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十篇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十篇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29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1

一、烹饪美学概念

美食对人的诱惑,人的审美能力,都不是抽象的超验的产物,也不是动物的本能,它是一中人类的感知能力,认识能力,评价能力密切交织在一起的能力。美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美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也是一切艺术给人吸引的诱惑的源泉,烹饪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所谓烹饪美学,是实用技术美学,是把美学理论综合到烹饪技术领域中去的学科。在从菜肴制作到盛器的搭配,体现着美的内涵。而菜肴的名称,也富有诗意而又内藏着一个祝福,给人们吉祥和祝福,如全家福,双喜临门等菜名,人们读来身感亲切,又平添一份享受。当然,要确定一个好的菜名,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语感好,读来言语流畅,朗朗爽口,二是寓意美好,其中传达的富有吉祥和祝福的信息,使人产生遐想,给人们美的感受,三是贴近生活。

美是伴随人类的劳动实践而降临,烹饪美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随着人们对烹饪审美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提高。美,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也是一切艺术给人以吸引和诱惑的源泉。烹饪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在研究烹饪艺术是如何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的时候,让我们首先从美说起。

美的概念早期是指人带着仰头面具,伸展四肢,自由自在的舞蹈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发展,认为凡是对整个社会有益,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东西是善的是美的,大凡真、善、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称美的。烹饪是生产,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有着更深的发展,烹饪美学也就是让生活继续美好下去。

烹饪美是指做饭做菜符合规律现象。烹饪美学就是研究体现美的规律的做饭做菜的学问,或者说是研究人对烹饪的审美关系的学问。烹饪美学是将烹饪工艺美术基本知识和手法,运用到烹饪技艺中去,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在烹饪中巧妙的结合作用。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烹饪美学具备两种特性:一是形象性,二是感染性。任何一款烹饪作品总是具有一定的外在形态,当这种形态具体而又形象美观时,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如教师将一道精美的“扒原壳鲍鱼”或一朵“月季花雕”摆在学生面前时,因其色泽艳丽,造型典雅,栩栩如生、一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地观察、鉴赏,进行深刻地亲自体验,同时,诱发出联想和想像。因为这种联想和想像的存在,引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审视教学,从艺术的角度去考察烹饪这门学科,把本身较枯燥艰辛的烹饪劳动转换成一种创造美的艺术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美的烹饪菜点总是包含着一种潜在烹饪规律,在实际操作中,可遵循以下几种原则:一是尽可能地采用原料的本色――自然色,它能给人们健康,清洁,安全的感觉,这也与当今社会提倡使用“绿色食品”的思想基本一致。二是不同色泽原料搭配要和谐,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如“虾仁炒香菇”一菜,白色的虾仁与黑色的香菇搭配,给人以不和谐的感觉,这就违背了我们民族风俗中积淀下来的审美习惯;而“虾仁炒青豆”则绿白相映,显得美丽,使人沉浸在宁静,愉快,清洁的气氛中,从而给人们美的享受。三是色的调制应与季节变化相符合,冬季宜用暖色,夏季宜用浅色。也就是说学生只需对自己烹制的菜肴或点心判断它美否,便可知晓该食品是否达到质量标准,是否符合烹饪操作的基本原理。

再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美的烹饪作品去调动学生的烹饪美感,把广博的烹饪知识和高难度的技能技巧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影响,从而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如前所述,烹饪美是烹饪原理的外在表现。教师通过精美菜点的熏陶和训练,传授给学生创造烹饪美的技巧。点点滴滴地积累和组合,由表及里,逐渐形成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烹饪美学知识的独立驱驾能力。

一是烹饪美学能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当一个人置身于空气清新、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就会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而在这种美的环境中能促使学生以讲究卫生来寻求这种感受,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通过烹饪美学的熏陶和感染,寓真善于美的烹饪之中,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看待烹饪业,把烹饪劳动看作为人类创造美好物质文明的高尚职业和烹饪艺术工作。

二是烹饪美学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烹饪美感包含了直接美感和情感体验。如冷拼“鹿鹤同春”的直接美感,学生较容易获得,而这款菜所包含的美好祝福等情感内容则需凭借后天的经验和知识才能获得感应,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学生审美活动的引导者,在进行此冷拼的教学时渲染和提炼,帮助学生把直接美感转变成较高层次的情感体验,明白这款冷拼菜所表达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本人就应该是烹饪美的深刻领会者,才能保证烹饪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有了烹饪美感的教师,就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激励着他们始终如一地去不断提高自身的烹饪艺术修养,提高教学效果。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烹饪职业道德课程设置

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45-0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烹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其自身的优势使烹饪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烹饪行业的各个方面也有所反应。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厨师集体跳槽,超标准使用化学添加剂,使用廉价的地沟油,厨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等带来的损失。分析这些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菜品的生产者缺乏基本的厨师职业道德仍是主要原因,这也正是当前烹饪教育体系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一、烹饪职业道德规范

(一)烹饪职业道德的内涵

烹饪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同时,根据烹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它还有独特的内涵。在烹饪职业活动中,必然要在其外部和内部产生各种利益关系,包括该职业与社会、与国家、与市场、与服务对象,该职业与其他职业、与从业人员及该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都会存在利益关系。这些关系中包含着各种伦理道德要求。

烹饪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道德关注的内容。首先,从事烹饪职业,就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责任是社会对该职业的职能、目的、任务以及工作方式的规定,是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否履行了烹饪职业责任,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从事烹饪职业,就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也就是对自己岗位上的某些社会资源具有使用、操作、管理、支配的权利,具有一部分的社会公共权利。是否公正、合理、有效地运用社会公共权利,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重要内容。第三,从事烹饪职业,必然享有一定的利益包括职业群体的利益、从业人员的利益,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烹饪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既是行政和法律的要求,又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纠正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制定纪律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与生活秩序。遵纪,就是遵守规定的行为规范;守法,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烹饪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廉洁自律就是不贪不占、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以制作营养美味菜点为己任的餐饮行业全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2.讲究卫生、保证健康。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是厨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厨房菜肴生产和对客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换工作服。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加工过程应遵守卫生制度,不加工变质原料、不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工作时,工作服、工作帽必需穿戴整齐,不抽烟、不穿工作服到厕所等。保证广大顾客就餐时不受病毒的传染、危害。

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烹饪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烹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是发挥从业人员潜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道德基础。敬业就是尊重所从事的烹饪事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就是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生活的目的、生命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这种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有高尚职业理想的烹饪从业人员的道德基础。

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烹饪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烹饪从业人员搞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它的基本含义是:只有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为餐饮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为企业赢得声誉,为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既是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履行好职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前提,又是烹饪从业人员求得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

