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十篇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十篇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55:58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1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1.污染物产生量大。以汝南县2009年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为例,汝南县是农业大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据2009年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统计,全县规模化养殖场118个,规模化养殖小区30个,生猪年出栏量约294338头。CoD年产生量约4543吨,氨氮年产生量约734吨。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已远远超过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和,已成为影响全县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污染水体。由于畜禽养殖企业对粪便、污水治理落后,致使大量粪便直接排入周围环境,严重污染了水体。《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要求养殖废水中,CoD最高日均排放浓度小于400mg/l。而我县养殖场排放污水中CoD浓度可达2640mg/l以上,氮磷含量也高,高浓度的污水直接外排,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严重的还导致水体丧失使用功能。

3.污染空气。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养殖场地及周围空气,特别是夏、秋两季,养殖场周围恶臭冲天,蚊蝇孽生,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极易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4.危害农田生态。汝南县进规模化养殖业每年产生粪便大约6.13万吨,这些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高浓度污水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陡长,造成减产,土壤透水性下降、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二、畜禽养殖业存在问题及原因

1.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1新建养殖场选址不合理,环评手续不完善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建设、选址等都没有征求环保部门意见,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由于养殖场选址不合理,离村庄较近,污染周边环境,已经影响周围村庄居民的正常生活。

1.2农村散养户多,比较分散现在的农业县,特别是畜禽养殖大县,农村散养户多,而且都分布在村庄内,无任何防治措施,无排污管道,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直接外排,造成村庄内气味难闻,污水横流,有的甚至影响了群众的饮用水,危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

1.3案件多,群众反映强烈由养殖业污染水体引起的矛盾和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要求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解决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2.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养殖业主对污染治理的认识不足,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不重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二是养殖风险大,养殖业污染治理成本高,如果治理费用完全依靠企业自筹,这样会加大养殖业成本,利润减小,所以养殖业主不愿投资建设治污设施。三是养殖业污染治理缺少技术支持。四是没有成功的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养殖业的污染是一个普遍共性的问题,规模化养殖场起不到带头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殖业对污染治理的态度,对污染治理缺少动力。五是守法成本高,违法排污成本低,处罚力度小。

三、面临的形势

1.法律法规要求养殖业治理污染、达标排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条款中,明确要求养殖业达标排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因此,养殖业治理污染、达标排放是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2.“十二五”期间养殖业污染减排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核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主要是工业源和生活源的减排。但由于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污染物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已明确规定养殖业污染减排已列入“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行业。

3.养殖业污染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2007】63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到2012年,畜禽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对策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畜禽养殖业科学、可持续、协调发展,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提出如下对策:

1.对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议县政府协调畜牧、工商、环保等部门,不经环评审批,不允许建养殖场或养殖小区,不颁发营业执照。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制止新污染的产生。

2.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政府对畜禽养殖业分期分批实行限期治理。对规模比较大的、群众反映强烈的、距离村庄较近的规模化养殖场第一批限期治理,逐步推进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同时,整合养殖业大县扶持资金,向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倾斜,实行“以奖促治”,促进养殖业污染防治。

3.推行干清粪养殖方式。据调查,养殖业的清粪方式对其污染物的排放量影响很大。采用干清粪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有效减少养殖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干清粪的生产工艺简单,运行成本较低,人工清粪,设备简单,不用电力,一次性投资少。主要工艺是把猪舍中的猪粪单独清理,再用水冲洗猪舍,达到粪、水分离,有效降低污水中CoD浓度,可减少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同时猪粪发酵消毒处理后,可成为优质肥料,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4.鼓励采用生态养猪法。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规模较小的养猪户采用发酵床环保养猪法。传统的养猪模式污染物排放量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而发酵床养猪是一项新兴的养猪技术,又称“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通过添加商业化的微生物,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生产的热蒸发,猪粪尿经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建立国家、地方、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2

小碧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试点乡,近年来形成了xx黑猪、家鸡、油菜蔬菜、花卉苗木、杨梅、葡萄等为主的规模化种养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和扩张,由于发展与养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决,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对养殖业污染防治也成为xx乡养殖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难题。

一、xx乡养殖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乡的养殖业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扶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全乡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乡共有规模化肉牛养殖场1个,蛋鸡和肉鸡养殖场两家,年出笼成品蛋鸡、肉鸡56万余羽,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重点产业牲猪养殖业发展迅猛,已建成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1个,全乡XX年出栏牲猪84000余头,常年存栏牲猪48000多头,其中存栏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xx湘村黑猪原种场。存栏XX头以上的养殖大户6户,存栏150头以上的养殖户105户。

