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7:58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1

基础会计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后续专业会计课程学习质量的高低,所以,必须将基础会计的内容更好地教给学生,才能为将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的知识呢?作者认为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目前,随着部级示范校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入和教学设备的投入不断增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教学中,更多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学好基础会计课的基础。好的教学方法会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既能训练学生的技能,又能让学生更牢固地记住理论知识。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流行且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是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案例,更加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理论阐述得更透彻、更具体,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案例可以通过日常的搜集,将企、事业单位中各种易发生错误的情况进行汇总,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情境,每个情境中都包涵所要讲授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边讲边练。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不用硬记理论知识,而是在实践动手的同时将理论知识理解并记忆,同时使学生印象深刻。此种教学方法非常有效,但是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合二为一,设计成具有特色、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供学生实践。

(三)启发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时刻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更好地掌握课堂的节奏和气氛。比较常用的启发方式有推理启发、联想启发、动机启发、方法启发、比较启发、设疑启发、标题启发等方法。当然,启发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及时加以运用。比如,设疑启发法,在讲授中恰当地向学生设问,促使学生动脑思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听讲注意力。给学生适量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以唤起学生对探知的兴趣。但不论运用哪一种,教师都要有饱满的热情,富有艺术魅力,引人入胜,诱发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四)讨论教学法

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和上网搜集资料,列举出一些具体的问题,然后分组思考和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并将各组的观点汇集到一起,指出不正确的观点,总结正确的观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搜集资料使同学们的知识量得到增加,这对学生掌握本门课程以及后续课程非常有利。

(五)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门课的内容经过科学的提炼和整合,形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边讲边练。比如,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以下几个大的项目。项目一:期初建帐业务处理;项目二:会计凭证的业务处理;项目三:会计账簿业务处理。优点是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学到实践技能,二者结合在一起,理论不枯燥,实践不单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六)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业务内容及能力要求,同时又体验相关角色的业务内容及心理,从而充分体会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不同业务要求及所需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在实施角色扮演法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比如,会计、出纳、财务主管等,然后将会计业务分给各组,在组内进行循环,完成一个循环后,将学生的角色变换,再进行循环,直到每个角色都体验到。这样,学生在一个会计业务中,便能体会到不同的角色所应完成的会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处理各岗位突发问题的能力,非常实用。

(七)实物教学法

此种教学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将会计业务更直观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原始会计凭证的种类较多,可以提供各种原始凭证让同学们仔细区别、辨认,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感觉不到会计课的枯燥。

(八)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带进实训室,通过对具体凭证、账簿及报表的辨认、审核及填制,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学生的辨认、审核及填制能力,体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别,通过对实物的操作,学生才能暴露出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发现不了的问题,然后对错误进行及时更正,做到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同时,掌握动手能力。

二、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手段在原有黑板教学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很多现代化的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模拟软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动态的效果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既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知识。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课件、动画或视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不仅节省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扩充了知识的信息量。但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合理利用,注意教与学的节奏,只有师生步调一致,才能达到更好的利用效果。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2

[论文摘要]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医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医学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

人义素质是指人们的一种精神特质和文化特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法律、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存个性、人格、气质、风度、理想、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对世界、社会、他人和自身的认同与正确看法。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未来从事医师职业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命伦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人际关系交往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具有弘德善医的人文素养。当前,受市场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包括思维与心理)并努力使其尽可能保持正常自然状态的科学和技术。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的疾病治疗与预防,医患之间必然形成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医学就是“人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也体现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从古今中外医学发展历史来看,生命伦理道德、敬业精神、善良、仁慈等都必定是医师职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非仁德者不为医”。西医《希波克拉底誓言》说:“医生应当竭力、忠实为病人筹算,严禁对病人的一切毒害与妄为。无论进入谁家,始终以病人的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不论男女老少、自由民或奴隶,均戒绝随心所欲的行为和诱惑。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天上之荣耀。我若违誓,天地鬼神共诛之。”当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进入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更强调人文素质在医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构建中的作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在制定面向21世纪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时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是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在医学生中进行以敬业精神和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极大地影响着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构建与提高。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1 医学教育行为的短期化和功利性挤压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市场经济竞争导致学习评价标准的简单化、短期化和工具性。学校需要通过毕业生就业率来获得信誉和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在短时间内难以准确评价候选者的素质和品行,只能以学科成绩、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作为选人的依据。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增强,使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边缘化的状况。在课程设置上,人文素质课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课程性质为任选课程,教学时数为16学时,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上课。在学分制下,大部分学生不会选修这类课程。据调查,80%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8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占用了90%以上的学习时间,自己不会主动再去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据某高校统计,选修该类课程的医学生不到15%。由此可见,通过课程教学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面临挑战。

2 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面临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高校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化,这种教学形式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立体式的感受,但也使教师囿于操作台,难以走到学生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少,学生想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领略气质、风度、意志、品行、情感、人格魅力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面临挑战。再加上当前高校职称评定过于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权重越来越小,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劳动与付出难以体现,导致教师在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上的功利性,不愿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这就使得学生难以从教师。特别是自己所敬重的专业课教师身上获得人文精神的启发。

