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母婴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51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1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生产200例产妇,所有产妇都是初产妇,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在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基础上,随机把母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家庭背景、文化知识水平、分娩方式、婴儿情况和住院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护理都在病房中产妇的床旁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内容包括婴儿沐浴、游泳、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相关药物注射、换尿布等,相关的健康与护理知识宣教、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让产妇准确掌握对婴儿的护理和喂养技巧;护理人员进行示范操作,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护理操作。护理知识宣教的内容有母乳喂养优点和相关注意事项、产妇保护方法、产后的营养指导、产褥期产妇会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技巧、更换尿布技巧、婴儿预防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区分婴儿常见生理和病理现象和相应处理措施等。住院期间床旁护理1次/d,每次护理的时间半小时左右。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每天由护理人员把婴儿抱到专门的沐浴室集中沐浴,进行脐带消毒,抚触婴儿,在治疗室集中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进行集体的讲解,内容和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产科制作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掌握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满意程度调查问卷的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等满意程度,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并根据母婴护理相关内容设计20道选择题,对产妇及其家属对婴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掌握:80~100分,基本掌握:60~79分,未掌握:小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组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观察组(100)85(85%)13(13%)2(2%)98%

对照组(100)49(49%)25(25%)26(26%)74%

很明显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2.2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情况

表2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比较

组别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

对照组(100)63(63%)25(25%)12(12%)

观察组(100)35(35%)21(21%)46(46%)

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3结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对产妇采取分段护理服务,产妇与婴儿实现分开护理,分段分离护理使护患之间产生了隔阂,护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人性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产科护理服务也不断的改进,母婴床旁护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婴儿和产妇不需要分离,可以有效解除产妇担忧心理;而且母婴床旁护理加强了产妇及其家属的参与度和监护权力,尊重产妇及其家属的选择与相关权益,保护了其隐私,人性化的满足了个性需求,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而且通过精心的护理和相关健康教育,增强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信息,加强了护换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明显提高了护理满意程度。

母婴床旁护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护理人员进行讲解和护理操作示范,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促进和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更快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性护理,逐步的提高产妇及其技术对护理方法的认识与掌握,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指导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采取专业的精心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和婴儿护理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产科护理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2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价值

社会的进步加上医学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学治疗理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除了治病救人以外,医疗机构已也愈来愈关注与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1]。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从产妇的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需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产妇的需求,为产妇、婴儿、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使产妇及其家属更好地适应家庭角色的变换,并迅速进入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中,掌握相关的育儿技能,照顾好新生儿[2]。本文以100例母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0例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另外5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母婴患者,所有产妇均是单胎头位,临床上并无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表现。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组均为50例。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5~36岁,孕周为37~40w,自然分娩35例,剖宫产15例;高中以下学历9例,中专及大专学历18例,本科以上学历23例。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胃癌24~37岁,孕周为38~41w,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13例;高中以下学历11例,中专及大专学历20例,本科以上学历19例。使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孕产次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按照母婴护理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护士开展不同的护理工作。如三班护士主要的职责是管理病房与在夜间护理母婴;专业护士的主要职责是上白班对母婴进行专科的护理,并向产妇及其家属宣教健康教育知识;抚触护士则担负起抚触新生儿的职责;沐浴护士则是帮新生儿沐浴,辅助其游泳。其中在母亲床旁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母乳喂养、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其他的护理诸如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抚触、沐浴、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工作均是由岗位不同的护理人员在不同的区域完成[3]。

1.2.2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采取传统母婴同室的环境,于产妇床旁开展各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以便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观摩,并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主要的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有:配置护理用具、健康宣教、接触护理等。①配置护理工具。②健康宣教。在产后第1d就向产妇及其家属宣讲母婴同室的意义,以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第2d,指导产妇对婴儿进行抚摸、淋浴,并开展相关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婴儿臀部、脐带的护理,以避免发生红臀、感染的现象,告知产妇婴儿可能发生的病症及注意事项,以免造成惊慌。第3d,开展心理护理,对产妇前2d的护理疑惑进行解答,并及时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纾解其紧张、无措、担忧、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使其能够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4]。第4d,对产妇的饮食、个人卫生、避孕等方面进行指导。③接触护理。积极引导产妇配合护士开展接触类护理工作,如帮助婴儿注射、沐浴等。初始阶段由护士示范正确的沐浴、抚摸方式,向产妇详细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如怎么抱小孩、正确的抚摸方式是怎么样的,给婴儿洗澡时头部该怎么平衡等;之后让产妇开始亲自实践,护士在一旁协助,最后使产妇能够自行照顾新生儿。