5.热情友好、宾客之上。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是烹饪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一项道德规范。它是烹饪行业热诚欢迎宾客的直接表现,是烹饪从业人员敬业、乐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发展我国烹饪行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烹饪行业指导方针和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热情友好,既是一项道德情感,又是一种道德行为。要求从业者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客人。宾客至上就是把宾客放在第一位。在烹饪活动中,就餐者、住店者等是宾客,从业人员是主人,把宾客放在首位,一切为宾客着想,一切使宾客满意,尽力为宾客服务,是每一名烹饪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烹饪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解决烹饪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烹饪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烹饪职业道德现状呼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烹饪行业的特殊性,烹饪高等教育不够发达,因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不高,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如果任凭当前的职业道德继续下去,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行业中的一些从业人员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或以消费能力决定服务态度,甚至有人烹制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加深,外国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往往烹饪就兴旺,地区经济效益就更好。因此,大力开展烹饪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

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是厨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烹饪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进步性、崇高的目的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抓好烹饪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烹饪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爱岗敬业和服务意识,不仅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烹饪行业的形象,也能充分开发我国餐饮文化资源,让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烹饪大国。

(三)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烹饪行业具有服务层次多、接触面广、服务对象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烹饪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可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在众多成员中产生影响。烹饪行业从业人员道德感情的感染力越大,其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的安定团结,往往就是在道德感情潜移默化的传递和感染中实现。因此,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必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面貌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目前我国烹饪类专业教育中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规的烹饪学校教育已发展成为包括烹饪初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中等专业学校和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或大专院校烹饪系)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中高级人才,而且为我国烹饪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多样化及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会对烹饪行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我国的烹饪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烹饪技艺的传承、烹饪理论的传授,至今尚未开设厨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且社会劳动培训机构也是如此,通常是七门课程:烹饪基础技能、中餐烹调技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营养配餐、烹饪原料识别与选用、中国名菜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等,严重影响了烹饪职业道德的养成。当前烹饪教材种类很多,有部委组织编写的教材、有行业组织编写的教材、有相关学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教材,也有书商组织拼凑的教材,但其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目前我国烹饪专业教育仍然注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演、学生看”。整个教学过程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述原因导致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削弱了烹饪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大大影响了烹饪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烹饪人员的职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餐饮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烹饪职业道德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时代呼吁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员工,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有地放矢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四、将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烹饪类专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还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烹饪类学生在毕业以后履行烹饪职业道德义务,遵守烹饪职业技术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改革现有的烹饪教学内容,改革烹饪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烹饪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变化对烹饪工作人员的新需求。

(一)健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烹饪工作人员应当以优良的“厨德”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因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基本教育,即对学生从事烹饪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包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等教育。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思想品德修养、烹饪职业道德等课程完成。

2.法制教育,即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烹饪专业课程之中。

3.专业素质教育,即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使学生掌握烹饪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烹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教育可以通过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综合实训课等课程完成。各烹饪学校应通过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把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应在烹饪教学中相应增加烹饪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烹饪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二)创新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在日益缩短。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从专业灌输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能够使其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以便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成才成人的基础,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这就需要烹饪类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积累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烹饪技术的同时,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培养学生省察克制的方法

省察克制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实践的方法。省察,它要求经常自我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克治,就是自我改正,即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并自觉修正其言行。通过省察克制,自觉克服不足,使自己的行为始终遵守道德规范。烹饪行业从业人员每天与形形的人打交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事,只有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做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熊四志,唐文.中国烹饪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2]刘彤.旅游烹饪职业道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江南雨,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1

[4]刘本基.厨师的职业道德[J].烹调知识,1997(8)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烹饪工艺美术元素烹饪专业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215-02

在国人生活水平已经穿越满足温饱的水平线,上升到小康水准的今天,国人对于饮食标准有了品位上的选择,即追求食品的美观,能够养眼养心养体,刺激胃口、营养身体、吸引宾朋。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就是商家经营管理的取向,在如今的我国餐饮业,无论其经营规模怎样,都十分讲求所经营菜肴的色、香、味、形,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而且要实实在在地留给消费者“念想”,使得光顾过自己店的食客,吃了这次还想吃下次,能够成为自己的稳定的回头客和招徕新客的活广告。事实上,做餐饮业的商家必须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尤其需要具有自己的餐饮产品的特色,要能够吸引食客,牢牢抓住食客的消费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如云的餐饮商家中站稳市场,拥有自己的“粉丝”似的消费群体,否则,只能落得个门户冷淡、难以为继。说起餐饮商家的特色,自然要落实到其所提供的食物服务上,保证食物吸引食客的因素有很多,色、香、味、形的特色一样都不可少。那么,仅仅从食物的造型上看,其特色应该怎样,又是怎样才能够给予食客以美的吸引力呢?解答这个问题与餐饮商家经营观念和经营水平有关,也与烹饪专业的美术教学有关。

一、端正烹饪工艺美的艺术观,讲求食物造型的利落美、色相美、立体美、吉祥美

1.满足消费者对膳食艺术美的需求

烹饪艺术即膳食艺术。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原本出自于本能,也就是“民以食为天”所概括的道理。衣食住行是保障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又当属“食物”,试想当人类处于食不果腹或“营养不良”的状态下,衣饰、居室、出行等生存因素都会退而次之,毕竟,人的生命需要食物来供给,是食物给了人类能够维系和繁衍的原始能量。但当饮食文化发展到今天,尤其有了相应的物质生活水准后,人们对食物需求的最初概念被打破,开始了对膳食要有口感美和视觉美的需求,对食物视觉美的需求无疑就是对食物色和形的要求。因而,端正烹饪工艺美的艺术观首先是来自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观点。

2.满足烹饪文化发展的需求

人类文明从人类出现到人类生存繁衍的全过程,呈现出不断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与人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的烹饪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从人类的食欲看,因生理条件所限,总有一定的“量”和“度”,因此人类的食欲享受是有限的,而艺术享受是无限的。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还想吃得好。吃得好包括膳食的品质要好,包括对膳食的感受要美,能够美味美感兼具地享受美餐。进而说明当下的人类社会不但需要烹饪,更需要用烹饪艺术方法去丰富烹饪、美化烹饪、提高烹饪。人们对于膳食美的需求绝不仅仅反映了口味的需求,更能够从中看到饮食文化的发展变化。

3.满足烹饪工艺美术的内在需求

世间有很多美好的元素,人们总是渴望感受美好,追求美好,人们追求美好的能量被感受美好的源动力激发。就烹饪界来说,对于菜点美的追求从未歇步,在色彩、造型、用料、口味及工艺和谐统一等诸方面不断探索,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使得烹饪工艺美术的民族民间的遗存被不断地发掘、认知和传承,也使得烹饪工艺美术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不断推出新意,不断惊艳消费者。烹饪工艺美术更浓缩于烹饪造型的艺术规律,端正烹饪工艺美术观,尤其有助于对烹饪工艺造型美的认识,有助于烹饪工艺造型美的实践。