二、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污染情况

目前,全乡共有养殖户约1800多户,其中绝大部分为散养户,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有200多家。我乡是牲猪养殖大乡,污染主要集中在猪粪、污水的排放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污水、粪、尿,排放的主体主要是规模养殖场和规模比较大的养殖户,上规模的养殖场(户)在养殖过程中都大力推行“畜禽—沼—果(鱼、菜、稻)”等生态养殖,使养殖排放的污水、粪便、尿液在循环利用及无害化处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解决。但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长,由于发展与养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决,各种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湘村高科黑猪原种场常年存栏养殖黑猪万头以上,建设有标准化栏舍18栋,猪粪和污水处理也最规范,建设了800立方的沼气池、死猪处理池等环保处理设施,但污染问题仍未得到缓解,所在的集和村有五个组100多亩水田因猪粪污水注入导致土壤过肥,导致水稻空穗,颗粒无收,十余口池塘鱼虾绝迹,成为臭水塘,周边地表和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经检测养殖场周边水质,各种细菌含严重超标,人畜安全饮用水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解决;十字养殖小区存栏猪XX多头,尽管建设了污水收集池,生化池等各种设施,并且定期将猪粪、污水运上山浇树,但由于养殖规模大,猪粪污水多,无法及时全部处理,雨季曾发生过污水溢出,流入池塘导致大规模死鱼现象;高坪村原是全乡第一个养殖大村,全村共有大小规模养殖户40余户,存栏牲猪6000多头,由于地势较高,猪粪污水大量流入高灯河,导致xx乡境内高灯河沿线7个村受影响,现限制养殖,规模养殖户大幅减少。各养殖场由于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也成为xx乡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二)主要原因

1、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养殖轻治理,没建设好与养殖相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采取直接、间接排放或蓄集污水,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

2、片面追求规模,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大部分的养殖场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的规模,把有限的资金全部都投入到养殖生产当中,对环境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很少,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养殖污染物排放,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3、规模化养殖过于集中,密度过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xx乡主要有高坪、十字、集和、桐梓、同安等村牲猪养殖户较多,集中养殖有利于养殖户开展防疫、饲料、种猪采购、牲猪销售运输等优势,降低养殖成本。但其缺点是排污量过大,难以治理及利用。各规模化养殖场都建设了相应的猪粪、污水处理设施,养殖户都建设了一至两个沼气池,污水池,但远不足以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并且由于量大,治理难度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治理成本高,经费不足,措施不到位。养殖业污染环境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作,十字村养殖大户李长青养殖牲猪1000余头,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和污水池,同时在屋后承包了100多亩荒山种树、养鸡,将猪粪、污水运上山浇树,但仅限于人工挑运,现今劳动力工价高,雇工请人都不合算,而最理想的办法是建设一个泵房抽取污水,尽管动物防疫部门有项目和扶持资金,也鼓励养殖业这么做,但经核算,他个人需投入的资金达90余万元。相比治污设施的高额投入,养殖户显得有心无力,只能建设一些面积小的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三、目前采取的环保措施和成效

(一)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我乡大力宣传牲猪标准化养殖,引导养殖户积极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努力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全乡已建设高坪、十字、集和和湘村高科四个规模化养殖小区,使养殖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二)推行生态养殖。大力推广“畜禽—沼—果(鱼、菜、稻)”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循环利用。全乡共建设大小规模沼气池320多口,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作为植物种植有机肥,利用沼气副产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农药,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控制污水排放。畜禽养殖场远离居民生产区、生活区。养殖场的排水系统推行雨污分离,污水系统采用干法清粪工艺,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不与尿水、污水混合排出,有效地降低了污水浓度和排放量。

(四)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城乡环境卫生整建活动和创国卫工作,我乡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办法》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引导养殖场做好环保工作。

四、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以政府为主,水产畜牧、环保、公安等部门参与的管理部门,为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统一进行治理。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的思想认识,自觉开展清洁养殖。有关部门要增强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种养结合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整合养殖资源,采用既养殖又种植的模式,发展一体化养殖,使畜禽污染物有充足的土地利用、消化;同时推广“猪—沼—树(鱼、菜、树)”和“猪—沼—草—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循环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自我治理改善的目的。

(四)推广采用科学工艺养殖,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养殖场中推行猪粪干、湿分离的处理模式,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有效在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粪便和污水排放大幅减少。

(五)加大治污投入,有效解决现有污染问题。引导和扶持具备条件的规模化养殖户建设泵房,将污水抽上山浇树,配备污水抽运车,将污水及时清运到农场、菜地,既可解决养殖地污染问题,又可使这些优质有机肥变废为宝,提高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品质。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3

1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危害

1.1康平县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康平县原来畜禽养殖场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规模化养殖场基本上均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有简易综合利用设施的企业仅占30%左右,大部分养殖企业无综合利用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而目前只将畜禽养殖粪便采用传统的堆肥方法进行简单处理,作为农家肥直接施入农田,其它废弃物随意堆放。

1.2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1)污染空气粪便堆积发酵后,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污,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附近群众的生活环境。(2)污染水质粪便的淋溶性强,尤其是氮、磷很容易发生淋溶损失,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体变黑发臭,并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死亡。(3)侵蚀土壤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不考虑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会使粪便大量堆积,造成土质过肥,直接腐蚀农田,使其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4)危害生物。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危害人畜健康。

2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

2.1保护环境预防污染意识不强

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任其风吹日晒和雨淋,造成恶臭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水质污染,人居环境恶化。

2.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尽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颂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牲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其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权威性、强制性;另外也缺少统一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尤其是对没有达到上述“办法”中规定存栏数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法律监控还是空白,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治理的管难以到位,尤其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监管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发展越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越突出的局面。

