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十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十篇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39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实践操作教学计算机教学中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5-01

这是个离不开电子产品的时代,是个科技文明创造的时代,是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各种科技产品,如何使用这些科技产品,同时也利用这些科技产物进行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交流。计算机教学只是适应时代的产物,是这个时代对学校教学的要求,计算机教学在学校中普及,不仅受益于老师,同时最终受益者还是学生。通过计算机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前沿科学,不拘泥与书本的单一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计算机教学因其本身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实践操作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学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其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围绕在“用”字上,让学生学会使用、便于利用、能够运用。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直接目的旨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促进学生知识、技术以及基础素质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了解实践操作教学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对今后的各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计算机教学因为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如果教学生写一封信,传统的书信形式只是教教学生格式、用用笔墨,但是计算机教学要求学生能熟悉掌握电脑程序,知道打字、邮件如何发送,如此快捷方便的交流形式不仅让学生觉得新奇而且拓宽了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觉得这个世界是神奇的,哪怕那么远的距离发一封邮件只要几分钟的时间。这无疑对开创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一定的作用,当然这期间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如果不动手操作,只是看着黑板听老师说应该如何如何,那么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所能学到的东西就甚微了。所以计算机学科作为一种实践性学科,只有通过直观化操作和具体化实践才能学到东西,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1.多媒体实践操作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有着条理化、色彩化、生动化、直观化的特点。比起传统的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环保这么一回事,一张屏幕上只要轻轻一点,那么多生动的画面就出现在了眼前,老师可以在讲台上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可以在台下看得目不暇接,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耗时、杂乱的特点。也就是如此紧凑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呆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ppt,通过自己动手制作ppt并查找资料,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媒体实践教学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计算机实践操作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计算机实践操作硬件与软件的重要性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学校机房与教室是分开的,并且能够满足全校学生一个星期数次计算机课,而有些学校机房几乎只是摆设,因为仅仅只有几十台电脑的学校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的。不仅仅是在电脑的数量上,多媒体配置上各个学校也不相同,这样就导致计算机实践操作中仪器本身即硬件配置的不平衡,一旦出现硬件上的问题那么学生就无法进行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故学校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配置对于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即便是同样的学校,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就会对新东西更加关注,而有些学生因为家里有电脑就并没有投入十足的兴趣。这样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学生的自身的能力就不是平衡的。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计算机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作为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软件条件,老师应根据学生水平和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对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水平平衡发展,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任务与课程等这些软件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与学同步并用的重要性

在其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中认为,当场教学的内容当场让学生操作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这样的即时操作学生忘掉的东西不会太多,而且对于刚刚用理论解释的东西再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温习,那样掌握的程度就更加牢固。除了课本知识以外,还建议教师应该准备操作习题供学生当场发挥,因为留下的课后操作,老师不能够对每个学生都检验,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场操作,不仅老师可以当场监督,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予以指正。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及学校有硬性条件可以为学生开展这样的高效的学习环境。不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模式还是有其缺点的,因为指导在场所有学生的操作,其教学进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这样的教学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频次,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流。

在其文献中强调教与学的实践,即教学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讲一节课练习一节课,理论教学的教室应该与实践操作教学的教室分开。当老师的理论知识比较多时应该在教室里授课,在封闭环境中针对性就更强,当操作机会多时应该选择让学生在机房中操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就通过动手得到了实践。

3.小结

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学好计算机教学中的内容并且可以熟练操作学到的东西,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以及适应社会发展,为今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操作教学始终贯穿计算机教学的始终,无论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学到了多么多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经过实际操作,那么这些知识都等于白学。对于实践性如此之强的计算机教学学校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等的配置、教师们在课程的选择、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操作的安排上都要合理,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与理论与实际操作并用的特点,使学生们真正学到受益终生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琼,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成功(教育),2010,08:162.

[2],实践操作教学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7:64.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2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一般的,教师会上得比较辛苦,讲了好多,就怕少讲了什么。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会操作的学生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不会操作的还是一头雾水。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呢?信息技术教学是实践教学,而情感因素在实践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什么是情感教学呢?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因素,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或者决定着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行为。同时情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起伏,探索有效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才能服从教师的教诲,模拟教师的言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情感基础。