4.烹饪工艺造型美的体现

烹饪工艺造型美可归纳出很多元素,但其利落美、色相美、立体美、吉祥美是主要含义。就菜肴工艺造型美来看,中国菜很注重形的效果,菜肴的形大可分两大类,第一种是原料的自然形体,如整鸡、整鸭、整鱼,整个形体给人的印象是高贵饱满生动丰盛,原料通过刀工处理成为丁、丝、片、块、段,使菜肴整齐划一,便于烹制,利落美观,另外就是花刀工处理,茸泥的定模处理。原料成形刀工处理要周到,如“牡丹鱼”是通过刀工的处理使鱼的成品表面呈牡丹花开的状态;“松鼠鱼”“酸辣鱿鱼筒”都是刀工定形来使之美观的。菜肴的形和油温的关系很大,油温过高,里脊丝或鱼片都变形,达不到预期效果,“铁锅烤蛋”,必须蛋面饱满,色泽金黄。至于成形的其他方法:叠、卷、包、捆、托泥等也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菜肴的形和如何盛装也有关系,一般要饱满,汁油不能沿到盘边,鱼的盛法大都习惯头在客人右边,鱼腹朝向客人,鸭不宜献掌,鸡也不献头。

二、中职烹饪专业烹饪工艺造型美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1.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对烹饪工艺美术的认同感

在中职学生中,对于烹饪美术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是普遍现象,他们认为学习烹饪专业课重在学习实用技术,而烹饪美术是花架子,学的怎样无关紧要;也有的人认为自己会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材料,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学习,这样的认识无疑是错误的。要培养学生具有对烹饪工艺造型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首要问题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和造型方法入手,通过一系列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于该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于烹饪工艺美术的认同感适应学习的需要,在认同心理的驱使下积极学习并认真学习。

2.采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培养学生掌握烹饪工艺美术的表现规律

任何艺术都有其特有的表现规律,烹饪工艺艺术也必定具有这样的特点。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规律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会突发地产生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但并不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表达出来,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美术的表现规律,如烹饪原料经过改刀后能够生成各种美观的花形,学生能够想到一些,但不会表现。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掌握烹饪工艺美术的表现规律,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加迸发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行为导向法,培养学生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能力

构图普遍地存在于烹饪创作中,图形的整体要通过食材及盛具的结合体现出来。为了使烹饪菜肴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采用行为导向法来启发学生。如可由教师带领学生从简单的圆形、方形等自由纹样、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设计为主,再将图案与烹饪菜肴结合,利用果盘、糕点等反复练习,重点教授学生掌握独立式、对立式、圆周对称式和旋转式等图案排列方式。应引导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要注意色彩修养的培养。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与色彩有关的知识,都可以深化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影响到烹饪菜肴的水准。在烹饪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将食品色彩的共性和特性、冷暖色的搭配在烹饪中的运用及不同烹饪手法对菜色的影响等,譬如大虾烹前是灰色,蒸后变成金红色,西红柿、洋葱、枸杞等暖色原料与大蒜、白菜、豆腐都冷色原料有着明显的对比性。尤其是素食烹饪,更应强调色彩的搭配,通过冷暖色调的协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参考文献:

[1]周明扬.烹饪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4

一、烹饪教学中美育实践的意义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以特定时代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在烹饪教学中美育实践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体现了诸多价值。

美育实践,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美的熏陶下,学生能意识到烹饪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学习烹饪,就是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美育实践,培养了审美情趣,提升了整体素质。美育实施前,部分学生把吃好、穿好、玩好视为美,把某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当作美,通过美育实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到劳动既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同时从创造与享受中,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烹饪教学中美育实践的举措

烹饪教学中美育素材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上应做到“四个到位”,即示范到位、讲解到位、引导到位、点拨到位,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示范到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首先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烹饪教学中首先是从示范课程开始,教师示范动作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感受烹饪技能操作美。如庄子在《庖丁解牛》中描述的那样:具体的操作,化为了美的节奏,美的享受。

示范课中最先展示给学生的是教师规范操作、优美动作。可以说一个菜从刀工开始到烹调到装盘,无一不包含着美的旋律。如示范刀工操作中:低头哈腰的——不美观;直立运刀、动作协调、神情专注的——美观。在麻利的刀工技术中传播着美的节奏和旋律:该快则快,快而不乱;该慢则慢,慢得悠哉。传播着美的形象和优雅:干净利落、断连分明、大小一致、厚薄均匀……故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示范教学课程,做精每一个示范动作,示范到位,才能让学生感受美,从而为审美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二)讲解到位——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中国菜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烹饪美的最高形式。教师一定要讲解到位,让学生明白美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化内涵上。注重讲解菜品的历史典故、营养食疗、表现手法、宴席搭配、民俗食风、取名寓意等。单就菜名来说那富有诗意而又内藏着一个个祝福的菜名,给人以吉祥和祝福。如菜名的语感美好,读来言语流畅,琅琅上口;寓意美好,传达了吉祥和祝福信息,使人产生遐想;贴近生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提升理解美的能力。如有些烹调师为了追求美味,而不惜利用各种食品添加剂,甚至用罂粟壳作为调味品,蒙蔽了消费者,违背了饮食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这不是美;有些酒店不惜捕杀国家保护动物、捕杀益鸟益虫等,制作美味佳肴,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不是美……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美离不开人类社会,美具有客观的社会属性。”最终提升理解美的能力。

(三)引导到位——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如果审美感受阶段只能直觉“美是什么”,在审美理解阶段感觉“用什么美”,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为什么美”,对审美对象分析综合,进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

烹饪课程就包含了美的各种形式,教师只要充分挖掘美的素材,调动学生评价美、鉴赏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知识技能容纳在美育活动中,同时将感知、想象、情感等因素综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技能的同时,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创造美的动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菜肴之美,美在色泽。首先美在原料的本色、自然色,给人以安全、环保与自然的美;其次美在色泽搭配的和谐,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如“虾仁炒青豆”一菜,白色的虾仁与翠绿的青豆,绿白相映,显得很是美丽,使人沉浸在宁静、愉快、清洁的气氛中,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美在色调与季节相应,夏季宜浅色,冬季宜深色,这才是美。

菜肴之美,美在滋味。首先味正、味纯才能味美,通过菜肴调味四个准(即时间定得准、次序放得准、口味拿得准、用料比例准)才能保证;其次符合消费者口味的就是美,根据消费者生活习惯来调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些都是人们的生活习惯,符合习惯就是美,偏离习惯就是丑;再次符合菜肴风味特点才是美,如浙菜中的臭豆腐——以臭为美,不臭不美,越臭越美;第四符合季节、温度变化才是美,夏季宜淡、冬季宜浓才是美;最后符合原料性质才是美,“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有腥臊膻的原料要用一定方法除异味,而对原料本身无味的菜肴则需要增加滋味,大部分菜肴保证原料的原滋原味才是美。