3 网络的大众化和娱乐性减弱了医学生对人文精神探索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了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信息,扩大交往范围;另一方面,网络的娱乐化、庸俗化又助长了学生逃避社会现实,不愿意思考人生问题的风气。据统计,医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5小时,上网查专业资料与信息的占10%~15%,玩游戏娱乐的占35%~45%,交友聊天的占30%~40%;85%的学生在面临人生难题时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聊天来解脱。 4 医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难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要求。据调查,73%的学生认为医术比医德重要,道德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钱最重要,掌握了高超的医术才有自己的幸福;89%的学生选择去大城市与“三甲”医院就业,不愿意去农村和基层工作;34%的学生感觉在人际交往上不适应,难以处理好与舍友之间的关系;当被问到“当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个老人摔倒在地昏迷不醒,你会怎样?”时,选择“毫不犹豫去抢救”的为12%,“打120急救电话”的为53%,“悄悄走开”的为31%;85%的学生不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认为这些知识等工作后再学也不晚。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伦理道德意识亟待提高。

三、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构建与提高,更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状态,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正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树立危机意识,科学修订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

1 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增加人文课程比重,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据统计,国外大学人文类课程比重达20%以上,而我国只占10%,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比重只占8%。因此,应改革医学院校课程结构,增加医学人文课程,将“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大学语文”改为“医学与文化”,“艺术欣赏”改为“医学艺术修养”,由任选课改为必选课;增开“医学社会学”和“医学行为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教学质量工程,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 重视校园育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特别是高等医学院校要对校园育人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在学生聚集区设置文化长廊,在教室、宿舍、运动场、图书馆、活动室、楼道、林荫道等地,悬挂名言、格言、警句标牌,让学生时刻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和人文情怀,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在社团管理和文化艺术活动中彰显人文精神,例如,可选择在华陀、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名师纪念日举行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图书馆要增加人文类书籍、报刊杂志的数量,不断满足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在校园网建设上要彰显人文精神,建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网页和论坛,让学生主动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要开设更具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延伸和拓展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和方法,积极营造一个和谐、丰富又有吸引力的校园人文教育环境。

3 举办人文讲座和文化沙龙,弥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陷。首先,人文讲座和文化沙龙要利用周末和晚上举行,在不占用专业课程教学时间,不增加学校和学生的教学负担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供高雅文化选择,充实学生的周末文化生活。其次,人文讲座和文化沙龙的目的性、针对性要强,应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展开。可以预先征集学生感兴趣和普遍关注的问题,预设主题,例如,新时期医患关系问题、医德与医术关系问题、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与医学生就业和竞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对医学生就业影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医学生就业选择等。这类讲座或文化沙龙的信息量大、观点新颖、互动性强,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通过互动和交流为学生析疑解惑,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与人文素质构建,更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职业要求,使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得到提高和升华。再次,举办人文讲座和文化沙龙的成本小,不占编制,不需要新增相关教学人员,不涉及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需要像专业讲座那样邀请顶级专家,只需有效利用校内已有资源即可。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3

1电化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分析

电化教学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推动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实现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与手段。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开展实现,其主要内容与目标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开展应用,不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同时,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开展,还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还有利于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是现代化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次,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开展,其另一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学生学习资源优化,同时实现现代教学方式或者是教育技术对于学生思想品德以及文化科学、生理心理、审美等素质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等。

再次,电化教学还能够进行研究和制作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Cai课件,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最后,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以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并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提高现代化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现代化教学质量。

此外,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现代化电化教学网络系统,以加强学校、教育机构、资源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电化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分析

2.1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电化教学理论学习,只有在教师电化教学理论扎实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电化教学,来实现以电化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引导。通常情况下,在对于教师的电化教学理论学习加强中,主要是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和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理论知识、材料等的学习,以提高教师对于现代教育的思想认识与理论水平,以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的开展应用。比如一些学校在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电化教学理论学习中,就通过开展与参加电化教育培训学习会议,或者是以参观学习、建立学习班等方式,实现对于全体教师以及骨干教师队伍电化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与加强。

2.2电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充分

硬件设备与条件是电化教学开展的关键,电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它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化信息设备等,作为教学的重要设备与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开展的。因此,在电化教学开展中,硬件设备与条件的建设充分也是教学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与要求。通常情况下,电化教学的开展实现,需要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建立多媒体综合教室,并配备多媒体计算机以及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红外同步听力系统等电化教学开展中需要的器材设备,以满足电化教学的相关硬件设备与条件要求。此外,进行电化教学还需要配备有微机室以及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器材教室,作为电化教学中需要应用的电子备课室。