计算机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有关学习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称为学习的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称为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学习过程必须要这两个系统共同活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大多数学生把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有实际用途作为主要动因。但单纯地训练枯燥乏味,学生难免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情趣。例如,学生制作历史上名人演示文稿时,是在他们学习了windosword、声音、视频和powerpoint的简单操作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掌握添加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等操作。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现代的,他们都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用屏幕放映自制的历史上的名人――屈原的演示文稿,包括屈原生活的年代、祖籍、生平、著名的作品,并配以相关的音乐,观赏完后,请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制作各自的演示文稿,把制作好的作品发到我的机子。成绩报告单上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不足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作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不但美观,而且非常有创意,搜集的材料也越来越齐全。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给学生以方法或者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制作好的演示文稿,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评价。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作品可发到校园网上,让大家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时,他们必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有一种成功的体验,由此成为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的内部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愿望,只有当他们体验到成功时,才会去努力奋斗。因此,激发成功欲望是促进一个人内部动机和直接兴趣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让学生逐渐探索怎样把静态的页面动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切身体验“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至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相互评价,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三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创新性教育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创新性教育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总体目标,重视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教学对实践重视不足。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课教学普遍重视,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关于关注基本理论知识教学,但是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实践重视明显不足,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实践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缺乏,由于缺乏沟通,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内容中缺乏创新。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只是停留在老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模仿,导致教学和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和分离,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潜力的发展,不能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不能满足时代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单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在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虽然出现了一些新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反映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学教材内容滞后,导致课堂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随着计算机创新教学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趋势,但在计算机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单一。整个课堂项目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效果。

二、加强计算机创新性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计算机创新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分不开的,创新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创新教学中,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课堂学习内容扩展到这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巩固和促进课堂教学和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与此同时,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性教学需要灵活性和实用性,并且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创新,比如在Flash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使用基本的工具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并提供教学课件,设置一些设计上的问题,让学生组织设计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他们试图找到创意作品。同时,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Flash作品制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避免简单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加强计算机教学理念创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用教育形势的需要,需要及时更新计算机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将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特征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计算机教学过程的优化。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重视计算机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以培养创造性和实用人才,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计算机教学观念的创新决定着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进而影响到计算机教学效果,可见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对于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他们想象力发展的空间,从而发挥出潜在能力。

(三)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策略。计算机教学策略是计算机教学中创新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关乎教学创新的成功与否,所以教学策略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教学策略,需要结合教学原则和方法,对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教学理论的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重视学生知识结构发展,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进一步发展。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灵活性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并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知识系统。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量的创新型实用人才,通过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可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教学过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计算机创新性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彩虹.创新性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593.

[2]邵雪.创新性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239.

[3]王晓晨.高校计算机创新性教学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39-41.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校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相较于高校的其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而言,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高度实践性特征,是高校有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1]。然而,当前受制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习得与提高。为此,高校必须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力度,力求通过教学改革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种种问题,有效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更新与模式转变,切实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1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从整体上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仍然不够完善[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没有充分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因而没有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足够的课时、没有做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顶层设计,导致学生对于很多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技能都只能浅尝辄止,缺乏深入了解,更无法真正在参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主要引线是教学目标,其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然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只是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单一的“教”的层面,而对学生的“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不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不仅会让学生产生迷惑,而且也会让教师摸不清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分不清哪是重点、哪是次要内容等,进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教学模式机械固化

当前,高校教师在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时,往往采取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即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以线性方式传授给学生、向学生演示计算机操作技能然后让学生简单地模仿操作[2]。在这一机械固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重视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既不重视开展课堂互动,又不关注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导致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他们往往提不起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学习主体能动性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3实践教学不够充分

实践是创新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实践教学都缺乏应有重视力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偏低,导致计算机实践教学所覆盖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够全面,因而无法通过调动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来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实践教学内容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和复现部分计算机操作,没有重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应用计算机实践技能去展开创新,因而缺乏教学实效性。

2高校有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是高校有效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3]。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力度,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教育改革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稳步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具体而言,高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展开教学研讨会,共同拟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以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有效参考,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理念与要求;其二,适当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整体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中的比例,增加其课时,以此有效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充分覆盖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同时推动教师更为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有效避免教师因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情况出现;其三,重视将不同专业相关产业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以就业市场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开展教学体系建设工作,从而有效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学生的就业素质与创新能力。比如,电子商务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能够应用计算机完成创新性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构建,因而高校在面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适当将这一要求融入教学过程,如在幻灯片设计教学中让学生制作一个电子商务营销推广的作品,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2引入具备创新意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要想有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高校就必须重视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充分激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4]。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重视推动教师将具备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应用创新性教学方法,真正将学生还原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主体,调动他们应用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实践技能展开创新实践。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具备的高度实践性出发,高校可以推动教师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项目,调动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交流讨论和实践应用,进而切实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主体能动性。与此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将情境创设法和问题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综合起来应用,在向学生介绍项目背景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教学项目所包含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合理地设计若干计算机教学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创新实践。比如,在进行“图形图像处理”这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设计计算机教学项目,让学生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完成项目实践,促使他们主动展开创新设计活动,进而有效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2.3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在整体课程教学中的比例