由于鉴赏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适时的、精当的启发和引导往往能触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审美经验,点燃智慧火花,使其茅塞顿开、拓宽思路而兴趣倍增。要让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并把教师引导与学生鉴赏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点拨到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烹饪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解决的是“怎么美”的问题。烹饪操作实践就是创造美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和规律以及表现美的方法,来孕育美、创造美,从而抒写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等美好的感情,这是美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5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劳动教育就被列入基础教育的课程表。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觉悟。但由于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不重视甚至轻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单薄,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消极,劳动习惯不良,劳动技能低下,许多农村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不但不爱劳动,而且轻视劳动,少数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进入社会后往往难以独立生活,“高分低能”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实际,我校决定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特色项目应运而生,学校开发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分册――《烹饪》,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真正的身体力行中爱劳动、会劳动、善思考、能创造,通过把劳动技术的教育与道德情感教育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养成。

二、烹饪课程开发的理念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技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小学的一个必修的基础性学习领域。烹饪课程充分体现了手脑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强调其基础性、探究性、参与性、实践性等特征的同时,我们尤其要重视理解以下理念,并付诸实施。

1.动脑与动手结合。烹饪领域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即建立在操作学习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与习惯的综合性学习。

2.以项目为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烹饪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如:进行一项设计,完成一件产品、一个任务、一样制作等),先后展开“决定――计划――实施――检验”这一系列教育过程。

3.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真正贯彻项目引导教学法精神的核心要素。烹饪教师要扮演另外一种角色,即由原来单纯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建议者。学生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小组式、伙伴式或个人式。

4.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课程的设计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大小环境为基本背景,选取其中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的内容(如:环保观念与行为措施)来组织教学。烹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5.学习领域充分开放。烹饪课程其鲜明的生活性、现实性特征要求教学应尽可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三、烹饪课程实践的措施

烹饪贵在实践,在黑板上学炒菜,是绝对不能体验情趣、感悟真知,掌握技术的。要真正实施烹饪教学,必须要有充实的设施设备,才能保证以实践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劳技教育特色的健康运作。

加强领导。成立劳技教育研究工作室,建立学校《烹饪》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分管负责人,把《烹饪》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推进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多方面、多途径组织和实施。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结合本校实际,落实课程计划。积极、稳妥地组织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烹饪》教育校本课程,使其内容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编写教材。我们除了以省编劳技课教材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外,还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根据安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迁移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编写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烹饪教材。

设置课程。根据江苏省课程设置的要求,我们依据中德合作项目要求开设、开全、开足课时,从地方课程中拿出一节课,每周比我国现行课程计划多1课时,即每周2节劳技课,且连排,烹饪课3-6年级学生每月到烹饪专用教室实践一次,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式上课,烹饪课是我校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培训师资。为培训劳动师资,我们一方面选送骨干教师到省劳技师资培训中心短期进修,一方面立足于校本培训,学校定期举行专题知识讲座,并以市级课题“学校、家庭、社区力量的整合促进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为核心,定期举办劳动教育学术沙龙,编印教师劳动教育论文专集。同时还邀请校外厨师到校对劳技教师进行烹饪指导,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专一会二学三”劳技教学基本功要求。近两年来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劳技专题论文或获奖40多篇。烹饪课教学故事《幸福的感觉》发表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劳动与技术》上。

装备教室。校内装备了“三室一厅”(烹饪室、缝纫室、农具室、劳技成果展览厅),德方资助使得我校的烹饪教室设备日趋完善,走进烹饪教室就如走进具有本地区现代化的家庭厨房,电饭煲、、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消毒柜等应有具有,学生操作台由原先的5组增加到10组,满足了小组教学的需要,学生兴趣极高,社会影响极好。

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闲暇时间来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学校学习――家庭实习”将成为劳技学习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学生在烹饪课学到的家常菜回家后自己买菜、洗菜、炒菜,让辛劳了一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歇歇,学生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而且逐渐帮持家务、养成孝敬长辈的美德,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德,体现我校劳技思想的内涵――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溢美。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烹饪的学习亦然。烹饪的学习方式以前一直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烹饪的学习方式就有了一些改变,许多的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烹饪专业。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只有一套好的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1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

1.1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构成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职开设烹饪专业的课程是由以下学科构成的,大致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文化课、烹饪基础理论课和烹饪基础实践课。

基础文化课的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数学》、《语文》、《外语》、《化学》、《计算机基础》、《政治》、《体育》、《无机化学》等。烹饪基础理论课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烹饪原料知识》、《烹饪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烹饪基础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包含《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术》、《刀工加工技术》、《勺工技术》等实践课。

1.2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不合理之处

1.2.1在黑龙江地区,中职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是为了与高职衔接,并不是为了学生走上社会。在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2:1。第二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1:1。这样这样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因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旅游烹饪学院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做为烹饪专业在黑龙江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中职学生是能够考入继续深造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分数比例为1:1这就是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重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2.2烹饪专业课程课时过少,导致学生竞争力过低。众所周知,烹饪这门古老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练习是最重要的,刀工、勺工、食品雕刻、拼摆、面点等烹饪技术都是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而在基础理论课时比重过多的前提下,学生没有过多的专业基本功练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毕业时如果不进入高职进行学习,进入社会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1.2.3师资力量匮乏。在许多中职烹饪专业中专业教师匮乏,一个教研室最多只有两到三名专业教师,导致专业教师讲授的科目过多,既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讲授实践课程,使得专业教师压力过大。从而在教学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针对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2.1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想上高职进修的学生)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深入企业的调研,在资深同事共同研究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1。