1.3评价指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所有产妇掌握相关母婴护理知识的情况与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设置50道关于母婴护理知识的问题,每道分值为2分,总分100,以60及以上为合格;同时在问卷上设置关于临床满意度的问题,分为三个选项: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婴儿护理操作技能则采取产妇实际操作(喂奶、抚摸、沐浴等),护士打分的方法进行考核,动作顺畅、无大错误即为合格。

1.4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数据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经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掌握母婴护理知识的合格例数为48例,合格率96.0%,对照组掌握母婴护理知识的合格例数为27例,合格率为54.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2.2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上,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0%,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通常是分阶段(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且对母婴进行护理时,产妇与新生儿是分开进行的,产妇不能直接观摩并参与到新生儿的脐部、臀部、抚触、沐浴等护理过程中,该护理模缺乏整体化的护理思想,且不够人性化,不利于护患沟通,同时也不利于产妇与婴儿培养感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可以让产妇参与到婴儿的护理工作中,进而提高其护理新生儿的技能水平,并能增强母婴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产妇能够尽快进入到母亲的角色中,为以后的育儿提供相关的经验[5]。

本研究中,笔者对比分析了实施常规护理与采取母婴床旁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产科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经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在掌握婴儿护理知识情况、护理技能水平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临床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我国临床产科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属于一种较为新潮的护理观念,仍需不断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其应用的方法、临床程度等。笔者认为在实施该模式时,需要注意的要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安静与卫生,以避免干扰到产妇的休息,保证其睡眠质量,并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35(07):132-133.

[2]林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04):59-60.

[3]张士琼,李德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14):340-341.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3

关键词:妇幼保健;护理;母乳喂养

新生婴儿可以细腻地辨别食物的滋味,对于他们来说,母乳的甜度和浓度正好合适。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并且能保证婴儿的营养充足,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母乳喂养意义重大[1]。但是在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困扰,约有20%~30%的护理人员没有对母乳喂养的护理工作引起重视,本文探讨了母乳喂养护理的方法。

1母乳喂养的意义

营养丰富: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母乳喂养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营养丰富。母乳含有婴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分解产酸的乳糖等,降低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病率,而且是婴儿所需成分比例最适宜其消化吸收,是无可替代的食品。②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其他动物乳类无法替代的,它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并且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过程,促进了婴儿肠道内建立起正常肠道菌群,预防细菌侵袭肠黏膜。③增进亲子关系。喂养母乳能帮助母亲了解婴儿的需求,更能让婴儿在该过程中享受着温馨的呵护。④降低母亲的患病率。母乳喂养能降低产妇的乳腺癌和患卵巢癌风险,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能预防产妇患糖尿病。

2母乳喂养护理

2.1泌乳和护理产妇提供充足的乳汁是保证婴儿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如果产妇乳汁充盈,在哺乳时婴儿通过吸吮后会松开,进入自然熟睡状态。若宝宝没有找到或吮吸干净乳汁,会导致肿胀、充血,此时产妇用湿毛巾热敷或热水澡泡可以缓解疼痛;如果肿胀的太严重,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或手挤出一些乳汁。有些产妇可能出现漏奶现象,在没有外界的刺激和挤压下乳汁会自动流出,这是正常的反应,这通常发生在妈妈听到婴儿哭声或喂养宝宝前的时候。若出现漏奶,产妇可以在内衣里放能吸干乳汁的奶垫,但是应该经常换奶垫,以保证乳汁清洁。

2.2喂养的护理喂养护理能为新生儿的早吸吮做提前准备,在产妇生产以后,由于婴儿出生后的20~50min内有最强烈的吸吮反射,所以应该尽早让产妇和婴儿接触。但是,产妇在分娩过后,一般会感觉到十分的疲惫和疼痛,没有想要进行母乳喂养的欲望,但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和产妇沟通,使其认识到早接触和早吸吮的必要性,及时把婴儿抱给产妇,帮助婴儿和产妇及早接触,并快速建立亲子关系,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2]。对于通过自然分娩的方式出生的正常婴儿,应该在断脐后的30min内把其放在产妇胸前,将婴儿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加强婴儿对母亲的接受程度和熟悉程度,这将有利于婴儿接触并吸吮产妇的,在吮吸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婴儿的吸吮和吞咽情况,调整准确。对于剖宫产的产妇来说,其分泌乳汁较晚且量少,在产房内就应该让婴儿和产妇进行亲密接触,能促进产妇分泌乳汁。