2.3重视电化教学实践

进行电化教学实践是电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电化教学正式开展之前,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电化教学实践培训,使教师熟悉电化教学的相关过程与重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电化教学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在对教师进行电化教学实践培训中,培训的方式包含分期培训、个别辅导培训以及教学光盘软件自学培训等,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对从事电化教学的教师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包含Flas制作、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网上教研平台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对这些技术知识进行教学应用,促进电化教学的开展。

3电化教学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措施分析

电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开展应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转变,丰富教学资源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开展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电化教学,优化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推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

首先,应注意提高电化教学中教师的电化教学能力。电化教学是一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器材设备进行教学开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进行电化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对于教师获取以及使用电化教育信息以及设备的能力进行提升,注意对于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进行培养,提升教师查询以及下载文件等网上操作能力,以在电化教学中能够应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方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知识内容的教授。

其次,在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开展中,还可以通过对于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来实现电化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开展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越来越多。它不仅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冲击,而且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变改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开展中,应注意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电化教学开展,促进教学改革发展。

4结束语

总之,电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开展应用中,应注意结合电化教学的相关要求条件以及目标内容,在满足教学开展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提升教师电化教学能力与网络化教学模式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促进教学的开展应用,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4

关键词:文科应用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

不断完善和创新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达到地方高校面向地方经济工作的一线岗位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展教学。

一、文科应用型本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评析

(一)文科应用型本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师向学生传授并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讲授式。限于现阶段教学任务繁重及教学条件有限的条件限制,这种方法仍然是大量的基础课和相当数量的专业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主导,其优点在于能系统的将知识介绍和传授给学生,并清晰地体现教师对知识的分析逻辑。因此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客观上较强地受到任课教师个人的知识素养、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无法保证活跃研究思维、激发创新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启发式。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教具或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材料。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发现相应的命题和法则。在实践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和引导思维的能力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并且需要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知识基础以及发展和辩证的分析观点,因此多适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先提供直观材料再进行理性认识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缺点在于不适合体现基础理论和逻辑分析性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3、案例式。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或再现特定事件发生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初步的分析能力,多适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能将相对而言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具体案例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并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一个案例分析往往涉及到课程内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甚至多门课程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将从案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能力进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但这一特点也造成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的弱化,并且生动、活跃的课堂形式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讨论式。讨论式教学是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设计一系列互相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的教学方法。它为学习创造了一个多向信息交流的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缺点在于这种学习方式中知识点通过讨论的形式零碎的、跳跃式的展现,因而系统性较差,并且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文科应用型专业教学中常见的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贯穿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之中,历来是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内容印象深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教学内容中抽象的以及逻辑分析和推演过程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无法发挥。并且,多媒体展示大量、快速的教学信息容易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为围绕问题开展主动学习提供现代化学习手段。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能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及时地更新学生的知识内容,并能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有助于建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教学手段的优点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加强。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控制节奏、引导思考的难度较大;学生容易迷失在丰富的信息中,甚至跑题,这为教师引导其准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由于网络技术的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虽然便捷了很多,但不如面对面的交流那么直接和透彻。

3、实训(实验)教学。现代的实训(实验)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发生和变化的过程,探求事物规律。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工作环节,具有“实战演习”的性质,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现实中,由于文科类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薄弱以及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等问题,文科实训(实验)教学手段的效果还未能充分展示。另外,传统的教学考核和评估机制也不利于激励教师与学生对这一教学手段的利用。

二、文科应用教学中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优化

(一)以“有助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的标准

文科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理念的重要特点是它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社会办学,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培养面向工作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其以教学为主导,强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完成文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基础平台,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并引导其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开展自学的基础

知识和先进的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与创造合理有效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过程中,应将有助于上述3方面能力培养作为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标准。

(二)制定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助的多元化教学方案

一方面。要坚持教学中讲授法的主体地位。首先。从目前地方高校文科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条件来看,师生比例较高所导致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以讲授法为主,配合其他教学方法,应当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方案。其次,低年级学生尚未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并且面临从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转化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分析判断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因此逐渐减少他们所容易接受的讲授式方法是必须遵循的规律。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参与式、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在运用中,也必须通过讲授法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结论归纳。另一方面,讲授法需要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辅助。如前述分析,讲授法自身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独立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全面培养。必须通过使用案例、讨论和实验等方法予以辅助。

(三)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拓展课堂教学范围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提高教学效率。第一,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合与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讲授法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当配合案例法、讨论法等时,多媒体手段还可以通过模拟、再现将案例、数据等生动的展示,增强教学效果。第二,网络教学适用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有助于学习资源的共享,方便师生互动、交流。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必要保障

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除了要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特点外,还需要为其创造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一)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中要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

教师在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这实际上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师不只是一位学者、专家,而且是一位教师,其发展的内涵既包含学科专业水平。也包含教师职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大学教师需要从以下3方面不断培养和提高。第一,需要教师切实掌握所授课程的性质,熟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即教师除了研究学问,更新知识,还要努力掌握和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及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加强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技术的能力。第二,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本人的科研成果和实践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需要一批复合型理论人才和能够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第三,教学方式和手段最终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只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的,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影响是无法比拟的。这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高尚的师德。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以自身的修养、情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实施要注重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自身能力较强学生踊跃参与使能力更强,而自身能力较弱的学生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使能力更弱的现象,为保证教学过程参与对象的全面性,要尽量设法避免这一问题,以保证教学效果。这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除了考虑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设计。要了解和关注所有的学生,选择和设计符合多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那些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训练。