2.1.1公共基础课开设的意义。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既能学习到相关的国家法律知识、掌握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还能强健体质为以后步入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2.1.2专业核心课开设的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循序渐进的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知识,学生从烹饪原料的地产、种类、特性、质量鉴定、储存与保鲜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类烹饪原料制作各式菜肴。还能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的设计原则,了解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卫生要求以及合理烹饪的意义。能够融营养卫生知识于烹饪技艺之中,烹制出符合卫生、营养和感官要求的菜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熟悉菜点色彩的感情含义和味觉表现力,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食用原则,掌明确图案的造型法则及在菜品装盘中艺术表现形式,握常用的花鸟、鱼虫、等得基本画法,具备一定的动物、植物的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为烹饪工艺造型制作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充分符合了现代餐饮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用工要求,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课程充分带入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1.3专业技能方向课开设的意义。专业技能方向课的开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到餐饮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宴会冷拼制作技艺及食品雕刻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菜肴美化、常用冷盘的拼摆和花、鸟、鱼、虫风景建筑的雕刻,又可以学习到烹调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操火候、调味、初步熟处理、挂糊、上浆、装盘和制汤等基恩能够的基础理论。明确常用烹调技法的定义和常见菜肴的制作流程,掌握勺工技能,能合理运用烹调方法烹制常见菜肴。既能全面掌握烹饪专业全部技能,又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进行明确的学习,为以后进入餐饮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开设了西式烹调技术这门学科,《西式烹调技术》既可以独立称为单独学科,又可以作为《中式烹调技术》的辅助学科。《西式烹调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餐发展简史及西餐厨房的组织结构,明确西餐主要菜式及特色,掌握西餐厨房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和使用与保养方法,掌握各类菜肴的原料配比与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常见西餐菜肴的制作。作为辅助学科,可以让学生将中式烹调和西式烹调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时快速融入企业,融入工作岗位。

在这套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实践、素质、技能诸多方面的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针对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建议

针对在中职学习后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方案,现在所有中职院校都针对全省招生,在哈尔滨的某个中职院校单独设立一个烹饪班级,针对想考高职的学生,按照最初的课程体系授课。第二方案,在现有的所有中职学习前两年,在第三年转入指定中职复习备考。但是此方案对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建议使用方案一。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厨房家用电器;低温烹饪;水循环应用;精确控温应用

中图分类号:X701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标准ieC60335-1和ieC60335-2中还没有定义,在中国GB4706.1和GB4706特殊标准中也没有定义到该设备。而在国外有个名称为:SousVide(immersionCirculator),在设计产品中技术要点填补厨房家用电器《分子美食水循环烹饪》的空白,还组织邀请上海itS,宁波SGS等权威认证专家和电器工程师上海交大的教授等商讨关于低温烹饪水循环处理器产品技术领域和安规标准定义。

最终大家一致认可该设备在国际标准ieC60335-1通用和ieC60335-2特殊标准中定义ieC60335-1;ieC60335-2-14;ieC60335-2-15;ieC60335-2-73;因为产品技术含量高,目前只能用多个标准来定义该设备。

在国内标准GB4706.1通用和GB4706特殊标准中定义GB4706.1;GB4706.30厨房机械;GB4706.19液体加热器;GB4706.75固定浸入式加热器;因为产品技术含量高,国内目前只能用多个标准来定义该设备。

该设备还带有智能超级app.并采用美国FCC标准FCCRulepart15.和采用欧盟emC:en55014-1;en55014-2;en61000-3-2;en61000-3-3标准定义。

该设备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于给大众带来的高档享受有关联,产品用于厨房分子美食低温水循环烹饪法,特别是高档餐厅顶级厨师在烹饪时使食物的营养不流失而研制的一种产品。并得到国外厨师的认可。如西班牙elBulli和英国FatDuck,elBulli和FatDuck;pierretroisgros;BrounoGoussault;意大利的orved;法国的Ditoelectrolux;德国的Julabo;德国的mCC;西班牙分子料理大师Ferranadria;英国HestonBlumenthal;美国thomasKeller;1974年食品化学家BrunoGoussault和厨师Georgespralus,pieeretroisgrois首先运用了Sous-Vide这种新的烹饪技术,即真空低温烹饪。

一、实验部分

1.主要原料

矿泉水,小牛排;鸡腿;鸭肉;羊排;猪肉;鸽子;牛排;鹅肉;三文鱼;大龙虾;普通鱼类;鸡蛋。

2.主要设备

agilenttechnolgies34972a数据采集仪;亚克力桶;电子称;量杯;真空机;真空袋;秒表;低温烹饪水循环处理器。

3.反应机理

该设备工作原理:装每种食物分开真空包装,用电子称秤出重量和水的重比,将该设备器固定在亚克力桶上,水和食物分别放入桶中,调度好该设备的温度;时间。工作时该设备的数据与采集仪的温度和秒表的时间一致,并得出该设备分子美食低温水循环烹饪法对每种食物的烹饪要求。使得新的厨房家用电器低温烹饪水循环应用和精确控温应用和产生。

二、实验分析与讨论

1.结论

蛙类:59.5℃,45分钟;

大闸蟹:64℃,1小时;

贝类:63℃,13分钟;

福寿螺:61℃,35分钟;

猪肉:85℃,6小时;

鸽子:64℃,1小时;

牛排:61℃,65分钟;

鹅肝:68℃,30分钟;

家禽肉:82℃,90分钟;

鸡:71.5℃,75分钟;

羊肉:75℃,100分钟;

蛋类:71℃,60分钟;

小牛排:59.5℃,45分钟;

鸡腿:64℃,1小时;

三文鱼:60℃,12分钟;

大龙虾:59.5℃,15分钟;

鱼类:63℃,13分钟;

鸡蛋:68.5℃,45分钟;

烤肉类:63℃,55分钟;

蔬菜类:55℃,40分钟;

鸭肉:61℃,28分钟;

羊排:61℃,35分钟。

经各种不同食物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不同所对应的温度和时间也不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美味的食物不是没有看你是怎样的心态来品尝,以上得出的结果供参考,还有更多的食物等着你们去体会,还有更多美食等着我们去实验来分享给大家。食物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因受水、空气和热等真空因素的影响,其内在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理化变化。真空食物中一部分营养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蛋白质发生凝固,水溶性物质浸出,芳香物质挥发,营养浸透食物色素形成或减退等,以上各种变化,能除去食物原有的腥邪气味,增加令人愉快的色、香、味,同时也使食物的营养成份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每种食物都有其适宜的烹饪温度,机器温控在±0.1℃之间,如果温度不够,会残留细菌,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温度过高,会使一些营养物质遭到损失、破坏,甚至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食物中的水溶性蛋白质过度受热会结成硬块,肉类中的脂肪过度加热则氧化分解,损失其所含的维生素成份,蔬菜中的维生素成份等很不稳定,烹饪热度越高,时间越长,损失就越大。所以在烹饪食物时,原料要尽量切得细小一些,以缩短加热时间。原料尽量做到现切现炒,现做现吃,避免较长时间的高温或多次加热,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和变化。

2.该设备其真正的用途在如对烹饪食物的保鲜;保存原材料水分;营养不流失;口感好;可以稳定控制温度的低温烹饪水循环烹饪烹制菜肴;保留食物的原味和香料的香味和颜色;减少食盐的使用,分离事物原汁和清水;比蒸、煮更能保留维他命成分;保证每次烹饪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比其他蒸煮节省能源,绿色环保,无油烟污染,不同的食物能通过单独真空包装同时烹饪,不需要星级的厨师,人人都可以操作并到达理想的效果,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这项技术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厨房提前准备,因为经过该设备烹饪的食物可以再次冷冻或冷藏,需要的时候再次进行加热。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与一氧化二碳融合改变食材物理型态,食物得到有效的真空,食物有0~50℃的环境里是茵类的高发期,60℃左右的温度的食物是最适合人的味觉。而且温度精确到0.1℃误差时,都感觉是在创造奇迹。

结语

保护传统烹饪,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包括原料、烹饪技术、厨具的革新和信息的拓展。创造也是一种力量,它能淋漓极致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再者,我们学来的知识和技能是为社会服务的,让人很科学地理解整个过程,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才能真正发挥出人们烹饪美食的潜力。一旦你有了这种创新意识,你就会行动,不懈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完成你最初的梦想!