2.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不建全

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为了满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5月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管理办法》,2002年初又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畜禽养殖场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进行了具体要求,2010年底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依据。2013年11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处理的目的是要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对畜禽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1)土地还原。(2)堆肥法。(3)畜禽粪便饲料化。(4)高效厌氧发酵工艺处理。(5)废水生物化学处理。其中高温堆肥和高效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实践证明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方针。

3.1发展清洁养殖畜禽规模化养殖

首先要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推广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要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注重清洁生产,在养殖过程中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从源头消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提高末端治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

3.2推广污染防治技术

一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二要推广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循环水清污,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三要实施绿色环保养殖,农村分散养殖户应发展以农户为对象,庭园为依据,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种、养、加工为产业的庭园生态经济,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受益人畜禽粪便、雨污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水货和堆沤、有机肥加工、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设施。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4

关键词畜牧业面源污染;产生原因;危害;治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水的排放大量增加,由于粪便利用率的低下和排放的不规范不达标,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畜牧业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且潜伏周期长等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许多国家已将畜禽污染的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制定法律、法规,严加控制和管理。2001年3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把畜牧业污染防治正式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目前,我国大中型畜禽场畜禽粪、尿年流失率达50%以上,致使畜禽场周围环境恶化,群众反映强烈,已经成为阻碍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轻畜牧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1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

据2007年底统计,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达1.4万多个,加上农村小规模饲养户,禽畜粪便及冲洗污水产生量巨大,年排放量达1800亿t以上,且基本上难以做到达标排放,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并列水环境污染的三大源头之一。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过去我国畜禽养殖是以分散户养、小规模经营为主,产生的粪尿总量不多,也能被耕地消化。随着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推动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逐步形成了污染问题。www.133229.com二是农业生产上化肥取代农家肥比例增加。畜禽粪尿等农家肥与化肥比较,有体积大、用量多、装运不便等突出问题,加上化肥来源已相当方便,很多耕地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畜禽粪便没有了应用出路,从“利”变为“害”,成为了污染源。三是畜牧业养殖环节属微利行业,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与工业等其他行业不同,畜禽养殖业从总体上看利润率不高,而污染又相当严重,污染治理成本过高。此外,很多养殖户不了解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清洁生产技术。四是城市周边地区被清理的部分规模养殖场向农村迁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畜牧业污染问题。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陆续出台相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办法,全面清理城市周边养殖场,实行严格的禁养政策,畜牧业生产重心将向农村转移,污染也必然会向农村转移。

2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危害

一是污染水体。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鱼塘中,使氮、磷含量

高,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地下水,可使地下水溶氧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二是污染空气。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气体,恶臭难闻,引发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社会矛盾。三是传播病菌。畜禽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可成为人、畜传染病的传染源。

3治理对策

3.1切实加强对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环境容量条件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计划。在具体工作中,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依法综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各级财政应安排治理污染专项资金,以促进和推动整治工作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处理和利用难度,降低处理成本,为提高资源化水平创造条件。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吸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畜产品安全和环保意识。通过科技进步,推广高效、实用、价廉的治理技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2抓好污染源头控制

一是划定禁养限养区。禁限养区范围内不再审批新建畜禽养殖项目。二是改建、扩建、新建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规划可养殖区域应有总体建设规划,并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估,提出用地规模、区域布局、治理模式、载畜量、环境目标等控制性要求,防止产生新的集中污染。今后凡新建场选址上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环保要求,并要配套消纳污染物土地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养殖场从平原片区向山地转移,按照配套的山地面积确定养殖规模,采取干湿分离措施和沼气治理措施等,将废渣、废液用于作物施肥,利用植物(作物)全部吸收有机污染物,达到废水零排放的标准。

3.3推广畜牧业污染治理模式,加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

引导散户向规模化转化,规范处理措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排污量。应用饲用酶制剂等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率。因地制宜,采用混凝—脱氨—好氧生化、沼气池—生物塘、生物活性酶配套处理工艺[1-2]等方法处理养殖业废水,使之达标排放。禁养区内养殖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关停,不再开展养殖活动,原有养殖场及配套设施拆除或改作他用。其他规模养殖场要结合实际,配套建设干湿分离机、沼气池、沉淀池、生化塘(机械曝气或自然氧化)、鱼塘等足够容量的物理和生化治理设施,减少或不排放污染物质[3-4]。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4参考文献

[1]于金莲,阎宁.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2000(9):44-47.