2.2.1正常的喂养若产妇的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在母乳喂养时,可以采取卧姿或坐姿。采取卧姿时,婴儿面对着产妇躺下,把婴儿的脸轻轻贴在产妇的上,这种姿势适合剖宫产的产妇;采取坐姿时,产妇应该先将婴儿的头部放在肘部,另一手托着婴儿的臀部,使婴儿面对产妇,食指在下拇指在上托起。产妇用一只手托着,靠近婴儿嘴唇,刺激婴儿的觅食反射,当婴儿张开嘴时,产妇不用主动把放在婴儿的嘴里,而应该尽量调动起婴儿的主动性,积极地引导婴儿进食[3]。

2.2.2平和凹陷的喂养护理加强护理产妇的心理。当产妇发生平或凹陷时,通常会导致产妇紧张和担忧心理。护理人员应该给异常的产妇单独提供清净的环境,来促进产妇的泌乳。若新生婴儿吸吮力度太小,不能吸出,或者产妇凹陷的过深而不易牵拉出,可以用抽吸器或让产妇的丈夫将吸吮出来,并拉长,然后使婴儿进行吸吮。

2.3皲裂和酸痛护理在喂奶的过程中,由于婴儿吸吮方式或用力吸吮不正确时,往往会导致皲裂和酸痛。这时,在婴儿吸吮时,护理人员应该指导产妇对婴儿的下颌轻轻向下按压,避免皮肤的损伤;在吸吮结束后,使自然干燥,也可以把乳汁均匀在上,有利于创口的愈合。

3结论

母乳喂养是最自然的喂养方法,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科学的哺乳方法。增强护理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可以有效促进产妇分泌的乳汁量,给婴儿提供及时、充足的营养。护理人员不仅要增强自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护理必要性的认识,还要积极地向产妇宣传有关母乳喂养护理方面的知识,让产妇和家属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重要意义,从而建立起产后母乳喂养的意念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凤云.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14:175-176.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4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9-02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h同处一个病室。由于其能够促进母婴感情交流,为后续哺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性化护理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舒适度的护理方式。我院自从对产后母亲与婴儿实施母婴同室人性化护理措施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6.3±2.4岁,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61例,新生儿男51例,女49例,体重>2300g,apgar评分>7分,均为单胎足月分娩,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人性化护理,孕妇入院时,应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准备待产时,对其进行人性化帮助,如在休息区准备杂志、茶水等。孕妇入院后,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应积极向孕妇宣传母婴喂养知识及疾病知识,使其感受到放心与舒适;②产前及产后指导,产前,应对患者进行产前准备、产程知识及产后护理知识的介绍,放松产妇紧张心理。对剖宫产术后72h、自然分娩24h以内的产妇给予全方位生活护理,对其更衣、饮食等给予指导。恢复期产妇应鼓励其生活自理,适当活动。产科病房应设置水疗中心,教会产妇为婴儿游泳、洗澡及抚触的方法,并指导产妇在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交流;③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安慰安抚的不良情绪,听取产妇的倾诉,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接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④出院护理,虽然产妇即将出院,但人性化护理却尚未结束,护理人员应继续在清洁卫生、日常饮食、休息锻炼、产后复查、用药指导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并在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方面给予帮助,协助产妇办好出院手续,与产妇及其家属道别。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3评价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母婴同室喂养具有诸多优点:①提高护理质量,自己护理新生儿,能使产妇更加熟悉自己的孩子,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的喂水、换尿布等宣教能够同时进行,产妇可以边看边学习,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异常情况,提高护理质量。②提高母乳喂养率,由于能够亲自护理孩子,产妇会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喜悦,听到新生儿的哭声和举动,能够刺激乳汁分泌。③促进新生儿身体与智力的发育,新生儿躺在母亲身边,听到母亲的声音,闻到母亲的气味,会得到一种特殊的抚慰,产生安全感。同时,母亲的动作、表情与言语还会锻炼新生儿的视觉与听觉,促进智力增长与体格发育。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它将护理目标定于与患者在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细微之处体现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的关爱,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效果,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言传身教,发挥主导性,通过实际操作引导产妇尽快进入角色,使产妇掌握科学的哺育知识,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产妇在短时间内将身心康复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化英,田继敏.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02):168-168,123.