参考文献:

1、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杨宪立,赵喜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8(9),

3、吴援明,肖华,“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8(6)

4、陈忻华,阿什比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观点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8)

5、韩煦。冯国华,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4)

6、崔婷,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8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5

关键词:教学、手段、运用、教育学、启发式、因材施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日臻完善,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和培训途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完美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无大的改进,甚至削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了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机会。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究其原因,是一些老师仅把多媒体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而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的教学模式。也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优于其他教学方法,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教师与学生、学员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业务精通,还有善于运用语言、形体、板书、多媒体、等将自己的思想、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现代教学理论十分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内容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兼容性、灵活性。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关键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一堂课的成败,最关键的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堂所讲内容的把握缺乏灵活性,虽然运用的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却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平时课堂讲课并不完全按稿讲,随时随地可穿插简单事例、比喻或画简图来说明问题;或突发灵感,对一个问题有了更好的表达方式,完全可脱离讲稿顺畅地发挥下去。由于在黑板上画简图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有关物体结构的形态位置关系很受限制,用多媒体将图一下投放到屏幕上,能够节约许多时间,但同学们看到的是图的全貌,享受不到跟随老师边画边记忆、边理解的快乐;老师也不能边画边讲解并引导同学们的思路。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变得非常死板,无法调动学生、学员的主动性及参与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传统教学原则、精髓,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作为学生、学员,必须适应教学环境的改变,如果还是一味地等待教师灌输,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就会出现课堂上记笔记跟不上,听老师讲授听不懂,顾了记顾不了听的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员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把握重点、难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动脑、善动手,会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方法取长补短

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但必定是机械的,不是智能的。无法与学生、学员沟通。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例如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它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如黑板的即时重现性较强,随写随看随擦,灵活方便。一些结构可边画简图边讲解,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学员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既使用多媒体也使用黑板。多媒体用来播放复杂的解剖图、讲课提纲,黑板用来在讲解过程中画简单的结构图。这样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着使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交流工具,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上师生互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感情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思想、知识表达出来,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才是重要的。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学员的情绪变化,要走下讲台,离开计算机,走到学生、学员中,边走边讲解,善于调动学生、学员的学习兴趣,采取启发式讲解,引导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分别采取不同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高职学生;实效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学生的这种特点大大增加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具有信息化、现代化、实时性等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泛地应用于高职学生的管理。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独特之处

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一切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物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智能化的教育技术手段。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学生管理中,由此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与传统教育技术手段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其独特之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特征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时要以学生需求为依据,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内容的选择,并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三)在教育方法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教学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在教育形式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倡终身教育。

二、通过internet网络实现对高职学生的实效性管理

internet网络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电脑来实现世界范围的通信,是一种信息传输系统。将internet网络应用于高职学生管理,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变被动管理方式为主动管理方式,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学生可以随时利用internet网络主动调取相关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身作出规划,实现自我管理。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改善高职学生的学风

在传统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高职学生经常存在不爱学习的现象。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那么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为此,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高职学生的管理中,要求高职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改善高职学生的学风。通过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在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相关课本知识,独立进行思考,并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能够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以解决难题,从而改善高职学生的学风,提高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管理效率。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以及看法,从而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立体性、系统性等优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管理,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可以对高职学生的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在完成之后上交完成成果。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的完成成果,却看不到学生在完成结果的过程,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果教师将现代化通信手段应用于高职学生的管理,那么教师可以借助现代通信工具,随时与学生进行联系,询问学生进度,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对高职学生的管理效率,实现实时管理,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强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有利于结果的反馈。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学生在进行结果反馈时通常会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时间、地点、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十分不方便。而如果教师采取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那么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现代化通信手段进行汇报工作,不再会因为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汇报延误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结果反馈以及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制作成电子档案,并通过现代通信手段传送给家长,并与家长进行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结合起来。

五、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具有信息化、现代化、实时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沙胜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实效性研究[J].才智,2011(31).

[2]孙顺英.开放教育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学大众,2012(7).