参考文献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好色彩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正所谓“秀色可餐”。的确,美好的色泽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而且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但是,今天我们的饮食世界中,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菜肴色泽,刻意制造色彩,甚至不择手段,不顾及人们的身心健康。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以及国内的各省市的卫生监督部门联合调查,发现860家餐饮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160家餐饮企业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调查使用着色剂的507份,其中违规使用的着色剂数量就超过了263份,超范围使用率高达51.9%。

作为餐饮从业者,应该高度恪守自身的职业道德,科学合理烹饪,切莫为了追求美好的色泽而忽视了烹饪菜肴的真谛。主要从菜肴色泽的形成展开,总结了其调配原则。

1烹饪菜肴色泽的形成

烹饪菜肴的色泽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原料的自然色泽、烹饪加热形成的色泽、调料调配的色泽、色素染成的色泽等。

1.1烹饪原料本色

烹饪菜肴大多数因含有呈色物质而显出颜色,烹饪原料自身固有的颜色,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自身色彩,尤其是蔬菜的颜色和水果的颜色相对较多。蔬菜中的色素和呈色前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像叶绿体和其他有色体等蔬菜的细胞质包含物中,同时较少地溶解在脂肪液滴以及原生质和液泡内的水中。在植物性原料中,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黄酮色素、花色苷类色素、酯类化合物和其他类色素以及单宁等。如红色的番茄、红椒、山桔、鲜肉、辣椒油等;绿色的青菜、黄瓜、青椒、菠菜;紫色的茄子、紫菜头、紫色甘蓝;黑色的木耳、黑米等,这些色彩正是菜肴原料自然美的体现。肉及肉制品的色泽主要是由肌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决定。今天,随着生活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在选择菜肴时也逐渐意识到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体现出烹饪菜肴的固有的天然色彩。

1.2配色

中国烹饪博大精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广博的物产决定的。所以在中国的菜肴中,很少能看到一道菜肴是由单一原料做成的。大多数的烹饪菜肴均为配合烹制,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菜肴原料组配烹制。菜肴色彩的组配有两种形式:同类色的组配和对比色的组配。

(1)同类色的组配,也叫“顺色配菜”或“顺色配”。即所配的主料、辅料必须是同类色的原料,它们的颜色相同,只有光度不同,产生协调而有节奏的效果,如韭黄炒肉丝。另外在选择餐具的时候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2)对比色的组配,也叫“花色配”、“异色配”。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原料组配在一起,成为色彩绚丽的菜肴。在色相环上相距于60°以外范围的各色称为对比色。如三色鱼丸,红、绿、白三种颜色对比分明,使人感到鱼丸鲜嫩、味感丰富。

随着人们对烹饪菜肴要求越来越高,烹饪菜肴的组配也多种多样。一个烹饪佳肴,不管其滋味如何,首先要考虑原料配合的是否合理、是否彼此衬托、是否自然悦目。这种自然的本色和原料组配相协调,立足营养美味,正是中国烹饪佳肴色泽所遵循的饮食美的传统原则。

1.3菜肴原料烹饪过程中的着色

1.3.1基本有色调味品的应用

在烹饪菜肴过程中,尤其是烹饪异味重的动物性原料,一般在烹饪之前都要经过预先去味或腌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用如酱油、醋、黄酒等有色调料进行预处理。同时,也成了原料的着色过程。各种有色调味品直接调配菜肴色泽,它对菜肴色的形成和转变有着直接的作用,在烹饪中应用非常广泛。如红烧类、酱爆类、爆炒类菜肴等都需要采用兑色法以一定浓度、一定比例对菜肴的颜色进行调配。常用的有色调料如酱油、红醋、沙司、酱类调料、红糟等,在菜肴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有色调味料与原料的固有颜色与复合调味料的使用是相互影响的,它可以改变主料的基本色相而产生新的复合色,是造成复合色的主要因素。

1.3.2着色剂的应用

烹饪中较为常用的着色剂主要包括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其中天然色素分为:植物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动物色素,如血红素、卵黄和虾壳中的类胡萝卜素;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烹饪中常见的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红曲色素等。在烹饪中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主要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靛蓝等。人工合成色素具有色泽鲜艳、化学性质稳定、着色力强的特点,但这类色素对人体有害,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量。然而有些违法的餐饮经营者,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不择手段地使用各种着色剂。

1.3.3烹饪中的自然成色与调色

1.3.3.1烹饪中的自然成色

烹饪自然成色,是指烹饪原料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有色的调味料,而由烹饪原料自身含有的各种成分所引起的综合反应成色。

菜肴原料在加热过程中,自身含有的营养物质、呈色部分等都会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改变其原有的组织状态和色泽。如菠菜、青菜等绿色蔬菜类原料经过焯水或加热处理,颜色可以变得更翠绿或变暗,这是因为叶绿素在瞬间的加热过程中,水解成比较稳定的、呈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使绿色更绿且其在弱碱冷却条件下更为稳定。而一旦加热过度,就会破坏这一状况,色泽转而变暗。水产原料类,如青褐色的虾蟹类经过加热后,虾蟹外壳中所含的虾青素会发生变化而呈红色。有色肉类菜肴原料,如猪肉类原料中所含的主要呈色物质血红素,经过加热处理,其所含的血红素中的亚铁极易被氧化成高铁,从而失去鲜红色而变成灰白色等等。所以,在制作某种菜肴时选择菜肴原料相当重要,如炒鱼片,就不能选用带有血红色素(即红肌纤维)部位的鱼肉,以免鱼丝颜色达不到质量要求,影响了整道菜肴的质量。

1.3.3.2烹饪中的调味品复合成色

中国美食不仅体现滋味的美,另外其呈色的美也是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烹饪工艺是一种复杂的调配工艺,就其添加的调味品而言,数量不亚于数十种,有的菜肴多达几十种。与此同时,烹饪中所使用的各种调味品也构筑了丰富的菜肴色彩。在烹饪过程中利用烹饪预上色变色,在烹饪过程中使用某些调料,通过加热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才能产生相应的颜色。例如著名的北京烤鸭,烤乳猪等菜肴中使用的酱油、饴糖、蜂蜜、麦芽糖、黄酒等。其用量及比例,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感和成品质量。