[2]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陈小荷.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03):22-23.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5

1.1妇女就业的增加,家庭模式的改变,以及年轻的父母们不知道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甚至孕妇担心哺乳将影响身材等等。

1.2产妇没有很快进入母亲的角色及对初乳缺乏认识。

1.3传统喂养方法的影响:母婴分室、延迟开奶、定时喂养、加喂糖水等等。

1.4产妇的护理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护理婴儿技术不熟,知识缺乏,不成功的哺乳得不到及时纠正指导,以及家庭对母乳喂养支持不够均可使产妇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

1.5喂养技巧不当:(1)由于没有喂奶经验,产妇抱婴儿的姿势强硬,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往往只托婴儿头部,使婴儿身体未处于一条直线,头颈屈曲,产妇越抱紧婴儿往上贴,婴儿越反抗不吸吮或哭闹,使产妇和婴儿均很无耐。(2)喂养姿势不正确:不是托起底部,而是用食、中两指夹住乳晕处妨碍婴儿贴近,使婴儿不能含接大部分乳晕,造成仅吸住,至皲裂疼痛,产妇不愿哺乳。(3)错觉产生:由于少数新生儿出生后阿氏评分低或转新生儿科治疗等其它原因,使用奶瓶故影响早吸吮及吸吮时间减少。

1.6怕疼痛的心理因素: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高,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也不断增高,伤口疼痛不同程度限制了喂奶时的姿势。

1.7因素:凹陷、扁平、影响婴儿吸吮,给婴儿含接造成困难。

2.护理方法

2.1宣教与指导:产前检查、咨询门诊和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使孕妇及家属接受母乳喂养知识教育,使每位孕妇有对母乳喂养表达怀疑和渴望的机会,从而取得纠正错误信息的依据,使之对母乳喂养产生更大兴趣和信心,做好思想和等准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2.2产后一定早吸吮、早接触、按需哺乳,早吸吮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不论顺产还是难产,护士要亲自协助或指导家属,告诉产妇含接要点,同时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喂哺姿势方法及次数。2.3消除其它一切影响喂哺的因素:(1)对早产儿及合并严重疾病或体重太低住院治疗的,母婴分离,护士协助或指导产妇挤奶,每3小时挤奶一次,一侧挤压3-5分钟,不分昼夜都要挤,保持泌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2)少数婴儿习惯橡胶,省力、乳量多,而吸母乳,费力、乳量少、不肯吸吮,首先让母亲树立喂养信心,不急于让婴儿吸吮,先将乳汁挤入婴儿口中,在由婴儿吸吮及大部分乳晕,逐渐增加吸吮次数,撤去橡胶,让婴儿吃到足够母乳。(3)对条件较差的产妇(凹陷):树立喂养信心,洗净双手,用母指、食指、中指反复牵拉或使用吸奶器将吸出固定,让婴儿吸吮。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母婴分离;乳汁分泌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1(c)-0130-02

theinflunceofnursinginterventiononmilksecretionofpuerperawithmaternalseparation

CHenLan-ying

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JingdezhenCityinJiangxiprovince,Jingdezhen33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onmilksecretionofpuerperawithmaternalseparation.methods160casesofpuerperawithmaternalseparationwerediv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8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care,thestudygroupwasgivenwithbreastnursinginterventions,thepostpartumstartlactation,milkyieldandtheincidenceofbreastengorgementwerecompared.Resultsthepostpartumlactationofthestudygroupwasearli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lactationvolumeon1,2,3,4daywasmore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