[3]袁蓓.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J].教育界,2011(24).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7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61-02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建设不断发展,从人才的培养、信息环境的优化、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方面不断深化信息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信息化教学首先要重视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这是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推动整个信息化教学的保障。

一、传统教学手段应用

传统教学手段是指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板书设计、计算机课件、教学模型等手段,向学生讲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学生和讲授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语言为媒介的基本内容传授过程。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特征及作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丰富为声、像、文并茂,借助三维视图等虚拟仿真模式,向人们展示全新的、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文本,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信息化教学手段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语言为媒介的基本内容传授过程,将内容传授的人性化放在了核心位置。信息化教学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和互联网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

1.多媒体式教材。采用多媒体技术扩展传统文字教材内涵,例如多媒体课件、实用教学软件等,构建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形象化表示模式。

2.教学管理自主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单机或异地网络化考试与评分、教学问题诊断、教学任务分配等,通过建立储存教学档案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教学过程评价。

3.教学环境虚拟化。依托于计算机技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学生们为了学习知识、认知对象,需要寻找实践和认识对象,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现实就能满足这一条件。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超越现实,我们就可以借助虚拟技术实践真实世界无法或难以进行的活动,使学生扩展认知空间,延伸学习体验能力。

4.教学系统开放化。教学系统的开放,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是第一步;其次,就是教学结构上的开放,合理利用相关计算机管理技术,及时调整和更新教育组织形态问题;再者,是教学功能的开放,以学生为真正的服务主体,开启多种教育服务。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方面都会带来较好的效果

1.扩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持续性。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传递的信息也是不连续的,当课堂讲授的内容前后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时,由于黑板记录的内容已经擦掉,这时只能靠学生回忆来联想,其教学内容连贯性和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信息化辅助教学则会克服以上不足,通过信息技术循环演示教学内容,适时总结、强调、解释,强化学生的往复记忆,加深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2.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习热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实践软件等教学资源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公开给学生,学生可以共享资源,自主学习,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到网上教学系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时改进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做不到的。

四、支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形式

1.相关技术。传统教育技术的落伍,越来越赶不上时代的要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支撑技术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在吸收传统教育技术精华的同时,有新的元素加入。在近些年的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发展中,我们正在把科学研究及工程设计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而这些应用技术不属于传统教育技术的界定。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清信息化教学手段所依托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而不单纯是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仍然要大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2.表现形式。信息化教学手段实际上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从其具体实施的层面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虚拟实验、教学虚拟训练。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课堂计算机教学和远程异地教学模式。这其中最为我们所常用的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扩展教学内容,延续课堂教学效果。远程教学是利用互联网络和通信设备来达到异地教学目的的形式。虚拟演示实验和虚拟练习实验根据其交互性构成了教学模拟实验体系。前者的原理就是利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根据实验要求而编排实验过程,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因为其无法交互,只能按照有序排列来进行。后者在原理上相比于前者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在操作上更容易,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而在此过程中,操作员可以根据实验要求来随意改变模拟实验中的实际参数,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虚拟训练就是利用虚拟软件,通过计算机操作训练某种设备或系统的方式。按照教学虚拟实验的定义来讲,虚拟训练也在虚拟实验范畴之内,但是虚拟训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与虚拟实验相比较,虚拟训练在对象上比较固定,不可以随便改变;在操作上也不可以随机而行,要求秩序性高;在追求的结果上,虚拟实验侧重于验证性,而训练更是侧重于应用性。

五、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的几点认识

1.加强教学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教学信息化人才根据其分工和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开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实干型人才。开发型人才是以研发为主的人才,是信息化教育的开始,他们在编程和软件开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才短缺最严重的一环。管理型人才主要负责教学信息资源的规划、调配和分配,管理型人才决定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发展的方向。使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但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目前,在教学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迫切需要发展的是研发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2.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深入普及教学应用。在研究信息化教学理论基础的同时,应该积极地进行必要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修正信息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的目的是试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形式,检验使用效果。实践方法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即在一两个教学单位进行,通过实践收集信息,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试验点可以定期总结,定期集体讨论,并提出合理意见,从中不断总结出实践经验。最后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形成改进完善建议,最后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8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历史教学;利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2—0174—02

[收稿日期]2014—01—21

[作者简介]许明华(1972—),男,四川巴中人。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教研和教学管理工作。

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为时已经有多年了,给其带来了诸多有利的方面和新气象。正如所有工具具有两面性一样,多媒体教育技术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彰显了不同程度的主次颠倒状态或者越位的状况。鉴于此,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务必要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条件下积极克服克制其不必要的弊端,这样方能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技术自从进入到高中历史教育领域,促使其发生了诸多革命性的变化,带来很多有益的进展,比如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等带来极大的转变和进步,具体如下:

1.多媒体技术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将促使历史的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看到悦目、听到悦心、想到舒心的良好学习情境,打破和穿越了时空阻隔和界限,为学生再现每一个历史画卷和场景,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2.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大大方便了师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过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进入历史教学课堂后,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图文俱全、声音与图像俱佳、动静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投入到历史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理解,节省了很多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3.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到历史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课件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展开思维的翅膀,促使学生积极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力、观察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空间无限拓展,这大大方便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和操作。

4.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方便师生设计和创造丰富多彩的德育情境,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高中历史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德育是其素质教育的三大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尤其是在历史政治的这种学科教育中,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三观的树立和建构。过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局限于空洞、无聊的说教,没有具体的、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载体和介体,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情感教育非常不成功。自从多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后,其特殊的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等教学功能可以为学生学习历史制造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场景,反复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大大增强学生对各种历史图像的真实感觉,让学生切实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历史时代和历史场景发生历程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和认同其中蕴含的各种真理性教育。