1.4烹饪后的缀色

中国有句俗话,红花虽好还需绿叶衬托。如果一道色彩鲜艳的佳肴出锅,却没有适度的衬托,整个菜肴呈现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烹饪后菜肴的点缀,可根据菜点的寓意,在成品或半成品的表面及周边适当位置点缀各种颜色或装饰性的食用物料(如红樱桃等)来美化或烘托肴品氛围,使之更加形象逼真。它是烹饪过程或烹饪后续的深化与完善,也是烹饪之外物质享受与情趣享受的融合,深刻地展现了中国烹饪文化与艺术的审美思想。

另外,影响和形成菜肴色泽的还有诸多因素,如烹饪原料的产地、季节、质地的老嫩、烹饪加热过程中时间的长短、烹调中火力的大小、油温的高低、水温的高低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菜肴的色泽。

2烹饪菜肴色泽的调配原则

2.1遵循食品安全法的原则

在调色过程中,要以食品安全卫生法为纲要,严禁使用未经允许的食品着色剂,对于无毒无害的天然的色素,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首先使用。对于人工合成的素色,要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

2.2遵循营养卫生为先的原则

菜肴的色泽运用,还要符合营养需求。菜肴的色彩搭配,通过烹调发生一系列理化反应,营养成分将发生变化。一些传统菜肴色泽虽然艳丽,但不符合营养卫生,不可取,如菠菜烧豆腐,极易形成草酸钙,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就不科学。

2.3突出菜肴原料本色原则

调色的主要目的是赋予菜肴色泽,而并不是所有的菜肴都需要赋色。例如绿叶蔬菜类,就应该突出其本色为佳。在大多数情况下,如菜肴原料味淡或有异味的动物性原料,需要使用有色的重味调料达到调而盖之的目的。烹饪菜肴调色应突出其本色,恢复菜肴原料自然的色彩。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调味品;烹饪;调味;作用;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升。而且要想促使我国饮食烹饪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对我国调味品起到高度的重视。正是因为这样才促使我国调味品也得到非常良好的发展。在调味品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调味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也从侧面说明传统的调味品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调味品进行全面的改善。使得食材在烹饪的过程中更加美味可口,对减少烹饪的时间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中国烹饪的关键在调味

中国饮食与西方饮食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饮食对菜肴的口感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特有的饮食文化和菜肴的口感还有具体的分类,对于同样的食材要想制作成不同地区的特色菜肴就需要在调味上下功夫。这也从根本的角度上说明了调味在中国烹饪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烹制菜肴的时候对调味品的选择和搭配也需要深入分析,比如在制作糖醋类菜肴的时候,就需要在菜肴中将糖和醋进行合理的融合,对这两种调味品使用量也需要进行详细的测量,这样才能烹制出口感正宗的糖醋类菜肴。目前随着人们对饮食行业重视不断提升,导致我国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调味品种类也变得更加广泛,对菜肴调味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我国调味品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在对菜肴进行烹制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食材自身的特点,还需要对调味品的自身属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自身了解的情况将调味品与食材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整个菜肴的口感有很大提升。而且在进行烹制的过程中调味品在其中也只是发挥一个辅助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进行有味道食材烹饪的时候,应该注重彰显原材料的口感和味道。这也说明在烹制的时候需要对调味品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对调味品的使用量进行合理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调味品自身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进行菜肴烹饪的时候对调味品投放的顺序也需要全面掌握,这是因为不同的调味品投放顺序都对菜肴的口感都会造成一些影响。因此在进行菜肴烹饪的时候需要根据烹饪的方法选取合适的调味顺序,从根本的角度上提升菜肴的口感。

2烹饪与调味品的关系最密切

前文中也清楚的说明在进行菜肴烹饪的过程中调味品发挥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在进行烹饪的时候还需要对食材和烹饪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选取最合适的调味品和调味顺序,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菜肴本身的口感有很大的提升。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出调味品的发展对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共同存在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推动了餐饮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调味品消费量,现代调味品渐渐往方便化、味感复合化、调味专门化发展,各种新型调味品层出不穷,逐渐占据调味品市场的主要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食物的要求不在局限于吃饱,更多地要求味道好,各大餐馆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经济收益,结合自身的烹调经验利用市场上的基本原料,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调味汁,比如黑椒汁、牛柳汁、鱼汁、葡汁和香橙汁等,丰富了菜肴的味道,创造出各种别具一格的菜肴。但这些调味汁大多都是厨师个人的作品,厨师调配方法不同,调味汁的味道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基于这些调配手段的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将替代以往手工调配的调味汁。

随着人民需求的提高,方便、味美、健康的复合型调味品越来越多,它们成为调味品工业研究的重点,如今市场上的各种复合型调味品都是现代化生产手段的产物,我国的调味品正向着品种多样化、质量标准化、功能多养护、营养丰富化以及使用方便化发展,复合型调味品将成为调味品市场的主流。

3现代调味品有助于中国烹饪的标准化、现代化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烹饪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为了满足饮食社会化的趋势,中国烹饪必然要走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道路。现代调味品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烹饪的标准化、现代化。传统的烹饪一直依赖于纯粹的手工操作,厨师的刀工、技巧、个人习惯的不同都会使菜肴味道有所不同。因此,餐饮业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一个餐厅完全靠几个大师傅支撑起来,大师傅因个人原因离职后经常会带走大量的食客,为餐厅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烹饪这种纯粹的手工操作,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烹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蓬勃发展,对于烹饪业而言,利用手工方法,大量的菜肴难以规格化、定量化,到了用餐高峰期,餐厅里人满为患,厨师们做的辛苦,顾客们等的心焦,此时候有的厨师为了赶数量难免就会忽略质量。因此,烹饪的标准化、定量化将会是烹饪发展的必然趋势。

烹饪以手工为主,如同其他手工艺品制作一样,想要量化确实比较困难。但近年来,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在一些面点的制作上,严格把控原材料的品种、质量、数量,烹饪过程中准确控制温度、时间,能够有效地将一些知名度高、受众广的面点定量化烹饪,使它们的质量稳定、味道定型。由此可见,烹饪的现代化、标准化制作是有可能实现的。

结束语

由于调味品在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我国调味品的发展起到高度的重视。目前我国调味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了更加广泛的分类。口感良好的调味品也大幅度出现,这种情况对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现在社会上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升,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调味方法对调味品有效的使用,在促进调味品继续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国华.日本天然调味料市场动向及产品开发[J].中国调味品,1999(4).