[Keywords]nursingintervention;maternalseparation;milksecretion

母乳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尤其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其他抗感染物质,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和饮料,母乳喂养是新生儿的最佳喂养方法,是保障小儿健康的基本措施[1]。但部分婴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须转到新生儿监护室接受治疗而导致母婴分离。母婴分离产妇的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而导致泌乳时间推迟、乳量不足,同时也容易发生肿胀,另外产妇的紧张、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产妇初乳的分泌,对母乳喂养带来较大的影响[2]。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母婴分离产妇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中,产妇年龄最小24岁,最大36岁,平均(28.04±9.23)岁;初产妇64例,经产妇16例;其中个体工作者31例,公司职员24例,农民21例,其他职业4例。对照组中,产妇年龄最小25岁,最大35岁,平均(28.73±10.61)岁;初产妇61例,经产妇19例;其中个体工作者28例,公司职员27例,农民17例,其他职业8例。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职业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护理:产后0.5h进行护理,每2~3小时1次,每次20~30min,产后第1~7天由护士进行护理指导,上、下午各1次,一直到产妇及家属学会为止。先用热毛巾热敷双侧5min左右,毛巾温度为40~50℃,以产妇不感觉热烫为宜。然后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从根部顺着乳腺管的方向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按摩时间为4min左右,最后再进行挤奶[3]。挤奶前应备好有刻度的已消毒的广口瓶,便于收集乳汁。挤奶手法是将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放置在距离根部上下方2cm处,用拇指和食指的内侧朝胸壁方向有节奏地反复一压一松,将奶汁挤出,手指不能离开皮肤[4]。②健康教育:进行护理的同时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产妇不良情绪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以促进乳汁分泌。教会产妇新生儿沐浴方法、抚触方法及新生儿溢奶时的、同时产妇应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人工挤奶的方法等[5-6]。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及肿胀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的比较

研究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的比较(x±s)

2.2两组产妇肿胀发生率的比较

产后4d内研究组发生肿胀11例(13.75%)对照组发生肿胀28例(35.00%),两组肿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p

2.3两组哺乳情况的比较

两组均随访1个月,研究组母乳喂养68例,占85.00%;对照组母乳喂养53例,占6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p

3讨论

母乳喂养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产后乳汁分泌对增强产妇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7]。产妇分娩后血中的雌激素、孕激素浓度迅速降低,解除了其对血清泌乳素的抑制作用,产妇即开始泌乳,泌乳以后的乳汁分泌主要靠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婴儿的吸吮动作可使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使垂体泌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使血清泌乳素浓度增加,促进乳汁分泌[8]。因此,婴儿吸吮是保证产妇产后不断泌乳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母婴分离的产妇产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刺激,导致开始泌乳时间延迟,泌乳量少,乳腺管不能及时疏通,容易发生肿胀,另外母婴分离的产妇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影响产妇初乳的分泌,不利于以后的母乳喂养[9]。因此,应加强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及心理护理,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

本研究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结果表明,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第1、2、3、4天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产后4d内研究组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1个月后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护理干预可加快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减轻肿胀,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6,(5):48-49.

[2]那文艳,韦凤莲,玉冰.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07,20(9):1694-1695.

[3]梁文君,包学云,范水云.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和胀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70-71.

[4]邹敏.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156.

[5]VohrBR,poindexterBB,Dusickam,etal.Beneficialeffectsofbreastmilk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onthedevelopmentaloutcomeof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tsat18monthsofage[J].pediatrics,2006,118(1):115-123.

[6]邓连秀,曾言川,史庆文.护理干预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4):87-88.

[7]罗琳雪,韦桂源,黄凤形,等.早期定时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63-64.

[8]胡冰,黄宝良,张晓瑜.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157.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7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护理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模式逐渐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成为各大妇产医院所追求的目标。母婴同室主要是将新生儿与母亲放在一个房间进行护理,并且产后的所有时间都是母婴一起生活,由母亲按照要求进行喂养、洗澡、穿衣和睡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成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186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93例分娩孕妇,其中对照组中93例产妇,年龄在23~42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2~4.1kg,平均为3.75kg。实验组中的93例母婴,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为26.2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1~4.3kg,平均为3.8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母婴采用的是传统母婴分离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由母亲一个人来完成。实验组中母婴采用了新的护理理念,即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教授分娩孕妇对于新生儿的喂养技巧,指导她们如何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从而避免出现皲裂现象。同时还要求孕妇对新生儿的呼吸、脸色、啼哭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要做好相应症状的预防措施。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这时就要求保持室内温度均衡,不要过热或者过冷。在新生儿休息的时候保持其侧卧姿势,从而避免奶水溢出发生窒息现象。而且在每次喂奶的时候,要求孕妇对自己的双手和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并且将哺乳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为宜。每次新生儿哺乳的量也要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哭啼为止。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极易导致受伤和感染,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定期对新生儿的肤色进行观察,如果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在孕妇出院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产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许和处理,其中的数据使用了x±s的方式来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实验组母婴在分娩1w之内的喂养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她们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今,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脐带护理、沐浴护理等,并且所有护理操作均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而且新生儿的父母及家属几乎是看不到护理过程的,这难免会使其产生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增大了对新生儿护理模式的挑战,逐渐发展起来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深受孕妇及家属的青睐。