[2]陈银祥.畜禽养殖废水生物活性酶技术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8-229.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畜牧业面源污染;产生原因;危害;治理对策

畜牧业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且潜伏周期长等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许多国家已将畜禽污染的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制定法律、法规,严加控制和管理。2001年3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把畜牧业污染防治正式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目前,我国大中型畜禽场畜禽粪、尿年流失率达50%以上,致使畜禽场周围环境恶化,群众反映强烈,已经成为阻碍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轻畜牧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一、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

据2007年底统计,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达1.4万多个,加上农村小规模饲养户,禽畜粪便及冲洗污水产生量巨大,年排放量达1800亿t以上,且基本上难以做到达标排放,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并列水环境污染的三大源头之一。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过去我国畜禽养殖是以分散户养、小规模经营为主,产生的粪尿总量不多,也能被耕地消化。随着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推动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逐步形成了污染问题。二是农业生产上化肥取代农家肥比例增加。畜禽粪尿等农家肥与化肥比较,有体积大、用量多、装运不便等突出问题,加上化肥来源已相当方便,很多耕地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畜禽粪便没有了应用出路,从“利”变为“害”,成为了污染源。三是畜牧业养殖环节属微利行业,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与工业等其他行业不同,畜禽养殖业从总体上看利润率不高,而污染又相当严重,污染治理成本过高。此外,很多养殖户不了解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清洁生产技术。四是城市周边地区被清理的部分规模养殖场向农村迁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畜牧业污染问题。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陆续出台相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办法,全面清理城市周边养殖场,实行严格的禁养政策,畜牧业生产重心将向农村转移,污染也必然会向农村转移。

二、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危害

一是污染水体。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鱼塘中,使氮、磷含量高,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地下水,可使地下水溶氧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二是污染空气。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气体,恶臭难闻,引发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社会矛盾。三是传播病菌。畜禽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可成为人、畜传染病的传染源。

三、治理对策

1.切实加强对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环境容量条件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计划。在具体工作中,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依法综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各级财政应安排治理污染专项资金,以促进和推动整治工作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处理和利用难度,降低处理成本,为提高资源化水平创造条件。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吸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畜产品安全和环保意识。通过科技进步,推广高效、实用、价廉的治理技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抓好污染源头控制

一是划定禁养限养区。禁限养区范围内不再审批新建畜禽养殖项目。二是改建、扩建、新建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规划可养殖区域应有总体建设规划,并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估,提出用地规模、区域布局、治理模式、载畜量、环境目标等控制性要求,防止产生新的集中污染。今后凡新建场选址上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环保要求,并要配套消纳污染物土地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养殖场从平原片区向山地转移,按照配套的山地面积确定养殖规模,采取干湿分离措施和沼气治理措施等,将废渣、废液用于作物施肥,利用植物(作物)全部吸收有机污染物,达到废水零排放的标准。

3.推广畜牧业污染治理模式,加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

引导散户向规模化转化,规范处理措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排污量。应用饲用酶制剂等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率。因地制宜,采用混凝―脱氨―好氧生化、沼气池―生物塘、生物活性酶配套处理工艺[1-2]等方法处理养殖业废水,使之达标排放。禁养区内养殖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关停,不再开展养殖活动,原有养殖场及配套设施拆除或改作他用。其他规模养殖场要结合实际,配套建设干湿分离机、沼气池、沉淀池、生化塘(机械曝气或自然氧化)、鱼塘等足够容量的物理和生化治理设施,减少或不排放污染物质。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6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落后于养殖业发展,畜禽粪污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偏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忽视畜禽粪污的生物质资源特性而采取工业废水治理模式,工业治污模式投资大且商业化产品回报率低,养殖业自身缺乏大量资金进行粪污处理,从而导致企业治污积极性下降、粪污处理效率低;二是虽然认识到了畜禽粪污的生物质资源特性但没能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且高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由于畜禽养殖业利润空间较小,又存在高风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必须考虑经济性。一般工程的经济性体现在对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控制,但畜禽养殖污染的实质是生物质资源的浪费。如果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再生资源效益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成本,从而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的经济性。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采取合适的畜禽粪污资源化技术来实现。

新环境形势下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思路

1面临的新环境形势

(1)严格的排放标准。2011年陕西省实施《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以下称新标准),在新标准出台之前陕西省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从表1来看,新标准的CoD、BoD5、nH3-n三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严于国家行业标准,分别比国家行业标准排放限值严格了87.5%、86.7%、85%。由于新标准取消执行行业标准,所有排污单位执行统一标准,因此新标准的出台使得全省尤其黄河流域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排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2)严峻的减排形势。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污染排放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其CoD、tp、tn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污染排放总量的96%、56%和38%,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经给环保施加了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纳入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2010年陕西省农业源污染物CoD与nH3-n排放基数分别为19.9万t和1.5万t,按照2015年CoD与nH3-n排放量分别下降7.6%和9.8%的减排目标测算,2015年CoD与nH3-n排放量分别为18.4万t和1.4万t,其中畜禽养殖业的CoD与nH3-n目标排放量为18.3万t和1.1万t,相比2010年排放基数降幅分别达到7.6%和8.3%。随着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逐渐凸显,“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排面临的压力不小。

