出定额标准,从而给医院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医院要发展,必须在保证符合医保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增加医院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临床医师逐年增加,新近医师对医保政策理解不到位,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三、对以上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医院医保管理部门采取的对策

1、极转变医院管理经营理念

积极探索与医保总额付费制度相适应的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网络管理,协调医疗诊疗工作,用药、结算等关键环节,制作医保保健科简报,定期总结参保人员门诊就诊人数、住院人数、门诊次均医疗费用、住院次均统筹费用、病人满意率、日常监督检查情况等指标,加强对医院各临床医技部门服务质量和业务数量考核,及时发现、反馈、监督不合理、违反医保管理的医疗行为,努力提高医疗保险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2、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

通过定期举办医保相关知识、政策的培训学习班,编制各种医保政策手册、医保宣传栏等形式向全院职工宣传医保政策及规定,从而使医院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依照医保政策规定进行本职工作。

3、强化医保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健全医保管理制度

加大医务、财务、药剂等多个涉及医保工作部门的医保工作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对这些部门的监督及审核力度,促使医院各个相关部门重视医保管理工作,使其相互协调,避免医院内出现多收费、漏收费及乱收费现象。加强监管医保目录以外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的使用,检查确定这些项目使用后是否与患者签订了协议。

4、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联系,减少不合理医保拒付

医疗年度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840.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05-02

通过对唐山市2004年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参保职工个人负担的因素有多方面,可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比例,以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1参保职工医疗消费情况

1.1门诊患者负担情况

2004年唐山市医疗保险参保职工门诊就医购药个人负担率为9%,个人负担最高的县(市)区为迁安市,负担率为23%,最低的是滦县,为0.55%。2004年市本级参保职工门诊个人负担率为13%。

1.2门诊特殊疾病患者个人负担情况

市本级门诊特殊疾病患者个人负担率为18%,负担最高的是丰润区37%,由于门诊特殊病属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医疗消费高、医疗费用可控程度低、道德风险高的特点,在政策制定上较为宽松,药品不再分甲、乙类,超过起付标准部分直接报销80%,因此总体个人负担水平明显低于住院患者,尤其在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排异)、癌症、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几种疾病上,个人负担在15%左右,低于个人总负担比率。从病种发病率来看,23种慢性病中,冠心病、高血压以6‰的发病率高居榜首,脑血管病、糖尿病以5.6‰、5‰次之,中晚期癌症以2.2‰的发病率紧随其后。

1.3住院患者负担情况

唐山市参保职工住院患者个人负担率为24%,个人负担最高的县(市)区为古冶区,负担率为35%,最低的是路北区,为20%。2004年市本级参保职工住院患者个人负担率为26%。调查分析:

1.3.1次均住院费用年均上涨3.3%2004年唐山市参保职工每一出院人次平均住院医疗费为5049元。市本级次均住院费用几年来呈波浪起伏状,2004年为5881元,4年间年均增长3.3%,较2001年绝对增长9.5%。县区中以唐海县最高,次均住院费用为7552元,其他比较高的县区有路南区6985元,遵化市6642元,比较低的县区有玉田2922元,迁西3093元。由于县区医院全部为二级甲等以下医院,次均住院医疗费应低于市本级二级医院水平4805元。路南、路北、丰南、丰润区把市区三级医院也定为本地定点医院,因而提高了住院医疗费水平。

1.3.2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幅下降2004年唐山市参保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53.4%,其中三级医院为52.3%,二级医院为52.7%,一级医院为63.7%。市本级参保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47%,较2003年的51.5%下降4.5%,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幅下降,基本在50%以下,说明住院医疗总费用中医疗技术成分得到明显体现,以药养医现象有所遏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调低政府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使药价整体水平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医保经办部门加大稽查力度,严格管理,降低乙类药品自付比例的结果。

1.3.3参保职工自费药负担率大幅下降按照河北省卫生厅要求,自费药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要控制在8%~15%左右,2004年市本级参保职工自费药负担率为3.4%,较2003年的7.2%下降3.8%,说明尽量使用《药品目录》内药品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用药管理逐步规范。

1.3.4参保职工平均住院日数下降2004年唐山市参保人员累计住院床日1013773d,平均住院日15.6d。市本级累计住院床日数481435d,平均住院日数18d,较2003年22.5d略有下降,整体上历年均呈下降趋势。

1.4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体状况

唐山市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为21%,市本级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23.8%。调查分析:

1.4.1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市本级2001年个人负担总平均比例为33%,2002年为25.5%,2003年为24.4%,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乙类药品自付比例由20%降低到10%再降到5%;扩大了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8类18种增加到13类29种);药品目录扩大等等。