对于创新能力培养而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6]。针对当前存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之中的实践教学不够充分的问题,高校必须推动教师转变过分偏重计算机理论教学而未能给予计算机实践操作教学应有重视的教学倾向,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在整体课程教学中的比例。为此,高校计算机教师一方面应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设计,重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安排更多计算机实践应用环节,以此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广泛展开深度校企合作,推动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工作岗位对于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真正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做到产教融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比如,高校在面向文秘专业学生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实际走入企业感受相关工作岗位在文字编辑、数据处理方面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要求,同时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应用计算机实践技能完成相应创新实践,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开展计算机技能创新应用实践竞赛活动

计算机技能创新应用实践竞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意识、促使学生为在竞赛中取得优胜而主动展开相应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还能推动学生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应用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技能完成创新活动,从而切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高校应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设计开展对于学生而言具备高度吸引力的计算机技能创新应用实践竞赛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高校可以开展“计算机创新创业大赛”,调动学生应用计算机展开创新创业实践,如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店铺,应用计算机技能展开店铺美工设计等,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此方面,高校同样需要重视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合作企业参与学生参赛指导和学生参赛成果评价,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多元的评价[5]。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判断不仅仅只限于考试成绩的评定,更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最佳标注,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这一课程,能否将其运用到专业之中,能否有知识间的结合,是否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自己所学的能力,这对于一个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才是重要的判断性标准。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5

一、当前计算机应用教学现状

1、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主体差异性的认识,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的教育中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缺乏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同时由于高校生源分布广泛,地域性差异也是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产生基础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普遍存在为学生设置统一起点的教学要求,无论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是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良好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的提高,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以专业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发展滞后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教材的出版方面主要包括大学出版以及中央级专业出版,但是无论哪一类教材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信息化与知识化时代使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更新频率较快,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也是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时效性的表现,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材更新滞后与时展是普遍存在的,而教材的滞后发展也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滞后,使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岗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教材中许多都表现出理论过多脱离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特点,并且教师更换教材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如重新备课、重编教案等,所以如果当前的教材没有太大的理论性或质量方面的缺陷,教材也不会被轻易替换。

3、学生欠缺对计算机应用学习的兴趣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学生普遍表现活跃,但是这种活跃是以对计算机的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现象,但是事实上对计算机的兴趣并不能等同于对计算机应用学习的兴趣,其实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内容来看包括比较浅显的微机构成与原理,也包括比较有难度的汇编语言,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在长期的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使学生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造成学生不能对计算机应用的理论以及技术进行深刻的理解。所以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当中的兴趣培养应当受到重视,尤其不能将对计算机的兴趣当做是对计算机应用学习的兴趣。

4、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计算机应用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首先是教材中过分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造成的结果,其次是因为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安排上失衡,造成实践操作跟不上理论掌握程度,使理论与实践脱节。计算机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操作性,所以要求实践必须与理论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而事实上许多高校或是受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影响或是受教学意识与观念的影响,都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对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优化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策略

1、改变教学手段,重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做到照本宣科,应当根据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特点来制定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采取循循善诱和鼓励激励的手段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通过设立相应的教学情景,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另外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运用因材施教的手段来达到学生整体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6

一、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但是他们真正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实践课程还是要从初中开始。因而初中计算机教学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阶段,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学习计算机。计算机课程具有实际应用性的特征。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计算机课程不能只讲授理论知识,而应更多地讲授实际操作技能,因而计算机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计算机实践教?w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初中生家里已经有了电脑。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有的同学可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者使用计算机也仅限于玩游戏、看视频等,所以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就会比较陌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计算机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老师教学能力不足且不重视实践教学。计算机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其知识体系多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初中计算机教师计算机专业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3.教学模式落后,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际上,初中生对计算机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中考对计算机知识考察相对较少,甚至不做考察,很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不够重视,安排课时也相对很少。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方法落后、趣味性不足,课程也相对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如果不改变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将难以顺利进行,会影响到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1.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

初中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从而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比较落后。内容单调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初中计算机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这也会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所以,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多举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使计算机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对方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多聘用一些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所有教师都处在一个积极提升自己的状态。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而且还有较强的操作应用能力,而有的学生上初中开始接触,所以对于计算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基础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就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计算机知识较为丰富的学生,教师就应加大教学难度,针对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应从最基础的教起,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获取图片时,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即浏览图片、下载图片,所以这些学生,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并让学生进行图片的制作,而有的学生则不会,教师应为其讲解理论内容,再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