2畜禽粪污资源能源化技术方向

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是新环境形势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方向,也是推动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畜禽粪污的资源特性,其资源化利用的形式包括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式的代表工艺及其局限性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畜禽粪污的肥料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形式是单纯的固体粪便资源化利用,不能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未能全面考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就目前看来,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高温堆肥和烘干技术会继续存在发展,但在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和严峻的减排形势下它们并不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最佳选择。以沼气发酵为代表的能源化利用方向,通过厌氧发酵获取沼气,沼气用于燃料、发电等,沼渣沼液制有机肥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沼气工程兼具能源效益、肥料效益、环境效益,能够实现畜禽粪污处理从单纯的用肥用能、末端治理向综合利用转变。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热、电、肥联产的沼气工程将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4]。因此沼气化是理想的畜禽粪污资源化途径,是全面应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产业化思路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水平不断提高,畜禽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加快了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保障、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规模化养殖比散户养殖优势明显。规模化、产业化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养殖场成为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主战场。针对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采取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畜禽粪污处理产业化方式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相比单纯的污染防治行为,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产业化方式能够将畜禽粪污从产生到消纳的整个过程形成产业链条,协调上下游物质能量的流动,最大程度提升粪污的利用价值;同时产业化方式有利于将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经济投入,将治理投资转化为产业投资,促进环保产业与养殖业共同发展[5]。综上所述,按照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防治方向,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技术,并借用商业运作模式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成产业,将是未来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思路。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思路见图1。

陕西省畜禽养殖沼气产业化发展

沼气工程通过厌氧发酵获取沼气、沼渣沼液制有机肥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沼气、沼渣、沼液均具备商品化、产业化条件,因此沼气工程是一项利于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产业化的资源化技术。随着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沼气工程也呈规模化发展趋势,规模化养殖能为沼气工程保证充足的原料,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条件都有利于沼气产品实现高值高效利用。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支持推动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陕西省农业厅已经将规模化养殖场的大型沼气工程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沼气普及的重点任务之一,颇具前景的沼气产业势必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向资源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畜禽养殖业潜在的沼气产量与分布

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产生量约4381.7万t,若将畜禽养殖业粪便资源全部进行沼气化开发利用,陕西省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可产生约22.5亿m3沼气(替代煤炭量[6]约为225.0万t)。沼气的开发利用价值与养殖规模和粪便收集程度相关,因此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更具备实际开发利用价值,2010年陕西省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374万t,可产生约2.1亿m3沼气(替代煤炭量约为21.0万t)。2010年陕西省各市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潜在的沼气产生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宝鸡(0.51亿m3)、渭南(0.42亿m3)、西安(0.35亿m3)、咸阳(0.29亿m3)、榆林(0.15亿m3)、铜川(0.14亿m3)、延安(0.12亿m3)、商洛(0.08亿m3)、汉中(0.05亿m3)、安康(0.02亿m3)。沿渭河四市(即宝鸡、渭南、西安、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经济条件好、城市发展迅速,种植业、养殖业较为发达,是全省集约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区域,该区潜在的沼气产量占到全省总数的73%。陕北两市(即延安、榆林)及渭北的铜川属于煤炭资源富集区和工业集中区,工矿业发达,规模化养殖活动开展较晚,但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地域,近年来该区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潜在的沼气产量占到全省总数的20%。陕南三市(即商洛、汉中、安康)整体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近年来政府一直倡导陕南养殖业以区域适度集中、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主,这与陕南经济实力薄弱、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等因素有一定关联,该区潜在的沼气产量只占到全省总数的7%。

2规模化养殖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

养殖业沼气工程的分布受其载体规模化养殖企业分布的限制,关中平原沿渭四市是目前陕西省发展沼气产业最有潜力的地区。沿渭四市所在的关中地区人口数量、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分别占到全省总量的62%、77%和53%。区内布局有大中城市群和渭河干流,2010年渭河干流水质属重度污染(以劣Ⅴ类水质为主),为了减少畜禽养殖活动对城镇环境和渭河水质的影响,该区应该积极发展沼气产业。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关中地区是我国小麦、棉花、苹果等农产品的优势产区,丰富的耕地资源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2010年沿渭四市范围内仅14%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建有沼气工程,沼气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根据沿渭四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种养结合程度,划定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涉及西安市临潼区、长安区、周至县、户县;宝鸡市陈仓区、岐山县、眉县;咸阳市杨凌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武功县、兴平市;渭南市临渭区、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等区县。规模化养殖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在养殖区域集中化进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畜禽粪污沼气化开发利用,逐步推进集中养殖、集中收集粪污和集中沼气化利用;积极培养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等相关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社会服务、工业生产等形成产业链条,促进沼气产业化进程。

3沼气产业化关键技术

大型沼气工程分为能源环保型和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以沼液达标排放为目的,能源生态型以沼液不排放为目的,因此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更符合生态学理念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沼气产业的发展对象。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整个的能量物质循环过程包括畜禽饲养、粪污产生、沼气产生、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利用等[7],围绕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综合考虑成本投资、运行费用、环境效益、技术成熟先进性等因素,选择适用于发展沼气产业化的关键技术。(1)沼气发酵技术。沼气的产业化要求原料处理量和产气量都要大,其核心技术发酵工艺的选择应该满足这些条件。CStR(连续搅拌反应器)技术是目前欧洲等沼气工程发达地区的主流发酵工艺,可使畜禽粪便污水全部进行发酵处理,优点是:原料适应性广;处理量大;沼气产量大;运行费用低;利于热电联产。因其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特别适用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大型沼气工程,适宜引进并国产转化,例如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机肥加工[8]。(2)沼气利用技术。针对沼气的利用方式,沼气要实现产业化必须突破自产自用的小沼气模式,逐渐转向社会服务、工业生产等领域。沼气的社会服务类应用包括发电并网、天然气并网、车用天然气等,工业生产以制取CH4和Co2工业气体及其合成气等为代表[9],这些是未来沼气产业的发展趋势。就目前产业发展条件来看,除了满足企业自身及户用需求之外,沼气发电、净化后补充天然气源等利用途径较为可行。(3)沼渣沼液利用技术。沼渣、沼液等发酵后残留物质具有良好的肥料效应,传统农业将其直接还田,但在养殖规模化发展的今天,种养脱节现象突出,沼渣沼液的肥料效应趋向于通过制造有机肥来实现。通过固液分离、沼液抽渣分离出来的沼渣用于生产有机复合肥;沼液浓缩制肥工艺生产液体有机肥[10],沼渣沼液制取有机肥提高了肥效、且方便运输和使用。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7