5.多媒体技术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师生现代素质等等的改变和提高了带来了诸多的新变化新进展。

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高中历史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观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高中历史教学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做法和观念,改变了仅仅将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当成是一种工具,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复合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大大推进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

二是大大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进展。这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字过去那种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入诸多新鲜的血液,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拓宽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和载体、空间,促使教学更加灵活、直观和现代化,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越来越朝着复合创新型方向发展。

三是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素质和拓展了其知识面,促使高中历史教师的现代转型。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真正实现有待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接受、认同和学习实用。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掌握新的教学手段的挑战和诉求,由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遍促使师生知识面大为拓展,进入了一个信息世界的海洋。

二、多媒体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多媒体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的方便,比如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促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形象吸引人、大大方便师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推动了学习交流更加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是也带了一些新问题和不足急需要科学及时处理和解决。

1.在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认识上,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两个极端的想法与做法。就目前而言,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没有必要,两者风马六不相及,因为历史包含的是过去几千年的东西,多媒体是现代新生事物;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一本万能的,高中历史教学完全可以用它来取代所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两种观念各持两个极端,均表现出了对待多媒体功能与地位的认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观念还处于艰难转型和整合的关键阶段。

2.在历史教材处理和历史素材的选择使用上,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完全撇开历史教科书,一门心思追求课外的新史料、新素材和新观点,展现出了大有喧宾夺主之态势;另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上课时偏离历史教学本身的重难点内容,过分强调和重视课堂的大容量,导致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容显现出超载和超负荷运转的尴尬现象。这些误区都非常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轻松行进,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明确规定。

3.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高中教师在教授历史教学内容时还存在只重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误区。一是部分老师把历史课堂变成单一的课件展示和播放,导致师生直接沟通的过程大为缺乏、学生学而不实,达不到历史新课标的很多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积极发挥,更不要说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了。二是历史教学课件制作非常花哨,太过艺术化,模糊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的主次关系和地位,导致学生真正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注意与教学内容本身不大相关的内容。这些均展现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关系还存在一些错位与越位的地方。

4.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高中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历史教师看重多媒体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现和演示,轻视或者说忽略对历史知识、历史想象和历史事件等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提升;二是重视课件的反复简单演示,对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的点拨和启发引导不够,这就导致了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思维训练方面还做得非常不够。这些均反映了高中历史教师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关系中还存在一些不成熟和不理性的地方,需要教师们正确对待。

5.在教学过程上,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有演变为多媒体灌输的不良势头。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高中历史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教学方面的工作和事务,从头到尾地单一使用多媒体“唱戏”,忽视自己应该起到的导向作用和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教师个人应该展现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生动,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演变为目前常见的“机灌”,导致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较以前疏远,交流不多。这种现象彰显了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急需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多媒体的教育模式。

三、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与举措:如何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最佳整合

1.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摆正它们的主次关系,防止多媒体教学技术发生错位与越位情况的出现,力求科学归位这些教学要素。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积极处理好自己的主导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促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师主导性作用的正常发挥,在多媒体的辅助情况下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各种主导功能。

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交互进行,力求良性互动。由于使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和多向反馈的,教师务必要用电教手段分步提示讲解和启发式阐释,积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推动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行进和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师生互动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去。

2.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力求围绕教学目标适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任何学科的所有教学手段都务必为教学目的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另外,必须服从服务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所有目标和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务必要紧紧围绕历史教学目的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要有利于并且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时才选择使用,否则就不一定都得非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科学处理多媒体和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来选择性使用和开展,这样才能保证历史教学课堂不会偏离历史教学本身。

一是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细节,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常规来说,比较直观形象性的历史知识,比如各种历史图表、历史地图、历史影片、历史图片和历史知识结构图等资料,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工具,以便增强这些历史知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的历史教学活动,就可以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可。

二是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和历史教材紧密结合和有机整合,彻底改变那种忽视钻研与运用教材和只管课堂多媒体展示的现状。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怎样采用多媒体也不可能代替高中历史教材,制作的历史教学课件和展示讲解这些课件都务必要与同步的历史教材紧紧相连,这样才会使得整个教学内容不会偏离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各项要求和指导,促使教师和学生完整把握历史教学的所有内容。

4.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从整个教学过程上,力求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整合,良性互动多赢共进。在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各项教学活动时,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专题的特点,有选择性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组合,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力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9

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知识性因素

(一)课改前的教学是以学生接受为主,课改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而且在学生亲身实践、交流的氛围中解惑应用,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这使他们的数学学习体现出主体性、能动性的特征,学生也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完善、发展、得以提升。信息技术在其中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并不是教学所要求的方面都能通过信息技术体现。例如,在对于学生情感交流中,这两种教学方式比较时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不占优势,而且在其他知识教学中,如果选择传统教学手段将更实用、高效。但到底什么知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更好呢?我们对于这些知识的判定仍没有一个标准,绝大多数教师仍处在摸索和试验阶段。