3.学注重动手实践

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大多数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课堂的重要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尤其对于那些很难用语言解释清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解。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可以避免课堂上大量灌输无聊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另外,对于那些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老师可以先带着学生用计算机演示一遍,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用计算机进行操作,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牢固掌握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一些重难点,老师要认真梳理划分为多个板块,一点一点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多操作几遍从而更地理解计算机的这些知识点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4.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误区;教学改革;应用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4;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2-0000-0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不仅仅面向计算机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都会涉及到一定的计算机教学。由于社会各行业发展中对于计算机信息化的以来程度较高,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从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对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概括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实际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人本思想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从目前而言,在教学的目的性、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的理论性偏重

理论性偏重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整体提高的重要原因。教学理论性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教材的依赖性较为严重。严重的教材依赖性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禁锢在教材当中,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第二,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内容和方式的传统化使得这些新技术不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从而缩小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认知,对于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二)以结论性教学为主

与数学、物理等学基础性学科不同,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为主的工具类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技术的使用方法、原理等。但是,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通过某一特性的例子,告诉学生经过计算或者编程之后得到的结果,而忽略了为什么会得到这一结果,怎样才能得到这一结果。这种结论性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固定思维,导致学生在遇见实际问题时无法更好的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而是通过固定的理论思维去判断能或者不能,使得计算机应用的创新能力降低。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单一

通过有效地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基本为理论考试+上机考试的固定模式。理论考试主要包括学生基本计算机理论的知识的考察,上机主要是对特定的教学题目的考察。从教学考察意义上,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生能够反应教学的效果,但是,从计算机学习的目的上,这种方法则不能真正衡量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水平。例如工科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针对特定的模型进行上级考试,考察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固定模型的认知,而不能反映学生综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这种方法仅仅从表面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能从根本上体现教学的价值。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的三类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提高教学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

(一)实践性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是计算机教学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开展实践型的理论教学。例如,某一特定的实例为主体,从开拓性的角度让学生自我突破去实现实例。从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实例的特点、实现的过程等从理论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时间能力,同时还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变得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计算机教学的过程性

结论性的教学对于高校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特定的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第一,是什么。首先让学生对于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其组成结构、编码的基本意义等,在这一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二,为什么。这一问题为什么能够通过这样的语句进行实现,它实现的前提、过程是什么,如果改变其中的变量它是否对于结果产生影响;第三,怎么办。怎么办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是从条件到结果的实现过程,是过程性教学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过程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实现计算机教学应用性培养的目标。

(三)教学评价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

从根本上,评价手段单一并不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而是评价手段考察的内容对于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的体现不能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方面要求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中其内容应当是多元化的,不能以固定的内容作为考试的参考标准;第二,考察方式的学生主体作用。在考察过程中,应当不能单一地从教学的层面出发,应当着重从学生群体的期望层面进行考察,使得考察方式能够更多地体现应用能力的考察。

参考文献:

[1]王兆连.计算机辅助教学误区浅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实践;思考

计算机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已经开展了30多年,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已经拥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也在持续更新,中小学生基本都具备了一定计算机能力。计算机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计算机基础,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学科属于科学技术发展下的新兴学科,从现代学科以及学科成长角度分析,计算机属于一项比较年轻的学科,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已经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中实现了深入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而随着移动终端的多元化发展,计算机更是涉及到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和学习中。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脱节。当前,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计算机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如果教学偏重与理论知识,学生上机操作较少,就难以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无法在上机过程中提高操作水平,最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2.没有开展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操作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学生由于接触计算机时间较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但是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却相对陌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开展因材施教,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学不懂,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中小学计算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时期下,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习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但是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偏重理论教学,没有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难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考虑其教学技巧的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通过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计算机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2.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新时期下,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计算机软件更是种类繁多,相比较其他学科,计算机知识的的发展以及更新速度会更快。当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教材种类众多,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进而保证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要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开拓新知识,与当前社会热点新技术结合起来。3.加强学科层面的重视。在中小学阶段,计算机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学科对学生的重要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从学科层面加强重视,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其应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育中,例如,通过计算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互联网使用以及读写能力,同时,从长远角度分析,教师要通过计算机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科学素质水平,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为学生成为一名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4.加强实践教学。从学科角度分析,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并且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充分结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计算机教室,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要启发以及鼓励学生,让实践教学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快速入门并提高水平。5.开展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安排难度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夯实其计算机基础,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需求开展教学,循序渐进的开展知识教导和传授。6.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针对中小学生而言,其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对学生开展教学,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玩耍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而中学生其思维发育相对成熟,可以独立思考以及自主的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探究和创新的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借鉴、汲取教育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刘保利单位:衡水市招生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时晓玲,于维涛.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省思与多元创新——基于洋思、杜郎口、东庐等校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3,05:129-133.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9