1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据统计,目前肥西县拥有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71个,3万羽以上的规模化养鸡场107个,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牛场9个,年畜禽粪便排放量29.8万t,主要污染物CoD3738t、nH3748t。

1.1畜禽养殖业污染特点

一是污染集中排放。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逐步转向规模化养殖,出现了新的类似工业企业性质的大型“污染源”。二是加重对城镇的污染。畜禽养殖业正从牧区转向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水源充足的城镇地区。三是呈面源污染形式。畜禽养殖户众多,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村落,污染“面上开花”。四是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畜禽粪便、污水中高含量有机物不能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1.2畜禽养殖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水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CoD、nH3浓度高,排入河流、水库会造成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对饮用水源污染尤为突出。如该县花岗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大官塘水库、小庙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张公塘水库、山南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磨墩水库曾因附近养猪场污染以及人工在水库投放饵料养鱼,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二是空气污染。由于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露天堆放发酵,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氮等恶臭气体,污染大气环境与周边居住环境[2-3]。三是农田、土壤污染。未经处理的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含有多种有害污染物,长期灌溉农田将破坏土壤各种有机成分,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徒长减产。四是病毒传播。畜禽养殖过于集中,易导致畜禽瘟疫、发病,其病源、病菌随粪便向外界排出,极易传播人群,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2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畜禽养殖企业布局不当,选址不合理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前期建设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批先建、选址不合理,将污染的养殖项目建在乡镇(村)街道、居住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环境隐患较大。

2.2种养不配套,畜禽粪便不能综合利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需求量逐年增加,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出现大量的养殖专业户及规模化养殖场,在局部区域由于畜禽粪便产生量大且集中,又无足够土地消纳、农牧分离,导致畜禽粪便不能有效综合利用,散发恶臭并随雨水排入江河湖堰,污染水和大气环境。

2.3治理资金缺乏,污染防治工作滞后目前,畜禽养殖业受市场行情、养殖技术、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利润小、风险大、资金缺乏。小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因缺乏治理资金,只能对畜禽粪便进行简单处理,很难按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治理达标。

2.4畜禽养殖企业环保不规范,环境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畜禽养殖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管理各项制度执行不到位。肥西县近期对42家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企业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除11家养殖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外,绝大部分畜禽养殖企业没有完全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环评执行率43.9%、“三同时”执行率29.3%,不能从源头有效控制污染。此外,众多畜禽养殖企业目前还是按照传统农户养殖理念管理企业,对环保工作不重视、不投入,不能严格执行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费征收等环境管理制度[4]。

3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3.1加强宣传,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是一项新的环保工作,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必须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及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办法》,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认识。对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重点宣传,争取领导的支持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同时加强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及广大养殖户负责人宣传,督促其规范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污染防治。

3.2制定畜禽养殖区划,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制定肥西县畜禽养殖区划,明确划定畜禽养殖适养区、禁养区,合理规划布局,从源头控制养殖业新污染。严把项目选址关,对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居民、文教、医疗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一律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已建设的要及时报政府责令其限期治理或关闭、搬迁。

3.3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多措并举治理畜禽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同于工业污染防治,应坚持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有5种:一是对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治理方法主要是将畜禽粪便堆积发酵作有机肥综合利用,通过干粪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二是采取沼气方法处理,建沼气池将畜禽粪便、尿液引入沼气池,所产沼气用于燃料、照明、发电,沼液作有机高效生态肥料。如:合肥潜溪山庄生态园利用养猪场沼气作职工生活燃料,沼液用于渔业饲养,沼渣用于林木及蔬菜种植肥料,实行生态循环零排放。三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主要采用厌氧—物化—生化—生物氧化塘方法处理并配套沼气处理。如肥西老母鸡集团生态园、合肥华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合肥华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均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四是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利用特殊的微生物作猪舍中的垫料,通过猪场污水、粪便发酵产生含高蛋白的有益菌,猪食用后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定期翻垫料,保证垫料正常发挥作用,做到养猪场无粪便外排,且无臭气,达到污染物零排放。如合肥倪氏农牧产业园有限公司目前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理效果较好。五是实行种养结合。在养殖场周围发展与养殖业配套的牧草、玉米、蔬菜、果园等种植业,充分利用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及处理后达标的污水,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实行资源无害化生态养殖[5]。如安徽省保健奶牛场,为有效治理奶牛场污染,在奶牛场周边租赁农田,将奶牛场产生的粪便及部分污水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农田上种植牧草,再将牧草喂养奶牛,实行资源综合利用。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8