1.4.2人均医疗费增长过快①全市情况:2004年全年人均医疗费819元,其中: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561元,退休职工人均医疗费1310元,为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的2.3倍。②市本级情况:2004年市本级全年人均医疗费934元,其中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616元,退休职工人均医疗费1380元,为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的2.2倍。人均医疗费4年平均增长19.5%,绝对增长70.7%,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却只增长了6.13%。

2影响参保职工个人负担状况的因素

由于医疗消费市场具有很强的供方垄断性,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即医疗机构与病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医疗消费实质上是一种被动消费,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消费,是极易滋生道德风险的温床。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忽视患者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未能理顺和“以药养医”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多开药、用贵药、乱检查、重复检查现象仍比较突出,为住院患者提供过度医疗服务以获得较多的医保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保基金的流失。

2.1按服务项目付费引发医疗过度供给

费用结算是医保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定额结算、总额预付、按项目结算三种。唐山市采取的是按项目付费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不仅容易诱导医院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而且还需要对大量的服务项目和收费账单进行审核,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其弊端日渐显现。

2.2药品费用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现象依然严重

2004年参保职工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虽然较上年大幅下降,但仍然占住院总费用的50%左右,居高不下,药品费用的高比例严重地冲击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性,增加了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2.3医患双方道德风险引发医保基金流失的黑洞

由于医改涉及到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及医疗机构等方面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机制还处在初始阶段,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情况和新矛盾,而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领域发生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大、最难以有效地规避,主要表现为:一是医嘱外记账,二是治疗与病情不符,三是乱记费、多记费,四是以药易药变通记账,把自费项目变通为统筹基金支付项目,如有的医院把住院床位费分解记账。

2.4制度因素使个人负担率难以再降

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乙类药品要先自负5%,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要先自负20%,然后在职职工再自负15%,退休职工再自负12%。这样算下来,参保职工最终个人要负担32%或29.6%,而像一次性医用材料、体内置放的材料、Ct、mRi等特检特治在住院患者尤其是大病患者的费用中要占相当的比例。外地转院、异地安置、急诊在非定点医院住院参保职工住院费用要先自负医保范围内费用的20%,个人负担明显加重,一般在50%左右,高出普通住院患者一半以上。部分县区没有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或实行了但筹资比例过低,也影响了个人医疗保险待遇,因此制度因素使个人负担率难以再降。

3降低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措施

3.1优化结算办法,发挥核算机制

建立“按服务项目付费、病种定额、按实结算”等多种结算办法并举的复合结算机制,实行立体化的费用结算,充分发挥结算办法的杠杆作用,做到因医院而宜、因病种而宜、因管理而宜、因服务而宜,进一步融合医保关系,解决医、患、保三方面的矛盾,使医疗管理更加理性化、服务化,从源头上遏制不合理费用的流失。

3.2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和“两定点”信誉等级制度,即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政策、费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打分,按照不同类别的定点机构、定点药店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情况,确定a、B、C信誉等级,给予相应政策,采取不同管理办法,畅通医疗保险定点进出渠道,保证医保定点准入和退出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两定点”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3.3强化指标控制,建立医保费用预警预报监控制度

强化指标控制就是建立一系列质量与费用控制指标体系,质量指标包括大型设备诊断阳性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手术伤口一级愈合率、患者平均住院日数、术前占用病床日数、门诊抢救成功率等。费用指标主要包括“三率”指标及辅助考核指标,“三率”指标即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的三项指标: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自费药负担率。辅助考核指标包括参保职工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次均门诊费用、手术患者人次数、特检特治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人均住院费年增长率等等。

预警预报监控制度就是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参保人员发生的住院、单病种、门诊特殊病费用及违规项目、医疗消费等指标进行重点监控,并采取文字通报、上网等形式定期公布。对各项指标增长较快,问题较多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向主管领导发出《预警告知书》的形式,促使定点医疗机构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管理。

3.4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三改并举”

药品价格管理改革应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尽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医药竞争体系和规则,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双向转诊”制度,使门诊病人大量地向社区分流,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保险病人出入院标准,把康复治疗和护理由大医院向社区转移,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建立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防止过度利用和滥用新技术。

理顺服务价格,在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降低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的基础上,合理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建立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通过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促进医生因病施治,合理用药,遏制滥开药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患者对不同药店的选择,促进医院药房、社会药店的竞争,使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其次要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内部管理,减员增效,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医疗年度总结篇8

一、百色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之初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统一政策有难度