对于刚做父母的家长而言,面对新生儿的时候通常会束手无策,对于相关的护理措施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皮肤护理、脐带护理了。自从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出现,将对新生儿每天的护理工作都放在孕妇及家属的身边来进行,这时孕妇及家属可以亲身了解和掌握个各项护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边操作边给父母进行示范和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孕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要点,而且孕妇还可以亲身体验护理的乐趣,从而为出院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孕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加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孕妇及家属对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为孕妇的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娩孕妇由于产后会存在宫缩痛、疼痛、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她们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孕妇在产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医护人员要想办法帮助分娩孕妇进行相关角色的转变,带着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所有事情。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与分娩孕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孕妇所不理解的地方,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孕妇很好的进入母亲的角色,而且还能够准确的帮助宝宝做各项护理操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中93例母婴同室护理均取得明显的效果,喂养及新生儿的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几率差异教大。新生儿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而且父母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母婴同室护理可以让产妇及家属亲自感受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所进行的耐心护理,从而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和信任度。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所有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都非常满意,而且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有所下降,为91.40%,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产妇的康复和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护理人员在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时,也可能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沟通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1~3]。

综上所述,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孕妇转变角色,消除内心的恐惧、焦急心理,而且还能更好的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进一步督促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以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769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8(33):94-95.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8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2-01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产科。产科护理与母婴的健康息息相关,初为人母对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并不十分了解,经常会发生新生儿护理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诞生,就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围产期实施母婴同室保健,促进母亲与新生儿健康、保健教育的实施办法。因此,产科护理人员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照顾,还要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指导和产妇一起担负起母亲的角色[1]。为了对该种护理模式进行了解,将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并将这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产科在2009年3月――2010年4月分娩的50例产妇,年龄在19-30岁,孕周期在(18周±40周),选取标准:①产妇身心健康,不伴合并症的初产妇;②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征得产妇的同意;③产妇的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2]。

12护理方法将两组产妇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产妇;对照组25例产妇,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的产妇采用普通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3]。

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模式过程如下:

121胎儿娩出后,要为新生儿擦去身上的羊水和血液,并及时的接种疫苗,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帮助母亲为新生儿换尿布,并对新生儿的臀部进行护理。

122新生儿出生几天内,要对初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母亲母乳喂养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和照顾新生儿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人员也能够对母亲对新生儿喂哺技巧是否正确做出指导。同时也对产妇的家属进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照顾母亲。

123指导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教会母亲护理的方法和产后营养指导。对产妇产褥期的护理及对新生儿出现常见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做出及时的处理。

13统计学方法产妇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在母婴住院期间,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形式由产妇本人或是产妇家属代为回答的。在护理结束后,产妇对于健康教育和指导技巧的掌握度比较见表1,两组产妇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尊重产妇和家属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护权和隐私权等,充分保护产妇的多种权益,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和家属的需求[4]。赢得了产妇的信任,为现今紧张的护患关系磨平了一些锐角。

母婴床旁护理是具有严格的程序化、连续性的护理过程。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综上所述,在产科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母亲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也能够增强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静,吴忠辉4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05)

[2]向丽,杜鹃,谢立平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01):25-26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9

产后访视保健服务重点围绕“四看四问四听四查四指导”进行。四看:一看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二看休养环境如何,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三看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四看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四问:一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二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三问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四问近期疾病发生情况等。四听:一听产妇的有关情况;二听婴儿有关情况;三听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四听增进母婴沟通和亲情交流情况。四查: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二查母乳喂养的体位、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三查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四查身体恢复情况。四指导:一是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二是指导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三是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合理膳食知识;四是指导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

产后访视是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独生子女的优生政策,使得人们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营养都无比重视。

我院为延伸产后服务领域,加强母婴保健,根据产妇在分娩一月内并发症多和新生儿婴儿死亡率高等特点,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访视制度,并组织专业人员实施。现将访视方法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访视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共计147人次,新生儿150人次(包括有4对双胞胎,新生儿监护室出院的高危儿,除一名新生系出生时月龄28周、体重900克、合并重度窒息、家属放弃后死亡者外)。