平安县省级认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达33家,主要分布在三合镇、古城乡、沙沟乡和洪水泉乡,其中:奶牛规模养殖场2家,肉牛规模养殖场4家,生猪规模养殖场8家,肉羊规模养殖场9家,蛋鸡规模养殖场4家,肉鸡规模养殖场5家,獭兔规模养殖场1家,还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养殖规模户1388户。虽然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具备一定的污染物处理设备,但大多数没有通过认定的养殖场污染物治理仍面临艰巨的治理难题。据估算,一头60kg猪每天产生的粪尿量是同样体重人排泄量的近4倍,如果畜禽粪便得不到处理利用,一个20000头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当于10万人口当量。可见如此众多的污染物处理迫在眉睫。我国对畜禽污染物问题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截止目前,我国出台的防治污染物的办法、法规一个接一个,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把对畜禽养殖的污染管理与防治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2平安县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低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畜禽养殖户无力承受规模化养殖场的大量投入,还保留在散养阶段,大量的粪污收集难、治理难。

2.2畜禽养殖污染物防治投入少由于受市场因素、管理水平、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主动建设污染物防治设施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未按环保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2.3畜禽养殖污染物防治观念淡薄由于畜禽养殖是个古老的产业,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其污染物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粪污、尿污随意堆砌、排放,对污染物防治缺乏主管能动性,防治观念淡薄。

3平安县畜禽养殖污染物防治的对策及建议

平安县养殖场粪便除个别使用生态发酵床外,大部分以干清为主,也有部分用水冲洗清污,清理出的粪污以露天堆积发酵为主,既严重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针对于此,建议采用以下方法予以治理。

3.1积极引导养殖户走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我县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给畜禽养殖污染物收集、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积极出台类似家庭牧场的优惠养殖政策,鼓励、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建设标准化畜(禽)舍、标准化污染物处理设施,对粪便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养殖路子,做到达标排放,从而有效解决人畜混居、庭院环境污染等难题,而且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可以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源,促进粮食的增值转化,带动种植业的增产增收。

3.2广泛宣传养殖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我县广大畜禽养殖户还停留在原始的散养阶段,对粪污的危害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粪污处理后的用途也了解有限,因此,通过电视、培训班、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对粪污危害、治理办法等的宣传,增强广大养殖户对治理粪污的积极性和治理水平。

3.3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农牧结合模式畜牧业的发展应该走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的原则,在政府适当给予补贴下,调动养殖户对畜禽排泄物进行防控治理的积极性,按照种植业和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布局畜禽养殖和规模,畜禽粪便及养殖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回归农田、果园、林地等,大力推行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9

abstract:withtheadventanddevelopmentoflarge-scalelivestockfarmingthroughoutourcountry,large-scalelivestockindustryenvironmentalpollutionproblemscausedbymoreandmoreprominent.thispaperanalyzesthenecessityoflivestockprojecteia,summarizedthelivestockindustry,accordingtotheeiaprojects,anddiscussesthekeyissuesofeiaonlivestockbreedingproject.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Keywords:livestock;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discuss

中图分类号:X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95-02

0引言

国务院总理于2013年11月11日签署第643号国务院令,公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文就畜禽规模养殖项目环评的必要性、行业依据、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1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我国各地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出现和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包括:一是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发展和环境管理严重脱节,政策执行过程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制脱节,政策制定体制脱节,政策执行过程脱节;受职能制约,各级环保部门过去忽视了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政策因素及经济的强势发展造成了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畜禽养殖业的微利,养殖业自身环保资金匮乏,缺乏有效的国家扶持政策和办法。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严重滞后,缺乏有效的的规划管理。农村环保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监督机制缺位。三是全社会对农村环保及畜禽养殖业污染危害的认识不足[1]。《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旨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颁布实施,进一步为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法律法规依据,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养殖业,同时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的行业依据

在编制畜禽养殖项目环评报告时,除考虑应用常规的法规、规范、标准、导则外,还要结合该行业的法规、政策、规范、标准规定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19525.2-200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91)《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等等。用足行业标准规范,项目环评才有说服力,才能对业主开展环保“三同时”建设有指导意义。

3畜禽养殖项目环评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应当包括: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案和措施,废弃物的消纳和处理情况以及向环境直接排放的情况,最终可能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控制和减少影响的方案和措施等。对项目选址、卫生防护距离、生产工艺、环保措施、风险评价等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3.1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来判定选址的合理性,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及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的禁养区域、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基地。同时还要考虑项目用地性质是否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