由于贫困地区的县(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支付能力有强有弱。在县级统筹时期,百色市各县(区)自定政策,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但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都不规范,有的县未执行文件规定的缴费比例,或是对企业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不同的缴费比例,即企业单位参保时按文件规定的缴费比例缴费,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却由财政部门代缴费,财政部门根据财力划一个数额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并没有按缴费比例计算,往往存在少缴现象。缴费基数也未认真核对,个别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缴费基数仅为基本工资,且几年都不变动,存在人为降低缴费基数等情况。据统计,有些县文件规定用人单位缴费率是6%,而财政实际拨款仅为3%-4%之间,财政欠缴医疗保险费严重。根据市级统筹测算,百色市拟统一按“6+2”缴费,但部分县财政认为单位缴费率6%过高,增加财政负担,还担心这笔钱交到市里,自己“吃亏”。这既是困难,也是阻力,但是,政策的统一是实施市级统筹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统一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投入,财政支持度不高

原来已建立有信息系统的县,担心系统要升级改造,财政又要投入费用,增加财政负担,甚至坚持要使用原来的系统。未建立信息系统的县,认为地方财政困难,建立系统财政将要投入更大的财力,增加财政支出。因此,各县(区)财政部门普遍对市级统筹持观望和消极态度。

(三)费用管理意识减弱,对基金管理不利

市级统筹前,县级经办机构出现“重经办轻监管”的做法,削弱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费用管理意识减弱。甚至存在上交多少资金就要申请回拨多少资金的想法,担心自己“吃亏”。县级医疗机构也担心实行市级统筹后,市里就医不算异地了,参保人就医选择范围大,县级医疗机构业务量会减少,影响医院的业务收入。因此,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联合想方设法从市级申请回拨更多资金,以缓解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减少问题。市本级也有部分同志担心市级统筹后,增加工作量,管理难度加大,基金风险系数增大。

二、百色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的措施和做法

(一)广泛宣传,确保市级统筹做到“五统一”

在政策制定和征求意见阶段,百色市加大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的宣传,甚至到领导层中进行宣讲,使各级政府领导明白提高统筹层次才能提高保障待遇,让社会各界知晓市级统筹的重要意义。在制定政策过程中,百色市不仅加大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加强与各县(区)政府领导、财政部门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明确参保缴费的权利和义务,消除参保缴费会“吃亏”的错误想法。经过多方努力,最初有阻力的县领导表态“财政再困难,也不能拖欠职工的医疗保险费,不能降低职工应得到的待遇”,顺利解决了统一缴费比例的问题,缴费基数、基金划拨和管理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由于宣传到位,2011年1月,百色市如期启动实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制度,并在政策和业务经办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基数和费率标准、统一待遇支付标准和费用结算办法、统一基金财务账户管理、统一经办规程和信息系统”。

(二)积极筹集资金,统一建设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卡通”

百色市本级利用市级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归集到市里统一管理之机,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招标方式,把全市医疗保险基金归集到3家银行开设账户,由开户银行出资建设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既减轻财政负担,又高标准地按“金保工程”建设了数据大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解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部分办公设备陈旧的问题。3年来,3家银行共同出资2600万元,用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统一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开发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且数据中心设在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全市5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实时联网,向参保人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全面实现“一卡通”。

(三)探索实行“统收统支+超支分担”基金监管机制,提高费用管理意识

市级统筹实施后,基金实行“先收再拨”制度,即各县(区)先上划原账户内所有资金,在市级设立各项基金财政专户和收支户,各县(区)仅保留收支户,撤销原财政专户。再由市里根据预算,下拨各县(区)2个月的周转金,用于支付本县(区)即时发生的医疗费用,各县(区)所支出的费用要建立流水账,按月向市级申请回拨资金,并附清单。在管理基金上,既执行“统收统支”,又在后台建立“分账管理”,强化各县(区)的费用管理意识,建立超支分担机制。年末结算时,当年出现收不抵支的,结合征缴任务、付费总额指标和实际支出等情况,先从各县(区)结余资金中调剂,无法调剂或调剂不足的,由市级调剂。对调剂后的超支部分,经与定点医疗机构谈判协商,由医疗机构按比例分担一部分费用,原则上不增加各级财政的负担,严格执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原则,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四)全面实施付费总额控制指标,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虽然市级统筹之初,费用结算办法明确“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弹性结算、超额分担、结余补贴”的基金结算总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基金的“总量控制”仅在年终结算时,商谈各医院的弹性补助比例时作为参考而已,并没有对各医院下达总量控制指标。2011年实施市级统筹的第一年,全市统筹基金当期仍有结余1000多万元,但是2012年统筹基金当期超支8000多万元。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基金超支的主要原因:一是按医改政策要求,大幅度提高参保人员待遇;二是起付线过低,没有约束参保人的住院行为;三是各医院的总量控制指标不明确,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恰在这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百色市根据文件精神,在调整起付标准等政策的基础上,把付费总额控制指标列入2013年服务协议内容,并根据前3年的数据测算,下达每个医疗机构统筹基金付费总额指标,辅以“按服务单元付费+万元以上病例补偿+弹性结算”的复合付费方式。实践证明,实行付费总额控制对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百色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效果与思考