一、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使多年来党与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坚持的方针政策,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思想道德发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其必然性。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只有在教学意识上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在教学时间中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切实做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平衡发展,才能符合素质教育对计算机应用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计算机的普及是信息化时代来临的主要标志,而信息化时代也对人们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计算机德育教育突显的更为必要。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包括许多方面,如计算机的使用道德教育、计算机网络道德教育等,这些基本的道德教育在当前信息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深入,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在计算机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作出选择和利用;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信息安全提出全新的挑战,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高科技犯罪也日益猖獗,只有加强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能够用道德来规范自己,从高学历以及计算机使用者这个源头上减少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频率比。

(三)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社会对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在学生发展方面,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同时需要获得与之相对应的德育教育,这是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学生自身成才的基本要求;其次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方面,高校的责任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以及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都是走向社会,而社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层次以及思想道德素质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仅仅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缺少必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很难得到社会或工作单位的认可,所以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负责的表现,是社会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应当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应当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树立榜样作用,首先教师是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主导,是课堂中的灵魂人物,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品德素质也会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这种在日常教学中的体现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品德素质的培养;其次教师是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权威,即使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贡献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知识层次以及技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与之有关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与思想取向能够让学生留下很深的影响。所以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并不断做出反思来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如及时了解与计算机应用或网络相关的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普及来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道德素质。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篇10

在开展现代高中计算机教育人性化教学时,应当注重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同时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现代高中计算机教学效率,推动高中计算机教育人性化教学的不断发展。

1现代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和特点

相比于高中其他文化课程教学,高中计算机教学有着明显的特点。

(1)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高中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高中计算机教学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开展上机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2)对学生的考核大多以计算机操作题目为主。高中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的考核,并非像其他高中文化课程一样采用考试分数作为单一的考核指标,高中计算机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教学中表现的考核。

(3)计算机教学内容广泛且更新速度快。相比于高中其他文化课程,高中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广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目前,高中已基本普及了计算机课程,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一方面,对高中计算机教学不够重视。信息技术是学生在高中教育中必须掌握的技术,同时学校和学生本身注意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较为注重学生文化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中计算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难以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对高中计算机的不够重视,使得学校高中计算机教师长期处于辅导地位,不愿对高中计算机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使得学校开展的高中计算机课程流于形式,浪费大量教学资源和时间。另一方面,高中计算机课程课时设计较短。高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学生高中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学生不断练习,然而目前大多学校一周仅安排了1~2节高中计算机课程,课时设置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本周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及时的复习和练习,加上很多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独立性,同时与其他文化学科练习相对较少,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常使用,使得高中计算机课程课时的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高中计算机教育人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2.1.1选修课程的合理设置

高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术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具有领域性明显的多个分支学科课程,因此,教师在高中计算机教育人性化教学时,应当在为所有学生设置相同的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选修课程。教师可以设置计算机某一分支领域的课程,让学生按照的兴趣和擅长自行选择计算机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取得成就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挖掘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潜能,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2.1.2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学生由于在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这一定差异,使得学生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接受知识和技能的速度存在一定差异,使得知识和技能接受能力快、计算机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机实践过程中以较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得知识和技能接受能力相对较慢、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教师在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和帮助遇到困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帮助遇到困难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巩固自身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间的共同进步。

2.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1将游戏引入教学中,增强竞争

高中学生普遍具有爱玩的心理,教师在开展高中计算机教学时,应当注重对计算教材的深度钻研,将游戏引入教学中,在计算机教材中重点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增强竞争,促进学生积极注重参与高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将游戏引入到计算机课堂教学时,应当对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和表扬,满足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高中计算机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表扬和奖励,教师应当坚持口头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为辅的奖励方式,如允许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学生玩10分钟电脑游戏,增强学生高中计算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2.2.2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师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相关计算机教学情境,并在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借助教学情境这种人性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如笔者在讲解计算机文件的存储格式时,制作了如表1所示的计算机文件储存格式分类,同时要求学生扮演文字、图片图像、动画、音频以及视频等计算机文件储存格式角色,并要求学生列举自己使用计算过程中见到的文件储存格式,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文件储存格式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表1计算机储存格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