(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可以说是失败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个知识不能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很可能是没有寻求到一个好方法。因此,教师越用越迷茫,仿佛是在原地转圈:用很多手段以后反倒觉得传统教学手段最好。其实这和提倡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并不矛盾,它符合我们螺旋式认知事物的规律,当再反思以前用过的手段以后,会发现对教学还是有作用和帮助的。

二、人为性因素

(一)教师要先对自己本学科知识体系有良好的把握。由于知识内容不同,学生需要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在选择教法时都要有所考虑,例如需要教学的知识偏重于感受,那么教学的重点就是如何利用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感受、体会;教学知识偏重于应用,那么教学的重点就是如何利用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能应用,换言之亦是教师对内容要准确把握、定位,这才能在不同的教学手段中有所选择。

(二)教师出现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处理的问题,也就是掌握这些本身专业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对于教师们来说的确很困难。

1.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它的性质就是一种依托现代技术的教学工具,是支撑教与学的教学手段。好多教师一提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马上就在知识中选,适合或不适合,哪些课能用得多些……其实是本末倒置,是应该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来选择教法。

2.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并不是技术含量越大的信息技术方法越要提倡应用,如果在一节课中用powerpoint能实现教学要求,就没有必要应用Flash。从效率方面考虑也应该提倡易操作、易实现的信息技术手段。

3.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多少?又能应用多少?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能不能实现?好多教师都提及过,自己设想这样的方式呈现,但技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的确也是应用信息技术时的问题。

4.在一节课中完全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它们本身并不矛盾,即使是在网络教学模式下难道教师就可以完全离开教授式学习了吗?重要的是分清侧重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好,传统教法也好,本身这两种教学手段并不矛盾,教师在选择的时候绝不是非此即彼,是在分析比较以后,慎重选择教学手段,不断能寻求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效果比较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工具,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学效果。如果两种教学效果相差无几,但是花费的时间、财力、物力却大相径庭,在选择教法上也要有所思考。

有的教师反映,自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成的课件,学生只用了三分钟,以后就再也用不上了,所投入的时间和产生的效能极其不成比例。这也使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障碍。也就是要关注运用的实效性、高效性。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呢?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灵活、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交互性,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探索,以此为基础实现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数学教学结构,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感知、领悟、理解、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发展历程,开拓数学思维,发展创新意识。

1.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研究,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进行校本化处理,使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充分使用

数学知识包含计算与解决问题,统计与应用,空间与图形等方面,每一内容都相对独立却又互相应用和影响,将知识进行校本化处理,使这些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通过不断的研究,学校提出了多个数学学习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小脚丫走天下”、“废纸中的数学”、“七巧板”等等。

“小脚丫走天下”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它以游戏棋的形式,用课件方式呈现,学生每计算正确一道题都可以前行一步,图案设计美观,学生往往是数次计算仍兴趣盎然;“废纸中的数学”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计算知识的运用,创设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七巧板”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进行开发。这些经典课例每一个都依托信息技术呈现,而且它们的意义并不在于一节课,而是在于为数学一类知识的教学方法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2.对校本化课程的开发使根据不同内容选取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尝试更科学合理

信息化教学有多种模式,例如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现代远距离教学模式等,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设计教学时选择什么模式是需要教师思考的很重要的问题。好多教师无法选择。正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能因内容而科学选择,在设计需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时,教师通常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设计需要学生感悟、体会的课时,教师又可以选择计算机辅助教学,因课而“用”,不再是为“用”而“用”。

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更进一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是科学的、符合课程标准,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校展开了多次培训。有的培训是针对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的培训是针对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这两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信息技术进一步与学科整合创造了可能。

4.校本课程开发中师师之间交流、师和外界交流促进信息技术发展

每位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不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但可以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合作地进行课程开发。例如,这节课需要动画设计,那么对Flash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可以进行,师师之间的有效合作,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时,教师可提供脚本由专业公司制作,专业的制作使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更加充分。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使教师专业发展展现良性循环状态。

5.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设计共享使信息技术再运用起点提高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每位教师的经典课例设计都可以共享,正是这种共享让教师的再创作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把握不再是零起点,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学校还应建立资源库,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

6.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呈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校本课程需要呈现的方式,信息技术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经验教训反过来进一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新想法,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未来的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使人能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提供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我们做得更多。设想某一天,数学教师准备讲授一节新课时,很多经典课件可以直接使用,很多新的想法可以自由体现;当学生坐在电脑前练习计算时,教师不再陷入批改的机械重复中,计算机可以第一时间统计出学生的完成情况……这些不会只是梦想,需要大家不断地努力和尝试,将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梅英网络教学现实缺陷分析《小教研究》2003年11期

[2]熊梅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张晓玲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6期

[4]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教育情报参考》2007年12期

[5]初娜娜正确理解从信息技术培训到教学技术能力培训的过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1期