1.2服务内容

1.2.1了解产妇健康状况,包括测血压、体温,体查乳房和乳头,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手术伤口及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及其性状,提供科学的产后护理指导,指导避孕的方法,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能,解决产妇在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乳头皲裂、奶胀、乳汁不够等。

1.2.2婴儿方面了解婴儿喂养及睡眠情况、大小便次数及性状,查看新生儿面色、皮肤黏膜、黄疸消长情况,颈、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发红及糜烂,检查脐部是否有出血、红肿及渗液,查看臀部是否有尿布疹,口腔是否有鹅口疮等。

1.2.3继续健康宣教,灌输科学育儿理论,摒弃不良习俗,如洗口腔,捆护脐部以及婴儿手足,打蜡烛包,喂四磨汤、开口连、黄连水等。

1.3服务目标:①清除产后并发症对产妇健康的危害。②提高母乳喂养率。③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1.4方法

1.4.1访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产科及儿科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护理理论水平;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临床工作10年以上年龄35~45岁,独立工作能力强,处理问题果断,具备母乳喂养教育执照和主管护师职称,能正确评估产妇和婴儿身体和心理状况。

1.4.2无论母婴,均自出院起每周访视一次,平均3~4次,访视形式采取免费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其中电话随访率100%,上门访视率56%。如有母婴异常者,增多访视次数,凡在访视过程中发现母婴异常而无法在家中处理的,积极动员母婴回我院治疗;能在家中处理的当即行医学处理,消除隐患。

2结果

出院后147名产妇无1例发生产褥期感染;发现产后出血2例及时动员回院治愈;发现奶胀、乳头皲裂26例都及时指导,均能成功母乳喂喂养率达90%以上;新生儿均未发生脐炎,无核黄疸发生;数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均顺利过度到家庭喂养。

护理母婴的方法篇10

关键词:传统讲授法多种教学方法母婴保健调查分析

《母婴保健》是我校针对助产及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考查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科学。因学生主观上对于考查课不重视,教师上课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偏差。因此,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以期望找到适用于母婴保健课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调查资料分析

1.母婴保健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所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母婴保健》,由杨玉杰主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妊娠前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新生儿期、婴儿期的基本保健知识和技能,阐述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强调保健目的,重点介绍保健措施及常见疾病预防。

2.《母婴保健》学时分析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母婴保健课的课时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3.学生分析

选取我校2012级4个普通护理专业班级学生108人,12护士1班和2班54人为对照组,选取12护士3班和4班54人为实验组。在母婴保健授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妇产科护理学成绩、教学大纲等方面无差异性,为同一教师进行讲授。

二、方法

1.任务驱动法――复习母婴各期的生理特点

母婴保健是一门与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有交叉的学科,而学生已经完成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完成母婴各期的生理特点的复习。在每节课的开始,找1~2名学生担任主讲,详细讲解每个时期母婴的生理特点,让学生变身成“教师”,体验讲课的乐趣,参与到教学中来,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2.讨论法――讲述母婴各期的心理特点及社会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孕产妇”,你会出现什么情绪?当你作为“孕产妇”,你希望你的家人怎么对待你?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主导课堂。教师进行引导指正。

3.讲授法――讲解母婴各期的保健目的

讲授时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4.问题法、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母婴各期的保健措施

在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时,尽量以问题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讲解妊娠期保健措施时,提问学生:“孕妇应该吃什么?孕妇应该运动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讲解难以理解的一些操作时,如讲解妊娠期保健操、产褥期保健操、分娩镇痛方法、哺乳方法、预防接种等,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也可以在实验室教师进行现场教学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动脑,锻炼技能操作能力。

5.总结法――巩固重点难点

最后由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教学大纲,完成教学。

6.练习法――查缺补漏

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能把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妊娠期保健课程讲完后,要求学生按照孕妇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饮食原则,列出一天的食谱。考察学生对于妊娠期饮食原则的理解。通过练习,学生才能查缺补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结果

实验组期末笔试成绩及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见表1)。

四、结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充分认可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在教学中贯穿多种教学方式的教育,能够锻炼自身的交流技巧,增强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同时,还能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可见,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学生能够重视考查课的学习,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洁.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06):5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