(一)规范参保登记和缴费基数,确保基金应收尽收

县级统筹时,由于政策由县里制定,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费缴纳由县财政部门决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费都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财政困难的县经常拖欠医疗保险费,财政宽裕的县也拨付不足,经办机构又不能停止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形成企业足额缴费、财政长期欠费的“机关吃企业”现象。市级统筹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费纳入部门预算,所有单位必须按时向经办机构申报缴费,且实行计算机联网系统自动控费,最长3个月不申报缴费的,一律由计算机自动冻结社保卡,暂停该单位所有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直到足额补缴费为止。同时,狠抓参保扩面和基金征缴,既做到制度全覆盖,又规范参保登记和缴费基数的稽核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缴费基数的统计口径,全市统一规定最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加强缴费基数的稽核力度,确保基金应收尽收。据统计,2013年全市征缴职工医疗保险基金5.7亿元,比市级统筹前的2010年增长了147.8%。

(二)建立联网互通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卡通”,解决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问题

市级统筹前,有少数县因财力不足,仍采用手工操作。部分县建立了简易的信息系统,发放磁条医疗保险卡,本县内可以刷卡记账,但也无法解决到市级医疗机构就医结算问题。市级统筹后,按照“数据向上集中,业务向下延伸”的工作思路,统一启用金保工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在自治区人社厅信息中心,实现“数据大集中”,并向参保人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全市500多个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及市、县(区)经办机构实现实时联网,并与自治区级驻南宁市的4家三级医疗机构联网,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互通,参保人可以在任何一个定点机构持卡就医结算,方便快捷,真正实现“一卡通”,解决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问题,受到参保人的普遍称赞。

(三)医疗保险待遇大幅度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实行市级统筹后,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大大提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参保人获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待遇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一高一低”,即住院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最高4万元提高到10万元(大额医疗费统筹还有最高限额为20万元的保障,即一个参保年度内,参保人医疗保险待遇提高到30万元),个人自付比例从最高自付30%降到15%左右。据统计,2011年是实施市级统筹的第一年,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比2010年增长了82.5%,2012年比2011年增长36.4%。基金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既提高参保人的医疗保障待遇,又消化历年的结余资金。为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百色市从2013年起实施付费总额控制,合理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2013年统筹基金支出比2012年仅增长13.1%。至2013年底,全市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亿元,基金趋于较安全阶段。由于实施市级统筹管理,县级无需担心基金出风险,全市参保人都可以享受一样的待遇,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

(四)基金收支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首先,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在征收上,由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征收,从缴费申报至具体征缴,实行全程跟踪监控和分析,并加强实地稽核工作。其次,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力度。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从2013年起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指标,年初由市级对全市2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下达了付费总额控制和定额结算指标,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由各县(区)下达相应指标,并签订医疗服务协议。3年来,结合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和年度考核等办法,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各定点医疗机构认真履行服务协议,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开支。但是,在基金管理上,是完全“统收统支”还是“调剂金”模式,尚在探索之中。百色市采取“统一征收+分账管理+超支分担”办法,即基金统一征收,账目分级分账管理,年末超支分担。根据基金征缴任务和支出预算方案,对当年基金超支的县,先调剂、再分担,调剂部分主要从历年结余资金,分担部分主要由统筹基金与医疗机构负责,原则上不增加财政负担。“统收统支”固然是好办法,但在监管技术和政策尚未完善的地区,执行起来仍有难度。采取“分账管理”和“分担机制”办法,意在树立费用意识和基金管理意识,防止“地方保护”和合谋套取基金,不仅加强县级经办机构职责,也明确医疗机构的“费用共担”意识,引导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建文,统收统支式市级统筹的山西实践[J].中国医疗保险,2014(4):34-36

医疗年度总结篇9

2018年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理念,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着力改善医院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划服务行为,改进医德医风,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将上半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不断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总结和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补充完善了我院的一些制度和实施方案,如: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对关键性医疗制度强化了环节管理,使医院各项制度的落实正在向规范化方面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             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1、    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增强法律意识。

2、    完善医院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疗缺陷,因此应加强医疗缺陷的管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医疗意外的发生,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每周一次总结会议,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讲述如何防范纠纷,改善医患关系,今年上半年我院无一例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