烹饪的感受与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中式烹调;营养价值;训练

中式烹调是指把现代的加工切配技术、烹调方法与中国传统上的相结合,将各种原料、辅料进行加热、调味,烹制出具有中国特色风味的菜肴的工艺技法。烹调原料的形态、质地、性能不同,菜肴在形、质、色、香、味等方面呈现的也有差异。因操作过程的加热方法、火候和糊浆处理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合式各样的烹饪方法。

一、中式烹调的配菜和调味

1.中式烹调的配菜

1.1形的搭配。食材的形的配搭,就是把菜肴的配料和主料进行各种式样的搭配,有异形搭配和同形搭配两种搭配方式。(1)主料、辅料的异形搭配。异形搭配通俗点讲就是主、辅料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如宫保鸡丁的主料鸡丁成形的块,配料则为油炸花生米。异形搭配的标准是配料美观、协调、和谐。(2)主料、辅料的同形搭配。同形搭配通俗点讲主、辅料的大小、规格、形态相似或相同。如土豆烧牛肉、青笋鸡丁、角瓜肉片等,均是块配块、丁配丁、片配片的同形搭配。

1.2色的搭配。菜肴的成色搭配主要是指在同一菜品中,主料辅料的色泽搭配得美观、协调,利用配料烘托出主料特色,赋予整个菜肴一定的美感,增加人们的食欲。

1.3量的搭配。量的搭配主要是主料与辅料之间、两种以上主料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使其以适当的比例配合。(1)有主料、辅料或多种料配比的菜肴。辅料在许多菜肴中的搭配,主要是调剂菜肴的形、色、香、味。在配菜时要遵守“主料为主。辅料为辅”的原则,切记不要使辅料喧宾夺主,不可使其与主料平分秋色。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清炒土豆丝,土豆丝应占主导地位,而辣椒丝则应衬托和辅助菜色,所以其用量要好好把握。(2)单一原料配比的菜肴。菜肴只有一种原料构成,没有别的其它配料衬托。此种菜肴的命名多是在菜名之前加上“清”或者“白”字,如清炒虾仁、清炖羊肉、白油豆腐等。这样的菜品主要是品尝这个原料特有的味道,所以,在选料时要做到非常精细,肉类原料必须选用其精华部位,蔬菜必须保证新鲜、细嫩,才能突出主料肉质好、或细嫩、或鲜香的特点。

1.4味与香的搭配。原料腥膻等不良异味的减除主要是通过味与香的搭配,这样能够使菜肴更加鲜香。配料时,应对烹饪原料本身固有的性味有很清楚的了解,才能在搭配味和香时,互补但不互斥,使成菜更加美味。(1)异味较重的主食材,如羊肉的膻味、海鲜的海腥味等,应在粗加工之前,尽量把异味减轻到最低限度;与此同时,要对除腥、增香、解异味、提鲜调料和辅料有针对性选择,这样可以保证做成的菜肴鲜美可口又有有特色的风味。(2)主食材本身味较平淡或基本无味的,如鱼肚、鱼刺、海参等,要通过鲜香、味浓郁的火腿、鸭、鸡等或私制的汤汁的应用来弥补,使主料更富有鲜香味。(3)主食材本身富有淡淡的鲜香味的,要选择与之搭配的较清淡的辅料来烘托主料,使主食材的鲜香味更加清醇、更加突出。如本身鲜香的鱼、鸡、虾等要选择味较淡的兰片配比。(4)主食材本身油腻的,如肥羊肉,要选择味道鲜清的米、鲜菜、豆等与之搭配,以此来冲淡、调和其浓重的油腻。

2.中式烹调的调味

调味精良是中式烹饪称誉天下的很大优势,单一味、复合味等调味用料高达五百多种,味型种类丰富多样。中式烹饪的调味比较细腻、复杂,烹饪前、中、后三个阶段都要进行调味。但是,法国烹饪的调味还是以调味汁法为主,浇汁调味毕竟不能深入食材的内部,味道比较浅,不能够使菜肴一直保持美味。中式烹饪的品味调和的操作过程是把多种调味物质、多种原料相互作用,把原料的异味消除,制作出新的美味;而法国人则一般情况下分别烹制组成一道菜的各种材料,然后毫无根据的摆放一起,根本体会不到中式烹饪中看似混煮但有理可循的深密奥妙。

二、中式烹调刀工的训练方法

对于一个成功的烹饪师,只懂得配菜、调味、火候的掌控是远远不够的,精湛的刀工对菜品的外形塑造也很重要。

烹饪初学者掌握了刀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基本技能以后,若想提高刀工的技术水平,就需转入训练阶段。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中式烹饪刀工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完整与分解法、正误对比法、间歇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方法、讲解法、想练结合法、直观法等。在刀工技能训练中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想练结合法、讲解法运用颇多。

一种训练方法是不能够形成精湛的技艺的,在整个刀工技能训练中应首要考虑初学者的技术水平,然后根据技术动作和刀法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进行训练。训练方法的多种多样,可以让训练者获得多种动作操作技术,培养其掌握动作操作的技术能力。

三、中式烹调和国外烹调不同的理论依据

中式烹饪饮食文化的另一显著特征就是营养保健。我们都知道西式烹饪最大的特长是营养的讲究,现代营养学理论是它的烹饪机理。但是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如今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险的“文明病”,例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维生素B2缺乏、糖尿病等却大多在西方产生。不计其数的案例向人们证明了营养保健是中式烹饪饮食文化重要的一面。对于饮食结构来讲:欧美国家畜牧业的发达,使其烹饪主料多为蛋、奶、肉、禽,相对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人粮菜结合的饮食结构就显得尤为健康,其中菜是副食,粮是主食。随着当今“文明病”的日益猖狂,人们逐渐地发现并开始重视中国饮食对人们健康的帮助。以使西方现代营养学界的多名人士为中式烹饪更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做出积极评价,也开始呼吁学习中式烹饪,同时倡导具有东方特色的“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以素食为主的膳食结构,还数次提醒东方人的饮食习惯切记西方化。

美味享受和休身养性是人们一直自来渴望能够兼顾的,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式烹饪远比西式烹饪做得好,也是中式烹饪有别于西式烹饪的本质特征。我们说,饮食对于人类而言,起码要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提供美食的享受,以使人们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再者是提供所需营养,以使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在中式烹饪饮食文化中,这两个功能相辅相成,都能够在其中得到完全的体现。不得不提的是,中式烹饪饮食文化还具有世界其他烹饪饮食文化绝对没有的别样效用。譬如,中式烹饪饮食活动有时候被用于缅怀先贤、表示尊老爱幼、表达人际感情等等,这些都是别国的烹饪饮食活动无法取代的。中式烹饪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探索。

参考文献

[1]袁洪业;吃胡萝卜益处多[J];中国食品;2012年02期