3.2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现行国家标准中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首先应执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在环评中可以根据大气导则推荐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界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这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畜禽养殖业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如《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中规定:养猪场500~1000头为200~800m;10000~25000头为800~1000m;《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的紧急通知》(环发[2004]18号)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新建畜禽舍应在居民区下风向,并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环评工作中还要结合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和公众参与工作中收集到的意见,综合分析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3.3清粪工艺的选择分析《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4.3款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6.1.1.1款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宜采用干清粪工艺。已建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清粪工艺的养殖场,应逐步改为干清粪工艺”。目前,常用清粪工艺有水冲粪工艺、全漏缝地板免水冲工艺、干清粪工艺、生态垫料养殖工艺。水冲粪工艺优点是用水冲的方式清粪,能够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劳动强度小,劳动效率高;缺点是比其他三种工艺的排水量大,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治理难度较大,不符合现代环保理念。全漏缝地板免水冲废水排放量适中,介于水冲粪和干清粪工艺之间,优点在于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清粪劳动强度较小,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有利于沼气的产生,但缺点是水处理成本较高,周边需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于消纳。干清粪工艺的优点在于粪水分离,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废水处理技术成熟、可靠,便于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缺点在于国内干清粪工艺不成熟,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粪,不适用于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内限位栏、保温房等的清理,人力投入大,机械化操作清粪率偏低,噪音大,严重影响生猪生长。生态垫料养殖工艺的优点是不需要冲洗,无粪尿污水排出,垫料2~3年清理1次、劳动强度较小。在发酵床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垫料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缺点是夏季猪舍的温度较高,粪污资源利用率低。环评工作中可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合适的环保清粪工艺。

3.4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废水处理、粪便治理、病死猪尸体处置技术方法,可以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交由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根据典型厌氧反应器(完全混合厌氧工艺反应器、厌氧接触工艺反应器、厌氧过滤器、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等)的特点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等规定论证沼气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3.5环境风险评价从沼气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会产生泄漏、爆炸、火灾。风险评价只能从事故预防出发,定性地制订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各种防范措施。一旦发生沼气泄漏、爆炸、火灾等突发性事件,依照应急处理程序,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2]。同时,采取养殖场生猪疫情(生猪疫情包括口蹄疫疫情、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猪流感等)防范措施。生猪疫情预防总的原则是“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为杜绝部分不法分子贩卖经营病死猪肉,拟建项目应采取措施,确保病死猪的安全处理。环境影响评价应尽量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玉明.畜禽养殖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C].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法篇10

1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危害主要为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及土壤污染。在生产过程中,畜禽粪便和污水量超出承载消纳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不经妥善处理,将会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并危及畜禽本身及人体健康。特别是大型养殖场(区),畜禽粪便不仅没有被认为是资源,而且视为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一些畜牧场是粪便没有出路,长期堆放,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致使空气恶臭,蚊蝇孳生,污染空气。在畜牧生产中,清洗、消毒等所产生的污水数量大大超过畜禽粪便的排水量,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机质和消毒剂的化学成分,且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养殖场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渣块及悬浮物,排入地下或江河,将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致使公共水系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长期施有粪肥的土壤,将导致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使作物减产。

2畜禽养殖治污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到位

多数畜禽养殖场规模较小,实力偏弱,利润受周期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属于微利经营。养殖业主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承担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与运行费用。各级政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污染治理的财政投资、价格补贴以及有机肥利用等方面扶持政策出台较少。

2.2污染治理技术支撑不到位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太低,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应用出路,被随意堆存丢弃,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缺乏实用性强、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防治技术。污染防治大多采取传统方法,处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畜禽粪污沼气化工程难以正常运行,不得不停用,闲置。

2.3环境监督管理不到位

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基层环保机构缺位,偏远地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存在空白,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城市周边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环保审批和验收手续不落实,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已建治污设施的养殖场多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有的运行不正常,甚至当摆设不起作用,养殖粪便随意堆放和污水外排,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3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防治与措施

3.1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府要在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方面做好文章,积极推广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模式。

3.1.1提倡区域种养结合

让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使用畜禽粪便肥回归土地,控制了粪污的排放,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良性循环。

3.1.2改造传统养殖方式

通过采用科学饲料配方、立体养殖等措施,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从源头减少养殖污染物的排放。

3.1.3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积极推广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废弃物综合处理等实用环保技术,努力降低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3.2强化长效监管,实现全过程管理

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选址,场区布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的长效监督管理,把具有与畜禽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列为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审批的必要条件加以审核。

3.2.1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已运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督促其依法补办审批手续,限期建设和完善治理设施。

3.2.2加大监管力度

环保部门要将规模以上的养殖场纳入监管重点,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总量减排、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规定。依法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

3.3加强疫情监控,确保生产安全制定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防疫和消毒措施,尽量做到不发生疫情,不滥用药物,提高饲养水平,定期监测疫病和疫病的快速早期诊断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畜禽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生物学特性为依据,要求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场内、场外布局和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的措施,给畜禽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生产和繁育的环境。

3.4优化畜禽饲料配方,减少粪尿中的有害成分含量控制

饲料中成分不易吸收的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添加量,加入酶制剂、酸制剂、益生素等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减少粪尿中氮磷和其他腐败物及重金属元素含量,降低对环境污染程度。

3.5强化政府支持,健全激励机制

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环保设施建设工作运行上,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的适当支持。

3.5.1健全污染治理的保障机制

设立畜禽养殖治理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污染、治污的贷款贴息政策,着力减轻畜禽养殖企业治污的经济负担。

3.5.2建立污染治理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