[6]宣伟光巧用网络资源激活数学课堂《教育情报参考》2007年12期

[7]陈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篇10

【关键词】服装设计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30-02

教育部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指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其传授信息量小、手段落后、直观性差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要求。各级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社会时尚前沿的专业,服装设计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因而对其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针对有关院校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在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认为,信息技术与服装设计教学的整合,多媒体辅助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对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提高服装专业教学的效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模式为自主式学习,对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水平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经设计而有机组合的媒体称为多媒体教学,这是现代教学手段中应用最鲜活、最有创造力的课题之一。笔者从教的江南大学多媒体教室普及,在服装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教学的实际运用有所感悟。

1.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服装设计课程中涉及大量艺术思潮、流派、典型的服装设计案例。因为需要大量的图片展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跟着在笔记本上画一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教师很难讲清,学生很难听懂,对具体进行服装设计帮助不大,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再说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是三维的,画在黑板上的服装结构图是静态的,要在黑板上将二维的制图演示成三维成衣是不可能的。学生学了四年以后,只能裁剪、制作老师所教的款式,面对一个全新的款式时就无从下手。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数字资源的集成,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交互性强等特点。教学时采用三维动画进行演示或者计算机模拟设计,效果更为直观,学生更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2.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服装设计教学中,受“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影响,文字单调,图形简单,学生的学习受到限制。教师讲授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效率较高。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在绘图训练时,教师将示范过程及每个步骤的注解制作成课件,学生可以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一步操作的过程,方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采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实时或异步的交流,提供photoshop、CorelDraw或3dsmax等软件工具,并与网络资源进行结合,从而构成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专业知识,提高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多媒体课堂教学能使传统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合二为一,既有教师的讲授、启发,又有学生的质疑、练习,还有亲身实践的机会,使动脑、动口、动手结合起来。必要时,教师还可与某个学生进行网络对话,实施个性化教学。这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讲授、演示、练习、辅导的课堂教学结构更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要求,更无法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同样的学习资料,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三天后则下降为2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65%。该结论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记忆。如果给学习者以复述的机会,即以复习方式进行学习,其效果会更加明显,这正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实现的目标。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学生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本来不可能在课堂上显现的教学内容直观、逼真地展现出来,这不但弥补了教材信息量的不足,而且能给学生优美和谐的直观感受,充实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式及内容。什么课程适合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演示画面来表现,应根据该课程内容的特点。如运用逻辑思维语言来论述的抽象概念、演绎推理等,用视觉形象语言来表达就相当困难,若在屏幕显示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则显得相当机械、呆板。课堂常用的口头传授方式,是人类交际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行为之一,所以传统教学的口头传授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另外,多媒体课件难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虽然大多数教师都愿意接受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传输信息,但课件的制作非常艰辛,将备课笔记直接转化为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远远不够的。它涉及多个学科的多种知识,制作课件有“樱桃好吃树难栽”的感觉。所以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备课时省时省事,上课时轻车熟路。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一般学校没有充足的财力购买相当数量的多媒体系统,传统教学仍是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补充,而不是互相孤立或互相排斥的关系,也不是用一种手段去取代或否定另一种手段的关系。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否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2.服装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学进度慢,绘图容易出现偏差,而且课与课之间的连接不畅。如果采用photoshop课件或者服装CaD软件绘图,不但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服装CaD操作能力,让学生借助软件学习服装设计、橱窗展示等,与手工技能融为一体,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服装设计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能力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直观化、丰富化。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其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启发其自身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创意、有特色的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但一些院校的老师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仍是以文本资料为主,音频、视频、图片、表格、动画等较少;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一些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记笔记,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不深,考试也难以应付。这些都偏离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近年来,各有关高校在“211工程”建设中,花巨资购置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动态展示教学内容的操作平台,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服装设计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制作出受学生欢迎并具有专业特色的课件,课件文字的组织同板书设计一样要求合理,重点、难点都应该体现出来,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很好地记忆。所以,课件的制作不能采用满屏的文字教案形式,要按照脉络清晰、简单扼要的原则处理课件中的文字;运用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讲解服装款式和结构细节。教学的关键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联合使用大屏幕与黑板,优势互补,改变满堂灌的教学习惯。黑白线描图片刻画服装的结构和细节,彩色图片展示服装的穿着效果,影视图像提供活动、立体效果和经过设计改变的服装样式。笔者尝试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方法,画服装结构图、讲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等采用多媒体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互相补充、兼容并进,融于一个体系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载体。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提供了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机会和提高了设计效率。通过服装设计等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技巧进行创意设计,并使设计技术、视觉效果、作品储存等与传统模式比较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学生可对服装设计课程作业进行可行性论证,可以学会利用计算机三维模型和真实感较强的图像,显示直观、逼真的服装设计作品,控制自己设计服装的结构、尺寸、重量、成本,学会设计与生产、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准确地把握设计,并方便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学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把各种信息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种新媒体的互动优势。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之一。但是,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绝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关系。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