3、    加强病例管理,严格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医疗文书质量监督检查,有效降低了病例缺陷例,要求病例每天及时打印,住院医士级上级医师及时签名;并强调医务人员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完整的填写在病例中。

4、    持续改进,完善制度建设;医院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定期不定期深入科室,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了解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时解决科室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议,分析并总结病案质量及医疗质量问题,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医生质量。

三、            强化基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年初制定的三基培训计划,强化医务人员的“三基”学习,同时侧重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与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半年全院“三基”培训两次。

四、            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1-6月,门诊量4802人次,出入院病人数为153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入出院诊断符合率100%。

主要存在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院医疗质量管理较前改善,但工作中仍存在

不足,主要是:1、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医务人员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抗菌素使用不规范;

下半年工作重点

医疗年度总结篇10

为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活动,我部于2009年4月17日-26日组织专家对16个省、直辖市百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具体名单见附件)。现将督导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督导内容和对象

根据各地上报的活动总结及近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针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和环节,我部组织专家反复修订完成了《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表》,内容涵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急诊、麻醉、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血液安全等7个方面,共222个标准明确的检查项目。

本次督导是近年来我部第一次针对医疗安全的专项检查,并首次将县级医院纳入实地检查范围,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直辖市的省级三级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和县医院,共48家;血液安全主要抽查采供血能力相对较弱的边远地区医疗机构血库(输血科),共62家。督导组还收集了被检查医院20*年有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总结材料及部分县医院日常运行的统计数据。

二、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由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带队,从全国抽调44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8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个省(市)的督导。每个督导组由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麻醉及iCU、血液净化、血液安全5个方面专家组成,其中湖北、湖南增加医用氧舱专家,甘肃、青海增加病理专家。督导采取听取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模拟操作、临时夜查等多种方式,帮助被检查医院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三、督导结果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百日安全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等26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厅(局)长或主管副厅(局)长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及时转发文件,周密部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对773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百日安全活动专项检查。

在百日安全活动中,各地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黑龙江、江苏、浙江、新疆等22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平安医院考评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辽宁省政府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消防、餐饮卫生、环保等各项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医院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卫生厅、公安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组成的百日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全面推动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四川省卫生厅将百日安全活动同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针对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灾区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的情况,组织专家现场查看,及时纠正部分重建医疗机构布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为保障重建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经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百日安全活动的整体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被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采供血服务日益规范,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现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医疗服务环境、流程明显改善,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深入开展全员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着重围绕医疗安全高风险科室,认真查找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召开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改进。吉林省卫生厅对全省9个市、州68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针对查出的340余条问题,召开了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400余人参加的大型通报会,反响强烈,收效明显。湖南省卫生厅制定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教育活动;围绕该主题,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开展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讲座、演讲等活动,强化了广大医务人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2.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基础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合本院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三基三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配合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加强对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的质控,使基础医疗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乙级病案率从百日安全活动前的15.4%降到2.4%,基本杜绝了“不正确涂改”、“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等问题。

3.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各级医院普遍采取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大自查力度、明确责任到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运转有序,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且记录完备。山西省卫生厅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化压力为动力,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病历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为突破口,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切实敲响医疗安全的警钟。

4.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内涵得到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急诊科、手术室、iCU、麻醉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科室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改进、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青海省针对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情况,着手制定全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百日安全活动中,下决心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血液净化安全管理,完善血液净化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各项常规质控指标监测,有效地保证了血液净化质量和安全;增派医疗专家,充实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力量,扎扎实实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和医院感染高危环节、高危因素的监测,以监测结果指导临床诊疗,较好地发挥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作用。

5.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甘肃省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制度,深入分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督导考核制度,以及参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并将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对省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江苏省卫生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以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截至20*年底,江苏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一级以上医院达到了1484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225家,投保总金额达到7091.8万元;设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74个,已经调处医患纠纷2258件;同时加强医院内部技防设施建设,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得到了加强,医患纠纷和院内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医院内部发案数呈下降态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导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各地医疗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医疗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医疗机构满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缺少针对医疗安全事件和医疗差错原因的总结分析和具体整改措施。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县医院在医疗安全管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与省、市级医院相比差距较明显,亟待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百日安全活动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部将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评审评价等工作,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巩固百日安全活动的工作成效,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大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开局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要根据督导发现的问题,切实督促医疗机构做好整改工作,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管理。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专业组织的优势,全方位推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二)城乡支援,对口扶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中明确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县医院工作,重点帮助引导县医院加强管理、学科、人才等方面的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三)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